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优秀教案(精选19篇)
1.区域活动优秀教案 篇一
活动内容:区域活动
美术区 漂亮的颜色(重点区域)
目标: 让幼儿在活动中提高自己涂色水平。准备: 画有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纸,油画棒。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利用在桌子上的三角形和长方形中涂色。
2、注意涂色的方法,不要讲颜色涂在线外面。
3、教师在黑板上做示范,讲解,小朋友涂色。
自理区 嘴巴擦干净(卫生保健)
目标: 提高幼儿在生活中常见使用的自理能力。准备: 水、毛巾、纸巾 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正确的使用纸巾擦嘴。
2、先将纸巾一折为二,再顺两边嘴角擦嘴。
3、正确的使用毛巾,吃完饭后,漱口,再用毛巾擦嘴。语言区 谁陪我上幼儿园
目标:
1、用简单的语句介绍自己的玩具。
2、喜欢和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准备: 自带的玩具 指导要点:
1、请幼儿介绍谁陪她上幼儿园的小物品,并解释带他们上幼儿园的原因。
2、幼儿自己组织语言讲述自带的玩具。
3、让幼儿发挥想象,更进一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2.区域活动优秀教案 篇二
我县位于大巴山东部,地处长江三峡中段,扼川鄂咽喉,据鄂西门户。境内多崇山峻岭、悬崖陡坡、峡谷深沟和溶洞伏流,地形狭长,素有“八百里巴东”之称。总面积3354平方公里,辖一个开发区、12个乡镇,总人口近5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3%,是个老、少、边、穷、库的山区县,属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也是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之一。
20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企业的大规模改制,红红火火的企业幼儿园随着企业的改制而消失,仅有的几所乡镇公办园吃力地支撑着我县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巨大空隙,使一些民办幼儿园在2001至2009年间,如墙角的小花般悄悄地次第开放,自由地散发着芬芳。2010年12月,随着国务院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国家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国的学前教育迅速升温,我县的学前教育机构也随之迅速壮大起来,截至2016年春,我县共有幼儿园78家,其中乡镇公立园5家,民办园73家,在园幼儿12150人。
一、我县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现状
在对各幼儿园的实地调查中,我发现,由于受地域、园情,特别是园长和老师主观意识的影响,各园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指导及实际水平上差距较大,第一层次为一所公办园,能积极开展区域活动,区域活动目标明确并积极准备申报省级相关研究课题,正努力探索,结合幼儿园实际,开展具有山区特色的区域活动,占1.2%;第二层次由乡镇中心幼儿园和部分民办幼儿园组成,区域活动的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区域活动的质量不高,教育功能不明显,有的以园为单位设置了图书角、美工角、角色区等,但基本只是摆设、装饰,占6.4%;第三层次以民办幼儿园为主,对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意图、做法均不明确,理论和实践都是空白一片,占92.4%。在很多幼儿园,“集中上课”依然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在几所幼儿园的“课程表”上,竟然每天安排着6节课。问及幼儿园室内区域活动的开展,很多园长的认识十分肤浅,更有教师对区域活动一无所知。区角设置具体情况见下表:
二、现状分析
我县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用一片空白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这片空白形成的原因,除了我县位处山区,信息交流相对不畅外,主要是园长对区域活动的认识不够。山区幼儿园聘请教师难度大,且流动性强,很多幼儿园因人手高度紧张,园长只能自己带着一个班,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按部就班地按家长要求完成“小学化”的教学工作,更别说走出去学习了。因教师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有些民办园的园长不愿意花钱让教师走出去学习,
归纳分析,我县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现状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
(一)师资严重不足,水平亟待提高
1. 幼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目前我县共有幼教工作者785人,幼儿园中能严格按两教一保配齐人员的幼儿园只占10%,能保证每班一教一保的占46%,一人包班的占44%。很多农村民办幼儿园,因无法聘请到教师,园长只能自己也包一个班。另外,山区幼儿园的留守儿童很多,位处农村的幼儿园几乎都有全托幼儿,老师白天是老师,晚上是“妈妈”,导致教师疲于应付日常工作,无法分身,园长和老师没有时间和条件自行学习提高,更无法走出去学习和参观,导致山区幼儿园区域活动理论和实践的匮乏。
2. 园长和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认识不足,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园长和教师基本了解区域活动的设置与管理指导,但水平有待提高,占15%;
第二类,园长和教师知道区域活动这回事,但怎样去设置和开展活动,没有明确思路,占72%;
第三类,园长和教师对区域活动一无所知,占13%。
(二)硬件条件较差,环境亟待改善
我县的幼儿园虽数量多,但硬件条件普遍很差,5所乡镇公办园配套设施严重不足,部分民办园园舍条件有限,无法创设丰富的区角。另外,在各个幼儿园,都分别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班额现象,本就不大的活动室要一室多用,限制了区域的设置和区域活动的开展。
(三)办园目标偏差,理念亟待改变
从逐园调查的情况看,山区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十分严重,农村家长评价幼儿园好坏的依据是孩子能写多少字、会算多少算术题、会拼读多少拼音等,很多幼儿园为树口碑、抢生源,一味地迎合家长,以家长的要求为办园目标,孩子们每天被关在教室里,不停地学、不停地写、不停地背,丝毫感受不到区域活动的存在。
三、提高我县幼儿园区域活动发展的对策
我县幼儿园区域活动水平目前整体偏低,要想尽快提高水平,赶上全州、全省同行的行进脚步,必须迅速行动起来。换一个角度看,“一片空白”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个人认为,“一片空白”有利于我们从零开始,不走弯路,直奔主题,谱好“进行三部曲”。
1.抓评价,转机制,奏响行进的号角
教育的任何一项工作,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督促指导,管和不管不一样,管得严和管得松两个样。我个人认为,我县要在业务管理提高的同时,从行政管理上加大力度,在制定评价考核机制中,把幼儿园区域活动组织的情况纳入幼儿园年检管理、各乡镇教育目标责任考核和园领导班子考核管理之中,各幼儿园则要将区域活动的开展与教师的考核评优等直接挂钩,自上而下形成完善的领导与指导机制,以评价促进步,以评价促发展,为区域活动的实施奏响行进的号角。
2.抓培训,转观念,踩稳行进的节奏
活动区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其深刻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原则,理解它、把握它是使区域活动真正体现幼儿园教育特殊价值的根本保证。针对我县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问题,关键是要让广大幼教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区域活动教育理论的学习,可以通过讲座、研讨、参观等形式进行。最好的办法是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教研部门负责,组建一支培训专家队伍,落实具体的培训内容及时间安排,做好以下培训:
(1)园长培训
群雁南飞,头雁是关键,园长作为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总指挥,对区域活动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区域活动能否顺利开展。“老大难,老大出手就不难”,再难的问题,如果园长重视、支持,无论公民办幼儿园,要办好就不难。作为园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当代学前理念落实的重要形式,认真开展是势在必行的。园长必须带领老师从一成不变的集中教学活动为主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积极带领老师学习、研究、开展区域活动,让山区的孩子感受到已经奏响的区域活动进行曲的节奏。
(2)教师培训
幼儿园老师作为区域活动的设计者、支持者、落实者,她们的认识水平、组织水平决定着区域活动这支进行曲的和谐与否。面对我县幼儿教师队伍这方面工作水平的现状,很有必要从基础培训开始,由理论架构到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再到材料配备与投放、管理,由指导策略到活动评价,在弄清楚“是什么”“有什么”后,再学习“为什么”,采用上台阶的培训方式,让老师们先有系统的了解,再到实际工作中去实践探索,结合遇到的疑难困惑,由专家组负责及时解答,并亲临各幼儿园指导,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和规律提供材料,学习观察、评价具体方法,真正让老师们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
(3)家长培训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教师和家长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县幼儿园留守儿童较多,家长主要以年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主,这支家长队伍有他们固有学前教育观念,要想转变,有一定的难度,但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不能遇难而退,各乡镇可以用采用几个幼儿园联合或独立进行家长会、讲座、座谈等形式,给家长讲解学前教育及区域活动的内涵,让家长的观念慢慢改变,使家长积极配合。另外,幼儿园还要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利用家长这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区域活动材料配备与投放时,号召家长力所能及地帮助准备有山区特色的活动材料,并组织家长来园参加半日活动等,帮助家长提高幼儿教育的策略与水平。
3.抓交流,转行动,谱写行进的和音
考虑到农村幼儿园教师人员少、外出困难的实际,可以提供以域内交流为主、县外交流为辅的多种交流方式。目前,我县已有的5所乡镇中心园,师资相对较强,有能力承担镇域内区域活动示范工作。另外,还可以选择确定部分有实力的民办园,加强指导,提高区域活动组织水平,成立以乡镇中心园为依托的基层培训中心,整合示范、培训、交流功能,辐射、带动民办园,让“从无到有”首先得到落实,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参观、交流活动,让各园在观摩中对比,在对比中加强,在加强中提高,做到“从有到优”。并鼓励各幼儿园积极开发和利用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积极创设和挖掘适合自己幼儿园的山区特色的区域活动,形成较稳定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内容,促进我县各类园所区域活动开展水平的提高,早日形成“树树皆秋色”的山区幼儿园区域活动美景,奏响山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和音。
不经破茧之痛,哪有成蝶之美?我省学前教育研究总指挥伍香平老师的指挥棒已经优雅地举起,各地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色音正陆续奏响,雄劲刚健的旋律已然耳闻,作为山区幼儿园,我们必须迅速和上这坚定有力的节奏,让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进行曲早日在大山里回荡。
摘要:<正>区域活动,于20世纪90年代落户我国上海等大城市幼儿园,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突破了集体教学的大一统形式,使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通过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活动实现自我发展。这种有别于中小学教学的特殊形式,以其清晰的节奏、刚健豪迈的旋律,形成昂扬向上的气势,是当代学前教育理念得以落实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情况不均衡,使
参考文献
[1]杨琪.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
3.区域活动“巧架”集体教育活动 篇三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教学的有益补充,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优势互补,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较好的保障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得双边教学效果。
【关键词】
幼儿园 区域活动 集体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以集体活动为主要活动组织形式。随着区域活动的引入,这一局面开始被打破。在实践中,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各具特点,是幼儿园课程的两种主要活动组织形式。两者之间存在着排异、同化、顺应、并存、对话等多种关系形态,由此体现出不同的课程理念。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各具特点,两者能否优化整合在一起?用什么方式整合更符合幼儿园的实际?纵观已有的区域活动研究文献,发现大多重在对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研究、教师指导策略研究、实效性研究,而真正开展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的整合研究,形成操作性策略的却不多。我们认为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两种重要组织形式,有必要以整合的方式各尽所能,期望尝试将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巧架”于集体教学之中,使它们在形式上、内容上以及方法上形成互补,既不失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两种组织形式的特色,又能有效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实现集体教学、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三者的有效结合,给孩子创造多种表达的途径,提高孩子学习的质量。就如朱光潜(1965)在《无言之美》谈到的“留白”一样,让我们的教育努力朝着“孩子有可能自己学会的知识,千万别让他等你来教会”的教学方向发展。
一、从区域活动中生成集体教育活动内容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材料的投放者和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教师通过观察,发现某些学习内容是大多数幼儿的兴趣点。同时,发现幼儿在操作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是零碎的、肤浅的,但却具有继续探索的价值。于是,就有了提升幼儿经验的需要,从而生成了集体教育内容。如:我在探索区投放了各种各样的豆罐,让幼儿摇摇、听听、猜猜是什么豆豆,引起了幼儿探索的兴趣,幼儿会自言自语:“这是黄豆,黄豆可以做豆浆”“这是赤豆,赤豆可以做豆沙”“……”几周后,我在观察孩子活动的基础上生成了“黄豆”等集体教育活动。让幼儿观察黄豆的外形特征,探索“豆脐”的小秘密;尝尝各种豆类食品,了解豆类食品的营养价值;知道黄豆通过高新技术产生更广泛的用途;操作用石磨、豆浆机等不同的工具制作豆浆。整个活动孩子都非常高开心,对黄豆也有了比较系统进一步的了解。
二、区域活动可作为集体教育活动的“先行”
学习新理念后,教师心目中已明确了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当教师根据目标设计一些集体教育活动时,教师首先考虑的孩子,孩子的兴趣、已有经验、发展层次等等。只要先读懂孩子,设计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如:我根据目标设计了一个本土化的集体教育活动“树叶贴”,我把树叶贴画先投放于美术区内,发现大多数幼儿只是模仿范例贴画,小部分幼儿能进行创意:根据树叶的不同外型制作成“公鸡”“蝴蝶”等画面。只有一位幼儿想利用剪刀进行修剪树叶创造出富有创意的“小帆船”。于是,在主体活动中,我让幼儿先欣赏区域活动中的幼儿作品,再把活动重点放在引导幼儿根据树叶造型进行充分想象,象什么,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最后再出示紫薇制作的“小帆船”作品,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思路,使幼儿在制作树叶贴画时思维活跃,进行自己独特的创意。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
三、区域活动可作为集体教育活动的延伸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我们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动手动脑操作摆弄。但是,有时受材料的局限,不得不分组多人合用一些材料,许多被动型的幼儿只能被动观望。那么区域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还有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有些反应慢的幼儿刚有些开窍,由于时间的不允许,被迫终止探索。那么可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吧,成功在这里向他们招手呢!再有,集体教育活动结束,个别幼儿对探索的内容,意犹未尽,还有深入下去的需要,区域活动正好可以满足这些幼儿,使其的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比如在“我身边的科学”主题中的社会活动《认识各种标志》,让幼儿在课堂上自己设计出不同的标志,并向老师小朋友们解说设计的标志的意思,在一堂课的时间里,难以让所有的小朋友一个个进行解说介绍。这时我们就把这一教学内容放在区域活动中,将幼儿设计的标志放在画袋中,利用区域活动的时间,让幼儿向小伙伴们解说介绍其作品,并相互进行交流讨论、修改。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区域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集体授课的形式。教育的出发点从教师转向幼儿,强调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也为孩子对于主题内容的掌握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
4.区域活动教案修改 篇四
1.了解中国结独特的结构特点,感受吉祥、喜庆的美好寓意。2.知道中国结是中国传统的手工编制艺术品,喜欢民间艺术。3.区域活动中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合作、分享的快乐。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正月里》。
2.大中国结实物1-2件,小中国结实物每组1件。3.收集各种中国结、五彩绳挂。活动过程:
(一)欣赏中国结,介绍材料。
1.今天,老师在区角里投放了些装饰品,知道这是什么吗?
2.你在哪里见过中国结?中国结有什么用?(表达美好住院,增添喜庆气氛)
3.中国结是什么样的?(有的单一用绳线编制,有的中间配上饰物,色彩鲜艳,多数为红色)
(二)了解中国结编制的过程。
1.中国结是怎样做出来的?(手工编制而成)
2.教师示范、讲解操作:拆散一件中国结,大仙中国结是一根绳线从头到尾编制而成。
(三)幼儿自由选择区域活动
1.教师提供多些材料在桌子上供部分幼儿尝试编织中国结。2.可以小组为单位,分发五彩绳线让幼儿自由编织中国结。3.幼儿可按自己的意愿进其他区角玩。
4.教师对幼儿的区域活动进行巡视指导,并对中国结的幼儿做重点指导。
(四)区域点评
1.请编织中国结的孩子说说自己的操作结果及问题。2.展示个别幼儿的编织作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3.对其它区角幼儿的活动进行点评。4.材料的整理。
社会性区域活动——唐装表演《唐装秀》 活动目标
1.了解唐装的特点,知道唐装是中国特有的服装。2.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唐装,并大胆进行唐装表演。3.将美工区域与表演区域相结合进行,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正月里》;《小朋友的书.美工》 2.选择儿童穿的唐装小旗袍、对襟开,供幼儿表演用。3.废报纸、薄雨衣、彩色纸、纸绳、双面胶、剪刀等。活动过程
(一)欣赏唐装秀
1.观看“唐装秀”幼儿时装队表演。
2.提问:表演的小朋友穿的衣服与我们平时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 3.你知道这些衣服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吗?
(二)使用《小朋友的书。正月里》第13~14页“唐装秀”进行对比,发现唐装明显的特点。
1.唐装与西装有什么不同?
样式不同:唐装高领、盘扣,有的女式唐装是斜襟。
面料不同:唐装多数采用绸缎面料,有光泽、华丽鲜艳,有的带有暗花纹。图案特点:民间剪纸图案的应用,多为圆形图案,象征团圆。
(三)设计唐装——美工区。1.欣赏范例,产生制作欲望。
2.提问:这件唐装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你觉得好看吗?什么地方好看? 3.学习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唐装。
4.教师在美工区中提供废报纸、薄雨披、彩色纸等材料供幼儿制作唐装。
(四)唐装表演——表演区。
1.分组:一些幼儿做观众,一些幼儿做模特。2.做模特的幼儿穿着打扮,准备表演。3.两组幼儿互换角色,再次表演。
(五)区域点评
1.对美工区设计唐装的服装进行展示、欣赏。
2.对表演区的唐装秀表演以照片的形式PPT展示、欣赏。3.交流、讨论本次区域活动的优缺点。
社会性区域活动——小组合作《舞龙舞狮真好玩》 活动目标:
1.学习小组合作设计制作长龙和狮子。
2.同伴协同操作舞龙舞狮,感受舞龙舞狮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正月里》 2.舞龙舞狮图片一张。
3.制作材料:大纸盘、长布条、卡纸、皱纸、铅丝等;双面胶、剪刀等。活动过程:
(一)观看舞龙舞狮的图片,启发谈话。
1.你们看到的是什么表演?什么时候有舞龙舞狮活动?你在哪里看到过? 2.舞龙舞狮是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非常有趣、好玩。
(二)展示收集的制作材料,观察材料的适宜性。
1.今天,我们老师也带来做舞龙舞狮的道具是什么?——长龙和狮子。2.这些材料可以怎么做?
(三)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制作长龙还是狮子。
1.教师将材料分组投放,引导使用幼儿用书第25-26页制作参考,互相合作、大胆想象,完成任务。
2.在分组活动中,教师给予指导。长龙的制作方法:
(1)用纸箱当龙头,教师协助在适当的位置点出眼睛,挖出两个洞。
(2)用色纸装饰龙的面部。
(3)用电线或毛线缠绕铅丝做龙须、龙角。
(4)用长布条粘帖在龙头上,用半圆形的卡纸做鳞片,神奇的龙就做好了。
狮子的制作方法:
(1)用一次性大纸盘当作狮子的面具,教师协助确定眼睛的位置,挖两个洞。(2)用卡纸装饰狮子的面部,并粘帖在衬底上。(3)在衬底上画出狮子面部的毛发外形,剪下并装饰。
(4)将长布条粘帖在狮子的面具上,再粘帖上皱纸当作身上的毛发,威风的狮子就制作好了。
(四)活动点评
教师根据幼儿的分组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展示。
(五)延伸游戏“舞龙舞狮”。
根据领头人发出指示变换动作和方向,合作游戏,互相不能碰撞。
学习性区域活动——民间剪纸、窗花《剪窗花》 活动目标:
1.感受民间剪纸作品喜庆、夸张、镂空、对称等艺术特点,发展审美能力。2.区域活动中相互欣赏、交流和分享。整理。3.对区域材料能进行规划、活动准备:
1.在教室里布置窗花。2.彩色纸、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民间剪纸展示会”,交流参观感受。
(二)出示剪纸作品,了解艺术的特点和用处。
1.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剪纸?(增添喜气,蕴含祝福,过年过节等庆典活动时,常用来布置环境。)
2.你喜欢哪一幅剪纸?为什么? 3.将剪纸作品与绘画作品作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说说有什么不同?
(剪纸特点:镂空的,色彩单一,大多为红色和黑色;形象夸张,如动物头大身体小;有些图案是对称的)
4.今天老师在区角里给你们投放了彩色纸和剪刀,可以怎么剪窗花?
(三)幼儿按意愿开展区域活动
1.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美工区多投放彩纸供幼儿剪窗花用。2.教师巡视,对剪窗花的幼儿给予指导和帮助,运用多种方法剪。
(四)展示、点评
1.展示幼儿剪的窗花作品,请个别幼儿交流自己的不同剪法。2.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点评。
学习性区域活动——《包饺子》
活动目标:
1.欣赏不同饺子的外形,了解饺子名称中蕴涵的吉祥意义。2.区域活动中学习自己包水饺,体验包水饺的乐趣。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正月里》。2.做水饺的原料和工具。活动过程:
(一)欣赏并认识各种饺子。
1.你吃过什么样的饺子?它的造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使用《小朋友的书.正月里》第29-30页,看一看饺子的形状,猜一猜名字。(二)出示材料,了解并学习包饺子的方法。1.老师给你们提供了很多做饺子的材料,等会想包饺子的孩子可以在桌子上操作.2.那饺子是怎么做的?(和面--擀皮--包馅--做出不同形状的饺子外形)
3.教师示范包饺子让幼儿观察:考虑幼儿情况,饺子皮和肉馅现成作好,就要求幼儿会包就可。
(三)区域自由活动
1.教师巡视区域,对包饺子的幼儿给予提醒和帮助 2.引导幼儿肉馅不要放太多,要有耐心。
(四)点评活动
1.说说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成就。
2.展示已经包好的饺子,相互介绍经验和心得。延伸活动:
5.区域活动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1。复习各种所学单词。
2。句型What is it?练习
活动材料:1。圆形图片(衣服上的花案),上有英语单词图片。
2。吹塑纸剪成的衣服
活动规则:1。两人一组
2。将图片朝下,放于衣服花案轮廓处
3。由两名幼儿相互提问What is it? (this)
4。说对者将图案朝上放
5。最先翻完者为胜利者
2。摘果子
活动目标:1。复习单词与句型练习
2。练习纽纽扣的能力
活动材料:1。软泡沫制成的水果,上有英语单词
2。篮子
3。水果树(上有纽扣)
活动规则:1。幼儿可多人游戏,两人一组
2。首先将各种果子扣到水果树上,并练习句型What do you like? I like……
3。摘果子的时候再换另外的句型提问 What is it?
美工区:借型想象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对美工活动的喜爱之情
活动材料:画画纸(上有圆形)、蜡笔
活动规则:1。幼儿根据所提供的圆形,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添画。
2。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
6.中班区域活动教案 篇六
1、理解各区域该怎么去玩。
2、更好的去在区域学习。
活动准备:
各区域领域。
活动过程:
一、先分配好给组幼儿今天该玩的是什么区域。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有新的区域玩的了,老师也和你们说的很清楚了,那么接下来老师开始进行分配。
二、区域介绍。
教师:科学区。
在这个区域里面有我们的数字宝宝,我们还有排序的,你们知道怎么排吗?老师和你们说过,你们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问问老师,爱问的小朋友也能学到很多的本领哦。
表演区:
我们的表演区里面的故事是三只小猪的故事,你们看看图片上有那么多的情景,你们可以看着图片上的画去自己想想这个是什么故事。尽量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达!
教师:慢慢的引导幼儿学会爱护东西、很多小朋友在小的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教师要多加的培养,慢慢的引导幼儿珍惜东西,爱护东西的心理。
三、教师个别引导幼儿
四、让幼儿自己去体会区域带来的学习。
7.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 篇七
一、根据教育目标投放材料,让材料有效地体现教育目标
材料是幼儿隐性的老师,是幼儿认识的中介和桥梁。教育目标可以隐含在投放的材料中,渗透在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当幼儿一旦进入教师所精心创设的环境中,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就可获得某方面的发展。例如,平时我们为了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的精神,就为幼儿提供了有趣的、直观形象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如关于沉浮的小实验材料,幼儿将纸片、木块、铁片、塑料玩具等放入水中观察并发现铁片是最快沉到水底的,木块和塑料玩具是浮在水面上的,而纸片先是浮在水面上,然后慢慢地沉到水底去了。通过操作观察,幼儿发现了很多问题:为什么纸片先是浮在水面上,然后再沉入水底?为什么铁片最快沉下去?为什么木块和塑料玩具不会沉下去呢?有了问题幼儿就会继续实验、观察、探索,通过实践,幼儿逐渐有了探索科学的兴趣。所以,在投放区域材料时要做到目标在前、选材在后,让材料有效地体现教育目标。
二、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投放材料,一物多用
活动区材料投放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但是,投放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但容易让幼儿分心,不能专一地进行活动。因此,在材料投放时,就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需求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和小朋友一起散步,观察植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春天时,幼儿会被各种发芽的植物所吸引,于是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各种种子,并和幼儿一起种种子,制作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在美工区让幼儿发挥想象用种子粘贴各种美丽的图案,用皱纸做柳条等。在生活区,幼儿还可以用勺子舀种子,用筷子夹种子。夏天时,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小石头也“来到”了教室。在美工区,小石头成了幼儿特殊的画纸,一幅幅石头画就此诞生了。在音乐区,小石头能演奏出动听的音乐。在建构区,幼儿尝试着搭建石头城堡、石头小桥等有趣的东西。秋天,每天散步后幼儿的手上都会有很多落叶,于是老师引导幼儿用这些小树叶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科学区,将树叶塑封做成标本,供幼儿认识各种树叶,还可以做成书签。美工区,树叶成了百变金刚,变成了小金鱼、蝴蝶,等等,他们还将树叶的轮廓拓印下来,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想象与创造。语言区,幼儿把自己在美工区的贴画,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让人百听不厌。表演区,幼儿还把树叶顶在头上做帽子,把树叶串在一起做裙子,等等。这样,把幼儿的兴趣带到了教室,带进了幼儿的生活、学习之中。
三、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
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在投放材料之前要观察幼儿,分析符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活动材料,材料所呈现的梯度是否适合幼儿的心智水平,是否需要增加或者减少层次,以尽可能地考虑幼儿的发展程度。
例如:在生活区,为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豆子、勺子和玻璃碗,让他们将豆子舀进玻璃碗中,要求相对较低;为能力较强的幼儿提供豆子、筷子和碗,让他们将豆子夹入碗中,或增加难度用筷子把豆子夹入瓶中,还可以更换豆子的大小和瓶子的口径大小来变换难度的大小。这样,区域的材料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在自身适合的环境中逐渐提高。
不断对原有材料进行抽取或添加,适时增强材料对幼儿的挑战,在材料投放中,对原有材料进行部分抽取或添加,是对原有材料的提升和创新,也是对幼儿的一个新挑战,而且意味着有新的任务吸引幼儿。在数学区投放的纽扣分类材料中,原本只是请幼儿按颜色进行分类和数数。随着幼儿兴趣的减弱,教师在此材料中添加了一份记录表,请幼儿将每次抓出的纽扣在记录表中按颜色分别记录数量。记录表的添加增强了该材料的可操作性,提高了任务的难度,提高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并且能使幼儿直接、及时地看到自己在操作材料时的成果,给幼儿产生成就感。在数学区投放的扑克牌材料中,在原来的完成整理扑克、清点每个大小牌的张数的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随意抽取一张或几张牌,引导幼儿发现少了一张或几张牌,并自己想办法添补完整(可以自制)。这就对幼儿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且更好地利用了原有材料,对原有材料的玩法进行了创新,给幼儿带来了新的体验及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投放适宜的相关材料
主题活动的进行是以集体活动、区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区域活动是与集体活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投放区域材料时,我们根据主题活动实施的需要,科学地投放与主题相关的区域材料,使主题活动中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能更好地互动,从而使主题的实施更加完整、深入。
另外,投放的材料还要有探索性。探索性的材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动手操作和简单的重复训练,而是幼儿积极动手与动脑的互相结合,互相促进。教师所投放的材料必须在幼儿动手操作的同时引发幼儿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发与支持幼儿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与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如,在科学区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瓶盖,配合瓶盖投放了记录表(分类记录盖子数量)、记录瓶(在瓶子记录与瓶子相吻合的盖子数量)。投放时,教师并没有讲解,只是提醒幼儿瓶盖有很多种玩法,请小朋友自己动脑筋,自己想想怎么玩,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瓶盖的玩法。幼儿看到记录表,结合以前的经验积累,慢慢地就发现了记录表的用途;幼儿看到瓶子立刻动手选择适合的瓶盖,渐渐的,他们也了解了瓶子上的记录表的用途。此外,幼儿还发现了瓶盖可以向上叠高,可以根据颜色组合图案,等等。从中我们也发现了幼儿巨大的探索潜能。
五、注意区域之间材料的组合、使用
各个区域活动材料之间往往存在着互动作用,教师在投放材料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材料之间的组合、使用。例如:在《时装秀》活动中,教师先在美工区投放了许多彩色广告宣传纸,幼儿将广告宣传纸裁剪,卷成一个个纸圈,用线将纸圈串成一串串很漂亮的项链或者手链,并将它们使用在自己制作的时装上作为装饰品。然后,教师在数学区投放了记录表与水彩笔,引导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彩色项链”进行比较长短、记录纸圈排列的顺序及颜色分类等活动,这样,区域之间的材料便能很好地组合、使用了。
8.浅谈幼儿区域活动 篇八
关键词:幼儿教育;活动材料;区域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46-01
一、区域活动开展的重大意义
开展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幼儿通过动手实践,认识自己能力,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促进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1、开展区域活动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之间的交流主要依靠语言,他们在游戏中能积极运用语言交流。一旦在集体活动中,他们就表现的紧张、拘谨,尤其是哪些表达能力差的幼儿更是不敢说话。所以,开展区域活动的优点就是让幼儿融入到游戏角色中,促进他们积极交流对话。比如,在“过家家”、“超市”、“医院”等这些活动区中活动时,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和其它小朋友去进行语言交流,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2、开展区域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交际能力。幼儿园是幼儿第一个和他人广泛交际的主要场所,这里有他们同龄的小朋友。现在的幼儿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只要他们在幼儿园遇到一点不高兴的事情,比如,小朋友拿走了他的玩具,他們就会哭闹不止,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那就是区域活动。通过区域活动,要让幼儿明白一些基本道德。比如,在“超市”买东西要给钱;别人帮助自己的时候要说谢谢。又如在“菜市场”和“书店”区域活动中都有买卖,要让幼儿学会讨价还价,在什么地方要吆喝着卖东西,什么地方的不允许吆喝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到生活常识,掌握了和他人交往的方法。逐步让幼儿懂得在分配角色时需要和其它小朋友进行协商。
3、开展区域活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幼儿的创新能力体现在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的特殊性来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开展“娃娃家”活动中,幼儿会运用手中具有的橡皮泥做出面条、面包、排骨、烤鸭等各类饭菜;在开展 “插塑区”活动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利用各种各样的插塑来创造独特、新颖、可爱的玩具。在区域活动中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二、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及作用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充当着观察者、引导者、评价者多重身份,教育工作者在各个角色之间具有动态性特点。
1、为幼儿充分做好活动坏境的准备工作。区域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不同的区域活动有其不同的教育功能。首先,区域活动的开展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游戏目标,各种游戏材料的准备要渗透不同的教育目的。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要体现层次性,半成品的活动材料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另外,区域活动的开展要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的活动材料,准备的材料要有针对性,因此教师要充分观察和了解幼儿,有效地运用因材施教教学手段。其次,为幼儿提供的活动材料要根据活动主题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允许幼儿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不同区域的材料,甚至可以改变材料的用途。比如,在“医院”活动时,幼儿可能没有输液管而去 “体能区”活动区域拿绳子来代替。也能去“表演角”选择适合自己的或者喜欢的服饰、乐器等道具。
2、认真分析,细心观察。通过认真观察和分析,能了解幼儿的各种需求和他们之间的个性差异,进而选择合适的态度满足幼儿的成长需要。开展区域活动不但没有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反而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幼儿的关注和观察之中。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认知水平、活动水平等。在此基础上正确引导幼儿进行活动,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有效避免了因为教师不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而做出错误的行为。了解幼儿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开放性的提问方式,比如“你是怎样想的?”“你打算怎么做?”“你发现了什么?等,耐心引导幼儿并帮助幼儿获得正确的结论。通过区域活动使他们认知客观世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3、学会等待,积极配合和指导。幼儿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需要老师耐心等待。让幼儿之间去探索,独立去思考,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培养幼儿等、靠、要的能力。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幼儿以帮助和支持。当幼儿没有兴趣进入探究活动时,或者在活动中遇到困难退缩的时候教师要适当指导。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运用间接指导,也就是说教师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活动,让他们自己总结游戏经验,构建认知结构。对于能力较差的幼儿来说,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法让幼儿自主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经验。
4、尊重儿童,合理评价。对幼儿的评价并不是为了判断他们行为的对错,主要是为了了解有没有新的可能性,能不能找到他们最近发展区等。对幼儿的评价应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把集体评价和个别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但要充分了解幼儿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和发展,还要确定下次活动的方向;不但要关注全体幼儿,还要注重个性差异;通过评价让幼儿认识自我,明白一些浅显的道理。只有科学、准确、具体的评价才能为区域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总而言之,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们要认识到它对幼儿发展的重大意义和独特魅力。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更喜欢在开放的空间内自主活动、自主学习、积极探索、获得体验。通过区域活动的开展,给幼儿提供一个广阔的自主尝试空间,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菊仙.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J].俪人:教师,2013(24):2.
[2] 黄 珊.浅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兴趣[J].都市家教月刊,2011(10):246.
[3] 李红玲.浅谈区域活动中托班幼儿的养成教育[J].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2013(7):99-101.
[4] 陈磊.体验孩子――宋庆龄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9.小班区域活动教案 篇九
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但比较喜欢参与区域活动,能遵守相应的区域规则,在开展“丁娜请客”主题中,我发现以区域活动的形式开展这个主题,幼儿的学习欲望更强烈,同时区域活动的开展能给幼儿提供多种平行学习的机会,因此,我们便把主题活动的内容及本阶段相应的学习活动融合在区域活动中,(认识小动物及相对应的词语;学习做客与请客的礼仪;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设计小动物的食物、请柬、动物头饰)把各种知识、技能分解到自理间、数数间、涂鸦间、娃娃间、音乐间、图书间等区域去实施。
二、十二月份区域目标:
1、遵守区域规则,活动中能认真参与区域活动。
2、继续学习对应、分类及强化幼儿对大小的基本概念。
3、了解请柬的用途和制作过程,感受参与制作的乐趣。
4、学习参与简单的制作活动,加深对动物的了解。
5、明确自己的角色,积极参与角色活动。
6、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进行手部训练。
7、积极参与表演,学说短句:“我请你吃X X?”
三、本周区域重点及提供的材料:
1、涂鸦间:增设吸管、海绵、包装纸、饼干盒等,引导幼儿尝试学习制作立体的动物食物,供幼儿粘贴用的各种辅助材料(花、草、树、动物图样等)
2、娃娃间:将娃娃家创设成“丁娜家”,增设小动物食物(萝卜、小鱼、骨头)、小动物头饰,引导幼儿学说短句:我请你吃X X,复习“请进”、“谢谢”等词语。
3、音乐间:录制小动物音乐、动物头饰,引导幼儿学习用简单的动作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及动作。
4、自理间:同上
5、数数间:同上
四:活动过程:
1、以“丁娜请客”的故事谈话引入。
2、引导幼儿自选区域。
3、重点指导:
(1)涂鸦间的幼儿尝试制作简单的动物食物。
(2)指导幼儿进入“丁娜家”后,会运用简单的短句:“我请你吃X X”及“请进”、“谢谢”等礼貌用语。
10.在区域活动中学习合作 篇十
一、玩法隐含,引发合作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些幼儿必须合作才能玩的游戏,使幼儿体会到合作游戏比一个人玩更有趣,几个人的智慧胜过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从而体验合作的快乐,萌发合作的兴趣和愿望。
如中班手工区游戏“乌龟爬”的合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作乌龟时,我们引导幼儿在画好的小乌龟下面粘两根吸管,并从吸管中穿线。我们有意识地投放较长或较细的吸管,这使幼儿在穿线时必须一个人在管子一头将线穿进去,另一个人在管子另一头把线头拉出来,从而不得不与同伴合作。二是玩游戏时,两个幼儿必须合作拉动绳线(一张一合),才能使“小乌龟”爬起来。
二、规则约束,促进合作
教师经过观察发现,如果只提一些宽泛的要求,而不对幼儿的合作行为作出明确规定,幼儿的合作便会流于形式。如以“我和好朋友的画”为例,教师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好朋友共同作画来促进幼儿分享绘画经验,提高绘画能力。但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发现由于没有提出明确的合作要求,制订合作规则,孩子们或各自为政,或由能力强的幼儿全权包办。于是师幼经过协商制订了以下规则:
①两个好朋友共同商议,确定主题,每个幼儿至少要表现一点以上的想法,保证那些内向、能力弱的幼儿有表达、表现的机会。
②绘画内容由两人根据各自特长,分工来画。
③作品完成后,各组每个成员都要在全班幼儿面前表述合作的过程及经验,促使每个幼儿都有一种强烈的任务意识,自觉合作作画。
又如,在小班表演区的“手偶剧场”游戏中,经常可见一个幼儿抱着好几个手偶漫无目的地玩耍。他们感兴趣的是手偶而不是表演,更谈不上合作了。为此我通过以下规则进行干预,引导幼儿合作表演。
①每次游戏只选一个最喜欢的手偶,扮演一个喜欢的角色。
②找一个小动物手偶做自己手偶的好朋友。
③对好朋友说一句好听的话,与它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这些规则使幼儿在选择手偶时有了取舍,他们在教师精心布置的故事背景的提示下,自编角色间的对话,丰富表演情节,从原来的自娱自乐逐步走向合作表演。
三、情境暗示,推动合作
幼儿的合作行为易受一定情境的暗示和推动。如,在手偶表演区,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投放几个手偶或头饰,幼儿往往因表演素材和经验的缺乏而茫茫然。如果教师以连环画的形式张贴角色形象,展示故事情节,或投放录音磁带作为参照对象,营造表演氛围,便能很好地推动幼儿的合作表演。又如,在“垒高王”(用建构材料垒成)的游戏中,每天都有幼儿进入这个区域和“垒高王”对擂,但他们发现凭一个人的力量已无法超越“垒高王”的高度,便自发地结对合作:一个人负责维护“地基”,一个人往上垒高,终于超越了“垒高王”的高度。
四、混龄交往,探索合作
为了使幼儿多层面地体验、探索人际交往和合作,我们每周开展一次全园混龄区域活动,扩大幼儿的交往面、合作面。如,手工活动“美丽的拖鞋”要求小、中、大班的三个幼儿为一组合作制作。刚开始,大多由中、大班幼儿合作制作,小班幼儿则站在边上观看,无所事事。教师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哪些事可由小班幼儿来做,哪些事由中大班幼儿来做。后来,他们进行了分工,小班幼儿用印章画制作鞋面,中大班幼儿先合作搓纸绳,然后由大班幼儿将搓好的绳子粘贴在鞋底上,并将小班幼儿印好的鞋面粘贴在绳子上,装饰拖鞋。在这个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担负着整个制作活动的一部分工作,既增强了年幼孩子的观察学习能力及模仿能力,也增强了年长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他们友好谦让,共同体验了合作的快乐。
11.区域活动助主题活动开展一臂之力 篇十一
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指围绕一个主题,挖掘主题课程资源,合理选择相应区域操作材料,创设新的教育活动模式。而区域活动结合主题活动,能有效起到为主题课程铺垫、补充扩展和提升的作用,让两者结合走入“1+1>2”的模式。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区域活动应该为主题预设、主题实施、主题提升所服务,以铺垫、补充扩展、提升的作用贯穿主题教学的始终。我们结合实践具体实施如下。
一、区域活动的开展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前奏,为主题活动做铺垫。
主题课程开展的部分活动需要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为实现主题目标,促进主题活动达到最大教育效果,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根据主题活动需要投放相关材料, 进行相关知识经验积累,将区域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的前奏,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主题教学需要的课前知识准备, 为主题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如在小班开展《好吃的东西》主题活动前,我们在语言区投放了“自制图书———我喜欢吃的水果”,幼儿通过收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图片,并剪贴水果制作成“自制图书”,为主题课程《谈话———好吃的水果》积累相关知识经验,为活动开展起到铺垫作用。
在中班开展《有趣的昆虫》主题活动前,我们在语言区投放了“昆虫知识我知道”这份玩具材料,并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昆虫的知识,并投放“昆虫知识我知道记录表”供家长和孩子记录,并布置成“昆虫专题片”主题墙让孩子们欣赏交流,为整个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知识经验准备。
在大班开展《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时,在科学区投放“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域材料,让孩子们通过操作区域材料简单地了解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操作过程, 为后面开展科学活动《四大发明》做铺垫。
二、区域活动为主题活动做补充和扩展。
集体教学活动中, 个别幼儿对活动内容的探索意犹未尽,还有深入探索的意愿,区域活动正好可以满足这些幼儿的需要 ,使活动向 纵深发展 ;为让幼儿 自主学习 ,重视幼儿的动手操作,但有时受材料的限制,分组时不得不几位幼儿合用一份操作材料,许多被动型幼儿只能被动观望,没有主动参与动手操作材料的机会, 这时区域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由于幼儿发展水平不一致,有些反应较慢的幼儿刚进状态 ,由于受时 间的限制 ,被迫终止 探索活动 ,就可以到 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让主题活动得到补充。再者,集体活动时间是有限的,学习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较有价值的活动便可放到区域中,作为集体活动的扩展。
如开展《图形世界》主题活动时,幼儿对图形拼摆造型产生浓厚兴趣,但由于集体活动时间有限,我便把这一内容延伸至区域。同时,还提供更多图形形状供幼儿拼摆,满足幼儿继续操作和探索的欲望。
在开展《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时,在第二阶段区域活动中投放建构游戏《长城》,个别没能合作建构的小朋友能在区域活动中与朋友合作建构;部分孩子在建构过程中有自己的建构想法,但在集体活动中不能表现出来,可以在区域建构活动中按自己的意愿表现出来,为活动开展起到补充和扩展的作用。
三、区域活动推动主题活动的发展,为主题活动做提升。
新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 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 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每次集中教学活动后,会有部分幼儿从这个活动的内容点上进一步拓展。结合区域活动可以让发展较快的孩子基于主题课程教学中掌握的经验水平在区域活动中获得更大收获和提升。
在开展《好吃的东西》主题活动后期,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开展了“角色游戏———超市”,幼儿结合“娃娃家”的角色游戏,从“家人”喜欢吃什么样的饭菜、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到超市购买回来后洗菜、做菜,孩子们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模仿与创造,在与同伴交往的活动过程中为幼儿提供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机会,满足幼儿不同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和学习方式,使每个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区域游戏活动的投放对主题活动进行了提升。
12.幼儿教案:区域活动一 篇十二
活动目标:
1、认识班内的每个区角,明白每个区角的主题。
2、巩固区角活动常规。
活动准备:
1、视觉艺术区:陈列幼儿假期中的美工作品;投放橡皮泥、泥工板、彩色碎纸片、糨糊、剪刀、盒子等,供幼儿粘贴;提供油画棒、水彩笔、棉签、水粉颜料、水粉笔等。
2、阅读区:收集幼儿假期生活照片,供幼儿交流讲述;小块地毯和供幼儿依靠的软垫。
3、表演区:放一些玻璃空杯、盘子、碟子、一次性筷子及打击乐器;提供头饰、手铃等;录音机、磁带
4、数学区:大型塑料积木、数字卡等。
5、科学区:可供幼儿自制玩具和作为替代的各种废旧物品。
活动过程:
(一)幼儿参观各区角
1、幼儿自由到区角参观,看看每个区角里有些什么,应该怎么玩?
2、幼儿回到座位上,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看了哪个区角,里面有些什么。
(二)分配区角
1、教师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写有自己名字的活动牌,请幼儿根据每个区角上写的相应的数字选择自己活动的区域。
2、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并把自己的活动牌挂到该区角的钩子上。
3、教师适当帮助个别区角里的幼儿调节人数。
(三)幼儿活动
1、幼儿在自己的区域里愉快地活动。
2、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
3、重点指导:
视觉艺术区:引导该区幼儿观察里面的材料,思考自己想用什么材料,想制作什么东西,教师和幼儿商量好后一起动手。
(四)活动评价
1、幼儿互相参观同伴的作品。
2、请一个区角里的孩子一起把自己的区角收拾干净。
3、幼儿相互评价。
13.幼儿大班区域活动教案 篇十三
1、引导幼儿大胆画出物体的形象,用纸绳进行装饰活动。
2、鼓励幼儿用毛线进行绘画活动,感受成功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纸绳子。(用皱纹纸编的绳子)
2、水彩笔、白纸、胶棒。
活动要点
1、让幼儿用笔在纸上勾画出自己想画的物体形象,再在物体轮廓线上涂上胶,
最后让幼儿选择各色的纸绳进行装饰贴画。
2、或让幼儿用毛线绳在其上自由构图贴画。
指导要点
1、提醒幼儿绘画的物体要简洁,形象要大些,以便于进行粘贴活动。
14.浅议幼儿园区域活动 篇十四
近几年来, 笔者所在幼儿园教师在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观察中, 及时调整, 孜孜以求地探索区域活动的有效教育策略和途径, 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收获。
一、区域游戏环境创设
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是幼儿课程的一部分, 在创设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时, 要考虑它的教育性, 应使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区域游戏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那么, 在区域游戏环境创设时对幼儿德、智、体、美、劳五育就要兼而顾之, 缺一不可。区域游戏设置的形式对幼儿的游戏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在设置中, 如表演区要相对的独立, 建构区的空间要宽敞, 阅读区域要相对安静隐蔽些以免被外界干扰, 这样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越高, 活动时间就越长, 互相学习提高的也会越快。
(一) 自然性原则
1. 在有效的空间里, 利用移动玩具柜将活动室分为几个区
域, 并利用走廊的环境创设不同的区域, 幼儿有自主选择的余地, 能够专注游戏, 减少喧哗和干扰。
2. 用不同的铺设物来暗示区域的划分。
如泡沫垫子 (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区域) , 这样既能区分区域, 又可增加互动。
(二) 相容性原则
我们可以将一些有所联系的区域设置成“邻居”, 这样幼儿能更好地与其他区域产生互动。如娃娃家和美工区, 做好的作品可以放到家里, 给幼儿玩, 给幼儿穿戴。阅读区和表演区, 阅读区书上故事的角色表演可以在表演区进行演出。
(三) 多样性原则
在每一个区域中, 都提供小柜子和小萝筐, 将游戏的材料放置在筐中, 使幼儿便于取放和整理。如益智区中, 我们把瓶罐, 纸盒, 积木分类放。在手工区, 有报纸、一次性杯、盘等等。幼儿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综合性地玩, 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
(四) 互动性原则
1. 鼓励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 师幼共同收集材料, 为活动提供开放式的环境。
2. 鼓励幼儿制定规则, 控制各区域人数。
二、有效投放材料
区域材料是幼儿活动和操作的物质对象, 幼儿是否对活动区域感兴趣, 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活动,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和玩具的提供。
(一) 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 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我们为各个区域的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不但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区域材料, 而且让幼儿有自主选择的机会。我们发动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材料, 通过一物多用, 变废为宝, 以物代物的方法, 如在“可爱的动物“这一主题中, 我们投放了各种各样的材料, 有废旧的光碟, 有废旧的瓶瓶罐罐、毛线、卡纸等, 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 自主选择不同的材料, 制作喜爱的动物, 有的幼儿利用光碟做了一只美丽的七星瓢虫, 有的幼儿利用药罐做了一只美丽的金鱼。这些区域材料, 展现了幼儿真实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的好奇心, 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体现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发展有其规律性, 但每个幼儿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 如个人的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各不相同。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应关注每个幼儿不同于他人的学习特点和能力特征, 采取适宜的方式, 引导幼儿富有个性的健康发展。如个人的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各不相同。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应关注每个幼儿不同于他人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是不同的, 所以投放的玩具材料要有不同层次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要求, 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发展, 另外, 每个幼儿学习的特点与方式各不相同, 有的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就能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有些幼儿的发展则要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单独交往来实现, 还有的幼儿则是在自己不断的探索活动中, 或者是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获得的, 教师要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 采取正确的有效方式, 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 不断变换和调整材料
任何材料若投放后长期不变, 就会使幼儿的兴趣慢慢消退。因此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随时变换和调整材料。我们可以引导幼儿用同样的材料, 创造新的活动, 也可以引导幼儿将原先的多种材料, 搭配组合后变成新的活动材料。在投放材料时, 我们要考虑季节的变换, 尤其在美工区, 科学区, 展示区等, 我们要合理科学地更换其中的材料, 给幼儿提供流畅的探究空间。
三、教师运用多种指导策略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应灵活运用多种指导策略, 如指导幼儿认真仔细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幼儿生活经验的点滴积累等。还是以建构区游戏为例, 我们在平时指导幼儿观察时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近到远、从整体到局部等来观察事物。例如, 幼儿这个星期要拼搭“桥”, 那就要知道都有什么样的桥。在课堂上, 我们可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桥的图片让幼儿先欣赏、观察不同桥的不同外形、不同构造以及用哪些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当然, 这需要我们灵活的指导, 及时发现幼儿需要什么, 幼儿将要做什么……这样, 当我们看着幼儿真正拼搭桥的时候, 心里就有了底, 也会有兴趣投入到游戏中。
在每一次的区域活动结束后, 评价是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先请幼儿说出自己的评价, 并为自己下次的游戏提出要求, 让他们真正了解自己游戏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对他们以后的建构会有很多的帮助。最后, 我们要整体评价幼儿当天游戏的情况, 因为幼儿是十分需要教师语言上的肯定的。一个简单的鼓励, 既激发了幼儿游戏的激情, 也让幼儿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
15.如何投放区域活动的材料 篇十五
一、材料的投放应有目的性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是与我们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紧相连的。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之中,是区域角活动的一大特点。也就是说,材料投放应有目的性。
材料投放的目的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材料时,能够把握本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考虑材料对本年龄段的幼儿的适宜性,并以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力求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的需要。如大班的幼儿,他们的交往能力、表现欲都比较强,为了满足他们的表演欲望,更好地展现他们的特长,我便在活动区中有目的的投放了一些材料。如“娱乐小天地”的区域活动中,以前只是为孩子们提供了小话筒、帽子等,同伴间表演的节目类型比较局限,而且与其他主题游戏间的交流也甚少。后来,我又添置了许多可表演舞蹈的音乐、小主持人的节目单、可用来做广告的小物品等,不但鼓励了幼儿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的舞姿,还可以体现小主持人的风采,增进了与其他游戏的联系,极大的满足了幼儿表现、交往的需求,孩子们大胆、自信多了。又如设置的手工剪贴区中,以往只是提供了一些彩纸、剪刀、胶水等,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后来,我将很难修补的破旧图书利用起来,让幼儿找找自己喜欢的小图案,进行剪贴、组合,变成一幅幅新的画面,然后进行看图讲述。废物利用的游戏材料很受孩子们的喜欢,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动手能力,口语表达的连贯性、用词的丰富性也得到了提高。
在幼儿园,区域角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当然,并不是一个目标只能与一种材料对应。一般,某一个目标可以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一种材料也能够为达成多项目标服务。教师能否了解各个区域角中的各种材料所隐含的不同教育功能、将幼儿发展目标与这些材料的教育功能较确切地对应起来,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入到区域角活动中,通过幼儿的操作活动,使幼儿逐步接近预定的目标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区域活动内的多种教育,进一步提高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二、材料的投放应体现丰富性
材料投放的丰富性首先是指在数量上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不同和相同材料的需要。只要是符合此年龄段玩的,我们就准备足够的数量,不让幼儿因无操作材料而妨碍其创造。如小班,是以角色游戏为主的,就为他们准备大量的长毛玩具和娃娃家具;中班的角色游戏从反映家庭生活经验发展到反映社会生活经验,角色游戏与超市游戏的结合也更为紧密,因此除娃娃家外,我们还应准备超市、菜场等游戏的材料,以适应幼儿的发展;到了大班,幼儿有了具体形象的思维,可以提供大量的立体搭建玩具,让幼儿学看图纸、理解构建的步骤,进行立体造型等等。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丰富性还应该考虑的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选择材料的多样性,能够从我们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需要出发,促进幼儿全面出发。如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投放以下各类材料:有表现表达类的材料,以满足幼儿的表现表达的欲望,使幼儿有一种愉快地情感体验;有探索发现的材料,让幼儿积极探索、思考,充分分析、比较,解决问题,学到本领;有各类手部小肌肉活动为主的材料,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强操作技能等等。
三、材料的投放要富有层次性
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主要是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预先进行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按照有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操作层次,能够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幼儿在活动时选择与自己的能力水平适宜材料,用自己愉快地情绪投入活动。如大班创设了一个以“冬天来了”为主题的区域活动,其中有一个活动区是围巾、手套装饰区。我为幼儿设置了多个组别:彩纸粘贴组、蜡笔绘画组、有规律的排列组、颜料粉刷组等,同一区域中有不同的操作重点。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能力的高低、兴趣爱好的不同,自主地选择用何种材料和方法来装饰围巾、手套。又如,中班有一个探索“水的秘密”的活动区,我先首先提供的是各种材质的纸,引导幼儿自由地探索不同纸的吸水性。接着,我再提供沉浮材料,指导幼儿开展沉浮实验。最后,活学活用,进一步思考:如何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让浮起来的物体沉下去?等等。由此可见,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材料随着幼儿的操作、探索过程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这些满足幼儿不断深入游戏的材料才是具有可发展性。
在投放区域游戏材料的过程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从孩子的视角去观察、去发现,从而增添、调整区域活动的材料,让幼儿园的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天地,使“玩中学,学中玩”能更好的得以体现。
16.幼儿大四班区域活动教案 篇十六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材料创想制作出各种动物。
2、体验成功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活动流程:
一、提出要求: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上区域活动课吗?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区域活动课,先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个区域,为什么? 在上区域活动课是,大家要遵守以下规则:
1、游戏时要保持安静、认真,不影响其他小朋友,不乱扔垃圾。
2、能大胆的进行游戏、创作。老师也在区域活动中准备了许多的材料,请你自己去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区域,好吗?
二、幼儿自主活动
1、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入活动区活动。
2、教师观察指导。
三、师生交流、作品展示
1、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本领都很大,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出各种漂亮的作品,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好吗?
2、让幼儿展示、介绍作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及成功感,体验并分享自己的和别人的快乐。
幼儿大四班区域活动教案
万顺中心园
17.小班区域活动教案 篇十七
美工区:纸张、蜡笔、橡皮泥
语言区:投放《关怀你我他》图书、学习绘制《好朋友》画册
表演区:磁带《拉拉勾》《找朋友》
数学区:数卡与实物卡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学习主题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你的朋友是谁呢?他长得什么样子呢?
你和好朋友在一起开心吗?为什么?
二、引导幼儿用不同形式表现好朋友的不同形态
请你们用蜡笔把好朋友的样子画出来,也可以用橡皮泥捏出来。语言区里放了《关怀你我他》的图书,我们也可以把你和好朋友在一起玩的事画出来,编成一本画册。在音乐区有好听得歌曲,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边唱边跳。在数学区请你们帮草莓娃娃找朋友。
三、幼儿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编画册。
四、幼儿听音乐收拾玩具
18.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探索 篇十八
一、依据幼儿兴趣点, 确立活动主题
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 越来越关注周围的事物, 言谈举止更多地反映出自己的生活。近一段时间, 在幼儿园经常会听到孩子们之间的交流, “昨天, 妈妈带你去哪儿玩了?”“胖东来”!胖东来游乐场真好玩”……一个个说得兴致勃勃, 甚至一次我问道:“你们最喜欢到哪玩儿?”孩子们也异口同声地回答:“胖—东—来—!”幼儿的这种兴趣一下子触动了我:《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 充分挖掘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我园离胖东来只有二百米的距离, 鉴于这样的有利条件, 何不生成以《胖东来休闲广场》为主题的区域活动呢?这个建议一经提出, 立刻得到孩子们的一致欢迎。
二、依托家园的配合, 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为了使主题内容丰富多彩, 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发动家长带幼儿到胖东来生活广场进行实地考察, 看一看这个综合性大商场里面有哪些行业, 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是怎样工作的, 听一听他们说些什么, 引导幼儿在观察周围生活的过程中, 逐步积累经验, 形成社会角色。在此基础上, 教师在幼儿园组织谈话、绘画、游戏等多种活动, 进一步将幼儿零散的经验统整、提炼, 拓展幼儿生活经验, 使幼儿能够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 反映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三、区域设置合理性, 增强各区联系
区域活动的合理划分, 能够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 促进各活动区之间的联系。首先, 教师与孩子们共同制作了“胖东来休闲广场”七个字的标志, 悬挂在一楼弧形的天花板外沿, 并以纱幔装饰, 既漂亮又醒目, 一下子就营造出了大型商场的氛围;“点点化妆间”依附在楼梯间下面, 孩子们动手装饰的小屏风, 把化妆间一分为二, 形成一个隐秘的空间;在设计、搭建星光大舞台过程中, 孩子们集思广益, 为舞台铺上彩色泡沫垫, 四周搭建用废纸箱做成的装饰墙。各区域围绕“星光大舞台”展开活动, “洋洋服装厂”“晶晶饰品店”制作的服装、饰品可以提供给“星光大舞台”的演员, “点点化妆间”为演员提供美容美发、化妆等服务项目, “顶呱呱活动餐车”更是穿梭在各活动区之间, 增强了各区域之间的联系, 空间开放性与内容整合性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 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
四、提供材料多样性, 丰富活动内容
丰富、有效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 推动幼儿想象, 丰富活动内容。在材料的投放中, 真实材料与废旧材料相结合, 在开心餐厅里, 除了真实的灶台、炊具外, 我们还将报废的皮球剪成两半, 做成彩色小锅;餐厅的食材有家长制作的胡萝卜、黄瓜等各种瓜果蔬菜, 也有孩子自己动手用各种材料通过撕、团、捏、搓等方法做成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的替代品;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海绵、泡沫、餐盒等废旧材料, 制作包子、饺子、荤素各式的串串香等, 孩子们越做越起劲, 还说天热了, 需要饮料解解渴。于是, 又忙着搜集废旧的饮料罐, 自制果汁、冷饮, 大大丰富了活动内容。材料的恰当运用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给幼儿带来游戏灵感,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相互合作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五、教师适宜地介入, 推动活动发展
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所以教师一定要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 给予及时地引导, 满足幼儿的需要。例如, 在洋洋服装厂, 浩浩用挂历纸为佳佳做了演出服, 可是佳佳很不满意, 浩浩不知如何是好。这时, 教师适时介入:“你好, 我是新来的设计师, 可以和你一起设计服装吗?”浩浩如释重负, 连连点头, 教师就引导浩浩在服装上进行点缀:建议他用双面胶把废光盘粘在裙子的下摆上, 用彩色的半成品图样进行加工装饰, 最后当佳佳穿上这件亮晶晶的衣服时, 引来很多小朋友围观, 佳佳高兴极了。浩浩兴奋地说:“还有谁需要服装?”“我!”“我!”“我!”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 浩浩马上信心满满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在这里, 教师角色定位于合作者、参与者, 拉近了与幼儿的关系, 使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更加投入, 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与自豪感, 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 使他们在快乐的游戏情境中实践着自己获得的经验。
六、有效进行自主评价, 提升幼儿原有水平
恰当的讲评能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 提高游戏水平, 引导游戏深入发展。大班幼儿由于语言和思维发展已具有相当水平, 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与机会, 让幼儿充分表达。在游戏结束时, 教师请孩子们围坐在一起, 说一说自己参加游戏的情况, 设计问题:你扮演了什么角色?有哪些高兴的事?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等等。例如, 乐乐小朋友在说到自己的顶呱呱餐车时, 自豪地说:“我今天挣了52块钱, 太高兴了!”接着, 就兴致勃勃地说起自己的经历:开始生意还可以, 后来遇到了问题 (大家都去看演出, 没人来买了) , 自己是怎样解决的 (降价甩卖, 送货上门) , 等等, 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 幼儿对游戏中的感受、经验进行梳理和提升;遇到不同的看法, 幼儿经常会发生碰撞, 不断自我修正, 从而提升原有的经验水平。评价活动更加生动热闹, 满足了幼儿交流、表达的意愿, 调动他们自主评价的积极性, 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游戏的愿望。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之一。长期以来, 我园充分开展区域活动, 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结合大班区域活动“胖东来休闲广场”, 谈教师在区域活动的主题确立、区域设置、材料投放、教师指导以及活动评价等方面进行的实践与探索。
19.区域活动材料的调整艺术 篇十九
一、添加材料:使游戏出现新的转机,产生新的含义
添加材料是指教师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新材料,使游戏出现新的转机,产生新的含义,引发幼儿新的探索活动的方法。在添加材料的情况下,幼儿带着原有的经验和成功的自信逐级而上,在新情境中运用原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经验,在认知经验上有着递进性,在情感上有挑战性。有时,这种“新材料”也可能仅仅只是一种信息或要求,它在瞬间所带来的新刺激、新目标,会形成新的话题、新的内容。
案例简述:粉刷匠
两周来,我们班孩子一直在美工区里忙碌着,看来今天能把最后一幢房子粉刷完毕。游戏行将结束时,老师忽然发布了新信息,订货者中一般需要购买用“彩色瓷砖”铺满外墙的房子。随机一块块“白瓷砖”(印有田字格的纸)运来了,刚想离开的“粉刷匠”们一下子兴趣盎然,积极商讨起来,用什么颜色,如何排列,怎样粘贴,如何分工等等,气氛十分热烈。看来,这又得让这些孩子忙上一阵子了。
不久,在粉刷角附近又陆续出现了告示:
娃娃家刷新房子
老师办公室预定废物箱
……
案例中出现的“白瓷砖”是增添的新材料,而“告示”则是新信息,它们的出现不断给“粉刷匠”游戏带来了新的要求、新的冲击,丰富和延长了原有的游戏内容和游戏过程,新内容包涵了操作、交往、合作等多方面目标,大大拓展了幼儿的视野,提升了原有游戏的价值。
二、删减材料:使游戏出现新的问题情境,产生新的游戏方法
删减材料是指教师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减掉一些材料,使游戏出现新的问题情境,从而产生新的游戏的方法。与添加相反,删减是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做减法,而这种减法往往因为解除一些游戏条件,会在原有状态下增加问题和困难情景,由此给幼儿提供了更大的探索和实践的空间。而此时,幼儿的原有经验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因删减材料所造成的问题,对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刺激。此时教师应激励幼儿毫不气馁,正视面前的问题与困难并战胜它。
案例阐述:整理扑克牌
鸣鸣正在学理扑克牌,今天他花的时间特别多,他不解地问在一旁理牌的佳佳:“还是不对,我怎么理不好?”佳佳便和他一起理了起来,他们按花样把牌分完,依次数了数,有两种花样都不对。佳佳把自己的牌也数了数,是对的。他们把两副牌反复地数,然后按数字顺序排起队来做比较,终于发现鸣鸣的牌缺少了方块4和草花9,他们给老师提意见:“这副牌少掉的,不能用。”“缺了什么?能补上吗?”于是他们急着找纸张、笔、剪刀等工作和材料,准备裁两张纸画出来。“怎么画?”两人商量着找出方块、数字4来做范例,试着做起来。
第二天、第三天,扑克牌又少了两张不同的牌……
案例中少掉的两张牌是教师故意设置的情境,教师用减去材料的方法使原先单纯的理完一副牌的游戏出现了困难和问题,这大大出乎幼儿的意料,从而使他们相继产生了互助、比较、寻找、制作等行为,而在制作中,他们必定会遭遇更多的问题,如纸张的大小、裁剪的齐整与否、书写数字和画图案等,游戏顿时铺展开来。教师用减去的方法却达到了丰富的目的,呈现出殊途同归的效果。
三、组合材料:形成新的游戏、新的活动方法
组合材料是指教师将原有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游戏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游戏,引起幼儿新的活动的方法。当幼儿在几个独立的游戏中获得经验后,并不意味着这些游戏内容就失去了意义。当他们以一种新的形式、新的姿态再现时,仍然能引起幼儿的注意,他们知道自己曾经成功过,他们坚信自己会再一次成功。当然,组合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他们重温过去的游戏经历,坦然地换一种视角去观察、思考。
案例简述:建构区的变化
教室里建构区和制作区相邻排列。建构区拼搭了桥、高楼、马路等,而制作区已陈列了房子、树木等作品。一天,我们将两个区之间的隔离屏拆除,合二为一,游戏的场景立即发生了变化,所有建筑材料、制作作品和背景材料都混合在一起,这一下子引起了幼儿的关注,他们感到很新奇,又不知该如何应对,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出起了主意。不一会儿,跃跃欲试的孩子们开始将车辆、桥、房子等放在一条马路上,马路变拥挤了,于是有人提出应该制作交通标志,管理这些车辆;也有人准备在各类楼房周围搭一些花圃,设置一些运动器具,放养数个小动物等,把它变成真正的小区……
建构区和制作区的组合使两个单一的游戏变成了有联系的主题式活动,范围扩展了,信息丰富了,研究深入了,两组幼儿互相交往、互相学习,有了新的游戏计划、游戏行为和游戏成果。当然,组合方法的使用应注重时机,注重幼儿新旧经验的融会贯通,一般来说,它更多的是相关内容的区域或材料组合,从而延续和推进了儿童游戏的发展。
我们认为区角活动材料应体现多元价值,传递的是教育对幼儿的期待和鼓励。在材料的调整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创造精神,充分利用每一个创意、每一件材料,智慧地运用材料的调整策略使原有材料焕发新生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区域活动优秀教案】推荐阅读:
小班区域活动教案08-31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家乡的街道10-21
小班活动区域方案07-24
小班幼儿区域活动反思07-01
大班建构区域活动观察08-07
2015秋区域活动总结08-15
幼儿美术区域活动创设09-21
大班区域活动观摩方案10-29
小班上学期区域活动总结06-15
幼儿园区域活动小结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