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 ( 二 )参考教案

2024-10-09

圆的认识 ( 二 )参考教案(10篇)

1.圆的认识 ( 二 )参考教案 篇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除法,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2、能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对学生进行团结互助的教育。

4、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教学难点:

体会除法和平均分的联系。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展台、小棒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男女分组,充分感知连环画的两幅图,编一个数学故事,每组各选一个代表,评出优胜者。

二、探究新知

活动

一、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仔细观察图画,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求学生能完整地提出问题。①有15只小鹿,每条船能坐3只,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②平均每组几只狮子?

③有8只熊,每条船能坐2只,救熊需要几条船?

3、重点解决第1个问题。

①动手操作:学生独立用学具摆一摆。②小组内交流。③全班展示交流。

④对学生的分法和结果表示肯定,引出除法算式,表示:15÷3=5(条)

4、板书算式,介绍除号:÷。这个算式读作:15除以3等于5。

请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并介绍除号是怎样产生的。讲解除号的写法和意义:用一根线把两个圆点分开,就是除号。线的上面和下面都是一个点,表示平均分,所以除法算式是平均分的数学表达。

5、想一想,这个除法算式是怎样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明确:15表示15只小鹿,除号表示平均分,3表示每条船做3只小鹿,5表示需要5条船。

学生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6、解决第2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把信息连起来说一说。

①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看一看与第1个题有什么不同? ②列出算式:10÷5= 想一想怎样写得数?引导学生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0是被除数,5是除数,得数2是商。

③结合刚才的问题说说这个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被除数10表示10只狮子,除号表示平均分,除数5表示分成5组,商2表示每组有2只狮子。

7、独立解决第3个问题。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第1题:先分一分,再填一填,要注意分的要与算式相符。指导学生做第1个,其余的学生独立作并填写在书上。

第2题和第3题:学生独立分一分,集体订正,指名说算式的意义。思考:这两种分法,结果都一样吗?

第4题:分鸡蛋。看图列式题,渗透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先读图,理解题意,再列式。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圆的认识教案 篇二

店口小学

周爱梅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在尝试画圆的过程中领悟画圆的方法,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能结合自学、交流、探索等活动,准确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数学思考 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把握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

问题解决 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

情感态度 使学生初步体会圆的神奇及其所包蕴的美学价值。

教学过程

一、现象激趣,引入探究

1.实物出示,让生感受圆,交流: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无所不在。

二、分层探究,体悟特征

1.画圆剪圆──首次感知。

(1)学生尝试多种方法画圆。通过交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结合学生画圆的经验引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并将“画指定半径的圆”这一要求巧妙地孕伏其中。随练图中的哪一条线段是圆的半径或直径?

(2)剪圆。既帮助学生感知圆的特征,又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准备素材。

2.认识概念──初尝成功。

结合学生的原有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交流、操作等活动。自主建构起对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为探究活动做好认知层面的铺垫。

1.开放探究──体验特征。

先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初步明确探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圆片和教师提供的相关支持性材料,共同研究圆的特征,并将研究过程中的发现记录下来。教师以合作者、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学生的研究活动。对有困难的研究小组提供支持。并收集学生中有价值的发现,以备交流。

2.交流展示──共享发现。

将学生探索过程中生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发现汇集成“我们的发现”,并引导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深化理解,直至建构起对于圆的完整、系统的认识。

二、实践拓展,文化渗透

1.基本练习。

(1)判断:巩固圆的特征。

(2)口答:根据半径求出直径。根据直径求出半径。(题略)

(说明:本项练习没有单独设置。而是结合上面的“交流展示”环节,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穿插。)

2.史料链接。

介绍我国数学史上关于圆的研究记载,比如“圆,一中同长也”(《墨经》)、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3.解释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特征解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比如“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生活。

4.圆与人文。

借助多媒体,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圆在人类历史、生活、文化、审美等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比如“圆与桥梁设计”、“圆与中国剪纸”、“圆与中国结”、“圆与中外建筑”、“圆与著名标志设计”等,引导学生感受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体会圆的美学与人文价值。

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 “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明确指引和调控之下,学生相对独立的探索空间不够,而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无从感受、体验,对于圆在历史、文化、数学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结下的不解之缘感受不深。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认识完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媒体,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让生感受圆的魅力。通过本次讲课,发现自己在教材处理上还有不足,没有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以致各环节之间联系不紧凑,过度有些生硬,另外怎样处理课堂生成资源,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这些都需要今后继续努力、探索。

2011

3.《圆的认识》教案 篇三

1、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

2、在每个小组的袋子中有许多各种形状的纸片,当然这些图形的纸片也有,其中圆形纸片有四张,每人只能摸一次,你能摸出圆形纸片吗?(小组活动,袋子中还有椭圆形纸片。)

你们摸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摸出椭圆形纸片?

为什么不会摸出这些图形的纸片呢?(比较得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二、自主探索研究圆的特征

1、椭圆和圆虽然都是曲线围成的图形,但是可以比较容易地加以区分,也就是说,圆和椭圆相比,圆是有特殊之处的。圆究竟有什么特征呢?你们想自己研究吗?

2、取出在家剪好的圆纸片,你们在家练习了画圆,说一说画圆有什么诀窍。

结合回答,教学圆心。

3、下面可以研究圆的特征了

活动要求:(投影)

1、自己通过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找出圆的特征,写在记录纸上。

2、在小组中和同学交流。

3、小组总结圆的特征。

汇报:

(1)椭圆从中心到圆上的距离不相等,圆从圆心到圆上的距离相等。(教师要结合教学半径)

(2)椭圆和圆对折后都可以重合,椭圆有两种对折方法,圆有无数种对折方法。(教师要结合教学直径)

(3)椭圆没有圆圆。(提问:为什么椭圆不圆?)

(4)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三、运用圆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1、圆的特征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轴为什么要安放在圆心?

2、圆的特征还能解决一些游戏问题

套圈游戏

课件演示画面:15个小朋友在玩套圈比赛,离杆心有近有远。动画:各人投了一个套圈,小明最后投,只有小明套中(小明离杆心最近)。小明高兴的神态说:还是我投得准

教师提问:同学们,对小明的话,你们有什么想法?(引出这样比赛不公平,大家要站在距离杆心同样远的位置)

(2)课件演示画面:15人站成一行,仍然距离杆心有远有近。

教师提问:同学们,站成一条直线行吗?到底要怎样才公平呢?(要站成圆形才公平)

课件演示画面:15人围成圆形,但杆心不在圆心。

教师提问:要站成怎样的圆形才算公平?(围着杆心,杆心要在最中间、中心)

在操场上怎样才能画出这样的一个圆形来呢?(可以把绳子拉直,一端固定不动,一端拴上粉笔,)

课件演示:为什么要一端固定不动?为什么要拉直绳子?

把小明站的位置看作圆上的任意一点,现在15人任意地站在圆上,你觉得公平吗?(公平)为什么?

3、利用圆的特征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

(1)已知圆的半径(直径)求直径(半径)

(2)在正方形中画最大的圆,已知正方形边长。

(3)在长方形中画最大的圆,已知长方形的宽。

四、总结

4.圆的认识教案(范文) 篇四

07小2 南北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智能目标: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圆,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唯物主义观念,通过操作、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设计理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从其它几种图形特征,引出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自然的就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强化操作,在操作中探究,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想一想,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圆的特征。尤其是量一量,通过学生亲手量出的几组数据,让学生感知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运用课件,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动画的效果,让学生建立深刻的印象。将知识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起源于生活,又能应用于生活。

教具准备:

直尺、圆规、圆形、纸片、幻灯片等。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知。师:(手示长方形)同学们,这个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除长方形外,你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两三个人回答)师:(出示一个圆)那你们知道这个又是什么图形吗? 生:圆形。

师:没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课

1.了解生活中的图形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呢? 生:钟面、硬币、车轮(三人回答)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材料,请看屏幕。

(依次出示车轮、光盘、钟面等)

2.感知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师:看来,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现在,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 桌面上的圆片,感受一下它与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生1:长方形、正方形等有棱角,而正方形是圆角。

生2: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师:没错,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边说边板书)

[评析:把圆与长方形、正方形作比较,初步认识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这些知识只有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才能步步加深认识。这样安排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才发挥得好。]

3.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师:(指着黑板)究竟这种图形有什么特征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圆片,按书本第93页的做中学的要求和方法,折一折、画一画,再同桌说一说,看发现了什么?(音乐1分钟)

学生汇报:

生:我把这个圆对折、对折、再对折,然后打开,发现有几条折痕,他们相交于一个点,这个点就在圆的中心。(学生边说边把圆贴在黑板上,用手指着折痕说。)

师:说的很好,其他同学还有发现吗?

生:我还知道这个点叫做圆心,可以用字母o表示。(老师同步板书:圆心,并在圆中心点上写“o”)

师:你学得很认真。我们通常说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板书)师:其他的同学还有发现吗? 生:我知道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可以用字母r表示。(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师:那请同学们看电脑是怎样表示半径的?

电脑显示,学生观看。

师:究竟一个圆里有几条半径,它们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请同学们在圆片上画一画,量一量,再同桌说一说。

生:我认为圆有无数条半径,他们的长度都相等。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问两个学生,并要说出具体长度。)师: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呢?请看电脑显示。(1)显示无数条半径。(2)显示所有半径都相等。

老师总结: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都相等。(板书)师:(手指着黑板圆的折痕)同学们,其实刚才你们折圆时得到的这些折痕在数学上也有一个名字,你们可知道吗?

生:直径。

师:直径有什么特征?直径与半径又有什么关系呢?(边说边点击电脑)现在请四人小组进行讨论。(音乐1分钟)(要求学生大声讨论)

师:谁来说说。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直径是通过圆心,两个端点都在圆上。(学生说,教师在黑板的圆上指一指,点一点。)

生2:直径也是一条线段。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两位同学所说的?

生: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可以用字母d表示。(教 师板书)

师:那请同学们看电脑是怎样表示直径的?

电脑显示,学生观看。

师:直径还有其他的特征吗?

生:我们组还发现了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都相等。师:你是怎样发现的?(问两个学生,并要说出具体长度。)师:他们所说正确吗?请看屏幕。(1)显示无数条直径。(2)显示所有直径都相等。

小结: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都相等。(板书)师: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生:我们组发现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板书)

师:你们是怎样发现的? 生:量出来的。

师:能用字母表示吗? 生:d=2r或r=d/2 4.让学生质疑:(要求学生打开书本第94页提出问题)师: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为什么说要在同一个圆里呢?(教师同步板书)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要求其他学生回答这个回题)师:小结质疑问题。

[用了“情境激趣--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应用深化”的活动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了解圆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自己发现圆的各部分特征。教师把自己定位于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位置,通过创设情境、激励等手段,不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学习画圆的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圆的特征都掌握的不错,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画圆。(1)先介绍圆规各部分名称。(2)介绍画圆的步骤:(边讲边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圆,并标上圆心、半径、直径)

① 定圆心。(圆心确定圆的位置)把圆规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圆心上。② 定半径。(圆的半径的长短确定了圆的大小)

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的距离,就是定好半径的大小。

③ 旋转。把装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

师:有信心画一个比教师更好的圆吗?

生:有。

师:打开第95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按要求画一个圆)检查并展示学生的作业。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口答。

一个圆的半径是2厘米,它的直径,半径是多少厘米? 一个圆的直径是4厘米,它的半径是多少厘米?

师:同学们表现非常棒!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 生:有。4.动脑筋。

请同学们在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评析:让学生回顾本堂课的收获,给学生提供了自我感悟、自我评价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六、布置作业 按下列要求画圆。

(1)半径是3厘米。(2)直径是4厘米。

附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在同一个圆里

--------------圆心 所有半径都相等

--------------半径 所有直径都相等

-------------直径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5.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篇五

上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P74~75

教学目标:

1、经历主动探索、操作画圆等活动,理解圆的本质特征。

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心、半径并知道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理解圆的本质特征。

教具准备:

圆规、课件、三角尺

学具准备:

圆规、直尺、A4纸、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丰富表象,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

1、寻宝游戏:

师:小胖得到一张纸条,宝物藏在距离小胖3米远的地方。请你在这张纸上点上一个点,这个点就是小胖,这个宝物在哪儿呢?在纸上表示出你的想法,纸上1cm表示1m,请你表示出距离小胖3m远的宝物可能所在的位置。

揭题: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们今天的学习,齐读课题。(板书:圆的认识)

2、对比认识:

师:图形不同他们的特点也不一样,所以确定他们大小所需要的数据也不一样,我们今天学习什么?圆的大小究竟是谁确定的呢?

二、尝试画圆,揭示圆的本质特征。

1、认识圆心,半径

师:请你在空白纸上,画出3个圆,可以同样大,也可以画3个大小不一,边画边体会,圆的大小有谁确定?

师:要画出大小一样的圆,有什么窍门,怎么样保证画出的圆的大小完全相同?

(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点)

师:只要保证圆规两脚的距离不变,画出的圆大小就一样的,同意吗?

师:要想画出大小不同的圆,有什么窍门?

师:圆规开口的两个脚或者两个针尖的距离不一样。

师:这样看来,圆的大小是谁确定的呢?

师:圆规开口的大小决定圆的大小。

师:我们就以这个圆为例,针尖在这里,圆规两脚的距离,指的是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书空)

师:你能用一条线段把他表示出来吗?(呈现作品

师:像这样,一端在圆的中心,一端在圆上的线段,数学中把他叫做什么?

师:中间这个点叫圆心,用字母0表示,连接圆心0与圆上某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

师:找到圆心O,标上半径r。

总结:现在看来,圆的大小是由半径决定的,半径越长,圆越大,半径越短,圆越小。

2、探究圆的有无数条,半径都相等

师:小组讨论,看看那个小组认识最深刻,方法最多元。

师:先解决第一问题,半径真有无数条吗?

师:圆的半径有无数条都相等,都相等吗?拿出理由啦,没有理由的都只能成为猜想。

师总结:得出结论了圆的半径有无数条,同一个圆里面半径都相等。

3、深化对比

真因为这样,200多年前,我们伟大的思想家墨子,说了“圆,一中同长也”

,一中指,同长呢?正因为一中同长,虽然有无数条半径,但只要几条就能知道圆的大小?

师:难道以前的这些图形不是一中同长吗?

4、认识直径

师:在圆里面,除了半径能决定圆的大小,还有一条线段也能决定圆的大小,找一个圆画出心目中的直径。

展示作品:直径

师:是不是圆里面的随便画一条就是直径?怎样的线段是直径?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师:穿过圆心,两个端点在圆上。

半径有无数条,长度相等,猜猜直径有什么特点?

师:直径有无数条我们就不在研究了,和我们刚才的半径无数条的想法差不多,那为什么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呢?除了测量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说明?

师:同一个圆里面,直径是半径的2倍。

想圆猜物。

师:那我就来点线索,当我线索出来的时候,第一独立思考,第二,同桌前后迅速碰撞,猜一猜我带的是什么?

半径:15cm

师:仔细观察这个钟面,你在这个钟面上,你找到圆了吗?他指完了,还有别的圆的,你可以继续补充?

师:哪根针转出的圆大?

说明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圆的大小和半径有关,既然圆的大小和半径有关。谁决定了圆的位置?

师:他在没有圆的地方,他发现了3个动态的圆,这就是数学的洞察力。

直径:135cm

师:数据太大了,我再给点提示。

师:全球最大的摩天轮,知道在哪儿吗?伦敦眼,杨老师为了上好这节课,专门跑了一趟伦敦,拍了张照片我就回来了。话说那天去啊,杨老师和杨老师的朋友一起去的,他知道杨老师是数学老师,就给杨老师出了一道题,他说我们俩这次做摩天轮分开来坐,而且坐得越远越好,他蹭蹭蹭的爬上去了,你猜我在哪儿?

师:谁能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一下,我究竟坐在那儿?

原来我在直径的那里,他在直径的那里。

师:当我们把这些线段连起来,圆里面发现了许多的线段,仔细发现,哪条线段最长?(直径最长:原来小小的游戏里面,蕴含着朴素的道理,直径是一个圆里面最长的线段)

总结回顾

师:最后,千金难买回头看,距离小胖3米的宝物为什么是圆呢?又真的是圆吗?

师:你能说说球和圆有什么区别?

6.张金生的圆的认识教案 篇六

1.圆的认识

执教人: 张金生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经历画圆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学难点: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激发兴趣

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平面图形,下面老师给你们画几个你们说出它们的名字,好吗?课件出示。

老师演示:老师手握一个挂件绳的一端,将挂件甩起来,(提醒学生看)小挂件运行的封闭路线是什么图形?(学生应该能说出—圆), 课件出示(圆——平面图上的一种曲线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它认识一下“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过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共同解决以下问题。课件出示 1.圆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在同一个圆内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怎么用圆规画圆?

二、探究新知 主动探究

1.联系生活,寻找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圆形的物品,你能说出一些吗?(学生应该能说出不少)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哪些地方是圆形的,一起找一下。课件出示(情境图)

过渡: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精巧的手工艺品到气势宏伟的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圆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哪么广泛,那它里面含有哪些神秘的地方呢?下面我们共同研究一下。2.尝试画圆

(1)现在请你拿出笔、借助身边的物品来画圆。(老师简单评价一下)画圆的方法有很多(用笔绕瓶盖、硬币、光盘等)。

过渡:前面用瓶盖只能画出瓶盖大小的圆,用手直接画始终画不好,要想画出大小不同的圆,还要画的非常好,还是要用我们的工具---圆规。刚才看到有的同学用圆规画了圆,有的画的好,有的画的有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圆规与老师一起学习画圆的方法步骤,(简单介绍圆规的构造),(操作过程要注意圆规不要竖直与纸接触,要倾斜一点,一只手捏住手柄,旋转一周即可)。同时课件出示(画圆的步骤)

1.定长 2.定点 3.有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过渡:刚才我们成功画出了一个圆,出示课件(给出圆心、半径、直径的定义)。然后再让学生画一个半径为3cm的圆,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说出你的发现,与同位交流一下。(当学生说不好时,可以提示,两个圆大小一样吗?在纸上画出的圆靠什么固定下来?)课件出示

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我们已经知道了圆心、半径、直径,你能正确发现圆中的半径、直径吗?请看图,(找一找)---出示课件 3.动手操作,认识圆

过渡:前面通过画圆,初步认识了圆,知道了圆心、半径、直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圆还有什么特性?下面我们再做进一步研究。(1)认识圆的各部分特征

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圆形纸片对折一下,你有什么现?请同学们在你面前的圆中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同位间或前后位讨论一下,说出你有什么发现?出示课件(2个)。板书(在同一个圆中d=r+r=2r r=)

过渡:下面我们检验一下前面的学习情况,请看练习1、2、3、4、5题。出示课件 d24.拓展提高

前面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游戏图片,思考哪种方式更公平? 出示课件。

用你们学过的圆的知识解释一下:看街头表演,人们看着看着自然就围城了圆形,为什么?发表你的观点。

三、全课小结 谈收获

今天我们的课已经学完啦,你有哪些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出示课件

结束语:(出示课件)其实我国大思想家墨子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给出了圆的定义“圆---一中同长也”希望同学们以后多动脑,多思考,看能否在圆中研究出新的知识。

嘉祥县大张楼镇曙光小学 张金生

2014年10月22日

讲课程序

1.开头语

2.出示课件----正方形

3.挂件演示----课件---(圆---曲线)--课件---圆的认识—板书

4.过渡语---课件---完成问题 5.联系生活找圆----身边---图片

6.过渡语----从奇妙---文明---精巧---宏伟---7.画圆—用手中物品、工具—徒手

8.过渡语---用瓶盖---等大----手画不好—圆规

9.拿圆规—介绍---演示—课件出示---画圆步骤---板书—定长—定点—旋转—定义---板书---圆心o—半径r---直径d 10.出示课件---找一找

11.折圆纸片—过圆心—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课件(6个)---板书—d=2r—r= 12.练习题(1---5)13.拓展

7.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七

乐丰乡水炉完小:宁德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与直径;

2.理解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能正确地较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学过了一些平面直线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知道这些图形的特征与周长、面积计算方法,但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物体,如硬币、钟面、圆桌面、CD唱片等,这些物体形状是不是直线形?(不是)是什么形?(圆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圆的一些基本特征。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教学圆的特征。1.通过对比认识圆。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图形——圆。(出示圆形)教师出示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逐一出示。):请你们比较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与老师手上的圆有什么不同呢?(圆由曲线所围成的)师:那么,在这幅图景中,哪些是圆形的呢? 出示场景图:

总结: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圆,让我们来好好认识一下圆这个图形。(1)画圆

师:你能用手边的东西画一个圆吗?(学生画出圆,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怎么画的)总结:我们画出了这么多的圆,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2)找圆心。

让学生都拿出已备好的圆形纸(课前老师分发,可以大小不等),让学生把圆进行对折,使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反复几次。让学生把折痕用铅笔画下来。

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这些折痕都相交于一点)说明: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3)半径与直径。

让学生用刻度尺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请学生报出测量的结果,并想一想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把有关数据写在黑板上)

教师在黑板的图中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告诉学生这线段叫做半径。

让学生在自己的学具圆里用笔画出几条半径,再量一量它们的长度。问:你还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里,可画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再让学生量一量在自己的学具圆用笔画的通过圆心的线段(折痕),问:通过量度,你又发现什么?(学生得出:这些线段都相等。把有关数据写在黑板上。)

说明:我们把圆对折时,看到每条折痕都通过圆心。这些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让同桌的两位同学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说明:这两个是等圆。通过刚才的量度,你发现了什么?(在两上等圆里半径都相等,直径也都相等。)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数据,问:“在同一个圆或等圆里,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直径长度等于半径的两倍,或者说半径长度等于直径的一半。)

板书: d=2r 或

小结:在同一个圆或等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问: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半径,多少直径呀?(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师进行总结)2.运用圆的特点画圆

师:我们知道了圆的特点,就可以利用这些特点来画圆了。(1)认识画圆的工具和使用。

师:画圆的工具有很多,我们来看这个工具,这是圆规。圆规有两脚,它的一脚有针尖,另一脚有铅笔尖(或粉笔)。使用时针尖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右手握圆规,左手按住纸,不要用力过大,另一脚旋转画圆。

正是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即半径),都相等这一原理,我们才可以用圆规来画圆。(2)用圆规画圆的步骤。

A.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即半径)。B.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选好的一点(即圆心)上。C.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提示学生注意:在画圆的过程中,定在一点上的圆规的针尖一定不能移动。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在画圆的过程中不能改变。

小结:圆的位置和大小是由圆心和半径决定的;但圆的大小取决于半径的长短,与圆心无关。

三、巩固练习。

1.圆的半径与直径是射线呢?直线呢?还是线段?同圆或等圆中的半径与直径关系怎样?说出它们之间关系的公式? 2.“两端都在圆是的线段,叫做直径。”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3.用圆规画圆要按哪三个步骤?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圆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8.圆的认识 ( 二 )参考教案 篇八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7、58、59页内容 【课程标准描述】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学习目标】

1.通过找生活中的圆以及初步画圆来认识圆。

2.通过在圆上找圆心、找半径、找直径以及用圆规画圆的过程中,认识圆心、和半径、直径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3.通过在折、画、量等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获取圆的有关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之美。

【学习重点】圆的基本特征及在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学习难点】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能按照指定的要求画圆。【评价方案】

1.通过找生活中的有关圆的图案以及以物画圆的活动评价学习目标1.2.通过用圆规画圆的活动评价学习目标2。

3.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的数学活动评价学习目标3.【学习过程】

一、从生活中引入圆(评价学习目标1)1.出示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学生找“圆”。

2.揭题:生活中到处都有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这种平面图形。(板书:圆的认识)

二、在画圆过程中认识圆 1.引入。

你会画圆吗?你能怎样画圆?

生活中很多画圆的工具,如带圆孔的三角尺、硬币、量角器、圆规等。2.以物画圆。

组织学生用硬币、瓶盖、带圆孔的三角尺画圆,然后呈现学生作品,问:你对这样的画圆方法有什么想法?学生会指出这样的画圆方法存在着一些局限:如画出的圆不太标准,大小受限制……

3.用圆规画圆。(评价学习目标2)

(1)引出画圆的常用工具——圆规,让学生试一下手中的圆规。(2)提出要求。

①画一画:尝试在纸上画一个圆。

②想一想:圆规为什么能画圆?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③比一比:用圆规画圆有什么优点?(3)展示反馈。

①出示学生作品,讨论:圆规为什么能画圆,有什么特别之处?

学生会说有两个脚,其中一个脚上的针尖是用来固定的,另一个脚上的铅笔是可以画圆的;两个脚可以随意叉开;把一个脚固定,另一个脚就能旋转……

间的距离,并介绍直径),并且用字母O、r和R来表示。

②学生介绍一下画圆的心得:针尖处要固定,手捏着上面的手柄有利于旋转。③出示没有画成功的作品,分析没有画成功或画得不太标准的原因:针尖没有固定住;旋转时,两脚叉开忽大忽小。

思考:为什么一定要让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一致呢?

④小结。说说用圆规画圆的优点,感受其画圆的灵活(能大能小)、方便的特点。(4)巩固运用。

在白纸上画圆,要求圆的大小一样,然后观察每个人画的圆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组织活动,体验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4.用其他工具画圆。

(1)用直尺画圆。(评价学习目标1)用直尺画圆行吗?为什么?

质疑:难道直尺真的不能画圆吗?让我们请电脑来帮忙画一下,课件呈现,学生观察。课件演示:先确定一个固定点。用直尺确定一定距离,画一个点;转动直尺,距离不变,再画第二个点……

这些点再不断地增加,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课件演示:当画上无数个这样的点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圆。

思考:这个圆是怎样画出来?(无数个具有相同特点的点形成了一条曲线)(2)在操场上画圆。

如果体育老师为了上体育课,想在学校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你能想个办法吗? 小组讨论方法。出示录像,感受方法。(3)古人画圆。

①出示古人的画圆器(如图),引导观察。②解释古人画圆的原理。

5.归纳特征。

(1)思考:用圆规画圆,用直尺来画点形成圆,用竹棒、绳子在操场上画圆和古代的画圆器,不同时代,不同的画圆工具,你觉得这些画圆方法中有相同的地方吗?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圆,一中同长也。”

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子在2400多年前写的一句话。谁来读读,你能读懂这句话吗?

(3)小结:短短的几个字就把圆的特点和画圆原理,点得明明白白。原来我国古代已经对圆这种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研究和概括了。

三、活动中提升认识(评价学习目标3)1.活动一:折折量量。(1)提出活动要求。

①在纸上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剪下来,用字母标出圆的各部分名称。

②动手折一折,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可以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2)反馈交流,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学生会说出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2.活动二:找找圆心。

(1)出示一个圆形纸片(刚才“以圆画圆”的学生作品),提出问题:圆画好了,不过老师也遇到一个麻烦——找不到圆心了,你能帮老师想办法解决吗?

(2)学生独立思考。

(3)汇报,解释:对折再对折能找到圆心。

(4)继续设问:如果是一个圆形硬币,折不了,能找圆心吗?(引出直径就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3.活动三: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

(1)引入: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圆,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圆吗?(2)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 ①学生讨论,说理。

②呈现课件(如图):圆形滚动和椭圆滚动,其中心运动轨迹的不同。

(3)(机动)其他图形做车轮行吗?呈现正方形、正三角形等图形。(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说说想法;再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特点——一中不同长)

4.活动四: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衣服图案吗?请用圆规和直尺试一试。(学生展示完后,教师课件展示作品)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生活中广泛使用圆形,除了圆形一中同长和美观的原因,其实这其中还有很多的学问呢,以后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圆。【学习目标检测】

9.圆的认识 ( 二 )参考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圆是一种常见的、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小学生很难将圆的认识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对圆的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在上课时,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折、量、画的手段,在动手做中获得知识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达到顺利完成本节内容的目的。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好圆规、直尺、圆纸片。

2.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学生自带一两个轮廓为圆的小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问: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主题图看谁在这幅图上找到的圆多?学生汇报,(车轮、花坛、水池……)

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谁还能举一些外形是圆的物体?学生汇报(钟面,……),老师也找了一些圆,我们一起来分享。

2.引出课题,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密切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圆的认识”。

3.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出示圆片图形:

(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二、探索新知,动手发现

1.“我能画”环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不限定用圆规)(学生用圆柱、三角板中的小圆、直尺中小圆、茶杯盖……)

先自己在纸上画圆,再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画圆的方法。

小组交流:比较你组内的画法,你觉得哪种更好?

2.自学,找出有关的关键词,并把重点的或要注意的地方做上记号。

3.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4.认识直径和半径。

r

d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0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小结: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4)出示“圆上、圆内、圆外”让学生理解。

三、认识圆的特征

1.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议一议,在小组里讨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

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

系?

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2.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学生用尺子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d=2r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主去探究。这样设计更突出了对学的过程的重视。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议一议,相互交流、得到圆的特征,不仅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学生感悟了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总结圆的特征。

四、教学用圆规画圆

1.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定半径);

(2)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2.请同学们用圆规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观察对比所画的两个圆,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不同(大小、位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两个圆会不相同呢?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半径小,则圆小;半径大,则圆大。)

圆的位置不一样,是因为固定点的位置不同,造成圆心的位置不一样,因此圆的位置不一样。

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练习: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五、巩固练习

1.练习中深化认识圆

2.判断是非

(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

(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4)直径3厘米的圆比半径2厘米的圆要大些。()

六、课堂小结,回顾知识

r

o

d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一、圆的认识

1.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2.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3.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

d=2r

r=d/2

二、圆的特征

1.在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2.在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3.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

【教学反思】

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从培养学生参与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利用反馈教学原理。

10.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篇十

小学六年级上(北师版)数学

教材分析:《圆的的认识》是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张第一节的内容。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内容标准是“知道圆的定义;能够准确表述圆的特征;能够准确表述圆的半径、直径特征以及关系;在教师的示范下,通过观察、思考、练习能够准确的画出圆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对圆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应经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了解,例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而且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

设计思路: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结构,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本课的设计思路:

1、数学来源于生活,课件中出示的几种生活中的图形都有圆,很自然的就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

2、强化操作,在操作中探究,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圆的特征。

3、运用课件,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动画的效果,让学生建立深刻的印象。

4、将知识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起源于生活,又能应用于生活。

5、倡导合作意识的形成。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三个维度(自主性、研究性、合作性)之一。合作学习将个人的竞争转化为小组的竞争,有助于朋友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让他们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培养了合作意识。

6、教师总结,进一步强化所学的知识。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①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心、直径、半径。②知道圆的位置是由圆心决定,圆的大小由圆的半径决定。③理解并掌握圆的简单的特征,如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二、技能目标:①会用圆规画圆。②根据圆的半径(直径),能正确地求出它的直径(半径)。③能用圆的简单特征解释为什么车轮都做成圆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从直线型平面图形过渡到曲线型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②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圆的简单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折、量、比、算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③通过生活中圆的物体的多样和圆的知识用途多样,让学生数学知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用圆规按要求画圆。课前准备:

一、教师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圆规、圆若干、长方形纸、圆规、直尺、三角板、剪刀、彩笔。

二、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带圆规、圆形纸片(家长做的)、搜集生活中的圆形器物。

教学资源:

课本,教学课件(相关图片、文字、视频资料等)、各种形状的纸片、圆形器物等。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探究法、活动法、实践法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童话是我们学校的特色。老师今天就用童话故事介绍一位数学王国中的朋友,给大家认识。他是谁呢?他是我们下象棋的棋子,因为每个象棋的棋子都是圆溜溜的,所以他的名字叫圆圆。圆圆觉得自己的本领可大了。你瞧世界上到处都是他的兄弟,(多媒体出示硬币、钟、光盘等实物图。)硬币、光盘、钟面都是圆形的物体。)师:看了这么多圆形图片,同学们再想想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物体表面是圆形的啊?

生:各种回答——注意纠正学生的语言(篮球不是圆,它是球,不过它的切面是圆形的。)师:课件中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圆,然后在屏幕上显示出课题——《题圆的认识》。学习新课:

一、找到认识圆心及表示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圆,在自然现象中也有很多圆。如:光环、明月、平静的水面上漾起的涟漪等(多媒体出示)。这些都很美。

师:现在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以前学习过的平面直线图形(教师把之前准备好的长方形、三角形等逐一出示。)与老师手中的圆有什么区别呢? 生:圆是由曲线围成的(意思相近即可)

师:请同学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像老师这样对叠(做示范),使两边完全重合,然后打开,用铅笔把折痕画下来,这样反复几次。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呀?(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折痕都相交于一点)生:都交于一点。

师:继续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点位于圆的中心。生:学生发现了。

师:同学们很能干,这些折痕都相交于圆内一点,并且这一点在圆的中心。所以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好不好? 生:好!

师:这一点既然在圆的中心我们叫他“圆心”吧?有了中文名字我们随便也把他的英语名字取了吧?叫什么呢?同学们想想?(提醒用一个字母吧)生;各种回答。

师:同学们的名字都很好,不过老师觉得他是圆的中心,我们就用个圆形的字母勒表示好不好啊? 生:好!

师:所以老师给他取的英文名字是“O”。大家记住了没有?圆中心的一点中文和英文各用什么表示的。以后知道怎么叫了吧?(课件上展示圆心及表示方法)接下来大家交流一下吧(2分钟)

生:知道!(并把圆心的表示方法一起回答了一遍)

二、半径与直径。

师:请同学们前后四个人一个小组,拿出刻度尺量一量,圆周上任意一点到圆心O的距离,并记录下来。多测量几个不同的位置,然后思考一下看有什么发现?比一比谁最快啊?(3分钟)

生:各种回答。(老师纠正并引导学生得: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都相等)师:(课件展示:连接圆上一点到圆心)同学们很棒哟!这条线段呢,他也有中文和英文名字,中文叫“圆的半径”简称“半径”,英文名字用小写的“r”表示。接着请同学在你们的纸片圆上画画,看看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啊?再量量半径的长度又会发现什么呢? 生:可以画无数条并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

师:强调是在同一圆内。并继续让学生观察测量贯穿整个圆的折痕的长度并记录,看看发现了什么?

生:各种回答。(老师纠正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折痕都经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周上)

师:(课件展示:画一条直径)同学们看黑板,这条线段我们称他是“直径”,用小写字母“d”表示。同样方法,发现同一圆内有无数条直径,每条直径的长度都相等。(三分钟让学生记一下)

师:各小组的同学看看你们记录的数据,讨论一下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没有啊? 生: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师:嗯,很对!那么我们用数学等式怎么来书写呢?现在同学各写各的,老师下来检查。(边走边看)

生:写出了很多等式,但都不没有写完。

师:(课件展示:直径=半径2,半径=直径÷2,d=2r,r=d/2)这就是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大多数同学都发现了,不过没写完整。好,请同学写错的马上改正,没写完的,补充。写好了把前边学习的好好看一下(五分钟)

师:好了同学,大家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知道了圆的中心有一点,叫什么呀? 生:圆心。

师:圆心到圆周上人一点距离? 生:相等。

用这种问法接着问,学生回答。

三、圆规和圆的画法。

1、认识圆规,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2、试画一个圆,并让学生跟着画!

3、交流画法。

4、让学生将自己所画的圆剪下,备用。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表示方,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题和随堂作业

上一篇:关于印发《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规定》的通知 (铁建设[2009]171号)下一篇:祝你成功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