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会议制度(共16篇)
1.公司内部会议制度 篇一
20xx年5月7日,由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团委、河北省血液中心、河北医科大学东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在河北省医科大学东校区举办。从上午8时至下午6时,献血总人次603人,总献血量196200ml,是历届献血活动献血量最高的一次。
上午9时,前来献血的学生已经在献血车前排起了长龙,河北医科大学东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王金永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也早早地加入了献血“大军”。王金永告诉记者,在历届的献血活动中,河北医科大学学生的献血量都是名列前茅的,他说:“因为是医学院的学生,我们对于无偿献血的支持力度是最大的,也是最理解的。现在献出的这一份爱心,最后会在关键时刻救人一命。”
据悉,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红心协会成立于20xx年,在20xx年12月正式更名为“红心青年志愿者协会”,于20xx年3月独立建制,正式成立河北医科大学东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并于每年5月和10月定期组织大学生无偿献血活动。
2.公司内部会议制度 篇二
集团公司由母公司和多家子公司共同组成,母公司的发展起到领头的导航作用,子公司为集团公司的各项战略目标服务,母公司对子公司要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母公司本身的管理至关重要,但另一方面,完善子公司本身的管理也同样重要,所以不仅要站在母公司的立场考虑问题,同样也应该站在子公司的立场来看待集团整体利益问题。从现有的关于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论述中,绝大部分文献都是站在母公司的角度来论述集团公司整体绩效的提高,能够站在子公司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文献几乎没有。所以,对子公司内部控制有必要将其进行单独的研究。
二、我国集团子公司的界定及其内部控制现状
(一)集团子公司内部控制实践情况
母子公司的管理在实质上是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是委托派出经理对其进行管理,母公司通常并不参与其直接管理,子公司仅是作为母公司的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等。企业整体对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始终不认为内部控制对公司的发展能带来何种好处。在中小企业中,管理者一人说了算,制定相应的制度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约束自身的权力,执行起来是相当困难,而且无法满足企业某些情况下的特殊需求,目前要希望中小企业能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中规范的管理制度比较困难。
(二)当前集团公司下子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 管理者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认知。
多数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比较落后,不重视内部控制,认为内部控制与企业的发展没有多少直接的厉害关系,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的日常规章制度,日常的内部控制与公司无关,它是属于大型企业或公司应该重视的问题,许多企业也就不愿意花费在短期内看不见成效的“无用”支出上。企业管理者由于文化水平、眼界的限制,往往认为凭个人的直接控制和直接观察来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就可以了,不必依靠现代管理技术来监督经营的全过程。容易推行家长式管理,下属也往往按习惯办事,长期养成不讲制约、不讲监管、不讲授权的办事方式。
2. 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或者缺失。
子公司建立了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其内部控制制度只是散见于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中,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时也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有些制度的建立在部门之间可能存在自相矛盾。企业在内部控制的执行上不到位,让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3. 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受到母公司的影响。
子公司由于接受母公司的监督和控制,母公司对子公司有其相应的业绩和管理考核,母公司希望子公司能如期完成其规定的经营目标,在这前提下,母公司会对子公司在管理上提出一定的建议或者要求,或者直接改变公司的经营目标,对子公司的管理制度的建立上会起到影响作用,但是这种影响作用有时是正面的,有时也可能是负面的。
三、构建集团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一)基本思路
建立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要站在子公司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但同时也要把母公司的整体目标考虑进去,直接的目标是母公司为子公司订立的经营目标。以子公司本身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设计:首先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管理层共同对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重视,只有管理层首先重视起来,才能带动全公司的职工参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在实地考察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和管理情况后,总结出子公司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建立适合子公司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起点就是找准内部控制要实现的目标。
(二)基于母子公司关系的内部控制系统设计
从公司治理角度来考虑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从内部控制的环境入手,理顺子公司的治理结构后,公司从战略高度上、从企业的管理层上能够形成规范化的运作,对内部控制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从而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运作有良好的环境。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对子公司的内部控制产生重要影响,具体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各项管理手段上,母公司对子公司在股权、人事、财务、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控制程度影响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三)具体措施分析
1. 设计内部控制出发点。
(1)经营效果和效率目标。子公司的经营目标应该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经营目标的考核,二是子公司自身定制的目标,后一目标应该服从于前一目标。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后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2)财务报告的可行性目标。子公司为母公司的关联企业,要求合并财务报表,子公司的财务报告同样应该符合于财务报告的相关要求,最重要的是保证会计资料的客观公正。
(3)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内部控制保证企业的经营运作必须是要合法,只有在合法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这也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础目标,但是在中小企中,这一项目标反而难以到达,企业或多或少会存在违规现象,如果不引起重视酿成大祸,最终导致企业的破产。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对这一目标的实现起到监督作用,首要的是企业要从自身做起。
2. 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非常广泛,根据我国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规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实物资产的内部会计控制,工程项目内部控制,采购与付款内部会计控制,销售与收款内部会计控制,担保内部会计控制和筹资与投资内部会计控制1等。对内部会计控制各方面的内容应该从其控制要素、控制主要环节及关键控制点和控制程序来进行分析。所以文章重点只涉及其中货币资金、实物资产、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采购与付款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其他没有涉及到的部分对于各个行业有其特殊的地方,应该分情况具体来阐述和分析。每一部分既要立足于子公司自身,每一细节方面又和母公司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每一项制度的建设要与母公司的战略目标相适应,并且着重于二者目标的融合。
3. 整合的内部控制系统设计
建立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单独站在子公司的立场考虑问题,必须要联合母公司共同的立场考虑问题。首先应当站在战略性的高度以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来看,母公司对子公司在战略上的引导作用,并且发挥母公司强大的后盾作用帮助子公司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母公司应当转变其传统的家长角色成为服务者,协调集团整体利益,为子公司的发展服务。母公司针对子公司自身的特点再制定适应其发展的管理模式。这是以公司治理的高度建立良好的子公司内部控制环境。
摘要: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为人们所忽视,它既不同于集团公司本身的管理,又不同于普通中小企业的管理,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集团公司整体发展的好坏。在子公司的立场建立适合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理论结合实际分析建立适合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集团才达到整体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集团公司,子公司,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1年第2期
[2]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会计研究.2006年第2期
[3]杨雄胜.内部控制的性质与目标:来自演化经济学的观点.[J]会计研究.2006年第11期
3.公司内部会议制度 篇三
(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没有区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权限,实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衡机制。董事会职能没有充分发挥,有其名无其实。董事会与经营班子之间权责不清。有的董事长大权独揽“一竿子插到底”,集控制、执行和监督权于一身,几乎无所不管。
(二)内部控制制衡机制形同虚设 审计委员会既不检查内控设计的有效性、合理性,也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让内控处于失控状况。目前,很多企业都设立了审计部门,但人员的配置存在严重的问题,一是人数不够,其次人员可能缺乏相应的业务知识和能力等。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 , 还在重复审核会计账目等外部会计事务所的工作 , 没有真正发挥其职能和作用。
(三)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不清晰 对业务流程和审批权限缺乏完善的描述,重复或者遗漏。企业员工对公司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审批权限的规定不清楚,或者裁判员与运动员混淆,员工无所适从。
(四)制度执行不力 一是制度本身脱离实际情况,使制度失去可操作性;二是缺乏保证制度执行的机制。缺少监督、检查,奖罚措施,使制度丧失了严肃性;三是企业经营决策、重要人事安排随意性大,制度朝令夕改,缺少执行者对制度的敬畏和呵护。四是企业领导人,可能带头违反和破坏制度,使制度流于形式。
(五)企业对风险评估不够 盲目投资、扩能、借贷等,给企业未来经营带来严重的困难和重大损失。
二、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建设
(一)全员参与 企业内控制度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从企业负责人到各个子公司、业务分部、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直至企业每个普通的员工,都对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负有责任。企业可以先成立内控制度的决策机构和日常办事机构。决策机构成员由董事长、高层管理人员、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日常办事机构成员由各部门和下属单位抽调的骨干组成,建立统一、规范和有效运行的内部控制体系,编制《内部控制体系框架》作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实施的纲领性文件,确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长期和短期目标。
(二)明确公司战略与公司治理,正确设置机构、建立岗位职责、设计内部业务流程 公司要明确公司战略,然后围绕公司战略目标进行规划控制。公司应对集团公司本部、子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实,包括内、外部环境进行认真、深入的审视,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设置内部组织结构并对及其相互之间的运营关系用制度进行规范。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人让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规范的公司业务流程等,明确权贵分配,正确行使职权,严格操作程序。具体包括:一是法人的治理结构问题,以组织机构的完善和功能分工界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的设置及责、权、利关系。对“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建立集体审批制。二是职能部门设置要根据具体经营特点和规模来定。公司内部机构设置应当有利于提升管理效能,并保证信息通畅流通为目的。三是建立规范的岗位职责。在明确界定了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的设置及责、权、利关系后,公司对职能部门、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进行规定,明确审批权、审查权和审核权,每个员工所在岗位的职责、权限、义务。四是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根据集团公司实际情况,确定公司的业务流程,使用统一的工作方法和工具,绘制流程图,并附注规范的文字对流程进行具体描述。此外,在贯彻落实国资委关于“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的有关规定以及“明确集体决定事项的范围和程序,试行票决和程序记录办法”的要求方面,是否规范明确等。对于需要事前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事后要向全体职工公示结果的事项,是否有相关的批复文件,是否按程序在做等。
(三)开展风险评估,将风险控制在集团公司可承受范围之内 集团公司最常用的控制措施有:预算控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运营分析和绩效考核控制等。对于授权审批控制,在审批制度中必须规定审批人员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集团内对于重大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
(四)执行效果的评价与考核机制 企业应当建立执行效果的评价与考核机制。制度制定得再好,得不到执行,等于没制度。很多企业在实际执行时缺乏对内部控制实际执行效果的评价与考核机制,存在着“重制度建设、轻制度执行”的通病。因此,在总体上不利于现时企业的日常监管。应强化制度的力量,强调内控制度对公司上下包括公司最高决策者在内的每个成员的威慑力。因此,要注意到探讨如何培养对制度的敬畏和对流程的呵护,比之探讨内部控制的概念与内容要素显得更加重要。梳理流程、界定授权、评估风险、确定关键控制点等内控制度的设计即使再完善,当面临着公司治理的缺失、经营团队的自负时都显得无能为力。因此,内部控制更为关键的是一种制度执行或执行文化,要强调制度对公司上下包括公司最高决策者在内的每位成员的威慑力,强调公司每位成员对制度的敬畏和遵循。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提供长久深厚的发展动力,是企业经营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影响着企业运作中的各个方面。企业应当以规范严谨的方式,构建自己的体系,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培养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让员工增强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增强凝聚力和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和思想动力。企业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信仰体系,让员工坚定地确认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方针、管理规范等,自觉地将自我价值、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4.公司内部会议制度 篇四
内部审核首次会议会议纪要
2009年4月22日上午8:30时,一公司三峡建设公司在84拌和楼召开了2009年度内部审核首次会议,会议由审核组长唐龙主持召开,公司领导和各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审核组成员及各部门资料管理人员参加。会议内容如下:
1、宣读2009年第1次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计划。
审核组
组长:唐龙
组员:杨云、胡磊田崖丽周凤霞肖若妍叶俊 被审核单位:综合部、施工管理部、质量安全部、市场合同部、机电物资部
审核时间:2009年4月22日~4月23日
2、向受审部门介绍审核人员及分工。
3、向受审部门说明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所采用的方法及解释实施计划中不明确的内容。
一公司三峡建设公司审核组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一公司三峡建设公司
内部审核末次会议会议纪要
2009年4月23日下午15:30时,一公司三峡建设公司在84拌和楼召开了2009年度内部审核首次会议,会议由审核组长唐龙主持召开,公司领导和各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审核组成员及各部门资料管理人员参加。会议内容
1、重申审核的目的、范围和依据。
目的:验证本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适宜性、符合性和有效性,为本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的改进和管理评审提供依据。
范围:本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活动全过程的管理。
依据:GB/T19001-2000 idt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 葛洲坝集团一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手册及程序文件
2、宣读审核结果,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1)内审员以抽检方法进行审核,具有客观代表性,可以反映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2)本次审核后发现(0)个“不符合”和(8)项“观察项”。见附件 “内部审核观察项报告”。
3、提出结论和建议
(1)结论
本次内部审核,反映了一公司三峡建设公司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的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标准要求的符合性以及体系运行是持续有效的。
(2)要求与建议
①各职能部门在接到内部审核组下发的《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观察项报告》后,及时对观察项进行关闭,并于2009年5月3日前将本部门观察项原因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实施资料报送到内部审核组。
②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部门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自查、自改,确保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③质量安全部要针对纠正措施和预防措实施情况和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否持续有效进行跟踪验证,以防不符合项的发生和观察项的重复发生。
一公司三峡建设公司审核组
5.公司销售会议制度 篇五
第一条 目的 为了使企业销售目标有计划地实现,每天早上(假日除外)以15 分钟为限,由营业部成员及有关人员参加,召开销售会议,协商决定业务方面的指挥、研究、联系、调整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根据情况在各部门召开。
第二条 与会人员 1.营业部长。
2.管理科长。
3.营业科长。
4.营业部各负责人。
5.其他人员。有经理、常务或营业部长指示要求参加的人。
与会人员如因故不能出席时,必须由代理者出席。会议主席由营业部长担任。
第三条 会议事项 1.昨天和昨天为止的销售业务的结果及其处理。
2.确定当天的访问或接受订货和回收贷款指标。
3.对不同客户的访问,接受订货、交货、回收贷款等计划及其实施。
4.新产品的销售手段和对同业者的对策研究。
5.根据负责人的工作及其他情况安排工作和改变分工。
6.以当天的接受订货情况和进款情况为基础,进行联系、报告和业务的调整。
7.根据当天确定的业务,对全体人员进行安排和联系。
8.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障碍研讨对策。
9.对于前一天或过去决定的事情的处理报告和研讨。
10.对重要的不满意见的处理。
11.其他重要事项。
6.公司会议制度 篇六
为便于了解各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布置下步工作,现制定会议制度如下:
一、每周召开中层干部会议一次,时间定于每周五下午4:30进行,会议由办公室主持。主要内容是由各部门领导汇报一周来的工作情况,提出下周工作打算和需要解决或需要协调的问题。
二、每月初召开中层干部(扩大)会议一次,会议由办公室主任主持。主要内容是总结上月的工作,提出本月的工作要求,公布对各部门的考核情况。
三、公司视工作情况及必要性,不定期召开各种会议,会议一般不占用工作时间。
四、各部门也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每周至少召开有关人员(班长以上)会议一次。
五、与会者应做好会议记录,并将会议精神有选择性的传达到下属员工,不得“贪污”会议精神。
干部考核方案
一、考核范围是主管以上的中层干部。
二、考核采取立体的全方位的考核方法:
1、下属对本部门领导的考核(纵向)本考核主要考察干部的群众基础、公众认可度、管理能力及专业技术水平。
2、中层干部之间的相互考核(横向)本考核主要考察干部的协调能力和威望值。
3、上层考核本考核即“民主集中制”的“集中”,站在高处考察干部的综合能力、办事效率、道德品质。
三、考核实施细则
1、每个部门设“考核箱”一个,挂在门厅。
2、设计两种表格(下层对本部门领导的考核和中层干部之间的考核表),每人一份,每月5日前将上月的考勤表投到考核箱内,由办公室集中汇总,交给上层领导,根据领导意见,由办公室综合打分,最后由领导审批作为工资发放的依据。(每个员工必须如实填表投表,可以以无记名方式)
7.公司内部会议制度 篇七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对策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制度是在某个主体中, 管理层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保证资产的完整性, 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而形成的一套机制, 使得经济活动具备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并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的产生具有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察五个部分组成。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1. 内部控制控制环境薄弱
(1) “一股独大”问题突出
我国较多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上体现为“一股独大”。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一般由大股东的操持, 由于股东大会召开次数较少, 一般每年只召开一次, 多数中小股东参加会议的积极性不高, 参加数量不多, 即便中小股东来参加, 因其代表表决权的份额较少, 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影响甚微。股东大会俨然变成能够选派董事的大股东内部的会议, 董事会成员体现的是大股东的利益。表面上看董事长是经过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 但现实中一般是第一大股东选派的, 是第一大股东或者几家主要大股东之间博弈的结果, 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起着关键性作用。
(2) 监事会形同虚设
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 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 但是实际上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监事长一般由大股东指派或认可, 职工代表又无法独立于管理层, 其作用可见一斑。更有甚者, 监事会的经费来源必须依附公司管理层, 导致监事会在行使职权时无法独立于管理层, 形同虚设, 无法起到监督的作用。而且目前我国法律上也没有对监事会成员的不作为行为进行规范, 使得监事会成员无需承担法律后果, 进一步导致监事会形同虚设。
(3) 独立董事并不“独立”
我国上市公司根据规定须依法设立独立董事, 目的在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独立董事通常是与公司无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专家, 凭借其丰富的专业技能和特殊的独立地位来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独立董事执行监督权往往局限于参加几次会议, 这种情况下要独立董事行使对董事会的监督权并不现实, 如果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是难以做到的。基于以上原因, 在目前想通过独立董事来保护股东利益达到制衡管理层的目的很难实现。
2.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规范
我国研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理论发展较晚, 目前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介绍和借鉴消化西方比较先进的内部控制理论阶段。国家虽然出台相关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 但相关的规范都滞后于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实践。这些都成为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大障碍。为更好的适应生存和参与竞争, 经营战略往往会发生变化, 比如增加分支机构、上马新的项目, 增添新的生产线, 这就可能使得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对新增的业务发挥控制作用。
三、如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1. 改进我国公司治理结构
(1) 完善“三权”制衡体系
首先应从修改《公司法》和《证券法》入手, 新立征集股票表决权法, 并允许中小股东委托国家认定的第三方专业机构代表他们在股东大会上行使权力, 使股东大会体现的全体股东利益, 而不是少数大股东的意志;其次, 应着力改变公司股权结构, 使大股东的数量增多, 让大股东之间产生制衡作用, 从而改变“一股独大”的局面。最后, 使监事会的权力落到实处, 并从法律层面规定监事会不作为的法律责任, 并从会计制度层面上规定监事会履行职责的资金来源, 使监事会独立于管理层。
(2) 落实两权分离制度
应从法律层面上限制董事会与管理层的人事重叠, 于此同时, 应强化董事会的内在建设, 在董事会下增设各种专门委员会, 目的在于让其成为一个能影响公司重大决策、能有效监督管理层、能对所有股东负责的机构。目前有些上市公司为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进行了大胆尝试, 依据企业自身要求设立了诸如审计委员会、报价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
2. 加强管理层的重视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态度, 因此, 公司管理层首先应当明确态度, 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其次, 公司管理层应当是内部控制有力的拥护者和执行者, 如果一个管理者无视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设计再完美的内部控制制度都将无法发挥功效。管理层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财务人员和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态度, 倘若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是非常重视的, 公司内部的人员就会感同身受, 员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自觉维护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财务报告的差错率。反之, 如果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表现为漠不关心, 那么员工认真执行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性就很低。因此, 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支持有助于预防虚报、漏报错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彭斌.从“萨班斯法案”的实施谈我国企业内控制度尽快完善的必要性[J].前沿.2009 (4) :39—40.
[2]徐树波.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 2012 (12) :62-63.
8.公司会议制度 篇八
一、目的为加强公司纪律,规范公司会议管理,提高公司运营质量,特制定本会议制度。公司会议包括董事长办公会、周例会、各部门会议、专题会议等。
二、职责
1、会务工作主要由行政部承办;其他部门主办或召集的会议,行政部应予协助。
2、除其他部门主办的会议资料各自存档外,会议资料由行政部整理、分发、存档。
三、会议分类
(一)公司周例会
1、会议时间:每周五9:30-11:30;
2、会议主持:执行总经理;
3、参加人员:部门经理、主管;
4、会议内容:
1)各部门汇报本周工作完成情况,着重介绍在工作任务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上报下周工作计划:
3)商讨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制定整改计划;
5、会议记录及文件发放:会议由行政专员负责记录整理,经执行总经理审核后于会议召开后的第二天下班前发放到各部门。
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参加例会的,应提前向行政部请假。
(二)各部门会议
1、会议时间:每周五下午;
2、会议主持:各部门经理;
3、参加会员:各部门员工;
4、会议内容:
1)传达公司周例会内容;
2)布置本部门下周工作重点;
3)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落实到人。
5、会议记录及文件发放:会议由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记录整理,于周日下班前报送至
执行总经理,并送行政部存档。
(三)各专题会议、临时会议
1、目的:相关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这了解决临时新问题特别召开的会议。
2、会议时间:召集部门确定;
3、会议主持:召集部门;
4、参加人员:召集部门确定;
5、会议内容:视情况而定。
6、会议记录及文件发放:会议记录由发起部门负责记录整理,经执行总经理审核后于第二天下班前下发到各部门。
(四)董事长办公会
1、会议时间:每月月初或者月末;
2、会议主持:董事长;
3、参加人员:董事长助理、执行总经理、各部门经理;
4、会议内容:
1)听取公司执行总经理汇报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重大事项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检查落实董事长办公会议决定事项的执行情况;
3)检查落实执行总经理及各部门经理履行职责情况;
4)征求执行总经理及各部门经理对公司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建议,以及对执行总经理及
部门经理提交的各项工作方案的意见;
5)讨论公司的发展规划、经营方针以及日常经营管理中各项重大事项;
6)讨论公司经营产品品牌和经营方向;
7)讨论公司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年度营销方案和年度营销预算方案,讨论年度经营计
划和经营目标; 8)讨论公司营销活动专案、月度活动方案和公司月度营收、支出预算方案;
9)沟通和讨论其它重大事项和问题。
5、会议记录及文件发放:会议由行政部经理负责记录整理,经董事长审核后于会议两天内发放到各部门。
四、会议纪律
1、要严格遵守会议的开始时间,提前3分钟到达会议现场。不得缺席、迟到、早退,行政部负责登记到会情况。迟到每次罚款30元,如有事未能及时参会,需向行政部请假,无故缺席者,每次罚款50元。
2、参会人员在开会期间应将手机等通讯设备设置为无声或震动状态。会议期间,所有与会人员不得看报纸杂志、听音乐、玩手机等做与会议无关的动作。发现有以上情况者,一次罚款50元。
9.公司内部奖励制度 篇九
2.职责:
3.1人事科负责内部推荐的统筹管理工作;
3.2财务科负责内部推荐奖励费用的统计工作;
3.3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协助人事科做好内荐人员的筛选工作。
4.要求:4.1内部推荐费奖励标准:
职级分类 内部推荐费奖励标准(元)
高级职称技术人员 200元
中级职称技术人员 100元
初级职称技术人员 50元
一般员工(工勤、保安、门卫、护工、护理员等)20元
4.2内部推荐费发放时间:被荐人员通过2周试用期,正式上班一个月后支付。
4.3内部推荐流程:
4.3.1员工依据公示栏内《招聘申请表》的内容和要求,推荐人选给人事科。
4.3.2.1技术人员、行政人员:人事科与医务科、护理部一起进行初步面试,初步面试通过后试工两周,第一周试工通过后进行第二次面试,第二次面试考官为主管领导和正院长,二次面试通过后,再进行第二周试工,两周的试工通过后再进行体检,体检及格为最终确认录取人选。
4.3.2.2护工、护理员、工勤人员:人事科与用人部门负责人一起进行面试,面试通过后再试工两周,试工通过以后再进行体检,体检及格为最终确认录取人选。
4.3.3内部员工推荐人才,通过试用期成功录用,人事科按内部推荐奖励标准发放内荐奖金以现金形式发给推荐人。
4.4内部推荐奖励的规定:内部员工推荐人选,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4.4.1被推荐人员为推荐人的直系亲属,不能领奖;
4.4.2被推荐人员与推荐人为上下级关系的,不能领奖;
4.4.3被推荐人员与推荐人在工作上有互相制约的关系,不能领奖;
4.4.4被推荐人员的基本条件要符合本单位对人员招聘的基本要求(包括学历、经验、技能等要求);
4.4.5被推荐人员所提供的个人简历不能有任何隐瞒和伪造;
4.4.6被推荐人员有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
4.4.7被推荐人员没有任何刑事犯罪记录。
10.公司内部会议制度 篇十
一、预算控制
预算是用资金的形式把那种旨在达成企业预期目标的营业计划表达出来的一种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 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规划的授权批准。其基本要求是:第一, 所编预算必须体现本单位的业务活动目标, 并明确职责, 各项费用支出应全部纳入单位预算支出, 统一核算, 统一管理。第二, 预算执行中, 因客观原因需要调整已定预算的, 需经过授权批准才能对预算进行调整, 并逐级审批。第三, 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第四, 预算执行完毕, 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 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预算执行偏离的问题所在并采取改进措施。第五, 明确规定预算资金执行责任人限额审批, 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 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
二、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规, 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
一方面是建立适合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具体讲:一是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规范和监督制度, 体现权责明确、相互制约以及及时进行内部审计的要求;二是统一会计政策, 从单位内部管理要求出发, 统一执行所确定的会计政策, 统一核算汇总分析和考核;三是统一会计科目, 在实行国家统一一级会计科目的基础上, 根据经营管理需要, 统一设定明细科目, 以便统一口径, 统一核算。另一方面是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与方法。具体讲:一是会计凭证控制:原始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控制;会计凭证记账前的审核控制;会计凭证复核控制;会计凭证传递程序控制及保管控制等。通过对会计凭证有效控制使经济业务记录在会计循环的第一环节能真实、可靠地反映。二是会计账簿控制:会计账簿体系的建立要适应单位的规模和特点, 满足单位管理的需要;会计账簿的内容和格式应详简得当, 既要保证记录系统的完整、准确, 又要注重会计工作的效率;会计账簿登记必须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 并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做到全面、连续、及时地记录和反映单位的经济活动。三是会计报表控制:会计报表种类、格式和内容应当符合国家会计法、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报表的编制必须以核实后的账簿记录为依据, 并做到数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相关人员对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应负的责任和法律约束等等。
三、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企业在处理经济业务时, 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其中包括: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责任、程序。授权批准控制要求规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业务处理权限, 也要求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所承担的责任, 使他们对自己的业务行为负责, 以加强工作的责任心。一个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使所执行的每项经济业务都恰当授权, 或一般授权或特别授权。一般授权规定批准经济业务的标准条件, 特别授权包括严格的条件和有关具体人员。特别是对货币资金支出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大额的货币资金支出应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审批, 以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审批人员应当严格遵循授权批准权限的规定, 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员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批准意见办理业务, 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事项, 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四、职务分离控制
职务分离控制是指对不相容的职务必须由不同的部门或人员来完成, 不能由一人同时兼任。企业内任何一项业务不能由一个人单独操作, 必须由两个以上的人来办理, 而且经办人只能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做出处理, 形成一个互相交叉、互相制约、互相检查的内部监督过程。对于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工负责, 可以防止差错, 堵塞漏洞, 保护财产安全。常见的不相容职务主要有: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财产保管与财产清查等。这些职务应由不同的人员来负责完成, 责任要明确。
五、资产保全控制
资产保全控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是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应及时记账, 特别是现金、银行存款等业务, 做到日清月结, 防止现金被挪用, 同时加强银行存款的对账工作, 至少每月对账一次, 确保相符。二是对于实物资产的管理必须实行永续盘存制的方法, 随时反映实物资产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情况。三是建立安全科学的保管制度, 在选择库址、库防设施、安全保卫方面都要有相应的制度;要求对财产物资分门别类地存在指定的地点, 并进行科学编号, 以便于保管和检查。四是建立完善的财产清查制度, 妥善处理清查中发现的问题, 实物资产不论发生盘盈还是盘亏, 都要查明原因, 并追究该项资产管理者的责任。五是记录保护, 对各种文件资料妥善保管, 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 对某些重要资料应留有后备记录, 以便在遭受意外损失或毁坏时重新恢复。六是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是手工内部控制和计算机内部控制两者的相结合。手工内部控制侧重对“人”的控制, 计算机内部控制侧重对“物”的控制。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 主体系统包括了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中的所有人员。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要求数据处理部门内部人员要有明确的岗位和职责分工, 各岗位要有严格的授权, 用密码加以控制, 防止非法操作和越权操作。密码的保管应由各岗位操作人员一人掌握, 定期更换, 密码的设置最好由字母和数字键交互使用, 以加强保密性。客体系统是由多种成分构成, 其基本构成单位是受人控制的, 是用于经济信息加工、处理、存储、检索等活动的系统硬件、软件设施的总和。总之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控制系统, 减少和消除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 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六、财务人员的控制
人员素质和观念决定了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对员工素质控制, 应重点做三项工作:一是营造向更高层次领域求知的氛围, 鼓励支持会计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学习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二是强化会计人员的诚信观念。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 弘扬正气, 营造诚实守信、客观公正、自省自律的职业道德氛围。三是为会计人员具有高层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以提高其工作能力, 避免技术差错引起会计失真。财务人员要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 必须有经济、财务、税收、管理等多方面知识融合的支持。同时定期进行必要的岗位轮换。
11.公司会议和学习制度 篇十一
为了统一公司各种会议和学习时间,特制定有关制度如下:
(一)经理办公会
时间:每周一次,每周六下午1:30,小会议室,公司会议和学习制度。
召集人:×××经理
要求:办公室主任负责记录、部门负责人以上干部参加。
经理办公会议讨论以下事宜:
1、全年、季度或月工作计划、工作总结;
2、制定和实施各种规章制度;
3、生产安排及财政支出情况;
4、职工奖励、处分;
5、公司其他重大事宜,管理制度《公司会议和学习制度》。
(二)党总支会议
时间: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下午4:00~5:00召开
召集人:×××书记
要求:支部书记、支委参加,组织委员作记录
内容:根据总公司党委对党员的学习部署,党总支布置党员学习内容、制定发展党员计划文秘资源网、组织党员参观、培训等活动。
附:至少每两月召集一次全体党员会议,具体时间、安排视情况而定
(三)生产会议
时间:每周二上午9:00~11:00召开
召集人:生产副经理
要求:生产科、企管科、综合办、制造部、预算科、设计室、经营科、财务科、技质科等相关科室科长及各项目部项目经理参加,生产科作记录
12.公司会议管理制度 篇十二
第一条: 本制度中会议指的是,在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因纵向、横向协调沟通的 需要,或者是针对公司运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而召开的各种会议。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各部门的工作会议和专项会议,如公司领导工作例 会、总经理办公会、公司产销计划会、部门例会、各种专项会议等。
第三条: 制订本制度的目的是指导和规范公司经营管理会议的运作,目的在于改 进公司会风,提高会议质量,减少会议数量、缩短会议时间。
公司决策层如董事会和决策委员会等的会议按照公司章程和单项有关制度或条例执行。
第二章召开会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四条: 会议的召开须遵循下面几个基本原则:
1 一致性原则。公司的经营管理会议讨论的原则或议题须同公司现行制度保持一致性,遵循制度所规定的准则或者同制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它制度包括:公司章程、公司的考评制度、公司的报酬制度、公司的业务运作流程、公司的工作报告制度等以及其它制度和规章。2 流程化原则。对于特定的会议类型,制定相应的运作流程,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以便总经理对所有公司内部所召开的经营管理会议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控制。3 有效性原则。每一次所召开的公司经营管理会议都应该达到的预定的效果,绝对不能“会而不议,议而不果”。在召集会议前,应通知与会者有关会议的议题、是否要求其发言等。每次会议只通知与会议议题有关的人员出席。
4 节约性原则。会议的召开应该遵循节约性原则,时间要安排得恰当有效。会议的主持人根据会议的内容以及重要程度将有关事项在会议召开之前界定好。主持人和发言人的时间也应有所限定。
5 求同存异原则。会议上应该允许不同意见的出现,要让持有不同意见的人畅所欲言。关于一般的问题,可以采纳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对于事关重大或比较严肃的议题,则应采纳智者的意见。
6 民主集中原则。会议讨论议题,应本着集思广益的原则,鼓励与会者充分参与讨论,由会议主持人将集体的意见集中在一起,形成会议共识。
7 会议备档原则。对于会议过程中所出现的所有重要事情,特别是经营管理的一些原则问题的讨论,都应该记录下来,以备查阅,作为公司日后工作的参考资料。
第三章 :会前准备
第五条: 公司召开的公司级会议会务服务统一归口办公室负责。各部门召开会议需用公司会议室的,应向办公室书面提出,由办公室统筹安排。
第六条 :会议召集人在会议召开5日前将会议的主题、地点、时间和对与会者的要求等下发或通知所有与会者。
第七条: 会议主持人和与会人员都应在会议召开3日前做好有关准备工作,包括拟好会议提案、汇报总结提纲、发言要点、工作计划草案、决议决定草案等。记录人根据会议通知和与会者的会前准备资料在会议召开2日前拟定《会议议程》交会议召集人审核。
第八条 :所有与会者都应该遵守公司的会议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完整地参加会议的与会者,应提前向会议召集人说明情况,并且将自己的观点尽量用书面的形式转达给会议召集人,由会议召集人代为表达。
第九条 :会议的基本人员应该包括:召集人,与会者,记录员。会议原则上应由召集人主持,也可由召集人指定他人代为主持。
第四章会议组织及要求
第十条
会议组织遵照“谁主办,谁组织”的原则。
第十一条 会议主持人须遵守以下规定:
1 主持人应不迟于会前5分钟到达会场,检查会务落实情况,做好会前准备。(如,准备会议稿件,写明会议事项安排,一边后期跟进会议所交代的工作 。)
2,会议通知:召开会议可同过qq群的,微信群,及公司内线电话通知各与会人员,会议通知应注明与会人员名单,开会时间。与会人员应互相提醒传达开会通知。
2 主持人一般应于会议开始后,将会议的议题、议程、须解决的问题及目标、议程推进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必要的说明。
3 会议进行中,主持人应根据会议进行中的实际情况,对议程进行适时、必要的控制,并有权限定发言时间和中止与议题无关的发言,以确保议程顺利推进及会议效率。
4 属讨论、决策性议题的会议,主持人应引导会议作出结论。对须集体议决的事项应加以归纳和复述,适时提交与会人表明意见;对未议决事项亦应加以归纳并引导会议就其后续安排统一意见。
5 主持人应将会议议决事项付诸实施的程序、实施部门、达成标准和完成时限等会后跟进安排向与会人员明确。
第十二条 参会人员须遵守以下规定:
1 应准时到会,并在《会议签到表》上签到;
2 准确、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会议发言应言简意赅,紧扣议题;
3 会议讨论过程中,与会者应注意文明用语。
4 遵循会议主持人对议程控制的要求;
5 属工作部署性质的会议,原则上不在会上进行讨论性发言; 6 遵守会议纪律,与会期间应将手机调到振动或将手机呼叫转移至部门另一未与会人处,原则上不允许接听电话,如须接听,请离开会场;
13.公司内部会议制度 篇十三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动因分析
1. 公司内部管理的需要。
内部控制是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保证公司的经营管理高效有序运转, 防范公司的经营风险, 提高经济效益。对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 能够保证内控信息的沟通与交流, 提高管理的效率, 及时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 保证控制的有效性。另一方面, 通过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 向所有者报告内部控制的情况, 可以免除一部分管理者的受托责任。
2. 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现代企业制度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按照委托代理理论, 就形成了委托人和代理人的一种经济责任关系, 委托人作为公司的股东, 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拥有剩余索取权。而代理人作为公司的管理者, 实际控制公司的经营管理, 目标是薪酬最大化。两者目标不一致, 就形成了委托代理矛盾。作为外部利益相关者主体的委托人, 就需要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来了解代理人的履职情况。内部控制作为公司代理人履职的主要内容, 信息披露能够使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公司的运作, 各种内部管理制度和制衡机制, 化解委托代理矛盾,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3. 市场信号传递的需要。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 信息优势的一方会向信息劣势的一方提供信号传递, 以期市场会对此做出积极有效的反应, 信号传递一般采用短期效果明显且成本低廉的形式, 信息披露是信息传递的最实用、经济、效果明显的一种方式。因此, 在资本市场上, 那些内部控制有效性较高的公司, 为了避免出现逆向选择, 将自己与那些内部控制差的公司区分开, 更趋向于主动披露其良好内部控制信息, 这就向市场传递了一种良好的市场信号, 就会吸引更多的投资, 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4. 价格信息传导的需要。
按照有效市场理论, 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已经充分反映在资产的价格中了, 市场中的投资者依据所获得的信息只能获得平均利润而不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制度作为一种信息传导机制, 其目的就是要让外部利益相关者更了解公司的管理信息特别是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 帮助他们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判断。如果市场是有效的, 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必将会影响股票价格。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分析
1. 公司治理结构。
良好的、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保证了内部控制的实施, 它保证了公司管理层的履职行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就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问题, 也形成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相制衡的权力体系, 信息披露也成为管理层履行代理职责的一种重要行为, 是股东享有知情权利的一种途径。股东通过设立独立董事, 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规范管理层的行为, 减少管理层侵害股东利益的行为, 促使管理层更愿意对外进行信息披露, 特别是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因此, 独立董事的数量和比例, 其履职程度, 都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也会影响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
2. 公司经营业绩。
内部控制作为保证公司有效运营的一种措施, 有实证研究表明, 内部控制越完善的公司, 其盈利能力越强, 经营业绩越好。按照信号传递理论, 经营业绩好的公司为了将其与其他公司区分开来, 更愿意对外披露一些公司的正面信息, 特别是内部控制的信息。通过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它向市场传递了一个信号, 公司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 管理体制规范、透明、民主、公开, 经营效率高, 其盈利能力强。通过信号的传递, 就会吸引优质资源流入自己的公司。
3. 公司规模。
规模大的上市公司为了保证权利的有效运行, 有着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更注重本公司的社会形象和声誉。规模大的公司的信息披露往往有着人才和技术的优势, 不会受到资金和技术等因素的限制,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程度更加广泛。在中国资本市场上, 规模大的上市公司中“国有股独大”的现象普遍存在, 存在着各种的管理问题, 都有着侵占中小股民利益的各种现象, 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需要改变公司原有的损害中小股民利益的形象, 因此, 更愿意披露有关内部控制的信息, 来改变原有的形象, 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
4. 审计意见。
按照证监委的要求, 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 出具审计意见后方能报出。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包括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达意见。一旦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 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动力就会减弱。因为, 被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 说明其或多或少出现了问题, 而作为财务报告基础的内部控制体系也必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隐患, 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欲望也必将受挫。
三、对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1. 制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
证券监管部门应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设, 以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应明确内部控制及其信息披露责任主体, 明确披露方式, 规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和格式, 要求所披露内容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的验证, 明确违反规定的上市公司的惩罚措施等。鼓励上市公司在强制披露的基础上, 自愿披露其他有关的内容, 以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的高度共享, 为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自愿性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 披露内容和格式可以多样化, 但其真实性、准确性、合理性必须得到保证, 应主动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审核鉴证, 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 否则自愿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可能会传递错误信号, 误导广大投资者。
2. 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是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有效途径, 也是上市公司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然需要。完善股权结构, 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 保护小股东的利益不被大股东侵害以及投资者的利益, 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合理设置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高管人员以及董事会等职责, 明确各机构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公平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的权利和责任, 对重大遗漏、虚假记载以及误导性陈述等行为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机制。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采取适当激励措施, 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加强对独立董事的绩效考核和评价, 增加独立董事的责任感, 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完善监事会的职能, 保证监事会的独立性, 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监督董事会、总经理等公司高管的权力运行, 预防他们通过徇私舞弊来损害中小股东及员工的利益。
3. 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机制。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机制应包括内部和外部责任机制, 即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信息失真的处罚机制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产生失真的责任追究制度。监管部门应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但拒不披露, 不按规定的时间、形式披露的行为, 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对于漏报、虚报和错报信息应当进行严厉惩处, 逐步引入民事赔偿诉讼法律机制, 并与市场准入机制挂钩。公司内部要有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信息追溯机制, 明确各部门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责任, 明确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内审人员等对内部控制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 在内部控制信息报告上签章, 对外披露时应经过公司内部的一定审批程序, 获得授权后方能对外披露。
4. 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第三方审计的评价机制。
内部控制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决策依据, 中介机构作为市场交易的第三方, 为交易双方做好客观、真实的信息评价。但长期以来, 上市公司经常与中介机构共谋作假, 误导甚至欺骗广大投资者, 有时造成投资者巨大的损失。只罚不赔的这种处罚方式, 并不能挽回国家和广大投资者的实际损失。因此, 应加强对第三方信息审计的评价, 规范信息审计业务的规范操作, 严格信息审计的责任, 对于信息审计提供虚假或不准确意见的事务所, 要严格限制其业务范围, 情节严重的, 取消其信息审计业务主体资格, 限制其市场准入。
四、总结
内部控制保证了上市公司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其信息披露有利于公司对外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提供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服务, 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分析公司的营运风险, 为其预测公司的价值和发展前景提供依据, 从而帮助其做出正确决策。
摘要:文章先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动因, 然后指出了公司治理结构、经营业绩、公司规模和审计意见等因素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产生影响, 建议从制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机制和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第三方审计的评价机制等方面来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赵刘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5)
[2].冯银波.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 2011 (30)
[3].张妙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 2012 (15)
14.公司内部审计制度 篇十四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履行出资人的职责, 加强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障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要求,促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及所属分公司、子公司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国务院及北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内部审计准则》、《北京市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相关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所属分公司、子公司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内部审计,是指公司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和公司内部管理规定,对公司及分公司、子公司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建设项目等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工作。
第四条 公司及分公司、子公司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好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明确经济责任,检查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防范风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第二章 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
第五条 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统一管理,分级分层次实施。公司设立审计监管部作为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公司相关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第六条 各分公司、子公司应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尚不具备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条件的分公司、子公司应当设立专职审计人员。分公司、子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应接受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和指导。
第七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审计岗位所必备的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或审计师等中级以上职称资格。
第三章 内部审计机构主要职责
第八条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公司财务监督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拟订公司内部审计制度,拟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二)组织对分公司、子公司负责人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任期中审计;
(三)对公司及分公司、子公司的财务收支、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
(四)对有重大财务异常情况的分公司、子公司进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
(五)对公司及分公司、子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和意见反馈;
(六)组织市审计局、上级内审机构、公司审计委员会以及公司相关部门布置或委托的专项审计工作;
(七)对公司及分公司、子公司财务决算的审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分析,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督促整改;
(八)配合公司相关部门进行专题项目的审计调查;
(九)指导和监督分公司、子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的日常审计工作;
(十)其他事项。
第九条 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参与对分公司、子公司的经营绩效及有关经济活动的评价工作,依据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政策进行。
第十条 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应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开展本公司及子公司有关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及相关业务活动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
第十一条 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应与外部审计相互协调,并按有关规定对外部审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相关工作资料。
第十二条 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权限
(一)因审计工作需要,内部审计机构有权参加被审计单位有关经营和财务管理决策会议,参与、协助有关业务部门研究制定和修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
(二)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账簿、报表、凭证和现场勘察相关资产,查阅被审计单位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的文件、会议记录、计算机软件等相关资料,被审计单位应如实提供;
(三)有权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被审计单位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调查,并索取相关证明材料,被审计单位和单位人员应积极配合,不得设置任何障碍;
(四)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规和严重损失浪费行为,可做出临时制止决定,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并及时报告;
(五)有权监督、检查经批准后的处理意见和决定的执行情况;
(六)对可能被转移、藏匿、篡改、毁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经有关权力机构授权可暂予以封存;
(七)对不配合内部审计工作、严重违反财经法纪、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单位和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汇报。
第四章 内部审计内容
第十三条 公司内部审计内容包括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任期中审计。
第十四条 本制度所称离任经济责任,是指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第十五条 本制度所称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分公司、子公司负责人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因办理调任、免职、辞职、撤职、辞聘、解聘、退休等原因不再担任原职务的审计。主要通过审阅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数据、有关合同协议等,核查各项资产的实有数额、债权债务情况以及任职期间经济效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在审计的事项范围内对负责人任职期间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执行国家政策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以及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十六条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包括:
(一)审查资产、负债、经营成果、会计核算等方面的真实性情况;
(二)任职期间历年效绩管理目标责任书中的主要经济指标、重点工作目标和管理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三)执行各项财会制度、公司各项会议决议、决策、规章制度的情况,以及执行程序的合规性;
(四)任期内重大投资、重大经营决策事项的科学性、效益性情况;
(五)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执行和有效性情况,以及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六)任职期间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全面履行职责情况;
(七)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十七条 本制度所称任期中审计,是指公司根据管理和决策的需要,针对分公司、子公司的经济行为实施的一种专项审计,包括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资产负债状况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资本性支出审计、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审计等。主要通过审阅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数据、有关合同协议等,在审计的事项范围内对分公司、子公司资产、负债和经营效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情况、执行国家政策和公司总部会议决议、决策、规章制度的情况,以及分公司、子公司负责人任职期间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和存在的问题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十八条 任期中审计的内容包括:
(一)财务收支审计
主要审查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
(二)资产负债状况审计
主要审查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
(三)效益审计
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注重审查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效益、效率、效果
性。
(四)专项资金审计
主要审查专项资金使用上的合法合规性以及资金的安全性,资金是否做到专款专存、专款专用,同时关注资金使用的效益性。
(五)资本性支出审计
主要审查资本性支出的资金来源、资金使用和审批程序的合规性;执行工程概(预)算的有效性;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同时关注工程的效益性。
(六)内控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审计
主要审查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并进行内控制度符合性、适应性测试。
(七)其他需要开展的审计
第十九条 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对分公司、子公司及其所属控股公司实施定期经济责任审计,原则上对分公司、子公司负责人一个聘期内至少审计一次。
第五章 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第二十条
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拟订审计工作计划,经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一条
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第二十二条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程序
(一)审计准备阶段
1、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公司人力资源部离任审计通知单对分公司、子公司离任的负责人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2、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确定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成立由公司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组成的审计组,具体负责离任审计工作;社会中介机构根据审计组的要求制定离任审计计划,明确进度安排,报审计组备案。
3、在实施审计5日前,审计组向被审计单位下发《企业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通知书》,要求离任负责人撰写任职期间述职报告,以及被审计单位需提供的审计资料
等。
4、审计通知书下达后,被审计的负责人和所在单位应按审计组的要求,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料准备和上报工作。
5、审计组通知被审计单位召开离任审计进驻会。
(二)审计实施阶段
1、召开审计组进驻会。会议由公司有关分管领导或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主持,公司人力资源部、审计组人员、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财务、审计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听取被审计负责人的述职报告和被审计单位审计工作准备情况汇报,并确定离任审计召集人、明确审计范围、时间、审计目标。
2、审计组在实施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可以采取书面、座谈等形式,就被审计的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中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审计调查。
3、审计组在既定的审计范围、时间内,按预先制订的审计计划实施实地审计或者送达审计。
(三)审计终结阶段
1、实地审计结束后,由审计组主审人员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出具审计报告初稿(书面、电子版本各一份),就所审计的事项范围内从经济责任的范畴对负责人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同时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建议书。
2、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审查离任审计报告初稿,并同时向被审计单位财务总监、公司财务资金部、人力资源部、相关事业部等部门及有关主管领导征求意见;审计组主审人员根据征求意见进行情况落实、修改离任审计报告初稿。
在审计中如发现被审计的负责人任职期间失职、渎职或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及时、如实地向公司有关领导报告。
3、审计组将修改后的离任审计报告初稿分别征求被审计单位离任负责人、新任负责人和财务总监的意见。被审计的负责人及所在的单位自接到离任审计报告初稿之日起10日内,将对离任审计报告初稿的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审计组在进一步核实后,修改
离任审计报告初稿。
被审计单位自接到离任审计报告初稿之日起10日内未提交书面意见的,被审计单位离任负责人、新任负责人虽没有在征求意见表上签字,公司视同无异议,审计组要及时出具正式离任审计报告。
4、正式离任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单位后,被审计单位离任负责人、新任负责人和财务总监在离任审计报告征求意见表上分别签字。
5、在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财务资金部、人力资源部和相关事业部及有关主管领导在离任审计报告上签字后,由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将正式离任审计报告分别送达被审计负责人、被审计单位及公司相关部门。
第二十三条 任期中审计程序
(一)审计准备阶段
1、确定审计项目
根据公司审计计划或根据公司有关主管领导、相关部门的布置或委托,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明确审计项目、审计类型。
2、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成立审计组,确定审计人员,制定审计实施计划。
3、在实施审计5日前,审计组向被审计单位下发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应按通知要求提供相关审计资料。
(二)审计实施阶段
1、确定被审计单位审计联系人,明确审计范围、时间、审计目标。
2、审计组在实施经任期中审计过程中,可以采取书面、座谈等形式,就审计内容中的有关问题向有关部门和个人进行审计调查。
3、审计组在既定的审计范围、时间内,按预先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实地审计或者送达审计。
(三)审计终结阶段
1、实地审计结束后,由审计组主审人员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出具审计报告初稿(书面、电子版本各一份),就所审计的事项范围内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同时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建议书。
2、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审查审计报告初稿,并征求被审计单位财务总监、公司财务资金部或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主管领导意见,审计组主审人员根据意见进行情况落实、修改审计报告,最终出具正式审计报告。
3、审计中如发现经理人任职期间失职、渎职或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及时、如实地向公司有关领导报告。
第二十四条 审计工作完成后,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按照公司文书档案管理的要求,应对审计报告等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定期移交公司档案室长期保存。
第二十五条 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上报公司有关领导、董事会,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管理漏洞,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并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第六章 内部审计工作要求
第二十六条 对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不及时落实内部审计意见,给被审计单位造成损失浪费的,应当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于给被审计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还应当按有关规定向公司及时反映情况。
第二十七条
分公司、子公司内部审计机构下列工作事项应当报公司备案:
(一)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和审计工作总结报告;
(二)撤并下属单位的清算审计报告;
(三)所属子公司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四)重要专题项目审计报告。子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重大资产损失情况、重大经济案件及重大经营风险等,应向公司报送专项报告;对子公司及其所属子公司发生重大财务异常等情况进行的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向公司提交审计报告。
(五)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内部审计人员的任免、调动、奖惩应及时上报公司内
部审计机构备案。
第二十八条
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客观、公正,内部审计人员与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申请回避,审计人员是否回避,由派出审计组的内部审计机构决定。
第二十九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做到坚持原则、恪尽职守、保持廉洁、保守秘密、服从领导,依据本制度开展内部工作审计。
第三十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努力提高审计业务水平和审计质量,客观公正地出具审计报告。在实施内部审计时,应当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检查、抽样和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
第七章 奖励和罚则
第三十一条 对于认真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给予奖励。
第三十二条 对于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漏秘密的内部审计人员,由所在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三条 公司及分公司、子公司应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内部各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认真履行职责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
对于打击报复内部审计人员问题,公司及分公司、子公司应及时予以纠正;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受打击报复的内部审计人员有权直接向公司报告相关情况。
第三十四条 被审计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拒绝提供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资料;
(二)毁弃、转移.隐匿、篡改有关资料或提供虚假资料;
(三)拒绝、妨碍审计人员依法开展审计工作;
(四)报复陷害内部审计人员、提供资料人员、检举人、证人;
(五)其他违反审计法规和制度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 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不配合内部审计工作、拒绝审计或者不提供资料、提供虚假资料、拒不执行审计结论的,单位应当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六条 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七条
第八章 附 则
本制度经***年公司第***次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审议通过,并自发布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执行委员会授权审计监管部门负责解释。***公司
二***年**月
15.公司会议制度 篇十五
会议目的:群策群力,高效务实,民主集中,解决问题 会议组织原则:不开没有主题的会,不开没有结果的会,不开拖拖拉拉的会;
会议组织要求:明确会议组织部门及参与出席部门相关人员,明确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及会务时间,明确会议的主题及会前的资料准备,明确会中纪录及会后跟进督办结果;
会议内容: 晨会:
公司各部门、各自营店铺及专柜
会议时间:每日上班起十五至二十分钟 周会:
一、公司部门经理周会 会议时间:每周一下午两点 组织单位:行政部
参加部门: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二、周销售会议
会议时间:每周二下午两点 组织单位:营销中心
参加部门:总经办、商品部、各片区负责人、加盟、直营营运部经理、培训部
三、各部门周会
会议时间:每周一上午自行安排 组织单位:各部门负责人 月度会:
一、公司月度营销会议
会议时间:每月的3号下午两点(节假日顺延)组织单位:营销中心
参加部门:商品部、加盟、自营营运部、培训部、企划部及各片区经理
二、公司月度商品分析会议
会议时间:每月的4号下午两点(节假日顺延)组织单位:商品部
参加部门:商品部、加盟、自营营运部、各片区经理
三、公司月度采购、生产及品质综合会议 会议时间:每月的1号下午两点 组织单位:总经办
参加部门:商品部、行政部、财务部、生产工厂负责人
四、公司各部门月度绩效目标会议 会议时间:每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下午两点 组织单位:行政部
参加部门:公司各部门负责人
五、公司各部门月度绩效考评总结会议
会议时间:每月的2日下午两点(逢节假日顺延)组织单位:行政部
参加部门:公司各部门负责人 季度会:
一、季度营销总结会
会议时间:每年的6月、9月、12月、3月的3号下午(时间待定)组织单位:行政部
参加部门:行政部、财务部、商品部、加盟、自营营运部、培训部、企划部及各片区经理
二、季度商品总结会
会议时间:每年的6月、9月、12月、3月的4号下午(时间待定)组织单位:商品部
参加部门:商品部、加盟、自营营运部、培训部、企划部及各片区经理
三、季度绩效考核总结表彰会
会议时间:每年的6月、9月、12月、3月的2号下午 组织单位:行政部 参加部门:行政部、财务部、商品部、加盟、自营营运部、培训部、企划部及各片区经理 年度会议:
一、公司年度销售总结会议 会议时间:每年12月份的订货会期间 组织单位:总经办、行政部
参加部门:行政部、财务部、商品部、加盟、自营营运部、培训部、企划部及各片区经理
二、公司年度总结述职报告会 会议时间:新年一月份时间待定 组织单位:总经办、行政部
参加部门:行政部、财务部、商品部、加盟、自营营运部、培训部、企划部及各片区经理
三、公司年度评先表彰会议
会议时间:每年12月份的订货会期间 组织单位:总经办、行政部
16.公司内部会议制度 篇十六
关键词:上市公司,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制度
风险评估,既是风险管理的起点,也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得到足够重视。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进而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本文在搜集当前上市公司风险评估制度的建立情况资料之后,通过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完善当前上市公司风险评估制度的对策。
一、我国上市公司风险评估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评估制度有缺陷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既面临宏观环境下的风险,又面临行业内部及公司内部的风险,因此,完善的风险评估制度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风险评估制度制定的主要原因是未设置风险界限,或者根本未重视风险,这样的风险评估制度是有缺陷的,是无法为上市公司预估风险和防范风险的。
(二)风险评估制度过于抽象
上市公司已经颁布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已有的风险评估体系是理论的高度概括,这对于制定本公司的风险评估制度的负责人来说是有难度的。首先在于理解已有的风险评估体系,如何将其与上市公司的自身状况相结合,其次是制定的上市公司风险评估制度必须浅显易懂易于操作,因此制定者还需对上市公司内部管理流程非常熟悉,否则只是纯粹理论没有实践就形同虚设了。
(三)风险评估的结果易被管理者操纵
在进行定性分析的时候,依赖评估者的专业学识,主观性较强,管理层有可能会操纵结果。在某个产品或者项目进入市场之前,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对该产品或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在评估的过程中,当评估者未坚持独立性受管理者管制的时候,其得出的结果是不能为上市公司所用的。
二、上市公司风险评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委托代理制度的弊端
委托代理制度的出现是建立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之上的,管理层掌握了实际的经营权,股东对管理层进行业绩考核,这容易导致管理层往对他业绩考核有利的地方去发展公司的业务,股权激励和员工参股的方式有效地缓解了这一矛盾,但管理层和股东二者的博弈一直在进行。
(二)专业风险评估人才的缺失
风险评估的进行不仅离不开最基本的制度的建立,更关键的专业人才的需求。要想做好风险评估,不仅需要熟悉电脑操作和数学中的概率论,还要懂得所处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点,然后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还需要不断地和公司其他人员沟通,目前,真正从事风险评估的专业人才是缺失的。
(三)法律框架的高度理论化难以给上市公司具体指导
目前我国还没有对风险评估制度的建立颁布具体指引,框架的描述过于模糊。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事项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行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发展规模不同,其风险评估制度也是不一样的。目前已发布的风险管理框架是对风险理论的高度概括,使用者必须将其与企业自身处境相结合。
三、完善风险评估制度的对策
(一)着重培养风险评估专业性人才
上市公司在高度重视企业产品研发、企业管理的同时,还需重视培养风险评估专业性人才。确定好培养人员之后,应该让成员们在公司内进行轮岗,熟悉公司的工作流程,了解重要风控点,为进行风险评估工作做好准备。风险评估专业性人才不仅需要懂得如何进行风险评估,还需要知道处于该行业的专业知识以及服务的上市公司的工作流程和特点。这一类人才是需要上市公司着力培养的。
(二)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
目前,多个省份设立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第三方机构,这是属于政府第三方中介,相比市场上的风险评估机构,独立性更强。但是对上市公司来说,笔者建议不应过多依赖市场上的风险评估机构,应该组织人员成立只服务于上市公司本身的风险评估机构,因为对风险的预测是基于上市公司本身的,外界人员在短期内是无法比公司内部人员更了解公司的状况。建立专门风险评估机构的好处是可以定时进行反省。了解上市公司面临的宏观层面市场风险、战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运营风险。并且对企业当前面临的风险程度对风险进行排序,对首要风险进行防范控制,对可能威胁到上市公司发展的其他风险进行分析并寻找解决办法。
(三)保持风险评估机构的独立性
风险评估机构的设立必须独立于其他机构,这是保证风险评估结果客观真实的关键。独立性包括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要求风险评估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相分离,不能依附于任何一个部门,实质上的独立指的是风险评估者和其他部门人员在进行任何一项风险评估时不能因人情、利益关系而改变原本的风险评估结果。我国部分省份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构的设立就是如此,独立于其他行政机构,作为第三方中介,发挥它的作用。企业内部设立的风险评估机构肯定是做不到上述完全独立,但是必要的牵制还是有必要的。上市公司任何一个项目的实施,新产品的研发,在投入市场之前都是要经过风险评估程序的,要是风险评估机构不独立,研发部门管理层压制风险评估者,使其随意评估,单纯走走形式,就失去了设置这个机构的意义。形同虚设的机构是发挥不了作用的。
参考文献
[1]陈习良.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34.
[2]池国华郭菁晶.基于“整合观”视角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5(8):78.
【公司内部会议制度】推荐阅读:
公司内部稽核制度10-24
贷款公司内部制度11-14
公司内部沟通合作制度06-11
公司内部员工奖惩制度06-17
私募公司内部管理制度10-26
公司内部讲师管理制度12-15
投资公司内部审计制度11-08
小企业公司内部员工管理制度07-17
公司内部公司搬迁通知10-16
公司内部七夕活动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