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的鉴赏(精选8篇)
1.外国诗的鉴赏 篇一
这首诗表现的是唐代时期一个封建官宦家庭的春日家宴场景。“南国春色正相宜。”首句写出时间、地点。“南国”是指自家园林”“春色相宜”是举行家宴的绝好时机。“大妇同行少妇”,是写诗人在妻妾陪同下步入南园,天朗气清,俯仰春光,“大妇”即妻紧靠丈夫,并肩而行在前,“少妇”即妾们则尾随在后,这一描写使人感到这是一个和睦的家庭,没有大家庭常见的明争暗妒。
诗的中腹两联四句,细写“南园春色”及家宴前全家游园的欢乐。颔联于写景中巧妙地表现家人的活动。“竹里登楼”,说明环境幽雅,而“人不见”,则其乐自得。“花间觅路鸟先知”系诗中佳句,一以见园中多有花鸟,幽禽自具灵性,常来花阴,故熟谂曲径;二以“鸟先知”形容人后知,可见花丛密茂,行径隐微。人非鸟,何以知“鸟先知”?其实不过是游园时的主观推想,饶有兴致,极富理趣。苏东坡享有盛誉的名句—— “春江水暖鸭先知”,显然受到此诗启发。
颈联则在写景中巧妙地双关家庭人事。垂檐樱桃,入户杨柳,一派春益盎然,欣欣向荣的图景。而“结子”双关生育,这种手法唐诗中常见。“低枝”音谐低姿,意思是驯顺不悍。旧时认为是女子难兼的德性。
因此金圣叹评述说:“解结子,妙。能低枝,又妙。
自来妻妾愁其不解结子,乃才解结子,又可恨是不能低枝。今既解结子,又能低枝,此直佛经所称‘女宝’。..诚有妻妾如此,而丈夫犹不饮酒歌曲,夫岂人情!”(《金圣叹选批唐诗》)这样就引出篇末两句。
这两句同时也就点到题面“家宴”,用了两个典故。《世说新语·任诞》中说:“山季伦(山简)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A。举手问葛强,何如并州儿?’”唐诗人常以此事来形容饮者醉态的放浪潇洒。由诗中以山简自譬,可以推测这首诗作为出为潭州刺史期间。此期诗人的仕途不很如意,于是自然转向家庭中寻求欢乐了。
又,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诗谓山简一歌,笑杀郢人,正是意味雅曲难和。
诗中生动再现了的已经成为历史的一段生活场景,和其中流露出的永远不会成为过去的人情味。而且就诗论诗,堪称一首技巧圆熟,情辞俱佳的作品。
2.外国诗的鉴赏 篇二
一.咏物诗的一般特点
请看几首大家熟悉的诗歌:
陈毅《咏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通过这几首诗歌, 我们不难发现, 咏物诗一般都是以一种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 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咏物诗有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 常以所咏之物为题, 或者可以从题目看出所咏之物。咏青松, 题目即为《青松》;咏梅花, 题为《梅花》;咏石灰, 题为《石灰吟》……
第二, 抓住物某些特征 (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 着意描摹。如, 写青松的“挺”“直”, 这是形态描写;写梅花像雪一样洁白, 这是色泽描写;写“大雪压”、“凌寒”、“出深山”、“烈火焚烧”, 这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阅读其他咏物诗, 会发现, 基本上每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
第三, 由物到人, 由实到虚, 写出精神品格, 寄托作者的情志。从以上三首诗歌, 我们可以读出青松的“坚贞不屈、傲岸高洁”、梅花的“不畏严寒、清雅高洁”、石灰“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光明磊落的襟怀”, 当然, 物的品质实际上也是作者的品质体现, 是作者的人格写照。
二.作者借所咏之物寄托常见情感
一首好的咏物诗, 不仅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 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 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 或寄寓美好的理想, 或隐含生活的道理。那么, 通过所咏之物所寄托的情志, 通常有哪些呢?
首先是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这是古代很多文人的通病, 他们往往恃才傲物、随心所欲、率性而为, 因而在统治者看来是格格不入的, 是不能受到重用的。于是, 感叹生不逢时, 英雄无用武之地便成了文人屡见不鲜的作品主题。如以下两首:
题榴花 (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
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
颠倒苍台落绛英。
杨柳枝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榴花开得那么鲜艳;柳色嫩黄, 柳枝条条柔软如丝, 但是或是没有车马, 或是长在荒园里, 又有谁来欣赏呢?
其次是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 (不同流合污) 的气节。当国家政治腐败甚至灭亡、统治者昏庸无能、奸佞小人为非作歹时, 是随波逐流, 还是洁身自好?大多数文人是会选择后者的, 因为他们饱读诗书, 不知不觉中受到先贤们的影响, 因而有着高尚的气节。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 只有香如故。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寂寞开无主”、“花开不并百花丛”都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脱俗;“零落成泥辗作尘, 只有香如故”和“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都是一种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的坚贞不屈。
第三, 厌恶官场, 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在官场呆久了, 既有伴君如伴虎的恐惧, 又有朝中同僚的钩心斗角, 尽职些的还得为百姓劳碌奔波, 时间久了, 难免有身心俱疲之感, 于是渴望摆脱官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便成了咏物诗中常常寄托的一种情感。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在林间啼叫比在笼中自由自在得多, 不是一种对自己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吗?而白云泉何必奔冲山下去呢?山上才没有风浪险恶, 自由自在。两首诗主旨虽有有一定差别, 但又有相似之处。
然而, 从古到今, 流传下来的咏物诗浩如烟海, 其中所寄托的感情不是这三种情感可以囊括的, 很多还是得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三.咏物诗常见的手法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 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以, 只要是咏物诗, 肯定会用到这种手法。
比喻, 写物的特征时, 使用比喻往往更形象生动。“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在贺知章的眼中, 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 万千条柳枝都垂下绿色的丝条;“垂緌引清露, 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看到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 形状像下垂的冠缨, 故比作“垂緌” (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 。
拟人, 常常会使物带上人的色彩。如:“烈火焚烧若等闲”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非凡气度, “粉身碎骨浑不怕”表露了石灰甘愿献身的美德;“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 “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 似是“愁热”, 却呈现娇羞之态, 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对比、衬托, 为了更加突出事物本身的特征, 常常把所咏之物跟其他物进行对比, 或者用其他物来衬托所咏之物。“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王冕《白梅》) , 把梅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 显梅之高洁守志;“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郑思肖《画菊》) , 将独立疏离的菊花和丛中百花作对比, 突出菊花自甘寂寞。有时, 还会把物本身不同时期的情状进行对比, 如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把春日之柳和秋日之柳进行了对比, 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 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环境烘托, 写到物生长的外部环境往往就是用环境来物的品质。如:“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王冕《白梅》) , 以冰雪林烘托梅, 突出梅的坚毅耐寒;“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用大雪来烘托青松。
以上几种手法在很多咏物诗中都会用到, 但绝对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会用到, 也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仅仅只有这几种手法。
3.外国诗的鉴赏 篇三
一、 抓标题。
我们知道,标题一般点明中心、论点以及大致内容,通过标题可以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例1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问题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解析 看标题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是送友人魏二到远方。既为送别诗,又点出“送”,当有惜别之意。既是送别,古人一般会选择江边等地方。
由诗的第一句可以看出这是在江边的一个楼上。因此,由标题我们可以作一下推想:在一个
细雨绵绵的日子里,作者和即将远行的友人(大都是不得意的)依依惜别,由此
产生对远去友人的祝福和思念。对于问题我们可以作以下考虑:作者和友人坐在江边的小楼上,酒是一杯接一杯地喝,酒喝得越多,越看出作者和友人之间的亲密无间、难舍难分,当然外边的绵绵细雨更增添了作者的愁思。
答案 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归纳 古人送别离不开酒和杨柳这些具有典型意象的辅助物。古人送别往往有两种情况:伤感型和豪迈型。
二、 抓意象。
送别诗离不开意象这个抓手。
所谓“意象”,简单说来,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也就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说白了就是借物抒情,即借助眼前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杨柳、猿啼、大雁等。
例2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问题 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
解析 在这首送别诗中,作者紧抓猿的啼声、离散的客人、傍晚的江头这三个意象,在首句中营造了一种凄清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何况如今听到猿声的,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纵然不潸然泪下,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客散暮江头”也不都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落西山的太阳、沉沉的暮霭、扬帆的旅人这些意象,此时尚留在江头,作者借助这些意象,将自己和裴郎中的情感又作了一次提升。
答案 “猿啼”以声音来渲染凄清的氛围;“暮江头”点明时间地点;“客散”写情状;以“日落西山,暮霭沉沉,旅人扬帆,送者星散”营造出清冷凄清的送别环境。
归纳 诗歌都离不开“爱恨情愁”这四个字,而作为其中一种的送别诗,“情愁”往往是作者所着力表现的。为了表现这一情感,有的诗人比较直露,有的诗人比较含蓄。一般来讲,诗人们会借助身边的甚至远方的事或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因而,我们在鉴赏时,不要小看诗中出现的一些意象,如“杨柳”“秋天”“月亮”“长亭”“渡头”“江边”等等,他们往往是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具象。诗人通过他们,传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对即将远行友人的“情愁”。阅读时,要认真体悟,捕捉诗人的情感流向。
三、 抓虚实。
送别诗一般离不开虚实的描写,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戍、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送别时离不开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往往会借助想象表达自己美好的祝愿以及想象分别后对方途中所当经见的特定环境或所当体会的离别的孤独与惆怅。在诗中,作者往往会用“思”“念”“想”“记”等字来暗示。
例3
生查子
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问题 本诗为恋人相别词,试赏析“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句。
解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在《雨霖铃》中已经做了很好的诠释。本词用清峻委婉的语言,描摹出一种深沉悱恻的情绪。上片写早景,后点出“别泪”,为下片“语已多,情未了”作铺垫。然后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由“记”领起,以处处芳草之绿,而想象罗裙之绿,虚实相间,而情则极挚,它是作者真情的流露、心志的坦陈。
答案 一个“记”字,令人想见天涯芳草,虚写绿罗裙,表达作者希望恋人“长勿相忘”之意。
归纳 作者和友人(或恋人)分别,以后有可能音讯不通,作者往往会通过眼前之景或对往事的回忆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景。或者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之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 请说出一、二句中描写的送别时的意象。
2. 请从虚实角度赏析“惟有相思似春色”一句。
【参考答案】
1. 杨柳(船桨) 渡头(送别地)
罟师(船夫)
2. “相思”二字从虚中写来,把相思之情虚想成春色,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诗人把自己的惜别之情虚想成江南江北的春光,它无处不在,并将伴随着友人归于江东。
4.羁旅诗的鉴赏学案 篇四
一、学习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二、先学后教:
1、导入
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依然激荡人心。
2、概念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多抒发漂泊无依的孤苦、天涯沦落的哀伤,对故土家园的思念,对亲朋故友的思念及温馨家庭的憧憬,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幽怨等等。
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3、特点
羁旅诗表达情感的方法: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4、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四川卷)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答: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
5、总结羁旅行役诗鉴赏方法和步骤:
(1)要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鉴赏时要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展开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复活诗歌意境。
(2)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诗人是怎样把羁旅之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探寻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
三、由例及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全国大纲卷)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四、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 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
知识链接:
羁旅行役诗的常见意象
天涯、他乡、驿道、驿亭、故园、桑梓、寒山、烟、暝色、日暮高楼、远客、慈母、家书、双鲤、(客)船、马、杜鹃、鸿雁(归雁)、宿鸟、寒蝉、梧桐、秋叶(黄叶)、猿啼、沙鸥、浮萍、飞蓬、杨柳、凄风、苦雨、月亮、斜阳、高楼、危栏、晚钟、灯漏、孤灯、无眠、醉酒、寒砧、捣衣??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人生的缺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孤独;思乡;思亲;音信。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
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行役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③“折柳送别”,如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杜鹃啼血”,如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景物特点(常用术语):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1)驿站秋夜难眠图
(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答案:(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5.外国诗的鉴赏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我们曾经学过了哪些专门咏物的诗或文章? 初中已学过:
于
谦《石灰吟》郑板桥《竹石》 贺知章《咏柳》
王
冕《墨梅》
骆宾王《咏鹅》
周敦颐《爱莲说》……
二、特点介绍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像陶渊明爱菊,贺知章咏柳,周敦颐爱莲,毛泽东咏梅…… 题目特点——描写某一具体事物。
内容特点——抓住这一事物的突出特征进行描写,如形态、动作、品性、生活环境等。写作目的——表达对某事物的喜爱(厌恶)、赞赏(讽刺),或以某物自喻,抒发感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等。明确概念: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三、鉴赏步骤
1、读懂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四、课堂巩固
咏物诗《蝉》的意象鉴赏
1、骆宾王《蝉》 《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请同学们听录音并跟着朗读。思考本诗突出了蝉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集体诵读,读懂全诗 讲解难点
西陆:秋天——伤春悲秋、惆怅 南冠——怀念家国的囚徒。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长安秋望》 玄鬓——蝉的黑色翅膀
白头吟——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3)分析蝉的形象
外在特征:秋蝉将死,鸣声凄切,两鬓乌玄
环境特点:秋深露重,濡湿蝉翼,秋风频起,蝉声沉落。环境浑浊,处境困厄。内在品性:高洁(4)作者形象
南冠、囚徒思乡,白头、仕途受阻,壮志难酬(5)手法分析
起兴、比兴、托物言志、用典、双关(6)教师范读,体会感情
(7)问:有人评论本诗“句句咏蝉,句句喻已。物我一体。是患难人语。”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答:作者借用蝉以喻自身品质高洁,写寒蝉凄切来表达自己的思乡、叹老之情,以自然环境险恶来比喻政治环境的险恶,仕途受阻,欲诉无门,有志难酬,对蝉餐风饮露品性高洁而世无人知的不平之鸣实则是为自己怀瑾握瑜反遭无妄之灾的辩白和世无知己的感伤。
2、李商隐《蝉》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犹梗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1)读懂全诗
请学生范读,找出富含感情的词,体会感情。(2)分析蝉的形象
外在特征:高居枝头,餐风饮露,难求一饱,日夜哀鸣,声嘶力竭 环境特点:碧树无情,青翠依旧,无动于衷 内在品性:自身高洁,处境艰难,怨恨身世(3)作者形象
职位卑微、四处漂泊、故园荒芜、家境清贫
写作背景: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
(4)手法分析
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对比、用典、拟人(5)听录音及简析,体味情感。
(6)问: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答:作者借用蝉以喻自身品质高洁,以蝉的饮露难饱指自己的清贫,用蝉的徒劳鸣叫和树的无情寄托失意苍凉的身世之感。
(7)学生再读,体会两首诗不同的情感。
3、虞世南《蝉》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设置问题:
(1)你觉得诗人笔下的蝉具有怎样的品性?
(2)这首诗借物抒情,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蝉的形象
外在特征:垂緌,饮清露,流丽清响,鸣声远传。环境特点:疏桐(挺拔疏朗)
内在品性:居高致远,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借,自会扬名。
情感
表达了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补充: 作者形象
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显示出一种内向、孤僻、深沉的性格特征,虞世南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情景交融,显得十分和谐自然。
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五、内容小结
施朴华《岘佣说诗》曰:“《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其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同是唐人,又都是托咏蝉以寄
意,由于作者的地位、遭际、气质彼此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形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六、方法小结
鉴赏咏物诗词的主要秘诀有如下几条:
第一、要了解咏物诗词在创作时要采用“不即不离”的吟咏方法。第二、要抓住所咏之“物”的主要特点及其比喻或象征意义。第三、要懂得“物”虽为一,而情各有别的道理。第四、要懂得“物”虽各异,而其情亦无别的道理。
1、一般提问方式:
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答题思路:
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寓含什么理。
3、答题模式:
通过什么的描写+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七、真题演练
【2010全国卷1】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八、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答: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
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外国诗》鉴赏感悟 篇六
合作鉴赏:
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灭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点明主旨;又分别描绘盛夏“蛔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色;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2、同是写夜的诗歌,叶赛宁的《夜》和郭沫若的《静夜》给人的阅读感受有什么异同?
静夜
月光淡淡,
天河何处?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远远的海雾模糊。
白云团团,
怕会有鲛人在岸。
漏出了几点疏星。
7.外国诗的鉴赏 篇七
【5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名著阅读(6分)
(1)下列表述错误的一句是()(2分)
A.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十篇回忆性散文。
B.《骆驼祥子》中通过祥子从健壮、朴实、充满生气的小伙子变成麻木、狡猾、吃喝嫖赌的行尸走肉,作者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D.《朝花夕拾》中的《无常》既讽刺了庸医,也批判了封建主义的孝道,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人道主义观念。
(2)选择一个情节进行简述。A《拳打镇关西》B《智取星辰钢》(4分)
【答案】(1)D(2)略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近代文学 【解析】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D项对《无常》的内容解读是错误的,此文是说“鬼”比社会上一些人好,以“鬼”贬人。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沁园春雪》中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今朝”是指今天的人民大众。
B.《敬业与乐业》是一篇演讲稿,文中用了大量的事实论证了乐业比敬业重要的观点。C.《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试题分析:深入地论述了什么是敬业,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所以B项有误。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观沧海》是一首乐府体四言诗,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B.《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它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净化了许多读者的心灵。
C.《山市》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世称“聊斋先生”,柳泉居士。
D.老舍,原名舒庆春,他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还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试题分析:蒲松龄的是清代小说家。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
4.走进名人,了解名著。
【小题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作者是
原名
,我们在上学期学过他的一篇文章《
》
【小题2】《童年》是苏联作家
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
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其他两部为《
》、《
》。
【答案】
【小题1】《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风筝》 【小题1】高尔基,阿廖沙,《在人间》、《我的大学》。【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5.诗歌赏析。
品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小题1】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1分)
【小题2】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1分)
【答案】 【小题1】写出塞外奇异(壮阔)的风光;反映宋军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阙抒情作铺垫(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分)
【小题1】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能力。鉴赏诗句一般的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鉴赏时结合具体的诗句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结合诗歌的内容以及诗歌的时代背景来体会情感即可。
6.名著回顾(6分)
【小题1】《老人与海》是 写的一篇中篇小说,它记叙的是一位老年古巴渔夫,古巴老渔夫 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
【小题2】写出《伊索寓言》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说说它的寓意。我最喜欢 的故事,它的寓意是
【答案】
【小题1】《老人与海》
评分标准:前四空每两空1分,最后一空1分,共3分。海明威 圣地亚哥 大马林鱼 鲨鱼
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小题1】《伊索寓言》 评分标准:每空1分。答案示例:
蚂蚁和蝉:好逸恶劳的人的结局往往是可悲的。
两只口袋: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
驴和狼:有些人去做不该做的事情,自然要倒霉 原文意在褒扬骗蠕,钱钟书反向类比,引申讥讽一种四面逞能、炫耀他人,实际在掩饰无能的文化人的卑俗心态。乌龟和老鹰:一切事物都要有顺其自然.。
马和驴:人本该互相帮助,否则伙伴倒地身亡,担子就会加在自己身上。狐狸和狗:骗子的伎俩总会被人识破的。衔肉的狗:做人不要贪得无厌。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略
7.爱的纪念
——《让世界充满爱》
当你呱呱坠地时,便被爱的海洋包围。母爱深厚温暖,让你如沐春风;手足之爱,血浓于水,伴你一生一世;朋友之爱,愉快默契,心灵相通;恋人之爱,热烈缠绵,铭心刻骨。此外,还有师生之爱、社会之爱、人类之爱等等。你收获了爱,当然要加倍回报。己所欲,施与人。让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成为爱的纪念日,让每个人都为之而歌唱。现在,我们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写下爱的颂歌。请绽放你的笑脸,伸出你的双手,随我来吧。
【小题1】请分别写出5句有关“爱”的成语和俗语。例如:成语“爱屋及乌”“爱不释手”。俗语“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小题2】请写出5句有关“爱”的诗词名句。例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小题3】请举出古今中外爱情悲、喜剧的喜剧(或小说)各5部。例如:《威尼斯商人》(喜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悲剧)喜剧: 悲剧: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1】略 【小题1】略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词语 【解析】
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积累关于爱的词语、诗词名句、古今中外爱情悲、喜剧的喜剧,牢记其关键情节。
8.下列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 《雨说》--抒情诗--郑愁予--台湾诗人
B 《敬业与乐业》--演讲稿--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C 《武陵春》--宋词--李清照--豪放派诗人 D 《望江南》—唐词--温庭筠--花间派诗人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略
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4分)晚次乐乡县①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②夜猿呜。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②噭:同“叫”。【小题1】概括引发诗人思乡的事由。(2分)
【小题2】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架构全诗,从“日暮”开始,到夜色渐浓,至“夜”结束全诗。B.颈联以“烟断”、“木平”逼真地写出了夜色的浓重。
C.尾联自问自答,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更添无尽乡思之愁。D.此诗与诗人的《登幽州台歌》写法相同,粗犷、直抒胸臆。
【答案】【小题1】异乡孤征(意思相同酌情给分)(2分)【小题2】D(2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略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东 坡(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小题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2 分)【小题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小题1】清幽,宁静(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2分,意思对即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这里。“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从“月色清”“野人行”可看出东坡清幽、寂静的环境特点。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即使是叙事诗,也是把抒发感情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可以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丰富心灵,陶冶性情。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此处表达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对居住与躬耕的东坡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阅读陆游的《夜泊水村》一诗,完成问题。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①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②。【注】
①老子:等于说老夫,诗人自称。②汀:水边平地,小洲。
【小题1】首联运用的典故“燕然未勒”,意思是,范仲淹《渔家傲》中含有这个典故的句子是
【小题2】请选择合适的角度赏析“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小题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退居乡野、久离疆场、无缘抗敌的落寞怅惘。“羽箭久凋零”,足见其闲居的郁闷。B.颔联抒发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志愿,表达了对那些面临外寇侵凌却无所作为的达官 贵人的指斥。
C.尾联点破诗歌题面,想像自己闲泊水村的寂寥景象,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痛苦之情。D.全诗写出作者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
【答案】
【小题1】没有为国家建功立业(“战事未平,功名未立。”或“没有打胜仗,把功绩刻下来”均可)燕然未勒归无计(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示例一:以工稳的对仗,揭示了岁月流逝与夙愿难偿的矛盾。示例二:“一”与“万”的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示例三:直抒胸臆,抒发了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小题3】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第一问考查的诗句中词语的意思。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解释。第二问考查的是诗句的内容,含有典故的是燕然未勒归无计,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小题2】赏析句子,要从内容、写作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评析,要点析其中生动的字词,说明其精妙的作用。本题可从对仗、用词、抒发情感等角度赏析。
【小题3】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理解。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根据选项,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判断正误。C中尾联中所写景色是诗人看到的,并非想像,是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不是直接抒情。C错,故选C。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小题1】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苏联小说 《 》,这是书中主人公 对生命的诠释。
【小题2】某校文学社团决定举办“读名著,谈感受”的一系列活动。其活动之一就是围绕上面这一小说主人公的名言召开一个题为“生命的价值”的小型研讨会。请你为主持人拟一段研讨会的开场白。(不少于40字)
【答案】
【小题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小题2】要有称呼,问候语,内容能围绕主题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开场白的特点:内容要紧扣主题;语言要亲切,要有激情,以点燃观众的热情;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古诗文名句填空: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长歌行》)(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3)晴川历历汉阳树。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黄鹤楼》)
(4)《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端庄自重的句子是:。(5)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主人所交往之人皆博学高雅的句子是:。(6)这次考试是你人生路上需要翻越的一座山峰。认准目标,全力以赴,你一定能体会到杜甫《望岳》中“,”的豪迈。祝你成功!
【答案】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3)芳草萋萋鹦鹉洲。烟波江上使人愁。(4)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赠柳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小题1】、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 ___”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2分)
【小题2】、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2分)【小题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2分)
【答案】 【小题1】留 / 柳
【小题1】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小题1】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略
15.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1】“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小题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
【小题1】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小题2】时值深秋,万木凋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号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这句诗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非常形象,将敌军比作黑云,直逼城墙,危城似乎要被摧垮,渲染了一幅紧张的战事画面,同时与后句形成对比,突出了一名保家卫国战士的崇高辉煌。此题要答出修辞手法及其在诗句中的意义。
8.外国美术鉴赏课件 最后的晚餐 篇八
达·芬奇(1452~1519),他出生于意大利托斯卡山区的小镇芬奇,文艺复兴盛期的巨人和多才多艺的天才。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几乎在每个领域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达·芬奇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名
称:《最后的晚餐》 作
者:达·芬奇
创作时间:1495~1497 年 尺
寸:460 × 880cm 类
别:湿壁画
收
藏:意大利,米兰,格拉齐圣母修道院食堂
《最后的晚餐》是画家费时三年为米兰的格拉齐圣母修道院的餐厅所作的壁画。内容取材于《圣经》上犹大出卖耶稣的传说故事。据传说耶稣曾在耶路撒冷的神殿上,猛烈抨击伪善的人,说他们是毒蛇的子孙,因此遭到这些人的极端仇视,他们决定处死耶稣。耶稣的门徒犹大在恶势力面前叛变,出卖了耶稣。在逾越节(犹太民族的主要节日)的晚上,耶稣已预知其死期将至,和12个门徒共进晚餐。而这幅画着重刻画的就是耶稣的门徒在听到耶稣说:“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的一刹那所表露出来的不同的神色、表情的反应。
耶稣基督两手摊开,像是平静地向门徒宣告。每个门徒的反应虽不一样,却都朝向画面中央镇定而庄严的耶稣。坐在正中央的耶稣摊开双手,把头侧向一边,作无可奈何的淡漠表情,加强了两边四组人物的变化节奏感,使场面显得更富有戏剧效果。而这十二个人,由于各自的年龄、性格和身份不同,他们的惊讶与疑虑表情也得到各自贴切的表现。
1巴多罗米奥:好象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从座位上跳起来,手按在桌上,面对耶稣,情绪激动 2小雅各:紧张地由背后伸手到彼得的肩上,形成两组间的联系 3安德烈:双手张开,手指向上,这三个人都面向耶稣
4犹大:达·芬奇采取了特别的表现手法:听了耶稣的话后,犹大情绪紧张,身子稍向后仰,右臂支在桌上,右手紧握钱袋,惊恐地斜视着基督,身体略微向后仰,下意识地想要逃跑。犹大的脸部处在黑暗的阴影之中,以此来表示正义与邪恶的势不两立。
5彼得:震惊得倾身探向耶稣,情绪激昂,从座位上跳起,似乎在问约翰,叛徒是谁?他手中已握着一把刚切了面包的刀,无意地靠近了犹大的肋部
6约翰:在耶稣旁边的约翰歪着身子眼睛向下,而约翰则优柔地把头垂在一边,搭拢双手,神志焦灼,有气无力地放在桌上,不知如何是好
1多马:伸出一个指头,好象在问老师:“有一个人要出卖你?”
2老雅各:极度愤慨,摊开双手,身子后仰,表现出极大的不可思议
3菲利:则两手指着胸口,似乎说:“难道在怀疑我对老师有背叛行为吗?”,似在表白对耶稣的爱和忠诚
4马太,5达太,6西门:三个人激动的手势和动作表现出难以置信的心情,自发地谈论起什么来,三人的手都伸向画面的中心)画面上,达·芬奇通过门徒们各自不同的手势、表情,分别表现出了他们惊恐、愤怒、怀疑、剖白和慌张的情绪,深刻地刻画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幅作品虽然是宗教题材,但其真正的兴趣却在于对人类自身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