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语言的表达技巧

2024-07-12

演讲语言的表达技巧(精选11篇)

1.演讲语言的表达技巧 篇一

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

主持人在有声语言表达方面要做到出口成章,力求向生活化、通俗化、口语化方向靠近,这就要求主持人在语言的表达、词汇的选择、语法的组织、发声技巧的运用上达到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点石成金的境地,从而忘掉自己是在播音,而尽量以说话的方式出现在镜头和话筒前。

当主持人组织好精彩的稿件(无论是文字稿、还是腹稿),怎么说,如何让有声语言为稿件锦上添花,让有声语言表现得更有艺术魅力,就是每个主持人所必须认真对待、充分准备的问 题。广播电视的共同点就是受众通过听觉和视觉来接受信息、了解世界,那么主持人是否说得清、说得美,受众是否听着好、看着乐,就是衡量广播电视节目成败的一个客观标准了。要做到这点,主持人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修炼内功:

一、语音

不同的节目对语言的表现形态有不同的要求,主持人也由于年龄、性别、先天条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语音形态。有的浑厚,有的圆润,有的清脆,有的沙哑,有的尖细,有的低沉,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要求清晰明白,主持人在说话时要发音准确,吐字清楚。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先天遗传的条件外,认真的学习、科学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主持人首先要掌握并注意播音发声的技巧,一方面要注意语音的准确无误,另一方面又要讲究发音的流畅自然。其次要重视吐字归音的反复练习,要学会清晰地把每个字音发出来、送出去,而不要含混不清。同时要认真区别语音相近的词语,不能由于发音不准让受众产生歧义。许多主持人把“南方”说成“兰方”,把“牛羊”说成“留洋”,把“更正”说成“根正”„„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

吐字的练习对于主持人尤为重要。主持人熟练掌握每个字的正确读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将这些正确的读音完整地发出,让正确的吐字发音方法成为一种自然,达到轻松自如、气畅声通的发音状态,这样就可以伶牙俐齿、声音圆润、悦耳动听了。

二、语调

在一连串节奏清晰的语流中,主持人要想掌握其中的奥秘,把话说得动听,说得诱人,说得让人流连忘返,就得熟练掌握语调中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一)抑扬

主持语言要根据节目的内容、情感的变化、语境的转换,或高亢,或低沉,或平缓,或如急风暴雨、雷鸣电闪,撞击受众的感情,或如小桥流水、春光明媚,吹拂受众的心灵。总的说来语势或平,或扬,或抑,必须变化有节、错落有致。这里的变化一定要以情感和内容的变化为前提和依据,切不可无病呻吟,一味地低吟浅唱;也不可歇斯底里,放肆地“引吭高歌”;更不可一路平坦,波澜不兴。这些都将妨碍感情的表达。(二)重音

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并不是每个词的轻重、快慢、强弱、高低都是一样的。对于那些要引起受众注意的词,主持人往往读音较重,声调较高,语速较慢,反之则轻、低、快地读过。这些被强调的词,我们称之为“重音”。在一句话中,重音是体现句子核心意思的词或词组,主持人能不能正确地表达重音,关系到能不能正确地表达一句话或几句话的意思。那么我们在具体主持节目的时候,如何判断一句话或一段话中哪个词或词组为重音呢?一般来说在语言中最能表达说话目的的词组为重音。比如说陈述事实、表达观点的主要词语,说明词语,修饰词语,表示判断的关键词语,主要的数量词,前后有呼应效果的词语。(三)停顿

主持人在说话时,不可能一气呵成,无论是因为换气的需要,还是表达技巧的需要,都必然会出现停顿。一般说来,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之间是自然的停顿状态,主持人呼吸换气大都选这样的时候,但有时因为语义、情感的不同,而停顿可以有变化。(四)节奏

从目前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看,语速快、信息量大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的说话速度是每分钟250个字,有的节目达到300字,比以前的每分钟180字无疑是加快了许多,但一味的快节奏并不是主持语言的法宝。面对千变万化的内容与丰富多彩的信息,主持人在说话时的节奏是有所变化的。

2.演讲语言的表达技巧 篇二

1 播音主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1.1 语言是电视节目形式的重要载体

画面、音效及语言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持类节目的设置,能够有效降低大众传播中因受众接触电视机带来的间接化、远距化,可以缩短主持人与受众的距离,缩短节目与受众的距离,更加吸引观众。通过主持人可大大提升电视节目传播的亲近感。通过语言,主持人可利用自身的学识、感受进行节目介绍、组织、评说及串联,或对新闻事件、人物进行直接采访及报道,同时还能重视受的众收视注意力与兴趣。

1.2 语言表达是实现节目传播目的的重要因素

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主要利用语言进行信息传播、观点表述及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加大交流力度等。语言表达是否合理有效,与主持人自身素质具有密切的联系。为此,必须重视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提升节目质量。其中主持人的谈吐内容、表现力都是语言能力的重要因素,加强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才能提升主持人的表现力,才能提升主持人的归纳总结能力,才能提升观众的兴趣,才能提升收视率及节目质量。

1.3 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可充分反映主持人的素质

马克思曾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作为节目内容的载体,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还可以充分反映主持人的素质。从节目内容、形式分析主持人语言技巧的运用,其中语言传播素质是否良好,是主持人节目发展的必备条件。一般较为优秀的主持人都会将其饱满的热情、平易近人的态度及深入浅出的技巧在节目中展现出来,通过语言表达技巧的合理利用,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才能让观众充分融入到节目中,才能更好地达到节目内容传播的目的。

2 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能力的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传播媒介内涵也愈加丰富。作为媒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表达方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以电视节目为例进行分析,相比报纸、广播两种媒体,电视产生较晚,但也与语言表达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主持人作为语言表达、传播的基础条件,只有提升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技巧,才能提升其自身素质,才能提高节目质量。

2.1规范用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不断涌现,在新技术环境中受众的发声平台也越来越多,如微博、微信等。电视节目如何吸引观众,如何提升收视率,对电视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持人作为电视节目的主体,只有确保其语言运用得当,才能对观众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如《新闻联播》的播音员,新闻播报时必须字正腔圆、不带任何感情色彩,通过播音员朴实、自然的声音,能让听众感到真实可信,将新闻事件更好地传递给受众。

2.2真情实感培养语言表达技巧。作为人类情感表达、传递的重要基础,语言作用在播音主持节目中也得到了充分发挥。电视节目具有广泛的受众人群,因此主持人只有利益情感表达,才能拉近主持人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才能激发观众情感。在工作学习中,主持人必须最大限度地丰富自身的“情感世界”,通过语言表达技巧的合理利用,将感情注于技巧,才能准确掌握技巧,才能达到感情共鸣的作用。

2.3体现语言的意境美。作为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意境主要对艺术美进行充分展现。意境是欣赏、创作艺术内艺术美衡量的重要标准。语言意境美的充分体现,必须先对主持人自身情感进行充分调动,如《动物世界》,通过文章内容的不同把握,可将画面情境再现。

3 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视节目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播音主持工作者作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节目的效果。语言表达技巧在电视节目中的合理运用,可以更好地提升观众的兴趣,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为此,主持人必须重视语言表达技巧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语言的意境美,才能加大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才能实现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对播音主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语言表达技巧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运用

参考文献

[1]方伟华,刘贝贝.职业技能培养在现代基层播音主持人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5,(4).

[2]张颂.有声语言训练的起点与归宿——曾致《节目主持技能训练》序[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3.秘书与领导相处的语言表达技巧 篇三

一、善听,准确把握领导的意图

秘书的职能和工作任务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处理各种具体事务,包括办文、办事、办会等事务;二是当参谋,主要是为领导决策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或收集反馈信息,参与研究情况,提出分析的意见或制定工作方案供领导参考等。无论哪一种类的工作,秘书执行贯彻的都是领导的意图,因此,通过各种语言表达形式来领会、掌握领导的意图,是完成任务的首要步骤,否则,会不得要领,事倍功半。

1.认真听大胆问,直接掌握领导意图

秘书要注意培养听懂话的能力,掌握领导的语言表达习惯,准确理解和把握领导的原意,设法弄清不明确之处。领导说话尤其是布置任务的时候,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对听不明白的要设法弄懂,如因领导的方言口音之类的语言障礙导致的误会,要及时消除。秘书还要学会抓住领导说话的要点,把握一段话的中心和重点。如果对此实在没有把握或对于领导的言外之意猜不准,秘书要虚心请教,大胆问清楚,绝不能不懂装懂。也许有人对此有顾虑,但相比摸不准而导致办不好的后果,还不如老实点儿先问清楚为好。

作为秘书,最好随身带个笔记本,对领导交代的任务或一些重要的讲话及时记录,简要总结记录要点,必要时请领导核实。

2.仔细察用心悟,间接了解领导意图

除了有声语言,无声的表情动作也能传情达意,秘书要学会看懂领导的肢体语言。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和悟性,了解领导的兴趣爱好,对领导的工作中心或某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有所了解,明了其所需所急。此外,还可以从其他人的信息反馈中摸清领导所爱所憎,用心体会领导的真正用心。这样才能跟上领导的思路,更好地配合领导的工作。

不过,毕竟用的是间接了解,也许不一定准确,还可以配合虚心请教的方式,礼貌地向领导提出诸如“您是否觉得……”或“我很想知道您对某件事情的看法”等问话和要求,不但可以恰如其分获取领导的意图,也会让领导对秘书的求知上进之心刮目相看。

二、善言,正确掌握对领导说话的分寸

秘书与领导相处的时候,除了语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让人听得清楚明白之外,还要懂得在某些场合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哪些话该用什么方式说。也就是要解决好“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

1.根据领导的要求来确定要表达的内容,即知道要“说什么”

秘书语言表达的内容要与领导的要求一致,视场合需要而定,秘书在很多场合是“要我说”而不是“我要说”。因此,要“说什么”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信口开河,夸夸其谈。

秘书回答领导的提问,自然要做到有问必答,而不能答非所问。与领导交谈,更要懂得哪些话能说、该说,哪些话不能说,哪部分是重点需要详说,哪部分无关紧要可以略讲。比如,向领导汇报某一事件时,要重在讲客观事实,关键是结果、原因、经过等,也可以谈谈自己对事件的分析、看法,但除非被问到,否则不能大谈个人对其中某人的看法等,更不能离开事实添油加醋。

在知道“说什么”的同时,秘书也要明白“不能说什么”。由于在领导身边工作,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秘密,这个自然是要严守保密纪律不能随便说出去的,就是对于领导私下发表的一些对人和事的看法,秘书也不能到处乱说,以免节外生枝产生负面影响。

2.根据秘书的角色定位来决定表达的形式,即懂得要“怎么说”

秘书对领导说话,一要表达得准确简洁。口齿不清,达意不明是沟通大碍,恰如其分地表达,让领导一听就明,是秘书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因此秘书对领导说话时务必保持思路清晰,并以准确简单、直接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要言不烦。秘书说话要严谨,话可以不多,但要说到位,说到点子上,达到一语中的之效,需要掌握相应的表达技巧。比如,秘书工作中向领导汇报时常用叙述方式,就需要掌握“主题突出,条理清晰”的叙述技巧,即讲述事件的发展变化结果时,一是要明确目的,搞清楚为什么叙述,把握好叙述的重点。一般都开门见山直陈其事,将结果优先报告,过程可以简略,并用好主题句、关键词,以突出重点;二是要首尾完整,条理清晰。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叙述六要素,抓住陈述对象的特征或内在逻辑,理清语脉。同时,注意叙述过程中各环节的顺序、连接。

秘书对领导说话,二要恰当得体。在准确表达、简明扼要的基础上,要善用不同的形式,恰当巧妙而得体地表达不同的意思,这是秘书语言表达的进一步要求。

说得好不如说得巧,根据具体语境修饰、调整语言的形式,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并非易事,但秘书至少要保证在领导面前不说错话,言语得体,在报告各种情况和回复领导的询问时,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以达到应用的效果。

三、进言,准确把握对领导说话的时机

聪明的秘书除了知道对领导“说什么”“怎么说”外,还要懂得“何时说”才能将事情办得圆满。

的确有开明的领导善于接纳他人的批评意见、建议,甚至闻过则喜,要求下属知无不言,但作为秘书,需要考虑各种人性的弱点,千万不要只顾自己逞能,给人留下“秘书比领导高明”的误解。在给领导提建议或提醒领导时,还是要注意寻找适当的时机,适度地进言,并且要见机行事,除非领导想听,否则不要滔滔不绝,而当对方已明白,那就点到即止,及时结束。秘书如果发现领导的错误,当然不能任其错下去,但不宜当场指出,尤其不要当着第三人的面指出来。注意维护领导的形象,照顾其自尊心,指正错误尽量做到不留痕迹,可以用建议式,或旁敲侧击的方式提醒领导,或提出补救措施,这才是真正为领导着想。

秘书如果想说服领导的话,更需要讲究进言的策略:一是要了解领导的性格,以他喜欢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表达;二是准备好充足的理由和详细的说服方案,一旦发现这个理由不行,就换另一个试试,一般把最有把握的放在最后;三是找个合适的时机,比如在领导高兴的时候,这是进言的最有利时机;相反,如果在领导心情不好的时候去进言,哪怕理由再合理充分,他也会因烦躁而否决。

总之,作为领导的助手和参谋,秘书处于被动地位,必须按领导意图办事,在行动上必须服从领导,不得自行其是。但秘书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该说的恰如其分地表达,不该说的守口如瓶。掌握和运用好与领导相处的语言表达技巧,有助于建立秘书与领导间的和谐工作关系。

4.语言表达技巧(必修) 篇四

一、语言的神奇功用

作文无定法,语言无教法。语言这个东西,具有魔术师般的神奇本领。

“能言利齿安天下,说退群雄百万兵。”语言功用于此可见。它不只是一种表达技巧,而且是一种思维的艺术,是智慧与情趣的闪光。

二、文章语言表达技巧

同是一张稿纸,有的人写出的文章言辞枯涩、索然寡味,有的人运用语言的技巧却十分精妙独到,笔底生辉。如:描风景,如诗如画;写人物,形神毕肖;述情节,波澜起伏;抒情感,酣畅淋漓;表思想,隽永深邃;状生活,妙趣横生。 这说明,就语言表达本身而言,还是有一个技巧问题,有一个语言的美学价值问题。下面就谈谈我自己对语言运用的一点体会和感悟。

(一)语言的描摹之美

什么是描摹?《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等。”描摹是一种语言表达技巧,它的美学价值在于形象与生动。它能把静的变动,死的变活,抽象变具体,无形变有形。举个例子,比如放学后,同学们隔着铁门看外面快餐店炒菜,一个同学说:“外面快餐店正在炒菜。”这是叙述。叙述语言通常只能告诉我们的“情节”。让我们变换一下表达方式:“快餐店,掌勺的正忙个不停。锅烧得通红,油煎得滚热,活鲜鲜的小白菜,往油锅一倒,爆得脆响。铁瓢挥动,铁锅抖起,两分钟,捞起来,油灵灵、香喷喷的,同学们隔着铁栅子门,口水诱得直往肚子里咽。”这是描摹,不仅有情节,而且有画面,色、香、味、感一应俱全。描摹之美使语言层次上了一个等级。

描摹之美,要靠比喻、拟人、拟物来实现。可以说,没有比喻、比拟,就没有描摹,就没有形象生动可言。 比如静,我们说“这里很静”,这是叙述语言。这个“静”给人的感觉是抽象的。再说:“教室很静,只听见笔和纸的磨擦沙沙作响。”这是描摹,写出了静的“模样”,但给人的感觉不新鲜,都知道笔纸磨擦

沙沙作响这种静的“模样“。让我们再来看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是如何来捕捉静的:“四周是那么宁静,你能听见一百步外松鼠在枯枝上跳来跳去,断枝掉下来,先微微钩住另外的树枝,然后落到疏松柔软的草面上--永远掉在那儿,静静地等待着腐烂。”  静是什么?在作家笔下,静是松鼠在百米外枝头跳的声响;是枯枝掉下来钩在另一根枝上的晃动;是疏松柔软的草坪;是永远躺着的等待。

描摹的技巧在于把静变得可闻可睹可摸可感了,而且给人的感觉是全新的,未曾体验过或未曾想过的。“味新则悦”,美感由此而生。

巴尔扎克说:“第一个用花比喻女人的是天才,第二个还这样比喻的是庸才,第三个还这样比喻的是蠢才。”描摹技巧要抓住一个“新”字:视角要新,设喻要新,给人的感觉要新颖独特。人云亦云是不能给人美感觉享受的,那不艺术的天才,而是蠢才。

描摹之美,还要靠联想来实现。

联想,是将本体与喻体、本体和拟体对接起来,用数个喻体、拟体来展示本体(即描摹对象)的思维方式。联想也是一种辐射性思维,它从展现本体(描摹对象)的.目标出发,舒展想象的翅膀,神游万里,去寻找并选择与本体(描摹对象)有相似特征的喻体。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形成一种众星拱月之美。使抽象变得形象,单调变得丰满。举例为证:

比如,校园有尊无名雕塑,同学们进进出出,熟视无睹吧。其实,她是唯一能象征一中一种文化氛围的建筑物。“白瓷砖贴的地面,红色花岗石镶的基座,白色的塑像,两个昂首望天的学生……”大多数同学在老师布置的作文上这么写,像说明文,感觉肤浅,文字干巴。我以为她是把我们诱人知识殿堂的天使。有了这个定位,基调就有了。沿着这个思路想下去:红色花岗岩,源于数十万年前的火山爆发;我国的现代文明植根于深厚的古民族文化之中;那座时钟定格在九点,不落的太阳呀,他们永远年轻;那姿势翩翩欲仙像要腾空飞去,往天堂看过究竟:看嫦娥跳舞,看吴刚伐桂,去赴蟠桃会,去品尝李老君八卦炉中的长仙不老丹--不,也许他们并不浪漫,他们是要去太空做一个物理实验,去火星寻找新的生命……

再如,以“O”为话题作文。怎么写?“0”’是那么简单,简单为一条封闭的曲线;“O”是那么抽象,抽象为“没有”。

有位同学借助联想,用“博喻“的辞格,以散文诗般的语言,把简单抽象的“O”描摹得童话般美丽:

“没有海的浩瀚,没有天的无边,一粒小石子在水面上击起的涟漪,一位天真女孩用麦秸吹出的皂泡,瞬间化为乌有--我便是‘O’。“

“没有横竖撇捺,没有点折弯钩,眼一睁,口一张便是我的形象--极其简单,我便是‘O’。

“我是达芬奇笔下的鸡蛋,他就是从画‘O’开始,创作出了《蒙娜丽莎》与《最后的晚餐》。

“我是缀在枝头的果实,给园丁以丰收的惊喜o

“我展开就是一条线段,良好的开端与好的结尾,一对接就变成了圆满。”  海的浩瀚,天的无边,水面的涟漪,飘飞的皂泡,用这些与“0”有相似特征的形象来状“0“喻“0”,“0””就形象化了。“眼一睁,口一张--极其简单,我便是“O”,极具神韵,简直把“O”生命化了。

这就是描摹的表达技巧,是描摹的美学价值。  描摹就是“添枝加叶“,使一棵孤树变得枝繁叶茂;描摹就是“添油加醋”,使一锅淡水变得有滋有味。

当然,这是就语言的表达技巧而言的。就整个文章的写作技巧而言,还有一个构思立意的技巧问题,任何描摹,都必须创设一种情意,必须有其思想内涵,必须为展示一定主题服务,必须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为描摹而描摹,那就成了一种文字游戏。

描摹还要注意典型性。写人状物既要有典型品质,又要有个性特征。 比如写眼睛,我们说眸如一池秋水,眉若一弯新月。比如好不好?好!但很俗气,古人都这么写,每一个人的眼睛都可以这么比喻。精妙的语言是要你对描述的个体有独特的发现。徐志摩在《拜伦》一文中对拜伦雕像眼神的描写就十分精湛:“他没有那样骄傲的锋芒的大眼,像是阿尔卑斯山南的蓝天,像是威尼斯的落日,无限的高远,无比的壮丽,人间万花镜似的展览反映在他的圆眼中,只是一层鄙夷的薄翳。”作者抓住特定情景中的感受,借用比喻,发挥想象,把拜伦眼神的深远,壮丽刻画得活灵活现,透露出诗人洞察大千世界的气质。

写人物与写景物不一样,景物描写通常可以凭辞章艳丽来显示其语言色彩。景物描写凭辞章之艳来显语言美,在古代散文里面尤为明显。王勃《滕王阁序》中写秋的景色:“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鱼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春景:“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人物描写则不然,人物描写的语言技巧在于描摹表现人物典型性格的典型细节与个性特征。词藻堆砌,往往犯忌。 比如有位作家写牛顿:“牛顿27岁那年,向一位美丽的姑娘求婚,可是,他的心思忽然溜到另一境界里去了,他的头脑中只剩下了无穷量的二项式定理。他紧紧地抓住了姑娘的手指,直往烟斗里塞,把她的手指当成烟斗的通条了。“‘哇’!姑娘痛得大叫起来,牛顿这才似乎清醒过来,连声道歉。姑娘悻悻地走了,牛顿还在那里喃喃自语:‘看来,我是该打一辈子光棍了!’”

这段文字耐不耐读?耐读。但通篇没有一个华丽的词藻。这段文字的文眼在哪里呢?在牛顿把姑娘手指当烟斗通条的那个典型细节。写文章象走围棋,围棋的技巧在于做眼,眼做活了,棋也活了。语言的表达技巧也在于做眼,篇有段眼,段有句眼,句有词眼。眼做活了,文也活了。

契诃夫这样描写胖女人:“她的脸胀得发亮,皮肤已经不够用了。睁眼的时候必须把嘴闭上;张嘴的时候必须把眼闭上。”这段语言很有独特性。归纳说一下:描摹,它不只是一种文字上的表达技巧,而且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艺术;描摹要靠比喻、比拟和联想来实现;描摹技巧要突出一个“新”字:视角要新,设喻要新,给人的艺术感觉要新;描摹要有思想内涵,为展示主题服务;描摹要有典型意义。

现在让我们具体来训练操作一下描摹这种表达技巧。以手为例(伸出五指),同学们用语言描摹表达

表述一:一只手,五个指头(7个字)o 表述二:一只手,五个指头,三长两短(11个字)o

表述三:一只手,五个指头,拇指粗,中指长,小指小(16个字)。 表述四:一只手,五个指头,拇指粗短,中指窈窕,小指灵巧(19个字),语言已进入发展等级,尤其那个“中指窈窕”会使人联想起亭亭玉立的少女,这个“中指头”形象化了。

这样还不够,让我们再来看画家兼文学家丰子恺是怎样来描摹五只手指的:

“大拇指其貌不扬,自渐形秽,常退居下方,不与其它四指并列。它矮而胖,构造简单,别个手指两个关节,它却只有一个。但五指中,它工作最艰苦,拉胡琴,它紧扶琴架,吃果物它剥皮。而有什么悠闲,舒服的事,像抽烟之类,却让食指和中指去领受。它诚实肯干,所以,人们称赞呱呱叫的好人时,总是伸出大拇指。食指呢?工作挺复杂,还要干许多试探性工作,尝尝食品,试试冷暖。它受到刀伤、轧伤、烧伤的机会较多。中指身材高挑,处于中间的优越地位,皮肤细嫩,颜色红润。无名指像个小姑娘,辅助其它手指干活,还和中指一起亲切地向人们打招呼。小指如天真活泼的儿童,经常不厌其烦地干些细小活儿。这五指各有所长,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整体。法国有句谚语‘左手要右手洗,右手要左手洗’,人们应像左右手一样互样合作,团结帮助。”

同学们看,简单的五指,作家写来洋洋洒洒,纵横恣肆,极具理趣。为什么呢?描摹之技巧,使之然也! 同学们,学会了描摹的表达技巧,何愁作文无话说,800字,何足道哉?8000字也只不过是小菜一碟呀!

过去通常以“小作文”的形式来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描摹能力。比如,语文试卷第六大题: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要求学生写想象作文并举例说明,比如,你可以把这个圆想象成一轮满月,然后以满月为重点,再用天幕、云彩、柳梢等作为陪衬,构成一个美丽的画面,再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想象作文。圆是可以想象成很多不同的物体的,请你根据这位老师的启发,把这个圆想象成另一个物体,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想象作文。

这是想象式作文,考查的是对圆形实物的描写。当年有很多学生选材广泛,写出了不少好作文。有的写花环,有的写父亲的草帽,有的写露珠,有的写井,有的写湖,有的写硬币,有的写圆圆的磨道,有的写水上的半圆与水中的桥影构成的圆,选材很广泛。下面是一篇题为《夕阳》的满分作文,作者运用描摹之技巧,把夕阳写得非常形象生动--

夕    阳

圆,使我想起了古代诗人这样一句诗:长河落日圆。西方的天幕中,圆圆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将要坠入地平线,大半边天都被夕阳的余辉映成了红色,云彩镶上了金边。满是光彩的云朵流过太阳,慢慢地,向上飘去。大圆球似的夕阳,涨红着脸,俯视着万物,眺望着东海,迟迟不愿离去,把自己最后一抹光辉洒向人间,带着羞涩的笑隐在五彩云朵中。一轮更圆、更红的太阳,将在明朝升起。

怎样学习语言描摹的表达技巧。第一,多读。名家笔下,描摹技巧是非常精美独到的。如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乔治桑的《冬天之美》,卢森堡的《狱中书简》,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等等等,其描摹技巧可谓是精美独到,文中典例。多读多想,潜移默化,必然领悟。第二,多练。借用作画的一个术语,同学们要学会“写生”。一人、一景、一物、一颦、一蹙,饱蘸色彩,描其形、状其态,生其光辉。其实,同学们笔下展现出的描摹技巧是很精美的,批阅你们作文的时候也是一种享受。 比如艾姗同学写“校园夜雨”:雨过之后“最后的两三滴雨,从屋檐上落下来,掉到水沟里--叮咚一声。’’此时万籁俱寂,夜何其静也。叮咚一声,这雨哪里是掉在沟里,分明是落在作者心里。这种感受是多么独特,描摹是多么微妙。 比如 “他将手中的光球,往空中扔去,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帅呆了!“ 比如《窗外之美》,对窗外景色的描摹:“不经意地抬头望去,看见万里无云的空中飘着一缕缕红霞,仿佛老师无意点染在作业本上的红墨水,又像国画大师用朱笔一挥而就的抽象画。看那色彩,不由令人想起小baby的脸,还有少女那害羞的腮帮……真是美不胜收……大自然在巍峨的两座青山之间搭起了彩虹桥……我想起了卢森堡的一段话:‘天哪,天空啊,云彩啊,以及整个生命的美并不只存于佛龙克……’我心灵为之一动,在稿笺上写上了一个题目--窗外之美。”

生活中无处不美,只要我们肯去发现,只要我们具有描摹生活之美的笔力。比如说,马师傅送水来了,怎么描摹?“‘水来啦!’老马师傅一声吆喝,热得冒气,让你从舌尖暖到了心尖o”  比如有位同学上课喝开水,舌头啧啧咂响,我批评说:“某某同学上课喝白开水,一喝三嘿,清淡如水的生活,他却品得津津有

味。”   比如期中考试,王老师在黑板上写道:规规矩矩考试,堂堂正正做人,把纪律教育化为“人格武装”。有同学在作文写道:“我们把手放在试卷上,有板有眼地对天发誓。黑板上那两句话就是誓词,那虔诚之态,就像基督徒随着教主做早课。“这就是对生活的“写生”,是语言的描摹之美。

5.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技巧 篇五

[作者]  兰州七中 焦宪庆

[内容]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变得为学生所乐于、易于接受,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就此进行了一点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略陈管见。

一、教学语言要充满激情,富于感染力从审美的角度看,语文课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丰富感情的课。现行语文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但是,由于其中相当一部分篇目的内容同当今的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加上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十分有限,其认知水平、审美情趣又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想使这些作品的内容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就必须借助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力。重视感情是人的通性。许多典范之作之所以典范,恰恰也是能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像诸葛亮的《出师表》、朱自清的《背影》、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些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师在讲解这些作品时,首先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对所教内容融汇贯通,然后以满含激情的语言渲染出教材或悲壮、或凝重、或热烈、或凄清的真实情境,不仅可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这种特定的教学氛围,还会不断地诱发教师的灵感,以至妙语连诛,意趣横生,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分析更加生动、透彻而充满情趣。这样,就会有效消除学生和作品之间时代、地域、感情等方面的隔膜,使学生受到感染,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乐于接受教学内容。

二、教学语言要形象直观、幽默风趣中学生的思维和心理还未成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较易被直观形象的事物所感染。而语言毕竟不同于绘画、雕塑等,它必须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在人的大脑中形成形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能时时以一种极具立体感的语言,从视、听、嗅、触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可通过一些生动的事例或形象的比喻把表述对象直观化,变为让学生看得见、听得到、闻得出、摸得着的东西,使学生易于、乐于接受。例如,修改病句有一条原则,即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学生在修改病句时却往往习惯于运用“肢解”的办法―――把有毛病的词句硬是剜出或砍去。这样,句子是通顺了,可其表达的意思却比原句缩减了不少,有时甚至会出现内容迥异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我向学生讲:病句就如同病人,如果一个人上肢或下肢患了一点小小的伤病,大夫给他治病时却砍下了他的一条胳膊或一根大腿,这究竟算不算治病呢?这样一比喻,学生便恍然大悟,修改病句的质量显著提高。其收效比起一味阐述道理,强调概念来要快得多,而且省时省力。

喜欢幽默风趣同样也是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教师富有幽默感的语言,自然会使学生喜闻乐道。但是,要使这种幽默风趣真正能够产生出美感来,让学生的的确确觉得是一种享受,打心眼里佩服,却必须把握好一个“度”。教师不同于演员,他的主要任务是“传道受业解惑”,不能刻意追求幽默风趣;教师尤其不同于一些蹩脚的演员,不能以庸俗的笑料或者是用损别人的.手法去迎合少数人的不健康心理。

风趣幽默的语言必须以丰厚的学识和机敏的应变能力为前提,应通过一些随机的“点化语”或“插入语”化平淡为神奇,才能产生魅力,使学生在欣赏美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如魏书生老师在教学《统筹方法》一文时,让学生口头列举现实生活中运用统筹方法的实例,不少学生都列举的是做饭、烧水之类的事,对此,既不能简单否定,但课堂又不能滞留不前,当时魏老师便风趣地说:“咱们能不能把自己从狭小的厨房里解放出来啊,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呢?”学生会心一笑,课堂便被引向了深入。可见,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努力磨砺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成为学生真正信服的“幽默大师”。

三、教学语言要富于变化,利于激趣单调、重复是造成一个人疲劳,大脑皮层抑制的重要原因。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长期只是用自己习惯了的那种单一的表达方式去讲解提问,肯定容易导致学生厌倦,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其实,教材中不同的文体本身就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即使是同一类文体也由于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同而异彩纷呈。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心理,不断变换自己的表达方式,把每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尽力体现出来。仅就一节课而言,教师亦可不断变换自己的语调和语气,时缓、时急、时高、时低,时而活泼、时而严肃……便可激起学生的兴趣。讲解是如此,提问也是如此,不要总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居高临下地发问,适当变换一下角度,效果会大不一样。我在教杜甫的名作《春夜喜雨》时,针对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说:“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于春雨悄然而降的喜悦心情,对于这一点,全诗别的句子我都能理解,唯独不明白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与‘喜’字究竟有什么联系,谁能帮我解答这一疑问?”由于教师站到了学生的立场上说话,首先会使他们感到亲切、新颖;同时,问题有一定难度,诱发了学生积极探求的欲望,人人力争帮助老师解决眼前的疑难,从而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积极状态。

6.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研究论文 篇六

关键词: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

1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任务在于快速、准确、客观地向公众传递各种新闻信息。在此过程中,播音主持语言是广播电视传递信息的重要形式之一,如果语言存在一定的缺陷,势必会影响整个节目的播出质量及收听率。在许多节目中,播音主持人往往凭借自己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很好地串联整个节目,并控制好节目现场气氛及渲染效果,进而提升节目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整体来看,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至关重要。

1.1语言是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重要载体

在整个广播电视节目中,语言是脱离不开且十分重要的一个重要元素,节目中播音员或主持人通过有声语言来介绍、组织、串联、评说节目,甚至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调动受众的收听、收视兴趣、注意力等,从而能够让节目内容传播更加通俗化、趣味化。可见,播音主持在节目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与受众进行思想或情感的交流沟通等都需要使用到语言。

1.2语言表达是传播节目目的的关键因素

播音主持的语言运作能力,包括语言使用是否得体、言辞内容是否精准、语句是否优美等,这都会影响节目的播出质量,而且在整个节目串联中都需要使用到语言,这关系节目整体的播出效果,影响收视收听率。由此可见,播音主持语言功力的重要作用。

1.3语言表达能够体现出播音主持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底蕴

语言不仅仅只是电视广播节目向公众传递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还是播音主持工作者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的体现,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在播音主持工作中,播音主持工作者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魅力让受众与节目有效连接,而且其语言表达效果能够直接展示相应的知识功底、思想道德和性格特征等。总之,对于播音主持工作者来说,语言可以让他们在节目中较好地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实现节目与受众的良性交流。对此,播音主持人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水平,才能真正提升节目品质,展现节目的真正魅力。

2当前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存在的问题

2.1普通话使用不规范

在传统思想中,国内播音主持人应具备标准且流利的普通话,这是播音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很多播音主持带有浓重的口音,如东北腔、港台腔等标志都极为明显,甚至一些小的地方广播电台会选择使用地方语言进行节目录制。除此之外,播报方式也发生了许多改变,曲解了生动、幽默的本意,过多地将播音的内容变得生活化、口语化。

2.2基本功不扎实,言语运用不当

第一,经常出现常识性错误。现在许多播音主持容易出现词语运用不当、语法错误、言辞粗糙等问题,尤其是一些对于语言素质要求较高的现场直播节目,一旦主持人语言功底差,很容易弄巧成拙,闹出笑话来。第二,内容空洞、废话连篇。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都是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的,每一档节目都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播放完毕,但是部分播音主持人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不仅言语空洞、废话连篇,更是严重耽误了节目进度,打乱原本整个节目的规划安排。第三,表现欲过强,无法正确把握语言运用的“度”。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中需要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主持方式,但是部分主持人将提升自身主持方式理解为过度地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存在,这样会导致喧宾夺主,同样也会引起观众的反感,不仅不能提升在受众心中的地位,反而会降低节目收视率。

2.3幽默感把握不当

幽默是一种出众的智慧,如果能够在电视广播中有效运用幽默,能够给受众带来无穷的欢乐,并在事业上占领先机。然而,在现实播音主持工作当中,部分主持人员对幽默的理解有限,将幽默过度地理解为以滑稽取笑他人,从而直接导致尴尬的播出氛围。

3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

3.1保证播音主持语言规范化、风格亲民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播音主持的语言需要以生活为基础,凝练出更为标准化、规范化、亲民化的播出语言。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注重语言标准化。在播音主持过程中,需要首先以我国播音主持行业的语言要求为标准,并按照现代汉语对于普通话的标准定义进行语法规范,避免语言的口语化、地方化,以为广大受众真正起到导向性及示范性作用。现阶段,仍然有部分播音主持认为在主持中随意运用生活语言可以增强节目的幽默感,缩短节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然而却过分运用“随意”二字,出现诸如发音不标准、不清晰、读音不准、语法结构性错误等问题,这是对节目的不尊重,也是对节目受众的不负责。对此,播音主持人应对社会舆论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各地方电台也应对主持人的标准和用词做好规范,制定相应的标准,严格规范相关语言的使用。第二,词汇及修辞合理化。播音主持应提升语言的表现力,注重对词汇进行全新的解读及延伸,以增强播音语言词汇的深度与高度。在此期间,播音主持人要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借助比喻手法、影射手法、暗喻手法、双关手法等掌握好语言的播出尺度,充分调动受众的情感、想象与共鸣。第三,语言风格亲民化。在人们喜好的广播电台节目中,语言风格亲民化是一个关键要素,其不仅要求播音主持人加强与受众的沟通,敏锐地洞察节目受众的需求,从而制定出符合大家需要的电台节目。还应提升主持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了解节目所需的风土人情,使语言运用既要通俗易懂也要规范标准,以满足节目受众差异化、个性化的收听收视需求,并提升节目的社会文化韵味,提升节目的亲民性。第四,提升语言文化底蕴。播音主持是一项综合性艺术,要求主持人员具备深厚的社会文化积淀和大量的经验积累,对敏感文化具有非常强的洞察力和语言凝聚力,能够做出科学的、前瞻性的思考分析,以提高节目整体的深度和品位。对此,播音主持人需要注重语言上的遣词造句,不仅要通俗易懂,更需要言之有物,提升语言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将节目作品融入深厚的社会文化气息,并在语言表达中增强主持人的语言文化感染力,在言谈举止中提升整个节目的深度。

3.2注重培养文化内涵

播音主持人需要秉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全面强化自身知识基础,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文化内涵,而非故弄玄虚、卖弄学问。事实上,播音主持的语言文化气息是在长期文化学习中积累而来,并非死记硬背节目通稿就能获得。为此,播音主持人要广泛涉猎各种文化经典著作,以丰富自身文化修养和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并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受众。

3.3形成个性化的主持风格

当前广播电台节目繁多,要想获得较多的节目受众,就必须要能够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现如今,我国观众已经开始对许多传统节目的新鲜感逐步下降,收视、收听率高的多是具有鲜明主持风格的节目,如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中,华少以“中国好舌头”为节目打下了个性化烙印,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推出的团队主持“快乐家族”和“天天兄弟”也是由于主持人个性化语言风格而备受观众喜爱。事实上,播音主持个性化是主持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主持人言语风格、生活经历、个人修养的综合体现。不同主持风格会给节目打下个性化的烙印,像赵忠祥的沉稳厚重、董卿的端庄大气、汪涵的风趣睿智、王小丫的热情爽朗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提倡的个性化播音主持语言,并不是插科打诨、怪腔怪调、吐字含混,而是讲求灵动丰富、张弛有度,在节目中融入更多个人特色和个人理解。对此,播音主持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着重凝聚自己的个性化主持风格,以让受众将节目烙下主持人个性化的印记,从而吸引大批忠实粉丝和受众群体。

3.4注重合理定位,使用幽默语言

合理定位是播音主持人获取魅力语言的前提,也是留住节目受众的“钥匙”。播音主持人需要根据节目的播出情况、节目受众定位、收听收看习惯等设定主持定位。以私家车107为例,该广播节目的收听受众群体在20~45岁,多具有较高收入,而且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喜欢个性化、时尚化、创意化的内容。这样的节目就需要一个能够像朋友一样可以跟听众互动的主持人形象,播出形式多为音乐、时事新闻、脱口秀等内容。因此,播音主持人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语言内涵,并给予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运用多种技巧驾驭语言以赢得更多节目受众。在此期间,语言运用相对较为关键,通过较为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广播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而且不同定位的节目对于“幽默”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且尺度、着力点都会有所不同,需要主持人利用自己丰富的主持经验进行尺度把控,在欢笑中拉近受众与节目的距离。

4结语

7.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技巧分析 篇七

关键词: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

我国的电视节目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 现在已经逐渐发展到依靠主持人个人的形象与魅力来吸引电视观众的年代。该主持人的个人形象与魅力直接影响着该节目的收视率, 一个受观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所主持的节目, 观众大都会捧场, 观众收看哪个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就是该节目的主持人是否为自己所喜爱的。一个主持人如何做好主持工作是没有准确的公式可以套用。现在许多节目中, 主持人以个人的名义说话, 用观众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来与观看节目的观众进行互动是非常受观众欢迎的。

1 要学会驾驭口头语言及态势语言

我们语言的交流方式是由三种方式, 一个是口头, 一个是书写, 一个是态势。我们在与他人进行与交流的时候都离不开这三种模式。可是电视节目主持人通常喜爱使用口语和态势。因为我们大家知道, 电视节目中的语言是不会停留的, 作为观众如果没有听清楚或者听明白是不可能回放重播的, 没有可能像报纸杂志上的语言去仔仔细细的分析其构成判断其真实含义, 这些条件统统不具备。作为电视观众不适合于聆听那些逻辑关系复杂, 上下层次难以厘清的句子。因此, 就好避免使用。

可是, 在节目中大量的使用口头语言会不会让节目所能表达的含义表示清楚, 节目里面所带有的信息含量是否会减少, 这就使得我们需要对节目中使用口头语言有着一个清醒、明确的认识并能够好好的把握它。本人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就发现, 不少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都喜欢在一句话后面加上一些语气助词。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主持人平常的说话习惯所致, 是已经成为日常语言习惯的口头语, 后来才知道这是本人的错误理解。本人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口头语言是经过长期的训练而来的, 其言语表达层次较为清晰, 语言间的逻辑联系十分紧密。历经多年的锻炼之后, 可以脱稿而出。其所说的语言如果形成文字的话, 我们就会发现, 这其实是一篇结构完整且严谨的文章, 有着自己的鲜明的观点与看法。这就是说明他们的文学功底相当的深厚。有不少主持人因为本身的文学功底欠缺, 虽然也可以口若悬河的说上一段时间, 可是却没有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 说明白, 时间大部分花在与主旨无关的话题上或者一直不能切中要害。虽然口语表达得很好, 但因为文学方面下的功夫不足就会让自己的表达不能够足够明确。

仅靠口述来表达显然是不够的, 现在电视主持人要大量的使用态势语言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状态良好主持人的一个眼神都可以让电视机前面的观众心领神会。CCTV的主持人在这方面就使用的非常出色。在不少谈话类的节目当中, 节目主持人会让节目的嘉宾直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愿意做出自己仔细倾听的状态, 这样对于让嘉宾积极主动的进行讲述是很有好处的。嘉宾也就愿意将心中真实的话语表达出来, 这样不仅仅让嘉宾不会有拘束的感觉, 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会非常受用。

2 应准确把握语境

主持人在表达的时候需要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语言的采用需要精准。同时对于语言所使用的环境也要精心考量。因为不同的语言环境下的相同一句话, 所表达出的意思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现场直播的时候, 主持人的面部表情、说话的速度以及说话的表情都一定要依照当时的环境和自己所描述的内容来改变。假如是某个工程竣工了, 就不能使用缓慢、低沉的语言;假若是报道那些为国家为民族献出生命的光辉人物的时候, 就需要采用悲愤、痛惜的言语。我们在做现场报道的时候不要采用不紧不慢的言语来表达, 这样毫无生气的表达方式与直接念新闻稿是没有区别的。我们在现场做报道工作的时候, 常常会处于群众当中, 不少群众都是当时所报道事件的直接目击者。这个时侯, 主持人可以考虑直接的询问群众, 但需要考虑到群众的文化有限, 询问的时候要求尽量的直白, 平铺直述即可, 问的话语要简单直接, 不要拐弯抹角, 尽量用短句询问。

在制作生活类的节目当中, 主持人的自我发挥空间会大不少, 可以更加随意的发挥自己的所知所学, 采取比较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不用受太多的拘束和限制。例如:主持人在主持烹饪节目的时候, 形象化妆上就可以是以厨师的面貌来出现在镜头前面, 一边在挥舞着炒勺, 一边向电视节前的观众介菜肴的制作方法。这样就可以让观众感受到真真切切的氛围。观众也容易被这个气氛所感染。还有, 我们在主持旅游类的节目的时候, 对语言的使用环境需要好好的把握, 需要在台底下做好充分的文案工作。要多多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这样在节目当中就不会感觉无话可说的窘境了。所以, 主持人只要在现场, 就一定要在现场报道的过程中发挥自己以往的知识, 向观众表达出大量的资讯。

3 要有多种语言沟通的能力

8.演讲语言的表达技巧 篇八

文学作品的语言,首先应弄清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的基本特点。其次,还应明白精到、奇妙、鲜活是文学语言的高级层次。高考试题在鉴赏作品的语言时,常常涉及以下内容:(1)分析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2)理解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3)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1)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2)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3)选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是否得当等;(4)行文结构,如开头与结尾、铺垫与呼应、制造波澜、设置悬念、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5)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首先我们要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语汇、句段、结构、章法。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懂得一定的写作技巧。再次要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归纳能力,能根据整体阅读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作品的相关内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应以整体阅读为基础,注意形象的特征、意义以及创作背景。另外,文学形象都是在互相联系的生活画面中刻画而成的,因而要立足现实,联系时代,依据整个作品来鉴赏文学形象;同时,还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更好地把握形象。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基本特点,解题时应当注意把握。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应联系文章的主旨与背景,联系作品的具体内容与重要词句的语境,联系作品的文体特点加以分析。

例如:

(2015年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9分)

雪 天

张抗抗

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②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一些闲言碎语。当事情渐渐平息下来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③不久,我出差去某地,恰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乘坐下一班火车拂袖而去。

④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火车意外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了雪花。雪来得很猛,雪烟横飞,急速而强劲。四周的街道和房屋笼罩在一片暗淡迷茫的雪色中。我按着地址打听路线,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我有些发懵,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⑤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动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密集的雪沫子刮得我睁不开眼。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没有伞,头巾早已湿了,肩上的背包也渐渐沉重,额头上被热气融化的雪水,顺着面颊流淌下来……

⑥那条胡同怎么还没有出现呢?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就连可以问路的人也没有。我在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自己一定是迷路了。我饥饿、疲惫、寒冷、烦躁,心中被积淤已久的怒气鼓胀得几乎快要炸裂。

⑦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上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泄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涨红着愤怒而疲倦的脸,敲响了那家人的房门。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她正在和面做饭,于是将两只手甩了甩,又合拢着搓了又搓,才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她眯着眼将那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她用一只手在那面团上拍了拍,问:“你不是这地方人吧?”我点点头。她便往前方指了指,告诉我那条胡同离这儿已经不远,但还得如何拐弯再如何拐弯之类。那口音不好懂,我听得越发地糊涂,傻傻地愣在那里。

⑧她也愣了一下,后来就索性扯下围裙,抓起一条头巾说:“得,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⑨她走得快,我闷头跟在她身后。只听见雪在脚下咔咔响,前方忽闪忽闪的雪片里,一个模糊的背影,若隐若现地导引着我。

⑩“这大雪天儿出门,肯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喊。我含糊地应了一声。“猜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得急得!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亲戚?朋友?病人?……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怎能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B11就在那一刻,我忽然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而去,只不过应和着恶劣天气中雷电偶尔的喧嚣。她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

B12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不碍事,不碍事。”她说,一边仍在搓着手指上的面粉。“就快到了,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她抬起一只手,擦着脸上的雪水。我看见她花白的头发上,落满了一粒粒珍珠般晶莹的水珠。“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就哽噎了。

B13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B14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B15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双肩,遮盖我的眼帘,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掀起我的衣襟。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连同我此前沉郁的大脑和满腹怒气的心思……

B16那个风雪之夜,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

1.对第④⑤段描写大雪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表现了“我”寻人过程的艰难。

B.衬托出此行在“我”心里很重要。

C.渲染了“我”强烈的怨恨之情。

D.为突显作品的主旨做了必要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由于题干指向是“第④⑤段描写大雪的作用”,显然是考查环境描写(或意象)的作用,而且提供的选项都集中在表情达意和表现主旨方面的作用上,所以关键要揣摩、辨析环境描写的特点(或大雪的特点),然后要遵循联系文章整体进行分析的原则,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从第④段“猛”“横飞”“急速而强劲”“不知置身何处”可知“寻人过程的艰难”;如此艰难,还是“继续往前走”,可知“此行在‘我心里很重要”。后文第B13段,“雪化一化,就有路了”,主旨立显,这里的雪就有了铺垫作用。C项,联系下文看,应是“风雪”使“我饥饿、疲惫、寒冷、烦躁,心中被积淤已久的怒气鼓胀得几乎快要炸裂”,而非描写大雪本身是在“渲染‘我强烈的怨恨之情”。

答案:C。

2.赏析第⑧段中关于老妇人的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题干指向是“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描写类别已经明确。动作描写的作用(表达效果)不外乎是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增强形象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生动性。答题只要结合文本,具体阐释好题干的几个关键点,即描写了什么样的动作,刻画出了什么样的形象,效果怎么样即可。

参考答案:用干脆有力的“扯”“抓”“跨”等动词(1分),生动地写出老妇人动作麻利(1分)和毫不犹豫(1分),也充分表现出她的热心善良(1分)。

3.请紧扣“蹒跚”一词,赏析第B14段画线句。(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题干有“紧扣‘蹒跚一词”的指向,训练有素的学生的思维就会聚焦在这个点上,然后还是要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来答题。“蹒跚”的主语是“声音”,所以从手法上来说,显然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把听觉写成了能看见的视觉,这是通感,如果答不出术语,说“化无形为有形”也可。再从内涵上来说,

“蹒跚”本来是形容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这是老妇人的形象,与“苍老”相照应,那么写声音就是用步履的缓慢摇摆表现出声音在“我”心头久久萦绕,老妇人就“形神合一”了,表现对“我”触动很大。

参考答案:运用比拟和通感的手法,变听觉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用步履的缓慢摇摆表现出声音在“我”心头久久萦绕,对“我”触动很大,也与句中“苍老”一词相一致。

4.分析“我”在寻人过程中的两次心理转变及各自原因。(4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探索文章思想感情是怎样流动和起伏变化的,其实就是探索文章的思路。这篇叙事性散文,文中有明晰的心理描写的句子,所以要找出“我”的情感变化并不难。刚开始的心理刻画在第⑥段,“饥饿、疲惫、寒冷、烦躁”“怒气鼓胀”;第一次转变是在第⑩、B11段,“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我沉默着,无言以对”“就在那一刻,我忽然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第二次转变是在第B15段,“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连同我此前沉郁的大脑和满腹怒气的心思”。根据这些语句可以概括出“我”心理转变的过程,原因结合老妇人言行对“我”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第一次转变是由满怀恼恨到怀疑、动摇(1分),转变的原因是老妇人善意的揣测触动了“我”(1分)。第二次转变是由怀疑、动摇到彻底释怀(1分),原因是老妇人的话让“我”领悟到应该用善良、宽容去化解心中的怨恨(1分)。

5.根据作品内容,进行想象,为本文续写结尾(限45字以内)。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想象和探究”。“推断”即推测断定,它属于逻辑思维,要求依据已知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可能产生的结果做出预测或判断,而“想象”是在已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所以这道题虽然是开放性的,但必须尊重原作,合理想象。从前文情节推动来看,文中的“我”已经由对此行意义的怀疑到完全放下了,所以不会再推门进去了;虽说进门不一定是兴师问罪,但毕竟会给对方带来尴尬,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放弃敲门,可以给自己一个平复情绪的时间。从情节的前后连贯性来看,前面提到一个小纸条,此处应该给予交代,比如撕掉。考虑到情节的完整性,应交代回到火车站。以上是对续写部分内容的分析,从叙事作品的表达风格的统一与协调性上考虑,这些内容都要通过精彩、细腻的描写来形象地表达出来。

附原文结尾:已经全然没有了跳下火车时那种激愤的心情。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儿,轻轻将那张已被雪水洇湿揉皱的纸条撕碎,然后回转身,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9.演讲中常用的表达技巧有哪些 篇九

竞聘者应实事求是,言行一致。每介绍一段经历、一项业绩都必须客观实在。给国家做出什么贡献,给单位创造什么效益,给职工提供什么福利等,一定要讲清楚,不能吞吞吐吐,模棱两可。要言而有信,不说过头话。能够办到的就说,办不到的就不要开“空头支票”。

2.调查研究,有的放矢

竞聘演讲是针对某岗位而展开的,因此,写作前必须到招聘单位了解情况,可以通过调查摸底、群众访谈等方式,切实弄清楚单位的历史、现状,尤其对于当前存在的焦点、难点问题及其存在的根本原因要问清查透,力争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以便在演讲时击中要害,战胜对手。

3.谦虚诚恳,平和礼貌

竞聘者是通过答辩实现被聘用目的的,只有给人以谦虚诚恳、平和礼貌的感觉,才能被认可和接受。评审人员及与会者是不会接受狂妄傲慢、目中无人的竞聘者并委以重任的。所以,竞聘演讲辞十分讲究语言的分寸,表述既要生动,有风采,打动人心,同时又要谦诚可信,情感真挚。

演讲都有哪些表达技

一、发声技巧

演讲像唱歌一样其发声是有一定技巧的,不是乱喊乱叫。

1声音要富于变化。演讲需要有激情,这就要求演讲者的声音富有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演讲感情的变化多端,演讲内容的轻重缓急。

2演讲声音持久有力。演讲不是一句半句就会表达完毕的事情,是一个持续的语言活动,所以要求演讲者的声音需要有持久的穿透力,不能虎头蛇尾。

3吐字准确清晰。吐字准确清晰是最基本的要求,这就要求演讲者在演讲时必须用普通话,运用普通话并且吐字清晰会避免因汉字一字多音现象而造成的听众对演讲内容的误解。

4 声音要圆润响亮。响亮一般嗓音没有问题的演讲者都可以做到,但是圆润就要求比较高了,圆润的声音让人感觉优雅有磁性,有的演讲者的声音先天条件优越,但是条件不足的也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加以改善。

二、语音技巧

演讲者要想取得良好的发音效果,必须加强语音训练。“声乃气之源”,发音的基础之一是呼吸。响亮、动听的声音与科学的呼吸训练是分不开的。演讲者要善于掌握自己的发音器官,自觉地控制气息。一般来讲,采用胸膛式呼吸较好,这种呼吸是通过横隔膜的收缩和放松来进行的,气量大,能为发音提供充足的动力。平日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练习,为正确地吐字发声打好基础。

吐字发音要做到音节正确、准确,完全符合普通话的发音标准。戏曲艺术所谓的“吐字归音”训练,其目的就在于美化音色,使字音纯正、清晰、响亮、圆润,富有表现力。它要求发音时咬准字头即读准声母,吐清字腹即读清韵头、韵腹和收准字尾即读准韵尾。“吐字”时,发音力量集中于“字头”上,“归音”时要读准每个音节的韵尾,即要求“到位”。总之,发音时要正确把握每个音节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演讲者平日要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同时为了做到语句流畅,干净利落,出口成章,可根据自己的发音难点,选择一些绕口令和有一定难度的语言片断,进行快口训练,力求做到吐字准确、快速、流畅,快而不乱,语气连贯,不增减词句。

音量大小变化有利于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演讲者要学会准确地控制和把握音量大小的变化。在情感激荡的地方,意思重复之处,音量要大些,反之则要不些。音量大不变化要自然、流畅,要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时,音量大小变化也要恰当、适度,不能大到声嘶力竟,也不能小得无法听清。此外,演讲者平时还要学会准确把握高音、中音、低音的运用规律,以便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高音具有高亢、明亮的特点,多用来表示惊疑、欢乐、赞叹等情感;中音比较丰富多采,多用业表示舒缓的感情;低音则比较低沉、宽厚,多用来表示沉郁、压抑悲哀之情。这些训练最好是通过朗诵进行。

三、语调技巧

语调包括停顿、重音、升降、快慢等要素。语调训练是口语表达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演讲者应在这方面加强训练。

1、抑扬。语调大体可分为四种,即平直调、高升调、曲折调、降抑调。

2.顿挫。在口语表达中,停顿既是一种语言标志,也是一种修辞手段。它一般分为语法停顿、感情停顿和特殊停顿。

语法停顿既能满足演讲者自然换气润嗓的需要,也能使演讲的语句、段落层次分明。语法停顿一般用标点符号表示出来,按标点停顿,但有时在较长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较长的宾语之间、较长的附加成分和中心词之间、较长的联合成份之间,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也可作适当停顿。这种停顿往往是为了强调某一观点或突出某一事物。

感情停顿是为表达复杂或微妙的心理感情。感情停顿常常以拖长音节发音,欲停不停或适当延长时间来表现,并且常常辅之以体态语言,使感情表达得更加自然清楚。

一般来讲,在列举事例之前,略作停顿,能引起听众独立思考;在作出妙语惊人的回答之后,稍作停顿,可使人咀嚼回味;在讲出奇闻轶事和精彩见解之后,在听众赞叹之余,特意停顿,可加深听众印象,引起联想;在话题转移之际或会场气氛热烈之时,稍稍停顿,可加深听众记忆,给听众以领会抒情之机。同时,恰当的特殊停顿,也可以使演讲者本身赢得调整情绪的时机。

3、轻重。在演讲时,人们常常把某些词语讲得比一般词语重些或轻些,这样便能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

若按声音强弱划分,重音可分为轻读型重音和重读型重音。

若按表现思想感情、内容重点或句子语法结构来划分,重音可分为感情重音、逻辑重音和语法重音。

4、缓急--弛缓结合。语速的变化也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正常谈话,每分钟讲大约120-150个字。演讲的速率不能太快,一则听众难听懂,二则也使人产生怀疑,认为演讲者怯场。因为人们胆怯时往往语速较快。当然讲话也不能太慢。太慢就显得拉腔拖调,给人以愚笨、迟钝、缺少教养的感觉。初次上场的演讲者容易犯的错误是速度太快,像“放鞭炮式的噼里啪啦”,一个调子,一个速度。他们提醒自己“慢慢”后,又趋于慢得平坦,没有变化。演讲的速率不能总是“一崭齐”,要做到急缓有致。

演讲的速率一般可分为快速、中速、慢速三种。

语速 适合的内容 适合的环境 适合和心理情绪 适合的句段 适合的修辞手法

中速 一般性说明和叙述感情变化不大 感情平静。平静,客观。 一般句段。 一般陈述。

慢速 抒情,议论,叙述平静、庄重的事。 幽静,庄重。 安闲,宁静,沉重,沮丧,悲痛,哀悼。 重要句段。 比喻,引语,双关,对偶,拈连。

快速 叙述事情的急剧变化;质问斥责,雄辩表态;刻画人物机智、活泼、热情的性格。 欢快,紧急命令,行动迅速,热烈争执。 急促,紧张,激动,惊惧,愤恨,欢畅,兴奋。 不太重要的句段。 排比,反问,反语,叠声。

5.节奏--起伏结合,对艺术来说,节奏是各种不同要素的有秩序、有规律、有节拍的变化。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一书中指出,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与生理的统一。它是内心生活思想感情的传达媒介。据此分析,演讲者思想感情起伏变化结构的疏密松散,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以及演讲者的举止等要素的秩序、有规律、的节拍的组合,便形成了演讲的节奏。常见的演讲节奏有轻快型、持重型、平缓型、急促型、低抑型等。

节奏类型 主要特点 适应范围

轻快型 轻松,欢快,活泼,语速较快 欢迎词,祝酒词,贺词

持重型 庄重,镇定,沉稳,凝重,语速较慢。 理论报告,工作报告,开幕词,闭幕词

平缓型平稳自如,有张有弛,语速 一般 学术演讲,座谈讨论

急促型 语势急骤,激昂慷慨,语速快 紧急动员,反诘辩论

低抑型 声音低沉,感情压抑,语速迟缓。 悼词,纪念性演讲

四、节奏技巧

同样联系到唱歌,演讲也需要节奏,一路像念经一样下来肯定让人反感。

1重音.旨在表达思想重点、抒发感情、加重听众印象。重音又分为语法重音和感情重音。

2速度。速度主要指演讲中的语速。演讲中的快慢对于表情达意是十分重要的,凡是兴奋、激动时,语速加快;而沉思、平静时,语速就变慢。演讲的语速是介乎波音与报告之间,每分钟发出200个左右的音节。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演讲风格酌情增减此外,每篇演讲的开头、高潮、结尾等各部分语速也应有所不同,否则就会呆板而缺乏变化。

3节奏类型.因为重音、停顿、速度和抑扬的排列组合不同,演讲中使出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节奏。

一是凝重型:抒发沉思、悲伤、激愤的情感所使用的一种节奏,多用于抒情性演讲。

二是明快型:感情脉络平稳,语调变化小,语气平和,中速或稍慢,重音和停顿较少,多用于叙述一件事,说明一个理。

三是激昂型:抒发激昂、喜悦、愤怒、紧张等多种感情时所使用的一种节奏。语调高扬,大起大落,语速快,节奏流畅,音色明亮,重音与停顿较多。

这三种类型的节奏,既可作为整篇演讲的基调,又可交替使用,灵活多变,但必须以演讲者的情感为依托。

4抑扬。抑扬是指句子高低升降的变化,这种升降变化能表达不同的语气。演讲中常用的语调有三种:

1、上扬调。声音由低而高,一般用来表示惊讶、反问、号召、鼓动,或意犹未尽等,以此来引起人们的注意。

2、下扬调。声音由高至低渐次下降,一般用来表示自然、肯定、祈使和话语结束等。

3、平直调。声音从头到尾比较平稳,变化不大。一般用来叙述、说明、解释,表达庄重、严肃、悲痛,等情绪。

语调运用时必须投入真情实感,否者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感觉,会适得其反。

5停顿。停顿既是换气时的生理需要,也是一种标点符号,也是演讲者情感表达的技巧工具。停顿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回味停顿四种。

1、语法停顿。一般句号、问号、感叹号停顿的时间稍长;分号、破折号、冒号停顿的时间稍短;逗号、顿号停顿的时间更短。句与句之间的停顿长些,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更长。成分复杂的长句,通常在主语之后略作停顿。继续往下说,也要注意句子成分之间的语义停顿。

2、逻辑停顿。为显示语义,突出停顿前后词语,而不受标点约束的停顿。

3、感情停顿。这是依据演讲者的心理和情绪所做的一种特别的停顿。它是为了渲染某种思想情绪,或者是情绪转化自然,有意识地、突然地做停顿处理。

4、回味停顿。在句尾或段末所做的特意停顿,为回味停顿,目的在于留给听众一个思考、体会、揣摩的余地。

10.演讲语言的表达技巧 篇十

1、国家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解析

2、普通话调值

3、变读

4、词的轻重格式

5、吐字归音

6、语音纠正

第二章 缓解紧张与恐惧

1、上台紧张恐惧的表现

2、上台紧张恐惧的原因

3、缓解上台紧张恐惧的方法

【案例】我是歌手 第三章 演讲前的准备

1、明确演讲的目的

2、分析受众

3、确定演讲架构和内容

4、制作视觉和听觉辅助物:PPT/音视频剪辑与制作

5、熟悉环境

6、调整身心状态

7、反复预演

8、演讲之前要检查的细节

【案例】《开讲啦》董明珠演讲架构解析 第四章 演讲态势语训练

1、行姿礼仪

2、演讲中表情的运用

3、演讲中目光的运用

4、演讲中手势的运用 第五章 说话之道

1、建立氛围,巧妙开场

2、用语准确,简单明了

3、倾听对方,肯定对方

4、引导技巧:提问

5、如何化解尴尬与矛盾 第六章 金字塔-逻辑思维表达

1、逻辑清晰的金字塔机构

(1)先重要后次要

(2)先全局后细节

(3)先结果后过程

(4)先结论后原因

2、逻辑思维的四个原则

(1)结论先行

(2)以上统下

(3)归类分组(4)逻辑递进

3、表达语速的控制与把握

4、即兴演讲与表达

【案例】答记者问 第七章 表达训练方法

1、朗读法

2、背诵法

3、模仿法

4、故事法

5、复述法

6、角色扮演法

7、无限关联法

8、描述法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11.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表达之技巧 篇十一

关键词:激情;锤炼;变化;激趣;感染力;直观形象;幽默风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课堂教学语言是介于生活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形式的语言。即经过筛选的、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生动活泼而又庄严周密的洗炼的语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更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而且更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变得为学生所乐于接受,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及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收到较好的效果,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语言要充满激情,富于感染力

现行语文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但是,由于其中的相当一部分篇目的内容同当今的现实生活有较大距离,加上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有限,其认知水平、审美情趣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想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这些作品的内容产生共鸣,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就必须借助教师的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底。重视感情是人的通性,许多典范之作之所以成为典范,也就是其能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如教材《金色的鱼钩》、《 难忘的一课 》、《卖火柴的小女孩》、《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些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师在教学这些作品时,首先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对所教的内容融汇贯通,然后以饱含激情的语言渲染出教材或悲壮、或凝重、或热烈、或凄清等的真实情境,不仅可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这种特定的教学氛围,还会不断诱发教师的教学灵感,以致妙语连珠,意趣横生,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分析更加生动、透彻而充满情趣。这样,就会消除学生和作品之时代、地域情感等方面的隔膜,使学生受感染,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易学、乐学,接受所教的内容。

二、教师语言要直观形象、幽默风趣

语言毕竟不同于绘画、雕塑等,它必须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在人的大脑中形成形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时时以一种极具立体感的语言,从视、听、嗅、触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可通过一些生动的事例或形象的比喻把表述对象直观化,变为让学生看得见、听得到、闻得出、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易于接受。例如,修改病句有一条原则,即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学生在修改病句时却往往习惯于运用“肢解”的办法——把有毛病的词句硬是剜出或砍去。这样,句子是通顺了,可其表达的意思却比原句缩减了不少,有时甚至会出现内容迥异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我让学生懂得:病句如同病人,如果一个人上肢或下肢患了一点小小的伤病,大夫给他治病时却砍下了他的一只胳膊或一条大腿,这究竟算不算治病呢?这样一比喻,学生便恍然大悟。并且让学生修改“他穿上了一件灰上衣,一顶蓝帽子”这一病句,学生知道再也不能把“一顶蓝帽子”直接砍掉,只能在其前面补一个动词“戴上”或“戴”与之搭配,句子通顺了,原句意思也没有改变。这样,修改病句的质量显著提高,其效果比起一味阐述道理,强调概念省时省力,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使人精神放松,使课堂气氛和谐、活跃;幽默感强的老师可以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当幽默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气氛时,不但学生乐于听课,而且会发生“共振”效应,老师的水平也能超常发挥,取得极好的效果。为什么相声、小品的表演者,当他们听到观众的笑声、掌声时,越发表演得好,越能淋漓尽致地发挥?道理亦然。

喜欢幽默风趣同样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教师的语言富有幽默感,自然会使学生喜闻乐道。但是,要使这种幽默风趣真正产生出美感让学生觉得是一种享受,打心眼里佩服,却必须把握好一个“度”。教师不同于演员,他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不能刻意追求幽默风趣;教师尤其不同于那些演小丑的演员,不能以庸俗的笑料或者是用有损别人的手段去迎合少数人的不健康心理。

风趣幽默的语言必须以丰厚的学识和机敏的应变能力为前提,应通过一些随机的“点化语”或“插入语”化平淡为神奇,才能产生魅力,让学生在欣赏美中获得知识,受到熏陶教育。

三、教师语言要富于变化,利于激趣

教学中,如果教师长期只是用自己习惯的那种单一的表达方式去讲解、提问,肯定容易导致学生厌倦,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其实,教材中不同的文体本身就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即使是同一类文体也由于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同而异彩纷呈。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心理,不断变换自己的表达方式,把每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尽力体现出来。仅就一节课而言,教师亦可不断变换自己的语调和语气,时缓、时急、时高、时低,时儿活泼、时儿严肃……尽力做到抑扬顿挫,便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讲解如此,提问亦如此,不要总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居高临下地发问,适当变换一下角度,把学生凝聚到自己的周围,和同学们共同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产生“教”与“学”的共鸣,这样效果会大不一样。一个老师在教杜甫的《春夜喜雨》时,针对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曾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她说:“这首诗主要表达春雨悄然而至的喜悦心情,对于这一点,全诗别的句子我都能理解,唯独不明白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与‘喜字究竟有什么联系,谁能帮我解答这一疑问?”由于教师站到了学生的立场上说话,首先会使他们感到亲切、新颖;同时,问题有一定难度激发了学生积极探求的欲望,人人力争帮助老师解决眼前的疑难,从而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积极状态。

上一篇:教育部教师节致辞下一篇:恼人雾霾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