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办特色学校(共10篇)(共10篇)
1.如何办特色学校 篇一
走勤工俭学之路 办山区特色学校
——华坪县永兴乡中心学校勤工俭学纪实
永兴乡位于两省(云南和四川)三县(盐边、盐源、宁蒗)交界处,是华坪县北端的一个少数民族贫困乡,属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扶贫任务重的小凉山片区之一。在这样一个“老、少、边、穷”的地方发展教育,无疑是极其困难的,然而永兴乡中心学校却利用地域环境优势,在小基地方面做文章,探索出了一条依靠自力更生改善办学条件的成功之路——勤工俭学创收养校,通过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狠抓控辍保学工作,不但为实现和巩固“两基”打下了坚实基础,还通过勤工俭学活动全面实施“三生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让山区孩子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学校基本情况
永兴乡中心学校下辖永兴村完小、习好村完小、安科村完小、基度村完小、思木村完小、马鹿村完小、坝山村完小和中心校、寄宿校共9所小学,教职工110人,在校学生1107人,其中住校学生989人,有勤工俭学基地28.1亩,学校凭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大力开展勤工俭学,开办了9个学生集体食堂,学校每年杀肥猪120头左右,每年为家长节约学生生活费120余万元。先后两次迎来了“丽江市寄宿制学校办学经验交流现场会”在该校召开,2005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学校”,2007年被评为“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并受到云南省教育厅的表彰奖励,2010年被评为市级“三生教育”优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十一年在全县山区片名列前茅,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二、勤工俭学开展情况
一谈起永兴乡中心学校的勤工俭学,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永兴乡中心学校下辖的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永兴寄宿校。1984年,永兴寄宿校成为永兴乡走集中办学的试点学校,为了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校依靠每生每月7元的人助金,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把校地划分给各个班级和教职工栽种,利用种出来的蔬菜改善学生生活,利用种出来的青饲料和残汤剩水喂猪,开办学生集体食堂。功夫 不负有心人,永兴寄宿校坚持走勤工俭学创收养校之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加上学校的教学质量连年获佳绩,受到各级表彰奖励,寄宿校的名声越传越远,受到越来越多的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1997年4月和2004年6月,丽江地区行署(现为丽江市政府)在永兴乡中心学校组织召开了“寄宿制学校办学经验交流现场会”,使永兴寄宿校成了丽江市寄宿制学校的一面旗臶,永兴成了全市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丽江市寄宿制学校办学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永兴乡中心学校召开后,永兴寄宿校的办学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推广,而这一做法在永兴乡中心学校下辖的其他学校却起色不大。2007年,华坪县实行了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改革后的永兴乡中心学校领导提出了疑问:“难道集中办学只能在永兴寄宿校搞吗?”“我们的办学经验就只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吗?”经过反复酝酿后,认为走集中办学、勤工俭学创收养校之路是符合永兴实际的,是切实可行的,也是永兴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于是,永兴乡中心学校提出了走集中办学的路子,这一想法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将一师一校逐步撤并到村完小,将村完小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逐步集中到永兴中心校和永兴寄宿校就读,条件成熟一家撤并一家。同时,通过采取征用、臵换等方式为永兴中心校、寄宿校和7所村完小解决勤工俭学基地共计28.1亩,为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要求学生食堂不搞承包,每年挤出经费十多万元,聘请临时工担任炊事员,开办了9 个学生集体食堂,并号召全乡各个学校向永兴寄宿校学习,借鉴其宝贵经验,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展勤工俭学,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使永兴寄宿校的办学经验得到推广和提升,真正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吃得饱,学得好”,为实现“两基”而努力奋斗。
永兴乡中心学校按照“抓重点工作(安全)不偏移,抓中心工作(教育教学)不放松,抓亮点工作(勤工俭学)有突破”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工作思路,在永兴乡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积极稳妥地收缩校点,继续深化勤工俭学工作。于2009年9月,顺利实现了每个村委会只保留一所完小的宏伟目标,开办了9个学生集体食堂,形成了每个学校都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新局面。
在永兴乡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永兴乡中心学校审时度势,制定了《勤工俭学活动实施方案》、《控辍保学方案》。要求各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勤工俭学工作,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在向永兴寄宿校学习的基础上,深化勤工俭学内涵,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提升,必须做到“五个好”,即:种好校地、养好猪、办好学生集体食堂、管好食堂经费、开好学生生活。各校便纷纷行动起来,把勤工俭学基地划分给各个班级和教职工,使全校师生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种植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好的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油菜、白菜、青菜、连花白、萝卜、茄子、辣椒、南瓜、洋芋、红薯等疏菜及青饲料,保证了学生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同时剩饭剩菜、泔水和青饲料喂养肥猪。学校买的猪大多是架子猪,买来后喂上个把月即可宰杀,因此出栏快,循环快,永兴中心校、寄宿校每月杀4-5头,其他村完小每月杀1-2头,一年共累计宰杀120头左右,保证了对学生免费吃肉的按时供应,而且,学生吃的猪肉都是绿色食品,为学生的健康提供了很好保障。学校千方百计降低伙食成本,努力提高学生的生活标准,每周让学生免费吃两餐肉,每餐保证两菜一汤,过节时还给学生免费会餐。学生只需交米,不用交一分菜钱,就可以在学校既吃得饱,又吃得好。
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后,永兴乡党委、政府果断决定,将学生的生活补助费由学生集体食堂统一支配使用,因为如果将每生每月仅有的50元(现为75元)生活补助费发给学生,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很可能一周内买零食就用完,如果领给学生家长,由于部分学生家庭贫困,家长不重视教育,加上少数民族嗜好喝酒,可能“三下五除二”就用完了,这样就会使国家的惠农政策落不到实处,部分学生就又面临辍学了。将学生的生活补助费集中起来统一使用,更有利于开办学生集体食堂,更有利于学生的巩固,更有利于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有利于发挥更大的效益。资金集中起来后,学生集体食堂的经济实力雄厚了,可以让家庭极度贫困的学生免费就餐。目前,永兴乡所有学校享受免费就餐的学生有八十多人,这些学生不交一分钱,由学校统一配发免费就餐证,天天免费就餐。为了避免个别师德差的教师在经费管理中做手脚,中饱私囊,影响师生开展勤工俭学的积极性和学生的生活水平。永兴乡中心学校制定了《食堂管理制度》、《食堂经费管理制度》和《学生“两免一补”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严禁学校挤占、挪用住校生生活补助费,各校食堂设立总务人员和出纳员,一人负责记账,一人负责经费收支,学生交的米和钱都开给收据,购买的一切物品和食品都必须两人在场,如果是销售者送到食堂的,必须有炊事员在场,并在票据上签字,如果在学校外面购买的,炊事员必须进行翻称,然后再在票据上签字。较大的支出,如买猪、买煤等必须还要有校长在场,并签字才生效。每月10日前,各校出纳人员必须将上月食堂经费(包括住校生生活补助费)的使用情况,到永兴乡中心学校办公室进行报账核销,中心学校总务主任严格按照审计制度进行审核,对票据不规范,开支不合理的一律不予核销。中心学校总务主任审核后,各校将上月食堂经费收支情况在校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学生、家长及社会的监督。这样不但使学生的生活补助费全部用到了实处,而且增加了经费使用的透明度,给了学生、家长和社会一个明白,还了学校、校长和教师一个清白。
三、勤工俭学活动的效益
永兴乡中心学校从2007年在全乡大力开展勤工俭学“三生教育”活动以来,办学条件、教学环境明显得到了改善。实践证明,勤工俭学“三生教育”实践基地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良好习惯、提高科学素养、发挥个性特长、发展兴趣爱好、强身健体、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永兴乡中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没有因开展勤工俭学“三生教育”活动而滑坡,反而因为开展勤工俭学“三生教育”活动而得到了养分,教育教学与勤工俭学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相互协调作用,使教育教学质量连年稳中有升,受到了县委、政府的表彰奖励,实现了校园经济和办学效益双丰收。开展勤工俭学既符合“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又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既育人,又创收,还帮助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学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学校通过勤工俭学活动,走“产教结合,以产养校”之路,既改善了学生生活,又极大地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某学生家长说:“我家有两个娃儿,大的一个读初中,由于食堂搞承包,每个星期要四五十元的生活费。小的一个在永兴乡中心学校读书,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办集体食堂,每个星期只需8—10元早点钱就够了,还是开展勤工俭学和学生集体食堂好啊!”就按这个家长说的那样,最保守的计算,如果食堂搞承包,每个学生每周至少40元生活费,而通过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办学生集体食堂,每个学生每周只需10元早点钱,永兴乡中心学校每月就为家长节约120元,永兴乡现有住校学生一千多人,一年下来,就累计为学生家长节约生活费120余万元,这可不是一笔小的数目啊!
2、社会效益:学校开展勤工俭学“三生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生产和生存能力,使学生受到了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的教育。学校把勤工俭学活动与劳动技术课有机结合起来,使勤工俭学活动成了学生的实用技术课,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种植蔬菜、瓜果等实用新技术带回了家,指导父母打粪坑(当地少数民族有不打粪坑的习俗),用粪水浇菜,种植出了新鲜可口的纯天然蔬菜,从而结束了当地少数民族无新鲜蔬菜吃的历史,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永兴乡小学之所以近十年来,适龄儿童入学率都达100%,年辍学率控制在0.01%以内,“两基”工作得到巩固提升,都是走集中办学、勤工俭学创收养校之路的结晶。
四、勤工俭学活动取得的经验 一个如此偏远贫困的少数民族乡,通过开展勤工俭学“三生教育”活动使教育得到了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学校多次被评为省级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市级优秀学校,先后两次迎来“丽江市寄宿制学校办学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永兴召开,先后两次迎来“华坪县养成教育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永兴召开,《小学养成良好习惯的实验研究》荣获华坪县科技进步二等奖,小学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连年十一年荣获县级表彰奖励,赢得了领导的肯定、家长的拥护、社会的赞誉和同行的钦佩。取得这些成绩的成功经验是: 1、营造党重教、政抓教、民支教、师乐教的办学氛围。2、打造想干事、会干事、能成事、不出事的校长队伍。3、构建为山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同心同德、团结拼博的教师队伍。
4、树立勤俭办学、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思想。
5、具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办学理念。
6、树立食堂必须为学生(特别是为贫困学生)服务的意识。
7、形成不等、不靠、不要的自力更生做法。8、建立一套完善的、过硬的经费管理和食堂管理制度。9、坚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懈耕耘乐何在,绘出宏图为明天。“怎样办出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是永兴乡中心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一直探讨、研究的课题和永远的追求。如今的永兴乡中心学校,在校长李顺海的带领下,全体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激昂的斗志和严谨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聚众智,谋发展,共同描绘永兴教育的美好蓝图。相信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在永兴乡中心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山区特色学校”这面旗臶一定会绣得更大,举得更高,扛得更远。
2.如何办特色学校 篇二
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庄浪县职业教育中心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庄浪县教育局长杨恒荣在全市职教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说:“庄浪县职教中心在按照全市关于特色化办学、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狠抓管理,深化改革,从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到2010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再到2012年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3年,又被省教育厅批准改办为普通中专,五年四大步,步步踏得稳,通过多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条精品化、特色化办学的路子,在全县起到了一定的先导和示范作用。
质量立校突出特色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 印证了特色专业作为该校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以及技术服务能力。近年来,庄浪县职教中心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立足庄浪,面向全市,辐射全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紧密结合, 形成集中职学历教育、短期培训、本专科教育为一体的多元化职业教育格局。
同时,紧密结合县情,围绕“梯田”和“劳务”两大品牌谋发展,深化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办学模式、教育内容、评价模式五项改革,打造现代农艺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四个特色专业,在巩固现有办学规模基础上,走内涵发展、质量提升之路,创建现代化、多层次、开放型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借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东风,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办学实力,逐步建立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和特点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
学校采取争取项目支持和自筹资金“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不断加快教学设施建设,优化办学条件。先后建起了数控加工、编程控制、制冷制热、电子电工、普通车工、机电一体化、电气焊、钳工、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护理、工程制图、音、体、美等4个专业实训室, 近年又重点建成了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和机械加工2个省级实训基地, 建成了汽车运用与维修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联建有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本满足了实习实训教学需要。
制定了较为完备的实训管理制度, 实训开出率达到98.6%。学校为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成先进的校园网络系统、教学信息平台、覆盖全校的校园广播通讯和视频监控系统,建成微机室、多功能厅、多媒体教室等功能教室,为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不断优化办学条件的同时, 庄浪县职教中心认真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提高专业技能。树立了靠敬业立足、靠业绩成名的团队精神,让“做有灵魂的教师”成为教师永恒的追求。
近年来该校通过“引进一批,选调一批,培养一批,外聘一批”的途径不断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开展了“把有教学专长的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把骨干教师培养成专业带头人”的“双培工程”。发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教学、教研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并通过传、帮、带,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向“一专多能”和“双师型”发展。出版《电工实训 》等学术专 著及《德育读 本》等校本教材 共16部,有省市县 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 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称号的90人。初步建成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与此同时, 学校还加强了国家对中职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和使用, 进入庄浪县职教中心的学生既可以享受免学费政策, 还可以连续享受两年的国家助学金(每年1500元),并且部分家庭困难学生还可再享受2500元的“两后生”补助金,使职教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从而大大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吸引力。
工学结合德能并举
步入庄浪县职教中心花园式的校园, 实训楼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八个大字格外抢眼,彰显学校刚劲有力、不断前进的坚实步伐。微机室里荧屏闪烁,加工车间机床速转,焊接室里火花飞溅,音乐室轻歌曼舞……走进学校的一个个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老师们正在指导学生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各种技能实训。
校长靳世杰自信地说:“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还要关注学生毕业后的发展状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服务。我们必须教育学生‘先做人,再学技;要成才,先成人’。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职业技能是职校学生应该练就的双翼。”因此,学校德育工作遵循“先学做人,再学技艺,有教无类,特色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围绕生命、生存、生活、生态等主题,从学生基础道德和日常行为习惯着手,突出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德教育、文明行为教育、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教育学生要成才先成人,强化品德养成教育,按照“年年有创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都精彩”的活动思路,以各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不断渗透德育内容,不断创新和完善德育工作方法和途径,开展“校园之星”(即爱校之星、文明之星、卫生之星、艺术之星、体育之星)评选活动,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文明进取意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根据近年中职学生的就业情况,学校发现,大多数企业最看重的是毕业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其次才是专业技能、学习能力。于是,学校确立了“工学结合、德能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示范专业教学改革, 使学生顺利实现对口就业。示范专业建设已成为引领专业发展、扩大办学影响力的重要渠道。
学校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的路子,先后与庄浪县农技中心、兰州广成机电有限公司、中达电子(江苏)有限公司、奇瑞汽车(安徽)有限公司、中集瑞江(安徽)有限公司、陇原建筑工程安装公司(甘肃)等10多家大型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协议,并建立了10个校外实习基地,供学生顶岗实习,较好地实现了工学结合、校企共赢的办学模式。2008年被江苏昆山市人力资源市场管委会确定为“昆山市人力资源开发基地”,与中达电子、佳能苏州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共建“友好合作单位”,实行订单培养,定向就业。
为强化德育与各教学环节、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渗透,学校确立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育人理念,积极推行“年年有创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都精彩”的德育活动思路,推行精细化的过程管理, 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学校被省教育部门评为“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学以致用就业稳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先进的办学理念就是庄浪职业教育的活水。为保证学生学以致用、稳定就业,庄浪县职教中心充分利用大中城市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和广阔的就业市场, 深入推行“校校”联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为毕业生打造了顺畅的就业通道,先后与中达电子等10多家大型企业较好地实现了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因为学校是根据市场需求开设的专业, 所以各个专业学生学以致用, 达到了较好的服务社会的效果。其中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已经形成了以农业种植为引领,辐射到果蔬花卉生产、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等涉农专业。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庄浪县高效农业、大棚蔬菜、果园建设中的技术骨干和创业致富能手,为当地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有电子电工自动化省级实训基地。建立的“中达电子(江苏)—庄浪县职教中心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现了生产车间流水线进课堂,增强了教学实效性,实现了校企双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 本专业将一汽大众庄浪维修站、县宏远汽车修理中心等企业引入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庄浪县领导说:“庄浪县是穷县办大教育, 职教要走特色化之路。学校要把办学质量作为生存之本,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设专业, 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要借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春风,乘势而上,抢抓机遇,争取更大的跨越。”
3.如何办特色学校 篇三
关键词:品质;特色;学生;学校
近年来,教育问题一直被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着。教育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我国各个省市对教育进行思考、改革,不断探寻适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道路。在新的办学理念的影响下,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新的教学尝试,这是在教学方面。重要的是在学校的发展建设方面也要考虑这些问题,例如怎么样才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给孩子更多的平台、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给孩子更多的赞许。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基于这种建设理念为创办品质特色学校进行着尝试。本文就以立达中学为孩子创办特色品质学校做简要的分析。
一、创办孩子喜爱的学校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對学习的积极性
特色学校的创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需要环境的熏陶,学校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能够使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进行学习,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立达中学教师在历经长时间的规划研究中明确提出了“办学生喜爱的学校”的办学目标。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特色学校带来的学习乐趣。
(二)学校创建特色是建设学校文化的需要
学校作为育人的文化组织,其方方面面似乎都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办学特色,就是要创建文化上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所谓学校个性化,也就是体现在各校不同的学校文化上。美国教育家塞基凡尼指出:校长在形成和维护学校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一名有成就的校长应该具有文化建设的技能。的确,一所学校形成的学校文化,表现了学校的独特风格和个性,是学校的灵魂所在。任何学校一旦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即体现为一种学校个性,它就会对学校管理发挥巨大的影响和推进作用,成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使学校全体成员在共同的办学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统帅下,个性化地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而努力。要提高办学水平,重要的是校长应从本校实际出发,建设独特的学校文化,使教育与管理浑然一体,在思想观念、价值规范上,在制度、模式、结构上,在物质环境、校园建设方面形成办学特色。
(三)特色学校的教育环境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形成规模的特色教育对于教育事业数量的增长和教育的质量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满足广大家长和社会对于学校的期望、对于教育事业的期待。同时独特的品质教育环境还能够吸引大批的优秀教师,这对教师的整体素养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
二、特色学校的内涵
特色学校应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它反映一整套学校文化模式。特色学校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先进的教育理论,从学校实际出发,对学校的发展作出全面的设计,把建设一整套的学校文化模式和营造独特的学校组织作为学校文化理想的追求。因此,特色学校应体现全面、整体优化和相对稳定等特点。首先,特色学校具有全面性。特色学校意味着一所学校的综合个性的形成,并成功地营造起一种区别于他校的特殊的学校文化氛围。它必定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与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通过创造性劳动,个性化地贯彻教育方针的结果。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学多年来以优“材”优教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素质基础为办学宗旨,形成“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长,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体”特色教育模式。成都七中的办学实践表明,形成“三体”特色的教育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要求师生全面参与,保证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实践。其次,特色学校应具有整体性。整体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与部分组成的统一体。从系统观来看,整体表示系统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任何系统都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它的整体功能;二是系统内各部分具有广泛的相互作用,使得系统呈现出不同于部分的整体结构。
建设特色学校是一个学校整体优化的系统工程,因此,特色学校一定表现出一所学校的全局优化,发挥学校整体效能。成都市实验小学形成的“管得活、教得活、学得活”的办学特色表明,他们是在“活”字为核心的整体办学思想支配下,建设具有创新的、整体的教育模式,使学校产生整体优化的效应。再次,特色学校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它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结合本校实际,顺应时代要求,以特定的办学价值观为总体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由学校全体成员参与的办学实践活动。可见,稳定性就是指办学独特性风格的形成,和学校成果能够长期地显示、保持和发展,能够经受着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并在校内外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学校教育个性和管理个性的成熟。许多办学成功的实践表明,特色学校建设中重要的是具有较为稳定的办学思想,具体表现在办学目的、宗旨、培养目标、组织管理和运作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上,其核心是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但是,稳定并非绝对不变,因为特色学校原来就是一个与特定时空相联系的动态的概念。可见,办特色学校是一个不断积累、完善的工作过程,是不断继承发展、改造调整、自立自强的结果,体现了学校群体在办学理想和主观追求上达到完善的统一,并且日趋成熟,形成相对稳定的态势。
三、特色品质学校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指路标
(一)创办特色学校,让学生学会选择
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有很多时候要面临选择。而立达中学就是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选择。特色教育的实行表现在方方面面,在课程上的学习,学生可以优先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进行实践锻炼,还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同老师和同学展开交流,畅所欲言,想说就说。例如,体育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先要学习的体育项目并向老师申请,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达到优学优练的目标。教育的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在新的教育规模和体制下进行学习,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nlc202309011807
(二)创办特色学校,给学生更多平台
多平台的开放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兴趣特长的发挥。每一个学生都是千里马,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立达中学基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每一个学生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培养学生的独特才华。喜欢舞蹈的同学可以集中在一起进行舞蹈课的研究和学习、喜欢美术的同学可以组团写生和探讨美术画法、喜欢体育的同学可以组织篮球足球的比赛,进行比赛式学习。学校提供多个平台供学生选择。例如达人舞台、苏州美术馆、昆莎戏剧社等等,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每个立达学生都可以找到和自己的兴趣特长完美匹配的学生社团,在学生社团里,学生是真正的主人。
(三)创办特色学校,给学生更多空间
在立达中学,学生的学习相对自由了很多。学校不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的。学校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选择。学校图书馆学生可以自由借阅、可以随时畅读。在电子阅览室,学生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学习,查找资料、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等等。在体育馆,运动场学生可以随意选择体育项目进行运动或者竞赛。学校还会定期的举办各类比赛,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学生的自由空间较多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会让学生觉得学校就是自己的牢笼,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行为。让学生的学习乐在其中,让学生更加身心愉悦的成长。
(四)创办特色学校,让学生得到更多赞许
赞扬是对一个人付出的肯定、是一个人继续学习或奋斗的希望。教师的每一句赞许都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在创办特色品质学校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对学生所付出的每一滴汗水、每一份小小的收获都要做到及时的表扬和赞许。教师不仅仅要鼓励学生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行为习惯。鼓励学生做好事、做好人、学会与人友善、学会乐于助人等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好事的学生不仅仅要得到老师的赞许还要让全学校学习这种优秀品质,基于此,立达中学的每周升旗活动都会对学生的好人好事进行播报,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间的学习意识,还能让做好事的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无尚的荣誉和认可。
四、改进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学习
(一)因材施教,自主学习
立达中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因材施教”为出发点的课堂“差异教学”倡导实现“自主课堂”。这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是孔子提出来的教学理念,一直被用于学校的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习程度、发展层次、对待事情的认识态度、周围环境、自我认知等等都存在差异性,这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时候不能够全部使用一种教学策略,要因材施教,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讲授。允许差异性的存在,不能因为差异性而忽视任何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积极引导不同认知水平、能力倾向、兴趣爱好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差异教学”强调“生生互助”,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自主研究、自主评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目标,都能进步。只有教师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学生才能够更加主动的去学习,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创办特色学校
所有独具个性的色彩聚集在一起就成为了一道和谐的彩虹。学校的特色发展也是如此,特色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教师独特的先进的教学思想,立达中学多元性的校园活动和校园学习文化是以特色学习为出发点为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发展而创设的。立达中学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成长,同时关注教师的心理情绪。开展教师心理教育活动,鼓励教师积极面对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挑战和压力,将教师职业所带来的精神层面的愉悦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立达中学在课程改革中,倡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当中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改为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在自我的思考中不断积累经验,学会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对学生的开放式学习,提升学习能力发挥积极的影响。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改传统重书本的观念为重操作的原则。把教师讲学生听的画面改为学生说教师听的实际探索。这样能够积极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我的探究式学习中不断积累知识。
立达中学打造特色品质学校,让学生喜爱学校,喜爱学习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尝试。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再是一种负担,教师快乐的教,学生快乐的学,形成一種和谐的教学画面。这对教育改革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教育改革的积极探索和尝试。让每一个学生爱上学校、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享受学习的过程是学校的和家长的期望,让每一个学生都从特色学校中享受到自己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孙绵涛、朱晓黎,关于学科本质的再认识[J]《教育研究》2009年第12期.
[2]薛晓阳.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新视野[J].教育研究.2010,12(3):121-122.
[3]周勇.提炼学校的精神文化:教育叙事与建构学校文化[J].全球教育展望.2009,12(3):110-112.
4.如何办特色学校 篇四
天峰学校:饶诗瑶
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能不能办特色学校?这是多数农村学校或城市薄弱学校的校长的心声,语气热切而又疑虑,也是我在本次王辉诗校长关于《如何打造学校特色建设》培训讲座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是的,特色办学才是对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确认和回归,而不是“投入——产出”的纯经济学考量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无论位置处于都市还是农村,无论声名卓著还是默默无闻,“特色”都是可以尝试和追求的发展思路。
听完讲座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校长经常叫我们思考的“特色”办学顿时在我的心中有了一些肤浅不太成熟的几点想法,写出来不足之处请领导帮助指正。
一、明白了打造特色校园的重大意义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不仅重视传统的文化课的教育工作,同时还提高了学校对社会进步的引领水平,校园文化的重视力度日趋加力,因此各学校要打造办学特色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以创办特色学校为契机,深入研究多元化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把德、智、体、美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建设打造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和工作环境。校园文化是体现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且是任何课程无法比拟的。因此如何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提高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高素质的人,已成为学校面临的新课题。
一、特色资源梳理
我校周边入学的均是苗族、布依族村寨的孩子,越是民族、越是特色的事物就越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我想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以“苗族、布依族”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并对其进行规划,规划目标以创建民族文化特色为主,以挖掘、保护、发展、创新为宗旨,以打造“民族特色文化”进校园,推动学校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通过民族文化引入综合课堂、第二课堂创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既能体现民族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又能承担起培养新人任务的校园文化体系,使学校教育呈现出本乡本土民族特色。
二、深化课程,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开掘自主开放的课程文化。
为了彰显我校的办学宗旨,创办特色学校,我建议以下个学期的课题研究为契机开掘自主开放的课程文化。
(一)构建有特色的德育课程
每月一主题,每月一节日。如:3月为植树环保月,4月为继承革命先烈精神月,5月为劳动卫生养成月等等,多开展这些多姿多彩的活动,为师生搭建自我展示充分发展的“绿色平台”。
(二)开展彰显人文化的评价课
教学制度的改革是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助推器,我校抓住这次省级课题研究的契机,以改革评价制度为切入点制定《学校教师课程目标管理量化考核方案》将教师的业绩和职业道德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制定《阳光少年评价方案》对学生进行多维度、多主体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三)成立丰富多彩的社团课
我校成立得《听语社》、《英语角》、《国学社团》、《艺术美》等社团将会于下学期与学生见面,这样可以让学生们亲身参与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体会学习的快乐!
(四)通过课题研究构建科研化技术培训
“质量是第一生命力”这句话是我校长期力求的办学特色之一,在校本培训课程的优化中,结合课题研究一起抓,在学校中营造出浓浓的科研氛围。
这样自主开放“课程文化”形成了一种团结、奋进、多赢的文化磁场,引领体会师生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
(五)加强少先队、班级文化建设
①目前我校少先队工作,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下学期可以在少先队员中培养许多敢干、敢管、敢做的少先队干部,让他们成为教师们的小助手,把自己真正当做学校的主人,帮助老师管理好学校,同时组织专门人员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培训,让我校的少先队工作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亮点。
②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张扬学生个性的场地,全校要以创建“特色班级”为切入口加强班级建设,提炼班级特色,宣传图片、名言、警句,设置作品栏、读书角、卫生角、荣誉角、温馨提示角……真正让班级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天堂。
③凭借三大阵地:一是丰富精神文化的阵地——办手抄报,开拓文化视野,每月一期,设“校园安全”、“佳作欣赏”、“书画共品”、“知识天地”等专栏,报道学校的最新动态,让它变成教师、家长、学生交流心得、展示自我的最佳舞台。
二是校园广播阵地,选出播音员、小记者,及时报道校内外信息,让孩子们主动去观察,发现身边的事物,既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三、编写一首校歌,形成文化特色,体现我校的独特风采,并在全校传唱。
以上是我听了王校长的讲座之后关于校园文化特色的点点想法,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了创建特色的办学理念具有科学性、持续性,但只要我们在之后的工作中多动脑、勤思考、集思广益、努力创新,就能为我校特色教育工作尽一份自己应该尽的力量。
5.办特色教育 创一流名校 篇五
创 一 流 名 校
——杨家沟小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特色教学活动
根据交口乡中心校布置的教学工作任务,并结合我校实际,本学期我校全体师生把“办特色教育,创一流名校”作为奋斗目标,通过开展各种特色教学活动,促进教学质量有效提高。
一、校园溢满书香
好书伴我成长
九月份活动主题:爱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十月份活动主题:诵读经典诗词楹联
十一月份活动主题:好书推荐
悦读共享
十二月份活动主题:(1)师生读书活动成果展评(2)评选班级阅读之星、读书小状元和读书小博士。
二、诗词楹联进校园活动
九月份:启动诗词楹联诵读活动
(1)派专人参加诗词楹联专题讲座,并写出心得体会。在校内举行专题培训。
(2)每班出一期相关的黑板报。
十月份:诗词楹联展示活动
每周二至周五大课间:以班级为单位每天早上有两个班级进行不同形式的诵读比赛,每周一各班温习上周所展示内容。
2校园诗词文化建设:师生共同参与,打造一面面图文并茂的诗词楹联文化墙。
十一月份:举办经典古诗词诵读比赛,并评出三位诗词朗诵之星。在教师队伍中开展创作活动,并邀请名师进行讲评。
十二月份:迎接上级领导检查
三、流动的校园文化
此项工作是我校推出的一项别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兼容读书活动,诗词楹联活动和各学科的知识点。一百多张彩色卡片挂在绿化带内,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为我校增添了色彩,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四、“校园好声音” 英语歌谣比赛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浓厚的校园英语氛围,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和综合运用能力,我校在11月份举行了校园英语歌曲比赛。此次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充分展现了小学生的英语风采,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为我们的校园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五、校园小小书法家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促进学生规范整洁书写汉字,我校在11月中旬举行了校园小小书法家比赛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激发了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进一步端正了写字姿势,提高了写字质量,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
近日,我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不仅丰富了全体师生的文化生活,而且增强了凝聚力,全校上下,目标一致,齐心协力,人人都为争创名校努力奋斗!
6.挖掘乡土资源 办农村特色幼儿园 篇六
作者:孟爱云来源:肥城市潮泉中心幼儿园时间:2012-10-16点击:
2652次
幼儿园的环境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校园文化能极大地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潮泉镇中心幼儿园以“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具有地方特色、与城市同等的优质教育”为教育目标,开发、整合和利用农村已有的乡土教育资源,在环境创设上注重童真、童趣,打造农村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努力实践着“来自孩子生活,高于孩子们的生活,又还原于孩子的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一、打造浓郁乡土风情和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
潮泉镇地处肥城东北翦云山下,这里有着美丽的风景和纯朴的人文风情,素有“肥城的后花园”之称。潮泉镇中心幼儿园把挖掘利用具有乡土特色的人文及自然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作为园本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幼儿园坚持开展“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的情感教育,环境布置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在有限的空间尽可能融入多的教育元素,让幼儿处处感受到家乡的美丽、祖国的强大,让孩子们从小就把“祖国妈妈”铭刻在心里,使他们成长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接班人。
进入教学楼,扑面而来的就是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民族特色。一楼以“家乡美”为主题,走廊顶部从东往西挂满了小朋友们及老师们制作的吊饰,春季的迎春、夏季的荷花、秋季的枫叶、冬季的寒梅在这里争奇斗艳,绘成了家乡美丽的四季风景图。同时一楼四个班级也以春华、夏荷、秋实、冬雪命名。走廊的墙壁上更是琳琅满目,原汁原味的核桃、板栗、花生,玉米,手工做成的小辣椒、樱桃在这里都成了装饰品,与顶部展示的季节遥相呼应,既很好的美化了环境,又让孩子们感知到季节变换,了解了乡的特产,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楼二楼以“我爱祖国”为主题。栏杆上展示的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的诗配画。《元日》、《清明》„„经典的诗词配上优美的图画,既让幼儿既了解了传统节日,又接受了古诗词的熏陶。走廊的顶部,悬挂了由师生共同设计的、体现中国特色与民族文化的“十二生肖剪纸”、“梅兰竹菊”“鞭炮”“龙”“中国结”“中国地图”等手工制作。红梅、青兰、翠竹、金菊,中国四君子在老师们创意与巧手中成为成为二楼四个班级的名称。墙壁上展示了以中国四大发明、中国武术、京剧等为内容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内涵的壁画。林林总总诸如此类的环境创意在潮泉镇中心幼儿园数不胜数„„在亲自参与环境布置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制作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爱家乡,爱祖国”的主题环境创设,让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受到家长与孩子们的关注,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了解了家乡,认识了祖国,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充分挖掘、巧妙利用丰富的农村自然材料
1、农村自然材料唱主角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在材料的选择与利用上,潮泉镇中心幼儿园以农村自然材料为主,凸显浓浓的乡土气息。稻草、棉花、高粱杆、玉米皮、石头、野草、松果等自然材料,搜集较为便利,随取随用,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通过一双双小手创作出一幅幅美妙的、富有艺术性的作品。依据石头的本身颜色和不吸水等特点,孩子们在颜料的浓度上反复调制、用多种方法表现,把一块块石头变成了花色鲜艳、图形生动的工艺品。不起眼的干草也在孩子们的手里变了样,他们有的把野草染成五颜六色,然后根据颜色的搭配插在废旧的瓶子里或者盒子里,变成了美丽的花篮;有的把漂亮的干草剪成长短不一的形状,然后贴在五彩的卡纸上,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干草图。河里的贝壳经过小朋友的小手,变成了精致的装饰品。孩子们用各种各样的自然材料创造了一件件另人赞叹的艺术品,“美丽的帘子”、“贝壳组画”、“叶的世界”、“草编相框”等等。
2、依据季节变化,及时收集材料
在现实中,很多乡土材料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如春天的花草,秋天的各种种子果实等。幼儿园依照季节收集材料,开展丰富多彩区域活动。春天,在孩子与老师共同搜集材料、讨论制作中,充满生机盎然的粉红的桃花丛中灵巧的燕子飞行其间的“燕归来”飞进了教室。秋天,老师带着孩子们到农田中搜集各种果实和种子,各种利用种子、果实制作的作品七彩纷呈,于是有了“小种子大世界”环境展示,各种有关于种子的生长、收获、保存的知识得到了大揭秘。各种具有季节特点的材料的充实,使季节性的主题开展得实在而有内涵,使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提升,形成了丰富的知识建构。
三、依托乡土资源,开展特色区域活动。
依托乡土资源,每个班级根据自己研究课题及幼儿年龄特点,创设了不同的班级特色区域,如大二班的“特色编织区”、大三班的“最炫民族风”等。“编织区”内孩子用农村随处可见的玉米皮做成了“茶壶茶碗”、编出了“小提包”“小花篮”,让幼儿在编织的过程中,又滋生了热爱了家乡的情感。“最炫民族风”里开展了民间剪纸、布贴画、扎染、青花瓷等具有传统特色工艺的手工活动。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到剪纸的快乐,了解了扎染工艺,还能用旧布条粘出一个个好看的汉字。数学区内孩子们用花生、玉米芯、高粱杆、核桃、松果、豆子等材料来进行排序、比较、测量、称重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提高数学操作技能。音乐区内孩子们用竹子、木条等做成的乐器奏出美妙的乐曲,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自然角内孩子们观察鲜活的动物和植物,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详细记录,获得了科学经验。美术区内孩子们运用画、做、剪、贴等多种美术操作方法在蔬果、石头、泥土、沙子、叶子上尽情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特色区域活动贴近身边生活,即张扬了幼儿个性,又提高了孩子们的美术技能,陶冶了孩子们的艺术情操。
四、继承、创新、发展农村民间游戏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流传下来的民间游戏也是数不胜数。幼儿园充分利用地处农村这一优势,不断加强幼儿园民间游戏改革的探究,根据幼儿特点,遵循继承、创新、发展的原则,挖掘民间游戏活动中的精华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内容。“转蜗牛”、“切西瓜”、“跳房子”、“踩蘑菇”、“投沙包”、“老鹰抓小鸡”、“丢手绢”等乡村游戏被老师们定以新的规则与要求,重新组合,创设融挑战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民间游戏挑战区”。几根绳子,孩子们可以用它跳绳、拔河,也可以当做小路走一走,当做小河跳一跳;几个沙包,夹着跳一跳、顶着走一走、用沙包投篮、踢一踢、两个人抛一抛等。操场上,孩子们4人一组,5人一队做着各种游戏,欢乐的笑声充满了校园。
老师们还利用乡土材料及废旧物品研制开发了独具特色的体育运动器械来充实、发展民间游戏。用稻草制成稻草人、草垛、揪尾巴等,用竹竿制作竹马、跳格子、跳竹竿、同舟共济等民间游戏器械;在小木棒两头绑上可乐瓶开展挑水游戏,用可乐瓶制作陀螺,几个易拉罐捆在一起或用旧饼干盒制作成“梅花桩”,用布条、油瓶、纸箱制作舞龙道具,瓶子里装上水成为“套圈”游戏的材料,这些器械体现了一物多玩,一物多用等设计思路,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天地。
7.如何办特色学校 篇七
一、书法校本课程建设
学校于2009年6月18日,被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及省书协授予“海南省书法校园”的荣誉称号,是海南省首家中学“书法校园”。
1. 学校将其纳入校本课程,使书法教学与育人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办学风格。
(1)每学期举办一次书法教学讲座,对所有书法(语文)教师进行培训。
(2)加大书法校园建设。在书法教室和书法作品展览室、校园和教室走廊的墙壁上悬挂我校师生及省内知名书法家的作品,激发书写兴趣,陶冶师生情操。
(3)编写出《书法》校本教材,以写字课为平台,教师做重难点指导,学生认真练习。
(4)成立书法兴趣小组,每学期举办一次书画展览活动。
(5)时间上保证。每周四晚修课为书法练习指导时间。课后有书法作业,要求每天书写一张,每个兴趣小组成员的作业交给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批改。
(6)营造浓厚的习字氛围,净化语言文字环境,要求学生规范书写汉字。
(7)着力打造校园文化长廊,让学生独立编写黑板报。
2. 书法校本课程建设取得成效。
一是学生的作业、试卷书写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二是师生书法作品获奖档次提高。教师荣获国家级书法比赛一二等奖项10人次,书法作品入选省级书展24人次;学生荣获市级书法比赛一等奖19人次。
二、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校本课程开发,开展“经典文学进校园”活动,着力打造书香校园
语文教师上课开始前五分钟,通过诵读、理解、背诵等教学活动,把经典文学引进课堂。学校加强市级文学经典课题研究,通过开展文学经典朗诵、中国古典名著专题讲座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建设
学校以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着力做好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思想转变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
1. 主题鲜明,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1)开展主题班会教育活动。把每周一上午第一节课定为主题班会课,由德育处组织,各班主任指导,团支书主持,学生参与。做到班会准备充分,会中有记录,会后有反思。通过开展班会活动,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
以“国旗下讲话”为示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学校出台了《文明班级评选方案》和《班级值周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班级量化管理考核细则》。以“国旗下讲话”和“主题班会”为重点,以“班级值周”工作为示范,由班主任主抓,德育室、团校委监督,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学生责任感,树立主人翁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1)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老师和家长的交流沟通。
(2)加强家访工作,为“孤儿、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建立成长档案,给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使其健康成长。
(3)加强与本地派出所的联系,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2. 精心准备,身体力行地开展系列活动。
继续做好贫困生基金会的捐助活动,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年清明节,学校都组织团员到烈士陵园扫墓,教育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以“小手拉大手,文明我先行”活动为契机,组织全体师生参加后安镇“卫生大扫除”活动。春节前期,学校组织团员到五保户家庭去慰问,养成关爱老人的道德品质。
四、足球兴趣班校本课程建设
1. 领导重视,管理规范,足球训练有序开展。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足球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和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家长沟通,争取对足球训练工作的支持,确保足球训练时间。做好足球教学工作,提高足球教学有效性。每学期开展班际足球比赛。加强足球训练检查力度,教练员做好队员出勤登记,教务处做好教练员出勤登记。加大足球训练的经费投入,确保足球训练工作按时开展。
2. 科学训练,足球训练工作落到实处。
每周一至周五下午活动课,时间每次1.5小时。重点对队员进行身体体能、个人技术以及心理和智力的训练。
3. 足球兴趣班建设取得成绩。
8.如何办特色学校 篇八
一、营造校园书香
时代在发展,信息在更迭。做一名有思想的校长,必须与书为友,打造书香校园,才能更新教育理念,活跃思想火花,创新工作思路,才能办一所有底蕴有厚度的学校。
我校是市一级学校,在校学生4500多人,2009年获得“广东省书香校园”称号。为创建书香校园,使书香溢满校园,我们奋力前行,永不停歇,从每一天做起,从点滴做起。每天早上准时播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要求学生每天读一份报纸,学校每周安排一节语文课到阅览室阅读,要求语文备课组每期规定学生课外阅读目录,不定期检查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每期要求老师读一本书,积极开展师生共读活动。为传承文明,诵读古典,学校将国学经典课程化,每周在高一、初一年级开设一节《弟子规》课,在高二、初二年级开设一节古诗词鉴赏课,让校园书香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明的沃土之中。近年来,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传承发展,开拓进取,提出了“共创和谐美丽校园,同享书香文明实验”发展理念,提出了“抓师生共读,促内涵发展”的治校目标,广泛开展“我心中的一本好书”“学生阅读笔记展示”“书香班级评比”“手抄报”“向经典致敬——‘三个一百”等师生共读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高雅气质,浓厚文化氛围,使同享文明实验落到实处。为充实图书杂志,学校购进10多万册图书,订阅了120多种杂志报刊,并把图书借阅重心下移,大大方便了师生的阅读需求,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
大阅读环境下,师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寒假后师生上交的读后感有450多篇。近年来,有100多篇师生习作见诸报刊杂志或获奖。
二、打造校园文化
一名有思想的校长必须引领学校变革,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增加学校文化积淀,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置身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里,就会感受到快乐,享受着美好,憧憬着希望,学生的审美趣味不断提高,行为养成日趋规范,情感态度日益丰满,学校的办学理念也会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我校校园面积不大,但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突出了重点,力求在精致上做足文章,做好文章。走进校园,会有绿树成荫,整洁大方,井然有序的感觉。教学楼上“尊道厚德,博学善思”的校训格外醒目,“共创和谐美丽校园,同享书香文明实验”和“以人为本,做人文情怀的践行者”办学理念,熠熠发光,格外醒目。在综艺楼一侧悬挂着“立足常规抓落实,细化管理重规范”管理要求,另一侧悬挂着“会做人,好习惯,守规范,有特长,成为健全合格的公民”的育人目标。我们充分利用空地,种上各种花草树木,有红花杞木、冬青、含笑、樟树、秋枫等,红花绿草,层次分明。墙壁上挂满了励志牌匾、名人名言,温馨精美,激情励志,天下兴亡,我有责任,既展示了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深厚思想内涵,又鞭策着学生爱国爱校律已的思想情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文体活动,主体是学生。我们充分发挥团委会、学生会、工会的作用,指导学生成立文学社团,出版了《新蕾》刊物, 举办五四歌咏比赛、元旦文艺汇演、师生书画展览,开展诗歌朗诵会、辩论赛、演讲赛、音乐欣赏等各式各样的有益活动,为学生构建施展才华、展示青春魅力的平台,开拓了学生视野,陶冶了学生情操,净化了学生心灵。近年来,学校坚决执行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的要求,特别关注下午第八节课的情况,举行学生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比赛,开展了兰花栽培讲座、篮球裁判讲座、客家山歌入门讲座、太极八段锦讲座等,举办了体育节、艺术节,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源头活水,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无穷活力,并在师生的言行举止中慢慢显现出来。
学生会主动捡起地上的纸宵,随手关掉白天的灯光,热情帮助路遇的外人,主动伸出友爱的双手,激浊扬清,侠骨柔肠,学生的精神面貌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一位已进入大学的学生家长说,实验学校的良好育人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影响与感染是深远的。
三、践行以人为本
做一名有思想的校长,就要落实自己“以人为本,做人文情怀的践行者”的办学理念。
首先,以生为本,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我。
作为校长,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因教育而精彩,每一个学生都为自己而骄傲,发现并找到真实的自我,把“会做人、好习惯、守规范、有特长,成为健全的合格的公民”成为自己的育人目标。这些简单朴素的愿望里,蕴含着对每一个学生最殷切最深沉的期望,也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其次,以师为本,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走内涵发展之路。以教师为本,就是要引领教师走内涵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这是为人之师的关键,是师道尊严的首选,也是一名有思想的校长的重要任务。我通过典型、制度、课题“三引领”入手。
做一名有思想的校长,还应加大情感投入力度,要有人情味,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要求行政人员,机智果断地解决问题,千方百计地争取问题的落实,科学合理地制定好制度,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同时,要想教职工之所想,急教职工之所急,主动积极地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对身体有病,家庭困难的老师定期慰问,学校第一时间送去关心和温暖,送上慰问金,让老师们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体现大家庭的温暖。
9.市幼儿园特色办园情况介绍介绍 篇九
——金昌市幼儿园地方文化特色办园经验介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的特色教育也应遵从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只有有利于幼儿的,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特色教育也是如此。
我园认真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形势,认为目前结合地方资源开展园本教学是本市甚至全省幼教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而地方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多得的课程开发与利用价值,又可以与我市发展旅游业的总体方向紧紧结合。因此,近几年,通过园委会及全园教职工反复论证,决定充分提炼和利用地方化特色教育资源,构建适合本地和本园幼儿发展的课程,办出一所凸显地方文化特色教育的优质幼儿园,这将会使金昌市幼儿园处于学前教育行列的领先地位,也是对国家幼教课程和地方幼教课程的有效补充和完善,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特色办园总体目标
(一)借助金昌市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大背景,充分提炼和利用金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浓缩成核心教育资源,并结合本园实际,作为核心特色化办园理念融入到环境创设、教学课程及各类幼儿活动中。
(二)通过特色建设,形成一整套体系化的校园文化,让幼儿自觉、自愿、快乐地从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提升幼儿对金昌的认识,激发幼儿对家乡的关注与热爱,让金昌地方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三)充分利用本地多种教育资源,构建和制定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适合本园发展的园本课程和教材,从课程、活动等各方面教育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确立“科研兴园、特色兴园”办园方针,科研为先,贯穿始终,不断进行探讨、论证、完善,积极寻找突破口,深入探寻特色办园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通过特色办园,从新的高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增强辐射力,扩展辐射范围,让周边市、县、区幼教同行来园有可看、可学、可借鉴的文化内涵,将金昌市幼儿园打造成一颗学前教育行业的明珠。
二、我园具体做法(分阶段)第一阶段:前期可行性研究分析
我园的特色教育是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地方文化特色的确立既不是为了应付一时的检查,也不是为了迎合家长的兴趣,而是从幼儿的实际为出发点,-23 良传统,如走廊墙上张贴的手工画作《火柴棍“腾飞的镍都”雕塑画》、《瓜子壳“金娃娃”》、《豆子“金水湖”》、《纸板“金川公园”》等极富地方文化特色的作品,各班在教室内部开辟地方文化区角,设置了阅读角,定期举办“幼儿金昌文化沙龙”等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小活动。我园地方文化在环境中的渗透力争做到精益求精、不留死角,如在2015年中央提出的“文明如厕”活动中也有渗入,我们在成厕、洗手间张贴以金川公园为背景的“小心地滑、厕纸入篓”、“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等温馨提示标语图,无时无刻不在宣传金昌文化。
(二)特色园本课程的编纂
近几年我园逐渐开始创编园本教材体系《金昌的故事》,把地方文化与幼儿园综合活动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并在教育中不断修订、不断创新、不断进行完善。汇编和修订特色园本教材的过程也是全体教师创造性才能发挥的过程,能充分体现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才能。特色园本课程与现行国内幼儿综合教育相辅相成,内容渗透幼教五大领域,是对现行幼儿园教学内容的一种很好的补充、完善。近几年来,我园在地方文化特色开展活动中重视科研,成功立项、结题地方文化特色方面的中大型省级“十二五”课题三项,至2016年,已在申报地方文化方面的省级“十三五”课题。
(三)特色幼儿活动的开展
一是特色区域活动的开展。我园在特色文化建设之初,观驻金部队军营活动,让幼儿认识和了解金昌的安防力量等等。这类活动很受家长和幼儿欢迎,既让家长和孩子拉近了距离,又让孩子在和家长玩乐的同时了解金昌本地特色,感受家乡美景。
四是“班班有特色”工作的开展。为了强化地方特色在教学环节中的体现,我园研究出“快乐成长”特色兴趣活动,按年级组纵向设置,横向铺展,如小班组的“快乐艺术”,包括奥尔夫、舞蹈、绘画、手指操,由小班四个班根据本班幼儿特点进行选择;中班组的“快乐生活”,包括美劳、折纸、绘本、律动,还有大班组的“快乐文化”,包括节奏乐、泥工、剪纸、经典颂读……这一系列活动要求每个环节必须体现金昌地方特色,如大班的经典颂读,里面就涵盖了市上下发的《金昌儿歌故事》等书籍。
三、地方文化特色开展成果
通过近几年地方文化特色的打造,我园现已形成一套专属的特色化幼儿教育体系,包括园本课程、幼儿游戏、家园沟通、对外宣传等方面,通过这种特色体系化的教育,提升了幼儿对金昌的认识,激发幼儿对家乡的关注与热爱,得以将本地方的文化传承和发扬。特色办园逐渐取得一定成效,不断承接各种观摩培训任务,近三年来,共承担见习生入园见习60人次,承担省市级大型培训5次,邀请周边市、县、区及农村幼儿园参训教师500多人次,派出骨干教师到周边
方特色融入到园本教学活动中。
(二)深入创新、编纂特色化园本教材
通过地方文化特色建设过程中的实践和经验,认真反思,对现有特色化园本教材进行统筹、改编、补充,将已选用的课程资源转化得更适合我园幼儿教育,对适合开展特色教育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反复进行发现、研究、认证,最终融入教材投入使用,并与各领域内容有机地整合,进一步完善园本课程。
(三)加强宣传,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0.如何办特色学校 篇十
玉门市第二幼儿园 方海敏
校园文化是现行学校、幼儿园都比较注重的一项工程,是指一所学校、幼儿园在办学(园)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凝聚人心、展现园所形象、反映园所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园所发展的精神和灵魂。长期以来我们市二幼围绕“精”字,以“精品文化”为核心,不断积淀、传承优秀文化,遵循“精细、精美、精彩、精良、精心”理念,着力打造“精细的教育管理、精美的育人环境、精彩的一日活动、精良的教师队伍和精心的服务意识”,形成特色园所文化,多方凸现办园品位。
一、制度先行,实施精细管理。
(一)完善制度,奠定精细管理基础。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培育传统,传统积淀文化。为使制度充分发挥文化导行作用,我园利用教代会、工会、团支部、家委会等职能组织,共同推进制度建设,从园领导、教师、幼儿到家长,人人职责明确;从园务组、教研组、保育组到后勤组,组组权责分明;从教学一线、幼儿保育、家长工作到后勤服务,事事有章可循。既有人事管理制度、考勤奖惩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总务后勤管理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又有家长工作、社会活动等涉外关系制度,既有约束性制度,又有引导、激励性制度。使管理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让幼儿园管理文化自然溶于规范运行与高效实践中。
(二)完善方法,实施精细管理策略。
1.层次管理,各负其责。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管理能力,推行园务组---教研组---班组的层次管理,分工负责,落实职责,责任到人。推行领导班子轮流值周、全面把关负责和每周教师例会学习反馈制,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管理模式,促进园务工作有序开展。
2.目标管理,落实责任。落实上级目标层层有责。实行园长与副园长、保教主任、各职能负责人,层层签订上级部门与我园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使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具体到位,注重平时。落实岗位目标人人有责。为实现自主管理格局,每学期初都完善考核目标细则,与每位教职工签订各 1 岗位目标责任书,实行量化考核,注重过程管理,务实常规工作,使目标考核与教师一日工作紧密联系,做到制度化、明晰化、公开化。
3.人文管理,民主和谐。提倡“阳光心情、健康生活、乐观工作、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建立“管理加关心、信任加激励”的人文管理模式,定期进行建言献策、工会娱乐、谈心看望、重大事项园务会商议决策等,让管理以人为本。体现公平、公正、公开、民主的原则,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民主人文的工作环境,使全园工作协调运转。
二、独具匠心,打造精美环境。
物质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从文化的内涵看,物质文化是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实践告诉我们,从物质文化建设入手,可以促进整个园所的文化建设,可以改变园所面貌,重塑园所形象。我园文化建设遵循“创建校园文化硬环境,提升内涵育人软实力”的理念,发挥文化无声管理效能,致力实现“生活乐园、启智趣园、心灵家园”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一)以“发展”为核心打造现代设施文化。我们提出文化建设以师幼发展为核心,设施投入以现代新型科技和环保健康为宗旨,金费投入以师幼发展、设施改善和优化环境为重心,以“三个为主”打造现代设施文化,即室外设施以安全、多种功能为主,室内设施以环保、益智为主,办公设施以现代新型技术为主。倾心打造设施齐全,文明和谐,创新进取,愉快工作学习,快乐健康成长的物质设施文化。
(二)以“爱”为主题创设温馨环境文化。以“爱与责任”为教育工作主旋律,环境创设以“爱”为主题分别创设“爱的摇篮,亲亲宝贝”小班区、“爱的海洋,探索奥秘”中班区、“爱我中华,龙的传人”大班区、“爱的大地,五彩缤纷”活动区、“爱的绿荫,茁壮成长”生活区五类环境,致力于打造温馨家园,旨在滋润师幼心灵,启迪师幼智慧,激励师幼发展。
(三)以“育人”为基调创设精美班级文化。紧紧围绕文化建设为了师幼发展核心,班级文化创设“八块”看点,分别为教师寄语、班标风采、创意手工、畅想绘画、礼仪评优、班级荣誉、阅读益智和精美赏析墙饰等。2 让孩子在动手操作,想象创作,荣誉激励,欣赏审美,博览阅读中实现文化育人功能。
三、智慧引领,开展精彩活动。
物质文化是文化建设的表层,校园文化的内核是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的主要载体是课程和教学。所以文化建设“要透过热气腾腾的文化建设表象,走向文化建设的深处,在园内升腾起生动而深刻的文化气象。”
(一)转变理念,完善园本课程。文化是课程教学的母体,同时课程教学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与核心领域。我园紧密围绕课程是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围绕“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生活、游戏、运动、学习”四大课程,依托“五大领域”,科学安排一日活动。以“四个”顺应突出园本课程文化。顺应幼儿成长规律,寓保教结合原则于日常生活中,科学安排一日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强的自理能力。顺应幼儿自然天性,寓保教结合原则于游戏活动之中,开展多样区域游戏,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团结协作能力。顺应幼儿发展需求,寓保教结合原则于运动活动中,开展阳光运动,加强体能锻炼,培养健康体魄。顺应幼儿兴趣需要,寓保教结合原则于学习活动中,发挥自主潜能,尊重主体地位,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幼儿积极探索欲望,乐于创新能力,广泛兴趣爱好,活泼开朗性格和文明礼仪行为。
(二)务实教学,打造精品课堂。课程教学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还承载着传承、延续并发展人类文化的重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建构一种更为祟高的意义和文化。所以在课程教学中我们注重打造精品课堂,提出精品课堂“五环节”,即分析教材书写教案,准备教具创设环境,组织教学游戏互动,活动延伸家园共育,教学反思发展评价。通过“五抓五突出”途径着力打造精品课堂,即抓教案,突出“查、阅、评”---实行每周四教研组长超周检“查”教案,每月月底业务园长全面批“阅”教案,学期末全体教师互相“评”阅教案,权衡教案设计、目标设定、过程组织、教法创新、反思质量,让教案成为精品课堂的保证。抓活动,突出“走、听、引”---推行值周领导每周“走”课制,园务领导、教研组长每周“听”课制和师 3 徒之间每月“引”课制,促活动质量提升。抓过程,突出“实、新、成”---深入课堂听课者,把握课堂“实”际效果,掌握教法创“新”情况,有效应对生“成”教育,务实有效教育过程;抓质量,突出“研、竞、思”---积极开展一课多“研”,把“教学问题”当“教研问题”,定期举办教学“竞”赛,搭建平台教坛亮相,适时开展感悟反“思”,反思自己活动成败之处,互评他人活动优缺点,给予整改建议与措施,感悟收获与提升。抓成绩,突出“积、汇、励”---注重“积”累教研成果,“汇”编教研文集(将发表论文、获奖论文形成“理论导向篇”,将优秀活动、优秀教案形成“经典案例篇”,将教育趣事、教学反思形成“感悟反思篇”,汇成特色教研集),激“励”教师自我超越,不断提升教学魅力,引领走向精品课堂。
(三)多元发展,做亮特色教育。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其方式的背后是理念,理念的深处就是文化。在“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引领下,紧跟多元教育时代要求,开展特色教育课程,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1.特色教育活动促幼儿多元发展。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说“特色就是卓越”,“没有特色的教育就像千篇一律的文章,像千人一面的群体,是没有美和卓越可言的。”我园充分挖掘教师潜能和资源优势,培养有专长、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每周定期进行“礼仪教育”、“区域游戏”、“早期阅读”、“童谣舞蹈”、“蒙氏探索”、“奥尔夫音乐”、“思维绘画”、“亲子早教”、“社会实践”等特色教育活动,通过“礼仪苑、构建区、探索站、小舞台、表演角、大自然”等平台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动手操作、表达认知、探究发现、构建创新、展示表演、自主求知等多元能力。
2.特色主题活动促幼儿多元发展。树立“四个负责”:为孩子现在负责,为孩子未来负责,为孩子一生负责,为所有孩子负责,按月开展特色主题活动。三月份“集体感恩生日会”,感恩长辈教育;四月份“小百灵”卡拉OK大赛和“世界读书日伴我成长”、“阅读之星”奖评,发展演唱技能和阅读能力;五月份“文化艺术节”,展现艺术素养;六月份“思维绘画”,培养创新思维想象能力;七月份“素质汇报.家园开放日”,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能力发展,促进家园共育;九月份“我爱老师”,培养尊师意识,增 4 进师幼情感;十月份“阳光运动会”,发展运动技能,培养健康体魄;十一月“巧嘴巴”故事大赛,培养良好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十二月“庆祝元旦.长大一岁”体验活动,感受节日快乐,体验成功喜悦。
四、搭建平台,打造精良团队。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是让文化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在精神家园里深度构建文化人格。因此,我们积极创建平台促使每位教师在学习中提升,在工作中发展,在科研中进步,努力打造师德优良,业务精湛、充满激情、内涵丰厚的教师团队。
(一)重视师德师风,务实教育行为。以“本”树师德。将“三爱”(热爱幼儿、热爱幼儿园、热爱幼教)、“三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三让”(让幼儿发展、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作为教师师德之“本”,开展“师德标兵”、“爱心妈妈”评选活动。以“学”促师德。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举办好书推荐、读书沙龙、奖励书籍“读友”活动。多种途径引领教师把书本读旧,把理念读新,把书本读透,把精神读厚。以“规”约师德。完善各类规章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制度,规范日常工作程序,注重过程管理反馈,养成良好保教行为。以“引”强师德。学习师德师风激励文章和全国的、身边的优秀教师事迹,用榜样引路,以典型激励,举办“师德演讲”、“典型事迹”、“先进人物”交流会。以“情”化师德。提倡爱心教育,注重师幼情感,以“德”育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孩子的快乐成长保驾护航,尽心尽责。
(二)重视专业发展,务实教育过程。“三个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新教师注重技能+专业发展,打造能力型教师;年轻教师注重专业+特长发展,打造特色型教师;中青年教师注重研究+经验提升,打造研究型教师。力争让不同层次的教师争做有内在人格魅力的新型教师,有强烈责任心的称职教师和有扎实技能的优秀教师。“四个坚持”夯实教师专业建设。坚持“师徒引领、转变理念”的成长机制。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引作用,开展师徒结对仪式,双方签订成长协议,突出“师傅”培养目标、“徒弟”成长承诺,落实“一年入门、两年胜任、三年成才、五年骨干、十年争当名师”成长目标。坚持“园本培训、专业成长”的发展机制。定期组 5 织理念培训和课题论文、教育随笔、教育趣事、骨干教师引领示范教学观摩、年轻教师汇报活动、保育员游戏展示、炊事班岗位竞技、教师“弹唱跳画讲”岗位练兵等竞赛活动,共同促进学习鉴赏,共同提升专业素质。坚持“外出吸纳、园本引领”的培养机制。每年人均一次派送外出学习,吸收新理念新经验,回园举行理论培训、优质教学观摩活动,有效转变全园教师理念,丰富教学经验,促进保教质量。坚持“园本教研、深入实际”的研讨机制。教研组重视问题研讨,每周“相约星期二”,开展“菜单式”研讨活动。课题组重视课题研讨,针对国家级国家级实验课题《运用礼仪教育对幼儿进行文明习惯教育的实践研究》和酒泉市实验课题《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以礼仪教育和游戏活动为载体,分组重点研讨。有效影响全园师幼、家长形成文明言谈举止,文明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礼仪氛围和游戏现状,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
五、家园携手,推行精细服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家长对教育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我园建立幼儿园、社会、教师、家长、孩子“五位一体”共育机制,采用多种方式构建家园携手共育。
(一)整体渗透,引领共育行为。幼儿园开展“一校五培训”活动,成立家长学校,开展家教理念、课程改革、教学观摩、家庭礼仪、特色课程培训,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课堂,转变家庭教育理念。重视“关怀一封信”。每逢开园、放假、疾病、安全多发季节、致家长一封信,告知配合要点,送去温馨提示。重视评优激励,每年借“六一儿童节”评选优秀家长,进行表彰奖励、教养手记交流,实现家园携手共育。
(二)个体注重,创新携手途径。班级开展“一建三送”活动。各班通过网络建立幼儿电子档案,定期传送孩子在园活动照片、家教知识、教养感悟。家园注重“幼儿成长档案”记录,每月教师、家长为每位幼儿互写一篇成长记录,亲子进行发展评价。
【如何办特色学校】推荐阅读:
如何加强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08-05
如何开展特色课堂10-26
商业街如何走出特色11-02
安徽省特色小镇如何申报07-24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08-11
大学生党员如何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08-20
学校特色文化特色课程10-08
体育特色学校材料06-19
阳光课间特色学校07-13
足球特色学校汇报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