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2024-07-24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精选18篇)

1.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篇一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9日下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

习近平强调要积极深化农村改革,把握正确方向,尊重农民意愿,坚持试点先行,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确保农村改革健康顺利进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2.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篇二

1事故案例

案例一。2014年5月27日凌晨2时许, 在位于某国道的废旧电杆边, 发生一起惨烈的交通事故, 摩托车驾驶人王某酒后驾驶摩托车, 与电杆发生激烈碰撞, 导致当场身亡。

案例二。2016年4月15日, 位于山西省中阳县境内的某220 k V变电站旁的一辆六轮卡车在倾倒矿渣过程中, 被220 k V的电弧击中, 车胎瞬间爆裂, 所幸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案例三。2016年8月2日9时许, 位于太原市千峰路后北屯路段, 3名工人在施工过程中, 移动脚手架碰到了10 k V高压线, 造成3人当场身亡。

2案例分析

第一个案例, 直接原因为该摩托车驾驶人由于酒后驾驶, 造成碰撞, 间接原因为供电公司未及时对废旧电杆进行清理, 并未设置必要的警示色条。

第二、三个案例, 直接原因为卡车驾驶员和现场施工人员由于安全意识淡薄, 未注意施工地点现场情况, 未布置现场安全措施, 现场未设置安全监护人, 间接原因为供电公司未在线路走廊内设置安全警示牌, 未履行告知义务。

3防范措施

(1) 用人单位需建立完备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严格安全“五落实”“五到位”, 保证安全各项工作不走过场。

(2) 用人单位需加强对上岗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 使其掌握必要的安全急救知识, 并对员工进行安全考试, 合格后才能上岗, 定期举办安全生产活动, 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3) 用人单位需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勘察, 履行现场危险点告知义务, 对重要的、易发生危险的点设置安全警示牌, 并设置安全监护人, 履行监护人职责。

(4) 用人单位需为员工配备完备的、合格的安全工器具, 并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 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正确、熟练地操作。

(5) 供电公司需定期对废旧电杆、废旧台区、废旧线路进行清理, 并确保清理到位。对暂时不具备清理条件的, 设置安全警示牌。特殊情况的, 需设置专人进行看护, 履行看护职责。

(6) 供电公司需对道路两旁电杆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带, 对重要路段的电线杆设置安全防撞隔板。对在道路两旁的配电变压器台区设置安全围栏, 并用警示色标注, 悬挂安全警示牌。

(7) 供电公司需加强线路走廊通道内的巡视, 及时发现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隐患缺陷。对安全距离不足的地区, 更换绝缘导线或提高导线安全距离, 以满足规程要求。对暂时无法进行更换的地区, 需增设安全警示牌, 必要时派专人看护。

(8) 供电公司需建立和完善“一患一档”制度, 隐患和缺陷需履行告知义务, 通过广播电视、张贴告示、95598服务热线平台, 将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区域电力隐患缺陷告知用户, 必要时设置安全警示带。

3.课程标准建设:永远在路上 篇三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D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07-03

问:我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开发,主要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答:这个问题牵涉到比较深广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

首先,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岗位需求的变化,需要职业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和层次都要作相应变化。同时,社会发展使得父母对其子女受教育的期待水平也在提高,不再像以往那样满足于尽快就业而获得基本生活保障,让子女能体面就业、有自身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后劲是新的、较普遍的教育需求。这一点在江苏体现得比较突出。

其次,这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教育部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定期修订发布中、高职专业目录,组织制订公共基础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的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发布的相关标准,组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0年,建成覆盖所有专业的中职、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立完善全省统一的中职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技能抽测制度、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制度。沈健厅长在署名文章中也要求,要在2016这个“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这些决策、要求,都是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体现了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

再次,这也是职业学校自我完善、提升的需求。目前虽然职业学校能够输出大量新增劳动力,职校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但是整体看来,职校生就业质量不理想,劳动待遇和就业环境还有待改善,这就要求职业学校不断反思其教育质量。江苏于2005年启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当前正处于课改的深水区,教师的行动力、课堂层面的落实情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职业学校教学的职教特色还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学校之间教学水平的不平衡状态依然存在,等等。学校的发展需要内部教育制度的支撑。职业学校要谋求发展,积累后劲,必须不断完善包括课程标准在内的内部质量要求和管控制度,提升其实施效力,增强职业学校吸引力,最终让职业教育成为学生的自主选择。

社会需求、教育发展需求和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都需要我们在制订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加以体现,开发课程标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除我省之外,北京、上海、山东、广东等地也都在开展此项工作。我省开发的专业课程标准基于《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这一教学基本文件,是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课程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规范职业学校教学和教育管理的重要规范性文件。

我们目前开发了第一批36个专业147门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标准,后面将陆续开发第二批、第三批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以及专业技能实训课的课程标准。有了课程标准,职业学校课程结构要素及其实施准则和方法将进一步明确,能保证职业学校有统一的教学依据和教育水准,把一线教师从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其更好地适应专业教学,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促进江苏职业教育真正步入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的新常态。

同时,我们的课标开发还面向未来,让教师和学生意识到进入中职不是唯一目标,自身的学业进修、素质提高才是终身需求。不管是将来继续学习还是直接就业的中职毕业生,基于课标的中职教学都让他们有再次提升的空间,就业有能力,发展有后劲。这是我们开发课程标准的初衷,也意味着我省中职专业课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任重道远。

问:在课标制定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又有什么值得反思的问题?

答:就经验而言,第一,体现了职业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如前所述,课标的制定需要适应当前时代的变化和需求,时代在变化,课标也要相应地创新内容和形式。比如我们这批课标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都有一定突破,突出核心素养,注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这个方面是紧跟时代、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第二,滚动向前、以点带面的开发形式行之有效。我们从主要专业着手,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后,再向省内中职所有开设专业进行拓展。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省教科研中心组、各类骨干学校的作用,行业企业、骨干教师、课程专家多方参与,共计有400多名各梯队的骨干教师参加,课标开发的过程对他们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专业成长过程。

就问题而言,第一,课标开发过程中校企合作、行业指导的因素应该更为突出一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必须依托企业的发展。课标开发应该充分吸收企业最新成果,了解企业最新要求,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此,除了在开发前期做充分的企业、行业岗位调研外,本批次每门课的课程标准开发小组核心成员中都有一名企业、行业专家。在后续课标开发中,这个比例应该有所提高。职业教育的主要建设任务如果仅仅落在教育系统身上,长期来看的话是不利于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第二,课标开发与实施需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仅仅是自上而下进行发动,变成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一头热,这并不是我们开发课标的本意。必须调动教师对于课标的参与和实施热情,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因此,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加强课标实施与教学评价的对接,使开发和实施两者有效衔接起来。

问:目前我省课标已经颁布实施,相关的配套、保障、检验措施有哪些?如何让课标在教学一线发挥实际效用?

答:课程标准的开发和实施是个系统工程,必须有较为完善的配套措施作为保障。一是有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大前提。《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从制度的宏观方面规定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任务。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中高职衔接,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载体是课程,也就是教学内容的合理分布。没有先进的、体现时代要求的课标,中高职是无法有效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的制度设计为课标的开发、实施提供了保障。

二是实施中职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江苏在中职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建设方面是全国领先的,在前期经过两轮不同范围的试点后,2016年秋学期我们将在全省中职学校进行该项测试。课标是教学标准,同时也是测试标准。只有制定出合理的课标,学业水平测试才具有可靠的依据。在未来的3~5年内,包括目前已经开发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与后续即将开发的专业课课标及技能实训课程标准,将构成我省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专业标准内容体系。将来的技能学业水平测试全省学生将在统一平台上进行,这将建构起一种全新的融教学、考核、评价于一体的制度体系。做成这件事目前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我省国示范校建设协作会开发的数控专业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的技能操作综合实训平台已经通过中试阶段,有望率先部署运行;另外,我省多年来成功的技能大赛训练机制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积累了一系列高质量题库,等等。这些教学资源都应当充分利用,使其发挥效益。

三是重视课标培训和实施工作。今年省里组织的教师暑期培训,不管是国培还是省培,不管是何种类型何种专业,都会增加一个专门的“课标解读”模块。这种培训和解读工作将是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的。同时,我省将课标内容作为全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的主要依据,将其纳入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体系、纳入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实施计划,将课标落实作为重要指标在学校层面进行评估和督查。

问:专业课课标的颁布将给我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带来什么?

答:一方面,课标有利于教师把教学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价值,学习、落实课标成为其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路径支持。另一方面,课标有利于学校规范建设。课标更多地聚焦课堂,是课堂的内在规范。课标是教学的监控指标,也是教学成果的监控指标,它将构建一种质量闭环系统,推动学校的规范建设。要让教师和校长意识到,课标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重要途径,是专业课程实施的依据,是专业教学的遵循,是质量监控的标准。它将带来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教学过程的人本化、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和终身化、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教师成长的专业化。

4.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篇四

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我来自人才交流中心,我的名字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路行,一路改,一身正气在路上》

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只知道要好好工作,但对好好工作的真正意义其实缺乏主观认识。我以为,好好工作就是早来晚走,就是多干活,少说话,听领导的话,少出错。

通过学习“两学一做”,听了书记的讲话,我慢慢明白了,自己的理解太浅薄了,其实当我们进入公务员这个行列的时候,我们已经是国家的工作人员,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仅仅代表着自己,所以我们必须奉公守法,给人做表率,才能得到群众认可,用我们的行动赢得群众的尊重。

听了书记讲话以后,我对照自己的行为,觉得特别惭愧。自己的工作作风就是四个字——得过且过。细细剖析,发现自己缺点的其实并不容易,改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转变工作作风,我个人觉得并不是一句空话,我的理解是作为党的干部,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必须时时刻刻铭记在心的。

我觉得要想真正意义的转变工作作风,必须做到以正三点:

一、转变工作作风,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要把道德品德的提升放在第一位,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干部的工作作风核心就是为民务实清廉,淡泊名利。纵观历史,有很多官员颠倒德行与财利的顺序,没有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也正是因为思想观念的错误,结局也可想而知。大家比较熟悉的清朝的和珅,他是历史上十大贪官之一,他的家产值8亿两白银,超过朝廷十年的收入。乾隆去世后,嘉庆下诏令和珅自尽,并抄了和珅的家财。从和珅的悲剧,我们追溯,他是思想出了问题,他把个人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最终导致了自己悲惨的结局。

说到和珅,我又想到了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的作法让很多人不理解,却能自得其乐。其实想想,拥有广厦千万间,睡觉只有六尺宽。人生,纵然百年,不过三万六千天而已,颜回不是拥有的多,而是明白“知足才能常乐”这个道理,所以每天都可以快意人生!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受人爱戴的周恩来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他们先想到大家,不是自己。我们这一代人,特别幸福,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根本没吃过苦,从小就受到家人的宠爱,所以特别的自私,思想也容易产生偏差,就更需要转变工作作风,才能真正意义的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我父亲的那一代开始,学雷锋,我小时候觉得雷锋有什么值得学习的,现在的我慢慢明白了,雷锋同志的高尚在于他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颗小小的镙丝钉,他哪怕是一滴水也要滋润一片土地。所以干部对群众要公心、贴心,关心,向雷锋学习,即使在当今时代,仍有意义!

其次,转变工作作风,还要从自身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修身齐家做起; 我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说过这两个字——“慎独”,有人说没听过,没听过就好办了?古人说:“君子慎其独也!”这个“慎独”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的时候也不能做坏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要严于律己,我们执行公务的时候,处理业务的时候,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没有人监督我们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是不是能设身处地的为国家建设着想,能不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古代中国特别注重家教,我觉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一些精华也利于转变我们的工作作风。大家常说这家家风特别好,有些好的传统,好的品行来源于家庭。我们仔细观察这样的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不一定很高,但家庭的子女特别的孝顺,相互礼让。

我认识的一个亲戚,他们家庭中10个子女,可是这样的家庭却从来不吵架,兄弟姐妹之间能够特别和谐的相处,这个家庭中最小的妹妹都四十几岁了,这样的家庭传统,家庭作风确实值得我们传承。这个家庭能够和谐相处的秘密就是兄友弟恭,长幼有序,这几句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

作风建设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喊几句口号,开几次会,而是要真正落实到生活和工作中。作风建设是一个常态化的工作,古人尚且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试想,如果我们每一个国家公务人员,都能从自身做起,从修养自己的身心做起,从和睦家庭做起,有了良好的家风做保障,工作态度怎么能不端正,工作作风怎么会不踏实? 举例子:

转变工作作风关键,是要发现并别人的长处来学习,找到自己的缺点并改正足,慢慢做到包容理解,这样才能“苟日新,日日新”。

工作中,大家常常看到别人的缺点、错误,却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做事很难从群众的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而是觉得这件事你应该怎么做,我才觉得舒服,这样的工作态度,必然导致工作效率的折扣。

工作中对自己一分的懈怠,必然造成工作上的不负责任,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懒散的工作作风,工作必然拖沓,渐渐的就失去了工作的热情,以至于有一种当一天和尚撞天钟,凑和着过日子的心态。

举例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群众来办业务,看着我们,其实内心是忐忑不安的,如果我们再呼来呵去,那就太有失体面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治国安邦这种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广泛地亲近民众和尊重民意,永无止境地追求至善至美,以至善至美为奋斗目标。

我知道作风建设是一个常态化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摆摆花架子的形式主义,是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养成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工作生活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形成朴素,利人的工作作风,这需要我们长期的认真工作,长期的刻苦坚持。

5.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 篇五

----------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

神经外科党支部

赵志宏 2014.12.19

继续作风建设,坚持群众路线

----------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邓小平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江泽民

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

--胡锦涛

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抓下去,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锲而不舍,善做善成,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习近平

近日连续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这部电视专题片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制定八项规定,以上率下,狠抓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从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的视角,反映两年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的工作实践。

专题片共4集,第一集《承诺与期盼》,第二集《正风肃纪》,第三集《狠抓节点》,第四集《党风正 民风淳》。从第一集一直到第四集,从不同层面讲述我党对狠抓作风建设的决心,同样也为一些落马官员所做的一些不齿之事感到悲哀和愤怒。从专题片的一开始,首先让我们看到的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同志的两个“务必”到习近平同志狠抓作风建设之态度,作风建设一直都在进行。可就是这样任然有一部分同志在利益的诱惑面前,没有把持住自己,丢了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性,依然脱离群众,贪污腐败,利用人民群众给予他的权力,肆意妄为,把我党的优良作风搞得乌烟瘴气,把总书记的八项规定抛于脑后,从倪发科怎样因玉疯狂,因欲得祸;到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多次出入的高档会所何等豪华;再到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喝酒致陪酒人员死亡的现场场景,南宁市国土资源局黄国强,没有一位同志能够地址诱惑,深深的被陷入进去,进入到欲望的泥潭里而不能自拔,当然他们也为他们这种脱离群众,不为群众办事的行为负责买单,得到了他们应有的惩罚,是他们咎由自取的结果。从古自今也得出一个道理,背离群众的官员,没有一个能逃脱群众对他们的制裁。这当然是我党的功劳,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智慧体现,是我党对作风建设狠抓狠打的结果,也是对人民群众的交代,就像习总书记说的,我党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作风建设,是一个政党自我进化、强筋壮骨和自我调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本目的是践行和实现政党的宗旨及执政目标。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作为作风建设的一部分我们要密切联系群众,我们一方面把服务群众和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体现文体惠民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把我们所掌握的医学知识讲于群众,回馈群众、回馈社会。自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我们深刻知道教育是手段和方式,走进群众、为了群众是才是目的和关键。活动有时限,但医疗系统践行群众路线,为民、惠民永无止境。我们需要更多的行动、更多的执行来赢得群众满意度。乡镇卫生所的体制机制逐渐理顺,如何给基层群众更多的医学常识和医疗服务使我们作为医疗工作者必须努力的重要方向。在和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我们也要时刻保持我党的优良作风,千万不要以联系群众为理由,借联系群众为由,搞特殊招待,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不良之风,让人民群众得到百分百的满意。

通过这次观看专题片,让我们也认识到作风建设并非一时之快,我们还应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旧问题尚未根除,新问题又会产生。会所中的歪风、培训中心的腐败、奢华浪费建设……这些都是近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倘若不能出重拳、下狠劲、有恒心,纵使前面阶段解决了一些问题,也无法从根本上铲除“四风”。保持“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警觉,涵养不达目的决不收兵的耐性,才能防止“四风”反弹。党的作风建设是永恒的课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加强作风建设无尽期。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抓一抓会好转,松一松就反弹,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因此,他明确指出,要建立抓作风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管用的体制机制。要使为民务实清廉成为党员干部牢牢坚守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同时,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用的规章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增强刚性约束,将党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紧密结合为一体。

6.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篇六

近日,街道集中组织观看了中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这部专题片共有四集:《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观看之后,不禁深刻感受到片中纪违规人员的反思痛悟,通过倾听专家学者的讲述,洞察到作风建设的深层含义。通过多角度、多视角对违纪人员、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纪检监察干部及普通群众等不同群体的采访,为群众全景式呈现“作风建设在路上”这两年不平凡的历程。

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要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牢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坚定不移的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无私无畏的同一切损害群众权益的现象作斗争。党员干部要要忠心耿耿的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努力工作,尽职尽责,秉公行事,自觉的做到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经受住名、利、权、位的考验,面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诱惑,不沾不染,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公仆本色。

发扬联系群众的作风。“得民心者得天下”,要紧紧依靠群众,才能永远保持其先进性。我们机关的党员干部,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对群众的感情,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虚心接受群众的监督,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

7.社团活动课程化永远在路上 篇七

首先, 从课程体系来看, 初中社团活动课程化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随着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方案的实施, 以及江苏省高考模式的改革, 高中学段选修课的比例正在增加, 高中生对课程的参与度也在逐渐加大。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且在本地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更加有义务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超前构思和运作, 社团活动课程化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其次, 从育人功能来看, 初中社团活动课程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知道, 要彻底地改变学生“被教育”“被活动”“被参与”的局面, 就必须让学生真正地成为主体, 自己策划课程, 自己开发课程。而在这一系列过程中, 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行动能力与责任能力的主体, 能够得到主动发展、个性化发展、多元化发展。2013年, 镇江市教育局之所以将全市的社团建设推进会放到我校召开, 就是因为看到我校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后, 综合素养有了极大的提升。

再次, 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角度来看, 初中社团活动课程化具有很强的呼应性。一是社团课程的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呼应, 而且学生不是被动地应付, 而是主动地参与。二是社团课程的实施与学校传统课程的规范性相呼应, 将学校管理课程的手段用来管理社团, 避免了“随意”和“作秀”, 社团活动的质量也就得到了保证。三是社团活动课程化实施的目的与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化发展的意愿相呼应, 而且随着实践的深入, 学生对社团课程的价值认同也在逐步提高, 个性发展的意识也更加自觉。

8.英国永远在路上 篇八

虽然常常被嘲笑是一片长满懒人的土地,肥胖率不输美国,但是英国却以拥有众多适合徒步旅行的小路著称。在外人眼中,英国人热爱换上登山靴,朝山顶进发,其实,根据英国政府下属机构“自然英格兰”(Natural England)的统计,沿着海岸线徒步的英国人比在沙滩上晒太阳的要多得多。

根据一项民意调查,大约77%的英国成年人,也就是大约380万人说自己每个月至少要徒步一次,对这些人来说,行走仅仅是为了娱乐。英国国家统计局说,热爱徒步这种运动的人是喜欢游泳的人的三倍。11%的英国人会去健身房。而每周去徒步的英国人有16%。

喜欢徒步,可能和自古以来英国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不无关系,维多利亚时期的商人一旦赚了钱就会立马到乡间购置产业。或许还因为英国人生活在欧洲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国家,为了缓解幽闭恐惧症,他们纷纷在周末去乡野寻找一处开阔地,撒撒欢。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徒步确实其乐无穷。

徒步的乐趣

我孤独的漫游,像一朵云

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

忽然间我看见一群

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

在树荫下,在湖水边

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这首《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是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804年,除了在英国湖区,别处很少能看到水仙花,不过每片土地都有其不一样的迷人之处。即使是没什么出奇之处,不过是山谷里野草丛生,田野上牛羊成群,牲畜的粪便和泥土混合在一起,也能勾勒出一幅乡野行趣图卷来。

正如华兹华斯所热衷的,行走的乐趣一直都是诗人和作家灵感的源泉,现代威尔士作家劳埃德·琼斯第一本小说的灵感,就始于在故乡一千多英里的徒步。他说:“那些不断变换的景致如此迷人,让我们释放心灵,视野焕然一新。当我们行走时,和这个世界的相处最为怡然,因为一切都不紧不慢,尽在掌握。”

行走似乎能让思想放松,从而使沉思成为可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曾说过:“一切伟大的思想均源于行走。”法国哲学家卢梭人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正是得益于在远离巴黎的埃蒙农维尔的小住,卢梭在此地品味大自然的美景,采集植物标本,并且创作了他脍炙人口的散文集《孤独漫步者的退想》。

在康德的家乡科尼斯堡有一条路被市政府命名为“哲学家之路”,康德生前每天都在这条路上散步。正如他的传记作家所评价的:“康德的一生就像一个最规则的动词。”这个规则动词首先规则的是他的散步。他每天晚饭后都定时、定量散步,守时得像个钟摆,邻居们甚至根据他每天散步的情况来对表。

一些政治家也喜欢在行走中思考国家大事。维多利亚时期首相、道德家威廉·格莱斯顿就热衷于每日步行,83岁高龄的他还在英国威尔士西北部的斯诺敦峰开创了一条新的徒步路线。德国首相安吉拉·默克尔在援助希腊方案出台后,在暑期休假时选择在南蒂罗尔散步沉思。当然了这次徒步并没让她有什么奇思妙想。

经济繁荣之路

美国徒步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路线过于偏僻。在阿巴拉契亚徒步路线上,常需耗时一周才能从一个镇走到下一个,因此要准备一周的干粮和额外的水。在这么长的路途中,木屋往往就是休憩借宿之地,但能不能遮风挡雨就不得而知了。相反,英国徒步客到哪儿都有歇脚的地方。特别是有些旅游公司设计的徒步线路,几乎每条路线都可轻松上阵,不必背包,傍晚入住舒适酒店,隔天再出发。

相对美国来说,英国是一个很小,很拥挤的岛,但是却有多种多样的徒步路线。据“自然英格兰”估计,在英国和威尔士的地图上标注着至少22.5万公里的人行道、马路和边道是可以自由行走的。在苏格兰这样的道路有1.66万公里。这些路线可能指向英格兰最高山峰斯可斐峰(Scafell Pike),可能穿过国家公园,有些还可能蜿蜒经过私人花园和领地。

徒步路线对当地经济的提升作用非常明显,比如西南海岸线路(SWCP),大大繁荣了经过的萨默塞特郡,德文郡,康沃尔郡和多塞特郡的地方经济。

英伦全岛境内共有720条远距离徒步线路。其中的SWCP全长1014公里,从萨默塞特郡的迈恩黑德港开始,到多塞特郡的普尔港结束,是英国最长的国家徒步路线。只要徒步者能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从迈恩黑德出发,始终靠着海的左边行进,这条线路也是最容易把握的。

据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这条徒步路线每年为当地带来3亿英镑的收入,创造了7500多个工作机会。在路上你甚至遇上颇有经商头脑的男孩,搭了个货摊,向大汗淋漓的徒步客兜售饮料。

埃克塞特大学的这项研究还发现,外来游客中的四分之一是单纯受到SWCP这条徒步路线的吸引而来的。这些游客每年的花费是1.36亿英镑,四个郡内的2300万人每年都会沿着这条路线徒步,每年的花费是1.16亿英镑,当地人还常常带着外地的朋友和亲戚进行徒步旅行,这类外来人带来了0.48亿英镑的收入。

对SWCP路线上的餐饮娱乐场所来说,徒步者带来了70%的营业收入。如此推算,扩大徒步路线会让更多的地区获益。

徒步的权利

一个国家若能给予徒步者最大的自由,该国必然也具有最广阔的自由国土面积。但这一理论也不尽然,比如,美国西部虽然地广人稀,但想要从国家公园走到州立公园,徒步者们有时不得不穿越私人领地,有时甚至还得看主人的脸色。意大利也和美国类似,进入私人领地受到严格的限制。

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和东欧地区,漫游几乎不受限制,在中欧的捷克、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这些前社会主义国家,土地以前是国有的,现在大多数公有土地还是可以自由行走的。在芬兰、挪威和瑞典,每个人享有“自由漫步的权利”,瑞典语里对此专门有个词语"Allemansr?tt",在瑞典,自由漫步的权利受国家宪法保护,这种权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法律和传统。只要你不对环境造成破坏,不破坏庄稼,不毁坏原来的篱笆,那就可以随意穿行,在湖里游泳,在开放的土地上露营。

虽然徒步在英国生机勃勃,但是亲近自然并不是那么随便的。因为私人土地所有者还是和中世纪的时候一样小心看管着自己的土地。而他们的权利还是和封建时代一样有着复杂的保护体系。

英国很多道路是罗马人修建的,有部分甚至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但是在英国历史知名的“羊吃人”的时代,从17世纪初到1860年,议会通过了一系列的圈地法案,瓜分了英国一半的乡村土地,地主们联合起来霸占了公共土地。

英国人在1884年首次提出了漫步的权利并把问题提交到国会讨论,虽然总是被否决,但是直到1914年每年议会开会都要讨论一次。在二战期间,公有土地的情况更加恶化,大部分海滩被军队征用,战争结束后,再也没有归还到公众手中,因此英国人没有权利到海边去,没有权利晒日光浴,堆沙堡。从技术层面来说这属于擅自闯入。

徒步权的建立是热爱徒步的英国人不断谈判妥协的结果。1932年,四五百人徒步穿越德比郡的松鸡猎场,遇到强烈抗议。猎场总管想尽办法驱赶这些闯入者,唯恐他们把鸟儿吓跑。得罪了那些狩猎者,有些徒步者真的因此进了监狱。在那些日子里,徒步是大众所爱,工人们一到周末就想方设法逃离万恶的工厂,而徒步这种休憩运动充满了无产阶级的乐趣。最近,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徒步者平均每年在这项爱好上的花费仅409美元。

二战后的几年间,工党政府的几位部长每年都在奔宁山脉举行徒步活动,政府也顺势通过了《国家公园和乡村土地使用法案》,规定了徒步者的权利,并在湖区、斯诺多尼亚等地建立了一系列大受欢迎的公园。另一届工党政府在2000年通过了《农村及路权法案》,法案规定的权利颇有北欧风格,允许徒步者在旷野或山区等地穿行。

如今沿着据说可以看到英国最美风景的戴尔斯路漫游,徒步者们会途经好几个农场,还可能在人家厨房的玻璃窗前走过,穿越私人车道。在美国恐怕会惹恼某个户主,带着把猎枪来拼命。但是英国徒步者担心的只不过是“前方有狗”这样或真或假的威吓罢了。

9.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篇九

根据县委办公室《关于组织集中观看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通知》精神,我院及时布置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在12月15日-18日收看,如遇特殊情况没能及时观看的,必须于次日利用休息时间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收看,确保我院干部职工能够按时收看专题片,现将观看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会精神,组织讨论,形成共识。按照文件通知,我院于12月24日上午及时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对观看专题片情况进行了回顾和讨论,大家踊跃发言一致认为:

1、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主题分别为《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的四集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先后以大量详实的第一手材料,通过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还有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的不同观点,多元视角,以及倾听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向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呈现了我们党“作风建设在路上”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展现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监督执纪的坚决行动,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

二、结合实际,加强作风,树牢思想。医院作为卫生医疗的特殊机构。要牢牢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严格要求自己,洁身自好,按要求针对公共权力行使情况进行自查,全体干部职工对照整治内容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了干部职工对作风的认识。第一是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必须从所看专题片展现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中吸取深刻教训,举一反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照法律法规、纪律规定和制度找差距、找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第二是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必须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认识到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廉洁自律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第三是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必须从平时工作入手,坚持“一岗双责”,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纪国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专项整治文件要求,认真开展本单位政风行风评议 “正风肃纪,止懒治庸”、庸懒散浮拖问题等专项整治活动,从而推进我院作风建设各项工作有效、有序开展,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使我院作风建设工作形成常抓常紧常严的新常态。

10.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篇十

最近,我院纪检监察室组织全院干警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电视专题片,该专题片共分四集:《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 民风淳》。在八项规定施行两周年、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播出此片,党中央无疑是在重申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典型案例现场还原,幕后细节大量披露,增加了群众对改进作风建设的参与渠道;对每一位检察干警来说,观影的过程,也是一场洗礼思想的旅程。专题片在我院播出之后,产生了强烈反响,引起全院干警广泛热议,我本人也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正如开篇第一句解说词:看一个党是什么样的党,一看性质,二看宗旨,三看作风,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风建设无小事,它关系到人心项背,关系到党的事业生死存亡,最终目的就是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党的历史表明作风问题的实质是党性,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纪录片以真实的案例展示不良“四风”是如何滋生腐败的温床,给人以警醒。作为一名检察干警,同时作为一名党员,要把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同办案工作相结合,时刻牢记为民、务实、清廉的检察工作使命,深刻认识到加强作风建设对做好检察工作的重要意义,牢记入党时的承诺和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期盼,提高党性修养,自觉抵制“四风”的不良影响。

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与群众路线的关系。同时,党的作风建设不仅是关乎党风,更关乎民风。党内歪风邪气败坏党纪国法的同时,对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建设也形成不可估量的破坏力。加强作风建设就是要以党风引领民风,以党风正民风。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就是要在作风建设中,拒绝花架子,光听雷声不下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作风建设怎么样,群众是最直接的体验者和感受者。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作风建设实不实、成不成、好不好,不能自说自话、自吹自擂,要让人民群众来评判我们的作风。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工作作风要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和客观评价,具体到检察工作,就是要在每一个案件办理过程,在每一道法律程序都要让群众来监督、来评价,认真履行检务公开职责,广纳谏言,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

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筑牢廉政思想藩篱,从一点一滴做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四风”问题积习甚深,改起来并不容易,而且往往会出现回潮现象。要彻底纠正“四风”,就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坚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去抓、时刻不松懈,才能最终见效。“反弹”是作风建设的最大敌人,越是在四风有所遏制,取得了一定成绩的时候,越是要警惕“四风”反弹,越是要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要“趁热打铁”再接再厉,将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深化、固化,用制度约束权力。改作风,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总书记也多次在讲话中强调,“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持久抓”是一以贯之的关键词。作为检察干警就是要拿出钉钉子的精神,持之以恒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照镜子,正衣冠,警钟长鸣,筑牢廉洁从检思想藩篱。

11.王利芬:永远“在路上” 篇十一

王利芬是一个非常“爽利”的人,从理性的外表到颇具金属质感的声音,无一不在向人传递着一个信息:有话直说。她在央视的同事至今仍记得这个著名的学历和身高均创第一的“双高”博士,“大高个儿,哗啦哗啦地走进来,机房里就响起了那个高亢的女声。”连她自己都说,在《新闻调查》工作时,她“只顾拉车,从不抬头看路”,像个横冲直撞的初生牛犊。不过如果你就此将她的“爽利直接”理解成“无知莽撞”,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王利芬活得特别明白,颇能举重若轻,透过复杂现象直击问题本质。

创建精英平台优米网

有人曾说,精英文化对平民也是一种排斥,精英们往往自己拳打脚踢好不容易步入了上流社会的大门,然后随手就把门关上,将平民挡在身后,以此来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同样作为精英,王利芬却想通过优米网搭建一个平台,让日渐僵化的精英可以和最鲜活的年轻人对接。

2010年3月17日,王利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几乎同时在她的博客、微博和开心网上,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我已辞去央视公职,创,办优米网”。那晚,她和年轻的同事们在SOHO现代城占地约190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守候着优米网上线的那一刻。这不是她第一次创建一个全新的工作平台了,但是心情仍然那么激动。事实证明,激动是理所当然的,3月18日上午10点,暴涨的浏览量致使优米网宽带不够,视频无法播放。这样一个没有大张旗鼓做过广告的年轻网络平台,上线第一天的点击量竟然达到了60万次,一举冲到世界排名600多位。

谈到“优米网”,已经人到中年的王利芬脸上会洋溢着孩子一般的幸福,尽管她为这个新生儿交了一笔价值不菲的学费。2009年4月,《赢在中国》和《对话》的成功证明了王利芬在电视节目公司化运作上已臻成熟,她希望能在互联网领域有所发展,完全脱离熟悉的电视业。王利芬的理由很简单:“我特别不想过那种一眼就看到底的生活。我宁可在一条未知的路上暴死,也不愿意在那条已知的清清楚楚的路上去安逸过日子。我都已经人到中年了,在央视混着也不坏,但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主宰自己的命运”是王利芬人生的主题曲,在这个时候,这首曲子在她心里演奏得尤其慷慨激昂。她从一次和传媒大学后辈的谈话中获得了灵感,“因为我有多年的电视人的经验,一个传媒大学毕业的学生特别想和我聊半个小时,还愿意付50块钱来交换。”后来两人真的进行网络视频聊天。王利芬想,自己可以做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不用跑来跑去就能在网络上交流。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设想,但是这个想法刚刚上线两个星期,就被王利芬自己掐死了。因为她发现,用户根本不愿意付费。“比如你跟我聊了半个小时,我觉得没有什么收益,这个时候你的时间也花了,可是我不愿意付钱。这样大量的产品无法定价,或者定价之后无法实施。”后来王利芬经过调研发现,网友不是排斥这种沟通模式,而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和成功人士来对话。于是她找对着力点,最终成立了现在的优米网。

赢在央视

王利芬此前在央视的“创业”经历为她创建优米网做足了铺垫。

王利芬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转型是从央视《新闻调查》的记者到《对话》的制片人。从单纯的记者到统领整个节目风格气质的制片人,这样的主动转型需要智慧与勇气。

实际上,在1999年,刚刚生完孩子的王利芬第一次向领导提出,要转到经济频道担当正在筹备的栏目《对话》的制片人时,她的要求当即遭到了拒绝,因为她没有制片人的经验。“人生的春天永远不可能完全是由别人带来的”,于是她找到当时的副台长,表示非去经济频道不可。在她的坚持下,上级同意了她的想法。

于是,从节目嘉宾的选择、邀请,到现场的置景、灯光、机位,再到拉拉杂杂的节目预算,王利芬一一从头做起。节目初创时,因为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主持人,王利芬干脆自己披挂上阵。录完节目后她还要审片,第一次就因为劳累过度发烧38度多。第二次是上午打吊针,下午录制节目。她硬是这样咬牙撑过了《对话》最艰难的初创阶段。

在做了3年的《对话》,和中国顶尖的企业家、经济学家深入交流之后,王利芬决定到美国去开阔视野。“一直在中央电视台工作,会觉得很了不起。但只要你出去了,再回头看,需要提升的空间非常大。”经过一年多的访问学习,到2005年秋天王利芬回国时,她已经下定决心要制作一档全新创业真人秀节目《赢在中国》。

在《赢在中国》的主题歌《在路上》中,王利芬写下了这样的歌词“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因为当时的中国没有这样的节目形态,王利芬就硬靠着3张A4纸的策划书和一张嘴,一遍遍地去说服央视的编委会。为了自尊的生存,为了自我的证明,在节目终于确定立项后,她发动了所有之前在央视结识的企业家,马云、柳传志点头充当节目评委,IDG高级副总裁熊晓鸽拿出1000万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给《赢在中国》……从节目立项到播出,王利芬和她的团队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不靠央视,没拿电视台一分钱,而且每年还向电视台支付1000万元的广告费,伴随着节目播出后带来的轰动效应,2006年,王利芬当选为影响中国管理的十大女性之一。

从《新闻调查》到《赢在中国》,在央视的两次创业转型,激情一直是王利芬的原动力。“永远都不要让自己感觉安逸。因为当你安逸时,你的能力就在退化。”于是2009年11月,王利芬终于成为了一名创业者。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银杏树

“总有一种体内沉睡的东西,被它一点点掀动;总有一种内心隐隐的渴望,被它勾起;它让你总不能苟且,不能将就,不能不去像小草那样,寻找破土的力量。”

王利芬曾用诗一般的语言,向年轻的朋友们讲述了“一棵银杏树”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是激励她一路走到今天的“原动力”。

早在考大学前两年,她就给自己定下了人生的目标:读北大。1982年高考过后,她的目标没有实现,去了华中师范大学政教系。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她要读北大的初衷,她开始自学中文。大二那年,王利芬随着大学生夏令营来到北京。当看到梦想中的北京大学时,王利芬首先看到的不是未名湖,不是博雅塔,而是阳光下摇曳的银杏树。“当我站在这样一个可以触摸的梦想面前时,我意识到,自己只是这里的一个访客,一种说不出的委屈,竟然让我流下泪来。”于是,几经辗转,甚至放弃武汉大学安稳的执教工作,1991年,王利芬如愿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博士。她终于能和梦中的银杏树朝夕相处了。

北大还是见证王利芬爱情的地方,她在进入校园的第一年就认识了自己的先生,共同的价值观让他们相互吸引,两个充满事业心的人,也在相互激励着对方前进。从1991年相识到现在,将近20年的光阴,王利芬每一步心智成长的历程,都被身边的爱人看在眼中。“我们的观点比较一致,婚姻是漫长的,并不是像现在很多人想的,早早嫁出去就胜利了,相互的理解和支持非常重要。”

王利芬的女儿从小就是在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里长大的,“我经常告诉老师,我女儿就是不会做作业,不会做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一定要把作业做完了?做不完拉倒。”不仅如此,她还不断地向女儿学习,了解她关注的潮流趋势,“我的手机终端全是我女儿下载的,游戏软件都是她弄的。两个人要是没有孩子,你就会被社会淘汰,因为你不知道社会上发生着什么新鲜事物,孩子实际上是我们的老师。”

这就是王利芬,永远思无定式,永远保持好奇,永远将自己定位为“年轻人”,她身上的自信和活力如此真实而清新,就像她自己说的:“我永远在主宰命运的选择,即便我的命运被别人主宰过,我也要把它扳回来,重新做主。”

《淑媛》对话王利芬

永不在乎别人的评价

《淑媛》:有没有人说你是很强悍的女人,没有女人味?

王利芬:我明白你的意思,其实我在这里特别想借你的口说一下,我跟所有女人说,永远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尤其不要在乎男人的评价。当一个女人被男人的评价牵着鼻子走,或者被社会的评价牵着鼻子走时,她一定一事无成。因为别人的评价是非常不负责任,非常此时此地的,他很可能只根据一两件事就对你下结论。实际上只有你自己才最了解自己,你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几斤几两。

女人味这东西不是大众话题,你不能嫁给很多人,只要一个人认为你有女人味就够了。我年轻时很多男孩子也说我没有女人味,我说我又不嫁给你,你管得着吗?这不是你该关心的范围,有女人味跟你也没关系。

《淑媛》:现在很多年轻人被婚恋问题困扰,你怎么看大龄剩女这个群体?

王利芬:婚姻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单身真的这么不正常吗?你要问自己:我需要婚姻吗?我没有婚姻就不快乐吗?我的每次快乐是婚姻带来的吗?为什么女性不容易找到合适的人?因为她们非常容易感性、情绪化,这就不能对自己有长期理智的考虑,她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喜欢不喜欢都是短期的,可是人的一生是很长的,你太短期的话就容易变成一片叶子,飘来飘去,最终会发现一无所获。

《淑媛》:那么对于现在很多电视台推出的相亲节目,你怎么看?

王利芬:我特别不喜欢《非诚勿扰》这样的节目,我觉得一个男的站在那里,所有女的等着挑,这是非常恶心的形式,很伤人自尊。我觉得什么事情伤害到我的自尊,如果跟一个人接触我的心理成本极高,我就不想跟他接触,没必要如此浪费自己的精力和心力。

《淑媛》:如果有一天你的事业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必须要求人,你怎么做?

12.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篇十二

十年一剑,勤学苦练扬斗志

2001年8月,中专毕业的陈全波在卞桥镇供电所当上了农电工,作为农电工队伍中为数不多的中专生,他深深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农电工,仅会接线送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农电发展的需要。”工作之初,他担负着全镇10 kV以下3 400多个计量装置的维护和轮换任务。为了尽快掌握业务知识,白天出工,他把每次任务都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认真向老师傅请教技艺;晚上,筋疲力竭的伙伴们都睡了,他还在反复推敲琢磨。从安装单相电能表到三相电能表,从有功、无功表的联合接线到正反向有功无功表的复杂接线,他拆了装,装了拆,不厌其烦,一定要把工作原理吃透于心。宿舍墙角堆放着的一堆零乱的铜芯线,工作之余他常拿来“练练手”,随手取来,根根捋直,苦练压线,手套磨破了十几双,指甲劈了又劈,在短短一个月内硬是成了计量维护的“好把式”。十年来,他攻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堡垒”,《农村电工岗位知识及技能培训题库》、《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等电力书籍都被他一一啃了下来。他还结合实际,总结经验,积极参与了公司《抱杆立杆施工手册》、《农网改造过程中注意事项》的编制,在公司农电工培训工作中担当起教师和考评员的职责,他本人更是取得了农网配电营业工中级职称和配电维护工技师职称。天道酬勤,陈全波的人生价值终于在比武场上峥嵘初现。2008年,他在山东省农电工岗位知识和技能竞赛中取得个人第六名,在临沂市农电工岗位知识和技能竞赛中取得三等奖。2010年,在临沂市第三届“劳动之星”竞赛中取得了个人第二名。他多次被省、市、县公司授予“优秀农电工”荣誉称号。2011年,被选拔为“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优秀人才”。

克难攻坚,做实业务敢为先

2010年3月,陈全波发现所负责的一条低压线路损耗居高不下,为了保护公司利益,他带上钳形电流表、竹梯子等工具,不定时对该线路用电户进行检查,运用技术手段多方查明窃电证据。当他毫无畏惧揭穿一家个体淀粉厂的窃电行为时,贪心老板恼羞成怒的拳头结结实实地打在了他的脸上……在公司职能部门和当地派出所介入后,贪心老板得到了应有严惩,而此时的陈全波,却淡忘了脸上的疼痛,陷入了对农村低压线路降损的思索。

针对线损较高的情况,他认真总结经验,注重以小窍门解决大问题,大胆砍出了降损“三板斧”。一是对电能表轮换校验,并通过合理分配负荷、重新接续弓子线、电动机合理补偿等措施降低线损;二是坚持夜查偷窃电;三是积极向公司申请,同时做线路所在村村干部的工作,对配电设备和供电线路进行了改造。很快,该线路线损降到了7%,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实施改造工程中,他总结经验、潜心研究,积极参与完成了《降低农村配电屏接触器损耗》QC成果,并获得公司一等奖。事后,同事经常开玩笑说:“这拳你挨得好啊,一拳打出了效益,还打出了QC成果。”

披荆斩棘,抢修一线急先锋

险情就是责任,险情就是命令!面对险情,陈全波从来都是冲在最前面、忙在最险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团结带领同事们坚决完成任务,坚决保证供电。2011年7月,担任公司营销部抢修班班长不久的陈全波就遇到一项严峻考验:十年不遇的暴风雨天气造成卞桥供电所管辖的两个乡镇大面积倒杆、杆基冲毁、多条线路停电,冒着漆黑夜幕、狂风暴雨,陈全波和同事们巡线、抢修了整整一夜。就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他又接到新的指令,赶往杨庄水库抢险。原来,两天的暴雨使辖区内杨庄水库的水位猛涨,因线路受灾停电,泄洪闸无法打开,情况非常危急,水库下游沿河的村庄已经开始疏散村民,县领导及有关部门已到现场督导排险。经过勘察,十几棵大树砸在线路上,几处电杆东倒西歪,抢修现场横跨河流,场地狭隘,抢修人员及车辆操作十分不便。灾难面前,责任无边。此时的他顾不得腰酸背痛、眼布血丝,坚持带领同伴剪树枝、清障碍、抬杆、拉线,虽是辛苦,但不吭一声,设备一就位,他带头冒雨登杆、架线、紧横担。虽然疲惫,但仍坚持在抢修现场,实在坚持不住,就坐在地上小憩一会儿,然后继续投入战斗。在他和同伴们的努力下,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水库供电,泄洪闸顺利启动,险情及时得到了排除,水库坝上传来领导和群众阵阵的喝彩声。不经意间,陈全波他们已收拾妥当,没有欢呼雀跃,来不及清理满身泥污,已经行进在赶赴下一个抢修点的路上,脚步依然如来时一样,那么有力、那么急促……

大爱无言,无悔青春讲奉献

一个有追求的人,在人生的天平上,不可能在事业与家庭中找到绝对的平衡。2010年9月,陈全波的妻子已到预产期,年迈的父母既要料理自己的生活,又要兼顾儿媳的起居。此时他正在市供电公司参加集训,紧张备战省电力集团公司技能竞赛。一边是家人的期盼,一边是艰巨的集训任务,他何尝不想携妻抱儿共享天伦之乐,又何尝不想侍奉榻前做个孝子。可人没有三头六臂,比武场就是战场,集训就是命令。作为代表公司出战的农电工带头人,怎能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退却,怎能不在关键时刻一马当先?正是由于陈全波积极带头、专心集训、敢于拼搏,平邑县供电公司代表队在这次省电力集团公司技能竞赛活动中取得了团体第一的历史性突破。

对于他的这些付出,家人难免也有埋怨。相比其他工种,农电工待遇较低,早出晚归,出门回家都是“两头黑”。以前的几个同事先后辞职搞室内照明线路安装,都能拿到可观的收入,比农电工每月工资高得多。而陈全波认为,这些年企业培养了他,还给了他那么多的荣誉,现在是他回报企业的时候了,怎能顾着挣钱,而忘了本分?他的心思,终于赢得了家人的理解。在陈全波的心里,平邑电力就是他的家,是家,就要建设他,更要热爱他!

十年,弹指一挥间。陈全波在酸甜苦辣的人生历练中,无论是道德修养、政治素质,还是工作技能、管理能力,都在努力超越中实现了质的飞跃,他的事迹已经深刻地影响并越来越广泛地带动着周围的农电工,成为公司农电战线上一面鲜红的旗帜。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没有丝毫的矫情做作,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农电战线上辛勤工作,以一颗感恩的心展现了一位普通农电工的本色,将光明和温暖撒向乡村田间的每一个角落。陈全波和他的伙伴们,如同雪山之巅融化的冰水,一旦出征,就没有歇脚的机会,就永远行在路上,坚定向前!一步一个脚印,踏出的,是前行的轨迹;一步一滴汗水,缀成的,是奋斗的篇章。

1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篇十三

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沈浩,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自己的人生谱写了一曲“热爱农村、扎根基层为民谋利”的感人 篇章。“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忘我地工作,在兰考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植树治沙、脱贫致富,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在党的历史上,最耀眼的、最光彩的就是为人民利益而无私奉献的这些杰出人物。服务群众、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知难而进、敬业奉献这“五大作风”,是对他们精辟概括,更是对我们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明确要求。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学生来说,意义更为重要。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不仅对转变作风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了新的要求:一要抓学习充实自己。我们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面前,我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我们适应当前形势,熟练应用各种实用知识和技能。二要专心工作锤炼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群众满意就是我们工作的最高目标。我们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发扬“四型海事”精神,听民生、解民忧。三要勤思考提升自己。工作中,要勤于思考,主动作为,积极进取,敢于争先,乐于奉献,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指责不灰心,面对嘲笑不沮丧,以朝气迎接挑战,以和气团结群众,以正气赢得尊重,利用自己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海事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14.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学习微心得 篇十四

作风建设,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这次中央率先垂范,改变作风,起到了真正的表率作用。作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不移支持中央的决定。各级领导,是各级组织的焦点,管理着数量不一的人员,自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潜移默化影响到群众行动上。上行下效,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就是下梁的参照物。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用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这是今天中国必须写好的一篇大文章。承诺已经做出,期盼就是压力。对于承担着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这是一道必须做出及时回答、有力回答、让人信服回答的深刻考题。我国虽然是一个13亿人的大国,只要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履行八项规定,做好表率,进而带动八千六百万党员转变作风,这一光荣使命就一定能实现,才能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5.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篇十五

北京市档案局(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讲话的重要精神和郭金龙同志在市纪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于近日召开了北京市档案局(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吕和顺局(馆)长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本期“特别关注”栏目刊发了吕和顺局(馆)长在这次会议的讲话《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开创档案事业新局面》,全面、深入、详实地报道了吕和顺局(馆)长针对局(馆)如何继续开展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出的三点意见。

随着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扎实推进,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本期“理论探讨”和“业务研究”栏目围绕“电子文件的管理”主题策划了相关稿件。例如,“理论探讨”栏下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测试工作的对比研究》《机构电子文件管理能力体系的构建》两篇文章,分别就国内外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测试工作的差异性和发展趋势,以及如何提升电子文件的管理能力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又如,“业务研究”栏下的《云计算背景下的电子文件法律效力探析》一文,针对云计算背景下电子文件法律效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立法问题及对策分析》一文,则在梳理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立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立立法原则、健全立法体系、完善立法监督机制等对策。

“档案文化”栏目秉承深入发掘馆藏,展示档案魅力的宗旨,同时结合当下坚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打击贪污腐败的热点话题,策划组织了两篇以古鉴今,体现反腐倡廉意义的文章。例如《从一道上谕谈乾隆治贪》《从档案史料看清廷对博勒恭武事件的处理》两篇文章,作者都通过查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相关史料,挖掘档案背后的故事,讲述古代帝王如何惩治贪污、腐败的官员。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我们档案系统的每位同志要真正使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成为自己的思想罗盘和行动指南,扎实有效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争创一流的激情和勇气,不断开创档案事业的新局面,为首都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16.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篇十六

所有的结束,都是新征程的开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在党的群众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对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作出了全面部署。

转作风,关键在行动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教育是手段和方式,走进群众、为了群众是目的和关键。活动有时限,践行群众路线,为民、惠民永无“休止符”。我们需要更多的行动、更多的执行来赢得群众满意度。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贴合实际状况、贴合客观规律、贴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职责,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持续力度、持续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17.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篇十七

一、遵守党的纪律规矩和作风建设情况

多年来,自己始终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夯实思想基础,不断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改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党建标准化建设及“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教育开展以来,自己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规定”、市委、区委“实施细则”,积极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做到廉洁自律。从未用权力为家属子女谋取过私利。

二、存在的问题

对群众反映、上级点明、自己查找、同志们批评的问题及时进行认领,做出了回应,通过认真查找,自己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风不实,学习不主动,有求安逸的倾向。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往往重形式,对学习的实质重视不够,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理论与实践有些脱节,对工作的指导性不强,认识事物只停留在表面,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二)联系群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联系群众不紧密,干事只是疲于奔命,完成工作任务。主要是思想上对纪律作风建设重视不够,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放松,虽然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和环境整治等工作,但是由于年龄、其他业务等问题,深入基层还不够,因此,导致对帮扶户所思、所想、所盼、所需了解的较少。

(三)工作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工作没有认真去谋划,工作存在“等、靠、要”现象,工作落实抓得不紧,融入中心工作主动性不强。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局限于年初制定什么工作就具体落实什么工作。按部就班,习惯用老思想老办法做事。创新意识不强,办法不多,效果不佳。对相关的政策法规研究不够,工作方法较简单。缺乏干事创业意识,到基层调研,只注重了解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没有关心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

(四)思想深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思想上存在求稳多、求进步少的倾向,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缺乏。有时安于现状、缺乏较强的忧患意识和开拓精神,在工作上对情况掌握的不够全面系统,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不多。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淡化了政治理论学习,放松了党性修养锻炼。虽然按要求参加了集体学习,个人也进行自学,但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的愿望不强烈,钻研业务的动力有所减弱。客观上强调工作忙、事务多,缺乏持之以恒自觉学习政治理论的精神。在学习、工作实践中不注重自我锻炼和经验积累,缺乏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二是对“四风”理解不深不透,没有落实到行动上。虽然把“纠正四风和改进作风”当作了标尺,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当作了榜样。但行动上还有差距,没有深刻理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信念不够坚定,工作举措不力,工作亮点不多,存在怕乱求稳、怕冒风险、安于现状的思想,缺乏进取精神。

三是开拓创新精神不足,服务意识淡薄。考虑处理问题就事论事,思路不宽。缺乏大局思考和创新动力,吃苦耐劳精神差了点意思,从宏观和大局的角度思考各项工作能力有待加强,主动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等群众找来才解决问题,没有深入群众去化解问题。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通过这次对照检查,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方向,希望在同志们的批评和帮助下,自己认真学习、加强党性锻炼、改进作风,彻底解决个人存在的作风问题。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业务水平。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强化担当意识,解决思想上求安逸的问题;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业务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同党中央和区委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严格落实镇党委、政府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推动各项工作开展;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争取工作主动,对党忠诚,积极工作。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做好所承担的工作,特别是在养老保险制度的落实上,扶贫攻坚工作上,环境综合整治上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服务组织安排,强化宗旨意识,主动服务群众。

18.浙江嵊州:越剧永远在路上 篇十八

“的的笃笃”敲出来的剧种

越剧的前身是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农村的落地唱书,用竹板“的的笃笃”敲打,道具乐器简单地做些演出。1906年3月27日晚,嵊县有草头班子在甘霖镇东王村香火堂前,用门板铺在稻桶上搭成简易戏台,演出了小戏《十件头》和大戏《双金花》,从此,中国戏曲史书写下新的一页!一个剧种由剡溪启航,越过钱塘江,来到中外文化交融的黄浦滩头,历经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和女班、女子越剧等阶段,终于发展成中华梨园的奇葩——越剧,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2006年5月,国务院列越剧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十年来,作为发源地的嵊州,对越剧的发展起着母本性、传带性、样板性的作用:剧目方面,许多“骨子老戏”如《赖婚记》《箍桶记》《梁祝》等,都取材于流传当地的民间故事;音乐方面,从早期男班的呤哦调到女班的四工调、再到女子越剧的尺调与弦下调,都有当地儿女田头咏唱、山歌小调、宣卷佛曲的踪影;演员方面,更以“嵊州人,人人都会唱越剧;越剧团,团团都有嵊州人”而享誉剧坛——越剧盛行走红时,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有350多个越剧团,几乎每个团都有嵊州籍演职人员充当“台柱”。

越剧是越乡文化的品牌和浙江文化的一大亮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临浙江视察和生活期间,多次观看《梁祝》等剧,对越剧传承给予充分肯定。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视察过越剧诞生地嵊州东王村和越剧之家,殷切希望嵊州做好越剧这篇文章;2006年3月中国越剧诞生百年纪念之际,又写信致贺。

对做好越剧原生地的保护和传承发展工作,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给予重点扶持:越剧是中国艺术的精粹,要把越剧作为浙江文化的重中之重做大做强;嵊州要在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上作出更大贡献,努力把越剧打造成为浙江文化的艺术高地。2016年,省政府办公厅在《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对嵊州越剧原生地建设作出专项扶持的安排。

让传统戏剧唱响时代新歌

在当今,嵊州全市上下秉持“嵊州是越剧诞生地,传承和发展越剧责无旁贷,在越剧事业上怎么做都不为过”、“出人出戏出精品出效益,培育越剧新一代人才和观众”的理念思路,不遗余力地传薪接力——

注重越剧传承创新。嵊州成立有全国越剧研创中心,打造越剧团为传承基地,确保越剧演艺始终居于全国一流水准;先后创作了一批优秀大型剧目,其中《汉文皇后》在全国戏曲演员大赛中获4个金奖,《大漠骊歌》获中国第二届越剧艺术节金奖和浙江省第11届戏曲节“新剧目大奖”,《马寅初》先后获2014年度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第12届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今年,创作排演了《袁雪芬》,向越剧诞生110周年献礼。

强化越剧人才和新苗培育。嵊州办有越剧艺术学校,面向全国招生,聘请著名导演、文化名人及演员组成“越剧名家导师团”,创建“越剧艺术家的摇篮”,现已成为全国越剧专业人才培育基地和国内戏曲学院越剧教学实践基地、国家级非遗项目(越剧)传承人培养点,2014年荣获全国“文化艺术院校金奖”。同时,嵊州坚持越剧从娃娃抓起,探索一条从幼儿园到中学的越剧特色教育路子,打造“越剧进课堂”全国样本;建立中国戏曲小梅花培训基地,开展越乡“百佳新苗”评选和校园“越剧大家唱”活动。教育部门自编教材《小学生学越剧》,已成为全省推广的校本课程。

加强越剧普及推广。嵊州以节会活动为抓手,让越剧更具百姓情结:从2001年始,每年举办一届嵊州·中国民间越剧节;以越剧发源地东王村和女子越剧诞生地施家岙村为依托,举行全国越剧票友和百姓越坛明星擂台赛;开展戏迷角、民众舞台等活动,实现“年年有大赛、月月有活动”;每月27日、每周周五作为全市固定送戏日,组织“越剧大巴百村万里行”“周末剧场乡村行”等戏会。现在,全市村村有越剧演唱队、天天有百姓唱越剧。

做大做活越剧文化产业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嵊州制定了加快越剧演艺产业发展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越剧文化的政策意见,使越剧接地气、旺人气、富生气。

“请进来”感受越剧原生态:开建中国越剧博物馆,树立中国越剧嵊州地标;构建城乡联动的越剧风景线,规划主要街区、主要建筑物的越剧宣传空间,彰显越剧文化;推出嵊州越剧寻根游、风情游线路。

“走出去”彰显越剧软实力:创建“空中学校”,举办“网络课堂”,推出“跟我学越剧”电视教唱栏目;组织越剧团到国内大城市和高校巡演,开展“越剧进世博”“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上海国际艺术节‘天天演’嵊州折子戏专场”“南花北移60周年纪念”等活动,还曾多次赴海外巡演交流。

“动起来”提升越剧知名度:邀请主流媒体来嵊州采风,在央视及上海、凤凰等电视台相继播出《越剧故乡嵊州》《小莉学戏·走进越乡》等节目;组织“‘美丽乡村浙江行’知名网络采风团走进嵊州”“摄影名家看嵊州”“‘越风越韵越乡(想)越要去嵊州’作家、诗人、微博名人看嵊州”等采风活动;组织专文在《人民日报》《国家地理杂志》《中国摄影报》等报刊专版介绍嵊州越剧。

嵊州加强对民营越剧团的品牌包装和统一推介。目前,嵊州有民营越剧团100余个,年均演出3万场左右,年总产值逾1.5亿元人民币,从业近8000人,被国家文化部和浙江省文化厅作为典型推广。同时,嵊州顺势集聚发展戏剧服装产业,着力打造全国戏剧服装制作中心及道具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天津、香港等地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年产值超8500万元人民币。

嵊州借越剧之势,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整合越剧、书法、唐诗和民间艺术等众多文化元素,打响“山水越剧”休闲品牌,在著名风景旅游区建造越剧戏台,推出“看一回大戏、做一回演员”等体验型旅游活动,又在越剧诞生地施家岙组建“娘家戏班”,在“绳武堂古戏台”“四工亭”和“剡溪竹排”提供越剧点唱服务。

喜看越剧发展新篇

越剧,极显东方戏曲艺术之风采魅力。目前,越剧正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机遇。“十三五”时期,嵊州将借势国家和浙江省发展戏曲文化之机,发展越剧事业。

加强对越剧史料和原生地文化遗存的挖掘、抢救、传承、激活。嵊州越剧博物馆是中国越剧文物收藏、专业研究和成果展示中心,馆内珍藏2.6万件越剧文物和史料,年接待观众7万人次。文化部门对越剧古戏台采取保护措施,现存利用的193座都建立了相关建筑技艺资料档案,其中有7个项目列入嵊州市非遗名录。嵊州走出有一大批越剧名家,如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和袁雪芬、竺水招、范瑞娟、傅全香、筱丹桂、尹桂芳等,她们创立了风格不同、足可传世的唱腔流派;为此,有关部门通过人文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和“音配像”,搜集、保存、抢救濒临失传和毁损的传统技艺,又开设早期越剧史料陈列馆和女子越剧科班陈列馆,并启动保护袁雪芬、施银花、范瑞娟和王文娟故居。此外,有关人员历时10年编纂而成的《越剧文化研究》两卷,于2016年5月出版。

创新建设越剧小镇。嵊州已在甘霖镇施家岙及丽湖、苍岩一带,开始建设越剧小镇,“越剧为魂、农业为根、旅游为基”,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富有魅力的越剧文化交流体验中心和越剧产业创新创业平台,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典范。同时,这里还将创建“中国越剧诞生地——嵊州越剧文化生态区”,强化越剧赖以生存的人文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促进越剧有效传承和发展。

培育越剧新一代观众。嵊州在不久前举办的纪念越剧诞辰110周年大会上,建立起全国越剧戏迷联盟,凝聚戏迷力量,使嵊州成为名团、名角、名家、名票友向往的越剧高地。以后,嵊州还要定期举办“越剧剧目展演”“越剧高峰论坛”“越剧寻根祭祖”等活动,在观众中更好地传艺、传神、传德,为中国梦增添文化正能量。

(除署名外,本文照片由张鹊屏提供)

上一篇:工商局列入异常名录下一篇:小学礼仪主题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