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有哪些趋势?

2024-12-18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有哪些趋势?(9篇)

1.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有哪些趋势? 篇一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设计有哪些原则?

首先,尊重大自然,我们说大自然具有自身的独特演变与更新规律,并且在没有外界力量的干预下,它能够具有很浅的自我修复能力。因此,我们在生态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起大自然的能动性,进而实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而不是单纯地通过人工干预来得到实现。我们尊重自然环境就是自然法则过程中,不断增强了场地的自我调节能力,让现代人的生活中不断涌现出能够持续发展的生态景观。曾经美国的建筑大师莱特将建筑当作是人类对于自然界充满敏感的回应,他所设计的草原式的住宅群与流水式的别墅,就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对自然界的强烈尊重意识与崇拜观念。另外,即便在美国许多的大型购物商场中,也会将自然生态融合进去,例如高大的喷泉、潺潺的流水、旺盛的树木,灿烂的阳光宣泄下来,透过枝叶穿透在椅子上,孩子们在玩耍,水中还有鸳鸯戏水。

其次,进行最小的干预,最大的促进。我们都知道,建筑景观设计在一定场地上进行的,因此人们的活动对于自然环境中的干扰影响力是在所难免出现的。而我们提出的生态设计原则,是要尽量缩减人类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与破坏,并且将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环境的物质利用与巨大能量循环作为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之一,要尽量保存场地中原有的自生态元素,保护欲增强环境生物品种的多样性,

例如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大峡谷等生态景观中,都充分地保留了最为原始朴实的自然生态风光。也就是由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创造出让游客们叹为观止的奇特景象。

第三,4R原则的提出。所谓的4R指的是:Reduce,Reuse,Recycle,Renewable。Reduce指的是减少对多种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运用,谨慎地使用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Reuse指的是设计者在符合工程直接要求的情况下,对于建设阵地原有的景观设备进行再利用;Recycle是构建回收系统,可以循环利用可回收的材料与资源;Renewable指的是可以回收材料与保存下来的资源,创造出新的设计景观,用来服务于新的功能。我们说4R原则也是新时期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生活在景观设计方面的直接反映。曾经,我们一直忽略了生态效益,盲目地追求着经济效益,因此导致了对现代生态环境的破坏。而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在现代生态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到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关系,而不是单纯地人类自身的发展。

第四,与艺术功能相结合。由于设计自己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在自身设计过程中要凭借现代艺术设计思想作为指导原则。这样才能够尽最大努力创造出既能够包含有艺术美感,又能够满足了社会功能的新时期建筑生态景观设计。

2.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有哪些趋势? 篇二

城市滨水绿地属于城市公共绿地,是城市宝贵的环境资源。它既是市民休闲娱乐和观光游览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中调节生态平衡、保持地域风貌、延续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滨水空间已成为现代城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滨水景观规划建设备受关注。

1 当前城市滨水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功能单一,缺乏生态考虑

由于认识上的局限,一些城市进行滨水区整治改造时,主要侧重于水系的防汛泄洪、航运、灌溉等基本功能,多采用深挖多蓄、截弯取直、硬化护坡、高筑堤岸等措施,改变水体的自然特征和重要生态功能,对城市居民游憩需求以及城市景观生态功能考虑严重不足。

1.2 创新乏力,景观特色不明显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滨水景观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存在较多照抄照搬的现象,结合地域实际进行规划建设、凸显本土景观特色、具有创新成果的作品很少,多为在滨水地带种植大面积的人工草坪或遍植单一树木品种,缺乏特色。

1.3 考虑不足,缺少人性化

有的城市治污措施不力,水体污染严重,导致在此基础上建设的滨水景观效果和环境质量大打折扣,甚至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负面影响。有的滨水景观因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交通条件、人文历史等方面缺乏人性化考虑,景观数量不足,质量低下,布局不科学、不合理等,单调冷漠,缺乏情趣,忽视了人的心理感受和行为习惯,难以满足民众的需求。

1.4 文化脱节,缺乏历史文化内涵

由于缺乏对城市地理、历史、文化等信息的充分尊重、把握和挖掘,机械照搬别的建设模式,忽视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导致景观与地方历史文化严重脱节,滨水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不深,缺乏特色和生命力。

2 滨水景观规划建设原则

2.1 效益兼顾原则

园林绿化具有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滨水绿地有防洪、水运和灌溉等基本功能,能发挥重要的经济效益。同时具有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善水体的可及性与亲水性、丰富游憩观赏内容等功能,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兼顾好这三方面效益。

2.2 生态优先原则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的规划建设要尊重自然规律,优先改善生态环境。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保护好原始植物群落的自然形态,避免或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3 以人为本原则

滨水景观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即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和顺应当地居民的心理需求和生活习惯,尽可能为广大游客、市民提供环境优美、安全舒适、健身游憩的场所,满足游客和市民的生活需求。

2.4 乡土化原则

景观建设材料的乡土化,一是打造城市滨水绿地景观所需的植物资源应以乡土植物为主,以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与地形地貌,增强植物的适应能力和体现当地的植物特色;二是园林设施建设材料乡土化,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进行园林小品、建筑物等建设,以降低建设成本。景观历史文化乡土化,就是在景观建设中充分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符合当地居民的心理需求和生活习惯。

2.5 文化传承原则

城市滨水区域多为当地历史文化的洼地,汇聚和沉积有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滨水景观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表现手法,展示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维护、传承和发扬本地优秀的历史文化,为滨水景观注入文化活力,丰富景观的文化内涵。

3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的建议

3.1 注意保持水体的自然形态

水体包括河流、溪流、湖泊、水库、海洋等,滨水景观的规划建设与水体的综合治理是分不开的。譬如,河床是河流中长期被水冲刷而形成的长期被水淹没的槽状凹地,具有排洪、航行等重要功能。在滨水景观建设中,必须保证河床通畅,同时要注意保留其自然顺畅状态,切忌刻意地改变河床形态,避免生硬的河道及岸线形式。要设计出自然形态的滨水景观形式,首先应依据自然形态的河床结合滨水景观总体考虑,对原有河床加以改造提升,在自然河床的基础上进行优化[1]。

在穿城而过的河流等滨水景观建设中,避免单一地从有利于航运、洪水调蓄、发电、农业灌溉等需求出发,由水务部门直接对河流进行渠化改造,擅自改变河流边界、压缩滨水湿地面积、改变河流水文周期等,完全忽略了河流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以及滨水区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因此,在城市的滨水景观建设中,要将滨水景观建设纳入城市的绿化总体规划中进行统一布置,统筹兼顾。首先,要充分尊重湖泊、河流等水体的自然形态,随形就势、顺其自然地进行规划建设;其次,要根据市民的需要,对河床及岸线采取科学合理的调整与改造,科学进行设施建设,使河流的整体与局部景观、景观的功能和设施的服务作用得到统筹兼顾,使滨水自然景观与人工设施建设协调一致,尽量满足游客需求。例如,在近水的地方建设休闲小广场,以方便游客休息和交流;修筑近水小步道,与水体岸线开合变化,营造多变的景观;在浅水安全区可建设卵石滩或沙滩,营造趣味的亲水区域;在相对危险的滨水区域则尽可能避免人员活动,运用驳岸修饰水体边界,或运用水生植物修饰水陆分界线;在远离水体的地方,例如大面积的岸滩,则可以采用片植湿地植物的方式营造壮观的滨水湿地景观,与宽广开阔的水体相适应,突显滨水整体景观的意境效果。

3.2 注重滨水景观生态效益的发挥

河流曲折蜿蜒的形态产生多种多样的、适宜不同物种栖居之生境,城市建设应维持河流边界的曲折,而不应动辄以直线化、人工化堤线及岸线来扰动河流的自然过程、损害河流的自然生境[2]。由于现代科技发展和城市快速扩张,人们为了追求稳定的水环境,依靠科技和机械力量,采用人工干预等手段来控制河流等水体,从而改变水体的水文周期和多样化的生境空间,对水体的自然生态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城市水体的滨水坡岸必须尊重水性,保持水体坡岸的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土壤、植被等,注重发挥滨水景观的生态功能。要结合实际需要加强滨水自然生态群落的恢复和优化。植物是恢复和完善滨水绿地生态功能的主要材料,以生态效益作为主要目标,既要注重突出植物造景及其观赏性,也要结合地形实际和地貌特征,恢复和创造滨水植物适宜的生境,并逐渐完善和优化植物群落的结构,形成一定规模的滨水绿色自然生态廊道。有条件的滨水区域或设立自然生态保护区、野生生物栖息地等。在植物品种选择上,一要以乡土耐水植物或水生植物为主,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降低建设成本;二要注重生物多样性,加强多种植物科学合理配置,营造独具特色的人工植物群落;三要注意营造整体的滨水景观效果,要与周边环境相适应[3]。

3.3 加强滨水景观效益的发挥

滨水绿化景观建设要体现和发挥其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4]。如何才能使滨水景观各具特色,在创造优美环境的同时,充分发挥滨水绿地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就成为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5]。因此,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和建设要紧紧围绕如何发挥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来开展。

城市滨水绿地是一个包含水域和陆域、富含景观和生态信息的复合区域。在滨水绿地生态景观建设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顺应基址生态环境,注重物质与能源的节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高植物生态效益。根据滨水景观的风格定位来选择亭、廊、花架、水榭的风格和形式,以达到协调一致、情景交融、以人为本,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生态驳岸建设要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因素,既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和保证河岸与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的发挥,也尽可能节约资源、减少建设成本。在道路系统建设上要坚持人性化的设计,实行人车分流,有机串联各出入口、广场、景点等,为游客提供安全、方便、舒适的游览道路;创造多样化的活动场所、亲水平台、亲水步道等,以便更好亲近水体;沿路科学设置园林小品、灯光照明、广播、坐凳、指示标牌、垃圾箱等配套设施,增强道路的美观、协调性和便利性,满足游客的需要,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

3.4 丰富和提升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

滨水区域多隐含丰富的历史文化痕迹,景观建设中应注重历史人文元素的挖掘、传承与发扬。然而,由于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充分挖掘和对基础现状的充分分析,导致滨水景观规划建设与地方历史文化脱节,形成断层,景观缺乏个性、特色和生命力。

进行滨水景观规划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区域的地理历史环境条件,发掘和筛选当地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了解当地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民族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以利于建设独具历史文化的滨水景观。建设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滨水绿化景观,首先要了解和熟悉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以及传统习俗等,再将所获的历史人文资料经过整理、加工、提炼和升化,并结合时代发展,最终形成富有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的历史人文资源。这种宝贵的历史人文资源,要通过对历史古迹的恢复、保护、发掘和展示,通过运用新型材料、现代科技手段和表现手法来体现和传承,突出城市的历史文化特征、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城市历史文化广场、长廊、文物展馆、名人塑像等景观形式,在滨水绿化景观这个大载体中展现城市的发展轨迹、古相与今貌、性格风采等,有效地将历史文化融于滨水绿色大环境之中,让滨水绿化景观更富有行业特点、更具时代感和生命力。

4 结语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规划与建设是一个大课题,涉及诸如水利、运输、园林等不同的管理部门和诸如生态学、植物学、美学、文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不同的学科领域,靠一个部门或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实现。为了保护和充分利用城市中这一宝贵的环境资源,需要引入先进的生态设计思想与理念,遵循自然生态发展原则,结合当前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以及当地的历史人文因素,创新性地进行规划与建设,这样才能创造出优美宜人的滨水景观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吕娟.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初探[J].中国水利,2009(5):54-55.

[2]万敏,殷超杰.让大地血脉畅通——由“河流保护”看城市滨水建设[J].城市发展研究,2005(3):53-54.

[3]周建东,黄永高.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J].城市规划,2007(10):63-64.

[4]李心怡.浅谈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方向[J].民营科技,2010(6):277-277.

3.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有哪些趋势? 篇三

滨水公园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景观中兼具观赏性与使用功能的一种城市公共绿地,是城市景观中最富变化与活力的景观形态,是展示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与大众生活的独特窗口。因此,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现代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旨在通过对现代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探讨,寻求适合人们进行户外体闲娱乐消遣的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环境设计方法,以供今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滨水公园 景观设计 城市滨水景观

中图分类号:TB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7-0125-02

一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概述

1 滨水公园的释义

滨水公园是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临近水体区域而建,它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为居民提供娱乐、文化交流、游憩健身等活动的城市公共绿地。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滨水公园成为了人们亲近水域、亲近自然的重要场所,被称为“城市绿肺”。可以说,滨水公园的景观环境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活动空间具有重要的作用。

2 滨水公园景观的特征

滨水公园景观是城市中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互交融的公共开放性空间区域,它在丰富城市空间环境的同时,给人们带来休闲娱乐与游憩健身等活动的空间场所。总结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开放性

从城市的空间构成来看,滨水公园景观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性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滨水公园景观不仅具有丰富的空间环境,同时滨水公园中的滨水绿化带、广场等景观要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与大众吸引力。

(2)功能多样性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具有空间元素与功能的多样性。从滨水公园的空间多样性上,包括水体空间、游憩空间、健身空间、自然环境空间等多种空间要素。从构成空间活动行为的多样性上,包括休闲娱乐、健身散步、旅游观光等活动。滨水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绿色开放性空间,它的多样性特征正是其魅力所在。

2010建成的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是我国滨水景观设计中的优秀案例。公园不仅满足了游憩休闲、安全疏散等功能,同时还承担着湿地保护、记载历史、湿地处理等职能,成功地改善了当地滨水景观环境,展示了富有时代精神的景观设计。(图1)

(3)文化历史性

城市滨水区域对于城市的文化特色具有重要的展示与传承作用,因此从城市滨水景观的兴衰历史与发展建设就会领略到城市的发展与文化内涵。

例如,中山岐江公园在设计上保留了粤中船厂旧址上的许多旧物,并且加入了许多和当前主题有关的创新理念与设计,不仅更好地保护了造船厂的工业元素和生态环境,同时又体现了环保节约与创新等设计理念,具有展现与承载创业历程、记录城市记忆的功能。(图2)

3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的作用分析

滨水公园景观对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展示城市历史及文化特色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总结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的作用,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生态景观与环境

滨水景观作为城市的命脉,对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与景观都有着很好的保护作用,它不仅能调节城市的空气湿度、减少污染,同时对城市水体之间的循环、防洪抗灾、保护城市绿地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改善与丰富居民生产、生活

城市滨水公园作为大众娱乐休闲的重要公共开放性空间区域,能够给人们提供多方面的活动需求,它不仅为大众提供健身、娱乐、交流等活动的场所,同时滨水公园中的水体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与城市的发展。

(3)景观环境营造与情感的体现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中的水体是城市景观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元素,因此,滨水公园景观能够满足大众观赏水景、亲近水源等活动的需要。同时,滨水公园景观是人与水的结合点,是人们生活理想化与创造能力的情感结晶。

(4)展示城市地域特色、丰富文化内涵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能够更好地展示一个城市的历史与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地域特色与文化,是一个城市最集中的代表。因此,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滨水公园景观能够让大众在娱乐游憩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灿烂文化与历史,对展示城市的地域文化与内涵,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目前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城市滨水公园的数量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然而随着快速发展与盲目开发建设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忽视城市滨水公园的水体空间、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盲目开发、设计手法单调等。分析当前国内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环境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分区规划不合理、功能单一

许多滨水公园景观在设计上更加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对基地的环境状况、地域人文特征、功能需求等诸多方面更合理的考虑。造成滨水公园景观的功能区域划分不够合理,各个分区的形式与功能单一,区域之间的功能性相对较弱,不能很好地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与主题进行功能设定。

2 生态观念与景观生态观念相矛盾

在对滨水公园的开发与建设中更多考虑的是经济效益,而忽略了高度工业化和快速建设发展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许多江河湖堤岸由自然土变成了混凝土包裹,原有的自然植被已被人工景观所破坏,原本的自然河流被掩埋等。同时,由于城市污水的大量排放,使得许多城市滨水景观受到了破坏,致使城市滨水公园的生态功能逐渐减弱。

3 忽视人性化设计

很多滨水公园设计更为注重对基础设施、绿化设计、景观等因素进行考虑,往往忽视了人的行为因素和心理因素,不能很好地满足大众的需求。

nlc202309030103

4 缺乏整体性、与周边联系较弱

在对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研究中发现,有些滨水公园景观的设计缺乏整体性,没有对既有的基础设施、交通条件、人文历史等因素进行统计与总结,致使滨水公园景观与周边的联系性不强,周边的交通条件较弱,从而形成滨水公园开发后人烟稀少,利用率不高,居民与滨水公园景观在很大程度上相对隔离的状态。

5 对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体现不足

滨水公园景观作为一个城市中公共开放性的地带,是体现一个城市地域特征、地方文化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但是,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与过度追求现代化,许多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的设计趋向模式化,对城市地域性特色的体现也正在逐渐减弱,城市的历史与文脉无法得到继成与延续,空间的可识别性变弱。

三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改进策略

1 注重功能的设定与合理划分

在尊重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前提下,应根据滨水景观的各个区域特征、整体设计的主题等对滨水公园进行功能区域的合理划分,做到更好地进行因地制宜。划分应主要根据现有的环境状况、各个区域的功能设定、区域活动的性质、活动人群的层次等多种要素,并应更加注重各个分区之间相互的关联性。

2 生态环境与人工景观的有机结合

滨水空间是人与自然联系的枢纽,处于过渡区域。因此,在对滨水公园景观的设计与开发建设上应尽量保护地域的自然生态景观,尊重自然,加强滨水景观与自然生态的和谐性与联系性,使生态环境与人工景观有机结合。例如:构建湿地生态循环系统,通过水景处理手法的多样化营造与水质的维护相结合,同时呼吁政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引导采取积极措施。(图3)

3 注重人性化设计,加强人的参与性

滨水公园整体环境创造上应更加注重人性化的环境景观特征,加强人的参与性与可达性,展现舒适和谐的滨水公园景观环境。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服务对象是城市中的人,因此考虑“人”的因素,必然是整个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必须要以人为本,全面分析人的心理特点与行为特征,并将人的行为特点与心理特征充分注入到城市的滨水景观设计中去,全方位地解读与分析各个年龄段人群的不同层次需求。营造和谐的城市滨水景观最重要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提高滨水景观的服务性、参与性、趣味性。

(1)服务性:是指滨水公园景观环境中不仅要有水景、花草树木以外,还应该更多配置一些必要的服务性设施,以供人们休息。同时,滨水景观的设计上要全方位考虑不同使用者的活动需要。

(2)参与性:是指滨水景观中不能只有可供欣赏的美景,还应该有可供参与的活动设施与活动项目。(图4)

(3)趣味性:是指在滨水景观的布置上要增添一些富有情趣的内容,来增添滨水景观的美感与吸引力。例如在今年中国羊年到来之际,英国伦敦还在举行了以“小羊肖恩在伦敦”的主题游活动。肖恩羊是英国动画电影《小羊肖恩》的形象,据悉当时这个艺术展在伦敦个地标性建筑前树立有60多座肖恩羊的塑像,游客可同时纵览伦敦全貌,还可以用从未体验过的方式领略伦敦全城的景观,大大增添了当地的风貌。

4 构建周边整体性,加强交通联系

滨水公园景观的设计上应更加考虑与注重与周边的联系,加强周边交通路网,良好的交通是市民和游客在公园进行游憩休闲活动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周边交通条件—方面保证居民可以欣赏到丰富的滨水景观,另—方面也使得居民们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相对隔离的状态,增进了市民之间的交往活动。

5 注重对历史遗迹的保护与传承

在进行现代滨水公园景观的设计时,不能脱离当地原有的历史与文化特色,应充分继承和保护历史遗迹,将历史遗迹文化与现代的滨水景观有机结合,使人们感受到历史文化气息与遗迹,使历史遗迹与之相适应的空间相结合,进一步体现现代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的特色。同时通过用现代的设计方法展示历史文化,可以更好地保护与更新城市历史文化,传承风俗民情,突出滨水公园环境特色,使现代城市的滨水公园景观既具历史文化,又能彰显现代城市的魅力,为城市注入活力与生机。

四 结论

城市滨水地带不仅是作为城市物质景观特色的集中表现区域,更是城市生活景观特色的集中表现区域。城市景观具有高品质的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资源潜质,对提高城市的居住环境,为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了多方面活动空间,使人与自然环境之间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

本文期望借助对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分析和探讨,找出人们期望并适合人们进行户外休闲娱乐消遣的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环境,从而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等需求,对提高城市滨水空间环境的人文建设和精神面貌起到了更好的推动作用。

4.城市道路有哪些景观功能? 篇四

1、道路作为车辆和人员的汇流途径,具有明确的导向性,道路两侧的环境景观应符合导向要求,并达到步移景移的视觉效果,道路边的绿化种植及路面质地色彩的选择应具有韵律感和观赏性。

2、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道路可形成重要的视线走廊,因此,要注意道路的对景和远景设计,以强化视线集中的观景,

3、休闲性人行道、园道两侧的绿化种植,要尽可能形成绿荫带,并串连花台、亭廊、水景、游乐场等,形成休闲空间的有序展开,增强环境景观的层次。

5.城市设计内容中观层次有哪些? 篇五

城市设计内容中观层次有哪些?

建筑物与空间,中观层次城市设计内容包括用地布局、建筑设计、交叉口与广场、街道和路网格局、视线走廊、连接度与整体性、体量与高度、地标物、开敞空间和公园、人行道与步行系统的连接等等内容,

中观层次城市设计内容与城市总体或分区规划相辅相成,不过城市设计主要关注开发建设对自然景观的物质和视觉质量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人工建造物的适宜性和视角的关系;对光和空气的穿透性影响;与步行道格局的协调性;与城市整体立面轮廓和体量的协调性;与地方传统的协调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等。

6.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有哪些趋势? 篇六

人类正面临着环境、人口、资源三大难题,尤其是环境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环保作为保障经济的大事来抓。城市里的绿色主体是园林绿地系统,这些有生命的绿色植物在城市中具有不可替代和估量的效益。

一、净化空气,维持碳氧平衡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从城市的小范围来说,由于密集的城市建筑和众多的城市人口,形成了城市中许多气流交换减少和辐射热的相对封闭的生存空间。目前许多市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超过自然界大气中二氧化碳正常含量300mg/kg的指标,尤以在风速减小、天气炎热的条件下,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和大量耗氧燃烧的工业区出现的频率更多。

要调节和改善大气中的碳氧平衡,首先要在发展工业生产的同时,积极治理大气污染,研究把二氧化碳转化利用。其次是要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绿化,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营养物质。园林植被的这种功能,也是在城市环境这种特定的条件下,其他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二、吸收有害气体

当城市的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碳产生的二氧化硫,以及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等产生的空气污染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高达100mg/kg时,就会使人感到不适,当浓度达到400mg/kg时就会使人致死。

园林植物在其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对许多有毒气体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在净化环境中起到积极作用。

三、调节和改善小气候

园林植物具有很好的吸热、遮阴和蒸腾水分的作用。通过其叶片的大量蒸腾水分而消耗城市中的辐射热和来自路面、墙面和相邻物体的反射而产生的降温增温效益,缓解了城市的热岛和干岛效应。这也是在炎热的夏天,我们从城市里步行到森林、公园或行道树下,感觉到丝丝凉意的效果。

四、吸滞烟尘和粉尘

空气中的烟尘和工厂中排放出来的粉尘,是污染环境的主要有害物质。而从全国来说,大气污染是相当严重的。森林或园林植被,由于具有大量的枝叶,其表面常凹凸不平,形成庞大的吸附面,能够阻截和吸附大量的尘埃,起到了降低风速、对飘尘的阻挡、过滤和吸收作用,而这些枝叶经过雨水的冲洗后,又恢复其吸附作用。因此,通过乔木、灌木和草组成的复层绿化结构,会起到更好的滞尘作用。

五、减菌、杀菌

园林植被具有对细菌有抑制和杀灭的作用。有很多树木或植物能分泌出具有挥发性的植物杀菌素,为城市空气消毒,因而减少了空气中作用细菌载体的尘埃数量,减少了空气中的细菌数量,净化了城市空气。

六、减弱噪声

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它对人体产生了伤害,但茂密的树木能有效地减弱噪音,起到良好的隔音或消音作用,从而减轻噪声对人们的干扰和避免听力的损害。

七、美化环境

7.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有哪些趋势? 篇七

应该说,与中国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相比,文化建设特别是城市的文化景观建设还有不少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可归咎的原因很多,笔者就成都的城市文化景观建设,归结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首先,对城市文化景观的整体规划不够。

面对当今城市文化景观的整体规划,经常是各自为政,这是对城市文化景观的整体规划重视不够。比如,城市景观雕塑和壁画显得杂乱无章,在城市中本来需要修生养息的地块盲目进行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在街道中乱立超大超宽的广告牌、有的商家店铺夜间的霓虹灯招牌五颜六色给人感觉凌乱而刺目。随着成都的城市建设速度加快,会形成各种新的文化景观,应该有前瞻性和总体规划,

当然,应该看到一些好的现象,比如成都高新区的商业街区,对商铺招牌的尺寸、颜色、材料等方面都有所规划,这样既整体美观又能够节省开支。

其次,不尊重科学规律和艺术规律。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会随着发生改变,在前些年,城市文化景观喜欢搞形象工程,喜欢标新立异,喜欢“高大洋”风格,而忽视了功能性,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性发展,这助长了景观垃圾的泛滥。例如成都二环路人南立交桥下的民俗公园,本来立意是好的,但没有考虑到人南立交桥的交通位置,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也没有足够的光线展现那里的成都民俗文化雕塑、壁画等,使人们不愿意也无法在那里停留休息,因此使得那里的景观荒废,商铺萧条。2004年,重庆市就拆除了一批个性丧失、艺术水准不高的垃圾雕塑,价值高达上千万元。③另外在城市文化景观建设上也有一些病态认识,认为只有通过花费巨额资金完成的作品才足以显示该城市的富庶与高贵。因而忽略了城市本来的文化内涵,这些都影响到了城市文化景观的建设与发展。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筑龙园林景观知识  更多精彩请登录园林景观服务平台:筑龙园林景观网

★ 论文引用文献格式

★ 论文引用文献如何标注

★ 引用法律条文 范文

★ 工作出现问题的检讨书

★ 毕业论文文献格式

★ 文献翻译格式

★ 论文的引用格式

★ 高考作文怎么引用名言

★ 引用古诗作文

8.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有哪些趋势? 篇八

目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将综合城市建设理念和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置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保证现代园林景观与城市发展的需要相吻合,两者能和谐发展。这样通过对城市园林景观方案进行全面、多层次的设计工作,保证城市景观效益、生态效益达到最大,保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一步的落实。

3.2 园林景观生态要与城市本身生态要求相适应

现代城市生态系统当中园林景观作为重要的部分,设计的同时要将城市自身对生态的需要进行满足,帮助城市建立良好形象。好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帮助城市美化环境,还从一定程度上将城市旅游业开发,带动区域经济的进步与发展。能否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与城市自身的生态环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设计工作人员进行设计的同时要关注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自身的生态环境的吻合度,尽量的保证园林景观与城市自身相融合。此外,因为目前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所以,在居住区以及工业区建立绿地,保证处于重型工业建筑当中的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生机。

3.3 景观设计的复杂化

由于地域文化差异性明显,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人的审美和追求差异明显。园林景观设计在寻求产品的精品化、个性化的同时,还需面临不同人的.需求与不同行业间的协作,不断拓宽设计的深度与广度。在满足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基本设计思路下,也要避免因工业化而导致特色消失、设计雷同,应发掘出特色地域文化,提炼出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形成特色景观元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景观设计所面对的群体越来越广,曾经只为少数富贵阶层服务的景观变为了社会化的商品,成为普通人的生活必需品。由于行业竞争和审美提高的压力,也促使设计师不断去追求设计质量,进行大胆的创新,运用各种相关的新技术不断尝试推陈出新。使用工业化时代所创造发明的新材料与新技术,结合各种不同元素和设计风格,因地制宜,创造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富有时代特征的新景观。

3.4 发掘民族文化资源

倡导地域性和多元化的文化包容精神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坚持的原则,寻找特色文化,保持差异化设计建设,不能抹杀掉地域文化精神。现在城市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对于不同的城市没有新鲜感,到处都是一个模子刻画的,对于游人来说可能只有品尝当地的小吃才能感受下地域文化的差异了。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应该坚守地域民族文化精神,就应当承认地域文化差异,倡导个性化的发展。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对外交流、对内传承文化最好最为直观的载体,对外交流而言要能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新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形式;就自身景观设计发展来说要担负传承优秀文化、展示民族特色形象和气质;针对地方发展要展示出地域环境、人文精神、名族文化。这要求我们的设计要去研究民族化东西,更好的发展乡土化、个性化的当代景观。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保证按照有关的园林设计理念来进行,不能够完全照抄西方先进国家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先进理念,而是要充分将城市的人文环境、自然风光和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情况,综合西方设计观念和我国目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观念,保证将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水平不断的提升,保证全面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作用表现出来,同时能够将人们的需要充分满足。

参考文献

[1] 井炜.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J].现代园艺,,16:65.

[2] 徐陈娟.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研究[J].江西建材,2016,22:185.

9.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有哪些趋势? 篇九

误区之一规划选址不当

住宅的建设位置应该方便生活、居住环境安静、安全、优美、舒适,近几年,有些地区开发商把住宅建设地点瞄准了市中心繁华闹市区一带,见缝插针,在市中心区附近相继建起了高层住宅。这些地区商业、交通、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方便,但也存在交通拥挤、嘈杂、污染等方面的问题给居民生活、休息带来很大影响。建筑密度过大,会给城市设施带来巨大的压力。综合起来看,在市中心建住宅对城市规划不利,对居民生活也并不是很好的,城市规划部门应对其进行控制。

误区之二高层住宅建的太多

一些开发商为了在有限的用地上多建住宅,大城市中高层住宅建的越来越多,尤其在好的地段上几乎都建高层住宅。高层住宅并不是不能建,但要因地制宜,尽量控制,不宜多建,因为高层住宅一是造价高;二是不方便生活,尤其在当前垂直交通设施(电梯)和建筑设施质量尚不理想的情况下,高层住宅很难能保证设备设施的使用效果,如果一旦停电或电梯设备出问题,将严重影响住户的使用。另外,高层住宅对人的心理健康等方面也不是很有利的。因此,高层住宅不宜多建,高层住宅也不比多层住宅好用。

误区之三日照间距不够

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对住宅间距有明确规定,有些城市对住宅间距做出地方规定,如哈尔滨地区按国家规定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应为房高的2.15倍,但哈尔滨市规定新区住宅日照间距为房高的1.8倍,旧区住宅日照间距为1.5倍,明显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而有些开发商为多建房,房屋的日照间距1.5-1.8倍都不能满足,致使低层住户基本不能得到日照。层室得到必要的日照是人健康生活的需要,尤其北方寒冷地区,对于老人、儿童日照尤为重要。国家规范规定的日照标准是科学的,必须严格遵守执行。

误区之四七、八层住宅不设电梯国家“住宅设计规范”规定,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宅人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米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目前有些城市建成的住宅大多数为七、八层的中高层住宅,而这种住宅几乎都不设电梯,明显不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为什么国家住宅设计规范规定七层以上住宅必须设电梯,这是经过专家研究论证而做出的科学决定,其主要原因是从生理学观点分析,正常人登高能力是受限制的,根据对健康的一般中年人实测,当登高16米以上,就会出现抬腿困难、喘气等现象,何况老、弱、残者、儿童及搬运重物时就更困难了。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均能较严格执行规范,而有些城市几乎没有执行这条规定。

误区之五大进深出现“黑屋”和采光不足

近年来,一些城市的住宅设计采取大进深平面,有些住宅进深达15米以上。大进深既有利于增加住宅容积率,多出面积,也有利于住宅节能,但必须在满足住宅设计规范规定的条件下加大住宅进深。目前,一般常见的大进深住宅,往往中部出现“暗厅”,或房间的形状狭长,中部采光不足。住宅设计规范规定,无直接采光的厅,其使用面积不应大于10平米。住宅卧室、起居室(厅)、厨房的采光标准规定窗地面积比为1:7。有些大进深住宅无直接采光的暗厅面积大于10平方米,甚至有面积 20平方米至30平方米的大暗厅,显然违背现行国家规范的规定。一些平面设计为了避免出现面积大于10平方米暗厅,而采取中部暗厅开口,形成狭长的大房间的变换设计,不仅房间使用不合理,也不能满足房间采光标准的规定。因此目前出现的大进深住宅设计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是值得研究的。还有的住宅设计,一套住宅所有居住空间均为不好朝向,不符合住宅设计规范中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的规定。这样的住宅(尤其在北方)是不允许出现的。

误区之六多、高层住宅中做跃层式

大多层、高住宅中,设计跃层式住宅是近几年才出现的。跃层式住宅一般是在独户式二、三层住宅中,在户内设置楼梯为垂直交通,而在多层、高层住宅中均设置公共的楼梯和电梯,户内就无需设置楼梯了,一般每户在一个层内布置房间,完全可以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目前在多层、高层建筑中出现的跃层式住宅,主要是为追求变化和气派的室内空间,并无其它功能的要求,

在户内设楼梯的跃层式住宅不利于老弱及儿童上下使用,且楼梯要占用一定的房间面积,对于面积不太大的住户便不适用,单纯为追求形式,在多层、高层住宅中做跃层式是不可取的。

误区之七每套住宅面积过大

我国目前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约为8-9平方米左右,按4口之家计算,每户建筑面积为70-80平方米左右。这样的建筑面积可以设计为两室一厅,对三口之家基本就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了。目前新建住宅建筑面积有愈来愈大的趋势,开发商要求设计每户建筑面积100至200平方米的住宅,除动迁户外,小面积住宅不多,并且说大面积住宅好卖,不知这种住宅市场能维持多久。目前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除少数人外,大部分居民的经济水平不高,许多城市还存在住房很拥挤、破旧的住户和相当多的无房户,住房贫富不均的现象也很严重,应提倡适当的住宅套型面积标准,增加建房的套数,来满足社会多数工薪层居民的需求。因此,住宅的居住面积标准也不可能太高。住宅面积不是越大越好,能满足居住功能要求也就可以了,最多每人有一间房子就足够了,房间面积也不用太大,有的住宅起居厅的面积达40-50平方米,是否太过分了。我认为应多建每户建筑面积70-80平方米标准的住宅,适合一般住户需求。

误区之八住宅二次装修狂热

住宅室内装修有愈来愈“升温”的趋势,而且进户后有些人将原墙体、设备进行大量的拆除、改造,一般需花费几万甚至十几万。有些住宅室内装修选用高档材料、设备、灯饰,豪华像宾馆、舞厅。住宅室内装修过于华丽并不见得好,住宅室内主要为人们家庭活动、工作、休息使用,以简单、大方适用为好,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住宅室内装修一般都比较简单,墙面以涂料、墙纸为主,没有什么软包、硬包,甚至连门脸都不贴。应该说发达国家居民的经济条件要比我们强,但并没有在住宅室内装修上花费那么大功夫。也可能我们与国外人的思想意识、消费观念不同,但无论从使用上和经济上把室内装修的富丽堂皇大可不必要。目前国内许多装饰材料卫生标准不合格,使用不当,会损害人的健康。住宅二次装修劳民伤财、浪费很大。应提倡住宅建设装修一次完成,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财力,还可以解除居民二次装修的辛苦。国外住宅很少有二次装修。即使住宅室内进行装修,也应以简洁、大方适当为好。对于进户拆除改造多的问题,除在设计时尽量满足住户要求外,要提供简朴与实用,还应出台一些政策对其限制。

误区之九住宅底层设公建

一些开发商为了取得更多的利润,将许多住宅的下面一、二层做商服,因为商服的售价比住宅高,因此,无论是高层或多层住宅在沿街一带均做供商服使用的裙房。其实住宅与商服设计在一起问题很多,一是商服是较闹的公共场所,人流多,与住户居民交叉,互相影响,干扰住宅使用,二是不利于住宅的安全、安静。住宅下面做商服还造成设计上比较复杂,影响使用,增加建筑造价,而且住宅的入口楼梯也不好处理,造成住宅使用不便。因此住宅最好与公建分开设置,住宅底层不宜设置公建的裙房。

误区之十欧式外形成风

有些地区住宅外观欧式成风,许多开发商不惜重金在住宅外部做繁锁的欧式装饰,在顶部做几层高的穹顶,且没什么使用内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一些决策者以个人爱好出发,这些人并不完全懂建筑艺术,一些人认为。只要欧式建筑才能与城市建筑协调,极力推崇欧式风格,这是一种片面、守旧的思想;另外,目前建筑市场不规范,建筑师在设计上不愿下功夫,设计水平较低,现代建筑设计的不到位,简单而单调,造成人们对现代建筑有看法,又没有别的好形式,因此还是认为欧式好。欧式建筑是百年前的一种成熟形式,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但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在建筑上再去盲目模仿,显然不合时宜。欧式建筑不利于现代化施工,且造价高,一些人对欧式建筑做法不熟悉,因此住宅的外观采取欧式形式并不是现代城市建筑艺术发展的方向。

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本,要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算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住宅建设要重适用,标准适当。一些人由于思想观念上的形而上学,导致在住宅认识上出现许多误区。人们对住宅认识的误区,有现行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更多是思想认识问题,素质不高,水平过低,对问题往往从形式上看的多一些,也有些人唯利是图,一味追逐经济利益,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就更不应该。

上一篇:迎接七一建党94周年活动计划下一篇:体卫艺处工作总结【2017—2018第二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