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感恩励志教育(精选14篇)
1.资助感恩励志教育 篇一
感恩资助励志青春
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很荣幸的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我知道这是对我一年努力的一种肯定,内心有的不仅仅是高兴,更多的是感激。
感恩国家、学校。为了帮助我们贫困大学生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让我们不再为读书而发愁,国家进一步落实了资助政策,减轻了我们贫困大学生经济负担,使我们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对于这样的奖项,我是既激动又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国家励志奖学金是为了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困难学生的奖学金。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青年大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代表了国家和社会对我们青年大学生的鼓励和期待。同时,我也感激学校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这是学校、老师以及同学对我的肯定与信任,我一定会“心存感恩,励精图治。”对于我们来说,这不仅是对我们学习上的一种肯定,更是对我们学习上的激励和鼓舞。我相信有了这样的肯定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只有对社会对环境及周围的人心存感激,才会幸福愉快,才能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帮助,从而写出大写的人生之路。我是一名农村来的孩纸,父母离异,我的命运没有给予我厚实的财富,但却给了我努力去改变家庭的决心。从大一进校开始,我内心深处就一直有一个坚定地信念,我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勤奋去改变着一切。所以,无论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我都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哪方面,我都努力争取做到最好。大学的生活在我们的不经意间已经过去四分之一,在攀枝花学院这片土地上我撒下了汗水与青春,收获着感动与成长。一年中,一句励志信条一直陪我走过艰难险阻,坎坷荆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件事”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段痛苦和快乐交织的故事,只要我们还有梦想,有渴望,大雨过后必定是彩虹,所以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我的人生一定会有不一样的色彩,一定会雨过天晴。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总结我的一年大学生活: 学习方面,我知道,学习必须需要目标和计划。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会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此而努力,所以在刚进校的时候我就为自己定下学习目标,成绩一定要进入前三,自己也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初衷,胜利永远属于坚持不懈者,在大一上学期期末自己成功进入班级前三,但是自己并没有一点懈怠,而是更加努力学习,也许不是每一个人都生来具有这样优秀的品质,但可以学习养成这种品质,学会养成知难而进,逆水乘舟的能力,学会养成不骄不躁,沉着理性的脾气,让自己对成功增加信心。然而真要学习进步,制定适当的计划是必要的,它能提醒你下一个小目标是什么,此刻应该做些什么,它能使你有紧迫感,每当你有些倦怠时,看一下你的计划书,提醒自己:此刻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将来,辛苦定会有回报。上一年,我也为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短则一周,长则一个月,每个星期再忙都按时完成所有的计划,平时抓紧学习的每一分钟,而不是抓紧每一分钟学习。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也激发了我的学习斗志,使我能够改变对生活的态度,使我更有信心去学习,使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能够创造财富。
工作上,我也尽心尽力,认真完成各项自己该做的任务,在保证学习的基础上,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刚进校,自己就踊跃报名,通过了学生会组织部的两次严格面试,最终有幸成为了组织部的一名干事,在工作中,自己也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虽然也有过抱怨,有过各种困难,但觉得很充实,我总是用最大的热情去做好每一件事,合理安排好学习和工作的时间。也感谢学校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认识了更多优秀的人。一次次的活动开展后给我留下的总是那么多的经验教训,使我成长了不少。也正是一次次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思想素质已经有很大的提高。其实回头看看,在那期间遇到的困难都是我以前从未经历过的,不过我很确切的相信,这将会是我人生当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生活上,自己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室友能够和睦相处,像一个小家庭一样,并且自己也一直担任室长一职,在这一年,寝室被评为星级寝室。在班上也比较活跃,和同学都能友好相处,积极参加各项班级活动。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直截了当就把事情做好。我们,有时需要等待,有时需要合作,有时需要技巧。这就需要我们有水一样的生活态度,遇到困难我们不退缩,而是另辟蹊径,绕山而过。
获得这份荣誉,我相信并不是终点,而是我学习上的一个起点,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会表现的更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件事,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以后回报社会。最后,再次感谢国家以及学校给予我的帮助,我定不辜负所有人的期望。
2.资助感恩励志教育 篇二
图1显示出资助育人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资助育人工作中, 应注重通过物质资助、精神帮助“双助”并行, 以精神帮助引领物质资助的方向, 最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重要目标的实现。目前, 普遍的做法是通过对受助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自立自强教育的形式, 来实现精神帮助。
1 感恩教育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地位
从图2中可以看出, 一方面, 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共同提供了资助经费, 交由学校的机构部门和学院共同管理、评审、发放和宣传, 开展资助活动。另一方面, 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的教育者对受助学生开展感恩、诚信、自立自强教育。笔者认为, 只有首先让学生学会知恩, 懂得感恩, 心生社会责任感, 才能在无外力监督的情况下, 自觉偿还贷款, 诚信做人做事, 真正意义上实现社会人的自立自强, 最终促进高校助学育人目标的实现。因此, 感恩教育在三种教育中是处于基础性地位, 应该首先开展。
综观今日高校, 部分贫困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把社会各界的资助看成理所应当, 忽视了亲情、友情和师生情。这反映了当前部分学生感恩意识淡漠甚至丧失, 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严峻问题。
2 感恩教育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部分受助学生缺乏正确的感恩意识
受助学生中大部分学生都心存正确感恩意识, 有社会责任感。希望通过努力学习知识改变自身贫困的状况, 在社会中安身立命后, 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但现实中还存在几种有害受助学生身心健康的不正确思想观念: (1) 部分学生缺乏感恩意识, 认为自己家庭贫困, 获得周围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 不需要回报和感恩; (2) 有的学生经常获得资助, 安于依赖资助过活的现状, 变得学习上不思进取, 生活中好吃懒惰, 对未来缺乏规划和目标; (3) 部分学生得到资助后觉得低人一等, 周围人会用异样眼光看待自己, 与人相处时产生自卑感, 背上心理包袱; (4) 部分学生得到资助后心存感激, 觉得应当立刻回报社会和个人, 又苦于自己经济实力有限, 陷入对自己能力渺小的自责和愧疚中。
2.2 部分教育者不够重视感恩教育的作用
少数教育工作者如一线的辅导员、班主任, 由于忙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等原因, 没有首先读透国家针对大学生的每一项资助政策和文件, 没领悟国家的资助政策传递出的资助育人的信息。在资助工作中, 没积极思考如何抓住机会, 开展感恩教育, 积极引导受助学生合理的学习生活,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2.3 现有的感恩教育方式不够贴近学生
传统的感恩教育方法是让学生积极参加到教育指向性、目的性较强的课余活动中。例如, 学校资助管理机构、学院、班级等组织开展的各种感恩教育征文、讲座、演讲、辩论、人物评选活动中。这样做的效果是明显的、积极的, 影响范围广。但是这些主题教育与学生最关心的专业课程学习分离度较高, 如果系列教育活动、大型教育会等开展次数过多频率过高的话, 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感、负担感甚至排斥感, 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的本末倒置违背了资助育人成才的目标。
2.4 辅导员班主任构成的教育主体较为单一
辅导员、班主任作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 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 是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力量。可是实际情况是: (1) 辅导员班主任平时的事务性工作较多, 所带学生数量大, 单独与每一个学生深入接触的时间不多, 往往不能及时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复杂心理需求及思想变化; (2) 辅导员、班主任长期从事基层工作, 没有自主学习或参加专业技能培训, 部分人的思考问题的方式陈旧, 所站角度微观, “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产生疲倦感。这些因素使感恩教育的效果打折扣。
3 感恩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资助工作者首先应重视感恩教育的作用
资助工作者首先应重视感恩教育的意义, 才能赋予它在三大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更有说服力, 更有底气地对受助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意识到开展感恩教育可使受助学生对给予他帮助的社会个人心存感恩, 诚信还贷, 乐于助人, 自立自强, 起到法律条文强制监督达不到的效果。同时, 努力学习成长成才来回报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意识到自己对社会也应尽一份责任,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3.2 建立资助来源数据库并定期向学生公布
学校和学院建立资助来源数据库, 通过入学教育, 学生qq群等方式, 定期向学生公布每一项资助的来源、构成、发放流程和评审条件。 (1) 公布资助金额的来源, 可让学生知道是哪些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社会群体和个人在捐资助学, 使之理解资助并非理所当然, 对资助的发起者感恩; (2) 公布构成和发放流程, 让全体学生了解到每一笔金额的最终进账都是由政府各级部门、社会各界及学校财务处、学生处、学院辅导员等台前台后的工作人员共同付出精力之后才得以存在的, 使学对资助工作人员生产生感恩之心; (3) 公布评审条件, 让受助学生看到了解受助学生的产生要经过公开、透明、严格的评审制度, 包括对学习成绩、道德品质等各方面的考察, 家庭经济困难不是唯一的考察条件, 只有品学兼优者才能获得资助。增强他们对资助工作的认同感、荣誉感、自豪感, 将家庭贫困带来的自卑感和等待救济的弱者心态转化为奋发向上、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的动力。
3.3 建立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联动教育模式
打破传统感恩教育中以辅导员、班主任为教育者的单一主体, 将具亲和力和感染力的专业课教师, 最了解孩子成长历程的学生家长纳入到感恩教育者的队伍中来, 增强感恩教育的可信度、感染力。形成辅导员、班主任为主, 专业课教师协助, 家长远程监督的“三位一体”联动教育模式。一方面, 专业课教师积极利用课堂教育阵地, 在讲授专业课知识的间隙, 传播作为一个社会人, 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成功, 也需要帮助他人实现人生价值和成长的正确价值观念;另一方面, 用电话、短信、邮件、寄信等渠道向受助学生的家长宣传国家开展资助工作的意义, 介绍学校学院资助工作团队付出的努力, 首先让家长对资助工作产生认同和感激之情, 这样家长才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传播“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的观念。同时, 学校还可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与家长及时沟通, 帮助学生共同解决。
3.4 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感恩教育活动
学校学院可在开设专业的实习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鼓励、引导受助学生学会感恩、诚信和自立自强。通过开拓课堂之外的实践教育阵地, 让实践育人的隐性教育方式有效补充资助育人的显性教育方式, 二者的结合充分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一方面, 对学校学院来说,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了才干, 又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恩教育, 培养了学生感恩、诚信和自立自强的良好品格;另一方面, 对学生来说, 无需额外占用学生的课业学习时间, 还可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 增加了学生参加感恩教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师范类院校可动员鼓励、组织安排受助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 到学校附近的街道社区和附近贫困区县中去, 针对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小孩等弱势群体, 开展免费周末补习班、捐赠图书和义务支教等活动。当地的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给学生出具社会实践证明表, 帮助学生修完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践学分。受助学生从活动中既提升了自己的授课能力, 又收获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通过对比还会意识到自己得到资助能顺利完成学业是幸运的, 激发起努力学习, 回报社会的社会责任感。
3.5 建立受助学生学习生活随访制度
建立随访制度的好处是帮助和督促受助学生建立积极合理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避免思想懈怠。 (1) 让受助学生拟定资助金额使用计划表, 交给辅导员老师和班长监督执行, 通过让学生制定计划的方式引导其合理使用资助, 杜绝铺张浪费; (2) 辅导员、班主任可通过向受助学生本人、同学和室友走访、谈心等方式, 及时掌握受助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 为其开展针对性地学习、人际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等指导和服务; (3) 受助学生也将真心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给予的关心和友谊, 帮助他化解成长烦恼, 融洽人际关系, 收获学业的成功和友谊。最终, 这份感谢将化为努力成才的动力, 产生奉献精神与责任感, 在有能力后可将关爱回馈给自己身边和社会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总之, 感恩教育是针对受助学生教育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效果良好的感恩教育可以增进诚信教育和自立自强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高校的资助工作中, 在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资助的基础上, 不失时机地灵活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自立自强教育, 用精神帮扶引领物质资助的方向, 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终实现高校的资助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2011年版) [EB/OL].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 http://www.xszz.cee.edu.cn/show_news.jsp?id=2038.
[2]2010年全国学生资助政策执行情况[EB/OL].阳光高考, http://gaokao.chsi.com.cn/gkxx/zc/moe/201108/20110809/225663688-1.html.
[3]陈晨.刍议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0) :117-118.
3.对受资助学生群体感恩教育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学生;资助工作;感恩教育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少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形成了以国家资助为主、社会救助为辅的资助体系;形成了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立体化资助模式,搭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尤其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资助工作作为推进贫困家庭脱贫的重要手段,重要性更加凸显。习近平总书记“五个一批”中提出要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湘西自治州结合州情实际,提出要大力实施教育脱贫工程,要求构建覆盖贫困村和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发展帮扶机制,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实行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和生活资助。由此可见,各级政府对贫困家庭学生的重视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学生资助工作覆盖面将进一步增大,受资助学生人数也会更多。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在现行资助制度下萌芽出来的感恩教育缺乏问题也将进一步突显。
一、受助群体感恩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当前,学生资助、社会救助等确实为困难学生解决了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对国家和社会提供的资助怀有感恩之心,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受助不感恩的不良现象,令人堪忧。
一是思想存在误区。现阶段,学生资助工作的对象主要是精准脱贫对象家庭中的贫困学生和其他发生特殊致贫事故的学生,因此,存在部分困难学生把贫困作为资本,不思进取,坐等其成,出现等、靠、要的消极思想。
二是界定有待加强。贫困生作为一个具有隐性特征的群体,在实际操作中,贫困生的界定难以形成统一标准。尤其是作为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贫困生数量多、资助工作力量薄弱,贫困生界定更加困难。现阶段,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均把精准扶贫对象户中的学生纳入资助工作范畴。但在实施精准扶贫之前由于识别标准不统一,个别一直享受资助政策的家庭因为不符合精准扶贫政策,导致资助被取消,部分家长和学生表现出不理解,甚至出现到教育部门上访的事件。
二、受助群体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目前,随着受助群体的扩大,单纯的资助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必须与育人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受助群体感恩意识缺失有以下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功利主义也日益渗透到了人们的思想中,片面追求利益的同时,使部分人的道德出现滑坡。一些社会资助和个人资助因为过于注重经济的资助,忽略了受助者的心理需求,使受助者产生一种理所当然、受之无恩的心理。同时由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服从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更多地人们关注自身发展,这些不良社会风气也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判断,导致其价值观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发生畸形,造成学生在意识上产生失恩现象。
(二)学校教育中的功利色彩影响。多年来,中小学教育更多是在关注升学率,教学成绩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在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学校又将重心放在考试知识的掌握上,关心最多是升学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虽然一直提倡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实际上,普遍还是对学生的知识和智能方面的教育,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采取灌输式、注入式的教育方法,没有真正把学生视为有思想、有感情、有需求、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并充分尊重他们,从而导致学生的能动性丧失。
(三)家庭教育中的消极因素影响。再穷不能穷孩子,是中国父母的传统心态。当前90后、00后学生居于主体地位,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要求更多的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往往忽略了对子女的三观教育,弱化了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育。个别单亲家庭和孤儿家庭,因为缺乏父爱或者母爱,家庭教育缺失,学生在道德教育方面有更大的差距。
三、加强资助工作中感恩教育的对策
在资助工作中进行感恩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感恩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完备更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有利于提高受助学生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受助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同时对经济资助的长效运行有推进作用。
(一)引导受助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正确感恩观的形成。感恩不单单是传统美德的要求,更是健全人格中一个重要的基本要素。感恩教育需要遵循由知到情再到行的一个过程,利用对学生的经济资助进行感恩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把握受助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育人效果。感恩品质的形成大致包括三个阶段,即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和实践层面。认知层面是指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德,正确分析施恩方的目的和意义,产生心理的认可;情感层面,是基于认知产生的情感共鸣,产生心理上的愉悦与幸福感,近而形成自觉的感恩意识,并伴随回报恩情的冲动;实践层次,是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或施恩的具体行为,升华成自主的习惯行为,形成回报恩情、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的良好品行。学校要加强感恩教育,教育学生知荣明耻、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教育学生在对待家庭贫困和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时,要逐步引导他们用辩证的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端正自己的心态,坦然从容地面对问题和挫折。
(二)营造受助学生群体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资助政策实施的关键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公开、公正、准确的认定,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工程,进行科学合理地界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是阻止个别学生不诚信的重要前提。一方面要加强对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各种宣传渠道,让学生深入了解新资助政策实施的意义、主要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既可以让受助者明确国家这一造福当代、惠及子孙、影响深远的重大政策,是构建社会和谐、保证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又能让其他非受助学生对受助学生进行有效监督。同时,教育部门要会同扶贫部门、乡镇、村委会,从制度上做好贫困学生的认定工作,在具体的认定过程中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班主任、班级和宿舍同学等多层面对学生的生活情况、消费情况等进行了解,建立跟踪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学校要充分利用团委、社团等各种资源开展主题鲜明的感恩教育,通过讲道理、明事理,把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融合,让受助学生的心灵在温馨平等、受到尊重的氛围中接受洗礼。要通过校园广播、学校橱窗、班级板报、网络等宣传阵地,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使感恩教育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排解受助学生的孤独情绪,养成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
4.感恩国家资助励志青春征文 篇四
爷爷年轻时力壮如牛,直到老年也风采依旧,然而命运总喜欢在人生如意时给人一些灾难,年过六旬的爷爷忽然得了疾病,需要动手术,可是工薪微薄的父亲在负担我和弟弟高额学费的同时,又怎么负担得起爷爷的手术费呢?没办法,念及爷爷年事已高,就放弃了手术。灾难总接连出现,在爷爷患病的同时,一向精明的奶奶也得了轻微的老年痴呆症,病重的爷爷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奶奶。妈妈身体也很差,她一面在家务农,一面监督我学习。因此,家庭生计就全靠父亲一人,可是父亲长年劳累,身体也渐渐变差,我真的很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倒下去。所以我申请了国家助学金,来帮父亲减轻一此负担。
自获得国家助学金后,我能够把它用到实处,如买自己所需的书籍和伙食费等。这些帮助,减轻了我许多压力,也减轻了家里的压力。因此,我能一心一意地投入到不习中去,为我的梦想打拼,好好利用高中的宝贵时光,学到扎实的知识,掌握真正的本领。
贫穷,决不是一个人的资本,受资助也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但我也没感到一丝的自卑,相反,我觉得自己从助学金中获了很多,它给予我的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不仅仅是金钱上的资助。是助学金给予我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在学习之余做一些义务服务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服务行业的艰难,而这也时时为我敲响警钟——只有多加努力方能成为人上人,才能让我的生活充实且丰富多彩。当我被告诉是国家助学金的获得者时我非常高兴,但在高兴之余的就是感激,首先,我非常感谢国家和学校的各位领导、老师对我们这些贫困学生的关注,并给予我们实际的帮助,让我们有机会和其他同学一样在教室里学习,有机会听老师们传授知识,在学校专心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代表我们这些贫困生在这里向国家、学校和所有关心帮助我们的人表示深深的感谢!
一个高中生,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确实有很多不方便。同样,对于一个贫困的家庭来说,培养一个大学生是那么的不容易。而助学金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它大大减轻了我的家庭负担,同时也让我的生活得到了物质上的保证,更让我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助学金让我找回了生活的自信,让我懂得了感恩,让我明确了自己的责任,让我坚定了报效祖国与人民的信念。为此,我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努力学习,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己的学业技能,尽量做到让家人、老师和自己都满意;同时,我也要省吃俭用,将钱用到实处,尽量减少家里的负担;我要严于律己,勤奋努力,为以后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我知道,社会中存在着很多比我更不幸的人,所以我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知识,扩展知识范围,珍惜时间,拼搏奋斗,立志成才,努力成为祖国未来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为那些不幸的人渡过难关,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5.资助育人励志感恩征文小学生作文 篇五
我叫XX,现在是路井镇中心学校六年级二班的学生,从我出生起,忙着工作,出生后只能跟随50多岁的奶奶。
上学后从班主任那里知道国家可以给家里条件的学生一些资助,这样的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资助金,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帮助,这让我暂时解决了上学费用难的问题。真是国家资助的好政策助我上学!
在我上学的期间,生资助这笔钱对于别人来说虽然不是很多,但对于我来说却是很有帮助了,这笔对于别人来说不是很多的资助,对我而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能一定程度上减轻我生活费用上的负担,可以让我更专注于学习的事情。真是国家资助帮助我解决生活费问题!
既然国家给了我们便利,帮助我解决了生活问题,所以我更要好好利用这些资助的资金,用来丰富自己的知识,让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这样对得起这些资助,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对得起国家的好政策。
国家资助,助我。我想成长的不只是身体,还有心理。身体成长是因为生活费的问题解决了,能让身体长得更好,而心理成长就包括很多面了,包括上面所说的知识上的增长,还包括信息量上增长,学校是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从学校可以学到社会上的很多知识,因而信息量就增加了,不过光有这些是不够的,学生还要有智慧上的成长,智慧的面就广了,与人处事的智慧,与人交往的智慧,技能上的智慧等等。
6.资助感恩励志教育 篇六
——学生资助
教育目的:告诉大家生命不是你一人所有,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东西也不属于你个人,请珍惜生命请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请珍惜他人为你的努力和付出,请常常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它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做人的境界,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因为感恩能让这个世界一天一天美好起来,让人与人之间一天一天更加馨起来。
主持人:马法土买
主要内容:感谢父母,赐予我生命,不求回报地爱着我疼着我。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恩所有的所有,听一听何明玲同学的心声,感受她心中的恩诗朗诵《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三、听了朗诵后,互动活动:说出最让你感动的事(请几位学生讲述)
四、要学会感谢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而又应拿什么来报孝父母所付出的无数艰辛呢?
五、宣传国家和政府对中职生资助的相关政策,具体实施方案和方式,让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国家的优惠政策,让每个同学清清楚楚,并心存感激
六、歌曲表演《感恩的心》一句简简单单的感谢却包含了无尽的感动,学会感恩是人生的必修课。
七、班主任讲话
在这次“感谢有你”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同学们对这次活动的积极参与,他们都在竭尽全力想靠自己的行动去打动别人。他们的节目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辩论会非常精彩,手语小合唱也非常感人。听他们讲述自己感恩的故事,看他们用手语表达自己感恩的心情,作为老师的我心里也涌起一份真实的感动。我突然感觉,这些曾经在我眼里长不大的孩子竟会如此独立,如此懂事,他们都是些善良纯洁的孩子,他们对他们的父母、老师、朋友,甚至生命中所有的人都拥有一颗诚挚的感恩的心,他们是想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对于感恩的感受抒发出来,积极影响身边的人也常常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或许我们平时都不会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我们并不是没有必要让身边的人了解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和感激,所以这样体验感恩的活动是我们学生和老师所需要的,他们需要一个空间一个舞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次的活动也在我们班掀起了一阵孝敬长辈、尊敬师长的热潮,这说明感恩教育活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们每个人都已经真正地试着敞开心扉感恩这个美丽的世界了。在一张纸上写出下面的 你父母的生日是:()你父母的体重是:()你父母的身高分别是:()你父母穿的鞋码分别是:()你父母最喜欢的颜色是:()你父母最喜欢的水果是:()你父母最喜欢的花是:()你父母最喜欢的日常消遣活动是:()从今以后,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个微笑,一点进步,都是对父母的爱的一种无声的表达方式
说出你的爱: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不要把父母的付出看成是理所当然,应该经常父母表达你的感激之情,对父母的唠叨多点儿理解,少点抱怨,学会感恩。
7.资助感恩励志教育 篇七
一、新资助体系下国家财政对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经济投入
2007年6月, 在国务院的部署下, 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包括《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等8个配套文件, 就落实新的资助政策做出了明确规定。
新的奖、助学金体系中提出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大资助措施。其中国家奖学金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 用于奖励高校全日制本专科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 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 全国资助总人数为5万人, 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 每年奖励资助约51万名学生, 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国家助学金主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帮助其解决生活开支。国家助学金的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 每年资助约34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这三项措施施行所需资金全部是政府投入[2]。三项资助措施覆盖面达高校学生总数的23%, 资助人数相当于过去的7倍。
二、从我校学生经济资助工作现状看现有资助体系
目前, 我校学生资助工作中, 国家投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我校当前本科在校生数为19946人。2008年我校共发放国家奖学金41.6万元, 52人获奖;发放国家励志奖学金340万元, 680人获得奖励资助;发放国家助学金679.6万元, 3398人获得资助。奖励、资助金额1061.4万元, 受助人数4130人, 奖励、资助面约占全校本科生数的21%。资助面未达全国平均水平, 这应和国家财政投入偏向投入中西部省份高校有关。
2007年开始, 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在江苏、湖北、重庆、陕西、甘肃5省市开展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 从我校情况来看,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获贷人数和金额目前已超过国家助学贷款获贷人数和金额。2006—2007学年, 我校共有1156人获得国家助学贷款, 贷款总额额为573.01万元, 2007—2008学年, 获贷人数为622人, 贷款总额度321.19万元, 而2008—2009学年, 贷款人数进一步下降, 获贷人数为497人, 总额度257.99万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人数和金额则逐年增加, 2007—2008年, 我校共有430人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贷款总额度为248.655万元, 而到2008—2009年, 有717人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贷款总额度为388.03万元。随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在全国的进一步展开,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获贷人数和金额还将进一步增加, 在未来几年内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将成为最主要的助学方式之一。
此外, 我校勤工助学基金呈缓慢增加趋势, 2008年累计提供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2000余个, 发放报酬200余万元。学校还设立了阳光助学金” (120万元, 自筹) 、“励志助学金” (200万元, 自筹) 等校内专项困难补助。2008年企业和个人资助金额为149万元, 对受到“西部助学工程”资助的学生及其他家庭特别困难学生减免全部或部分学费, 2008年减免额度达27.38万元。
现有资助体系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解决路径——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住宿费问题, 以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 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 以国家助学金为主, 以勤工助学等为辅;此外, 校内助学金和社会奖助学金等多项资金作为资助体系中的有益补充, 使得现有资助体系得到充分完善。
三、我校在贫困生感恩励志教育中的特色做法
在贫困大学生的物质帮扶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时, 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对贫困生的励志帮扶教育, 主要有以下五种做法:
(一) 三困生的“一对一”帮扶。
建立健全了“三困生”档案 (“三困生”特指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及心理存在困惑的学生) , 做到每个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有定向指导, 每个经济困难的学生都有明确的解决措施, 每个心理存在困惑的学生都有心理支持体系, 从而促进了“三困”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 注重心理帮扶。
为每个学院配备了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心理辅导员, 这样能够及时发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 通过开设心理访谈形式, 重点帮助贫困生认识自身的人格特点, 掌握积极的应付方式, 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 以提高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学校在对贫困学生实施援助时, 有时实行“隐蔽”的方法, 以避免“贫困生”的标签对贫困生产生消极后果。
(三) 爱心活动。
营造团结互动的集体氛围, 吸引贫困同学参加自己的社团, 如“自强社”、“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爱心联盟”等。其中, “爱心联盟”通过“回收饮料瓶助困”的行动感染了众多大学生, 其举办的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爱心活动, 受到了《人民日报》、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扬子晚报》、《新华日报》、《镇江日报》、《京江晚报》等各级各类媒体的关注。众多网站转载了他们的事迹, “爱心联盟”在“高校十佳百优学生社团文化展”活动中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
(四) 义工制和自愿捐款。
我校2006年制定了《江苏大学受助大学生义务工作管理办法 (试行) 》, 文件规定:凡受到各级各类助学类奖助学金资助, 且符合义务工作基本条件的大学生, 及其他欲申请各级各类助学类奖助学金的学生必须完成一定时数的义工。接受资助时, 必须承诺毕业后向学校“爱心基金”自愿捐款, 培养学生的回馈意识。该基金已陆续受到52名贫困毕业生的爱心款32450元。
(五) 典型人物评选。
每年开展“励志之星”评选活动, 对评选出的“励志之星”和“励志优秀学生”在各学院进行事迹巡讲, 引导其他贫困生学习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 以及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让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 我校贫困生人格逐步完善, 思想健康向上, 校园内时常可见他们自强自立、感恩奉献、互帮互助活动的身影, 爱心春潮在校园不断涌动。
四、对推进励志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思考
在大力推进励志教育工作的实践中,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仅靠现有的规章制度是不够的, 励志教育应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多方配合, 不仅要有典型的帮扶活动、感恩励志体验活动、励志人物教育活动, 还要与日常生活习惯培养、学校校风感召力、社会风气影响力, 以及各种书籍、影视文化作品等软教育相结合, 这样, 励志教育才会深入人心, 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一) 建立一支励志教育的师资队伍。
这支师资队伍不仅要有专业的具有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的辅导员, 而且要有班主任和专业教师, 他们应共同研究励志教育与各方面力量的统筹协调问题, 着力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认知教育与行为实践的有机统一。按照素质强、业务精、师德好的要求, 切实加强实施励志教育队伍的建设。通过对在职人员的培养、培训和引进人才等方法,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动态发展、骨干带动、全员参与的励志教育师资队伍。
(二) 建立励志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励志教育和任何其它教育教学活动一样, 想要获得持续的成果, 并真正发挥作用, 考核评价体系是不可缺少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特点, 建立多元的励志教育评价体系。抓住励志教育的领导体制和投入保障机制、队伍建设机制、工作运行机制、部门联动机制、绩效评价机制等关键问题, 制定励志教育工作考核评估办法, 建立健全专项督导和检查制度;同时, 还应建立与督导和检查制度相配套的激励惩处机制。
(三) 强化对励志教育的研究。
由学校设立励志教育科研和教研课题, 划拨研究经费, 从不同的角度, 选取不同的对象, 用不同的方法开展研究。励志教育的研究要重实效、重结合, 既要着眼于解决励志教育的理论问题, 又要着眼于解决励志教育的实践问题。通过召开研讨会、交流会等方式, 推动对励志教育的广泛研究, 同时还要积极运用和推广励志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实际成果、方法成果、教育成果等。
(四) 拓展励志教育的范围。
开展感恩教育, 应以亲情教育入手, 营造感恩的氛围, 唤醒大学生的感恩之心。高校的感恩励志教育还应与爱国主义教育、就业等工作密切结合, 教育学生审视自己的社会角色、青春价值、家庭责任, 从而培养学生爱岗敬业, 拥有积极的生活与工作的态度, 感谢学校、家庭和社会, 进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
参考文献
[1]卢玄玄.贫困大学生资助方式探讨.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04) .
[2]阮宇.高校贫困生新资助体系的创新构想.中国林业教育, 2008, (03) .
8.资助感恩励志教育 篇八
【关键词】资助体系 精神资助 感恩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增长,高等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由普通高等学院按照新的机制与模式创办的独立院校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的地位也愈发凸显。独立学院有利于多渠道、多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能够更好地调动各方面加大教育投入的积极性,更快、更好地扩大本科层次高等教育资源。但与此同时,其民办教育的形式必然导致学费远高于普通院校,高昂的学费给独立院校学生带来了更大的贫富差距,经济困难生群体也较为庞大。另一方面社会转型带来的一系列构建的失衡,家庭独生子女教育,贫困大学生自卑、封闭的心理等一系列因素,导致感恩教育失衡,感恩意识的匮乏也成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这无疑为高校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提出了现实要求。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主要的资助体系是以国家助学金为基础,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起,进一步建立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新资助政策从完善制度入手,通过切实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投入力度、建立新的国家奖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学校从事业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助学经费等措施,大幅度扩大受助学生比例,切实提高资助水平。随着资助政策和配套方法的落实,每年全国有20%的在校生会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资助。此外,部分企业、社会捐赠、校友资助等形式也为在校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帮助。特别是知名高校中校友捐款成立的奖助学金比例也越来越高,但是对于大多数独立院校,建校历史较短,校友比例较小,这方面的捐赠形式并不多见。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 经济困难生认定体系不科学
现在大多数高校对于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主要依靠的是学生生源地所开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生源地民政部门或街道办事处按照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6月联合下发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财政部门参照本行政区域内各地(市、州)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各地(市、州)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具证明。但是在民政部门或街道办事处进行认定的时候缺乏准确的家庭财务状况、收入情况的调查,此项调查也没有可量化执行的标准机制,所以《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的开具并不具有严格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经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高校现行的对于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中对于新生仅依靠生源地开具的调查表作为经困生认定的唯一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准确衡量学生真实的经济水平,致使部分真正有经济困难的学生不能得到帮助,部分得到资助的学生缺乏感恩心。
2. 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中社会力量参与薄弱
目前主要的资助体系以国家提供的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为主,占学校总资助的90%以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完全依赖国家和学校是不够的,助学资金只有建立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基础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2]。目前国家对于社会各项资助引导不够,没有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社会各界对于资助学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现行的经困生资助体系中,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严重不足。
在独立院校中,经济特困生并不能完全地解除高昂学费的后顾之忧,国家奖助学金并不能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资助。如果加入更多的相对自由的社会力量则更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贫困学生的受教育需求。
3. 精神资助体系不完善
随着整个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在独立院校高昂的学费的压力下,这种差距体现得愈发明显。其中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经济窘迫而产生了思想、道德和心理上的“精神贫困”问题,如缺乏感恩之情、自卑心理严重、人际关系僵化等[3]。受资助学生中的一部分认为国家的奖助学金是应该的,对国家、学校的资助缺乏感恩之情,经济困难生存在的问题不止在于物质的匮乏,更严重的是精神世界的扭曲。而现行的高校资助体系并没有把精神资助作为主要的方面,缺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的引导、支持和帮助机制,因此,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虽然获得了物质上的资助,但却很难实现真正的精神脱贫。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感恩教育并行的思考
我国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虽存在较多不足,但其对促进教育发展,弥补教育差距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将资助体系与感恩精神教育相结合是建立合理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不论是对社会的稳定、社会的发展,还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起到举足重轻的作用。本文对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加强感恩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1. 建立可操作、科学、客观的经困生认定及资助体制
目前经济困难生的认定以生源地开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为主要依据,缺乏一系列可操作、客观的量化认定体制。建议以生源地、家庭收入、教育支出、健康状况等因素为认定参数,制定一个量化的操作准则。同时为经困生建档,每年对数据库进行认定更新,确保每一份助学金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2. 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单纯的直接经济资助不利于学生感恩心理的培养,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资助体系,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的物质水平、精神水平的提高。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资助。学校可以设置相应的经困生服务机制,鼓励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劳动报酬。加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将感恩教育与资助并行发展,在为学生提供资助的同时,让学生在工作中增长社会经验和自身竞争力。
3. 加强感恩教育,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并行发展
第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经困生有明显的自卑心理和人际交往困难情况,因此对经困生的资助还应包括心理资助。学校应系统地为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改变经济贫困的同时避免成为心理贫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增强经困生的心理健康调试能力
第二,深化感恩教育。加强感恩教育的宣传引导工作,“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校思政教育更应该注重感恩教育。在各项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明确资助是手段,育人是根本,资助体系要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才能使资助工作不仅仅停留在物质资助的层面,达到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经济上脱贫、精神上解困”的目标。
总之,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在此过程中,除了要注重经济的支持,解除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外,在独立院校中更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等方面,真正地帮助学生在物质、精神两方面脱贫。
【参考文献】
[1] 刘宁,姜召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1).
[2] 潘四群.“大众化”背景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2).
[3] 赫崇飞,王继辉,彭勃.高校被资助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及对策探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 曾杰,李应建,余家鹏.关注特殊群体,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5] 包玉山.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构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
9.感恩励志教育演讲 篇九
——感恩励志教育演讲观后感
看了《学会感恩,与爱同行》这次演讲之后,对我自己的触动非常的大,无论是以前,现在,还是将来。这次演讲无比感人,他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爱,什么叫做感恩,我会永远记住这次演讲学会感恩。
讲座的开始,老师语重心长的阐述了“孝道”与“文化”的重要性。“百善孝为先”一个不懂得孝道的人,就算博览群书,也最终会被人们所唾弃。现在的学生包括我们,总是在一味的追求文化与知识,却忘却了做人之本—孝道啊!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们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得多。
老师给我们讲几个生动的故事,我是流着泪听完的,从开始到结束,这些故事给了我心灵很大的触动,无私的母亲,大爱的爸爸,他们为了我们,忍受了那么多,付出了那么多辛苦,而我们只是一再的索取,而回报他们的却寥寥无几,微不足道,这些使我心生惭愧,无法面对现在的自己。有许多关怀让我无法释怀,总有许多感动让我无法表达,总有许多往事让我用感恩回报。
老师的精彩演讲,使我懂得了好多,感恩,是世间最美的语言,是心中最美的境地。感激父母,你将不再辜负父母的期望;感激社会,你会轻轻扶起跌倒在地上的儿童,抚慰孤苦无依的老人;感激人生,你将笑对狂风暴雨,迎接天边那一道彩虹。生活给予我们的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回报的,不要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们应当时刻怀着
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我们拥有的,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给出你鼓励的微笑和贴心的话语!
是啊,我们的生活需要爱,更需要一颗感恩的心。
记得英国作家萨克雷曾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
10.“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总结 篇十
在草长莺飞,百花飘香的季节,盐池中学伴随着浓浓的春意正开展着一场撼动人心的德育教育活动——感恩励志教育。现已取得了超出预料的效果。我们现将我校的感恩励志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的原因
长期以来,**中学一直秉承着“育人以德为先”的办学宗旨,培育了很多优秀学子。但是,在当今新的社会条件下却遇到了新的问题:开设的思想道德之类的课程有些学生不爱听,每年开展的“学雷锋做好事”之类的活动也收效不大。而现实却是学生中存在着很多令人忧心的问题,诸如一些学生政治信仰迷茫:信息归属虚无,理想概念模糊,学习动力不足;一些学生任性、傲慢、冷漠、自私;一些学生不明荣辱,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偏激;一些学生心境浮躁,学习不努力,做事不认真等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怎样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摆在了校领导的面前。经过多次认真讨论,在教委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在全校一百余名师生中开展感恩励志教育。
我们所以做出这样一个决定,首先它符合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对青少年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精神。第二,感恩之心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是为人之本、立身之德,是当前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切入点,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其三,它符合我校学生思想实际,是所谓“对症下药”,势在必行。
二、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概况
今年开学伊始,教委主任便在全校教师大会上提出“本学期要开展感恩励志教育,使师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并能自信自立,励志成才。”还决定将2011年5月定为“德育教育集中活动月”。于是,以“感恩励志教育”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在全校师生中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5月12日,校团委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学会感恩,励志成才”倡议书。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响应。
随之各个班级相继召开“感恩励志教育主题”班会。一场场感人心扉的主题班会,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感恩故事在师生们的心底回响、激荡。于是感恩励志的文章、书画如雪片般飞来。据初步统计,在近两周的时间里,全校举办了3场感恩励志教育主题班会;收集到有关感恩励志的各类手抄报、板报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班会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演唱感恩歌曲、举办感恩朗诵会、制作宣传感恩内容的手抄报等等。学校校园春意浓浓,感恩励志教育活动如润心田的春雨,如明媚的阳光洒落在每位学子的心田。
通过这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了:感恩并不那么遥不可及,感恩也并不那么复杂。感恩无处不在,感恩就在你身边。感恩,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如何把师生们的感恩之情引导到正确的方向。这是摆在校领导面前的又一课题。经过讨论认为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学会做人,做人的关键是要磨砺宏大而坚定的人生志向。周恩来所以能自幼便发愤学习,就因他有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茅以升能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桥梁专家,是因他早就萌发出励志为祖国造好桥的宏愿。我们要把人文学子培养成才就要通过感恩教育引发的感恩之情引导到“励志”上来。
在5月24日,我校举办了关于“感恩励志”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学校一百多名学生、十多位教师及近部分学生家长一起听取了感恩励志教育演讲。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带来的四大变化
其一、感恩父母,发奋学习蔚然成风。
在本次感恩励志活动中,同学们把最真挚的感情送给了父母。同学们说:“感恩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养育我们长大成人,是父母给了我们世界上最伟大而崇高的亲情。感恩父母是做人的底线……。”
第二、感恩老师,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
在这次教育中,同学们普遍认识到要感恩老师,“是老师传授我们知识,是老师教给我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老师给了我们照亮人生道路的灯塔……。”
第三,感恩学校,使学校成为更加和谐的校园。
第四,感恩励志教育使师生的胸怀更加宽广与大度,这也是此项活动的重要收获。
原本有些斤斤计较或心胸狭窄的人在感恩励志教育中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和提高,变得那样宽容与大度,因为他们认识到“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的大智慧”,真正的“感恩”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心存感激。同学们说:“我们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一切曾帮助过我的人”。这毋庸置疑,而下面这段话也在师生中不胫而走,到处传颂: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过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它塑造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教你成长的人。”对这段话的认同说明师生的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说明师生们的胸怀可以与天空相媲美。有了这样的一种变化,对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的意义怎样评价也并不算过分,因为他要塑造的是一种全新的人格。
四、我们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我校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也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
其一,感恩励志教育的实质是一种灵魂塑造教育。
我们是一所乡村学校,无庸讳言,学生的总体素质与城镇学校,特别是重点学校相比固然要落差一等,被人称为“差下生”。但这次感恩励志活动使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我们的学生身上有着很好的潜质和闪光点,是完全可以教育好的,灵魂是完全可以再塑造的。有人说:“当代教育迷路了”,提出“回归教育传统”。其实被忽视的就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教育。我们这次活动则实施了“育人为本”的教育,“育人以德为先”的教育,其本质则是灵魂的再塑造教育。因而这次教育抓住了当代教育的根本。
其二、感恩励志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好切入点。
我们实施素质教育也已经历了多年,收效肯定有,而收效不大则是公认的事实。尤其在我校以提高教学成绩为主的前提条件下,要推行素质教育就更难。而感恩励志教育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易被接受,且深受学生欢迎,效果显著。事实证明感恩励志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最好切入点。
其三,感恩励志教育贵在人人参与,贵在从身边小事做起。要使大家认识到感恩励志无处不有,凡事感恩,在感恩中增强责任感,这是我们这次活动取得成功最基本的经验和做法。
其四、感恩励志教育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这次感恩励志教育仅仅几周,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毕竟只是一个良好开端。要真正成为一场名副其实的灵魂再塑教育,还需要更深入更扎实的工作,还需要更好地坚持下去。
11.资助感恩励志教育 篇十一
小石桥中学举办“中国时代感恩励志教育讲师团演讲大会”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懂得感恩、学会感恩,2012年9月14日,我校邀请了中国时代感恩励志教育讲师团为我校师生和学生家长作感恩励志教育演讲。
下午一点,我校三百余名师生和三百多名学生家长参加了由中国时代感恩励志教育传播中心主持的题为“心怀感恩,成就梦想”感恩励志的演讲大会。会上,龚娴老师以亲身的经历、大量生动的事例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祖国三个方面声情并茂地诠释了感恩教育的真谛。她丰富的激情和诚挚而极具感染力的语言,深深打动了所有师生和家长,让在座的学生与家长听得热泪盈眶。在演讲过程中,时而掌声雷动、时而泣声一片、时而激情高亢,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母女相拥、师生环抱,孩子与家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亲切互动,一次又一次地点燃了人们的激情,许多人感动得泣不成声、泪流满面。“爸 妈,我爱你??”“老师,辛苦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站起来,高举双手,齐声高喊。掌声、喊声持续不断,经久不息,把演讲会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在激情互动中,一个个学生走上讲台,含泪陈述了多年来对父爱、母爱及师恩的漠视、误解甚至怨恨,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缺点,向父母作出忏悔、向老师承认错误,表达今后一定要理解父母呵护、懂得老师教诲,远离不良习气 好好学习,奋发努力,将来报效祖国、报达父母,感恩老师。
此次演讲,让很多学生明白了“感恩不能等待,孝心不能等待,学习不能等待”的道理。会上,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一次次发自肺腑的大声呼喊,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让学生拂去了心灵的尘土,播下了感恩的种子,从心灵深处理解了家长及老师爱的深沉、无私,理解了他们爱的无怨无悔。唤醒了学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教诲的感激之情。同学们饱含热泪向老师深深鞠躬、与家长深情拥抱。
这次感恩教育演讲报告会虽然将近持续两个半小时,但整个会场气氛活跃,秩序井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演讲撼人心魄,发人深省,唤醒了同学们的爱心、孝心和感恩之心。是一次心的碰撞,情的交融,爱的传递。让青少年学
12.感恩励志教育演讲稿 篇十二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老师,我爱您!”……声声深情的呼唤响彻在学校操场的上空,一行行饱含深情的热泪纵情流淌在学生、家长、老师的脸上。为激励青少年学会感恩、励志自强,给家长和学校之间搭建一个感恩励志教育的广阔平台,让感恩的力量在家校之间传播延伸,接受感恩 励志教育的洗礼。
演讲会以“感恩祖国、感恩老师、感恩父母、励志自强”为主题,陈伯钧老师用真挚的语言、生动的案例、饱满的情感,引导学生发掘自己内心深藏的那份感恩,并把它展现出来、爆发出来,尤其在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家长的互动环节,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许多孩子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当场向老师、父母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满含热泪向老师深深鞠躬,和父母深情拥抱,现场的掌声、泣声震撼着每 一个人的心灵。演讲会在沸腾的感恩中结束。
此次演讲活动是我校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之一,对推进感恩教育,构建和谐校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对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唤醒学生的感恩之 心,教育学生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老师和社会。
有一个天生失语失聪的小女孩,爸爸在她一出生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干着繁重的活来维持家计。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因为妈妈每天都会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日子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人
间的美味了,这也是小女孩最快乐的时候了。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
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 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悲伤绝望之时,小女孩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13.感恩励志教育大会主持词 篇十三
今天我们有幸的邀请到 感恩励志教育讲师团的讲师在这里为我们奉献一堂别开生面的以“感恩”为主题的心理教育课。聆听今天这堂课的有中心小学的全体师生,还有特意邀请到的几百名学生家长,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讲师团的讲师及家长们的到来表示欢迎的欢迎!
同学们,感恩是幸福的真谛。一个会感恩的人,他的心境是宽容豁达的,他的步伐是坚定有力的,他的人生就会充实而幸福;一个不会感恩的人,他的人生必将因为他的自私、冷漠、麻木而消沉堕落!
同学们,无论你的过去怎样,今天这堂课,我们都是为你的现在和将来而准备的。只要你认真地听,认真的想,你的心灵一定会得到净化!你也一定会从中得到真切的感悟和强大的动力。我们也相信,这堂可也一定会给各位家长、老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下面,就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 老师给我们讲课!
……
同学们,这是一堂触及我们心灵的生动演说,也是一堂震撼我们灵魂的精彩报告!老师用生动的语言、真诚的态度、深切的感情引领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却经历了一次情感的共鸣,心灵的净化和生命的洗礼!同学们那热泪盈眶的神情,泣不成声的
表白,满含深激的拥抱,铿锵有力的誓言充分表明了这堂教育课已在我们心灵的沃土中播洒下了美好的种子和阳光雨露!那就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感谢 的老师!也让我们用掌声欢送思虔老师离开现场休息!
同学们,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一种思想,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厚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不但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自己,还要感恩社会,感恩国家;不但要感恩对我们有利的人和事,还要感恩对我们不利的一切因素,因为正是他们的存在,才激发出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
老师们,家长们,面对知恩、感恩的孩子、学生,我们做长辈和师长的,别无选择,只有付出我们全部的爱和责任,让他们健康,让他们成长,让他们进步,让他们幸福!
14.感恩励志教育有感 篇十四
4月19日,在中心校的统一组织下,有幸参加了在县剧院举办的《感恩教育、职业幸福感专场报告会》,一天下来,受益匪浅。王红旗老师虽然没有讲多么深奥的道理,但却都是通过很通俗的语言,简单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怎么做人,怎么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通过王红旗老师的讲课,对照自己的言行,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要做一个高尚的人,首先从纠正自己的言行开始,真正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在周日补课的大课间,我校随即召开了师生大会,把王红旗老师讲课的主要精神向全校师生作了传达。
王红旗讲课的主题是学习传统文化,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照现实社会,我的感触有这么几点。一是做人首先要讲孝道,就像《弟子规》中所说的“首孝悌”,人常说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懂得孝敬的人,是不能和他交朋友的。所以说,作为人,讲究孝是第一位的。二是做人要诚实守信,不欺上瞒下,《弟子规》中所说的“次谨信”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不守信用,经常说假话,用谎话骗人的人是不会有真正朋友的。因此说,为什么有些谎话、违背良心的话,有的人能够说出来而不知羞,有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说出那样的话,足见是什么样的人都有的。三是做事要公平公正,多替他人着想。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这个道理大部分人都懂,但是却不是大部分人都能做到的。因为品德差的人自私心重,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只要自己满足了,不管别人的死活。这样的人还不少,特别是让这些人居于领导岗位,就很容易变成养尊处优,独断
专横,唯我独尊的人,到最后就是王红旗老师说的“在一片赞美声中把他送进看守所”。得意忘形是大多数人容易犯的通病,能做到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悲观的人少的很了。四是作为老师,不但自己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更重要的是教育好自己的学生从现在做起,多学传统文化,从小做一个品德好的人,变成鲜花,不做大粪。
通过听王老师的讲课,我深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为此,我们立即行动,从三年级开始诵读《弟子规》,现在已经有部分学生会背诵几段,我们要求不但会背,而要懂意思,并且能按《弟子规》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决定,五一节过后,作息时间调整,在每天下午上课前安排20分钟的经典诵读时间,要让学生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让传统文化滋润学生健康成长,将来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学有所长的人。
让道德沦丧在我们教育的这一代人中止步,让传统美德在我们教育的这一代人中生根,这是我们学校今后追求的目标。
【资助感恩励志教育】推荐阅读:
初中资助感恩主题班会06-30
资助感恩主题班会教案09-21
感恩资助伴我成长07-28
感恩(国家资助,助我成长)08-22
感恩和励志教育07-07
感恩节的作文400字:感恩励志教育心得08-12
扶贫资助教育课教案10-12
感恩励志教育大型公益讲座主持词12-12
6月资助诚信教育主题班会07-21
感恩励志教育演讲稿小学生作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