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党员排查情况报告

2024-08-16

发展党员排查情况报告(共12篇)

1.发展党员排查情况报告 篇一

“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 建设年”排查问题情况报告

根据《“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局严格按照方案确定的任务和有关要求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开展了问题排查活动,现将问题排查清况报告如下:

一、扎实抓好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为认真抓好《XXX“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方案〉的通知》的贯彻落实,局党委专题召开党委会,就我局作风建设年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制定了XXX作风建设年工作方案,明确了作风建设年活动的组织领导、重要意义、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主要措施、步骤安排、组织保障和有关要求。并把强化作风建设的教育纳入到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中。充分利用业内媒体,广泛开展“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动态宣传报道,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广大职工,深刻认识到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是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体现,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迫切要求,是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的现实需要,是推动重点工作落地见效的需要。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为我局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打牢了思想基础,做实了理论准备。

二、认真抓好理论辅导,明确排查内容要求。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局党委坚持问题导向,本着“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认真查改问题,注重在排查整改问题中不断推进单位作风建设更好发展。局党委深刻认识到只有让干部职工熟知“排查哪些方面的问题?怎样排查问题?”,才能更加有利于把问题找全、找细、找准。为解决好如何排查问题这一问题。局党委专门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了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以及新华社文章列举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10种新表现及省政府制定的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十不准”规定。明确各支部要专题召开会议,采取个人自查、群从互查等多种形式深入排查问题,切实把问题找准摸透。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查找自己在学习、工作、思想、生活方面存在的作风问题。通过进行理论辅导,较好的帮助干部职工解决了“排查什么?”、“怎么排查?”的问题,为全面开展排查工作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方法。

三、围绕重点工作任务,认真排查问题隐患。通过深入调研、座谈走访、问卷调查、设立意见箱等形式,我局共排查出六个方面的18个问题。

(一)政治站位不高方面。

1.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还不能完全有效融合。2.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还有差距。3.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在落细落小上还不够深入。

4.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还不够严格规范。5.在抓党建与抓业务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重业务轻党建现象。

(二)能力素质不足方面。

6.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与新时代履新使命还有一定的差距。

7.业务工作中还缺乏改革创新的精神。

8.对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学习应用还不够。9.一些干部职工工作标准低,工作甘于平庸、不追求卓越,缺乏创先争优的精神。

10.工作中还存在不严谨、不细致,不认真的现象。

(三)履职尽责不够方面。

11.主动服务基层的意识还不够牢。

12.一些干部职工,工作中主动担当的意识不强,工作中还存在推、拖、绕的现象。

(四)工作浮于面上方面。

13.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

14.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执行不严肃、不规范,达不到实效。15.工作重形式轻实效、重眼前轻长远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五)工作效能低下方面。

16.个别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够,工作疲于应付。

17.在一些项目建设上进度还比较缓慢。

(六)贯彻落实不力方面。

18.在反对“四风”问题上抓的还不够细,对干部的教育管理,管工作相对较多,管生活相对较少。

四、建立问题整改台账,细化整改目标责任。针对排查出的问题,我局建立了XXX作风建设年问题整改台账,制定了整改措施、明确了整改任务要求、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为抓好整改工作,靠实了工作责任。并要求责任领导和责任处室,要切实担当起作风建设年的政治责任,将转变作风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各项工作,对照职责范围内的事项,逐项分解、逐件落实,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2.发展党员排查情况报告 篇二

为进一步防范和化解征纳双方税收风险, 整顿和规范全市税收秩序, 促进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大东区地税局继续组织开展“千名税官进企业、万户企业大自查、全市税源深挖潜”专项行动。一是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区局成立纳税情况排查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领导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制定《沈阳市大东区地方税务局2014年纳税人纳税 (费) 情况排查工作实施方案》。二是落实分工, 密切协作。大东区局成立四大核心排查组, 共计40个排查小组, 严格按照方案要求, 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通力协作, 加强配合, 共同把全区纳税情况排查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三是统筹协调, 标本兼治。全区共对1177户纳税人进行纳税情况排查, 及时总结税收风险发生的规律、特点, 分析税收征管薄弱环节和税收政策缺陷, 提出切实有效加强和完善税收管理的整改措施和合理化建议。四是公正执法, 严肃纪律。大东区局综合业务一科会同监察科等相关科室对排查小组入户排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确保排查人员依法排查, 公正执法;严肃工作纪律, 严禁擅自换户、人情执法等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

3.发展党员排查情况报告 篇三

1.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情况

1.1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发展迅速,产业集聚效应突显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认真借鉴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逐步走上了产业聚集,集群发展,稳步提高的发展之路。2008年经省政府命名的22个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发展迅速。这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原有的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较完备,龙头企业较多,尽管建区时间较短,但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很快,在产品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高。吉林省九台龙嘉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的金锣集团实施的“粮变肉”工程,全部达产后可带动发展养殖户5万户。天景集团30万吨鲜玉米扩产项目已发展玉米种植面积3.5万公顷。榆树五棵树农产品加工示范区规划在未来的5~10年,打造“一区、六园、五大基地、八大主导产业”。敦化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7亿元,全面完成了土地规划、电力规划、道路、给排水和供热管线以及绿化美化规划。白城市全市上下采取项目资金扶持、外商投资兴建、龙头企业领建、民间出资自建等不同形式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全市投入园区建设资金5.7亿元,新(扩)建农产品加工项目15个。白山市政府启动“6211”工程,推进标准栽培,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其中八道江区以大山合集团白山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计划用3~5年时间,把本区建设成为“长白山地区”香菇、木耳暨林特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吉林省长白山食用菌菌种良繁中心和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中心。据初步统计22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的销售收入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28.5%。

1.2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省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都建立了技术研发或技术创新机构,并且在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这些企业注重依托高校、科研部门,形成联合开发,合作攻关等“产加研一体化”发展格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相继问世,科技已成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撑。目前采用的微生物发酵等高新技术,生产出玉米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出的精氨酸盐酸盐、高果糖、淀粉纤维、生化肥料等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有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水稻加工则利用新技术,朝着整粒米、米粉类制品和综合利用展开研发。大豆加工先后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引进了油脂、蛋白、磷脂、豆制食品及副产物加工生产线、组合设备与单机设备。如吉林蛟河豆制品公司利用高新技术使豆腐、豆浆等豆制品在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保质期能达到180天,获国家专利,产品供不应求。大成集团、皓月集团、辽源金昌集团等研发技术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据省农科院测算,我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贡献率已达到68%,处于全国上游水平。高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延长了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条,促进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1.3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明显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民数量多,就业难,增收渠道窄,是我们的实际。农产品加工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是扩大农民就业,为农民提供途径宽、成本低、易接受的就地就近就业的主渠道。现在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格局。据调查,仅九台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就带动周边农户1万余户,解决就业3万余人。全省22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解决近28.5万人就业。据统计去年全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安置就业253.8万人次,同比增长6.15%,占全省城乡就业人员的20%。农民人均收入中31%来自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提供的劳动报酬。

1.4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向集约化、集团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正在向集约化、集团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涌现了一批辐射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度较高的名牌产品。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集团的企业85户,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58万户,带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户均增收1580元,并且品牌培育,品牌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20个,占吉林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51%。皓月“鲜冻分割牛肉”、吉林裕丰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好雨大米”、延边宇星无公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海兰江农产品”、吉林省德春米业公司“御泉大米”和吉粮“梅河大米”等7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延边宝祥蜂业有限公司“宝利蜂蜜”、集安市新开河有限公司“新开河人参”、吉林中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梅河中兴松籽仁”等5个产品获中国名牌农产品。吉林省德春米业还围绕杂粮杂豆项目,形成3大系列60多个品种,正在逐步形成品牌效应。这些知名品牌的培育和创建充分证明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体系,竞争能力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虽然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5资金季节性缺口大,影响企业达产达效由于近期国家实行减缓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进一步压缩信贷规模,慎贷缓贷,尤其是缩减对一般性企业的贷款,使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受到较大制约。尽管前期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贷款规模增加,利率下调,但是各银行的贷款门槛没有降低,还是实行抵押贷款,只有少数企业能够享受信誉贷款,门槛高、手续杂、申贷时间长的问题仍很突出,据调查统计平均办理贷款时间65天左右。因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需求季节性强,多集中于季节性原料收购,资金缺口较大,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企业项目建设进度和达产达效。据我们调查统计,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自有资金仅能满足需求的45.6%,还有一半多的资金缺口。

1.6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科技储备不足对农产品加工技术(基础)研究较差,应用高新技术不足,缺乏自主创新技术。总体看,我省农产品加工还处于初加工多,水平低、规模小、综合利用差,消耗高、效率低的初级阶段。由于科技创新未得到充分重视,导致科技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创新低,科技储备缺乏,使得农产品加工业靠科技创新上水平的动力不足。技术水平不高,以致于市场上的食品等行业均被外省、外国的品牌所占领。此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没有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少数企业虽然建立了研发机构,但受技术人才和研发经费的限制,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由于我省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一直放在农业的产中、产前领域,80%以上的研究力量和科技经费投入农业的产中,致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经费和项目储备严重不足。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创新能力较弱,缺乏适应农产品加工发展的科技储备和技术支撑,特别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1.7缺乏必要的产业发展规划,结构性矛盾显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潜在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没有规范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管理部门多头分散,责任不清;企业得不到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各地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倾向突出。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据调查了解,目前稻谷、小麦、大豆三大品种的粗加工能力大大超出省内粮源供应能力,平均开工率仅为60.6%;生猪屠宰产能过剩超过50%,如地处九台的金锣集团现有三条生产线,仅能开工一条,猪源还满足不了生产需求。企业盲目抢原料争市场,恶性竞争,引发价格波动,影响市场稳定。二是仍有“两高”项目上马投产。由于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指导,一些不适合国情、省情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投产。例如,在缺水地区建设耗水较多、排放较大的玉米湿法加工项目和已投产的大豆分离蛋白加工项目等。

2.加快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1尽快制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法规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是粮食主产区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是富民强省的主要途径。建议尽快制定强有力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推动其向聚群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加快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制定,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高效发展,而且要限制农产品加工业低水平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化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2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信贷支持的力度一是逐步建立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银企对接活动,通过召开企业贷款现场推进会等载体,向金融机构推荐信用度高、管理规范、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真正解决企业贷款难题。二是增强担保机构担保能力,创新担保机构的体制机制。我省担保机构大多规模小、担保能力弱,而且机制不活。因此建议成立为农产品加工业担保服务为主的股份制信用担保机构,引入灵活的信用担保机制,真正搭起银企之间的桥梁。三是充分利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全力争取国家对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的支持。

2.3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根据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外销减少和部分产能过剩的实际,我们要在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和基地建设上下工夫。一是引导和推进企业联合重组。重点引导和支持机制好、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与农民利益关系密切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的优化重组,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大型龙头企业集团。二是加快品牌整合。农产品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质量和品牌的竞争,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培育品牌、整合品牌、建设品牌、保护品牌,合力打响品牌,不断提升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各级龙头企业和基地的联结。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省有关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为基地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营销服务。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引导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通过合同连接、服务连接和资产连接等多种形式,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建立起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提高产业整体效益,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2.4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粮食、畜产品、林产品、乳产品、特产品等产业集群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格局,但要在此基础上,制订发展规划,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推动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工作,逐步吸引农产品加工及其配套企业向园区聚集,使农产品加工业向产业集群发展,向示范园区集中,向块状特色经济推进。在园区建设中,突出产业特色,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并且与各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力求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产品知名、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集群。

2.5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首先,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设立技术开发基金,提高新产品开发经费和风险调节基金的提取比重,增强企业自主开发、自主创新能力。其次,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培养一支自己的研发队伍,建立自己的科技开发机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省里有关专项资金向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倾斜,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第三,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鼓励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科技研究与开发中心,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产品加工业创新支撑体系。第四,引进推广新技术。各级农产品加工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为企业搭建信息平台,及时提供技术装备、工艺、成果和政策信息。省里有关专项资金要扶持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装备,大力推广,尽快缩小我省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装备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2.6加强领导,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和重统筹、强基础、抓改革、惠民生的重大战略举措抓实抓好。认真研究解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农产品加工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做好组织、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同时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纳入市(州),县(市、区)领导班子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各相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4.中学安全排查情况报告 篇四

倡导依法治校管理模式,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并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自查、自改。现就自查、自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建立安全工作长效运行机制。

学校时时将安全工作放在心上,挂在嘴上,握在手上,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主要责任人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刘永林任组长,学校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直接责任人任组员,制定了岗位目标责任制,明确了职责任务,完善了安全工作运行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同时,强化自查、自检力度,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组密切配合,按各自分工,负责好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

二、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坚决贯彻执行《中小学安全管理办法》和上级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强化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把安全工作切实做好、做细,学校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如《校园安全制度》、《治安消防工作制度》、《课堂安全管理制度》、《校舍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制度》、《更夫安全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控预案》等制度二十多个,形成了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管理人的工作新局面。使具体为人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操作,对存在不安全隐患的地方要求专人控管,做好预防,严格管理,加强监督,坚决杜绝危害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明确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为了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学校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各部门、各成员管理好自己的人和物,形成了“安全工作三级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学校与各组、班主任、教师都签定了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责任。对各项工作强化监督管理力度,实行层层把关。学校制定了《学校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责任意识,严格依法办事,违法必究,坚决杜绝侥幸心理。

四、强化教育,把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放在首位。

学校每周的班会课都有安全教育内容,通过安全课,使学生掌握了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学校在每次放假前和开学后都要集中讲安全工作要求。平时,利用板报、国旗下讲话等,都要宣传安全知识。每学期要至少搞一次两次安全演练,使学生掌握逃生的办法。同时,每学期还要搞两次法制讲座,使学生懂法、遵法,并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经常检查,常抓不懈,切实保障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学校为强化安全工作的力度,落实责任,要求对学校内的各项设施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安全记录。检查时,要求至少有三人参加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校舍安全:

学校现已没有危房,全部改造完毕。

2、交通安全:

学校不仅向学生宣传交通知识,还号召学生不能乘坐“三无”车辆及报废车辆,超载车辆,我校没有校车,有学生骑摩托的我校与家长签订了安全合同,有事由家长负责。我们对校门口的车辆进行了疏散,避免影响学生出行。

3、综合治理:

学校周边200米以内无网吧、游戏厅、歌厅等场所,也没有商贩摆摊设点,周边环境没有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地方。

4.住宿生管理:

我校由于具备住宿条件,因此在校内有住宿生。学校在10月份召开了住宿生安全会议,并制定了《住宿生守则》,由专人看管。

5、食品安全:

学校对食堂严格检查督促,并要求工作人员持证上冈,制定用餐制度,执行食品管理标准。搞好食品安全和卫生安全工作。并实施相应的责任追纠制度。

学校已通知校内食杂店,严把产品进货关,防止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并自行负责此事。

6、用电安全:

安全小组对全校的全部用电器件和线路做了排查,更换了部分隐患器件,和部分电线,已基本没有隐患。学校无私拉、乱接电源现象,对老化线路进行了改造。

7、防火安全:

学校已经准备了取暖煤和柴,各班级火炉抢建合格没有隐患,学校召开班主任会议,落实层层防火责任制,班级由专人照看火炉,班主任早晚到班检查,火炉安全和熄灭情况。

8加强值班:

5.信访隐患、苗头排查情况报告 篇五

一、坚强的领导机制。为加强领导,我处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党委书记具体负责、各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上和领导上确保了信访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增强各部门间的相互协作、建立职工来访首问必答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等措施明确职责、严格管理,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确保了信访工作的快捷畅通。

二、有效的预防机制。信访工作重在预防,为将信访隐患和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将问题解决在基层,我们确立了“防范为主,化解为辅”的指导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

1、坚持推进厂务公开制度。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党委领导,行政负责,纪检监督,工会实施,职工群众参与的厂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对于重大改革措施及涉及职工群众亲身利益的重要举措进行公开决策,加大了企业管理的透明度,维护了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树立了职工集体主义主人翁思想,极大的调动了广大职工参与管理和决策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了执行政策、服从管理的自觉性。

2、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三个专项治理”,狠刹内部公款吃喝玩乐歪风。贪污腐败、内部公款吃喝玩乐一向为广大职工群众所深恶痛绝,极大的败坏了党和干部形象,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根据公司文件指导精神,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监督制约机制,通过开展民主生活会、实行廉政谈话制度等形式对领导干部进行勤政廉政教育,同时成立了强有力的“三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建立审批卡、实行招待费审批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整治内部公款吃喝玩乐风,并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这些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好评。

3、通过宣传栏、板报、标幅、有奖答题、周末学习会等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职工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通过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极大的提高了全处职工的综合素质;通过进行劳动法、工会法等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教育,使职工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许多涉及职工利益的相关法规政策,既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又打消了部分职工对企业的疑虑和误会,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自觉学法、懂法、守法及依法办事、通过合法程序和手段维护自己切实利益的重要性,避免了盲动和混乱。

4、由于种种原因,我处还存在一小部分生活比较困难的职工,给企业的稳定带来了隐患。对于这部分人,我们除积极创造条件使其就业、按有关规定定时给予补助外,我们还通过进行节日慰问、开展送温暖活动等方式带给他们企业的关怀。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提高了职工对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对企业、对党的了解和认识,使广大职工群众充分了解到企业的难处,消除了对企业的疑虑和误会,形成了职工与企业的良好互动关系,广大职工积极的参与到企业建设中来。

三、灵活务实的处理机制。根据江总书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坚决代表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做好预防的同时,我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通过主动下访、深入到职工群众家中进行面对面谈心、开展问卷摸底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体察民情,为民释惑、解忧,想方设法为广大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1、在生产经营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我处投入巨资开展了家属院环境专项治理。我们购买了新锅炉,解决了职工冬季取暖问题;购买了众多健身器材和设施,方便了职工锻炼身体;修建了家属院门楼,安装了电动门,实行保卫人员24小时值班,保证了家属小区的安全;同时我们增加了小区绿化面积,铺设了便道砖,指派专人每天进行清理打扫,小区内洁净、整齐,广大职工家庭安居乐业,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一片欣欣向荣,欢乐祥和的景象。

2、单身楼改造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职工对此意见很大。今年处加大了对外部人员的清理力度,对住房户进行了重新登记,加强了水、电管理,粉刷了墙壁,清理了走廊上堆放的杂物,并指派专人进行清理打扫,单身楼脏、乱、差的局面得到了极大改善。

3、就业形势严峻给企业稳定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隐患,对此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以保障职工充分就业。首先在鼓励自由竞争的基础上,处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项目部、经营实体在同等条件下要尽量使用本处职工,这样就解决了大部分有专长技能职工的就业问题。对于无特殊技能职工,在鼓励自谋生路的同时,我们也通过进行培训、对外推荐等方式尽量创造条件安排就业,这一举措举获得了广大职工的拍手称赞。

4、建造职工住宅楼问题。由于处经济能力有限,处职工住房一直比较紧张,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广大职工群众要求建房呼声一直较高。针对这一现象,处领导班子经过协商研究,并报经公司批准,一致决定通过职工集资方式建造两栋住宅楼,在广大职工的参与和监督下,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分房方案已基本确定,住房紧张的局面有望得到缓解,广大职工群众一致为此感到欢欣鼓舞。总之,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处领导班子的齐心协力、坚强领导下,在施工任务相对充足、企业效益相对较好的前提下,在高效快捷、务实畅通的信访工作机制的保证下,我处广大职工群众心态平和,能够体谅企业难处,对企业感到非常满意,没有发现信访隐患和苗头,请公司领导放心。****工程处二oo二年九月二十七日 [信访隐患、苗头排查情况报告(共2篇)]篇一:信访隐患苗头排查情况报告

信访隐患苗头排查情况报告

******工程处**公司:

今年来,在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导下,根据公司有关指示精神及我处实际情况,为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为企业改革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处党委站在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对信访工作给予了极大重视。在处党委工作规划中对信访工作进行了专门的阐述,对信访工作的任务和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随着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深入,信访工作也面临不少新形势和新问题,为切实加强信访工作,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建立起了一个高效、务实、快速、畅通的信访工作领导机制、预防机制和处理机制。

一、坚强的领导机制。为加强领导,我处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党委书记具体负责、各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上和领导上确保了信访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增强各部门间的相互协作、建立职工来访首问必答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等措施明确职责、严格管理,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确保了信访工作的快捷畅通。

二、有效的预防机制。信访工作重在预防,为将信访隐患和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将问题解决在基层,我们确立了“防范为主,化解为辅”的指导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

1、坚持推进厂务公开制度。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党委领导,行政负责,纪检监督,工会实施,职工群众参与的厂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对于重大改革措施及涉及职工群众亲身利益的重要举措进行公开决策,加大了企业管理的透明度,维护了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树立了职工集体主义主人翁思想,极大的调动了广大职工参与管理和决策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了执行政策、服从管理的自觉性。

2、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三个专项治理”,狠刹内部公款吃喝玩乐歪风。贪污腐败、内部公款吃喝玩乐一向为广大职工群众所深恶痛绝,极大的败坏了党和干部形象,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根据公司文件指导精神,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监督制约机制,通过开展民主生活会、实行廉政谈话制度等形式对领导干部进行勤政廉政教育,同时成立了强有力的“三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建立审批卡、实行招待费审批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整治内部公款吃喝玩乐风,并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这些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好评。

3、通过宣传栏、板报、标幅、有奖答题、周末学习会等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职工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通过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极大的提高了全处职工的综合素质;通过进行劳动法、工会法等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教育,使职工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许多涉及职工利益的相关法规政策,既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又打消了部分职工对企业的疑虑和误会,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自觉学法、懂法、守法及依法办事、通过合法程序和手段维护自己切实利益的重要性,避免了盲动和混乱。

4、由于种种原因,我处还存在一小部分生活比较困难的职工,给企业的稳定带来了隐患。对于这部分人,我们除积极创造条件使其就业、按有关规定定时给予补助外,我们还通过进行节日慰问、开展送温暖活动等方式带给他们企业的关怀。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提高了职工对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对企业、对党的了解和认识,使广大职工群众充分了解到企业的难处,消除了对企业的疑虑和误会,形成了职工与企业的良好互动关系,广大职工积极的参与到企业建设中来。

[信访隐患、苗头排查情况报告(共2篇)]

三、灵活务实的处理机制。根据江总书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坚决代表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做好预防的同时,我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通过主动下访、深入到职工群众家中进行面对面谈心、开展问卷摸底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体察民情,为民释惑、解忧,想方设法为广大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1、在生产经营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我处投入巨资开展了家属院环境专项治理。我们购买了新锅炉,解决了职工冬季取暖问题;购买了众多健身器材和设施,方便了职工锻炼身体;修建了家属院门楼,安装了电动门,实行保卫人员24小时值班,保证了家属小区的安全;同时我们增加了小区绿化面积,铺设了便道砖,指派专人每天进行清理打扫,小区内洁净、整齐,广大职工家庭安居乐业,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一片欣欣向荣,欢乐祥和的景象。

2、单身楼改造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职工对此意见很大。今年处加大了对外部人员的清理力度,对住房户进行了重新登记,加强了水、电管理,粉刷了墙壁,清理了走廊上堆放的杂物,并指派专人进行清理打扫,单身楼脏、乱、差的局面得到了极大改善。

3、就业形势严峻给企业稳定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隐患,对此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以保障职工充分就业。首先在鼓励自由竞争的基础上,处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项目部、经营实体在同等条件下要尽量使用本处职工,这样就解决了大部分有专长技能职工的就业问题。对于无特殊技能职工,在鼓励自谋生路的同时,我们也通过进行培训、对外推荐等方式尽量创造条件安排就业,这一举措举获得了广大职工的拍手称赞。

4、建造职工住宅楼问题。由于处经济能力有限,处职工住房一直比较紧张,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广大职工群众要求建房呼声一直较高。针对这一现象,处领导班子经过协商研究,并报经公司批准,一致决定通过职工集资方式建造两栋住宅楼,在广大职工的参与和监督下,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分房方案已基本确定,住房紧张的局面有望得到缓解,广大职工群众一致为此感到欢欣鼓舞。

总之,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处领导班子的齐心协力、坚强领导下,在施工任务相对充足、企业效益相对较好的前提下,在高效快捷、务实畅通的信访工作机制的保证下,我处广大职工群众心态平和,能够体谅企业难处,对企业感到非常满意,没有发现信访隐患和苗头,请公司领导放心。

****工程处

二oo二年九月二十七日

篇二:安新县文体教育局信访苗头、矛盾隐患排查情况月报表

安新县文体教育局信访苗头、矛盾隐患排查情况月报表

填报单位(盖章): 填表人: 年 月 日

[信访隐患、苗头排查情况报告(共2篇)] 备注:

1、问题类型分为:群体性事件苗头、治安隐患、民间矛盾纠纷、涉法涉诉、安全生产隐患、其它;

6.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情况报告 篇六

一、校园内及校园周边安定

1、校园内各室、围墙、厕所等无安定隐患,无缝隙、倾斜、断裂等现象,各室房顶的椽子、行条等无断裂。微机室、图书室、防盗窗健壮、安定,别的室防护办法到位,无安定隐患。

2、学校建立了教师24小时轮番值班轨制,学校采取封闭式办理,外来人员挂号准入轨制、教师值周轨制等;确保了门生在上课期间无外来由素干扰。

3、加强门生各种安定教诲,特别是交通安定、食物安定,制止门生带零用钱到校,制止门生在上校期间购买物品(特别是小食物)。

4、加强了门生上学、下学的办理。门生进入学校,不准在校门口搁浅,午时、下午下学时候我校别离在校门口每天安排了年级教师进行疏导、护送门生下学。

5、因我校紧靠xx路,每天有几十论理门生上学、下学,为此,我校特别珍视门生的安定工作,每天上学、下学时候,值日教师在路边指导确保门生顺利、安定入校、离校安定。

二、校园周边安定

1、经排查,学校周边异国发觉高危人群、精神病等简单风险本校及学校安定的人员。

2、学校火线设有“火线学校、加速慢行”标记,xx路口有斑马线。

三、存在的题目

1、xx路口斑马线已经不太明显,必要从头革新。

2、我校一年级讲堂西北角槐树压房顶必要去除,我校已于村委获得关联立刻清除。

3、校门外必要一块非本校人员制止入内的警示牌、一块温馨提醒牌。

7.发展党员排查情况报告 篇七

一、基本情况

2010年6月,城市公交运营管理职能由城乡住建部门移交至交通运输部门。近年来,各级政府、省直各有关单位着力优先发展城市公交,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为民办实事工程为抓手,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为指引,在投资安排、设施用地、路权分配、财政补助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持续推进城市公交站场建设,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公交车辆,提高城市公交驾驶员待遇,全面推行城市公交服务标准化,打造智能公交系统,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扩大公交服务范围与规模,提供多样化的公交服务,初步建立供需基本平衡、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使百姓出行更加便利、环境更加舒适、换乘更加便捷,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

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有城市公交企业88家,公交车辆1.41万辆,比2010年底增长24.8%;年完成城市公交客运总量24.74亿人次,比2010年底增长18.5%。三年来全省城市公交行业投资约50亿元(其中省级投入公交车辆更新及站场建设补助资金8.1亿元,成为全国首个省级补助公交事业发展的省份),购置更新公交车9114辆,全部达到国Ⅲ及以上排放标准,公交车辆更新率达65%以上,累计新购置清洁能源、新能源车辆3247辆(占公交车辆总数23%),新建公交站场项目65个。新增公交线路519条,延伸优化公交线路1318条,中心城市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提升至83%。初步实现城市公交社会满意度明显提升;基础设施与公交线网布局加快完善;行业朝着节能减排、科技引领、高效便捷的发展方向逐步转变,为推动我省城镇化和城乡交通一体化奠定良好基础。

二、主要工作情况

2013年以来,各级政府、省直各有关单位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有关工作建议,逐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了公交优先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政府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一是省政府于2014年1月出台了《关于改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的八条措施》,就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提出具体任务指标;省交通运输厅配套印发《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着力打造优质快捷的运营服务体系,构建供给充分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构筑节能环保的智能交通运营体系,完善高效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创建文明优质的城市公共交通文化,促进加快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二是省交通运输厅积极配合省人大将城市公交列入《福建省道路运输条例》调整范围,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确公交公益属性,并在用地优先、投资优先、政策优先、路权优先等方面为公交优先发展提供保障。三是省委省政府连续第5年将“提升城市公交服务优先便民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确定公交车辆购置、新增调整线路、站场建设项目等量化指标,带动各设区市政府相应将城市公交发展列入当地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四是引导地市制定公交发展专项规划,目前福州、莆田、泉州、龙岩、宁德市已编制公交专项规划,漳州、三明、南平市正着手规划修编工作。五是福州市成功申报国家第二批“公交都市”示范项目,在全省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完善财政投入机制。

2013年全省公交完成投资12.74亿元,省级财政安排2.63亿元。在省人大推动下,各地政府切实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厦门市财政安排6.5亿元、福州市财政安排3.3亿元、泉州市安排0.6亿元用于公交站场建设、运营发展;龙岩、莆田等地也通过公交站场用地无偿划拨、商业开发、出租车特许经营等形式,用于公交企业政策性亏损补亏;三明市首次将公交发展补贴列入财政预算,安排3000万用于推动公交发展。虽然规范的公共交通企业成本评估和补贴补偿机制尚未建立,但各地财政投入均比往年有所增长。

(三)有效保障司机权益。

一是推动公交职工福利待遇改革。2013年全省公交司机平均工资水平约3000元,较2010年的2500元提高20%,其中福州、泉州、莆田等地驾驶员工资均上调了200-400元不等。2014年福州市计划再次提高公交驾驶员工资待遇,力争高于社平工资达到4500元。二是解决司机住房问题。福州、厦门等地试点公交驾驶员廉租房,为优秀驾驶员解决后顾之忧。福州市为驾驶员提供了100套廉租房、长乐市配套了174套,对稳定驾驶员队伍发挥了较好作用。三是实施公交站场人性化改造。我省制定《福建省城市公交枢纽站(首末站)规划建设要求与标准化推荐方案》、《福建省城市公交综合车场规划建设要求与标准化推荐方案》,旧站增设驾驶员休息室、盥洗室、职工食堂,新站必须完成各项配套,切实解决驾驶员用餐、如厕、休息问题,改善驾驶员劳动环境。

(四)加快完善基础设施。

一是推动公交站场建设。2013年我省印发了《福建省城市公交站场省级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安排公交站场省级补助3131万元,推动各地开工建设公交站场36个,公交停车场面积由2010年底的87万m2提升至111万m2 (增长27.6%),极大解决了公交车夜间占道停车的难题,全省公交车辆夜间进场率达78%,较2010年底提高了38%。泉州市加快建设了5个大、中型公交综合停车场、首末站,基本实现了公交车辆100%夜间进场。宁德市中心城区也初步实现公交车辆100%进站停车,有效保障了公交车辆停靠安全。莆田、漳州等地市正积极探索公交站场进行居住、商业、办公综合开发的以商养运模式,进一步增强公交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促进了公交事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快公交专用道建设。指导各地人民政府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积极推广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系统,确保公交优先通行并提高公交专用车道通行能力。2013年以来,福州市区道路增设闽江大道、白马南路、福飞路等3条公交专用车道,并将公交车专用道专用时间,由每日7:00—8:30、17:30—19:00,调整为7:00—9:00、17:00—19:00。泉州晋江市新增公交专用道10公里。莆田市计划于2014年5月1日后投入首条41公里公交专用道。

(五)全力打造智能公交。

2013年,全省推广“福建掌上公交”服务系统,福州、莆田、泉州、漳州等地已进入公开测试阶段,乘客通过手机可实时查询车辆运行状态。福州、厦门、宁德、南平、莆田等地市启动了公交智能站台建设,通过显示屏播报公交车辆进站信息,方便乘客查询。厦门、漳州、龙岩已基本实现公交IC卡互联互通,福州市计划以IC卡或二代身份证刷卡的形式,实现老年人免费乘车。全省中心城市公交企业基本完成城市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建设,实现了车辆智能调度、运营及服务质量管理、行车安全监控及数据统计分析智能化。

(六)推进城乡公交发展。

2014年1月我省印发《关于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安排专项资金在石狮市、连城县、仙游县、清流县进行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试点。同时总结经验,在全省推广全区域公交、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等先进模式,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我省厦门市、石狮市已实现全区域公交运行,全省60%以上县、市推行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部分沿海县市公交延伸至重点乡镇,成效显著,群众反映良好。

(七)倡导绿色公交出行。

积极引导公交企业推广使用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新能源、清洁燃料车辆,以及无障碍城市公交车辆。截至2013年底,省级财政共计安排7.8亿元用于补助公交车辆更新。2013年全省购置混合动力新能源公交车1030辆,实现新能源公交车辆的零突破。通过清洁能源、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全省年均减少碳排放22万吨以上,为明显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构建绿色公交出行系统做出积极贡献。今明两年,我省计划继续推广新能源客车2700辆。

(八)营造和谐公交环境。

一是打造公交文化。在全省组织开展“文明和谐公交年”活动、“出行宣传月”及全省城市公交行业“双百”文明工程评比竞赛,打造城市公交服务品牌和素质过硬的公交驾驶员队伍,全面提升城市公交行业整体形象。福州、厦门、泉州、宁德等市推行公交车双语服务。2013年我省8条公交线路被授予“青年文明线路”荣誉称号,通过青年团员示范推动,显著提升公交服务水平。2013年省民评代表测评满意度达94%以上。二是加大典型宣传。通过中国交通报、福建日报、新华网、东南网、海都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我省公交成效。通过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宣传报导田云超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提高群众对城市公交的认可度。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年来,在省人大常委会和各位委员的关心指导下,在各级人大机关的督促推动下,我省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但由于我省城市公共交通底子薄、历史欠账多,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滞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出行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各地尚未建立完善公共交通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和补贴补偿机制,财政投入不足;部分城市在公交站点、站场、枢纽等设施规划建设、土地供应方面较为滞后;公交专用道、信号尚未优先设置,公交车辆通行效率较低;一线员工待遇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改善,城市公交保障后劲不足等问题。

8.发展党员排查情况报告 篇八

一、两省生猪市场供应形势

两省生猪供应供大于求,特别是江西省,每年调出省外的生猪在1000万头以上,猪肉价格从7月达到高峰后,逐月下降,但仍在高位运行。

(一)生猪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

两省认真开展“菜篮子”工程建设,坚持实行“菜篮子”工作市长负责制,将“菜篮子”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纳入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重要项目,建立和健全副食品生产供应协调工作机制。由于“菜篮子”工作常抓不懈,加之近期国家出台扶持生猪生产政策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生猪生产发展良好, 供应稳定。福建省从2003年开始,实现了从生猪调入省向调出省的转变,每年生产生猪2200万头,由过去每年生猪净调入300万头为每年净调出生猪200万头以上。江西省2006年生猪出栏2350万头,其中1050万头调出省外,今年1—9月,生猪出栏1890万头,同比增长0.98%;生猪存栏1440万头,同比增长2.6%。

(二)猪肉价格稳中有降

据两省有关部门监测统计,自7月下旬以来,两省猪肉价格逐月回落,但价格仍在高位运行。福建省9月12日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6.98元/斤,统肉平均批发价格为8.75元/斤,瘦肉平均零售价格为11.7元/斤,比7月份最高峰时分别下降了12.6%、11.5%、8.2%。江西省9月18日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7.19 元/斤,统肉平均批发价格为11.07 元/斤,瘦肉平均零售价格为13.68元/斤,比8月最高峰时分别下降了6%、3.1%、3.9% 。

对生猪生产及猪肉市场后期走势,预测生猪仍会呈现大型养殖户不断扩大养殖规模,而中小型生猪养殖户还会保持谨慎的态度;生猪生产市场总体供应仍会保持增加,市场销售量也会随着节日的到来不断增加,但猪肉价格总体平稳。

二、两省认真落实政策有关规定,确保市场供应

(一)落实扶持生猪生产政策

1、认真落实能繁母猪补贴。江西省今年全省登记核查的能繁母猪数116.7万头,补贴资金已全部发放到养殖者手中,共发放能繁母猪补贴资金5835万元。福建省能繁母猪数量49.94万头,已发放补贴款2497万元。

2、积极推进能繁母猪保险。福建省于8月15日启动能繁母猪保险,截至9月13日已有8个乡镇2万多头母猪参保。江西省从9月8日开始,部分企业和农户签订保险协议,争取10月底前完成能繁母猪投保工作。

3、开展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江西省有7个县列为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补贴能繁母猪30万头,并制定了管理办法,完成了母猪登记造册工作,确定了24家供精单位和入选了781头种公猪。福建省认真落实生猪良种项目补贴,研究制定了新罗等6个县(市、区)项目实施方案,并已上报财政部、农业部,目前项目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4、落实安排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和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小区)资金。福建省通过综合评定,筛选出生猪原种场1个、扩繁场4个、资源场2个。江西省今年实施了生猪产业推进计划,重点建设20个生猪养殖基地。根据国家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申报要求,全省共安排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94个。

5、认真落实生猪疫病防控措施。福建省对列入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和高致病性蓝耳病实行免费强制免疫;逐步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立了省、市、县动物标识管理网络,推行牲畜新型二维码耳标,已发放新型二维码耳标411万枚。江西省强制免疫所需疫苗经费,除中央财政补助外,省财政已落实口蹄疫、猪蓝耳病疫苗经费3623万元。

(三)保障市场供应

1、积极组织节日副食品供应。两省都属生猪调出省,本地猪肉市场供应充足,呈现量增价稳局面。福建省福州市计划投放粮油及主要副食品总额约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10%左右。江西省各地都制定两节生活必需品供应预案,落实了节日生猪供应基地,确保猪肉供应不脱销、不断档。

2、充实猪肉地方储备。福建省级建立常年生猪活体储备5.54万头,超过国家规定4.8万头的任务要求。江西省将恢复省、市两级猪肉储备制度。

3、积极组织副食品调运。一是畅通鲜活农产品促销通道。福建省举办了“200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手拉手—安全农产品进万家行动”,通过供需见面、自由洽谈、签订供货协议等形式,促进鲜活农产品的流通销售。江西省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经销大户、屠宰加工企业与产区和种养户签订产销合作意向书或购销合同,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

4、增加风险资金。从今年开始,福建省政府将省级副食品风险金从每年3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重点用于加强对省级副食品生产基地、屠宰厂(场)建设,以及应对灾期、节日等副食品市场异常波动应急项目补助。

(三)落实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补助政策

1、对低保对象增加生活补贴。福建省对全省20多万城市低保对象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15元的标准。江西省各级财政新增安排了1.1亿元,提高城乡低保对象人均补差水平,全省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到81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到30元。

2、保障大中专院校学生生活。一是对困难学生发放临时补贴。福建、江西省对全省高校、中职学生每人每月补助10元。二是福建省级财政安排500万元,落实学校食堂“零租赁”补贴政策。

(四)切实减轻生猪经营者负担

江西省全面清理涉及生猪产业的收费,取消了“定点屠宰许可证工本费”、“定点屠宰场(点)工商市场管理费、价格管理费、技术监督管理费、商业定点屠宰办公室管理费”。经营性服务收费严格按照“自愿委托、有偿服务”的原则执行,严禁对养猪户、经营户强行服务、强制收费。

(五)加强市场监管

开展副食品价格专项检查,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行为。福建省从8月上旬起开展食品价格及相关收费专项检查,截至目前已出动2000多人次,重点对肉、蛋、离等主要食品价格及对生猪、牛、羊等屠宰销售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收费进行检查。江西省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关协会,召开“省市稳定市场价格座谈会”,各有关企业还共同发布了“价格自律倡议书”,社会反响很大,对稳定市场供应和价格产生了积极影响。江西省对一米粉经营者带头发起,并散发涨价传单的不正当价格行为进行了处罚。

三、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饲料等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生猪生产成本增加

据福州市和盛食品有限公司反映,今年7月生猪平均生产成本每斤5.23元,8月5.4元,9月5.53元,其中饲料(主要是玉米、豆粕)成本由7月3.67元升到8月的3.71元,9月3.85元。江西省樟树县一些养猪户反映,豆粕从6月的1.19元/斤涨到9月的1.71元,3个月增长43.7%。

(二)能繁母猪保险进度慢,农民仍在观望

按照现行政策,对每一头母猪保费是60元,其中农民交12元,每头死亡母猪赔偿1000元。据了解,能繁母猪的病死率大约在2—2.5%之间,按这个比例计算,100头母猪需交纳保费1200元,按最高2.5%病死率计算,农民得到赔偿是2500元,价差不是很大,加之保险公司赔付手续繁琐,一些大、中型养猪户对能繁母猪保险积极性不高,而对商品猪能实施保险政策有非常高的积极性。

(三)疫苗质量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目前,生猪常见病发生率呈增长态势,尤其近期出现的蓝耳病菌,对生猪危害非常大。一些养猪户反映其免费疫苗质量有问题,生猪得了蓝耳病,打完针后无作用,甚至给生猪打预防针还有副作用。

(四)生猪污水排放给环境带来污染

国家出台鼓励生猪生产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多数养猪企业都提出扩大生产,但随着养猪规模增大,生猪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增加。生猪生产企业环保意识不强,普遍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各地对生猪污水排放不一,据一些养猪企业介绍,有的进行简单处理后排放到江河,有的就地掩埋,有的直接进行排放,严重影响江河湖泊和地下水的生态环境。

(五)生猪生产信息体系不健全

有的地方反映,畜牧业信息体系还不够健全,缺乏市场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在行情看好或行情低迷时不能做出客观预警,不能准确及时发布信息引导发展生产,难以指导养殖户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生产和规避风险。

四、进一步发展生猪生产,稳定猪肉价格的建议

(一)尽快建立猪肉风险储备制度

国家应建立养猪业行业稳定发展基金,按风险和收益相适应原则,根据整个行业的平均收益水平,对因产业发展波动而受损的环节给予补偿。当猪粮比价下跌到一定比例时,政府部门委托商业企业进行储备,调节市场供求,当猪肉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可按照政府指令及时向市场出售,企业由于执行制度储备任务所产生的亏损,由政府给予补偿。

(二)加强养猪业行业预警体系建设

深入研究分析生猪供求关系和周期性波动规律,确定生猪生产的总体增长速度和猪群比例结构,在生猪生产区和产销区建立市场信息监测点,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生猪市场监控体系。加强对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监测,形成国内国际生猪及产品市场风险分析,及时发布市场预警分析报告,科学预测市场和消费要求走势,正确引导养殖户生产经营决策,规避市场风险。

(三)进一步完善养猪保险政策

为调动养猪户生产积极性,鼓励养猪户积极参加保险,国家应降低能繁母猪保费标准,增加保险公司赔付金额。建议研究开展对仔猪、种猪保险的补贴,提高养猪户抗风险能力,消除养猪户的顾虑。

(四)加大养殖企业环保治理力度

有关部门对生猪生产污水排放要高度重视,提出治理生猪生产污水排放给环境带来污染的对策,研究规模养殖行业环保标准。对规模化养殖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和技术培训,督促企业进行污水处理排放;对养殖户要进行环保教育,减少生猪生产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五)积极扶持生猪生产规模化发展

在一些中西部省市,生猪散养现象还比较普遍,其个体养猪成本高、疫病防治无保证、风险、管理难度大,制约着生猪生产发展。国家应支持规模化养殖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扩大财政补贴的规模和范围,合理引导小规模养殖户发展到规范化养殖。鼓励养猪户加入牧业合作社形成的经营模式,及时解决银行贷款担保问题,达到统一引进良种、技术培训、购进原料,防疫防病。

(六)继续清理生猪生产、销售中的各种乱收费

我们在调查中,一些猪肉经营者向我们反映,收取的市场管理费水平偏高,摊位租金过高等问题,直接影响经营者成本。有关部门对生猪生产、流通和猪肉销售中涉及的税费进行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经营者负担。

9.发展党员排查情况报告 篇九

不经意间,工作已经告一段落,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问题,非常值得总结,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自查报告了。那么自查报告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全隐患排查情况自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全隐患排查情况自查报告1

在春节前夕,根据公司安排指示精神,我中心在小区范围内进行了安全大排查,现将排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小区各楼宇内堆放杂物的已通知业主进行清理,对小部分堆放的垃圾物业中心工作人员已清理干净。

二、对小区院内井盖进行检查,发现7个破损井盖,已通知了开发建设单位,物业中心工作人员已将破损井盖部位安放了警示帽给以安全提示。

三、通知电梯厂家对所有电梯进行查验,确保电梯正常运行。物业中心也将所有电表逐一检查,对余额不足的已全部进行了购电充值。确保各种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四、针对小区绿地上铺有一层薄膜易燃问题,中心加强了防范意识。

五、小区各楼宇均未配置消防器材,物业办公区及警卫室也没有配置消防器材。已上报公司需购置。

六、针对春节即将到来,物业中心致业主的一封信及温馨提示已张贴各楼宇门前。对防火防盗等注意事项做了提示。

七、对全体员工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加强值班管理,对各岗工作加以规范,增加巡逻次数,确保安全无事故。

安全隐患排查情况自查报告2

为了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强化管理,落实责任,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学校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学校工作顺利进行,学校特拟定自查整改措施,落实管理机构及责任。

1、重温学校与每一位班主任、任课教师签署的安全责任书;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班级及学生的第一责任人,值周教师是对本周内学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2、通过本校排查后,及时召开教师会、住校学生会,进一步强化管理及落实责任。每天由学生号长查号,班主任查号,值周教师查号,睡前再由校长查号。学生号必须在晚上8点半炉子火熄灭,如果炉子未灭,校长、班主任、学生都不能睡。

3、校长每周星期天晚上强调教师宿舍的生火,睡前炉子火必须灭。

4、学校对炊事员多次督促,剩饭绝对不能吃,防止食物中毒,对厨房内灶具、食物清洗干净,讲究卫生。

5、每周对值周教师落实学生放学战队,路队长管好各自路队,值周教师必须护送学生穿过公路行走靠右。

6、校长配合班主任对教室,宿舍、部室及多媒体教室线路进行检查,防止电线老化引发火灾。

安全隐患排查情况自查报告3

20xx年3月25日,我校由x校长带领,组织后勤主任、政教处、校产管理员、电工等各科室负责人对教室宿舍、校内设施、校园周边环境、食堂等进行了详细的安全检查,检查结果如下:

1、教室无损坏、破坏现象,门窗及室内物品完好无损。

2、学生顺着水泥路面跑操,存在安全隐患

3、学校在建宿舍楼在施工,防护网已拆除,警示标志不明显。

4、部分灭火器陈旧、部分应急照明灯不亮。

5、学校少年宫、图书室、仓库、男生宿舍墙壁脱落、墙体出现裂缝、部分地方屋顶漏雨。

6、餐厅房顶铁板有破损现象,石膏制天花板脱落较严重。

7、学校东墙倾斜严重。学校紫藤花园部分水泥柱断裂。

针对以上情况学校决定:

1、灭火器、应急照明灯更换新的。

2、在危险地带、施工现场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

3、准备申请部分资金修理餐厅。

4、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护林防火自我防护专题安全教育,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

5、进行一次安全逃生演练。

安全隐患排查情况自查报告4

根据教育局的指示精神,为了及时排除校舍安全隐患,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我们成立了以校长张光浩任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校舍安全领导小组,对所有校舍做到了定期排查,下面特对本次排查情况作以汇报。

一、领导重视,具体部署

暑假将至我校高度重视校舍安全工作具体部署,强调要高度重视防震工作,保持清醒的认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防为主的思想,把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和侥幸心理,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增强排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落实各项排查措施,确保师生安全和校舍安全。

二、目标明确,检查到位

xx年6月28日,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明确了本次检查检查任务,然后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对建筑物、排水系统、屋面防水、学校用电线路、楼顶等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排查,排查工作做到了“一个不漏”。经过认真检查,发现了学校校舍设施等存在如下问题:

1、我校教学楼使用状况良好,未发现安全隐患

2、校园操场排水不够通畅,如遇大雨,操场便成了汪洋。

3、对全校线路进行检修,发现有少部分电线老化,需更换。

4、对楼梯、走廊护栏细致排查,未发现安全隐患。

5、校门、围墙无安全隐患。

上述情况特此报告,并希望上级主管部门予以关注,积极争取危改资金,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为学校创造平安和谐的教学环境。

安全隐患排查情况自查报告5

学校安全牵连着千家万户,为切实加强我校的安全工作,保证师生安全万无一失,我校根据上级有关校园安全排查治理的通知精神,严格按要求逐项进行认真细致的.大排查,现将此次排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校舍安全状况。经过认真排查,学校教室和生活用房及围墙均无安全隐患存在。

二、校园周边治安安全状况。校园周边治安一般,道路交通安全存在一定隐患。路边时常有砖磊、路上摩托车速度飞快,为此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多次交通安全教育。

三、学校重要设施、场所的安全状况。检查了学校用电线路,线路存在不规范和老化现象,具体位置在水井旁的水泵用电线路;各班教室的开关和插座均有破损现象,本周已将隐患排除。

四、消防安全状况。学校的消防设施形同虚设,学校计划“十一“放假期间再采购一批消防设备。

五、食品卫生安全状况。学校加强对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开展讲座,杜绝学生购买零食。

六、安全教育落实情况。本学期开学后,学校组织全体师生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并与家长、班主任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学校经常利用夕会、国旗下讲话和班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学生进行紧急疏散与自救逃生演练。

10.幼儿园安全排查情况报告 篇十

一、加强冬季取暖的安全

我园使用的是常压锅炉取暖,在红寺堡区质量监督局的指导下,我们对暖气管道、锅炉房用电线路、锅炉维修等进行了一系列全面的检查,排除了安全隐患,保证的供暖安全有效。

二、加强消防安全的管理

1、我园在消防大队的指导下,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的消防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赵玉仙(园长),全面负责幼儿园的消防安全工作。

副组长:张英(后勤副园长),专管幼儿园的消防安全工作。

副组长李晓(安全组长),负责安全宣传工作。

2、制订了消防安全应急预案。是幼儿园在放生火灾的情况下,有序进行灭火自救和求救。

3、加大力度安装了应急照明灯、安全出口和灭火器。

4、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增强安全意识。

5、设置消防安全常识宣传栏,对常用安全知识进行宣传。

6、加大冬季用电、用火(主要是厨房)的检查力度,预防为主。

三、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在红寺堡区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我园继续完善厨房设施设备,加强食堂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了工作人的安全意识,继续加大检查力度,督促工作人员按规定操作,按要求消毒,使食品安全有了保障。

四、加大门卫工作力度,配备保安,幼儿在园全时段有人看守,配备监控录像24小时不间断监控。

11.发展党员排查情况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铜都镇;农业机械化;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22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03-1

銅都镇立体气候明显,高寒山区、半山区雨量充沛,适宜发展各种种植业、养殖业。全镇总人口近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9827人。总耕地面积56273亩,其中水田面积16947亩,旱地面积36592亩,人均耕地0.79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7214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8787亩,粮食总产量25784.3吨。

1 铜都镇机械拥有量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铜都镇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已进入千家万户,截止2010年年末,全镇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169万瓦特,各种大中型拖拉机558台/1076万瓦特,小型拖拉机82台/105万瓦特,农用排灌动力机械55台/47万瓦特,农副产品加工机械625台/544万瓦特,畜牧养殖机械2766台/830万瓦特,农用运输车225辆,耕整地机械323台/232万瓦特,农用拖拉机田间作业配套机具412台,田间管理机械2台,全年实现机耕地作业面积42380亩(含抗旱救灾二次重复耕种面积)。农业机械原值2847万元,净值2432万元,农机化税前利润总额768万元。

2 农业机械在铜都镇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铜都镇是农业大镇,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业机械已大量地应用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产中,并在各个领域拓展,农机化发展已由政府推动为主转向社会需求为主,实践证明,随着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减轻劳动强度,替换畜力,促进铜都镇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农机新技术推广,铜都镇农机化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迈进

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两减免三补贴”支农惠农政策,围绕农民生产需要,根据铜都镇地理条件,重点推广了适合铜都镇耕作条件的新型微型耕作机,组合米机,增氧机,投饵机等,引导农民积极购买使用农机,进一步提高铜都镇农机装备水平,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步伐。

随着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2005年开始财政补贴购置农机具已有六年,铜都镇山高坡陡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微型多功能耕整地机械比较适用,通过农机管理人员的广泛宣传和引导,使农民群众喜爱农机具,积极使用农机具,充分尊重农民购机自主权,不断提高农机社会影响力,推动铜都镇农机事业发展。推广机具数量在逐年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农机具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

4 铜都镇农机化发展尚存的问题

4.1 基础设施不配套制约了铜都镇的农机化发展

虽然铜都镇的农机化发展迅速,但是发展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耕整地机械的零配件供应,维修网点、柴油供应、机耕道路建设、信息网络建设远远落后于农机的发展需要,影响了农业机械效能的充分发挥。

4.2 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无法满足农业发展对农机化的需求

铜都镇目前农机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在农机技术人员服务于农民的过程中,不能为农民提供全面的农机技术服务,跟不上农机发展的需要。铜都镇农机管理站属纯管理机站,无一服务项目,更无服务配套设施,只能宣传贯彻党和政府关于农业机械化的各项方针、政策,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农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工作,而对于机具保养、修理、售后服务,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尚不能开展。

4.3 购机补贴机具种类有限,满足不了农村农业多层次发展需求

随着铜都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养品种增多,农产品加工业的兴起,购机补贴机具的种类跟不上农民的需求,传统、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基本空白,农民要买的机具,根据现有条件不能够享受补贴,满足不了农村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4.4 农机队伍素质滞后于农机发展的要求

农机管理(服务)机构不健全,管理技术力量薄弱,管理人员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由于经费匮乏,对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鼓励机制,使得管理人员进修积极性不高,不能快速提高和及时更新农机管理技术知识,很难全面履行其管理服务职能,从而影响了农机管理(服务)的发展。

5 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

5.1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

加大对乡村道路和机耕路的建设,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在财力和物力方面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争取资金的配套落实,科学规划田间道路。加强维修网点管理,对修理技术人员作技术培训,规范收费标准。完善农机作业用油补贴措施,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机作业柴油的补贴力度,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秩序。在农机零配件供应方面,应减少农民对零配件供应的后顾之忧,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方便买到质优价廉的零配件,而不会影响机械的生产运作。

5.2 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

体系建设和发展高度重视这一契机,多方协调,争取资金和设备,上服务项目,增强实力,自我发展。探索多元化投入的路子,动员鼓励,支持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农村农机事业服务体系建设。

5.3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的扶持力度

进一步扩大购机补贴规模,增加购机补贴种类,满足农民需求。

5.4 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管理人员学历水平低,观念陈旧,缺乏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精神,必须创造条件,加强在岗人员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把有文化、懂专业、有干劲,热爱农机事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铜都镇农机管理队伍。

12.发展党员排查情况报告 篇十二

1 当前全区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我区畜牧业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 实现了持续增长, 尤其是以西门塔尔牛为主的肉牛业也得到很大发展, 并形成以下生产特点:

1.1 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

本区是典型的农区畜牧业大区, 长期以来全区的肉牛养殖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分散饲养的生产方式, 在“大户战略”影响下的畜牧业大户, 也难脱离传统的自然经济属性。目前以家庭为主, 分散饲养仍然是本区肉牛养殖的主要方式。

1.2 养殖规模和数量逐年增长

肉牛存栏量、出栏量保持逐年增长势头。截止2010年末, 肉牛存栏达到71.93万头, 适龄母牛达到33.49万头, 出栏牛41.42万头。肉牛的存栏量、适龄母牛数量及出栏量分别较2005年增长了12%、20.8%和34.9%。与此同时, 不仅农户分散饲养规模和数量增加, 而且还出现了社会闲散资金投资肉牛养殖的现象。

1.3 产品生产和加工能力逐步提高

截止2010年末全区肉产量达到35.4万t, 其中牛肉产量达到8.28万t, 占总产量的23.4%。2010年调入牛8.02万头, 调出牛2.2万头。全区现有牛羊肉加工企业有4家, 主要产品为分割冻牛羊肉及冷鲜牛羊肉, 主要销往疆外, 本地销量占少数。

1.4 销售组织形式单一

全区的肉牛销售组织形式主要通过农村经纪人, 以活畜贩卖的形式出售, 不但价格低廉, 而且仅有的一部分利润在流通过程中也被商贩赚取, 留在养殖户手中的利润已所剩无几。肉牛在流通销售过程中, 主要流通成本运输费、检疫费及屠宰费用。

2 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肉牛产业发展扶持资金, 产业提质增效难度大

近来, 由于肉价持续上涨, 各级领导对肉牛产业的发展有所重视, 将肉牛产业发展列入扶持行列, 但由于全疆畜牧业养殖项目资金有限, 对肉牛养殖投入资金很少, 而本区的肉牛养殖业又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 因此近年来, 就没有获得肉牛养殖项目资金的支持, 加之地方财政困难, 难以安排专项产业发展资金, 只有依靠项目资金的支持, 而每年又没有肉牛专项发展项目, 造成对养殖户的扶持、养殖规模的扩大、技术培训等难以实施, 给肉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提质增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2 肉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

肉牛养殖是全区农牧民传统优势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有了一定的存栏基础, 但生产方式转变的步伐不快, 传统分散的一家一户养殖仍居主导地位, 户均饲养4~6头户居多, 整个肉牛产业没有形成规模, 没有稳定的生产量和供求关系。而且标准化程度低, 综合效益不高。养殖户对饲草饲料种植利用、犊牛培育、育肥补饲及计划免疫等肉牛标准化生产技术的认识、采纳、应用能力差, 良种不良法的现象依然普遍。传统、粗放的饲养管理仍然是目前大部分肉牛养殖户的主要生产模式, 从而导致肉牛培育程度差、饲养周期长、出栏率不高、个体产肉量少、综合效益不高。

2.3 加工企业薄弱, 带动能力不强

缺乏龙头企业拉动, 肉牛产后加工开发滞后, 大部分停留在活牛交易和小型卤制品加工, 缺乏肉牛产品规模化风味深加工企业, 丧失了许多产后效益。目前全区没有大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 只有3家从事牛肉分割的小型加工厂, 年加工能力不大, 产品结构单一。还没有一个真正连接千家万户的龙头加工企业, 难以形成龙头连基地带动农户的产业链, 肉牛产业不能有效转化升值, 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龙头企业带动不强, 影响了扩大生产规模和巩固、提高产业发展。

2.4 草畜矛盾突出, 制约肉牛业的发展

优质饲草料比例小, 结构不合理, 没有大面积的专业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全区畜牧业主要饲草料来源于玉米秸秆及青贮, 由于近年来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 广大农民在种植粮食等主导产品中得到的实惠多, 加之对种植饲草从土地、用水、补贴等方面没有稳定的优惠政策, 农民的积极性不高, 致使饲草种植水平逐年下降, 青贮的制作量也从前几年的500万t以上减少到不足400万t。按照现在的饲养量计算, 把现有能利用的饲草料 (包括苜蓿、秸秆、加工副产品及农田杂草、树叶和各类草场等) 最大限度利用起来, 仍有108万t的饲草缺口, 牲畜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3 促进肉牛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 搞好典型示范

按照“政府领导、部门服务、典型示范”的产业发展思路, 组建肉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层层签定责任书, 明确工作责任, 切实将肉牛产业发展任务落到实处。同时要积极培植肉牛养殖示范场 (户) , 因地制宜培育肉牛产业发展典型示范场 (户) 。采取政策引导、部门指导、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 树立肉牛养殖示范样板, 以点带面, 推动全区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3.2 稳定和完善扶持政策, 加大肉牛产业资金投入

肉牛产业是一个投入巨大、周期较长、产业链复杂的产业, 只有在制订科学规划的基础上, 坚持长期不懈科学发展才能取得持久效益。自治区每年在统筹安排畜牧业发展项目时, 适当向肉牛产业倾斜。对肉牛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予以支持, 将其养殖用地纳入农业用地规划, 并给予地价优惠;畜牧业基本建设资金根据资金性质和用途, 选择肉牛产业的重点环节投入, 特别是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倾斜。对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给予必要的减免税政策,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实施多元化投资, 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向肉牛产业, 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引导资金, 对规模养殖、加工, 给予贷款扶持和贴息政策, 切实加大对肉牛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促进肉牛产业提质增效。

3.3 转变生产方式, 发展规模养殖

建设标准化规模肉牛养殖场是实现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以规模养殖户为主导, 依托国家和自治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 要根据养殖现状, 建设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场 (区) 。现阶段本区肉牛养殖场规模一般以存栏300~500头之间为宜。同时, 针对目前本区农户饲养方式落后, 饲养成本高, 转化率低的实际情况, 以不断提升畜产品质量为目标, 在具有一定养殖规模和管理经验的养殖场, 大力推行标准化畜牧养殖生产技术, 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全面推行健康养殖, 严格遵守投入品使用规定, 着力提高产品生产的标准化水平, 增加养殖收益。

3.4 强化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目前活畜交易日趋频繁, 地区间流动量大, 但活畜交易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及疫病监测工作相对滞后, 存在着重大动物疫病安全隐患。因此, 应进一步加大对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的投入, 不断完善动物疫病防治服务网络和队伍建设, 切实增强动物疫病监测及应急处理能力。积极研究和推行村级防疫员的奖罚制度, 调动村级防疫员的防疫积极性, 加强屠宰检疫, 开展调入报检, 监督检疫, 以检促防, 提高动物疫病的防疫质量, 确保肉牛养殖业健康发展。

3.5 加大品种改良力度, 增强产业发展基础

肉牛品种改良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是增加农民养殖收益的有效途径。一是继续实行良种补贴政策, 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肉牛改良的积极性;二是实行后备母牛补贴政策。对农户培育的优良后备母牛, 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给予补贴, 以此鼓励农户把后备母牛保存下来, 快速增加能繁母牛数量, 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三是积极引进品种改良新技术, 在继续实行黄牛冷配改良技术的基础上, 结合本区品种改良实际情况, 积极引进品种改良新技术, 要在有条件的地方, 不断扩大性控冻精、母犊素等改良技术的辐射面, 尽快提高肉牛繁殖力。四是以本区乳肉兼用牛为基础, 适度发展纯肉牛生产, 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3.6 大力引进和培植加工、流通龙头企业, 做强做大做强肉牛产业

上一篇:审计机关党建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电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