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和委员会的区别

2024-07-03

小组和委员会的区别(共15篇)

1.小组和委员会的区别 篇一

党委:“党的基层委员会”的简称。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三至五年。一般设书记、副书记及委员,党委下设若干总支或支部。

党组: 党章规定,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或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成立党组。这些组织包括:国家机关各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以及各人民团体;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机关厅局,以及各人民团体;省辖市国家机关的委、办、局和各人民团体;州、县人大、政府、政协机关和政法部门,以及各人民团体。

党组设书记、副书记。党组在批准它成立的党的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党组的基本任务,主要负责实现党的方针、政策,团结非党干部和人民群众,完成党的和国家交给的任务,指导机关党组织的工作。党组不是一级党委。党组与本单位的机关党组织(机关党委、总支或支部)是指导关系,不是领导关系。

党总支:“党的总支部委员会”的简称。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由党总支的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两或三年。一般设书记、副书记及委员。人数较多的总支部可下设若干支部。

党支部:“党的支部委员会”的简称。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之一。党章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别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设置党支部的基本要求是: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不足50人的基层单位,设立党的支部委员会;正式党员不足3人,没有条件单独成立党支部的单位,可与邻近单位的党员组成联合党支部;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执行临时任务时间较短或因某种原因暂时不能成立正式党支部的,可成立临时党支部。

党小组 :党小组是党支部的组成部分,不是党的一级组织。党员数量少的党支部可以不划分党小组。党小组在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直接组织和指导党员的日常活动,使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各项决议得到贯彻落实。搞好党小组的工作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基础。党小组要认真执行党支部的各项决议,组织党员积极完成党支部布置的任务。

2.小组和委员会的区别 篇二

(1) 国务院认真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钢要 (草案) 》

(2) 要不要制订新的卫生标准, 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这2个名选用了不同的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 “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意思是“创制拟定”。

这里不看它们相同的词素“制”, 只看不同词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 有完成了的意思, 多强调行为的结果, 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而“订”则有拟的意思, 未必形成最终结果, 多强调行为的过程, 一般不能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3.小组和委员会的区别 篇三

五政办发〔2008〕5号

各行政村、社区,各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文明办 江苏省民政厅关于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推进我乡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构建符合我乡实际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经研究,决定成立五队乡社区教育中心。

一、主要任务

加强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大力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积极开展成人职业技能培训,重视居民素质提升、创建家长和老年人的学习环境,形成学习型社会的良好氛围,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保障措施

建立政府统筹,以乡成校为基础,各部门配合,全社会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管理体系,加强全乡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

三、成立五队乡社区教育中心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丁成兵

成员: 王国印 赵国军 封士勇 陈东仕 王晓华 高峰成 陈 亚 方德山 陈通伟 孙可东 庄健 杨树权 蔡正东 杨德明 左祥 杜成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蔡正东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特此通知

二〇〇八年二月六日

主题词:成立社区教育通知

4.小组和委员会的区别 篇四

一、人员组成党委中心学习小组由党委委员、正副厂长、副总工程师、各部门负责人等组成。党委书记担任组长。

二、学习内容

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文件及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重

要讲话精神;学习与国华这一管理体制相关的科技、管理、市场、法律等知识;联系实际研讨改革与发展,以及如何结合三讲教育提高干部队伍、职工队伍素质等重大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三、时间安排

每月安排一次,原则上安排在每月第四周的星期六下午,必要时由党委决定改期或临时安排学习。

四、学习组织

1、学习由组长主持;组长不在,由任党委委员的副厂长主持。

2、年初制订学习计划、学习重点。其学习内容按照“联系实际”和“少而精”的原则,根据当时形势和需要进行安排,综合部提前一周将学习内容通知到每个成员。

3、学习活动要搞好组织工作,综合部负责,包括学习时间和内容的安排,通知、考勤、考核等。

五、学习要求

1、学习要认真读书、阅读文件,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自觉地用马克思理论改造世界观,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凡系统学习完一个专题,都应认真组织讨论,交流心得。

3、自觉遵守学习纪律,做到学习时间原则上不得请假,不迟到、不早退,因故不能参加者,应事先向学习组长或主持人请假;学习中不得看与学习无关的资料或文件,不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

六、考核、检查

1、综合部负责考核,考核要认真,要具体登记缺席人员未参加学习的原因。

2、每人每次考核,半年公布,纳入干部民主生活会内容进行总结。

3、每半年将学习情况、考核情况向**电力公司党委报告一次。

5.小组和委员会的区别 篇五

局属各党总支部、支部:

为贯彻落实区委“一线工作法”的要求,深入推进我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确保我局全体党员学习取得实效,根据区委《关于开展“党员学习三带头”活动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2012】1号的文件精神,经局党委研究,决定成立鹤城区林业局“党员学习三带头”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黄青春区林业局党委书记

副组长:韩小玲区林业局党委副书记、局长

成员:谭厚祥、彭先拓、王志爱、唐慧燕、杨怀湘、杨杰、尹慧、杨修平、覃道权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纪检监察室),由唐慧燕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开展。

6.“制定”和“制订”的区别 篇六

①国务院认真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钢要(草案)》

②要不要制订新的卫生标准,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这2个名词选用了不同的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意思是“创制拟定”。

这里不看它们相同的词素“制”,只看不同词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而“订”则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一般不能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7.小组和委员会的区别 篇七

行政编制人员不一定是公务员,属于政府序列的单位的行政编制人员才属于公务员,如:市政府、公安局、财政局、农业局等。另外一类行政编制人员不属于公务员,但是他们依照公务员管理所有待遇,如:地方党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和一些事业局。

事业编制人员是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的总称。事业单位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自收自支、差额拔款和全额拔款。第一种就是你的工资和福利全由自己单位的收入来支付,比如你进入一个风景区的管委会工作,可能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第二种就是你的工资和福利有一部分是政府负担的,有一部分是自己单位的收入负担,像人民医院之类的单位就是这样的;第三种就是你的工资和待遇全部由政府负担,这种的事业编制就从形式上和公务员是一模一样的了。

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差别

行政编制:也就是国家公务员是有级别的,如你第一年是科员,可能是最低一级的,你几年以后当了科长,就是科级。再几年以后当了局长,就是局级。也就是说,你如果是行政编制,那你就是“走”级别的。事业编制:名义上是国家干部,实际上还是工人身份,“走”的是职称,比如你几年以后是初级工,几年以后是中级工,几年以后是高级工。学校老师是最典型的事业编制。而且最重要的是事业编制的人员不能当领导干部。

在退休以后,公务员的待遇更好一点。

编制和人员的关系

公务员:公务员法颁布后指广义的公务员。具体界定范围是公务员法中的定义。

机关工作人员:一般指参照公务员管理。实际操作中基本和公务员一致。公务员法实行后,工(会)青(联)团(委)妇(联)侨(联)即属于这个范围。改革前的党委、各民主党派机关、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也属于这个范围。

上面这两种人员属于有行政编制的人员。下面这两种人员属于有事业编制的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单位编制的工作人员。

事业人员:党群或政府机关中一般有少量事业编制,主要为勤杂人员和司机。

什么是行政编制?

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日常办公经费,由行政经费开支,执行国家职能及政治体系管理职能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党派机关、政协机关、人民团体所使用的人员编制,列为国家行政编制。行政编制是人员编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类别之一。

什么是事业编制?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其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所做出的决定多具有强制力,其人员工资来源多为财政拔款。事业单位的登记在编制部门进行。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仲裁。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依照事业编制”“依照行政编制”“非依照参照”有些什么区别?

”依照事业编制”就是指进了政府部门,但是不属于正式公务员行列,但并不是个编外人员;

”依照行政编制”就是指正式的公务员;

另外机关中的事业编制分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和非依照参照公务员管理。参照公务员管理的除了按照文件规定的工资部分不同外,其他的待遇与公务员相同,包括医疗、住房、培训等等。

请问事业单位的考试都考什么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考试的内容和题型都和公务员考试差不多。进入行政编制的途径

想进入行政编制只通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每年都有国家的和省的公务员考试。要注意,现在只有地级市才有权力组织公务员考试,也就说县级市的乡镇或单位来招聘的话,一定是事业编制的。这一点大家要清楚。

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适用单位主要有: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除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采取自收自支,差额补贴等办法。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编制就是指事业单位的人事编制。有些行政机关也有事业编制,主要是指司机、电工、炊事员、锅炉工等后勤人员,不属于公务员。事业单位的人员

事业单位编制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占用事业编制的人员;二是除有事业编制人员外,他们按企业用工对待且不占事业编制,属于工勤人员;三是事业单位另办有企业性质的单位,这个企业隶属于这个事业单位,该企业性质单位的人员当然身份是企业员工。但在实际中,这个事业单位为了方便工作,把不同性质单位的人员混合使用。尽管是在混合使用,但人事管理上身份截然不同。而且因为长期一样的工作,往往连属于企业编制的人员自己都会忽略了其身份。从待遇上看,理论上说,两者完全是不同的,工资和福利标准都执行不同的规定,这点在退休后的待遇就会更明显。从实际上看,很多单位因为工作需要,特别是混合使用不同编制人员的单位,往往把待遇搞成一样,以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但这只是单位的搞法,换个领导也可以更改,或者有关领导机关要求改正也可以轻易地就改变了这种状况。如果你想调动到另一个事业单位,你的企业编制肯定就不行了。当然,现在事业单位也搞聘用制,是签合同的。但不管怎么说,人事局管的就是事业编制的人员及他们的待遇(包括退休)。

关于人员档案

8.议案和提案的区别 篇八

王立人王安泽(安徽 寿县)

2007年05月18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50多年来,从国家到地方,由于人大、政协两会几乎同时开,代表、委员六个报告同场听,审议、讨论同步行,加之不少地方每年的 “议案”、“提案”交办会合并开,要求同时提,表彰同文下,致使社会上有的公民对“议案”、“提案”分不清,对其内涵辨不明,有的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其实“议案”与“提案”不仅“概念”、内涵不同,而且形式、使用范围、办理方式、办理时限等方面都有区别。在此,笔者谈一下个人的粗浅看法,同时求教于同仁们。

1、两者含义不同。“议案”是指由法定机关和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并要求人大会议讨论、作出决定的议事原案。而“提案”是参加政协的单位或者委员个人向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提出的,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交付有关单位办理的书面意见和建议。可见“议案”一般多用于人大,而“提案”专用于人民政协。

2、主体范围不同。人大、政协对“议案”、“提案”提出的主体有严格的界定。根据《地方组织法》第十八条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提出议案的主体有五个: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本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乡、民族乡、镇人大代表5人以上联名;同时,《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提出议案的主体有4个: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政协提案的主体有5个:委员个人、委员联名、党派、人民团体、政协专门委员会。可见就提案人而言,对政协委员放得较宽,政协委员可个人提,也可联名提,人数不限;而 对人大代表法律规定极为严格,不论哪一级的人大代表个人无权提,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乡镇的人大代表五人以上联名才有提“议案”权。

3、两者要求不同。“议案”、“提案”都要求“一事一案”,各自对格式、内容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代表法》规定:“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议案应当有案由、案据和方案。”从严格意义上讲,“议案”内容相对较窄。法律规定:在会议期间,向人大提交的议案,其内容必须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在闭会期间,向人大常委会提交的议案,其内容必须属于本级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而“提案”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宽,《政协提案工作条例》第三章第十二条规定:“提案主题应当围绕国家大政方针,有关统一战线的重大问题,地方重要事务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问题等方面提出。提案内容应当实事求是,简单扼要,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具体建议。”“以党派、人民团体、政协专门委员会名义提出的提案,须有该组织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公章。”

4、立案方法不同:《地方组织法》第十八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本级人民政府,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提交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或者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由主席团审议决定提交大会表决。”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主席团一般采用三种处理办法:①列入大会议程;②决定不列入大会议程;③决定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大会议程的意见,再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总之,不论哪一主体提出的议案,只有获得大会主席团或人民代表大会表决

通过才能成为大会议案。从人大工作实践看,全国人大20多年来,议案数量逐年增加,立案率逐年提升。如: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收到代表议案1374件,作为大会议处理的641件,立案率占46.7%;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收到议案796件,全部作为大会议案处理,立案率达100%。而地方人大立案率相对较低,尤其县级人大能获得大会通过的议案,一般仅在10-20%左右,有的地方甚至数年出现“零立案”,受不同因素制约,大多数议案只好转做建议处理。闭会期间向常委会提出的议案同样需经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才能作出决议、决定。而政协提案,只要经过提案委员会审查,符合《政协提案工作条例》第三章规定的,便予以立案,如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共收到政协提案4797件,立案4448件,转信访252件,并案、撤案97件,立案率达92.7%。

5、提案时限不同:向人民代表大会提议案,各提案主体只限于人民代表大会举行期间提出;向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只限于闭会期间提出。而政协提案,不论哪一提案主体均不受时间限制,会议期间、闭会期间均可提,也可以说一年四季随时随地可提。

6、法律效力不同: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它的议案一经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随即形成相应的决议或决定,便具有了法律的约束力,承办部门没有办与不办的选择,只有决定如何办,怎样办好。而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政协提案没有人大议案这种法律上的约束力,但政协提案对于完善政治协商制度、提高执行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同样意义重大,不可缺少。

总之,“议案”、“提案”不仅有区别,而且使用范围有明确的界定。一般说来,“提案”专用于人民政协,而“议案”大多用于人大,人民政协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对某一重大事项作出决定才用议案,政协章程第二十四章对此有明确的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议案,应经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议案,应经全体常务委员过半数通过。”

9.浅谈“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篇九

什么是比喻呢?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也叫“譬喻”“打比方”。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提到, 比喻是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 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 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 (直喻) ”“暗喻 (隐喻) ”“借喻”“博喻”等多种类型。

什么是比拟呢?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 (即拟人) 、把人当作物来写 (即拟物) 和把这个事物当作另一事物来写 (即拟物) 等几种形式。

首先, 根据他们的概念我们其实就可以发现他们其实是有极大的差别的。

比喻是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比如“战士像青松一样挺拔”这个比喻句, 就把“战士”挺拔的身形比喻成挺拔的青松, 借青松展现战士的英姿。而比拟则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比如说“小溪大声的呼唤母亲。”小溪不可能像人一样, 而是将小溪直接模拟成一个思念母亲的游子来写。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比喻和比拟是有差异的。

其次, 两种手段的形式构成上也有不同。

比喻句一般都是由涵盖了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构成。例如“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宗璞<<紫藤萝瀑布>>) 一句, 本体是“盛开的花”, 喻体是“张满的帆”, 喻词是“像”, 三者构成了比喻句的基本形式结构, 而且喻体在句中一定要出现。比拟却不同, 例如“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一句, 拟体完全在句中没有出现, 仅仅把“春风”的吹拂拟人化来写作, 描绘出它温柔的特征。

其三, 从两者的侧重来看截然不同。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比喻重在“喻”, 即以甲事物喻乙事物, 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 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 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 浑然一体。

而比喻中不管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 喻体必须出现, 不能省略。本体不一定出现, 如借喻 (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 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 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 始终都有喻体。

而比拟的本体 (被比拟的事物) 必须出现, 拟体 (比拟的事或人物) 却不出现。比拟只是临时把拟体的某种品格特征赋予本体。如:勇敢的海燕。只出现本体“海燕”, 拟体 (人) 没出现。如果说“革命先烈像勇敢的海燕。”就变成了比喻。

比喻是以乙喻甲, 重在“喻”, 甲乙一主一从。如“西湖像一块碧玉”就是以“碧玉”喻西湖。比拟是以乙当甲, 重在“拟”, 甲乙彼此交融, 浑然一体。如“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是把油蛉和蟋蟀比拟为人。

最后, 从两者的作用也是有区别的。

比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而比拟把物人格化, 将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使人亲切。常常显得色彩鲜明, 表意丰富的特点。

10.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篇十

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什么是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而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的格律要求首先是诗句字数要整齐划一。每首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其次队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为八句,六句称小律或三韵律诗,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中间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第四是声韵格律的严密要求。律诗要求全首通压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压韵。声调应平仄相对。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的创作实践中都存在变例。如崔颢《黄鹤楼》前半首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也有有意不依常格,变动平仄规定,称为“拗体”。除变动第二、四、六的平仄外,还着重变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的平仄。杜甫以创作拗体力矫圆熟,为后人仿效

什么是绝句?

绝句应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一)律绝

律绝跟律诗一样,押韵限用平声韵脚,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

(甲)五言绝句(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乙)七言绝句(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依平仄类型来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五言平起式相当少见,七言仄起式则比较平起式稍为少些罢了)。

跟律诗一样,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跟律诗一样,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比较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比较罕见的拗句的平平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也与律诗相同]。

跟律诗一样,律绝要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用了仄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

绝句,原则上可以不用对仗。上面所引八首绝句当中,就有五首是不用对仗的。如果用对仗,往往用在首联。有人说,“绝句”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这话如果用来解释“绝 句”的名称的来源,那是不对的,但是以平仄对仗而论,绝句确是截取律诗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联,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用对仗;或截取前二联,首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

(二)古绝

古绝既然是和律诗对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它是古体诗的一种。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1)用仄韵;

(2)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律诗一般是用平声韵的,因此,律绝也是用平声韵的。如果用了仄声韵,那就是可以认为古绝。古绝是可以不依律句的平仄的。是首联平仄不对,尾联出句不粘,也还是不合律诗的规则的,即使用了平声韵,如果不用律句,也只能算是古绝。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

11.穷人和富人的区别 篇十一

01.穷人总是喜欢做梦,富人一直不断行动; 02.穷人摔跤摔晕头脑,富人摔跤摔出胆量; 03.穷人善于嘲笑别人,富人善于证明自己; 04.穷人只愿待在一点,富人总想多走几圈; 05.穷人喜欢追随流行,富人总想把握趋势; 06.穷人失败选择放弃,富人失败选择重来; 07.穷人遇事总问别人,富人遇事会问自己; 08.穷人只会盯着眼前,富人总是看到未来; 09.穷人总想改变别人,富人不断改变自己; 10.穷人逐渐接受现实,富人坚持永不放弃。

11.穷人说:我曾经没钱,我也曾经有过很多钱,但最后我还是没有钱,因为我.就是一个穷人,与富人有着0.05厘米的距离。

富人说:财富是属于你的,也是属于我的,但最终还是属于我的,因为我就是一个富人,我与穷人有着0.05厘米的距离。

12.穷人先看成功人的口袋,富人先看成功人的脑袋 13.穷人看着钱买东西;富人看着东西花钱 14.穷人买跌不买涨,富人买涨不买跌

15.穷人感觉全世界都对不起他,富人知道感恩和回报 16.穷人总是围绕着困难转,富人总是围绕着目标转

17.穷人把可能变成不可能,富人却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18.穷人学习为了饭碗,富人学习为了致富,穷人学啥干啥,富人是干啥学啥 19.穷人把责任当作累赘,富人把责任看作动力 20.穷人靠断自己的脊梁,富人走出自己的前途 21.穷人看不到希望就放弃,富人看不到希望就准备

22.穷人把一个行业做砸才跳槽,富人把一个行业做透才跳槽 23.穷人等待机会,富人制造机会 24.穷人忍受天灾,富人难耐人祸 25.穷人因循守旧,富人打破常规 26.穷人安于贫穷,富人渴望富有

27.穷人把机会当作石头,富人把机会当作璞玉 28.穷人乐于挖井,富人善于修路

29.穷人只能把自己做死,富人只愿把自己做大 30.穷人被别人经营,富人去经营别人

31.穷人在乎赚钱的多少,富人在乎赚钱的方法 32.穷人选择走死路,富人选择走活路 33.穷人要的是小而康,富人要的是大而豪 34.穷人会糟蹋钱,富人会使用钱

35.穷人想改变生活,富人想改变命运

36.穷人只明白赌的目的,富人却明白赌的规律 37.穷人怕斗,富人敢斗 38.穷人会错一世而放纵一世,富人会错一时放纵一时 39.穷人失败后选择放弃,富人失败后选择重来

40.穷人摔一个跟头会摔晕头脑,富人摔一个跟头会摔出胆量 41.穷人只甘心走一个点,富人总想多走几个圈 42.穷人善于嘲笑别人,富人善于证明自己 43.穷有多种原因,富有多种途径

45.穷人知道保位子,富人知道换位子

46.穷人经商,经营的是自己的帐本;富人经商,经营的是自己的人品 47.穷人喜欢富人的样子,富人坚持穷人的生活 48.穷人做无规则游戏,富人做有规则游戏

49.穷人在逆境中看到的是死亡,富人在逆境中看到的是希望 50.穷人有钱社会受害,富人有钱社会受益 51.穷人害怕麻烦,富人转换麻烦

52.穷人把身家赌堵在一根稻草上,富人把命运拽在自己手中 53.穷人拄别人赏赐的拐杖,富人发现自己的门与路

54.穷人认为钱在富人的手里,富人认为钱在穷人的手里 55.穷人能看一寸,富人能看一丈

56.穷人赚钱为了消费,富人赚钱为了证明

57.穷人有挥霍财富的习惯,富人有发现财富的习惯 58.穷人妥协俗人的操纵,富人坚定自己的选择

12.频率和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篇十二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严格意义上的确定性现象是非常有限的,相反,不确定现象(又称“随机现象”)却大量存在,而概率正是这种随机现象的数学描述. 概率,又称“机会率”“几率”或“可能性”,是数学概率论的基本概念,是一个在0到1之间的实数,是对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度量.表示一个事件可能性大小的数,就叫做该事件的概率. 人们常说某人有百分之多少的把握通过这次考试、某件事发生可能性是多少,这都是概率的实例. 但如果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是1/n,不是指n次事件里必有一次发生该事件,而是说此事件发生的频率接近于1/n这个数值. 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n次试验,在这n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n(A)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数,比值n(A)/n称为事件A的频率,用文字表示定义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就是频率. 概率是个抽象的数学概念.简单地说,概率是一般,频率是特殊.

要想更好地掌握这两个实用知识,必须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频率和概率是相互联系的.

某个试验如果只能进行一次,在这样的条件下得出的结果根本无随机性可言.事实上,频率稳定于概率这个结论,是针对在相同的条件下,大量的重复试验而言的. 如果在试验的次数不多的前提下,用频率来估计概率是不太合适的. 例如,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如果我们只抛了20次,结果发现正面朝上有5次,就认为正面朝上的概率大约为0.25,这样的结论我们肯定不会接受,误差太大了. 如果我们不断试验就会得到不同的试验值,也会越来越接近于这个事件的理论值0.5(见表格). 所以频率稳定于概率是针对大量的实验而言的.

在大量的重复的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地在概率附近摆动,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求得随机事件的频率,来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在多次重复试验中,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越大,说明在一次试验中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就小. 同样道理,事件的概率较大,在重复试验中,该事件的发生就比较频繁,因此事件的频率也较大.这就是说概率的现实意义是可以用频率来解释的,它能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决策,但不可以替代.

其次,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频率在试验之前是不能确定的,它随着试验的次数变化而变化,即使两次重复试验的次数相同,事件出现的次数也可能不同,结果(频率)也就可能不同. 频率是一个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可能发生变化的统计量. 而概率是完全决定于事件的本身,先于试验而客观存在的,它不会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譬如,抛掷一枚正六面体骰子,出现同一数字向上的概率是1/6,与做多少次试验无关.

有时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较大,按道理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应该较大,但是在多次试验中该事件有可能就不发生;反之概率小,但在一次或两次试验中就有可能发生. 这正是事件的随机性与概率的确定性的区别特征. 如我们买体育彩票就是这样,尽管中特等奖的概率很小,但是并不是不能中奖,或许买一张也会中大奖的.

事实告诉我们,概率是频率在理论上的一种期望值,即使你重复试验也无法得到准确值,它始终是个近似值. 概率其实是频率的科学抽象,如抛一枚正六面体骰子,在试验次数很大时,同一数字朝上,都会在常数1/6附近摆动;再如抛掷一枚硬币,不断重复试验,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比值会接近1∶1……这个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次数相当多时,试验值会更接近理论值,这对于我们研究事件是会有帮助的.

不过有人认为“试验次数越多,用频率估计概率就会越准确”,这样的说法其实不够严密. 如果一个不透明口袋里有红白两个球,从中取出一个球后再放回,重复500次,或者1 000次,按道理拿到白球的频率应该接近0.5,但事实上就有可能差距很大. 所以说随机现象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这就是表现在大量试验中随机事件出现频率的稳定性,一个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常在某个固定的常数附近摆动(尽管在许多场合这个固定的常数很容易被确定),这种现象被称为统计规律.

13.散文和小说的区别 篇十三

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大多是虚构的 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

14.小组和委员会的区别 篇十四

2013年高考已经结束了,接下来是同学们填报志愿的时候了,那么高职和大专有哪些区别呢。下面一起来看看高职和大专的区别吧。

1、“高职”和“大专”有何区别?

答:高职全称是高等职业教育,大专是高中起点的专科。过去的大专偏重应试,学生实践能力不强,为了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既有大学文化程度,又有高级专门技能的所谓应用型人才,就把除师范类以外的大专,都改成了高职。一些老中专经过重新改造、升格,也变成了高职。所以,高职和大专还不能完全画等号。目前高职还属于大专层次。高职和大专的毕业证书均属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系列大专毕业证书,其区别就在于学习课程不同,高职教学侧重于职业技术。

2、“高职”和“职高”有什么区别?

答:高职的全称是高等职业技术,属于高中毕业后的求学之路,由普通高校兴办学院或独立建制,大专学历;职高的全称是职业高中,属于初中毕业后考入,一般是由中学举办,中专学历。

3、高职的报考对象有哪些?

答: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录取新生。分为两大类:

1).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一般在每年7月举行。报考对象以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应届中专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技工学校毕业生(简称“三校生”)和历届高中毕业生也可以报考。

2).全国成人高校招生考试,一般在每年5月的第一个双休日举行。其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报考对象包括在职人员、往届高中毕业生及应届中专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和技工学校毕业生。

4、高职的招生院校有哪些?

答:高职招生院校分三类:第一类是本科院校的高职专业。这其中一部分是211重点本科院校,还有一部分是市属高校;第二类是公办高职院校。这些院校招生数量大,高职办学时间长,在职业教育与就业上有一定优势。第三类是民办高职院校,国家承认学历,不过学费较高。

5、高职报考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报考前,首先要明确心理定位,高职是培养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技术型人才,教学

上更突出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动手能力一定要强,就业时是介于白领和蓝领之间的技术银领,要放得下架子。其次,要看家庭经济能力,高职强调时间性、技术性,教学设备花费相对昂贵,因此收费也比普通大专院校要高出许多。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选择高职院校前先要了解清楚学杂费情况,看是否在承受范围之内。报考后,选择专业要有预见性,很多高职院校跟随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但大家都一窝蜂办热门专业,供过于求,热门也会变冷。建议考生选择专业时,可先上网查看国家公布的紧缺人才目录。

6、高职报考如何选择学校?

答:要考察总体情况:

一、是否在教育部批准的学校之列,此内容可在各教育网站查询;

二、学校情况,包括实力、声誉、软硬件设施,最好能实地探访;

三、毕业生就业情况,如果学校专业设置合理,毕业生就业率就会高;

四、学校招生程序是否规范;

五、是否能提供助学贷款,奖助学金。

7、高职毕业生要接受继续教育有哪些途径?

答:按照政策,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可以报考本科(专升本)、研究生教育,继续深造。但是,实际上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缺少升本的国家政策,就是部分学生不选高职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关部门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据有关人士透露,高职升本的问题有望在近一两年内实现,北京市已经考虑在部分技术性高职中开设本科。

8、高职的毕业证书怎么颁发?

15.小组和委员会的区别 篇十五

一、两种方法的发展历史

从历史上来看,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教育家杜威.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教育即生活.他强调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知识,这样比从课本上学习更加有效.从1950年到1960年,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

1996年秋,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商学院执教的莫里·拉吉(Maureen J.Lage)和格兰·波兰特(Glenn J.Platt)提出了“翻转课堂”的设想并在大学实验;2000年4月,韦斯利·贝克(Wesley J.Baker)建构出“翻转课堂模型”(Model of Classroom Flipping),到2007年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两位教师在高中实施,2011年,萨尔曼可汗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概念.加拿大的《环球邮报》将“翻转课堂”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

这两种教学方法都起源于美国,并且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和推广.但是探究式教学的提出较早,而翻转课堂提出较晚.杜威是美国人,杜威所处的时代正是美国工业化的大发展时期,同时也是美国进步主义改革活动的发展时期,在这个阶段,工业的高度发达对工人提出了新的要求,进步主义改革活动应运而生,社会高速变革,底层人民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杜威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提升了人获取知识的效率.

二、两种方法的内涵

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利用事例和问题做引导,帮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探究过程,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独立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进而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数学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数学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回家通过教师事先提供的教学视频、论文或其他资源学习新知识,第二天上课参加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在课上完成习题、作业或讨论等教学内容,颠倒了传统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回家做作业这一标准过程.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将传统的“教师先教,学生后学”颠倒为“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教师的教理解为知识传授,学生的学理解为知识内化,则这种流程变革所带来的是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这就是翻转教学的基本要义之所在.

探究式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而翻转课堂虽然没有提出这个要求,但是从课堂结构来看,学生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和评价的作用.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探究过程,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教学方法,而在翻转课堂里,教师可以在课前资料里给出引导问题、视频或实验等,学生自己也需要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探究过程自行发现并掌握基本教学原理.

三、两种方法的评价体系

从评价体系上来看,探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其评价主体为教师,教师在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会使用过程性评价,但更多时候可能没有评价,而是只有终结性评价.虽然探究式教学中也有小组讨论、实验等过程,但是这些过程是为了发现和掌握知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一般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并不会花费太多时间观察和评价学生.毕竟探究式教学只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在评价方法上并没有创新点.而翻转课堂则不同,为了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翻转课堂必须要求教师时刻监视学生的进步,在课前学生学习视频、文献等资料时,教师就需要及时和学生沟通,获得学生的反馈,以此来决定课上的学习任务.甚至在一些课堂上,教师会使用学生在课前完成的作业作为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上学习中,教师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评定每名学生或小组的学习状态,并以此作为考核成绩,几乎不存在一节翻转课堂,教师在课上无需对学生做出评价的案例,相反,几乎所有的翻转课堂,都要求教师在课前和课上都要随时关注和评价学生,并且根据学生的状态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因此,从评价方式上来看,两种教学方法有显著区别.产生区别的根本原因是探究式教学仍然是传统课堂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课上的自由时间很少,需要完成的工作量较大,而翻转课堂彻底地解放了老师的课上时间,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过程性评价.

参考文献

[1]曾明星,蔡国民,覃遵跃,王晓波,陈生萍,黄云.基于翻转课堂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及实施路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5(1):76-81.

[2]陈加敏,朱承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实践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86-91.

[3]容梅,彭雪红.翻转课堂的历史、现状及实践策略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7):108-115.

上一篇:律师事务所服务承诺书下一篇:新会计制度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