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公共服务平台

2024-10-17

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共10篇)

1.文化公共服务平台 篇一

构筑文化大院平台提供计生优质服务

中共城关镇委员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获嘉县城关镇党委、政府,对省、市及各县(市、区)领导莅临我镇指导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全镇计划生育整体工作,特别是人口文化大院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我镇位于获嘉县城中心,下辖10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2万人。

多年来,我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省、市、县业务部门帮助指导和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上级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注重抓载体夯基础,抓管理堵漏洞,抓服务上水平,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低生育水平,为全镇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我镇连续16年被市、县评定为“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多项工作受到省、市、县人口计生委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一是高度重视,确保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

我镇始终把计划生育工作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经常研究和听取计划生育专题汇报,协调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为计划生育

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坚持每年开展多种活动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不断满足群众求富、求知、求美、求乐、渴望身心健康、优生优育、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愿望,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今年,全镇开展了“关爱女孩”、“关爱老人”及“7.11人口宣传日”、计生宣传月等宣传活动,并抽调医务人员,聘请专家对全镇110多名50周岁以上奖扶特扶对象、独生子女户进行了分类免费健康检查。每月组织一次计生宣传队到城关镇敬老院进行表演。

2010年,全镇加大计划生育经费投入,镇级达280万元,村级达130万元,社会各界捐助17万元,市驻洛纣社区工作组帮助解决资金30万元。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有效推动了计划生育工作的稳步发展。

二是注重宣传,组织形式多样的计生教育活动。

近年来,我镇坚持把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作为突破口,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活动中转变婚育观念,以活动促工作,以活动带工作,尤其是注重抓好宣传阵地建设。目前,全镇共建成高标准村室8个,人口文化大院7个,计生文艺宣传队12个,大型计生宣传版面18个。其中,小洛纣村人口文化大院在全镇乃至全县都起到示范作用,不但为群众跳舞、健身、球类活动、戏曲等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场所,而且为全村红、白喜事提供了场地,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不但使

本村群众从中受益,而且覆盖了社区周边8个村。我们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融入到活动之中,真正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受教育面达3.2万人次,其中包括老、中、青不同年龄段人群。今年,我县第二届“巾帼杯”羽毛球、乒乓球赛在我镇小洛村人口文化大院成功举办,为全县体育活动提供了场地和平台。

三是加强管理,建立和完善机制体制建设。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广大群众思想健康向上,身体得到了锻炼,学文化学技术的人多了,通过劳动发家致富的人多了,优生优育的人多了,执行计划生育的人多了,关心热爱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多了,尊老爱幼的人多了,爱集体爱和谐的人多了。我们深刻认识到,村级人口文化大院应当持久发展下去,必须建立完善的、规范的制度。小洛纣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如人口文化大院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制度、图书借阅制度等,逐步使村级人口文化大院迈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正规化的路子,由此在全镇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我们在村级人口文化大院建设上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努力,得益于省、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到位,恳切希望各位领导留下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今后,我镇党委、政府仍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计划生育工作,充

分利用村级人口文化大院,培养群众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继续争创“优质服务先进乡镇”,使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谢谢大家!

2.文化公共服务平台 篇二

关键词:文化站,安广镇,数字服务平台

一、建设数字文化站的意义

(一)文化站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概念

文化站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也就是数字文化站,是借助于现有的先进网络技术,构建起文化站的网络文化活动与服务中心。实际就是在文化站的网站上开办文化服务类的工作活动。从具体形式上看,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一方面可以发挥网络自身的优势,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包括一般性质的文化信息,以及具有某一专业领域或地域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的查询服务;另一方面,数字文化服务平台还能组织多种多样的网络文化活动,而这种方便、快捷的组织方式也更加能够满足群众的需求,并受到他们的欢迎。

(二)文化站数字服务平台的建设意义

1. 建设数字化文化服务平台是文化站与时俱进的需要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与时代相适应、相协调。文化事业也一样,如今已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都被冠以信息化的标签。那么,如果文化站依旧仅采用传统的文化服务方式,就会跟不上大众的生活节奏,自然无法得到大众的积极参与。所以,各级文化站建设数字化文化服务平台是很重要。文化站的文化服务工作主要是通过搞文化鉴赏、文化培训、文娱演出等活动来服务群众,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建设数字化文化服务平台是对以往文化服务工作的有力补充,符合其发展的需要。

2. 建设数字化文化服务平台是建设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之一

建设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我国文化事业建设的一个大目标、大方向。在这个建设过程中,对公共文化设施的软硬件配备以及完善是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作为公益性的文化机构,也可以算作是一种硬件文化设施。那么,对文化站进行建设,就有利于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而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有利于文化站的建设与发展,所以,建设数字化文化服务平台是建设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文化站建设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相关建议

(一)建设数字文化站管理机制,保证其高效运行

安广镇作为发展中的小镇,缺乏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相关人才,技术水平无法与人才聚集的发达城市相比。所以,在网站建设过程中,往往无法真正打开局面。这也是安广镇文化站面临的一个硬性问题。

数字文化站一旦开启,就是文化站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像其他工作一样,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以保证其有效运行。为了避免数字文化站建设与发展工作的盲目性,就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机制,让工作开展的各个环节都有清晰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站甚至可以制定一个宣传、策划机制,让数字文化站提供更多新颖、丰富的服务。另外,文化站也可以借鉴市场的竞争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对网站的先进工作者给予表彰。

(二)加强学习,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培训班、进修班

数字文化站的正常运行需要较为专业的工作技能作为支撑。面对这个新事物,就要在以往传统的学习、培训内容基础上,对工作人员增添新内容,同时加大力度。主管部门能够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专业的培训班、进修班,或者下派专业技术人才到文化站指导。这些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迅速提高会有很大帮助,也有利于形成文化站全员学习的良好风气。安广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虽然一直都努力加强学习,但是由于工作人员老龄化和技术水平及设备的陈旧等问题,与数字文化站管理的要求有着不小的差距。

(三)数字文化站的建设存在盲目性

如今,建设数字文化站,搭起文化站与文化站之间以及文化站与群众之间的网络文化服务、交流平台已经被人们广泛认识和接受。但是现实情况下,人们往往是为了建设而建设,缺乏分析整合、统筹规划,非常盲目地进行执行与落实。安广镇文化站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三、结语

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是一个大趋势。我们能够及时意识到建设数字文化站的重要性是十分宝贵的。但是,对于安广镇文化站这样的小文化站而言,在实际建设网络平台的进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也存在着普遍性。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分析与探索,可以为广大文化站在平台建设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国新.示范区(项目)创建与公共图书馆发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03).

[2]郭平,张楚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07(08).

[3]李力.数字图书馆:美国的建设与启示[J].现代情报,2005(01).

[4]徐晓琳.数字图书馆建设与运作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3.文化公共服务平台 篇三

关键词:茂名;石油文化;信息服务平台

石油文化是茂名市重要的地方特色文化。茂名石化工业在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积淀形成了石油文化。作为国有特大型石化企业,茂名石化公司积极推进文化强企战略,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内外现代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努力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茂名石化特色的企业文化,为茂名石化工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茂名石化公司先后培育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力图强、严细求实、团结创新”传统企业精神和“事争第一”新时期创先争优企业精神,形成了“以发展企业、贡献国家、服务社会、造福员工为宗旨,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和石油化工产业基地为目标”的新时期企业文化。这是石油文化的灵魂,展现了茂名石油人负重奋进的精神风貌和创造新业绩以及实现更大发展的雄心壮志。茂名石油人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锻造出的以国为重、以苦为荣、团结奋斗、求实创新的优秀品格,也已经成为全市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构建茂名石油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的意义

1.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利用,促进茂名经济社会发展。茂名石油文化是重要信息资源,对于促进茂名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茂名石油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使全市人民深入了解“艰苦奋斗、自力图强、严细求实、团结创新”和“事争第一”石油精神,使人们艰苦创业、创先争优,使全市人民深入了解石油文化。通过石油文化的引领,全市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用共同的目标凝聚力量,用共同的价值追求鼓舞斗志,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共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共同创造茂名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通过石油文化的引领,人们关注和了解石油产品,因地制宜,发展相关下游产业,推动茂名经济社会发展。

2.有利于宣传茂名,提高知名度。茂名市以炼油、乙烯生产为龙头的石油化工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广东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基地。但是大家知道,目前茂名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高。茂名石油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可以揭示茂名石油文化,突出茂名石化工业的重要性,宣传茂名的产业政策及其他政策,形成茂名是投资热土的良好形象。同时,茂名石油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可以通过高水平的、大手笔的广告筹划,宣传茂名,促进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对茂名的了解,进一步提升茂名的的知名度。

3.有利于茂名石油文化的研究。茂名石油文化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茂名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石油文化和我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值得人们关注,值得人们继承、保护和发展。茂名石油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为继承、保护和发展茂名石油文化作出了贡献,为人们研究茂名石油文化和茂名特色文化提供了便利,同时,为研究我国石油文化和我国文化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也为丰富我国石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构建茂名石油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的主要内容

1.确定平台构建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是指把人力、物力和智力按一定的形式和结构,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任务或利益有秩序、有成效地组合起来而开展活动的社会单位。目前,茂名还没有确定平台构建组织机构,石油文献管理机构也没有明确。平台构建机构是平台建设的起点,只有确定平台构建机构,才能开展平台构建工作,才能把目标落到实处。茂名市是一个欠发达的中等城市,资金有限,平台构建机构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以两个为宜,应该从收集石油文献比较多的单位中选两个。目前,收集石油文献比较多的主要有茂名石化公司、茂名市图书馆、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笔者认为,应该以茂名市图书馆和茂名石化公司为平台构建的组织机构,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单位可以通过共建共享方式参与。收藏地方文献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之一,各级公共图书馆都担负着收集和保存国家重要出版物副本的重任,尤其是地方文献的重要收藏中心。茂名市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具有收藏茂名石油文献等地方文献的职能,具有茂名石油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作为平台构建的组织机构,有利于平台的构建。以茂名石油公司为平台构建组织机构的理由是,石油文化是茂名特色文化,也是茂名石化公司企业文化,构建茂名石油文化信息服务平台,也是茂名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2.制订平台构建规划。规划,是指个人或组织制订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是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规划是实际行动的指导,为了避免构建茂名石油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的盲目性,要制订平台构建规划。平台构建规划,要根据国内外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趋势,立足于茂名客观实际情况。制订构建规划,首先,要确定平台构建的指导思想、方针和应遵循的原则。构建茂名石油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应本着需求引导、效益为本、资源共享的原则。其次,根据平台构建指导思想、方针和原则制订计划。计划制订时必须注意到平台构建目标和具体的措施。构建茂名石油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应该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具有确定性、专一性、合理性、有效性及可行性。只有在需求引导、效益为本、资源共享的原则下,根据确定的目标进行平台的建设,高效建设茂名石油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取得平台建设的成功。

3.完善茂名石油文化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是平台构建的基础,没有完善的文化信息资源,就不可能构建好茂名石油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因此,要建设好茂名石油文化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机构就要不断完善茂名石油文化信息资源建设。首先,要建设茂名石油文化特色资料库。目前,由于相关部门不重视,思想认识不到位,在茂名石油文献的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如存在收集力度不够、收集不全面、存放混乱、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石油文献是构建茂名石油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也是前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对茂名石油文献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这对茂名石油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是很大的障碍。如果没有科学严谨的管理,会影响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科学管理茂名石油文献,保护好茂名石油文献,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平台的构建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茂名石油文献信息资源保护机制,加强石油文化特色资料库建设工作。在特色资料库建设中,确定石油文献收集范围,并根据文献收集范围,通过订购、交换、复制、征集、赠送等形式全面收集文献,进行整理,建设茂名石油文化特色资料库。其次,建设茂名石油文化数据库。用新技术把相关石油文献转换成数字信息数据库,为茂名石油文化在网络的传递打下基础。再次,要注意收集关于茂名石油文化方面的网上信息,并进行整理,以丰富石油文化信息资源。

4.建立茂名石油文化信息门户网站。门户网站是指集成了多样化内容和多种服务模式的Internet网站。它由域名、空间服务器、DNS域名解析、网站程序、数据库等组成,是一种沟通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站来发布自己想要公开的资讯,或者利用网站来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人们对其兴趣的提高,网站已成为信息服务平台的最好表现形式。茂名石油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应该以门户网站形式,搭建一个服务平台。一个网站是否成功,主要是以用户对网站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的认可来确定的。所以,网站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内容为中心,同时注意表现形式,使网站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对扩大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网站建设要选择合适的建站技术,如APS,XML,NET等,网站页面应该突出显示数据库、网络导航、服务系统等栏目,主页结构清晰,最好能提供一站式服务。

参考文献:

[1]上海图书馆.图书馆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

4.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篇四

(试 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工信部《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企业„2010‟175号)和《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意见》新政发„2010‟92号精神,根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企业„2010‟240号),推进我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是指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的原则,为区域和行业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技术支持与专利开发、节能环保、市场开拓、法律服务和管理咨询、信息化应用、创业辅导、人才培训等服务的法人实体。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下简称示范平台),是指符合第二条规定,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区经信委)认定,由法人单位建设和运营,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公共服务,运作规范、支撑力强、业绩突出、信誉良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服务平台。示范平1 台可以是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平台,也可以是某一方面服务功能突出的专业平台。

第四条 示范平台的认定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自治区经信委负责区级示范平台的认定、规划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各地州(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州(市)示范平台的初审推荐和指导服务工作,协助自治区经信委对示范平台进行管理。自治区级服务平台单位直接报送自治区经信委。

第二章 服务平台建设

第五条 建设原则。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面向产业、服务企业,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非营利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社会服务资源开放共享与统筹规划、重点推动相结合,促进产业升级与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

第六条 建设目标。以综合服务平台为依托、专业服务平台为支撑,以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为重点,建立自治区、地州(市)、县三级服务平台纵向协调发展,综合与专业服务平台横向互补的立体服务网络。第七条 建设内容。

2(一)信息查询:加强网络功能开发,畅通信息渠道,为企业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技术、产品、标准、人才、市场等各类信息服务。

(二)技术支持与专利开发:开展工业设计、技术咨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帮助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增强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建立行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产学研联合,促进技术成果转化、适用技术推广和创新资源共享;指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培养质量管理人员,提供大型加工仪器设备共享服务。

(三)节能环保:为中小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应用及节能评审服务,指导企业加强能源审计、现场管理,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四)市场开拓:组织开展各类展览展销、贸易洽谈、产品推介、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活动;推动建立驻外服务点和营销网络,帮助企业拓宽营销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开展现代物流、商务等服务。

(五)法律服务和管理咨询: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法律咨询,设立法律咨询服务热线,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标准、法律援助,法律、法规、政策等维权服务。提供发展战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咨询诊断,帮助企业学习、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决策和经营管理能力。

3(六)信息化应用:积极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和电子商务平台,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提升中小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信息化水平。

(七)创业辅导:为拟创业人员提供创业信息、创业培训、商务策划、工商代理和相关行政许可申报等服务;为创办三年内的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项目诊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投资融资、财税申报、技术支持等辅导服务和创业场地。

(八)人才培训:为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员工提供各类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三章 示范平台认定

第八条 申报条件。示范平台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设立、运营两年以上的独立法人单位,资产总额不低于150万元,财务收支状况良好,经营规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服务功能完善,服务特色突出。从业人数不少于15人,其中大专(含)以上学历和中级(含)以上技术职称专业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有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和必要的服务设施、仪器设备,办公场所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

(三)年服务中小企业不少于60家;近两年服务企业数量稳定增长;用户满意度在80%以上;服务业绩突出,在专业服务领域或区域内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力。

(四)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健全的服务流程、收费标准和服务质量保证措施;服务收入占营业额的比例不低于40%;有明确的发展规划、目标和品牌建设方案。

(五)主要服务于全区中小企业。满足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服务的行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六)积极参加各级经信委组织的为中小企业服务推广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专业服务机构、企业等相关社会服务资源有稳定、广泛的合作关系,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服务辐射带动能力。

(七)申报单位应是各地具有带动作用的重点平台。

(八)主要负责人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具有开拓创新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九)服务业绩较突出、示范带动作用比较明显的南疆三地州(和田、喀什、克州)示范平台,上述

(一)、(二)、(三)、(四)的条件可适当放宽。

第九条 申报资料。凡参加示范平台申请的单位必须按附件1的要求提供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应如实填写,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第十条 申报程序。各地服务平台向本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地州(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负责本地区自治区级示范平台的推荐工作,对推荐的示范平台运营情况、服务能力及业绩进行测评,填写《新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推荐表》(见附件1之表1),并附被推荐示范平台的申请材料,报自治区经信委。

第十一条 被推荐为示范平台的单位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新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报告;

(二)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名单及专业、职称情况(附件1之表5);

(四)主要服务设施、软件或仪器设备清单(附件1之表4);

(五)上一服务收支情况的专项审计报告;

(六)签订服务协议的中小企业名单(附件1之表6)和服务中小企业成效的评价;

(七)服务工作总结或运营计划;

(八)区级及以上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从业资格、资质(证明)复印件,认定证书(证明)复印件,备案证明、授予的荣誉证书(证明)复印件;

(九)能够证明符合申报条件的其他材料;

(十)得到各级政府的扶持情况;

(十一)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的声明(附件1之表3)。第十二条 认定程序。

(一)专家评审。自治区经信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申报单位的基本条件、服务能力、服务业绩、社会荣誉、发展目标等情况进行审核,提出示范平台候选名单。

(二)现场考察。根据评审结果和实际情况对示范平台候选名单进行实地考察,提出考察意见。

(三)公示认定。根据专家评审和现场考察结果,初步确定示范平台名单,并在自治区经信委网站公示7个工作日。

第十三条 自治区经信委对评审合格的示范平台授予“新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

第四章 示范平台管理

第十四条 区级示范平台名单在自治区经信委网站及有关媒体公布。

第十五条 对获得自治区示范平台称号的单位,自治区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予以重点支持,第十六条 各地州(市)每年2月底前将上工作总结、服务平台运营、建设发展情况(附件2)报自治区经信委。

第十七条 自治区经信委对区级示范平台实行动态管理,示范平台有效期三年,每三年复核一次,复核与申报同时进行。

第十八条 有下列之一情形的,撤消示范平台称号:(一)受到有关行政主管机关、行业组织处分的;(二)被司法机关处罚的;(三)一年内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由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组织的中小企业服务活动的;(四)多次被中小企业投诉并经查证属实的;(五)一年内不向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报送信息的。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各地州(市)可参照本办法,组织开展本地示范平台认定工作,并对地州(市)级及以上示范平台给予相应扶持。

第二十条 示范平台评审工作接受审计、纪检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经信委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

1、新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报材料 附表略附件1:

新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报资料

(一)新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推荐表(附件1之表1)。

(二)新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统计表(附件1之表2)。

(三)申报材料真实性声明函(附件1之表3)

(四)申请报告主要内容:

1.申请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创立发展沿革、发展目标、目前基本情况);

2、服务对象所在区域的行业状况,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和公共服务需求情况;

3、管理运营情况(包括:主要管理制度、人员激励、能力提升、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等);

4、近年来的服务情况(包括:主要服务内容、服务对象、规模、方式、收费等);

5、主要服务业绩及对区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贡献(包括:自测情况或典型案例);

6、获得各级政府扶持的情况;

7、下一步发展规划或运营计划。

9(五)申请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办公场所产权证明或长期租赁合同(复印件)。

(六)申请单位上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

(七)主要服务设施(含软件、仪器设备等)投资明细表(附件1之表4)及相应财务支出凭证复印件。

(八)主要从业人员情况表(附件1之表5),大专(含)以上学历证书以及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证明或执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九)近两年服务中小企业名单(附件1之表6);签订的服务协议、合同复印件和服务中小企业的成效评价;区域或行业内10家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评价意见。

(十)区级及以上部门颁发的从业资格、资质证书(证明)复印件,授予的荣誉证书(证明)复印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

5.文化公共服务平台 篇五

在科技部的指导下,上海市委市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以及各级部门的配合下,上海市科委于2003年启动了“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上海平台”)的建设,2004年3月,上海市科委在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中,又进一步明确了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任务,提出“完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各类资源的良性互动,为研究开发、创新创业提供各类信息和服务支撑。”平台于2004年7月投入运行,三年来,上海平台建设在资源组织管理与运行服务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资源整合、共享与服务初步取得良好成效。

一、上海平台建设的总体设计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国家和上海可持续发展需求为导向,遵循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建设具有“条件保障、协同研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决策咨询”等功能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各类资源的良性互动,为研究开发、创新创业提供各类信息和服务支撑,优化科技创新环境,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提高自主创新效率,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在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率先实现科技资源的集成、开放、共享和利用,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区域研发水平,最终服务全国。

2、总体目标

建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完备、运行高效、满足科技创新需求,与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战略目标相适应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政策法规环境,健全运行机制,形成技术服务与管理队伍,为上海地区的政府决策、科技创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提供开放、完备的科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二)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和布局

1、平台规划

根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基本框架,面向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创新创业需求,我们将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分解为10个各具特色的子系统(框架图如下),即科学数据共享、科技文献服务、仪器设施共用、资源条件保障、试验基地协作、专业技术服务、行业检测服务、技术转移服务、创业孵化服务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框架示意图

平台建设已经纳入《上海“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平台将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以逻辑统一、物理分布的模式集成与创新创业服务链相关的资源和服务能力,以平台为载体汇聚创新资源、依托平台提供各类创新创业服务。

平台建设发展规划为三个阶段:

2004-2005年 规划试点期

制定和完善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平台建设的各项基础工作;完成若干重点领域科技资源的整合,启动一批试点工程;启动相关环节的立法建议调研工作;初步形成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框架并启用平台对外服务。

2006-2010年 建设推进期

初步建成适应科技创新需求的研发服务支撑体系,完善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建立与平台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和研究服务机构;成为国家基础条件平台的节点和重要组成部分。

2011-2020年 稳定提高期 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上海地区的政府决策、科技创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提供完备的;科技研发公共服务保障。

2、建设思路

遵循“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类协调、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区域特色和优势,以需求为导向,以共享为核心,以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为保障,协调、引导和规范科技资源的共享;创新体制机制,调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科技资源布局;发展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培育科技中介,调动各方力量构筑社会化服务网络,促进跨部门、跨系统、跨地域的科技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提高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效率与效益。

3、主要任务

(1)加强研发基础条件建设,增强科技创新保障能力

整合、重组和优化现有科学数据、科技文献、大型仪器、实验动物、化学试剂等科技资源,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利用国际国内科技资源,完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研发基础设施,加快科技资源信息化、网络化,形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科技基础条件,为科技长远发展与重点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推进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试验基地协作、专业技术服务和行业检测服务系统建设,围绕现代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创建社会共用的公共技术平台,突破行业共性技术瓶颈,提供公共科技创新服务,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促进人才、技术和科研设施等科技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3)强化成果转化孵化平台,提高科技创新创业效率

完善技术转移和创业孵化服务系统,加快技术交易市场发展,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成果转化孵化模式,促进科技成果流动扩散和转化。聚焦张江,建设培育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成果转化孵化服务基地;结合区县特色产业定位,市区联动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发展一批专业孵化器,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区县创新活力。

(4)启动科技决策支持系统,逐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建设跨部门、跨系统的项目、基地、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信息交流机制,为统筹、协调各部门的资源配置和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支撑,为政府立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采购提供评议和咨询,减少重复建设,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5)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构建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中介和专业服务机构等组成的产学研创新联盟;鼓励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和科技中介开展协作服务,提供贯穿研发创新直至成果产业化全过程的社会化创新服务,满足科技创新活动特别是中小企业在技术服务、联合攻关、委托研发、人才培养、资金扶持、政策咨询等自主创新和创业方面的需求。

4、重点建设内容

(1)完善数据、文献和科学仪器共享系统

进一步扩充科学数据共享系统、科技文献服务系统、科学仪器共用系统资源;构建领域科学数据中心与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启动上海科技文献协作服务网建设;推进行业文献情报服务中心的发展并形成分工有序的行业科技情报服务网;建设多学科、多用户重大科学仪器设施共用平台;发展专业化仪器设施协作服务中心;与兄弟省市联手共建长三角区域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服务平台。

(2)启动探索自然资源、基地协作与管理决策支撑系统

建立自然科技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建设自然科技资源保障中心;完善模式生物基地并建设上海实验动物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基地间网络协同工作环境,探索成立以任务为导向的试验基地协作创新联盟;围绕上海市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健康-生态-精品-数字”工程新建一批急需的研发基地,并推进研发基地协同研究的公共支撑系统;与兄弟省联合建设长三角试验基地协作研究网络;建设支持管理决策的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专家决策咨询系统。

(3)整合健全提升技术、检测、转化服务系统

整合公共技术、计量检测、技术转化平台资源并形成完善的服务链;根据上海产业发展,布局建设一批先进的共性技术平台、计量检测技术平台;建立技术服务、检测资源、技术交易与成果转化的信息共享与服务网络平台并构建形成相应的协同服务网;布局合理的创新孵化服务系统,围绕“一区一新,一区一业”,发展专业孵化器,加强与国际孵化器合作。

(4)建设和完善平台网络基础设施

建成适应资源共享协调、管理、服务需求的高效的网络化平台,包括建设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完善网上应用服务系统、构建网络协同工作环境等,为平台承载和优化研发公共服务提供信息网络和技术支撑。

(5)推进若干示范工程

以推动上海创新发展的重大应用项目为载体,推动科技资源集成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共享平台管理与服务运行机制、中介服务、人才培育基地等示范工程。

(三)组织领导体系

上海平台的组织领导体系由平台协调指导小组、平台办公室、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和平台管理中心组成。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协调指导小组”由市领导和相关委办局主要领导组成,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平台建设,包括确定平台建设的指导方针、审定平台建设的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协调跨委办局的科技资源建设和共享工作。

协调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科委,办公室成员由各委办局主要职能处室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平台建设,包括:平台建设的调研、编制平台建设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落实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协调解决平台建设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平台建设相关的项目的立项、评估和验收,研究制定资源共享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组织第三方机构进行服务评估。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负责平台运行和服务的管理,制定平台运行和服务规范,协调服务资源,监督服务质量,协助平台建设相关项目的立项、评估和验收,承担办公室交办的事宜及日常工作。

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为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就平台建设的指导方针、规划和政策法规等提供咨询,评估平台建设的实施效果等。成立专家工作组,组织提出共享技术和标准体系,协助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调研和编制平台建设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

(四)相关制度保障体系

为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和效益,上海市科委着手推动跨委办、跨部门的信息交流制度,启动建设政府科技资源信息共享系统,整合各委办科技资源信息,建设全市性的科技计划项目资源库、科技计划成果资源库和重大项目储备库,奠定科技资源统筹配置的信息基础。

实施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联合评议制度,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地方立法工作。联合市法制办、市人大研究拟定《上海市促进科学仪器设施共享规定(草案)》,提出建立信息公开、新购评议、共享评估等制度,从源头上减少重复立项和重复建设,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

不断推进有关平台建设技术规范、平台服务守则、加盟管理制度和服务补贴办法的研究制定,研究制定平台运行服务绩效指标体系。通过这一系列的共享法规与制度建设,构建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秩序,有力保障科技资源的共享。

二、上海平台建设的组织管理体制

(一)组织实施模式(项目、基地或其他方式)

平台建设以上海市科委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计划作为主要的实施方式,根据研发平台的总体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通过共建共享、协作服务等形式,组建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中心、科技资源协作服务中心,以及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各类共享服务平台,为社会开放仪器设施、共享科学数据和文献,提供专业技术、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等服务。每年确定相关的建设方向和重点领域,通过社会公开招标,经专家评审立项后,进行建设。同时,利用平台自身的影响和推广工作,吸引社会上的优质科技资源和服务单位加盟平台,成为平台的组成部分,根据加盟单位服务成效,择优予以奖励,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的建设局面。

(二)立项程序、过程监管、绩效考评和验收

平台建设专项的立项、过程监管、绩效考评、验收均按照上海市科委和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项目管理要求进行。

立项时,由上海市科委公开发布项目指南,向全社会征集项目的承建单位,各申报单位申报完毕后,从市科委的专家库中按照行业、学科领域随机选择专家进行网上的背靠背的打分评审,经综合评定后,确定立项项目。

项目过程监督按工程项目方式进行,通过要求项目承担单位成立相应的专家委员会,明确专职服务与管理人员,确定平台建设工作组,制定季度的工作目标节点,定期汇报项目进展,管理部门现场走访、用户调查等方式予以推进。从立项开始,就强调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制度建设、服务推广培训和对外服务提供并重,边建设边服务,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就发挥承担单位的服务能力。

在项目建设完成后,邀请专家和用户就服务能力、服务制度、服务流程和服务效果等进行评审,以确定项目的建设是否成功,同时,申请项目承担单位必须为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加盟单位,在验收后继续根据平台的服务规范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三)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各主体间的责权利关系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政府主要负责平台的顶层设计,并负责平台建设过程中的资源配置、监督管理和考核奖惩,制定总体的管理法规和规范;平台管理中心负责平台的资源加盟管理、运行服务管理、服务推广和宣传工作等参与建设单位则根据各自的行业、学科领域和技术基础,按照相关的服务规范,向社会公众提供科技资源的共享和科技服务,并可通过承担平台建设项目的方式获得政府投入,仅而提升自身的服务能级,同时可通过市场化经营,通过科技服务获取合理的收益;各子平台成立的委员会、理事会主要对各自的子平台建设、运行服务进行管理、监督,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用户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各种科技资源和服务信息,并且可以使用这些资源与服务,在使用这些资源与服务时,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规定,并支付合理的使用费用;专家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可以出谋划策,为平台建设的总体设计提供参考意见,同时,经过研发平台的组织,专家可以为公众用户直接提供服务,提供专业科技咨询,解决用户的各类实际技术问题。

三、平台运行服务机制

(一)平台的运行服务模式和共享方式

平台运行与服务本着“尊重各方权益,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瞄准需求,实施“资源分类,用户分级”的共享管理,探索“产权多元化、使用社会化、营运专业化”的运作模式。

为构建社会化科技创新服务网络,平台运行与服务充分依靠加盟单位、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单位,发挥其资源共享和对外服务的实施主体作用;市平台管理中心负责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服务的统一协调、管理与监督等;各类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一般要求其按照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范,纳入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行服务体系;加盟单位则按照签订的加盟协议接受市平台管理中心的服务协调与监督。平台推进建设了由市平台中心、区县服务联络站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组成的服务网络,探索市、区、专业服务机构三级联动的管理模式。通过市区联动,结合“一区一新,一业特强”,建设张江生物医药、金山精细化工、杨浦纺织、武宁检测等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组织优势资源单位,条块结合建立资源共享的协作服务联盟,已先后成立了质谱专业协作、纳米材料检测、专业测试协作、快速成型、微系统加工等专业协作服务联盟;携手企业,共建张江动漫研发服务平台、中小企业互动娱乐服务公共营运孵化平台、芯片分析专业技术平台,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对外服务,形成市场化专业化服务格局。

积极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机制。稳步推进政府以任务采购方式提供公共服务,扶持软件技术、分析测试等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通过政府直接购买文献服务,为在孵企业提供所需文献;以服务补贴等形式,扶持科学仪器、科技文献拥有单位组建协作服务联盟,探索通过补贴用户等方式鼓励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等。

(二)平台运行服务评估评价指标体系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服务评估评价指标体系正在研究制定之中,将按照资源属性的不同进行分类考核,目前主要在研究科学仪器,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条件资源的共享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比如说,关于科学仪器共享服务考核,主要指标包括:提供的共享仪器数,提供的共享仪器率,信息完善程度,人员配备与技术水平,共享服务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仪器利用率,仪器共享服务率,对外服务收入,共享服务样品数,社会效益,用户培训情况,用户评价情况。

关于科技文献共享服务考核,主要指标包括:书目数据上网率,馆藏文献域,人员配备与技术水平,设备配置和资源状态,共享服务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文献更新及时性,网上文献服务量,其他共享服务量,服务响应时间,请求响应完成率,服务完整性(差错率),用户评价。

关于科学数据共享服务考核,主要指标包括:数据资源的数量,数据资源的完备性(完整、适用),数据资源的共享状态,人员配备与技术水平,设备配置,共享服务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共享服务时间,网上数据服务量,其他共享服务量,用户数量,用户评价。

结合平台运行服务评估评价指标体系,有关平台运行服务激励补贴制度也在研究和完善之中。目前正在试行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仪器设施共用服务考核补贴和专家咨询服务考核补贴等。

(四)平台门户系统建设运行情况

门户网站由科学数据共享系统、科技文献服务系统、仪器设施共用系统等十个系统组成,总称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上海科技导航)。

平台门户资源集成方式: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完成了平台第二期工程建设,建成2000平方米服务管理基地和服务窗口,在此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广泛集聚资源。重点依托公共技术平台、联合实验室、创新基地和科技园区等载体,广泛组织各种所有制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大型仪器设备、技术、人才和信息资源加盟,初步构建了集信息采集、发布、加工和管理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了从用户认证、服务申请、服务过程跟踪、服务结果传输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平台已在科学数据、大型仪器、科技文献三大方面已初步建成资源信息网络及相应的管理与服务体系;自然资源和专业技术服务的整合正在逐步推进。

四、平台建设已取得的成果

总体上,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我们初步构建了全方位的、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创业服务链。一个开放、综合、专业、且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创业服务链和研发公共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

一是在整体布局上,建立了逻辑统一与物理分布相结合的服务组织架构。目前,由400多个产、学、研、中介组织等各类机构成立的服务网点加入到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中来,覆盖各行业和主要技术领域,遍及全市各区县。

二是在服务内容上,初步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全过程支持。组成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10个子系统,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涵盖了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创业孵化、专业支持、行业服务以及研发基础支撑等各个创新环节,提供委托研究、联合攻关、产品设计、信息服务、技术检测、技术转移、成果孵化等创新创业服务,有效推进产学研资源的集成与互动。为满足创新活动对低成本、专业化服务的需求,提高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效率,围绕区县功能定位,根据上海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的“引领工程”布局需要,我们加紧建设和完善生物医药、信息通信等领域的28个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分别在张江、金山区、长宁区、闵行区重点打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数字媒体、新能源等一批专业孵化器,加大对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如,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已形成了从药物发现、药物开发到药物中试生产以及商业发展的产业服务链;在集成电路方面,建设了贯穿芯片设计、芯片分析、芯片制造到封装测试的专业技术服务链。又如,在研发基础支撑环节,“科学仪器共用系统”集聚了全市95家单位的1230台(套)单台套价值5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学仪器和设施,其中由公共财政购置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入网率达到了95%。“科学数据共享系统”已覆盖上海市六大重点领域科学数据,总量达到6TB,其中化学化工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数据共享已形成国内领先优势。

三是在服务方式上,形成了窗口集中受理与区县广泛参与相协调的运行模式。我们设立了呼叫中心,开通了创新服务热线,形成了直接面向用户需求的专家咨询、服务配送服务能力。同时,结合区县创新活力建设,通过市区联动,在全市19个区县建立了服务联络站,把平台提供的各项服务送到基层、送到园区、送到企业。

经过不懈努力,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了各类创新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服务能级、社会知晓度和对外影响力与日俱增。据全球ALEXA网站排名统计,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门户网站在全球1亿个网站中的排名已从2005年初的20多万位攀升并保持在2万名之内。截至2006年底,平台注册用户数10.5万人,累计服务75.2万人次, 累计访问量达677万人次。

在长三角范围,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已成为区域创新服务的核心机构。为拓展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空间、促进区域产学研合作,我们联合江苏省和浙江省,完成了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框架方案设计,启动“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协作共用网”建设。到目前为止,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共有384家单位的3620台(套)单价50 万以上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入网,区域间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已超过2700次,并衍生出设计、测试等一系列专业技术服务,不仅密切了上海与周边省市的合作,有效支撑了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也为释放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潜能,提高上海知识服务能力创造了条件。

(六)若干典型平台建设案例

案例1 上海科技文献协作服务网

上海组织成立上海科技文献协作服务网,建设了用户可一站式检索国内四大文献保障系统及上海本地馆藏的西文期刊目录。包括: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中国国家图书馆NLC、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以及上海地区部分科技类图书馆的西文科技类期刊刊名目录,共有记录169065条,检索范围覆盖全国1019家以上图书馆。在充分利用和挖掘国家四大系统文献保障系统的资源潜力基础上,上海科技文献协作服务网依托高校、中科院在沪和上海图书馆等核心加盟图书馆,建立网上申请与网下服务互动的快速响应服务系统,通过电子邮件或邮寄方式为用户提供科技文献全文服务,其科技文献资源的广度、提供服务的便捷性受到用户好评。

案例2 上海化学化工数据中心

上海化学化工数据中心是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科学数据共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化学化工数据中心的目标是集成社会资源,探索化学化工领域的科学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化学化工数据共享标准和相关技术,为上海和华东地区所有与化学化工有关的研究机构、生产、销售和使用单位提供公共信息平台和化学化工信息共享服务,降低研发成本,促进上海和长三角地区整体化学化工科技水平的提高。2006年,上海化学化工数据中心主站点新增用户11865人,其中来自高校的占5554,企业用户3498人,两者合计占总用户的76.3%。新增用户中,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广东、山东依次占据前6位,其中上海、江苏、北京的用户均超过1300人。以上6省、市用户总计6387人,占总用户的53.8%。在这一年时间内,上海化学化工数据中心主站点提供数据库查询234321次,资源页面查询(包括查看行业研究报告等)96040次。

案例3 上海市多媒体公共服务平台

上海市多媒体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多媒体平台’)由上海市科委、长宁区人民政府共同出资,上海市科技信息中心、上海市多媒体行业协会建设完成,是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多媒体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多媒体平台旨在增强政府的服务功能,降低多媒体中、小企业的投入成本和运营成本,形成企业聚集效应,推动多媒体产业发展。多媒体平台的运营遵循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不以营利为目的,积极开拓服务功能,为多媒体企业提供优质的特色服务。作为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在数字媒体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多媒体平台不仅为上海乃至全国数字媒体企业用户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更为企业聚集、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通过两年的建设,多媒体平台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1月,多媒体平台共完成渲染服务项目563个,媒体后期服务项目599个,渲染开机服务时间达到7036个小时,今年的渲染开机时间比2005年同期相比增长95%。另外,共接待参观考察344批次、3800多人,受众面不断扩大。

案例 4 上海新药筛选公共技术平台

上海新药筛选公共技术平台依托国家新药筛选中心(该中心由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共同投资建设,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新药筛选中心)。国家新药筛选中心拥有一支以归国留学人员为基本骨干的高学历、年轻化和专业化的研究队伍。截至2006年底,已建有各类筛选模型254个(其中分子水平筛选模型94个,细胞水平筛选模型122个,其他组织和动物模型38个)。按照疾病分类,现有抗肿瘤模型86个,神经系统模型36个,抗微生物模型54个,生殖系统模型15个,心血管系统模型5个,免疫系统模型33个,其他疾病模型25个。我中心目前是我国模型种类最完备、分子和细胞水平数量最多的药物筛选机构。作为公共技术平台,国家新药筛选中心面向全国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医药企业提供样品筛选和专业咨询服务。截止2006年底,国家新药筛选中心运用现有药物筛选模型,已为全国29个省、市和自治区的247家单位提供了筛选服务,在各种模型上筛选了22,651个化合物或天然提取物,筛选药次累计达124,661次,其中显示一定生物活性的药次为4,658,涉及3,195个活性样品。国家化合物样品库现有存量100,991个,包括大量的我国特有植物分离、提取样品,仅天然产物纯化合物即达4,538个。

五、对平台建设的认识、理解和经验体会

(一)平台建设的内涵、功能及其在政府科技工作中的地位作用

创新能力的快速发展有赖于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要实现“有效配置”,就需要对科技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共享”,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形成支持创新能力快速发展的高效的资源配置。2003年科技部正式提出了建设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构想,这一举措与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和自主创新的需求相适应、与改进科技管理和加速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相吻合,是在新形势下,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平台建设内涵是政府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共建共享的机制,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大型科学仪器与设备、科技数据与文献、自然科技资源、信息网络资源等进行战略重组与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物质和信息保障服务系统。

(二)平台建设的管理考评机制和共享激励机制

平台建设的效果主要从资源的组织、管理以及流通效力,资源的共享利用度,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综合成本的减低,创新能力提升的速度等方面体现。平台建设包括平台的资源组织、管理与服务提供过程,其管理绩效可以从资源组织能力、运作过程能力和服务结果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这样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评价平台在资源的组织、管理以及共享服务方面的能力水平和成效。同时,对于不同的考核主体,适宜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共享服务绩效进行考核评价。此外,由于平台建设在不同的阶段,其投入与产出效率不同,所以在考评时还需要注意评价内容的阶段性特点有所侧重,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考核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和各建设与服务单位的参与性。

为促进平台资源的共享服务与利用,有效发挥平台建设管理考评机制的作用,并促成共享文化的建设,需要建立相应的共享激励机制。共享激励机制可尝试专项资助、补贴、税惠、互换等多种方式。

六、相关建议

对国家平台建设以及区域(地方)平台建设衔接的建议

为更好地促进条块资源整合共享,发挥国家和地方的资源优势互补作用,形成管理联动机制,建议:

1、加强对地方平台建设的分类指导。根据各区域和地方特点,进一步明确国家平台和地方平台的定位。应尽快建立国家、区域和各省市之间平台开放共享的协作协同关系和会商机制,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有序地推进地方创新资源的整合共享实践。

2、加快制订有关公共科技资源共享法规。明确有关单位以中央财政资金为主购置(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有信息公开和实物共享义务,要求其信息报送所在辖区,积极参与所在地域的共享平台。

6.圆满人生公共殡葬服务平台 篇六

圆满人生依托于互联网,集结殡、葬、祭三方资源,建立了健全的殡葬信息服务网络和信息共享平台,平台严控服务、商品、流程、费用、文化习俗五大标准,为入驻商家免费提供专业的行业知识培训,为客户提供“透明•快捷•专业•省心”的殡葬服务。

圆满人生不与行业中存在的机构、个人产生竞争,是殡葬界的合业者,是殡葬服务新业态的先行者。

服务内容

信息整合与供应、数据分析、文化礼俗研究、培训服务、惠民公益

投资规模 逾5千万人民币

项目理念 完善殡葬行业标准 重塑行业信用体系 打造殡葬创新生态圈 凸显人文式情感殡葬

圆满人生平台特色 1从文化角度重塑殡葬体验 中国传统殡葬礼俗的传承体系已经断裂,殡葬文化亟需重新塑造,圆满人生公共殡葬服务平台将传统殡葬文化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传统礼仪文化与礼器结合现代文化需求,打造符合现代人情感结构的殡葬模式。2让产业链条透明化

殡葬业灰色地带多无需赘言,圆满人生公共殡葬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线下服务模式,让服务、商品、价格和流程均公开透明,正向推动行业发展 3更多消费自由

圆满人生公共殡葬服务平台通过重新组织和塑造行业资源,让用户享有更多个性化服务的同时,还能自由选择自己的消费需求。4重塑服务链

通过体系化运作树立殡葬服务各个模块,设标准接待企业和个人入驻,整合殡葬行业资源,配合政府职能部门推动整个行业的规范化,让服务方直接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

5新产品、新服务、新文化、新市场的开发

研发团队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根据政策法规、文化习俗、式场反馈等建立平台标准,并随其变化持续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新流程、新技术,打造成长性的平台。

圆满人生运作模式: 四大中心 八大模块 1研发中心

负责圆满人生项目系统整体研发,各中心、模块的具体产品/服务研发工作,以及生命文化研究。2信息平台服务中心(1)服务标准模块

过挖掘整理民俗民风、文化传统,结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服务需求,制定了共包括:服务标准、商品标准、流程标准、费用标准、文化习俗标准的5大标准模块,实现“圆满人生”服务的标准化,不仅如此,本模块还能因时因地制宜,在标准化的同时能灵活应用于实际运营中。(2)客服中心模块

客户只需要拨打966188服务专线,“圆满人生”就能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调度人员等按照既定的标准流程和步骤全面启动,为客户提供“透明·快捷·专业·省心”的一站式白事服务。(3)互联网服务模块

互联网服务模块:通过Web轻网页服务、微信轻服务、亲人信息档案库等一系列“轻”智能服务终端,为客户实现一键式全方位服务;通过服务人员APP将客户最新动态传达给一线服务人员,实现信息共享、随时监控、标准执行、就近服务等功能。

(4)培训考评机制模块

对申请入驻的服务方和产品进行资格审查;对通过入驻审核的服务方进行标准培训,考核合格后发放证书;根据后续服务开展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升级、考核和信誉度评分;参考平台考核和投诉处理以及客户回访的总体意见,对服务方采取优胜劣汰的奖惩措施,保证平台整体服务水准。

3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服务中心:根据“顶层设计,下沉服务”的工作指导原则,发挥社区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关键地位的作用,融合线上服务的便捷性和线下体验的真实性为一体,本着“让服务更便捷、让市民更得益”的服务宗旨,协助政府推进殡葬服务社区化,彻底解决市民治丧难的问题。(1)体验模块

体验模块的:“圆满人生”设有线下区域体验店,以便客户查验产品,体验平台专业化、标准化、人性化的服务,让客户更清楚地感知商品的质量和服务的细节,减少客户的实际误差感。(2)社区化运营模块

社区化运营模块:计划在成都市区完成社区门店的社区化布局,一定区域内设立一家圆满人生门店,每家门店均有白事顾问,为居民提供及时、便捷的白事服务,并协助社区居委会对逝者和家属进行临终关怀和心理辅导。4大数据服务中心(1)系统优化设计模块

依据大数据开发模块收集的有数据、讯息以及用户反馈意见,结合行业大数据和最新发展趋势,不断循环改进项目产品设计和服务水准,确保整个系统健康持续运转。

(2)大数据开发模块

7.文化公共服务平台 篇七

一、高校构建微博客公共话语平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1. 新媒体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对于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和侵蚀。虽然不同的学校存在着不同的校园文化发展现状, 但在新媒体时代都需要重新定位校园文化发展架构, 研究微博对校园人际沟通现象、人际沟通方式与人际交往关系的社会影响。主动介入积极建构微博视域下新的价值观、交往规则、互动机制以及冲突解决模式。制定出具有时代特征、适应“微时代”趋势、符合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微博舆论导向机制, 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媒体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2. 构建微文化特色校园的需要

在校园微博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新文化的当下, 微博以其传播效果的及时性、核裂变性, 正在从网络信息传播的途径影响着整体校园文化。微博文化价值和功能的生动表现给校园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新媒体时代高校微博客的平台的建立将打破传统的对话模式, 个人共公话语行为能力被空前放大。高校在微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引领能力已提到议事日程, 强化师生校园微博客公共话语的理性趋势, 加大管理部门对师生意见和建议的关注和采纳, 为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产生强劲的推动力, 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文化育人功能。充分利用微博公共话语平台这一新元素和新活力, 善于利用现代技术不断创新和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积极探索微时代公共话语平台管理创新和有效管控, 把微博建设与发展渗透到文化育人和校园舆论环境引领中, 努力建设体现微博时代特征和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话语特点, 形成舆论场, 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坚持问题导向, 从校园文化生活的机理和脉络入手, 探索重大问题舆情管控的内在理路。坚持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 立足阵地管理话语权, 创新校园语境, 培厚校园微博客公共话语平台的主流文化土壤, 维护良好校园网络生态秩序, 营造公共话语空间的伦理理性文明风尚, 引导大学生理性思维和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而使高校微博真正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公共话语平台。

二、微博客公共话语平台的构建研究

1. 公共话语平台的运作机制

公共话语平台是人们能够进行自由话语交流的一个公共领域, 通过信息的交流和互动, 来促进不同地区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发展。公共话语的出现, 掀起了信息快速传输与交流领域的一场变革, 加速了时代发展的步伐和言语自由程度。微博客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话语平台, 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信息交流与互动的效果, 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交流和传播速率。公共话语平台模式是一种在真实的话语平台体系中, 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方式, 它是虚拟的存在, 但却是实实在在起到了信息的传递作用, 也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认识。在该体系中, 我们仍然是受到一定规定的制约。微博客这类公共话语平台的运行, 需要符合各方利益, 协调发展, 而且我们需要遵守一定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自律, 在信息和资源的获取中也存在一定的权限限制。总之, 微博客公共话语平台是在各方制度、利益的约束中, 平稳健康发展的。

2. 微博客信息传播模式构建

微博客其主要作用在于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改变了传统的单线传播模式。它的出现主要体现了垄断与非垄断、大众与个性表达, 单向与双向的矛盾问题。而这些矛盾经过微博客的技术变革, 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传统的话语垄断问题得以解决。微博客的出现, 为每一个想要进行言语表达的个体, 提供了发表观点的权利, 如今的言语交流, 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一家之言的状态,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观点发表, 而且众人可以同时进行意见表达。微博客的公共言语平台上不再有话语垄断这一现象的出现。

⑵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交流。大众传媒的存在是一种信息自上而下传播的代表方式, 人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方式, 没有自己发表观点的权利和机会。微博客公共话语平台的建立, 完全打破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 使得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成为了一种可能, 为实现社会各项体系和事务的监督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⑶建立了以个人为中心的话语圈。传统的话语讨论是十分受局限的, 拥有话语权利和权限的人为数不多。微博客中的话语圈的功能, 使得个体自发建立话题讨论问题成为了可能。话语圈的分散化发展是微博客公共话语平台发展的趋势,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参与到各种话题的讨论中去, 促进了微博客平台的个性化发展。

⑷快捷的信息传播为信息互动提供了保障。微博客公共话语平台上, 可以实现信息的迅速传递, 对于相关话题可以进行留言的方式发表讨论, 而话题发起者则可以进行信息的实时接受和离线接受。这种高效率的读者评论功能为实现话题的有效互动提供了可靠保证。

三、高校微博客公共话语平台的构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1. 微博客公共话语平台的积极作用

⑴微博客公共话语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微博客的出现, 促进了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 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在微博上,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参与到与自己特长有关的社会活动中去, 加强自己的强项发展。微博客的存在, 潜移默化成为了一种很好的监督工具, 这就对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为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在微博平台中的影响力创造了新的条件。

⑵微博客使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由单向走向多元。传统的校园文化是由教师或学生代表单向领导, 单向传达的, 学生成员只需要根据领导小组制定的任务进行实施, 而这就导致了信息的反馈体系不够完善。微博客的出现, 使得活动计划有了多层保障制度, 任何人都可以对当前任务书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 为计划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可靠保证。

2. 微博客公共话语平台对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消极影响

微博客为大众提供了信息交流平台, 这就意味着数以万计的个体, 可以在微博上随意发言。大量的信息出现在微博公共话语平台, 其中信息的可靠性就对学生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潜在的威胁。传闻、谣言、虚假信息在微博客公共平台的流传, 会严重影响到正常的校园秩序, 这对于建立起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带来消极影响。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这就需要平台采用实名认证模式, 配套管理办法和健全监督机构, 倡导网络道德责任, 培养网络话语的理性和文明, 培养媒体素养, 建立健全微博舆论导向机制, 净化校园文化环境。

文化传承与创性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 要从校园文化引领和育人的价值层面来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微博新平台。话语是文化的符号, 面对前所未有的微博话语权, 高校应该把校园微博客公共话语平台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文化育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对校园微博文化形态的研究, 善于利用校园微博话语平台, 不断创新校园文化传播的路径与方式, 控制、塑造和重构舆论中心, 掌握话语主动权, 推动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努力培育和形成满足师生发展需要、适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价值导向和体现新媒体时代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微博文化。

参考文献

[1]王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建设模式[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7) .

[2]侯丽娟.微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J].文化学刊, 2011 (06) .

8.国产CAD公共服务平台促发展 篇八

在周年总结会及授牌仪式上,陈英指出,软件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要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必须以工业软件和其他信息技术为支撑,走面向未来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他高度肯定了工业领域国产CAD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联盟工作,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对此,王建翔也表示,从2010年开始,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技术平台和信息化平台。而对于授牌认定的国产CAD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司、软件司,以及产业联盟将共同推动、扶持、培育,使这个平台能够尽快成为行业的示范基地,成为行业带动中小企业应用信息化、推广应用信息化先进技术的平台。

9.文化公共服务平台 篇九

智能移动终端软件公共服务平台

招 标 文 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一一年三月

1. 招标通告

2. 投标方须知

2.1投标资格

2.1.1具有国家认可的软件系统测试资质

2.1.2具有法人资格的、从事软件系统和软件产品测试的、独立于用户单位及

开发单位的第三方机构

2.1.3过去三年内,投标方承担过软件测试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包括863

计划、国家重点基金、支撑计划等)

2.1.4过去五年内,具有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国有大中型企业应用系统的第三方测试成功案例

2.1.5具有稳定的研究与评测队伍、相应规模的实验、验证环境和工程技术基

础条件

2.2投标总体要求

具体见附件一(规范书)

2.3

2.3.1 投标文件 投标文件组成(1)省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中央电子企业推荐意见表(格式和内容说明见附件四,省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联系方式可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网“推荐单位”栏查询);

(2)项目立项建议书(格式和内容说明见附件一、二);

(3)主要项目人员简历;

(4)营业执照;

(5)法人代表授权书;

(6)合作协议书;

(7)投标方资信证明;

(8)ISO9000、CMM等认证情况;

(9)经审计的2009年、2010年投标方财务报表(加盖投标单位公章);

(10)国家认可的软件系统测试资质证明;

(11)投标方自主研发测试工具的版权登记证书;

(12)投标方2008年至2010年在软件测试领域的国家级项目立项情况说明和相关项目立项批文;

(13)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国有大中型企业应用系统的第三方测试合同;

(14)其他说明材料。

2.3.2 投标文件格式要求

投标文件应装订成册,封面和扉页均应加盖投标单位公章(团体投标则加盖牵头单位公章,封面和扉页的具体格式见附件三),侧面加盖骑缝章。投标文件纸质一式12份(1份正本、11份副本),正本必须打印,注明“正本”字样,副本可以用复印件。

投标文件电子版一份,用光盘或U盘保存。

2.3.3 投标文件封装与递交

12份纸质投标文件和电子版投标文件应封装,并于规定时间之前直接送至或邮寄至招标方。封皮应注明投标项目名称、招标方名称、投标人名称、投标人地址和邮编、投标人联系方式。封口处应有投标全权代表的签字及投标单位的公章。

超过截止时间送达的投标文件不予接受。

3. 开标程序与内容

3.1开标程序及内容

招标方在投标截止日期后,组织专家组审议投标文件并进行项目答辩,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确定最终中标单位。

3.2评标主要因素 项目的先进性、技术可行性、产业化可行性、可持续发展性 投标方投标文件、资信证明文件的完备性及资信证明文件考察情况

3项目技术指标、经济指标

投标方的资信和在软件测试研究、软件测试服务领域的综合实力 投标方实施项目的可行性

优选指标

投标单位应具有成熟稳定的研究队伍,对智能移动终端软件测评方面拥有较强的软件质量检测能力,近年来具有多次承担国家级项目的基础和经验,对于不同形态的智能移动终端和各种移动操作系统均能提供相应的实验、验证工具和环境;

投标方有完善的软件测试市场推广、销售、服务体系

3.4中标条件 投标文件符合要求 评标综合指标最优 有执行项目合同的能力 3.3

4. 合同授予

4.1 在合同授予前,对拟授予合同的投标方的技术和生产能力、销售能力进行

审查,以确定是否具有履行合同义务的资信。审查以询问或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审查通过后,合同将以一个整体授予该投标方,否则,按照评标结果对排名下一个的投标方进行审查。

5. 签定合同

5.1本合同符合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

5.2合同签定后,应由投标方执行完成6. 其他说明

10.文化公共服务平台 篇十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X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中小企业增加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我X产业集群转型升级,X年X月,由XX、XX、XX组成考察调研组,对XX公司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组一行实地参观了XX公司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听取了相关人员的情况介绍,并就有关问题与XX公司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通过实地学习考察交流认为,XX公司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档次高、政策好、前景广阔,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XX公司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 XX公司经过积极准备,投入资金升级改造软硬件设施,于XX年XX月通过国家工信部评审,成功申报XX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平台。XX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评审开通,使得XX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成为XX经信委在XX设立XX家产业集聚区平台之一,系XX唯一一家,也是XX唯一的石油石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的服务宗旨是,整合工业园区及其他社会服务机构资源,统一纳入一个服务“窗口”,在平台内为石油技术服务中小企业及其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政策法规、管理咨询、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市场开拓、招聘培训等社会化服务。

二、XX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人才短缺、融资困难等缺乏竞争力的共性问题和难题,2010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推动中小企业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信部、发改委以及人力资源等部门提出了相关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应该为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经济形势严峻,加快转型升级的时代,帮助XX广大中小企业解决实质性难题,有效引导中小企业在整体经济形势的大背景大环境下更好更快发展,成立XX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是以政府为主导,整合各方社会资源,推进企业健康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服务平台建设,是落实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重要举措,对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推动共性关键技术的转移与应用,逐步形成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工作建议

建立XX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推进企业健康发展,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窗口服务平台定位。XX窗口服务平台职责是服务于XX本地的中小企业。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人员培训、技术支持、创业辅导、市场开拓、融资服务等内容。通过呼叫中心、服务大厅、网络平台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线上线下找得着、用得起、有保证的优质服务。

(二)平台主要建设内容。一是配合做好网络平台。在全区统一开发的平台网络管理运营系统、共享数据中心的基础上,结合XX中小企业实际需求建立和完善窗口平台网络,实现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和协同响应。二是规划建设服务大厅。服务大厅建设包括服务接待区、信息体验区、培训室等功能区域,配备大屏幕电子显示屏、触摸屏、查询一体机等。同时建立健全服务质量、客户回访、评价等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培育服务品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为给企业提供多渠道、多元化的服务。

(三)优化平台服务体系。一是服务体系建立。为更好的发挥窗口平台的各项服务职能,引进和整合优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社会化服务资源,逐步形成以公益性服务为主导,市场专业化服务为补充的多层次、全覆盖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扩大中心服务的多元化。二是筹建服务联盟。邀请信息咨询、人员培训、技术支持、创业辅导、市场开拓、融资服务等专业的机构组建服务联盟,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成长性。三是加大政策扶持。落实出台促进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服务机构评价标准,对信誉好、服务优、效果显著的服务机构,实行服务补助和奖励表彰等扶持措施,引导服务机构规范运营,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上一篇:最新重阳节老人节祝福语下一篇:培训顾问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