浅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选12篇)
1.浅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篇一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2020年经济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在2020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就要既增强忧患意识、看到风险挑战,又要坚定必胜信心、看到有利条件,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充分把握我国经济拥有的巨大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勠力同心、锐意进取,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实现明年预期目标,并不轻松。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加强各部门和各项政策协调配合,同时要积极进取,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明年,要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要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是对全国而言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也是对全国而言的,并不要求每个地区都翻番,也不意味着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根据自身实际完成既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不要在数字上层层算账、层层报账,更不要弄虚作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中国人民将书写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是明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一鼓作气、决战决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2.浅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篇二
上高县城全景
一、着眼于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项目建设
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中部地区一流工业园区为目标,以工业项目、产业项目为支撑,按照“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要求,全面聚焦工业园,推动工业发展由粗放能耗增长向集约节能型发展转变,产业结构由传统产业为主向新兴产业为主转变,企业生产由环境污染控制向生态环保倒逼转型提升转变,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创建循环型生态工业园区,力争园区经济综合实力挺进中部地区第一方阵。一是优化工业园区空间功能布局。积极策应南万高速公路,大力实施园区“扩容提质”工程,进一步完善产业功能区划,建立园区开发多元投入机制,全面启动五里岭、黄金堆两个卫星城建设,着手规划建设西部工业园,推进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化、功能城市化。二是推动产业链式发展。以规模化、环保化、安全化、集约化为标准,大力实施“产业倍增”工程,推动鞋业、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扩能增值和改造升级。以上环保、上节能、改工艺为约束,推动陶瓷、化工、水泥等建材行业企业清洁生产、绿色发展。以抓扩张、提档次、增份额为目标,抓好裕盛、匹克、中杰、杰圣实业等一批鞋业产业重点项目的配套与后续项目建设工作,加快“中部鞋城”建设步伐。全力推进旺旺、金农米业、朗朗等重大食品产业项目建设,规划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园,培育一批税源性企业,发展有根产业,力争实现“253”目标,即力争年内培育税收超亿元企业2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5家,500万元以上企业30家。坚持把新材料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着力抓好新威动力产业园、高远新材料、正宇生物科技、康铭盛光电、洪嘉实业等光电、新能源、生物资源及节能环保材料高端项目建设,打造中部地区一流的百亿级新材料产业与创新基地。三是加快“江西昆山”建设。充分发挥省级鞋业产业出口、绿色食品加工、包装印刷产业基地的基地效应和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江西台商创业园”、“赣台农业合作试验区上高农业产业化示范园”的品牌效应,组建产业招商队,健全完善对台招商、项目招商、产业招商、跑项争资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突出招大引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力争年内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其中超50亿元特大项目1个。
二、着眼于提升上高区位优势,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紧紧抓住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期的历史机遇,以蒙吉铁路和南万高速公路两大通道开工建设为重大契机,全力加速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该县区位优势。以建设区域性中等城市为目标,积极做好蒙吉铁路和南万高速公路建设服务,对接规划建设火车站、高速公路出入口连接线,抓好石镇线、环城公路等县域路网改造和建设,构建内联外通的现代交通体系,融入大华中,主动承接南昌、长沙、武汉三大城市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以建设区域性能源基地为目标,抓好500KV锦江变电站、大唐发电、储煤基地等重大能源项目的对接推进工作。以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为目标,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务商贸和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规划建设物流配送综合区,推进锦江农产品交易市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发展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大型企业。
三、着眼于建设美丽上高,推进生态项目建设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开展爱护家园行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上高。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县城目标,大力实施“蓝天清水”计划,加快主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抓好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项目建设,全面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业垃圾收集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力度治理水、土壤、空气污染。围绕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目标,坚持以生态为基,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继续抓好规范生猪养殖、水库退出承包经营等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加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158”工程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开发工程,推进高标准良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农田园田化进程。围绕发展旅游产业,以九峰园林为龙头,加快发展以花卉苗木为主导的林业产业,抓好花卉苗木交易平台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物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加快推进九峰、蒙山、上高会战红色旅游等生态休闲旅游基地项目建设。围绕创建美丽乡村目标,全面推进森林城乡建设,大力实施绿色通道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镜山森林公园、城市绿道、锦江生态亲水风景线等项目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由点向面转变,重点推进5个森林集镇、30个森林村庄建设。
四、着眼于建设精品上高,推进城镇项目建设
坚持走城乡融合式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积极对接跟进蒙吉铁路和南万高速公路,按照田园城市的定位,抓好新一轮城市修编规划,深入推进跨江发展、拥路建设和沿线开发,把3条城市快速连接线(县城至杭南长高铁、县城至火车站、县城至南万高速公路出入口)打造成3条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通道,形成3条城市空间拓展带、人群集中居住带和新的产业集聚带,打造山水相融、田园相拥、宜居宜业的田园之城,彰显城市田园化、田园城市化的新特色。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的要求,抓好城市住房项目建设,推进城市小区化、小区优美化。按照“功能化、公共化、共享化”的要求,加快推进锦阳广场、镜湖公园等城市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按照“精心、精细、精致”的要求,坚持不懈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探索建立货币化的城市拆迁补偿机制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实现县城社区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全覆盖,提升城市管理品质。
五、着眼于建设幸福上高,推进民生项目建设
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以民生幸福为目标,以公平公正为前提,围绕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重点推进“六个全民工程”。一是推进全民公平共享优质教育工程,确保每个乡镇建好一所高标准中心幼儿园,开创幸福教育新局面。二是推进全民创业工程。加快就业培训基地、创业服务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项目建设,建立全民创业新机制,为全县人民提供更多地投资机会、发展机会、商业机会,提高工资性收入、投资性收入、资源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让城乡居民创造更多的财富、积累更多的财富。三是推进全民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启动县城饮用水源引水项目建设,完成黄金堆水厂项目建设,加快乡村自来水全覆盖项目建设。四是推进全民安居工程。全面启动“万人住房改善建设计划”,加快推进公租房、农村危旧房改造、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逐步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基本需求。五是推进全民健康工程。加快新城区人民医院等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项目建设,抓好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健全完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加大医疗二次救助力度,实现全县人民一生享有医疗保障。加快城乡敬老院改扩建等养老服务体系项目建设,积极构建多元化投资、多层次发展、专业化服务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新格局,不断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六是推进全民平安工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抓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信访调解、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等基础项目建设,深化平安创建,狠抓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提升公众安全感,努力让上高百姓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六、着眼于建设凝聚力上高,推进党建项目建设
3.加快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篇三
近年来,惠州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大手笔投入资金建设和发展革命老区,使老区人民的经济收入快速增长,老区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成效显著。
力度:7年投32亿解决“一保五难”问题
惠州市有老区乡镇56个,老区行政村692个,老区村庄4606个,老区人口156万人左右。绝大多数老区村庄分布在偏远地区和高山深山地区。因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一直以来大多数老区群众仍生活在相对贫困的状态中。
一直以来,惠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老区建设工作,把老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专门召开政府常务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十一五”以来,惠州市以解决老区“一保五难”问题为突破口,投入了扶持老区社会建设资金32.43亿元,用于扶持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黄业斌说,革命老区发展滞后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老区建设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扶持革命老区建设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更是政治任务。
对于老区建设工作的经验和做法,黄业斌归结为三点。他说,首先是做好“一个优先,两个倾斜”。即要有优先发展革命老区的理念和规划,资金的安排要倾斜、工作的力度要倾斜。二是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革命老区工作。大力推进老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村企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大学生村官,建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组织开办农机集市等。三是发挥优势、分类指导。革命老区的情况千差万别,要从实际出发、分门别类、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切实帮助革命老区和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康。
成效:57个老区贫困村年集体收入均超5万元
惠东县高潭镇曾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区级苏维埃政权之一——高潭区苏维埃政府。该镇由于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不少村庄属于省级贫困村。然而,日前走进高潭老区却发现,如今的高潭已经焕发新姿,不少老区农户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通过养蜂、种植淮山和腌制明姜等特色农业,走上了脱贫致富路。除此之外,村村都实现了村道硬底化,不少村庄还建起了文化广场,村民们闲暇之余还跳起秧歌舞。
高潭镇的变化其实只是惠州老区发展的一个缩影。经过多年来的大力推进,惠州的老区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经济发展方面,惠州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引导老区农户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针对部分较为贫困的老区行政村,惠州市将其列为省级贫困村,纳入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进行帮扶。全市已落实帮扶资金3.69多亿元,帮扶57个省级贫困老区村实施脱贫项目449个。
在解决老区群众“五难”问题上,惠州市各级党委、政府优先安排老区行政村卫生站建设,累计投入5467万元,为692个老区行政村新建和改建了卫生站801间,改造老区镇卫生院63间,较好地解决了老区群众“看病难”问题;全力推进老区水源保护、饮水安全和监测体系等工程建设,累计投入23300万元,为692个老区村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了37万老区群众“饮水难”问题;把老区中小学建设作为农村学校改造建设工程的首要任务来抓,累计在老区中小学危房校舍改建投入2.35亿元,修建老区中小学校舍234幢,较好地解决了老区群众子女“上学难”问题;在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建设中,优先抓好老区群众危房改造工作,累计投入革命老区危房改造建设资金46139万元,解决了692个老区村的13431户共6.1万老区群众的“住房难”问题;优先安排革命老区村村道硬底化工程建设资金,累计投入14.2亿元,实现老区村道硬底化4059公里,较好地解决了老区群众“行路难”问题。
此外,对于部分边远分散革命老区村庄实施搬迁安置工作,目前已实施两批老区村搬迁安置建房。第一批博罗、龙门两县5个村庄59户275人搬迁安置工程已于2009年底完成;第二批计划搬迁48户208人,于2009年开展安置建房工程,目前已按计划完成前期建房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房一层楼工程计划建设。
目标:把老区建成村民富裕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做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可以说,没有老区人民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饮水当思源,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关心老区、关爱老区、扶持老区建设。”黄业斌表示。
“老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是党和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黄业斌说,扶持革命老区建设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惠州将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省及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努力探索惠州革命老区建设的新途径,促进老区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引导老区人民奔康致富。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汇报 篇四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先后召开5次领导小组会,7次调度会、4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四查四补”工作,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主攻安全住房、安全饮水两个方面,补齐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两个短板,全面完成建档立卡户、“四类重点对象”及其他贫困户住房安全性能鉴定和3处大型水源替换工程,截至目前,累计改造危房3485户(其中建档立卡户34户)、实施自来水入户4991户,全市70个行政村全面实现安全住房、安全饮水目标。开展控辍保学“清零”行动,自治区教育系统标注84名学生全部劝返,实现动态清零。全面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医保报销、大病救助等政策,全市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全部达标,建档立卡户年自付费用严格控制在5000元以内,基本医疗缴费参保和“扶贫保”保障均达100%。
二是克服疫情影响,破解复工复产难题。自疫情爆发以来,始终坚持企业损失、群众损失、项目损失一起查、一起补,多措并举助力企业解决经营困难、缓解企业压力,不断提高复产率、达产率、满产率,共摸排贫困村(社区)劳动力17901人次,解决务工就业13578人,帮助1344户发展壮大设施农业、经果林、养殖业等脱贫产业。开辟新百开元店、灵州店贫困地区蔬菜直销专区,促进贫困地区蔬菜进机关、学校食堂,有效解决了移民村设施瓜菜滞销问题。
三是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继续推行“3+1”产业发展模式,夏能蜜瓜、沃益农有机蔬菜、金仓黄花菜等特色种植产业全部复工复产,移民村735栋设施温室全部投产达效,截至目前温棚种植户户均收入2万元左右,吸纳劳动力就业1000人以上;
5大奶牛场正常生产,2个扶贫龙头企业(夏能公司、沃益农专业有机蔬菜合作社)复产投产,吸纳移民就地就业500余人,12个扶贫车间全面复产复工,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劳务移民早晚市建成运行并吸纳95户劳务移民报名摆摊设点,2020年新建的260栋设施温室已陆续开工建设。产业经营性增收占比稳步提升,扶贫产业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健全。
四是解决移民遗留问题,不断提高素质能力。按照自治区劳务移民“七项清零”工作要求,重点工作任务挂牌作战,多次赴迁出县加强对接,扶贫办将移民住房不动产登记证办理关口前移到社区,一线办公服务移民群众。截至9月20日,2280户劳务移民户籍迁转1593户6021人,未迁转687户2978人;
共受理劳务移民住房产权证申请1224份,办证1017户,正在出证207户。全面解决了275户“多人多代”户住房困难问题,通过兑现购买商品房补助政策资金130万解决26户,提供廉租房解决122户,市外租住、与子女同住等其它途径解决127户。2020年精准脱贫技能培训206人(驾驶员培训93人、技能培训113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完成300人,雨露计划248人,建档立卡户公益性岗位391人。
五是加强动态管理,筑牢脱贫基础。对标“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按照村(社区)摸排、乡镇(街道)研判、市级调度程序和“一月一摸排、一月一研判、一月一调度”要求,强化脱贫监测户、边缘易致贫户动态识别、动态监管、动态帮扶,建立完善防止返贫的监测预警机制,累计排查脱贫不稳定人口51户178人、边缘易致贫人口169户536人,及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其中:享受低保175户375人,低保提档31户71人,临时救助81户318人,残疾补贴40户46人,残疾人临时救助3户13人,高龄津贴5户5人,特困供养人员5户6人,集中托养9户13人,老年饭桌就餐22户31人,居家照料52户62人,已经落实产业25户26人,稳定就业188人,安排公益性岗位28户30人,教育补助74户121人,117人办理门诊大病本子,家庭签约全覆盖)。对剩余未脱贫的28户77人加大扶持力度,全面落实产业扶贫、就业、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启动未脱贫人口退出工作,已完成村级评议和乡镇审核程序,进入市级复审复验阶段,9月底前全部完成脱贫退出。
六是强化扶贫项目管理,加快扶贫资金支付。今年以来,累计整合使用各级扶贫资金6418.72万元(其中:中央500万元,自治区5170万元,银川市748.72万元),实施扶贫项目33个(其中:工程建设类25个,政策补助类8个)。工程建设类项目25个,其中:已完工项目15个,正在实施项目10个,截至9月18日,累计支付资金4175.97万元,未支付资金2242.75万元,支付率65.06%;
8个政策补助类项目成熟一个兑现一个,累计支付资金1583.38万元,金融扶贫小额信贷任务4000万(其中8月份新增1000万元),发放小额贷款3240.77万元,完成任务的81.02%;
逾期4户25万元。加快剩余8个互助社互助资金审计结算进度,力争10月底前完成互助社注销工作。投入59.78万元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78户8540人购买“扶贫保险”,兜住大病、意外伤害致贫返贫底线。
七是扶贫扶志扶智并重,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围绕抓党建促脱贫,加强基层扶贫干部队伍建设,举办全市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2期,培训基层扶贫干部284名。充分发挥“积分超市”正向激励机制,组织专班完成全市70个行政村、14个社区“积分超市”运营情况验收,及时兑现奖励资金支持鼓励“积分超市”高效运行,充分调动群众内生动力。申报消费扶贫产品5个,设置新百开元店、灵州店贫困地区蔬菜专销区和水上锦都扶贫专柜,推动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进机关学校食堂、进商场超市,利用电商服务网点开辟线上消费渠道,不断推动扩大消费扶贫覆盖面。及时修改完善《脱贫富民扶持政策》,新增消费扶贫、“积分超市”等扶持政策,政策的适用性进一步加强,扶持范围进一步加大,政策带贫减贫、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作用更加明显。
二、存在问题
一是工作重视程度松动滑坡。一些乡镇、村责任意识、主动作为意识不强,普遍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尤其是自普查结束以后,一些乡镇、帮扶部门和驻村工作队员认为胜利在望,脱贫攻坚工作出现了停止观望、不下村开展帮扶、驻村队员擅自长期离岗等“刀枪入库”怪现象,严重偏离中央“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要求,直接影响我市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和质量成效。
二是协同配合上不够密切。脱贫攻坚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广,需要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共同发力形成合力方能攻坚克难。然而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上,我市一些干部、一些部门各干各的事、各唱各的调,相互之间不沟通、不配合,致使脱贫攻坚工作衔接不紧密,进展缓慢,质量不高,甚至返工造成损失。
三是问题查摆整改不扎实。中央、自治区要求开展的“四查四补”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工作,而不是阶段性的工作。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在“四查四补”问题排查和整改上,没有真正深入一线、深入实际进行排查,也没有按照边查边改、边查边补要求持续开展,致使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短板漏洞,问题整改不彻底、不扎实、有反弹,影响整体工作质量和成效。
四是项目建设及资金支付慢。全市工程建设类扶贫项目25个,截至9月18日,建设完工项目15个,正在建设项目8个,未招标开工项目2个(2020年郝家桥镇泾灵南村150栋设施温室供水设施建设项目、室内电力设施项目),累计支付资金4175.97万元,未支付资金2242.75万元,支付率65.06%(全区排名靠后),三、下一步措施
一是压实责任抓工作落实。以脱贫攻坚重点任务为统揽,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和时间表,压实责任,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对标对表未完成工作抓好落实。重点在抓好2020年工作要点安排的各项年度目标任务落实的基础上,以持续推进“四查四补”为抓手,紧盯各级各类反馈问题整改,以工作落实整改问题,以问题整改促重点工作落实,同步统筹推进,逐项对账销号。
二是强化措施抓重点工作。做好政策保障兜底工作,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工作思路,加快和相关部门对接,确保成效考核前将各项措施具体落实到户、到人。督促各乡镇(街道)结合产业发展继续推进小额信贷工作,加大逾期小额信贷清收力度,加快完成全年小额信贷任务。加快郝家桥镇互助社审计结算进度,尽快完成互助社注销工作。督促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对“两不愁三保障”、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村集体经济、驻村帮扶等容易出现硬伤的重点方面,结合“四查四补”问题整改再进行“回头看”,全力以赴补齐脱贫攻坚短板。
三是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现在已经距离年底成效考核不足100天,施工有效期基本过半。各乡镇、各项目实施单位要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建设进度,未开工的确保尽快开工,争取在9月底前,所有扶贫项目建设完成投入使用,11月15日前资金支付率达到95%以上。
四是加强预警监测机制。按照“一月一摸排、一月一研判、一月一调度”要求,强化动态监管、动态帮扶,加快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的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对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动态摸排和动态帮扶,切实兜住贫困底线,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五是继续抓好劳务移民后续发展。在加快推进劳务移民户籍迁转、不动产登记证办理、“多代多人”住房困难问题解决的基础上,着力接转接续好劳务移民基本医疗、教育、财政涉农补助、残疾救助、社会保障等,强化“一对一”就业援助服务,加快推进劳务移民后续发展,不断提高劳务移民管理与服务水平,促使劳务移民尽快融入,真正成为我市市民,在我市安心居住、专心发展、如期脱贫奔小康。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素材 篇五
1.中国梦是国家梦。实现国家富强,提升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国家梦的基本内涵。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正因为如此,盼望国家好、民族好,成为中国人民普遍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共同的理想信念,成为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党的十_大报告所讲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是要达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今天的中国,民族独立梦、两弹一星梦、奥运世博梦、航天潜海梦等宏伟梦想都已成真,正向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梦、现代化之梦挺进,深藏于中国人民心中的民族复兴之梦,已经不再是空中楼阁,而犹如地平线上跳动着的朝阳,即将喷薄而出,现如今的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2.中国梦是人民梦。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人民梦的基本内涵。强国才能富民,强国也是为了富民。没有人民富裕幸福,发展就不算成功,复兴就不算完成。人民是由无数个体构成的整体,每个人的发展和命运既是社会发展和历史命运的映照,同时也汇成了社会发展的主流,构成了历史命运的基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民族梦必须同个人梦融合起来、统一起来,梦想才有生命,梦想才有根基,梦想才有力量。今天的中国,更多上升机会,更多保障依靠,更多成功路径以及更多表达渠道,使得宏大的国家梦正日益演绎为个人梦,并在每个人的努力奋斗中、在时代的点滴进步中,慢慢生根、开花、结果。
3.中国梦有益于世界。中国的富强离不开世界,也有益于世界。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梦的实现,根本要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艰苦奋斗,同时也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没有和平环境,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同样,离开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与世界共患难、同分享,是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内涵。从“入世惠及中国、也惠及世界”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日益融入世界的中国,在与各国的交流合作中,始终追求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事实证明,中国梦的实现也是世界的重大利好。
6.十八大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篇六
学习十八大报告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向13亿人民的庄严 承诺,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务实选择。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看,中国共产党完全有智慧、有能力兑现自己的庄严承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党 的十六大在对中国国情作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新世纪最初20年的阶段性目标,制定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 领。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加全面、均衡、科学的发展目标和要求,既与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的要求相一致,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作了进一步补充、完善和深化,从而构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的目标体系,为确保按期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理 论支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坚实的实践基础。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全面小康社会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是一致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 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基于对时代特征、历史方 位的准确把握,提出了小康社会目标,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具体化。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在20世纪末人民生活顺利达 到了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朝着建设一个更高水平、更全面的、更平衡的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成功地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充分的现实条件。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科学发展 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第 31 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指导。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国民 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以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正在形成;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正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方向发展;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正在完善;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制度正加快建 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使命
胡锦涛同志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一重要论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庄严承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完全一致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应有担当。中国共产党把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引向了光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和迫切愿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和政策主张,贯穿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是党的宗旨和责任使 然。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是在确立发展目标、实施发展目标还是发展成果共享等方面,都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 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强烈宗旨意识和责任担当。
中国共产党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承上启下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人为此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不懈探索。中 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党的十八大报告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分析了国内外 形势的新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发展中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强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破除一切 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并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和突破口,突出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地位;首次 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改革目标要求,在奋斗目标上完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提出了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的两个 “翻一番”的新要求,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按期兑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第 32 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要按期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庄严承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变为现实,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度和依存度。
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 全局的战略抉择。我们已经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又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飞跃,但与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此,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更加注重推动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 然协调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关键,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推动发展的立足 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坚持和平发展,是历史为中国提供的机遇。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的世界为中国提供了发展空间,中国的发展离 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 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让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成 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力量,成为有效利用全球资源的核心要素和主要动力。
坚定不移地走务实发展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能否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沉着应对各种挑战,按期兑现中国共产党 人的承诺,既取决于我们的战略部署是否科学,思想认识是否统一,更取决于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否端正,工作作风是否务实。各级党员干部务必以更加务实的作 风脚踏实地地工作,正确处理好己任和前任的关系、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人民群众 关切的事办好,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打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乘胜前进,稳步前进,努力在建党一百年之际向全国各族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十八大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
第 33 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十六大提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这一字之改,但却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 面前,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我们知道,“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深入发展,小康社会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 七大根据形势发展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经过10年的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成就,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 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 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 番”的“两个翻番”,使小康社会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切近,同时标准也更严、要求也更高。报告强调,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必须深化重要领域 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报告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明确了各个 领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报告关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是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新飞跃,必将极大激发 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美好前景的奋斗热情。
一字之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再上新台阶
宏伟的事业,总是在不断奋进中腾飞;
壮丽的篇章,总是在不懈奋斗中续写。
在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基础上,十八大在报告主题中鲜明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从“建设”到“建成”,这是共产党人做出的郑重承诺!
7.玉溪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篇七
2003 年,玉溪市委提出“在云南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口号,要如期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玉溪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需要查找短板,通过发挥玉溪市的区位、资源等优势,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
(一)经济优势已不复存在
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了玉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玉溪经济的发展在经历了快递发展的阶段后,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玉溪的经济总量在云南省的位次已从原来的第二位降为第三位,玉溪经济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其他州市取代,2002 年玉溪的人均地方生产总值为13 645 元,比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9 398 元高出4 247 元,是全国的1.45 倍,而2011 年玉溪的人均地方生产总值为37 913 元,比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35 083 元高出2 830 元,是全国的1.08倍。2006—2011 年期间,玉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 526元增长至18 527 元,同期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 759元增长至21 810 元。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玉溪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玉溪经济增长不够协调。玉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昆明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2011 年玉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 527 元,昆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 966 元,两者相差3 439 元。
(二)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
玉溪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两烟”和矿电。不论是烟草业还是矿业,都需要依托玉溪的资源,短期看这种依托资源禀赋建立起来的县域经济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机会,但从长远看,这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终究会走向穷尽,同时会出现经济发展要求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导致环境恶化的现象。因此,玉溪需要真正培育除烟草业和矿业以外的支柱产业。
(三)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
城镇化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2011 年,玉溪的城镇化率达到了40%,城镇化建设出现加速的现象,但玉溪的城镇化水平与全国水平或云南其他地方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城镇化建设滞后不仅制约了玉溪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影响了玉溪建设现代宜居生态城市的进度。根据规划,2015 年玉溪的城镇化水平要达到52%,玉溪城镇化建设的压力加大,要提高玉溪的城镇化率,政府还需要完善配套措施,向进城农民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社会协助、公共住宅等。
(四)农民增收困难
近年来,玉溪的人均耕地逐年下降,已从2002 年的0.81亩下降到2011 年的0.76 亩,居云南省16 个州市的末位,同时,受耕地布局零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制约,玉溪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面临很大的困难。
(五)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能力较弱
近几年,玉溪市第三产业发展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内部形成了发展不平衡、总量不大、规模偏小、质量不高的格局,对玉溪市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玉溪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依赖于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行业,缺乏新型的支撑行业。
(六)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快,社会抚养负担日益加重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玉溪市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8.95 万人,老年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为12.57%。2000—2010 十年间,玉溪市总人口增长11.12%,而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长了33.35%,快于同期总人口增长22.23 个百分点。2010 年,云南省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7.63%,玉溪市为8.78%,玉溪市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5 个百分比,在云南省16 个州市中位列第一,老龄化特征相当明显。人口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加重了社会的抚养负担。
二、民生事业方面还需加强
随着玉溪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玉溪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分配方式不尽合理等因素,玉溪市城镇居民在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而且不同行业的职工工资差距也较大。
从目前实行的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来看,相关制度虽然明确了个人和经济组织需要缴费以及缴多少的问题,但现有的保障水平往往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年龄、区域差别以及个人缴费回报率等因素,所以相关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新农保和城居保的参保对象都是年满16 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或城镇居民,自愿参保。但从玉溪市的参保情况看,60 岁以上居民参保积极性非常高,且他们对不用缴费即可领取每月至少60 元的养老金表示满意;而40~59 岁的需缴费群体有一定参保积极性,但是对缴费档次的选择较为谨慎;年龄层次较低的中青年群体,因为职业变数大,参保积极性比较低。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进行,玉溪市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向全民医保迈进,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从制度覆盖人群来说,现阶段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还面临着已覆盖人群难以进入的问题,例如,个别困难企业职工因单位缴不起医疗保险费,致使这些人还没有进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安全网”。另外,对于个体户及其雇工、灵活就业者等就业人群,虽然出台了相应的参加医疗保险政策,如灵活就业者参保政策、大病医疗保险参保政策、农民工参保政策等,但由于其中的种种原因,还有相当的人群没有进入。就新农合而言,由于是自愿性保险行为,所以很多农民由于意识不到位还没有完全参与进来。
三、提高R&D投入强度面临很大的困难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是创新的核心内容,其经费投入是全社会科技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2012 年,玉溪R&D经费支出34 940 万元,比2011 年下降26%;玉溪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0.35%,远低于云南省0.68%的平均水平,与2020 年国家目标值2.5%还有较大的差距。根据云南省委政府《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2013—2017 年)的决定》的目标,R&D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要提高到1.5%,按此目标计算,实现度为23.3%。以2012 年R&D投入强度0.35 为基数,将目标分解到每年则年均要提高0.23 个百分点,假设GDP的增长率为10%左右,2013 年玉溪市R&D经费支出的增速要达到83%左右才能达到按规划分解的目标0.58%。由于玉溪市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R&D经费支出比重较小且增长较为缓慢,主要靠工业企业拉动。因此,在当前玉溪经济正处于平稳较快的增长周期背景下,仅靠工业企业来拉动R&D投入强度的迅速提高较为困难。同时,由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R&D活动整体层次不高,尚不足以实现政府资金的“杠杆效应”。
四、环境污染严重,管理机制不健全
玉溪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两烟”和矿电。不论是烟草业还是矿电业,都需要依托玉溪的资源,短期看这种依托资源禀赋建立起来的县域经济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机会,但从长远看,这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终究会走向穷尽,同时会出现经济发展要求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导致环境恶化的现象。这种以消耗资源能源为特征的发展,会带来节能降耗难度大、环境污染突出的问题;再由于长期形成以“GDP论英雄”的错误政绩观以及部分减排企业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不够强,公众的治污意识不强,乡村生活垃圾治理才开始起步,对一些空气污染源的治理不够重视,导致污染治理工作积重难返。
8.浅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篇八
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的原则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统计监测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将建立现代化服务型统计与国情、省情、市情、县情等相结合,选择合适的统计指标,以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同时,要坚持“全面监测、相互衔接、注重实效”的指导思想,要坚持“科学性”、“可比性”、“实用性”的设计原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统计保障。
建设现代化服务型统计,面向用户、基层、调查对象提供优质服务。统计部门是综合经济部门,承担着反映和监测小康社会进程推进和完成情况的重要职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独特作用。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统计部门要准确描述宏观调控中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推进情况,做好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和监测评价工作,建立健全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统计监测体系,充分发挥统计监测预警、导向作用。
“全面监测、相互衔接、注重实效”的指导思想。“全面监测、注重实效”一是从监测的范围看,要按照全方位、立体化的要求进行全面的监测,既要包括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市级层面的监测,更要包括县级层面的监测。要建立科学的小康监测统计指标评价体系,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一方面,让老百姓在生活中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另一方面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二是从监测指标看,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五个方面的新要求,全面进行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有反映经济健康发展内容的指标,又要有反映民主法制内容的指标;既要有反映科教文卫体内容的指标,又要有反映居民生活和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的指标。“相互衔接”是指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市级层面、县级层面的小康监测要在其指标体系和监测结果上尽可能地保持一致性和系统性。
“科学性”、“可比性”、“实用性”的小康监测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一个地区的发展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环境和人文等多方面内容,因此,在小康监测指标体系设计中要客观认识社会经济运行的特点,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方面,使选取的指标含义明确、指标所包含的内容及指标口径等要协调一致,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二是可比性原则。在指标体系中应尽量采用具有共性特征的可比性指标。选取的指标要代表性强、鉴别力高,以利于揭示不同区域的小康社会发展水平。在评价时,鉴别力的大小具体表现为区域间指标值的差异大小,主要通过指标值的离散系数得出。一个指标的离散系数越大,说明这个指标在县(市)间的鉴别力越高,反之越低。三是实用性原则。实用性是指选取的指标有较强的可计算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指标数据要有一定的核算基础,可靠性要强,易测算,易确定。有些指标虽然理论上较重要,但不好准确取材和测算,可操作性差,也不宜选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的实施思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家、省级、市级、县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因此,建立科学实用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依法统计,加强对小康统计监测数据的评估和规范使用,才能为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从国家层面上进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2008年6月,国家统计局为科学监测和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对全国和31个省(区、市)小康社会进程进行统计监测。整个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六大方面23项指标组成,每项指标都设有目标值和权重,每年通过实现值与目标值的对比结果确定实现程度。从技术方法上来说,每年可对全国和各省进行小康社会进程实现程度一致性检验,即主要统计监测指标要与全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客观情况相一致,对与全国总体变动趋势差异较大的指标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查询。
从省级层面上进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从逻辑上讲,各省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应该与国家监测体系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省际之间具有可比性,同时它也是保证国家进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的基础。由于资源禀赋、自然和历史及经济社会条件的不同,东、中、西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不可能一致,有些省可能会提前实现该进程,如上海、北京、广东、江苏等地区中的一部分现在已提前实现了小康社会进程。有些省可能不会如期实现该进程,如贵州、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因此,在统计监测指标、权数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在目标值上根据不同情况做出调整。每年可以对全省和各市进行小康社会进程实现程度的一致性检验,即主要统计监测指标要与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客观情况相一致,对与全省总体变动趋势差异较大的指标要进行严格审核和查询。
从市级层面上进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对于一个省或地区来说,只有省级层面的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是不够的,所辖的各市级统计机构也需同步进行监测,以便形成省、市相互对应的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以市级的进展验证省级监测的结果,以省级的进程衡量各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从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看,原则上可采用省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体系,并对个别取数困难或代表性不强的指标进行调整。每年也可对全市和各县进行小康社会进程实现程度一致性检验,方法同上。
从县级层面上进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从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看,不宜采用省级或市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体系,囿于一定的客观因素,适于省级和市级的监测指标到了县级,占相当比重的指标数据在取材上会存在问题。因此,要考虑设计县级层面上进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与国家、省、市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实现程度相衔接。
加强对小康统计监测数据的评估。为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数据质量,不断增强统计监测数据审核、评估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统一性,准确反映国家、省、市、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需要建立分级数据质量控制标准和分工责任制度、部门数据评估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业务规范评估法(统计数据来源渠道、口径范围、搜集方法及数据加工整理过程是否符合要求)、比例趋势评估法(通过观察总指标与其他指标的比例关系,并结合外部经济环境变动趋势)、小康指标实现程度一致性差异评估法(统计数据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及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客观情况相一致)等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评估。同时,要研究、制定统一的报表制度,确保小康监测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统计监测提供了历史机遇,特别是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时代,统计监测的功能也因此延伸。希望今后统计监测功能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多样化需求,更好地探路未来!
编辑:张雪威 / 邮箱:zxw@bjstats.gov.cn
9.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文 篇九
20春节,我们一家开车回家过年。在回家的高速上,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爸爸说:“以前过年回家都是挤火车、坐长途大巴回家。而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回家过年也再也不用挤火车了。现在,干净宽敞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小汽车,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人山人海的大商场……马路旁的绿化带种着漂亮的鲜花,令人赏心悦目。”
回到老家,奶奶高兴地抓住我的手,乐得合不拢嘴,而且还不停地说:“现在生活好了,交通发达,你们回来得真快啊!”以前那个时候,有辆自行车就算是有钱人了,孩子交不起学费,上不起学,还吃不饱饭。
现在我们用电脑手机学习、娱乐、工作,生活过得多姿多彩。我们的食物也不仅为了吃饱,更讲究营养均衡,住的是宽敞明亮的大楼房。
1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篇十
这是一次发展盛会。_年,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的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最后一公里”的冲刺,前行道路上的困难依然很大。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困难面前毫不犹豫,以发展的眼光敢于“啃硬骨头”,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恪守“扶贫先扶志”的一贯原则,从基础设施和激励斗志两个方面入手,帮助困难地区绘制好发展蓝图。在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实力的同时,在文化自信和民族团结等方面也取得了空前的成绩。20的两会,是中国在向着全面小康发展道路上一次鼓舞人心的发展盛会,必将更加坚定各族人民的信心和勇气,迎来一个崭新的太平盛世。
这是一次政治盛会。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建工作在国家建设、发展中的领航作用更急凸显。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志愿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旗红。坚定政治信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成为了每个共产党员的座右铭。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也是全国人大成立66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1周年。这么多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地参政议政,在中国的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今年的“两会”,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实现了“开门红”后的又一次政治盛会,必将更加紧扣时代脉搏,谱写出更加恢弘的时代乐章。
这是一次腾飞盛会。“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是一只展翅的大鹏,向着“九万里”的伟大中国梦“扶摇直上”。建设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夙愿,如今,我们正在一步步靠近。当下的中国,发展的大格局已经形成,无论是全国看“两会”还是世界看“两会”,看到的都是中华民族腾飞的浩然气势。今年的“两会”,更是一次腾飞的盛会,必将为祖国这只“大鹏”增添无尽的腾飞力量,向着更高更远的高空奋力飞翔。
五月花争艳,奋斗正当时。全国人民正以奋斗的姿态期待着代表、委员们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心声提交“两会”,促进党心民意的高度契合,为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和政治生态的气正风清营造厚积的沃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全国“两会”东风劲吹,祖国大地花团锦簇,自然的春天与发展的春天在这里交融汇聚。让我们携起手来,迈开大步走进这绚烂的多姿的崭新时代,乘着“两会”的东风,在这充满着希望的春天里腾飞!
【篇七】年两会心得体会范文
五月,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承载着百姓的寄托和希望,肩负着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带着各自的议案,从全国各地奔赴北京,齐聚一堂。共商国是,为祖国发展献计谋,为普天苍生请民愿。每年的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不仅是我国政治上的盛会,也是我国加快发展,关注民生,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四海借力风帆劲,春风拂面笑颜开。每年的两会都应该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通过每年举行的两会,可以使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的认识到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和工作方向,是我们及时调整,准确修正自身工作方向的正确指导。通过学习两会精神,从而了解国际国内形势,认清大局,明辨是非,站对立场,坚决拥护党中央和国家所做出的科学决策。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自觉践行两会精神,自觉履行学生干部应尽的义务,积极带动同学参与到两会精神的学习、讨论和实践中去。
这一段时间,我认真收听收看了本次“两会”的新闻专题报道,我深信,随着新时代的进程,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发展将更上一层楼,中华民族的未来也更加充满希望。在本届会议上,提出的新观点、新做法,令全国人民感到欢欣鼓舞和振奋人心。我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定会把握重要的历史机遇,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必定能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也已徐徐展开。
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在思想上我要认真学习两会精神,紧跟中央文件。在行动上,要切身体会大会精神,以实际行动拥护党中央所作出的决定。为此,我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学,努力在工作中做到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
首先,在思想上,我们将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除了自觉学习理论知识外,我计划经常阅读有关党建、党史及党员先进事迹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使本人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学以致用,而不盲目;使自己能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鉴定好与坏、甄别正与邪;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次,在生活上,我将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坚定信念时刻鞭策、鼓励自己,使自己对工作始终保持信心和干劲。其次,在工作上,我将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坚定信念时刻鞭策、鼓励自己,使自己对工作始终保持信心和干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一个平凡的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切切实实地为同学,为班级,为学院,为学校做点事。
【篇十】2020年两会心得体会范文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多数内容都与民生有关,所提供的事实与数据,都在围绕物价、养老、环保、就业、医保等民生话题,让老百姓看到了一个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彰显浓浓民生情的“人民政府”,两会里的民生情怀,让全国人民触摸到可以期许的美好生活。
浓浓的民生情怀体现在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里。每一项关乎于群众衣食住行的“民生成绩单”,都是政府给群众交上的时代答卷,在这场“赶考”中,大多数既定工作目标的超额完成,给人民更强的发展信心,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浓浓的民生情怀更是体现在对未来一年工作的规划中。在迎接新中国成立71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政府将始终围绕民生做好“加减法”,把民生融入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促进民生问题解决,民生蓝图已经绘就,唯有脚踏实地、实干苦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人民的日子必将越过越好,我们的发展空间一定更为广阔。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从米价菜价到药价房价,从食品安全到社区医疗,从教育公平到社会保障,从全面温饱到营养健身,从遮风避雨到宜居环保,从对清新空气的呼唤到对公平正义的期盼,民生的含义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而不断扩充,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判断标准也越来越高。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2020高考优秀作文范文:以己之达,兼济天下
年度词语,是一年国家生活和公众情绪的缩影。_、_、_已然过去,许多人在猜测:下一年的年度关键词会是什么?我想,也许是“建国70周年”与“和天下”。
_年将是新中国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风风雨雨70年,中国在历史的洪流中坚定地前行着,每一步都饱含艰辛,而这样富有标志性的年份,对每个国人来说都具备着特殊的意义;而“和”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寄寓着中华民族对天下大同、合作共赢的美好期盼。古语云:“达则兼济天下。”这两个词语正是代表着在新的一年里,国内的热点和中国将在国际上扮演的角色——以己之达,兼济天下。
一个国家,从风雨飘摇的新生到国富民强的现状需要多久呢?中国用它的发展历程响亮地向世界回答了这个问题:不到70年。回顾这些年,中国就像一株在夹缝中生长的新芽,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面对着暴风雨,它却能渴饮雨水、枕风作席,最终成为“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劲松。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_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标志,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可以预想,在今年的国庆节,_前又会有怎样一番震撼人心的画面——举国欢腾,人声鼎沸,人民的胸中满是对祖国的自豪、对自己作为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感,这样的热度才是真正的全民关注,是国内的盛事。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主张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拥护,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这是响彻国际的中国声音。这是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期待与世界共同进步的体现,是中国创建和谐世界的美好心愿。中国文化向来不主张霸道,而是主张王道,核心便是“和”文化,倡导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如果说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注重的是发展的问题,那么“和天下”也许更侧重于和平问题。诚如莎士比亚所言:“战争是地狱之子,和平是艺术的保姆。”运用武力以暴制暴绝非长久之计,“和天下”的主张却能用和谐的方式去实现长久的和平,因为它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够唤起人们心中谐美好的一面。
11.浅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篇十一
第四轮大行情(深综235-1584点;沪综998-6124点)很犀利(2005年7月—2007年10月),走了两年多一点。随着分红新股的不断上市,已上市股不断加入分红大军,不分红和亏损股的不断退市,整个股市规律的逐渐改变,投机炒作市将让位于投资分红市。处于过渡阶段的第五轮大行情将会体现出这种规律的逐步变化性。炒作市规律的余威未穷尽前是一定会顽强地表现自己的,投资分红市规律在成长中也不会一帆风顺,这将会使第五轮大行情可能不那么犀利,在时间上可能会拖长。预计第五轮大行情可能会走三至五年或更长。
这种预测之前是分散作出的。本次综合表达出来,只作了一点修正。可以说,这种预测和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相适应的和相宜的。我们注意到,正值十八大召开前夕,胡锦涛和习近平分别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和结业式上都强调的:“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具有双重意义的新传承、新的承上启下。该段话对股市所具有的特别意义正在于:从现在到未来5年的打基础阶段和到2020年目标的如期实现。这也就是说,从现在到2017年,是重质量、重实效的奠定阶段,恰好又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时期。股市近期的走势是符合这种转变时期的调整变化的。如前所预测的2013年的第四只脚及反弹,2015年初前后第五只脚脚底的出现和第五轮大行情的同时产生,既和之前的三只脚走势一样都反映了该转变时期的调整变化,又提前反映出2017年后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这也符合股市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提前反映的中长期预示规律性。而第五轮大行情可能会拖延三至五年的预测,应是预示反映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一种有依据的提前分析。
中央政治局7月31日的会议讨论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会议特别强调,“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切实防止房价反弹……满足居民合理的自住性住房需求”。事实上,从增速主动下调以来,房地产被严格调控,上半年国民经济增长仍维持在7.8%。这说明,不靠房地产拉动,靠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可以达到稳中求进的。但房地产调控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是可以预期的。因为有人总想利用政策缝隙走老路,总想再掀房地产泡沫热潮。这不仅有违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正常进程,而且使泡沫越吹越大,最后变得不可收拾。这是不被允许的,也是多数人不愿看到的。靠房地产拉动才能使GDP高增长说法的不合规性已显现无疑。与此相应的是:股市中房地产股前些日子的异动反映了想走老路的思潮和做法,但终究还是拗不过中央符合民意民心的调控决心和实际督查。随着房地产价值的合理回归,地产股价格的合理回归也是可以预期的。这也符合股市仍在调整的整体趋势。
最后,从第二轮开始,根据每一轮大行情都比前一轮大行情的点位高,即创出新高的特点,第五只脚后的第五轮大行情应也可比第四轮大行情(深综1584点;沪综6124点)点位高。但最后还需股市实践检验。
12.浅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篇十二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没有明确提出共享发展理念,但在我们所采取的发展政策和措施中已经渗透着共享发展理念。
第一、共享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众所周知,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他们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所以,人民群众成为共享的主体也就无可厚非了。
第二、共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发展成果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等多个方面,所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是人民共享多方面的发展成果。其中,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是核心和关键,也是共享政治、社会、文化等成果的基础,共享政治、社会、文化等成果为共享经济成果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三、共享的前提是共创。人民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的一切发展成果都是由人民创造的,没有人民的共创,也无所谓共享,如果只强调共享,不强调共创,人人都在等、靠、要,社会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 广大人民群众应树立起“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观念,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要牢记自己的义务。
第四、共享的特点是公平共享。公平共享,是指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具体来说,公平共享一方面指人民公平享有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的权力和机会。另一方面是承认存在一定差异为前提的。 因为每个人所具有的天赋、能力各不相同,所以享有的成果也必然是不相等的。
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 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存在的问题
第一、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区域间居民收入分配、行业间居民收入分配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有明显扩大的趋势。
第二、政治参与权力的实现程度不同。让人民公平享有政治发展成果,就是要保障人民公平享有各项政治权利、平等参与各项政治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我国法律已经赋予了公民参与各项政治的权利,也建立了公民政治参与制度,但在实现程度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第三、公民享有的文化资源不平衡。虽然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文化发展成果,文化生活水平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但在文化资源的享有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区域间文化资源不平衡、城乡间文化资源不平衡等。
第四、公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平衡。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要求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方面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本条件,但长期以来我国只片面注重GDP的发展,使得我国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有限,虽然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情况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基本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和人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不平衡的状况。
( 二) 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共享观念淡薄。人民有无共享观念,能否积极主动地要求实现自己自身的权益,是人民能否共享发展成果的条件之一,人民共享观念的有无和强弱决定了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程度和水平。目前,我国人民共享观念相对来说比较淡薄。
第二、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一些政策,但事实上,有些政策没有落实到位,以至于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三、相关制度的不健全。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存在问题,虽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理念密切相关,但也跟相关制度的不健全有关系, 比如财政支出制度不健全、收入分配制度不健全等等。
第四、发展理念存在偏差。一国的发展理念不仅决定了执政方式和行为,也决定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进程。我国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后都采取了不同的发展理念,这些发展理念在当时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也影响了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长期以来的理念偏差,不仅使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基础薄弱,而且也导致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三、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途径
第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在一定意义上也决定着人民共享的程度。生产力越发达,人民共享的物质基础就越坚实。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一方面要不断改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对提高生产力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完善有关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首先,要完善社会收入分配制度。其次,要健全政治参与制度,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保障人民享有各项民主政治权利、共享政治发展成果,关键是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力的水平,完善政治参与制度。
第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文化发展成果。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人民享有文化发展成果的途径,虽然我国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也比较重视文化建设, 但尚未建成健全的文化体系。所以,保证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必须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四、总结
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进程中不断提高共享水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党、政府和人民共同做出努力,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途径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叶南客.共享发展理念的时代创新与终极价值[J].南京社会科学,2016(1).
[2]周振国.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J].河北日报数字报,2015.
【浅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荐阅读:
朱建成先进事迹10-12
《建成环境的意义》读书报告11-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案07-20
全面小康社会作文素材09-28
全面小康知识测试题库08-25
全面小康作文600字10-0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我见06-14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信息(搬离建成区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