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教学随笔

2024-11-01

姥姥的剪纸教学随笔(12篇)

1.姥姥的剪纸教学随笔 篇一

在当下的课堂上,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开始更加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发展学生。从学生生活出发,用学生的眼光解读课文,可以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准学生的起点。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生动有趣的故事,表现了姥姥心灵手巧和精湛的剪纸技艺,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在课前预设时,我尝试用学生的眼光来接读课文,尽量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可能对哪些内容感兴趣?对哪些内容理解可能有难度?我们发现,学生对课文内容很感兴趣,可对剪纸的图案内容不太理解:为什么多次写到老牛兔子?其实,在学生的生活中,姥姥疼爱自己的事情随处可见。剪纸老牛兔子正是这些生活形象的再现。因此,我做了如下预设:L在学习剪纸老牛兔子的时候,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疼爱自己的点滴小事,体会文中姥姥对作者的喜爱与呵护,从而体会作者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用学生的眼光解读科文,可以帮助学生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打开与文本对话的窗口,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起点,为课堂的深入对话做好充分准备。

2.姥姥的剪纸教学随笔 篇二

了解剪纸:

剪纸是我国的一种特有的民间文化艺术, 是我国最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又称剪花、刻纸、窗花, 它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 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效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 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 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 同时, 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多种吉祥物, 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解题:姥姥的剪纸

本文以《姥姥的剪纸》为题, 中心词“剪纸”显然是描写对象。修饰语“姥姥”告诉我们, 文章所写的剪纸与姥姥密切相关。既写人物的技艺, 也写剪纸成品, 并且赋予某种思想意义, 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启迪。妙处是: (1) 突出姥姥剪纸的出神入化。 (2) 以一种简单的事物作为链接亲情的线索, 剪纸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主线索。

主题梳理:

课文采用第一人称, 叙述了姥姥广结善缘, 心灵手巧, 剪纸技艺精湛, 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动情有趣的故事, 姥姥的剪纸永远牵动着“我”的心, 让祖孙二人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写出姥姥与外孙相濡以沫, 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课文段落:

课文是按一定顺序叙述的。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的一般依据:时间的推移, 地点的转换, 事件的发展、感情的变化、表达方式的不同等。《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语言优美, 情感饱满, 全文总共13个自然段, 可以分为四部分。

1~3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 写姥姥剪纸技艺高超, 深入人心。

4~6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 姥姥在“我”的刁难下, 尽展技艺。

7~12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 讲述了姥姥的剪纸, 表达了姥姥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 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我”的牵挂, 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写法领悟:

课文中语段与篇章互相联系, 相辅相成。语段教学是篇章教学的一部分, 其目的动机应是一致的。篇章教学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宏观教学, 要对全文的知识要素和思想要素进行分析;而语段教学是微观教学, 是篇章教学的基础。它是从局部来考虑目标, 在细微处见“精神”。《姥姥的剪纸》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也是情感的载体。借“剪纸”来写人传情, 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色。

姥姥心灵手巧, 她的剪纸“无所不能”, 而且“广结善缘, 有求必应”, 不仅技艺精湛, 更是乐于助人、心地善良。课文第一段“太平洋托着的小屯里, 左邻右舍的窗子上, 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作者开篇就直接写出姥姥的剪纸深受欢迎。“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 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 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 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 人物、动物、植物、器物, 无所不能。”读了这句, 让人感觉姥姥的确心灵手巧, 她的剪纸“无所不能”。“你姥姥神了, 剪猫像猫, 剪虎像虎, 剪只母鸡能下蛋, 剪只公鸡能打鸣。”这句又从侧面来烘托姥姥的剪纸作品形态逼真, 栩栩如生, 她的剪纸技艺精湛。这是最为直接写姥姥剪纸的地方, 也是全文叙述的基础。

作者笑源的母亲说:“你姥姥可是粗细都干得来, 细到绣花剪纸, 大到打场收割, 样样都拿得起放得下的。”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 同时又是一个勤劳伟大的女人:“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 有求必应, 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 派啥用场?往哪儿贴?’”这是姥姥人好的最好表现。同时也说明, 姥姥这种高尚的品质在“我”幼小的心中扎下了根, 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让“我”学会了做人。

同时, 姥姥也在通过自己的剪纸经历告诉“我”,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 勤学苦练才能成功。姥姥的话就是最好的说明:“数九寒冬剪, 三伏盛夏剪, 日光下剪, 月光下剪, 甚至抹黑剪。”正是这种勤学苦练,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 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这对童年的“我”, 该是一种怎样的影响呀!所以“我”感到姥姥“那剪刀剪在纸上的刷刷声, 悦耳至极”, 而不只是单纯的剪纸声音好听。它更应该是一种自我成长的思维拔节声, 让“我”学会学习、学会做事。

剪纸给祖孙俩留下太多的回忆和太多的快乐, 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一种浓得化不开的人间亲情。

课文在写法上, 除了用“剪纸”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还用了一些特殊的写法, 来升华表达的效果:一是利用贬义词, 来表达褒义。就像课文中的“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这些词语。二是使用反衬, 突出人物。比如写“我”捂住姥姥的眼睛, 而姥姥仍然能够展示自己高超的剪纸技艺。三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比如老牛象征敦厚的奶奶, 剪纸象征姥姥对“我”的浓浓亲情。

片段赏析:

学生只有在把握课文重点语段的基础上, 对课文进行综合解读, 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感受力之后, 才能从语境出发达到对文意的真正领会。

“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 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 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 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 一副‘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 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联系上下文可知, 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 所以“手都有准头了”, 这“准头”就来自于长年累月的练习, 即长期的剪纸实践。姥姥能蒙着眼睛剪出活灵活现的“喜鹊登枝”, 固然是她手艺高超的证明, 更重要的是“喜鹊登枝”里寄托着她图个吉利的心愿, 更是她长期剪练、不辞辛劳的艺术结晶。

“我上学了, 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 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 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 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 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 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 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 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 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从最后一段中, 我们可以看出姥姥对作者的牵挂和期待, 同时, 也能深深体会到, 姥姥的剪纸是作者永远的回忆。作者现在已经长大成人, 所以, 越走越远, 姥姥则把对作者的牵挂用剪纸表达出来。从“定定地”和“出神地”这两个词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姥姥对作者的思念与牵挂, 这也给作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在后半部分中, 作者直接写出了自己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作者用“不管……总……”“只要……就……”这两个关联词语真切地抒发了这一情感, 虽然相隔遥远, 却是那么触手可及, 无比真实。两个“无论”更是突出了这一思念之情。

作者在写最后一段时, 是带着和姥姥同样的感情去完成的, 所以, 看起来, 非常感人、真实。

3.《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三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第12课。

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纸》一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剪纸技艺非常高超的“姥姥”的形象。“剪纸”是本文贯穿前后的一条主线索,也承载着人物的情感。沿着这条线,我们就可以走入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全文措辞优美,教师只要通过动情地读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牵挂。同时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的融融亲情,教学时可以充分地运用和联系,以此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中潜藏着的情感。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对话的载体是文本,对话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作者、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又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师生间、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过程。因此,潜心读文、品味语言特色、发现语言表达的秘密是高效对话的基础,触动情感、激活思维是对话的关键。本教学设计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流程简约而清爽,细节处理丰满而厚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本语言的乡土味。

3.学习段意串连法概括段意,抓关键词概括段意。抓重点句,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并进行随文练笔训练,增强学生语言表达力。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姥姥心灵手巧。

教学难点

通过让学生与文本接触,整体感知全文,为下一节课体会“祖孙情”打下基础。

教具准备

多媒体、剪纸作品。

教学过程

一、 了解剪纸,导入新课

1.全班交流,分享剪纸的资料。

2.视频欣赏,感知剪纸的形美。

3.教师介绍,认识剪纸的特点。

4.板书课题,揭示语言的风格。

师:“姥姥”是指谁呢?本文的作者笑源,辽宁人。姥姥就是他妈妈的妈妈,在我们这儿称外婆,而北方人则称为——(生:姥姥),这带有明显的北方农村方言风格。在《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一些。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圈出这类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剪纸艺术是一门带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对于南方的孩子并不多见。课前预习时,布置学生收集关于剪纸的资料,目的明确,只要求学生初步感受剪纸艺术的特点,减少因为内容的陌生而造成的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经课堂交流、画面欣赏、教师介绍,学生对剪纸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板书课题后,从理解“姥姥”一词的词意入手,激发学生探求文本语言的兴趣,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铺垫。

二、 检查自读效果,概括课文内容

1.学习生字词,感悟乡土味。

①全班交流圈画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谈理解。

②集中呈现,借助诵读品悟语言特色。

小屯tún 劳作 用场 择zhái菜 喂猪zhū 薅草 庄稼jià人

刁diāo难 耍赖 啃kěn食 驮tuò着 岂qǐ知 敦厚 清清爽shuǎng爽

③读着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呢?(词语散发着乡土气息)

2.再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①指名学生分节读一至三自然,交流写作内容。

一至三自然段: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②齐读四至六自然段,思考:这三节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至六自然段:“我”捂着姥姥眼睛,让她剪“喜鹊登枝”。

③自读七至十三自然段,体会祖孙之间浓浓亲情。

七至十三自然段:姥姥为我剪了许多牛和免,离开姥姥后,我很思念她。

④谁能将这三句话连贯地说成一段通顺的话?这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段意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回归词语,还原文本的乡土气息。

①你们能不能选择这些富有乡土味的词语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②出示:“姥姥住在___________,是地道的________。她剪纸__________,她用剪纸拴住了我的童年。如今,在我的梦里经常出现那___________的剪纸声。”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③小结:抓课文中的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我们眼前似乎出现了一位质朴、慈祥的姥姥。这就是富有乡土味语言的魅力。在这篇课文中除了词语,还有一些句子,也很有地方特色。找一找,划一划,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词富有地域特色,对于学生来说既新奇又有挑战性。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减少了因为空间距离而产生的理解障碍。概括主要内容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不同的方法。中等生占有多数,学习段意串连法;优等生直接选择合适的关键词练习说话,提高语言表达力;后进生之所以不敢说,因为不知道怎么说,选词填空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方式。

三、 品读重点语句,再现乡土情怀

1.小组交流富有乡土味的语句,谈各自的理解。

2.出示:“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①指名读、齐读。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神”说明什么?

②你能仿照这样的句子夸夸姥姥吗?(出示:你姥姥神了,剪____像____,剪_____像______,剪_____能______,剪_____能______。)

③作比较,发现语言规律,进行随文练笔。

师:老师觉得乡亲们更会夸人,大家读读乡亲们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猫和虎,母鸡与公鸡在形态上很相似,说明姥姥剪纸技艺高超。)

师:姥姥除了剪动物,还会剪什么呢?(学生小练笔,然后全班交流。)

3.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①什么叫“准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②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列举一个例子吗?(弹琴、写毛笔字等)

③你想到了哪些名言佳句?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设计意图: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使用的凭借,从课文的遣词造句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形式的秘密,并进行语言训练。乡亲们的夸赞从内容到形式富有形象与韵律的生动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语言表达的方法,练笔过程中,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对于“熟能生巧”的含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更加深刻;进行相关名言佳句的积累,则丰富了学生的言语储备。

四、 走近姥姥,设疑总结

1.读重点句,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姥姥?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谈自己的认识。

2.读完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没有搞懂?

教师预设:

①课文的主人公是姥姥,为什么用“姥姥的剪纸”为题目?

②“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是带有贬义性质的词,作者为什么用在自己身上?怎样理解?

3.课堂总结:剪纸不仅扮靓了村庄,也扮乐了“我”儿时的记忆。姥姥喜欢剪植物、动物、人物、器物,给企盼幸福的村里人剪了很多幅“喜鹊登枝”,但姥姥最喜欢剪的还是“兔子和老牛”。精美的剪纸承载者浓浓的祖孙情,仿佛一根丝线拽着长大的我,即使远在他乡,也时常梦归故里。对于同学们提出来的这么多还需要解决的问题,课后大家先尝试自己解决,也可以同学之间合作讨论,实在搞不懂,让我们下节课再去感悟吧!

设计意图: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是运用的基础,但是不能作为课堂教学的全部。在结课部分才回归文本内容,让学生借助文本介绍,认识姥姥的为人。这也是对文本内容的再次梳理,下面的质疑环节也就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篇四

今天,有幸得到教研室贺老师和镇教办孟老师的指导,我讲了《姥姥的剪纸》一课。我将落脚点放在“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和他们之间浓浓的亲情”上。

上课时,我结合了《新方案》设计导读中的问题和巩固练习进行了学习。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感受姥姥剪纸艺术的高超。书中左邻右舍对于姥姥剪纸的评价怎么样?文中一至三自然段主要描写别人眼里姥姥的剪纸是个什么样子。让学生尝试着在书上进行“批注”,试着用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语甚至一个字来概括。学生的答案如下:“无所不能”“啧啧赞叹”“神了”。接着,问同学们为什么姥姥的剪纸水平那么高?把同学引向第4-6段的学习。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同学们找出句子“数九隆冬,三伏盛夏,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通过师生赛读,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然后让同学们与姥姥一起剪纸——通过多种形式的赛读,大家读得越来越有感情,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

5.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篇五

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

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第一节,“左邻右舍”“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了什么?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姥姥的剪纸呢?

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3、交流

A、技艺高超“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

B、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

4、指导朗读。

5、小结: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姥姥的剪纸 教案教学设计 篇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第一课时

一、学习生字疏通课文

二、初读感知

三、指导写字。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欣赏剪纸

1、揭示课题,指名读一遍

2、姥姥是谁?

3、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推测课文会写 哪些内容?

4、学生自学生字词语

5、初读课文

不懂 的地方作上记号

6、交流所学,不会的在全班解决

7、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纠正错误。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朗读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3、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1、 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1、读熟课文

2、搜集剪纸资料

1、课文里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姥姥的剪纸?请分别找出来,朗读体会剪纸的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相应的特点。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了解学生朗读感悟情况,并随即点拨,引导学生欣赏姥姥的剪纸。

指名读题

交流

交流

尝试自学

指名读课文

正音

质疑

交流

自由读,思考

交流

默读,思考

交流

尝试练字

默读,思考

交流

讨论

二、认识姥姥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题材对偶样,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老老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

(3)“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

(4)“我强过来一看……老牛背上。”

(5)姥姥又剪出……肯食青草

5、学生朗读有关词语,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姥姥的剪纸是何等精美,何等的有意义。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表现出老老的剪纸相关特点的句子,读出赞赏之意。

1、欣赏完姥姥如此众多的剪纸作品,你们想知道写什么?

2、指名说一说。

(1)姥姥是怎样剪纸的?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

(2)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

3、同学们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请在自己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同拙见相互交流,相互提示相互启发。

4、学生自主读悟,同桌互动。

5、学生抓住相关的词句,朗读体会姥姥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任务的内在的品格。

一一交流

交流

自读,思考

讨论

指名交流

默读,思考

交流

三、质疑问难

四、练习深化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1、学生朗读课文,寻找疑惑之处,小组交流对疑难之处的理解。

2、引导学生解决典型的疑难问题。“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问题:着是课文第四节中的一句话,其中的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含有明显的贬义成分。如何准确的理解这些词语呢?

试解:课后练习第三题这样提示我们“查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后最后两节争取回背诵。

2、引导背诵

(1)从那时侯起,我……达到老牛

(2)一头老牛……变得

3、“熟能生巧,……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读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姥姥说些什么?

齐读

质疑,交流

交流

自读,尝试背诵

交流

交流

7.姥姥的剪纸教学随笔 篇七

一、《匆匆》

赵昭老师执教的《匆匆》一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往往会事半功倍。赵老师以集聚亲和力的做朋友形式与学生拉近距离,让这一堂公开课在一开始就不那么沉重,再自然进入课文,以趣味学习背诵小诗开始导入课题“匆匆”,在背诵过程中,赵老师讲求“时间”二字,以一句哲理性话语“人生的名字叫做遥远,遥远的名字叫做等待,等待的名字叫做岁月,岁月的名字叫做匆匆”引进课题,引人入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赵老师的有目的性的带问题阅读非常符合六年级的学生阅读要求。赵老师第一遍让学生有目的性的朗读课文,带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一遍就做端正”4个目标去学习,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整体感悟课文,熟悉课文。读后进行交流,自然过渡到解决生字一个环节:让学生在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学习读写“挪,蒸”生字,赵老师的教学写字也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特性,让学生自己找书写好字的方法以及要注意的点,主动权放任给学生,这一点值得学习。

赵老师的第二遍课文选择了让学生默读课文,并且带着3个问题要求去阅读,让学生在词句中品味,并在书本上批注等。这样处理教学环节,让学生有目的性去阅读,并让学生学会总结感悟,上到黑板前书写,锻炼学生的胆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且自然而然的过渡到第一自然段以及课文正文之中去。

赵老师以出示课件上的倾泻着瀑布的时钟,与学生告别,令学生感受到课堂40分钟的时间流逝得如此匆匆,进一步升华课文主旨的课堂小结也让我耳目一新,让学生感觉赵老师很亲切,并且在亲切之中又结合总结了这一堂课学习的课文内容,并和学生做了朋友。

二、《刷子李》

赵飞老师执教的《刷子李》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

在开始上课之前赵老师做了师生之间的简单交流,活跃学习气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赵老师的读在课堂做得非常到位,《刷子李》这篇课文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就是学生体会本色朴素、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色。整个课堂以读来贯穿,赵老师以“你读得非常棒”“读得很有精神”等等褒奖词,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通过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在哪找出来,并且读一读,将他的技艺高读出来,这一系列的问题要求,更好的体会到这篇课文的语言特色。课堂中用默读到朗读再到最后一个环节为课外阅读浏览,整个课堂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学会多种方式去读。

赵老师这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略读课文的阅读要求,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赵老师指引学生归纳“半信半疑——信——不信——深信不疑”通过讨论学习,四人小组讨论等形式,体会作者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叙事特点。

三、《姥姥的剪纸》

刘广祥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刘老师的惊人的开篇,让我倍感新鲜,高歌献唱,在上课前和学生拉近距离,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进入正题时因为前面的铺垫,直接开门见山“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姥姥的剪纸”,简洁明了,耳目一新,不花哨,却因前面的铺垫,显得也不平淡。

刘老师一堂课以“技艺高,情意浓”为整篇课文的主线,来解剖课文。让学生从课文的句子中了解姥姥的技艺高,并在后半节课上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意浓”,在主旨上进行升华。

8.姥姥的剪纸教学随笔 篇八

教学目标

1.识字学词。把文中易读错的多音字读准;把富有节奏感的叠词读美、体会它独特的表达效果;把带有浓郁北方气息的词读懂,激发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

2.通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中栩栩如生的剪纸,承载着她对“我”的款款深情,从而理清文章脉络。

3.默读课文,让学生围绕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抓住关键字词句品读、揣摩,感悟、学习作者是如何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

“姥姥”就是谁?哪里的人会这样称呼呢?本文的作者笑源就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让我们也学着他亲切地喊一声--姥姥(轻声)

这位姥姥有一手绝活,那就是--剪纸。再读一遍课题。(齐读)

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进行了预习,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二、预习课文,初步感知

1、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新词学得怎样,请看大屏幕。

(1)(出示第一组词语)读准字音。

刁难择菜左邻右舍三伏盛夏

指读,这一组都是多音字,注意正音。

注意生字“刁”的书写,里边是一提,不是一撇。我们一起把这个字用手指写写。

另外,“择菜”是什么意思?它和“姥姥”一样,都是北方人的叫法。课文中还有些词也带有浓郁的北方气息,(打开链接)先读一读,再问:你知道这些词在我们南方是怎么表达的吗?

小屯啥薅草

(2)(出示第二组词语)读出节奏。

啧啧赞叹刷刷几下普普通通清清爽爽

提问:你发现这一组词语有什么特点?叠词富有音韵美、节奏感,各自读读试试看。(提醒读得短促、轻快些)

(打开链接)看这一句话:“姥姥把屋子收拾得清清爽爽,就开始剪纸了。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真是悦耳至极。”这里有两个“清清爽爽”,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老师将这句话改变一下,注意听,哪里发生变化了。(再换成“姥姥把屋子收拾清爽,就开始剪纸了。那清爽的剪纸声,真是悦耳至极。”)

意思改变了吗?

读一读,用上叠词和不用叠词,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运用叠词,能表示强调、语义的加深,也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再读整组叠词,体会叠词独特的表达效果。

2、指名开火车分小节指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姥姥的剪纸》主要写了什么?师生交流。

老师归纳,相机板书:技艺高超承载情感

三、品读“技艺高超”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体会一下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

(一)深入人心

1、默读课文1-3小节,从文中找出表现姥姥技艺高超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可以写一写你的理由。

2、讨论交流

A、“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心灵手巧的劳作。”

(1)这句话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你找到了吗?(媒体突出“都”)好在哪儿?(作品很受欢迎,随处可见)

(2)有这样的姥姥真让人感到--自豪,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种自豪的情感。(齐读)

(3)过渡:课文开篇就将这个到处贴着姥姥剪纸的小屯子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感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那么,乡亲们又是怎样赞叹姥姥的手艺的呢?谁来读读?

B、“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公鸡能打鸣。”(出示)

(1)读出赞叹的口气吗?(再指读)

(2)体会夸张的好处。

①听到这样的赞叹,你想到了什么成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②老师用上你们的成语,把乡亲们的话语修改一下:“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母鸡、剪公鸡更是栩栩如生。”

③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句呢?为什么?

(乡亲们的话语虽然没有用上成语,很直白、很通俗,但充满了生活气息,巧妙地运用了夸张,把怎样栩栩如生写活了!)

④再读一遍。

(3)模仿迁移。如果姥姥剪的是植物,乡亲们会怎么夸?

这位老乡,来,你来夸一夸。

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

如果是植物呢?如果是人物呢?

(4)姥姥真是神了!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赞叹一番。

齐读:“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过渡:乡亲们的赞叹让我们从侧面感受到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

C、“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无所不能。”(出示)

(1)在这句话中,有三个词语用得特别好,你能谈谈自己的理解吗?(媒体突出两个“普普通通”、“无所不能”)

(2)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齐读)

(二)赢得我心。

1、除此之外,课文还写了一个生动的事例,把姥姥这位剪神刻画得入木三分。默读:4-6小节,思考课文这一部分写了一个什么事例?

事例:我故意刁难姥姥,可姥姥仍剪得形象至极。

2、讨论:我这个调皮蛋是怎样故意刁难姥姥的?把相关的词句圈划出来,想一想这样写好在哪里。

好处:我越调皮,就越能看出姥姥技艺的高超。

3、这是何等的高超啊!(出示)齐读:“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1)从“嗬!”你读出了什么?(惊讶、敬佩)

惊讶什么?(没想到……)

敬佩什么?(技艺高超,即使看不见,依然剪得--引读: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如此精美,简直就是一件--艺术珍品!)

(2)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一幕,你会说些什么?

(3)太令人不可思议了!太让人震撼了!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三)讨论:姥姥高超技艺的原因。

1、姥姥的技艺如此精湛,难道她是天才,她又有什么秘笈?再读4-6小节,划出有关句子。

2、出示: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3、读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一)第一句。

(1)什么叫“有准头”?

“有准头”就是有把握。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用文中的原句来解释吗?快速找一找。

出示:“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是啊,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所以闭着眼睛,也能--;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成了她身体的一部分,可以随意地支配、使用,怎能不叫人拍案叫绝呢!这句比喻句,把姥姥剪纸熟能生巧的“巧”、“有准头”的“准”写到了极致!再次齐读体会。

(3)那么,姥姥又是怎样做到“熟能生巧”的呢?

(二)第二句。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1)学生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剪纸已成了姥姥生活的一部分,这高超的技艺就来自姥姥的剪刀不离手,来自姥姥的勤学苦练。

(2)再指读这句话。

4、多么朴实的,多么富有哲理的话语!

熟能生巧,巧能变“神”!

(1)姥姥的的确确神了!--引读:“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

(2)姥姥能不“神”吗?--引读:“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

(3)姥姥是当之无愧的“剪纸神”!到--引读:“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体会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及其原因,作者之所以写“姥姥的剪纸”就因为她技艺高超吗?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板书:姥姥的剪纸

技艺高超

承载情感

9.姥姥的剪纸教案 篇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口语就一个字——姥,叫起来很亲切。姥姥还有一样拿手绝活儿呢!那就是——剪纸, 人们在逢年过节、五谷丰收的时候将大红的剪纸贴在窗户上,所以,剪纸又叫窗花。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这篇课文生字新词比较多,特别还有几个多音字,要力争把它们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读完课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三、检查字词

先来检查一下字词:(出示两组词语,第一组:刷刷刷刷、清清爽爽、悦耳至极、啧啧赞叹;第二组:左邻右舍、择菜薅草、喜鹊登枝、牛驮小兔。)自己先读读。再指名读。

1.“刷刷”一词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老师把它们放在了一起,课文中指什么发出的声音?(剪刀剪纸时发出的声音。)这声音带给人的感觉是轻快的,短促的。那么,这个词语应该怎么读?

2.这种“刷刷刷刷”的声音在作者听来还是——清清爽爽的,读“清清爽爽” 这个词语。“清清爽爽”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爽”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呈现“爽”的三种解释:① 明朗、清亮;② 率直、痛快;③ 舒服。)你认为清清爽爽的“爽”应该选择哪一种?

清清爽爽的声音是明朗的、清亮的。搞清楚了“爽”的意思,我们还要会写这个字,拿起笔来在学案纸上跟老师一起来写一个“爽”字:注意笔顺,先写一横,再写中间的四个小叉,多像抱得很拢的四个小孩,最后写人,一撇,一捺,要舒展开来,要不然,四个小孩待在里面就不“爽”了!

下面再在学案上听写两个词:小屯 刁难(师分别说这两个词的意思,学生写词语)小屯:小村庄。刁难:故意使人为难。

这种“刷刷刷刷”“清清爽爽”的声音在作者心目中真是——悦耳至极,谁来读这个词语?

3.“悦耳至极”:“悦”为什么用竖心旁呢?(跟心情有关,声音让人舒服、愉悦)看来这种短促、轻快的声音一直钻到了作者的心里去了。

4.这种声音还引来了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啧啧”一词是从口语中而来。(指名模仿“啧啧”的声音。)读好这个词语。5.读好第二排四个词语:左邻右舍、择菜薅草、喜鹊登枝、牛驮小兔。注意有两个多音字,“左邻右舍”的“舍”是个多音字,这里读shè。“择菜”的“择”也是个多音字,读成zhái。帮助理解“择菜”“薅草”的意思。

后边的两个词语,其实是姥姥的两幅剪纸作品,一幅叫—— “喜鹊登枝”;还有一幅叫—— “牛驮小兔”。

“驮”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不要画蛇添足)

齐读第二组词语。

四、整体感知课文

师:读完课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了 “我”与姥姥之间的深厚情意,请再次快速地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最能够表达作者的这种魂牵梦萦、欲罢不能的心境与梦境?

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这句话中有一组关联词,用得比较特殊,你注意到了吗?

(“无论„„无论„„只要„„就„„”这里连用了两个“无论”。)

1.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听老师读一读,看你能感觉到什么? 引导:两个无论是为了强调什么?(强调后者)你能把你体会的读出来吗?

好一个“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教师板书:有声有色)

“声”就是“声音”,这里的“色”,难道是颜色、色彩的意思吗?你认为是什么?(儿时多彩的生活)

(再次出示刚才的两组词语)师:你们联系“有声有色”这个词,有没有发现什么?

第一组词语都跟声音有关。“啧啧、刷刷”都是声音,“悦耳至极、清清爽爽”是声音带给人的感觉。都跟“有声有色”的“声”有关系。

第二组词语其实跟“色”有关,不管是择菜、薅草、剪窗花„„都是描写童年色彩斑斓的生活的。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那你能结合这两组词语,分别说说作者说的“有声有色”的“声”和“色”可能各是什么吗?

过渡:作者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那姥姥的剪纸究竟怎么样呢?

五、体会技艺之“神”

(一)提出自读要求

师:课文的哪些语句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呢?又是怎么写的呢?请默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画一画句子,圈一圈词语,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和发现,开始。

(学生默读静思,圈画批注,教师巡视。)

(二)交流自学收获,体会姥姥剪纸技艺之“神”

指名交流

1.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课件出示)引导:这两个“普普通通”用得很好,与“无所不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姥姥的剪纸技艺就高超在她能用最普通的材料剪出不普通的作品。

指导朗读 齐读

2.第二自然段第二句(出示课件)这句话里有一个字高度凝练地说明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是的,好一个“神”字!(板书:神)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不是一般得高,而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师:有谁发现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夸张)

(这句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指导朗读 引导:读起来感觉怎么样?(很有节奏。很押韵,像顺口溜。易懂。)

(指名读,齐读。)

3.咱们能不能学着乡亲们的样子,来夸一夸姥姥的剪纸呢?

(学生自由练说,指名说。)

生:你姥姥神了,剪老人像老人,剪小孩像小孩,剪个小伙力气大,剪个姑娘笑哈哈。

师:老师觉得乡亲们更会夸人,再回过头来细看这句话,有没有新的发现?

(猫与虎,公鸡与母鸡,它们在形态上非常相似)

师:为什么选择在形态上非常相似的物体来夸姥姥?(姥姥能将这些形态相似的物体,用小小的剪纸准确地区分开来,更能说明姥姥的剪纸很“神”!)

师:那我们再来试试夸一夸姥姥。同桌之间讨论讨论,再来夸夸姥姥。

(可提示相似的动物:狼和狗、孔雀和凤凰、马和驴)

过渡:真是细微之处见真功!我们刚才探讨的两句话都在第二自然段中,都让我们体会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这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师:作者正是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让我们更加感受到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板书:正面、侧面。)

(三)欣赏剪纸作品

师:同学们,如此高超的技艺会剪出怎样的作品呢?让我们一睹为快。

(配乐出示剪纸作品)

师:你感觉这些剪纸作品怎么样?用一个成语说一说。(出神入化、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无可挑剔、惟妙惟肖)可出示

(四)师:从这些剪纸上看出姥姥是个怎样的人? 师:姥姥除了心灵手巧,还是个怎样的人?(心地善良、广结善缘、勤劳能干)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指导朗读:你能读出姥姥的勤劳能干吗?

小结: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10.姥姥的剪纸 篇十

“咔嚓,咔嚓,咔嚓……”回忆起那丝丝清爽的剪纸声,似乎……那熟悉的脸庞,充满爱意的目光,又浮现在我眼前。瞧瞧,还是那忠厚的老牛,还是那活泼的兔子!儿时的回忆,一点点被“挤”出来。那个背影,没错!是姥姥呀!看,她挥动着剪刀,翻动着普普通通的彩纸,几下,一幅秀气的《喜鹊登枝》诞生了!咦?那个目瞪口呆的小男孩是谁?不就是我吗?只见那小脑瓜子一转,迅速蹦上床,双手死死捂住姥姥的眼睛,让她摸黑剪。结果呢,自是令我大吃一惊。

慢慢回忆着。烈日下,是谁在给庄稼浇水,累的满头大汗?是姥姥;而在那清凉的树荫下抱着大西瓜享受的人却是我。昏暗的灯光下,又是谁在给我纳鞋底?是姥姥;反之,在床上呼呼大睡的人还是我……先到这儿,我的眼框里早已蓄满泪花儿,美好的回忆顿时让我格外轻松……

11.姥姥的剪纸教案设计 篇十一

教学目标:

从字里行间体会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姥姥的剪纸教案教学设计精品第二课时

一、教学1-3自然段。

1.作者只要忆及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他立刻就会回想起左邻右舍的窗子上姥姥剪的窗花。书上哪几自然段写了这些内容?(1-3自然段。)

2.指名读:“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知道什么是“小屯”吗?这个开头写得很有特色,特色在哪里?

(由远到近地写。从大平原到小屯到左邻右舍最后到窗子,一步一步缩进,像电影镜头推进一样,最后定格在窗户上。)

这种写法,让你感受到什么?一个“都”字,还让你感觉到什么?

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带着自豪的赞叹的开心的温馨的心情读读。

3.这是作者对姥姥的赞叹,乡亲们又是怎样赞叹姥姥的手艺的呢?谁来读读?

出示:“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指导有韵律地、有节奏地赞叹一番。)

4.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

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

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

5.听着乡亲们的啧啧赞叹,也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乡亲们对姥姥的这些啧啧赞叹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师指点板书上的“有声有色”。)

二、教学4-12自然段。

1.更让作者难以忘怀的是当他忆及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就会立刻回想起姥姥给他剪“喜鹊登枝”的窗花的事;当他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就会立刻回想起姥姥给他剪“牛驮小兔”等关于牛、兔主题的窗花的事。当作者这样想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2.默读课文中描写这些事情的段落,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反复地在心中读上几遍,让心绪随着波浪荡漾开去。

3.交流朗读: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抑或是依恋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师点拨理解。

(1) “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你能把“我”的调皮劲儿读出来吗?

我的“刁难”手段就是——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姥姥的眼睛捂得再紧点儿?

(2) “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你耍赖过吗?你能把耍赖的感觉读到这话中去吗?如果我是文中的姥姥,你冲着我耍赖。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

12.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二廛时) 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多音字“择”和生字“捂”,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以及“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深深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有感情朗读,阅读概括姥姥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悟姥姥通过剪纸所表达出的对“我”的爱,“我”对姥姥的思念。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引导重点学习7至13自然段,感悟姥姥的剪纸中所凝结的浓浓祖孙情。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姥姥的剪纸,她的剪纸真是——技艺高超!课件出示体现高超的句子,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二、引导体会祖孙情

1、课件出示下列句子,齐声有感情地朗读:

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1)指名汇报,查字典理解的: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2)引导体会这4个词语当中所表达的情感。

导出,祖孙情。

2、生默读课文7-13自然段,寻找能够体现祖孙情的词或句子,做上标记。

3、组织汇报交流,有感情的朗读相应的句子,说出感悟到的情,并随机板书。

4、总结:引导发现姥姥的剪纸是体现祖孙情一直离不开的东西。(1)指名读描写第一幅剪纸的句子,引导有感情朗读对话。(2)师:其实姥姥剪给“我”的远不止这些,因为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引导学生填空并记忆背诵。

课件出示: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的兔子,()的兔子,()的兔子;()的老牛,()的老牛„„兔子总是在(),老牛总是在()。

(3)引导理解句子:

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和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师:哪些词能描述“好感”?这句话是说——(4)师:我上学了,导读后面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想象剪纸图再读。

(5)师: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小姥姥是在期待“我”什么呢?

课件出示:

姥姥是在期待我﹍﹍﹍﹍,姥姥是在期待我﹍﹍﹍﹍,姥姥是在期待我﹍﹍﹍﹍,姥姥是在期待我﹍﹍﹍﹍。指名练笔。

(6)师:“我”对姥姥的情在哪里呢? 课件出示下列句子,配上音乐指导深情朗读:

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部时应县家乡的窗花河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的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三、小结

联系学过的《祖父的园子》和《桂花雨》体会以物载情的表达方式。

四、作业。

上一篇:户外露营旅游注意事项下一篇:寻访小康路争当小先锋主题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