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九)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

2024-12-31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九)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精选5篇)

1.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九)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 篇一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间:40分钟 满分:5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肉袒(tǎn)

.赦免(shâ).B.妃嫔(pín).礼节甚倨(jù).C.揣度(chuǎi).汤镬(huî).D.酒酣(hān).披靡(mǐ).

秦曲(qū).璧瑕(xiá).列观(guān).诀别(juã).衣褐(yì).毋宁(wú).奏瑟(sâ).击缶(fǒu).解析:选B B项,“观”应读gu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实在,确实).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报告,回报).C.相如因持璧却立(后退几步).D.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双手捧着).解析:选B B项中的“报”意为“答复、回复”。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决负约不偿城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解析:选B A项,辜负,对不起;违背。B项,都是“„„的原因”。C项,介词,和,跟;介词,与„„(相比)。D项,用„„的方法;目的连词,来。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B.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C.固请,召有司案图 D.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解析:选D A项,“庭”通“廷”;B项,“不”通“否”;C项,“案”通“按”。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B.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璧有瑕,请指示王 ..解析:选B A项,“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B项,古今意义一致,认为。C项,“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D项,“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二、阅读鉴赏(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张耳陈余列传 司马迁

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陈余者,亦大梁人也,好儒术,数游赵苦陉。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亦知陈余非庸人也。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余五百金。张耳、陈余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里吏尝有过笞陈余,陈余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余之桑下而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余然之。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陈涉起蕲,至入陈,兵数万。张耳、陈余上谒陈涉。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余贤,未尝见,见即大喜。

陈中豪杰父老乃说陈涉曰:“将军身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陈涉问此两人,两人对曰:“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陈涉不听,遂立为王。

(选自《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第二十九》,有删改)..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B.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C.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D.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解析:选C “后”指“后代”,应跟在“遣人立六国”后面,排除A、B两项;“敌多则力分”与“与众则兵强”句式一致,从中间断开,再排除D项。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刎颈交”比喻情谊深厚,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亦可省作“刎颈”。B.“布衣”的意思是“布制的衣服,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穿麻布衣服,所以用“布衣”借指平民。

C.六国,指崤山以东的六个国家,经常合称“六国”。当时西方的秦国与东方的六国对立,山东六国合纵以抗秦,后都被秦国所灭。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解析:选D “编年体”错,应为“纪传体”。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耳的妻子长得非常漂亮,未嫁张耳之前跟了一个平庸的丈夫,丈夫死后才嫁给了张耳。

B.陈余年龄比张耳小,与张耳共事像侍奉父亲那样对待张耳,两人遂结为忘年生死之交。

C.陈涉占领陈地后,拥兵数万,陈地的父老劝陈涉自立为王,认为不称王不足以镇服诸侯。

D.陈涉就称王之事问张耳、陈余,二人认为这样会使天下离心离德,可先立六国的后人为王。

解析:选A “丈夫死后”理解错误,“亡其夫”是逃离她的丈夫。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6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秦国下诏书悬赏捉拿他们二人,他俩反而也以看门人的身份下令里中的百姓去查找。

(2)如今刚刚打到陈地就称王,是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自己的私心。参考译文:

张耳,是魏国大梁人。他年轻的时候,投靠魏公子毋忌做他的门客。张耳曾逃亡在外,来到外黄。外黄有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长得很美丽,却嫁给了一个平庸的丈夫,(于是)逃离了她的丈夫,去投奔她父亲(旧时)的门客。她父亲的门客平日就了解张耳,于是对富人的女儿说:“(如果你)一定要嫁个有才能的丈夫,就嫁给张耳吧。”富人的女儿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终于请求断绝了同她丈夫的关系,改嫁给张耳。张耳这时正独自逃亡在外,女方家里用大量钱财资助他,张耳因此招纳了许多远方来的门客,就在魏国外黄做了县令。(他的)名声从此变得更好。陈余,也是魏国大梁人,爱好儒家学说,多次游历赵国的苦陉。一位很有钱的公乘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因为他)也知道陈余不是一个平庸无为的人。陈余年龄小,他就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张耳,两人相互成为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秦国灭亡大梁时,张耳家住在外黄。汉高祖还是平民的时候,曾多次追随张耳交游,(在张耳家)一住就是几个月。秦国灭亡魏国几年后,已经听说这两个人是魏国的知名之士,就悬赏拘捕,有捉住张耳的人赏给一千金,捉住陈余的人赏给五百金。张耳、陈余就改名换姓,一块儿逃到陈地,以替一个里巷看门来谋生。里中小吏曾因陈余犯了错而鞭打他,陈余打算起来反抗,张耳赶快用脚踩他,让(他)接受鞭打。小吏走后,张耳就把陈余带到桑树下,责备他说:“当初我跟你怎么说的?如今遭到小小的屈辱就要死在一个里中小吏手里吗?”陈余认为他说得对。秦国下诏书悬赏捉拿他们二人,他俩反而也以看门人的身份下令里中的百姓去查找。

陈涉在蕲县起义,打到陈地(的时候),军队已扩充到几万人。张耳、陈余求见陈涉。陈涉和他的亲信们平时多次听说张耳、陈余有才能,(只是)未曾见过面,这次一见面就非常高兴。

陈地的有才能、有德望的人就劝说陈涉道:“将军身穿坚固的铠甲,(手)拿锐利的武器,率领着士兵来讨伐暴虐的秦国,重新建立楚国的政权,使灭亡的国家得以复国,这样的功德应该称王。况且还要监察临视天下各路将领,不称王是不行的,希望将军自立为楚王。”陈涉问张耳、陈余二人,二人回答说:“秦国治理国家不施行德政,占领了人家的国家,毁灭了人家的社稷,断绝了人家的后代,使百姓身心疲惫,使百姓财力枯竭。将军瞪大眼睛,放开胆量,不顾万死一生的考虑,是为了替天下人铲除残暴(的秦国)。如今刚刚打到陈地就称王,是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自己的私心。希望将军不要称王,赶快率兵向西挺进,(同时)派人去拥立六国的后代为王,为自己建立党羽,给秦国增加敌对势力。给秦国树敌多,它的力量就分散,我们的同伙人多,兵力就强大。如果这样,辽阔的田野上没有互相厮杀的军队,县城没有坚守城池的人,便可铲除暴虐的秦国,占据咸阳向诸侯发号施令。各诸侯国在灭亡后又得以建立,凭借恩德使他们服从,如果能这样,那么帝王大业就成功了。如今只在陈地称王,恐怕天下就会被分解。”陈涉没听从他们的意见,于是自立称王。

三、表达交流(16分)10.下面是一篇有关蔺相如的时评,其中的观点十分新颖。请你阅读相关的文字,在后面续写作者的观点,不超过50字。(4分)蔺相如完璧归赵和在渑池会上的表现,充其量不过称得上一位优秀的外交大臣而已,在外交事务中维护了本国的尊严。他之所以能有这么出色的表现,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他的智慧和勇气,他审时度势,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另一方面,更关键的则在于赵国当时有廉颇这样杰出的将领,有相当的军事实力和一定的经济实力,能与秦国一战。众所周知,弱国无外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赵国若真是到了不堪一击的地步时,莫说一个蔺相如,便是十个、百个蔺相如,也早被秦王杀了。

11.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续写完整的两个分句,结构要和画线的句子相似,内容要能与之衔接。(6分)

《史记》是一座人物画廊,司马迁像一个画家,以他那十分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位雕塑家,以他那锋利的刻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风采各异的雕像

一位戏剧家,以他那深邃的灵魂,为我们演绎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角色

12.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分别写出三个关键词(可以是短句)。(6分)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绝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学的史学观:(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冰冷 必然性(历史必然性)逻辑

(2)慈悲 生灵(或“命运”或“生命的热血”)戏剧性

2.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九)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 篇二

(七)记念刘和珍君

(时间:40分钟 满分:49分)

一、基础巩固(1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山阿(ē)

浸渍(zī)..长歌当哭(dàng)攒射(cuán)..B.绯红(fēi)尸骸(hái)..不惮(dàn)殒身不恤(yǔn)..C.菲薄(fěi)寥落(liáo).. 赁屋(lìng)干练(gàn)..D.桀骜(ào)踌躇(chú).. 喋血(dié)黯然(yīn)..解析:选B A项,“渍”应读zì。C项,“赁”应读lìn。D项,“黯”应读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惨淡

诧异

间牒

欣然前往 B.和霭

编辑

惩创

殚精竭虑 C.暮霭

立仆

流言

陆续引退 D.流逝

洗涤

凶残

绝秘文件

解析:选C A项,牒—谍。B项,霭—蔼。D项,秘—密。3.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两项是(4分)()A.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亮》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B.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远的不说,十分欣赏少游诗词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就曾数度入相,广有羽翼,政治人脉极旺。....C.“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文天祥虽已就义七个多世纪,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毁家纾难、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千古。....D.今日凌晨,两个专偷居民光缆的毛贼终于被蹲守的群众抓个正着。他俩不但死不承认,而且在群众的指责声中出离愤怒了,竟然拿出匕首威胁附近的人,妄图逃跑。....E.各国领导人聚集在一起召开联合国大会,让我们看到了这个70岁的国际机构是如何在维持和平与安全的同时不断与时俱进的。....解析:选CE A项,“长歌当哭”,指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不能用于形容歌唱。B项,“广有羽翼”,指到处都有帮凶,是贬义词,与语境不合。D项,“出离愤怒”是褒义词,指愤怒到了极点,超出愤怒的范围。多指富有正义的人对待不平之事极其痛恨的情形,褒贬误用。4.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1926年3月18日的爱国请愿,毫无疑义是群众的一种爱国运动;向政府去请愿,提出人民的要求,也毫无疑义是群众的斗争方式之一。

B.鲁迅先生在《空谈》一文中这样说:“那样的惨杀,我实在没有梦想到,虽然我向来常以‘刀笔吏’的意思来窥测我们中国人。”

C.从表面上来看,段祺瑞政府与帝国主义者之间似乎没有连裆瓜葛;但是,从实质上看,帝国主义与段祺瑞政府是合谋的。

D.路,还没有开始就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就永远不再醒来。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

解析:选C 最后一句与前文不对应,应改为“段祺瑞政府与帝国主义是合谋的”。5.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组是(3分)().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反复)B.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反语)C.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反语)D.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比喻)解析:选B B项,这句话并没有正意反说。用了比喻,“‘流言’的种子”比喻流言的材料。

二、阅读鉴赏(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怀念鲁迅先生 巴 金

①四十五年了,一个声音始终留在我的耳边:“忘记我。”声音那样温和,那样恳切,那样熟悉,但它常常又是那样严厉。我不知对自己说了多少次:“我决不忘记先生。”可是四十五年间我究竟记住一些什么事情?

②四十五年前一个秋天的夜晚和一个秋天的清晨,在万国殡仪馆的灵堂里,我静静地站在先生灵柩前,透过半截玻璃棺盖,望着先生的慈祥的面颜,紧闭的双眼,浓黑的唇髭,先生好像在安睡。四周都是用鲜花扎的花圈和花篮,没有一点干扰,先生睡在香花丛中。两次我都注视了四五分钟,我的眼睛模糊了,我仿佛看见先生在微笑。我想,要是先生睁开眼睛坐起来又怎么样呢?我多么希望先生活起来啊!

③我还记得在乌云盖天的日子,在人兽不分的日子,有人把鲁迅先生奉为神明,把他的片语只字当成符咒;他的著作被人断章取义、用来打人,他的名字给新出现的“战友”、“知 己”们作为装饰品。在香火烧得很旺、咒语念得很响的时候,我早已被打成“反动权威”,做了先生的“死敌”,连纪念先生的权利也给剥夺了。在作协分会的草地上有一座先生的塑像。我经常在园子里劳动,拔野草,通阴沟。一个窄小的“煤气间”充当我们的“牛棚”,六七名作家挤在一起写“交代”。我有时写不出什么,就放下笔空想。我没有权利拜神,可是我会想到我所接触过的鲁迅先生。在那个秋天的下午我向他告了别。我同七八千群众伴送他到墓地。在暮色苍茫中我看见覆盖着“民族魂”旗子的棺木下沉到墓穴里。在“牛棚”的一个角落,我又看见了他,他并没有改变,还是那样一个和蔼可亲的小小老头子,一个没有派头、没有架子、没有官气的普通人。

④我想的还是从前的事情,一些很小、很小的事情。

⑤我当时不过是一个青年作家。我第一次编辑一套《文学丛刊》,向先生约稿,他一口答应,过两天就叫人带来口信,让我把他正在写作的短篇集《故事新编》收进去。《丛刊》第一集编成,出版社刊登广告介绍内容,最后附带一句:全书在春节前出齐。先生很快地把稿子送来了,他对人说:他们要赶时间,我不能耽误他们(大意)。其实那只是草写广告的人的一句空话,连我也不曾注意到。这说明先生对任何工作都很认真负责。我不能不想到自己工作的草率和粗心,我下决心要向先生学习,才发现不论是看一份校样,包封一本书刊,校阅一部文稿,编印一本画册,事无大小,不管是自己的事或者别人的事,先生一律认真对待,一丝不苟。他印书送人,自己设计封面,自己包封投邮,每一个过程都有他的心血。

⑥我开始写作的时候,拿起笔并不感到它有多么重,我写只是为了倾吐个人的爱憎。可是走上这个工作岗位,我才逐渐明白:用笔作战不是简单的事情。鲁迅先生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我勉励自己讲真话,卢梭是我的第一个老师,但是几十年间用自己燃烧的心给我照亮道路的还是鲁迅先生。我看得很清楚:在他,写作和生活是一致的,作家和人是一致的,人品和文品是分不开的。他写的全是讲真话的书。他勇于解剖社会,更勇于解剖自己;他不怕承认错误,更不怕改正错误。人们说他的笔像刀一样锋利,但是他对年轻人却怀着无限的好心。一位朋友在先生指导下编辑一份刊物,有一个时期遇到了困难,先生对他说:“看见你瘦下去,我很难过。”

⑦“忘记我!”这个熟悉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响起来,我又想起四十五年前的那个夜晚和那个清晨,还有自己说了多少遍的表示决心的一句话。说是“决不忘记”,事实上我早已忘得干干净净了。但在静寂的灵堂上对着先生的遗体表示的决心却是抹不掉的。我有时感觉到声音温和,仿佛自己受到了鼓励,我有时又感觉到声音严厉,那就是我借用先生的解剖刀来解剖自己的灵魂了。

⑧二十五年前在上海迁葬先生的时候,我做过一个秋夜的梦,梦景至今十分鲜明。我看见先生的燃烧的心,我听见火热的语言:为了真理,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但当先生的言论被利用、形象被歪曲、纪念被垄断的时候,我有没有站出来讲过一句话?我被关在“牛棚”里除了唯唯诺诺之外,敢于做过什么事情? ⑨“忘记我!”经过四十五年的风风雨雨,我又回到了万国殡仪馆的灵堂。正因为我又记起先生,我才有勇气活下去。正因为我过去忘记了先生,我才遭遇了那些年的种种的不幸。我会牢牢记住这个教训。

⑩若干年来我听见人们在议论:假如鲁迅先生还活着„„当然我们都希望先生活起来。每个人都希望先生成为他心目中的那样。但是先生始终是先生。如果先生活着,他决不会放下他的“金不换”。他是一位作家,一位人民所爱戴的伟大的作家。

(有删改)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的几件小事,语言朴实无华,但情感丰沛。

B.第⑧自然段将“我”和鲁迅的行为对比,一方面赞扬了鲁迅先生,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我”自己当时无法说真话的困境。

C.鲁迅要求“忘记我”,巴金表示“决不忘记”,尽管鲁迅曾关照过他,但他最终还是背叛了鲁迅。

D.第⑩自然段“先生始终是先生”中,两个“先生”含义不同:前者指鲁迅所具有的品质,后者是对鲁迅的尊称。

解析:选A B项“表现出‘我’自己当时无法说真话的困境”错,应是“表现出‘我’勇于反思的精神”。C项“背叛了鲁迅”错误。D项两个“先生”的意思恰好相反,应改为“前者是对鲁迅先生的尊称,后者指鲁迅所具有的品质。”

7.请概括本文中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和蔼可亲的小小老头子,普通人;②关爱青年;③做人处事认真负责;④追求真理(讲真话),言行一致。

8.文中多次提到鲁迅先生的遗言“忘记我”,有什么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鲁迅先生希望被忘记,是因为他不愿意死后被“奉为神明”,著作被人利用;同时他也期待新人应有新的生活。②体现了巴金对鲁迅深切的怀念和自责。③前后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强化文章情感。

三、表达交流(19分)9.2017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81周年纪念日,如果让你组织一场纪念活动,请你选择一个角度,为此次活动写一则主题词。(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纪念不只是缅怀,更多的是要继承;继承不只是为了吸收,更多的是要创新。10.为下面这段话填写一个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使语段完整严密。(不超过20个字)(4分)大凡成就卓越的作家,都是用人格和个性抒写作品,用作品表现人格和个性。当我们吟诵李白、杜甫诗篇的时候,自然会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风貌和个性特征在字里行间涌动和闪耀;当我们捧读鲁迅、闻一多作品的时候,自然要被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艺术魅力征服。究竟是他们的人格魅力还是他们的作品魅力使他们名垂千古,成为永恒?我想: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个语段讲作品跟人的个性和人格的密切关系。第一句谈有成就的作家都是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的,第二句列举李白、杜甫、鲁迅、闻一多的作品和人格的双重魅力来证实第一句话,而第三句则是提出一个问题:人格魅力还是艺术魅力?显然,我们可以顺水推舟、顺理成章地得到答案。

答案:人融于文,文表现人,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11.下面的挽联是刘和珍的未婚夫方其道写的,请从备选项中选择序号填空。(4分)备选:①疆场空有约 ②死难同穴 ③劳燕惜分飞 ④六载订婚成一梦 ⑤白宫溅血泣黄泉 ⑥内除国贼

上联:生未同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外抗强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答题时要注意上下联字数相同,结构相似,内容相对或相关,平仄可不作要求。答案:上联:②③④ 下联:⑥①⑤

12.下面是从“申报项目”到“获得专利证”的整个过程,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申报项目初步审查补正合格授予专利

办理登记手续并交费合格

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九)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 篇三

【学习目标】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3、品味父爱、母爱的区别,认识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过程与方法】

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其本质。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教学时数】:一课时

【预习】

1.通读课文,初步把握作者观点,感知主要内容。

2.识记下列字音及字形:

一刹()那给()予罪孽()咄咄()逼人

biàn()认yuān()源lǚ()行归根结dì()

3.完成学案上的题目。

【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弗罗姆及其《爱的艺术》

弗罗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二.自主探究

1、归纳本文的主旨:

2、阅读课文1—3段,回答下列问题:

(1)《爱的艺术》一书要使读者相信:“爱不是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情感”,找出相关的句子加以说明。

(2)“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试从这句话分析“母爱”的作用。

(3)文章中谈到两种“爱”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原则区别在哪里?

3、阅读4-7段,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理解这种变化,必须了解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这一句中的“这种变化”具体指什么?

(2)联系全文,回答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

4、阅读8-10段,回答下列问题:

(1)分条回答理想的父爱是怎样的?

(2)结合文章,分条回答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拥有怎样的特点?

(3)《爱的艺术》一书指出,爱是一种必须经过训练才能学到手的能力,这一点对父母来说意味着什么?

三、作业拓展:

通过本课两种爱的对比,弗罗姆为我们指出了成熟的爱的标准,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该如何去实践这两种爱,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根据体验和经历,写成一篇800字的文章。

五、课堂小结

在我们成长的磕磕绊绊中,总有无数的爱包围着我们,不关有来自父母的,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爱护和关心身边的人。当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的爱而无比温馨时,我相信:这个时候的你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让我们对所有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大声地说声:“谢谢!”

1、明确:本文阐释了父爱和母爱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性质与区别。

1他首先阐述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爱以及爱从幼稚道成熟的过程。

2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懂得爱的重要性,去创造爱,产生成熟的爱。3指出一个人成为自己的父母,健康灵魂,走向成熟的途径。

2(1)明确:婴儿时期:婴儿出生一段时间后同他出生以前没有大多区别,他还是不能辨

认物体,还意识不到自身以外的世界;

童年时期:他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他如果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起来成为一种经验:我被人爱。

8—10岁:儿童到了这一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因素,一种新的情感,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第一次感到要送母亲一个东西„„

(2)明确:正是母爱的潜移默化使得孩子的心灵由索取趋向奉献,由被热爱到爱别人;母爱的无私使子女在获得满足与快乐的过程中意识到给予的重要性,爱他人不仅给人带来幸福,也让自己体会到幸福和快乐。这是母爱的真谛,正是这种由母爱衍生的爱人之心让每个人意识到他人的重要和社会的美好,从而构成和谐统一的人类社会。

(3)明确:按照作者的观点,爱自身的价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实现的,只有在它嗯和社会中才能实现。给比得更能使自己得到满足,更能使自己得到快乐。爱比他人更重要。前一种爱是幼稚的不成熟的爱,受到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后一种爱是成熟的爱,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

3(1)明确:这种变化指的是孩子与母亲的关系失去了一部分休戚相关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

(2)明确: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纪律等事物的世界。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关怀和安全感。父亲给孩子指出通往世界的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母爱从本质上说是无私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

母爱的积极面是: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能给孩子安全感。消极面是母爱不能用努力去唤取,根本无法赢得,也容易让孩子失去独立性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父爱的积极面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可能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消极面是必须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期望的情况下,可能失去,有时过于严厉。4(1)明确:能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会遇到的种种困难;

应该宽容有耐心不要盛气凌人甚至专横;

应该使孩子能对自身产生自信心成为自己的主人。

(2)明确:综合了同父母亲的关系,并能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上。

(3)明确:一个好家长应该希望孩子成长、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他应该克服惶惑不安的情绪;一个好父亲在指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宽容和耐心,使孩子逐渐相信她最机并最终把握自己,这些都需要学习。

引导:结合个人经历说体验;联系名人大家经历谈感受。

1、高一新生初次离开父母,想念父母,引出话题——这是一种幼稚的爱,因为需要父母(联系课文)——这篇文章学过之后,有什么启发,今后该怎么去做——恰逢母亲节,不少同学说了具体的做法(本人想起了自己离世五个月的年轻的母亲。这不在我的教学设计范围内,是课堂上本人有感而发的)——学会爱他人,学会珍惜。“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爱首先是给而不是得”“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得付出。”

2、联系电视剧《亲情树》,大姐孙雨欣用无悔的青春换来了弟弟妹妹永远的尊敬和永恒的亲情。

3、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

4.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九)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 篇四

【知识精练】

1.某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将斗笠这一非遗传统产业作为引领村民发家致富的一大重点,实施“编织农户+加工大户+非遗创意+市场”的联体发展模式。目前,该县斗笠编织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④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交融。题干中通过编斗笠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重要作用。②题肢与题干无关,不选。③题肢说法错误,不选。①④题肢符合题意,入选。【点睛】准确区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文化是基础,政治和经济是文化的反映 C.一定的政治、经济由一定的文化所决定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与政治互不相关 【答案】A 【点睛】“相互影响”强调的是三者之间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强调的是三者彼此渗透、相互融合,指的是文化经济化、文化政治化。

3.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更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这体现()

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B.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C.文化建设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 D.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答案】B 【点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化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6 年5 月12 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A.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答案】C 【解析】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适合题意;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A、B是错误的,排除。

5.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于2016年9月20日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敦煌文博会是且前全国唯一以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国家级盛会,也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又一机制性创新平台。举办敦煌文博会的意义有()

①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促进丝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②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重新塑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③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④以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2 6.15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新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说明()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D.文化一旦产生,就能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答案】B 【解析】《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说明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B项正确;选项A“能自然而然地转化”认识错误;C项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D项错误。正确选项为B。

7.“十三五”规划在文化建设方面再次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是基于()

①文化生产力在经济中的作用 ②文化实力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 ③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①④适合题意;②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8.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傅莹表示:“在我们国家历史上每当经济进入一个繁盛的阶段之后,往往就会出现文化、艺术的大发展。现在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5万元人民币了,也接近了国际上中等收入的水平。现在大家也注意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在不断上升的。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软实力还比较弱。就世界文化产业看,美国的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中 占42%,中国则不到5%。就我国文化产业看,也存在集约化程度低、文化出口能力弱等不足。”对此,我国必须()

①大力创新文化渗透的方式,主动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②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③把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斗争,作为文化发展的主攻方向 ④不断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9.“国家实力中有文化,文化中有国家实力;离开文化软实力谈不上国家实力,离开国家实力也没有文化软实力。”这启示我们()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B.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C.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标识 D.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案】B 【解析】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B适合题意。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和科技,A是错误的;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D是错误的。

10.近年来,S省委、省政府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文化强省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实现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比翼齐飞的格局。连续5年,该省文化产业保持30%以上的增幅,到“十二五”已成为该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文化生活道理?

(2)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简要列举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的文化生活依据。

【答案】

(1)S省文化产业到“十二五”末已成为该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③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抓好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5.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九)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 篇五

【知识精练】

1.小强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他交口称赞。他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强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了 ①文化对小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小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小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小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小强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①③符合题意。②中的“决定”和④中的“主导”说法错误,排除。【考点】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中央以36年来最高规格表彰了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时隔36年,中央再次高规格纪念表彰劳模精神,期望在全社会重树“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可谓是对价值观的一种回归。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人们的活动很长时间内缺乏价值观的引导 ③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迅速跻身微博热门话题榜。人们热议的不仅是片中让人回味无穷的中华美食,还有片中所流露的让人感动的人文关怀,及其所引发的亲情、乡愁。由此可见,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①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②激发了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③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具有其自身特有的感染力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所流露的让人感动的人文关怀,引发了人们的亲情、乡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这源于其自身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考点】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4.《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意志战胜宿命、光明战胜黑暗的颂歌。每当人们听到这首乐曲,总会得到极大的振奋和力量。这主要表明优秀文化作品能够 A.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决定人的个性形成 【答案】B 【考点】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5.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音乐鉴赏、美术基础等课程陆续开设起来,同学们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的机会和次数增加了。参加这些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①是进行文化生产和传播的过程 ②体现了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③会使学生形成相同的思维方式 ④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学习文化的过程,而不是生产文化的过程,排除①。③说法绝对化,观点错误。文化欣赏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人们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②④符合题意。【考点】文化塑造人生

6.每一届“全国电视公益广告大赛”颁奖典礼都以感人至深的内容,充分表达了公益广告发挥的引领社会风尚、弘扬正风正气、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这说明,举办这一赛事 ①能以优秀文化作品的感染力激发人们热爱公益事业

②折射出文化对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③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空前繁荣和发展

④有利于用优秀的文化作品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2 【考点】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7.《义勇军进行曲》歌声充满着爱国激情,使人民热血沸腾,很快传遍了全国。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人民高唱着这首歌奔赴抗日前线。对此,下列解读最贴切的是优秀文化 A.影响人的行为方式 B.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C 【解析】材料揭示了优秀的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行,C最贴近题意,排除B。AD不符合设问要求,与题意无关。【考点】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8.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这反映了

①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能为人们塑造完美的人格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自觉主动的④价值形态的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黄庭坚强调了人们要主动自觉地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从而使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到提升,①③符合题意。文化性质不同其作用也不同,②观点片面。价值形态的文化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④观点片面。【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9.习近平主席曾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这表明

①激发市场活力企业家才有用武之地 ②人越全面发展就越能促进社会发展 ③不同时期对人的素质提高的要求不同 ④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B 3 【考点】个人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文化的力量

10.大气污染的治理,生活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要大力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提升公民自身的环境道德素质,使环境道德意识深入人心,并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通过环境道德教育来提升公民的环境道德素质。【答案】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要加强“三观”教育,特别是大力宣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2分)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要通过学习和自我修养,清醒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3分)③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要通过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人们受到感染,形成良好习惯。(3分)【解析】

上一篇:某市社区党建和民营企业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设备大中修的划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