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健康倡议书(精选15篇)
1.创建健康倡议书 篇一
亲爱的大学生朋友们: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提高全校学生对吸烟造成的危害的认识,营造无烟、清洁、健康、安全的校园生活环境,现向全体学生发出“关爱身体健康,创建无烟校园”的倡议。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主动吸烟者已有3.5亿,其中青少年烟民约有1500万;每天有近人因吸烟而致病死亡,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高达110万……这些惊人的数字值得我们警醒,我们必须要做到珍爱生命,远离香烟!
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吸烟这样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则直接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圣殿,营造无烟校园,不仅有益于同学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全民族体质的增强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建立都具有深远意义。在校园里吸烟不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损于营造教书育人的清新校园环境。
我们倡议全校学生摒弃吸烟这一不良行为,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了同学们的身体健康,为了校园的清洁文明,在此特向全校学生发出以下倡议:
1、自觉遵守学校规定,不在学校禁止吸烟场所吸烟,营造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
2、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抵制诱-惑,主动戒烟,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提醒和劝诫周围吸烟的同学戒烟,让更多的人远离烟草,远离吸烟和被动吸烟的危害;
4、积极宣传教育部和学校禁烟规定,敢于向吸烟不良习惯和行为作斗争,推动文明风尚的形成。
好奇、模仿、交际、消愁、提神……你可能有无数种可以吸烟的理由,但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请放弃!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同学们,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起努力,让香烟在学校销声匿迹;一起努力,为自己和他人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一起努力,为创建无烟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工作部(处) 团委
5月30日
2.创建健康倡议书 篇二
一、创建“三型”工会组织的意义
创建“三型”工会组织, 不断提高工会组织服务广大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是新时期党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是职工群众对工会工作的新期盼。
通过“三型”工会组织的创建过程, 使得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显著增强, 更好地引导、发挥职工群众的主力军作用, 为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献计献策。“三型”工会组织, 就是要实现:让广大职工在“学习中工作, 在工作中学习, 在实践中提升, 实现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通过“三型”工会组织的创建过程, 积极探索新时期开展企业工会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三型”工会组织, 就是要在企业内部构建有企业特色的“职工之家”, 进一步提升工会工作者的工作水平, 更好地为广大职工服务。
通过“三型”工会组织的创建过程, 提升企业的创新力和广大工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探索新形势下职工教育的新形式, 创新职工心理疏导方式和方法, 让职工同企业共成长, 切实提升工会组织维护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的能力。通过系统组织全体职工能广泛参与的各种文体活动, 活跃广大职工的文化生活, 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以文化的力量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创建“三型”工会组织的重点和思路
创建“三型”工会组织的重点:通过组织并深入开展广大职工广泛参与的读书学习活动, 提升全员的学习能力。同时, 增强广大工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以更加有效地发挥工会组织的引导作用。通过工会组织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规范, 民主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 夯实工会组织的服务职工、企业的基础;在为职工、企业的服务过程中体现自身的优势, 发现工会组织自身的“短板”, 有针对性地创新工会组织机体, 保持工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正向活力, 为推动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最终, 实现职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创建“三型”工会组织, 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要了解掌握创建“三型”工会组织的内涵和意义。什么是“三型”工会组织?“三型”工会组织与一般的工会组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现在创建“三型”工会组织?创建“三型”工会组织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要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创建“三型”工会组织?二是要认真、仔细地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 为做好创建“三型”工会组织活动的系统策划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广泛、认真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深入一线班组、车间, 摸清基层工会组织的现状, 梳理当前企业工会组织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三是要整体策划, 分步实施, 统筹推进。创建“三型”工会组织活动的开展, 要集中力量整体策划,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从点上突破, 分步实施, 整个活动要有统一的领导, 实现整个活动的统筹推进。创建活动初期, 可以通过集中力量培养典型基层工会工作者和基层工会组织, 做好试点, 并积累创建经验, 以点带面, 然后再大范围开展创建活动。
三、统一对创建“三型”工会组织的认识和理解
1.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 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 并促使组织持续地进行试验、变革、改进, 以不断提高其成长能力、学习能力和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是全体组织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负担学习的组织, 是让全体成员体会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 是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扩大未来能量的组织。
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以实现“宝光梦”为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为理念、强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人本意识, 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工会组织服务于企业、服务于职工的工作机制职能, 将工会组织的活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以服务企业经济发展为引擎, 提升工会组织创新的源泉。
2.创建“服务型”组织。创建“服务型”工会组织是把服务作为工会组织的价值取向给予定位, 形成一种工作模式进行推广和发展。创建服务型工会组织就是做好“三个”服务:一是要把握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心, 服务企业发展的大局, 围绕生产经营工作, 开展各项服务活动;二是要转变工会工作者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 为基层分会办实事、解难题, 增强基层工会活力;三是要把握工会组织全心全意服务职工的根本宗旨, 扎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努力构建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
通过创建服务型组织, 力争用1到2年的时间, 使企业工会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逐步建立企业工会组织在日常工作中的工作细化和量化标准, 建立凡事有量化标准和规范的流程, 凡事有章可循, 凡事有据可查, 凡事能彰显效能。通过日常工会工作流程不断规范, 建立工会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 使日常工会工作责任机制逐步落实, 为建设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职工之家”打好基础。
3.创建“创新型”组织。创建“创新型”工会组织, 目的是要达到工会组织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并增强工会组织的创新意识, 确保工会组织能够持续推进职工进行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 进而为企业带来创新的动力, 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动力。
创建“创新型”工会组织的根本就是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的要求, 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 转变工作理念、工作思路, 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举措, 切实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能够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线、中心, 开展各项创新性的活动, 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意识, 通过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参与创新项目等活动, 积极献言献策, 从而通过创建“创新型”工会组织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 提升基层广大职工的创新能力, 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创建“三型”工会组织的步骤
企业创建“三型”工会组织活动, 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全面策划, 分阶段实施, 统筹推进, 可分三个阶段推进。
1.策划准备阶段。 (1) 周密策划统筹安排。 (2) 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3) 推荐培训学习资料。
2.组织实施阶段。 (1) 营造创建氛围。 (2) 培养基层骨干。 (3) 召开动员大会。 (4) 组织学习培训。一是利用工作或业余时间, 组织全体员工开展各类创建活动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 让广大员工从创建活动中受益, 并主动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二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组织培训活动。三是组织召开基层创建“三型”工会组织经验交流会。 (5)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一是组织开展“从小事做起, 干好本职工作”主题教育活动。二是组织开展职工读书演讲比赛和知识答题比赛活动。三是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四是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实际, 组织开展岗位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劳动竞赛活动。五是组织开展征集合理化建议活动。六是通过征集广大职工的培训需求, 组织开展相关的专题知识讲座, 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七是发挥各个协会组织的引领作用,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
3.总结评比阶段。创建活动结束后, 要及时对整个创建活动进行总结评比。创建活动结束后, 要及时组织总结, 对其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要予以肯定, 并给予表彰、奖励, 更为重要的是, 要及时固化好的经验、做法成为制度、流程和规范, 让这些好做法和好经验成为具有企业特色的经验。对存在的不足, 要组织进行专题分析, 提出改进意见、拿出改进的措施, 并督促落实到位, 确保不留死角, 真真正正达到创建“三型”工会组织的活动目的, 使得企业工会工作者的工作水平有明显的提升和改善, 让广大职工真正体会到工会就是自己的“家”。
五、创建“三型”工会组织的要求
1.创建活动要全员参与。创建“三型”工会组织活动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活动, 企业全体干部、职工必须参与其中。各级领导干部要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和督促, 动员广大员工积极参加此项活动, 在日常的创建活动中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2.创建活动要有序推进。创建“三型”工会组织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各基层单位要统筹安排好日常生产经营工作和创建活动的关系, 集中力量, 努力从点上突破, 力争取得实效, 以点带面, 逐步推广, 有序推进。
3.创建过程要奖罚分明。创建过程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要及时肯定和固化, 上升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来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针对创建活动中, 一些基层单位、个人落实不力、工作不到位的情况, 要严肃批评并与单位的经济责任制考核、员工个人考核及年终评优挂钩, 以引起单位领导和全体员工的足够的重视。
3.呼唤创建“健康营养”菜单 篇三
随着社会的进步,营养科学知识的普及,以及非典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人们愈来愈意识到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达到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我们的国家历来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源”之说。我们的厨师、饮食行业也必须结合现代营养学、食品卫生学、原料烹饪学等学科知识,以及合理的食品搭配调理,让人们在选择菜点时,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年龄、工作乃至于季节,较科学营养地作出选择。
饮食企业如果能在菜单内容中增加每份菜点的属性、营养成分、保健作用及宜忌等内容,这不仅会受到顾客的喜爱,也可推动了中国烹饪的进步。因此,我在这里呼唤饮食的导吃师,应创建“健康营养”菜单!
一个优秀的厨师应是一名合格的营养保健师。健康营养菜单的推广与普及,有待于我们厨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待于营养方面的专家支持。据《天府早报》报道,目前,专为顾客导吃的职业点菜师已经在蓉城出现。他们往往根据顾客的性别、年龄、体质、口味及经济要求来“量身订制”可口的菜单。这也是人们的饮食走向健康营养型的消费需求。我们的饮食企业应抓住这一市场需要。
现将本人设计的一份“健康营养”导吃的菜单,摘录部分与各位同仁探讨。
健康营养菜单
4.平安创建倡议书 篇四
同志们,朋友们:
“平安”是人民群众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愿望,人们想平安、盼平安、谋平安,“平安”是全社会共同的心声。自2005年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以来,全区各界紧紧围绕“经济更加发展、整治更加稳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安康”的目标,齐心协力、奋力拼搏,连续7年实现了“平安??”创建目标。为了最广泛地调动社会方方面面力量参与平安建设,使平安建设的成效最大限度地惠及全区老百姓,区平安办发出倡议,号召全区社会各界朋友积极行动起来,齐抓共建、进一步推进“平安??”建设。
您是家庭的一员:请与您的亲人携起手来,加强防范意识,安装必要的防盗门,依法表达利益诉求,共建“守法之家、文明之家、关爱之家、明理之家”。让“平安家庭”走进您的心中,让和谐走入您的家庭。
您是单位的一员:请与您的同事团结起来,做好门卫值班、巡逻防范、外来登记、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工作,共创“平安单位”,让平安伴随着您的工作,让和谐围绕在您的周围。
您是村(社区)的一员:请与邻里、民警、党员、干部一起做好治安保卫、巡逻防范,维护公平正义,共创“平安村(社区)”。让平安伴随着您,让平安连起千万家。
您是社会中的一员:请您服从社会管理,与全区人民携手奋进,组成平安建设的主力军,献出您的一份力量,给社会多一份平安,让群众多一份满意。
平安是福,平安是金,建设“平安??”人人受益、人人有责。同志们,朋友们,为了家园的平安、为了社会的和谐、为了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建设“平安??”,共创美丽家园!
中共??委建设“平安??”领导小组办公室
5.创建绿色校园倡议书 篇五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绿色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为让校园绿色尽情绽放,减少绿地上的不和谐音符,共同建设绿色校园,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爱护校园环境、共建绿色校园的倡议:
1、不断增强绿色环保意识,增强爱护校园绿化意识,积极参与绿色校园创建活动。花草树木美化着我们的校园,彰显着校园形象,我们踩坏的是小草,受损的是形象。
2、爱护树木从自己做起,从脚下做起。做到不践踏绿地草坪,不攀摘树枝花朵,不翻越绿化带,不在绿化带上追逐打闹,不做不利于树木花草生长的行为。
3、讲卫生,爱劳动,共同爱护校园环境;爱护环保设施和设备,主动制止不爱护绿化的行为。看到有损于绿化的行为时,能主动劝阻制止。
4、弯弯腰、捡一捡,举手之劳做环保,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不仅自己尽力而为,而且要带动身边的每一位师生一起来保护校园环境,爱护花草树木。
5、认识“环保标志”,选购绿色产品,少用一次性制品,减少白色污染,对垃圾和废旧电池要分别进行定时定点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生活中积极发挥才智,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老师、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携手努力,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日常小事做起,积极行动起来,为创建绿色学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园林城市创建倡议书 篇六
各位居民:
为争创国家园林城市,进一步加快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此,特向广大社区居民发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共建绿色美好家园”的倡议:
一、做“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共建绿色美好家园”的宣传者。作为城市市民,我们既是城市绿化建设的参与者,又是城市绿化建设的受益者,希望广大居民群众牢固树立“城市是我家,创建靠大家”的责任意识,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广泛进行宣传引导,使“人人参与,美化家园”成为自觉行动,努力形成“我以植绿护绿为荣,我为绿色文明尽责”的良好风尚。
二、做“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共建绿色美好家园”的实践者。希望广大居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多植几株树,多栽几盆花,自觉搞好各自阳台、院落的绿化美化;自觉爱护公共绿地,不刻画、攀折、砍伐树木,不践踏花草,不采摘公共花枝,不在绿化设施上挂晒衣物,不侵占绿地,不乱栽乱种,不挖草取土,并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引导身边更多的人像爱护自己的家园一样爱惜花草树木。
7.社区参与:创建健康城市的原动力 篇七
上海正在建设健康城市, 而健康城市重要内容之一, 就是发动居民, 共同参与到健康城市建设中来。本文从社区参与的原理来剖析上海建设健康城市社区参与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发展社区参与, 为建设健康城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社区参与的概念
关于“参与”问题, 联合国大会在1969宣言年发表了《社会进步与发展》, 指出公民参与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参与”的基本含义在于人们对某一领域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所施加的影响或直接参加了这一领域的整个发展过程, 以及对发展成果的分享。社区参与既是组织介入社区发展的过程、方式和手段, 更是指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发展计划、项目等各类公共事务与公益活动的行为及其过程, 体现了居民对社区发展责任的分担和对社区发展成果的分享。健康城市建设中的社区参与是指社区成员有权决定他们需要什么及如何实现其目标, 并积极参与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执行及评价, 帮助社区的每一个成员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社区参与可分解为主体、客体、动机和目标。社区参与的主体包括社区中的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以及社区居民, 其中居民的参与行为最为重要, 直接影响社区发展。社区参与的客体是社区的各种事务,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事务。健康城市中的社区参与主要任务是增强社区成员对健康拥有权和控制权, 使社区能以当家作主、积极参与和主宰自己命运的姿态来解决他们的健康问题。社区参与的动机是公共参与精神, 它是激励并维持参与行为达到一定参与目标的内在动力。社区参与的目标是促进社区发展和人的发展。
社区参与的主体、客体、动机和目标四个方面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社区参与的主体决定了社区参与的客体内容, 是动机的载体, 是社区参与目标的享受者, 也是社区参与的内在动力;社区参与的客体是社区参与的根源, 是目标内容, 决定社区参与的形式, 受社区参与主体影响, 是决定动机的产生, 也是社区参与的外在动力。社区参与有很多形式, 在健康城市建设中常用的有关键人物接触、公众大会、咨询委员会、民意调查、由公众发起的接触、协商和斡旋等[4]。
2 健康城市社区参与现状
“社区参与”是一个很漂亮的名词、一种很理想的理念, 特别是在建设和谐社会中, 更是很正确的行为。故此, 大多数人会把它挂在口边, 大肆论述, 以表示开放、民主, 具有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但是在实践方面, 要鼓励一个人去参与社会事务, 并要求他不只考虑个人的利益, 而是采取有利于整体群体的倾向, 来关注公共事务, 这是不容易的。当前我国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 一些原来由政府主导的社会性事务逐步由市场和社区自身完成。在这个大背景下, 健康城市建设中社区参与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时代的特点, 由此决定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中社区参与现状。
2.1 居民参与愿望一般
根据健康促进理论而发起的健康城市建设, 充分挖掘和重视社区居民需求是建设健康城市的核心内容。但是在制定首轮行动计划项目指标和总体目标时, 未做详细的市民需求调查和现状分析, 使得项目的确定过多依赖于政府的行政命令和专家的意见, 而忽视了市民的需求。在制定第二轮行动计划中, 尽管进行了近6 000多人的需求调查, 但是这样的调查不能充分挖掘公众的需求, 特别是封闭式的调查问卷不能让社区居民充分发表意见。由于健康城市社区建设没有充分挖掘和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 本来是为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健康城市建设, 代表着居民的共同利益, 应当具有较高的参与率。但事与愿违, 在2005年、2006年、2007年市民对健康城市的知晓情况看, 知晓率在60%左右上下, 参与率更低一些。
2.2 参与主体不平衡
从参与的主体看, 应该是政府、企 (事) 业、非政府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但是, 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设过程中, 主要参与成员还是政府部门, 缺乏社会团体和社区居民代表。尽管有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联席会议、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 也有上海市建设城市专家咨询委员会, 然而真正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的还不多, 其后果必然使健康城市行动成为政府的行政行为。譬如在第一轮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中, 虽然11项重点推进活动主旨在于提供社区参与的载体和渠道, 但在实践中, 多为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 缺乏自下而上的群众呼应。因此, 许多活动其实就是政府部门自身的职责, 社区居民参与只不过是一句象征性的口号而已。
此外, 社会团体等非政府组织如何参与建设健康城市行动的机制、形式还没有形成, 或者比较单调。如企业参与目前一般是提供经费, 非政府组织参与也局限于送温暖等活动。虽然, 在社区健康促进推进过程中, 也有各类志愿者队伍、健康促进俱乐部、健康咨询服务点等群众互助组织, 但是政府的痕迹很明显, 也没有形成整体推进的格局。在健康城市的社区活动中, 也有相当数量的居民参与, 但存在参与群体分布不均衡的现象:老年人、学生、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参与多, 中青年、在职在岗人员参与少。
2.3 参与意识没有形成
上海建设健康城市行动已经5年多时间, 上海市民对健康城市的认知水平一般, 参与意识没有形成, 停留在被动阶段, 属于短期行为, 被动参与是大多数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很多人仍认为社区发展是政府的事情, 依赖政府的思想意识仍然严重, 有问题也等着政府帮助解决。而年轻人受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 并且常常认为社区活动都是些婆婆妈妈的事, 于是把健康城市建设看作事不关己, 更是缺乏参与热情, 社区认同感极低。我们对健康城市参与人群分布进行调查发现, 参与者90%以上是社区退休或待岗的中老年人, 30岁以下青年人鲜见, 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事务的意识远未形成。
2.4 参与领域比较狭窄
理想的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促进活动应该是根据社区成员提出的问题来制定, 而不是由专业的健康工作者制定, 社区成员应该全程参与到计划、实施和评价中。
从建设健康城市的实践看, 居民参与大多停留在健康社区建设的具体事务, 如居委会组织的讲座、调查等, 这些活动大都是政府分派的任务, 很少是由业主管理委员会、志愿者或者其他组织发起的, 社区事务行政化的现象十分明显。健康社区创建缺乏对居民实际需要的调查研究, 脱离了居民的真正需要, 在影响到健康社区创建重大进程的事务, 如社区领导组织、社区规划、社区工作考核等方面, 基本没有参与或者参与程度很低。社区居民在健康城市社区建设中参与程度不深, 社区参与的形式化、表面化严重影响着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背离了健康城市社区参与的初衷。
2.5 参与活动零散化
健康城市中社区参与组织化程度不高, 居民多以个人身份参与社区活动, 虽然社区也形成了一定的兴趣组织、娱乐健身组织如高血压俱乐部、健康服务咨询点等, 以及在政府和社区的指导下形成了志愿者组织, 但居民的自助组织、利益团体等远未发展起来。居民参与的零散化, 使得“自身的健康问题自我决定”流于形式, 社区在进行有关健康问题事务决策时, 几乎不考虑或者很难切实考虑广大居民的建议和利益。
社区参与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化支持, 居民对参与社区建设的职责、权利、义务也没有真正理解。即使是社区建设的其他主体如驻社区企事业单位等, 在参与社区活动或者决策的时候, 都是零星的、时断时续的, 或者出于自身的眼前利益, 或者出于在社会动员之下的一时热情, 或者因为上级的行政命令等。
3 对发展社区参与的建议
3.1 培养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
“公民具有一种公共事务的知识, 一种归属感, 一种对整体的关切, 一种与自身命运休戚与共的社群道德契约”。因此, 参与是一种具有主动意图的行为, 一个人之所以愿意采取这项行动, 乃是相信自己的参与行动可以获得某种效果, 并且是可以预见的和明显的[6]。
一是要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居民转变观念, 明白参与可以获得的收益, 产生内在的主动参与意识, 从而理解、支持社区健康建设的实际行动。这就要求健康城市的宣传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有所创新, 使居民有所了解, 有利于他们做出参与其中的决定;另一方面, 社区要根据居民的能力和潜力来进行宣传, 充分利用社会资本, 使社区活动和事务对居民有吸引力, 居民自然会对其产生认同, 愿意进行“社区参与”。
二是培育参与骨干队伍, 目前社区中有部分居民已经具备了较高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愿望, 但由于缺乏社区参与的技能, 致使社区参与效率很低。所以, 通过组织各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增强其参与的能力, 有效地进入参与角色。通过社区参与骨干队伍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从而提高社区的参与意识。
3.2 更新社区参与观念
社区参与有两个不同的模式, 一种是作为手段的参与, 另外一种是作为目的参与[7]。前者是管理者决定参与目标, 然后说服社区居民主动参与, 社区参与限于提供经济和社会资源;后者认为参与是一个过程, 参与本身就是目标。社区居民的参与是为了让他们为自己的健康承担更多的责任, 为此需要赋予他们相关的技能、知识和经验。这两种参与模式都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关键是要培养与新的理念和方法相适应的技术和态度, 如政府应在社区参与中找到正确的位置, 进行宏观指导, 为社区发展提供各种政策支持, 促进社区形成良好的“自治”和参与氛围。
首先, 政府应摒弃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 重视社区参与观念、专家咨询观念、决策评价观念等, 注重克服传统政治文化造成的政府冷漠, 积极培育居民参与健康城市行动所必需的适度的、理性的心理, 引导居民树立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其次, 对于健康城市行动中相关政策的制定部门和执行部门, 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 充分尊重社区居民的权力, 承认社区居民在健康城市行动中的主体地位, 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 积极推进公众参与健康城市行动的全过程;第三, 拓宽社区参与的方式、方法, 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健康城市行动。
3.3 加强多部门合作
从国外健康城市建设的实践分析, 建立良好的多部门合作是主要经验之一。社会团体在建设健康城市行动中可以发动民间力量, 动员众多物质与人力资源投入健康城市建设, 填补政府的资金不足, 同时增加资源运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 这样可以增进社会容忍, 促进社会和谐, 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多样性和多层次的健康愿望。
政府各职能部门也要摒弃部门利益的狭隘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健康城市建设中发挥各自的职责, 形成良好的多部门合作的氛围。
3.4 进一步完善社区参与的制度环境
目前, 社区参与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行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但这些成功案例相对局限, 制度化程度还很低。而制度化程度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社区参与健康城市行动的深度和广度。当前, 我国政府的行政政策没能成为相应的法规制度, 导致社区建设中存在“踢皮球”现象, 社区工作职能界限不明确。因此, 在政府逐步形成现代社区管理观念的同时, 政府部门应该为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制定相应的支持性法规制度, 明确各个参与主体的权利和责任范围, 从而使社区中各个主体的参与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社区参与的制度环境进一步完善[8]。
其中完善社区参与制度的重点是: (1) 政府回应制度, 要求政府能够积极地反应并回答通过各种途径表达出来的社区居民的意志, 这是体现政府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9]; (2) 民意调查制度, 健康城市行动应遵循参与性原则, 在行动计划编制过程中对市民、职能部门、专业机构、多学科专家进行广泛调查, 从而使计划内容更多依据社区居民的主观感受和实际需要, 而不是仅仅依靠客观的、僵化的数据。
参考文献
[1]徐辉.社区参与:社区发展的动力[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5, 95 (5) :64-66.
[2]高艳青.以人为本:社区发展的关键[J].理论前沿, 2007 (22) :42-44.
[3]王小章, 冯婷.城市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对H市的一项问卷调查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 2004 (4) :99-105.
[4]张宝峰.城市社区参与动力缺失原因探源[J].河南社会科学, 2005, 13 (4) :22-26.
[5]Arnstein Sherry R.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J].JAIP, 1969, 35 (4) :216-224.
[6]Gaunt, Thomas P., Communication.Social Net.works and Influ-ence in Citizen Participation[J].Journal of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Society, 1998, 29 (2) :276-297.
[7]解亚红.WHO的观点与经验———一卫生服务中的社区参与[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 :769-771.
[8]王时浩.论社区参与[J].中国民政, 2007 (1) :33-34.
8.创建和谐班级,让学生健康成长 篇八
和谐班级沟通技巧学生班主任一、充分了解家长,沟通方法因人而异
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不同的教育方式,这也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由于家庭的组成较为复杂,父母双方的知识涵养,文化背景,脾气秉性和职业类别参差不齐,所以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是万能的,一种好的教育方式可能适合甲家庭但是未必就是适合乙家庭。因此,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
1.面对有教养的家长,要尽可能地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一告知,并主动地邀请他们参与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方案和措施,认真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建议。当然,在此时要适当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2.为了能够吸引放任不管类型的家长主动参与学生的教育活动,要采用多报喜,少报忧的态度的方式方法,这样能使得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从而激发了这一类型家长对孩子的爱和关怀,改变了以往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不再不闻不问。与此同时,要指出对孩子放任不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家长明白,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孩子得到更多来自家庭的呵护。让孩子和父母有更多的沟通机会,为学生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3.对待后进生的家长时,要做的就是让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单凭学习成绩去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异与否,要看到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对于后进生,我们就是要让家长要看到孩子的特长,看到孩子的进步,从而让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面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但是也不能一次就全说完,更不能言过其实,不能说“孩子太笨了”之类的词句。当说到孩子的事,要热情,有力度,既不夸大其实,又不吝赞美之词。只有这双向的结合才能使得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二、注意沟通技巧
教师与家长约见谈话,通常是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地进行的。
1.做好准备工作。在约谈前,教师要汇集、查阅这个孩子各方面发展情况的材料。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事例。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材料夹,用于存放教师平时观察记录的材料及孩子的作品等,可供约谈前挑选、查看与使用。
2.营造宽松的气氛。有些家长,对约谈会感到拘束、不自在,所以,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的气氛,
3.避免使用专用术语。采用日常使用的普通语言与家长交谈,家长听得懂。在介绍孩子发展情况时,不要说得过于笼统,而要具体一些。
4.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要尊重家长,多倾听家长的话。教师提出共同促进孩子发展的措施时,宜采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家长的意见。
5.涉及孩子的缺点,要注意方式方法。在对孩子评价的时候,一定要客观地表述,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在谈及孩子的缺点时,如果和孩子的家长较为熟悉,可以直言不讳,不用顾忌得太多。而面对一些自尊心较强的家长时,则要语气委婉些,因为他们常常会把孩子的缺点视为对自己的批评,故会感到有压力。所以,作为教师要特别注意说话的方式,千万不要“迟钝”“调皮”等字眼来形容孩子,以免家长听了不舒服。
6.不要对孩子进行比较。在与家长交流时,切忌不要随意地与家长谈及别的孩子,更不要对两个孩子进行比较,说三道四,这样既有失身份又会让家长质疑老师,不知老师在别人面前怎样说自己的孩子。
7.交谈完了要肯定约谈收获,还要加强对孩子的了解,以便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更有利于开展工作。对来进行约谈的家长表示谢意,鼓励家长多参考学校的活动,有利于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来构建和谐班级体。班级和谐的主要表现,就是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学生和老师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学生与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是和学生打交道最多的老师,是学校的代表。师生关系的和谐,主要体现为学生和班主任关系的和谐,这就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来赢得学生的支持和信任。
现在的社会问题也日渐严重,不安全隐患越来越多,对学生身心造成危害。如有的学生贪小便宜,或嫉妒别人有好的东西自己没有,养成了小偷小摸;模仿影视剧中的不良形象,欺负弱小,或以“借”钱为名的拿钱不还,或强行向弱小同学拿钱、搜身,若是不肯,就用打来解决,这对于他们自己和被他们欺辱的学生来讲,身心都极为不利,造成了有的学生怕出门,怕到校又不敢跟大人讲,怕再挨打,或者效仿、崇拜他们。
这样长期以往,学生就形成了不健康的心里,造成破罐子破摔,脾气古怪,性格暴躁,并以自我为中心等对其一生都不利的行为。当这些现象出现的时候,社会舆论的第一反应就是指责:“德育工作怎么失灵了?继而要求大大加强思想工作,加强德育教育,加强学校纪律。”
综上所述,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不良品行,就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合作下的产物,于是大家才真正意识到:“粗暴、压抑、禁锢”,只能适得其反,只有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才能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健康的发展。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但只要用心去做,问心无愧就好。师爱是一种艺术,一种充满诱惑的艺术;师爱是一种力量,拥有了它就拥有了无穷的吸引力,就构建起人情化的班级;师爱也是一种接力传递,我们把爱给予学生,学生又会将真爱奉献给周围的人。播种爱心,收获真情,师爱定能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何坤列.中学班主任构建和谐班级的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04).
[2]张彦平.做好班级管理“文章”让学生尽享童年生活[J].中小学管理,2011,(05).
[3]田键,陈志雄.構建和谐班级,提升学生素养[J].职业,2011,(17).
[4]郜艳霞.浅谈创建和谐班级问题[J].文理导航,2011,(02).
[5]陈翠萍.对有效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探究[J].考试周刊,2010,(51).
[6]刘雪莲.和谐班级构建中班主任角色的探析[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S1).
9.创建平安家庭倡议书 篇九
各位家长:
你们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幸福的港湾.没有家庭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没有家庭平安,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安定有序.建设“平安家庭”,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每个家庭广泛参与,要用每家每户的“小平安”汇聚起全镇的“大平安”。为此,金峪镇中心小学倡议每位家长踊跃参与平安创建活动,并努力做到:
1、学法用法不违法,创守法之家。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社会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家庭做好丈夫、好妻子、好子女、好长辈;,注重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不歧视妇女,不虐待儿童,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家庭成员讲诚实、守信,无违法犯罪行为。
2、文明理家讲规范,创美德之家。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做文明公民;文明立家,以德治家。积极投身“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的平安,促进社会的稳定。
3、化解矛盾“零暴力”,创友善之家.家庭成员和睦相处,预防和化解家庭的各种矛盾,实现“零家庭暴力”,妥善处理邻里,亲朋之间的关系,善待他人,友好相处;从我做起,遵纪守法,不参与“黄、赌、毒”等违法活动。
4、自我防范勿疏忽,创安全之家。熟知防火,防盗,防抢,防爆,防交通事故等各类防范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加强防范措施,提高自我防范能力,避免发生各类事故,确保自身安全。
5、崇尚科学守公德,创文明之家.移风易俗,婚丧喜事不大操大办;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崇尚文明,遵守法规和公德。
6、尊老爱幼重教子,创关爱之家。自觉赡养老人,孝敬长辈,尊重老人生活意愿;注重言传身教,以德立家,强化对子女的道德教育。照顾好家庭中的老弱病残成员,特别要关爱曾失足的成员,感化使之重新做人,减少不安定因素。
7、,与时俱进勤学习,创富足之家。学科学,用科学,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坚持勤劳致富,守法经营,信守合同,照章纳税,奉献社会。
8、参与公益献爱心,创爱心之家。关心公益事业,互帮互助,扶弱济困;见义勇为,共同维护社会治安。
9、依法维权不缠访,创明理之家。依照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无理缠访,遇疑难纠纷,通过法律咨询和法律渠道,依法处理,不铤而走险,鲁莽从事。
10、讲究卫生抓保健,创健康之家。家庭成员积极参与饮水干净,道路干净,庭院干净,住宅干净的“四净”生态活动和爱国卫生活动,加强体育锻炼,预防传染性疾病,增强健康保健知识。
广大家庭要积极参与“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文明立家,让家庭成为知礼重德的健康细胞;廉洁治家,让家庭成为远离腐败的洁净之家;和谐安家,让家庭成为平安和睦的温馨空间。愿平安、文明、科学健康,和谐温馨成为每个家庭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
通过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两率一度”的认识,(“两率”即: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一度”即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的满意度。)使家庭成员更加充满活力,家庭更加和睦美满,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
“平安家庭”幸福你我他,“平安家庭”创建靠大家。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积极投入“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为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希望各位家长阅读后给学校回复一封信!(回信由学生带回)
金峪镇中心小学
10.平安创建倡议书(推荐) 篇十
全乡广大人民群众:
近年来,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下,我乡的平安建设取得长足发展,2009年分别被州、县授予“平安乡镇”称号。我们搞平安建设的目的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要创造稳定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是不可能的。乡综治委号召全乡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增强懂法守法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健康文明意识、和睦相处意识、男女平等意识等“五种”意识,切实做好防拐卖、防盗窃、防抢劫、防隐患、防欺诈、防事故等“六防”工作,实现家庭无毒品、无赌博、无纠纷、无邪教、无暴力、无犯罪等“六无”。说到底,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创建“平安家庭”。家庭平安是院落平安、组级平安、村级平安、乡镇平安的基础。只有家庭平安,我们才能身心愉悦地投入生产生活,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才无后顾之忧,也才有更大 的信心和决心。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创建“平安家庭”开始,努力为创建“平安×××乡”而奋斗!
×××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11.创建健康倡议书 篇十一
关键词:健康决定因素;终身体育;体育生活方式;体育健康促进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1-1534-03
1现代健康观和健康决定因素及其启示
1.1现代健康观与健康决定因素人类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受时代、环境,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人们争取健康权利的科学基础。受传统观念和世俗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把有无疾病作为健康的判断标准,认为“无病即健康”,机械的把健康与疾病看成单因果关系。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健康新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个定义包含3个意义[1]:一是突破了“无疾病即健康”的狭隘、消极的、低层次的健康观;二是对健康的解释从“生物人”扩大到“社会人”的范围,把人的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健康联系起来,同时强调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对健康的影响;三是从个体健康扩大到群体健康,以及人类生存空间的完美,这里强调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要求人们主动协调人类机体与环境的关系,保持人的健康与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的高度统一。1974年,前加拿大卫生与福利部长Marc Lalonde提出了影响健康的4大因素,即,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环境以及卫生服务的可得性。它代替了“所有健康的改善都来自于医学”的狭隘观点,使人们理解了许多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主要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这一理论的提出,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物质、经济和政治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的重视,同时导致了许多社会机构和政府组织实施健康促进项目来帮助人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目前普遍认为,决定健康的因素为以下几大类[2]:1)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地位、个人收入、社会关系、教育、就业和工作条件、人文环境等,支持人们作出健康选择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物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生物环境和人造环境等。3)遗传和发育状态:获得性体质、性别和人生早期阶段(围生期和婴幼儿期)的发育状态。4)生活方式:如健康生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缩影和体现,许多不良卫生习惯和不良生活行为是当今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5)卫生服务:健全的卫生机构、完备的服务网络、一定的经济投入、合理的资源配置,是维持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损伤的直接保障。
1.2健康责任和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
1.2.1社会环境深刻影响个人行为及其生活方式,并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美国学者J.Thomas Butler认为,在人类健康(疾病与死亡)归因中,遗传因素占16%,环境因素占22%,卫生服务占8%,生活方式占54%[3]。生活方式对于健康的重要作用已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人们似乎认为,生活方式完全取决于个人行为。20世纪70年代,许多研究机构以大量的案例调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多数健康问题都可以追溯并归因于个人的生活习惯”,美国学者John Knowles认为,个人健康最大的敌人就是人本身。但是,也有许多社会学家对强调个人在健康方面的责任的结论提出批评。Rob Crawford指出:过分强调个人在健康方面的责任实际上是在“谴责受害者”,因为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环境对个人决定和个人行动的影响,掩盖了环境对健康造成的危害,也忽视了人类行为科学,忽视了个人正越来越无法控制自己的健康环境。社会流行病学家S.L eonard Syme和Linda Balfour认为:即便某个人的不良行为可以改变,但形成不良行为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如果不发生变化,那么上一代人所遭遇过的不利社会环境还将在下一代人面前重演,更何况大社会背景的某些负面作用会成为个人行为改变的阻力[4]。事实上多数个人行为与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紧密相关,某种行为在社会的流行也都是具有深刻社会根源的,个人的决策与行为是在大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它受社会环境的制约日趋深刻。
1.2.2学校体育不是学生体质健康的权威学校体育具有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功能。多年以来,教育界和体育界普遍认为“学校体育就是专为学生健康而设立的”,因此,人们习惯于把学生健康状况与学校体育联系在一起,一旦学生健康发生问题,就总是从学校体育寻找原因。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多项指标逐年下降,引来许多“学校体育怎么啦?”的责问声。但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健康是受多方面影响的,体育对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却不能包揽健康问题,尽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尽管近年来学校体育不断加大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力度,但是体育法规政策、体育资源及其分配制度、体育健康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某些社会现象的负面影响,直接威胁人们的健康,并削弱学校体育对学生的健康促进作用。因此,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校体育对于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显然是杯水车薪,学校体育的健康促进功能大打折扣。笔者认为,学校体育不能包揽学生的健康问题,学校体育充其量也只能是促进健康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学生健康问题不能由学校体育单方面承担。因此,应当理性审视学生的健康问题,改变学校体育对学生健康大包大揽的观念,给学校体育一个客观的定位。同时也要求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青少年儿童的健康问题,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努力,改变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局面。
1.2.3把握健康因素,和谐发展学校体育健康决定因素的复杂性警示我们,必须把影响健康的因素纳入学校体育改革视野,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和发挥有利条件,避免一切影响健康的负面因素。WHO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实际上是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目标”[5]。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所有的人都应该获得最基本的健康资源,包括和平、适当的经济资源、食物和住所、稳定的生态系统和可持续性资源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示人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既考虑人的自然属性,又侧重人的社会属性,即兼顾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因此,学校体育改革一方面要根据人类行为科学规律,积极干预学生的体育健康行为,另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体育资源和平等享用资源的权利,做到多因素发展的和谐统一,这应该成为未来学校体育改革的导向。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体育改革的焦点集中在体育课程改革,给学校体育带来一片生机。课程改革吸引了学校体育工作者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所有眼球,虽然体育课程历来被认为是学校体育的核心,但是,局限于体育课程改革,必将给我们带来困惑。实践“健康第一”思想和“终身体育”目标,决不是体育课程单方面所能完成的,政策法规、社会环境、健康服务体系将成为实践“健康第一”思想和“终身体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相对发达阶段,物质条件相对丰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势下,学校体育改革应该与之相适应,使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政策法规、社会环境、体育健康服务体系等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和谐发展,确实为学生当前的健康服务,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创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实现“终身体育”目标
2.1实现“终身体育”应以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为核心大量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有益健康,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是提高生活质量、保证健康生活方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把科学的体育锻炼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可以调节并改善人们的不良习惯,调适人们生活中的心理和行为状态,有益于身心健康。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体育作为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已经受到普遍采用,体育正以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的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6]。科学体育生活方式是一种与人的生命质量关系密切,与现代人生理、心理、社会健康休戚相关的特殊生活方式[7]。宣传、教育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内容,可以使人们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并在获得科学锻炼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稳定而又健康的锻炼习惯[8]。
2.2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将成为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策略学校“体育健康促进” 广义的说,是健康促进在学校体育的延伸,是以体育为手段、以学校体育体系为平台的健康促进策略。结合健康促进理论,笔者把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定义为:以体育为手段,通过学校、家长和学校所在社区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积极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包括体育课程和非体育课程,创建安全的体育活动环境,提供合适的体育健康服务,以促进学生健康,逐步形成科学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的过程。这是一个通过组织和政策支持等举措,针对学生进行干预,减少环境中的危险因素,促使学生建立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策略,是一个全面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其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科学体育生活方式是“终身体育”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实现“终身体育”的载体,而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是促进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具体措施,因此,可以认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将成为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策略。依托学校体育体系,构建和实施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策略,具有坚实的基础和现实意义。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健康促进”的研究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出现[9-10],尽管它们还只是初步的、小范围的尝试,是个体行为层面的干预,但已经预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端倪及其广阔的前景。
2.2.1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内容构成构成学校“体育健康促进”体系的内容应该是综合的、多层面的、全方位的、全面影响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借鉴学校健康促进理论,结合学校体育特点,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内容应包括政策与规划保障、体育健康教育、体育健康环境、体育健康服务、社区联系、个人体育健康技能培养等(图1)。
2.2.2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组织功能构成根据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内容设置具有相应功能的组织机构,以保证整体策略的实施,如图2所示。参与的范围几乎是学校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各部门的工作是通过技能培养、行为干预、环境的潜移默化来达到促进学生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
2.3PRECEDE-PROCEED理论模式的应用学校“体育健康促进”从属于健康促进,操作上有健康促进模式的基本特征,因此,完全可以运用健康促进模式的组织框架。目前已有若干健康行为群体干预理论,其中最著名、应用最广泛、发展成熟的是由美国学者劳伦斯·格林(Lawrence W.Green)提出的PRECEDE-PROCEED理论模式,这个模式前后相互呼应,为方案发展和实施的计划指定、执行和评价过程提供了一个连续的操作图式[3](图3)。如图所示,行为干预计划开始前要进行问题诊断,包括五个方面的诊断,即社会学、流行病学、行为和环境、教育和组织以及管理和政策诊断。计划制定后要进行执行与评价,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因素评价和效果评价。PRECEDE-PROCEED模式有若干个步骤,各步骤的工作内容如下:1) 社会诊断:是确定人们的健康需求和生活质量状况的过程,它通过参与旨在了解社区的活动来实现。2) 流行病学诊断:通过流行病学和医学调查确定目标人群健康问题的程度、分布和原因。3) 行为与环境诊断:行为诊断是描述可能影响健康的有关活动。环境诊断系统的评估影响健康的社会和环境因素。行为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于健康。4) 教育与组织诊断:发现教育和组织中的问题。5) 管理与政策诊断:是对制定和执行计划的组织及管理能力的评估。通过组织发动、协调、制定政策与完善政策等不同的干预策略,以实施计划。6) 因素评价:确定能引起行为和环境过程发生改变的因素,Green和Kreuter将这些因素归纳为三大类:①倾向因素(predisposingfactors):通常先于行动,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条件,主要包括知识、态度、信念、价值观及个人的技能等。②促成因素(enablingfactors):是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包括卫生保健服务和各种社会资源。③强化因素(reinforcing factors):它存在于行为发生之后,是对行为积极的或消极的反馈,主要来自社会支持、同伴的影响和领导、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告和态度,也包括人们对行为后果的感受等。7.执行和评价:应该强调,评价不是最后的步骤,评价工作贯穿于整个过程。
该模式应用于学校体育,可以促使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促进的一体化,从而形成“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它对于学校体育具有科学方法论意义,对于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健康决定因素的权重也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对体育的需要也不断的发展着。学校体育也因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虽然学生健康问题不可能单纯由学校体育承诺,但学校体育应该力求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争取学校各部门把自己的工作与学生健康联系起来,努力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健康,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自有其相对完整的体系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应当与时具进,不断汲取新的科学成果,借鉴不同学科的经验,丰富自身内涵,适当扩展外延。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核心,但是,当轰轰烈烈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取得可喜成果,而学生体质健康却逐年下降时,我们是否应该抬起头来,放眼社会,洞察、分析被我们所忽略的健康因素和社会因素,调整改革策略,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使学生受益一辈子,真正落实“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思想。学校体育运用健康促进理论和操作模式,构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策略,正是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动员家长、学校、社区共同努力,通过创建体育健康支持性环境,以人类行为学为理论依据,科学干预和影响学生的体育行为,促进学生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它将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提供新视野、新思路、新方法、新策略。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主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 傅华,李枫主编.现代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0.
[3] 胡俊峰,候培森主编.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
[4] 王正伦.运动锻炼的阻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6(5):1-3.
[5] 转自黄敬亨主编.健康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
12.创建健康倡议书 篇十二
加大体系建设增强职业健康意识
联合焦化公司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和《焦化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来指导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为主线, 在坚持对新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严格执行职业卫生“三同时”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监督管理程序的同时, 重点强化职业卫生现场管理, 加大了有毒有害岗位检测和监管力度, 在作业场所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定期向职工公布监测结果。定期邀请武汉钢铁 (集团) 公司水质监测部门上门对职工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 并通过《焦化动态》内刊、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第一时间向广大职工发布。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要求, 定期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 并建立健康档案, 实行全流程跟踪服务, 保障了职工的健康, 控制了职业病的发生。
为深入贯彻《职业病防治法》, 联合焦化公司经常开展普法工作, 通过培训班、讲座、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 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的法律意识和健康意识, 全心全意为广大职工做好职防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管理、综合治理”的职业卫生工作方针, 严格按照“企业负责、分级管理、定期考核”的管理体制执行, 进一步规范职业卫生工作管理。安环部、工会等部门每年坚持联合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 联合焦化公司每季度召开一次劳保用品发放会议, 确保劳保用品按时按量发放, 并组织不定期的劳保用品使用情况的检查, 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进行考核。定期开设指导课, 指导职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提高全员职业危害防护意识。自金融危机以来, 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许多成本费用被“砍”的情况下, 联合焦化公司对职工的劳动保护经费却始终没有“打折”。据统计, 公司每年投入5 000多万元用于职业病防治。
联合焦化公司还在整个武汉钢铁 (集团) 公司内率先为职工购买了重大疾病保险和意外保险, 职工每年的参保率都是100%。
联合焦化公司每年投入到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的费用达5 000万元。此外, 职工上班有免费工作餐, 上下班有空调通勤车, 而且还享受疗休养和短期休假。近几年, 2 200多名职工, 每人都享受了1〜2次由公司出资的疗休养和短期休假。
2006年, 联合焦化公司一次性通过了国家职业健康质量体系审核, 并于2009年, 又一次性通过了质量、职业健康、安全为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审核。
加大环保投入减少职业危害
不仅要治标, 而且还要治本。联合焦化公司加大环保投入, 改善工艺装备水平, 进而从源头上减少职工患职业病的几率。
精苯车间过去被职工戏称为“绝育车间”, 并有两大“特点”——职工全部为男性, 职工全部为已婚者。而在3年前, 这个车间已经被先进的10万t苯加氢所代替, 它改变了老精苯车间酸洗工艺技术落后的状况, 在大幅度提高了产品质量的同时, 每年减少了COD (有机污染物) 排放22.5t, 让生产更加环保健康。
“十一五”时期, 联合焦化公司还先后建起了2座7.63m、1座7m和1座6m高的大型焦炉, 使炼焦装备越来越节能环保。此外, 联合焦化公司还建成投产了5座大型干熄焦装置, 每年让职工少“吸”粉尘660t。
针对7.63m焦炉炉门冒烟严重, 对职工危害较大的问题, 联合焦化公司投入100多万元对炉门进行了改造, 并将焦炉炉门冒烟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查考核指标, 以减少职工“吸烟”的概率。
为了职工的健康, 联合焦化公司将每年可创效千万元但污染较大的沥青大湖关闭;增加了20多套除尘系统;先后投资2 500多万元, 改造了5#〜8#焦炉炉装煤车, 使全厂所有焦炉全部实现无烟装煤。另外, 还在同行业首次给翻车机装设了低粉尘污染的管状皮带。
通过以上治理, 联合焦化公司2010年的烟尘排放比2005年减少了1 885t, 同时, 也使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00%。
加强造绿工作改善职工“双生”环境
职工“双生” (生产、生活) 环境的改善, 离不开绿的衬托。六七十年代, “从焦化厂飞出的麻雀都是黑的”广为流传。由于工艺的特殊性, “灰帽子”在联合焦化公司头上戴了多年。但如今你走进联合焦化公司厂区, 呈现在你眼前的却是环保的装置、清洁的道路、碧绿的草地、葱茏的树木⋯⋯这些改变都源于联合焦化公司大力开展“植树种绿、拆房透绿”工作。每年的义务植树成了联合焦化公司的必修课, 将闲置的厂房进行拆除, 建成了面积达1万5 900m2的迎宾绿化广场。在新区, 建成了东方广场, 一幅幅“绿中有厂、厂在绿中”的“风景画”不时被描绘出来, 已经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家煤化工企业。破碎的厂区道路变成了“步行街”, 配煤盘上爬满了爬山虎, 炼焦炉旁栽上了夹竹桃, 阀门井上盖起了八角亭, 不仅装设了漂亮的路灯, 还立起了一座座的雕塑。目前, 联合焦化公司绿化面积已经达到了16万8 269m2, 绿化覆盖率达到36%, 让久违的鸟儿也飞了回来。为此, 国家、省、市领导在视察联合焦化公司时都对公司的节能减排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武汉市清洁化工厂、武汉市绿化工作先进集体、武钢花园式工厂等“绿色”奖牌爬满了联合焦化公司的墙壁, “灰帽子”变成了“绿帽子”“红帽子”。
13.创建无烟学校倡议书 篇十三
全校师生员工:
为树立和展现我校教职工良好的精神面貌,创造更加文明、美丽的校园环境,职教中心特向全校教职工发出创建无烟校园活动倡议!让我们一起行动,让烟草在校园销声匿迹。
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烟草中的焦油里含有几十种致癌物、尼古丁是使人成瘾的毒物。长期吸烟者易患癌症、心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有80%的肺癌,75%的慢性阻塞性疾病和25%的冠心病均与吸烟有关。烟草的烟雾中至少含有三种危险的化学物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机率比不吸烟的人要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机率要大两倍;死于心脏病的机率也要大两倍。全球每年约有5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中国每天约有2000人因吸烟而致病死亡,每年近100万。同时,吸烟也是引发火灾的重要原因,造成了无数的悲剧。
以上的数据触目惊心,所以我们要做到珍爱生命,远离香烟!“禁止吸烟,控制烟害”是世界的潮流,也是现代文明的体现。为了提高校园文明程度,保障教工身体健康,我们应该提倡社会公德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吸烟危害,努力争创文明校园、无烟校 园。营造一个无烟的校园环境,不仅有益于全校师生身心健康,而且对全民族体质的增强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建立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为此,我们倡议全校教职工摒弃吸烟这一不良行为习惯,追求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无烟行动,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校园做起,积极投身于创建“无烟校园”活动中。为了大家的身心健康,为了让大家拥有一个健康清新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在此我们特向全校师生员工发出倡议:
一、从现在做起,遵守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带头不吸烟,并制止他人吸烟;在工作和各类公务活动、社会活动中,主动不敬烟,不接受敬烟。
二、从身边做起,自觉拒绝烟草,树立吸烟危害自己及他人健康的理念;远离烟草毒害,养成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积极宣传学校创建“无烟校园”的各项规定,宣传吸烟危害健康的卫生常识,为周围的人做戒烟的表率。
三、从校园做起,积极帮助身边吸烟的同事、学生戒烟,推行无烟办公室、无烟教室、无烟宿舍,共同携手创建无烟校园,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老师们、同学们!请响应我们的倡议,抵制烟草,让吸烟的现象在我们的校园里不复存在!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文明、优美、和谐、洁净的校园!
武汉市汉南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14.创建文明城市倡议书 篇十四
你们好!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又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铺展在我们的面前,正催促我们加快创造文明、幸福、美好生活的步伐。
广州是岭南名城,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富庶之城。我们美丽的家乡——越秀,是岭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人文荟萃,名人辈出。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这是我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和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培育文明风尚,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需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同时关系到每一位市民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因此,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件关系你我的、非常有意义的大事。当前,我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正进入关键阶段,我们希望每一位家长和你们的孩子一起积极投身到“争做文明人,共创幸福城”的攻坚战中去,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此,我们向各位家长和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人人重视,营造创文好氛围。
要知晓创文,关心创文,宣传创文,融入创文;为创文鼓与呼,为创文齐喝彩,为创文齐出力,为创文添光彩,提高创文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共同营造“小手拉大手,创文在你我”、“争做文明人,共创幸福城”的浓厚氛围。
二、齐齐践行,养成文明好习惯。
崇尚文明风尚,养成文明习惯,自觉摈弃不文明行为;讲文明语言、行文明礼仪、循文明规范;自觉搞好环境卫生整治,不乱贴乱画,不乱扔东西,不破坏公共设施;不讲粗话脏话,不随地吐痰,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践踏草坪;文明出行,坐车礼让。为营造良好的学校周边环境,政府已经或正在对学校的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家长要教育小孩不要去网吧、游戏机室、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不购买香烟、低俗出版物、玩具、游戏机及卡带。
三、全员参与,掀起创文新高潮。
积极参与全区组织的“创文”系列活动,把教育活动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活动目的,推动学生文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要积极参加“小手拉大手,创文在你我”开学第一课,在大班会活动中共同感悟和提升。广大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书香校园、文明礼仪、孝德文化以及绿色美丽家园成果展示等活动中贡献才华和力量,并积极配合社区做好国检组入户调查的工作。
四、家校携手,塑造文明好品质。
学校已落实减轻学生课业负责和在校体育锻炼一小时(包括课间操、体育课、大课间、体锻课等)的工作,请家长也配合督促小孩,以促进小孩身心健康成长。国家和地方正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请家长多带小孩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和各类文化、道德教育基地等,与孩子一道接受熏陶、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升素养。
文明城市呼唤文明市民,文明市民创造幸福城市。新一轮文明城市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行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传承文明,践行文明,为创建文明越秀、文明广州做出新的贡献!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
15.创建健康倡议书 篇十五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计划调查大兴区全部83 所中小学校,其中62 所市级健促校,简称“已过校”;18 所区级健促校并申报市级验收的学校,简称“新申校”;3 所非区市健促校的学校,简称“未申校”。完成对80 所学校(18 所新申校,59 所已过校,3 所未申校)的调查,另有3 所学校确因客观原因没有被调查。
1.2方法
普查全部学校的2014 年健促校工作现况(除外食堂);随机抽查当日在校师生。本研究属卫生服务研究,宜定量和定性调查结合。
1.2.1定量调查
大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依据 《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考核标准》(2009 版)确定常见病、健康教育、传染病3 类调查表。对每校随机抽取中间年级的2 班,在每个被抽中班随机测量10 名学生的身体、课桌椅高度,合并两班数据后,分别计算学生身高与课椅高、课桌高的平均符合率(%)。
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据中、小学生应掌握的健康知识建有大型非公开题库。调查者按题型随机抽取并配组成百分制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小学生调查卷(判断20 题)、中学生和中小学教师调查用卷(单选15 题60 分;多选5 题25 分,问答2 题15 分)。在每校用对应问卷随机调查教师10 名和学生10 名(在被测课桌椅的2 班中随机选定1 班),分计平均回答正确比例即健康知识知晓率(%)。
1.2.2定性调查
在每校采用个人、小组访谈和现场观察的定性研究法。在每所学校,调查组与专兼职校医、分管领导进行个人或小组座谈。
1.2.3统计学分析
定量数据采用excel表录入,SPSS16.0 分析。定性调查现场记录后归类分析。检验水准α=0.05。
1.2.4质量控制
经调查组评定和实地验证以及历年经验判断,3 类调查表的表面效度满足要求,定量调查信度较高。调查团队从事学校卫生工作多年,定性调查经验丰富,能保证较高的效度和信度。
1.2.5伦理学
定性研究应考虑有可能给研究对象带来风险,例如利益损失、同事排斥等[4],定量研究也应考虑。此调查避免了这些风险,在于:①健促校的创建无强制性;②学校的硬件和常规卫生工作均被调查者长期有效监管,学校员工对调查没有较多顾虑;③历年多次工作督导表明学校员工均能畅所欲言和配合。
2 结果
2.1 定量调查
2.1.1常见病
① 常规管理。全部校每年1 次学生健康检查,结果反馈给家长,其中2 所反馈不佳(部分家长不会上网)。对健康检查异常生,8.75%的学校未记录;22.5%的学校未要求去医院复查,7.5%的学校未对年检查结果及时统计。21.25%的学校未将检查结果分析后汇报给领导;3.75%的学校虽汇报,但分析不全。21.25% 的学校的常见病防控计划和总结无或不全。②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开展工作。5%的学校未确定1 名校长主管和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全部校完成每年2 次视力检查,但12.5%的学校未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全部校每天2 次学生眼保健操施做,但21.25%的学校每学年不开展全校眼保健操比赛;3.75%的学校未在学校、师生、家长中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③开展营养不良、超重、肥胖防控工作。2.5%的学校开展对学生的午餐带量食谱或食谱营养分析;6.25%的学校未开展“5.20 学生营养日”宣传;全部校开展学生膳食营养教育,97.5%的学校对家长也开展。④口腔保健。15%的学校未行窝沟封闭和龋齿填。
2.1.2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防控
6.25%的学校未将健教内容纳入校年度计划;18.75%的学校未按国家规定每学期设6、7课时健教课或课时不够,形式不正规,其中2所未开设;46.25%的学校未全照要求(有师资、教材、教案、课程表)开设健教课;8.75%的学校不能每学期开展健教宣传20次以上。10%的学校开展控烟不全面,17.5%的学校未开展心理咨询活动,6.25%的学校的传染病防控体系架构不全,11.25%的学校未定期开展预防接种宣传;6.25%的学校查漏补种疫苗登记不全或查验不严。全部校均有完善的应急防控准备。各类学校的健促工作情况见表1。
2.1.3学生课桌椅与身高的平均符合率
被调查80所学校中,未测5 所(已过校4 所,未申校1 所),因做考场重调桌椅,见表2。
2.1.4学生和教师地健康知识的平均知晓率
测得被调查80 所学校的相关数据,见表3。
注:P值(确切概率法)是a与b比较。未申校—非区市健康促进学校;新申校—区级健康促进学校并申报市级验收的学校;已过校—市级健康促进学校。
注:未申校—非区市健康促进学校;新申校—区级健康促进学校并申报市级验收的学校;已过校—市级健康促进学校。a与b仅2 所,不求s;与已过校比较,ct=1.807 8;P>0.05,dt=2.434 5;P<0.05。
注:未申校—非区市健康促进学校;新申校—区级健康促进学校并申报市级验收的学校;已过校—市级健康促进学校。a与b仅3 所,不求s;与已过校比较,ct=0.968 8,P=0.355 8,dt=0.467,p=0.641 8;以校为单位,对学生、教师健康知识知晓率做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新申校r=0.534,P=0.022,已过校r=0.478,P=0.000。
2.2定性调查
综合各类定性研究结果,得以下结论:(1)健促校创建需学生、社区、家庭互动,但现实中,社区参与度不高,家校互动不深入,部分校仅满足评审一时之需。(2) 部分教职工对健促校创建工作仍比较茫然,对步骤、方法认识不足,参与力度不够。(3)校医或保健教师工作状况对健促校开展造成非常不利影响。多数校有校医或保健教师,大多无医学背景,少数在校内外兼职。多数校医工作积极性不高。(4)小学有健教配套教材,但中学没有。(5)部分校医不能将一些工作记录成档,工作不能转成可见成果。(6)许多学校创建健促校未经需求评估,切入点并非学校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健康问题。(7)对健促校创建的行政干预和业务指导均显不足,缺乏有效激励机制。部分学校硬件短期内无法改善,影响创建积极性,未申校硬件超越其他校,却无积极性。
3 讨论
3.1对定量结果的分析
大兴区健促校创建工作不够完善。分析原始资料,各指标在3 类校中离聚均无明显聚集(相关),表明他们反映各类校共性,非仅代表某类校中的少数(类似多元线性回归中的自变量共线性[5])。
表1 中,“未对慢性病建档定期监测、未对视力不良学生分档管理、未干预超重肥胖学生、未建立学生口腔档案、未深入开展控烟工作、传染病防控体系架构不全”这些项目,新申校与已过校对比,检验无差别。除外“未对视力不良学生分档管理、未严格执行对新转入学生的预防接种查漏补种”项目,其余对比均显示,不合格率依未申校、新申校、已过校次序降低,此联系一致性为创建健促校阶段与成效间的因果联系提供了证据[6],无偏的调查背景(见本文伦理学”部分)增强了说服力。是因为已过校处良性工作惯性平台期,新申校处上升草创期、未申校处观望期所致。
对新申校和已过校检验“未严格执行对新转入学生的预防接种查漏补种”项有差别,是因为此工作程序清楚要求严格,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常督导,新申校首先重视和规范此工作,已过校因健促校评审已过致松懈。“未开展心理咨询或不完整”项,对新申校和已过校检验有差别,反映出心理咨询体系建设周期稍长,新申校筹措不及。
对新申校和已过校检验“传染病防控体系架构不全”项,虽无差别,但新申校和已过校均只少数存在问题,未申校则是多数,而全部校应急防控准备完善,说明学校普遍注重应急管理,但对日常持续化管理和管理细化重视不够,甚至对历来要求管控严格的传染病防控也有疏忽之处,未申校对此更甚。
表2 中,“课桌与身高符合率、课椅与身高符合率”项,新申校、已过校无差别,但均是新申校低,从联系一致性看,说明已过校较重视。
表3 中,教师和学生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在各类校中均较高,说明学校对健康知识传播较重视。分别对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教师健康知识知晓率进行以校为单位的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和检验,新申校和已过校均为正相关,结果说明:教师健康知识掌控度可能对学生健康知识掌控度有正性影响(直接联系,因果联系),或双方的健康知识掌控度在校方宣教下共同提高(间接联系,非因果联系),或兼而有之[7]。
3.2对定性结果的分析
对定性结果,调查团队认为,(1)家校互动不佳、社区参与度不够、健康需求评估缺少和创建积极性不高等,既因学校长期较封闭的体系惯性,亦有学校在健促校初创期缺乏经验,更有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搭建管理监督体系不细密(例如,需求评估步骤被列入浙江省健促校标准,但北京未列入)。(2)对按要求配备和稳定校医队伍,长久以来教育卫生体制内呼吁颇高,但大兴区只能部分付诸实施,对健促校的创建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目前校医队伍整体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与无编制、待遇偏低、不享受10%教师津贴、校医工作不折算课时、不解决职称晋升等因素有关;部分校医不能有效将工作记录成档,在于缺乏必要的文字功底和对信息采集不够敏感,缺乏需求评估、统计分析等技能,校方对此缺乏足够认知。(3)健促校标准对一些细则的规定较空泛,加之培训时对此重视不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相当多教职工对健促校创建工作的具体步骤、方法认识不足,细化工作乏力。
3.3综合分析
陈健[8]分析厦门市的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和评估贯穿其中的肥胖干预的效果后,认为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政府、学校、社区及家庭的支持必不可少。浙江省经验也表明,各级政府、教职工、学生、家长和当地社区的有力支持,及学校始终遵从健促校创建的高品质要求,是健促校的成功因素[9]。因此,大兴区今后健促校工作方向之一是鼓励学校、社区、家庭深度融合。
李慧等[10]指出学生行为方式的形成和转变遵循知信行规律,学生可塑性大,但学生又容易受其自身意志力、家庭配合度、环境影响力等多因素作用,其行为要固定下来往往需要好几年的坚持和努力。Senior[11]指出,教职工应理解文化和环境的改变是缓慢的,健促校的成功需要时间和合作,重点是支持教职工从内部改变学校面貌。Langford等[12]2014 年采用文献调研法以随机化对照试验为标准首次严格评估了健促校在非传染病方面改善学生体质的收益,发现大部分研究缺乏长期数据;干预对运动和适应、水果和蔬菜摄入量、烟草使用和被欺凌有正效;效果通常较小,但有潜力在公众水平上产生健康收益;因只有少数研究,一些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改善没有证据。
考虑以上文献的观点,综合此次定性和定量调查结果及以往督导工作经验,调查团队对大兴区的健促校创建工作现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部分学校干预时高强度、急功近利的做法,引起学生逆反心理;失败后部分教师悲观,对工作推诿。(2)目前学校传染病被严密防控,发病率低,在慢性病防治见效慢和健促校仅开展三四年的背景下,大部分学校对慢性病防治懈怠,缺乏严密的操作流程,或虽有但常常流于形式。(3)北京市健促校标准侧重终末对工作过程中各节点进行管理操作考核,但对该操作质量及其后效界定,主观随意性较大,部分教师存走过场思想。(4)对健促校工作业绩,奖惩力度较小。浙江将健促校创建分成金、银、铜三阶段,而北京市分为区、市2 个阶段,且申报校几乎都能合格。(5)大兴区虽小学有配套教材,但中学的健教配套教材不统一。钱扑等[13]全面比较了中英小学的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情况后,认为开发一套科学、全面、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优秀教材成为推进健康教育的关键;国内的教材在深入贯彻健康理念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使教育内容过于单薄,流于形式。我们对照该文,发现大兴区目前所使用的各种教材并不是很理想,会对大兴区健促校的深入开展产生不良影响。(6)北京市在今后制定健促校新标准时应将需求评估项列入。
本研究显示,目前健促校工作虽取得很大成绩,但管理粗放,缺乏精细机制和内、外动力;评审机制中形式审查多于实效审查;部分学校工作全面但不深入,远效不佳,也能通过评审。
滞涨期的重要原因主要是顶层设计不佳。蒋晓丽等[14]在2011 年综合多地研究结果认为,健促校在不同地区、不同层面出现种种偏差,原因之一是监测评价体系相对较落后。笔者认为,监测评价体系对健促校的启动、兴盛有积极作用,但阻碍作用正逐渐增大,应由注重终末评审向期间和终末评审并重过渡;应合理确定退出标准,健促校建设是一个连续过程,应考虑到学校日常相关工作流于形式,评审前突击凑资料、灌输健康知识,事后又放任的情况。此顶层设计在学校普遍重视应急防控、传染病发病率低而慢性非传染病防控任务繁重、见效慢的背景下,尤显急迫。
目前创建群体的主动性没有被充分发挥。英国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研究部在欧洲健促校网络进行4 年过程评价研究后认为,个体水平上的行为改变是缓慢的;抛开当地背景,健促校建设能成功的4 个关键因素是主人翁精神、引导力、合作精神、有机整合力,资金支持尽管很重要,但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素[15]。以上四因素正是大兴区健促校创建工作较为欠缺的,表现形式之一即是校医工作体系的不完整和低效运转。
决策者运用各种研究结果时必须因地因时。此研究较为客观地描述了大兴区健促校创建现状,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北京市健促校工作现状。社会学家郑也夫说:“研究者能做的,是给政策制定者们提供更多的信息,是把偏离的程度和原因说清楚,揭示系统运转的机制,这有利于决策者重新思考,制定新的政策方案,而不是提供具体的改革方案,因为体制的运转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16]。笔者认为,此研究的意义在此。
作者声明
【创建健康倡议书】推荐阅读:
创建健康校园总结08-05
创建健康校园行动计划08-26
健康促进医院创建自评06-13
创建健康促进区承诺书10-27
海涛小学创建健康促进校汇报报告07-25
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教育工作总结11-02
2、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健康教育宣传资料08-12
某镇健康促进示范村创建工作方案参考10-29
创建美好校园倡议书08-30
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倡议书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