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来历与节日习俗(精选9篇)
1.七夕节的来历与节日习俗 篇一
芒种的来历与习俗大全
一、芒种的由来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
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二、芒种的习俗
1.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2.安苗
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3.嫁树
芒种是农忙季节,在山西荣河开始收获大、小麦,当地人称之为“农忙”。有谚语说:“麦黄农忙,秀女出房。”因此在此节气,妇女也要下地帮助度过“农忙”。而在河北盐山则是在“忙中”这天有“嫁树”的习俗,这是芒种节气习俗之一。就是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寓意可以多结果实。
4.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5.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2.三月三的来历与习俗 篇二
农历三月初三日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又称‘修锲节’)”。传说,这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后始定为农历三月三日。南朝宋范晔在《后汉书·礼仪志》上载:“星月上巳,官民皆洁与东流水上,曰洗涤拔除、去宿垢痰,为大洁。”说的是古代人们在这天要在清水河边洗涤,目的在于卫生与保健,后来便演变为在水边饮宴,郊外春游的节日。宋代吴自牧在《猛梁录·三月》中载:“赐宴曲江,倾都楔饮、踏青”。现在,我国汉族及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仍传承着“三月三”这个传统节日。只是原来“洗涤祛除”的内容与意义已经淡化。如今,三月三节日已变成了一个举行盛大庙会、春游、休闲、游乐、开展集市贸易活动的综合性节日。
江南地区的汉族,特别是洞庭湖区的人民还保留着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地菜又称芥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据说,吃了地菜煮的鸡蛋有去风湿,强身健体之功效。难怪在七仙湖区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吃了地菜煮鸡蛋,鹅卵石头踩得烂”的说法。他们除了用地菜煮鸡蛋、煎水当茶饮外,还把地菜用开水烫过之后当菜肴呢。春天正是采食地菜的季节。春食地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是一道药食同源的美味佳蔬。在湖南,用荠菜来煮鸡蛋是最常见的一种吃法。每到三月三这天,荠菜便长茎开花,妇女都会采摘来插在发际。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荠菜煮鸡蛋
古时候,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还要到河边去野餐。有的将酒杯投入缓水中,让酒杯随流而下,下游不远处等候的人则将酒杯从水中拾起,然后一饮而尽,这叫“曲水流觞”;有的将煮熟的禽蛋,投入水中,像酒杯那样在水中顺流而下,等候在下游的人们则将禽蛋从水中取出,然后剥而食之,这叫“曲水浮素卵”;有的则将红枣投入水池中,然后照禽蛋的方式那样将红枣拾食,这叫“曲水浮绛枣”。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二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富有壮族特色的抛绣球比赛
情投意合的一对
大家一齐来对歌
歌圩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巴马的盘刚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
紧张刺激的抢花炮比赛
侗族“芦笙踩堂”
壮家小伙子在表演横鼓舞
3.七夕节来源,七夕节的来历 篇三
在中国,农历七月初七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桥节”、“女儿节”或“七夕情人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时间崇拜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数字崇拜“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4.中国七夕节的来历及传说 篇四
中国的七夕是沿用古代的旧历(也就是农历)的7月7日作为七夕节。那时候,七夕节也是女人的节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织女不仅漂亮,聪明,而且在织造方面是很厉害的。女人想做织女那样的人,所以每年在庆典活动上,都会参与与织造物相关联的活动。比如用针的比赛啊,织造东西的比赛有很多的。另外,怀揣希望的人,会在河里面放一座座莲花灯,把自己的愿望也在灯笼上。这么做的原因是,莲花灯会沿着河流一直漂啊漂,到达银河里,如果能被织女看到的话,那她所许的愿望也就能成真了。
但是,现在,中国的七夕节,已经变成了中国一个特殊的情人节了。那天,恋人之间会互相赠送礼物,买花送花,再一起去饭店吃饭。这时候饭店为了充分满足恋人的需要,会准备特别的套餐。
5.七夕情人节的来历 篇五
历史上认为“七夕”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和“时间”的崇拜。
在三四千年以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有关牛郎和织女的记载很早就有了。古代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牛郎和织女,认为东西南北方向都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星最亮,可在夜晚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还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节的习俗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除此之外,七夕的习俗还有七夕节的风俗习惯都有: 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诞,针者则“输巧”,互相赠送,以示友情,染指甲,妇女洗发,结扎巧姑,拜“七娘妈”。
七夕节神话故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节,又是“情人节”。 是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温馨,也是最凄楚动人的日子。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
牛郎父母早逝,跟着哥嫂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牛郎忠厚常受虐待。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于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后来老牛给他出了一计,要他娶织女为妻。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情深意重,相亲相爱,他们生了一儿一女,一家人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
一天老牛告诉牛郎,当它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之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但是好景不长。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强行抓走织女,恩爱夫妻被活活拆散。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拉着一对儿女,急忙披上牛皮,腾云驾雾追去。眼看就要追上,岂知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霎间变得波涛汹涌的天河,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准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6.立秋的来历和习俗 篇六
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从北回归线向南返回期间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预示着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在唐朝以前,立秋当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这在《礼祀·月令》、《后汉书·祭祀志》、《新唐书·礼乐志》等书中都有记载。
而在民间,立秋节这天的习俗是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过了一个夏天,人消瘦了还是长胖了。如果称出来的结果是瘦了,那自然要借着“贴秋膘”的名义大吃大喝了。
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这时刮的风不同于暑天的.热风,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早晨会有雾气产生;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了。
尽管古谚说“立秋之日凉风至”,不过,并不是说秋天就已经到了。在气象学上,当连续5天日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入秋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别极大,入秋的日期也各不相同。
7.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 篇七
第一集春节的来历
1.日小山村
商朝年间,中原的定阳山下有一个小村庄。村前有一条河,河两岸长着 黄灿灿的谷物。两个村民柱着锄头站在田垄上满面笑容。
村民甲指着眼前的庄稼说:看这谷长势多喜人哪!
村民乙擦了把汗:是啊,再过十几天就该收割了。肯定是个大丰收!
这时,传来好听的歌声:
山中无日历,寒暑不知年哪,……
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背着一捆柴从山上走过来,边走边唱。身后还蹦蹦跳跳的跟着一只小狗。
村民乙转头对青年说:万年,你说,今年肯定是个丰收的好年景,对吧?
万年停下来,看了一眼金黄色的谷田。说:我可不敢说,如果像去年一样就糟了!
村民乙往地上啐了一口:呸,乌鸦嘴。你就不能说点好听的?
万年做个鬼脸,继续往前走去,一个人嘟囔着:这能怪我吗?大家连节令都没搞准,怎么能种好庄稼嘛。
村民甲:但愿上天保佑,不要像去年一样,因为播种早了,秧苗全被雨水淹死了。
村民乙:今年不会了,我们把播种时间推迟了一个多月,不就躲过了那场水灾了嘛。2.早晨 万年家
万年家住在村头。初晨的阳光洒满万年家简陋的小院。
万年还在卧室睡觉。
小狗阿土扑开虚掩的房门跑进来,冲着万年汪汪直叫。万年把被子蒙在头上,继续睡觉。
阿土跳到床上,用嘴拉扯万年的被角。万年躲不过,“腾”的坐起来喊:阿土!你捣什么乱,等一下有你好看!
阿土冲他叫两声,又冲门外叫两声。
万年静下来,凝神细听,大门外人声吵杂,好像还有女人哭声。
万年跳下床,跑出院门。3.早晨村头
村头聚集了很多男女老少村民。他们个个脸上沮丧不安,男人垂头丧气,有个女人跪在地上哭着对着天空喊:上天哪,我们哪里做错了,你这样惩罚我们?求你可怜可怜,让我们有口饭吃吧……
万年忙问身边的一个老者:老伯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老伯伯叹口气,痛心地说:昨天夜里,降了一场霜,把谷子全都冻死了!你看……
老伯伯伸出手,把手掌摊开,是十几颗没有成熟的秕谷。
老伯伯一颗一颗扒着手上的秕谷说:全都没长熟啊!根本不能
当口粮呀!
万年抬头向村外的谷田看去,原来还黄灿灿的谷穗变成了黑褐色,垂下了头。叶子也蔫了。眼看一场大丰收就这样泡汤了,怎能不让人心疼!4. 日 山上
万年砍柴累了,坐在树影下休息。他紧锁眉头,在想今天发生的事。
阿土在旁边追蝴蝶玩,上窜下跳,又叫又嚷,玩得很开心。
万年冲着阿土喊:死阿土,你能不能老实一会?你看不见我在想问题,吵都被你吵死了!
阿土“呜”一声,不情愿的走过来,趴在对面,大眼睛不解的看着他。
万年说:阿土,你也看见了,今年的庄稼又遭灾了。这都是节令不准惹的祸。你说,我要是把节令定准了,天下人都按节令种庄稼,不就没有这种灾祸了吗? 阿土似懂非懂的“呜”一声,身子伏下来,把下巴贴到地上。
万年接着说:要把节令定准就得先把一天的长短定准,我怎样才能把一天的长短计算准呢?
阿土发出了呼噜声。
万年骂道:就知道吃饭睡觉!然后又陷入沉思。
万年感到阳光照在背上很烫,抬头一看,这才发现树影已经转移到另一边去了。万年来回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看树影,突然灵机一动,跳起来大喊: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怎样测算一天的长短了!
阿土被吓一跳,吃惊的看着发疯一样的主人。
万年高兴的一把抱起阿土,拿自己的脑门在狗脑门上亲一下,把阿土举起来激动地对阿土说:终于被我想到了,阿土,我可以用影子的移动来测算一天的长短呀!呵呵,还是我聪明吧!
只见一股热乎乎的黄色液体从天而降,射了万年一脸。阿土撒尿了。
5.夜 万年家房顶上
一轮硕大明月悬挂当空。
万年坐在屋顶上,身上映着蓝色的月光,望着闪烁的星光发呆。阿土和主人一样的姿势,安静的仰望星空。
万年仍然看着星星,愁眉不展的说:阿土,白天虽然能根据影子的移动测算一天的长短,但是到了夜里或者阴天没有影子,那又该怎么算呢?
阿土扭头看看万年,又把头转过去,继续看星空。
突然,对面房顶上闪出一只猫的身影,阿土“呜”的低吼一声,窜出去没有了踪影。
万年气得呲牙咧嘴。6.日悬崖上
万年背着竹篓,一手攀着青藤在悬崖边上采药。
阿土浑身发抖的站在悬崖顶上看着他。
他努力的探着身子,终于把一棵草药抓在手里,拔出来回手扔进背后的竹篓里。然后,攀着青藤怕上崖顶,站在平地处,看着远山,万年抓起衣襟擦了把汗。
阿土跳上竹篓,摆动尾巴为主人扇风。
万年转过头对阿土说:阿土今天怎么这么乖?对了,你渴不渴,我们找点泉水喝好不好?
阿土点点头。7. 日山泉边
在一块大岩石上,泉水滴滴答答滴到下面的一湾泉水中,发出“叮叮咚咚”有节奏的美妙清脆声音。
万年和阿土来到泉水边(视角从水底向上仰视),万年蹲下身来,捧起一股泉水喝下。阿土也伸长脖子舔泉水喝。
突然,万年停下来,凝神细听泉水的“叮咚”声响。眼睛转向滴落的泉水。盯着不断下坠的水滴,万年若有所悟的展开眉头。
然后,万年转身就向山下跑去,边跑边高兴的对阿土喊:阿土,快点呀,我找到另一个测算时间的办法啦!8. 黄昏万年家
黄昏的晚霞映红西边的天空。
在万年简陋的院子里,瓶瓶罐罐摆了一地,还有一些竹片和绳子。万年一阵忙活,终于做成一只五层漏壶。看着水滴从漏壶有规律的一滴一滴滴落到下面的容器里,万年高兴地笑了,用手抹了一把脸,顿时变成一张花脸。
阿土也凑热闹的围着漏壶撒欢。9. 日宫殿内
天子祖乙临朝,高高的坐在龙塌之上,殿下文武官员分两列站立。
天子祖乙看着文武大臣说:这几年,灾害不断,粮食欠收,国库日渐空虚。众位大臣有什么良策?
一个白胡子老臣出班躬身秉奏:启奏大王,因为节令不准,百姓不能按时耕种,才造成耽误农时,灾害不断。
天子点点头:嗯,说的有理。阿衡。
天子的目光投向一个肥胖的大臣。叫阿衡的大臣赶紧出列。
天子看着阿衡说:你是节令官,你有什么办法?
阿衡直冒冷汗,结结巴巴的说:这个……这都是因为百姓作事不慎,得罪了天神。灾祸不断是天神对他们的惩罚。只有虔诚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宽恕。
天子说:你说的也有道理,明天开始斋素沐浴,诸位大臣随我一同祭天。10.日祭台前
祭台上,摆上牛羊牺生祭品,香火缭绕。
天子率领百官跪地祭拜天神。11.日宫殿内
天子坐在龙塌之上,殿下文武官员分两列站立。
天子皱着眉头说:去年我们已经祭拜过天神,今年怎么还是没能避开灾祸?
一个武士进来跪在殿前禀报:禀大王,殿下有一个自称能算准节令的年轻人求见。
天子惊喜:哦,快快请进。
万年背着一个包袱走进宫殿,跪在大殿之下。
天子看着殿下问:你是谁?有什么事见我?
万年抬起头回禀:小民名叫万年,几年前我制作了两件测算时间的器具,就是这两个……说着,万年取下背后的包袱,在大殿上打开。万年指着一只刻着尺度的木盘,木盘上竖立着一根木柱。万年说:这是日晷,可以根据上面的木柱影子的移动,测算一天的长短。
万年又指着另一件说:这一件叫漏壶,根据水滴计算一天的长短。
天子和众位大臣目不转睛的盯着这两件器具。
万年接着说:小民这几年通过测日影,观漏水,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从头重复一遍。最短的一天在冬至,最长的一天在夏至。如果要把节令定准,就应该先把天时算准。
天子大笑:哈哈哈……说得好!传旨下去,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在上面建造日晷台和漏壶亭,测算天时,制定日历,定准节令。12.夜阿衡家
阿衡在客厅的灯影里来回踱步,眉头紧锁。
画外音:不知从哪冒出一个臭小子,如果他真的算准节令,定好日历,那天子还要我阿衡干什么?不行,非把他除掉不可!
这时,家人进来拱手禀告:阿衡大人,你要找的人来了。
阿衡:快快带来见我。
家人领一个黑衣人进来,拱手而立。
阿衡上下打量几眼黑衣人,说:你已知道我找你做什么? 黑衣人:知道,刺杀万年。
阿衡点点头:好,我要你越快越好,不得失手!
黑衣人:是。13.日(夜)日月阁
日月阁上下都有士兵守护。
日晷前,万年做记录。
漏壶前,万年在灯光下记录。
太阳升起,落下(表示时间一天天过去)。
夜里,一棵距离日月阁不远的大树上,窜上来一个背着弓箭的蒙面黑衣人。黑衣人躲在树影里,拉弓搭箭,瞄准漏壶亭上的万年。手指松开,羽箭飞向万年胸口。
万年正在日月阁仰望星相,阿土发现了飞来的箭,冲主人大叫。
万年转身看阿土,飞箭射中万年肩膀。万年疼得大叫。
身旁的士兵抱住万年,大喊:有刺客!快抓刺客!
日月阁下人影晃动,火把照亮夜空。
抓刺客……抓刺客……喊声四起。
天子站在漏壶前。万年包扎着右臂。
天子:万年,刺客已经抓到,阿衡业已伏法,让你受惊了。
万年拱手:谢大王,臣这点伤不碍事。
万年站直身体,指着申星激动地对天子说:申星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夜交子时,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望天子定个节吧。
天子说:春为岁首,夜交子时,就叫春节吧。
叠化出白发的万年夜观天象,白天计算的画面。
画外音: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终于确定了节令的准确日期,并且制定出了太阴历。天子为了表彰他,就把太阴历定名为万年历,还封万年为日
8.泼水节的来历习俗 篇八
泼水节的内容,除了泼水,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跳孔雀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习俗。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放高升”和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人们在节前就搭好高射架,届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让它尖啸着飞上蓝天。高射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们越觉得光彩、吉祥。优胜者还将获奖。入夜,人们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气球”内,利用热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诸葛亮)。
外国泼水节
泰国泼水节
每年的4月13日,一般持续3-7天。是泰国的泼水节,有称“宋干节”。宋干是梵文,意为“太阳运行到白羊座,即新的太阳年开始”。泼水节共有3天,是泰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节日前要清扫家内外,焚烧旧衣服,以避晦气。节日当天要到寺庙中堆沙塔,插彩旗献花,祈求五谷丰登。晚上将浸有花瓣的香水洒在长辈的手臂上、背上,表示对长辈的美好祝福;此后长辈再将水淋在晚辈的头上,表示来自长辈的赐福。
一年一度的泰国新年——泼水节来临,4月13日开始,一连三天全泰国均笼罩在喜气洋洋的气氛当中。在这个时刻,泰国人通常以相互泼水来庆祝,故又叫做泼水节。
泼水的传统习俗意谓着可以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利,重新出发新的一年。现在的泼水节则是趣味的成分居多,所以此时到泰国,若被泼的全身湿淋淋的,千万可别生气喔!其实泼水节的传统,并非只有泰国才有的。像是邻近的国家如:缅甸与柬埔寨等,也都同时庆祝这个节日。
在这一天男女老幼都会穿着新衣,并带着食物供品前往寺庙供奉和尚。在新年中最忙的还是家庭主妇,在新年前夕忙着打扫住家内外的环境,家中的旧衣物或旧东西则放火焚毁,因为根据传统,若不将旧东西或无用的物品丢掉的话则会带来坏运气。到了每年的4月13日下午,人们会清洗佛像,同时年轻的一辈要把芳香的水倒在长辈和父母的手中,代表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并祈求保佑。
在芭达雅每年都会在此时举办一些庆祝活动,像是食品展、花车游行、选美比赛以及各式各样的烟火表演等。而在清迈则会举办选美和游行等活动,在泰国慎终追远是很重要的,所以此时人们也会携带祖先的骨灰坛前往寺庙里举行祭拜仪式祈福。
德昂泼水节
德昂人也过泼水节,时间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除了泼水祝福和跳象脚鼓舞等节目与傣族泼水节一致外,德昂族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届时,每家的晚辈年轻人要准备一盆热水,端来放在堂屋中央,把家里的父母等长辈请出来坐在堂上,向他们叩头请罪,请他们原谅晚辈的一年来不孝顺的地方。长辈们也要检讨一年来在为晚辈树立榜样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同时互祝来年在和睦、勤劳的气氛中度过。如果父母去世,兄长、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为洗手洗脚的对象。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待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痛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以后就演变为一种习俗。
德昂族泼水节与傣族的泼水节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历4月中旬左右举行。临近节日,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龙、水桶等泼水工具。老年信徒们齐集佛寺,搭建泼水节时为释迦牟尼雕像洗尘的小屋、架好水龙。水龙是由一根粗木头雕凿而成,长约四五米,彩绘一新,上有槽口。泼水时,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为佛洗尘。然后,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持鲜花,蘸水轻轻地洒向周围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贺新年的开始。这时,人们开始兴奋起来,纷纷互相祝贺新年,年轻人将水桶高高举头顶,将水滴洒在老年人的手上,祝愿人们生活快乐、健康长寿。老人们则伸出双手,将水棒在手中,口念祝词,为年轻人道喜、祝福。
这种仪式之后,人们便以象脚鼓为前导,排成长队,拥向泉边、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泼水。泼水节既是德昂族人民欢度新年的典礼,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寻找心上人的好时机。德昂族流行一种赠竹篮子,并乘夜深人静串姑娘时,将篮子分别送给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只,要送给自己最喜爱的姑娘,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意,试探对方的反应。因此,这时每个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几个竹篮,然而姑娘究竟钟情于谁呢?这就要看泼水节那天姑娘背的是谁送她的那只竹篮了。到了这一天,姑娘们人人都背上了一个精致美观的竹篮,但究竟是谁的呢?这下可忙坏了小伙子们,他们睁圆双眼,紧盯着姑娘们身上的竹篮,仔细辨认着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给她的那只竹篮。对对情人相遇后,便互相尽情地泼水、嬉戏,以表达自己激动、喜悦的心情。
缅甸泼水节
泼水节也是缅甸人民的传统节日,类似我国的春节。一般在公历4月中旬举行,通常历时3、4天。
9.七夕的来历作文:七夕节的由来 篇九
传说,天上玉皇大帝有七个女儿,其中最小的女儿织女,聪明可爱、手艺又巧。天上皇宫中的重要织锦都由她负责设计与制作。另外,玉皇大帝有一群牛,由一个叫做牛郎的年轻人负责管理。两人情投意合、互相爱慕,至荒废了原本工作。于是玉皇大帝下旨,叫喜鹊告诉这两个热恋的情侣要节制,七日见一次面即可。
没想到喜鹊传错话,他们以为每天均可相见,更是高兴无比,工作完全抛在脑后。玉皇大帝这回龙颜大怒,降旨他们每年只能见一次面,就是农历七月七日的晚上。那一天许多喜鹊负责搭桥,让他们两人踩在他们的肩膀上相会。因为一年仅能见一次面,当然有说不完的衷曲、道不尽的悲情,于是那天几乎都会下着毛毛雨,象征两人的泪水。
【七夕节的来历与节日习俗】推荐阅读:
七夕节的习俗的作文12-21
各地七夕节的乞巧习俗09-08
七夕情人节来历作文06-29
七夕节习俗作文09-06
七夕节习俗习惯作文10-04
七夕节关于巧食习俗07-28
七夕情人节的习俗作文08-09
传统节日七夕节温馨祝福词12-17
有关七夕节的散文与诗词07-02
七夕传统节日经典告白文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