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9.6电动机》实用教案(2篇)
1.人教版《9.6电动机》实用教案 篇一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用)教案
第十三章 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课程内容1、2、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反思: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不能逆说)
三、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四、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讲:P129
1.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大。
a.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
b.2.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会减小,气体膨胀做功。内能→机械能
3.做功是通过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来实现了内能的改变。
思考: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大或减小,除此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小结: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
★反思:
§13.2(2)内能
★课程内容
1、热传递
2、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法的比较
3、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及联系
★重点——热传递 ★难点——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及联系
★过程
一、热传递
联系
2.内能是状态量,热量是过程量。
1.温度是状态量,不能传递;内能是状态量,可传递。
区别 2.热量是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获得。
注意:状态量——是物体具有的; 过程量——不是物体具有的。★小结:
★作业——
★反思:
利用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比热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刻苦精神.
课程内容1、2、探究物体吸热的多少是否与物质本身有关 比热容
★重点——比热容
★难点——比热容
★教具——完全相同的两个电热水壶
★过程
引入:用电水壶烧水
①烧半壶、满壶开水所需时间?——所需热量不同,与m有关。
②同样一壶水烧成温水、开水吸热的多少相同吗?——与升高的温度有关 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质量,升高的温度,物体本身。
一、探究:物体吸热的多少是否与物质本身有关
1.猜想
2.设计实验
3.进行实验
结论:物体吸热的多少与物质本身有关。
二、比热容(c)
傍晚——风从海滩吹向大海
冷气密度大
四、热量的计算
1.Q Q吸=cm?t=cm(t?t0)=cm?t=cm(t0?t)Q放2.c=m?t 注意:C与Q、m、?t无关,这只是一个计算式。
3.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热损失,则有Q吸=Q放(热平衡方程)
例、把200g的铅块加热到98℃,然后投入到12℃的80g的水中,混和后的温度为18℃,若不计热损失,请求出铅的比热容。
解:Q放=C铅m铅(t0铅-t)=C铅×200×10-3kg×(98-18)℃
Q吸=C水m水(t-t0水)=4.2×103??(?℃)×80×10-3kg×(18-12)℃ ∵Q吸=Q放
∴C铅=0.126×103J ★小结: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14.1内能的利用
§14.2 热机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机中能量的转化
(2)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个工作过程的异同,学习分析和比较的
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这些内燃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技术进步在工业文明发
展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内容
1、内燃机
2、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3、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
★重点——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难点——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 ★教具——模型、挂图
★过程
一、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热机。
二、内燃机
(一)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W η=有用
放Q×% 1.提高热机效率的措施
2.让燃料尽量充分燃烧
3.废气回收利用(利用废气加热物体)
4.减少摩擦
5.减少热损失
八、其它效率
1.电热器 2.太阳能热水器
3.炉子的效率
★小结:
★作业——
★反思:
Qη=吸W 电Qη=吸W 太Qη=吸Q ★教具——玻璃棒、塑料棒、绸、皮、细小物、塑料尺、验电器
★过程
一、电荷
1.带电体的性质: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3.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4.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
5.工作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铂片张角的大小反映出带电荷的多少
6.电荷量——所带电荷的多少
简称:电荷;字母:Q;单位:库仑(如:摩擦的橡胶棒带10-7
二、原子的结构 1.宇宙→物质→分子→原子
2.元电荷——e=1.6×10-19C 3.摩擦起电
例
3、用带电体去靠近吊在细线上的绝缘小球,有什么现象?但接触后立即又被推开,又是为什么?
分析:吸引——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排斥——绝缘小球带上同种电荷
★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小结
★反思: §5.1(2)电荷
★课程重点(内容)
1、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2、导体和绝缘体
3、自由电荷
4、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七、电中和:等量异种电荷放在一起,带电体的性质
八、判断带电的方法 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验电器
九、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危害:引起火花、击穿电子元件
全抵消。完 防止:用导体输入大地(如:运油车有链拖地、地毯里有金属丝)、降低湿度 利用:静电织绒(让布带电)、除尘(烟囱里装带电网)★小结:引导学生总结
★反思:
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连接电路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2.通过“根据电路画电路图”的训练,使学生不怕重复,不厌其烦,从而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课程重点(内容)
1、电流的形成
2、电路的构成
3、电路图
★难点——电路图
★考点——电路图
★教具——电源、灯泡、导线、二极管
★过程
演示实验图5.2-2
一、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
1.电流有强、弱,还有方向
2.物理学中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2.有电源,并且电路闭合时才有电流.3.会连接简单电路.4.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5.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6.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电源正极→用电器→负极”.★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反思:
三、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有电流,用电器工作。
2.开路(断路)——无电流,用电器不工作。
3.短路——
4.由实物图画电路图
由电路图连实物图
例1
的是(A C D)多选
例
6、如图,当S1、S2断开时,电路处于 开路 状态;
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处于
通路
状态; 当S1、S2都闭合,电路处于 短路 状态。画出电路图。
S2 S1 ★小结:
★反思:
§15.3(1)串联和并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2.会读、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3.知道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区别,从而培养学生对实
2.特点:
三、生活中的电路
节日小彩灯——串联
高大建筑物上的灯
家用电器电路 并联
路灯电路
例
1、如图a、b,分析L1、L2的连接方式。
(b)例
2、街上路灯是同时亮同时灭的,仅仅如此“能”或“不能”)-
不能(填
2.人教版《9.6电动机》实用教案 篇二
一、学习目标:
1、学会说点儿道理,写“一事一议”的记叙文。
2、练习写简单结尾点明中心的记叙文
二、范例讲析
怎么在记叙文中议论?
方法一:先叙后议
先叙后议(总结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或一段文字的结尾,其作用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等。
一叙一议
1、示例:这个枕头刚做好的时候,我总觉得它不好,还觉得有点硬,所以就置之不用了.有一次吃晚饭时,我问妈妈:“这个枕头里装的是什么?”妈妈说是柏树的籽儿。我又问:“怎么才装那么一点?”妈妈有点不高兴地说:“那么一点儿?让你爸爸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那么一点儿?都是为了你,为了让你头脑清醒些,去去火。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我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这小小的枕头,系着爸爸对我的爱,系着深深的父子情。议论句:最后一句。形式:先叙后议。作用:点明了枕头中所蕴涵的亲情。
2、为下面这篇文章补写议论性结尾。(100字以内)
一件难忘的小事
夏季将近来临,这天阳光明媚,暖暖的照在人身上。
记得那天我和妹妹没事在院子里玩,妈妈来到我们的面前说:“你们没事把院里的石头捡捡。”我和妹妹都不想去干活,妈妈说:“捡一个小时给10元钱。”10元钱对于我们来说可不是小数目,我们高兴地答应了。我们开始装模作样的捡,心里想着反正一个小时到了,钱就会到手,管它捡不捡得完呢。时间很快就过去半个小时了,我们没捡多少。就在这时看到了妈妈满头大汗。正在奋力的将石头装在担子里,然后一担一担的挑到院子外。妈妈迎着太阳,迈着大步,汗珠顺着脸直往下淌,脸上还带着笑容。在妈妈那里,似乎劳动就是一种快乐。看到这,我惭愧极了,想想自己的行为,真是对不起日夜操劳的父母。每天有事没事跟他们唱反调,叫我们做点事就牢骚满腹,在学校读书,还以为自己是天下最苦的人。
这件事过去了好几年,我都清楚地记得。
补写: 因为是它,让我体会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更深含义。父母之恩是山涧的一泓清泉,让你永远清凉。是暖暖的太阳,温暖照射着你。
三、写作指导
揭示规律
(一)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运用恰当的议论。叙的是故事,议的是思想。“叙”的是记录见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事,“议”是体悟事中“情”、发现事中“趣”、提炼事中“悟”、探究事中“意”、阐发事中“理”。
练习:下面这段话中的议论有毛病,请先指出毛病,再做修改。
雨,尽情地下着。走出考场,我看到雨中走来了我的母亲,她很快汇入前来接考生的家长的人群。在考场楼前,在那一大群母亲中,她的个子是那么小,可她也象每一个母亲那样,挺起矮小的身子,急切地在那些从考场里涌出的孩子中寻找着我。她打着一把雨伞,可那伞哪是为了遮挡她的身体!她把伞的一大半用来遮挡手中的东西,那是我的衣服、雨鞋,还有蛋糕、汽水、饼干。我到了她眼前,她眼泪汪汪的看着我,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母亲看到我时的那种目光。那是难以用语言描绘的目光,那是母亲眼里特有的光华。
结尾的议论空洞,不具体。
修改:那目光温柔、火热,像和煦的春风,像灿烂的阳光,蕴含着母亲对我的无限的关爱。
四、课堂小结: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二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五、写作文题
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是不是曾经让你受到过触动?比如,一次顺利的或失败的考试,一次故地重游,偶遇一个经久难忘的人„„试自拟标题,记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穿插一些议论。不少于600字。
六、方法引导
在叙述、描写之外,有时还需要我们发表一点恰当的议论,也就是在作文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记叙文中的议论,可以使文章的思想更深刻、主题更显豁。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粲然生色,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1.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掌握一定的方法: ①泼墨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处集中一大段语言文字进行议论,给人以“泼墨如雨”的感觉。②点示法。即用很少、很精粹、很关键的文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或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在文章的结尾)“点”一下,人们往往称这一“点”为“画龙点睛之笔”。③呼应法。主要表现为首尾呼应,结尾与文题呼应。这种方法使用熟了,也可以用于段与段之间的呼应。④穿插法。也就是以叙为主,边叙边议的方法,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之中安排议论的内容。
2.记叙文中的议论形式,主要有三种:①是先议后叙。这种形式指文章一开头,先就某个人物或事物提出问题,或者发表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评价,然后引出正文。
②是夹叙夹议。这种形式指文章各段落一边记叙、一边议论,记叙与议论密切结合,贯穿始终。夹叙夹议的文章,议论与记叙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条理性,而且能使文章逐层深化,增强文章的说理性。③是先叙后议。这种形式指文章先集中笔墨,对人物或事物进行详细记叙,然后再发表议论。
3.需要注意的是:①文章应以记叙为重点,在详细记叙的过程中发表简短、甚至是片言只语的议论。②议论属直接说理(叙述、描写属间接说理),因此运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语言要明了,不能含含糊糊。③议论既可以是作者对问题发表见解、主张,也可以借文章人物之口,品评其他人物或事件,阐述人物自身的见解。【佳作欣赏】
登华山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颗珍藏的宝石。它时时闪烁着光芒,激励我、鞭策我。这就是我第一次成功站在华山之巅。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去登华山。当我站在山脚下,仰望华山。那巍峨高耸的山峰如把把利剑直插云霄,仿佛已触碰到了玉帝的天宫。山间松柏苍翠,云雾缭绕,弯弯的山道随着山势消失在雾霭深处。天空中不时有几只可爱的山雀掠过,啾啾的鸣叫声随着山风逐渐远去。这美丽的景色使我迫不及待地想登上山顶,一览华山的壮美。
开始向山上走。此时的山势平缓,走起来挺轻松。我一边听着音乐,哼着小曲儿,一边欣赏着两边的山景,踏着轻快的脚步向前走着,时不时的还停下来留个影,喝喝水,好不惬意。
可是好景不长。山越来越高,台阶越来越陡。随着山势,树木也渐渐稀少。正午的骄阳如火一般烤着山道,突兀的山峰在阳光下反射出刺眼的白光。
此时的我失去了刚才的潇洒,汗流浃背,腿也酸痛起来。我抬头望望远在云端的峰顶,心中涌起一股畏难的情绪。不禁脱口说道:“唉!这要爬到什么时候呀!”说着,就一屁股坐在了路边的岩石上。嘴里念叨着:“不走了,不爬了,太累了!”爸爸妈妈哄我没用,鼓励我也没用。我就赖着不走了。
这时,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儿从下面爬了上来。满头大汗,喘着粗气。嘴里还不停说着:“加油,加油!”给自己鼓劲。当他从我身边爬过去的时候,还冲我噘噘嘴,斜斜眼。仿佛看透我是个胆小鬼。“人家比你小,都不怕。你一定能爬上去。”妈妈又鼓励我。我没吱声,低着头看着脚尖。此时耳机里传出周杰伦的《千山万水》:“有目标就不累,跟着我超越„„”对,有目标就不累!我咬紧牙关,向着那山顶攀登。
我要超越自己。
爬过千尺幢,穿过白尺峡,越过苍龙岭,攀上金锁关。到了,到了!南峰近在咫尺了!最后两级,我一步跨了上去,把华山踩在了脚下。
第一次站在华山之巅感觉真好。成就感、自豪感顿时在我心头升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看着眼前浩瀚的云海,它不停地翻卷、堆叠。一会儿如万马奔腾,一会儿如波涛汹涌。这云涛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我的心灵。想想刚才怯懦的我,如果没有继续攀登,怎能感受到这第一次的成功,怎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色。
我为我没有畏难而庆幸,我为我战胜自己,成功登顶而自豪。迎着凉爽的山风,“荡胸生豪气”。我的第一次成功登顶华山的经历,定会伴随着我的成长走下去。
【人教版《9.6电动机》实用教案】推荐阅读:
人教版压强教案07-06
人教版高中绘画教案06-21
人教版物理复习教案06-26
高中历史教案人教版08-21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09-27
高中美术人教版教案09-29
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案10-07
人教版音乐四年级教案06-16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07-10
小学英语教案人教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