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初中语文新课标先进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2024-10-21

践行初中语文新课标先进典型经验交流材料(精选4篇)

1.践行初中语文新课标先进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

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中对初中生(7~9年级)语文方面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 的速度。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 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 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 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1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5.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7.能

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学科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唯一可以在生活中长时间使用,甚至影响事业、家庭的重工业。课程理念 1.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在生活中善于运用语文的能力。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学习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要重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语文素养能力形成一般是在初中阶段定型的,阅读速度高低就是最明显的体现。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旧比较 1.语文性质功用的回归:由注重思想性、工具性而弱化思想性,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2.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由内容分析本位而重视语感积累。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落实语言素养训练方面的目标,这是保证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的关键。在教学中要摆正篇章分析与学生感悟的关系,还是要讲精彩讲到位的,不是完全排斥分析,而是要把分析当成帮助学生领悟的手段,而非目的。但坚决反对对课文作琐碎的、微言大义的分析。整体感悟绝不等于主题先行,主题先行的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因为我们在课堂教学的逻辑关系中应处理好演绎和归纳的关系。根据思维发展的规律来看,归纳教学优于演绎式教学,我们可以试想:中心意图都明确了,再分析不是浪费时间嘛。3.语文教学重心的转移:由强调接受信息而较为强调搜集、筛选、整合、处理和生发(生发要多反思,找教材的毛病)信息。由知识中心论而重视语文历练实践。4.学习方式的倡导:由被动接受而自主、合作、探究。简单概括就是“对话(讨论)”。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激活:由课堂中心而接近社会生活。新教材的选文较接近学生年龄和生活实际,可供选择学习的篇目多了。师生能够自主地参与课程的开发,把“学什么”的权利交给学生;学校和教师应有自主选择教材的权利;教师应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自主性;学生与课程文本应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而不是被动接受“别人已经编定的课本”。语文教师应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应成为平等对话的引导者。教学内容应吸收学生的经验,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求知欲、探究欲。教师不应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既定教案的一板一眼的演绎,而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既定的教案。对话意识已深入教师内心,但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师生或生生间的讨论,课堂教学不能仅仅着眼

于怎么教,仅仅关注教法的探索还是形式的,更多的是要关注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的重构。

6.新比旧更强调语文要在交际中、活动中、情境中、探究中的开窍学习。7.新比旧更强调聆听、口语表达与交际写作。8.以往侧重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上提出教学要求,新课标对三维、学习习惯明确、系统地提出了学习目标。9.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实用、实际。个人观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多用于搜集积累、习惯养成、课外延伸、激发兴趣,不宜于公开课。

2.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 篇二

通过对语文新课程的学习我深有体会到我们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性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个人的业务修养等诸多因素去实施语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不仅是为我们教师制订的也是为学生的学习制订的。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课堂上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习语文,也要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好语文。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教师要紧跟形势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通过培训我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不能说是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而应对传统教学思想扬弃。

四、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更要转变角色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进行语文新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常把课文变成剧本来让学生去表演。多媒体教学能够启发学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学生搞表演活动能够体现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选用主要看能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是我们现代中学语文教师业务素质的展现

总之,通过培训和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新课标准对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性,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素质,为新时代培养有用人才。

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尽管主要任务是要顽强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但是课改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因此,在语文学科实施新课标,进行课改中,不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发生巨大转变。大致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不少时候会把教师请下讲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与此同时,还要接受学生对教师服务质量的评判这种角色意识和授课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标的基础。

二、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8种习惯:1.默读和“速读”习惯;2.点批注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3.置疑和发问习惯;4.使用工具书和看书下注释的习惯;5.按照先指明X页X段X行再回答问题的习惯;6.分析字结构记忆生字的习惯;7.写完作文先读一遍和修改文章的习惯;8.集体讨论的习惯。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阅读、探索、思考、质疑等过程。

三、走出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坚持多元化教学形式。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外出参观、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都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

四、教师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谈创作过程和站在读者角度谈学习过程和学习体会,给学生以示范。

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将使教师再不能以学生大脑为容器一味地灌输知识,一味地把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归拢到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上,甚至强迫学生背答案;而应该以教师自己学习的过程为示范,使学生通过一次次模仿形成学习能力。

五、突出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由实施预案向增加准备如何回答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转变。课上学生会主动提出的问题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这种现场发散式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就需要师生间互相尊重、欣赏,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和补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讲读和阅读教学以课文为单位和与教学单元”为单位相结合。新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课文间有较明显的内在联系,可按照教学单元组织学生进求“同与求异”的合作、探究式学习。

3.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计划总结 篇三

新化职中李才能

2013年7月22日到31日,我校将组织学习新课标、新课程、新理念,深入开展教研活动,以此来促进我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改变广大一线教师教育观念,使学生受益。

为了在本次教研学习活动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根据学校及语文教研组的安排,特制订如下学习计划:

1、出勤安排:准时参与学校及本教研组安排各项学习活动,不迟到、不早退,严守作息时间,不请假。

2、学习过程:

(1)认真听取主讲教师的发言、见解,做好相关笔记。

(2)积极参与小组内讨论,与其他老师交流自己困惑,力求能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3)在教材教法上认真向有经验的虚心请教,争取把握好方向,在实际教学中少走弯路,让学生得实惠。

(4)认真听取示范课,学习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观念、教学理念,并不断将其内化。

(5)听取总结汇报,反思总结自己的缺点不足,力求能改正或得到相应的弥补。

3、总结反思:

认真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本次学习中的得失,写出总结。

2013年7月20日

语文新课标学习总结

新化职中李才能

2013年7月22日到31日,我参与了校组织的新课标、新课程、新理念教研学习活动。因为有所计划,虽然十天的时间不长,但感觉还是有不少收获的。

首先,我觉得,不论是什么学习,都要先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做到思路清晰,明白自己在学习中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作什么样提高,采取什么方式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

其次,感受最深的还是本小组内的学习交流。主讲老师的案例真实,就在我们身边,理论的穿插也很恰当。比起专家的讲座,我觉得更加亲切,可操作性更高,也更富有指导性。在交流讨论中,我们无不围绕自身实际的教育困惑来展开,最大限度地结合本校实际、班级实际、学生实际来展开,见仁见智,互通有无。气氛温馨而自由,轻松而愉快,在茶话式的讨论中求同存异。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在听课评课的环节,既不虚美,也不隐恶,中肯的评价,收获理论与实践尽善结合;上课者与听课者都各有所得。因为不评奖,所以态度自然就平和而公正了,有争论却不伤大雅,有异议却不面红耳赤。

总之,这是一次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没有过重的负担,没有太大的压力。短短十天,加深教师间相互了解和理解,不知不觉中更新了观念和理念,改变了教法,也深化了对新教材、新课标和新理念的认识。

4.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四

通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受益匪浅。面对人才培养的新挑战,教师教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优化育人蓝图,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内容,减负提质。

跨学科既是一种知识与生活、科学与人文等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彼此融合的价值追求和时代精神,又是一种强调互动建构、合作探究知识的学科研究的知识论与方法论,其实质是打破学科已有界限。对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和情景化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求认识世界并解决实际问题。其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不断学习和思考,才能拓展思维,成为合格的教师,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上一篇:村干部岗位职责下一篇:国企改制职工安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