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银行

2024-08-04

生命银行(共15篇)(共15篇)

1.生命银行 篇一

演讲的题目是《生命,在奉献中燃烧》。

每一个职业都有每个职业的道德,医生要有医德,教师要有师德。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而职业道德是我们在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其内涵就是奉献。记得有位哲人说过: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是啊,人的生命虽然有限,但在岗位上所创造的价值,却可以与世长存。

纵观古今中外,有多少为了全民族事业而鞠躬尽瘁的仁义之士,又有多少在本职岗位上恪守职业道德,默默无闻的创业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

2.生命银行 篇二

一、目前国有银行内审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随着审计改革的日益深化,审计项目管理流程逐步规范。 但还是要清楚的看到,受审计时间、审计方法、人员素质和项目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限制,目前审计项目质量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部分审计项目审前分析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性;审计实施不够彻底,缺乏科学性;审后总结交流不够到位,缺乏启发性。 具体到审计项目,主要表现为:

一是审计项目准备不够充分,审前调查缺乏深入的分析研究,制定的审计方案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指导性。

二是审计实施不够彻底,审计查证不深不透,审计综合分析不够透彻,审计意见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审计成果运用不够,审计工作有效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审计交流总结不够到位,审计项目实施和后续过程中,审计项目后评价制度不完善,审计人员彼此的交流总结不到位,同类的审计项目多次实施,审计成果利用不充分。

二、加强审计项目系统控制,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审计人员技能、健全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及审计实施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等方面。 具体到审计项目实践中,集中体现在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和审计成果利用这三个主要环节。 目前在审计项目实践中,不管风险审计,还是高管责任审计、 后续审计等专项审计, 加强这三个环节控制管理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关键。

(一)因地制宜,强化审前分析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基础

审前调查是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内容、范围、选择审计方法和步骤、 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的必备环节,是审计质量的审前控制。 要想提高审计质量, 开展审前调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 目前实施审前调查中,只有简单的调查,缺乏分析,审前调查没有紧贴项目做到因地制宜, 缺乏针对性。 造成审计方案操作性不强,计算机监控分析粗略,非现场审计效率不高,直接影响到审计项目的深度、效率和效果。

一是加强分析,有指导性的做好审前调查。 在审前调查中,改变传统审前调查方式,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机构设置、财务核算、 行业水平等情况, 并结合审计项目方案要求, 成立审前项目调查分析组,对项目展开详细的调查分析,每次审前分析时间不能少于审计项目现场时间的一半。 建立项目审前分析档案,同时要丰富审前调查分析方法和手段,突出计算机审计监控系统在审前调查分析中的作用,应用计算机审计监控系统,结合现场审计方案,确定审计样本和重点。 打破非现场和现场的界限, 让现场审计人员积极参与计算机审计监控系统的审前分析和应用。 结合审计项目需要,更新审计思路,最大限度发挥计算机监控分析系统的作用。 做精做细非现场审前分析。

二是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做好审前分析。 不同审计项目,审计内容和重点各不相同,因此,审前分析要因地制宜,要有针对性,不可千篇一律。 所谓因地制宜,其一:审前调查内容和方法要紧扣审计项目目标, 依据审计目标,开展审前调查分析。 如,风险审计与高管责任审计的审计目标和重点不同,审前分析重点也有很大区别,风险审计的审前分析更多的依靠计算机监控分析系统,选取审计样本,发现风险线索。 高管审计的审前分析则主要以问卷方式,突出对高管人员宏观决策、责任履职事项的分析和调查。 其二:审前调查分析要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根据审计对象实际情况, 调整审前分析重点。 审前调查不能脱离审计对象。 同样风险审计,不同分行的实际情况不同,审前分析的重点也大相近庭。 其三:审前调查分析要结合审计项目中审计人员的基本情况和总体安排,结合审计人员对审前分析知识掌握情况,计算监控分析系统应用的熟练程度,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不能脱离审计人员基本情况和项目总体安排,而一味纸上谈兵,空中论战,过分强调高难度审计方法的应用,而忽视整个审计团队现有的审计分析水平和实际。

(二)创新思路,规范项目实施管理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核心

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是提高审计质量中心环节。 在日常审计中,由于现场审计工作时间比较长,加上审计人员自身能力和业务经历的局限,可能会对某一问题做出错误判断。 因此,为确保审计项目质量, 降低审计风险,必须强化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控制,结合审计实际和自身审计工作实践,要强化审计实施过程管理,最主要突出项目的规范管理。

一是规范审计实施标准,落实审计人员的责任。 要严格执行审计程序,规范审计底稿和日记,优化审计报告和建议。 在规范的基础上,统一审计文本模板,统一审计判断和定性标准,审计项目才能有质量而言, 好比一个产品,如果没有规范的加工标准和尺度,势必生产出次品。 例如在高管责任审计中,不管审计分组情况怎样,实施过程中,同一审计事项的审计标准应该统一, 特别是审计发现问题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致性和规范化, 这就减少了因审计人员技能差异而导致审计结果的偏差,有利于整个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和提高。

二是加强项目实施过程控制, 创新审计管理思路。 审计项目实施中,以风险为导向,不断创新审计思路,结合审计对象实际,突出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 不同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被审计单位和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不同, 审计人员所遇到问题也将远远超出事前的预想和准备,这就要求在审计项目管理中要灵活管理。 结合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实际情况,及时做出整体判断,不断调整人员安排,灵活调配审计资源,迅速对新的审计事项做好应对方案,调整审计思路,创新审计方法,扩大审计成果,节约审计资源。 例如,在专项审计中,财务、信贷类涉及资产损失,人员道德风险等问题,无疑是整个审计项目管理中最应关注、审计资源投入最多的方面。 在信用卡、电子银行和投资银行等新业务审计中,审计发现问题更多的表现在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外部监管风险等方面,在审计项目管理中,要针对情况,灵活调整审计资源,结合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住风险特点,突出项目特色, 扩大审计成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总结,建立审计项目后评价制度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可靠保证

任何成功工作,都离不开总结交流。 建立审计项目后评价制度,加强审计项目总结和评价,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可靠保证和重要抓手。 审计项目质量评价包括对整个审计项目评价和对审计人员评价。 对项目评价包括审计实施方案执行情况、 目标完成情况、 审计重大发现情况、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情况、审计证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预期审计发现问题和现场审计结果的差异以及审计小组整体管理情况的评价和总结;对审计人员评价主要包括专业胜任能力和工作效率等情况。 进一步完善目前审计项目评价体系,建立审计项目后评价制度。 从制度层面, 把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加强审计成果的交流和应用,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审计项目质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项目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日常审计工作中,要增强质量控制意识,从审前调查入手, 因地制宜做好审前调查分析,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规范管理,创新审计项目管理思路,建立审计项目后评价制度,不断加强总结交流,创新审计手段和方法。 只有重视审计项目质量的全过程管理,使每一个审计项目都成为审计精品,才能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增创一流审计业绩,为审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

摘要:近年随着大型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内部审计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内部审计体制不断健全,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管理理念和功能作用大大提高。如何进一步提高内审计项目质量,最大限度的彰显审计价值,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和核心。本文结合多年商业银行内审工作的实践,就目前国有银行内审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审计项目审前分析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性,审计实施不够彻底,缺乏科学性;审后总结交流不够到位,缺乏启发性的困难和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证,从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和审计成果利用三方面,提出加强审计项目系统控制,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因地制宜做好审前调查分析,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规范管理,创新审计项目管理思路,建立审计项目后评价制度,不断加强总结交流,创新审计手段和方法。重视审计项目质量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充分发挥审计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健康稳健发展。

3.生命银行中的两种“货币” 篇三

然而,女人如花,比男人更怕霜怕冻还怕疼痛。这种差异也许在作为生殖细胞之时就开始了。

精子皮实宜保存

感谢冷冻生殖细胞技术,它已经成为一些人的生殖选择,把自己的生殖细胞冷冻起来,以备将来生育。例如,那些身患重症,如睾丸癌、前列腺癌(包括卵巢癌等)的病人以及从事特殊职业的人,如军人、放射性和化学环境工作的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冷冻起来以备将来之需,从而生养健康和聪明的孩子。

然而,正如女性和男性对冷冻的耐受是不一样的,精子和卵子对冷冻也有巨大的差异。精子如企鹅,不怕冷不怕冻。在现实中,精子耐受冷冻时间最长并复活之后孕育胎儿的时间是21年。

现年45岁住在澳大利亚南部的尼克·拉法内利是意大利裔人,他和36岁的女友特蕾莎·基尔斯比相识多年。1986年,尼克22岁,是一名摩托车维修学徒,不幸的是他患上了淋巴瘤。一块如葡萄那样大的肿瘤令他一侧肺脏衰竭,更影响其心脏功能。医生建议其化疗。这对希望婚后要孩子的他是一个巨大打击。但为了治病,他同意了化疗,却做出了一个预见性的行动,在治疗前保留他的精子。

尼克通过一家生殖科技公司,将他的精子存放在摄氏零下196度的液态氮中,每年支付250澳元“托管费”。一般而言,冷冻精子约有7年寿命。如果超过这个时限,将可能失去活力和功能,无法与卵子婚配成功。后来,尼克治好了癌症,但与女友特蕾莎自然孕育孩子的希望始终未能如愿。

2007年,尼克与女友商量使用尼克已经冷冻了21年的精子进行人工授精。尽管医生、尼克和女友都担心孕育难以成功,但解冻后的精子状况良好,医生利用尼克的精子进行卵子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进行了2次就得到了一枚成功受精的胚胎,并顺利地植入特蕾莎予宫中。2007年1月,特蕾莎怀有身孕,2007年11月特蕾莎产下一名男婴。由于是冷冻了21年的精于授孕成功,所以他们的孩子被称为“超时空宝宝”。

然而,早在2002年,英国曼彻斯特的圣·玛丽医院的格雷格·霍尼医生就让一位患睾丸癌并治愈的男子做了父亲,也使用了卵子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而且该男子的精子也冷冻了21年。

在传说中,精子耐冻时间还有更长的。苏联还未解体时,广为流传着一个故事,苏联的一位女科学家接受了已经死去1000年的维京勇士体内残存的存活精子受孕,产下一名男婴。尽管没有核实,但根据已有的技术和传说,格雷格·霍尼称,人类精子在液态氮的环境中可以冷冻储存6000年,这种手段完全可以让一些父母去世几十个世纪后再生产出他们的亲生儿女,甚至从理论上讲,一个男人的“亲生子”完全可以诞生在6000年后的未来。

卵子娇嫩难存储

精子有这么大的耐冻能力,卵子呢?遗憾的是,卵子可没有精子这么耐冻。

迄今。全球已经有冷冻融化卵子孕育的婴儿约500名,冷冻胚胎孕育的胎儿有20万。但是,针对相当多的女性仿效男性把精子冷冻起来的作法而把卵子冷冻起来,以备将来孕育孩子,美国生殖医学协会(ASRM)提出警告说,用冷冻卵子孕育健康的后代可能不保险,原因在于,卵子不经冻,而且用冷冻胚胎孕育孩子还处于实验阶段。同时,该协会还提出,如果女性要求冷冻卵子以备将来生育,医生必须保证让这样的女性获得完整的知情权,以了解该方法的利弊。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马克·弗里茨博士领导了一项ASRM资助的研究,回顾公开出版的冷冻卵子生育后代的情况。结果发现,卵子冷冻后再融化孕育后代成功的结果极少。

精子通常冷冻的多,冷冻胚胎同样也多,只是后者的原因是为了多备几个胚胎以保证随后植入子宫孕育获得成功。但用冷冻卵子孕育后代的却比较少。冷冻卵子近年来在欧美年轻女性和少女中流行,原因是她们患了癌症和其他破坏其卵巢的严重痰病。当然,在健康女性中也有流行的趋势,因为这也是帮助女性推迟生育的一种方法。比如,在35岁以后生育可以使用其年轻时保留的卵子,以保证卵子的质量。因为,女性35岁以后衰老得比较快。

然而,卵子不像精子那么耐冻。在未来融化卵子也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卵子。原因在于,卵子含有大量的水分,使得它们在冷冻和融化时更为脆弱。在冷冻过程中形成的冰晶既可以刺伤卵子,又可以毁坏卵子。

这就难以保证卵子在冷冻一年或若干年后融化还能保证质量。而且,现在冷冻卵子的费用超过1万美元,到底是否值得,需要女性深思。同时,美国生殖医学协会的统计表明,每一个卵子冷冻后融化即使存活,其孕育孩子的几率只有2%~4%,这是一个相当低的概率。

所以,美国生殖医学协会提出,对于每位想冷冻卵子的女性,医生应当让其充分了解冷冻卵子的结果,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刺激卵巢排卵以获取卵子的药物具有副作用;

冷冻贮存的卵子有可能无一在融化后具有活力,即全部都不可使用;

35岁以前冷冻其卵子的女性有可能从不使用冷冻卵子。

当然,那些身患癌症和患有其他可能损坏卵巢的严重疾病的女性如果别无选择,可以选择冷冻卵子,但是,也要让她们享有充分的知情权。美国生殖医学协会认为,现在让健康女性都选择冷冻自己年轻时的卵子还太早,也不适用。

冷冻技术是关键

对于美国生殖医学协会的警告,美国大多数冷冻卵子中心也认同,并认为现在的冷冻卵子是实验性的。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体外授精项目主任理查德·保尔森所拥有的中心现在一个月能为3~4名健康女性冷冻卵子,但他们同意美国生殖医学协会的指南,在对女性冷冻卵子时要让她们享有充分的知情权。

不过,保尔森认为,美国生殖医学协会的提醒并不意味着这一技术不可使用,因为他们中的医疗记录证明,大部分冷冻卵子孕育孩子是成功的。他们进行的一项研究中,18名妇女采用冷冻卵子授孕,其中10例获得成功。保尔森说,他详细告诉这些女性,用冷冻卵子孕育孩子可能完全不需要,因为5年后生殖技术就会更为先进,有些东西是全新的。

用冷冻卵子实验性地孕育后代则要求研究人员收集其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因此研究人员应能迅速地解决冷冻卵子的生殖技术问题,以确认这种技术是否安全。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回顾了自2006年7月以来所实施的197例成功用冷冻卵子孕育孩子的报道,没有发现这种技术增加了出生缺陷的危险。另一项在意大利波罗尼亚大学进行的研究也表明,105名用冷冻卵子孕育的孩子没有发现出生缺陷。

基于这些结果,一些研究人员提出,现在的问题是,需要一种技术,如何最好地冷冻卵子和如何最好地解冻卵子,这才能改善冷冻卵子的怀孕率。而且,现在冷冻卵子的技术不一样,主要体现在速度上。有的是慢冷冻,大约要用一个小时或几个小时。而另一种方法是快速冷冻,把它们迅速浸泡到液氮中,这一过程称为玻璃化冷冻,即快速冷冻技术。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研究人员比较了快慢两种冷冻卵子的技术,发现玻璃化快速冷冻技术处理的卵子融化后生存率稍为高一些,慢冷冻的卵子解冻后生存率低一些。用快速冷冻卵子解冻后孕育后代,结果21个卵子有一个孕育成功。但是,慢冷冻卵子融化后孕育孩子,则45个卵子有一个孕育成功。

此前对猪冷冻卵子的研究也证明,玻璃化的快速冷冻可以采用不同的冷冻液和技术,这能使冷冻卵子解冻后的成活率分别达到81%、82%和97%。但是,这样的技术是否也适用于人类的卵子,还有待研究来证明。既然美国生殖医学协会提出了警告,也说明卵子确实不如精子耐冻,因而万不得已不应使用卵子冷冻,除非冷冻卵子的技术得到改进,或有更新的技术提高冷冻融化卵子的受孕成功率。(文章代码:1722)

4.生命银行 篇四

生命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感受生命,感受生命无穷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海伦·凯勒,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人,但她却用仅有的触觉,写出了一般人写不出的东西,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人类艺术的美。

因为她失明,所以知道失明的痛苦,才会致力于慈善事业中。

她,对未来充满美好的遐想,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用她梦想的东西--视觉,去感受了美好的生命。

相比之下,杏林子的《生命生命》述说的也是如此道理。

当作者抓住一只飞蛾时,只要手指稍一用力飞蛾便动弹不得,但飞蛾没有放弃,极力鼓动双翅,这种生命力令我们震惊,使作者忍不住放了它!

一粒香瓜子几经挣扎后,掉进了砖缝里,却又在那“三无”—无阳光、无泥土、无水源的情况下顽强生长,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即使它只活了几天。

生命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足以让生命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生存。

杏林子也是如此,12岁就得了不治之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眼看着自己的关节一个个坏掉,渐渐的不能跑不能跳,她非常伤心失望。但几年后她明白了这个道理,渐渐振作起来,开始写作,屡屡获奖,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生命是渺小的,时光让生命变得象尘埃,一闪而过。生命却又是伟大的,哪怕是小小的种子,也是生命力的杰作。不管是现在我们用笔写下一个个文字,还是在地震的废墟中被困八个小时而毫发无损,都是生命的力量的体现。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却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只其貌不扬的毛虫,将蜕变成五彩斑斓的蝴蝶。每个人的生命,都可以歌咏出生命力量的奇迹。---杏林子

5.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拥抱生命的作文 篇五

7月26日,《解放日报》周末版刊发了洪昭光教授谈生活方式与健康的长篇文章《怎样活到100岁》,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当天日报零售空前热销,各便利店和东方书报亭的4000余份报纸上午即告罄。市老干部局还专门向该报表示感谢。8月15日,友人给我一份新出的报纸《上海商报·生命周刊》试刊第一期。我如获至宝,马上欣喜地读完以“关注生命、关爱自己”为宗旨的48个版面。齐总编的“仁者寿”、出品人尚书的“神奇而伟大的偶然以及无可替代的一次性和单向性”,包括周刊里一些精彩的文章,都强烈地撞击我的脑海,我的心灵深处不时发出“要珍惜生命”的呐喊。

要珍惜生命,是因为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金钱至上、权利和资本的扭曲结合等的一股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正剧烈地荡涤着许多人的灵魂。人生和人性被异化,生命被漠视,生存的本原已经被淡薄,生活的信仰已经被迷失。一些拥有权利和财富的“贵族”正贪婪、疯狂地继续掠夺;一些没有权利和才能的“草民”,利用本能的暴力或诈骗正野蛮地“积累原始资本”;既没有权利、才能,又不敢铤而走险的一般平民,失去心理平衡,患上难愈的精神压抑症。于是乎,一个怀孕的女教师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丈夫连砍78斧,在场的警察、校长、乡长、司法局长等一批冷血干部竟熟视无睹。孙子逆杀祖母、女儿勒死母亲、妻子毒害丈夫等一连串的`命案层出不穷。生命显得十分脆弱,又丧失安全。我们的社会太需要对生命的重新认识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

珍惜生命必须善待生命。我们要理智地生存。美国威廉·詹姆士先生说的好:“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们可以藉改变心态而改变自己的一生。”生活中不要老是抱怨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否则将一事无成。古有学佛者,每年只能回家探亲一次。当父亲问他寺庙生活如何时,他第一年回答:床硬;第二年回答:饭冷;第三年回答:活重。结果第四年从寺庙逃了出来。幸福在于心态的宁静和淡泊。杜甫诗云:“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如果心灵永远保持清净、自足,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极乐世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日日皆是好时节。”

珍惜生命还须拥抱生命。我们要激情地生存。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曾题字赠我:“创造为乐,自由为乐。”87岁的于老他患过癌症、腿脚行走不便,还激情地生活着,“坐轮椅走天下”,“每年一个新主意”,去年创办个人网站,今年成立“思想开路工作室”。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先生,在1998年6月初面对死神的威胁时,首先想到到的是“最后的微笑”,至今仍以永远微笑的精神活跃在社会的民主建设舞台上。他那渊博的学识和独到的思想言论,吸引无数青年学子要报考他的博士生。曾记得一位名人说过:生活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是啊,生命中如果缺少激情,犹如一架琴键坏掉的钢琴,永远不会奏出美妙动听的旋律。

6.生命银行 篇六

杏林子在《生命生命》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这句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我们要正西生命,不能让它白白流失。作者还举了飞蛾在绝境中奋力求生、没有阳光和泥土的香瓜子茁壮生长、作者静听自己的心跳三个例子。我读懂了生命是一种求生的欲望;生命是一种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生命是一种重大的责任。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治病救人的医生、护士,忠于职守的警察叔叔„„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人:为人民服务的雷锋,身残志不残的张海迪、海伦·凯勒,用微笑挽救生命的唐·里奇„„他们用生命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奇迹,也使自己的生命充满光彩。

生命,是求生,是力量,是责任,更是勇气!我们要向雷锋、海伦·凯勒、唐·里奇他们学习!向他们一样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7.《生命生命》开放作业设计 篇七

但在实际教学中,积极的思维定势有助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构建思维模式;但不排除过度渗透学习方法的现象,也就是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从而制约儿童的个性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运用开放式的作业设计,以使教学回归儿童的天性。

一、寻找童趣,突破作业形式局限

作为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作业又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两大类。作业的设计形式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完成要求而定,纸质作为传统的完成作业形式,多被用于课后作业中,但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完成作业的方式方法亟待突破,连带的作业形式也需要冲破思维定势的局限;而课堂作业更多是以口头形式来完成的,作业形式相对变化较多,更能突破童趣。

以《生命生命》一课为例,课堂作业的布置遵循教学活动的展开而定,在作业形式上多以口头表达为主。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可通过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动物”、“植物”和“人类”的三种自然生命朗读文中相应的内容,从而加快作业完成时间,提高作业设计的任务导向性。在阅读后,要求学生用一句概括自己的阅读感受,也就是分别总结三个故事的大意,运用课堂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实现读思结合,既平添了作业的童趣,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课后作业的设计,更需体现设计上的 开放性 , 引导学生 冲破“写”作业的思维局限,从形式上帮助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势。比如以探讨生命意义为题,要求学生借鉴课文形式自拟演讲稿,并在班级组织的专题演讲比赛中,以演讲的形式表达出来。虽然作业的最终表现形式是口头的,但实际上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听说读写”四项语文基本功都得到了锻炼。

二、体验童真,突破作业内容局限

作业设计不仅在形式上要突破桎梏,在内容上也需要冲破定势,尽量摆脱单纯的抄写、仿写、填词、造句等传统的、单一类型的任务模式束缚,转而向渗透新元素、多元化的创造型任务模式发展。

新元素的渗透,是作业设计与时代接轨、与学生思想动态相适应的结果。人的思维总是受到来自周边环境的影响,尤其在充满好奇心理的儿童阶段,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心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未知欲望。利用这一点,在作业设计中适当融入“新元素”,会大大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思想桎梏。比如引导学生运用网络搜集关于生命意义的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淡化作业内容的形而上学色彩,引导学生体验实践探索的乐趣。

而多元化作业设计代表了当前的流行趋势。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想状态往往会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加之学生的先前经历和知识储备各有不同。所以,在作业设计中,多采用问题讨论的作业内容,也就是不限定答案标准,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在作业内容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思维。比如上面的课文中,教师以小瓜苗“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为题,要求学生融入个人的理解来分析作者为什么会对小瓜苗“肃然起敬”?学生在作业内容中结合个人经历,自然而然地呈现出童真的一面,激发了学生塑造的个性成长。

三、放飞童心,突破完成方法局限

作业设计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思维训练中使学生熟悉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点在课后作业的完成过程中较为突出。

以上面的课文为例,教师为使学生充分感悟生命的意义,可在课后作业中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或书籍搜集文字及图片资料,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与知识累积等先前经历来探讨学生视角的“生命的意义”。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方法被充分激发出来。有的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到展现动物之间不离不弃的感人画面;有的学生则运用长在峭壁上的树木的图片、并配以把人化的描写来展现生命的顽强;还有的学生写出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故事。体现了学生努力释放个性、放飞童心,寻求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作业的思想。

8.生命连着生命 篇八

从跨出桥栏那一刻开始,无论她后悔与否,都已无法把握自己的生命。而在她的身后,很多和她有关无关的人们,也在突然间失去了往常的秩序。

那天上午,年轻军官孟祥斌正陪着来探亲的妻子和女儿在城南桥散步。就在这时,孟祥斌听到有人呼叫:“有人跳江了,有了跳江了!”于是,他丢下妻子和女儿飞跑起来,边跑边脱衣服。有人提醒孟祥斌桥面太高,让他绕到堤上下水,他只应了一句“时间来不及了”便飞身入了水。在冰冷刺骨的江水中,他使尽最后的力气把女孩托出水面,对另一名前来救援的武警战士说:“我不行了,赶快叫人把她救上岸去……”话刚说完,水面上便再也见不到他的人影。抱着孩子赶过来的妻子在江面上没有看到丈夫,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她怀里的女儿也跟着哭得很伤心,不停喊:“爸爸,爸爸……”

远处一艘快艇看到有两个人在水里扑腾着,飞驰过来把跳水女孩和武警战士救上了船。岸上的人着急地叫道:“还有一个人在那个位置沉下去了……” 很快,110、120、119都赶来了,十几条船、几百人加入了搜救队伍。但因为没专业的潜水员和打捞工具,当人们在五六米深的江水里找到年轻军官时,距他跳下去救人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孟祥斌再也没有睁开眼晴……

刚刚一家人还幸福地走在一起,转眼间丈夫就与家人阴阳永隔,妻子扑过去见丈夫最后一面时,她声嘶力竭地一遍遍问丈夫:“为什么丢下我和女儿不管?你答应过我要永远在一起,让我们过上好日子的……”孟祥斌的壮举很快传遍了全国各地,2007年12月1日,金华市上万市民赶到了殡仪馆,不少网民甚至从全国各地赶来送别。那一天,金华市的出租车司机自发组织车队,免费接送市民前往追悼会现场,整个金华城都在为救人英雄送别。

没有人敢把噩耗告诉孟祥斌患有心脏病的年迈父母,直到英雄的骨灰要运回老家的前一天,大家才告诉两位老人。两位老人听说儿子没了,当即痛不欲生地哭昏了过去,于是,医生又展开了一场急救……

英雄的妻子终日以泪洗面。才3岁的小女孩一边拿纸巾给妈妈擦眼泪,一边叫:“妈妈不哭,妈妈不哭……”她用稚嫩的声音告诉身边的人说:“爸爸跳下去救人了,爸爸没出来,在里面睡觉……”看到爸爸的遗像,她一次次凑近去叫:“爸爸,爸爸……”

铸下大错后,被救女孩在救命恩人的妻子面前长跪不起,说:“嫂子,对不起……”但令在场所有人感动的是,恩人的妻子并没有去责怪和埋怨女孩,而是强忍悲痛劝道:“只要你以后能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是对我丈夫最好的回报。你知道吗?你的一次犯傻,可能会让别人为你丢掉生命……”

恩人妻子的善良让被救女孩更觉得自己行为的愚蠢。她原想用放弃自己的生命来惩罚薄情不义的男人,但自始至终,她为他去寻死的男人一直没有出现。她没有想到,真正为她心痛、为她付出代价和生命的,只会是那些在乎她、关心她、爱她的亲人和相识不相识的好人!

原本,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只属于他自己,没有人可以随便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每一个生命背后,都牵扯着很多人的心,甚至关联着许多人的命。也因为生命连着生命,所以,不管生活中遇到了多大的危难和挫折,我们都只能有一种念头,都只有一种权利:好好活着。

■编辑胡莉莉

E-mail:hulily123@sina.com

9.读《生命 生命》有感 篇九

《生命 生命》这篇文章通过写飞蛾在手指中求生,瓜苗在砖缝中茁壮成长,用医生的听诊器听自己的心跳,作者从中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并且从中明白了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的道理。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使我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在于: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这就要合理的安排好每一天的学习和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时间。今天的事一定要在今天完成,不要放在明天去做。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像雷锋叔叔讲的话一样:“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要使自己的生命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要学会在学习之中寻找乐趣,在快乐之中学习。要设身处地的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10.生命生命教案马欣 篇十

杏林子,本名刘侠,一九四二年生。十二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这场纠缠她一生的病痛,改变了她的人生道路。身怀残疾的杏林子写作时,弯着腰、弓着背,辛苦数倍于正常人。但她对写作一往情深,以非凡的意志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双手写下不少励志作品,鼓舞着许许多多的人们鼓足劲儿面对生活。一九八○年当选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一九八三年获得国家文艺基金散文奖。更创办伊甸残障基金,身体力行,为残障朋友服务。

教学课题:生命生命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对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作了深深地思考,表达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获得更加光彩有力”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多种形式的读,读中品悟;百度搜索,知识拓展。

教学过程

一、增趣设问——入境引读

1.师: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关于生命的格言?生交流

师:老师也带来一句关于生命的格言,师诵:虽然生命短暂„„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杏林子

师:读了这段格言,你知道它在说什么意思吗?你们有问题要问吗?

生问。

师:怎样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呢?是什么样的经历使杏林子对生命有如此深刻的体验呢?让我们继续去品读《生命 生命》这篇文章。

二、展学评导——择机而教

1.指名朗读全文。

其他学生思考:课文中写的“有限的生命” 指的是哪些?为什么说它们的生命是“有限的” ?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三、读解感悟——索句明意

1.百度搜索“飞蛾资料”:?an=0&si=10 ?an=0&si=5

杏林子自12岁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病痛一直折磨了她终生,直到61岁去世。类风湿性关节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病痛呢?老师没有体验过,让我们读读杏林子的几则日记,体会一下:

3月6日今天,我又做了一次手术。我的病情一直在恶化,我感到整个身体好像已经不听我的使唤了,我还能活下去吗?

3月27日医生查房时,和我聊了几句,但我的头已经无法转动,甚至不能微笑。我看起来像个废人一样,手也抬不起来了,以后的日子真是无法想象。

5月9日我不知像我那样既没有念过多少书,又瘫痪在床上的病人到底有什么用?我活着到底是干什么?仅仅为了自己受苦、拖累家人吗?我真的要在病床上躺一辈子,永远做一个废人吗?

师:读了日记,你体会到什么?(体会杏林子的痛苦、绝望)

师:病痛的折磨,杏林子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

2.师:飞蛾挣扎、瓜子生长、心脏跳动,这些有限的生命,甚至短暂的生命,体现出哪些“无限的价值”呢?

四、寻路品语——借鉴吸收

1.师: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有所思考和感悟,把它们勾画下来,一会我们来交流。

2.学生默读,自学。

3.学生汇报第一个句子: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生:从“挣扎”一词我体会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板书:求生欲望

师:这句话中“挣扎”是什么意思?

生:用尽全身力气支撑着。

师:用尽全身的力气去挣脱手掌束缚„„

如果我们手中有一个放大镜,你会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也许飞蛾的翅膀会被碰伤,也许它柔弱的足会被折断,但是它依然挣扎着!怎么读好这句话?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就这句话,谁还有自己的体会?

生: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强烈”“鲜明”写出了飞蛾求生的欲望。

4.师:还有没有触动你的语句,继续交流

学生汇报句子: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我必须对自己负责。预设生:只要我们的心脏在跳动,我们就有生命,就有存在的意义。

6.师:大家都表达了自己读书的体会和感受,交流得比较充分。可是我的疑问正是你们的这些体会

飞蛾极力挣脱出手掌、瓜苗费劲力气从砖缝中长出来,可没几天它们也得死去,再看杏林子,忍受病痛折磨,才活了61岁。这样的挣扎、这样的执着有什么意义,它们各自生命的无限价值又体现在哪呢?

小组讨论。

生:瓜苗虽然卑微,但它执着生长,飞蛾虽然弱小,但是它对生命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是对生命的尊重,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师:杏林子曾经说过:“每一个生命,不管是老弱伤残或贫富贵贱,都是珍贵的!每一个生命都有他特定的价值。”

师:肢体残疾,并没有阻挡住杏林子拥有强大的内心力量。她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呢? 生:为别人付出,奉献他人„„

师:通过自己的付出,给别人带来幸福。无限的生命价值就体现在对身边人的付出,让这些人生活得更好。

7.老师带领学生搜索杏林子的生平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3964.htm

(1)杏林子热心于残疾人公益事业,在台湾,杏林子创设了“伊甸残障基金会”,为残障者的医疗、工作、教育、福利等做着不懈的努力。在她的帮助下,许多残疾人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2)两位酷爱音乐的盲人按摩师在她的资助下,成为台湾有名的音乐组合——双福之音。

(3)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关心残疾人公益事业。

不仅如此,她还一字一痛地写下了100多万字的作品,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这些励志作品影响了几代人。

师:听完了老师的介绍,你一定有话想说。你想说什么?怎样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呢?

生发言。

师:生命的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其外在形式,不在于你是残疾人还是健全人,不在于你外表的美丽还是丑陋,只要我们拥有生命,就应该努力生活,活出自己的价值。

四、拓展查验——小结反思

1.师:杏林子能从细微的事物中发掘出意义深渊的内容,回答了“生命是什么?”的问题 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欲望

师:谁还能用这样的句式,继续来回答?

2.师:大千世界中,生命是多姿多彩,它还可以是什么?

请你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用这样的句式,写一写你对生命的感悟吧。(生练笔)生命是

师:老师有一个惊喜的发现,如果把他们几个人说的连起来能写出一首小诗,选出五个人,展示,我再给你们补个结尾。

出示: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呢?

——冰心

一起接着读

师:刚刚我们一起给冰心奶奶的诗做了改编,希望这首小诗伴随你们去面对人生中的快乐和痛苦,感受人生的美丽。

五、布置作业——扩展延伸

读一读杏林子的《生之歌》这本书。

板书设计:

飞蛾求生欲望

19生命生命有限生命

瓜苗破壳执着无限价值?

心脏跳动责任感

教学反思:

11.用生命呼唤生命 篇十一

生命焦虑:孩子的现状

首先是学业压力产生生命焦虑。学生的学业压力来自于父母的“望子成龙”,教师的“谆谆教导”,成绩排名的“自尊威胁”,自身所面对的生理、心理、社会压力。压力本无可厚非,人不可避免要承受压力,压力会变成动力,人会被推着成长,社会被推着进步,但压力过大,超出了青少年的承受力,就会产生焦虑。

其次是交往困惑产生生命焦虑。这里面一有亲子沟通不畅。一项调查表明:当学生有烦恼和忧愁时,希望向知心朋友诉说的占24.6%,而愿意找父母谈心的仅占3.21%。二有师生对话缺失。另一项调查表明:40%的学生觉得与老师在一起无所谓开心不开心,12%的学生认为不大开心或很不开心,非常信任自己老师的只占4.8%。三有同学交往畸变。电视、游戏机等封闭娱乐形式使孩子由原来的群体变成孤独的个体,由活动型变成静止型,主动型变成被动型,导致了不合作、不合群的心理产生;社会激烈竞争,信息化、电脑化加剧,贫富悬殊等使成人社会人际关系疏离,从而也限制了青少年的交往能力;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竞争中,形成了唯学习(学习实力)的价值观,同学之间基本丧失了相互同情、相互信赖的亲密朋友关系。

再次是青春萌动产生生命焦虑。现在的孩子普遍提前进入青春期。第二性征提前形成,心理上提前进入异性向往期。但是同时,他们的心理成熟度滞后于生理成熟度,对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的知识了解不深,且学校生理、心理知识的传授往往不能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有时是严重脱节。而社会上各种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广告等对学生心理情感发展又容易产生不良的潜意识引导。

“生命教育”有别于“生命化教育”

生命教育是有关生命的教育,是以人的生命为主线,围绕生命的活动和生活的内容而组织的专门化的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帮助学生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生命化教育则是在生命的视野中,对教育本质的一种重新理解和界定。

我们认为,生命教育在内容上涉及三个方面:1.生命与自我关系的教育。教育学生要认识自己的生命,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学会保护自己,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并能规划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生命与他人、社会关系的教育。教育学生充分认识个体生命的共在性和社会性,关心、爱护、尊重他人,积极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遵守所在群体、社会的制度、规范,具有社会公德和社会正义感,做一个有爱心、负责任的家庭成员、社区居民、国家公民和人类的一员。3.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教育。教育学生认识到每个生物体都有存在的权利,尊重生物的多样性,建立生命共同体,实践保护地球的守则,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认为,生命教育围绕个体生命的“成全”,涉及三个层次:1. 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本性、生命发展的规律及影响生命成长的条件。2. 珍爱生命:树立生命可贵的意识,掌握生命保护的技能以及生命干预的技能,预防各种可能的生命伤害事件的发生。3. 发展生命:保持心理和情绪健康,促进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形成积极的、乐观的、热爱生命的人生态度;合理规划人生,发挥生命的超越性,激扬生命,追寻生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成全”生命的三个层次,认识生命是基础,珍爱生命是关键,发展生命是目的。三者在递进中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我们还认为,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可以多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内容涉及学校各个学科领域,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等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是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可以开展专题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专题有: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等。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生命教育,更应当在学校日常生活与管理方面渗透生命教育,全校师生员工参与生命教育,让生命教育渗透在教育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中。

目前状况下,特别呼吁单独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以使学生在专人指导下,从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对生命问题进行较全面的分析,更好地理解生命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可以采取的对策。这个课程要体现如下原则:1.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原则;2.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原则;3.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原则;4.与青少年身心发展一致的原则。

生命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唤醒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我非常同意这样的观点。就像里尔克在《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中说的:“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心挖掘一个心的答复。”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要唤醒学生、引导学生“在自身内心挖掘一个深的答复”。我这样去做了,并且把它落实在四句话上:让学生学会感动,让学生学出意义,让学生学有思想,让学生学得快乐。

从1998年开始,我每接一届学生都要进行一项“传统写作”:《感悟亲情》。98届,我先把我发表在《中国校园文学》上的“下水作文”《一杯薄薄的思念》读给学生听。这是我追忆已故父亲的一篇纪念文章。然后我让学生课后温习一下朱自清的《背影》和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那是我最喜欢读,也是最喜欢教的两篇课文。我还推荐傅天琳的诗作《梦话》给学生:“你睡着了你不知道/妈妈坐在身旁守候你的梦话/妈妈小时候也讲梦话/但妈妈讲梦话时身旁没有妈妈//……”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则“下水文”,两篇旧课文,一首小小诗,以及寥寥的几句“串联词”,在学生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这篇作文学生交得又齐又快。有学生后来在作文写道:“如果老师不布置我们写这篇作文,如果没有他作文前的那番‘讲演’,我还一直以为,父母亲为我做的一切是应该的,我无须报答。然而,我现在明白了,这十多年,我亏欠太多……”

我没有像往常那样批改这篇作文,而是在看过一遍之后,发还给学生,并且告诉他们,希望他们把这篇作文寄给他们笔下的“亲人”,让他们的亲人来作出最好的评判。

——只有一篇作文无法寄出,那是一位学生写他百天前病故的母亲的,题目叫《母亲啊,在另一个世间走好》,长约3500字。

此后的一个多月里,我陆续收到学生家长的来信,谈他们读了孩子作文的感受:有的感慨万千,孩子真的长大了;有的甜蜜无比,十几年的心血没有白费;有的激动不已,只要孩子懂事,再苦再累也愿意……有的让我转信给学生,要和孩子一样,用笔,作一次情感的交流。

2003年,班上一名心理脆弱的学生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下了遗书性质的文字,被其同学及时发现并报告,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我在课前30分钟决定临时取消《陈焕生上城》一文的授课,改上《善待生命》。这堂课,我用台湾一个罹患软组织恶性肿瘤,并被截去了一条腿的9岁小女孩周大观的童诗《我还有一只脚》贯穿课堂。课堂所呈现的生命的韧性和弹性,所探讨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成功地挽救这个学生的生命。

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弗兰克博士经常问遭遇巨痛的病人:“你为什么不自杀?”病人的答案,通常可以为他提供治疗的线索。譬如,有的是为了子女,有的是因为某项才能尚待发挥,有的则可能只是为了保存一个珍贵难忘的回忆。利用这些纤弱的细丝,为一个伤心人编织出意义和责任,找到“充实”——这便是他的“意义治疗法”。

我想,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不再虚空,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找到充实,我们的教育,能不能也来一些“意义治疗法”?这种治疗,其实是一种唤醒。唤醒,乃是生命教育的真谛所在。

12.激发生命潜能 倾听生命拔节 篇十二

文化是人类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行为方式。它包括理念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学校文化是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 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为学校的精神内核。学校文化是客观存在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方面。通常所说的学校文化都是向好、向善的一面。人们常说, 从学生走路的姿势就可以判断这个学生是哪个学校的, 其实这就是学校文化在学生行为上的反映, 说明学校文化可以陶冶学生情操, 可以促进生命个体生长拔节, 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烙印。

我们高良涧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03年, 筚路蓝缕, 历经沧桑, 形成了比较丰厚的文化积淀。作为学校的主人, 我们有责任把先贤们矢志拼搏而形成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 发扬光大。经过反复梳理、提炼, 征询专家意见, 形成了自己学校的文化主张———发展潜能。潜能教育是以促进人的生命成长为宗旨, 充分尊重个体差异, 让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现实走向可能, 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和充分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尊重差异, 发展潜能”, 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校训是“我们的潜能是巨大的”;校风是“超越自我”;教风是“引导学生学”;学风是“依靠自己学”。多年来, 为了让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发展和充分发展, 我们以激发生命潜能为主旨, 开展富有成效的特色活动。

一、个人潜能秀大家一起秀

“个人潜能秀”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一项活动, 每一位任课老师课前2分钟都组织这项活动, 目的是让学生秀自己的特长, 现自己的“绝活”,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班主任教师根据学生的申报, 排定一周“潜能秀”的学生名单, 每人都有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 学生根据安排, 精心准备, 力争把最好的自己展现给大家。表现形式有演讲、讲故事、小魔术、演唱、演奏、经典吟咏等, 同学们十分喜欢这种表现形式。

五 (4) 班的刘盼盼在日记中写道:“我原来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 课堂发言结结巴巴、声音很小, 自从参加了‘潜能秀’, 我的胆量越来越大, 不再是从前一讲话就脸红的那个小姑娘了……”

四 (3) 班的陈大鹏小朋友在日记中写道:“‘个人潜能秀’帮助我喜欢上了二胡, 看了曹瑾同学如醉如痴的二胡表演, 我暗自下定决心, 一定要把拉二胡学会……”

三 (8) 班的黄强小朋友在日记中写道:“我第一次站在‘潜能秀’的讲台上心里十分害怕, 第二次上台的时候就不那么紧张了, 我将精心准备下一次的内容……”

从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我们窥见到了“个人潜能秀”的作用, 他们喜欢这一形式, 并在活动中得到了历练。

二、潜能大舞台有你更精彩

“潜能大舞台”是以年级和有关科室为单位的展示形式, “潜能大舞台有你更精彩”是这一活动的口号。“潜能大舞台”每两周举办一次, 各级部门负责承办, 利用下午活动课时间, 全年级所有师生参加。德育处负责活动时间的确定、活动节目的审核和活动器材的统筹。活动形式有书法、舞蹈、合唱、戏曲、课本剧、相声、小品、诗朗诵等。活动结束后各年级和有关科室要对优秀选手进行奖励, 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 (7) 班的班主任老师在观看了学生的课本剧表演后, 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学生表演得这么精彩, 因为事先老师没有半点指导, 说明学生身上蕴含着一定的创造力, 也启示我们, 要相信学生, ‘潜能大舞台’真正达到了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

五 (1) 班的班主任老师看了学生的表演后认为:“潜能大舞台”是在践行潜能文化的背景下产生的, 是学生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平台, 他们参与活动的过程, 就是合作、创新的过程, 就是自我欣赏的过程, 不让他们展示一下, 谁知道王大明同学会表演口技呢?……

“潜能大舞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潜能展示台你来我也来

“潜能展示台”是学生展示作品的平台, 分为班级和校级两种。展示台由学校统一制作, 置于固定位置。内容有学生的书法、绘画、诗歌、剪纸、标本、优秀作文等。每周更换一次, 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班级的优秀作品可以推荐到校级展示台上展示。

家长A说:“‘潜能展示台’起到了无声的作用, 我家小孩原先书写字迹潦草, 自从老师要求他在展示台上贴出他的书写纸后, 他就不再马虎了, 认真对待, 认真书写, 他即将参加书法考级……”

家长B说:“小孩以前有粗心的毛病, 上周我看他采集了许多种树叶, 细心地粘贴在纸上,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说是为‘潜能展示台’做准备的, 通过这件事, 我感觉‘潜能展示台’对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 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潜能展示台”看得见, 摸得着, 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 相互影响, 相互学习, 增长了见识, 提高了技能。

四、潜能活动节助你展风采

我校在遵循学校文化主张的前提下, 有目的地开展有益于师生身心健康、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活动, 师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 在活动中增添友情, 在活动中增强技能, 在活动中强健体魄。学校全年设立了“四节”, 分别是“天鹅湖”艺体节、科技节、读书节和英语节。上半年开展艺体节和科技节。艺体节侧重于艺术和体育, 展示学生的艺术天赋和体育特长, 历时一个月。艺术节目类型有声乐、器乐、舞蹈、京剧等, 组织形式为全员参与, 各班级编拟节目, 各年级和有关科室评比, 并推荐节目到学校参加六一汇演;体育活动除了竞技项目外, 还增添了趣味运动, 激发了同学们参与运动的热情。科技节重在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学习、创造、动手、动脑的乐趣。下半年开展读书节和英语节。读书节开设了“跳蚤”市场, 学生把旧书带到学校交易, 学生花较少的钱就能淘到一本自己称心如意的好书, 各年级和有关科室开展读书心得、征文评比、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英语节重在激发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 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发掘每个孩子身上的英语学习潜能。除“四节”活动外, 我校的推普活动、万里行活动、周恩来班创建活动等也为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潜能文化滋润着生命个体幸福成长, 取得了累累硕果。我校学生的书法作品被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刊印在小学生习字册上, 每年有近400人获得书法考级证书, 学校被评为省书法教育特色校。校腰鼓队参加过八一电影制片厂《大战宁沪杭》的拍摄工作。校足球队曾获省“贝贝杯”冠军, 校田径队曾连续十一年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上获得冠军。此外, 课外阅读、校园诗教、戏曲进课堂等活动在我校开展得红红火火。

13.生命生命 篇十三

教学目的: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人生的意义。

3、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2、领悟作者对生命所持的态度。

教学准备:

老师:

1、课件

2、有关生命的事例

3、音乐

4、有关生命的名言

学生:

1、生活中有关生命的事例

2、收集有关生命的名人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作者图片

师:上一节课我们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作者杏林子是个身患绝症的小女孩。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她的文章《生命 生命》。

2、读题

师: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题。

A:生命?生命C:生命,生命……

B:生命!生命!D:生命?生命……

3、师: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板书)

二、感情入手 突破重点

(一)、师:在这三个事例中,哪一则事例令你感受最深?

1、师: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事例在小组里展开学习。

在学习中要注意以下要求。

要求:(指名读)

A、找一找 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

B、读一读 在读中思考

C、议一议 把自己的体会交流一下

D、品一品 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共同学习

(二)、感受入手 自由发表

1、师:请愿意的站起来说?(任意点击三段文字,其中的重点句也任意点击出现)

2、学生汇报:

三、品读句子 加深理解

师:大家感受真深,让我们找小伙伴或在座的老师,读一读你最受感动的一则事例,让他们评一评。请注意要有礼貌哦!(播放音乐)

四、小结事例 深入体会

1、播放三个事例的片段,老师旁说。

师:让我们再次回顾三个事例。

一则:挣扎中的飞蛾,让我们知道生之欲望,明白生命的意义。

二则:顽强的香瓜子,让我们知道生命的力量,明白生命的价值。

三则:砰砰的心跳声,让我们知道要珍惜生命,要活得有意义。

2、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3、师:让我们带着感情把这三个事例再读一遍。

4、老师小结

师:生命无处不在,生命充满美好和力量,但生命是短暂的也是宝贵的,而且也是唯一的。每个人都活得不一样。

师:那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命?

3、引导学习最后一段

A、出示最后一段B、师:请读课文最后一段

C、师:体会到什么?

五、举例说明 加深体验

1、师:作者杏林子做到了,为了写作,她在腿上架着一块木版,用发抖的两个手指头夹着笔写字,没写一笔就像举着千百万斤一样,同时还忍受着身上巨大的痛苦。就这样,她写出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说、传记、剧本,成为了著名的作家,人们称她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还被评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不但这样,她还热心帮助其他残疾人,用自己的精神照亮了其他人的道路!一直勇敢地活到59岁,虽然她去世了,但她的精神永远激励下一代的人。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2、播放有关图片,老师旁说。

A图:邓丽华 以聋哑之躯舞出生命!

B图:轮椅生命阻挡不了她对生命的热爱!

C图:双耳失聪的贝多芬,用自己顽强的毅力谱写出不朽的乐章。

3、师:在生活中你们又知道那些例子?(谁愿意可以出来说)

六、自身入手 指导生活

1、师出示名言

雷锋曾说过:“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2、指名学生读名言

3、师:雷锋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自己的诺言。在实际生活,你又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4、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5、出示名言

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是幸福的。

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七、全文总结 布置作业

1、师: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2、布置作业: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如:人生的启迪

??读《生命生命》有感

板书:

19、生命 生命

珍爱 生命

珍惜 时间

让人生更有意义!

《生命 生命》教学反思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

在教本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本组课文中的《触摸春天》和《永世的眼睛》两篇文章,已经有了对生命的一些认识。源于对《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乐观面对”和《永生的眼睛》一文“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感悟,因此教学本课中力求达到“在读中思索,在悟中升华”的效果,从而完成对本课的教学。从教学过程看,以下几点做得较为突出:

1.贯穿语文教学“读”的功能。

俗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一篇具有较强哲理性的文章,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并步步推进。初读,感知文章三个事例;寻读,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读,结合句子谈理解、谈感受;背读,积累好词佳句作储备。整节课,书声朗朗,读味十足。

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在本节课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无论是自读自悟,还是归纳小标题,教师都体现了为学生服务的原则,主要学习任务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教师仅仅是从旁指导。

3.注重学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中,因为是其他学校的学生,教师在学习方法上,学习习惯上加以提示都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学生的汇报捕捉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评价和引导。

尽管本节课有值得高兴之处,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表现为:

1.教师有些地方的启发不到位,导致学生“知而无言”,未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的思维。

2.教师因局限于备课时的框架,为完成教学任务有时没有尊重学生的意见,使得某些问题探讨得不够深入。

虽然教无定法,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以上问题,备课时除了备教材,还应备学生,并且尽可能设想课堂上会出现的状况。

14.《感悟生命,珍爱生命》 篇十四

三、教育目标

(一)态度、情感、价值观:

1、通过活动锻炼学生说话、表达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热爱生命,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健康发展为目标。

2、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参与、自主体验、自我感受,从而引发对生命的思考,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班会准备:

(一)提前选好并训练班会主持人。

(二)让同学们积极查找相关资料,做好准备。

2、指导朗诵《热爱生命》;

3、整理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

五、活动形式:班会

六、班会过程

(一)第一板块——序曲:

主持人甲:生命是什么? 7、8年前的我恐怕不会思考这个问题。主持人乙:随着一天天的长大和知识的增多,渐渐地我懂得了—— 甲:生命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一粒粒金黄的细沙,一点儿也不起眼; 乙:生命又是伟大的,就像一颗颗璀璨的夜明珠,珍贵无比。

合:因此,我们要热爱生命。认识生命、珍爱生命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第二板块——认识生命

甲:世界是美好的,她的美好在于生命的存在。

乙:我们每天都看到无数的生命,而且我们每一个人就是一个生命。甲:说起生命,不得不提到我们的妈妈。因为生命是父母给我们的呀。

(三)第三板块——感动生命

甲:飞蛾求生挣扎,瓜苗破土而出,乙:死后捐献角膜,盲女触摸春天,……

甲:许许多多热爱生命的故事感动着我们。

乙:同学们,你们知道张海迪和桑兰吗?她们对生命的热爱一定也会感动着你

(四)第四板块——热爱生命

甲:我们都有许多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乙: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读吧!

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

------马丁〃路德〃金

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的热烈的或者温柔的生命。我们又何尝不一样?我们只能来一次,只能有一个名字。而你,你要怎样地过你这一生呢?你要怎样地来写你这个名字呢?

-------席慕容

你虽在困苦中,也不要惴惴不安,往往总是从暗处流出生命之泉。------萨迪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如何利用它。

------蒙田

浪费生命是做人的最大悲剧。

------曼杰

如果一个人只是度过一天算一天,什么希望也没有,他的生命实际上也就停止了。

——莫泊桑

甲: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它,它似乎光阴一去不复返,如果你珍惜它,你就会过得有意义,灿烂多姿;

乙:如果你不珍惜它,你就会过得没有意义,不但不会灿烂多彩,反而会暗淡无光,合: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珍爱生命,快乐无比!

甲:请欣赏诗朗诵《热爱生命》

甲: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面对逆境时,保持着珍惜自己生命的想法,坚强起来。

乙:怎样的人生才算有意义?才算真正的热爱生命?我们中生热爱生命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怎样做?

甲: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会儿派代表发言。

乙:大家说得多好啊!珍爱生命,不只珍惜自己的生命还要珍惜他人的生命。甚至珍惜大自然中一草一木的生命。

甲:这样,你的生命就得到升华,如救出被蛛网束住的小蝴蝶,把被踩倒的小花重新扶起,释放被捕的小鸟,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它却有重大的涵义。合:请记住生命中你是最棒的!最棒的!

甲: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大声说:“珍爱生命,快乐无穷!”

(五)第五板块——尾声

乙:下面请班主任讲话。

合:《认识生命,热爱生命》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友情

既然钟情于花朵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15.生命银行 篇十五

1 生命的内涵

生命教育的立论基础是对生命的阐释。生命是什么?这是一切生命研究和生命教育都要面对的原命题,不同学科对生命都提出了各自的界说。

从生理学的角度讲[1],生命必须具备心脏跳动、会呼吸、大脑仍然有活动等条件。从医学的角度讲[1],生命是活着的状态,具有新陈代谢、生长、繁殖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动植物器官能完成其所有或部分功能的状态。从生命哲学的角度讲[1],生命是世界的绝对的、无限的本原,它跟物质和意识不同,是积极地、多样地、永恒地运动着的,生命不能借助于感觉或逻辑思维来认识,只能靠直觉或体验来把握。从宗教信仰的角度讲[1],基督教的“血”代表生命,活物的血就是他的生命;佛家认为生命是永无止境的,世世代代轮回不尽,死亡只是一个轮回的结束和另一个轮回的开始。从生物学的角度讲[5],生命是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特有的现象。从广义上讲[5],生命是指一切具有新陈代谢力、繁殖力、生长力的动植物和无机物(来自《韦伯百科全书》)。从狭义上看,生命就专指人的生命。

总之,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对生命的定义达成共识。可以说,有多少门学科,就有多少种生命的定义,有多少人研究生命,就有多少种生命的定义。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本应该对生命有着更精确的理解和界定,但与此相反,在分子生物学革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生物学家还是哲学家几乎都避而不谈。在生物学家看来,这个问题太“哲学”,因而认为它是一个哲学问题,不是一个科学问题;在哲学家看来,这个问题太“科学”,因而认为它是一个科学问题,不是一个哲学问题。因此,对于生命的本质,特别是人所独有的生命特质,并没有给出深刻的描述。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需要从教育的角度来理解生命。从教育的角度讲,生命主要指人的生命,因为教育领域所谈到的生命,无论是教师的生命还是学生的生命,都是人的生命。人是一种有意识的动物,正是人的这种意识,使人的生命与动物的生命区别开来。本文认为,在生命教育的视角下,生命主要是人的生命,它是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的统一体。

2 生命的层次

有的人把生命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二是关联而又超越自然生理特性的精神生命;三是关联人的肉体和精神而又赋予某种客观普遍性的社会生命[7]。有人把人的生命划分为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8]。

有人把人的生命划分为四个层次:自然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和超越生命[9]。有人认为人的生命可分为: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生命和智慧生命[10]。有人认为人的生命具有二维四重性。其一维是“实体性生命”,即生理生命,或称为“自然性生理生命”;其二维是“关系性生命”,即人文生命,包括“亲缘性血缘生命”、“人际性社会生命”、“超越性精神生命”[11]。

从上述各种划分来看,其共同点是都认可“自然生命”的层次,其不同点是对人在实践活动中的生命属性的认识存在差异,其实精神生命、智慧生命、价值生命、超越生命等层次存在并列、交叉或包涵的关系,可统称为文化生命。综合上述观点,可以把生命的层次划分为两个:第一层是自然生命,第二层是文化生命。

自然生命,也叫生理生命,指的是人与动植物等其他生命体一样,可以吸收、消化、排泄外界的物质,适应外在的环境,并能够按照一定的节奏和规律生长、发育直至最后死亡。自然生命是人之为人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人的自然生命得不到满足,人的生存将面临威胁。人的生命首先是一个自然的存在,像其他动植物和生命体一样,是大自然重要的组成部分,源于自然、长于自然,又归于自然。因此应当肯定人的自然生命的价值,关注和保全人的自然生命。

由于自然生命的动物性、本能性、功利性和有限性, 它往往受到中西方诸多思想家的蔑视和压抑。柏拉图认为“我们得甩掉肉体, 全靠灵魂用心用眼去观看”;基督教认为“体贴肉体, 就是以神为仇”;儒家提倡“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宋明理学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这些都是重视文化生命、轻视自然生命的典型表现。近代以来, 人们更多的是把自然生命作为实现人的文化生命的工具, 轻视自然生命的本体价值, 重视自然生命的工具价值, 导致了人类社会与人际交往的紧张、矛盾和冲突, 自杀、他杀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开展生命教育, 首先必须肯定人的自然生命的价值, 维护自然生命的本体价值。

文化生命, 是人与动植物等其他生命体区别最大的地方, 人类能够不断追求、挖掘世界的意义来超越、改造自身, 同时把自己创造的意义与价值留印于世界, 从而让生命得以延续, 用价值和意义建构起就是人的文化生命。任何人的生命都在也只能在社会文化中造就、存在和发展, 与亲人、他人和社会性精神产品密不可分, 形成紧密的联系, 是无法与社会文化割裂开来而单独生存和发展的。简单地说, 文化生命指的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活出生命的意义, 这是其他生物体没有, 也不可能具备的。人的文化生命得不到满足, 不会危及人的生存, 但得到满足不仅可以维持个体的生存, 而且可以促进个体的成长。由于实现文化生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又由于人们对文化生命认识不够, 忽视、漠视、控制或压抑, 因此在普通人的生命历程中文化生命常常让位于自然生命。

从宏观上讲, 人与生俱来要面对人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三种基本关系, 于此三种关系相呼应形成了不同维度的文化生命。首先, 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上展现的是人的知性生命。人们极力推动科技的发展, 期望充分利用自然万物实现生命的终极目标, 人类以“求真”为核心, 展现着知性生命。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 物质的极大丰富, 人与物的关系从“人主物奴”变成了“物主人奴”, 过于注重自然生命之物质需求, 由此产生了诸多生命的困顿。其次, 人与他人的关系上展现的是人的德性生命。一个人的出生, 意味着与以前和以后的世代是相关联的, 与当代的人和社会也是相关联的, 人必须是社会的人、只能生活在社会中, 离开了与社会他人的关系, 人类很难活下去。在建构与社会他人的关系中, 人类发展的是以“求善”为核心的德性生命。并且这种德性生命可以延续到其自然生命结束之后, 就是说一个人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 如果有许多活着的人想着他、提到他, 那么可以说这个人的生命还存在着, 这个生命指的就是人的文化生命。用诗人臧克家的话来说就是:“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再次, 人与自己的关系上展现是人的超越性精神生命 (灵性生命) 。人类的超越性精神生命是在“求美”的历程中产生的, 为此产生了诸多的人文艺术形式, 它追求的是人对自身生命的直觉、顿悟、信仰和超越, 人们由此获得了心灵的宁静。人与其他生命体区别最大的地方就是人有意识、思维、心理、精神、智慧等, 努力寻求人生之美满、心灵之安顿, 由此产生了人对生命的信仰和超越。如果人们在生前能创造出丰富的精神产品, 其逝世后仍然让无数人受益, 造福社会, 推动历史的发展, 那么其生命将以精神创造出的价值方式永远延续着。还有许多人立德立言, 著书立说, 也是在延续和超越自己的生命, 这些都是人的超越性精神生命, 也是人的文化生命。

总之,人类的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是相互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一方面,自然生命是文化生命的前提和基础。自然生命显现更多的是人的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和规律,它往往是脆弱的,衰老、疾病和意外都会毁灭人的自然生命。健康的自然生命是我们每个人展开自我人生之路的基础,是幸福人生的前提,而一个人如果常年体弱多病,则人生若要取得很大的成功,实现自己的文化生命,难度是很大的。另一方面,文化生命是自然生命的孕育和发展。人的文化生命是基于人的自然生命的未完成性,使人可以对生命的存在方式和样态进行无数种构造和设计;同时人们认识到了自然生命的有限性,为了突破这种有限性,人们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追求和超越,创造出丰富的人类文化,从而赋予有限生命以无限的价值和意义,超越死亡。

可以说,从自然生命到文化生命体现的是一种由低向高不断进取的生命层次。这也是人与其他生命区别最大的地方,人的肉体可以死亡,精神却可以延续。同时它们也是相互制约、相互调节,即自然生命制约着文化生命,文化生命对自然生命起着调节作用。只有我们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生命的层次内涵,才能在生命教育的视角下解决诸多生命困惑和人生难题。

3 生命的特征

3.1 生命的有限性

个体的生命是一个有限的存在。首先表现为自然生命存在时间的有限性。2002年亚太地区社会科学与医学大会上的权威数字表明中国人平均寿命为71.4岁。联合国2004年发表的全球人口预测报告称,到2300年,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100岁,其中男性平均寿命为98岁,女性平均为101岁。无论是71.4岁,还是101岁,人的自然生命存在时间是有限的。其次表现为人的生理机能的有限性。老人常说,岁月不饶人,身体不如年轻的时候,说的就是人的生理机能随着年岁的增加会慢慢退化。现代运动生理学调查表明,人的年龄一般到30岁以后,心肺功能、神经系统功能、肌肉运动、骨骼的功能都是逐步在减退,每增加10岁功能要降低10%。再次表现为生命生成过程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生命的诞生本是一个偶然事件,其所经历的许多事情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汶川大地震夺去多少生命,无法提前预知。生命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也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任何一次闪失,任何一次事故,任何一次天灾人祸都可能使人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正是生命的这种脆弱,才使人类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理性对待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灾难。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强身健体、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虽然可以延缓人的衰老,增加人的寿命,但是人的自然生命在世界上的存活时间终究是有限的,正是生命如此短暂,人应当珍惜这短暂的生命存在,思考如何在这短暂的生命中活出人生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一般而言,一个人在枯燥的日常生活中,在忙忙碌碌的求生生活里,是很难体会到生命的有限性的;只有在面对人间的大痛苦、大灾难和死亡时,才能刻骨铭心地体验到生命的有限性。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条命,我们每个人也只有短暂的一生,所以,我们要学会去面对人生的灾难、痛苦和死亡,由这些人生的负面价值中体会到生命的正面意义之所在。

3.2 生命的独特性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宇宙中的独特存在。遗传学的研究表明,每一个个体生命的遗传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双胞胎也不可能长得一模一样。脑科学的研究也指出,每一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脑能特征,都有自己独特的处事方式,这种独特的处事方式对他来说是非常有效[1]。在不同境遇中,人的选择各不相同;即使在相同境遇中的人也有不同的选择。

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法,有自己独特的特长和爱好。

正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其价值不可置换,每个人都是自己,而不是他人,我们要争取做到“你有我优,你优我特”。同时人人都是平等的价值存在,人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又要尊重他人的生命。“人一生的任务恰恰是发现和发扬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

3.3 生命的超越性

人类生命具有不断生成的丰富性。生命是不断由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简单到复杂,处在成长和发展之中。从个体生理发育看,身体的逐渐长大、大脑的不断发育与功能开发、性别体征的不断展现、个体身体机能的不断完善,都是个体生命生成的表现。从个体心理层面看,个体感知性能的逐渐提高、记忆能力的不断增强、思维想象空间的加大、情绪情感的丰富、独立个性的增强,都是个体内心世界不断丰富、生命成长日益彰显的凸现。

人的生命的生成过程不是动物式的、平面型的成长过程,而是对已有存在状态的不断否定和对新的存在状态的不断创造的过程,简而言之,生命生成性的最终表现形式是生命的不断超越过程。

一方面,人按照自身的需要不断改变外在的环境,创造出彰显人的生命的人化世界,不断扩大人的生存空间。比如,鱼只能在水中生活,狗只能在陆地上奔腾,鸟需要在天空中飞翔,而人对海底世界的探索,对宇宙的探索,都扩大了人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在意识、精神、智慧、价值等层面上,按照人的理想、实现自我超越,不断更新和创生自己的内在世界。人还可以超越身体的缺陷,如张海迪、史铁生、霍金、力克·胡哲等用自己残缺的身体实现了生命的超越。

人的生命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不断追求更完善的自我组织形式的过程,是使自己不断摆脱“不很完美”的现实状况,并朝着“更加完善”的理想状况迈进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怀有种种期待、向往和期盼,我们总是不满足于当下的状态,希望明天、未来好于当下。”正是人的这种不满足于当下的特性,不沉醉于现实生活,去追求比当下更高级、更完美的生活,实现了人的生命的升华和超越,同时又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可以说,超越性是人的生命的本质特性。

摘要: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 而教育主要以“人”为主体, 所以对人的“生命”的理解和阐释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在生命教育的视角下, 从生命的内涵、层次和特征三个方面对生命进行了全面的理解和解读, 探索生命教育的丰富内容和多维视角, 以促进生命教育开展。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命,内涵,层次,特征

参考文献

[1][2][3][4][12]欧巧云.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

[5][6]梅萍.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7]冯建军.生命教育论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 (5) .

[8]钱巨波.生命教育论纲[J].江苏教育研究, 1999, (3) .

[9]刘济良, 岳龙.关注生命:教育的本真[J].南都学坛, 2001, (1) .

[10]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幼儿园实践总结下一篇:减负增效打造高效课堂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