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024-11-16

学生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共19篇)(共19篇)

1.学生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篇一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小学生家长会发言稿(精选3篇)

引导语: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这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小学生家长会发言稿,欢迎大家阅读。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小学生家长会发言稿篇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每个人都有好习惯或者是坏习惯。好习惯会使你一生受益,坏习惯则会让你后悔莫及,十分烦恼,而这些习惯如影随形。

我一共有三个好习惯,这些好习惯令我一生受益。

我有着爱读书的好习惯。低年级时,我看到姐姐每天都捧着一本带图案的连环书津津有味地读着,慢慢地,我也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那时,我只是读一些《格林童话》,而且每天晚上还让妈妈给我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呢!渐渐地长大了,这些童话书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我了,我开始如饥似渴地读杨红樱与沈石溪写出的文学作品,这些书就如神秘莫测的魔法师一般吸引着我,令我无限向往;而现在我已升到了六年级,慢慢地接触着让人心情无比舒畅的散文书籍呢!记得有一次,我读了《时间》这本书,受益匪浅,深刻地明白了:做任何事情时都不能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们要节约宝贵的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更不可浪费时间。再者说了,今日待明日,明日何其多?有的时候,当我不想读书了,就会不由地想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久而久之,也让我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由于读书,也让我的作文水平提高,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这个好习惯也时刻陪伴这我。

我的第二个好习惯就是很朴实、不娇气。记得那次川井之旅时,轮到我们吃饭了,一上来菜,大家看得目瞪口呆,只有一些素菜,看起来还有些恶心,而馒头还发出一股酸酸的味道,菜里连一个肉丸都没有,尝了几口,同学们就发出声声抱怨,但我觉得有饭菜吃就够了,何必要挑三拣四,那样饿肚子的还不是自己?所以我夹起菜来吃了。我们一定要养成朴实的好习惯,它会让我们变得独立、坚强。

我的第三个好习惯就是有着宽广的胸怀,不挑剔别人的坏毛病。在我们班里,有些同学就会偷偷说别人的缺点、不足,因为一点小事情就会“疯狂”地报复别人,说人家的坏话。但我觉得: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只要发现自身的缺点后努力改正就好了。

从我的这些好习惯中,我受益无穷,得到乐许多智慧,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培养更多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少先队员!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小学生家长会发言稿篇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从上小学开始,就有一个坏习惯,喜欢把所有的作业都压到假期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开学前一天的时候完成。

后来,再怎么喊口号也不可以督促自己快些完成计划,即使是制定了计划,到中间就没有毅力坚持下去拉。直到上一个“十一”假期,还是老样子。

10.6号晚上,本来准备把积压了还剩三分之一的作业完成,可是懒散已成为习惯的我却总对自己说“眼皮都累拉!再怎么也不能委屈拉自己的器官!还有明天,上午4小时,下午4小时,应该可以完成拉!”于是便睡下拉。第二天,早上8点赶紧爬起来,洗脸还没有洗就趴在书桌前看着那一道道让人眼花缭乱的作业题……直到下午3:30,匆匆做完最后一道题目,整理好书包,拖着疲惫的身体,沉重的书包,来到学校。等待一个对我来说已经什么意义都没有了的“作业全部完成”。那天晚自习,做完所有作业,累得一头趴在桌上,意味深长地感叹一句:“以后再也不干这么不划算的事情拉!”

于是从那次假期以后,我开始猛然醒悟,无论是两天的假期还是晚自习的2小时,我都早早的完成要求的功课,把剩下的时间留给自己自由支配。这样的人生才惬意吗!

好的习惯,必须有坏的习惯衬托!所以应该为自己的缺点骄傲,为自己能知错就改而骄傲。

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为自己骄傲,为自己的缺点骄傲!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小学生家长会发言稿篇3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我们从小起就应该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而我就养成了一个爱看书的好习惯。

我可能是天生看书的人吧。在我小时候,就对书有种特殊的兴趣。当我哭闹时,妈妈给我一本故事书,我立即停止哭泣,一本正经地看起来,虽然什么也看不懂,可还像一个读书人似的认真的看起来。慢慢地,我长大了,从识字的那一天起,爸爸便给我订阅了许多杂志,比如《幼儿智力世界》《儿童文学》《小读者》……我翻开那些书,顿时觉得发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世界,也结识了不少新朋友:白雪公主、尼尔斯、光头探长……从此,我每天回家首先做的便是看书,慢慢地我养成了看书这个好习惯,因为书不仅给我知识,还给了我无穷无尽的乐趣。每天晚上,坐在灯光下,看着那一行行铅字,忽然,它们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跳啊,跳啊。多么有趣呀!这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我上五年级了。开始不满足于看小人书的现状,于是便开始阅读小说,比如:《城南旧事》、《童年我的大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些书给了我知识,也给了我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我还有个习惯那就是弹钢琴。每当我学习疲劳时,只要坐在琴凳上,我就会全神贯注,忘掉学习时的疲惫,弹钢琴已经是我轻松的一瞬间了。音乐把我带进了另一个世界,每天晚上它都向我张开双臂。把我带到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天地,我的手指在琴键上欢快的弹奏着,在音乐的世界里,我好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想蹦就蹦,想跳就跳,一点儿也不受限制。那动听的音乐就好像在和我亲切地交谈。弹琴不仅能使我忘掉了烦恼,还能使我和伙伴们增进友谊。每当亲人过生日时,我都用钢琴为他们弹奏欢快的生日歌,表达我对他们的祝福。我爱弹钢琴,因为它既磨练了我的意志!又丰富了我的生活,陶冶了我的情操。

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让我们行动起来,载上好习惯,驾驶自己的生命之船,向自己的目标出发!

2.学生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篇二

一、“从我做起”——培养自我责任感

小学生责任感的形成最终取决于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讲,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只有在集体活动中才能充分展示, 所以我们十分强调良好班集体的建设, 注重让学生在各式各样的集体活动中提高责任感, 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 磨炼自己。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我是班级小主人”“我是学校小主人”活动, 将班级、学校管理中的物和事, 通过组织学生, 把管理的责任分解到每个人的头上, 做到“事事有人管, 人人有事管, 人人有人管, 人人有管人”。管理与被管理者的结合, 提高了学生对班级、学校管理的参与度, 使学生在集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感受到了自己的利益和责任, 进而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竞争与合作”——培养集体责任感

没有竞争, 集体就没有活力。竞争是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动力, 又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我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的各项活动, 参与到竞争的行列中来。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小能手”竞选活动、“优秀学生、好学生”评比活动……这一系列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活动, 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学生。同时, 这些实践活动更为全体学生提供了竞争机会, 提供了展现才华的舞台。学生们在体验中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 体验成功的喜悦与进步的快乐, 从而激发他们的集体责任感。当他们听着一声声的夸奖, 拿着一张张的奖状, 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此时, 他们真正体验到了“学校以我为荣”“班级以我为荣”。

竞争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就感, 增强了自信心, 活跃了集体气氛,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但现代社会更是一个注重合作的社会, 团队精神在现代社会更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所以在活动中既要鼓励个人的创造发挥, 也要强调集体协作, 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 树立心中有集体的观念。如我校开展了创建“文明班级”活动, 各班为学生开设了班级图书管理岗、环保卫士岗等岗位, 让每位学生都有为班级出力、为大家服务的机会, 学生们在学会自我管理的实践中体验到了我和班级、学校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从活动中他们初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树立了对集体的强烈责任感。

三、“小鬼当家”——培养家庭责任感

如今, 正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 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大多是家中的“小皇帝”“亮明珠”,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可是有些父母爱替孩子作一切选择, 甚至于把孩子应负的责任都揽在了自己身上, 事事包办代替。于是“孩子要学习, 父母前边挤”的现象成为家庭教育中的一大景观, 正是这种无原则的迁就, 导致了孩子责任感的淡薄, 试想, 对于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来说, 很难想象他会自觉认真地做事, 更不用说要勇于创新了。因此, 通过家庭进行生活体验, 培养责任感很有必要, 也很关键。

为此, 我校开展了“小鬼当家”“自己的事自己做”等活动, 要求学生在家帮忙做一些适当的家务活, 如洗袜子、整理房间、拖地、洗碗等, 同时还要学会照顾老人等……各班还举行了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主题的班会,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了爸爸妈妈养育自己的辛苦, 同时学会了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 减轻负担, 学会生活自理, 培养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里的事情帮着做”的意识。

四、“参与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

对学生的教育广义上来讲就是社会教育, 所以, 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学校范围, 必须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引导学生投身社会、服务社会, 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学到的道理, 促进责任感的深化。为此, 学校应将责任感教育向社会延伸, 教师应帮助学生在社会中寻找一个岗位, 扮演一种角色, 从而获得一种经验, 明白一个道理, 养成一种品质, 使学生生活于社会中, 成长于社会中。

例如, 我校有意识地组建“雏鹰小队”,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时走向社会, 开展了丰富的社会活动, 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在“绿色卫士行动”的活动中, 学生为保护环境而出谋划策, 他们考察了塘川的河水污染情况, 写下了一篇篇的环保日记, 并以《还我清清小河》为题, 向全镇人民发出倡议书, 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责任感。此外, “红领巾小组”“文明生小组”“自强小组”等都开展了丰富的社会活动, 促使责任感的培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学生在社区活动中学会了关心周围的人、事和环境, 学会了有意识地关心社会。

总之, 责任感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的有效性绝不单纯是学校教育所能奏效的, 我们必须进行综合研究, 整体实施, 高度重视对小学生进行责任感的培养, 从而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 为造就新一代合格的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公民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秀英.少儿责任感的培养[J].少年儿童研究, 1997 (6) .

[2]李忠燕.儿童责任感的培养[J].现代教师, 2001 (35) .

[3]彭家辉.谈谈孩子的责任感[J].家庭教育, 2002 (5) .

3.学生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篇三

健康关注

不久前,美国纽约市公立初中因为增加了一门强制性课程——性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如何使用避孕套,何时避免发生性行为等引发轩然大波,有教育专家认为,中学课堂开设这样的课程绝对有必要;也有人认为,对某些人文和治安环境完全不同的城市而言,此类教学内容反倒可能会有教唆的嫌疑。再者说,由于性教育牵涉到文化背景、道德标准、宗教信仰、社会意识等多方面问题,因而不能采用一个标准,一种方式,一个声音。

随着性早熟、少女坠胎等现象的日益增多,对于那些身体快速发育却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他们究竟该怎么办?怎样看待性、情感和自己的身体?根据中国的国情,我们应该如何让孩子们更加自信地度过危机四伏的青春期呢?

个案一:8岁女孩“乳”早熟

8岁女孩晔晔在其父母陪同下到了医院,经检查,晔晔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性早熟的症状,包括乳房发育与阴毛生长。晔晔从小跟着外婆生活,不知道乳房提前发育是性早熟。经过检查化验,医生诊断该患儿为单纯性早熟,B超检查卵泡发育接近成熟,很快就会来月经。

近年来,儿童性早熟呈显著上升趋势。女孩在10岁以前乳房下有硬节、肿痛等迹象日益增多,男孩在12岁前出现变声、长胡须和体毛等现象也不少,这些青春期過早出现的现象,即为儿童性早熟。

儿童性早熟可对儿童造成心理行为和体格发育两方面的危害。患儿可能因自己在体型上与周围小伙伴不同,而产生自卑、恐惧和不安;过早来月经的女孩子,往往精神十分紧张,进而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学习;此外,由于性早熟患儿多伴有骨骼提前发育,骨骺提前闭合等,虽起初身材较同龄儿童高,但成年后身高往往不够理想。

由于性腺的不同,一般而言,女孩比男孩性发育早,因此发生早熟的女孩也相对比男孩多些,男女性早熟比例约为1∶3甚至1∶5。随着营养状况的明显改善,儿童生长发育的提前现象已在多项指标中有所体现,另外,误服含雌激素药品或食用含雌激素食品,如各种饮料、滋补保健品及各种肉、禽、水产品类蛋白质在日常饮食中所占比例较大,部分假性性早熟明显高于真性性早熟。

现在增加较多的性早熟六成左右与吃有关,受社会环境影响的大约占到四成,如环境污染、长期使用成人美容用品、不良的心理刺激,包括网络、影视等色情内容;此外家庭气氛和亲子关系质量、所处学校社区环境特点、同伴的喜好等都有可能产生影响。

个案二:14岁少女堕胎辍学

今年14岁的初一女生小娟,因好奇跟一名初二男生同居。小娟竟然对避孕一无所知,直到怀孕4个月后被母亲发现,才被送去医院堕胎。为此,父母不得不让孩子辍学。

“我的女朋友今年13岁了,能否发生性行为?”“我吻过楼下小妹的额头,她会不会怀孕”……如今,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困扰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对未成年女孩来说,普通性行为造成的创伤比成年女性要大得多。因为未成年女性的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阴道黏膜发育较稚嫩,宫颈上皮也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而连续流产等意外,更可能造成子宫穿孔,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造成出血量比较多等严重后果;远期的并发症,则可能造成子宫内膜移位症、盆腔炎症以及不孕症。

据调查,许多出现过早性行为与意外怀孕的孩子,其家庭普遍存在亲情不足、经济贫困等问题,而父母长期忽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观点:父母是孩子性别启蒙老师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性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们安全度过青春期呢?

当“小豆子”还在妈妈腹中时,家人已经对他(她)充满了无限的期待,男孩?还是女孩?如果是男孩,爸爸愿意带他到运动场上挥洒汗水;如果是女孩,妈妈更愿意把她装扮成可爱的小公主,教她跳舞,让她学琴,自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必然带着性别的标签,按其性别赋予的角色慢慢地成长。在此过程中,爸爸妈妈则是孩子性别启蒙中最重要的老师。

女孩喜欢布娃娃,男孩子喜欢汽车,这种偏好差异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加上父母的导向的双向作用结果。有些特殊的家庭,男孩当女孩养,女孩当男孩养,而父母这种意识行为会使孩子产生角色的转换,例如电影《失恋33天》的男主角王小贱,行为中总带有一些女性的特质。

实质上,不同的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差别是天性使然,以玩积木为例,男孩、女孩的玩法就不一样。男孩会把积木玩得乱七八糟的,女孩则相对规整地来回堆放;又如汽车玩具,有些男孩喜欢把车子拆来拆去,多数女孩则只是把车子推着玩。可见,男孩更多表现出操作性行为,女孩则更多表现出社会性行为,这种表现应该是天性或者遗传的结果。不管是天性,还是在父母的导向下,孩子的性别角色出现分化和固定,父母的引导起更重大的作用。

新知:孩子性别意识发展有迹可循

孩子性别意识的发育可总结为萌芽期、肛欲期、性器期、沉默期、青春期共5个阶段,家长可以通过这些阶段的特征,有意识地以身作则教育孩子。

第一阶段,1岁前(萌芽期)

孩子会通过发声、眼神、行为等,简单地辨别爸爸和妈妈的区别。例如,孩子喜欢跟妈妈玩躲猫猫,但不愿意跟爸爸玩躲猫猫,取而代之的是跳来跳去,举高高等大动作运动,当妈妈想参与进来的时候,孩子同样不愿意跟妈妈玩同样的游戏。可见,孩子是通过游戏方式对父母进行区别对待。这是孩子的天性本能,但是有性别认知障碍的孩子,这种区分能力是较低的,属于性别认知萌芽期。

第二阶段,2~3岁前(肛欲期)

该年龄段排泄机能成为孩子得到性快感的主要目标,孩子从排泄活动中得到极大的快乐。在学习排泄的过程中,孩子渐渐学会区分男性与女性的区别,如男孩要站着尿尿,女孩则要蹲着尿尿,这个时期也是性别分化比较明确的时期。

第三阶段,3~6岁(性器期)

孩子在该年龄段的认知能力在飞速发展,也是性别角色建立非常重要的时期,他们渐渐知道了性别是固定而不会发生改变的。这个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我们称为三角关系时期。这个时期,女孩认同妈妈,仰慕爸爸;男孩认同爸爸,模仿爸爸。这也是孩子将来能形成良好亲密关系的基础。

nlc202309032152

第四阶段,6~11岁(沉默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有稳定的同性伙伴,不愿意跟异性玩,即使男孩与女孩一起玩也易发生冲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性别角色刻板地遵守,认为逾越性别角色的行为不能容忍。例如男孩只能玩男孩的玩具,不可以玩女孩玩的布娃娃。

第五阶段,11~19岁(青春期)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身体发生巨大的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让孩子真正明白性别,是生理与心理的真正统一的时期。有些性别认同障碍的孩子,在这个时期能表现出来。这些孩子会出现心理性别角色的混乱,导致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异性,还是同性。

建议: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健康的性别意识

其实父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培养教育工作,假以时日,让孩子养成健康的性别意识并不难。

首先,父母就是健康的性别榜样

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是模仿学习的性别榜样,明确的性别角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性别认同意识。例如爸爸对孩子来说是偶像,不管男孩女孩都一样。男孩更多地模仿爸爸,而女孩则仰慕爸爸,模仿妈妈的角色。如果爸爸的角色定位偏差,就容易出现问题。有些爸爸很会带孩子,甚至连妈妈也比不上,这样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容易对性别角色的分工产生偏差。在正确的家庭性别角色分工中,爸爸应该起到教育、引导孩子的作用,妈妈则主要是起照顾孩子生活起居的作用。当然,爸爸有时候也可以帮妈妈分担一些工作,例如换纸尿裤,即使笨拙一些也没关系,孩子能从中感觉到爸爸和妈妈的差别。另外,和谐的家庭关系也很重要,爸爸妈妈的关系越融洽,孩子的安全感会越好,性别差异意识会越明确。

其次,针对不同性别玩不同的游戏

爸爸妈妈可以通过日常游戏,引导孩子认知性别差异。例如家里的男孩,爸爸可以多带孩子在户外做些肢体运动,陪孩子一起搭建玩具车跑道,或者拿着玩具枪打枪战等,培养男孩的气质,如果是女孩,妈妈不妨陪孩子给芭比娃娃换装,用玩具烹饪工具玩过家家这样的小游戏,培养女孩的气质。

当然家长有时也不必太刻意地区分,即使有时候男孩会跟女孩一起玩洋娃娃,也可能他们是在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假如男孩抱着娃娃喂奶,妈妈可以这样问:“你在学爸爸用奶瓶喂奶啊?”通过这样的方式区别开男性與女性。假如男孩看到妈妈涂口红,想跟着学,妈妈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女孩子才会涂口红,你是男孩子应该跟爸爸一样涂润唇膏。”千万别对孩子异常的模仿行为表示认同,否则孩子会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

第三,男孩女孩,要区别对待

除了游戏外,在日常的养育方式上,父母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性别区别对待。例如男孩在公园跑动的时候摔倒了,爸爸要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培养男孩坚强的性格。例如鼓励女孩养可爱的小动物,像小白兔、小仓鼠,培养女孩的同情心和细心的性格。

当然,家长也无需太刻意地关注孩子的性别教育,早期的孩子性别意识还不会太明显,例如男孩也会玩女孩的游戏,当孩子困惑,甚至行为异常时,我们就需要特别关注,到底是哪出现了问题,假如采取了措施而问题得不到解决,则要及时求助专业的儿童心理专家了。

没有好的社会环境,便不会有好的性教育。好的性教育,就是合情合理,就是要考虑到让性教育适合孩子的年龄和成长环境。好的性教育绝不会鼓吹禁欲,它会给青少年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技能,帮助他们懂得性安全、性约束、性道德,并学会尊重他人及正确认知健康的两性关系。

好的性教育离不开好的教授方式,互联网可能是最好的平台,也必将成为最好的传授方式。建立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各级别的性教育网站可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好建议。当孩子们一个人安静地坐在电脑前安稳地学习性知识时,他们便摆脱了面对父母长辈、老师同学的尴尬和担心。

(编辑 墨非)

4.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 篇四

一、建立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长期处于愉快心理环境下的孩子,往往表现为精神振奋、性格豁达、活泼乐观、充满自信。相反,一个压抑的家庭氛围,孩子就会表现为缺乏热情、性格内向、感情脆弱,甚至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和谐的家庭是孩子良好情绪培养的重要环境和因素。

二、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养。

在生活中,给孩子制定有规律的生活,如定时、定量的饮食,适当的睡眠,合理搭配身体的动静活动,这样,孩子就会形成一种稳定平和的良好情绪。

三、对孩子的爱抚。

许多观察和研究证明,父母长期爱抚、关心孩子,给孩子体贴入微的照顾,满足各种合理要求,能够引起孩子的安全感、依恋感,有助于孩子形成活泼、开朗、信任、自信的性格情绪特征,同时,还使孩子与父母在共处时总能引起良好的情绪反应。这是使孩子产生良好情绪的基础。

四、父母为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要合理地、自然地显示个人的喜怒哀乐,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分的悲伤、压抑或愤怒。父母能自由地表达情绪,儿童亦会受到感染。

五、与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

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内心情绪感受,做一个和孩子知心的朋友,如果孩子碰到了某些问题,父母应与孩子共同分担,同时,也要给予孩子表达情绪的机会,帮助孩子合理的发泄情绪,可采取让孩子适度地宣泄或与孩子促膝谈心,使其达到心理平衡。

六、在游戏中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正常活动,是培养其良好情绪的时机。父母应利用空余时间多陪孩子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产生愉悦的心情,同时,对人和事都有一种美好的情绪感受。而不要在孩子兴趣浓时,无道理地训斥孩子,或强令孩子中止游戏,否则会使孩子产生不满的情绪。

5.家长如何培养孩子数学阅读的兴趣 篇五

小庙中学刘智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是描述科学的抽象语言。我在从事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并懂得要教好学生学会数学这门课程需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学生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解辨析能力,还需要有较强的阅读功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教育。那么对于家长来说我们如何去做呢?下面是我谈几点建议:

一、关注孩子的阅读兴趣,推荐课外读物

一部好的课外读物往往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发孩子的求知欲、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历史上许多数学家都曾在青少年时代受到一些优秀数学书籍的重要影响,不仅从中得到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的熏陶,而且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向孩子提供好的课外读物,并帮助和鼓励他们积极地阅读,可以使他们开阔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材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也有意地给孩子提供了阅读材料,每一个知识块都有“数学与文化”的材料,这也是孩子们需要重视并阅读的内容,从中可学到很多。比如:全等三角形这一章节,让学生了解从“勾股定理到费马大定理”,从而知道勾股定理的来历和发展。?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后有“高次方程的根式解与阿贝尔伽罗华”的阅读材料,更深刻地体会到解高次方程的“降次”思路。

二、组织孩子有目的的阅读,把握阅读要领

为了让孩子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把握阅读要领,并获取相应的知识。家长可以结合教材布置阅读材料,以促使孩子迅速把握书中的要义,培养孩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科学的治学精神。数学教材毕竟不同于文科类的教材,它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和简洁性等特点,孩子开始阅读教材时可能会按照他们阅读语文或看小说的习惯较少分析思考。结果收获甚微,甚至失去阅读兴趣。因此家长不妨先做出阅读示范,分清主干和枝叶,然后编写好阅读提纲,把握知识要点,传授数学阅读技能,使他们逐渐掌握数学阅读的一些技巧,从阅读中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乐趣,慢慢地孩子阅读的自觉性就会加强。好的阅读习惯也就慢慢形成了。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还可以让他们自定阅读计划(包括进度),独立完成阅读笔记,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加强阅读训练,解决阅读理解题

数学教材中,数学符号、图形较多,有时用很多语言才能说明白的地方,几个数学符号或一个图形就可以解决问题。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过程。一方面,数学阅读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原理、公式,而书写可以加快、加强记忆,数学阅读时,对重要的内容常通过书写或作笔记来加强记忆;另一方面,教材编写为了简约,数学推理的理由常省略,运算证明过程也常简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以便顺利阅读;还有,数学阅读时常要求从课文中概括归纳出一些知识,如解题步骤、解题方法、数学思想、知识结构框图等,或举一些反例来加深理解。近几

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为热点之一,阅读理解题也可以是阅读课本的原文,也可以是设计一种新的数学情况,一般篇幅较长、涉及内容丰富、构思新颖别致。这类问题主要考查解题者的心理素质,自学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考查解题者的观察分析能力,判辨是非能力,类比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学归纳能力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这要求孩子们平时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爱读书,会学习,善求知,勤动脑,会创新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良好习惯。

四、集中孩子的思想,交流阅读体会

不同的孩子的数学基础不同,阅读能力有异,学习自觉程度也不一样,不定期组织孩子交流数学阅读的经验,无疑对大面积提高孩子阅读教材能力大有裨益。一般来说,孩子的数学学习活动总是在班级集体中进行的。班级集体的学习气氛、志趣相投的孩子之间的影响,会有形或无形地影响其成员的学习。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正确引导,千方百计地激发和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孩子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为他们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了解自己和别人的机会。

五、总结归纳,提炼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数学活动的基本观点;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为数学活动提供思路和逻辑手段以及具体操作原则的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是对数学规律更一般的认识。它蕴藏在数学知识之中,需要学习者去挖掘。数学家华罗庚认为:学习要经过“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由薄到厚”是理解和弄懂所学的知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由厚到薄”

是要把学过的知识贯连起来,加以融会贯通,进而提炼出它的精神实质、抓住重点线索和基本思想方法,组织成精练的内容。可以说,“由厚到薄”是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数学阅读能力的核心。

六、学会撰写小论文

在阅读、交流的基础上还要适当地指导孩子撰写数学读书笔记或数学小论文,读写结合,手脑并用,促使思维的开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经过长期训练,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培养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能把这种习惯迁移到其它学科上,这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艰巨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

6.学生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篇六

现在很多家长都给予了孩子很高的期望,为了不让孩子落于人后,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可是同时却忽略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事情做家长的都替孩子代劳了,比如一年级的学生晚上的书包基本上都是家长帮忙整理的,当孩子习惯了之后就会出现一旦家长没有整理,孩子第二天上课不是没有书,就是没有本子,要么就是铅笔没削。高年级的孩子课业负担较重,家长往往为了孩子的学习,从不要求孩子做家务,致使有的孩子连最基本的劳动——扫地都不会。有位教育家曾经对于一个人的习惯问题做过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一个人养成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看来养成好的习惯对个人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习惯好坏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各位家长朋友,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就必须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持之以恒。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呢?

首先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个小朋友叫阳阳,由于父母工作繁忙,阳阳从小就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对阳阳非常宠爱。他们对阳阳总是照顾得无微不至。当阳阳进入幼儿园时,还不会独自上厕所,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睡觉……阳阳在生活中根本就没有学到良好的自理习惯!这时候,阳阳的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把阳阳接到家中,对阳阳进行生活习惯的训练。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家庭式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如果父母能够经常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给儿童一个最好的榜样,讲话时注意礼貌、举止文雅,经常这样以身作则,这

种长期熏陶一定会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养,通过日积月累,让儿童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由此可见,生活即教育,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同时,父母应当经常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给儿童一个最好的榜样,讲话时要注意礼貌、举止要文雅。如果能够经常这样以身作则,这种长期熏陶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养,通过日积月累,让儿童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休息好是学习好和身体好的前提,生活有规律,有益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如何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呢?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制定作息计划,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就由被动变成主动,从而养成好的习惯了。

2、让孩子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往往会无原则的迁就他们,导致孩子养成不吃饭,爱吃零食的坏习惯,时间长了,孩子的营养不均衡,身体素质差,很容易得病。因此家长朋友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吃饭的时候要专心,不能边吃边玩,不能看电视,引导孩子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不吃垃圾食品。另外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早餐,早餐吃好才能保证上午有精力学习。家长还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常洗手,早晚刷牙,不要手指等卫生习惯,同时还要注意对孩子进行公共卫生的教育,让孩子养成不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

3、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应该有意识从小锻炼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办事能力,当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了自己的事

自己做的习惯,养成主动做一些家务劳动的生活习惯时,孩子的独力意识与自我责任感就已增强了很多。

4、做事有节制 时下家长们最为头疼的莫过于孩子的自制力差,孩子看电视、上网成瘾,管也管不住。其实如何让孩子养成自制的习惯,让孩子上网有度也并非是太难的事。孩子小的时候,在一些缺乏自制力的事情上我们要讲清道理,必要时可强制执行,发现孩子的错误要及时纠正,不要等他养成习惯之后再去纠正。孩子爱看电视多半是受家长影响,甚至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不纠缠自己就让孩子去看电视,久之,孩子离开电视就无所适从了。家长要在看电视上以身作则,少看电视多读书,用行动产生说服力,这样的纠正效果会更好。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但要正面引导孩子玩那些益智的、健康的游戏,这样来避免孩子去色那些充满暴力与色情的游戏。同时要多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爱好,这样孩子就不会把注意力只放在玩游戏上了。

5、文明礼貌的培养 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国家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有的孩子客人来了不知道问候,甚至还有的孩子满嘴脏话,而家长往往以我这孩子真不懂事就轻描淡写的过去了。其实文明礼貌是一个人有教养的表现,在一个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狡猾,质朴就会成为粗鲁,宽厚就会成为谄媚。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大了就知理了,因为当他养成习惯之后,他就不觉得这是一件错事了,更不会去改正。孩子是否做到文明礼貌,重要的是体现在行为上,家长应当关心和指导孩子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教育孩子到别人家去时先敲门,不乱动他人的物品;在家接待客人时,学会让坐、请茶、送客,且不影响大人之间的交谈;到公共场所要爱护环境卫生,自觉遵守

公共秩序;尊敬老人、师长等。文明礼貌外在于行,内在于心,只有家长发自内心的去做,才会起到示范的作用。

下面我们再谈谈学习习惯的培养:

1、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读书不仅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呢?在这一方面

我们学校经常会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给家长推荐一些好的书籍,跟家长交流好的读书经验,提一些合理的建议,如给孩子营造一个阅读环境、提供一些他喜欢的、有趣的阅读资料;家长和学生共读一本好书等等。我们学校现在正在开展国学诵读这一活动,说到读书,我们学校的李新梅老师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好,她每天早上都会在教室的黑板上写下几句经典的语句,然后带领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读书的热情非常高涨,她还通过让孩子回家和父母赛读的形式使家长也参与到读书中去,提高孩子读书的兴趣。另外还要让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很多孩子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书读了不少,时间也费了不少,可是读过之后却没留下什么印象;即使当时觉得很有收获,过些日子,印象却又模糊了;等到作文需要时,想又想不起来,找又很难找到。因此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也就是说读书时一定要拿起笔,边读边想边写。比如,这个字不认识,划下来,查查字典,注上拼音;那个词不理解,划下来,对照上下文,再查查字典,弄懂了做个注释;这是个关键句,概括了全段的主旨,划下来,批上几个字;那一句不明白,打个问号,在书边提出疑点,待后解决,全文读了几遍,划划层次段落,写写段意,进而归纳中心思想;这里写得精彩,画上圈圈,还可以写上“形象”“有趣”等批语;那里读有心得,可以写上几条体会等等,这样,就会使学生逐步学会并养成动口、动脑、动手的读书习惯。

2、培养孩子的写字习惯 正如成语所说“字如其人” 要培养孩子的写字习惯,就要从小抓起。因此书写习惯的培养就成为我校写字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除了平时课堂上的要求外,我们还专门开设有写字课,从坐姿到握笔姿势,再到正确的书写,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要关注到,通过让孩子用简单的儿歌“一尺一寸一拳头”来记忆写字的姿势,使孩子在不断的练习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但是写字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家长在家也要指导好孩子用正确的姿势写字,让孩子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意识。

3、培养孩子学会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将要学习的课程做简要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我们学校现在就特别重视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老师会教给孩子预习的方法,如

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等方法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问询,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

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做不同的标记,如:重点的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_”,并在字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4、教给孩子方法,不让错题陪伴自己

其实将不会的知识学会,孩子的学习就进步了,所以要让孩子养成不让错题陪伴自己的习惯。家长要让孩子准备好一个错题本,记下每天的错题,并要把错题弄明白了,这错题才能从本子上勾去。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的学习成绩

就提高了。要培养孩子的这一习惯,家长就不要因为孩子出错就指责孩子,这样孩子才会将错题记录下来了。家长可与孩子一起分析出错的原因,即使你不会帮孩子分析,你也要学着倾听孩子的分析,你可以尝试着让孩子把你教会,这样来培养孩子的成功感。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有一点是要家长们记住的,那就是不要用物质奖励让孩子迷失了学习的方向,更不能因孩子一次考试好了就忘记原则的任意奖励,尤其不能因孩子一时考不好了而打骂孩子,让孩子失去上进心,要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要鼓励孩子,孩子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不要只看孩子的分数,不要只横向与他人去比较自己的孩子,更要纵向去看孩子的发展。

7.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篇七

当今的中学生,相当一部分人社会责任感淡薄,他们享受了家庭和社会对自己的厚爱,但对父母、对社会却不知道尽责,更有甚者是冷漠无情。那么什么是责任感?责任感是一种自觉地把份内的事情做好并愿意承担相应责任的情感。社会越发展,就越需要负责任的公民。从个人的成长,人际之间的交往,到社会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责任。责任感和负责人的态度是我们能否获得成功的条件之一,它能催生智慧和能力,促使人去做好事情,由此获得尽责的喜悦和满足感。

在培养责任感方面中学生面临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责任概念的模糊。有的同学把责任看成是对成年人,职业人员的道德要求,似乎与青少年没有关系,有的同学对责任范围的认定比较狭窄,认为只有法律规定的才是责任,其他的都不是。二是一些同学不能全面认识到承担责任既会有回报也会有付出,在承担责任时有很大的盲目性,获得回报时兴高采烈,一旦付出代价而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就垂头丧气、后悔不已。同时面对责任有的同学能躲就躲,能逃则逃,不能清楚的认识到逃避责任的后果,如失去人们的信任,受到谴责、甚至受到法律的惩罚等。三是对责任的回报斤斤计较是对承担责任所获得的回报斤斤计较,一旦不能如愿则怨天尤人。四是一些中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片面强调个人的自由而忽视或否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有没有勇于承认错误、自我检讨的勇气,是衡量中学生是否具有责任感的重要标志。中学生独立意识日益增强,希望摆脱成人的管束,获得更多的自由空间。但自由与责任是统一的。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拥有更多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随心所欲,而是意味着负有更大的责任。一个人只有在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自由。一些中学生往往只强调个人的自由而否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在犯了过失或错误时,缺乏承认错误的勇气。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反省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站在学校的立场,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关注学生自尊体验,帮助学生提升责任感

责任感的形成往往有赖于学生内心体验和认同,教师应尽可能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责任感。自尊是一种个人的价值判断,他表达了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这种态度表明个体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自尊心的满足是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的前提条件,相反自尊心的丧失是社会责任意识形成最大的情感障碍。因此教师在教育中首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需要、权利和选择,同时要引导孩子明白,自己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任,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理解、感悟生活中的责任,并且主动地用行动去承担责任,无论事情的结果是好是坏,只要是自己独立行为的结果,就应当敢做敢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由别人尤其是家长替他们承担后果。

2 着力培养学生形成对社会对集体负责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和对集体的责任感

集体主义是一种人生价值观念,它使人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找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个体对所在集体强烈责任感的充分发展,将为形成对国家、民族以至整个社会的责任感提供坚实的基础。对于初中生而言,最直接的集体就是班级和学校。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学校、班级的热爱和责任。

3 注重运用基于生活基于案例基于过程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伦理道德等问题的关心

目前无论在家庭还是学校都存在着“唯智”的教育倾向,无形当中对学生产生价值误导,致使学生只顾埋头学习,漠视伦理道德问题,缺少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对真实生活的体验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极少去关注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单调的学习生活,养成了学生从小到大,其直接目标就是升学,至于以后要做什么,为什么做,并不十分明确。这样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行为方向不明确,难以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会把社会责任当成是外在的、他人的、与己无关的东西。如果听任知识技能对生命的无情挤压、学生完整而鲜活的生命被肆意分割,那么我们的年轻一代只能是知识越来越多而智慧却越来越少、社会责任感越来越淡薄。

4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只有在实践的大课堂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才能感受到个体与外在世界的息息相关,从而更客观地评价自我、他人、社会,判断、选择、承担其所应承担的责任,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取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科渗透。学校教育中,政治课教师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肩负重任,但各任课老师的责任也是义不容辞的。因此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只是思想政治课老师的事情,各科教师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注意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影响。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全人的教育,而非人格分裂的教育。

5 潜移默化,榜样教育

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首先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在现代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教师的道德行为与其向学生所进行的道德教育之间不一致。如果教师不能把他向学生所传授的道德意义与理念体现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将会使教师的“道德教育”大打折扣。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感染力是我们难以数计的,在一个能体谅他人的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会表现出体谅的态度,一个厌倦而失望的教师,他的学生往往是没有生气和无精打采的,当然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老师,也只会带给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淡漠。总之,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成,它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程,因此我们不能坐等学生成人或上大学以后才去关注这一问题,而要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之前就加以重视。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的、发展变化很迅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引导至关重大,应引起学校教育者的极大重视。

8.学生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篇八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方法;信心;家校联系

《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之“我努力,我能行,争创‘新三好’之星”评选活动是在传统“三好学生”评选办法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新的学生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教育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产生的。它涉及学生的个性、心理、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要通过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多维多元化评价体系。

“我努力,我能行,争创‘新三好’之星”评选活动的开展,离开家庭教育,离开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将是一种残缺的、不完善、不完美的评价体系。

我们知道,家长是孩子最好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成为“新三好”之星的指导者和第一责任人,承担着孩子能否成为合格“新三好”的主要责任。为此,家长要努力帮助孩子实现成为“班级新三好”“校级新三好”“镇级新三好”乃至“新三好之星”的愿望。而要帮助孩子实现这一愿望,家长就必须创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探索教育方法,树立坚强信心,强化家校联系。

一、创新教育观念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不断深入和抚养孩子所需经费的不断加大,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愿望凸显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让“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出人头地,及早摆脱“背朝黄天面对黄土”的农民意识,可谓是用心良苦。但适得其反者颇多。追根溯源是很多家长走不出希望孩子“成绩第一”的误区。实际上影响孩子一生的不仅仅是“成绩第一”就能行,还应该和孩子的良好习惯、优良品质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自以为是”的家长式教育模式恰恰会程度不同地导致孩子人格的缺失和良好习惯、优良品质的养成。究其原因都是家长教育观念陈旧,不能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成长能力所造成的。

二、转变教育行为

由于许多家长自身素质的低下,走不出家庭教育孩子的观念误区,导致其对孩子的教育行为出现“重知轻人”“草率粗暴”“呵护溺爱”等错误的教育行为。自恢复高考以来,虽然国家每年招收的大中专生和各种民办院校、职业学校学生的录取比例不断增加,但许多孩子走向社会后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随心所愿者甚少,求职无望者比比皆是。实际上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良好习惯和优良品质。而“自以为是”的家长式教育模式不仅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不利于构建和谐家庭,还扼杀了孩子自主发展、自主成长的意识本能。许多家长由于诸多原因把孩子的教育推向了学校,削弱了教育孩子的力量,错失了教育孩子的良机,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失去了父母的疼爱,岂不知没有爱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这样的孩子即使是上了学,走向了社会,也注定不会成为一个社会的好公民。

三、探索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的方法没有最好的,但有最合适的。这就和教书一样,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此,家长要学习、了解一些教育孩子的基本方法,紧紧围绕孩子健康、全面发展的要求,选择最适合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景泰县草窝滩学区以开展《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我努力,我能行,争创‘新三好’之星”评选活动为平台,大力开展家校联谊活动,积极创建省、市、县优家长学校,并创造性地开展了争做“新三好”优秀家长活动,不仅让每个家長都明白教育孩子要学会做人第一、正视责任、自立自强、有错就改,更是让每个家长都明白了“在责骂声中长大的孩子,会变得自卑;在暴力中长大的孩子会变得懦弱;在夸奖中长大的孩子会变得自信坚强”。更重要的是让家长都知道,要想教育自己的孩子成为家庭的好孩子、学校的好学生、社会的好公民,离开了良好、得法的家庭教育是坚决不行的。家长才是孩子争创“新三好”之星的排头兵。

四、树立坚强信心

由于父母与孩子的特殊关系,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成为最直接的教育方式。所以,为家长者必须树立以终生教育孩子为己任的信心,把教育好孩子作为一辈子的大事,用自身最广博的知识、最优秀的品质和最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孩子。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必须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榜样的熏陶,使自己在孩子的心目中成为一个值得骄傲的家长。当然,除了长期践行“身教不如言教”的教育方法外,还要对孩子实行适度民主,尊重孩子的人格,做孩子的亲密朋友。常交流、不自负、不随言、不粗暴;善于换位思考、巧妙取长补短、及时赏识孩子;重视孩子的爱好兴趣,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孩子在赏心悦事的环境中成长。

五、强化家校联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校联系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作为家长要经常主动与学校、教师沟通,因为沟通是家校合作的桥梁和基础。家校之间要建立长期、和谐的伙伴关系和合作关系。因为老师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家长也可以及时反馈孩子在家的情况,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孩子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得到及时解决,才能达到家校之间互通有无、协调配合,合力共赢的目的。

我们殷切期待每一个“班级新三好”“校级新三好”“镇级新三好”乃至“新三好”之星的产生都有一个值得让孩子骄傲的家长与孩子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9.学生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篇九

如何解决?当然不能一味的限制,因为限制而诱发的孩子逆反心理可能会更糟。更不能放任不管,应该用聪明的方法。比如,旁敲侧击,用一些有益有趣的东西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但是工作忙碌的您,可能没有时间和精力为孩子寻找摩尔庄园的有益替代。别着急,可以借助于“花儿世界”,一款专为孩子定制的网络浏览器,可以为3-10岁不同年龄孩子配送合适的学习娱乐资源。并且可以有效地管理孩子上网情况,培养孩子健康的上网习惯。

下载地址:花儿世界

小编带您看看“花儿世界”到底有些什么好玩的东西呢?

在第一次打开软件时,会提醒您输入孩子的年龄,“花儿世界”会自动搜索网络,配送合适此年龄的相关学习娱乐的信息和资源。

图1

卡通设计的主界面,非常适合孩子,相信您的孩子也会喜欢这样属于他(她)自己的浏览器。其内容分类也很丰富,从“动漫世界、游戏天堂、学习乐园、网络漫游”等,可以让孩子尽情享受网络带来的信息便利。

图2

在“游戏天堂”里除了有一些类似于摩尔庄园之类的网络互动社区。还有一些益智并广受孩子喜欢的游戏,都是单机版的游戏,训练孩子的眼力和智力的同时,随时玩随时停止,不会让孩子沉迷其中,

图3

比如时下非常受欢迎的《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游戏拼图,就非常锻炼孩子的眼力和组合能力:

图4

当然我们也提醒父母,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理解。所以建议您要经常和孩子一起玩,在玩乐中培养亲子感情,孩子会更听父母的话,自然也有减少沉迷游戏的机会了。“花儿世界”里有很多,比如脑筋急转弯,就非常适合亲子玩乐的游戏。而且对孩子的智商发展很好的促进作用。

图5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这也正是 “摩尔庄园”如此风靡的原因。当然作为父母您更应该了解这一点,教育孩子也要迎合孩子爱玩的天性,在学习之余让孩子玩一些有益的健康的游戏,“花儿世界”里就集合很多寓教于乐的小游戏,将一些枯燥乏味的学习知识简单娱乐化,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图6

“学习乐园”有语文、数学、英语等等各种分类,内容非常丰富,锻炼孩子的各方面才能。来看看这个学习颜色英文单词的游戏,一个可爱的小松鼠在挤牙膏,挤出各种颜色,如果选对了颜色的英文单词,就会以“GOOD”鼓励小朋友,一定让孩子玩的开心而且又学到了知识。

图7

当然,除了在游戏中锻炼孩子动手动脑能力,我们也要注意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当然不能局限于课文,建议可以从孩子比较感兴趣的童话寓言中入手。

图8

还有动画版格林童话,让孩子在文字和视觉上领略不同的童话世界,会给他(她)们增添想象的翅膀,或许有一天他(她)们能在自己编织的童话世界里尽情翱翔。

10.学生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篇十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见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很大的转折,从此就进入了紧张又愉快的学习生活。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习惯的培养比知识还重要得多。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那么,家长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按时作息,专时专用

六七岁的孩子,还不知道怎么去合理地安排利用时间,一遇到他们喜欢的事,就不会有时间的观念了。所以,家长要针对孩子平时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有比较明确又相对固定的活动、娱乐、学习、休息的时间。孩子习惯养成后,就会使生活规律化,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益处。

家长要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孩子在学习时间内,必须让他专心学习,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发现孩子作业质量不好,就要及时提醒,特别是孩子书写不认真的时候,应让他重写。作业时,要他做到写字姿势正确,字迹端正,既要做正确,又要有速度;朗读要正确,连贯,声音响亮。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并及时给以鼓励。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习惯。

2、独立思考,平等交流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让他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他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在家庭中家长与孩子的语言交流是很重要的,不是简单的一句自己思考或明天问老师去,可用商讨的语气对孩子说:“你再想想,你觉得哪个地方有困难,你把你的想法说一下。”还要加入自己的想法,如:“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理解的,我是这样想的,这个问题我和你有分歧,明天再问一下老师看应该怎样理解。”要让孩子觉得你是在和他平等地进行交流,这样孩子就不会出现逆反心理,非常愿意和你沟通。

3、关注细节,因势利导

良好的习惯大多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小事上。孩子活动后,要让他养成自觉整理器械的习惯;做完作业后,要让他自己收拾用具,整理书包,准备好第二天需要的学习用具。我们常说要“认真做事”,就体现在不丢三落四,做事有条理等方面。这些习惯的养成,会使他的学习更具条理性,思维更具逻辑性。

要勤检查,勤督促,及时鼓励,提出要求。有一位妈妈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孩子在墙上挂了块木板,看到孩子有不好学习习惯的现象就在木板上按一个图钉,一开始图钉上升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少起来了,到后来基本上就不再按了;这位妈妈又采用每天如不出现不良的学习习惯就拔掉一个图钉的奖励措施,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木板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行为结果,让孩子有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11.家长的责任是防止孩子全面发展 篇十一

沈诗钧上小学前,沈振雄把一只兔子放在草地上,要沈诗钧数小兔子在十分钟之内跳了多少下。刚开始,沈诗钧只数了两分钟就数不下去了。为了增强孩子的兴趣,沈振雄说:“如果你能数出小兔子在十分钟之内跳动的次数,周末我就带你去野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沈诗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草地上的兔子。10分钟后,他高兴地说:“爸爸,它总共跳了42次。”

为了奖励儿子,沈振雄带他去野外吃了烧烤。回家的路上,小诗钧高兴地说:“爸爸,如果我天天数小兔子跳,你还会领我出来玩么?”沈振雄说:“如果你能数出一个小时之内小兔子跳动的次数,我就带你去法国旅游。”

小诗钧就天天在草地上看小兔子跳。半个月后,沈诗钧已经能够连续80分钟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兔子身上,并且准确地数出小兔子跳动的次数。而沈振雄安在兔子脖子上的计数器表明,沈诗钧数得完全正确。沈振雄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带儿子去了法国。

沈振雄为了培养小儿子的注意力,发明了很多方法。比如。要儿子与旋转的陀螺比赛谁站得时间久,外出旅游时要儿子数高速公路上遇到的车辆……此时的沈诗钧在做事情时表现出很强的耐性。

接下来,沈诗钧仅花六个月就读完了8科英国国际普通文凭的课程,相当于香港的中五水平。花一年时间读完了相当于香港中七程度的3科英国高级文凭课程。

认准目标拒绝纷扰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要全面发展。沈振雄却不以为然,他认为,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已经不允许哪个人成为通晓全部的全才。沈振雄的妻子曾经想让儿子学绘画和乐器,以便于开发智力,培养广泛的兴趣,而沈振雄却反对妻子的做法,他认为:兴趣越广泛,智力特点就越不突出。我们已经决定要孩子学习理工科,那么,其他方面的知识和兴趣,只能起负作用。

为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沈振雄趁去香港出差的时机,对香港一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得出的结论是:对绘画很热爱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会下降。沈振雄对此的解释是:人的大脑神经系统里,只能同时保持一个工作兴奋点,主管绘画的那部分兴奋了,其他部分会被抑制。

有一次,诗钧在街上看到一帮艺术家在涂鸦,在路边画出一些抽象派的图画来,回到家,诗钧就找到一瓶墨水,用一块毛巾蘸着,在卧室的墙上作起画来。这是诗钧第一次作画,画的是一群人,形象很逼真。妻子对沈振雄说:”儿子有绘画天赋。“振雄说:”一个智力一般的孩子,他们的特长很快就会被家长发现,因为他们在很多方面不突出,于是就突出了自己的特长:而智力高的孩子,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比其他孩子强,所以,很容易被家长选错了发展方向。诗钧在绘画上可能比其他孩子强,但他在理科上比其他孩子强得更多。数序,才是他真正的天赋所在呀!”一席话说得妻子十分信服。

在父母的精心引导下,诗钧摒除了外界的干扰,智力飞速提高。2007年7月,在复习了6个月后,诗钧同时参加了英国的会考和高考,轻松完成了40份试卷。

2007年9月4日,振雄带着儿子诗钧一同踏上香港浸会大学校园出席开学典礼。面对众人的赞誉,振雄幽默地说:“孩子生下来都是聪明的,家长需要做的是防微杜渐,防止孩子变得不聪明。”

培养天才的六点心得

总结自己多年细心培养两个儿子的经验,沈振雄归纳出6条心得;

第一,父母要肯牺牲。父母与孩子的生活方式是有冲突的,在父母眼中,家是辛苦上班后可以休息娱乐的地方:而在子女眼中,家是做功课及准备第二天测验的地方。所以父母必须制造环境让子女专心读书,要牺牲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但有些事是必须由家长来完成的,因为它们有可能改变孩子的命运:培养阅读兴趣、沟通技巧及处理挫败的能力。

第二,谢绝物质及享乐生活。要孩子成绩好,必须远离电视和玩游戏机(包括上网),因为它们属于静态的被动活动,会打击创意动机。现在的游戏实在太精彩,玩后再看书就会觉得很闷,无法集中精神。父母必须引导孩子,令他们愿意为读书放弃大部分娱乐。

第三,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虽然孩子每天都与父母见面,但很少父母与孩子有超过15分钟的互动谈话。“我发现我在床上与孩子说悄悄话才能沟通,我们更有共同语言,他们无论碰到开心事或挫折,都会放胆跟我说。”沟通渠道因人而异,要父母自己去体会和发现。

第四,训练专注力。如果孩子无法连续30分钟保持专注力,就难以吸收学习内容。“三四岁起,我就训练诗钧阅读,起初是20分钟,每年延长10分钟。到八九岁时,他可以连续阅读1小时,休息一会儿再看书。现在他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每天坐在书桌旁10小时。”

第五,顺应儿童脑部发展编排教材。诗钧7岁前,很难教他数学。后来发现儿童对身体动作、情绪、回忆、图像等较容易入脑,应该利用以上途径传授知识及概念,只有父母才掌握儿童的回忆、情绪及部分动作,所以父母训练子女会事半功倍。

第六,掌握孩子心态。孩子9成的学习问题都不是能力达不到,而是心态问题。父母若不能掌握孩子心态,便不能在孩子遇到挫败时,教他重新站起来:相反,若孩子感到骄傲时,要教他虚心学习。做父母有如谈判专家,通过了解、掌握,再扭转孩子的心态。

编辑/牛淑娟

孩子尿床危害多

孩子3岁后在夜间不能自己控制排尿,医学称为“遗尿症”,俗称尿床,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和适应能力。

据临床观察证实,儿童尿床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五液失常、五脏失调,孩子出现昏睡、好动、挑食、消瘦现象:2、引起羞愧,胆怯、恐惧,焦虑心理,造成性格缺陷:3、记忆力羞、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制约大脑发育,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尿床孩的智商比正常孩子低17~23%,身高矮2~5厘米。青少年儿童长期尿床,还会影响第二性征发育,严重者还会导致不孕不育等。

尽管许多家长已认识到,尿床危害孩子的健康,但仍存在三大误区:一是误认为尿床会不治自愈,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更加大了治疗难度。二是病急乱投医,白花钱不说,还可能产生副作用,正确的做法是选择专用药。三是治疗求急求快,尿床是慢性病,有一定顽固性,许多父母不按疗程给孩子服药,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

因此,如果您的孩子3岁后还在尿床,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心理发育,一定要及早治疗,千万不可大意!

尿床儿童康复咨询热线:

12.学生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篇十二

目前, 社会上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事情屡屡发生。比如有些人为了金钱而不惜制造假药, 危害社会, 危害人民;有些黑心矿主明知矿区存在安全隐患, 仍强迫工人下井采煤;有些网吧老板对未成年人大开“绿灯”, 使得很多未成年人上网成瘾, 不能自拔, 以致荒废学业;还有很多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从不考虑他人感受……这些都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行为。这种行为害人害己, 既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和生活, 又不利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肩负着祖国复兴、民族强盛的历史使命, 而高中阶段又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深挖文本思想, 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帮助他们建立社会责任感。具体而言, 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挖课本资源, 引导感悟

高中课本中的课文都是优秀文化的精华, 其中有很多蕴含了古今人士深厚的思想, 这些思想有的就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在讲解课文时深挖出来, 让学生体会到、感悟到, 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 在学生对整个故事和人物形象掌握后, 我引导学生找一找烛之武这个形象的亮点, 有的学生说他不计前嫌, 深明大义;有的学生说他只身赴秦, 勇敢无畏;有的学生说他智退秦师, 谋略深远……这时, 我继续引导, 让学生抓住他不计前嫌, 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挺身而出的这一点, 总结烛之武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很多学生能够悟到这是爱国情思, 在国家需要自己的时刻能够勇敢献身。我及时肯定, 明确这种强烈的爱国思想就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是他对国家、对社会的崇高情感。最后告诉学生, 我们都是中国人,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和责任。当祖国需要我们、召唤我们的时候, 我们应该像烛之武一样深明大义, 把自己的安危置于脑后, 为祖国抛头颅, 洒热血。

学习《陈情表》一文时, 学生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动人之处在于它情真意切地陈述了对祖母的孝情。这时, 我及时引导学生, 李密为了让年事已高的祖母终老, 他冒着生命危险一辞再辞朝廷给的官职, 即使太子冼马这样的高官摆在面前, 他也不为所动, 因为他的心中只想着祖母, 祖母没有他, 生命就没有着落, 他必须亲自侍奉祖母, 这是他的责任。他对祖母的这颗孝心其实就是对祖母强烈的责任心。

总之, 高中课本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像《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和樊将军, 《苏武传》中的苏武等都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绝好例子, 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导学生, 肯定会让学生受到教育, 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二、联系时事, 引导教育

社会上, 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事件时有发生, 这些反面材料同样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极好素材。在阅读课上, 我会让学生讨论这些时事, 澄清他们思想上的误区, 认清如何做才是真正具有社会责任感。

比如, 前些日子有一篇报道, 某学院的大二女生因为在一次英语过级考试中成绩非常差而遭受到同学的耻笑便想不开而跳楼自杀。看完这样的报道, 我让学生讨论这名女生这样为什么不对。有的学生说她这样做是扼杀了自己, 有的学生说这样做其实是伤害了家人。的确, 这名女生心理脆弱, 对自己、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感不强, 最终走上了绝路。讨论的最后我总结说, 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一种表现形式。既然自杀是没有社会责任感, 那么不好好学习, 上课不用心听讲, 不关心自己的学业, 不考虑将来的前途, 在学校浑浑噩噩, 这是不是没有责任感呢?让他们明白, 一个人, 热爱他人, 尊重他人, 理解他人, 帮助他人的前提是自己首先成人。

还有一个正面的例子:黄志全是大连市汽车联营公司的一个普通的公交司机。在一次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 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把车缓缓停到路边, 然后拼尽力气拉下车闸, 把门打开让乘客下车。当所有的乘客安全下车时, 他停止了呼吸。这个事例, 学生经过讨论一致认为, 这名司机的做法便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想到的是他身为司机的责任, 想到的是保证乘客的人身安全。我们每一个人将来在社会上都会有一份工作, 都要肩负某种责任, 这名司机的名字我们应该牢记在心, 这就是榜样。

现在的高中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 娇生惯养, 个性强、自私、心胸狭窄现象比较普遍。他们对自己过分关注, 经常考虑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 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家庭和社会做些什么, 义务感、责任感差, 经不起些许的挫折和坎坷, 在困难面前极易丧失信心, 导致学业半途而废。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 帮助他们认识责任感的意义, 澄清思想上的一些误区。

三、开展活动, 培养主体意识

适时、恰当地开展一些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比如在劳动节期间, 让学生利用假期参加一些公益劳动, 帮助环卫工人清理垃圾;在生活小区帮助工作人员执勤, 借此感受普通劳动人民的责任感。父亲节母亲节时, 为父母做一顿饭, 为父母洗一次衣服等, 体验作为儿女孝敬父母的责任。在班级里, 人人做班长, 轮流值班, 主持班内日常事务, 增强他们热爱集体的意识。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承担责任的甘苦, 培养学生关心社、关心集体、关心他人, 主动负责, 敢于担当的精神。

总之, 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我们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除了充分利用课本里鲜活的人物外, 还可以注意现实生活中乃至身边的事实, 或者利用网络搜集更多更加具体的资料, 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让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学生的心目中自然生成, 并成为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陈国强.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0 (4) .

13.学生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篇十三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要求捐款,却从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募捐;年年号召我们学习雷锋助人为乐,但若想成立公益组织专门助人济世,却门槛高高,障碍重重;从幼儿园开始,谁捐钱多谁就可以上台领奖被表扬,以至于我们以为慈善就是捐钱,是有钱人或等自己有钱之后才干的事…… 诸多来自观念、体制、政策的限制,使中国公益积弱不前。认知层面,充斥误解与偏见,守旧、刻板而肤浅;制度层面,国家立法十年怀胎而不出,现行法规破冰有限,杯水车薪;行动层面,缺规范,缺专业,缺人才,缺透明,缺信任。问题的解决显然需要时间,需要有效的方法与机制,而这一切则要靠人来完成。除了当下的行动,更需作长远的规划。借它山之石以攻玉,在学校教育中融入公益慈善、公民精神,从幼儿园到大学,在参与中探索、学习,善加引导,则十年之内全民公益,人人慈善之风可成,人才等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虽然从理论上讲,培养孩子的募捐能力比一味地让孩子捐款更重要,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社交、沟通、策划、创造等能力,有利于发展其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值得大胆尝试,但仍需要人们多点信任、多点宽容和鼓励,小心呵护孩子们稚嫩的善良与爱心。只要开始,就会有进步,就会越来

越好。

在美国,募捐本领是衡量一个人领导及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准,如今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募捐的名目可谓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只要能想出来的名堂都可以试一试:“慈善一日捐”、“千店义卖”、“万人慈善募捐”、“慈善音乐会”、“慈善晚会”、“慈善长跑”、“慈善义卖”、“慈善义拍”和“慈善义诊”等等。

要说募捐二字,在美国更为盛行,而且历史悠久。美国是以基督文化为背景的国家。基督徒占全民很大的比例,他们忠实地奉行把自己收入的10%捐给教会或公益机构。基督徒家庭里的孩子很自然地也会把自己零花钱的10%捐出去。除了捐钱,还可以捐书本、玩具、衣物、家用电器等。捐赠有两种,一种是你主动出击。美国有不少专门为方便捐赠设立的全国连锁店,你可以把要捐赠的物品送上门儿去。另一种是慈善团体上门来收集,在家门口放一个大袋子,里面留张纸条说明需要你捐赠的东西,一般给你两周的时间准备,到时候把袋子放在门外,他们有专人专车来收。

其实,这种慈善团体不好经营,所以,社团领导人特别会动脑筋,也十分善解人意。他们会在文情并茂的信里夹个贴好

回邮的信封,使人无论如何也不忍心把那信封丢掉,寄回去的时候,信封里当然是不会少一张他们所需要的支票。美国伤残退伍军人协会常常四处募款,他们同样很懂心理,在募款信里夹一叠“地址不干胶粘贴”当小礼物,粘贴上印着募捐对象的姓名、地址,寄信时贴在信封的左上角很方便。如今大家对这些东西都司空见惯了,却不知道,几十年前很时髦,很新锐,而且最早开始玩这些花样的就是慈善团体。

美国的学校,从小就培养学生懂得怎么募捐。班上的学生要出一本图文合集,他们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好预算,然后回家或找邻居募捐。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还真筹足了出书费用。到了中学,学校干脆给学生开了政府学之类的课程,直接教导每个学生如何捐款;如何与你的募捐对象谈你的计划,并成功地争取到对方的信任。甚至课程里还包括了如何经营社团和管理金钱。中学生多数已经有自己经营的各种社团,“童子军”就是在全美规模和影响都算最大的组织。这些社团需要募捐的名目就更多了,为了筹备社团活动基金,手头有球队、乐队的好办了,可以义演募捐。有手艺的也不怕,他们可以出售很多自制手工艺品,再不济的直接上街为人洗车赚取所需数目。

学校从小就培养学生这些募捐本领,可以让孩子们受益终

身。在美国,从市议员、市长、州长、到总统大选都需要争取到一批热心人士的赞助做坚强的后盾。很多美国顶尖大学的校长,譬如哈佛,当校长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每年为学校拉到数目庞大的赞助费,否则,很快就会被赶下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美国,无论长幼,懂不懂得经营社团和募捐就是衡量一个人有否领导或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准。中国学校不能只注重学生捐款,更应培养募捐能力 孙先生的女儿刚刚念完小学。前几天,孙先生无意中给女儿算了下,去年一年,女儿光花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捐款上的钱,就有四五千。教育专家说,学生捐款数额千万不能透露,更不要张榜表扬。(钱江晚报)

这位专家的意见,我很赞同。学校还小,分辨能力也不强,如果引导不当,很容易产生攀比的思想,况且学生还是未成年人人,没有完全的民事能力,一旦他们捐出的钱太多,超过了他们的能力,那么就会涉及法律问题,如这些钱要不要退回来。

孩子要不要捐款,怎样教育孩子捐款,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但是,我认为另一个问题恐怕更值得我们思考。现在很多学校都组织过学生捐款活动,这么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有爱心意识。学校这么做没有什么错,但是我们有

多少学校培养过学生募捐能力呢?

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只注重培养学生捐款意识,而没有培养学生的募捐能力呢?恐怕背后的原因不得不值得人们思考。对学校而言,当学生捐款意识越强,对学校来说,就越有利益,因为学生捐款意识越强,就意味着学生捐款的钱就会越多,学校的好处可能就会越大。可是学生募捐能力越强,学校能得到什么好处?恐怕一分钱的好处也没有。所以我们的慈善组织也好,学校也好,重视的只是培养学生捐款意识,而忽视学生的募捐能力培养。甚至有的慈善组织还认为当学校培养募捐能力越强的人越多,对他们的慈善组织会越不利,因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可能会把原本社会上捐给他们的钱募捐去。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学校都是组织学生捐款,而很少看到有学校培养学生募捐能力。

捐款和募捐都是慈善行为,谁也离不开谁。而且很多时候,对学校来说,培养学生有很强的募捐能力比捐款更重要。当前我们的慈善事业和国外一些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这样的差距不是因为我们爱心意识没有人家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缺少募捐方面的人才。募捐方面的人才人少,就意味着慈善组织会少,慈善组织募捐能力不强。

但通过募捐,可以让人更加体会到捐款的意义,知道善款来自不易,从而正确对待捐款。现在我们的一些孩子从小就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学校组织捐款,就回去更父母要,他们根本不理解捐款的真正作用和意义,如此,能培养正确的慈善意识吗?如果让他们参与募捐,用募捐的钱直接参与“慈善”,恐怕他们会更进一步对慈善事业的理解。

我们应该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了!

案例:美国9岁女孩为绝症弟弟出书募捐 力求100万美元

英国《每日邮报》2014年2月6日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开普科勒尔市年仅9岁的小女孩麦肯兹劳里(Makenzie Lawrey)为其饱受不治之症——线粒体病(Mitochondrial Disease)折磨的6岁弟弟加文劳里(Gavin Lawrey)出书,力求募得善款100万美元助力科研,以为弟弟寻求治愈方法。

据了解,线粒体病使6岁的小加文困乏、无力,甚至还导致更为严重的癫痫。然而,不幸的是,线粒体病暂时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对此,年仅9岁的麦肯兹一直以来不仅时刻陪伴在弟弟身旁,还用钢笔记录下弟弟与疾病抗争的心路历程,同时也记录下自己的感悟与想法。母亲布兰迪劳里

(Brandi Lawrey)表示,“小麦肯兹近日突然提出要将自己所写下的东西整理成册,并出版。一方面,她想要为大众普及线粒体病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她想要筹集攻克不治之症的科研资金。”

不仅如此,书中还配有许多温馨的照片,向人们展示了小加文患病期间家人对小加文无微不至的照顾,彰显浓浓的亲情。小麦肯兹表示,“我的弟弟小加文是我心目中的小英雄。我很开心能够完成这本书,因为当我的弟弟与疾病奋力抗争时,最起码作为姐姐,我能为他做些什么。”小麦肯兹还补充道,“每本书都是代表着一个希望,即希望小加文活下去。”

14.学生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篇十四

据调查,在美国的各个幼儿园,都设有美劳角、木工角等,老师经常对孩子们讲述节约和保护森林、海洋等资源的重要性。据国际儿童机构的`统计,世界各国儿童中,以美国儿童干家务活最多,时间也最长,平均每天1.2小时以上,父母亲从小培养孩子勤劳和节俭的意识和品行。在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目标和课程中,很重视“勤劳与奉献,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爱国心”等的教育。最近,德国掀起了一个新的旅游热点―――参观工厂,家长们在带孩子外出旅游时,喜欢同孩子一道到工厂去,了解生产的过程,资源的开发与节约,特别是了解生活用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既能让孩子开阔视野,又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意识和品德。

外国家庭在对孩子进行勤劳节俭教育中的特点是:

一、要求孩子分担一定的家务活儿,鼓励他们外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二、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日本的家长很注意同学校一致起来,在家中进行勤劳、节俭等教育,不少母亲甚至特意外出,多给孩子一些学着独立干家务的机会。在美国,家长们还鼓励大、中学生当义务工,如到孤儿院、安老院去劳动服务。

15.浅谈家长如何了解孩子的需求 篇十五

关键词:家长,孩子,需求

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作为父母要不断探索好的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在生活中锻炼和培养孩子,因材施教,让孩子茁壮成长。了解孩子是作为家长必须具备的能力,因为它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前提。假如家长不了解孩子,就无从关心孩子,自然也无从教育孩子。家长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才能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了解还停留在孩子的物质需求和身体一般状况这个层次,就是只了解孩子的生理发展需要,对孩子的饱暖、疾病、卫生等很关注,但很多家长却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要。对如何了解孩子,同时也存在着主观、随意、缺乏沟通、专制、轻信等的毛病。家长只有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提高自己了解孩子需求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

一、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孩子

父母和孩子无可取代的血缘关系和密切接触的日常生活提供给家长不少有利的条件。日常生活是父母了解孩子的最基本的途径,父母要主动接近孩子,关心孩子,和孩子一起阅读,听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因为孩子的内心常常会无意识地流露出来,比如孩子对今天老师给他的小五角星会喜形于色,到家后恭恭敬敬地贴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说明孩子有成功的需求。对此,家长应充分给予肯定,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倾诉对象。父母即使工作再忙,天天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待在一起。不要看电视,不要读纸,也不要听音乐,而是专心致志地与孩子互相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地加以引导。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诉说,不要孩子说什么都要评价几句,而是倾听,专心地听。听孩子诉说幼儿园的、班里的或孩子感兴趣的事。高兴的事,不高兴的事都听,这样对孩子就比较了解。当然,主要在听,少些评价或教育。这样,孩子得到了宣泄,以后也愿意与家长进一步沟通,家长也可更进一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

二、在游戏活动中了解孩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分成几个阶段,那么每个阶段孩子的需要也是不一样的,孩子游戏的内容有很好的灵活性,而孩子们可以得到的游戏启发式是一般教育所不能给予的。从游戏活动的出现与发展历史来看,游乐活动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交流平台,游戏中所需要的道具(玩具)其实很简单,可以是一个手帕、一个小板凳、一个小粘贴,孩子们玩的方法和发明是孩子天生的具备的,只要给他们时间和游戏的平台,他们可以玩出各种新花样。因此,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其个性特点在游戏中暴露无遗,因此,游戏是父母了解孩子的最重要的途径。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父母可以观察到孩子是喜欢独自一人游戏,还是喜欢和邻居小朋友一起游戏,或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游戏,从而反映其交往的需要。孩子喜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主角,还是配角,是“娃娃家的爸爸”,还是“娃娃家的儿子”,这些角色游戏的内容可反映孩子对安全需要的情况。孩子在游戏中经常使用哪些材料,是用买来的现成玩具做材料,还是利用废旧物品做材料,从而反映孩子创造的需要……通过了解到的情况,家长就可进行及时的教育,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三、在劳动活动中了解孩子

蒙台梭利认为:动作训练可以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代替、限制动作技能的发展不利于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在幼儿期适时开展一些自我服务的劳动锻炼,不但能促进幼儿肌肉、骨骼等发育和肢体动作的灵活性,而且还能将在动手、动脑的反复实践中所获得知识、成功体验等“迁移”到其他教育领域,从而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能干、懂事。

在家庭劳动活动中,父母可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让孩子自己洗脸刷牙、穿脱衣服,从而根据孩子的反应来了解孩子成功的需要。让孩子自己整理玩具,在孩子整理玩具的过程中,父母可以了解到孩子是如何整理玩具的,是从大到小、从高到低、从宽到窄排列,还是杂乱无章随机排列,从中可反映孩子探索的需要。此外,父母也可以给孩子分配一点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比如,要求孩子每天傍晚给阳台上的盆花浇水,看看孩子是否能按时去完成,有无责任心,从而反映孩子被信任的需要。

四、在学习活动中了解孩子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往往都是独生子女,缺少伙伴,这就要求家长在孩子回家以后,尽量营造有利于其学习的环境,同孩子一起学习,能够使她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感到孤单,通常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孩子学唐诗,就和她一起背诵,然后再给她说说诗歌的意思;孩子体育课要学跳绳,就经常和她比赛,看谁跳得快,这些都对她顺利地学习知识起到帮助作用。再比如,在数数、识字、绘画、弹琴、讲故事、朗诵儿歌等多种家庭学习活动中,父母可了解到孩子创造的需要、成功的需要等。如孩子画画,是临摹还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等。

此外,家长还可以借助孩子幼儿园老师的评价和孩子同伴的反映来了解孩子。父母不能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别人的反映,也不能偏听偏信,而要注意从多方面来了解孩子,“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孩子在渐渐长大,我们作为父母,得和孩子一起成长才行,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要不断调整变化,要不断地通过细心的观察,倾心的交谈去多了解他们成长的烦恼和心灵的需求,通过悉心的照顾,耐心的帮助,去当好孩子的暖心人。希望在我们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能使孩子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因此,家长通过这几种途径了解孩子,就可根据孩子的特点、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唐淑.幼儿园艺术、健康和社会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6.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篇十六

【关键词】 小学生;责任感;培养

责任感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科学态度,进取精神,创新能力,都是优秀人才可贵的品质特征,但离开了责任感,这些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只有根植在强烈的责任感的沃土里,才能开出绚烂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因此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责任感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呢?

一、学习榜样,播下“责任”之种

现在的小学生生活条件优越,父母过分疼爱,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要求高而多,对自己要求低而少。比如:对教室里的垃圾熟视无睹,忘带学习用品,抱怨父母等等,虽然他们活泼阳光,但他们身上缺少了一种重要的东西——责任感!因此我结合语文课的教学,充分利用苏教版教材的资源,培养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比如课文中的哈尔威、谭千秋这些英雄人物,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都能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忠于职守,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学生在一次次的阅读和咀嚼中深深感悟到责任的可贵与神圣。其次,利用听名人故事,加强学生对责任感的感性认识。比如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的故事《14.5美元罚金》,学生们懂得了什么叫责任,同时还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在生产逐步社会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对自己更要有责任心,正像江总书记说的:“责任重于泰山。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通过榜样的引导,学生积累了经验,促进了内化,提高了分析能力,对责任有了新的认识。

二、以身作则,萌发“责任”之芽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学生,在培养学生责任感方面,教师更要起表率作用。记得去年九月,我接手这个毕业班,六年级了,班级卫生已不用我操心,可是眼操纪律时常令我这个班主任为之揪心,公布栏中,皆是因为眼操问题,屡屡扣分。导致我班与文明班擦肩而过。经过我的一番观察,是因为班中几个调皮蛋趁在眼操的五分钟里嬉戏玩耍。班会课上,我向大家告白:“班级是我们的家,身为一家之主我,每天经过公布栏,看到我们班后面扣分,并且经常是眼操,我都为之羞愧,不知你们心里怎样?当然我也有责任!”之后,每逢眼操音乐响起,我都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自觉来到教室做眼操,一丝不苟做完整节眼操,每天两次,一次都不落下,日复一日,有始有终。渐渐地,班里的几个调皮蛋也自觉收敛,参与到眼操活动中!从此,文明班的流动红旗也频频在我们班扎根飘扬。我的以身作则,不仅使学生增强了“责任”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让他们真正理解了“班级是我家,责任在大家”的含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细雨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俗话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会成为学生的楷模,学生的责任感会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增强。

三、参与活动,茁壮“责任”之苗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责任感在具体的行为情景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所以,我们寓责任感培养于各种活动中,借助各种活动,体验责任意识。一个集体中,如果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责任感,那么这个集体一定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所以,我们也要将责任感的培养寓于班级活动之中。

上学期我班开展了“我是出彩小管家”这一活动,同学们心驰神往的双休日,因为这一活动的开展,一下子变得充实而富有挑战性,孩子们在家长的指点下,当了一回小主人,从撰写当家计划到真正体验,彻底品尝到了当家的滋味,酸甜苦辣皆有。一次次的挑战中我们能似乎听到了孩子们拔节成长的声音!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小螺丝钉,每个孩子都有当家做主的情结。我们开展的“我的班级我做主”这一活动,学生们踊跃参与,别出心裁,举办了班干部招聘会,现场人流如潮,盛况空前,学生亲自撰写了个人简历,依据自己的特长,投放简历,被入选后,还精心准备了面试内容,正式聘用后,学生们尤为珍惜现有岗位,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兢兢业业,尽心尽职,努力为班级出一份力,发一点光,添一份彩,活动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管理能力,还增强了自己的责任心。“我是时政小达人,编辑班级小报”活动,要求一月一期,每期由每组同学负责采集社会、校园、班级新闻信息,并且编辑整理,直至出炉。这一活动开展后,学生们一改往日的散漫任性,纷纷行动起来:新闻联播成了学生必做的功课;学校每月的《教育简讯》不再孤零零挂在阅读角,同学们争先翻阅;班级的每项活动,同学们都全新参与,用心记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活动唤醒了学生的每个责任细胞,让他们脑洞大开,积极参与,从而让他们明白作为学生应该做到“班事、校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为期两个月的班级活动中,学生已在潜移默化中,明确了自己身为家庭、学校、社会中的一员,身上都肩负着或大或小的责任,在一系列的活动中,相信责任心这一粒种子已在学生的心中扎根,萌芽!

学生的学习生活因为有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而变得五彩缤纷。学生在活动的参与和竞争中,不仅尽情地展示了自己,使班级的荣誉硕果累累。同时还树立责任意识。

17.学生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篇十七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有礼貌,肯定在生活中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作为家长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知礼节,懂礼仪。

但是在生活中,有许多家长反映,孩子老是不懂礼貌常令自己尴尬不堪,越来越多的孩子缺乏教养。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礼仪呢?今天笔者就来说一说!

家长要以身作则

其实,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都是从自己父母的身上学习来的。

所以家长在培养自己孩子礼仪的时候,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为孩子作出很好的表率。比如在生活中,一定要尊敬自己的爸爸妈妈、公公婆婆,也要爱护其他小孩。

在生活中,绝对不要在孩子的面前嫌弃孩子的爷爷奶奶,不能在孩子问你问题的时候,老是不耐烦。一定要做好榜样。

增加亲子阅读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喜欢阅读的人肯定知识面是广的,对待人或事也有自己明确的`看法,会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又是不可做的。

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多加阅读书籍,在家里给孩子准备一个书柜,多为孩子准备一些关于礼仪方面的书籍。在孩子读书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学习,及时解决孩子不懂的地方。

这样下来的话,孩子肯定会逐渐懂得礼仪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要怎么做,如何尊重他人、爱护老人等等。

多带孩子进行日常实践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喜欢从理论上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很少带自己的孩子动手实践,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礼仪的时候,只知道让孩子学习一些礼仪方面的书或者是自己讲一些道理给孩子听,但是孩子还是常常会忘记的。

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礼仪,应该要多带自己的孩子出去外面实践一下,比如说带孩子坐公交的时候,发现座位上有塑料瓶的时候,让孩子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只有通过自己亲手来参与某一种事情,我们才会印象深刻。

给孩子灌输良好的道德观念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为什么没有养成良好的礼仪呢?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家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没有给自己的孩子灌输道德观念。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要多给孩子灌输一些良好的道德观念。比如说,让孩子背一背弟子规,或者是让孩子多看看礼仪相关的节目,从小就灌输起。

只有这样,孩子的脑海中才会对礼仪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才会在为人处世的时候遵守道德。

多多夸赞孩子

很多家长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总是认为棒棍下才会出优秀的品质,从而忽略了平时的时候对孩子的夸赞。其实这样是不对的。

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就应该要让孩子有信心去进一步树立礼仪的意识。比如说,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孩子主动给客人让座的话,这时候就要夸赞孩子了。又比如当孩子在扫地的时候,即使孩子扫得不干净,但是也要鼓励自己的孩子。

所以在生活中,当孩子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要多夸赞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有信心这样继续做下去。

结束语: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一个人是否有良好的礼仪往往可以看出他们的素养。所以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懂礼貌的人。

我们也要知道,孩子还小,正是奠基性格雏形的时期,也是学习做人的关键时期,更是进行良好礼仪培养的好时机。

18.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习惯 篇十八

比如,在一年级上册教材学习“几个和第几个”,孩子虽然会说,但不是很清楚它们的区别和实际含义。那么在超市排队付款,让孩子说说这一队有几个人?我是第几个人?孩子有了这样的实际经历,当然能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和区别。

再比如上街买东西时,让孩子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商品的价格,简单的算账,有意识的跟孩子提数学问题,让他解决。比如一本书8元,给售货员10元,找回多少钱。

19.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写作业 篇十九

家庭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它能巩固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技能, 是学校学习的延续和拓展,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条理性和独立性, 尤其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 学生在家学习, 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是必需的。那么, 家长该如何指导孩子完成好作业呢?下面是我多年来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点体会, 愿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家长应给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主客观环境

所谓客观环境, 是指家庭为孩子学习而提供的物质条件, 如安静舒适的房间。房间不可过大, 过大可能东西就多, 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或显得空旷, 不利于孩子学习;过小会使人产生压抑感, 如果气温再高, 更令人烦躁, 孩子会做各种小动作, 以减轻这种压力。

所谓主观环境, 是指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温馨祥和的学习氛围。在孩子学习时, 父母最好不看电视, 或玩电脑, 而是应跟孩子一起学习。创设一个群体学习的氛围, 父母言传身教,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大大激发孩子的学习意识和欲望, 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二、家长应注重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的某方面兴趣与他的志向结合起来时, 那么, 离成功就不远了。而小时候培养的兴趣往往为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这方面, 我的做法是:在孩子处在小学低年级时, 我主要看其字迹是否写端正, 做题是否马虎, 如工整、正确, 就夸赞他真好, 并记录下来:某月某日, 作业做得非常好。如字写错或题做错, 先不要指出具体错误之处, 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一个小记号, 让孩子自己找出错误之所在, 若孩子找出来了, 就称赞孩子聪明、能干, 也做记录:某月某日你自己发现错误, 并改正。如此训练, 孩子便由“不爱写”到“爱写”作业, 有了乐趣、兴趣。

孩子喜欢玩玩具、看电视, 不喜欢学习, 是因为他觉得学习远不如玩玩具、看电视有趣, 家长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与孩子一道发现学习中的乐趣。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 可以采用这样的办法:让孩子当老师, 父母作学生, 父母中有一个充当爱马虎、爱溜号的“学生”, 让孩子觉得要好好地“教你”不可。或者母亲充当老师, 父亲充当学生, 与孩子来比赛, 做题又准又快的优胜者有奖。当然充当学生的父亲, 不能回回输。让孩子觉得有竞争时, 但只要认真努力就能学好做好, 获得无穷的乐趣。久而久之, 孩子也就自然有了学习兴趣。

有一些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做作业, 一旦发现错误, 就一边帮着孩子涂擦, 一边批评、埋怨、责怪孩子:“怎么搞的, 又做错了, 总是马虎。”“说过多少遍, 就是记不住, 气死人了!”可以想象孩子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 学习的兴趣还能高吗?这时, 家长再怎么说教, 他也是听不进的, 是改不过来的。因此, 对小孩子而言, 责备与呵斥远不如表扬、赞美更能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或做作业时, 会发现并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父母千万不要压抑他们的好奇心, 禁止他们发问, 而要鼓励他们, 有头脑才能发现问题, 如果家长一下子也答不上来, 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想办法解决, 比如去图书馆查资料、问有关的人、求助于互联网, 等等。这些都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如果有些问题一时难以查到, 就可以告诉孩子,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以后的学习来解决。

要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 “好奇心”是源头。它代表喜爱接触新事物, 当一个人对新事物接触得越多, 他就会越想知道更多;想知道更多, 正是学习动力的来源。孩子有了学习兴趣, 对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三、家长应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勤奋, 有的懒惰;有的认真, 有的马虎;有的能把明天要讲的内容提前预习, 可也有的能找各种理由把今天该完成的作业都拖到明天。这就是不同的学习习惯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孔子在《论语》中说道:“性相近, 习相远。”就是说, 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 但由于习惯不同便相去甚远。难怪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英国哲学家培根, 在谈到习惯时也曾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人应该从幼年起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在诸多的好习惯当中,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成才至关重要。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孩子学习的责任感。要告诉孩子, 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如同工人师傅做工, 农民伯伯种地一样, 是自然的、主动的行为, 让他们从思想上意识到学生完成作业努力学习是必需的。接着, 有耐心, 多鼓励和夸赞。孩子写作业的时候, 可能会有磨蹭的行为, 不专心的表现, 只要不是太过分, 就让他动一动好了, 毕竟家里是一个歇息的地方, 比学校要自由得多。但如果行为过分, 家长就可在旁边提醒一下, 如“已经做了10分钟了, 快啊!做完可以到外面玩一会!”或者来到孩子身边, 用手边摸摸他的头:“不会做了吗, 用不用妈妈帮你一下?”家长这时可了解孩子的作业量, 心里估计一个完成的时间, 采用计时鼓励法, 这样就会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来。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 但字写得潦草, 还做错了几题, 这时, 家长要有耐心, 鼓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可这样说:“你很聪明, 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了作业, 奖励你一个苹果 (孩子最爱吃的水果等) , 继续加油。只是有两道题做得不对, 你自己再去检查一下好吗?如果你能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过来, 那你就能太厉害了。”我想, 如果这样对待孩子, 那么他一定会高兴接受的。再者, 要帮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 制订学习计划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 计划上注明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跳过动画片时间, 使孩子易于接受) , 可以列短期计划, 也可以列长期计划。这个计划最好让孩子自己制订, 家长监督执行。除非遇到特殊情况 (如生病等) , 否则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个计划。长此以往, 习惯成自然, 这不仅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且能培养孩子做事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英国作家萨克雷有一段至理名言:播种一种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是的, 知识累积千万, 不如养成一个好习惯。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种优良素质便犹如美好的天性坚不可摧, 成为以后成人、成才、成功的原动力。

上一篇:业务提成协议书参考下一篇: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有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