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法制教育

2024-06-21

中小学法制教育(精选13篇)

1.中小学法制教育 篇一

案例: 在本案中,原告张欣欣,男, 10岁,某小学学生;被告为原告的教师王适之,男,28岁;第三人为原告所在学校和某镇教办。

原告诉称: 1992年6月19日上午上第一节课时,由于我同桌不专心听课,教师王适之使用竹制教鞭拍击学生陈某桌面,以示教训陈某,不料打断教鞭头。致碎片飞插入我的左眼睑及眼球角膜内,后经治疗,也未见效。1992年7月13日经县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眼外伤,瞳孔闭锁。1992年8月20日,再到某眼科医院检查诊断为陈旧性眼球钝伤(角膜血染)。现要求被告赔偿我的药费、亲属的误工费1800元、伤残生活补助费27500元,共30450元。

被告辩称:我当时在执行公务(上课),用教鞭击课桌,以示警告违纪学生,不料教鞭破裂飞出碎末刺着原告的左眼皮上,后来原告自己拔下,但当时我未发觉,后我知道原告眼伤曾向学校领导及班主任多次提议去医院检查治疗,而原告家属却说:只是热毒严重,不用麻烦了。后由于不及时找专科医院治疗,才导致眼睛失明。因此,我不应负全责。

第三人述称:原、被告所述的受伤、治疗过程都是事实。由于被告的行为是过失行为,不是故意造成原告眼睛失明的,所以我们希望合情合理解决。

经人民法院审理查明: 1992年6月19日上午上第一节

数学课时,被告王适之检查学生背诵乘法口诀,因学生陈某不能背诵,且东张西望,被告王适之便用教鞭拍击陈的课桌以示警告集中精神。但在拍击时,不料有一粒比牙签还细小的竹屑飞插入陈的同桌即原告左眼眉毛下的眼皮(因原告身体不舒服而伏在桌上),原告即拨出,当觉得痛和出血时便小声哭。后被告发现即停止上课来问及病否和察看眼睛,并叫原告到卫生站看病。由于当时原告不愿去,结果到中午放学时才由班主任用自行车送回家,第二天原告继续坚持上学。开始一、两天家长认为问题不大,自以为是热毒所致而未引起重视。后原告觉得眼睛很疼且睁不开,原告亲属即带原告到卫生站、卫生院、人民医院等地去治疗,期间,共用去医药费221.06元。后由于病情没有好转,相反恶化,才于1992年7月13日到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经诊断:眼外伤,瞳孔闭锁,用去医药费共339元。上述有药费的单据共560.06元,无单据的668元。1992年8月20日经双方同意,由被告出资与原告到广州中山医学院眼科门诊再次检查,诊断为陈旧性眼球钝份(角膜血染)。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共用去人民币1248元,其中被告支付600元(含去厂州检查的200元)。1992年9月6日,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赔偿医药费、误工费及伤残生活补助费共30450元。 法院认为:被告造成原告伤害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原告要求被告赔偿药费、误工补助及生活费,本院应予支持。

在整个事故中,虽然被告没有主观上的故意,但客观上已造成原告左眼完全失明,成了终身残废,被告应负主要责任。由于损害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因此第三人也应负一定责任。案经调解,双方各持己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 119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7条的规定,判决如下:由被告王适之一次性赔偿医药费、误工费及伤残后的生活费 3600元(含已支付的600元),第三人赔偿人民币元,合共5600元给原告张欣欣。本案受理费50元,由被告负担。

案例分析: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学生过程中,有时会因故意或过失而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伤害发生后,往往会引起赔偿诉讼。原告是确定的,是合法权益受损害的学生,但被告的确定却比较复杂。起来说来,有这么几种情况:( 1)被告为学校;(2)被告为教师;(3)学校和教师为共同被告;(4)学校为被告,教师为第三人;(5)教师为被告,学校为第三人。本案例反映的是第五种情况。本书赞同第一种做法, 以为将学校列为被告,由其承担赔偿责任比较合宜,因教师对学生造成损害是教师的职务行为导致的。但这绝不是说教师不负任何责任,除负行政责任外,还应负民事赔偿责任,学校可在履行赔偿义务后,向教师追偿学校所赔偿的部分或个部费用

2.中小学法制教育 篇二

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公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我国历来十分重视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工作, 并且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形成了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教育体系。然而, 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 近年来, 不仅青少年犯罪案件逐年增加, 而且校园欺凌、学生权益受侵害现象也层出不穷。仔细分析问题的原因, 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 由于中小学生所处学习和生活环境缺少良好法治氛围, 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教育的效果。尤其是包括学校、教师和家长在内的教育者, 一方面向学生传输法律知识、强调法制的重要, 另一方面为自身利益需要却又经常违反法律, 破坏规则, 这种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不一对中小学生的法治信仰产生了十分严重的负面效应。遗憾的是, 当前, 教育者在学校管理以及在与学生相关的事务活动中, 违反国法、破坏校规、滥用权力、损害公肥私之现象仍时时出现。

比如今年媒体曝光的两件事例就很有代表性。2016年3月初, 河北沧州市第一中学12名高中生在校携带或使用手机, 因此陆续被学校开除, 此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2名同学确有违反学校规定, 但校方的处理却显然违反国家法律, 是对学生受教育权的粗暴侵犯, 更是对教育管理权力的严重滥用。4月份, 中国商务新闻网刊发了河南省长葛市一所中学教学管理混乱, 违规办学乱收费、乱罚款、乱办班的报道。乱收费、乱罚款、乱办班一直是我国中小学长期存在的顽疾, 一些学校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漠视国家法规和政策, 不仅损害了学生物质利益, 更使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受到动摇。

二、发挥教育者的表率作用是提升中小学法制教育效果最有效的途径

俗话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中小学生而言, 榜样的教育意义更是毋庸置疑。中小学生年龄小, 涉世未深, 对很多事物缺乏辨别能力, 因而其行为更容易模仿他人。学校、教师和家长不仅是学生的教育者, 更是学生的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所以, 如果学校在校务管理、教师在处理班级事务、家长在相关纠纷解决中都能依法办事, 遵守规则, 这种对法律规则的遵从和信仰一定会对学生法律意识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反, 教育者如果自己不能敬畏法律、遵守规则, 甚至在校园活动中违反规则、触犯法律, 则对中小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将会起到很大的消极影响, 往往导致法制教育的效果事倍功半。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育者的言传身教和率先垂范是培养中小学生法律意识, 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之所以在法制教育中特别强调教育者的表率作用, 还在于这一法制教育途经具有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特点, 是一种全日制、全天候教育, 而课堂教学、举办讲座、校外参观等各种教育方式都是有局限性的, 尤其在盲目追求升学率的当下, 很多教育机构对法制教育仅仅只能偶尔为之, 根本不可能有很多的专门时间。这种情况下, 教育者在学生面前时时刻刻的“现身说法”则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非常关键。另外, 与书本学习、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宣传等教育方式相比, 教育者在日常事件中的言传身教还有其他方面的优势, 比如, 教育者在学校事务中遵纪守法、现身说法更让人印象深刻, 而课堂教育由于很多学校没有专业教师, 往往只是照本宣科, 枯燥乏味;校外警察、法官的法制讲座, 虽然结合案例, 但大多是关于预防犯罪教育, 只涉及对法律的遵守, 关于权利意识、公民意识等法制教育的其他重要内容则几乎没有, 而教育者在日常活动中对法律的尊崇则可以很大程度弥补这一缺陷。

三、教育者在法制教育中应如何发挥表率作用

第一, 在学校层面, 要实现依法治校, 努力创建法治校园。所谓法治校园, 并非指在法制宣传教育方面做得如何风生水起, 轰轰烈烈, 而是指学校的各项活动都应有法可依, 有规可循, 并且将良好的法律规则贯彻于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之中。为实现法治校园的目标, 首先要在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前提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至于制度内容, 不仅有关于学生违规的惩戒规则, 也应有维护学生权益的具体规定, 如处理学生违纪时的程序公开制度、申辩制度、向上级提出申诉的制度等;既要有关于学生事务的规章制度, 也应有学校事务和教师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实施方面, 学校尤其要在处理与学生有关的事务中坚持原则, 尊重规则。学校在日常工作中, 不论是处分违纪学生, 还是评优、评先中, 都应公开、公正、透明, 拒绝拉关系、走后门等社会陋习在校园蔓延, 使学生在日常行为中逐渐养成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

第二, 就教师而言, 其不仅直接向学生传输法律知识, 更是通过与学生的朝夕相处直接影响学生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观念。公正、透明、权利保障是法治的基本精髓,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学生事务管理的具体实施者, 他们在奖优罚劣、干部职务分配、各级优秀评比等活动中能做到发扬民主, 公正公开, 尊重学生自主权利, 则无疑是对学生最好的法制教育。长期以来, 我国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本被等同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教育。实际上, 这种做法是非常片面的。履行义务不违法固然是法制教育的目的之一, 同时培养学生民主和权利意识, 懂得和尊重他人及自己权利也必不可少。这方面, 教师的言传身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不能以培养学生“顺民”为己任, 不能只强调要求学生听话, 以此树立自己权威, 而应通过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和对学生自主性的尊重让学生逐步树立民主理念、权利理念和公正公开公平理念。

第三, 家长要成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帮助者, 而不能是破坏者。当前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很多都是通过家长渗透进了学校, 使学校的规章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学生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受到极大动摇。比如, 虽然学校有明文的评优规则, 但一些家长为一己之私常常通过走后门、托关系而使自己小孩捷足先登;虽然学校有对严重违纪学生的处分规则, 但在家长强大的外交攻势下, 犯错误的学生往往不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在一些因学生在校园受到伤害从而与学校发生的纠纷中, 一些家长根本不会考虑与学校多沟通或者用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动不动就是无理取闹。这些情况下, 家长的言行举止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效仿, 学校法制教育的成果也往往会毁于一旦。因此, 中小学法制教育也应该是中小学生家长的法制教育, 国家在强化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同时, 也应该进一步强化对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任淼.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及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 2014 (2) .

3.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篇三

一、取得成绩

近几年,镇中心初中把中小学法制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强化教育,配备法制副校长,全镇学校法制教育出现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小学法制教育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教育效果明显增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地位得到落实。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体现在组织保证上。层层成立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任务,落实了“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建立了责权明确的工作制度。其次是体现在工作落实上。镇中心初中把法制教育纳入工作总体规划,同业务工作一起研究部署,一起检查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保证了法制教育各项任务的较好完成。特别是在文明校园、示范中小学、管理规范化学校创建验收和中小学“两项常规”检查中,将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使法制教育由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

(2)学校法制教育得到广泛开展。各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实现了“两个结合”。一是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得到了较好的结合。全镇中小学平均每周开设0.5个课时法制教育课,做到了“三有一进”,即有计划、有教材、有师资、进课表,保证了法制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同时,在政治、语文、历史等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使相关课程的法制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二是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得到较好结合。各学校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墙报、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等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作用,举办法制节目,开办法制专栏,宣传法制知识,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法制教育环境。

(3)学校法制教育的空间不断拓展。一是向家庭延伸。在法制教育寻求与家庭的沟通上建立了多种渠道。全镇中小学基本都成立了家长学校,有计划地对家长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大多数学校通过家长会及时与家长特别是与“问题生”家长沟通情况,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帮教转化。二是向社会延伸。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配备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在推进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综治、公安、文化、工商、教育、团委等部门每年都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维护了中小学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有效地净化了育人环境,使学校法制教育延伸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学校法制教育的有益补充。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新世纪、新形势、新要求相比,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很严重。

(1)认识不到位。个别学校特别是村小对法制教育重视不够,落实不力,疏于管理,致使一部分中小学生主要是一些“问题生”的法制观念淡薄,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影响了学校治安稳定,损害了教育形象。

(2)法制观念淡漠。个别教师法律意识不强,违反师德要求,教师因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尊重学生受教育权、不尊重学生人格,不仅是违背师德要求的错误行为,而且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3)法制教育脱节。我镇目前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0%多,约有30%多的初中毕业生无法升入高一级学校,这些学生步入社会后,如何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和管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落实。

(4)家庭教育片面。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存在重视文化课教育轻视其他方面教育包括法制教育的倾向,在转变家长这种观念上还要下更大功夫。

(5)社区教育空白。学生课外和假期教育得不到很好组织,基本处于自发状态,特别是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还不尽人意,不健康的书摊、网吧、游戏厅等整治难度大,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难以得到保证。

三、对策与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学校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把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放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基础性地位,真正摆正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以班主任、政治教师为骨干,以党、团、队等组织为依托的法制教育工作队伍。要增加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必要投入,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切实保障,确保法制教育正常化。

(2)精心组织,确保法制教育规范化。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努力形成渐进、科学、法制教育体系;利用校园网、校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等,有计划的定期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剖析法律现象,用事实教育学生;另外,各学科教师有计划地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遵纪守法的必要性。

4.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思考 篇四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分析,我们感到当前中小学的法制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青少年中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主要有两个方面。客观原因主要是:(1)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他们中一些向往高消费的生活,追求享受。同时,近几年大量出现于电视银幕、荧屏的武打片和一些趣味低级的生活片,上网后一些极为丑恶的裸体图像片,也对他们产生了消极的不良影响。(2)有些学校在法制教育中只注意到教育的形式,而没有注重到学生的思想、家庭教育和配合管理情况,忽略德育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薄弱。(3)有的家庭教育不扎实,措施不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只管学习不管思想,过分溺爱,方法不当。

主观原因是:(1)这些青少年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没有崇高的理想。一些青少年在生活中奉行利己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金钱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以我为中心。(2)法制观念淡薄。他们虽然在初中阶段学过法律常识,但不能用学到的法律知识指导自己思想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他们作案的时候,只想到享受,只图痛快,而置法律于不顾。

其次,学校要主动将家庭教育、社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中小学进行法制教育中,存在着强调知识教育,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倾向,为加强中小学的法制、思想品德教育,应针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切实地把讲授法律知识和引导学生遵纪守法结合起来。

再次,要把法制教育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邓小平同志说过:“特别要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做资本主义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由此看来,在学校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有效地进行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我们认为一方面要教育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增强社会主义道德修养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另一方面要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要求他们自觉地克服不良行为,自觉养成遵纪守法和崇尚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5.14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篇五

工作总结(Job Summary/Work Summary)是非常实用的管理方法,不断改进、提高各项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加强知识管理、降低学习成本、减少低,总结报告的书写能力更是一个员工知识水平、综合素质的直接体现,没有总结,没有系统、深刻的总结,要清晰总结报告不仅是个人工作的总结,因此无论是总结报告的内容,在书写总结报告时,写总结报告也是一样,写不出深刻的总结报告,很多人将写总结报告看成是应付领导,对工作进行总结,只有在不断总结中,也注意书写注意事项,才能写出好的有价值的工作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总结的工作总结实用写

作模板,有用的话欢迎大家带走~更多工作总结欢迎登录工作总结http://工作总结

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法制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努力培养造就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新一代,对于实施党和国家依法治国方略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鉴此认识,学校十分重视法制教育,一年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广泛的宣传,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学法认识

为了认真开展好该项工作,我校明确了校长是法制工作第一责任人,确立了校长为组长全面抓,法制副校长为副组长具体抓,班子其它成员为组员专门抓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了全校各方密切配合,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领导小组能带头学法用法,校级领导班子能依法决策、依法执政、依法管理,定

期研究学校工作。做到了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制度到位,责任到位,经费到位。另外,我校还聘请了校外法制副校长。对学校的法制工作认真做好过程性督查和指导,促进了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创建学法氛围,提高师德水平

做好法制教育工作,首先要保证教师知法、守法、用法,为此学校注重创建学法氛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开展了“师爱生、生爱师、促和谐、共发展” 主题演讲活动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活动。在平时政治学习中,进一步充实法律法规与党的各项重大决策的内容,并把该项工作纳入对教师的评优评先与考核中。全体教师学法热情高,在学校组织的教

师法律法规考试中全部过关。

三、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我校能坚持做好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熏陶,激起他们的时代责任感和遵纪守法的强烈意识。

(一)、充分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

积极发挥橱窗与黑板报的作用,规定橱窗与班级 的黑板报每月出一期,并进行评比,纳入班主任考核。充分利用橱窗与班级的黑板报宣传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发挥“树典型、学榜样”的作用;利用红领巾广播与心理健康室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法律知识,好人好事;利用升旗仪式教育学生热爱国旗,并渗透法纪教育,增强守纪意识;利用家长学校,有针对性地做好法制辅导,交流学生表现,增强教育合力。

(二)、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1、加强思品课教学,教导处经常深入课堂听课,随时检查教案,组织品德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交流,开展“思品课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讨论,提高思品课育人的实效性。

2、开展课堂渗透思想教育研究,每位教师要挖掘教材德育资源,在备课中要加入思想教育内容,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3、认真上好每一节法制课,学校把法制课排入课表,每周一节,要求教师认真备好课,做好每一次的法制作业。

4、上好班队会,加强常规管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少先大队能坚持每周一检查,保证不流于形式,切实加强了学生的行为规范。

(三)、开展法制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得到感染。

1、每学期学校聘请的校外法制副

校长都要到校作两次普及法律知识的报告。通过以案释法,学生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法律意识得到了提高。

2、开展了《中小学生守则》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知识竞赛,学生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得到了增强。

3、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四月份,学校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通过制定方案,召开班队会,制作文明提醒卡,写纠正不文明习惯的作文,举办文明礼仪演出,评选文明礼仪中队、标兵,进一步提高了小学生遵规守纪、文明礼貌的自觉性。

4、开展红领巾社区实践活动,我校利用社区这个平台,让学生体验多种角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5、开展“法制教育手抄报”的评比,十月份,我校举办了手抄报评比活动,各中队积极行动起来,以法制教育为主题,以学法、知法、用法为内容,设计 的手抄报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深化了学生对法的理解。

6、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把德与法有效地相结合。三八节,我们召开了“感恩母亲”为主题的大队会,同学们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可以说,这些小的举动,受到大的教育。此外,我们还通过“禁毒日”“法制宣传日”,组织学生参观“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图片展览,举办“宣传如何安全上网”教育活动,观看触目惊心的录象片,教育学生遵法守法。

总之,我校能认真做好法制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师生的法律法规素养,做到科学管理,依法治校。今后我校仍将一如既往地做好该项工作,促进法制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6.中小学法制教育 篇六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多年来,我局认真学习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论述,认真贯彻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关于加强民主法制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的精神,提高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一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重要性的认识,努力让大家懂得: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加强教育的民主法制工作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强中小学生的民主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民主法制素质,是把他们培养成为“四有”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长远方针和百年大计。同时,搞好了中小学的民主法制教育,将会极大的促进千家万户乃至全社会民主法制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因而,我局历届领导班子调整后,都相应调整了局普法和依法治理领导小组以及普法办组成人员,而且历届普法和依法治理领导小组都由局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成员则由局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各中小学也相应成立了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成员由教导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总辅导员、级组长和班主任代表、家长委员会的家长代表组成。1998年以来,各中小学还陆续聘请了校外法制辅导员和校外法制副校长。我局每年还专门举办了法制副校长培训班。2002年8月,聘请**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为我局的常年法律顾问。同时,我们每年都在总结上一年民主法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区普法办和市教委的民主法制工作计划,对中小学的民主法制工作作出安排,使这项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

二、切实把中小学民主法制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1、把民主法制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形式。因此,在学校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注意把民主法制教育糅进其中。如学校每周一次的升旗礼,为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国旗意识,各校每学期都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国旗法》,让学生懂得升国旗是一项非常庄严的仪式,有法律规定,从而在升旗礼时能严肃认真。又如对学生进行中小学生守则和校规、班规教育时,能与学习《广州市市民“十不”行为规范》、《广州市社会治安管理条例》、《广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交通安全法》、《刑法》等法规相结合,教育学生在校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要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个好公民。我们还经常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苗头,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法规并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与违反校规之间没有鸿沟,小错不改就会酿成大错,使学生明辨是非,防微杜渐,自觉告别不文明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认真落实民主法制教育进课堂工作。

多年来,我们认真落实民主法制教育进课堂工作。一是落实中学的法制教育课,抓好“四有”,即有教学计划、有教材、有任课教师、有课时保证。小学目前尚未开设法制课,法制知识教育主要以讲座的形式进行。中小学的法制知识讲座一般安排在开学初、学期中和学期末有针对性地进行。二是利用班会课、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各中小学能利用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材以及《广州法制报(校园版)》、《广州市中学生法制课读本》等,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民主法制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民主法制知识教育。在中学还实行法制知识考核制度,规定考核成绩要占政治课成绩的20%,从制度上调动了学生学法的积极性。三是把民主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如职中国际金融专业、财会专业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学习《会计法》、《税法》、《统计法》等专业法规,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了自己的民主法制意识。

3、把民主法制教育寓于各项活动之中。

1997年以来,我们坚持以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以“法律与你息息相关”主题教育。一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开展民主法制读书活动。对小学生主要组织他们看民主法制教育画册,复述其中的内容,讲其中的故事。在此基础上,还对四年级以上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测验,每次测验的合格率均达到100%。对中学生则要求他们学好《法律常识手册》、《法制课读本》,并要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收获。二是结合形势特点,开展民主法制教育活动。如不少学校结合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组织学生郑重宣誓:珍惜生命,拒绝毒品。又如结合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特定形势,组织学生学习《香港基本法》和《澳门基本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了解国家对香港、澳门有关法规的主要内容。三是营造民主法制教育的氛围。许多学校通过法律知识长廊、学校电视台、广播站、宣传专栏、黑板报、手抄报等,经常向学生宣传民主法制知识。四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从中接受法制教育。如组织中学生上街为慈善事业募捐,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1999年4月,在我区开展的“农民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中,我们组织中学生到各村民再教育教学点为村民学员上民主法制教育课,把学生自编自演的民主法制教育小品送到农村。此外,许多学生还将课堂所学的民主法制知识向家长讲解。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既经受了锻炼,又提高了自身的民主法制素质。五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如举行知识竞赛、辩论会、征文、文艺表演、演讲、手抄报、漫画比赛等,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的民主法制素质,启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六是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强化民主法制教育。如组织学生观看《青少年犯罪警示录》、《恶之渊》等电视片,参观《珍惜生命,拒绝毒品》图片展览,旁听审判会,参观“少管所”、“戒毒所”、“劳教所”等法制教育基地,邀请区综治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政法部门的领导、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公安干警,给学生作报告,帮助学生认清美好与丑陋、正义与邪恶,增强抵御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4、把民主法制教育与防止学生非正常辍学和转化后进生工作相结合。一是组织师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广州市制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非正常辍学的规定》,结合师德教育,在教师中树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的思想;还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学生非正常辍学,巩固“普九”、“普高”成果。多年来,我区“普九”各项指标保持达标,小学在校生巩固率年年达到100%,初中在校生巩固率一直比较高,1999年达99.5%。二是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负责转化一个后进生,并与学校签订责任书。三是加强后进生心理辅导,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势利导,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其转化。四是对个别法制观念淡薄的学生进行强化教育,向他们敲警钟。如东圃等中学组织学生到区公安分局看守所上法制教育课,看守所长的谆谆教导和青年犯罪人员的现身说法,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思想,给他们打了一支“预防针”。

5、把民主法制教育与家长学校工作相结合。

家长学校工作是提高家长民主法制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把民主法制教育作为家长学校的重要教育内容,组织家长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开展了家庭《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识竞赛,增强了广大家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意识。

6、把民主法制教育与环保教育结合起来。

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引导他们从法治的高度来看待今天的环保工作,充分认识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进程中搞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积极为创建绿色校园、文明学校、美化环境作贡献。

三、努力提高中小学民主法制教育工作的水平

多年来,我们把握关键,努力提高中小学民主法制教育工作的水平。

1、提高本系统干部教师的民主法制素质。

提高本系统干部教师的民主法制素质,是中小学开展民主法制教育的基本保证。因此,我们按区人大关于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和区委、区政府每年批转的普法工作要点,切实抓好干部教师的民主法制教育。“三五”期间,本系统干部教师学法每年都不少于18小时。科级以上干部、执法人员都已100%完成规定的普法学习任务,普法考试合格率达到100%。“四五”普法工作进行了两年,合格率也达到100%。在普法学习中,我们坚持把普法学习作为党委学习中心组的重要内容,强调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并把是否具有高度的民主法制观念,是否做到依法治理,作为考核学校领导是否称职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教育行政执法人员的普法学习,我们坚持“先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制度,每年区普法办举办普法轮训班,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都自觉参加,年年都全部通过了考试。对教职工的普法学习,我们要求各校在落实每年20个课时左右的普法学习以外,还把教师的普法学习与师德教育活动、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与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提高教师履行职责的积极性,强化民主法制观念,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增强依法执教的自觉性。如每年的中小学招生,我们都组织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规,用教育法规指导招生工作,把解决“入学难”,确保适龄儿童入学和小学毕业生升学,巩固“普九”成果,提高到执法的高度去认识去落实。我们还根据有关教育和保护青少年法规的要求,明文规定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对违反规定的,坚决实行考核和职称评审的“一票否决”,对情节严重及屡教不改的,将给予更严厉的处理。这一措施,有力地遏制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

2、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区普法工作意见》规定:各级普法主管部门、政法部门和基层组织,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中小学的法制教育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和造就遵纪守法的新一代。为贯彻落实这一规定的精神,形成中小学民主法制教育工作齐抓共管的新局面,我们积极发挥中小学校外法制辅导员、校外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如请他们参与制订学校民主法制教育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协助学校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活动,以及为学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从而有效地加大了学校民主法制教育工作的力度,使各校的民主法制教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各中小学还注意不断拓宽民主法制教育的渠道。一是发挥共建单位的作用。如**职中与沙河街综治办不定期联合举办模拟法庭,由学生担任法庭中的各个角色,通过模拟审判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增强了法制观念。二是充分利用教师和家长队伍中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如有的教师持有律师证、有的兼任陪审员,许多家长从事政法工作,学校就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请他们给学生上法制课。许多学校还与省、市电视台公安频道节目主持人以及律师事务所联系,请他们给学生作专题报告。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民主法制素质不断提高,勇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如市七十五中的学生通过法制教育,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一些知情的学生能向学校大胆举报黑社会想拉学生下水的行为。学校了解后,马上与共建单位沙东街派出所联合行动,及时抓获了有关人员,保证了学生能安心回校读书。

3、形成制度,纳入评估。

为了使民主法制教育形成制度,形成序列,克服随意性、避免盲目性,我们除了每年对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作通盘考虑,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以外,还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中,定期检查督导,不断总结提高。如今,民主法制教育已列入各校重要议事日程,每学期都制订专项计划,各级各单位还定期召开总结会、座谈会,及时总结交流经验,促进了民主法制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水平的提高。

以上是我区中小学民主法制教育所做的主要工作,但也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些学校的民主法制教育工作不够落实;一些学校教育的形式方法不够灵活多样。由于受人员编制的限制,目前学校政法专业毕业的老师不多。这些问题,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解决。经过三个五年的普法教育,我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了较明显的增强,许多青少年懂得了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集体及自身的合法权益。但我们的法制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标准不一,教学内容缺乏规范化。具体表现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在教材上,目前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内含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学、高中甚至大学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二是质量不高,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又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仅依靠自学课本掌握一些理论知识,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三是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责职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许多家长对在校生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即使进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别是对已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必须规范教学。要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争取在升学考试中加入法律知识的内容。司法、教育等部门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其次,要提高质量。要组织力量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律教师,壮大法制教师队伍,同时,在教学上要与主科同等对待,并列入考试范畴。最后,职责要明确。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参与,家庭及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的社会环境。

7.中小学法制教育 篇七

现状:劳动教育在学校被弱化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 近年一些地方在劳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劳动教育总体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 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 在家庭中被软化, 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 劳动意识缺乏, 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此外, 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也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削弱, 现状不容乐观。从学校来讲, 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 师资、场地、经费缺乏, 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 劳动多教育少, 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

从家庭来讲, 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 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 只要学习好, 什么都不用干。从社会来讲, 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 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

措施:有条件学校可开展养殖

意见指出, 要切实抓好相关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家务劳动等关键环节。在课程方面, 意见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 高中阶段要开好通用技术课, 要明确并保证课时。地方和学校可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其他学科也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 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在校内劳动方面, 意见要求学校组织开展校内劳动。如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如普及校园种植, 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 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 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 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 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在校外劳动方面, 意见要求中小学校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规定小学、初中、高中每学段都要安排一定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

此外, 意见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 要求学校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 布置类似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

8.中小学法制教育 篇八

关键词: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教育衔接

事实上,研究分析当前教育状况,不难发现义务教育的中小学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中学教育与小学教育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中小学教育均属于义务教育构成的重要主体。从系统的义务教育来看,中小学基础性教育本就为系统性的,浑然一体的,但是现实的中小学教育各自为阵。这样的发展状况,不仅不利于基础教育的发展,还难以从根本上实现义务教育体制。因此,有必要研究分析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发展目标问题

要想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能够有效衔接,首先必须明白的一点就是,中小学教育衔接并不在于形式,更重要体现在教育本质上;中小学义务教育衔接并不是摆架子,更为重要的是要体现货真价实的教育成果;中小学义务教育衔接并不是嘴上说说,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育衔接要体现在教育实践中。在义务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做好中小学教育衔接工作,是要缩小中小学教育的差距,理顺中小学教育的内部关系,从而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义务教育的素质教育。研究分析义务教育衔接问题,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不适应中小学教育衔接的教学体制、政策、规定与做法。找到最佳方法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能够达到无缝对接的目的。

二、课题选择问题

事实上,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衔接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如前文所言,学校或者是教师在研究中小教育衔接问题的时候,并不是全面开展。而是从学校与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可将学校或教育者最容易突破或最需要解决的个别问题作为研究人手的途径,也就是选好课题研究问题。在此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课题选择应当体现出这么几方面,即现实性、可行性、操作性以及一致性。所谓的现实性就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当前现有教育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现在的教学情况和学习情况出发。可行性就是要保证研究课题分析的时候能够取得良好的结果,实现预期研究目的。在确定课题后,便于操作与实施就是所谓的操作性。而一致性就是中小学教育衔接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要保证中学与小学在同一阶段所研究的课题能够一致。唯有中小学双方研究的课题一致,才能够实现义务教育的中小学教育衔接。就当前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来说,从中学与小学的角度来看,中小学教育衔接时刻从两个教育共同关注的学科问题开始展开研究。共同学科教师到对方的课堂上听课,了解教材、学法与教法,就会发现其中潜藏的问题,继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还应当要考虑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教育的连续性。在此基础上,才可保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衔接。另外,从社会环境来看,可根据不同学校的客观条件、工作需要與研究能力等各方面擅入研究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

三、参照问题

在发展义务教育的过程中,研究分析中小学教育衔接的问题,应当注意双重挖掘。重视教育衔接期间发生变化,也就是参照物的变化。在此过程中,需要认真调查研究,收集中小学教育衔接前后的情况,并进行对比。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中小学教育衔接的完好性。在研究分析中小学教育衔接的时候,如果没有相应的参照物,研究成果的说服力就非常薄弱。关于参照物的选定,不应局限于数据上,同时也可以是书面文字材料或图像资料。但是在研究的时候应当有意识寻找、收集和保存。在研究分析中小学义务教育衔接问题的时候,利用参照物,可更好的展开该项工作。

四、取长补短问题

事实上,研究分析中小教育衔接的问题,也是一个教育实践的过程,其实也是中小学教育取长补短的一个过程。在开展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中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异。经过研究,可认识到两个教育阶段存在的差异性,继而才可更好的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不会将中小学教育混为一谈。与此同时,还需要深入研究中小教育必须走向衔接的连接点,共同性。促使中小学教育双方相互改变不科学的教育观念,教育规定与教育方法。因而,中小学教育领导人员应了解教育法规,深入研究,实践教学活动。

五、结语

中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构成部分。要想保证义务教育顺利实施,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就应当研究分析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衔接的各方面问题。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中小学教育衔接的完好性,才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土地是以它的肥沃和收获而被估价的;才能也是土地,不过它生产的不是粮食,而是真理。如果只能滋生瞑想和幻想的话,即使再大的才能也只是砂地或盐池,那上面连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别林斯基

9.新生中心小学小学法制教育总结 篇九

2011年秋学期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我校根据县教体局、学区的工作精神,开展了一系列法制教育活动,力求将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做细、做实、做具体,为了进一步做好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校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水平,为学校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现将本学期法制教育宣传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强化教师法制意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非常明了“身教胜于言传”的内涵。要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法制观念,要知法、守法、严于律己,而教师法制观念加强有赖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导向。十月份,我校围绕校园安全的热点问题,通过真实的个案,具体分析了各种情况下的学生伤害事故,还分析了不同的事故应该怎样预防,怎样应急处理,给予了学校、老师具体的指导。

二、营造文化氛围,注重校园法制宣传。

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通过班会、午会向学生进行“法在身边”的法制教育和现场讨论会,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熏陶,在积极的校园氛围中受到教育,从而明确了真善美、假丑恶,提高了各种犯罪违纪诱因的免疫力。

三、开展多种活动,强化师生法制观念。

1.加强交通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和教育,重点加强学生路队制的建设,确保了师生的行路安全。

2.根据有关宣传日开展相应的法律知识宣传活动

(1)我校规定每月十五日为“法制安全教育日”,每逢这一天,我校围绕“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宣传主题,针对学校安全状况,开展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利用校会召开全校安全教育会议,各班看了安全教育宣传短片,从安全用电、预防煤气中毒、止血和小外伤处理、紧急求救、交通安全、青少年禁毒教育等方面,对学生作了深刻的安全教育。

(2)在教师中重点进行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其他与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的学习、巩固和提高,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为人师表、依法施教,依法维护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3)“十一”等假期,我校都开展假期安全教育,通过集中讲座,《给家长的一封信》,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度假责任书》等形式,加强假期安全活动的指导。

3.出好法制教育主题黑板报。设立展板进行防火自救知识宣传,以防火自救为主题的展板上,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们再现了火灾的惊人场面。

4.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让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自我保护。

5.加强了对有关自愿、公平、诚实、守信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念和合同法、公司法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进一步提高了自身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行为主体依法维权、尊重知识的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

另外,我校一直重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校风正、学风好,学生彬彬有礼,行为举止文明大方,受到社会普遍赞誉.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它的内容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更,我们只有牢牢地把法制工作记在心头,从小事抓起,坚持不懈、长此以往地抓下去,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确保我们的身边无犯罪事件发生。

10.中小学法制教育 篇十

在中小学开展法制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重要内容,是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市已有法制教育建设指导意见在具体实施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不够。法制教育由于不是考试科目,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学校普遍不重视。

2、课时不落实。中小学普遍重视文化课程,对素质教育课程安排大都为每周1至2个课时,而这些课时又要安排思想品德、健康、劳动等其他课程,导致法制教育课时落实程度差。

3、师资不到位。法制课基本上由其他课程教师兼任,教育形式大都是照本宣科,很难引起学生兴趣。另外,法制课兼职教师基本上没有进行过系统培训,普遍对学生应该知道和掌握些什么法律知识不清楚,在教学中遇到实际案例很难解答,也间接影响到学生对法律的重视,不利于学生从小树立法律意识。

4、教材不配套。由于缺乏经过论证、统一成套的权威教材,法制课教师在备课时往往缺乏指导,对不同年龄阶段 1

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不熟悉,导致法制课收效甚微。

5、法制副校长流于形式。虽然我市绝大部分的中小学均配备了法制副校长,但由于是学校的领导层,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精力有限,很难兼顾到法制教育,很少开展法制教育相关活动。

6、家长重视不足。许多家长片面追求文化课教育忽视法制教育,认为法制课是副课,是学校的事,很少对子女进行有效教育。

为此,建议:

1、抓好教师培养和教育形式。加强对法制课代课教师的培训,市县教育部门可以和司法部门协调,适当开设法制教育学习班。同时可以邀请我市律师协会组织法律专业人员进课堂,鼓励各种非盈利性的组织带法律进课堂。

2、统一课程教材。重视法制教材的编写论证工作,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学校,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编写教材。

3、保证课时落实。严格落实法制教育基本课时,学校开设法制课必须要有课程表,保证不被其他课程占用,适当开展法制公开课、论文评比等活动。

4、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法制副校长要定期和教育、司法部门沟通,安排法制教育宣讲组深入学校举办法制教育公开课;定期通过家长会同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学生家长共

同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建立法制副校长定期会晤制度,为各校法制副校长交流经验、共同开展活动提供平台。

11.中小学法制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教育督导;素质教育

【分类号】G639.2

21世纪是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也是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教育作为立国之本,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地不断推进,教育督导在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教育督导不仅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内容,更是教育行为的有效规范,在指导教育工作中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可以说,教育督导是不同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当然,对于我国教育最为基础的中小学教育而言,也同样如此。在中小学教育中,强化教育督导作用,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向前迈进,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各方面能力等都大有裨益。

一、中小学教育督导现状

在中小学教育中,强化教育督导,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基础教育是否能够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同时也是稳定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必要手段之一。从当前中小学教育督导制度实施现状上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包括督导制度执行偏差、督导指挥不当等。笔者作为一名教育督导人员,通过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督导现状深入研究,认为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有必要,且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提升。

(一)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不到位

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当前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存在不到位现象。一方面,部分督导工作人员在进行教育督导工作时,容易犯“一刀切”的错误,在进行督导评估时,千篇一律采取同一个标准进行评价,督导效果不是太好;另一方面,在开展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中,所采取的督导方式、方法和手段都较为老旧,未能跟随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致使督导工作头重脚轻,不利于素质教育地实施。

(二)教育督导机制不健全

当前,本地中小学的教育督导工作主要由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学校里并未设置专门的督导小组,各乡镇也没有设督导组,因而导致当前中小学教育在督导工作方面存在较大的空缺,缺乏完善的督导机制。同时,教育督导有时仅停留在早期那种到基层学校检查工作的层面上,单纯的只是对学校进行的某项成果的评估和验收,督导机制不健全,这些都是在中小学顺利开展教育督导工作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督导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从总体上看,當前对中小学进行教育督导工作的专业督导人员(专职督学)数量过少,而聘请的兼职督学身兼数职,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督导工作上,因此出现了督导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大部分教育督导人员在接受督导工作之前,很少有接受过正规、系统性的培训,专业知识匮乏,对教育督导相关法律法规等的了解和掌握尚未完全,对督学工作的性质及要求缺乏充分的认识。这也是存在于教育督导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强化中小学教育督导的必要性

上述我们提到当前存在于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的若干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损害了教育督导制度本身,又不利于素质教育地推进。因而,强化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至关重要且势在必行。众所周知,教育督导的目标是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而这些目标最终得以成功实现的必要前提就是需要强化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

三、强化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建议

教育督导工作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该如何进一步强化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呢?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尝试:

(一)健全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体系

在开展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中,教育评估不仅是基础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督导手段。当前中小学教育评估体系存在不健全问题。对此,笔者认为要想进一步强化教育督导工作,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评估体系,来保障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完善地方性教育督导相关法规

“有法可依,有规可守”是教育督导工作开展的前提,也是重要内容。构建完善的、适用于本地区的中小学教育督导法律法规,既可以让教育督导工作有法可依,也能反过来约束教育督导部门,使他们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督导,以此真正实现中小学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对督导人员的培训

针对当前教育督导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要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想方设法提升督导人员的素质。而提升督导人员素质和专业知识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加强对督导人员的培训,应该积极建立有效的督学培训学习机制,不定期加强教育督导人员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加强教育督导的理论和技术研究。通过培训达到筛选优秀教育督导人员的目的,同时还能不断更新教育督导理念,以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需要,有效提高教育督导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督导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督学素养,提高教育督导的执行力。

综上所述,强化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既有助于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又能充分激发学生个性,让学生在更加轻松、自由的教育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战丽娜,王香.督导队伍的建设与评价[J]. 江西教育, 2013-31.

[2] 马 力.创新教育督导机制,强化教育督导工作,确保基础教育健康发展[J].广西教育.2009-03-15

作者简介 :

12.中小学法制教育 篇十二

关键词:义务教育,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 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其一生的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 对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分析

《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切实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提出“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 着力提高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目标。我国经过十几年的教育改革, 已基本解决城镇地区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但在农村矛盾依然突出, 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来源造成较大影响

税费改革之前,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主要来源于县镇, 即教育费附加、教育集资和财政拨款 (县乡财政) 。由于国家投入甚少, 县乡财力薄弱, 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实际上是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经费来源。税费改革后, 随着农业附加税及农村集资等的废除, 县乡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尽管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 将义务教育责任上收至县, 但是在各级政府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没有划分清楚的情况下, 只是简单地将义务教育的统筹层次提高到县一级, 将乡、村的资金缺口集中到了县级财政, 总量不足的问题仍然难以得到真正的解决。

1.2 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不健全

尽管近几年来各级政府积极投入, 使大部分学校都成为当地最漂亮的建筑, 但是与“让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成为当地最坚固的民用建筑, 成为当地发生危险灾害时的避难场所”要求相比, 仍有相当数量的学校达不到标准。不仅许多学校存在安全隐患, 农村学校的食堂、饮水和厕所等基本卫生条件比较差, 而且基本的教学设备、实验仪器、图书资料、音体美活动设施、学校信息化条件等也不齐备。

1.3 农村义务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农村现任中小学教师一般由分配来的大专毕业生、民办转公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组成。近年来取消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因农村经济条件差, 学校教师收入低, 待遇不高。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很少到农村中小学学校任教。而农村中小学挑大梁的骨干教师都是过去中师毕业之后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大学专科学历的教师。在农村中小学占有较大比例的一部老师是当年民办转为公办的教师, 这些教师年龄偏大, 教学观念陈旧, 知识结构老化, 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相对较低。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 英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严重缺乏。

1.4 农村生源向城镇流动造成教育成本增加

近年来, 随着农村经济和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而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和农民观念的改变, 一般家庭只有1~2个孩子。家庭条件稍好的都把孩子送往城市私立学校就读, 不愿把孩子送往农村寄宿学校, 有的甚至在孩子很小的时候, 就送到城市的全托幼儿园, 也不愿就近入托到乡村幼儿园。这就与政府为了节省教育投资, 实行压缩校点, 多校合并的措施相矛盾, 非但没有节约教育投资, 反而造成教育成本的增加。

2 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策略探讨

2.1 教育投资向农村倾斜, 完善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经费投入不足, 是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义务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 各级政府理应继续增加教育投入,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首先, 进一步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完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 各级政府应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每年新增的教育事业发展经费, 70%以上应用于农村教育的发展。依法足额征收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应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 不得随意减免。其次, 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应继续做好免除农村学生杂费及免费为其提供教科书等工作, 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落实到位。

2.2 通过城乡帮扶, 解决农村教育资源问题

建立城乡兄弟学校帮扶制度, 由城镇优质学校通过帮扶农村学校进行教师培训、选派教师定期任教、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等形式, 逐渐把农村弱势学校扶强。积极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设备维护、教育教学软件开发和教师应用培训工作, 充分发挥工程的使用效益, 让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一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推进“班班通”, 通过卫星、因特网、微波网等多种途径, 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学校与教育资源中心全面联通,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明显提高。鼓励名校开发优质资源, 通过网路输送到农村和边远地区薄弱学校, 通过教育信息化推动均衡发展。

2.3 统筹教师资源, 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 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进一步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院校共同参与、培养与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初始学历和教师专业化水平。大力吸收优秀高校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 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知识层次和学历水平。其次, 完善教师交流和支教制度。完善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制度, 建立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制度, 将优质学校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农村学校。完善高等院校高年级师范学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制度, 提高师范生的能力素质和农村学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积极推进区域内教师流动制度, 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应当具有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时间的经历。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和支持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 对农村教师、支教教师, 在晋职、评优等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

3 结语

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新时期新阶段教育发展的新目标, 是提高全民素质, 实现富国强民的伟大工程, 需要全民的关注与投入。

参考文献

[1]张雷.论城乡义务教育不平等的诱因及破解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 2009 (24) :56~58.

[2]翟博.均衡发展: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 2010 (1) :3~8.

[3]陈军.教育均衡发展之路经[J].人民教育, 2010 (3) :17~20.

13.中小学法制教育 篇十三

为了全面了解我县中小学青少年法律知识普及情况,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我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实地视察、访谈与问卷调查有关学校、教育和司法等有关部门,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一些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组织机构。通过调查,全县各中小学高度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都成立了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成员由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代表、家长委员会的家长代表组成。各校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并请他们参与制订学校法制教育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及为学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从而有效地加大了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力度,使各校的法制教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形成制度,纳入评估。为了使法制教育形成制度,形成序列,克服随意性、避免盲目性,学校还把法制教育工作作全盘考虑,提出了具体任务和要求,还把这项工作纳入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中,定期检查督导,不断总结提高。法制教育已列入各校重要议事日程,每学期都制订有专项计划,各学校还定期召开总结会、座谈会,及时总结交流经验,促进了法制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水平地提高。

3、把法制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面对教育新形势,为切实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各校针对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及时调整和充实教育内容,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入手,重点进行“五爱”教育、国情教育、法制和纪律教育、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在学生养成教育工作中,注意把法制教育贯穿始终。为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国旗意识,各校每学期都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国旗法》,让学生懂得升国旗是一项非常庄严的仪式,有法律规定,从而在升旗时能严肃认真。对学生进行中小学生守则和校规、班规教育时,能与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安全法》、《刑法》等法规相结合,教育学生在校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要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个好公民。我们还经常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苗头,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法规并开展讨论,组织学生观看违法犯罪的光盘,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与违反校规之间没有鸿沟,小错不改就会酿成大错,使学生明辨是非,防微杜渐,自觉告别不文明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学生素质教育报告册》,对学生进行每日、每周、每月、学期中、学前末的自评、他评与综合评定,并将评定作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的重要依据,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4、认真落实法制教育进课堂工作。一是落实中小学的法制教育课,使法制教育做到了教学计划、教材、师资、课时“四落实”。积极开展法制讲座,中小学的法制知识讲座一般安排在开学初、学期中和学期末有针对性地进行。二是利用班会课、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各中小学能利用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材,对中小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制教育。在中学还实行法制知识考核制度,规定考核成绩要占政治课成绩的20%,从制度上调动了学生学法的积极性。三是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全县各学校都认真开设了思想品 德课,每位教师都能按教材要求,针对学生实际组织教学,其他学科教师都能按照学科特点,设计法制教育的内容,做到了知识的传授和法制教育相得益彰、教书与育人并举。

5、把法制教育寓于各项活动之中。坚持以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以“法律与你息息相关”主题教育。一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开展法制读书活动。组织看法制教育画册,讲其中的故事,对中学生则要求他们学好《法律常识手册》、《法制课读本》,并要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收获。二是结合形势特点,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根据实际,结合“3.8”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5月份法治宣传月、“6.26”国际禁毒日、9月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11.8”法律援助日、“12.4”法制宣传日,积极开展各类法制宣传工作。三是营造法制教育的氛围。许多学校通过法律知识长廊、学校电视台、广播站、宣传专栏、黑板报、手抄报等,经常向学生宣传法制知识。四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从中接受法制教育。组织学生募捐,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组织学生,把自编自演的法制教育小品,教育学生还将课堂所学的法制知识向家长讲解。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既经受了锻炼,又提高了自身的民主法制素质。五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法制教育。举行知识竞赛、辩论会、征文、文艺表演、演讲、手抄报、漫画比赛等,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的民主法制素质,启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六是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强化民主法制教育。如组织学生观看《青少年犯罪警示录》等电视片,参观《珍惜生命,拒绝毒品》图片展览,旁听审判会,邀请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政法部门的领 导、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公安干警,给学生作报告,帮助学生认清美好与丑陋、正义与邪恶,增强抵御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6、把法制教育与家长学校工作相结合。家长学校工作是提高家长法制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县教育部门与县妇联制定了《家长学校考核管理制度》,全县成立家长学校52所,并把法制教育作为家长学校的重要教育内容,一是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教育。充分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法制教育,组织家长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开展了家庭《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识讲座,增强了广大家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能力。二是将培训教育与个别辅导咨询相结合。各家长学校根据实际开设了法制辅导班,解决部分家长在家庭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困难。三是发挥现代教学手段,对家长进行培训。四是印发学习材料“给家长的一封信”,建立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参与学校一日活动,对家长进行培训。五是组织优秀家长代表,进行家教现身说法,相互交流育人经验。目前全县省级优秀家长学校5所,市级优秀家长学校18所。

7、强化纪律教育,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每年开学对全体学生结合《中小学生守则》的学习,开展校风校纪整顿,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批评处理为辅,达到了教育与警示的作用。针对县城和集镇部分学生中存在的打架斗殴、敲诈勒索和进营业性网吧三种现象,我们进行了排查,采取个别谈话,家访和教育,校园三种现象得到了有效地遏制。与县综治办、公安局联合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等,都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与县法院联合举办了少年法庭,由学生参与法庭中的各个角色,通过模拟审判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增强了法制观念。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民主法制素质不断提高,勇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8、开展专项治理,净化育人环境。第一加强了校园环境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结合学校恢复重建的实际,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高标准规划学校建设,科学规范校园管理,始终保持校园整洁优雅、充满浓浓的书香气息。全县统一规定校园内外墙壁的标语、图案、校训、校规,室内外悬挂的名人画像,阅报栏、办好黑板报、校园广播站和校刊,做到“让学校每面墙壁都会说话”。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加强了部室建设,高标准配备了学校部室,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气的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第二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积极与公安局、工商局、文化旅游局配合,加强了对游戏厅、网吧等校外娱乐场所的清理整顿。与相关部门一起进行了集中专项整治,对全县28家营业性网吧进行了清理整顿,对5家违规经营户进行了处罚。

二、存在的问题

1、社会及家庭教育缺失,影响了学生的整体教育工作。一是社会上不正之风等消极影响,致使部分学生思想空虚、信仰缺失、道德失范、法制观念淡薄,形成了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颠倒的荣辱观。二是部分家长对子女缺乏正确的引导,教育方法不当,或放任自流,或强行压制,更有个别家长教育子女的出发点不正确,是非不分,导致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困难。三是弱势群体子女管教的缺失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单亲家庭和留守学生往往形成了不服管教,打架 斗殴、逃学或个人至上,不服纪律,为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目前全县留守少年儿童达16878人,寄宿制学校住校生达24770人,学校法制教育的任务非常严重。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许多家长对在校生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即使进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别是对已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2、联动机制作用不力,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令人担忧。物质利益驱动下,一些商人不顾伦理道德、法律规范的要求,仍然向中小学生开放网吧,影视作品、书报杂志等渲染的暴力、色情、恐怖内容等严重危害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了青少年成长成才。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也下发了相关规定,但职能部门管理仍然不到位,而个别职能部门对法制宣传教育认识不足,削弱了活动的协调、统一、实效的整体功能,而教育部门管理权限受限,造成中小学生进网吧屡禁不止。许多网吧时常有中小学生出入,有的网吧还允许赊账。由于学生长期沉迷网吧,学习成绩下降,思想没有寄托,违规违纪思想滋生。教育部门和学校只有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加大课外巡查力度来解决,但不是万全之策。如今杜绝中小学生上网,已成为广大家长的群体意愿,也是我们的最大愿望。

3、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又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仅依靠自学课本掌握一些理 论知识,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但因受课程安排和时间、精力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个别成员在宣讲活动中,不规范的成人化语言超越了中小学生的感应认知、哲理性、逻辑性的不连贯,缺乏一定的趣味性,既达不到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和引用一个范例教育一片学生的效果,又未能深入浅出地把法制教育与心理矫正引导有效地交织,造成事倍功半的失误。

4、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的评价机制存在严重偏差现象。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是看升学率,对教师的评价是看分数。客观导致了重智轻德的现象。在评价方式上,虽然有了创新,实质却没有多大改变,往往出现一个学生只要学习好,一切都好的管念。家长交给学生的也只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很少提及法制教育。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领导,夯实责任。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兴衰。各校要进一步完善成立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一名分管校长具体抓法制教育,明确职责,切实加强法制教育工作的领导。各校要主动与综治办、司法、公安、团委、关工委等部门联系,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健全职责分明、工作有序的责任体制和学校、家庭、社区联动的运行机制,健全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网络,逐步实现法制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

2、加强法制课堂教学。课堂是青少年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主渠 道,各校要逐步实现教学计划、教材、课时和教师“四落实”,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各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小学思品、初中思想政治、高中政治课中除教材本身法律内容外,增加其它一些法律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有机地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剖析解答法律条文及案例,纵深拓展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3、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在班、团、队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寓法制教育于班、团、队活动之中。充分利用学校黑板报、宣传窗、专栏、广播等工具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在学生中积极组织开展征文、演讲、参观、模拟法庭、知识竞赛、讨论会、辩论赛等生动形象法制教育活动。同时,各校进一步深化“带法回家”活动,并组织开展好每年的“法制教育活动月”活动。

4、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积极作用,发挥其社会效应功能,努力创办好法制学校。各校的法制副校长若今后因工作调动等原因有所变动,要及时加以调整、补充。各校领导要主动邀请法制副校长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并邀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到校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讲解,使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得到增强。

5、严格控制学生流失,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由于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犯罪现象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不把表现不好的学生推向社会,做好控制学生流失,加 强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严格控制中小学生流失,实行学生流失报告制度,并把这项工作作为评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各校要继续实行师生全员结对帮教制度,大力倡导教师“爱心”教育,树立“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生同样光荣”的观念。

6、治理好校园周边环境。各校要积极配合公安、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治理好校园周边环境,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告别‘三室两厅’、网吧,争做‘四有’新人”、“爱护生命、拒绝毒品”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校外部环境。同时,各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美化校园,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使校园成为一个大教育场,营造一种“校园无小事,处处皆育人”的良好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校园秩序,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保障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上一篇:土建工程师年度考核下一篇:高三如何安排寒假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