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克隆世界作文

2024-06-17

未来的克隆世界作文(精选2篇)

1.未来的克隆世界作文 篇一

我要克隆一个美好的世界作文

现在,克隆已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渐渐向我们走近,用生物的细胞和分子复制生命的克隆技术,也以从实验室走近了公众的视野。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它还有一个英文名字,这英文名字叫做“CLONE”。

假如我会克隆技术,我要克隆一个只有和平,没有硝烟战争的世界。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哪?因为去年我在电视经常看到伊拉克战火不断的报道,失去家园的难民正饱受困苦,甚至有许多失去双亲的儿童不能上学,他们吃不饱,睡不暖,灾难重重,我看了这些报道后心理很不是滋味。所以我有了这种想法。

如果我会克隆技术,我首先要克隆人的大脑,克隆出的大脑想的.不再是战争,而是如何让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发展。那样的话,世界将到处是欢歌笑语,没有硝烟战争,成为一个只有和平的美好世界。

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让战争在我们的世界上永远消失,使我们的世界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吧!

2.世界“克隆牛之父”杨向中 篇二

而利用与生殖系统无关的成年细胞进行克隆,是世界科学界的最大梦想。梦想成真的,是美籍华人科学家杨向中教授,在他的主持下,世界上首例用与生殖系统无关的成年细胞克隆的小母牛“艾米”于1997年6月顺利诞生。

小牛“艾米”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它是用一头13岁的母牛皮肤细胞克隆的。母牛的13岁相当于人类80多岁,早已超过了生育年龄。这是已知世界上被克隆动物中最老的一例。这一成果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它无论从科学还是商业化角度来看都比克隆多利绵羊重要得多。它在思维和技术上都有重大创新与突破,可应用于无性繁殖高产奶牛、生产药用蛋白、生产修复受伤的人体组织所必需的药品、生产胚胎干细胞等各个方面,还可广泛地用于保护濒危动物。它为利用克隆技术为基因功能定位、遗传疾病诊断与防治、组织和器官修补以及衰老和长寿研究等方面开拓了新途径。

一个掌握生命奥秘的科学家,却没能躲过癌症病魔的侵袭。他的“艾米”诞生的当年11月,他被证实患有腮副腺癌。但是他矢志不渝,决不向病魔低头。

有人把人生看作“减法”,过一天就少一天,但对杨向中来说,他过的是“加法”,即多活一天就赚一天。虽然他清楚自己很可能等不到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自己治病的那一天了,但他却更加义无反顾,笑称自己工作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赚时间”。特别是身患癌症做过几次手术之后,更加信奉多一天生命就会多一份机会,就能多前进一步,就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克隆“艾米”后的几年里,杨向中带领他的科研小组又利用那头高龄母牛克隆了“戴西”等3头克隆牛。时隔2年,“戴西”通过自然繁殖,产下1头健康牛犊“诺曼”。这说明与80岁老年人相仿的母牛能“返老还童”,其后代照样能够正常发育、怀孕和产犊,一个老年动物克隆的后代并不是这个老年动物的复制品,也就是说克隆后代的生理年龄与老年动物无关。

对于人类来说,杨向中克隆“艾米”的成功更是为科学界尝试克隆人类胚胎奠定了基础,因为科学家们希望克隆出病人所需要的完全不会排异的胚胎干细胞。这些从病人本身细胞克隆的干细胞将能治疗如癌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多种疾病。

杨向中孜孜以求的愿望是通过克隆人的胚胎,培养人体组织器官,用以治疗人类疾病,现在,这些技术已取得了实际性的进展。有人甚至相信,随着克隆技术的提高,他极有可能站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但遗憾的是,杨向中没有等到那一天。虽然他极力与病魔抗争,但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

杨向中不辞辛苦地频繁奔波于中美两国之间,推动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的发展,以促进我国科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最大愿望是帮助中国培育高质、高产量奶牛。

杨向中虽身在美国,但除了在学校学习的那些年外,每年都要往返于中美两国之间。他最关心的就是希望他的奶牛计划能快点在中国普及,帮助农民脱贫。因为他没有忘记,他是中国农民的儿子。

1959年7月,杨向中出生在河北省邯郸魏县院堡乡三家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在5个兄妹中排行老二。由于家境贫寒,他从小营养不良,3岁前还不会走路,到了9岁才能上学。1975年高中毕业后便回乡务农,养过猪,还自学过兽医知识,成为“赤脚兽医”,当时被乡亲们誉为电影《春苗》里的红雨。由于工作努力,他被选为生产小队长、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后又提升到公社当了秘书。

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考取了华北农业大学(即现在的中国农业大学)。大学毕业以后,又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教育部出国研究生,1983年被美国康奈尔大学动物科学系录取,学习生理学。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他的学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87年获得动物科学系硕士学位,1990年获得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1996年,被康涅狄格大学聘为副教授并授予终身教授头衔,主管生物技术实验室,时年36岁,成为该校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在大动物克隆、转基因应用和试管动物等领域成果显著,“艾米”的诞生,更使他一跃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然而,杨向中始终心系着祖国。早在1988年他就发起组织了志在推动中美农业科技交流的“旅美农学会”,并出任首届主席和理事长;1992年他发起成立“中国一康奈尔科研基金项目”即现在的“中国桥基金会”,多年来一直资助海外华人专家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技术转让或产品开发等。

依照他的设想,“中国桥基金会”是将海外专家、学者组织起来,资助他们回国长期为中国服务。10多年来,由他牵线搭桥资助过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技术转让或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有200多个,资助金额达200多万美元,他在美国接待过200多个中国学者、学生赴美深造,并多次率团回大陸考察。他常说,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是情系故土的,如果我们架设有很多这样的“桥”,海外华夏儿女就可以尽快实现为故乡大地浇灌花朵的梦了。

在这些交流中,杨向中不仅通过讲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帮助中国科技发展,而且组织国外同行与中国杰出科学家交谈,与中国农业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单位开展了实质性科研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他培养的诸多优秀人才已经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骨干。

1999年7月11日应国务院邀请,杨向中率美国农业与生物技术代表团18位美国农业专家到陕西省杨陵农业高技术示范区参加研讨会,之后又到北京参加由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及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主办的留学人员及华裔华侨农业科学家回国考察研讨会,以此带动中美两国农业专家的进一步合作。

为了帮助中国推广科技养牛事业,他努力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反哺祖国。他提出了通过“克隆”美国的高质量奶牛,借中国农村的黄牛之腹孕育出同样的美国奶牛的“冷冻罐计划”,即用一个冷冻罐将数以十万计的“克隆卵子”携带到中国,用中国黄牛借腹培育美国奶牛,以便大大降低成本,农民们马上就可以成倍地增加收益;由他组织发起的《旅美农业科学家建议书》等均受到了中国国务院、全国人大及全国政协的高度重视。其中,他联合旅美专家共同提出的《善用海外资源,引进奶牛克隆等胚胎技术,加速中国奶牛产业之调整与发展,建立世界顶尖畜牧知识经济体建议书》,向中国政府提交时,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同志的亲切接见。

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访美期间举行了当地旅美华人华侨座谈会。杨向中教授应邀参加。参加会见和座谈的人员还包括随同温总理访美的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农业部部长杜青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及著名经济学家萧镜如教授等。有人介绍说杨向中是世界首家动物再生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其实,2001年,温家宝与杨向中在北京已长谈过,了解到了杨向中的情况。

杨向中刚开始发言,温家宝便关切地插话:“你的病情怎么样了?”然后对身边的外交部长李肇星说:“他做过五次手术。”

杨向中感动地回答“比较稳定了”后加快语速往下说,因为他知道温总理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温家宝总理说:“你慢慢说吧,你想说多少就说多少,说完为止。”

癌细胞已扩散到肺部的杨向中,又提起他的奶牛计划,并决心培育100头黑白花奶牛种牛,送给中国。这种奶牛比中国农民现在普遍饲养的奶牛产量要高三倍。

杨向中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但他浑然不顾,拖着病体,忍着病痛,频繁来往于美国和中国之间,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家与美国科学家和海外华人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始终关心和推动中国干细胞事业的发展。3年多前,他还联合杨福家、吴瑞,李昌钰、徐立之、萧镜如等国际知名专家提出《善用海外科技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创新强国,建立国际再生生物医学研究所》的建议,希望中国大力发展胚胎干细胞和治疗性克隆研究。

这些建议均受到国务院和有关部委的重视。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季允石、前局长万学远、马俊如等局领导多次会见了杨向中,对他作为一名专家,积极帮助祖国引进海外杰出人才、培养国内人才、推动中国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医学研究事业的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他的过早离世,是再生生物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损失,也是我国生物界的重大损失。

上一篇:有关于三国的歇后语下一篇:四年级描写秋天的日记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