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中国梦

2024-07-23

五四中国梦(共16篇)(共16篇)

1.五四中国梦 篇一

迎五四 颂青春 展现中国梦系列征文之——中国梦。我的梦

梦是一种欲望,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远或近。我的梦想很简单,只是想幸福的生活着,幸福地度过一生,能在该刻苦的时候有刻苦的权利,能在该疯狂的时候有疯狂的自由,能不为世事所累,能不为世事所伤,该笑的时候能畅快的笑,该哭的时候能放肆的哭,该拼的时候能不顾一切的拼,该想的时候能无所畏惧的想,这或许就是我理想中的幸福,这就是我简单的梦想。

梦想是美丽的,它是心底最美的期望,所以美梦成真也成了我们长久以来的信仰。

梦想是阳光的,它使人们由浮躁走向踏实,由彷徨走向坚定,并走向成功。

梦想是有力量的,它是人生前行的动力之源;高远的梦想可以激发一个人生命中所有的潜能。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去向往梦想,把握梦想,追求梦想。

而且国家的梦想是由一个又一个人民的小梦想组成的,所以这一个又一个小梦想的实现而成就了国富民强的大梦想。

正如我们的习主席所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我们的梦想不能被留在了20岁的青春岁月里。梦想无论怎么模糊,它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梦想成为事实。所以现在的梦想只能成为我将来的现实,我不容许它随着岁月的风蚀而渐渐褪色。古龙曾经说过: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梦想的意义就在于梦想是一个目标,是让自己活下去的原动力,是让自己开心的原因。

梦想,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

我的梦,我们的梦,铸就了中国梦。

待你我的梦实现之日,也就是中国屹立之时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物工111 杨付春

2.五四中国梦 篇二

一、爱国救国勇当先锋, 是青年学生的宝贵品质

从1912年辛亥革命失败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这几年, 中国处于一个黑暗混乱的时期, 也是中国最茫然不知所措的一个时期。因为孙中山先生民主共和国的理想昙花—现之后, 中国人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之路, 似乎已经走到尽头。此时军阀混战, 民不聊生, 新的救国之路在何方?没有人能够做出回答。而在此时, 日本乘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之机, 于1915年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主要内容有: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并加以扩大;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和割让他国;中国政府须聘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顾问, 中国警政及兵工厂由中日合办。其企图是独霸中国。“二十一条”是个秘密条约, 由日方印制的外交文件上, 竟然有无畏战舰和机关枪的水印, 这是暗示不惜付诸武力!这叫中国人感受到了新的灭顶之灾, 可残败贫弱的国家, 该如何应对?仍然没有人能够做出回答。而在此时, 中国新式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人, 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可这仅仅局限在思想文化领域, 而反帝反封、反抗屈辱究竟从何做起?还是没有人能够做出回答。就是在这一系列“没有人能够做出回答”的历史背景下, 中国的青年学生以自己的先锋队行动, 做出了回答, 这就是发动了“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是一场席卷全国的社会政治运动, 也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发生的基本原因是基于上述“二十一条”背景下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加紧侵略和北洋军阀政府对内残酷压迫和对外妥协投降所造成的民族危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精神首先表现为青年学生以满腔的怒火点燃了这根导火线。在北大的学生集会, 天安门前的游行示威, 痛打章宗祥, 火烧赵家楼, 这是青年学生在单独斗争阶段爱国救国勇当先锋的英雄表现。这是不愿为亡国之奴、痛自奋发的爱国主义精神, 表现出了身系天下安危、舍我其谁的先锋队精神, 表现出了追赶世界潮流、谋求国家和民族平等的进步精神。这是青年学生的宝贵品质。这与那些屈辱求和的封建官僚, 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 默怀隐痛的伤时之士, 了无生趣的哀哀斯民, 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二、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是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

由于从6月3日开始, 北京军阀政府对青年学生进行了严厉镇压, 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 工人阶级站出来了。工人阶级的斗争具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表现出革命的坚决性和彻底性。在工人阶级的带动下, 全国小资产阶级和各阶层人民都参加了斗争, 发展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爱国运动。这样, 从6月3日起, 五四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五四”运动由以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为主转为以工人为主, 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到上海。工人的罢工表明, 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革命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军。在新的斗争阶段, 知识分子领袖和青年学生们看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纷纷走入工人和社会各阶层人民群众之中, 开展宣传鼓动工作, 展开罢课、罢工、罢市等“三罢”斗争, 共同向反动当局施压, 以这种方式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并取得了五四运动的目标即“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胜利, 北洋军阀政府释放了全部被捕学生, 撤销了交通总长曹汝霖、驻日公使章宗祥、货币总裁陆宗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特别是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没有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由于中国人民强烈的愤慨和反抗, 使“二十一条”不能付诸实施, 实际上被废止。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没有履行不平等条约!所有这些, 靠的是先锋队与主力军相结合的力量。

学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结合, 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上的结合, 是爱国救国革命行动上的结合, 是联合阵线革命感情上的结合, 意义十分重大。毛泽东为此专门写了《五四运动》和《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两篇重要文章, 论述这个问题, 他说:“我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标准, 我认为是惟一的标准。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 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 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结合的, 是革命的, 否则就是不革命的, 或者是反革命的。”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这就是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 是“五四”精神的重要内容。只不过在今天“工农群众”已经扩大到更加广大的人民群众。作为一名青年, 你能够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你将大有作为, 如果你脱离人民群众, 你将一事无成, 让我们走到人民群众中去获得力量吧!

三、用民主和科学引领进步, 是青年精英的成功探索

“五四”运动也是一次追求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 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是知识分子最为推崇的“德先生” (Democracy) 和“赛先生” (science) 。当时的民主, 指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科学, 指自然科学和看待事物的科学态度及科学观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 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因为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是切中时弊的, 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是, 新文化运动又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主要是提倡民主, 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提倡科学, 也没有找到一条真正能够改造近代中国社会的道路。

到了“五四”时期, 就把新文化运动推进到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阶段, 民主和科学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这时所追求的民主, 是劳动阶级的民主、大多数人的民主, 并且民主也不再是书斋里的高谈阔论, 而是被赋予了实践的含义, 以轰轰烈烈的民主运动方式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武器。这时所追求的科学, 也有了广狭二义:狭义指自然科学, 广义指社会科学, 提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观察和研究社会。这样在“五四”时期, 追求民主和科学的目标, 是引领人民群众思

实是雷锋精神的载体, 学雷锋与做好事是不可分割的。学雷锋做好事要防止两种偏向:一种是轻视做好事, 认为做好事是“走形式”、“低层次”。而实际上, 做好事是学雷锋精神的必然起点, 是雷锋精神的本质体现,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另一种偏向是单纯为做好事而做好事, 是为了给别人看的, 以至于做点好事就完事。这样就将学雷锋表面化、简单化了, 这是不可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由此可见, 发扬雷锋的“人民勤务员”精神, 热心为群众服务, 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突出特点。

(四) 发扬雷锋的“乐于吃苦”精神, 为理想信念而

雷锋在物质生活方面一直保持着勤俭朴素、艰苦奋斗的作风, 但他的精神生活却非常丰富, “乐于吃苦”构成了他精神生活的一大亮点。任何年代的人的本性都是趋乐避苦的, 可雷锋为什么“乐于吃苦”呢?因为他胸怀崇高革命理想, 他把经历风雨、经受锻炼当作是自己成长的必经之路, 这与现代一些青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决定》提出“把理想信念作为全党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中之重……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所以, 在小康社会的条件下, 还要像雷锋那样以“乐于吃苦”的精神为理想信念而奋斗。而且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谁一旦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发生动摇, 谁就必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由此可见, 发扬雷锋的“乐于吃苦”精神, 为理想信念而奋斗, 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雷锋精神体现了人类共同美德, 践行根本宗旨要有高尚的品行

想观念进步, 引领社会追赶世界潮流进步, 最终是引领中国走上革命道路, 这是青年精英的成功探索。“五四”时期, 先进的知识分子和青年精英, 用民主和科学作旗帜, 引领人民和社会进步, 而他们自己更是走在时代进步潮流的前列, 知识分子思想领袖李大钊、陈独秀, 青年精英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恽代英、邓中夏等, 最先接受马克思主义, 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 开展工人运动,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骨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五四”运动中所迸发出的中华民族谋求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进步精神, 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列宁领导的苏联政府于1919年7月25日发表对华宣言, 宣布废除沙俄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废除俄国在中国的特权, 这在世界和中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中国各阶层人民一致赞扬这是人类的“空前创举”, “正谊人道之前驱”, “真正平等自由博爱之洪钟’, 由衷地感激这种史无前例的伟大友谊, 称赞苏联政府是“正义人道的娇子”, “全俄的农民工人和红卫兵, 是世界上最可亲爱的人类。”愿和苏联人民及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团结起来, “把全世界掠夺的势力, 统统铲除!”

“五四”运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在思想上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作了准备。而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内容的“五四”精神, 更具有不朽的精神价值, 它是我党领导军队和全国人民后来创造的一系列革命精神的前奏和思想准备, 它是我们建立精神家园的启蒙仪式。

雷锋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 近半个世纪以来, 尽管不无干扰, 但“不管东西南北风, 谁都赞成学雷锋”, “雷锋之歌”越唱越响, 就连好多外国人也景仰雷锋, 并以他们的方式纷纷加入到学雷锋的行列之中。我国学者马平到美国做访问学者, 在走访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时, 在一位官员的办公室里见到了雷锋的画像和书籍, 并留下了照片为证。那位官员说:“雷锋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人, 我崇拜他的牺牲精神。作为军人, 无论是中国军人还是美国军人, 都应该具备军人特有的牺牲精神, 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军魂。”中国有3个雷锋纪念馆, 已经接待观众2600万人次, 其中有数千名来自100多个国家地区的外宾、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法国女大学生施兰在纪念馆留言薄上留言:“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他这样胸怀开阔, 坦荡无私, 用一颗爱心关心全人类的命运, 那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英国人士詹姆斯留言:“雷锋精神就像一滴特殊的油, 能覆盖整个海洋, 使世界变得更加平静。”日本友人堀江义一、在中国任教的美籍教师吴玉婷等, 都不约而同地留言:“雷锋属于全世界!”

那么, 为什么这些外国人认为雷锋属于全世界?为什么雷锋精神赢得了许多外国人的认同、景仰和模仿?其中最主要就是感染于雷锋高尚的品行。《决定》提出:“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在这方面雷锋是永远不过时的榜样。践行根本宗旨要像雷锋那样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共产主义思想与人类共同希冀的爱心结合起来, 时时处处地助人为乐, 像春风般理解人、关心人、支持人、团结人、爱护人、帮助人, 体现出不讲任何条件、不图任何回报、不怕任何议论的博爱精神, 这不正是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整个人类所共同缺少的吗?

摘要:“五四”精神概括起来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爱国救国勇当先锋, 是青年学生的宝贵品质。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是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用民主和科学引领进步, 是青年精英的成功探索。

3.五四中国梦 篇三

2014年4月25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臧其林校长参加教育部“中国梦”宣教研讨班并主题发言。整个会场对臧校长所作《“职业梦”铸就“中国梦”,“中国梦”引领“成才梦”》为题的交流发言反响十分热烈,发言通过“筑梦”、“追梦”、“圆梦”三个阶段引导全体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高职业技能、增强职业素质,促进所有学生成人成才,以个人职业梦、成才梦共筑美好中国梦的主题教育的做法和经验获得了同行和领导们的高度肯定。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深入开展“职业梦·中国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引导青年学生以实际行动将个人梦想对接“中国梦”。主要做法是:

“职业梦·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做法

学校制定了“职业梦·中国梦”主题教育方案,通过“筑梦——给梦想一片天空”、“追梦——给梦想一双翅膀”、“圆梦——给梦想一个机会”三个有序衔接的阶段,引导全体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高职业技能、增强职业素质,促进所有学生成人成才,以个人职业梦、成才梦共筑美好中国梦。

1.“筑梦”阶段

“给梦想一片天空”的活动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引导每个学生自我定位、树立梦想。一是要求资深专业教师与班级结对,为每一名学生分析规划指导,定位学生自我发展方向。二是通过家长委员会推进家校合作,指导家长了解职业发展形势和行业新动向,尊重学生意愿,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理想。三是借力职业教育集团加强行业指导,明确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和要求,帮助学生搭建梦想与现实的桥梁。由此,学校建立了由专业教师、学生家长和行业专家组成的“筑梦”引路人,指引学生形成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找准实施途径。

2.“追梦”阶段

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梦”精髓,“给梦想一双翅膀”。一是传统革命教育活动。学校利用清明节、建军节等特定节日,分批组织学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继承英烈志、追寻中国梦”祭扫活动,并在全市首创学生讲师团,深入中小学讲述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人物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正能量,振奋学生追求真善美、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优秀文化教育活动。学校充分挖掘苏州深厚的地域文化,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组织学生鉴赏昆剧曲目、聆听评弹艺术,感悟曲艺魅力、升华艺术素养;学校发挥“苏帮菜”非物质遗产保护基地和苏派园林专业的优势,建设了吴文化网站、开通微博微信,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对姑苏文化遗迹、人文景观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考察,实现全程上传、在线交流,激发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三是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学校专业特点,组织学生进社区、学校和社会福利机构,传授花卉培育、西点和工艺品等知识;结对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山区孩子,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圆梦”阶段

以实实在在的技能成果“给梦想一个机会”。一是夯实专业技能。根据省教育厅技能大赛“四覆盖、四促进”要求,学校以技能大赛促进日常技能实训的全面提高。仅2013年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获得24枚金牌、33枚银牌、21枚铜牌,摘得国赛7枚金牌、3枚银牌和1枚铜牌,在全省同类院校排名第一。二是增强创业能力。学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并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通过开辟学生创业园,开放省内一流的文化旅游、财经商贸、风景园林三大实训中心,帮助学生创业有道、创业有成,涌现出金洲、黄昌庆等一大批创业典型。三是选树榜样典型。以“名师、名生、名校友”工程来引领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德技双馨”的和谐氛围。

“职业梦·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体会

1.日常管理渗透

学校办学定位是为现代服务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根据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和今后就业服务面向,学校提出并践行德育分层管理理念,对低年级学生重点加强以思想道德、文明礼仪、法制观念为主的行为养成教育;对高年级学生重点加强以人文修养、生涯规划、创业意识为主的职业素养教育,并细化不同年级学生日常管理要求,充分利用入学教育、军训、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实训实习等教育机会和形式,明确学生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岗位要求等育人目标,为学生实现未来职业梦打好品德基础。

2.校园文化升华

学校大力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专业文化建设,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凝练学校育人内涵,将“格物至诚”作为新校训,激励师生通过实践途径培养诚信待人、诚恳做事的良好品格和道德操守。二营造独特育人环境,引进企业文化,发掘专业文化,先后建成文化旅游景观带、财经商贸文化带、园艺阳光体验带等校园文化场所,凸显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的校园景观;通过开展“文化早餐”活动、连续开展“校园之星”评选等活动,着力提升校园人文气息。三是丰富学生社团活动, 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文化体验和职业发展需求,形成了“物流研习社”、“花艺社”、“西点社”、“舞蹈社”等优秀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和成效,为学生实现未来职业梦提升专业素养。

3.文明礼仪涵育

学校根据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职业人才的新要求,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学生的核心素质,确立“自信、负责、微笑、合作”文明礼仪教育目标。一是加强系统教育。学校成立了礼仪教研室,组建了一支拥有礼仪执教资格的导师队伍,编写了《礼在旅财》校本教材,各专业均有计划地开展校本课程礼仪教育。通过拍摄文明礼仪教育短片,悬挂班级仪表仪容形象宣传牌,定期举办文明礼仪讲座,全方位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二是形成礼仪常规。突出着装礼仪、上课礼仪、交往礼仪教育,所有学生配备正装西服、运动服、专业技能操作服,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在不同场合规范穿着,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设立常规的“两岗一队”,即文明礼仪示范岗、监督岗和礼仪队,明“引领文明新风、树立礼仪榜样”。三打造活动品牌。学校每学期开展“行为习惯达标月”活动,评选“文明礼仪示范生”、“文明礼仪示范班”;每年举行一次全校礼仪大赛,通过团队展示、个人风采、专业礼仪情景模拟等环节,为学生搭建了解职业礼仪、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文明礼仪教育为实现学生未来职业梦增强了综合竞争力。

4.五四我的中国梦演讲稿 篇四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

当年,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

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然而,“五四”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是一种精神,表现出青年人对我们民族炽热的爱,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注,表现着青年人的责任和使命。

今天,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有幸站立在世纪和千年交汇点上。我们是幸运者。面对新世纪,我们责任重大。我们回顾发扬“五四”精神,认真思索着,自己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青春,怎样的人生。

记得,最初开始认识“五四”是从小学的历史课开始的。那时,老师讲到“五四”运动,向我们讲述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种种欺凌,讲述青年们为祖国不惜献身的种种壮举。当时,我们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刻道理,但有如一丝曙光照亮蒙昧的荒原,我们幼小的心田中已播下了爱国的种子。渐渐地,我们长大了,我们成为风华正茂的青年,我们更加深刻地懂得了五四的传统和精神。想想那些曾经与我们差不多大的五四青年吧!

他们稚嫩的肩上早已承当起一份救亡图存的重任,而今天建设祖国的重任将别无选择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我们是否应该为祖国的更加繁荣昌盛而奉献我们的一切?

范文网【】

是啊,我们不小了,我们不能永远停在父母宽大的羽翼下避风躲雨。今年的五月四日,我们将参加成人宣誓仪式。那意味着我们将要同父辈们一起,共同撑起一片蓝天。

长辈们常说我们这一代人是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少些紧迫感,也少些责任感。的确,与他们相比,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安逸。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身上的努力,减轻肩上的责任。

人们每每谈到我们苏北老区总是感慨万分。苏北大地,是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我们盐阜地区也曾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过光辉的一页。戎马倥偬的年代,这一方热土,曾经为中国的革命付出了多么昂贵的代价。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凭着苏北人的勤劳和智慧,使自己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起这一切,我们心中总是充满自豪。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里与祖国的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这里个别地方的贫困还有待于进一步治理。这里的整体经济还有待进一步的腾飞。

我们,作为苏北青年,首先应该感觉到的是什么?棗责任,感到的应该是责任。“生我是这片土地,养我是这片土地。”我们爱着脚下的这片热土。我们就要承担起建设家乡,繁荣家乡的责任。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与我的父亲同龄人。他就是全国闻名的身残志坚的农村科技铁人姜德明。他立足农田,孜孜不倦地研究着小麦、棉花如何在家乡的土地上能够有更高的总产量。当他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时,癌症又一次地向他袭来。他没有倒下,拄着拐杖依然风里雨里地留在田头,走访在农户家中。不懈的努力,他培育出的优良品种得到了推广,种植技术得到了普及,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民的双手欢迎这样的农技员。把他誉为“农技铁人”。他是我们老区青年的好榜样。去年,他在我市青年成人宣誓仪式上谆谆告诫我们,为老区经济的腾飞,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立足本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记住了这位铁人的话,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我们盐阜老区的青年们都会努力的。

是的,责任放在我们每个青年的肩上,放眼新世纪,振兴中华,建设家乡,我们是不会退缩的。

李大钊曾在《青春》一文中写道:“冲决历史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危机。”今天的我们虽然无需面对国土的沦丧,无需承受战火硝烟,但我们面前的任务同样艰巨。

我们应该努力成为鲁迅所说的“创造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第三代。”“位卑未敢忘忧国”,以天下为己任,青春热血献祖国,顽强地努力,无私地奉献,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要掀起中华腾飞的巨浪。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

传递正能量 书写青春梦 托起中国梦!

共筑“中国梦”,激扬青春,放飞梦想!

5.五四青年节中国梦演讲稿 篇五

“五四"青年的热血没有白流,他们用生命谱写的青春之歌已唱响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他们有过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和那段苦难史也成为后人永远仰慕的丰碑。那段回忆,那群青年,那种精神也永远留在我们心间;他们是我们青年学习的榜样;他们诠释了青春的无私、青春的激情四射,青春的无所畏惧;他们用实际行动教会我们新时代的青年该有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踏入社会之前我们是一群孩子穿梭在寂寞而浪漫的叫做“天堂”的校园,在开着百合的天空下疯狂的奔跑,我们只是想抓住属于自己的云朵。没有烦恼没有抑郁也没有负担。那时的我们对红色五月最大的惊喜也许就是“长假”吧!渐渐的我们长大了,对于五四的期待也不再是单纯放松啦。那是一种精神上的重温,是对革命前辈的敬仰。青春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莽撞的时光,生在改革开放的烟花中,活在跨世纪的黎明前夕,走上社会的我们有时还是会有莫名的忧伤,莫名的不知所措,总是觉得未来很渺茫,脚下的路似乎比革命前辈长征还要艰难。也许这是谱写青春乐章时不可缺少的痕迹吧!

不燃烧的青春不是青春;不闪光的青春不是青春。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我们错过了很多浪花雀跃的精彩,心头难消的却是久久不息的河哮。可是只要我们心中铭记五四精神,以实际行动追随前辈的步伐,多年后我们回望我们的的青春时,也许会惊喜的发现青春的上空绽放着金色的光环。

6.五四中国梦 篇六

团中央要求“五四”期间开展“我的中国梦”活动

作者: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7期

北京4月16日电(记者刘洪侠)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团中央今天发出通知,要求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在全团集中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团中央“五四”期间将在北京举办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表彰和“我的中国梦”青年汇活动。

通知要求,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所有团的基层组织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前后都要普遍开展一次主题团日活动。活动可采取学习座谈、交流讨论、入团宣誓、参观寻访、青春故事讲述、征文演讲、志愿服务、文艺演出、撰写网络日志等多种方式,吸引团员青年广泛参与。通知指出,全国县级以上团委领导班子成员要参加基层团组织的活动,团中央书记处各同志将在京参加有关基层团组织开展的团日活动。各省级团委要组织重点示范活动。

通知强调,主题团日活动要突出思想内涵,紧紧围绕引导团员青年深刻认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深刻认识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深刻认识应自觉把个人梦想融人中国梦之中,深刻认识实现中国梦需要亿万青年脚踏实地、不懈奋斗等内容展开,切实增强团员青年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奋斗精神。通知指出,在高校,要注重思想引领,引导大学生了解基本国情,坚定理想信念,发奋学习成才,勇挑时代重任;在中学中职学校,要注重结合励志教育,引导激励中学中职生树立理想、崇尚奋斗、刻苦学习、矢志报国;在企业,要注重结合岗位建功,引导团员青年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创先争优,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贡献;在农村,要注重结合宣传党的强农富农惠农政策和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团员青年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实用技能,努力增收致富;在机关和事业单位,要注重结合思想教育,引导团员青年学习党的科学理论,把牢政治方向,打好为党和人民事业忠诚履职的思想基础;在城市社区,要注重结合和谐社区建设,引导团员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倡导社会文明新风。

7.五四中国梦 篇七

民国初期, 当局废除了学部, 成立了教育部, 当时的教育是注重道德教育, 以实利教育, 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11年, 全国各省教育总会联合会决议, 要求全国范围内实施健体式教育, 并通知全国公、私高等小学一律注重兵式体操, 把体操列为主课。1912年1月, 教育部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中规定:“高等小学以上体操科应重兵操”。中华民国成立不久,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1915年在全国教育联合会上提出了一个教育实施方案, 其中对学校体育规定:“小学校学生宜注重作战之游戏”, “各学校应添授中国固有武技”、“中等学校以上之兵式枪操最后学年宜实行射击”等等, 从以上这些主张和法令来看, 当时我国各类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以兵式体操为主, 其目的是为当时的战备抗战做准备。

2、“五·四”运动开创了学校体育新局面

在那个年代教育思想影响下, 从清末到民初, 学校体育都以兵式体操为主。这种以“立正”、“稍息”、“托枪”、“齐步走”为基本内容的兵操, 教材枯燥, 教法单调, 引起了学生和社会人士的强烈反对。1915年9月,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 , 《新青年》的编者说:“要拥护那德先生 (即民主) , 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 (即科学) , 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 要拥护赛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国碎和旧文学”。从此掀起了一个反对封建;提倡民主;反对愚味, 提倡科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化思想运动。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 人们对学校的兵式体育教育进行了评击。1917年, 毛泽东在《新青年》杂志上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题为《体育之研究》的文章, 其文公开指出这种兵操“教者发令、学生强应, 身顺而心违, 精神受无量之痛苦, 精神苦而身亦苦矣”。1917年6月, 恽代英在《青年进步》第四期上发表了题为《学校体育之研究》的重要论文, 对当时学校中的教育模式和选手体育, 锦标主义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指出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保学生之健康”, 并强调要对学校体育进行彻底的改革。从美国学成归国的胡适和陶行知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创始人杜威的德意门生, 他们积极宣传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而一些人又把由伍德、威廉姆斯等人创立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带回了中国, 在其影响下, 我国体育界也认识到必须少用非自然的体育体操, 多用天然活动的教材, 积极反对学校中呆板, 单调、枯燥的兵式体操, 从“教育即生活”、“体育即生活”的观点出发, 从“发展个性”的要求出发, 学校体育出现了以学生兴趣、心理、爱好为主的教学理念。在这些新思潮、新思想的影响下, 1919年10月召开的“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五次会议上也不得不承认这种以兵操课为代表的体育教育模式已不合乎“世界大势”和“教育潮流”, 1922年公布的《新学制》正式废除了兵式体操, 1923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使我国学校体育进入了一年新的发展时期, 开创了学校体育的新局面。

3、“五·四”运动促进了理论的研究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 国内出现了一个普及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热潮。在体育领域, 由于教育、心理、生理等学位的渗透, 不少人开始对体育的目的, 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

针对当时学校体育中出现的错误倾向, 如“锦标主义”、“选手体育”, 学校体育卫生差等现象, 恽代英等人大力提倡开展群众体育, 提出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要与近代运动项目和传统体育项目相结合。在《学校体育之研究》的文章中主张“改片断的体育为有系统的体育;改偏枯的体育为圆满的体育, 改骤进的体育为渐进的体育;改枯燥的体育为有趣的体育”;其办法就是“生理卫生学之教授”、“学生体格之检查”、“体操钟点之加多”、“猛烈运动之提倡 (包括足球) ”、“安全运动之强迫”、“女学之体操不应与男子学同一宗旨, 同一手续 (即要适应子女生理特点开展女子体育) ”。在教学方法上, 有些学校也进行了改革,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推行了“三段教授法”, 即初段为准备活动 (包括队形练习, 上、下肢活动) ;中段为主运动 (包括体操、各种竞技运动和游戏) ;后段为整理运动 (包括走步及放松活动) 。“三段教授法”是符合体育教学的特点, 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们对体育的涵义、体育的效用、体育的目的、体育的教学方法、体育与德育、智育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也促进了体育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五·四”新文化表现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伟大转折, 同时它对我国的学校体育落后教学模式的兵式教育, 逐渐步入、引进、传播近代体育思想和理论, 对我国近代体育特别是学校体育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开创我国近代体育的新局面, 促进学校体育理论研究及近代女子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8.航天梦·中国梦·世界梦 篇八

此前,谈到载人航天,无论是在口语还是文章中出现较多的是“飞天梦”。“航天梦”与“飞天梦”,字面上只一字之差,语义上也大致相同。如果细究其中差别,“航天梦”似乎更具科学探索意味,而“飞天梦”更具浪漫追求情怀。当“中国梦”成为当下语境中一个出现频次极高的关键词时,用“航天梦”与之对接,在语意上更为贴切;同时,“航天梦”的提出,也具有更深层的含义。

如果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梦想的集合,航天梦则是中国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航天梦曾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

远古时期,日、月、天的神秘,强烈吸引着我们先祖好奇的目光。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许多神话传说,寄托着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想。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无论是屈原的“天问”、苏轼的“把酒问青天”,还是其他文人咏月叹天的诗词歌赋,都将人的情感与神秘的“天”联系在一起,蕴含着对天与人关系的探寻。明代万户飞天,更是试图将梦想变为现实的具体实践,虽然付出的是粉身碎骨的代价,却也从一个方面诠释了中国人飞天梦的生生不息。

今天,航天梦已成为强国梦的坚强基石。

将梦想变成脚踏实地的探索,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从那时起,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各类导弹武器系统,成为国家安全的屏障;返回式遥感、“东方红”通信广播、“风云”气象、地球资源、北斗导航等七大系列卫星,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贡献有目共睹。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三大里程碑的竖起,使中国跻身航天大国之列,并向航天强国目标迈进。邓小平曾说,没有“两弹一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这正是航天梦与强国梦之间关系的最好注脚。

未来,航天梦将成为人类共同梦想的强大支撑。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宇宙空间是人类的共同资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地球村”、“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概念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和民族的共识。习近平主席在中美元首会晤时所阐述的“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目前,太空探索的国际合作已经成为潮流;未来,航天发展的希望更在于全人类的携手合作。假如多年之后,太空中只有中国的空间站存在,就像今天的国际空间站一样,它将成为各国科学家进行空间科学实验的共同平台;假如将来某一天,地球面临小行星等“天外来客”的威胁,各国航天机构除了携手应对别无选择;假如未来某一刻,人类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灾难,便只能共同打造“诺亚方舟”逃离地球。既然无人能够置身事外,航天便是全人类的共同的梦想。

从2003年到2013年,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十年十艘中国人打造的飞船送十位中国航天员遨游太空,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航天梦。但正如习近平所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中国航天追逐梦想的脚步不会止息,而会越来越快。这个梦想不仅是航天梦,也是中国梦、世界梦。

9.五四中国梦 篇九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在这个属于青年的节日里,我谨代表校团委向全体青年学生、青年突击队员、获得省、市、校级五四表彰的优秀青年代表,致以节日的问候。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青春作伴中国梦,理想行动同心圆》。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年强则国家兴,青年强则民族盛,因为青年充满理想,青年富有朝气,青年洋溢激情。在这个唱响中国梦主旋律的时代,在这个筑造榄中梦的校园,青年也要为自己的人生插上理想的翅膀,学大鹏扶摇万里冲九天,摘星揽月,高处看河山美好,风光无限!

青年朋友们可能会问,我能行吗?我要说:理想不妨大一点,万一实现了呢?古人云: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其上上。也就是说当有更大的期望值,才会有好的收获。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有理想主义情怀,不因得到的少而把理想也丢掉。

即使今天做不到,你还有明天。今日不能完成之事,谁能断定你明日还不行呢?因为,你是青年,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你需要的是不断提升。理想主义情怀就是永远相信,不放弃努力。就像相信太阳会升上天空,红旗会插上山头的阵地,你会成长有所成就一样。虽然太阳升空会经历黑夜的笼罩,但是终会跃出地平线;虽然在前进的道路上红旗会遭遇打击,但只要信念不灭,她终会高高飘扬;虽然你的成长途中会历经疲惫、挫折、迷茫,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路终会越走越宽。

上周张新滔主任在国旗下讲话中说:灵魂和身体一定要有一个在路上,并从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角度进行了解析。今天,我是这样想的:前者是要插上理想的翅膀,后者是要赋予行动的力量。有道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再大的理想,不去振动你那有力的翅膀,只会是理想写在墙上,成了标语和口号,你永远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

同学们,你是否畅想过要上什么大学?你是否制订过要考到多少分?你是否羡慕嫉妒恨过别人的优秀?可是,你又是否知道别人在放学后的学习安排,假期作息时间的有条不紊?你又是否知道别人在课堂上的积极思考,在课后的废寝忘食?你又是否知道别人在朝着理想的大学前进时为伊消得人憔悴?

看得见的,是别人的成就,看不见的,是别人背后的努力。这就像品尝厨师做的菜一样。我们感觉那味道很好,回家后自己尝试,做出的味道相差却很远。我们看到的是盘子里的菜,但那飘香其中的调料,浸润周围的酱汁,厨师放入调料的时间,如果不深入其中去了解,怎么会知道,如果没有自己试着去做,怎么会做得到?厨师使用的调料,就像你学习、工作之余的时间,虽然很短,但运用得好,就会成为你奋斗路上的点睛之笔,厨师放入调料的时间,就像你调节学习、工作的节奏一样,例如这周要段考了,那么每天学习了新课还应该安排一个小时左右复习,这么短的时间能做什么?我的建议是“三看一多”——看题型,看方法,看细节,多总结。

高三的同学们,高考离你们不足五十天了,希望你们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坚定梦想,以百倍的信心迎接挑战,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用勇敢和激情圆你的梦想,为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们树一个榜样,为培育你的恩师留一份精彩,为承载你的菁菁校园筑一个榄中梦!高一高二的同学们,以师长为榜样,青春作伴中国梦,理想与行动相济,同心圆。

我相信在小榄中学暨中山市外国语学校这个集合里,每位同学的热情和成绩都是一个单调递增的连续函数,求导总是大于零。你们现在的目标是一个起点在课本、试卷,终点指向高考的向量,努力有多大,向量的模就有多大。如果一定要我进行一下合情推理,我要说,根据前面N天的统计,以数学归纳法证明,以上全部正确,如果一定要问我这个事件的概率有多大?我可以告诉你,经过相关性检验,这是一个必然事件,结果是稳定的,概率为100%。

10.五四中国梦 篇十

九十六年前,五四运动用青春书写了一段恢宏磅礴的史诗巨著,开启了“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并为我们留下了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任时光流转,岁月变迁,五四精神代代相传,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孜孜不倦地朝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进着。身为一名青年民警,我们是警营中最富有朝气的一批人,我们是备受争议的“90后”。“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这是青年民警们勇敢追逐梦想的底气所在,正是凭着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信与冲劲,我们在警营中挥洒青春、苦练本领,为实现自己的警察梦不懈努力着。

去年9月,初出校门的我被分配到了东亭派出所实习,就这样我的从警生涯开始了。实习一段时间后,已经渐渐熟悉东亭快节奏工作频率、一切开始走上正轨的时候,事情又发生了转变,我被抽调至特警支队实习了!在特警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锻炼自己的身体,学习各项特警技能,生活很简单但却很充实。大家一起起早贪黑的进行各项警体锻炼,辛苦自然是不用说了,但是正因为大家一起同甘共苦,所以我和特警队的师兄们建立了一种同甘共苦的革命情谊,在特警队的几个月里我的身体素质、警察意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不知不觉,六个月的实习时光就匆匆从指尖溜走了,4月底,我们在忐忑与兴奋中迎来了人生中的另一段旅程。1个月以来,我在东北塘办案警组这个充满青春活力的集体中磨砺着,成长着。之前在派出所实习,我总是还觉得自己是一个学生,什么事情都只要跟着师傅便好,感觉天塌下来也有师傅顶着。正式定岗后,所领导、求助群众包括我自己都以一名人民警察的要求检视着自身的一言一行。我的肩上扛了一份责任,对于向我求助的群众而言,我的每一句话在他们心目中代表的都是无锡铁军在人民心中树立的公信力。

客观来说,我的业务能力相对于其他一直在派出所实习同伴们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知道在派出所的新征程将会有些坎坷,但庆幸的是遇见了一个好师傅。1个月以来,我跟随师傅一起接处警,学习如何调解纠纷;一起审讯嫌疑人,直到夜幕低垂;也曾远赴异地,独立完成异地取证工作。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去法制大队送批材料,我想这也是每一名办案民警都印象深刻的人生经历。去之前,我虽心怀忐忑,但总觉得在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后自己的办案能力不会太差,但当法制大队的师傅们看过我的材料后,都摇起了头。原来,在执法规范化程度日益提升的今天,笔录中的关于案件事实的每一句话都需要仔细斟酌、前后对照,容不得半点马虎。而在案发现场,即使是一点蛛丝马迹也是不能放过的,而且收集证据的意识一定要强、速度一定要快,一定要在它灭失之前固定下来,容不得半点企图偷懒、得过且过的想法。

在修改案卷时,我真的很沮丧,但我的师傅告诉我万事开头难,但是也不要怕,谁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失败不要紧,重要的是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师傅的话让我对自己未来的从警之路更有信心了,因为我的师傅是一位“85后”青年民警,他在工作时是严肃认真的,毫无保留地将他的办案经验传授给我;在私下里,我们是好朋友,他也会告诉我一些放松情绪的方法,让我能甩下一些负面的思想包袱,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实现辖区平安稳定付出自己的力量。

11.青春梦,中国梦 篇十一

面对纸质出版的衰退,出版商不得不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采取花样百出的行销手段,其中“假期效应”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段之一。日益快速的生活节奏,让当代人常常忙得“消费都是一种奢侈”,对于包括图书在类的众多商品来说,每年大大小小的节日假期就成为打开销售之门的最佳切入口。以图书业为例,每年共有三次高峰期,年初以春节和寒假为主导,形成第一波销售高潮;年中以儿童节为引导,连接七八月的暑期,此为第二波热潮,也是一年中横跨时间最长的销售高峰期;年末以圣诞节和元旦相连为第三波热潮。在每次销售旺季来临之时,各大图书出版商、经销商和书店等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相反,一旦市场进入淡季,出版商们也有意识地放慢脚步,一时间,市面的新书品种也大幅下降。从四五月份的开卷统计数据来看,各项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即是明证。

以“青春”为名的事件行销

不过对于生存空间日渐萎缩的出版商而言,在淡季听天由命也已经成为过去式,加强“事件行销”越来越得到出版商们的重视和关注,利用同时间的社会热点和焦点,出版发行相关图书,以市场关注度和眼球效应而制胜。

在今年这个淡季中,“青春”话题自然成为最大的焦点事件。以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代表的青春电影在这个春天搅动了全中国人的心。面对“青春”,青春已过的人在回忆青春,青春正当的人在享受青春,青春在望的人在憧憬青春,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也就有一千个不一样的青春。作为电影《致青春》的原著,《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书在电影上映前即以广受关注,全国多家书店销罄断货。而自该电影于4月26日上映以后,首日即斩获462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轻松超越先前《泰囧》所创下的首日3500万元的傲人成绩,同名电影有这如此上佳的表現,原著当然不甘落后,其大卖也是水到渠成之事。利用这一焦点事件,各大出版商也纷纷打起了各种主意,能出版原著的,借电影上映之机,推出所谓的“豪华珍藏版”,收录番外篇,并随书附赠电影珍藏卡册,积极迎合读者的新需求,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而不能出版原著的,也挤破头,趁机打个“擦边球”,如同名电影的剧本也是直接照搬原书名,公然亮相图书市场,不过因为版权授权问题而非议不断;相似书名的图书也是蜂拥而至,《理想青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致我们呼啸而过的青春》等新近上市的图书,就是摆明为“蹭书名”而来的,这也算得上是目前图书市场的一种常态了。

随着电影《致青春》的落幕,另一部超级畅销书《小时代》的同名电影也已经确定于6月27日登陆全国影院,这部由国内青春文学领军作家郭敬明创作、改编、执导的电影,虽然在演员阵容方面不如《致青春》这般庞大和豪华,不过《小时代》原著本身惊人的销量、郭敬明在青春文学市场的号召力、监制柴智屏的金字招牌无疑也是份量不轻,让这部电影未映先热,相信随着这部青春电影的上映,这场由图书而电影,由电影而图书的“青春”之梦将会在这个暑假得以延续,也让各大出版商们心驰神往。

“中国梦”图书走红市场

同样,在这个春天,另一场“中国梦”也正席卷着图书市场。

去年年底,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随即明确了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的“中国梦”,并努力为之奋斗并实现。由此在媒体报道与宣传领域掀起了“中国梦”的浪潮,图书业也是积极响应,一系列面向政府层面的学习读本自不用说,而面向普通大众的普及读本也是层出不穷,其中尤以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的《中国梦(修订版)》一书为代表。该书第一版早于三年前,即2010年年初即以出版,书名为《中国梦:后美国时代的大国思维与战略定位》,当时时逢中国GDP刚刚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1950年代炸锅炼铁而不得的“超英赶美”梦想已经轻而易举地实现,媒体与民众中的中国崛起之时不绝于耳,作者从军事战略的角度,阐述了其对大国崛起之梦的建议,并以呼唤“中国崩溃论”为警钟长鸣。

此书的出版在当时引发了中外媒体、学者专家、网络论坛热烈讨论。继大陆版之后,随即香港也出版了繁体字版本,并成功跃居香港图书榜榜首之位,在此类图书中实属难得。随着“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词汇并迅速走红后,该书也顺势而变,推出修订版,围绕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展开,副书名相应地改为“中国的目标、道路及自信力”。该书从第一版的畅销到修订版的再次热卖,自然主要是得益于出版方与作者紧密结合当下热门话题的效应。

与“中国梦”图书走红市场相应的,以前国家领导人出版的图书为主的政治类图书最近也有多本重量新书问世。政治人物出书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普遍现象,国外元首退休后,大多喜欢出自传,回顾其在位时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如这几年热销的前美国总统小布什的《抉择时刻:乔治·沃克·布什自传》,前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旅程:布莱尔回忆录》等都在全球各国得以热卖。在中国,自古即有“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经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之说,以出版著作而“立言”也是不少中国人心中的一个梦。但在中国基于一些特殊原因,领导人出版著作反而有较多限制,此次有两位重量级领导人问世新书,也是颇显难得,故而广受关注。

前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的《看法与说法》以摘要的形式集中收录了作者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问题的看法与说法,延续了前作《务实求理》中务实求真的特色,不论对于领导干部还是普通读者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习和指导价值。另作《闲来笔潭》则来自另一位前国家领导人吴官正,不同于其他领导人著作以讲话与发言稿为主,这本封面颇为素雅的文集,更像一位文人闲来无事时的信手之作,就内容而言,堪称一本超级“大杂烩”,其中既有回忆短文、散文、对话录等,甚至还有作者创作的小说和绘画作品。此外于书后的“主要参考书目”中列举的图书,仔细来看,其中正统的政治理论著作只列了《自然辩证法》和《回忆马克思》两种,其他的大部分图书均为是近些年市面出版的大众读物,甚至还包括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全集》这样的大众畅销书,如此也算是领导人著作中的“另类”吧。也正是如此别致的一本书,取得了不一样的市场回馈,据相关报道称,该书“上市一周发行近30万册”,作为一本不以谈政治、谈理论的领导人著作而言,如此的市场销量也是大众读者对于这位老人作为一位作者的积极肯定了。

纯文学重回平静

2013走到了一半,2012年的种种也渐渐远去,其中略显遗憾也不得不承认的就是纯文学重回平静,以莫言热退烧为代表。作为中国大陆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自获奖以后,即一举成为中国作家的领军人物,其著作借此热潮,也是颇为风光了一把。去年年底的畅销榜上,莫言的著作最多时可占据大半边江山,今年年初时也有近10本书在榜,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榜作品数量逐月递减,名次也有所下降。截止四月的数据,前30名中也近剩两种4本图书,即《丰乳肥臀》和《蛙》两部作品的两个不同版本,这也是莫言最有代表的两部作品,即使在未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也有着良好的读者口碑和不俗的市场销量,由此可见,经过了半年的沉淀,这场由莫言获诺奖而掀起的纯文学热潮也最终无奈地回归于平静。

而与此纯文学的冷落寂寥相比,网络文学却是如火如荼,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系列就有两本成功进入畅销榜,如果再联想到时下热销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最早也是在网络上连载的,则不得不艳羡于网络文学之热。

12.五四中国梦 篇十二

一、通过五四运动中民众对运动、帝国主义的态度

与辛亥革命中民众对革命的态度以及资产阶级对帝国主义的态度进行比较, 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

例题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鲁迅小说《药》中的对话片断:

“包好, 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 什么痨病都包好!”……

“阿义可怜———疯话, 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材料二“ (一) 凡革命以前, 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 民国均认为有效, 至条约期满为止…… (三) 凡革命以前, 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 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 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告各友邦书》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一指出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 结合材料二指出南京临时政府对待帝国主义的立场?它为什么会采取这种立场?这一立场对辛亥革命的结局有何影响?

从领导力量来看,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而五四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 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显示出伟大力量, 他们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 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卖国, 提出“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的口号。

从运动的规模和群众发动的广泛性来看, 辛亥革命虽有许多群众参加, 但资产阶级革命派惧怕工农力量, 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而五四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 范围是广泛的。从卷入的阶层看, 有工、学、商, 而且男女老幼都行动起来了, 其规模之大, 在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从结果和影响来看, 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 但被封建军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 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相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从此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辛亥革命承认不平等条约有效以换取帝国主义的同情和支持, 对反帝反封建表现出软弱性和妥协性;而五四运动则提出合理要求使中国代表团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对反帝反封建表现出坚决性和彻底性。

五四运动是由青年学生发动, 工人阶级为主力军, 全国人民参加的斗争。它涉及全国20多个省100多座城市, 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通过五四运动爆发后各阶层的反响以及先进知

识分子对运动的评价与辛亥革命后民众对民主共和的态度以及先进的中国人对革命的评价进行比较, 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

例题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 第有其表面已。人民缺乏国民之常识, 而于风俗习惯犹未改革”。“于共和之组织, 若选举, 若会议, 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 则共和政体之发生, 及依据于事实, 而非根本之原理”。

——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请回答:根据材料一, 概述1912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说明了什么?

从以上例题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1.应用材料的能力培养必须要找准方法, 本课教师采用的是运用材料前后比较, 以训练为主线帮助学生提高能力。2.材料要找准。教师选择的是五四运动前后典型的材料, 既要适合学生, 又要紧贴教材和能力要求。3.能力培养要切合学生实际, 而且要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用史料创设历史学习的情境, 通过问题的突破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艽, 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3.学校“五四”中国青年节活动方案 篇十三

中国青年节活动方案

想:

结合“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举办的此项活动,旨在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和展示学生的人文素质,进一步增强同学们明确当前社会思想领域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体现中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活动

主题:

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中学生明确“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深刻内涵,自觉运用荣辱标准检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养成优良品德,努力成长为四有新人。

三、时间及安排:

①第八周4月4日下午4点,在1楼团委召开高一年级班长和宣传委员会议,4月6日下午,召开高一年级班主任会,布置活动要求,(高二高三年级选报参赛选手)各班积极准备。

②第九周4月14日班会活动时间,高一年级各班按照学校要求,由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组织初赛,形式定为诗歌朗诵或者演讲均可。初选出1-2名同学,继续准备。

③第十周4月18日下午4点高中各班选手在一楼学术厅进行复赛。选出8个节目参加全校展示。

④“五·四”表彰大会后全校举行朗诵(演讲)比赛,评出优秀节目奖。

此次活动由校政教处、团委、语文教研组及学生会主办,并负责协调、督促检查评比工作。

四、具体要求:

①班主任在4月4-14日对各班学生进行动员,并组织学生积极准备。

②学生会学宣部和秘书部做校内宣传工作,通过海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

③班主任认真组织好4月14日的班内比赛,选出的学生名单于4月17日前交政教处。

④学生会负责安排复赛时学生抽签及相应工作。

⑤复赛胜出选手的文稿及音响资料于4月21日前交政教处备案。

⑥年级主任应督促和支持完成初、复赛工作。

五、评比方法:

主题鲜明积极向上。(4分)

表达能力,富于激情表达流畅。(3分)好范文版权所有

普通话标准,语言及用词规范。(1分)

表现能力,仪表大方,举止得体。(2分)

奖项设置: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获奖同学将发相关荣誉证书及奖品,获奖名单将及时张榜公布。

附:八荣八耻思想内涵: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好范文版权所有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14.中国青年节演讲稿:有感“五四” 篇十四

中国青年节演讲稿:有感“五四”2007-12-18 19:41:1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中国青年节演讲稿:有感“五四”

中国青年节演讲稿

许多革命先辈,他们在敌人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幸福而和平的今天,方志敏就是其中一个。

方志敏——一个耳熟能详的中国共产党员。由于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当他被捕后,敌人们又来搞“庆祝会”,把他带到大会的讲台上去“示众”,妄想借此宣扬他们的胜利,打击群众的革命热情。

他挺立在台上,那么地镇定自若,那么地冷静,好像不是一个被捕的人。上饶的革命人民谁不敬仰他,他们一看

到方志敏落在敌人的手里,心情无比沉重,对那些敌人,嘴里有说不尽的恨。敌人们是那么残忍、凶恶,但方志敏在最后几秒,抓住时机,给大家说最后的宣传。方志敏这种镇定自若的精神多么可贵。以后,很多敌人引诱他投降,但方志敏却说:“不!我们不会投降!”他的这句话告诉着每一个敌人,但敌人们依然不放弃,说到孔者仇身上去,过去,他也是一个革命者,可是,后来他投降了。敌人们用这个例子想引诱方志敏,答应他只要投降,就可以享尽荣华富贵,但方志敏凛然正气,他没有出卖革命、出卖战友,他说:“那是个无耻的叛徒!我决不会跟他一样,革命者宁可被敌人残杀,决不投降敌人,要我屈膝投降,休想。”因为他始终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英雄气概。敌人们见他意志坚强,无计可施,就“成全”了他,最后,他在1935年1月24日光荣的牺牲了。第1文秘版权所有

今天,我们过上了安宁的日子,多

么舒适,没有争吵声,我们不禁会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不屈服、视死如归的国际主义精神的革命者,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自己却牺牲了,他们虽然没有享受到安居乐业,但他们曾为了人民的希望——共产党,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精神一直千古流芳。方志敏永远存活在每一个的心中!我们为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他们把自由给了我们,自己却牺牲了,如果换上我,我一定会选择自由,多么可贵的精神啊!第1文秘版权所有

他们为什么会不愿屈服呢?为什么会那样忠贞呢?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为自己的理想,为人民的崇高的革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是催人奋进的兴奋剂;是冲破一切艰难险阻的原动力;是摧毁反动派的致命武器,以及,他们有一种人生信念。

此时此刻,我激动万分,我们生活在这样好的条件下,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在空中飘

扬时,我便会想起方志敏、江姐、刘胡兰以及更多的革命者,他们用生命换成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珍惜吧!

15.五四中国梦 篇十五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文化拓展开辟了空间

1840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西方文明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以强制性的侵略方式送来了所谓的“西方文明”。这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碰撞, 而结果是落后的封建制度失败了。对于一直自诩“天朝上国”的中国人而言, 被迫接受“西方文明”是一段较为痛苦的心路历程, 并为中国带来了很大灾难。

中国社会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实现了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第一次完整过渡。西方文明在由表及里、由浅至深的渗入中逐步实现了近代中国的文化认同。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坚持民主与科学, 后期注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张反对旧文学、反对旧道德、反对封建迷信;在西风美雨中跨越传统的文化障碍, 积极推行“拿来主义”, 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与思想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思想流派百花齐放。不同阵营、不同阅历、不同个性、不同角色的思想流派对西方文化方面具有不同的看法与观念, 为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多元化发展方面奠定了更为开放的文化基础。各种文明相互碰撞, 为人类文明的交融、互动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拓宽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形式。文明是属于世界, 没有国界划定的。一种文明的诞生, 是一个民族长期实践的历史产物。为了积极应对民族生存和发展中的不利因素, 传统文化会及时做出局部结构的调整、更新, 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形成。五四新文化运动, 是中华民族在国家危亡时刻对典型传统文化进行的一次文化大调整、大变迁,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大解放, 迎来了文化发展的一大高潮。为了挽救国家于危难,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将视线投向西方的先进文化, 希望通过思想解放实现中国的综合发展, 为中国找出一条救国之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条救国之路传入中国, 并影响深远。究其广泛传播原因, 必须从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条件进行具体分析。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由当时一定的思想文化来反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和马克思主义影响传播的根本原因是国内政治混乱, 军阀统治对外卖国、对内掠夺压榨, 人民困苦不堪, 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从客观意义上来讲,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化大洗礼, 呈现出五四百家争鸣的开放性文化氛围, 为东西方文化碰撞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辟了空间, 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大同理想”的融合,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深层文化心理机制。

二、“大同”理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源泉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被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打开了大门, 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外交困中不断向西方学习其先进器物、先进制度、先进思想, 寻找一条治国之路。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意味着西方社会的大倒退,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式国家制度的理想追求被打破, 开始寻求既能赶超西方社会又能富强中国的救国理论,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选择的重要依据。

“大同”理想社会由来已久, 早在《礼记·礼运篇》中就有记载。魏晋时期著名文人陶渊明著作《桃花源记》、太平天国运动的前期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以及康有为的“大同”学说, 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对“天下为公、社会大同”状态无限向往的延续。浓厚的文化积淀, 为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与接受奠定了思想基础, 拉近了中国人民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距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大同社会”的基本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同”社会理想追求人类社会的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统一, 是对无国界主义的太平社会的向往, 是深刻历史文化下的人类意识发展。这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阶级、没有国家、人人平等自由全面发展、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马克思主义提倡的共产主义社会很是类似。

中国历史文化的优秀成果“大同”社会理想与乌托邦理论都具备浓厚的空想主义。企图用道德观念管理整个社会, 用主观能动消除各种不平等状况, 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严重违背, 也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之一三大理论来源之一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很是趋同。

“大同”理想以中国古代社会的农耕文明为基础, 充斥着人们美好的道德生活追求, 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下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设计。符合马克思主义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基本理论。

“大同”社会理想是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选择的重要推动力。任何异质文化的成功输入是以本国本土文化的认可为前提的。在此情况下, 接受主体才能对外来文化与已有文化传统产生共鸣与互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与中国“大同”理想之间社会政治文化心理层面的辅助、共融。中国先进分子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天下为公”;社会主义理想提倡人道主义观念, 符合中国的“道德理想”;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人民观趋同于“大同”里面的民本思想;社会主义目标和国际主义原则在“大同”理想的“世界主义”中已有提到。

总之,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是历史必然。“大同”社会理想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与实践行动得到证明, 为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奠定了坚实的民族文化思想基础,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完善、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思想根源。

三、马克思主义被中国选择的文化渊源

1.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大同”社会理想为他们奠定了充分的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是中国选择西方先进文化的前提, 必须在批判中继承, 逐步实现中国化。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 他将“大同”理想与“世界联邦”构想相融合, 十月革命揭开了世界大同过程的序幕, 在世界社会组织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推动了人类组织的大联合, 实现各种族间的无国界发展。中共一大的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认为社会理论境界要在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努力实现“大同主义”, 提倡中国人民要与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共同努力创建世界大同。毛泽东等新时代的优秀青年深受前辈康有为《大同书》影响, 将列宁主张的社会主义作为世界大同进行理解。

2.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具备较为开放的思想文化空间

革命先驱们先后发动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试图通过向西方社会先进器物、制度的学习, 摆脱中华民族面临的严重危机。实现以中国“大同”理想为基础, 将西方政治文明运用到中国社会发展与实践中,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都曾进行过这一伟大尝试。“大同”理念的历史和文化特征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形式, 已不能适应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和世界政治局势的大变化, 必须有所调整。康有为在《大同书》等著作中, 就是将古代“大同”学说与西方近代社会学思想相结合的系统性阐述, 为“大同”学说赋以新的含义, 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特点。梁启超的“世界大同”是借助中国古代的乌托邦精神领悟世界政治格局及世界格局中中国的具体地位。这是对西方政治理论和西方社会主义学说的优化选择, 积极推动人类社会的和平、统一与平等。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袖孙中山主张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就是以社会主义与传统“大同”社会理想为主要框架构建的, 甚至以“大同主义”理念进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全面解读。

自中国近代史序幕拉开以来, 先进的封建地主、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都试图用西方资产阶级的先进因素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都失败了。一次次的惨败教训, 强化了民众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失望心理, 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力理论的输入创造了机会。

五四新文化运动揭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探索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的优良资源为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空间。“大同”理想的趋同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的认同感, 为马克思主义植根中国奠定了肥沃的土壤, 使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理论主导者。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国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 为无产阶级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思想解放与引领的作用。

摘要: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重大转折点。这一时期,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为支撑的, 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追求新思想和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大变革推动下的重要思想潮流。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渊源,大同理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参考文献

[1]王磊, 王跃.论五四时期的“主义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J].中共党史研究, 2011 (10) .

[2]王宜胜.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根源[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3 (02) .

[3]韦燕萍.论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J].理论观察, 2013 (07) .

16.五四中国梦 篇十六

关键词: 外国文学;翻译;中国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的有志之士希望通过学习西方、不断摸索适合的发展道路来挽救处于危急之中的中华民族,翻译外国文学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五四”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时期的文学也是人们研究的重中之重。然而,这一时期翻译文学的研究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五四运动”时期的翻译正处于我国翻译的第三次高潮,先进的知识分子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不仅使国人了解了西方,还直接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新文学的建设。下面通过结合当时的翻译状况来分析一下外国文学翻译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1 外国文学翻译的概况

在“五四”期间,各路知识分子纷纷做出了“思想救国”的尝试,由于我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思想的局限性,本身已无力担起挽救中华民族亡族灭种的命运,而先进的西方文化的渗透则能给人们一种思想上的启迪。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五四时期既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也是中国告别旧文学、倡导新文学的重要发展阶段。倡导新文学,就需要学习西方。这时候,翻译活动则显得异常重要,因为它不仅是一种目的,也是一种手段。茅盾曾说过“我觉得翻译文学作品和创作一般的重要, 而在尚未有成熟的‘人的文学’之邦像现在的我国,翻译尤为重要否则, 将以何者疗救灵魂的贫乏, 修补人性的缺陷呢? ”(陈福康2000:73)。

从翻译的题材上看,“五四”时期与近代前几个时期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洋务运动时期,徐寿、李善兰、华蘅芳等知识分子所从事的翻译活动,大多出于晚清军事、外交的需要,对当时的文学贡献微乎其微;到了戊戌维新时期,在严复的率领下,维新派和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学生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著作,详细阐述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到了“五四”时期,内容更是有了质的变化,由于对西方文学的开放态度,文学翻译成了主流,人们大量的接触到了西方的文化的精髓,在当时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奇观。

从学习的对象上看, “五四”时期主要是学习欧洲文学,但在对五四文学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尽管胡适、鲁迅等五四新文学的领袖极力推崇西方文学,但也并没有将从古典文学到现代主义的整个西方文学都拿来学习。因为他们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西方的古典文学上,其研究方向主要是卢梭之后的现代西方文学,即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

在“五四”期间,在鲁迅、陈独秀等人的推崇下,西方的各种思潮、流派开始传入中国。这就客观上为中国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王哲甫曾说:“中国的新文学尚在幼稚时期,没有雄宏伟大的作品可资借鉴,所以翻译外国的作品,成了新文学运动的一种重要工作”(王哲甫1996:259)。根据记载,“五四”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1917-1927 年间出版译作225 种,其中理论译作25 种,作品总集13 种,分国别译作187 种)。且从翻译人员的构成上来看,译者多以社团成员从事翻译活动,比如新青年社、文学研究会、创造会等等。

“五四”时期的翻译特点,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翻译队伍素质高。这一时期的译者大多有过海外留学的经历,接受过西式高等教育。不但在语言上没有障碍,同时有着开放的思想观念,对外来新鲜事物持开放态度。

(2)翻译范围广。这里所说的翻译范围广,不仅指翻译的内容,还涉及到这一时期翻译所涉及的原作流派、题材、体裁,译者的选择乃至传播途径,这些都有着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向。这就使得读者能够更多的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

(3)转译现象盛行。转译是指原作的最初语言和译作的目的语之间经由了第三种语言的中介。冰心之所以在翻译界占有一席之地,与她译介东方泰戈尔的诗歌密不可分,这种现象被学者们归结为翻译的“弱国模式”,认为这是意识形态支配翻译活动的结果。

(4)翻译理论盛行。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期留下的翻译理论甚少,乃当时的一大憾事。而“五四”时期有关翻译理论的论述盛行,涉及到翻译标准、功用等方方面面,为后来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使得翻译活动有了理论支持。

(5)译者角色的多重性。“五四”时期的译者不再是单纯地从事翻译工作,比如鲁迅、瞿秋白等。他们承担着思想、文学、社会等多重层面的重任务,也使得这一时期的翻译更加复杂与多样。

2 外国文学翻译对我国文学的影响

五四时期的翻译有着三重追求——思想启蒙、政治救亡和审美情趣。翻译工作者在翻译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在语言的转换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对我国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新的词汇与语法

在白话文逐渐成为文坛主流的时候,汉语的语法也在发生变化,主要是双音词和语法规则的涌现。这明显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影响。在“五四”的新诗运动中,复音词的增加,有利于现代汉语将复杂的思想和现实生活表达出来,充分地反映现代人生的生活状况。

再看词汇。词汇变化最活跃,王力认为晚清到五四汉语词汇的发展速度,超过以前三千年,而“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1898),新词的产生是有限的。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1919),新词的产生得比较快。五四运动以后,一方面把已通行的新词固定下来,另一方面还不断地创造新词,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文学需要”。新词的产生,突破了传统文学原有的审美观点,使得新的文本具备了现代特征。

2.2新的文学体裁

“五四”之前,中国的现代文学尚处在萌芽之中,真正意义上的白话小说、白话诗尚未出现。纵观当时的文学题材,则明显受到了外国文学的影响。我国的作家模仿外国文学中爱情故事、侦探推理等内容,创造出了相似的作品,比如鲁迅先生的 《狂人日记》受果戈里同名小说的影响; 玩偶之家 被译介到我国后,胡适先生摩仿写出了爱情小说 《终身大事》 ,塑造了中国的第一个“娜拉”。

2.3新的文学形式

对新文化的倡导者来说,翻译对文学创作往往会有着驱动作用。“ 真心的先去模仿别人, 随后自能从模仿中, 退化出独创的文学来”(刘纳1999)。中国现代文学新的样式的诞生和发展,如新诗、白话小说、话剧等都和翻译活动息息相关。“五四”时期对外国小说的翻译,不仅推动了中国传统的变革,而且对整个现代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旧小说的章回体逐渐被打破,作家们开始采用西洋小说的形式。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新的文学形式,如新诗和话剧,以及新诗标点的引进,对中国新文学的成长和发展,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林纾先生翻译 《巴黎茶花女遗事 》,彻底摆脱了传统小说的章回体的束缚,并且保留了其中部分日记体;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提倡全用白话,韵文之戏曲,也都译为白话散文,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

3 总结

社会每一次进步与发展的背后都有着翻译的身影。中国各个时期的翻译无论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还是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的形成发展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单从“五四”的角度来看,它也标志着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翻译的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译作不再仅仅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不再拘泥于军事、外交等内容,而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向国人介绍西方先进文化,从根本上唤醒中国人沉睡的意识。

从外國文学的翻译对我国文学作品的影响来看,通过大量的引进西方词汇,促进了汉语新词的产生以及语法的充实,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复杂地思想状况。新型文学体裁和形式的涌现,让国人欣赏到了自己的白话文小说、新诗和话剧。

“五四”时期可以被看成我国翻译史上的盛世。正是这一时期翻译活动的蓬勃发展,引进西方文学,才涤荡了整个社会的歪风邪气,促进了人们思想上的解放。从这一阶段的历史意义来看,它不仅继承了我国对佛经翻译和科技翻译的传统,也启迪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第四次西学引进的高潮,为后来的翻译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73.

上一篇:2-3月班容班貌检查评比情况(一年级)下一篇:用真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