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之路(9篇)
1.探寻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之路 篇一
喜看稻菽千重浪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总结
ⅩⅩ年,是ⅩⅩ农村信用社发展史上改革力度最大、业务发展最快、成绩最辉煌的一年。全州农村信用社在州委、州政府和省联社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以改革促发展,办事处顺利挂牌,七家县工行全面实现整合,“金农网”建设工程胜利完成,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各项业务快速发展,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能力和支农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
---------办事处顺利挂牌、有效开展工作
快速筹建,顺利挂牌。在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和大理州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在银监、人行等部门的支持下,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大理办事处于ⅩⅩ年6月22日正式进入筹建,通过办事处人员的共同努力,短短3天时间,于6月24日办事处便顺利实现了挂牌。
建立工作秩序,有效开展工作。办事处成立后,根据办事处的工作职能、性质和特点,在省联社尚未明确工作任务的情况下,初步明确了综合、稽核和统计三个职能部门,并针对办事处划转人员和借用人员的特长,进行明确的分工,落实了相应的工作岗位、职责和任务。一是做好会统工作,按时按质按量收集、分析上报全州农信社统计、会计、人事、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报表资料;二是加强信贷管理,办事处及时设立了信贷评审咨询小组,按照审慎性原则,做好信贷咨询回
复和咨询上报工作,积极引导信用社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增量,逐步介入到全面介入烟草等优质行业和项目,通过努力,通过努力,洱源、弥渡、巍山、云龙、南涧县农村信用社投放烟叶收购贷款4900万元,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大理市、祥云、弥渡、剑川农村信用社对大理州四个建设项目发放社团贷款24500万元,在拓展信贷业务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三是加强稽核检查工作,组织完成了全州农信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同时完成了对洱源、大理市、祥云、弥渡、巍山、云龙、剑川、鹤庆、南涧9个县联社主要领导的离任稽核;四是宣传工作成绩斐然,办事处十分重视农村信用社对外宣传工作,以“宣传信合,推进改革;展示信合,促进发展”为宗旨,办事处和各联社分别设立外宣组织,指定外宣人员,编发简报,开展宣传报道,办事处成立以来共编发简报22期,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情况进行重点的宣传报道,并结合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宣传周”活动,与《大理日报》合办了三期宣传专板,图文并茂展示我州农信社改革与发展丰硕成果,年内全州农村信用社120多篇宣传稿件上了国家、省、州级主流媒体,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应;五是重视调研工作,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和经营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适时进行调查研究,7月份重点完成了《关于大理州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情况和扶持政策建议》的调研课题,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农村信用社歧视性的政策,提出建议和意见,向省政府调研工作组进行了汇报,引起了政府和上级的高度重视;六是组织学习培训,办事处始终坚持每星期一学习制度,通过学习努力建设和打造一支学习型、业务型、知识型和政策型的管理团队,并及时组织人员参加省联社组织的贷款五级分类培训、稽核业务培训、会计业务培训以及录用新员工的学习培训等,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社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划转行按时开业,实现完成整合
办事处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工商银行7县支行整体划转工作,把确保划转行按时开业,平稳运行和圆满实现整合作为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切实做到了“三个及时、一个优先、三个原则”。
“三个及时”,一是及时召开会议,为确保大理州7家县工行划转农村信用社营业部ⅩⅩ年6月29日正常开业,实现平稳运行,按照工总行和云南省政府整体划转协议要求,办事处挂牌成立的当日下午,及时召开涉及划转的7家县工行行长和县联社主任会议,办事处领导在会上进行了思想动员,分析了改革形势,明确了工作任务,强调了工作纪律,统一了思想;二是及时深入划转行进行指导,会议刚结束,办事处便马不停蹄地先后赶往洱源、宾川、弥渡、巍山、云龙、永平、剑川7县实地调查了解县联社营业部开业情况,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三是在省联社的帮助下,办事处及时为7家县联社营业部准备各种存单、存折、卡等办公用品,协调通讯线路,测试网络等,确保了全州七家县联社营业部的正常开业,平稳运行。
“一个优先”,即优先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思想通,百事通”,大理办事处把做好划转行职工的思想工作作为做好整合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针对划转行职工一时的复杂思想,营业部和县联社两个机
构长期并行不利于信用社业务发展、不利于机构和人员等资源的有效利用的实际,办事处多次深入到划转的7个县,分别召开不同层次会议,耐心细致做营业部和县联社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希望工行划转的员工要放下架子融入农村信用社,县联社职工要敞开胸怀接纳划转行的员工,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真正形成合力,经过上上下下不懈努力。整体划转的7个县工行的整合工作于ⅩⅩ年12月18日全面完成,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确保了业务稳定、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
“三个原则”。对营业部的整合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对机构整合本着符合政策、设置合理、符合业务发展,有利于增强服务功能和提升竞争力的原则,进行机构调整;二是对人员整合本着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的原则,按照大稳定、小调整思路,分别对划转行班子成员进行了考察,一次进入统一法人后县联社领导班子,部分职工充实到县联社和城区网点,个别职工根据需要安排到县城附近交通便利营业网点;三是对工资问题本着总体上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妥善解决,确保了人员思想稳定。
------------“金农网”工程顺利完成,提升信用社竞争能力 大理州农村信用社成立50年代初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发展,已经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但由于结算滞后,长期制约着农村信用社发展“瓶颈”。大理办事处把解决结算滞后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全州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联网上线(“金农网”)工程作为首要工作来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
力,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
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办事处及时成立了全州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联网上线领导小组,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领导组下设技术组、业务组、后勤保障组三个职能组职,各组职责明确,并在领导组的统一指挥下,扎实有效工作。
业务培训确保运行。办事处在省联社科技结算中心的支持下,先后举办了四期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联网上线培训班,培训400多人次,同时利用县联社营业部(划转工行)业务网络,由县联社分批组织人员到营业部坐柜培训,另外,在综合业务上线时,涉及划转行的7个县,由营业部抽调业务骨干到信用社业务薄弱网点进行指导,其次,办事处抽调大理市、洱源县农村信用社熟悉业务的技术骨干到祥云、南涧、鹤庆、宾川、漾濞县进行业务指导。由于组织得力,准备充分,确保了全州12县市农村信用社联网上线的平稳运行。
投入巨资夯实基础。为了确保全州12县市农村信用社能成功联网上线,在较短的时间内,全州农村信用社投入了1000多万元资金。主要用于:一是对新旧系统的移植程序进行了开发;二是对柜面业务人员进行了培训;三是搭建了县到州之间2M主干线路和64KDDN备用线路网络;四是购置大量的设备,各县市农村信用社对原有不适用的设备进行了更换,分别购置了密码机、键盘、打印机、终端机等外置设备和路由器、中心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五是印制和更换农村信用社原有的所有会计凭证、支票和存折;六是抽调各县市业务人员到大理办事处进行综合业务系统联网上线大量数据的核对;七是在省联
社科技结算中心的帮助下,办事处和各县市农村信用社科技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对系统测试、数据核对、数据移植工作,派出人员到营业网点处理系统故障等;八是分别利用媒体和短信对全州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联网上线进行宣传。
通过办事处和辖内12县市农村信用社员工的不懈努力,短短的2个月时间,ⅩⅩ年11月9日全州12县市农村信用社成功实现联网上线,顺利开通了全省通存通兑,全国汇划实时到达,“金碧卡”神州通行。“金农网”工程,实现了几代“信合人”的梦想,彻底解决制约全州农村信用社结算业务发展的“瓶颈”,结束了信用社与商业银行“龟兔赛跑”的历史,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水平,不仅为“三农”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服务,还提升了农村信用社自身的效率和效益。
-------------改革稳步推进,取得实质性成果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按照省州政府的安排部署,成立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州长赵立雄担任组长。州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了用一年半时间,分批完成全州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和内部经营机制转换等工作。通过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信用社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改革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全州已有洱源、祥云、弥渡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大理市农村合作银行已获准开业;云龙、鹤庆、巍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
社已获准筹建;剑川、南涧县农村信用社进入了筹建材料上报阶段;宾川、永平、漾濞县农村信用社基本完成了改革前期的准备工作。2006年6月,全州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将全面结束。改革促进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的转换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真正把农村信用社办成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成为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地方金融机构。
-----------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经营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增强了服务“三农”的功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存贷款快速增长、不良贷款实现“双降”、盈利大幅度增加的好势头。截止去年12末,全州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57.6亿元,比年初增加20.7亿元,增长56.1%,高于全州银行业存款增幅40多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42.8亿元,比年初增加11亿元,增长34.55%,高于全州银行业贷款增幅20多个百分点;其中农业贷款余额27.3亿元,占全州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的90%;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9506万元,比年初下降4.8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146万元,比上年增长1.5倍。清欠工作成效显著,收回机关事业单位和国家公职人员拖欠和为他人担保的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877笔,1042万元,占应收回数的35%。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大任务,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植于白州“三农”沃土的信合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汗水和无私的奉献精神,铸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幅胜景!
2.探寻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之路 篇二
经过60多年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目前的农村信用社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在经营管理机制和体制上有了大跨步的进步,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已经甩掉了多年亏损的巨大包袱,正在轻装前行。但是,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和国内金融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受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互联网金融等因素影响,农村金融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特别是在“新常态”经济形式的影响下,必须遵循农村金融经济发展的趋势,把握好农村金融与时代发展的脉搏,在广阔的农村金融发展的空间,创造出更新的辉煌。
所谓的“新常态”,对于整个国家而言,在经济发展速度上,是指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经济发展结构上,是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经济发展动力上,是指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对于金融业而言,则是指“新监管、新市场、新增长”。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新监管就是适应新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势、适应农村金融需求的监管;新市场就是打破固有的存、贷市场,拓展更新的与农村金融经济相适应的新市场;新增长就是要突破原来的增长极限,通过不断创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实现崭新的增长极。然而,这些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不仅需要农信人要在新监管下“看清形势,抓住机遇,打破常规,突破自己,开拓创新”,更需要不断研究农村金融的发展趋势,拿出干事业干工作的魄力,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去开创农信事业的新天地。
二、大力创新农村信贷产品,做好农村金融主力军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拥有着巨大的农村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农村金融远不止存款、取款那么简单,在中间业务领域、信贷业务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可以说,目前对于农村的信贷支持还很单一,广大的农民中还有很多的金融需求不能满足,也正是由于信贷支持的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国家大力支持自主创业的今天,合理的资金支持则是自主创业的有力推手。然而,农村抵押品的不足、抗风险能力差等制约了农信社对农村市场的信贷投放,而过去形成于农村的众多不良贷款也成为农村信用社限制涉农贷款投放的重要因素。鉴于此,面对农村信贷市场,农村信用社不得不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然而我们必须看到,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大农民的信用意识也在逐步提高,新一代的农民已经不满足于上辈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信息时代的农民懂电脑、有眼光、有胆识,但现实条件的制约就使他们只能靠种地、打工或者从事低成本、小规模的工商业来满足他们内心的那些“奢望”,他们只能依靠慢慢的资金积累来实现他们那很难实现的梦想。为此,农村信用社必须着力巨大的农村市场,绝不能“趋本逐末”的去一味的追求大客户。
就农村市场来说,抵押不足的确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拓展一些不需抵押的信贷产品,或者一些辅助抵押的东西,比如探索开展林权、仓储、农户宅基地的使用权,农民土地、养殖户水域滩涂、存栏畜禽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有效方法,还可适时开办留守妇女、农民工、农村青年、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创业贷款和受到各级表彰的劳模、先进人物、信用示范户等信誉担保贷款直通车,推出联合贷款、联保贷款、龙头企业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家庭农场贷款、专业大户贷款等系列特色支农产品。同时,拓展代理保险、代收代付、理财咨询等中间业务,帮助农民改进理财观念和消费观念。还有就是对于农村来说几万元的小额信贷产品还亟待开发,对于农村一般正常的家庭来说,几万元的贷款很容易在一两年或者两三年还清,如果做好农户联保、循环贷等业务,农户贷款形成不良的几率会很低。如果一个中等规模的村子能够实现五百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那么这个村子的经济发展肯定比没有信贷资金支持的村子发展快很多。创新农村信贷产品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去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掌握好第一手的资料,这应该是实现普惠金融和自身发展双赢的必由之路。
三、在学习、借鉴中推陈出新,提高银行业竞争力
近几年,随着各地方商业银行的增多,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在不断加大,存款市场、信贷市场、中间业务市场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竞争。可以说,农村信用社在县域农村金融市场中,承担着主力军的作用,但是从信贷品牌、揽储引存、理财产品等业务品种方面,农村信用社却处于劣势地位。就固安县来说,目前就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兴业银行、河北银行、中国银行、廊坊银行、沧州银行、张家口银行、农村信用社等11家银行,还不包括小额信贷公司等机构,有限的县域市场,就有如此多的银行,可想而知其竞争会多么激烈。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有力的品牌,就会被其他的银行挤垮。当然,农村信用社占有网点多、员工多、土生土长的优势,但在其他银行业务品种多的情况下,难免丧失不少存款与信贷阵地,势必影响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快速发展。因此,农村信用社不仅要多向其他银行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业务品牌,更应该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加强电子虚拟网点建设,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和特约商户的合作,积极打造立体化的城乡服务渠道,延伸服务的空间和时间,满足部分客户线上线下不间断服务的新需求,吸引更多的客户。同时利用网点多的优势,大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保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农村信用社突破城市银行业竞争重围的必由之路。
四、建立人才的选用机制,提高企业生存发展能力
金融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有了优秀的人才,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人才又包括管理型人才、社交型人才和业务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善于组织和管理一个团队、一个集体,每一个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人文素质,业务素质)的高低则是关键所在。这就像一架飞机,如果其发动机的动力不足,那么飞机是如何也飞不起来的,更别说飞得高了。所以,一个金融企业必须配备一个完整高效的管理层,他们精诚团结,人气旺盛,领导能力较高,业务素质精湛,头脑敏捷,善于创新和敢于创新。这样的管理者定会带领一个企业闯出一片新天地,也会带领这个企业跨向一个又一个的新高度。社交型人才是指那些善于社交,有较广的人脉关系和有效的人力资源,能够处理和解决较为棘手问题的人。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能够游刃于政府机关和各企事业单位,并能够及时了解其他各金融单位的经营动态,为农村信用社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同时可以为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开展赢得更多的客户资源。而业务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很强的业务素质,同时具有较强事业心的员工,他们精于业务,却不墨守成规,他们遵章守纪却不失灵活变通,他们能够高效率的办理各项业务。
然而,要想达到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目的,农村信用社还需要在企业内部创造合理的选人、用人、提拔人的机制和体制,要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在不同的岗位上脱颖而出,要把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与组织任命相结合,建立起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绿色通道”。当前,农村信用社的人数不少,但真正用起人来又觉得人才匮乏,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研究创新激励机制,让员工学有目标、竞争上岗、岗变资变、动态管理。通过送外培训和锻炼,造就一批人才;通过内部培训和实践,培养一批人才;通过典型示范和引导,吸引一些人才。只有这样,未来的农村信用社才不会落伍,不会被淘汰,也才会有更强的生存发展能力。
五、有效防控各类风险,打造和谐金融环境
员工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作为农信社员工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什么呢?简要说那就是“遵章守纪、爱岗敬业、优质服务”。这十二个字虽不多,却包含很多的内容,首先要守法、守规、守纪,不可有丝毫贪心,要谨于言行;次之是爱岗,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爱就能认真的去做,也才会有敬业,才会有优质服务,这是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不可缺少,否则就会“掉链子”。我们之所以要强调职业道德建设,就是要防控发生于我们自身的风险,比如在发放贷款方面的关系贷、人情贷,还有就是由于我们工作人员的不自律而出现的“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只要有这些现象存在,我们的信贷资产就会有风险。因此,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必须大力提高,我们农村信用社也必须切实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严控此类风险的发生。
还有就是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这是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应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政府应积极推进农村金融立法,尽快出台保护农村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农村金融机构执法力度。对涉农企业和农民进行“金融扫盲”,以法律之手制裁“不良信用户”,切实维护金融债权,为金融服务“三农”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进一步开展农村企业和农户的信用评级活动。广泛开展创建信用企业、信用乡镇、信用村和信用农户活动,让“诚信是金、诚信是财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人们内心深处种植诚信的花朵,并让诚信企业,诚信农民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获得创业发展更多的金融服务,形成正向激励机制。同时,将失信者列入“不讲信用”的黑名单,对“老赖”实行联合信用惩戒,进行媒体曝光,让“老赖”寸步难行,插翅难逃,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氛围。
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拓宽互联网金融服务领域
当今,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摆在金融业领域的一个新课题,而且各大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都在不断开发该领域内的新的业务品种,而目前的农村信用社在这方面已经落后于其他银行,为此,努力加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必须面对的很艰巨的问题。就现在农村信用社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情况来看,我们虽然有了比如POS机以及离行式柜员机,但其功能却远不如其他行的全面,而且像网银系统、手机银行等业务的使用效率也很低,这必然会影响到客户源和业务量,进而影响到经营和发展。所以,大力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科技水平,强化IT技术的支撑作用,建立内外部信息集成共享平台,将信息化应用由业务领域向管理领域纵深推进,提升核心业务系统运营效率和风险管控能力,是农村信用社必须解决的一大课题。农村信用社必须大力提高科技网络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起强有力的创新激励机制,致力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发创新,让科技真正成为促进农村信用社快速改革发展的催化剂。
3.探寻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之路 篇三
首先:部分信用社员工合规意识淡薄,无视联社监管部门的规定要求,破坏制度,相当数量的员工原则性差,以人情代替制度,明知违法,还要破坏制度。
其次,工作作风不踏实,制度执行不力,许多问题屡查屡犯,有规不依,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仍十分普遍,比如:轮岗,交接,休假,等制度未能有效执行。
再次:对违规责任人惩处不严,问责不到位,有的人情大于制度,查处不严,起不到应有的惩戒和警示作用。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一些对策以便更好的改进工作作风和提高员工素质,促进内部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要要从源头上抓思想、抓工作、抓合规,从制度上抓落实、抓执行、抓查处,加快构建和谐的信用社内部管理工作。第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合规操作意识,进一步加强员工警示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县联社进行不定期的业务操作,岗位规范和法律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员培训,对不合规的不得上岗。同时督促员工的法律、规程的学习,让员工充分了解业务操作流程,让员工明白哪些是违章、哪些是违法犯罪,提高员工的辨别是非能力,同时,也要把学习,出勤、中午饮酒纳入员工效能考核之中,对脱岗,不按时上班的行为严肃查处。对违规行为要举一反三,吸取教训。第二:强化制度落实,规范授信行为,严格对有贷款、现金、对账等业务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制约。加快综合柜员制的改造,利用技术手段监控,限制柜员的违规操作行为,对于在上班期间上网聊天,故意不为客户办业务的员工要进行严格管理,从制度上要进行惩处。
第三: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理念以及人性化的服务意识,要求员工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团队合作精神来服务
工作岗位。以真情、有意来打动客户。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加深,农信社面临着改革发展任务更加繁重。,明年是一个关键年,干好这一年,打好这一仗,我们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要以制度规范为切入点,落实合规管理流程,通过全员合规考试等方法,树立合规理念,培育合规文化,提高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
二:严格责任追究和问题整改,对违规行为绝不姑息,严肃处理。对照工作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吸取教训。
4.探寻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之路 篇四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意见
(陕政发 〔2009〕25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了改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更好地发挥为农民服务主力军的作用,现就支持我省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制定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03年以来,全省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不断改进支农服务,加大支农力度,贷款总量和农业贷款总量均居全省同业前列,在服务“三农”、促进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农村金融的主要力量。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不仅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我省作为全国首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八个试点省份之一,经过四年多的努力,试点阶段的任务和目标总体实现。管理体制首轮改革顺利结束,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国家扶持政策全面落实,服务“三农”的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历史包袱沉重,我省农村信用社在转换经营机制、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做大做强和支农作用的全面发挥。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的根本出路,还在于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
各级政府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部署和要求上来,以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为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全省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省联社的工作。
省联社要根据省政府的授权,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
1.加强班子建设。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以思想作风建设、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为重点,突出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严格按照农村信用社高管人员任用条件,逐步建立竞聘上岗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用人制度,把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管理有方、年富力强的人员充实到领导岗位,持续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实行干部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不断完善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比、奖惩办法。
2.加强风险防控。省联社在指导全省农村信用社加快发展时,要把防范风险摆在经营管理的首位。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制定高标准的风险控制指标,引导全员树立风险为本的经营理念,抓紧完善覆盖所有业务的风险防范制度;切实加快电子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防控风险的手段和能力;落实各级领导干部的风险管理责任,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领导干部设置风险管理的底线,对触及底线的干部要坚决予以撤换。
3.加强执行力建设。要结合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在执行力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并使之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业务流程、每个网点、每个领导班子,全面增强工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内部管理水平。
(二)全面提升农村信用社的“四自”能力。
通过3―5年的努力,使农村信用社的内控制度和法人治理得到明显完善,成为具有“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能力的市场主体。
1.善内部管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和管理体制变化,抓紧形成覆盖劳动用工、信贷管理、财务会计、稽核检查、纪检监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内控制度体系。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防范和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风险。
2.换经营机制。按照把农村信用社打造成服务“三农”的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突出抓好内控管理和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尽快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市场化的劳动用工机制和与时俱进的业务创新机制,全面实施内部问责制度。
3.高队伍素质。全面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机制,逐步实现人才选聘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健全全员性职业生涯教育培训制度,牢固树立大培训、大教育的观念,努力创造人人都可成才的条件,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注重培育员工与“三农”的感情,着力打造一支感情上贴近“三农”、业务上精良专业、作风上扎实过硬的经营队伍。
4.快提高股权集中度。建立股权流通机制,促进股权适度集中。鼓励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引资实现引智、引技以及引进制度和机制,解决历史包袱,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进一步拓宽机构资金来源,有效改善股权机构,为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创造条件。
(三)切实加强对“三农”的服务工作。
1.持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要本着立足在农村、发展在农业、支持在农户、致富在农民的原则,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使每年新增农业贷款的比例不低于80%。要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扩大信用贷款授信额度,拓宽信贷支持范围,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提高农户贷款满足率,推进我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2.快金融创新步伐。要创新贷款方式,扩大抵(质)押品种类和担保人范围;创新贷款种类,努力提高涉农贷款比重,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题;合理增设乡镇营业机构,扩大网点覆盖面。依托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的创新,积极为农户提供理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以及银行卡、网银等服务,满足农户多样化、差异化的金融需求,使广大农民能够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的现代金融服务。
3.实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各级政府要把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和任务来抓,全力支持农村信用社加速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努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着力加快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建设,2009年做到全覆盖。到2012年末,评定信用户400万户。
4.点支持“一村一品”发展。农村信用社要发挥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把支持农户发展“一村一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按照省上“提升示范村、扩大推进村,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总体要求,加大对推进村特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改进对农户的信贷服务,认真开展农户评级授信,适当降低农户贷款利率,简化农户贷款程序,破解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瓶颈,促进农业发展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
三、全力支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
(一)要创造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经营环境。
各级政府部门要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为农村信用社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取消在农村信用社的开户限制,鼓励各级财政性涉农资金和基金尽可能多的在农村信用社开立基本账户,主动协调地方所属大中型企业加强与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在农村信用社开立各类账户,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的实力。要积极向农村信用社推荐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农村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涉农建设项目,支持农村信用社与金融同业的合作,帮助农村信用社发展优良客户,促进农村信用社调整信贷结构,提高资产质量。
(二)要帮助农村信用社加大清收不良贷款的力度。
对农村信用社接受的基金会贷款,各级政府担保承诺未兑现的必须全部兑现;对各级政府部门拖欠或担保形成的不良贷款,有关政府部门要制定还款计划,落实还款资金,一时难以归还的,要变更或落实担保方式,提供足值抵押物,或者用土地、房屋、林地等优质资产置换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对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或对不良贷款负有担保责任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督促其积极配合农村信用社的清理工作。农村信用社要及时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联系沟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与农村信用社有贷款关系企业的更名、股权变更登记时要依法登记,支持农村信用社防范风险和避免债权的流失。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诉讼案件,司法部门要依法快立案、快审理和快执行,切实解决农村信用社贷款诉讼“难”的问题。
(三)要帮助农村信用社建立风险统筹金。
为进一步增强农村信用社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省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陕政发〔2007〕21号)精神,帮助农村信用社建立农村信用社风险统筹金,落实资金来源。农村信用社应从2008年起连续5年按照上年末存款余额1‰提取风险统筹金列入经营成本。省财政从2009年起至2013年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门用于建立农村信用社风险统筹金,与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情况挂钩,达到考核要求予以拨付。
(四)要减免农村信用社有关税费。
农村信用社接受的抵贷房产,在闲置期间,纳税有困难的,暂不征收房产税;抵债房产出租的收入,按税收管理权限的规定,经批准可在一定时期内减征或免征房产税。农村信用社的房产补办《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时,免收房屋测量费。土地登记在农村信用社提供四邻签字盖章的地籍调查表、符合要求的宗地图及有关土地登记资料后,只收取证书工本费,以减轻农村信用社费用负担。农村信用社的办公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
四、切实加强对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组织领导
(一)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工作的领导。要把农村信用社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综合考虑。要吸收农村信用社作为参加各级党政部门研究农业发展重大问题的会议常任单位,主动听取农村信用社的意见。市、县、镇三级政府都要明确一名主管领导负责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定期听取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进展情况的汇报,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市、县都要建立由政府牵头,财政、维稳办、农村信用社和人民银行、银监局分支机构等部门参加的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机制,负责防范和处置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省金融办要加强对全省农村信用社工作的指导,对省联社领导班子任期履职情况和目标责任进行考核,并及时向省政府报告考核结果。
(二)省联社要切实履行好“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要把全省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深化改革工作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重点,将目标任务按年进行细化和分解,落实到县联社、基层社,到岗到人,并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确保实现目标。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并向各级政府进行汇报,主动争取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确保进一步深化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三)多方配合,努力形成支持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合力。各级发展改革、国土、财政、税务、监察、审计、公安、司法、工商等部门要落实好省政府确定支持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各项政策,帮助农村信用社消化历史包袱,加快发展步伐。人民银行、银监局等中央监管机构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帮助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加强风险的防范,努力促进全省农村信用社全面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九年四月十日
5.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出路 篇五
农信社改革的出路
稳步推进产权改革,完善法人治理。
在前一阶段试点组建农村银行类机构和统一法人重组改造基础上,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的进程。对组建农村银行类的机构,要严格标准,严格程序,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成熟一个,审批一个”,审慎稳妥开展组建工作。对以县(市)为单位
统一法人的机构,要集中力量,认真抓好试点,由此形成一套改制改造的规范性操作文本,对符合条件的地方,可以成批量地组织推广,缩短改制过渡期,让新的法人机构尽快投入运行。
督促农村信用社切实转换经营机制。
围绕激励有效、约束严格、权责明晰、奖惩分明的经营机制目标,重点抓好劳动用工、财务分配制度改革,强化信贷问责制,切实在这几个领域的改革上做好文章,防止和杜绝出现“改革就是换牌子”的错误做法,确保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真正转换。
逐步完善管理体制。
在目前监督管理体制下,省级联社如何履行好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责,“管什么、如何管”,现在还没有成型的模式和做法可供遵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至于省级机构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还难以确定,但可以预见,将来改革发展的可能路径,一是目前的纯管理型继续完善;二是具备条件的可能向经营管理型逐步发展,在现有省级机构基础上整合再造,向类似天津模式发展;三是统一法人商业化经营类型。
进一步增强支农服务功能。
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在继续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工作的同时,顺时、顺势调整服务重点,拓宽服务领域,改善服务方式,增加服务品种,增强服务功能。要区分不同类型机构,加强对支农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对改制为银行类的机构,也要根据当地农业产值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明确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持“三农”,并加强对支农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管。
通过改革,农村信用社风险指标虽有改善,但风险程度仍不容忽视。必须进一步强化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管,以监管促发展,在发展中防范风险。要坚持分类监管的原则,提高监管的有效性。突出监管重点,强化合规性监管,逐步提高风险防范水平。
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本轮改革并没有解决农村信用社的所有问题。由于农村信用社问题的特殊性,对其支持将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国家政策的必然选择。因此,仍然需要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予农村信用社优惠,继续延长改革试点的有关政策,并争取使之长期化、制度化。
优化农村信用社发展环境。
清理目前仍然存在的制约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的不合理的政策规定,给农村信用社创造出与其他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的环境。进一步加大打击“逃废债”行为的力度,提高执法的权威性,为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降低风险隐患创造条件。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优化农村金融生态,为培育和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健康稳定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加快相关立法进程。
6.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革 篇六
1.关键首先在于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革。基本上可以参考若干城市信用社通过股份制改革而组建城市商业银行的做法。由于农村信用社的情况复杂,所以不宜“一刀切”,而应当采取“成熟一批、改造一批”的方式,即把清理整顿后条件已经具备的农村信用社改建为股份制的农村商业银行(或命名为农村合作银行、农民储蓄银行)。规模大一些的可以按县或县级市组建,条件不足的可以几个县或县级市联合组成,也可以按地级市组建。
2.组成农村商业银行的过程中必须有新的资本金投入。有了新的资本金投入,农村商业银行才能显现生机。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城镇工商业个体户、农村专业种植户或养殖户、以及城乡居民个人,都可以作为新股东,注入资本。同时,组建后的农村商业银行既然是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就必须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制度,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政府不干预银行的经营管理,只由有关机构进行监管。银行内,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董事会聘请的总经理各司其职。
3.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依靠新组建的农村商业银行是担负不了发展农村金融和活跃农村经济的任务的。一方面,由于新组建的农村商业银行规模都不大,而且并不是每个县市都有条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甚至可以说,在最近一段时间,可能只有较少的县市组成规范的农村商业银行,这显然满足不了发展农村金融和活跃农村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已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而言,新组建的农村商业银行显然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事业人才。现有的农村信用社系统的工作人员如果不进行有计划的培训,适应不了发展农村金融的任务。因此,引进人才和提高现有农村信用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当务之急。
4.农村商业银行一般应当采取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即只从事存贷业务,而不应把业务扩展到投资业务或其他业务领域。这主要同上述农村商业银行规模不大和金融专业人才不足有关,此外还同历史上农村信用社呆账坏账太多、资金误投、决策失误有关。“母公司混业、子公司分业”模式对新组建的农村储蓄银行是不适用的,至少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是这样。
那么,发展农村金融和活跃农村经济的任务究竟怎样实现呢?一种可行的解决途径是加快建立为农村和小城镇经济为服务对象的民营银行。
五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
在现阶段的中国,民间资本是比较充裕的。不妨先对民间资本的潜力作一些估计。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约8万亿元;城乡居民手持现金大约1万多亿元;城乡居民手持股票、国债、企业债券、投资基金券等有价证券大约3万多亿元。以上这3项加在一起在12万亿元以上。如果再加上城乡个体工商户的资本、民营企业的资本、城乡居民手中可较快变现的财产,那么民间资产的潜力就更大了。只要所有上述这些现实的民间资本和潜在的民间资本中有八分之一或十分之一进入国内的银行业,少则1万多亿元,多则2万多亿元。这是一大笔有助于加快银行业改革和壮大中国的商业银行实力的资本投入,必将使银行业的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1.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大体上有以下4种方式:
(1)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改制为股份制银行的过程中,民间投资者可以成为股东。已有的股份制银行在增资扩股过程中,民间投资者可以成为新股东。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过程中,民间投资者同样可以成为股东。
(2)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后,民间投资者通过购入股票而成为上市银行的股东。
(3)民间投资者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可以申请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制的商业银行,经金融主管机构批准后,这样的商业银行就是民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4)如前所述,农村信用社的改制需要具体分析,具体处理。条件成熟的可以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条件不成熟的暂不改制。条件不成熟的农村信用社又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那些只要经过清理整顿,把过去积存的问题逐个解决,就可以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农村信用社。第二类是指那些过去积存的问题较多,一时难以解决,需要较长外的时间,但仍然有希望逐渐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农村信用社。第三类是指那些过去积存的问题太多,已经破产或濒临破产,从而没有希望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农村信用社。对第一类和第二类,不妨再等待一段时间,即使较长的时间,等积存的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才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至于第三类,或者按程序破产,或者转让给民间投资者。由于农村信用社是可以从事存贷业务的农村金融机构,所以会吸引民间投资者来接管,重组,注入资本,重新开展业务。让民间投资者接管,要比宣告破产好。
2.除了上述4种方式以外,还可以有以下这种可供选择的让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方式。这就是:如果采取了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模式,商业银行作为子公司存在并开展活动,那么民间投资者也有参股于母公司的可能性,这也可以被看成是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一种方式。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农村金融这个问题上来。由于新组建的农村信用社因条件不成熟而未能改制,这样,在农村金融领域内就留下了让民间资本进入较大的空间。
假定新建了民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那么它们可以在农村作为自己的业务领域之一,例如从事农村的存贷业务。
假定民营银行或民间投资者接管了现存问题太多、;已经没有希望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农村信用社,加以重组,注入资本,重新开展业务后,那么农村金融就有可能好转。
看来,这些设想都是可以逐步实现的。
六 发挥证券市场的作用
关于中国建立和发展证券市场的重要性,尽管近年来已有不少书籍和文章从正面加以论述,但从前一段时间内所谓“赌场论”、“泡沫论”、“推倒重来论”等观点的出现可以看出,这个问题仍有进一步阐释的必要。“赌场论”之类的观点之所以错误,关键在于不了解证券市场在现阶段中国的积极作用,不了解1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流是健康的。当然,中国证券市场上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值得重视,并应当有针对性地逐个解决,但决不能因此就否定中国证券市场已有的成绩。
1.中国证券市场的积极作用同国有企业的改制密不可分。没有证券市场,就难以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难以实现资产重组,也难以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技术创新筹到大量资金。
在中国,企业投资需要有资本投入,基础设施也急需大量投资。把资金投入企业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是资金有较大使用效率的表现之一。银行贷款虽是筹集建设资金的渠道之一,然而银行贷款起不到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作用。只有充分利用证券市场向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才能既满足资金投入的要求,又能加快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投资体制改革。
要知道,在经济学中,较早出现的是生产效率概念。生产效率是指:有多少投入就会有多少产出,多投入就多产出,少投入则少产出。生产效率概念是对的,但太窄了。后来出现了资源配置效率概念。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和有效配置,效率就会提高,产出就会增加。比如说,假定投入为既定,以A方式配置资源,可以产生n效率;用B方式配置资源,可以产生n十1效率;而用C方式配置资源,则可以产生n+2效率。这样,资源配置效率同生产效率是并存的,二者共同对产出的增加起作用。发挥证券市场的作用,就在于优化资源组合,对资源配置进行有效的、合理的调整,以达到提高效率的作用。简言之,证券市场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场所。
把证券市场比喻为赌场,实际上是不了解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了解证券市场同优化资源组合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也就是说,不了解证券市场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要知道,任何投资者,不管是大投资者还是小投资者,总希望自己在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能得到回报,而且回报越多越好。对他们个人来说,这是盈利的机遇,机遇不可错过。但从客观上说,大量投入证券市场的资金对国民经济起着积极的作用,包括前面已经提到的优化资源组合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没有众多的投资者和他们为寻找盈利机遇而投入证券市场的资金,证券市场的作用是发挥不出来的。回报率高而风险也大的高新技术企业之所以要到证券市场去筹资融资,不正因为一部分投资者看中了它们的高回报率而宁肯冒着高风险去投资么?
2.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众多投资者由于同时看好某一种或某几种股票,都去购买它,会促使它的价格上涨,或者,众多投资者由于同时看空某一种或某几种股票,都抛售它,会促使它的价格下跌,这些情况都属于正常。只要大家都遵守法律法规,对此无可非议。假定有人违法违规,那么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泡沫的出现往往难以避免,股票价格升升降降,行情起起落落,不足为奇,不能由此认为证券市场等同于泡沫经济。一定要区分“经济的泡沫”和“泡沫经济”。“经济的泡沫”,并没有什么值得惊慌之处,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时有泡沫,有时泡沫多一些,这仍是正常现象。至于“泡沫经济”,当然是有害的,要防止它出现。但“泡沫经济”是如何出现的y难道只是因为有了证券市场吗?只是由于企业进行了直接融资吗y不能这么说。间接融资就不会促成“泡沫经济”吗?不一定。国内某些沿海城市前几年炒热了房地产,价格飞涨,圈占土地过多,投机盛行,试问投入其中的资金有多少来自直接融资?又有多少来自间接融资?显然,银行贷款失控在这里起了主要作用。可见,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只要融资所得到的资金不是用于增加社会有效供给方面,或者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都会引起投资的膨胀;只要以发展生产或更新技术名义进行融资所得到的资金被用于炒作,都会给经济带来不利的后果。这才是应当引以为戒的问题。因此不能认为证券市场造成了“泡沫经济”,从而指责直接融资。
3.从历史上看,证券市场在西方国家早已出现,在解放前的中国也存在过。因此,有些人认为,既然世界上许多国家早就有了证券市场;既然解放前的中国就存在过证券市场,那么证券市场在中国就算不上什么新东西,中国现阶段要发展证券市场,把西方已有的一套做法照搬过来就行了,反正在证券市场中运作的都是所谓的国际惯例,在这方面能有什么创新?又怎能说是创新?
这种看法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知道,创新不等于发明,创新是把一种发明在经济中应用,从而产生巨大的效益。尽管证券市场在世界各国早已有了,在解放前的中国也有过,但中国现阶段正处于由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阶段,在转型社会中如何实行股份制改革,如何建立并发展证券市场,这些都是前人不曾遇到过的问题,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实践经验的新尝试。
中国与西方国家在证券市场的实践方面存在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当初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市的企业,原来都是计划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产权不明确或模糊,投资主体缺位或不确定,需要先进行改制,才能成为上市公司。而在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立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国有股占着相当大的比重,这也是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的问题。不能设想中国的上市公司一开始就像某些理论家所说的那样应有合理的股权结构。这是做不到的。而且也不能设想国有股一开始就全部参加流通,如果那样,中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阻力就会大得多,甚至连证券市场都不可能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建立。这就是中国的国情。因此,中国必须在考虑到证券市场的国际惯例的同时也考虑中国的国情。照搬西方的模式来建立中国的证券市场,在当时的情况下,不仅是行不通的,而且只可能导致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轨无法顺利进行下去。从这个意义来说,在转型阶段对传统的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就是一种创新;在转型阶段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证券市场,同样是一种创新。
承认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一种创新,并不意味着肯定中国证券市场已是一个完善的、健全的资本市场了。创新,不等于承认现状是完美无缺的,更不等于改革的停步。创新不是一次性的,改革总是分阶段的,要使中国的证券市场成为符合国际惯例的证券市场,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这样的证券市场就必须“推倒重来”。在证券市场的实践中,需要有新的创新。然而,新的创新只能在原有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好比是一场接力赛跑,一棒接一棒跑下去,难道能否定以往的成绩,再从头开始?不可能,因为历史不可能重演,也做不到,因为那样会使中国的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而且也不允许这样做,否则几千万户投资者的投资岂不是损失殆尽了?
七 养老基金和资本市场
应当认识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必要性和资本市场吸纳养老基金的必要性。首先,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是必要的。其次,资本市场吸纳养老基金也是必要的。
1.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来看,养老基金和其他社会保障基金应逐步进入。“十五”计划指出,必须发展资本市场,因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对我们今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重要作用,例如开发西部离不开资本市场;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资本市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加离不开资本市场.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但是中国资本市场要发展,需要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实际上是增加了很多机构投资者。从进入资本市场的资金数量来看,可进入的资金量越大,资本市场交易就越活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资本市场需要养老基金的加入。养老基金要保值增值,单纯依靠银行存款是不行的。银行存款的保值增值在很多情况下都不理想,首先是利率低,其次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如果利率不调整,养老基金就有贬值的危险。保值储蓄也一样,因为保值只是保证存款不贬值,实际上只是零利率,不能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另外,将钱存入银行由银行进行运营的投资效果和养老基金委托基金管理人或信托方式运营的投资效果相比,前者较低,后者较高,加之,养老基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运营,可以带来更理想的投资效果,因此存入银行不是理想的选择。
2.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时,购置国债是首先的考虑。国债虽然也可能有风险,但国债的风险仍小于银行存款,所以养老基金购置国债是比银行存款更好的投资方式。存入银行,可能有银行倒闭和破产带来的损失。当然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还没有这种情况发生,但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以后呢?那就很难说了。如果购买国债,国债会不还本付息吗?不会,因为这是国家发行的。但如果国债利,率是固定的,国债的期限比较长,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风险就大了。即使国债可以在证券市场上变现,交易价格是根据市场情况来决定的,这也是风险。例如,在股票市场价格上升的时候,国债价格会下跌;在股票市场价格下跌的时候,国债价格会上涨。
3.当前,中国国债最大的问题是一般居民很难买到国债,银行的经营行为是不正常的,国债的发行要依靠银行购买国债来完成。虽然银行的主要任务是发放贷款给企业,但由于目前银行存款的利率很低,因此银行购买国债的收益率大,银行购买国债既能够保证利差,银行又没有太大的风险。结果导致广大中小企业的贷款资金短缺,因为银行的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入了国债,这就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展。
另外,国债本身也有缺陷,主要是国债的品种太少,使得各类基金(如养老基金)很难广泛进行投资品种的选择。今后一定要增加国债的品种。
同时,国债发行和流通的数量也值得进一步考虑。有人说,这几年已经发行很多国债,再这样下去,以后国债还本付息的压力就会很大,因此目前不应该再发行国债。但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民间投资还没有被有效启动,如果不依靠政府发行国债拉动内需,近一两年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当然,民间投资启动以后,国债可以少发行。
7.探寻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之路 篇七
(一)单选题
1、A,国务院在京召开试点省(市)政府负责人座谈会,8省(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A.2003年8月18日
B.2004年8月30日
C.2003年6月27日
D.2003年8月30日
2、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启动后成立的第一家省级联社是 D。
A.浙江省联社
B.重庆市联社
C.江苏省联社
D.贵州省联社
3、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启动后,成立的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是
B。
A.浙江鄞州农合行
B.贵州花溪农合行
C.山东广饶农合行
D.浙江萧山农合行 4、2004年8月13日,江苏吴江农村商业银行成立,这是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启动后成立的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也是全国第C家农村商业银行。
A.2
B.3
C.4
D.5
5、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由 B 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A.人民银行
B.银监会
C.财政部
D.国家税务总局
6、《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和风险处置责任交由
C 负责。
A.国务院
B.银监会
C.省级人民政府
D.人民银行 7、2004年8月30日至31日,国务院在京召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确定在原有8省(市)的基础上,将北京等
B 省(区、市)列为第二批改革试点单位。
A.20
B.21
C.22
D.23
8、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有关规定,对违反审慎经营原则,资本充足率低于 B
存在风险隐患的农村信用社,银监会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
A.0
B.2%
C.4%
D.8%
9、农村商业银行是指
B
A.布局在农村的商业银行
B.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C.股份制银行
D.由农民入股组成的国有商业银行
10、股份制的特点是“大股控权、一股一票、商业经营”,适合于市场经济发达、商业化程度高的地区,是一种
C 的联合。
A.劳动
B.组织
C.资本
D.市场
二、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知识
(一)单选题
1、A,国务院在京召开试点省(市)政府负责人座谈会,8省(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A.2003年8月18日
B.2004年8月30日
C.2003年6月27日
D.2003年8月30日
2、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启动后成立的第一家省级联社是 D。
A.浙江省联社
B.重庆市联社
C.江苏省联社
D.贵州省联社
3、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启动后,成立的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是
B。A.浙江鄞州农合行
B.贵州花溪农合行 C.山东广饶农合行
D.浙江萧山农合行 4、2004年8月13日,江苏吴江农村商业银行成立,这是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启动后成立的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也是全国第C家农村商业银行。
A.2
B.3
C.4
D.5
5、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由 B 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A.人民银行
B.银监会
C.财政部
D.国家税务总局
6、《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和风险处置责任交由
C 负责。
A.国务院
B.银监会
C.省级人民政府
D.人民银行 7、2004年8月30日至31日,国务院在京召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确定在原有8省(市)的基础上,将北京等
B 省(区、市)列为第二批改革试点单位。
A.20
B.21
C.22
D.23
8、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有关规定,对违反审慎经营原则,资本充足率低于 B
存在风险隐患的农村信用社,银监会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
A.0
B.2%
C.4%
D.8%
9、农村商业银行是指
B
A.布局在农村的商业银行
B.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C.股份制银行
D.由农民入股组成的国有商业银行
10、股份制的特点是“大股控权、一股一票、商业经营”,适合于市场经济发达、商业化程度高的地区,是一种
C 的联合。
A.劳动
B.组织
C.资本
D.市场
11、农村商业银行本行职工持股总额不得超过总股本的 B
A.20%
B.25%
C.30%
D.35%
12、农村合作银行职工之外的自然人股东持股总额不得低于股本总额的B
A.25%
B.30%
C.35%
D.40%
13、统一法人农信社单个自然人投资最高不超过股本总额的A
A.千分之五
B.5%
C.20%
D.25%
14、首批中央银行专项票据发行,共向8省(市)272家联社发行中央银行专项票据
C
A.115亿元
B.118亿元
C.119亿元
D.120亿元
15、中央银行扶持资金数额是按照
C 年年末农村信用社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50%来核定的。
A.2000年
B.2001年
C.2002年
D.2003年
16、专项票据置换的不良贷款由
B
负责管理。
A.人民银行
B.农村信用社
C.银监会
D.地方政府
17、中央银行提供的专项借款最长期限为
C
年。
A.5
B.6
C.8
D.10
18、实行统一法人体制的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应达到 B,才能达到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的发行条件。
A.0
B.2%
C.4%
D.8%
19、国家在财政补贴方面,对农村信用社
D 期间开办保值储蓄多支付保值贴补息而造成的亏损,给予适当补贴。
A.1990~1992年
B.1992~1996年
C.1994~1996年
D.1994~1997年
20、从2003年1月1日起,对深化改革试点地区所有农信社的营业税按
B 的税率征收。
A.0
B.3%
C.17%
D.33%
26、省级联社履行的主要职能有
ABE
A.指导员工培训教育
B.指导防范和处置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
C.对县级联社的信贷业务进行审查
D.无偿调动农村信用社的资金
E.指导电子化建设
27、按照
ABDE
原则,建立健全农村信用社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加强内部管理,防范和控制新的风险。
A.自主经营
B.自我约束
C.自主改革
D.自我发展
E.自担风险
28、首批实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省市有
AD
A.重庆
B.安徽
C.北京
D.山东
E.山西
29、以下属于省级人民政府在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中的职责有
AB
,属于银监会的职责有
C
,属于人民银行的职责有
D。
A.对农村信用社省级管理机构领导班子的日常管理和考核
B.对省级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违法违纪行为作出处理
C.对省级管理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D.对农村信用社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规定进行监督检查
E.指导农村信用社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
30、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组织形式有
ACDE
A.农村商业银行
B.农村合作基金会
C.农村合作银行
D.县联社统一法人
E.信用社和县联社各为法人
31、在股权设置上,农村商业银行的股本划分为
ABD
A.等额股份
B.同股同权
C.差额股份
D.同股同利
E.同股异利
32、设立农村商业银行应具备下列条件
AC E
A.发起人不少于500人
B.发起人不少于1000人
C.注册资本金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资本充足率达到8%
D.注册资本金不低于8000万元人民币,资本充足率达到10%
E.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33、这次改革试点,中央银行资金扶持有
AC 可供选择
A.专项票据
B.支农再贷款
C.专项借款
D.专项债券
E.降低存款准备金
34、农村合作银行向人民银行申请兑付专项票据须满足
BC
A.资本充足率达到4%
B.资本充足率达到8%
C.不良贷款比例较2002年12月末降幅不低于50%
D.不良贷款比例较2002年12月末降幅不低于25%
E.盈亏相抵后实现账面盈余
35、BCE
符合向金融机构入股条件的,均可申请向其户口所在地或注册地的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入股,成为社员(股东)。
A.学校
B.自然人
C.其他经济组织
D.医院
E.企业法人
36、农信社法人股社员股金证的主要项目有
ABCDE
A.法人名称
B.营业执照号码
C.入股时间
D.入股金额
E.法人代表名称
37、农村信用社社员贷款有 AC
的优惠
A.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贷款
B.放宽贷款条件
C.利率适当优惠
D.简化贷款手续
E.放宽贷款额度
38、农村商业银行股东大会可以行使
BC
职权
A.制定农商行的基本管理制度
B.选举和更换董事
C.审议、批准农商行的发展规划
D.制定农商行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
E.拟订农商行的合并、分立和解散方案
39、对农村信用社实施监督管理总的原则是 BCD
A.政企分开,自主经营
B.职责清晰,分工明确
C.加强协调,密切配合D.审慎监管,稳健运行
E.各负其责,运转有序
40、国家对扩大试点范围地区农村信用社给予的扶持政策有 BD
A.从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底,对参与试点的中西部地区农信社一律免征企业所得税
B.从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底,对参与试点的中西部地区农信社一律免征企业所得税
C.对1994年-1996年期间亏损的农村信用社保值贴补息给予补贴
D.从2004年1月1日起,对试点地区农信社的营业税按3%税率征收
E.从2004年1月1日起,对试点地区农信社免征营业税
(三)判断题(A对、B错)
41、农村信用社省级管理机构可以选择省级联社、管理局、协会等多种形式。(A)
42、受国务院委托,省级人民政府对管理农村信用社的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报告国务院。(B)
43、省级人民政府全面承担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和风险处置责任。(A)
44、农村合作银行的股本划分为等额股份,同股同权、同股同利。(B)
45、农村合作银行设立前辖内农信社总资产须达到10亿元以上,不良贷款比例须15%以下。(B)
46、专项票据置换的不良贷款,在票据期限内清收的,不减扣专项票据额度。(A)
47、农信社在吸收股金时,可以适当承诺股金分红或对股金支付利息。(B)
48、改革农信社获得第一批50%额度的中央银行专项借款不需任何条件。(A)
49、农信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后,政府财政资金可直接入股农村合作银行。(B)
50、2004年,国务院决定北京、海南等21省区市为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地区。(B)
友情提示 :以上内容是几个资深的考友凭记忆总结的经验资料,并提供给财富网的。至
于今年的范围和去年是否一样,省和省之间的范围是否一样,我想每一个人都不敢确定,所以尽管我们会尽所能来为你们提供资料,但是真的是仅供参考,主要还是要以你们的专业知识为复习范围
二、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知识
(一)单选题
1、A,国务院在京召开试点省(市)政府负责人座谈会,8省(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A.2003年8月18日
B.2004年8月30日
C.2003年6月27日
D.2003年8月30日
2、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启动后成立的第一家省级联社是 D。
A.浙江省联社
B.重庆市联社
C.江苏省联社
D.贵州省联社
3、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启动后,成立的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是
B。
A.浙江鄞州农合行
B.贵州花溪农合行
C.山东广饶农合行
D.浙江萧山农合行 4、2004年8月13日,江苏吴江农村商业银行成立,这是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启动后成立的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也是全国第C家农村商业银行。
A.2
B.3
C.4
D.5
5、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由 B 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A.人民银行
B.银监会
C.财政部
D.国家税务总局
6、《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和风险处置责任交由
C 负责。
A.国务院
B.银监会
C.省级人民政府
D.人民银行 7、2004年8月30日至31日,国务院在京召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确定在原有8省(市)的基础上,将北京等
B 省(区、市)列为第二批改革试点单位。
A.20
B.21
C.22
D.23
8、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有关规定,对违反审慎经营原则,资本充足率低于 B
存在风险隐患的农村信用社,银监会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
A.0
B.2%
C.4%
D.8%
9、农村商业银行是指
B
A.布局在农村的商业银行
B.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C.股份制银行
D.由农民入股组成的国有商业银行
10、股份制的特点是“大股控权、一股一票、商业经营”,适合于市场经济发达、商业化程度高的地区,是一种
C 的联合。
A.劳动
B.组织
C.资本
D.市场
(二)复选题
21、农村信用社是由辖区内
ABC
入股组成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A.农户
B.个体工商户
C.中小企业
D.党政机关
E.事业单位 22、2003年以来,中央明确提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总体要求是
ABCDE
A.明晰产权关系
B.强化约束机制
C.增强服务功能
D.国家适当扶持
E.地方政府负责
23、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必须坚持
ABC
原则。A.为“三农”服务的原则
B.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C.按市场经济的发展取向进行改革
D.政企分开的原则
E.先易后难的原则
24、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BDE
A.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
B.改革信用社产权制度
C.改善法人治理结构
D.国家给予适当政策扶持
E.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服务功能
25、改革后,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体制的总体框架是
AB E
A.国家宏观管理、加强监管
B.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
C.省级联社行业自律、加强管理
D.地方政府协助管理、提供支持
E.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所选答案序号填入题目的括号内。(共15分,每小题1分)
1、储蓄机构的设置要求熟悉储蓄业务的工作人员不少于(C)。A、二人
B、三人
C、四人
D、五人
2、可疑支付交易里所称“短期”,是指(B)个营业日以内。A、五
B、十
C、十五
D、七
3、教育储蓄的对象(储户)为在校小学(B)及以上学生。A、三年级
B、四年级
C、五年级
4、信用社的(B)是信用社的一定会计期所获得的经营成果。A.资产
B.利润
C.收入
D.费用
5、信用社固定资产有偿转让、清理、报废和盘亏、毁损的净损失应计入(C)。A、营业外收入
B、其他营业支出
C、营业外支出
D、营业费用
6、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如发现假票、假证或其他诈骗犯罪活动线索及可疑情况要及时报告(A)。
A、主管领导和保卫部门
B、公安部门 C、稽核部门
D、纪检部门
7、人民币由(A)统一印制、发行。
A、中国人民银行
B、印币厂
C、银监会
8、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的发行到兑付,一般是2年,最长可延长到(B)年。A、3年
B、4年
C、5年
9、银行汇票金额起点为(D)元。
A、200元
B、300元
C、400元
D、500元
10、下面有关计算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
A:计算机的主机只包括CPU
B:计算机程序必须装载到内存中才能执行 C:计算机必须具有硬盘才能工作
D:计算机键盘上字母键的排列方式是随机的
11、教育储蓄的对象(储户)为在校小学(C)年级及以上学生。A、二年级
B、三年级
C、四年级
D、五年级
12、票据贴现的贴现期限最长不得超过(D)个月,贴现期限为从贴现之日起到票据到期日止。
A、三个月
B、四个月
C、五个月
D、六个月
13、安全保卫责任制的原则应坚持(C)。A、领导负责的原则;
B、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原则;
C、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D、领导与直接责任人共同负责的原则。
14、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等不同的记账准则与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基础是(C)这一原则。
A、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15、固定资产净残值率一般按固定资产原值的(B)确定。
A、2—5%
B、3—5%
C、4—5%
二、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序号填入题目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共30分,每小题2分)
1、根据《商业银行法》规定,信用社可以经营下列业务(ABCDE)。A、吸收公众存款
B、发放短期、中期、长期贷款 C、办理国内外结算
D、发行金融债券
E、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
2、手持式点钞法有(BCD)。
A、扇面
B、单指多张
C、多指多张
D、单指单张
3、信用社固定资产的认定标准是(B C)
A、使用年限在二年以上
B、单位价值超过2000元 C、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
D、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
4、信用社的结算原则:(ACD)A、恪守信用,履约付款
B、先收后付,收妥抵用 C、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
D、银行不垫款
5、储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分为(ACE)。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E、永久
6、下列权利哪些可以质押?(ABCDE)
A、汇票 B、支票
C、存款单
D、债券
E、提单
7、某信用社建造一座营业大楼,2001年12月竣工验收,因网点迁置未批复,直到2002年6月方投入使用,则固定资产转入日期及计提折旧日期分别为(AD)。
A、2001年12月
B、2002年1月
C、2002年6月
D、2002年7月
8、信用社存款按其存款的对象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ABC)。
A、财政性存款
B、企事业单位存款
C、储蓄存款
D、教育存
9、信用社日常出纳业务使用的印章有(ACD)。
A、个人名章
B、公章
C、现金收讫章
D、现金付讫章
10、人民法院有权对单位、个人存款进行(ABC)。
A、查询
B、冻结
C、扣划
D、支取
11、根据《商业银行法》规定,信用社可以经营下列业务(ABCDE)。
A、吸收公众存款
B、发放短期、中期、长期贷款 C、办理国内外结算
D、发行金融债券 E、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
12、下列财产哪些可以作为抵押物?
A、抵押的房屋
B、抵押人的交通运输工具
C、抵押人的耕地
D、抵押人的自留地
13、在神码版综合业务系统中,柜员间款项交接需必用的交易有
(A B C)
A、款项交接交出0425
B、交接确认0475 C、确认交接0415
D、款项交接查询0464
14、在神码版综合业务系统中,复核柜员可有下列哪些业务类型权限(B C D)A、现金业务
B、事中复核
C、查询业务
D、特殊业务
15、下列哪些行为容易导致终端的损坏(AC)。
A、关掉电源后马上再开
B、电源严格按照规定标准
C、不注意防尘
D、市电有小幅度波动
三、判断题 下列各项中,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划“×”,全部划“√”或者全部划“×”,记为0分。(共15分,每小题1分)
1、转账结算按区域分为同城支付和异地结算。(×)
2、存款人开立的帐户办理存款人本身的业务,可以出租和转让帐户。(×)
3、操作系统的功能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对内管理计算机资源,对外为用户提供方便和友好的人——机界面。(√)
4、会计检查的种类按检查的方式可分为:直接检查 和实地检查。(×)
5、信用社要建立低值易耗品管理卡,每件在200元以上的物品都要进行登记管理,并定期核对,保证帐实相符。(√)
6、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做抵押。(×)
7、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8、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9、抵押贷款限额最高不得超过抵押物评估价值的60%。(×)
10、任何单位和个人购买商业银行股份总额10%以上的,应当事先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11、企业事业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几家商业银行的营业场所开立多个基本账户。(×)
12、冻结单位存款的期限不超过六个月,逾期不办理继续冻结手续的,视为自动撤销冻结。(√)
13、热启动的操作方法是先按下Ctrl、Alt两键的同时再按下Shift键。(×)
14、对已与第三人设定抵押、担保、交易或诉讼查封以及其他权益纠纷的资产,不得实行以资抵贷。(√)
15、至下午下班时间后,柜员现金碰库未平,可不作网点签退。(×)
四、解释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什么是会计账簿?
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连续、系统 科学的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2、什么是抗辩权?
是指债权人行使债权时,债务人根据法定事由,对抗债权人行使请求的权利。
五、简答题(共12分,每小题4分)
1、会计内部控制的原则是什么?
A、规范化原则
B、授权分责原则
C、监督制约原则 D、帐务核对原则
E、安全谨慎原则
2、对重要空白凭证应怎样进行管理?
A.重要空白凭证一律纳入表外科目核算
B.重要空白凭证管理要贯彻“印证分管,证押分管”的原则 C.柜面使用时应当逐份销号
D.单位销户时必须将剩余的重要空白凭证交回注销,不得短缺
3、出纳工作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答:根据出纳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出纳工作的主要有以下10项基本制度:分管制度、四双制度、复核制度、双先制度、登记制度、日清日结制度、交接制度、查库制度、报告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
六、计算题(8分)
某信用社2001年实现利息收入1865万元,如营业税率为5%,城市维护建设税为7%,教育费附加为3%,请计算出信用社应申报计提的以上三种税费余额及会计分录。(以万元为单位,保留小数点二位)
答:营业税额=1865万元×5%=93.25万元
城市维护建设税=93.25万元×7%=6.53万元
教育费附加=93.25万元×3%=2.80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02.58万元
贷:应交税金――营业税户、城市维护建设税户99.78万元
其他应付款――教育费附加
2.80万元
七、简述题(共14分,每小题7分)
1、哪些资产不能以资抵债? 答案:(1)法律规定的禁止流通物。
(2)抵债资产欠缴和应缴的各种税收和费用已经接近、等于或者高于该资产价值的。(3)权属不明或有争议的资产。
(4)伪劣、变质、残损或储存、保管期限很短的资产。
(5)资产已抵押或质押给第三人,且抵押或质押价值没有剩余的。
(6)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或者依法被以其他形式限制转让的资产(银行有优先受偿权的资产除外)。
(7)公益性质的生活设施、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8)法律禁止转让和转让成本高的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9)已确定要被征用的土地使用权。(10)其他无法变现的资产。
2、库房管理的要求有哪些?
8.探寻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之路 篇八
摘要:作者在综合考察了多方观点之后认为,要正确看待农村信用社的改革,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当前农信社存在问题,主要是农信社经营业绩与管理者能力的矛盾、花钱买机制与监管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利益集团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政策思路及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
一、当前农信社存在的关键问题辨析
(一)农信社经营绩效的症结不在于产权制度,而在于经济环境和经营管理者能力一直来,我国农村信用社总体经营状况不佳,在同行业中处于劣势地位。对此,许多学者往往把它归咎于产权制度问题,认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和基础是改革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只要产权明晰了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提出了这次改革也可谓是国家花钱买机制成败的标准:主要看产权是否得到有效明晰,行政干预是否得到有效遏制,约束机制是否得到有效强化,支农服务功能是否得到有效增强。这一标准表面上看相当完善,实际上却充满矛盾,很难求得统一,很有点走钢丝的味道。纵观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制约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影响农村信用社经营成败的关键是经营环境和经营管理者的能力问题,而产权制度本身则构不成决定因素,尽管农村信用社在总体经营上处于劣势地位,但并不是每一个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情况都很差,实际上农村信用社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里不仅有地域间的差异,也有同一地区不同机构之间的差异,这种在同一产权制度下的差异表明产权制度本身并没有构成对经营情况的制约。农村信用社之所以在经营上处于劣势地位是有其历史渊源的。首先,农村信用社的劣势是与生俱来的,它先天就是一个没娘的孩子,今天寄养东家,明日寄养西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既形不成自己的一整套管理模式,也没有一个娘能为它争得一席之地,取得些许优惠,可谓先天不足;其次,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是农村、农业、农民,它既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也是一个高风险群体,规避风险的难度本身就比其它银行机构要来得大,特别在当前农村总体富裕程度较低、农业保险体系尚不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其经营环境仍然较差,经营成效很难在短期内有很大的突破;第三,农村信用社也可谓是个垃圾箱,今天要担负政策性信贷支农的任务;明天要接收清理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并账;而后天则要兼并问题城市信用社,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使其不堪重负;第四,农村信用社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条件既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并且其块状结构也影响了信息的传递;第五,农村信用社是乡镇企业、个私经济发展的摇篮,是改革成本的支付者。在经过一轮一轮经济发展周期后,已有许多乡镇企业、个私经济发展成为今日的明星企业脱离农村信用社去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有许多企业已被经济发展的大潮淘汰成为不良资产,其间,农村信用社担负的完全是一个改革成本支付者的角色。可见,农村信用社这种劣势产生的症结更多的来自于内、外部环境,并且很多是产权制度本身所不能左右的。实际上影响农村信用社经营情况的更多的来自于:
1.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决定着农村信用社经营情况的好坏。当前,我国南北差异、东西部差异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不仅反映在经济发展上,并且也体现在银行业的经营业绩上。就拿浙江与广西来说,2003年浙江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实现利润12.25亿元,不良率为8.84%,而广西农村信用社系统则亏损3.26亿元,不良率高达47.01%,两者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里经济发展的程度、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发展的模式起着决定的因素,下列两组数据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图1是历年来台州不良率与GDP增幅关系图,表明了银行不良贷款受经
济发展趋势的影响:当经济处于上升通道时,不良率表现出持续的下降;当经济处于下降通道时,则不良率表现出持续的上升,经济发展的落差越大则对不良率的影响越大。图2是台州各县(市)人均GDP与不良率关系图,作者发现不良贷款与经济发展程度的关系密切,在同一地区、同一经济模式下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方相对不良率较低,经济发展程度低的地方相对不良率较高,其相关度达58.6%。
2.行政干预程度的深浅、法治环境的优劣左右着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业绩。
我国外部因素对银行业的制约是显而易见的,据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对2001—2002年我国不良资产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调查显示:由于计划与行政干预而造成的不良贷款约占30%;地方干预,包括司法、执法方面对债权人保护不力的约占10%;内部管理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仅约占20%。这里尽管是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调查分析,但已说明外部环境的制约程度,特别是最近发布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估报告显示:法治环境贡献弹性为0194961;金融部门独立性的贡献弹性为0121773。它表明金融部门的严重风险,有相当部分事实上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类风险的集中和综合反映,可见金融外部环境的优劣已成为严重制约农村信用社经营业绩提高的根本原因。
3.高管人员素质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影响着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业绩。
在同一条件下,人在任何事件中一直来是决定因素,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也不例外,由于农村信用社受地域的限制相对总体高管人员的素质稍差,学历、学识水平普遍较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业绩。这从(图2)也可看出,在处于同一经济环境、同一经济模式、同一经济发展程度下的农村信用社其经营业绩虽与经济发展程度高低的趋势一致,但仍表现出一定的差距,这里更多的是高管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影响的结果。
(二)当前环境下花钱买不到好机制
1.分散的股权设置显露出地方政府内心的隐患:谁来承担对“三农”的金融服务?谁来承担对放手经营带来的风险?这种心态下不可能构建出明晰的产权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次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中央割肉放权卸包袱,今后各省、市、自治区一级政府全权负责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处置、化解和承担对风险造成损失的弥补,并要落实对“三农”的金融服务。而服务“三农”则无疑要以牺牲经营者的利益为代价,放手经营则意味着要以承担风险为前提。因此,各省级政府在总体设置和要求上虽有明确的市场化取向,但大都仍不愿放弃“合作”直接过渡到“商业”银行,并且在股权设置上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阻碍投资人控股的种种障碍,如入股面、入股比例、内部股、资格股等的控制,在农村信用社的章程上也要求明确对“三农”服务的宗旨,其本意就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来释放、缓冲这一矛盾。省联社的产生可以说是顺应了这一需要,是政府的一个缓冲器,是代政府掌舵、把关的。省联社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由县(市)级农村信用社投资入股的一个金融企业,应处于从属的子公司地位,正是由于行政权力的赋予,才出现了有悖于市场经济规律的“子”管“父”业状况,人权、财权、事权尽收囊中。因此,要农村信用社在这种缺失“三权”的情况下去谈明晰产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际上是欺人之谈,它最多只能构建一个框架,搞一个形式,走一下过场,不可能有真实意义上的实质性操作,这也是政府所期望的,而现实的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混淆不清的状况也说明了这一点。
2.明晰的产权与服务“三农”以及银监、行业管理、地方政府三个婆婆之间是一个矛盾体,三者之间很难求得统一。所谓明晰的产权是指产权所有者能够按照他认为合适的方式使用其财产的权利,利益最大化是其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服务“三农”则是一种政府行为,它
是以牺牲经营者的利益为代价的,如果没有建立良好的补偿机制,则两者之间很难统一,其结果必然是背道而驰。而三个婆婆的设立从理论上讲,是为了维护农村信用社健康、稳定发展,但这种剥夺“财权、事权”的管理模式与明晰的产权是格格不入的,并且从法律意义上讲也是不能容忍的。实际上银监、行业管理、地方政府三个婆婆之间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当前银监部门既是行业最高管理者,又是行业监管者的双重角色,已遭到监管过度的非议;而行业管理设计的初衷是一方面要制约农村信用社内部人对股东权利的忽视与背离,另一方面则要起到制约地方外部势力干预的作用;而地方政府由于承担了责、权、利,也决定了政府不会轻易退出,同时,也无法全身退出。尽管从表象上看三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权力的分配,特别是政府的行政干预必然成为一个矛盾体。
3.明晰产权法律地位的时机尚不成熟。我们知道银行业是一个既特殊又传统的高负债行业,产权所有人资本的有限性与社会风险的无限性,决定了各国政府都无法轻易退出对银行业的必要管制。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由于点多、面广、基础差,若一味强调明晰产权,并赋予明晰后的产权以法律地位,则时机尚欠成熟。首先,从稳定的要求出发不允许所有农村信用联社都真正成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独立法人。因为,尽管这次中央银行买了资不抵债农村信用社50%的单,但留下的50%,大部分农村信用社没有得到很好的弥补,还需要很多年消化弥补,很多农村信用社仍在较高的不良率下运行,本身条件就不成熟。实际上即使地方政府有财力把另一半也予以弥补,在现有的经营环境和管理水平下如果真正对农村信用社的产权进行明晰,由其独立承担法律责任,那么可以预见很多农村信用社将会出现挤提、破产,将会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其次,由于银行业的特殊地位,法律的可信性到底如何仍是个问号,农村信用社在众多普通老百姓眼中仍是一个准国有银行。我们知道法律在银行业的重组上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它完全受制于行政命令,基层独立法人很少有讲话的权利,城市商业银行的组建是这样,这次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也是这样,不管你愿不愿意,根本不按市场化的要求去运作,如这次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不管良莠一律以零资产入账,一些经营业绩优良的农村信用社老股东的利益根本得不到保障,而一些经营业绩差的信用社仍存在着严重的资不抵债,老百姓入股无疑在打水漂,法律在这中间本身就是一种软约束。现在的所谓独立法人在老百姓眼里是换汤不换药,农村信用社就是国家的,从而导致出现众多的企业和个人为了取得贷款的便利和资格而入股的行为,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才不构成对社会稳定的威胁,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在老百姓眼里股金与存款一样硬,无非是流动性稍差而已。
(三)花钱买机制不应成为地方与中央博弈的焦点
这次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国家已花了巨资,但注资后究竟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虽然央行有个比较明确的要求:“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和加强内部管理”。但一度时期各界曾有不同的争论,有的质问把置换不良资产留给农村信用社是否是慷国家之慨,乱花钱;有的怀疑国家花巨资是否在鼓励落后,对这次改革充满了疑问。这里有一点是必须要明确的是,国家既可以为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买单,同样也应该为担负政策性支农任务和实际改革成本支付者的农村信用社卸包袱,注资应该说更多的是还了旧欠,使一直来这种扭曲的政府行为得以理顺,有利于农村信用社轻装上阵、健康发展。但问题的焦点是中央政府为取得注资正向激励的效果,设计了一系列条条杠杠,诸如: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下降比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一系列发行、兑付标准,可以说给央行的票据发行和兑付横了一道门槛,从而给一些经营环境差、严重资不抵债、实际更需政府救助的农村信用社设计了障碍。真金白银谁不想要?博弈从此开始。什么存款化股金、贷款入股、政府入股、虚假入股时有发生;弄虚作假、贷款形态不实等情况履禁不止。应该说中央政府正向激励的思想没有错,农村信用社要求得到注资的迫切愿望也情有可原,关键是两者之间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使农村信用社不需要通过弄虚作假就能达到发行、兑付的要求,又使央行专项票据的发行取得正向激励的效果。
二、政策思路及建议
首先,产权制度的改革在当前的环境下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应过份强调产权的明晰,对农村信用社应承认国家办金融的事实,应按市场化操作的要求,对部分确实很少担负信贷支农任务的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这里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这次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尽管国家买了50%的单,但其余的挂账亏损地方财政无力弥补,需要通过自身努力经过若干年逐步消化,本身基本条件就不具备;二是现有股本的构成存在较多不足,如:股权高度分散,部分地方出现承诺对股金保息分红,下达入股任务,硬性摊派入股等情况,实际上众多的企业和个人入股农村信用社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贷款的便利和资格,本身对股权就没有一个明晰的要求;三是省联社这种剥夺农村信用社经营自主权和人事任免权的操作模式在客观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对产权明晰的要求,但在当前的条件和环境下这种操作模式又是必要的。鉴于上述这种状况和现实,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一个模式,应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者认为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其基本方向应该是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巩固合作制,适量进行股份制改造,对那些确实没有多少支农任务的农村信用社应引入市场机制进行彻底的股份制改造,这里强调市场机制就是要求国家不要再当冤大头,不要光知道付出不知道创收,再遭到象国有银行股改这种贱卖的非议,实际上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也有类似的情况,确实有点慷国家之慨,如对资不抵债农村信用社的弥补,现实农村信用社是二级法人一级管理,并且改革除少量保留二级法人外,大部分是一级法人联社和合作银行、股份制银行,整体资产都是统筹的,按理说对资不抵债的测算和弥补应以联社为单位进行,但现实则以信用社为单位进行测算和弥补,很多整体资产远大于负债的农村信用联社因一家或二家农村信用社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仍能得到国家的救助,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因此,今后在对部分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时要承认国家办金融的事实,要用公开的、市场的方式去操作,对溢价升值部分以省为单位进行统筹,作为合作制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基金专户存储,从而为合作制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其次,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兑付的标准不应过于苛刻,不应面面俱到,应使农村信用社经过努力能够达到。这次国家花巨资进行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一个比较时髦的提法是花钱买机制,事实上这种在多方博弈、相互制衡情况下不可能买到好的机制,比较贴切的提法应该是国家花巨资解旧欠、卸包袱,这期间要取得一些正向激励的效果是理所当然的,关键是如何掌握好度的问题,设计适度的不良率下降指标,资本充足率提高指标、健全内控制度、完善内部管理等作为兑付的标准是无可厚非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实际上法人治理结构的考核是自欺欺人,明知是形式还要考核这种形式是否完善,是否有效,这种考核使基层行无所适从,无形中增加了票据兑付的难度,应删繁就简并适当调整考核指标或延长考核时间,使每家农村信用社经过努力后都能取得国家扶持的真金白银,使每家农村信用社都能解下包袱从困境中摆脱出来。
再次,农村信用社发展应走省级联合之路。省级联合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最优选择,是服务“三农”的最佳途径。既然把服务“三农”作为农村信用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选择省级联合组建省联社或省级农村合作银行是农村信用社的最佳发展途径,它既可应对在现有条件下抗风险的需要,达到社会稳定的要求,避免单个机构经营容易带来风险的不利因素,又是服务“三农”的最佳途径。一直来农村信用社对“三农”的服务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有目共睹,成就今天乡镇企业的辉煌农村信用社功不可没,千万个个体工商户、贩运户、种植户、养殖户、加工户的脱贫致富奔小康无不凝聚着农村信用社员工的心血,农村信用社离不开农民,农民离不开农村信用社。尽管农村信用社员工的学历、素质没有其它金融机构高,但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服务群众,使农村信用社与农民
建立了一种鱼水关系,避免了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并且农村信用社长期的农村金融服务已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适应农村金融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材,这是不可或缺的,可以客观地说农村金融的弱势并不是农村信用社员工素质造成的,实际上其本质问题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问题。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作者再不赞成的是一哄而起,好象目前中国离开了私有制就死路一条,这种不看条件的盲目改革实际上是一种误导,试问谁敢把所有农村信用社都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行使法律责任的独立法人,试问在现有条件下谁能真正完善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这种不可为而为之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浪费和犯罪。农村信用社要想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和改制的条件至少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我们需要的是正视现实,对农村信用社应在适量改制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合作制规范,并且国家办金融的基调不能改变,这样才不背离服务“三农”的宗旨,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区域性乃至全局性的农村金融风险。
最后,要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加快建立起政策性支持“三农”贷款的补偿机制。影响金融业经营业绩的客观因素已被众多的专家、学者认同,金融生态环境的提出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关键是如何付诸实施。特别是农村金融,贫困、贫穷困扰着其健康发展,缺乏农业保险,农村保险体系不完善,缺失存款保险制度,再加上担负政策性信贷支农,如果不建立起良好的补偿机制,农村信用社是很难在短时期内走出困境的,发展农村经济需要有个过程,当务之急是如何尽快建立起存款保险制度,完善农村保险体系,拓展农业保险领域,并建立起政策性信贷支农的良好的补偿机制。作者相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富裕程度的提高以及农村金融配套环境的改善,农村合作金融必将有灿烂的明天。
9.探寻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之路 篇九
一、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问题
l、产权制度模糊不清
表现为产权关系不明晰,所有者缺位,出资人不到位,风险无人承担,责任无法追究。名义上是农村集体金融组织,实际上是国家所有,风险由国家承担,责任由集体负责。以往入股社员的“股金”根本承担不了巨大的信贷风险,入股社员对信用社的经营漠不关心。严重的官办化色彩不仅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还助长了农村信用社的“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2、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实行以县、乡为主的两级法人体制,脚重身大无头,管决策的不抓管理,抓管理的不搞经营,搞经营的不懂经营。形式上是合作制,由社员入股组成,每年例行公事地召开“三会”,制定章程,实行所谓的“民主管理”,实际上“三会”基本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履行职责,大多数信用社的法人代表及高级管理人员没有真正按章程选举产生,而是由上级任命。理事长、主任由一人担任,集决策、管理、经营、监督于一身,民主管理有名无实。
3、经营机制不健全
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上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主要表现为:干部能上不能下,员工能进不能出,工资能升不能降。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有章不循,违章不纠,干好干坏一个样,只要进了信用社的门,就等于端上了铁饭碗。落后的经营机制,导致员工不思进取,缺乏创新,工作缺乏主动。
4、服务功能不到位
在改革前的一段时期,一些地方的农村信用社背离了办社宗旨,偏离了支农服务方向,盲目扩张,喜欢贷“大而全”,不愿在农村做艰苦细致的工作,致使―方面“三农”资金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又把大量资金投向城市房地产开发、工业建设项目等非农领域,不仅减弱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还使信用社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二、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思考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法人治理结构是核心,经营机制是根本。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是解决所有制和所有权的问题,通过产权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农村信用社内部机制的转换,建立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运营和管理机制。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
1、因地制宜改革产权制度
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改革应因地制宜。对于资金实力大、盈利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信用社要率先实行股份制改造,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对于不具备农村合作银行条件的信用社可采取以县联社为一级法人的股份合作制;其余的可维持现有的合作制不变。《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中有一条是农村信用社以县(市)级联社实施统一法人制改革,这不仅仅是核算单位的改变和法人名称的变更。而是标志着农村信用社由小范围的合作,走向大范围的联合;由相对分散独立经营,走向相对集中管理。吉林省确定的以统一法人社为主体、股份制合作银行和两级法人社并存的产权模式不失为一种符合省情的现实选择。
2、积极稳妥地调整股权结构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经过一年多的改革试点,使股本金的余额达到了69亿元,是改革前的23倍。股本金在短期内大量增加,必然存在不稳定性因素。因此,股权改造的重点应在保持稳定上下功夫。一是应大幅度增加投资股比例,争取在三年内使全省投资股比例达到50%以上;二是切实解决出资人不到位的问题,高级管理人员要带头入投资股,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真正达到责、权、利相统一;三是严格兑现股金分红政策,以股金分红促股金稳定,以股金稳定促经营根本好转。
(二)改善分配制度,扩大服务功能
1、建立以绩效工资为核心的分配制度
通过整合资源,归并网点,分流人员,把最优秀的员工充实到客户经理队伍当中。员工的收入要与业绩挂钩,对业绩突出者的收入上不封顶;对业绩平庸者的收入只发低保工资。彻底拉开收入的差距和档次。在细化岗位职责,量化岗位目标的前提下,实行竞聘上岗,按每个人所创造的价值,实行同工不同酬,同岗不同酬。对业绩突出的管理者、科技人员、边远艰苦岗位的人员要提高待遇,在不较大增加工资总额的前提下,按业绩进行工资总额的再分配。为防止个别人的短期行为,对其应得的较高收入一部分予以兑现;一部分转增股金;一部分留作风险储备金。
2、建立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结合农村信用社的实际,建立起以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行为约束和经济处罚相结合的新型激励与约束机制,使每一名员工的潜能都得到释放。一是尊重员工民主管理的权利。吸收各个层面的员工参加制定相关制度,参与相关经营决策;二是鼓励员工积极出谋划策,建立沟通交流渠道,如座谈会、意见箱、答疑会等;三是树立各方面的典型,从员工的身上找到激励员工的动力;四是以业绩为标准提拔晋升员工;五是要加大约束机制的执行能力,要用内控制度去约束人,用内控制度去管理人,在制度面前一视同仁。
3、建立以服务“三农”为核心的信贷营销制度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信用社增盈。一是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必须面向“三农”,面向社区,丝毫不能偏离这个方向。二是正确处理好支农服务与自身利益的关系。在支农中求生存,求发展。在充分体现互利互惠的原则下,实现社农双赢。三是创新业务品种。四是真诚服务。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帮农民之所需,送贷上门,吸储到户,给农民一片真情。
(三)加强以内部管理为核心的经营机制转变
1、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在信贷管理方面要制定信贷资金管理办法,严格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实行法人负责制。实行定期检查制、责任终身追究制和省联社否决制;在财务管理方面要制定固定资产采购报批、费用控制、盈亏目标考核,严格兑现奖罚等措施;在劳动用工方面实行竞争上岗,末位淘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在分配制度上,推行绩效挂钩,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在稽核审计方面要加大现场检查力度,成立稽查局,配备精干人员,赋予一定职权,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2、科学管理,合理授权授信
统一法人制后各项具体经营活动仍在县联社辖区内的各个乡镇,为了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县级联社要做到:既管理到位,又能放得开;既有利于业务发展,又能调动积极性;既体现差别,又要防止平均主义合法化。
一是有统有分。要按照“统一法人,授权经营,分级核算,单独考核”的原则,做到 有统有分,统分结合。业务发展方针、财务经营计划、内控制度建设、风险控制、干部任用、员工奖惩等方面必须要统;贷款的风险管理、贷后检查、内部核算管理、网点安全管理、员工的思想教育、劳动组织、服务质量等方面要实行分级管理,任务到人,责任到社,一级负责。在员工福利待遇、个人利益分配等方面县级联社不与基层争,尽可能让利于基层;二是合理授权授信。首先要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应根据各社的管理能力,营销水平,分别授信。可将信用社划分若干类别,信贷人员划分若干等级,分别授予不同类别社和不同等级信贷员的权利。对有管理能力的基层社适当放权,少检查,少干预,让他们相对自主经营;其次是方便农民借贷,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在核定的计划内由各社自主发放,无须层层审批。然后对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村经济组织及农村工商业等大额度贷款要按照“三查”制度的要求,划分权限,逐级履行审批手续。对大额贷款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置于民主监督之下。
3、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
(1)领导班子的选举要发扬民主。县联社理事长、主任、监事长等主要人选要在系统内外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在设定任职条件的前提下,在辖区内划分若干选区,层层选拔,充分体现信用社民主管理这一精髓。
(2)按照制度的安排正确履行职责。县级联社的理事会、主任办公会、监事会都要在章程赋予的权利义务范围内正确行使职权。应建立管理与监督相制衡的运行机制。防止滥用职权,产生腐败,造成决策失误,加大经营风险。
(3)赋予县级联社经营管理自主权。县级联社要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经营主体。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当局从宏观上管方针和管政策,不直接参与县级联社的经营管理。县联社自主决定业务发展方针、财务经营计划、内部控制制度、干部任免、劳动用工管理、员工收入分配、员工奖惩等,真正还权于一级法人的县联社。
【探寻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之路】推荐阅读: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0
服装代理商公司化运作模式探寻10-06
农村信用社发展网上银行探析08-24
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08-28
走生态文明之路的新农村住宅设计11-07
农村信用社监管07-26
重庆农村信用社10-08
2020年发展改革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和农村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总结合编08-04
农村信用社贷款审批08-12
农村信用社面试真题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