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教案(精选8篇)
1.微观经济学教案 篇一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PQTC
为什么有些企业即使出现亏损也继续生产?
为什么有些企业明知降价没有好处,却仍然选择降价?
企业外部的市场环境是决定利润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本章重点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及其对企业追求利润最大的经营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 市场结构及其分类
一、市场
具有交易关系的卖方和买方的集合。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二、市场结构
反映市场竞争程度的属性。
三、市场结构的分类:
1、四种典型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Perfect Competition)
垄断性竞争市场(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寡头垄断市场(Oligopoly)
完全垄断市场(Perfect Monopoly)
2、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从卖方分析)
生产者数目:生产者数目越少,垄断程度越高; 产品的类型;产品的差别化程度越大,垄断程度越高 市场进入壁垒;进入壁垒越高,垄断程度越高;
3、四种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
市场结构 厂商数目 产品类型 进入壁垒 企业控价能力 完全竞争 多 同质 无 无 垄断竞争 较多 异质 低 低 寡头垄断 较少 同质或异质 高 一定 完全垄断 独家 无替代品 极高 强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1)市场上充斥着为数众多的消费者和生产者,而且他们都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而不是控制者。
(2)不同厂商提供的产品是同质的。
(3)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这一行业。
(4)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备的信息。
2、完全竞争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厂商需求曲线
(1)市场的需求:消费者对整个行业所提供的产品的需求量。(即:行业所面临的需求量)
(2)厂商面临的需求(厂商的需求曲线):消费者对单个厂商所提供的产品的需求量。(3)市场需求曲线与厂商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图中的D线)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d
3、厂商的收益
(1)厂商的收益:即厂商的销售收入。(2)厂商的收益可以分为: 总收益平均收益 边际收益
收益(Total Revenue),指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以P表示既定的价格,以Q表示销售总量,则有:TR(Q)=P · Q
4、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平均收益(Average Revenue):指厂商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指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收入增量。
5、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由于完全竞争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因此,在每一个商品销售量水平上,厂商都按既定的市场价格出售商品,因此有:TR=P·Q AR=TR/Q=P MR=dTR/dQ=P 则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为: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厂商的均衡: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相对静止的状态。
1、短期及相对应的成本曲线
2、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
(1)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应该选择的最优产量,使得最后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所付出的边际成本。
完全竞争企业产量决定的数学表达:MR=MC(2)数学证明。
设: = TRdTC/dQ = 0 即: MR = MC,又 dPQ / dQ = P;所以:P = MC = MR(严格来说,还需要二阶条件证明一阶条件确定的利润水平是最大化而不是最小化。二阶条件为d2 / dQ2 = d2TR / dQ2MC’ < 0.其中MR等于价格是一个常数,它对产出量的导数等于零;而边际成本不断上升[为什么?],其导数必然大于0,所以二阶条件必然满足。)
3、厂商短期的均衡条件
•只有MC=MR相交的E点处,利润最大,如图中面积S所示; •在E点之左,每增加一单位产量,MR> MC,有利可图;
•在E点之右,MR 短期,完全竞争环境当中,一个有正利润企业的产量决定 4、MR=MC与企业的赢利状况 虽然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是MR=MC,但这并非意味着只要满足了这一条件,企业就一定获得利润。因为:=TR-TC=AR · Q-AC · Q =Q(AR-AC) 因此,只有当AR >AC时,企业才能获得经济利润;当AR=AC时,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获得正常利润;当AR < AC时,企业亏损。 MR=MC的准确含义,MR=MC被称为企业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的均衡条件。 5、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短期生产中,不仅市场价格P是既定的,而且生产中的不变要素投入量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厂商不能改变生产规模,只能通过可变要素投入来调整产量以实现MR=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1)短期均衡图示 (2)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五种情况 1)AR>SAC 获得经济利润或超额利润; 2)AR=SAC 称为盈亏平衡点(Break Even),获得正常利润。 3)AVC 4)AR=AVC 停止营业点或关门点。5)AR 6、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MR=SMC,而AR=MR=P,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可以写为:P=SMC 上式表明,在短期均衡点上商品的价格和厂商的最优产量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Qs=f(P),而且商品的价格P与厂商愿意提供的产量Q的组合,都出现在SMC曲线上等于或高于AVC曲线的部分。该部分即为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1、长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都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厂商在长期内,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进行调整,以实现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LMC。 对生产要素的调整包括两方面: 进入或退出这一行业 对生产规模进行调整 2、长期产量决定-均衡分析的几何表达 3、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出现在LAC曲线的最低点。因此其均衡条件为: MR = LMC = LAC = SMC = SAC 其中,MR = AR = P 此时,单个厂商的利润为零 四、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价 1、完全竞争市场的优劣 产量大、成本低、价格低。竞争激烈。有剩余。效率? 差异? 2、长期均衡与资源配置效果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代表了社会资源配置的理想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市场达到长期均衡,商品市场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2)行业内的全部企业都以现有技术条件下的最佳规模、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组织生产; (3)没有超额利润,也没有亏损,所有资源都得到了应得的报酬;(利润平均化)(4)消费者付出的价格达到了最低水平; 1 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方面 经过多年双语教学的开展与推广, 国内目前可以买到各种经济管理类的原版教材。但是, 同为微观经济学教材, 不同的教材难易程度却有较大的差距。例如:被国内大多数高校选用的曼昆著《经济学原理》和萨缪尔森著的同样教材难度就有很大的差别。如果教材选择不适合教学对象, 过于简单或者难度过大都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另外, 虽然这些教材多为国外经典教材,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时滞性, 即这些教材中的案例都颇显陈旧。如果完全按照教材进行讲授, 学生感觉远离现实经济社会, 而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 选择何种教材才适合自己的教学对象, 成为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 如何解决教材中事例陈旧的问题, 也值得双语教师进行思考。 1.2 教师方面 开展双语教学, 师资的素养十分重要。一位教师要能够从事双语教学工作, 除了对专业知识非常了解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而这种英语水平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阅读英语教材, 更重要的是能够使用流利的英语讲授课程。另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平衡英语和汉语的使用存在着困难。基于上述师资的困难, 部分高校在进行双语教学时过于形式化。例如:仅仅采用英语教材, 英语的板书, 但是讲授却完全采用中文, 甚至最终的考核也采用中文。因此, 学生总是抱怨参加双语教学和非双语教学的课程没有太大区别, 而且英语水平并没有因为双语课程而提高。 1.3 学生方面 首先, 学生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是影响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 许多学生坚持不下来。因此, 如果学生的英语基础太差, 要使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程将面临非常大的困难。 另外,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如果在传统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 上课时机械地以解释词汇和句子结构、翻译课文内容为主, 使得双语的专业课程如同一门英语翻译课程。这样的教学方式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因此, 如何引入更加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 以提高各种英语水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成为开展双语教学必将面临的困难之一。 2 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改革 2.1 教材选择 在双语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教材, 直接关系着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 在充分考虑符合设定的教学目标以及难度适当的原则下, 笔者选取了萨缪尔森与诺德豪斯编著的《微观经济学》 (第18版, 双语教学版) 。本书是当代经济学泰斗、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的不朽经济学著作, 自1948年问世以来就广受赞誉, 先后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出版, 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至今在全球范围内仍然被广泛采用的经济学教科书。第18版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已经近乎完美, 而且融入了时代变革的元素和新的案例和数据。该双语教学版在保留原英文版100%内容的基础上, 有选择地对知识重点、专业难点、语法难点、专业术语、标题与目录以及较生僻的字词做了翻译和注释。 2.2 教学内容设计 因为是首次采用双语教学, 应当从简单的渗透层次入手, 上课时教师可以用英语讲重要的定义和关键词, 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教师首先介绍经济学的一些英文专业词汇, 如Economics (经济学) 、Demand (需求) 等。通过简单的渗透, 使学生加深对重点词汇的理解。这个阶段以中文教学为主, 适时逐渐增加英语的使用频率, 提高学生的英语感受力和接收率, 为下一步加大英语信息量的教学做好心理上和能力上的准备。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接触到一门新的学科来说能够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与此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也可以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师生互动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使用英语阅读案例和分析讨论案例, 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的阅读能力和英文表达能力。 2.2.1 教学课件安排 针对学生还处在大一阶段, 英语水平普遍不高, 开始进行双语教学实践不适应等特点, 在课件设计上采取创新。在开始几张采取中文PPT, 关键术语采用英文专业词汇, 等学生慢慢转变适应双语教学过程后, 开始采用中英文兼有的板书, 以后逐步采用英语板书, 只对个别生词和专业词汇标示中文注释。这样学生能够比较好的适应双语教学, 教学效果普遍反映较好。 2.2.2 教学方法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也可以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首先, 通过对英语案例的分析, 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英语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外语进行思维, 从而达到能运用英语作为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最终实现较好地掌握学科知识的目的。其次, 利用互动教学方法, 通过组织同学完成案例分析, 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潜能, 将传统教学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去思考、探讨并参与到课堂中的方式。这样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以及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3 理论联系实践 由于教材选用国际通用的教材, 教材的事例主要以美国为主, 这样学生普遍感觉和我们生活差距太远。因此在课堂上笔者经常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一些经济问题和现象。比如讲资源稀缺, 就以海南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为例;讲供求平衡就针对社会上最近出现的食盐、生姜、大蒜等涨价的事例来说明供需变化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2.2.4 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是课堂的灵魂, 如果没有教师精彩的讲授、合理的组织, 任何课堂都会失去光彩和吸引力。因此, 不断提高双语教学教师的素养也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 作为一名双语教师, 除了需要学习掌握各种现代的教学方法, 教学工具, 拥有良好的英语水平之外, 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和了解国外的文化和先进的教学方式, 才能使得双语教师更好地不断对双语教学进行改革, 从而不断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使学生能真正的实现学有所得,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本文是笔者开始从事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和经验总结, 双语教师在教学中还将面临许多挑战, 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地探索, 针对各个专业对于学生要求的不同, 设计出适合各类专业同学的“双语教学”的模式, 从而推进双语教学的普及, 使得更多学生能够通过接受双语教学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摘要:目前, 各高校积极开展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 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经济学教育改革。本文就笔者从事微观经济学教学遇到的问题, 提出一些思考和经验总结, 推进双语教学的普及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关键词:供求均衡决定论;经济主体行为决定论;转变;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F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9)04-0038-04 一、引言 自从马歇尔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供求均衡价值理论后, 这种理论很快就使当时新兴的奥国学派边际效用价值论失去了光芒,并且基本上主宰了西方经济学达40年之久。 马歇尔发明的由两个刀片的剪刀演绎而成的供求均衡决定理论被磨练成了一种万用工具, 在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中长期占据着核心地位。 其他经济学家对供求原理也是推崇有加, 至少近两百年就有人明确称其为政治经济学中首要的、 最伟大和最普遍的原理。 [1] 344 目前,供求均衡决定论的这一核心地位至少在初级教科书中继续保持, 以至于后来有经济学家戏称,一只鹦鹉只要学会了“供给”与“需求”两个词也就成为了经济学家。 然而经济学家的这种视角已经发生改变。 在时髦的西方经济学文献中, 供求均衡决定论已经基本上让位于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回归并升级为经济主体行为决定论范式。 这种转变从对经济学的定义中也可以看出来。经济学定义从“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科学”到“研究经济主体行为之科学”的转变,突出了经济学家对经济主体行为的重视, 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 随着纳什关于非合作博弈的两篇经典论文的发表, 博弈论这种适合于研究经济主体行为的方法随之被引进经济学, 经济主体相互博弈达到均衡的思想充满了整个经济学界 ,甚至有人号称要用博弈论来改写整个微观经济学。 [2]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论述微观经济学这种分析视角的转变, 分析供求均衡决定论到经济主体行为决定论转变的原因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以引起国内学界对后一种分析方法的重视。 二、供求均衡决定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所谓“供求均衡决定论”,包括“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两个部分。莱昂·瓦尔拉斯在1874年4月出版的《纯粹经济学要义》一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被公认奠定了现代经济分析的基石;而马歇尔则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利用特定时期的特定商品为研究对象, 巧妙地提出了局部均衡理论,取代了难以实际应用的一般均衡理论。但是无论是一般均衡理论还是局部均衡理论, 其核心均是研究供求双方在市场上相互作用的规律, 从本质上讲两者是一致的。 [3] 归纳起来, 供求均衡决定论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供求法则来概括,即:供给价格与供给量呈正相关关系, 供给曲线的走向不言而喻地表现为右斜上扬形状; 而需求量则与其价格负相关,需求曲线则表现为单调递减曲线;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之处达到市场均衡。 其数学上的表现形式则为:?坠Xd(P)/?坠P<0;?坠Xs(P)/?坠P>0;Xd(P)和Xs(P)分别为商品的需求与供给函数,供求均衡时Xd(P)=Xs(P)。 虽然马歇尔及萨缪尔森等都给出了这些曲线特征的理由, 但是这种供求法则最初主要还是来源于一种经验性的常识。 萨缪尔森在论及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时就指出“常识和细致的科学观察表明,人们购买一种商品的数量取决于它的价格”。 [5] 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初级教科书在讲述供给与需求原理时, 都是从需求表与供给表出发,进而得出供求曲线。但是无论是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 由于其图形二维化的原因,都只能考虑量与价两者之间的关系。虽然几乎所有的教科书在讨论供给函数与需求函数时都讨论了影响供给或需求的其他因素, 但在讨论市场均衡时都将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综合为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 而着重考虑了价格对数量的影响。 供求均衡的过程便呈现出蛛网状特征, 因为供求双方中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以价格信号的方式传达给另一方,从而引起另一方的变化,后者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前者, 而且一般认为这种呈蛛网状的传递是没有阻碍的。久而久之,在市场均衡讨论中即使注意到例如收入、成本等其他数量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价格也是最着重考虑的对象。在这种意义上,传统的微观经济学也称之为价格理论。 供求均衡决定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 也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其突出的表现就是供求曲线图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的广泛运用。 几乎所有的经济学教科书都把供求曲线图作为经典保留下来, 即使是最新的萨缪尔森与曼昆经典教科书中也不例外。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中便是按市场分类安排篇章总体顺序,首先介绍产品市场,然后是各类要素市场,其思路便是试图用供求曲线图这条“纲”把所有要素串连一体。 供求均衡决定论这种分析视角被经济学采用,在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甚至奠定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础。 没有供求决定均衡的分析思路,就不会有后来的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理论,也不会有消费者剩余与厂商剩余概念的产生, 福利经济学的发展也必然受到影响。 供求均衡决定的方法在西方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 不仅仅由于其被经验广泛地认同,而且还因为它有着合理的经济学解释,尤其是其在数学与几何上的简洁、 清楚的完美形式,更令经济学家着迷。 三、 供求均衡决定论到经济主体行为决定论的转变 但是从很多迹象中都可以看出微观经济学供求均衡决定的这种视角到20世纪后半期有所改变,这种改变是因为经济学家们逐渐发现价格在对经济系统运行过程中所起的刺激作用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大, 或者说经济主体对价格刺激的反应没有想像的那么敏锐。 这不仅仅在于随着经济学研究对象范围的扩大,许多行为中并不存在着价格这一变量(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囚徒困境”的分析了),更重要的是新古典经济学市场分析中的三个重要前提假定受到了挑战。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中暗含了这样三个基本前提假定:(1)市场中不存在不确定性,因而决策的供求双方是完全理性的;(2)个人决策是价格参数和收入条件给定条件下的最优选择, 不影响他人也不依赖他人;(3)市场信息充分且无成本。 [4] 第一个假设与到处充满着风险的市场现实相差太远, 决策双方往往表现为有限理性, 寻求次优结果以达到令自己基本满意的状态,而往往不是寻求最优。第二个假设在分析寡头市场时受到了挑战, 因为寡头之间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 所以寡头市场中不存在像完全竞争市场中那种完全受自身产品价格影响的供给与需求曲线,而只存在受多方决策影响的反应函数,无论是各方寡头产品的价格还是产量, 都是博弈后共同决定的结果。 因此几乎所有经济学教科书的新版本在论述寡头市场时, 均无一例外地引进了博弈论, 在供求均衡决定论思路不受到冷落的古诺分析问题的框架也得到了延续。再有,经济主体在受到价格刺激之后为达到其自身的效用(或利益)最大化而是否能够、 愿意和知道如何做出反应, 来调整其行为。例如当劳动力供给增加时,厂商由于工资刚性的存在而无法降低工资;由于菜单成本的存在,即使市场价格已经改变,厂商也不一定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而由于市场不确定性的存在, 经济行为主体并不一定知道如何针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 其最优的选择可能就是选择不变。因此,当经济学家们发现了诸如价格刚性、 交易成本以及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性这些影响反应机制而不是影响刺激机制的因素普遍存在时, 他们的兴趣便从供求曲线图转移到了研究经济主体行为上。 事实上, 经济主体行为决定论思路的深化已从广泛的领域和多层次体现出来,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从西方著名大学经济学课程设置和教科书的转变可以看出这种基本范式的转变。以牛津大学为例,1988年其微观经济学包括四个部分:一是消费者理论与生产理论(包括不确定性);二是市场与均衡;三是福利经济学;四是企业理论。但是到了1990年,则增加了博弈论、信息和合同理论两个必修部分。克瑞普斯在1990年出版的《微观经济理论教程》是1991年最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被相当多的欧美名牌大学选为研究生课程教材, 其中“非合作博弈”的内容共有219页,而且书中其他许多内容也与博弈论的思想有关, 博弈论已经进入课程的核心内容。 这至少反映了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越来越转向个体,放弃了一些没有微观基础的假定,如消费函数及其投资函数,经济学转向人与人关系的研究,特别是人与人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与一致,竞争与合作的研究。 [6] (2)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新突破,基本上都是借助于经济基础主体行为决定论的范式。众所周知,马歇尔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几乎给微观经济学做了总结, 整个20世纪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远不如宏观经济学,但是有两个领域是例外的,一个是莱宾斯坦的X效率理论, 另一个便是以科斯为首的新制度学派的企业理论的一系列发展①, 这两个领域的新发展使得微观经济学的版图得以扩张, 但这两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建立在传统的供求均衡决定论的范式基础之上的, 而是更加着重分析了经济主体的行为。(3)宏观经济学从微观经济学中借鉴的供求均衡决定论在分析宏观问题时也遇到了困难, 从而导致粘性分析和惯性通货膨胀理论的产生。 机械的供求曲线图是无法反映粘性价格和通货膨胀之特征的, 这些只有从理性经济主体行为方面分析才能得到解释。 四、 供求均衡决定论与经济主体行为决定论之比较 在将经济主体分为传统的消费者和厂商的基础上,通过图1可以分析供求均衡决定论与经济主体行为决定论的联系。 图1中方框I代表了经济主体行为决定论的思维, 消费者或厂商在一定的收入I或成本C的约束下,消费或生产商品量以使得自身效用U(X)或利润л(X)达到最大。其中P为商品的价格,F(X)为成本函数。而方框Ⅱ代表了供求均衡决定论的思维。其中Xd(P)和Xs(P)分别为商品的需求函数与供给函数,当两者相等时,可以得出市场均衡时的价格P和产量X。 I和Ⅱ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商品需求函数来源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行为, 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则表现为商品的供给函数。 消费者与厂商为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相互博弈表现为供求相互作用而最后达到均衡。 由此可见, 在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中, 供求决定均衡只是供求双方博弈得到市场均衡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而且这种分析方法已逐渐被博弈论这种新方法取代。 因此在经济学里, 如果约束经济主体行为的不仅仅只有收入I和成本C,而且还有其他因素,经济主体所要追求的目标也不仅仅是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 则可以用简明的优化模型概括经济主体行为模式:MaxR(X),X∈S。 其含义是, 经济主体在一定的集合约束条件S下,使自身利益R最大化。X∈S是指X受条件S(包括价格分量P和其他变量例如信息的向量)的约束。当经济主体是供给者时,X代表供给量;当经济主体是需求者时,X代表需求量。对每一个经济主体,上式可以确定一个解集合, 相应地也得到一个价格P的集合{P}。也就是说,存在一个价格P的集合{P},能够满足上式的优化条件。当然,从理论上讲,{P}也可以是空集,也可以存在惟一元素,还可能是无穷集合。市场上所有经济主体价格分量解集合的交集∩{P}也就是市场价格。而且其中的约束不仅仅包括价格,还包括其他的非数量约束,所有的这些约束S可分为资源约束、制度约束和市场约束。资源约束大体上相当于经济学上的预算约束, 主要取决于个人的财富和收入;制度约束包括法律、法规、道德等因素;当个人进入市场后, 其他主体行为模式对该个人构成一组市场的约束。 新古典主义传统下的供求决定论将市场约束综合为一个参数:价格。因此,消费者行为归结为在一定收入和价格约束下, 最大化自身效用。而现代一般均衡理论强调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博弈论直接以个人选择行为作为研究主题。在这些情况下,市场约束是多维的,而不是单纯的价格约束。 [7] 通过上述供求均衡决定论与经济主体行为决定论的比较,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 在供求均衡决定论中,价格水平(和产量)变化表现为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的相互作用及其均衡点的机械移动, 一切影响价格的力量都通过且只通过供求发生作用, 这实际上排除了供求框架以外影响价格运动的因素,包括价格粘性、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以及预期等等,而在经济主体行为决定论中,这些因素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考虑。 2. 供求均衡分析也必须归结到经济主体行为过程才能得出实在的结果。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 二者的移动及其相互作用都是经济主体决策规则的表现。换言之,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背后分别“站着”供给者和需求者。如果不“寻根究底”,供求曲线的移动与均衡的形成将归结为一种机械的几何或数字游戏。 3. 反过来看, 供求均衡决定论正是源于经济主体行为决定论。 供求均衡决定论将经济过程归结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相互作用,而追根溯源,供给和需求无非是经济主体的供给与需求, 故而供求均衡实际上是从经济主体行为过程演绎出来的。 如果说经济主体行为决定论是分析经济问题的恰当起点的话, 那么供求均衡决定论则是该分析过程的中间环节。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 经济主体行为决定论实质上是微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一般思路, 而传统的供求均衡决定论只是经济主体行为决定论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形式, 但是这些特定条件在我们的现实经济生活中并不经常存在, 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视角一般化是经济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以说微观经济学基本范式从供求均衡决定论到经济主体行为决定论的这种转变, 是经济学分析问题视角的一种回归与升级。 国外经济学者这种经济学视角的转变比较明显, 但是从我国经济学教科书体系的编排中还难以看出这种转变的有力证明。 因此要在我国培养能够与国际经济学者相当的经济学人才, 从经济学的教学中开始改变这种视角显得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熊彼特. 经济分析史(第二卷)[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2]蒋殿春. 博弈论如何改写了微观经济学[J]. 经济学家,1997(6). [3]王真. 从虚拟均衡到真实均衡——对传统供求均衡论的质疑[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4]窦晴身,戈钟庆,王月兴. 现代西方微观经济理论:现状及前景[J]. 南京社会科学,2001(1). [5]萨缪尔森,诺德豪斯. 经济学(第十六版)[M]. 北京:华夏出版社,纽约: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1999. [6]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7]肖殿荒. 经济主体行为与通货膨胀[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肖殿荒. 两大经济学范式及其价值理论之比较[J]. 当代经济研究,2003(2). [9]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一、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习题 1、如果A物品价格上升引起B物品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那么() A.A与B是替代品 B.A与B是互补品 C.B一定是低档物品 D.A一定是正常物品 答案:B 2、需求规律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随着汽车价格的上升,汽车的需求量将增加 B.随着汽车价格的上升,汽车的需求量将减少 C.随着收入的增加,汽车的需求量将增加 D.随着对汽车需求的增加,价格将上升 答案:B 3、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对汉堡包的需求增加 A.一场新的汉堡包热 B.人口减少了 C.作为互补品的炸薯条的价格上升了 D.消费者收入减少了 4、在哪一种条件下,A物品是正常物品 A.互补品价格上升引起A物品需求减少 B.收入增加引起A物品需求增加 C.替代品价格上升引起A物品需求增加 D.符合需求规律 5、下面哪一种情况不属于沿着需求曲线移动的其他条件不变 A.收入 B.其他物品的价格 C.物品本身的价格 D.嗜好 6、如果土豆是低档物品,收入增加就会直接引起 A.土豆的供给增加 B.土豆的供给减少 C.土豆的价格下降 D.土豆的价格上升 7、引起某种物品价格下降的条件是 A.在现行价格下存在剩余 B.现行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C.在现行价格下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D.以上论断全对 8、假设我们注意到橘子的价格上升了,下列哪一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原因 A.替代品苹果的价格下降了 B.科学家发现橘子有助于治愈感冒 C.收入增加了 D.产橘子的省份受灾 9、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均衡的交易量增加 A.需求与供给都增加 B.需求与供给都减少 C.需求增加与供给减少相结合D.需求减少与供给增加相结合二、弹性理论习题 1、水平的需求曲线是完全无弹性的。() 2、如果需求富有弹性,则供给增加,收益(支出)增加。() 3、盐的需求弹性小于电视机。() 4、在汽油价格上升之后,随着时间流逝,汽油的需求会越来越缺乏弹性() 5、如果某种物品价格从7元上升到9元,需求量从8500单位减少为7500单位,则需求弹性为0.5,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5、如果卷心菜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正值,那么,卷心菜就是低档物品() 6、馒头与花卷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 7、垂直的供给曲线表明供给弹性为零() 8、如果供给减少引起收益减少,那么,需求就一定是缺乏弹性的。() 9、假定A物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那么,价格越高,需求也就越富有弹性。(10、如果某种物品价格上升9%,而引起需求量减少5%,那么,总收益就会减少(Tshaim 答案:A 答案:B 答案:C 答案:C 答案:D 答案:A 答案:A 答案:错误 答案:正确 答案:正确 答案:错误 答案:正确 答案:错误 答案:错误 答案:正确 答案:错误)答案:正确 答案:错误) 三、消费者理论习题 1、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 A 为正值,且不断增加 B 为正值,且不断减少 C 为负值,且不断减少 答案:B 2、当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X为: A 正值 B 负值 C 零 D 不确定,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答案:C 3、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 4、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收入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 A 沿着原有的无差异曲线运动 B 运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 答案:AB 5、正常物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原因在于: A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B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C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D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答案:C 6、当吉芬物品的价格上升时,应该有: A 替代效应为正值,收入效应为负值,且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 B替代效应为负值,收入效应为正值,且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 C替代效应为负值,收入效应为正值,且前者的作用大于后者; 答案:B 7、一消费者将其所有的预算都花在两种商品A和B上,其均衡条件是:() A MUA=MUB B MUA/PB=MUB /PA C MUA/ PA =MUB /PB D 以上都不是 答案:C 8、商品X的价格是1.5元,商品Y的价格是1.00元。如果消费者认为Y的边际效用为30U,并购买X和Y的条件下使效用最大化,那么,该人一定认为X的边际效用为:()A15 B20 C30 D45 答案:D 9、如果X和Y互为替代品。假设X的价格上升并且两种商品都不是劣等品,那么,收入效应会诱使你购买:() A 更多的Y,只有当X的价格低于Y的价格时 B较少的Y C同量的Y D更多的Y,只有当X的价格高于Y的价格时 答案:B 10、如果上述问题中指的的替代效应而不是收入效应,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A 更多的Y,只有当X的价格低于Y的价格时 B较少的Y C同量的Y D更多的Y,只有当X的价格高于Y的价格时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E 11、消费者剩余定义为:() A 某种商品的总效用和消费者愿意为之支付的最大数量的差额 B 某种商品的总效用和其市场价格的差额 C 某种商品的总效用和其市场价格之和 D 生产者出售某种特定商品所得到的总收入 E 某种商品的所有的消费者的边际效用之和 答案:B 12、市场需求曲线是() A 对个人需求曲线在垂直方向上的加总 B 对个人消费曲线在水平方向上的加总 C 在给定的时点上,市场交易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D 个人需求曲线相对缺乏弹性的部分。E 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有最高需求弹性的个人需求曲线 答案:B Tshaim 2 13、消费者剩余是一个面积() A 在供给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 B 在供给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 C 在需求曲线以上和价格以下 D 在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 E 需求曲线以下和供给曲线以上 答案:C 14、买者的支付意愿是买者的() A 消费者剩余 B 生产者剩余 C 他们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最大量 D 他们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最小量 E 以上各项都不是 答案:C 15、消费者可以承担的消费组合的限制被称为() A 无差异曲线 B 边际替代率 C 预算约束线 D 消费限制 答案:C 16、以下哪一对物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可能引起的替代效应最小() A 中国石化加油站的汽油和中国石油加油站的汽油 B 右脚鞋和左脚鞋 C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D 南昌啤酒和雪津啤酒 答案:B 17、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是 A 直线 B 凹向原点 C 凸向原点 D 直角 E 不存在 答案:A 18、假设消费者必须在消费三明治和比萨饼之间做出选择。如果我们用横轴表示比萨饼数量,用纵轴表示三明治数量,而且,如果比萨饼的价格是10美元,而三明治的价格是5美元,那么,预算约束线的斜率是() A 5 B10 C 2 D 0.5 答案:D 19、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称为() A 权衡取舍率 B 边际替代率 C 边际权衡取舍率 D 边际无差异率 答案:B 20、以下哪一种关于无差异曲线标准特征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A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B 无差异曲线不互相交叉 C 对较高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 D 无差异曲线向外突出 答案:D 21、消费者任何两种物品的最优购买量是() A 在预算约束线不变时消费者达到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一点 B 消费者达到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一点 C 两条最高无差异曲线的相交点 D 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交之点。 答案:A 22、以下哪一种关于消费者最优消费组合的说法是正确的?在最优时() A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 B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 C 两种物品的相对价格等于边际替代率 D 以上各项都正确 E 以上各项都不正确 答案:D 23、假设我们用横轴表示X物品的量,用纵轴表示Y物品的量。如果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当我们从有丰富的X物品变动到有丰富的Y 物品时,Y物品对X物品的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A 上升 B 下降 C 保持相同 D 可能上升或下降,这取决于两种物品的相对价格 答案:A 24、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引起消费者增加了对一种物品的购买量,那么这种物品是() A 低档物品 B 正常物品 C 替代品 D 互补品 答案:B Tshaim 3 25、如果闲暇是一种正常物品,工资增加() A 总会增加劳动供给量 B 总会减少劳动供给量 C 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就增加劳动供给量 D 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就增加劳动供给量 答案:D 26、以下哪一种关于消费者最优化过程结果的说法不是正确的() A 消费者在受预算约束线限制时达到其最高的无差异曲线 B 支出于每种物品的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 C 在消费者预算的约束线的任意两点之间,它是无差别的 D 物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物品之间价格的比率 E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与其预算约束线相切 答案:B 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左图,已知道商品1的价格为2元。求 1、消费者的收入 2、商品2的价格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5、求E点的MRS12 四、供给理论习题 1、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厂商要回答的问题是: A 如何生产,为什么生产 B 生产什么,何时生产 C 生产什么,谁获得产品 D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 答案:D 2、厂商从销售其生产的产品中获得的金额叫 A超额利润 B边际利润 C边际收益 D收益 E利润 答案:D 3、收益减去成本等于: A固定收益 B利润 C不变成本 D经营收益 E可变收益 答案:B 4、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是: A产量的变化除以厂商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量的变化 B产量除以厂商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量 C产量除以总生产成本 D平均产量的变化除以厂商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量的变化 答案:A 5、使用50单位的劳动,一个厂商可以生产出1800单位的产量,使用60单位的劳动,一个厂商可以生产出2100单位的产量,额外一单位劳动的边际产量是: A3 B30 C35 D36 E300 答案:B 6、生产函数的斜率是: A总产量 B平均成本 C平均产量 D边际成本 E边际产量 答案:E 7、如果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只增加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产量的增加将小于要素增加的比例。这时候,生产函数表现出: A收益递减 B收益保持不变 C成本递减 D收益递减 E生产可能性递减 答案:A Tshaim 4 8、如果劳动是唯一的可变生产要素,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在生产过程中劳动的收益递减,这意味着: A随产量的增加,劳动的数量减少 B随劳动的增加,产量减少 C随劳动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减少 D随劳动的减少,产量增加 E随劳动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 答案:C 9、每单位投入的产量叫做: A总产量 B平均生产率 C边际产量 D边际成本 E可变成本 答案:B 10、即使厂商不生产也必须支付的成本叫: A平均可变成本 B边际成本 C平均成本 D可变成本 E不变成本 答案:E 11、下面哪种农场投入对农夫而言最可能是不变成本 A财产的保险费 B化肥 C用于灌溉的水 D种子 E额外的帮手 答案:A 12、对厂商决策者而言,最重要的成本是: A边际成本 B可变成本 C不变成本 D平均不变成本 E平均可变成本 答案:A 五、完全竞争市场行为习题 1、下列哪一项不具有完全竞争行业的特点: A 厂商数量众多 B 厂商生产同质产品,相互之间可以完全替代 C 行业竞争对手之间有剧烈的价格竞争 D 厂商自由进出这一行业 答案:C 2、短期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将: A 让平均总成本等于价格 B 生产平均成本最小的产出 C 生产平均变动成本等于市场价格的产出 D 使总收入等于总固定成本 E不采取以上任何一种行为 答案:E 3、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这表示企业将: A 扩大产出直到价格上升到等于边际成本 B 扩大产出直到价格下降到等于边际成本 C 扩大产出直到边际成本降低到等于价格 D 扩大产出直到边际成本上升到等于价格 E 降低价格直到等于边际成本 答案:D 4、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某一厂商,在其当前的产出水平下,其索要的价格、边际成本及平均总成本都是1美元。边际成本将随着产出的增加而提高,则这一厂商: A 正好处于利润最大化位置 B 不在利润最大化位置 C 不一定在利润最大化位置,我们需要知道平均变动成本 D 不一定在利润最大化位置,我们需要知道总成本和总支出 答案:A 5、一完全竞争行业的厂商每天产出的总收入为5,000美元,这是其利润最大化的产出。厂商的平均总成本是8美元,边际成本是10美元,平均变动成本是5美元,其每天的产量为: A200单位 B500单位 C625单位 D1,000单位 E不可能从所提供的条件中得到 答案:B 6、问题5中厂商的固定成本是: A10美元 B 100美元 C500美元 D 1,500美元 E不可能从所提供的条件中得到 答案:D 7、问题5中厂商每天的利润为: A-500美元 B收支相抵 C500美元 D1,000美元 E不可能从所提供的条件中得到 答案:D Tshaim 5 8、一完全竞争行业内的厂商每天生产并以7.00美元的价格卖出200单位。其平均成本是4.99美元,如果它每天扩大生产及销售到每天201单位,平均成本将上升到5.00美元,为达到利润最大化,根据以上条件,厂商应当: A扩大产出,因为MC接近6.00美元 B减少产出,因为MC接近6.00美元 C保持当前的产出,因为MC接近7.00美元 D不会减少产出,有可能增加产出,因为平均成本低于价格 E增加产出,因为MC接近5.01美元 9、边际收益指的是 A、最后1单位销量的价格 B、总产出与总收入的比率 C、总收入减最后1单位销量的卖价 D、最后1单位的销量造成的总收入的增量与生产这一单位产出的总成本的增量二者之间的差别。E、最后1单位的销量造成的总收入的增量与在较低价格下销售前面所有产品而造成的总收入的减少量二者之间的差额 答案:E 10、如果一厂商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则利润最大化法则要求厂商: A、在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都扩大产出 B、在完全竞争时扩大产出的,而在不完全竞争时并不一定如此 C、在不完全竞争时扩大产出,但在完全竞争时并不一定如此 D、在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时都减少产出 E、在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时都提高价格,而不是产出 答案:A 11、只要一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完全弹性的,则: A、厂商不可能在实际竞争下生产 B、利润最大化法则,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不适用 C、在每一产出单位下,价格等于边际收益 D、在每一产出单位下,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E、以上结论都不正确 答案:C 12、如果一利润最大化垄断厂商达到了均衡点,则价格: A、一定小于边际成本 B、一定等于边际成本 C、一定大于边际成本 D、可能等于或小于边际成本,但不大于它 E、以上都不正确,因为均衡不要求价格与边际成本之间存在任何特殊关系 答案:C 13、一利润最大化厂商的边际收益可能等于价格: A、只有在行业是寡头时 B、只有在行业是垄断时 C、如果销售量增加伴随着需求曲线上价格的提高 D、只要厂商能够使其产品差异化,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E、只有当行业是完全竞争时 答案:E 14、一垄断厂商决定其边际收益为2.00美元,平均成本为1.75美元,在给定当前的技术水平和投入品价格条件下,1.75美元是最低的可持续平均成本。为达到利润最大化,厂商将: A、提高价格 B、降低价格 C、减少产出和销量 D、维持价格和产出不变 E、以上都有可能,条件不足,难以判断 答案:B 15、如果是价格而不是边际收益确定为2.00美元,则问题15里哪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答案:E 21、如果一厂商产出的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利润最大化法则要求厂商: A、在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时都扩大产出 B、在完全竞争下扩大产出,但在不完全竞争下未必如此 C、在不完全竞争下扩大产出,但在完全竞争下未必如此 D、在完全竞争下和不完全竞争下都减少产出的E、在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下都提高价格,但不扩大产出 答案:B Tshaim 6 16、边际收益(MR)与需求价格弹性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MR: A、当需求无弹性时为负值 B、当需求无弹性时为0 C、当需求无弹性时为正值 D、当需求表现为单位弹性时为负值 E、当需求为完全弹性时为负值 答案:A 17、吉姆和蒂什正在决定明天是否去滑雪,他们有附近雪山的季票,吉姆和蒂什: A、必定去滑雪,因为他们已经付了季票的费用 B、只有在票价低于滑雪的边际收益时才去滑雪 C、只有在当天的边际收益超过当天的边际成本时才去滑雪 D、不去滑雪,因为票价已经付出去了 E、不滑雪,除非他们可以搭便车,有免费午餐 答案:C 六、寡头与垄断竞争 1、下列哪个特点在高度集中的市场上普遍存在? A略高于正常水平的利润 B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广告费用 C、超过市场平均研究和开发费用 D、低于平均水平的价格灵活性 E、以上全是 2、集中率指的是: A、行业中4家或8家最大企业的销售占行业总销售的比率 B、家或8家最小企业的销售占行业总销售的比率 C、政府中政策制定者对一行业规范了管理力度 D、企业所有者决策权力的大小 E、特定行业中反垄断政策的重要性 3、以下哪种情况巧妙地在合法的情形下为维护寡头市场结构设置了进入壁垒 A、定价低于潜在的市场进入者能承受的最低价格 B、采取只允许小部分外国商品进入国内市场的关税政策 C、部分生产者产品差异化 D、平均成本曲线约在市场需求的30%处达到最低处 E、以上全是 4、如果进入壁垒是成本壁垒,题3中的选项哪一个正确? A、定价低于潜在的市场进入者能承受的最低价格 B、采取只允许小部分外国商品进入国内市场的关税政策 C、部分生产者产品差异化 D、平均成本曲线约在市场需求的30%处达到最低处 E、以上全是 5、最3中的哪一个选项在作为维护寡头市场的进入壁垒时是非法的? A、定价低于潜在的市场进入者能承受的最低价格 B、采取只允许小部分外国商品进入国内市场的关税政策 C、部分生产者产品差异化 D、平均成本曲线约在市场需求的30%处达到最低处 E、以上全是 6、欧佩克所代表的市场结构可以准确地概括为: A、纯垄断模式 B、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寡头勾结垄断模式 C、垄断竞争模式 D、双寡头垄断模式 E、完全竞争模式 7、如果题6的市场是大豆市场,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A、纯垄断模式 B、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寡头勾结垄断模式 C、垄断竞争模式 D、双寡头垄断模式 E、完全竞争模式 8、如果我们豪华车 个行业由许多产品差异化的卖方组成,而且行业进出自由,那么这一行业中典型企业的长期均衡有何特性? A、平均成本AC位于最小水平,要价P=AC B、AC位于最小水平,P>AC C、AC高于其最小水平,P>AC D、AC高于其最小水平,P=AC E、AC高于其最小水平,P=AC的最小值 Tshaim 7 9、大公司里所有权与控制权是分开的,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A、经理人员关心的是增加他们个人的薪水和利益,而不是企业利润最大化 B、经理人员更愿意以股利的形式分配而不是用于公司的再投资 C、经理层比所有者更易于冒险,这增大了所有者所能够忍受的不确定性风险 D、以上都对 E、以上都不对 10、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动作的厂商愿意采用价格管成本加价法的原因是: A、不同边际收益不确定 B、不同产出水平下边际成本不确定 C、在高水平达到收支均衡点 D、担心更高的定价将吸引新的竞争者加入 E、价格与最有效率的企业的对应 11、熊彼特假说认为: A、大并不意味着不好 B、厂商没有制定价格的权力,因为必须要考虑需求曲线 C、由政府、小公司和大公司协同支持的研究和开发更有效率 D、如果大企业的经理也被 村注拥有该企业的股权时,创新速度就会加快 E、以上都正确 12、在过去几年中,美国银行经历了集中率增加的变化,新的银行管理法规允许跨州兼并,根据熊彼特假说,集中率增加是: A、好的,因为促成了收入由富人到穷人的再分配 B、好的,因为集中率增大产生了创新领域的外部性收益 C、不好的,因为牵连其中的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增大 D、不好的,因为银行应当由当地银行法管制 E、可能好也可能不好,这取决于兼并银行的利润 13、考虑到不完全竞争的长处和,政策的制定应该: A、保持较低的进入壁垒 B、鼓励反竞争的商业行为。 C、鼓励技术雄厚的大企业 D、鼓励大企业和小企业的研发努力 E以上都正确 14、一面临需求曲线DD的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作法是: A、以2美元卖出4单位产品 B、以6美元卖出4单位产品 C、以2美元卖出8单位产品 D、以2美元卖出10单位产品 E、以5美元卖出5单位产品 15、问题16的哪一个答案在竞争性均衡条件下是正确的 A、以2美元卖出4单位产品 B、以6美元卖出4单位产品 C、以2美元卖出8单位产品 D、以2美元卖出10单位产品 E、以5美元卖出5单位产品 16、如果垄断厂商追求收入最大化,则问题16的哪一个答案正确 A、以2美元卖出4单位产品 B、以6美元卖出4单位产品 C、以2美元卖出8单位产品 D、以2美元卖出10单位产品 E、以5美元卖出5单位产品 17、问题16中垄断厂商的福利成本以消费者剩余来衡量等于 A、以2美元卖出4单位产品 B、以6美元卖出4单位产品 C、以2美元卖出8单位产品 D、以2美元卖出10单位产品 E、以5美元卖出5单位产品 18、与反托拉斯法不同,管制: A、在政府机构的监管下,允许垄断和接近垄断的市场结构存在 B、打破垄断行业,将其由许多小企业竞争的市场结构 C、对企业课以重税,并给予正当经营的鼓励和刺激 D、鼓励垄断行业由政府所有或国有化 E、为企业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提供资金 七、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理论习题 设一厂商使用的可变要素为劳动L,其生产函数为: Q=-0.01L+L+38L 其中,Q为每日产量,L是每日投入的劳动小时数,所有市场(劳动市场及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单位产品价格为0.1美元,小时工资为5美元,厂商要求利润最大化。问厂商每天要雇用多少小时劳动? 软件学院54101017余兵杰 大一的小学期我们开设了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为期三周将近36课时的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微观经济学进行了一个初步的,入门的认识,学习。当然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并不是一门微小的简单的学科,36课时的学习,可能我们了解到的只是九牛一毛,但是我相信在学习了这几章之后,每个人对微观经济学都有了自己个人的看法。下面就我个人而言,谈谈三周课程学习后,我对微观经济学的个人体会,感悟。 几周的学习,我们意识得到,生活其实到处都是经济学。虽然可能我并不知道具体应该用什么理论去解释,具体应该怎么样去解释,但是经过三周的学习,最起码我知道这些案件是可以应用微观经济学来解释的。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例子,都可以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观点来解释说明。例如几年来国内猪肉价格飞涨,国内石油价格一直上涨,又如几年前闹的很厉害的可口可乐收购中国汇源事件,还有现在让人渐渐“读不起”的大学,等等。下面我就关于国内近几年猪肉价格飞涨的情况和可口收购汇源事件结合自己所学到的微观经济学知识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也是在自己学习微观经济学之后的一点点小小的感悟(下面的资料有些来自网络)。 谈起猪肉价格,很多人马上就说明显供求关系紧张嘛,其实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之前,我也认为是这样的原因。因为我认为只有买的人多了,货不够卖了,不够满足人们的需要了,才会使人们出更高的价格去买这并不值这个价格的东西。从而价格飞涨。可是,学习了微观经济学之后,我发现其实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甚至也并不是很重要的原因。影响价格的因素其实很多,供求关系只是最为大众做熟知的,当然也是最经常最普通的因素。下面我们就联系有关资料,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描述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从去年8月份以来,生猪存栏和出栏都有明显的增加,但是猪肉的价格只有一个多月的微跌,后来又开始连续上涨。显然,如果我们仅仅用供求关系来试图解释这个现象是肯定无法明确彻底的解释的。 猪肉价格飞涨,从国家政策讲,主要是由于生猪生产专业化趋势和生猪定点屠宰制度双重作用的结果(关于国家猪肉政策来源于网络资料)。现在,猪肉供给主要由定点屠宰厂和生猪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控制,猪肉供给已经高度组织化了。猪肉涨价联盟已经形成,他们完完全全可以毫不费力操纵猪肉市场价格。造成这种结果的制度之一就是生猪定点屠宰制度。为了让人们吃上放心健康安全的猪肉,所以国家就要规范屠宰市场定点屠宰。然而定点屠宰,一方面宰厂将农村生猪收购权高度集中到其附属的为数不多的猪贩子,独断生猪的收购价格,欺压养猪小农户;另一方面,养猪小农不能够直接进入市场参与供给,猪肉批发权垄断;与此同时,还实现猪肉零售商高度组织化,他们结成庞大的联盟组织,导致猪肉消费者受盘剥。 这个制度还规定了养殖生猪的农户不能宰猪在农村社区销售,这样就更加加剧了猪肉的一系列垄断,农村居民吃猪肉只能依赖农村猪肉零售商在城市(镇)定点宰厂采购猪肉后在乡村销售,导致养猪农民吃猪肉比城镇还贵。政府这样的政策虽然保证了一定程度上人们所吃的猪肉健康无污染,但是却导致了定点屠宰厂和依附其生存的猪贩子以及猪肉储藏批发商高度组织化,甚至垄断化,从而轻而易举获取暴利,而养猪小农和猪肉消费者任意受剥夺。 从农村猪肉价格高于城镇,可见猪肉供给阵营组织化程度之高、力量之强大了。现阶段,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阵营组织化水平尤其以猪肉和食用油最高,所以猪肉和食用油涨价最快最厉害。反调控的能力也最强。其实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上讲,在农产品市场上,供给阵营在快速组织化,而消费阵营却在日益分化,单位集中采购没有了,社区消费合作社垮台了,类似于政府组织供应“冬储菜”的制度也在逐步退出。个人认为,供需双方力量严重失衡是导致今天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这个局面不改变,我们有理由相信农产品涨价的幅度和速度还可能会让人们甚至于经济学家目瞪口呆! 综上,政府有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关的“垄断”,当然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垄断,同时供求双方力量上的巨大差距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今天的这个局面。因此我们如果要改变今天猪肉的价格局面,就必须要改变当今供求阵营力量失衡的局面。 下面再关于可口收购汇源事件谈谈自己的看法。说起可口收购汇源,我想起来了课本上的1990年美国ADM收购CCP公司的事 件。1990年美国ADM收购CCP公司,但是美国司法部反对此收购。依据是ADM和CCP共占据玉米糖浆市场份额为40%,司法部认为此收购行为会导致玉米糖浆市场的垄断。ADM公司不同意司法部的裁决,它认为甜味剂市场不仅包括玉米糖浆还包括糖。在此市场界定下,ADM-CCP公司的甜味剂市场份额要小得多,不存在垄断的可能性,因此并购是合法的。最终美国司法部判决此收购符合有关法律,同意收购。 关于可口收购汇源事件,我们先来看一点资料。据市场研究机构欧睿(Euromonitor)预期,中国果蔬汁市场将以14.5%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至2012年的191亿公升。在中国的果汁领域,汇源是目前销量第一的品牌,并且已经形成一条较为成熟的产业链。截至2007年底,汇源100%纯果汁及中浓度果蔬汁的销售量分别占国内市场总额的42.6%和39.6%,汇源已经连续数年在这两项指标上占据市场领导地位。反观可口可乐,从2000年开始,可口可乐已经着手果汁市场。早在2001-2002年间,就专门针对亚洲市场研发出了一种特色果汁饮料“酷儿”,2004年,可口可乐(中国)又把对旗下的非碳酸饮料市场进行了整合,与中粮集团、太古饮料集团分别组成联营公司,主攻非碳酸饮料,推出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知名果汁饮料品牌“美汁源”果粒橙及原叶茶饮料。一旦可口收购汇源成功,那么可口的市场份额将会大幅加剧,完全形成垄断。因此政府阻止此次收购完全是合乎有关规定的.如果一旦收购成功,作为垄断者的可口可乐公司可以自己所以的制定出销售价格。这种销售价格的制定可以用微观经济学的垄断与竞争来解释。于是可口可乐,作为垄断者可以根据自由制定价格使他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利润。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一下,作为国家当然也要考虑一下。如果可口可乐公司成功收购汇源果汁集团,那么这两家企业的合并必然使中国的果汁市场的竞争性大大减弱,可口可乐就更有可能在中国市场上形成垄断,结果,整个中国的果汁市场受到冲击,失去国际竞争性。这样一来,中国自己的民族企业就受到了影响,中国企业在中国市场 中的独立性就减弱了。这样势必导致我国对外国企业产生依赖。结果,引起整个国家经济福利减少。因此,中国政府将不得不采取政策,禁止其收购。对于中国政府而言,通过我国的《反垄断法》禁止他们合作,这样一来,有利于保护我国市场的竞争性,从而阻止整个国家经济福利的减少。 以上两个事件是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之后一些个人的看法。 两周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我们学习了价格,市场,市场界定,实际价格,名义价格,供给需求,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边际效应,攀比效应等等各种经济理论,或者影响因素,或者典型事件。当然两周的课程我们肯定不能完全了解微观经济学,只能学习一点皮毛。学习一点最基本的知识。但是这些最基本的知识给我们所带来的也是很多的。例如,学习了微观经济学之后,我们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大部分常见的事件进行分析,来试着用经济学的观点给出自己的解释。可能我们给出的解释并不专业,并不足够的说服力,但是我们可以给出自己的而且正确的观点。而且相信,在我们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后,我们一定可以给出有足够说服力的解释。 首先谈一下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原理--原理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原理3之所以较为印象深刻是因为它提到了理性人这一名词,指系统而有目的的尽最大努力完成自己目标的人,这让人能更从专业性的角度去研读经济学原理,同时,它的具体内容较其他原I理比较难理解,需要人重新去适应一种边际思考的逻辑。 这个原理中提到了边际利益和边际成本,同时他们都属于边际变动这一概念,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当然,作为一个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法学专业学生,这些名词未免太过于陌生,但庆幸的是,作者曼昆教授在为我们提供了极其简单易懂的例子。比如,航空公司愿意以低于平均成本的价格卖票是因为乘客买票的钱(边际利益)远远大于免费提供的飞机食品(边际成本)的利益。 一般来说, 大部分的计算机厂商都是运用间接营销模式销售计算机。间接营销模式是通过销售中介, 如批发商、零售商等销售产品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模式下, 出售的产品价格中包含了中介服务费。以康柏电脑公司间接营销模式为例, 一台含中介费的台式电脑价格比不含中介费的同款电脑贵了400美元。而戴尔电脑公司通过直接营销模式销售电脑, 即它的产品直接通过网络销售给客户, 没有中介方。顾客在其网站上下达订单时, 戴尔询问顾客具体的需求细节, 然后按照其需求组装电脑后, 直接寄达顾客。这只需几天时间, 更节省了中介费。 与间接营销模式相比较, 直接营销模式有三大优点: 第一, 顾客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购买戴尔产品, 甚至是深更半夜电脑专卖店已经关门的时候, 又或者是那些没有电脑零售店的地方。 第二, 戴尔产品的总成本因减少了中介费用而下降了。 第三, 由于戴尔的产品是在顾客下达订单后才进行组装的, 所以戴尔不需要囤积存货。这样, 戴尔不但减少了储囤成本, 还降低了电脑过时淘汰的风险。 二、直销模式的短期影响 假设要分析的这个计算机行业处于一个完全竞争市场, 它是由许多独立的小厂商和买方组成, 每个厂商销售的都是同质产品。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买卖方信息完全对称。 根据Parkin的观点, 短期内, 每个产商的工厂规模, 以及行业里的厂商数量都是固定的。假设戴尔是这个完全竞争的计算机市场中的众厂商之一, 戴尔的目标是经济利润最大化, 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而单个厂商的总收益又等于产品的单位价格与产量的乘积。在完全竞争的计算机行业中, 单个厂商如戴尔是价格的接受者, 也就是说, 戴尔不能影响市场价格, 它的产品价格由市场价格决定, 因此, 戴尔须通过提高产量来使其经济利润最大化。同时, 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 经济利润达到最大化。 如图1所示, 戴尔的边际收益曲线 (MR) 是处于市场价格 (P1) 上的一条水平线。戴尔可以以市场价格卖出任何数量的产品。厂商产品的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相同, 也是一条在市场价格的水平线。 边际成本曲线 (MC) 显示出戴尔的边际成本是如何随产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同时, 戴尔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AVC) 最低点以上的那部分边际成本曲线。 起初, 所有的电脑公司都使用间接营销模式, 达到一种均衡。每个公司都有一个正常利润 (经济利润为零) , 戴尔公司也是如此。图1显示戴尔公司在采用直销模式之前, 它的均衡点在E1。在MR=MC, 价格为P1, 戴尔产品销售量达到Q1, 它就实现了经济利润最大化。而在点E1, 平均总成本等于价格, 因此, 戴尔的经济利润为零, 它得到的是正常利润。E1也被称为“收支相抵点”。 戴尔使用直销模式之后, 成本下降了。边际成本的下降带来戴尔公司的供给上升。 短期内, 只有戴尔采用直销模式, 又因计算机的价格由市场价格决定, 所以戴尔电脑的价格保持不变。然而由于戴尔的平均总成本下降了, 于是它的产品利润增加了。 如图2所示, 直销模式的运用使成本下降了, 边际成本曲线从MC1下移到MC2, 边际收益曲线MR保持不变, 于是MC2与MR相交于点E2, 戴尔在使用直销模式之后达到了新的短期均衡。同时, 戴尔利润达到最大化时的产量由Q1增加到Q2。 另一方面, 平均总成本曲线从ATC1下移到ATC2, 则单位产品利润增加E2F。在新的均衡下, 戴尔公司的经济利润是P1E2*E2F。 短期内, 厂商数量虽固定不变, 但是市场里其他的厂商可能采用戴尔公司的直销模式。越来越多的厂商采用这种模式, 使整个行业的成本下降, 市场供给上升。 如图3 (1) 所示, 其他厂商也采用直销模式后, 市场供给增加, 曲线从S1右移到S2。而短期里, 市场需求曲线D保持不变, 于是市场均衡点从E1移到E2, 市场价格从P1下降到P2, 而市场交易数量从Q1上升到Q2。 由于短期市场均衡产生变化, 单个厂商的短期均衡也有所改变。市场中所有采用直销模式的厂商均衡如图3 (2) 所示。随着市场价格由P1降到P2, 单个厂商的电脑价格也降到P2, 边际收益曲线从MR下移到MR2。价格虽然下降, 但仍然高于平均总成本。单个厂商仍可以获得经济利润。短期里, 戴尔通过直销模式获得了经济利润。 三、直销模式的长期影响 假设计算机市场是个完全竞争市场, , 它的一个特点是长期里, 计算机市场已存在的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他们的投入要素。新的电脑厂商也能及时进入这个市场。因此, 长期中, 为了获得利润最大化, , 每个厂商都能自由进入这个市场。 起初, 戴尔采用直销模式时, 没有其他竞争者, 它可以获得丰厚的经济利润。如图4所示, 短期里, 戴尔获得经济利润ABCD, 价格是P1。后来, 其他的厂商发现了直销模式的好处, 戴尔原有的竞争者转而使用直销模式, 一些新进入的厂商也开始使用它。它们的使用结果使得市场供给曲线S右移到S1。又假设计算机行业是成本不变的行业, 从而长期供给曲线是通过P点的一条水平线。众多厂商采用直销模式后, 成本降低, 供给增加, 导致价格下降。低价格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购买电脑, 计算机市场的需求增加了, 需求曲线D右移至D1。价格下降导致原有厂商利润的下降。当产品的价格低于边际成本时, 没有厂商愿意继续进入市场, 才实现了长期均衡, 厂商获得正常利润。 长期内, 厂商不能获得多余的经济利润时, 自由进出市场实现均衡, 每个厂商都将以长期平均总成本生产产品, 除非影响需求或成本的因素发生改变, 否则这个均衡是不变的。这个均衡被称为长期均衡, 它产生于完全竞争市场, 经济利润为零 (厂商获得正常利润) , 市场价格下降到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时。 因此, 最初和最终的长期均衡唯一的区别是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计算机行业里厂商的数量。 四、短期和长期来看, 直销模式的受益者 (一) 短期受益者 在短期内, 计算机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采用直销模式的受益者。对于消费者来说, 电脑的价格下降, 计算机行业的消费者剩余增加。 一般来说, 价格下降和消费者剩余增加的幅度依赖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首先, 当需求缺乏弹性, 供给富有弹性时, 价格将大幅度下降, 消费者剩余将大幅度上升。图5 (1) 显示需求曲线不变, 供给曲线右移时, 计算机价格从P大幅度下降到P1, 消费者剩余从A大幅度上升到A+B+C。再者, 当需求相对于供给来说更富有弹性, 计算机价格下降幅度很小, 消费者剩余小幅度增加。图5 (2) 表明当需求曲线不变, 供给曲线右移时, 计算机价格从P小幅度下降到P1, 同时, 消费者剩余从a小幅度上升到a+b+c。两种情况相比, 价格都下降, 消费者剩余都上升。但图5 (1) 价格下降更多, 消费者剩余增加更多。所以, 消费者是受益者, 而且当需求缺乏弹性, 供给富有弹性时, 消费者剩余增加得更多。 对生产者来说, 每个采用直销模式的电脑制造商都可以获得经济利润。因此, 计算机厂商也是受益者。总之, 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直销模式的受益者。 (二) 长期受益者 在长期内, 消费者是受益者。价格曲线和供给曲线重叠, 所以长期内没有生产者剩余, 但存在消费者剩余。 如图6所示, P与LS重叠, 生产者剩余为0。D是有弹性的需求曲线, H是消费者剩余。D1是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 消费者剩余是H+I。因此, 长期内, 生产者剩余是0, 而消费者是受益者, 无论需求是否有弹性。 五、结论 在完全竞争的计算机市场中, 采用戴尔直销模式会改变电脑的成本、数量和价格, 分别形成新的短期和长期均衡。消费者是这种模式最大的受益者, 而生产厂商只是短期受益者。 摘要:戴尔直销模式的成功使得其他的计算机厂商纷纷效仿。文章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 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假设前提, 分别分析了这种直销模式给计算机行业带来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以及其创造的利益。 关键词:戴尔直销模式,短期,长期,影响,受益者 参考文献 [1]、Lisa Dicarlo.Hybrid PC Sales Pose Challenges Hidden Traps for Hybrid Sales Model[J].PC week, 1998 (7) . [2]、Parkin, M..Microeconomics[M].Bosto n:Pearson Addison Longman, 2005. 自80年代中期开始,博弈论的广泛应用促使经济学经历了一次巨大变革,而且,目前这场变革还在加速进行。正如著名经济学家泰勒尔所说:“如同理性预期使宏观经济学发生了革命一样,博弈论广泛而深远地改变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博弈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1951年纳什和1953年的夏普里的文章都是发表在数学杂志上。但博弈论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经济学上的应用却最为广泛成功。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如何有效配置以达到或实现既定目标的一门学科。但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来看,这种观点将被另一观点所取代: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即研究理性人的行为。因此,现在当再翻开欧美名牌大学的微观经济学教材时,你会发现有近一半的内容已与八十年代末大不相同。博弈论在短短10余年对经济学产生的如此深刻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近年来,博弈论的思想和建模方法已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经济分析领域。而影响最大的便是微观经济学。甚至可以说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纳什、豪尔绍尼和泽尔滕三人,以表彰他们在博弈论的发展及应用中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博弈论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决策均衡问题。1944年冯·诺伊曼与摩根斯坦恩合作出版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第一次系统地将博弈论引入经济学中。到20世纪50年代,合作博弈发展到鼎盛期,非合作博弈也开始产生。1950年纳什在《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1年在《非合作博弈》明确提出了“纳什均衡”。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1965年泽尔滕首次将动态分析引入博弈论,提出了“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和相应的“逆向归纳法”。1967年豪尔绍尼把信息不完全性引入博弈分析,定义了“贝叶斯-纳什均衡”,构建了不完全信息博弈的基本理论。随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得到迅速发展,1991年弗得伯格和泰勒尔定义了“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将博弈思想引入微观经济学得到了一些相对独立、体系完整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信息经济学。它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微观经济理论中最活跃的领域。信息经济学的核心是机制设计,即在给定的信息结构下,什么样的制度安排是最优的。在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中,对这种问题进行分析是非常困难的,某些方面甚至是不可能的。正是博弈思想方法的应用,为这种经济现实的分析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工具,由此,信息经济学得以迅速发展并形成为一门适用性强、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和逻辑严谨的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可以说,信息经济学正是博弈论的延伸和具体运用。 将博弈分析方法引入微观经济学彻底改变了微观经济学的面貌。在瓦尔拉斯世界,厂商视一组市场价格决定自己的产量,消费者根据同一组市场价格做出消费选择;由于单个厂商或消费者的行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这些行为个体不必顾及别的厂商的成本函数或消费者的偏好结构即可做出自己的最优选择。在这一模型中,一组有目共睹的市场价格披露了行为个体需要的所有外部信息;这组价格自动地将经济调节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节约信息成本是完全竞争市场的一大优点。但是,在有别于(完全)价格体系的经济环境中,缺乏一组均衡价格作为信息载体,情况会怎样呢?正如前面所说,这依赖于具体问题中的博弈规则。在现实经济问题中,体现博弈规则的可能是某种市场交易法则,或是某种工资制度,也可能是规定了各契约人义务和分配利益的一份文字契约,等等。经济学家发现,某些情形下,虽然委托人不能直接了解代理人的私人信息,但是,他可以通过观察对方一些公开的行为,推断出这些私人信息——这即是示意性模型。在这类模型描述的特定环境中,虽然没有象瓦尔拉斯均衡价格那样直接的信息载体,经济个体却可以发掘某种间接的信息传送渠道。在缺乏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传递渠道的情形下,还可以通过改变博弈规则,构造信息成本最低的契约——显然,这涉及寻求最优(或次优)的制度安排。 近年来一直处于理论前沿的经济机制设计研究,正是沿着这个思路进行的。一般说来,实际中的机制设计问题会同时涉及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但同时考虑这两个问题是非常复杂的,经济学家选择分别处理它们。对逆向选择问题的研究显示,许多情况下即使设计最优的机制也只能达到次优的结果;但是,设计最优的机制一定可以通过一个使代理人吐露其真实信息的机制实现(显示原理)。另一方面,道德风险模型的一个主要结论是,在一个包含不确定性结果的契约中,对委托人最好的分配制度,一般需要委托人与代理人共同分担风险。机制设计研究框架已用来研究许多重要的实际问题,如制度选择与资源配置效率、公司组织设计和激励工资制度,等等。可以说,慎密的微观分析已渗透到了我们所处的这个复杂的经济系统中的每一部分——从市场的有效性到公共产品的供给,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各种有关问题到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等等。信息经济学已经真正成为当今经济分析的主流。 将博弈概念引入微观经济学使个体理性公理在经济学中的地位达到了极致。博弈论研究的对象是理性的个体。在完全信息博弈中,理性的参与人的战略空间和最终的支付结构被假定是公共知识。也就是说,每个参与人不仅要首先清理出自己和其他参与人所有可选的战略来,他还得知晓各种情况下自己最终的收益;并且,其他参与人知道他掌握了这些信息……博弈论要求,每个参与人的信念是共同知识;并且,在博弈进行过程中,参与人会根据对过去事件的观察,不断地以贝叶斯法则来修正自己的信念。若说假设参与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按贝叶斯法则的思想行事还有相当的现实基础的话,参与人是否还能胜任贝叶斯公式的计算未免就太可疑了。 从博弈论来说,参与人对世界的状态有一个信念。模型越复杂,这种成本越高。在通常的模型中,参与人这种行为成本并没有计算在最终的支付函数中。在你参加一盘象棋比赛之前,你可以请象棋大师和电脑专家联合为你设计一套克敌制胜的软件;但如果赢得这场比赛带给你的收益不足以抵补你为此支付的费用,而你确实是一个效用最大化者,你绝对不会购买这套“最优”软件。除非寻找最优、次优、次次优等不同战略的不同成本也反映在支付函数中,理性人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假设才可能走出内在矛盾。遗憾的是,在许多情况下,这往往是不可能的。因为参与人在选择某一特定战略之前无法得知其成本。尽管理性人假设与现实有相当的距离,但它仍不失为分析那些能够长期延续下去的经济行为的良好工具。1982年,尼尔森和温特构建了一种较为“真实”的产业进化模型。他们假设厂商并不按照经济学严格意义上的“理性”行事,而仅只是尽力保证其业绩不低于某个可接受的水平。这种复杂的动态模型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结果与借鉴于博弈论所作出的理论预测是一致的。不过,也正是从这种论点中我们知道,博弈模型所解释的,主要是人们较长期的均衡行为。对于象尼尔森和温特在他们模型中重点关心的经济进化过程中厂商的非均衡行为博弈论的解释力究竟怎样还不得而知。 【微观经济学教案】推荐阅读: 微观经济学大作业06-17 中级微观经济学笔记07-08 微观经济学教材推荐07-28 微观经济学供需关系09-01 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感想06-21 微观经济学计算题总结07-26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08-07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主要问题10-16 微观经济的公式10-10 微观经济学第2章练习题09-152.微观经济学教案 篇二
3.微观经济学基本范式的转变 篇三
4.微观经济学习题 篇四
5.微观经济学感悟总结 篇五
6.《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篇六
7.戴尔直销模式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篇七
8.博弈思想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篇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