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管理工作制度

2024-08-17

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管理工作制度(共5篇)(共5篇)

1.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管理工作制度 篇一

高危孕产妇筛查制度

一、目的:高危妊娠筛查工作是围产保健的重要内容,是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为进一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工作,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此制度。

二、高位孕产妇概念:

1.年龄小于18岁、大于35岁的第一产产妇(初产妇),40岁以上的经产妇(已经分娩过一个孩子)。或身材过矮(身高在1.4米以下),体重过轻(小于45公斤)或过重(大于85公斤)的孕妇。

2.妊娠合并内科疾病: 在怀孕期间同时有高血压、心脏病、肾炎、肝炎、肺结核、糖尿病、血液病、严重贫血、哮喘、甲状腺功能亢进、子宫良性肿瘤等内科病。

3.怀孕期间异常: 如母子(女)血型不合、胎儿发育不良、过期妊娠、骨盆太小、多胎妊娠、胎盘位置异常、羊水太多或太少等。

三、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业务院长任组长,成员:妇幼保健人员及产科医师。

四、职责:

1.妇幼保健人员负责指导村级妇幼保健人员按照“村级孕产期危险因素评分登记表”,对孕产妇逐一筛查、登记造册,及时发现高危孕妇。

2.产科医师对村级妇幼人员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进行评分并及时填写“哈尔滨市高危妊娠登记簿”,对高危孕产妇进行随诊,出现异常情况予以及时处置。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为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进一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工作,我院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制定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具体如下: 1.实行孕期首诊负责制,开展早孕、中、晚(或临)高危妊娠评分筛查,指导孕期产前检查。

2.查出高危孕妇,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凡高危孕妇应增加产前检查次数,根据存在的高危因素给予治疗监护;重症高危孕妇,门诊不能处理或难做出诊断的应及时指导孕妇转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治疗。3.由有经验的医师专人管理高危孕产妇,科主任要定期出高危妊娠门诊。

4.在产前检查中,对高危孕妇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并实行专案管理,5.查出高危孕妇要及时登记、预约下次检查日期。6.做好高危孕妇孕期保健知识宣传。

7..做好宣传动员,使孕妇和家属明白高危妊娠对母亲和婴儿的危害,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

8.高危孕妇必须到县级医疗机构分娩。重危高危孕妇转诊必须有医护人员陪护。高危孕产妇转诊制度

1.村妇幼医生要按照黑龙江省《村级孕产妇危险因素评分登记表》的要求,及时将﹥15分者转至乡镇卫生院进行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30分者及时转至区级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

2.按照《哈尔滨市高危妊娠评分标准》对筛查出动态高危因素﹥10分的孕妇应立即转至上级产科医疗机构进行产前检查、监护,对筛查出固定高危因素﹥10分以上的孕妇,应于孕24周后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定期检查。

3.对妊娠合并重危内外科疾病的高危孕妇,在保证途中安全的情况下,需转至三级综合医院进行治疗监护。

4.对住院危重孕妇转诊时,应准备好详细的病情摘要及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由医生护送并与接受转诊的医院进行沟通。

5.转出的高危孕妇应有我科人员跟踪监测,以便随时了解病情、确定治疗效果,利于该病员回我管辖区时继续监护。

高危孕妇转诊常规

一、我门诊筛查出的高危孕妇,根据存在的高危因素给予产前检查指导及治疗,监护重病高危孕妇,我科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对不能诊治的病员,应及时指导孕妇转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治疗。

二、提前与转入医院联系,征得同意后立即转院。

三、高危孕妇转院,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向家属交待病情,征的家属同意后留院处置,并请上级医师给与技术援助,待病情稳定或度过危险期后,再行转院。

四、较重病人转院时有我科医护人员护送。

五、高危孕妇转院时,应将病历摘要随病员转去。

六、转出的高危孕妇应有我科人员跟踪监测,以便随时了解病情、确定治疗效果,利于该病员回我管辖区时继续监护。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1.门诊由有经验的医师专人管理,科主任要定期出高危妊娠门诊。2.产科门诊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及管理工作

3.实行孕期首诊负责制,开展早孕、中、晚(或临)高危妊娠评分筛查,指导孕期产前检查。

4.在产前检查中,对高危孕妇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并实行专案管理,5.筛查出高危孕妇,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凡高危孕妇应增加产前检查次数,根据存在的高危因素给予治疗监护;重症高危孕妇,门诊不能处理或难做出诊断的应及时指导孕妇转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治疗。

6.查出高危孕妇要及时登记、预约下次检查日期。7.做好高危孕妇孕期保健知识宣传。

8.做好宣传动员,使孕妇和家属明白高危妊娠对母亲和婴儿的危害,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

9..高危孕妇必须到县级医疗机构分娩。重危高危孕妇转诊必须有医护人员陪护。

2.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管理工作制度 篇二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客户服务中心 天津市 300202

摘要:在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下,相关经营管理者也加大了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研究力度。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风险,对其风险评估进行分析,进而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识别;人力资源

前言:人力资源管理与一般的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有所不同,因为其自身的特点,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十分复杂,涉及内容敏感,同时也伴随着各种不可衡量的风险。同时,尽管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内控管理中的地位得到有效提升,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却常常被忽视,基本处于无预警、无反馈、无监控状态,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识别与评估研究的重要性

1、电力企业长期以来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客观问题

电力企业作为能源行业,企业员工的工资待遇、福利保障等明显优于其他行业,备受求职者的青睐,但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电力企业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管理方式的影响,人事管理观念落后,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等问题也相当突出。而人力资源作为生产力众多要素中最为重要并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因素,具有能动性、动态性、流动性等特征,当人力资源招募、甄选、绩效管理等各管理要素整合不合理时,比如:当员工素质的发展趋势不适应与电力企业技术革新目标时,必然会阻碍组织既定目标的实现,并给组织带来附加损失。

2、电力行业体制改革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新挑战

当前中国电力行业正经历深刻的体制改革,“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了传统电力行业中的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体制,电厂、电力集团成为一个独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从深远的层次来看,在施行新电价形成机制、电力行业的纵深发展及国内电力行业领域的逐步放开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电力企业之间关键竞争方式必然将向发电成本和营销策略的竞争方向转变,这就对供电企业是否具有和储备适应能够掌握高精技术和竞价知识的先进人才提出挑战。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解决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也随之成为电力企业改革过程中亟需重视与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具有其必要性。

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体系

1、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步骤分析和流程分析法,作者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大致划分为4个环节: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使用与管理、考核与评价。尝试通过流程图进行风险识别,判断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便于风险评估的进一步落实。

2、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风险事件与风险因素的分析

通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可以发现,招聘与录用是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形成和储备的一项核心工作,也是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战略发展与实现人力资源增值的基础;培训与开发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生产力发掘,以及电力企业近远期发展目标的实现;使用与管理主要表现为电力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潜力的发挥;考核与评价本质上是考核或评价组织成员对目标达成的贡献程度,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一种管理沟通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员工主动提升工作能力、改进电力企业工作绩效、达成组织工作目标。简单来说,以上四项是构成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畅的基本步骤,而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事件、风险因子也潜藏其中,笔者结合自身从事相关工作的实务经验,经走访调查统计出以下17项风险因素,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划分可将其归纳为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层次分析指标模型。

3、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评估

与层次分析法相比较而言,风险矩阵法在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评估更为常用,计算简便,可靠度和可操作性高。它首先由专家对全面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因素,就其风险影响和风险概率进行预测,确定风险等级,进而依据Borda序值法依序确定风险因素的重要性,最终得出风险权重,测算出综合风险等级。具体可分为以下步骤:

(1)确定风险因素影响等级及风险概率。由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家和资深从业者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参考过去积累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各风险项进行综合评分。各风险项的影响与相应的发生概率范围为可忽略(0~10%)、微小(11%~40%)、一般(41%~60%)、严重(61%~90%)、关键(91%~100%),判断出风险等级并分别填入GY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矩阵中。

(2)Borda值与Borda序值的确定。准确判断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关键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重点防范和具体的风险控制策略,应采取Borda序值方法对已测算出的各风险项风险概率、风险等级进行进一步分析,以便为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提供更具体更准确的指导。

通过比较Borda序值的高低,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项之间的重要性存在一定差异,如员工适应性调整、薪酬体系设计等往往都是人力资源管理中较为关键的风险,排序较为靠前。依照排序后的结果,管理者可以忽略较为不重要的风险,集中精力管控关键风险,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调整提供有力依据。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者也可以通过进一步确定各风险项的风险权重,建立矩阵模型,确定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风险水平,更具针对性的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三、加强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1、进行人力资源的配套性管理

当前,电力企业各个岗位人员配置不平衡的状况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不能够很好地体现人力资本的价格差异性,与人力资本价格体系的规律性相悖。电力企业应当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重新规划和调整人力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保证管理组织井然有序。展开对人员工作的分析与评价,深入到电力企业组织的各项工作中,从工作性质、工作具体内容、人员任职条件、获得权利与应承担的责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进行系统的描述,形成报告;对工作价值开展合理地评价能够保证科学安排工作岗位,制定合理的劳动报酬。

2、进行人力资源的流动性管理

劳动力流动是人力资源投资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从劳动力本身的角度来看,在有限的工资年龄范围内人们希望将自己的人力资本发挥到最大化,通过科学、合理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经济活动场所,获得最大的收益。站在社会经济学的角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变化以及其他多种多样的经济原因,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中,只有人力资源持续流动,才能够使其与生产资料、生产对象高度结合与完美匹配,从而生产出有利于社会建设的高质量的产品和令顾客满意的服务。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超出预期的人力资源高流动率表明该电力企业人事结构不稳固,员工凝聚力不高,过低的刘动力则表明企业人事新陈代谢较慢,严重制约企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3、人力资源的提升性管理

电力企业特有的工作性质和内部结构要求其员工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意识。如果企业能够很好地开发所属员工的创新能力,优化知识结构,就会增加产品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电力企业由于是技术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混合发展企业,要想提高产品附加含量、收获产品的特异性,必须使企业更具知识,员工更具创新能力。重点从建立培养电力企业三支队伍人才建设的机制,组建一支精专业、会管理的经营专家队伍,一支懂技术、会科技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一支强技能、真功夫的高级技工队伍。提高对在职人员技能培训效果准确度的评估。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电力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下,想要人力资源管理压力也在不断的加大。经过本文对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识别分析,我们需了解其管理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对其有针對性的进行完善,促使电力企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波;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识别与评估研究[J].科技风.2012(20):37-38

3.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篇三

1、制定全院统一的压疮风险评估单。患者入院和病情变化时,及时评估压疮危险因素。

2、风险因素评估≤14分者悬挂“防压疮”警示牌,并填写“压疮风险评估单”,每周评估1~2次,同时建立翻身卡,加强基础护理,落实各项措施。

3、院外带入压疮,填写“压疮风险评估单”,每班观察记录,同时建立翻身卡,加强基础护理,落实各项措施,避免带入压疮加重和发生新的压疮。

4、护士长督促指导护士认真落实护理措施,及时客观记录。

5、对符合上报条件的患者进行压疮上报并登记。上报条件:(1)院外带入压疮;(2)风险因素评估≤14分者;(3)院内新发压疮。

6、上报程序:病区护士对符合上报条件的患者填写压疮上报表,本班内报送科护士长,极高危易发压疮如高度水肿、极度消瘦、强迫体位、医嘱制动、病情不允许翻身者(如大手术后病情变化、呼吸、心跳骤停等)需在2小时内上报科护士长,同时在医疗记录或护理记录中有相应说明。科护士长接到上报后,及时到病区核实、检查、提出指导意见并反馈、记录检查结果。必要时组织片内护理会诊或申请院内会诊。对极高危易发压疮患者护士长和科护士长分别及时上报护理部。

7、院内发生的压疮,及时汇报科护士长和护理部,护理部组织相关人员提出鉴定意见,非预期性压疮科室填写不良事件上报表报护理部。非预期性压疮适当扣除科室护理质量分和给予一定奖金处罚。

8、发生院内压疮隐瞒不报的加倍处罚。

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

一、定义: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损害,如溃烂和坏死。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压力,故目前倾向于将压疮改称为“压力性溃疡或压力性伤口”。

二、好发部位:

压疮多发生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并与卧位有密切的关系。

1、仰卧位时: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骶尾部及足跟处,尤其好发于骶尾部。

2、侧卧位时:好发于耳廓、肩峰、肋骨、髋骨、股骨粗隆、膝关节的内外侧及内外踝处。

3、俯卧位时:好发于面颊、耳廓、肩峰、女性乳房、肋缘突出部、男性生殖器、髂前上棘、膝部和足趾等处。

4、坐位时:好发于坐骨结节、肩胛骨、足跟等处。

三、诊断:

1、瘀血红润期:淤血红润期又称为Ⅰ期压疮。受压部位出现暂时性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皮肤表现为红、肿、热、麻木或有触痛,解除压力30min后,皮肤颜色不能恢复正常。

2、炎性浸润期:炎性浸润期又称Ⅱ期压疮。如红肿部位继续受压,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阻,局部静脉淤血,表现为局部红肿向外浸润、扩大、变硬;皮肤颜色转紫红色,压之不退色;表皮常有水泡形成,具有疼痛感。

3、溃疡期:溃疡期又称Ⅲ期压疮。根据组织坏死程度又可分为浅度溃疡期和坏死溃疡期(深度溃疡期)。

(1)浅度溃疡期:表皮水泡破溃,可显露出潮湿红润的创面,有黄色渗出液流出;感染后表面有脓液覆盖,致使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疼痛加剧。

(2)坏死溃疡期: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感染向周围及深部组织扩展,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可深达骨骼;严重者可引起脓毒血症或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

四、治疗:

原则:局部治疗为主,辅以全身治疗。

1、全身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加营养和全身抗感染治疗等。

2、局部治疗:

(1)瘀血红润期:去除危险因素,避免压疮加重。可采用湿热敷、局部按摩等方法,但按摩力量要轻柔,防止造成新的皮肤损害。对瘀血时间过长难以恢复的患者可以应用凡士林油纱布保护创面。水胶体敷料可用作保护创面,但必须在皮肤充分清洁前提下使用,因为容易造成过于潮湿的环境,导致新的皮肤损害。

(2)炎性浸润期:保护皮肤,预防感染,防止感染是本期的治疗关键。

A、减少摩擦,防止水泡破裂,促进水泡自行吸收;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后,消毒局部皮肤,再用无菌敷料包扎。

B、创面无感染时,可以单纯应用凡士林油纱布覆盖伤口;在伤口没有过多潮湿或渗出时也可应用水胶体敷料,但须加强观察创面渗出和感染,一旦有过多渗出或感染,应立即停用,防止渗出过多引起的创面加深或感染扩散。

C、创面有感染时,可应用混合有磺胺嘧啶银软膏的凡士林油纱布覆盖创面。应用磺胺嘧啶银时创面会有蛋白样渗出(看似脓性渗出,但没有气味),这是药物和创面作用的结果,是正常反应。(3)浅度溃疡期:清洁创面,促进愈合。

A、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创面后使用凡士林纱布、金霉素软膏、百多邦软膏等促进创面愈合,预防感染。

B、在无感染情况下,伤口没有过多潮湿或渗出时可应用水胶体敷料,但须加强观察创面渗出和感染情况,一旦有过多渗出或感染,应立即停用,防止渗出过多引起的创面加深或感染扩散。

C、创面有感染时,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后,应用局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使用磺胺嘧啶银霜外用。

(4)坏死溃疡期:去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可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清洗创面,再用磺胺嘧啶银霜等治疗。对于溃疡较深、引流不畅者,应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再进行换药处理。感染的创面应采集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结果选用药物。一些中药制剂也可应用于压疮的治疗。对大面积深达骨骼的压疮,应配合医生清除坏死组织,植皮修补缺损组织,以缩短压疮病程,减轻患者痛苦。

五、护理:

1、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增加翻身次数,因疾病所采取的被迫体位,应每半小时至2小时改变体位一次,缩短皮肤受压时间;必要时使用气垫床。

2、避免局部皮肤刺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元平整无皱折,对大小便失禁者、呕吐或出汗多者应及时擦洗干净、更换衣服和床单;使用尿片者,必须保持尿片清洁、干燥,及时更换。翻身及使用便器时,动作轻柔,避免擦伤皮肤。

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定期为患者进行温水擦浴,协助患者被动运动。

4、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给予平衡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或支持疗法。

5、遵医嘱用药:实施抗感染治疗,预防败血症。

6、健康教育: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者主动运动。

7、评估上报:首次接诊的护士全面评估患者,及时填写压疮上报表,本班内报送科护士长。

病房医疗护理文书管理要求

1、医疗护理文书由护士长负责管理。护士长不在班时由护士长安排人员或值班护士履行此职责。各级护理人员均按管理要求执行。

2、病人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文书,按要求定点存放。病历中各种表格均按顺序排列,不得涂改、粘刮、撕毁或丢失,用后必须归还原处。

3、病人或病人家属不得自行携带病历外出(出科室或院外)。病人需要手术、特殊检查时需有工作人员携带病历,用后及时放回原处。

4、需复印病历者,按医院有关规定进行复印。

5、病人出院或死亡,病历按规定顺序排列整齐。护士长检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并评分、检查病历排列顺序等,与病案室工作人员交接并签字。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1、压疮风险评估: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对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预测压疮风险;入院后定期或随时进行评估,急性病患者应在入院时进行评估,此后每4 8 h评估1次,或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长期护理的患者应在入院时进行评估,此后第1个月内每周评估1次,之后每月评估1次;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2、压疮风险上报告制度和程序:一旦发现有压疮危险的病人,要对病人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向病区护长、科护士长、护理部报告;并做好交接班,填写压疮报告单上报护理部。

(二)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

1、健全的培训计划:压疮评估表的理解与应用;压疮预防措施;

2、制定明确的压疮预防指引:针对不同程度的压疮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指引,包括体位转换;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压力减缓用具的使用;皮肤护理;营养支持;健康宣教等。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

3、压疮预防措施的落实:对皮肤高危因素和压疮上报患者,病区或科内组织护理查房,必要时请造口治疗师或伤口小组成员到床边指导,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措施;认真落实执行预防措施,压疮预防效果的跟踪。

(三)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

1、压疮监控与管理制度的建立:建立伤口小组,发挥专科护士的作用;完善的压疮上报、会诊、处理制度;定期开展压疮发生率、患病率调查;压疮预防与治疗效果的跟踪。

2、压疮会诊制度的建立与落实

①造口治疗师或伤口小组疑难病例会诊:对压疮上报患者必要时由造口治疗师或伤口小组成员到床边指导,制定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同时对疑难病例组织伤口小组成员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

②不可避免压疮(又称难免压疮)定性会诊:对皮肤高危患者发生院内压疮时伤口小组组织2人以上的会诊,对其压疮发生进行定性,讨论并最终确定为难免压疮或可避免压疮。

3、掌握压疮处理原则:应用伤口湿性愈合理念处理伤口;根据伤口清况合理选用敷料;正确选择伤口清创方法,确保安全;伤口细菌培养取样方法正确;掌握转介医疗处理的指征。

4、准确填写压疮评估与护理记录单:压疮记录内容必须与评估相符;能突出专科特点,如压疮的分期、部位、大小、潜行、窦道、基底情况、渗出液情况、周围皮肤情况等。

4.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管理工作制度 篇四

为全面实施风险管理,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事故危害,有效预防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规范和加强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工作,特制定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评估与分级监管制度。

一、前期评估

建立畅通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信息监测和评估体系,形成特种设备安全预警机制,及时评估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对特种设备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

区市场监管局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负责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信息的日常监测,区市场监管局特设科同时负责全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整理、传递报告和定期发布。

(一)信息收集和报告

1、信息内容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信息以企业或场所为基本信息收集单元,主要内容包括:

(1)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监督(定期)检验和作业人员持证信息;

(2)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以及重点行业、重点场所特种设备事故隐患信息;

(3)特种设备事故信息或可能诱发特种设备事故的因素;(4)特种设备投诉举报信息。

2、信息收集

(1)检查检验信息收集制度 区市场监管局特设科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信息收集制度,将日常安全监察、检验检测和行政执法中发现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信息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信息档案。(2)举报制度

区市场监管局建立特种设备安全举报制度,受理特种设备生产

使用单位和其他单位、个人对特种设备违法行为和特种设备安全隐患的举报。

3、信息报告

建立网络信息报告制度,区市场监管局对发现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信息及时录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动态监管信息化网络,并负责汇总定期报市质监局特设科。

(二)风险评估

1、组织机构

区市场监管局组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信息评估专家组,负责对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信息进行分析,研判特种设备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评估特种设备风险发生的危害程度,预测特种设备事故动向与趋势,对可能导致重复发生事故的安全风险,提出预警建议。

2、评估标准

下列内容作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信息评估的主要依据:(1)特种设备法规、规章、规范和标准;

(2)特种设备安全有关规定以及特种设备事故信息;(3)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标准。

3、评估实施 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评估例会制度,由专家组每季度召开一次风险评估会议,对收集到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完成特种设备风险分析及评估报告,并通报市质监局特设科。必要时应及时召开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评估会议。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析及评估报告应根据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信息内容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对照国家质监总局《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的划分标准,重新确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监管级别(A-D类),提出对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的处理建议。

区市场监管局特设科应将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析及评估报告结论及时反馈至有关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

(三)风险预警

1、预警级别

预警级别分为一般(Ⅰ级)、较重(Ⅱ级)、严重(Ⅲ级)和特别严重(Ⅳ级)四级。

一般(Ⅰ级):A类单位的一般违法行为; 较重(Ⅱ级):B类单位的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Ⅲ级):C类单位的一般违法行为;

特别严重(Ⅳ级):D类单位的违法行为,重大或情节严重违法行为,存在严重事故隐患单位的生产使用行为。

2、预警发布

区市场监管局根据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析及评估报告,对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信息进行研判,分别发出预警。一般预警、较重预警应经区市场监管局局长批准,以区市场监管局名义及时向相关企业、有关部门和社会发出警报,并报告区政府和市质监局特设科,由市质监局特设科发布;特别严重预警以市质监局名义发布,发布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预警的同时应分别向同级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一般预警、较重预警、严重预警每季度发布一次,特别严重预警应当及时发布。

预警内容包括存在风险特种设备名称、预警级别、预警单位或场所、预警起止时间、影响估计及应对措施、发布机关。

特种设备风险预警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发布的方式进行。

二、中期监管

(一)分类标准

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分类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设备的危险程度、设备事故隐患情况、违法违规情况以及事故情况,对照国家质监总局《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确定,分为A类、B类、C类、D类四个类别。

A类单位标准:否决项和重要项均合格,一般项合格率、基本合格率达80%,且近两年内未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无违法违规记录的单位。

B类单位标准:否决项均合格,重要项和一般项合格率、基本合格率达80%,且近两年内未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无违法违规记录的单位。

C类单位标准:否决项均合格,重要项和一般项合格率、基本合格率不低于60%,且近两年内未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一年内无违法违规记录的单位。

D类单位标准:否决项不合格,重要项或一般项合格率、基本合格率低于60%,或近两年内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或一年内存在违法违规记录的单位。

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监管类别确定原则上每两年进行一次,由区市场监管局具体实施评定。

(二)分类监管

区市场监管局根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分类等级,采用相应的监管方式和监察频率。

1、A类单位监管

(1)对A类单位的安全监察频次,除重点监控设备外原则不安排全面检查

(2)发挥A类单位的自觉性,依靠单位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对特种设备进行监管;

(3)通过下发文件、召开会议、专业培训、安排自查等方式,对A类单位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管,督促履行安全责任和义务;

(4)实行安全状况报告制度,A类单位每年报送一次特种设备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2、B类单位监管

(1)对B类单位的安全监察频次,除重点监控设备外原则上全面检查每2年不少于一次;

(2)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院条例》的规定实行正常监管,督促B类单位加强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3)采取指导、帮扶措施,解决B类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落实安全责任,逐步向A类单位提升;

(4)实行安全状况报告制度,B类单位每年报送一次特种设备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5)对安全管理水平明显下降的B类单位予以降级。

3、C类单位监管

(1)对C类单位的安全监察频次,原则上全面检查每年不少于一次,专项检查每年不少于一次;

(2)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院条例》的规定实行正常监管,执行隐患整改挂牌督查督办制度,督促C类单位加强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实行安全状况报告制度,C类单位每半年报送一次特种设备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4)对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符合B类单位标准的,予以升级;对安全管理水平明显下降的予以降级。

4、D类单位监管

(1)对D类单位的安全监察频次,除曰常检查外原则上全面检查每年不少于一次,专项检查每年不少于一次;

(2)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实行重点监管,明确专人负责督促D类单位加强管理,执行隐患整改挂牌督查督办制度,按照上限实施行政处罚;

(3)实行安全责任告知制度,通过安全责任告知、安全知识培训、约请谈话等方式,督促D类单位负责人加强安全管理,纠正违法行为;(4)实行黑名单制度,将连续两次监督检查中存在违法行为的D类单位列入“黑名单”,适时向社会进行通报;

(5)实行安全状况报告制度,D类单位每季度报送一次特种设备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6)对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符合C类单位评定标准的,予以升级;情节严重的建议撤销相应许可。

(三)重点监控设备监管

按照分级监管的原则,采取下列措施对重点监控设备加强监管:

1、明确重点监控设备名单,建立重点监控设备安全监管责任制,落实监管责任人,并将有关信息录入动态监管信息化网络;

2、每年至少进行1次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重点监控设备安全状况分析会议;

3、及时向区政府、市质监部门以及有关使用单位报告或通报重点监控设备存在的重大安全问题。

(四)专项整治

对有发生群发事故趋势和动向的建议,报市质监局特设科发出预警通报,部署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或专项安全检查。

三、后期处臵

(一)预案演练

区市监局应定期组织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并适时组织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应急预案演练。

演练应当制订包括使用单位、设备、地点、参加人员等内容的方案。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应进行评估、总结,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应急准备

区市监局接到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析及评估的通报后,应密切关注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并按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

(三)预案启动

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事故报告后,向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同级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报告,决定启动预案。

(四)应急救援

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部按照各自《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具体领导、指挥特种设备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工作,(五)后期总结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区市监局应及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评估与分级监管工作的建议,并将事故相关情况纳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信息,加强事故单位安全监管。

四、本制度自201年月日起实行。

5.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管理工作制度 篇五

【关键词】人民银行 风险评估 管理

一、引言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支付手段已经走入人们的日常。人民银行银行国库部门作为市场的参与者之一,对于其日常的国库资金的流通也越来越顺畅,服务各地方经济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大,但是同时国库资金在操作上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对于建立国库资金的风险评估以及管理办法也是越来越重要,同时这也成为了国库资金操作的热点问题。

二、国库资金风险类型

国库资金风险是指国库资金在运转过程中会形成的损失的可能性,它包括操作风险、系统风险、制度风险、道德风险和其他风险等等。各种风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每一种风险都会有可能对国库的资金造成一定的损失。

(一)操作风险

指国库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国库的规章制度做事,导致在操作中出现失误,进而造成国库资金出现操作风险。

(二)系统风险

它是指由与计算机的固件出现问题,导致国库资金间接受损失的可能性。比如在网络安全方面的风险和网络潜在的风险问题,和网络突发事件引起的国库资金损失。

(三)制度风险

是指在国库的规章制度中存在漏洞和缺失等因素导致的资金风险问题。比如规定中没有涵盖国库中的业务全部过程或者由于环境和地域等条件,国库人员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和事物,也会在一定风险内造成国库资金风险。

(四)道德风险

是指国库业务人员因为职业道德意识疏忽而造成的国库资金风险,也是众多国库资金风险中最为隐蔽的风险。

三、国库资金的风险评估

国库资金的风险类型复杂,损失的危害性大,但是在资金风险的产生和发展存在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所以,对国库的资金风险做出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和预警防备,可以将国库资金的风险降到最小化,预防国库资金风险扩大化。

(一)国库资金风险有预见性

国库资金会存在潜在的危险,但是危险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国库的资金核算已经达到了网络化和电子化的处理进程,但是在提高国库资金的运行效率和各个环节中存在着潜在的问题。对于风险性,每个国库的工作人员要书籍国库的规章制度和会计核算的流程,对每个运作规章流程和手续严格把关。吸取以往在国库资金上的教训,对资金运转的方方面面都进行细致的把关,这样就能够确定每个环节内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从而就能够定性的分析出国库资金的风险情况,对于风险也能够准确的进行评估。因此,国库资金风险是有预见性的。

(二)国库资金风险有可控制性

在总结以往的国库资金风险教训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已经出台了许多对国库的法规和制度,并且根据国库业务的变化,也制定了相应的完善和管理。比如《国库会计核算业务规程》、《中国人民银行国库资金清算处理手续》等等,各地区的国库也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工作中的需要,先后出台了许多与当地经济发展符合的制度和实施规则,这样就能规范国库中会计的核算工作,预防在国库操作中的资金风险。同时,强化资金的管理,谨慎认真的对待操作中的各项流程,把国库资金所蕴含的风险控制在最小化的范围内,达到最终的目标。

四、国库资金操作风险管理方法

(一)建设专业性的国库用人机制

对于国库工作人员来说,要建立专业性的用人机制,只有建设了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才能保证国库的正常工作,这也是降低国库资金风险的一种方法。由于人民银行的自身原因,人员的编制的限制,在国库部门的会计核算人员较少,在人员紧缺的时候,经常从其他部门调用人员,并没有形成稳定的专业性国库人员队伍。因此,人民银行应该总结之前的国库业务管理中的实际情况,根据业务的专业程度从不同的地方聘用专业人才,这样对于招聘专业性抢的人才在国库内进行人员补充,从而也能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对国库的资金风险有一定的防范性作用。

(二)加强管理,建立网络系统监控

对国库的监管和监督是防止国库资金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以往的监督可以在发现问题中进行纠正和改进,但仍然还有一些问题的残留,因此就需要对于国库平日里的业务操作的过程中强化行为的规范和处理,定期对国库的日常进行监督和规范,让风险处于可以控制的状态,比如,对国库的系统软件和固件硬件设施进行定期的维护和升级处理,对业务中所需要的数据和参数进行认真的核对和监督,建立起国库操作的网络监督。

五、总结

建立国库的风险评估方案和管理方案,对国库资金的操作有保障,也能够国库资金链中潜在的风险。要加强国库资金管理,从国库资金的风险类型出发,针对不同的类型利用不同的解决方案,把国库资金的风险控制在最小化,减轻损失。

参考文献

[1]张彬,许洁强.化基层国库与地方财政对账工作的几点思考.《金融经济(理论版)》,2014年4期.

[2]徐德华.国库资金风险分析及其管理路径选择——以宁波为例.《商业会计》,2013年21期.

[3]魏潇.山东省国库资金风险管理研究.工商管理.山东大学,2015(学位年度).

[4]唐岳辉.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调查与思考.《金融经济(理论版)》,2014年3期.

【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管理工作制度】推荐阅读:

孕产妇死亡登记制度07-19

孕产妇系统管理定义09-16

孕产妇母乳喂养培训通知06-29

产妇出院手续办理流程07-27

产妇能喝红糖水吗06-20

上一篇:全市春节联欢晚会主持词(开场白、结束语)下一篇:教案《塑料》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