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

2024-07-06

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精选15篇)

1.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 篇一

非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HR帮兄

一直以来,大量企业非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只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其实,他们没有真正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行政管理一样,人力资源管理贯彻于企业运作的所有环节,只要是管理工作,只要是和员工打交道,就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非人力资源部的管理者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谓“日用而不知也”。人力资源部是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规范运行的指导部门,各个业务部门则是具体执行部门,而且不应是被动执行,否则难以达到管理效果。

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工作模块在非人力部门均有所涉及,只是和人力资源部分工不同而已。人力资源无需规划吗?员工不用培训吗?业绩不用考核吗?员工薪酬发放可以不公平对待吗?员工缺乏激情不需激励吗?团队氛围难道可以不用营造吗?不,所有的部门管理者都绕不开这些管理工作,而且这些还是常规的工作。下面谈一下非人力资源部门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具体是如何开展的?

1.人力资源规划不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也是你的事。人力资源部是站在全局角度看问题,而你应该是既站在公司角度又要站在本部门的角度看问题,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和未来一年、两年、三年目标,分解到本部门,这就必然面临是否存在人才不够、素质不足、团队凝聚力再打造、业务能力再提升、激励机制再完善的问题,你需要对本部门的人力资源规划足够重视,做出分析规划,提出对策,请求公司给予指导帮助,否则难以支撑未来业务发展带来的挑战。

2.人员招聘与录用不是和你没有关系,而是有直接关系。你必须结合职位说明书和任职资格把招聘要求仔细考虑,之后再报给人力资源部;你应该和人力资源部一起参加招聘、面试工作,因为你是用人部门的负责人,这个新人能否胜任工作你最有发言权。

3.作为部门老大,下属兄弟的培训与成长你责无旁贷。柳传志说过,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定战略、建班子、带队伍”,自己的队伍只能靠自己带,因为你的言传身教会给团队留下深深的印记,你的人文关怀会激发兄弟们冲锋在前,所以要全力提升队伍的战斗力。自己能做的尽量自己做,自己做不了的寻求人力资源部的帮助、支持。

4.人力资源部的绩效考核标准设计必然要和你商议,因为你最清楚考核重点在哪里。考核方法和考核成绩的应用你也最有建议权,因为你知道考核要达到什么目的。所以,人力资源部只是提供可选择的方法和汇总的指标表格,而你是行使考核大权的人。

5.员工抱怨薪酬水平太低或者发放不公平时,你不能坐视不管,你得看是制度有问题还是员工有问题,如果有不合理的制度你就要建议公司调整,如果是员工自己有心态问题你就要“调心”,心态差、能力差的人该砍的就要砍掉。

6.不要感觉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企业的文化建设,文化是无形的,文化就在你平时的行事风格中、言传身教中、对员工的引导中,制度层必须通过行为层表现,必须体现在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中,这样企业文化才能真正落到生根。所以做好自己的表率,展现你的魅力,成为你的团队的核心人物。当然,你不是你自己,而是代表公司,否则就发展成了小团队。

7.部门内部的工作分工、职责划分、流程梳理没有人能帮你,因为有多大的业务需要多少岗位、每个岗位有多少工作内容、岗位之间的衔接协调如何才能顺畅只有你最清楚,人力资源部只是在旁边帮你参谋。

8.作为部门管理者,你也该读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知道什么是违法;你也该了解目前市面上你部门的这些人才是个什么价位,供需状况如何;你也该多学学《如何有效激励员工》,让他们铁了心跟着你;你也该学一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知识,因为,你忽然发现——自己才是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者。

2.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 篇二

1 虚拟人力资源的管理概念

1.1 概述

虚拟人力资源的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 一是将人力资源进行虚拟化的管理, 以此来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 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对组织的职能资本进行绩效考核;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在战略伙伴之间建立相应的关系, 以此来对资本进行开发, 对人员进行管理, 例如人力资源的信息化、合作化以及外包化。这两种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前一种是通过虚化的手段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 后者则是通过对外在企业进行借助, 注重结果。无论是哪种概念, 最终的目标就是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 通过先进的技术来对人员进行虚拟化的管理。

1.2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过程当中, 人才是企业工作的执行者, 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对人才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将对企业的生产水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在逐渐的加大, 人力资源的管理也逐渐受到企业的重视。这也就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显露出来, 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与控制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其有利于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 在此基础上提高生产的效率;降低工作中出现的劳动损耗现象, 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使企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更有利于对现代化的企业进行管理。

2 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形式

2.1 虚拟招聘随

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招聘工作相对难以开展, 这就需要加强虚拟人力资源管理, 从两种招聘方式入手:一种是中心资源库的方式, 另一种就是初级的网络招聘方式。中心资源库的方式就是指公司在网上进行招聘信息的发布, 然后由应聘者直接进行简历的投递, 或者是以电子邮箱的方式进行简历的投递, 这种招聘的方式是对数字化技术的良好应用, 也就是数字化的招聘方式。另一种就是初级的网络招聘方式, 在公司的网站上进行招聘信息的发布, 但要求应聘的人员使用传真、电话或者其他的传统渠道进行应聘, 这也属于数字化应聘的一种。由于各个领域, 各个行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所以采取的招聘方式也存在着差异。例如一些新兴的行业, 金融、信息技术行业或者是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行业往往都采用中心资源库的方式进行招聘工作, 而一些相对较为传统的工作就使用另一种招聘方式对员工进行招聘。

2.2 虚拟员工

虚拟员工简单的说就是指将员工自身所有的智力资产与员工进行分离。人才服务机构拥有人才, 而使用的一方拥有员工智力成果的使用权。虚拟员工有两种, 一是致力虚拟, 另一种就是劳动的虚拟。前者是对高级人才而言的, 后者则是对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而言的。这种虚拟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节约了成本, 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3 虚拟培训

虚拟培训简单地说就是对员工自身的技能进行个性化的培训, 将企业与员工进行互动教育。这种培训对形式有一定的要求, 要求形式较为随意, 相关的员工也应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现在进行培训多是通过网络进行的, 相对于传统的方式来讲, 更加有效, 快捷与方便,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大员工的工作效率, 满足不同领域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3 虚拟人力资源研究中的问题

3.1 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问题

随着虚拟人力资源的应用逐渐的广泛, 对人力资源的概念还没有进行统一, 存在一定的分歧, 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与进步, 无法对其进行统一的概述, 新的内容随着实践不断的涌现出来, 这也就导致了多元化的发展, 很难用一个概念将其全部包括。

3.2 研究的范围相对较为狭隘

目前对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范围较为狭隘, 仅仅是对人员的选拔、招聘、委派、培训、绩效、薪酬等方面进行研究, 对职务以及工作的分析没有进行全面的研究, 只对企业中的部分职能进行了研究, 还有一部分职能没有涉及到, 这也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3.3 缺少实证

虽然, 我国对虚拟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已经出现实践, 但对于这一方面的实证还是缺乏的。目前相关的调查都是对一些相对较为过时的实例进行证实, 没有近几年的实证, 而且对虚拟人力资源的部分业务没有涉及。

3.4 企业对虚拟人力资源的认识不到位

有部分企业对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这也就导致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实践性, 随着企业的发展与扩大, 分工逐渐明确, 企业的员工逐渐增多, 却没有有效的管理机制对其进行管理, 导致企业内部分工不明确, 工作混乱等。这也是由于企业的领导层对虚拟人力资源的管理没有进行有效的重视。

4 应对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4.1 对虚拟人力资源坚持发展

由于目前虚拟人力资源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这也就导致国家以及企业对其缺乏信心, 虚拟人力资源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工程, 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坚持。由于虚拟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实际应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所以我们更应做好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 保障其在我国的企业中充分地贯彻落实, 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

4.2 政府进行调节

政府应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促进人力资源向着专业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按照我国的国情来对人力资源实施相应的资格认证制度, 要求人力资源的工作人员应保证做到持证上岗。同时, 虚拟人力资源也应对自身的业务进行不断的拓宽, 保障业务的稳步发展, 对服务的内容进行完善, 以此来达到市场的需求。

4.3 加强内部职能

加强内部工作的分化, 加强工作人员的自律性以及相关的素质建设, 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 使其可以从企业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 为决策者制定决策提供相应的支持。同时, 在企业虚拟化的过程当中注意管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培养, 否则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就缺乏可行性。

4.4 企业外包

在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外包管理的过程当中, 应注意服务商的信誉, 并且注意服务商对这一方面是否有一定的经验, 简单地说就是, 对服务商的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地调查, 并了解服务商的可靠性。

4.5 加强管理人员的学习

对企业的管理层面来讲, 应对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 对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熟练操作, 这就需要加强培训, 加强技术与理论的有效结合, 保障管理的质量, 从根本上提高工作的效率。

5 结语

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进行应用, 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虽然在发展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但需要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 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 从根本上加强企业对人才的利用, 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时代的进步, 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更新速度加快, 逐渐在生活中普及, 并应用到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之中, 因此虚拟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以其独特的特点出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上, 并以此来加强对人才的管理, 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本文对虚拟人力资源的应用进行分析, 对网络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主要的应用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虚拟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楼旭明.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虚拟人力资源管理[J].当代财经, 2007 (07) .

[2]刘雯.虚拟人力资源管理[D].天津大学, 2004.

3.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之外延管理 篇三

众所周知,组织在发展自身经济而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需要的就是人才,最关键的是使组织具有相对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的综合水平。如果组织能拥有所需要的人才资源是无限的,那么组织繁荣发展的成功率就非常高。但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受地域、经济能力、社会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组织内部所拥有的人才资源必然是有限的,其人力资源的综合水平也较难在本领域中占据最高位置。同时,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下,组织在管理和经营活动中必然受到信息、技术、设备条件、劳动力需求突变、社会发展要求、政治因素、权力因素等等多种组织难以控制要素的影响,这些要素的解决往往必须是通过企业外部人力资源的协助和帮助。所以,不论组织在内部采用多么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组织竞争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制约。为了冲破这种桎梏,组织必然要策划如何有效利用组织外部的人力资源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特定任务中直接或间接为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服务。将组织外部的与组织发展有关的人才资源也纳入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探索一个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利用效果的方法,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这个工作超出一般常规的人力资源管理范畴,我们称为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延管理。

一、影响组织人力资源使用和组织目标实现的相关因素

(一)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般情况,任何组织都是建立在一定地域之中,即便是庞大的跨国组织,也难以占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地域的不同,环境的差异是极大的,这种差异造成了对人的生存和生活需求的各种挑战,对环境的要求因人而异,许多组织需要的人才不愿意长期接受这种环境而成为组织成员;组织的许多业务需要跨越地域的限制;组织的上级管理部门也可能不在本地域之中。这样,组织在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会付出更高昂的成本。

(二)经济能力的制约

任何组织的经济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也不必要将世界所有的人才都养起来。组织要长期占用的人力资源有一个经济合理的最佳值,当为实现某一目的使用人力资源的费用超出结果获取的利润时,这个行为就不可取(除特殊需要外);组织加强内部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亦是要实现目标占用的人力资源最小化。在经济成本分析基础上,运用协作、分承包、短时聘用、咨询等等超越时空限制的人力资源共享方法被广泛采用,这些方法以其综合效益的显著而成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外延的重要手段。

(三)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组织存在于社会之中,就必然受到社会生产关系的制约;经营活动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满足社会政治的要求,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要完成上级组织交给的任务。组织在发展中策划的許多新项目成立或在竞争中进入新的领域等等,要得到有关机构的批准,这些项目的成功更需得到上级机构的支持和帮助;简言之,组织的经营活动实际上还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大量地干扰和制约,这些干扰因素对我们组织的立场倾向,往往是我们实现经营目标的关键所在。

二、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延的必然性

在非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制约作用。在构成外部环境的要素中,相当多的是人为因素。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人事的离退、流动、更换等变化而变化,在科技和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组织按照传统的方式,被动地去适应人为因素变化的影响,将会使组织丧失许多的市场机会。只有主动地将这些人为因素纳入我们的管理范畴,认真研究这些因素与组织活动的关系,寻找其特点,制定对策方案,以增强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反作用力,主动地去影响这些人为因素的变化带来的结果,抢占先机,组织才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三、人力资源外延管理方法初探

对组织外与组织活动有关的人力资源的管理,自然不能等同于我们通常的人力资源管理,因为这些资源所服务的主要对象和获取维持资源生存发展的主要费用不直接来自我们的组织,也就是说我们对其实施的管理只能是一个影响行为,通过管理策划的一系列社会活动对外部资源进行影响,取得我们预期反馈的目的。做好这一工作的方法是非常多的,在这里就本人的思路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 建立相关外部人力资源档案

这是外延管理最重要的基础步骤。组织外部人力资源众多,我们只能根据组织的发展目标要求和实现目标密切相关的原则进行筛选建档,这些资源可以是组织经营活动中、合作伙伴中、竞争对手中、上级组织中、社会相关机构中的相关部分,也可以通过互连网络或其他信息手段获取的有关优秀管理和专业人才资料,资料要有相对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同时档案资料应是动态的;档案资料要进入企业数据库。档案需从组织管理、信息资源、技术协作、劳务协作等方面配合组织的业务分别详细列出,特别对资源的业务范围、技术实力、经济实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身体情况、家庭情况等诸因素都要详细记载,以便需要时快速做出使用或对其影响的决策。

(二)分析资源对象的作用特点

对外部资源,一般是在内部资源用尽而难以实现目标的情况下使用,不可滥用,滥用在成本上不合算,同时可能损失资源价值。所以首先要找出工作中必须使用外部人力资源或技术经济比较落后,使用外部人力资源合算的工作;在档案中选取最佳资源目标,依照组织的目标要求和形势发展特点和资源特性,分析制定影响方案。

(三)有计划、有目标地将内部资源转化为特定的外部资源

人最大的优点和缺点就是人有情感,这种情感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行为。一个组织如果能够经常向社会和上级输送优秀人才,这个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就大,组织目标的实现就相对容易,这是不辩的事实。向外输送人才不仅体现了组织对社会的贡献,更显示了组织的整体高素质水平,扩大了组织的社会联系,增加了组织的知名度,宣传了组织的综合能力。有计划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并使其在适当的时机得到充分表现而被发现,通过有关媒介积极推荐,达到源源不断输送的目的。

(四)策略的获得需要的技术或管理方法

这个方法在国际普遍采用的招投标工作中表现得最为显著,即通过在招标文件中开列我们需要掌握的或我们欠缺的技术、管理方面的要求,得到所需要的资料。往往因为参加投标的组织较多,所得到的资料更具价值。这些资料通常都是其他组织多年经验和技术的结晶,所以相当于我们用较小的付出,使用了较大的外部人才资源,这里仅用这个例子说明这种方法的特征,实践中可演变出许多新的方法。

4.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常见误区 篇四

人力资源盘点是各个直线部门的一项管理职能。直线部门通过人力资源盘点了解本部门人力资源的运行状况,从而使本部门的人力资源高效运转。

然而不少企业,直线部门把人力资源盘点仅仅当作人力资源部一个部门的工作,采取不关注,不理会的态度。

危害:极容易造成各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的战略脱节。

比如销售部门不盘点本部门人员是否充足,销售人员的能力是否合格,就会导致公司的销售人员无法满足公司拓展市场的要求,使得公司的销售额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导致整个公司的战略目标无法达成。

因此,直线部门应当把人力资源盘点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通过盘点去检视本部门人力资源运作的状况,以便日后改进和调整。

2.在人力资源盘点上重数量,轻质量。

有些企业在做人力资源盘点时,仅仅统计一些人力资源的相关数据,但缺少质量的统计。

危害: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空有数量,人员的能力却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最终使得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无法达成。

例如,某公司确定了“技术强企”的目标,并加大了技术开发的力度,尽管招聘的大量的技术人员,但因为这批技术人员能力欠缺,依然无法满足公司对技术的要求。导致公司技术强企的目标落空。

因此,企业应该双管齐下,既注重人力资源数量的盘点,又注重人力资源质量的盘点,确保人才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3.只做人力资源统计,不分析解决问题。

部分HR只是简单的进行人力资源现状的收集与整理,而缺少对人力资源盘点过程中一些数据的分析。

危害:这样很容易导致人力资源的盘点走过程,不能为企业效率的提升带来实际的效果。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只是人力资源盘点的基础性工作而已,数据的分析才是关键。因为通过数据分析,能发现很多实际的问题,究竟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做的不好,数据分析能直观的告诉我们这些,从而便于HR拿出一套具体的方案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帮助企业去改进和提升企业效率。

5.人力资源管理之员工关系管理 篇五

2010级生物与环境工程系食品营养与检测 姓名:郭莉莉 摘要:在人才高度竞争的背景下,留住优秀人才,并使其在企业中发挥最大效能,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这就需要企业与员工建立一种和谐双赢的员工关系。

现代员工关系强调以“员工”为中心,员工关系管理是构建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机制之下,通过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各种制度发挥作用,合力营造组织内部良好的员工关系,维系组织与员工之间正面的心理契约,为组织的健康成长以及绩效的持续提升提供有力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人性本质认识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劳动法律体系的完善,企业越来越注重改善员工关系,加强内部沟通,协调员工关系。

关键词:员工关系、员工管理、员工的沟通管理

1我国企业员工关系管理存在五大问题

目前,在我国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中,主要存在五大问题:

1.1 第一,缺乏共同的愿景,导致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不清楚。

第二,对短期利益的过度追逐,冲淡了企业内部员工关系管理的是非标准。第三,缺乏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导致员工关系管理根本的缺失。

第四,员工关系管理的主体不清晰,直线经理作为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的理念没有得到广泛确认。第五,员工需求的实现程度不高,作为员工关系管理核心的心理契约总体失效。

2新劳动法下员工关系管理新挑战

当前形势下,员工关系管理面临进一步提高了对员工的保护力度,提升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对企业员工关系管理带来了全很多挑战,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2.1首先,员工参与决策的民主程序必须得到尊重。

其二,关于试用期员工关系管理的规定。

其三,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2 其四,竞业限制与保密条款得到进一步明确。1.竞业限制的最长

期限由三年变为了两年;2.明确了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的给付时

间应当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并且须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

月支付;3.明确了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及违约金的标准均按双方

约定执行。

最后,违约金适用范围的严格限制要求员工关系管理中必须赋予更多正面管理和沟通的要求。

3如何加强员工关系管理

员工关系管理,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注重和谐。企业应该怎么做呢?从短期看,企业应该完善机制,建立健全维持良好员工关系的手段

3.1 第一,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

.第二,员工参与管理。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都必须重视员工对管理的参与。

第三,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包括招聘制度、培训制度、薪酬激励制度、绩效管理制度、职业生涯规划制度,它是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体现

第四,慎重处理裁员时的员工关系管理。

第五,建立员工援助计划。

3.2从长期看,企业应完善企业文化,形成上下共同的愿景和梦想,为此,要做到:

第一,加强企业家自身的修炼。

第二,完善对员工的人性假设。

6.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职责 篇六

2.做好招聘与任用的具体事务性工作,包括精益投放招聘,更精准更高效邀请人才面试,跟踪落实面试人员的情况等;

3.管理员工信息资料及各类人事资料;

4. 办理人事招聘、人才引进、内部调动、解聘、退休、接纳和转移保险、公积金缴纳的相关手续;

5. 人才发展项目相关支持,包括关键岗位培养项目、应届生培养项目等,同时协助开展校招相关的工作;

7.浅析企业薪酬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篇七

一、薪酬管理简述

薪酬是企业 (或组织) 对它的员工给企业 (或组织) 所做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时、技能、经验与创造所付给的相应的回报或答谢。其实质是一种公平的交易或交换。从市场角度来看,薪酬是人力资源价值的市场形式,或称“人力资源价格”;从分配角度看,薪酬是企业对员工人力资本要素贡献的回报,一般称作“劳动报酬”。

企业薪酬通常包括基本薪酬、奖励薪酬、福利薪酬。另外,员工持股、股权激励、股票期权等形式也在充实着企业的薪酬制度。

1.基本薪酬。它是以员工的劳动熟练程度、工作的复杂程度、责任大小、工作环境、劳动强度为依据,并考虑劳动者的工龄、学历、资历等因素,按照员工实际完成的劳动定额、工作时间或劳动消耗而计付的劳动报酬。它是员工劳动收入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技能、岗位和年功薪酬等,其具有常规性、稳定性和基准性等特点。

2.奖励薪酬。它是一种补充性薪酬形式,是对员工超额劳动或业绩突出,对企业做出贡献等的一种报酬形式,它能祢补基本工资制度的不足,将员工贡献、收入及企业效益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比工资更强的激励功能,具有非常规性、浮动性、补充性和非普遍性的特点。

3.福利薪酬。它是企业满足员工的经济、生活、社交、休闲、安全、自我充实、自我发展等需要支付的薪资或提供的服务。福利薪酬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关心,它是对基本薪酬起补充辅助作用的,而且支付形式多样,其具有辅助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4.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主要是通过薪酬制度来激发、指引或者控制员工的行为。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薪酬管理重要性和基本职能主要体现为分配、调节和激励三个方面,因此,薪酬管理的作用与意义也就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决定着人力效率。现代的薪酬管理通过物质机制、精神机制、团队机制三种机制的综合运用来实现这一目的。 (3) 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在我国现阶段,薪酬是劳动者个人消费的主要来源,保障了劳动者的生活需要,实现了劳动者劳动力的再生产。因此,在薪酬制度的意义中,如果薪酬标准确定过低,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就会受到影响,劳动力的耗费就不能得到完全的补偿,如果薪酬标准确定过高,又会对产品成本构成较大影响。薪酬管理成为一种使当前员工的个人利益与更为广泛的企业利益一致起来的有力工具, 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简述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中所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它是包括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表现在劳动者身上并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它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它对企业的特殊价值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质资源都无法取代的,它是提升企业管理的法宝,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1. 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

人力资源管理指为了完成企业管理工作和总体目标,影响员工的行为、态度和绩效的各种企业管理政策、实践及制度安排。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特性:(1)能动性: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处于主体地位。(2)时效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形成、开发和利用受时间约束而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3)思想性:主体地位的人具有思想,是富有生命力的,这也是区别于其它资源的特征。(4)全面社会性: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不仅联系双赢的结果,还要关注个体的态度、心理满足等指标。

2.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和绩效改善目标保持一致的,并在此前提下实现收益最大化、效用最大化和满意最大化。包括内部人员配备(计划、招聘、安置)、人员培训和开发、激励制度、薪酬与福利制度、绩效评估、团队建设等内容。

3.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1)人力资源管理是作为重要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的,它可以挖掘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活力,使员工积极主动有创造性地进行工作,还能帮助企业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2)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对岗位进行横向或纵向的调整可以实现量才使用,人尽其才,发挥个人特长,体现个人价值,培养员工积极向上的作风,转变思想,提高队伍素质。(3)人是企业拥有的重要资源,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所在。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就是人”。这充分说明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与薪酬管理很好的结合,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1. 人力资源规划与薪酬管理。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组织目标及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科学预测组织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状况,制定相宜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使组织和个人获得长远利益。企业的薪资总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中的人员分布状况,即企业员工在不同职务和不同级别上的数量。通过人力资源规划,预测和控制企业人员的变化,逐步调整企业的人员结构,使人员结构尽可能合理化,可以把企业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在这方面,宣钢通过实施整工序岗位对外承包,劳务派遣制灵活动态的用工机制,在新建工程投产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不仅较好的解决了人员不足的问题,而且降低了人工成本费用。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效益下滑,为求生存企业根据钢铁市场变化调整生产,适时减少整工序岗位承保人员,减少劳务派遣制用工,为企业降本增效作出了贡献。

2. 人力资源配置与薪酬管理。

人力资源配置是通过各种科学的途径和方法,合理调整人力资源的地域、部门分布和结构,实现人岗匹配,员工互补,适才适用配置人员。要做到员工与岗位相匹配就要使岗位的薪酬标准与个人的动力相匹配。企业在薪酬标准上一方面要考虑岗位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员工的个人需求。岗位的薪酬标准不仅要满足员工的基本需要,还要使它对员工产生吸引,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员工才能积极肯干,工作出色,自己也感到满足。

3. 员工业绩与薪酬相匹配。

8.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本管理 篇八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本管理,策略

人本管理实质上既是一个管理学研究的老问题,又是一个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不断丰富其自身内涵的新问题。纵观中国近几年的经济、商业、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在未来的竞争中,将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如何让每个人“人尽其才”就成为管理者的工作重点之一。企业竞争的实质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企业取得和维系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如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是一个关系企业战略成败的关键问题。

一、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是一系列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总和,是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相对应的概念。广义上的人本管理不仅仅考虑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兼顾到企业的社会责任;狭义上的人本管理则主要考虑企业物质资本所有者(即传统意义上的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即企业内部员工)的利益。

(二)人本管理即“3p”管理

亦即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它们分别指“人与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是依赖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存在的”。基于该理论,有学者提出现代企业管理的三大任务是创造顾客、培养人才、满足员工需要,其中“人”始终位列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地位。

(三)两层次人本管理

第一层次强调人在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第二层次强调通过企业管理活动锻炼人的意志、脑力、智力、体力,通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使人超越生存需要而获得更全面的自由发展。

(四)三层次人本管理

第一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对人的本质和心理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如人性假设理论、激励理论),应该采取有效的制度设计和企业管理活动以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第二层次的主要内容除了涵盖第一层次的以外,还有:实行民主管理,鼓励员工参与管理;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保护,加大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第三层次的主要内容在涵盖上述两个层次的内容外,有了更新的内容:企业的目标是为了争取合理的利润,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产品和服务。

(五)五层次人本管理

即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文化管理。该观点认为,企业的目标与员工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应该采取职工参股、目标管理、公司内部市场化、合理化建议、划分核算单位等措施来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并且,企业应当注重培育自己良好的企业文化,促使员工在自己企业文化的引导下产生强大凝聚力,鼓舞士气。

二、人本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 人本管理有利于突出企业员工的主体地位

员工是企业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企业的主体,这是人们在企业现实的生产经营中逐步认识的。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明确提出“职工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体”的观点,从而把职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促成了以人为中心管理思想的确立,真正是把人看作是管理的核心,企业发展的主体,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二) 人本管理有利于企业员工参与民主管理

当今社会,经济建设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快车道,经济建设的外部环境优良,企业更应该建立优良的内部环境,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突出员工的主体地位,这样就有利于员工积极参与管理。

(三) 人本管理有利于人性完美体现

不同时代,人性发展不同。在封建社会,人身依附是人性的鲜明表现,“三纲五常”正是人身依附的最有力证明。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虽然摆脱了封建社会的人身依附,但由于资本家拥有资本,劳动者只能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得报酬,这样“利己”就成了资本主义的人性的代表。现阶段,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的生活安居乐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人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确,和谐发展越来越深入人心,这一系列的变化促成了人本思想的建立。

三、人本管理实现策略

实施人本管理,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有的放矢的工作,理顺员工情绪,化解企业矛盾,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发展。

(一) 以人本管理为导向,树立新型的人力资源价值观

人是企业活力之源、竞争之本,企业应当将员工看作组织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当前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转变传统的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式的人事管理观念,建立新型人才观。构筑人才高地,要使企业的急需人才引得进、优秀人才留得住,所有员工都能够施展抱负、大有作为。对于企业来说,要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提供合理的薪酬待遇等渠道,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促进企业人力资本的增值。同时,还应优化人才资本结构,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相对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大的人才产出效益。

(二) 以全球化为视野,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9.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 篇九

关键词:高新技术 中小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一、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一)注重个人成长。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一般来说个人素质都比较高,同样的,他们自我学习的要求也就相对比较高,定期的学习和培训是构成其工作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同时这也是由于他们所处的行业快速发展所决定的。因此应该摆脱传统观念里面仅仅依靠加薪来激励,使他们努力工作,更应该做的是给他们提供恰当的培训,这才是对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员工正确的激励因素。

(二)强调工作自主性。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员工要求给予自主权按自己认为有效的工作方式进行工作并完成任务,并且从工作成就中获取满足感。

(三)流动意愿比较强。这个可以说是中小企业员工的一个普遍特点,但是在高新技术行业显得尤为突出。由于他们不仅具有技术,同时可能还掌握了企业的核心客户等的机密,他们的流出会使企业蒙受直接损失还会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的重置成本。

(四)员工工作经验比较少。这样的员工年龄层次决定了他们往往在技术上通常会追求完美,但是可能在团队合作方面经验不足。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能够很好的和他们进行沟通,并且能够做好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上级之间沟通的桥梁。

二、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缺少规划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般来说都会缺少规划,由于中小企业一般缺乏较明确的发展战略,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不可能有明确的计划。由于缺少规划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使得人员流动性较大,最终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而且由于高新技术对于员工的知识更新要求相当高,所以导致高新技术的人力资源经理往往倾向于“快进”的政策。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个相对应的问题——“快出”。这也反映了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

(二)公司缺乏培训体系

由于中小企业每个员工的事务性工作量较大,自身没有参加再培训的时间和精力,而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缺乏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安排培训随意性较大,因此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员工普遍缺乏提高的机会。

(三)岗位职责不明确

由于企业没有对岗位进行梳理,岗位描述没有或不到位,常常不能明确谁该负责什么,这将大大不利于作为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

(四)人员招聘过程无系统性

由于普遍来说中小企业缺乏岗位职责的明确界定,也就无法明确到底需要招聘什么样的人员;此外由于缺少人力资源规划,所以招聘总是没有充分的准备和程式。

(五)激励措施缺乏科学性规范性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激励措施或行为,随意性较大,常根据管理者的心情或感觉来做。往往使下属无所适从,员工更加茫然,激励行为达不到预期目的。高新技术员工的激励问题更加突出。高新技术的研发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研发并不一定会有很明显的成果。这个时候尤其需要很好的激励措施来继续鼓励员工进行工作。而上述中小企业中普遍缺乏的科学规范的激励措施,将会导致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从而直接导致企业工作效率低下。

(六)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缺乏

理念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要,它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方向指标。虽然很多企业也有“以人为本”之类的理念宣传,但有两个问题:一是该理念太大众化,不能充分体现自己企业的人才理念;二是该理念没有得到及时广泛的宣传和贯彻,没有的实际的工作中体现出来,理念成了一句口号。

(七)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

有了理念才有体系,有了体系才有各项制度和具体的工作。问题的关键是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企业的发展来调整和完善自身的人事和行政管理体系,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八)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对工作和员工的各项规范,以达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目的,很多企业也制定了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等,但此处有三个问题:一是制度制定的依据不科学,某些制度没有遵循“制度宜简”的原则,甚至有的没有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二是制度的内容不完善,很多制度的内容不够健全,也没有及时的进行调整;三是制度的实施缺乏执行力度,有些制度没有很好的得到实施,也就没有达到统一规范的目的。

(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不专业

企业的很多作人事工作的员工和人事主管等,缺乏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不能达到一个合格的人力资源从业者的基本素质要求,在很多事情上体现的不够专业。

(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不规范

工作内容不完整,另一方面是其所进行的人力资源工作内容不规范。

(十一)内部沟通不充足

内部沟通主要是指人力资源部门与各职能部门和各市场的沟通。此处表现为两点:一是制定各类政策和制度之前没有及时和市场沟通讨论,导致工作难以执行;二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和市场人员交流太少,缺乏对市场的基本了解。

(十二)外部沟通缺乏

内部沟通主要是为了工作,而外部沟通主要是为了发展。由于没有积极的对外沟通和交流,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眼光不够开阔,工作也难以改进,这对于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非常不利的。

综合来看,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紧抓市场的同时,没有抓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由于企业不够重视,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不能得到企业的人力、财力和各项资源的支持,人力资源管理的根基就不牢靠,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三、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高新技术中小型企业要真正搞好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关键在于造就和培养一批掌握高科技知识的创造性人才。如何管理好人才首先的关键问题是要能够正确分析出他们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以及一般心理学原理,随着个人心理的发展,追求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逐渐产生。高新技术企业员工整体受教育程度较高,也就是说知识分子所占比重较大。一般而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心理的发展程度越高,因此追求自尊和自我实现的动机越强烈。一个组织中的大多数人均有此倾向的话,也必然影响组织中的少数人,从而形成一个较为一致的价值取向。因此,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倾向于进行自主性的工作,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要。应该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注意采用“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科学的理念。

此外,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这样的人员结构也决定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激励不能简单采取物质刺激的手段,而应该是一个多维的系统化的激励体系,如优越的福利制度、良好的晋升机制、完备的培训体系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内容以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抱负等等。

其实选择优秀的人才是任何一个企业人力资源部工作的核心,对于一个处于飞速发展过程中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来讲,人才的招聘与甄选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企业学习氛围及员工培训

高新技术是一种快速发展的行业,知识上的落伍,将直接导致企业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且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员工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度是非常大的。定期学习和培训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两点。为了公司以后的持续发展,为了吸引和挽留优秀的员工,必须要加强企业的学习氛围,加强对于员工的培训。此外,企业的学习氛围已经是自由的无缝沟通。加强上下层之间的经常性沟通,使员工释放挫折感和不满情绪。加强同级之间的自由交流,实现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互补,获取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二)运用恰当激励手段进行有效激励

要采用恰当的激励方式来激励员工,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还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使得企业能够更加长久地发展起来。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年轻化的知识型员工对关怀和爱是十分需要的,特别是从事研发工作的技术人员,由于长期埋头苦干,往往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娱乐、家庭没投放很多精力。因此,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定期安排体检、组织户外度假和游乐。对于员工的家庭生活状况给予重视和关怀,而且企业要建立宽容的创新文化。鼓励技术创新,放手让员工去做,培养“专家意识”,对员工的失败要给予真诚的关怀。

(四)建立人才后备系统

用成本最优原则确立一整套员工流动制度和流动比例,把人才后备力量的发掘和储备作为一种持续的工作,在流动比率和成本的关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最优流动率,建立一整套员工流动制度。定期输入一定比例的新员工进行储备培养,以应付员工突然流失给公司带来的意外重创。这个对于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手段。

参考文献:

1.詹姆斯•O•卢格.人生发展心理学[M].学林出版社,1996

2.雷蒙德•A•诺依等,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0.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的角色与定位. 篇十

随着知识经济时段的到来,企业业务发展各要素中首要问题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例如50-60年代所侧重的资金,70年代中的技术开发,80年代中的业务战略,90年代中信息技术,到2000年以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正如华为基本法中所言,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

企业必须拥有核心竞争能力,不同时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核心能力,企业才能持续不断的发展,才能基业常青。

我们知道核心能力是企业自主拥有的、稀缺的、能为客户创造独特价值的、并且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难以模仿的能力。人力资源的独特性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能力:员工的核心专长与技能为客户创造独特的价值;企业特殊的人力资源是稀缺的、是不可替代的;认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员工所拥有的核心专长与技能是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难以模仿的。

在21世纪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GE公司首席执行官 Jack Welch所言:GE 是一家学习型的企业,我们当今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制造业或者服务业方面,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吸引和培育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努力地去学习,争创出色的业绩和把事情做得更好。

中国企业所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企业经营者不了解或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直线经理没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需求,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技能,没有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主体;

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受传统干部管理的影响较深,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低,侧重于传统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

人力资源管理属于静态的、后台式、控制型,滞后于实践、被动反应,没有与企业的战略结合,企业运作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功能严重缺失。

这种缺乏有效人力资源管理的后果便是使用不适当的员工从事不适合他的工作;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员工工作效率低下;缺乏激励机制,优秀人才流失;部门职责、员工职责不清,管理混乱,企业运作的整体的效率低下;对员工没有持续的培训、不良雇主品牌形象。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和定位是什么?

解决上述面临的问题,我们必须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与定位。我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企业获得人力成本的最优化和员工获得人力资本的持续增值,最终达成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和平衡,使人力资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通过发挥人的最大主观能动性,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达成人力成本最优化,同时通过提高员工能力,激发活力,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化员工,来保持人力资本持续增值,最终达成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和平衡。

需要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和定位至关重要。

人事管理把人力作为成本、员工当成手段、以事为核心、对业务需求被动反应,从事事务性工作,是执行层。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作为资源、员工是目的、以人为中心、注重人事相宜,对业务需求主动开发,从事策略性工作,是决策层。

美国密西根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把人力资源管理划分为四种角色:

战略伙伴,企业战略决策的参与者,提供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及系统解决方案,使人力资源与战略结合;

行政专家,运用技术性人力资源能力开发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解决企业人力资源问题;

员工关系管理者,了解员工的需求,为员工及时提供支持,处理员工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平衡;

变革的推动者,主动参与变革与创新,处理组织变革过程中的各种人力资源问题,推动组织变革进程。

人力资源的角色必须是战略性的角色,从传统的行政事务性管理者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合作者,与业务部门共享业务结果和管理员工的职责。

11.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管理理念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管理理念

一、“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什么”的审视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管理创新概念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定义也存在狭义和广义视角之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最初被定义如下:为影响员工态度和行为而设计,并被组织成员感觉为新的程序、政策或实务。此种界定从狭义的角度来加以解释,人力资源创新是人力资源实践的变化或导入,这些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相对于特定采用企业来说是崭新的,并能够为某特定企业创造价值。当然,狭义的定义能够区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和组织变革。所有的创新均隐含着变革,但并非所有的变革都涉及创新。当组织变革旨在改变组织内的社交系统时,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组织变革的目标;如果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影响了员工的行为和态度,则组织变革就发生了。另外,从人力资源管理演变来看,既存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根本性变革,也存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渐进、微小的弱变化。因此,广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不仅对于特定组织是崭新的,而且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来说也是全新的。

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知行合一活动,管理创新包括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来说,规划的人力资源管理可能远远不同于实施的人力资源管理。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不再仅仅停留在理念、模式、方法、工具等转换阶段,而且需要在实践中实施和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实践被认为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折射,被界定为恰当地、坚定地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实践的三个维度包括: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导入程度、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目标实现的重要性及满意度、组织承诺的重要性,其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导入程度是影响组织承诺的重要因素。后来,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实践被细化为包括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四个维度,即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采纳数量、采纳速度、采纳创新的激进程度,人力资源部门对创新的态度,强调实践创新意愿和行为的重要性。

总体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既构成人力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又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推动力量。人力资源管理能否持续创新决定一个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是引领者还是模仿跟随者。其中,人力资源领导者将裁员和重组、再造、员工参与计划、团队工作再设计结合起来;人力资源落后者倾向于资助学校以建立伙伴关系、为员工提供灵活工作安排,开展多元化培训和指导人计划;人力资源跟随者由于受到短期压力、冷漠的中层管理人员和其他变革障碍的限制,被动等候其他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并模仿,无需承担创新的高昂成本但能够受创新带来的超额收益。因为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竞争的重要性,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进而是组织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引领者能够赢得非常好的声誉,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以企业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创新

首先,嫁接不同领域的管理模式可以在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和管理风格上实现新的突破。例如,企业逐渐将信息技术嫁接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自我服务和基于网络的电子人力资源管理时代。电子人力资源管理被视为覆盖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技术的涵盖性术语,把人力资源工作本质变成信息中介者和决策支持角色,旨在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实现成本降低,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价值和战略价值的提升。此外,人力资源外包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一个新领域,也是将外包思想从生产领域嫁接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并结合人力资源特征而系统开发的实践形式,旨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其次,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运作方式,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原始创新。例如,从计件工资、佣金制演变而来的绩效工资属于一种前所未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创新。绩效工资依据的理论基础是资源观的能力论,将绩效与薪酬联系,体现多劳多得的公平原则,激发员工发挥潜力,积极完成业绩,成为推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有效工具。

最后,通过集成创新系统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突破单个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功能。以企业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连贯性,以及内外部两方面的匹配,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发展状态的外部匹配,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之间补充和支持的内部匹配。例如,最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高绩效工作系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系统化而成。并非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的绩效结果都是同等有效的,所以组织需要识别和实施那些最有效的实践。最佳实践作为系列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形式的集成,包含塑造服务导向的文化、建立非常强的资本库、激励员工和提供员工贡献机会等。

(二)以员工为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创新

首先,员工持股计划、指导人计划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形式是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经过原始创新而开发的。这些支持性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通过为员工提供参与决策的权利,享有公平的奖励和成长机会等,以促进员工组织支持感的发展。其中,员工持股计划是人力资本产权价值的实现形式,使员工享有剩余索取权的利益分享和拥有经营决策权的参与管理,同时满足了员工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由传统师徒制延伸发展的指导人计划是基于知识管理理论而设计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形式。该计划实施基于人际互动的人才开发策略,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和转移,对指导人和被指导人双方的职业效能均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来自营销领域的思想和技术能够为以员工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新的方法,即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嫁接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形式的功能是员工对管理服务需求的本质所在。该实践将工作看作产品,运用营销观点审视内部员工的管理问题,运用营销调研技术分析员工需求,为不同员工提供不同的人力资源服务。

最后,家庭响应型人力资源政策是将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形式进行系统集成。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一种趋势,实践形式的集成是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家庭友好型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更适合伙伴关系或互惠组织情景,涉及员工援助计划、育婴假、弹性福利计划、弹性工作制和托儿服务等,会对员工的组织依赖产生影响。家庭响应型政策尤其是对急需这些福利的个体员工有积极的影响,获得家庭响应型政策的员工显著表现出更高的组织承诺和很低的离职倾向。

(三)以利益相关者为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创新

首先,平衡计分卡、绩效棱柱模型等人力资源管理工具是从利益相关者视角经过原始创新而形成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应嵌入公司社会责任中,其将公司社会责任界定为伦理或以负责的方式对待利益相关者。把利益相关者观点融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够增强组织绩效和承诺,相应地,利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来研究组织中的绩效、责任和权益问题,能识别对社会负责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具体来说,平衡计分卡藉以寻求财务与非财务衡量、短期与长期目标、落后与领先指标,以及外部与内部绩效的平衡,满足了股东、员工和客户三个关键利益相关者的目标要求。但是,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系统只强调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利益相关者所负的责任,并没有考虑对利益相关者的贡献责任。

其次,体面劳动是在以利益相关者为中心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下集成创新的具体结果形式。由国际劳工组织在1999年提出并试图在全球推行的体面劳动,包括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充分的社会保护和足够的工作岗位等,涉及面比较广落实体面劳动战略,迫切需要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方面加大集成创新。

最后,带薪公益假、雇主品牌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则是通过嫁接创新的方式加以开发的。公司社区参与可能对人力资源管理结果(例如员工激励、道德、承诺、招聘和保留、开发与团队工作)有积极的影响,但是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并没有在公民社区参与的决策和实施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将社会学领域的公益活动引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建立带薪公益假制度,鼓励员工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紧密联系。

二、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中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实施管理创新的重要领域,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对于中国企业是挑战,也是机遇。所以,企业需要根据内外部的环境审慎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创新方式,甚至能够多种创新方式结合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惠芳.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及其影响因素之研究-技术接受模式观点[J].东吴经济商学学报,1994(50):119-146.

12.基于绩效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篇十二

1.1 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现代的人事管理, 它是指企业为了获取、开发、保持和有效利用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 通过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制订各种相关的计划, 组织、领导各种活动, 以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换言之,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企业内部所有员工进行合理分配, 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利用, 包括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方法。

1.2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首先, 只有与人力资源相协调、相结合, 企业中的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才能被充分利用, 才能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其次, 人力资源管理是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的首要措施。只有人力资源管理做到位, 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才能够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中强大起来。

企业要想实现从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的成功转变, 就必须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只有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才能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另外, 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1.3 人力资源的特点

人力资源是公司的三大资源之一, 同时也是其他两大资源作用发挥的媒介, 但是, 由于人力资源是指公司的劳动力资源,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 劳动力资源都与人密切相关、难以分割, 所以它极具限制性。从组成人力资源的员工个人来讲, 每个员工的生命都是有限的, 且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工作能力不同, 因此, 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要从人力资源的时效性出发, 制订合理的管理制度, 采用有效的管理方法, 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潜力。

人力资源单单从员工的生命周期来讲是有限的, 但从企业招聘吸纳新员工的角度来看, 企业的人力资源又是具有再生性的, 这是通过员工的不断更新、替换来实现的。

人力资源还具有可增值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员工也应跟随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 抓住企业提供的各种培训、学习机会, 提升自身的素质。另外, 人力资源还具有社会性等多种特点。

要想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就离不开科学、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

2 绩效管理

2.1 绩效管理的含义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为了发掘、培养人力资源,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创建和谐的企业文化, 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实施的有效管理措施。

绩效管理是为了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具体表现在: (1) 提高决策的合理性, 使员工能够高效率地创造业绩; (2) 加强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 减少内部矛盾, 提高企业内部的运作效率; (3) 将绩效作为员工考核的标准, 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 通过绩效管理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2 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大部分企业对绩效管理并没有正确的认识, 也非循序渐进地推进绩效管理, 而是将绩效作为员工薪酬的唯一考核方式, 这只是对绩效管理的一种粗略利用。部分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时, 其考核者难以全面、客观、科学地了解员工的实际状况, 造成员工在工作中缺乏目标和详细的工作计划, 以及企业难以真正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应该是全方位、多样性的, 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广泛、深入地了解员工的动态。但目前企业中的绩效考核范围十分有限, 仅仅是对员工个人的实际业绩进行考核, 并不考虑员工的其他表现。这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绩效考核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也没有得到员工的重视。在许多员工看来, 公司的绩效考核只是走过场, 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从而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不重视。

绩效管理只是单一地存在于企业的管理制度中, 缺少完整的体系与之相互支撑, 导致其考核结果没有得到实际运用, 考核时即使发现企业管理中的不足或漏洞, 也难以得到管理层的重视或改正, 导致问题反复出现在每一次的绩效考核中, 绩效管理难以真正发挥其作用。

2.3 实现绩效管理的措施

实现绩效管理有效利用的措施主要有: (1) 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企业要将员工放在首位, 重视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充分发挥员工的价值。 (2) 绩效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员工, 所以在制订具体的绩效管理方案时, 要多方面听取、吸收员工的看法, 使具体的实施方案能够更加合理, 考核能够更加全面, 员工也更容易接受并主动落实。 (3) 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加强管理者和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 管理者要能够科学、合理、全面地运用绩效管理方式, 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完整的管理制度, 设计合理、全面的考核标准。员工在充分理解绩效管理的意义后, 会自觉将其运用于日常工作中, 使绩效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的发展。 (4) 在对员工进行定期的绩效考核后, 要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 并完善绩效考核中所表现出来的企业管理中的缺陷和不足, 促进企业的发展。

3 结束语

绩效管理不单纯是针对薪酬体系的规划设计, 更是为了推动企业和员工共同进步, 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应将绩效管理运用在企业建设发展中, 并制订一套完备的体系与之相支撑。企业应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制订工作目标和具体的工作计划, 并不断完善, 推动企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的生存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的发掘、培养以及之后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已经成为每个企业的工作重点。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也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3.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 篇十三

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就是解决人力资源的配置与效率问题,配置与效率又是密切相关的人力资源的两个矛盾的侧面。效率高就可以配置低一些,效率不高就要增加配置,而配置多了又可能出现更低的效率。中国人不相信制度与流程,对别人可以,对自己就会折扣,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还是要借助我们自己的文化特点解决员工内心的障碍与不快,才会有效率的提升,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力点。

人是心的工具,相由心生又心随境转,要让员工开心地工作才有效率,要开心就要帮助员工处理好其与周边的关系,如员工与员工的关系、员工与上司的关系、员工与老板的关系、员工与外部客户的关系,这些就是员工关系管理的重点内容,

如何才能够让员工处理好这些关系并如鱼得水呢?这是管理的重点,需要手段与技巧,需要胸怀与智慧。其实,全在心理调节上,因为心态决定一切。所以,一个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高手,绝对不是对从美国引进的人力资源科学管理体系模块有多么滚瓜烂熟,而是要对中国人的人性与这种人性下的关系了如指掌,既要掌握理论的应用价值体系,还要熟谙时代的现实价值体系,站在员工的立场与员工交流,帮助他们剖析与理解在中国企业内的企业经营的本质、生活与工作的关系、工作与金钱的关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人生哲学与智慧,进而调整他们的心态,用思辨的手法帮助员工深刻而本质地认识问题之道、生活之道、管理之道、领导之道、做人之道、做事之道、方法之道及成功之道,并不断地化解员工内心的各种困惑。

14.人事管理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篇十四

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的新时代,人事人才管理已成为众多企业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特别是对于知识型企业,这一问题尤为突出,人才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我想不需要多说,大家都知道,人才是企业的特殊资源,只有对人才形成有效地循环管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这样才能掌握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将如何实现人事人力管理的转型升级,诸多问题亟待破解。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而沿袭以前的那种手工操作时代的人事办公满足不了公司发展的需求,随之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出现,众多的软件厂家,如何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呢?

现代的人事管理,特别是针对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纯粹的靠原始人力去运转,需要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进行操作,不仅速度慢,还经常出现问题,随着电脑的普及,解放了HR不少的工作,但是解放的却只仅仅是一些最基本的简单操作和缩短操作时间,而对于一些复杂的管理整理工作还是需要靠纯粹的人力完成,那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软件能够提高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问题呢?普联中瑞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从组织管理、人事管理、薪资福利管理、考勤管理、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绩效管理、E-Learning(在线学习)、员工自助平台等六大模块以及众多小模块方面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自动化、现代化、集成化。

15.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 篇十五

日新月异的科技, 快速变化的顾客需求, 层出不穷的新型人才, 飞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 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人才。技术都是非常短暂的, 只有构建合理的人力资源模式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信息化时代, 大部分传统企业仍在使用传统的战术性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这种管理方法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等级制度, 企业只重视资本的价值, 人只不过是创造价值的机器。一般采用的形式为公司下设多个分厂, 各个分厂社多个工段, 工段又分多个班组。企业的董事长由各分厂厂长选出, 厂长由各工段的段长选出, 而员工的工作岗位保持不变。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具有“稳定”的特点, 即员工薪酬和岗位的稳定。由于员工是为完成“事”而存在, 在当前不太稳定的高动态环境中, 就体现出工作效率低下, 各小组之间缺乏竞争意识, 指挥工作不易开展等多种弊端。

(一)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是以组织战略为指导, 根据企业战略制定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制度与管理措施, 以达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不同于传统人事管理为完成任务只求人事达到良好匹配的目的, 战略性管理着眼于整个企业的发展, 将人力资源作为公司出奇制胜的关键以及未来收入的源泉, 这就要求管理者审时度势, 把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带到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去看, 根据未来环境的变化来做出企业战略的合理决策, 在新的计划上不断探索外部世界, 建立创新性思维模式。

(二)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

1. 一个核心理念:以人为本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代表了现代企业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转化为资本, 公司管理者应该把人力资源作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首要资源, 将其置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之上,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 为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指明道路, 发掘员工潜质, 促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2. 一个切入点:人与战略的契合

战略匹配或契合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战略性主要体现在通过战略整合促使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总体战略匹配, 人力资源不再是人力资源系统本身, 而是将人力资源与企业整体战略紧密结合, 用人力资源的发展推动企业战略的不断完善。只有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计划充分整合, 战略管理实践才能真正成为管理者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管理者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组织当前的需要, 更要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帮助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 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三)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相比于“战术性”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1. 战略性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战略的高度整合是人力资源的核心, 战略性是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 通过以下方面体现:在战略思想上。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将职工视作有价值的人, 而不仅仅是价值的附属品。在战略目标上, 强调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协调一致性, 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

2. 契合性

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通过培训等活动来实现人力资源实践活动与企业战略的动态匹配以及各项人力资源政策、职能活动之间的动态匹配。

3. 动态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企业面临史无前例的竞争压力, 企业经营者们慢慢意识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为企业带来一种长期的竞争优势,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21世界顺应管理潮流的产物, 企业的战略是不断变化的, 这也就要求企业战略所匹配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也需要随之变化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战略管理的动态性, 就是指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及时适应内外部环境, 审时度势, 帮助企业及时调整和制定新的决策以适应外界发展。

(四) 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积极影响

人力资源是能够推动和促进各种资源实现配置的特殊资源, 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 人力资源并不能直接转化为企业的业绩和利润, 需要有效开发和管理, 才能使得企业整体能力提升, 改善绩效, 从而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所以说人力资源使得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

1.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人力资源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才整合密不可分。缺乏合理的人力资源支持, 企业生产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将缺乏生产要素以及生产工具的支持难以开展, 人力资源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成正比关系。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如下优势:企业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 从而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对企业而言, 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是一种稀缺资源, 企业在长时间与人才的契合度是任何竞争对手也无法模仿的优势, 企业的竞争最后都将是人才的竞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人力, 开发制定出一系列人事政策, 通过绩效管理, 加强组织与个人绩效的紧密联系, 激励员工, 培养员工能力, 促进员工做出有利于组织发展的行为, 从而开发和培育实现企业战略所需要的核心能力。

2.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使企业获取持续竞争力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长期的整体性的观点, 它是以长期利益为指导, 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为目标的管理方式。这就使得企业在平常管理中, 必须将经营生产与计划预算相协调, 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一致, 总体目标和局部目标共同发展, 进而强有力的调动企业员工参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协同合作完成企业目标实现个人价值。与此同时, 企业的管理者也应该对员工自身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针对企业的自身特点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方针战略, 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队伍, 为企业未来的走势出谋划策, 保持企业持续竞争力的优势。

二、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转变与创新策略

(一) 企业战略性管理方式的创建和发展

1. 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人力资源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用来实现利润的经营管理能力, 包括技术、资源等。人力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只有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人力资源, 才能充分吸引人才, 把握人才, 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以人本创新为切入点, 实行以人为本的经济管理

企业的知识创新与经济管理都依赖于人才的发展, 只有通过更好的人本管理, 进行人本创新, 才能推动企业实现高效有力的经济管理体制。人本创新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方面, 能否为员工提供一个温和向上的环境。同时, 也要更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减少管理强度, 减少信息传递流程, 减少资源损耗, 尊重员工, 关怀员工, 建立精神物质双重奖励鼓励员工积极创新,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只有以人为本, 企业才能持续的迸发新鲜与活力。

(二) 根据制度创新为中心, 不断调整和创新组织结构

企业制度决定一个公司的发展道路和方向, 由于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市场, 组织结构也要不断推陈出新, 适应组织发展需要。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要不断对企业现有制度变革和创新。制度创新要通过一些约束性条款促使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紧密相关的团体, 并对组织中出现偏差和错误的机制及时完善和纠正, 对企业内部的保障制度、金融制度、管理绩效制度也要适应全球化的脚步不断更新, 实现产品创新, 市场创新, 技术创新, 使得产品生产更为高效和专业化。最后, 企业制度创新一定要注重外部制度的创新和内部经营的协调运行, 促使其互动共进。

参考文献

[1]李安, 萧鸣政.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及其职能[J].宏观经济研究, 2004 (02) .

[2]许庆瑞, 刘景江, 周赵丹.21世纪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J].科学与研究, 2002 (01) .

[3]张阳, 邓华北.企业战略性成长与相应人力资源管理探讨[J].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02) .

[4]许小东, 沈捷.现代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4 (02) .

上一篇:关于生命安全的演讲稿下一篇:《天使雕像》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