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特别节目观后感(共12篇)
1.国家公祭日特别节目观后感 篇一
1937年的今天,日本侵略者靠着自己的坚船利炮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犯下了让全世界人都不可饶恕的罪行,在我们每个国人心中都留下了深深伤痕。81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国家蒸蒸日上,我们的国防日益强大,我们的社会欣欣向荣,一个富强文明的新中国正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但是,在一系列成绩取得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我们应该能够清楚的看到,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前世界主题,但是一些不稳定因素并未完全消除,仍存在爆炸的隐患,中国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从国际环境看,无论是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妄图刻意抹去、美化曾经的战争罪行,还是西方媒体对中国发展的刻意“黑化”,围追堵截,都让我们感觉到中国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是需要我们全体国人团结一心、奋斗努力的。从国内环境看,一些境外势力刻意制造舆论,部分网民群众盲目跟风,历史虚无主义苗头呈现蔓延趋势,也给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敲响了一记警钟。
回顾战争是为了珍惜和平,铭记历史是为了奋力前行。中华民族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绩,靠的不是别人的施舍,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全中国人民勤劳的双手,这是任何人、任何团体、任何国家都无法否认的现实。一些西方面对中国发展速度,明追暗赌,有的甚至不惜采取卑劣的`行径,还为自己标榜公平正义。从不久前“华为事件”我们也应该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定会有惊涛骇浪,会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我们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我们中国有信心、有勇气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反复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国弱则民无从而生。我们每一名中国都应该铭记历史、反思历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团结一致、奋力前行。
2.国家公祭日特别节目观后感 篇二
通过研究2014年11-12月份及公祭日期间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对首个国家公祭日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特征及原因进行深入剖析。
1 2014年11~12月及公祭日管控期间南京市空气质量状况
1.1 空气质量总体评价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评价, 2014年11~12月, 受秋冬季静稳天气及雾霾影响, 南京市空气质量跌宕起伏, 空气质量指数 (AQI) 介于39~221, 空气质量达标率为51.7%, 首要污染物为PM2.5、PM10和NO2。管控第一阶段, 南京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为57.9%, 管控第二阶段为58.3%, 首要污染物仍为PM2.5、PM10和NO2。国家公祭日当天 (12月13日) , 南京市空气质量为良, AQI为77, 首要污染物为PM10。
1.2 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
1.2.1 颗粒物 (PM10、PM2.5)
国家公祭日及其空气质量管控期间, 处于秋冬季, 是全年空气污染较为频繁的阶段, 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颗粒物即PM10、PM2.5。2014年11~12月, 南京市PM10和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34μg/m3和72μg/m3。管控第一阶段PM10平均浓度为126μg/m3, PM2.5为66μg/m3;管控第二阶段PM10平均浓度为141μg/m3, PM2.5为61μg/m3。
从颗粒物的日均浓度变化来看, 国家公祭日当天PM10浓度为105μg/m3, PM2.5浓度为37μg/m3, 均达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管控第一阶段PM10浓度介于25~267μg/m3, PM2.5浓度介于16~171μg/m3;管控第二阶段PM10浓度介于80~252μg/m3, PM2.5浓度介于25~99μg/m3, 具体日均浓度变化情况详见图1[3]。可以看出, 11~12月, 南京市的PM10和PM2.5均呈现曲折变化、波动较为频繁的现象, 并且在管控期间, 在维持整体浓度水平较低的情况下, 仍然出现了个别PM10和PM2.5浓度的峰值及较高值, 这也证明了秋冬雾霾频发阶段, 空气质量管控存在一定难度。
1.2.2 气态污染物 (SO2, NO2, O3, CO)
2014年11~12月, 南京市SO2、NO2、O3和CO平均浓度分别为28、63、50μg/m3和1.1mg/m3, 管控第一阶段南京市SO2、NO2、O3和CO平均浓度分别为23、63、46μg/m3和1.1mg/m3, 管控第二阶段分别为33、60、42μg/m3和1.0mg/m3。仅NO2浓度超过二级标准, 其他三项污染物均处于较低水平。
2 同期对比分析
从空气质量达标情况和影响秋冬季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颗粒物浓度着手分析, 对比2014年管控期间与2013年同期上述两项的情况。
2.1 空气质量达标情况
根据不同统计时段计算得出, 2014年11~12月空气质量达标率为51.7%, 而2013年同期尚不足两成, 全部管控期间、管控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空气质量达标率均比2013年同期高出三成以上, 其中管控第一阶段同比提升幅度最大, 超出42.1个百分点 (表1) 。国家公祭日当天, 南京市空气质量为良, 而2013年同一天为中度污染, 同比提高两个级别。
据统计, 2014年管控期间重污染天数有大幅减少, 仅出现1天重度污染, 轻度和中度污染天数分别为10天和2天;而2013年同期, 重度污染以上天数共有11天, 其中5天严重污染, 良的天数仅有6天。总的来说, 2014年管控期间空气质量整体好于2013年同期 (图2) 。
2.2颗粒物浓度
根据不同统计时段计算得出, 2014年11~12月南京市空气中的PM10和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39.5%和44.5%。全部管控期间、管控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南京市空气中的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幅度均超过40.0%, 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幅度均在50.0%左右, 颗粒物总体水平比2013年同期要低很多 (图3) 。
3 原因初步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 首个国家公祭日及其管控期间, 南京市的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颗粒物浓度大幅下降, 以下从管控措施、气象扩散条件两方面对改善原因做进一步分析。
3.1 管控措施严格
为保障国家公祭日南京空气质量达标, 南京市在公祭日临近前参照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特别管控方案, 省内以南京市为主, 13个市联防联控, 协调周边地区共同参与空气质量保障。在管控第一阶段, 南京市的重点石化、钢铁企业停用部分重污染生产装置;水泥、铸造行业全面停产;各区 (园区) 确定一批停限产企业。6家热电企业发电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15%。管控第二阶段, 各项管控措施全面升级。重点石化、钢铁企业停产;各区 (园区) 增加停限产企业。6家热电企业发电量比去年同期下降30%。国家公祭日前一周, 除地铁工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等市政重点工程外, 南京市范围内近2000家工地全部停工。此外, 还加强对全市主次干道连续进行冲洗、洒水、清扫作业。禁止所有黄标车、高污染车辆及重型车在南京上路行驶;禁止外地高污染客运车辆进入南京;南京绕城公路内禁止外地运输车辆过境。南京停止30%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公务用车使用[4]。
3.2 气象条件改善
近年来秋冬季雾霾频发, 大气条件静稳, 扩散条件较差, 空气污染较为严重。据统计, 2014年国家公祭日管控期间, 南京市扩散条件良好的天数占比48.4%, 扩散条件一般和较差的天数占比均为25.8%, 2013年同期扩散条件良好和一般的天数占比均为22.6%, 扩散条较差的天数占比为54.8%, 由此可知, 2014年公祭日管控期间, 大气扩散条件也在大幅改善。
根据上述监测分析可知, 首个国家公祭日及其管控期间, 南京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一方面与管控措施严苛有关, 另一方面气象条件主要是污染扩散条件的转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 QTNi PIs4Ys Mv Y8w Zjm S17u4Xu QL-Pa Z8Ueis DCjy FTi CP-9Sf80Aqk LGpd Jv6cv5nosp8bw1e9z ZLW5Rg-NQq.
[2]中国南京[OL]:http://www.nanjing.gov.cn/njgov_2014/hdjl/wt/csgl/201412/t20141204_3079398.html.
[3]喻义勇, 陆晓波, 朱志锋, 等.南京亚青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原因分析[J].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4, 6 (1) :5-9, 17.
3.首个国家公祭日:悼以国之名义! 篇三
公祭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的共同名义举行,所在地点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其下就是埋葬死难者尸骨的“万人坑”之一。
公祭开始,全场高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随后,防空警报拉响,车辆轮船汽笛长鸣,人们低头默哀,抽泣声依稀可闻。一分钟后,《安魂曲》响起,礼兵将8个巨大花圈安放于“灾难墙”前。接着,77名青少年朗读《和平宣言》。
习近平和85岁的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及遇难者遗属、13岁的阮泽宇一起,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大屠杀幸存者和遗属、国共两党抗战老兵、外国友人以及各界人士一万人参加公祭。
这是血与泪的记忆,更是民族心灵深处难以消除的伤疤……
日军侵华期间惨遭杀戮的死难者,都是公祭对象
“之所以定名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主要是因为南京大屠杀事件是抗日战争期间最集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一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
为何从1874年算起 ?
对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源头,一般有三种观点,从远至近分别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
然而,国家公祭日所表述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却将这一时间维度更加拉长。
1874年初,日本政府以台湾居民于1871年杀害琉球渔民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5月初,派遣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领3600余名日军开始向台湾进犯。日军在瑯湾登陆后,烧杀掳掠,对台湾人民犯下了严重罪行。由于台湾人民的英勇抵抗和中国政府的抗议,日本政府于同年10月31日同清政府签订《日清两国间互换条款及互换凭章》(又称《北京专约》),迫使清政府支付50万两白银赔款。
史学家认为,如果要追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从何时染指中华大地,1874年是一个较为准确的界定。正因为此,当国家公祭日在表述公祭对象时,才使用了“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这样的表述。
为何称作死难者而非遇难同胞?
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殺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名称不同的是,国家公祭日使用了“死难者”这一称谓。这有何深意?
作为“确立抗战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国家公祭日”专家组成员,朱成山透露,围绕着公祭日设立,相关文件从用词到形式都经过了十分严密和慎重的讨论。最先提出的就是“称呼”问题。
“仅‘死难者’这一用词的敲定,前后就召开了多次专家座谈会。”朱成山介绍,起初准备同纪念馆的名称保持一致,用“遇难同胞”,但“同胞”一词意味着是同一国家或同一民族的人民,这对于今后要来参加纪念活动的外国人士来说,显然不对,因此便将“同胞”改成了“者”。
随着讨论的深入,专家们觉得“遇难”一词含义过于宽泛,不能充分表现侵略战争带来的灾难及后果的特殊性与严重性。还有专家提议用“受难”,但同样存在意义宽泛的问题。此外,还曾考虑过用“殉难者”这个词。
朱成山表示,南京大屠杀包含屠杀、强奸、焚烧破坏及公私财物的掠夺,但公祭对象非常明确,即被侵华日军血腥屠杀的30多万死难者。于是,他建议采用“死难者”一词,最终获得了一致认可。
在国家公祭网的主页上,列出了作为祭奠对象的七大群体: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化学武器死难者、细菌战死难者、劳工死难者、慰安妇死难者、三光作战死难者、无差别轰炸死难者。
这七大群体虽代表了日军典型罪行的受害者,然而,依然无法涵盖所有。
12·13重建历史认同
12月13日作为国家首个公祭日,其系列祭奠活动更是凸显出国家重建历史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政治意识与政治意志。此次关于公祭的国家实践,将南京大屠杀祭奠活动从民间与地方政府层次提升至国家层次,对于塑造国家意识与国家认同具有积极意义。
国家公祭日是二战后各国反思和转化战争遗产的普遍国家实践,已构成国际惯例。比如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爆纪念馆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我国关于二战的历史纪念活动,以南京大屠杀为例,长期处于民间和地方层次,比如南京市的纪念活动从1994年开始坚持了二十年,但由于缺乏国家公祭的法律安排,在规模与影响力上颇有不足。与之对照的是,作为侵略国与战败国的日本,不仅在国内以原子弹事件展开战争祭奠,更是在南京大屠杀开始后的数日内(12月18日)举行了阵亡将士公祭活动。此次设立国家公祭日,来自民间的长期呼吁、政协的连续提案、中日关系的曲折反复以及国家重建历史与政治认同的明确意向。
政治的仪式化是政治体自我认同和维系的重要制度技术,是缅怀、回应和转化政治体历史功绩与集体苦难的重要政治过程。这一传统没有因为现代政治的理性化而被打断。现代的国家认同已发展出两个基本层次:一是民族文化层面,以历史命运共同体和民族主义精神为内核;二是政治法律层面,以宪法与公民权利为内核。此次以民族战争为主题的国家公祭日可归入民族文化层面的认同范畴。12月4日的宪法日则可归入政治法律层面的认同范畴。各国基于民族国家利益与历史理性,均交叠运用上述两种层次不断强化国家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团结。如此,则今年12月的首个宪法日和国家公祭日,当可共同作为国家认同建构现代化的新思维与新进路。
关于国家公祭日的具体活动形式,各国具有大致相近的实践与安排,比如国家领导人敬献花圈并发表演讲,群众自发集会开展纪念活动。南京市将继续以往的“集体默哀1分钟”的安排,但国家层面的祭奠活动显然会因为公祭日的国家化而升格,形成公祭日新的祭奠传统。同时,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沟通交往特征,网络公祭亦成为国家公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同主题的国家公祭只是国家的一种特别倡议行为,对历史的纪念与承受仍应寄托于民间层次和日常实践。
4.小学生国家公祭日观后感 篇四
1937年12月13日,是一个饱蘸鲜血的日子,那一天,可恶的日本人,占领南京后,对南京城进行了血腥的屠杀。一幕幕悲惨的情景不堪回首。日军在南京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做。在不到一星期的时间里残杀了三十多万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这些人中,有的被当作活靶子练习射击、有的被活埋、有的被活生生的推进长江、有的成为细菌实验的牺牲品,甚至连未满月的孩童都不放过!
整个八年抗战期间,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蹂躏祖国的土地,列强的士兵耀武扬威地走在中国的马路上,外国军舰在黄浦江上任意来去。只有尝尽失去自由和被压迫的滋味,才能深切地懂得“勿忘国耻”这四个字的含义。
多少年风雨沧桑,河山巨变,我们的祖国早已摆脱了屈辱和苦难。黄皮肤的民族,终于在屈辱中站起来了,她挺直腰板,高抬头颅,终于扬眉吐气了。冲天而起的蘑菇云,打破了苏美两国的核垄断;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向世界宣示中国再不是“东亚病夫”,建国_周年庆典,使世人再次认识了一个生机勃勃、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站在国旗下,我们为祖国的腾飞而骄傲自豪,我们为祖国的繁荣而心潮澎湃,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
5.国家公祭日特别节目观后感 篇五
南京国家公祭日观后感<一>
“1937.12.13”,刻骨铭心的日期以血泪书写,记载一个民族最深重的苦难,标注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300000”,触目惊心的数字用白骨堆起,见证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暴行,成为中国人民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
历史之痛,不因时光冲刷而从记忆中消逝。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以13亿人民的共同哀思,用举国同祭的庄严仪式,缅怀在屠杀中不幸遇难的30万同胞。这是对生命尊严的隆重祭奠,也是对人类正义的郑重宣示。今天,我们在和平的阳光下,以国之名向昨天的苦难和明天的梦想立下铮铮誓言:生,则永志不忘。
历史之殇,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遭遇的苦难中,南京大屠杀以持续时间之长、杀戮人数之多、动用手段之残忍震惊世界。正是这令人发指、罄竹难书的暴行,激起中国人民誓死不做亡国奴的“最后的吼声”:死,则撼天动地。
生死之间,蕴含历史的深刻启示。77载光阴流转,隐不去南京城中哀鸿遍地的惨痛,荡不尽浩浩长江鲜红的血痕。当贫弱的国家无力保护自己的人民,在侵略者的屠刀下、枪口前,最为宝贵神圣的生命或是痛苦的死或是屈辱的生,成为1937年寒冬南京百姓无可逃脱的命运,也成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抗争。这存亡之际最为痛楚的觉醒,激发出中华民族向死而生、血战到底的伟大力量,开启了从沉沦到觉醒的历史转折,在血与火的顽强抗争中铸就了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辉煌。
回顾人类历史上的共同灾难,“不是我们‘愿意’记住什么,而是我们‘有道德责任’记住什么”。30万死难者,不是一个冰冷无情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有名字、有家庭、有梦想的鲜活生命,而这一切美好都在屠杀中瞬间陨灭。这是逝者之哀、国家之痛,更是人类之劫、文明之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二战期间惨遭法西斯屠杀的人们一起,理应被全人类永远铭记。正是他们的死难,让世人认清了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反人类的罪恶本质,看到了侵略战争带给受害国的巨大灾难。唯有时刻牢记历史,我们才能从历史中获得镜鉴和指引,更加坚定地携起手来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穿越世界大战的硝烟,跨过新世纪的门槛,和平与发展已成世界浩荡潮流。然而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捍卫真相就是捍卫正义。搜集并珍藏这些沉甸甸的历史记忆,是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情告慰,亦是对妄图否认暴行、亵渎历史者的严正警告。
好战者必亡,自强者自立。在实现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的风雨历程中,中华民族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牺牲,经受了难以想象的灾难伤痛,终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坚持不懈的奋斗赢得民族的尊严与荣光。抚今追昔,默哀致敬,历史的创伤仍在隐隐作痛,提醒我们曾经饱受的深重苦难;放眼神州,沧桑巨变,激励我们更加坚定地迈向奋斗目标。中国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已经并将继续在13亿多人民的砥砺奋进中深刻改变。
南京国家公祭日观后感<二>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南京人不应忘却的历史,更是我们国人应该谨记的历史!
南京大屠杀是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造成30多万人遇难。这是多么令人发指的罪行!但是他们还在那里津津乐道,认为这是光荣的事情,我不知道他们的良知去那里去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的心灵上留下了永远的创伤,直到今天再去回想它,也是触目惊心让人充满愤慨。同时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
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国家档案局公布了最新资料片《南京大屠杀档案选萃》,用见证人记录日军暴行。程瑞芳对日军在安全区内所犯的烧杀劫掠奸*罪行、南京难民遭受的非人待遇以及自己心路历程的逐日记录,它与举世闻名的《珍妮日记》一样,被称为“中国的珍妮日记”;1937年11月起,约翰·马吉牧师任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对外籍人士行动严格控制,摄影摄像绝对禁止。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了真实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原始影像,为世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证据……他们的资料是极其珍贵,是不能用任何东西来衡量的。然而面对这些史实资料,日本右翼势力还在百般抵赖暴行,不承认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更不承认有南京大屠杀。但我们要谨记南京大屠杀,用历史资料说话,揭露日军罪行,让日本右翼势力百口莫辩!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表明了国家对南京大屠杀的重视程度,更警醒我们要谨记历史,勿忘国耻!
南京国家公祭日观后感<三>
12月13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的第一个国家公祭日。上午,我院组织学生在圆楼会议室开展了首个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观看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新闻直播。学院党委副书记韩XX,各学生社团的主席、中干、干事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上午10点,参加活动的所有同学观看了党和领导人出席国家公祭仪式的现场直播。期间,全场同学向在南京大屠杀中死遇难者以及为民族抗战而牺牲的先烈默哀一分钟。默哀气氛庄严肃穆,伴着窗外的防空警报以及汽车的鸣笛声,在场所有的同学都深受感染,深切体会到了民族凝聚力和国难当头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总书记在公祭现场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现在的中国已经有能力保护人民的利益,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活动中,韩XX副书记与大家一起学习了有关国家公祭日的知识。他简要介绍了此次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过程与程序,阐述了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必要性。他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为阐述了我国设立公祭日的重要意义。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国家的需要,也是人民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加强与世界交流与沟通的需要。这是顺应人民意愿、开拓政治平民化的一大步,也是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之心愿的集中体现。他强调,今天的祭奠不是在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不忘民族的悲痛,不忘历史的悲剧,勇于承担民族和国家复兴的重任。韩副书记对我院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他鼓励大家提高政治敏感性,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传、不信有损党和国家形象与人民利益的信息,不做有损党和国家形象与人民利益的事。他要求同学们要有政治意识、担当意识、践行意识,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要求大家活动结束后,要认真学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发奋学习,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最后,韩副书记带领大家一起宣誓:“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勇于担当,奋发图强,立志复兴,圆梦中华!”
6.国家公祭日特别节目观后感 篇六
那天细雨蒙蒙,天空昏暗,视乎晓得我们要去祭祀南京年夜搏斗。当我们站在了留念馆的门口,本来路上有说有笑的心境都突然不胫而走,剩下的只要满脸的庄重庄严,仿佛那口宁静之钟的庞大反响 在无情地动撼着我们的心。当瞥见玄色的年夜理石铸成的金字塔和雕塑后,我便甚么话都说不出了,仿佛一切的话都被哽住,曾经没有措施用言语描述其时的心情和庞大的心境。留念馆前的警钟上雕刻着“敲世纪警钟,祈天下宁静”的十个年夜字,提示着每名有知己的中国人勿忘国耻,兴我中华。
追随着人群我们离开了馆内,我连忙被以生与死、悲与愤为主题的悲苍情形所震动了。那30万罹难者名单墙,摸着墙上那一行行的名字,我的心如刀绞,残暴的日寇在短短的几个礼拜用枪杀、刀砍、毒气、生坑、水淹等残暴的严刑杀死了30万人。一起走来,甲午海战、决战苦战光彩 门、南京陷落、日军在南京的燃烧与破损、南京守卫战······这些场景念念不忘。“万人坑”遗址更是让我久久不克不及忘记,万人坑里各处都是尸骸,使人毛骨屹然,有些缺胳膊少腿,有一半在外一半在土里,另有些是还未诞生的婴儿……这些七零八散的尸骸令我非常悲忿。
让白骨能够入眠,让冤魂可以安息,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骇,让母亲不再泣叹,让和平阔别人类,让宁静洒满人世。
遗忘已往就意味着叛逆,我们不克不及遗忘汗青,决不克不及遗忘中华平易近族的深仇大恨!决不克不及愧对有数先烈和死难的冤魂!一小我私家、一个平易近族,一个国度,是需求有点肉体的,落伍就要挨打,这汗青的经验太沉痛太深入。我们中国人履历了几多有数的磨难与榨取,才获得明天的绚烂。明天起我们要起劲进修常识,造就本人的迷信素养,做有志无为的中国少年,只要把我们本人的工作做好了,只要我们强盛了,我们才气站得直、立得稳。让我们为本人的故国孝敬本人的气力,永不保持胡想的执着与寻求----让巨大的故国越发强盛!让我们这条西方的巨龙在遨游于蓝天之上。
南京,是一座陈旧的都会,它汗青悠长,具有很多胜景奇迹,比方 夫子庙、总统府、中山陵、明孝陵、南京年夜搏斗留念馆、雨花台等等。此次的南京之行次要是观光留念馆。
那天细雨蒙蒙,天空昏暗,视乎晓得我们要去祭祀南京年夜搏斗。当我们站在了留念馆的门口,本来路上有说有笑的心境都突然不胫而走,剩下的只要满脸的庄重庄严,仿佛那口宁静之钟的庞大反响 在无情地动撼着我们的心。当瞥见玄色的年夜理石铸成的金字塔和雕塑后,我便甚么话都说不出了,仿佛一切的话都被哽住,曾经没有措施用言语描述其时的心情和庞大的心境。留念馆前的警钟上雕刻着“敲世纪警钟,祈天下宁静”的十个年夜字,提示着每名有知己的中国人勿忘国耻,兴我中华。
追随着人群我们离开了馆内,我连忙被以生与死、悲与愤为主题的悲苍情形所震动了。那30万罹难者名单墙,摸着墙上那一行行的名字,我的心如刀绞,残暴的日寇在短短的几个礼拜用枪杀、刀砍、毒气、生坑、水淹等残暴的严刑杀死了30万人。一起走来,甲午海战、决战苦战光彩 门、南京陷落、日军在南京的燃烧与破损、南京守卫战······这些场景念念不忘。“万人坑”遗址更是让我久久不克不及忘记,万人坑里各处都是尸骸,使人毛骨屹然,有些缺胳膊少腿,有一半在外一半在土里,另有些是还未诞生的婴儿……这些七零八散的尸骸令我非常悲忿。
让白骨能够入眠,让冤魂可以安息,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骇,让母亲不再泣叹,让和平阔别人类,让宁静洒满人世。
7.国家公祭日作文 篇七
今天我要同大家一起了解1213这个“国家公祭日”,它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牢牢铭记于心的日子。
1937年的12月13日,就在84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开始了漫长而残忍的大屠杀。说到这你肯定会问:“为什么是残忍?”因为他们屠杀的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见人就杀,见房子就烧。特别是在遇到妇女和儿童时,也一个都不放过。在长达40多天的日子里,有30多万中华同胞被惨绝人寰的杀害!这是中华民族的灾难日,是中华儿女的耻辱日,是应该被牢记于心的日子!
84年前的日本人在南京犯下滔天大罪,但是他们不思悔改,还想蒙骗和篡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在第五个国家公祭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我们要一直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最后,我要感谢毛主席和千千万万的抗日英雄,他们浴血奋斗,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让我们过上了和平幸福的日子!
8.国家公祭日主题征文 篇八
国家公祭日主题征文一
我们在历史深处挖掘沉痛过往,帝国主义的铁蹄似乎还在踢踩践踏,侵略者的刀似乎还在铮铮作响,我们唯有抚摸伤痛,让它结痂,化作坚韧铠甲;收捡断壁残垣,重铸民族信仰,像锈迹斑斑沉睡于地下几千年之久的青铜戈矛,越磨砺,越光芒。
居安思危,忘战必危,公祭日回顾历史、反思历史,不是要挑起敌对情绪,而是要我们都竖起警觉的耳朵,听,今天的世界在平衡中并不太平,人心之变化,地区之复杂,有时候远超我们的想象。你一定不会漠视我们的历史长河中那些跌倒而未颓顿的片段;一定不会遗忘我们的民族艰苦摸索中那些创痛而未绝望的细节;更不会错过我们的国家在新时代的发展中高歌猛进的时代大潮。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弄潮儿,是水手,不必徘徊,不必彷徨,不必迷茫,党和国家领导人就站在巍巍巨轮之上,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不忘记忆,离不开历史的载体。设立国家层面的纪念日,是以国家名义对历史的记忆;各种各样的纪念碑、历史遗迹,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记忆,都是在告诉世界、提醒后人,渴望和平、走向复兴的中国人民,不能、不会更不应淡忘那些曾经沉痛的记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就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祖国,每一个人都应牢记神圣职责,砥砺前行,这便是对南京遇难同胞的纪念。
国家公祭日主题征文二
文明成熟,才有礼典。华夏文明发育较早,具有完备多样的礼典仪轨,而祭祀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即所谓“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并依此创立了专门的祭祀日。传统节日中的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都与祭祀有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祭祀文化的成熟。祭祀不仅包括宏大的天子祭,也包括士庶祭,都成为国家活动和家族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不过,曾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礼典仪式现在已渐趋消亡,不再是常规性的重要活动,其规范也逐渐瓦解。这其中,有国家形态在近代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也有祭祀文化的生存土壤发生变化的原因,过去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已不复现,对祖先的崇拜也由于家庭结构向原子化演变而削弱。近年来,虽然敬天敬地敬祖先再成时尚,但强调的也多是文化符号的意义,或者成为给地方经济发展搭建的平台,其本来意义已有所消散。相对而言,民间尽管失去了传统祭祀规范的许多内容,但仍然存在基于亲情的祭祀活动,而在国家层面的祭祀活动,尽管仍然零星存在,比如为“918”事变悼念、为“512”大地震悼念,但没有制度化规定。
那么,今天需不需要设立国家公祭日?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说过去因敬天敬地敬祖先而创造的祭祀文化,反映了一个文明的成熟,那么今天是否会忘记历史,也在考验一个民族是否成熟。
国家公祭日提供的庄严感,有助于恢复历史的庄严,特别是在虚无主义消解历史的价值判断之时。历史的荣耀和悲情,需要我们正确体会;国家公祭日提供的舆论平台,有助于帮助我们连接历史和现实,为我们找到历史中的正确定位;国家公祭日有助于我们回顾审视历史悲剧,维护基于历史形成的判断,防止历史被人为歪曲。而这些对于历史的冲击,一直在发生。南京大屠示意义是世界性的国家公祭日就是通过直面历的悲情时刻,以达到以史为鉴、警示后人的目的。在漫长的中国历,不乏对于悲情时刻的记录。以什么样的历史悲剧作现实的镜鉴,有不少选项。为什么确定的是南京事件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而不是其他?其一,南京事件象征着中国苦难近代史。中国自近代以来所遭遇的外部压力,给整个民族留下了许多历史疤痕,而八年抗战最为艰苦,军民付出的牺牲,中国向现代性转变的进程被阻滞得最为严重。
其二,迄今为止,_年过去了,日本作为那场侵略的始作俑者,始终没有作出应有的历史反思。最近两年,还通过篡改历史、为侵略正名等方式,为修改和平宪法、重启军国主义之路制造声势。
其三,日本近年来的这些行为,不仅让中日关系降至冰点,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对二战后形成的国际政治和安全体系构成了潜在威胁,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需要一面真实折射历史的镜子。警惕历史反复,告诫_历史的行径,需要一面真实的镜子。传递和平声音,需要一面真实的镜子。而无论从反法西斯主义还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看,南京事件都不仅是历史留给中国人的伤痛,也是留给全世界的伤痛。如同奥斯威辛集中营,其警示意义是世界性的。
国家公祭日主题征文三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侵华战争给中国记忆留下一个“败”字,烙下一个“耻”字,刻下一个“警”字。以史为鉴,我们需要深入的民族自省,也需要认清落后必亡的道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一味地退让不会带来和平,祖国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必须在深刻的历史教训基础上保持高度警醒,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勿忘国耻、牢记使命。中国任人欺侮的一页虽然彻底翻过去了,但是过往的伤痛和不屈的抗争会时刻警醒着我们:这强大,来之不易;这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的历史重任。居安思危、牢记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脚踏实地稳步前进,为实现凝聚了几代中国人夙愿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国一步步壮大起来,再也不是那个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中国。有如此强大的国家做后盾,我们倍加珍惜、倍感自豪。如今,我们需以放眼世界的战略思维,在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要敢于划出红线,亮出底线。我们不主动惹事,但遇事也不能怕事。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祖国的强大是我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我们将用毕生的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国家公祭日主题征文四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从课本里面学过“南京大屠杀”,接着又在很多社会活动,书刊媒体中反复提起,虽书本内容真实惨烈,但到底是怎样一种情景大多时候还只是停留在想象。
近日有机会同即将援外的医疗队友们一同参观这所为世人所“震惊”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是我多年想做的事,所以我怀着警世而鉴证的心缓缓而来。南京大屠杀,这个让所有中国人都忘不掉的事情,从一进入广场就让我感到沉重,走到南屠馆门口,映入眼帘的就是上面这个巨大的让人很压抑的雕塑,仔细看下面的文字介绍可以知道这是个可怜的女人,她的家人全部惨死于日军魔掌下,而自己却被侮辱而屈辱的活着,也许死很容易。可是活着确实很难。
进入馆内就可以看到很壮观的很高的书架,那个书架,那里面每个看似书籍的文件里面是当年南屠遇难的人的个人资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在向里面走便是对历史的介绍与回顾,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致使我中华儿女300000人死于刀下,这是何等的耻辱与无奈。再看到墙上的惨烈图片与文字: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_、_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_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字字刺入我心,作为东北人的我可能更能体会那种亡国之哀,亡国之怒,亡国之奋悲愤与不能难于言表。在馆中还有让我印象深的就是这个叫做12秒的地方,我刚开始还不知道那是干嘛的,可是看过介绍才知道水滴了12滴就是过了12秒,就会有一个南屠逝去的人的遗像之灯被点亮,依次下去,每隔12秒就会出现一盏亮的灯,看看当时我们的国人是何等的悲凉与惨烈啊,这是何等的警世啊。
当然馆里面也有一些对爱国主义者和外来和平者的表扬与陈述他们有的浴血奋战,有的异国他乡前来帮忙,这些人是值得尊敬并永远不能忘记的,没有他们,日本的魔爪长会张的更大伸的更远,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致敬,正式有这些正义之师仁义之师才能使我们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谈古论今。
是啊,此时我的心情从悲愤转到了尊敬,从尊敬找到了方向,从历史中寻找到了力量,从历史中看到了我们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正如里面一句话所说,是啊,一味的怨恨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重要的是要自身发展,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对所有中国人的警告。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中华民族绝对不会有类似情况在发生。我们不会忘记过去,我们更要关注现实,日本钓鱼岛事件在升级,日方相关大臣参观靖国神社,一件件事在不停的告诉我们勿忘国耻,珍惜现在,让这种血的耻辱永不再来。
在即将出国之际参观此馆,意义匪浅,该馆现在已成为国际间祈祷和平与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参观此馆即是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能鼓舞大家的士气,对我们援外很有帮助,我们当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也应该像馆里的国际友人学习,在环境极端恶劣,生活极端痛苦的条件下,他们依然坚持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拯救了无数受苦大众,我们作为中国医疗行业的代表理应表现出大爱精神,在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下,在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旗帜下我们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圆满完成援外任务,良好发扬中国国际主义影响力。
国家公祭日主题征文五
1937年12月的南京,是一片荒凉的死城,它弥漫着死气沉沉和绝望的气息。
电影开始了,电脑上显示出了四个巨大的字:“南京!南京!”然后过了一会儿,电影上出来了几行书法字,上面写着从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初,仅仅6个星期内,毫无人性的日本人侵略入江苏省南京市,将南京的老百性一个也不放过地给残忍地杀了。他们以枪杀、刀砍、焚烧、活埋,水溺等许多残忍的_对待我无辜的市民,日本人们将烧光、杀光,枪过作为口号,向我国的南京人民进行_。
他们将五万四千七百名老百姓赶到一片洼地里,架起机关枪,对着那些痛苦的人群扫所射……除了个别的幸存者外,绝大多数都躺在了满是血腥味的血泊里,连一幢大多数完好的楼房也没有,都被可恶的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将南京这座曾是六朝古都的历史名城变成了人间地狱,可怕极了!日本军队还齐心协力将孙中山的雕像用铁链拉起来推倒,扔到大江深处。再看看一些勇敢的人们:当姜淑云讲出日军需要一百名_的时候,她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小江的勇气是为了能够让所有人换取更多的食物,带来生命,最后回眸的瞬间有可能知道一去不复返。她是一个很悲惨的角色,不堪_,最后_裸地死去。一批人死前,他们大大声地大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
9.国家公祭日主题征文 篇九
我记得小学时老师让同学们争论中国人是否应当以同样的方式“回敬”日本,同学们的结论不一。
有人说,这是日本欠中国的债,做为一个中国人,应当替前人讨回债务,不应当就这样放过日本,让他认为中国是好欺负的,应当将悲伤化为愤怒,将愤怒化为力量,让力量带引我们向日本开炮,让日本知道,中国是不好惹的。我佩服他的勇敢与无畏。
还有人说,冤冤相报何时了?日本在南京一周之内残杀中国同胞30万,平均十二秒杀害一个中国人,这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不对,和日本的百姓无关。难道我们也要向日本一样用卑鄙的手段去残杀吗?中国人以仁义为我们的道德准则,我们体会了失去同胞的苦痛,还要让更多的人来体会吗?我们不应带这样对待无辜之人。我赞同他的仁义与理性。
10.国家公祭日活动方案 篇十
一、关于开展国家公祭日“师生虚拟城墙捐砖”活动
组织学校师生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向象征国力国防和人民意志的城墙进行虚拟捐砖,激发师生众志成城的爱国之情。
具体参与方法:登陆“___-”,进入“众志成城·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页面,根据提示输入参与人姓名(例如:镇江实验学校魅力之城分校___),用电脑操作还可选择加砖、献花、点烛和寄语。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与。
为保证活动质量,每师生网上捐砖数量不少于100块。
二、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教育
1.营造氛围。以学校电子屏、橱窗、展牌、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张贴悬挂布置宣传标语,努力做到人尽皆知,营造革命传统教育氛围。
2.课堂渗透。全体教师应结合中小学思想品德及语文、历史等课程教学,宣传烈士事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集中开展学习弘扬烈士精神主题教育。
3. 专题活动。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如开展主题班会、队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祭扫烈士陵园、举行知识问答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爱国诗词或歌颂先烈诗词创作朗诵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和国家公祭日的时间、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优良品质。
4. 征文活动。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征文活动。征文体裁不限,字数不超过字,要密切联系实际,提倡以小故事讲大道理,主题鲜明,举例恰当,言简意赅,条理清楚,切忌空谈,严禁抄袭。征文内容可以通过对当年战争的探寻、反思,怀念为民族正义而战的`先烈,铭记国耻,不忘振兴,激励国人奋发努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屈不挠、奋发图强;表现和描写近代以来爱国仁人志士和丰富的中华历史文化。随文附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校名称和联系方法,注明是中学组、小学组。每班限报2篇。集中组织教师进行评选,并颁发奖状。
5.手抄报评比。通过开展手抄报比赛,教育学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纸质手抄报交德育处,电子小报传学校公用邮箱或德育处FTP)
6.各班级的主题队会(班会)案例的稿件或PPT以班级名命名,上传德育处FTP.
三、活动要求
11.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朗诵稿 篇十一
1、《满江红》
泣鬼惊神,金陵馆,冤魂长啸。
曾向晚、彩云追日,血红残照。
三十万灯弹指灭,一群狼子听尖叫。
八年里、多少睡狮醒,枪林笑。
罹者去,凭者悼。
家国债,何时讨?
驾飞碟航母,踏平倭岛。
漫漫樱花飞洒泪,巍巍富士跪摘帽。
只征服、不必再屠城,重归好。
2、《南京,我的南京》
城墙被炸裂
残垣断壁刺伤了南京
撕裂一个民族的心
野兽、纵欲、杀戮
血雨弥漫空中
流弹砸碎窗棂
血河浸透
挤满肉体的土层
四野游荡着悲歌
禽兽的屠刀
割断襁褓中的哭声
南京!我的南京!
1937年12月13日
刻骨铭心的痛
就是一百年、一万年
也难忘记
这是一个民族永远的伤痛
六个星期
屠杀、抢掠
三十万同胞的灵魂
在铁蹄下被蹂躏
日军——禽兽不如的鬼子兵
我怎能忘记
惨绝人寰的屠杀、暴行
机枪扫射,焚尸灭迹
抛尸江中
无数住宅、商店、仓库
被抢劫一空
劫后的南京城
满目荒凉
我用泪水
祭奠三十万同胞
血染的`亡灵
建一座纪念碑
刻上他们的姓名
刻上大刀、长矛
刻上远去的枪炮声
记住!记住!
这段史实——
屈辱与悲痛
不!不!
不要纪念馆和墓碑
不要凄厉的警报声
燃烧复仇的怒火
只要一个崛起的民族
只要中华民族的振兴!
12.国家公祭日征文 篇十二
————题记
彻夜未眠,始终在脑海里浮现着那一幕幕,那一幕幕像是黑色幽灵下的躯壳,仿佛在吞噬着人的灵魂。
安息吧,那罪孽的人啊。放下那精神的包袱和那些堕落的心灵。你的灵魂在那遥远的地方排斥你,被你屠杀的生命,在黑暗之灵火下悲愤的哭泣,那沉睡了千年的事实,被埋没在终日不见光明的地下。但是,那一段耻辱的历史,永远的刻在石碑上,永远的不会腐朽……
黑暗,带着丝不可抗拒的欺凌,无时无刻地对那些软弱的人们精神上的折磨和肉体上的摧残。三十万人的生命,被那披着华丽外套的魔鬼———无情地蹂躏,屠杀。可悲地魔鬼,你们常说上帝是善良的,但是在这里,却为什么看不到人性?那是,生命!是一个活生生生命!那魔鬼无情地屠杀着无辜、善良的天使,啊!那可悲的上帝,你怎么不发发慈悲?让那些丑陋的魔鬼。滚回自己的老家,让那些死在它们刀枪下的冤魂,得以安息,让那三十多万无家可归的魂魄,复活!
吞噬着人类的心灵。用那肮脏的刀,虐杀着。倒不如躲到那肃杀的严冬,我的心只是沉痛,堕落着。四面还都是严冬,那久经逝去的`久经诀别的春天,去了哪里?
这不仅仅带来的精神上无可代替的创伤,而一并也带着些无可把握的悲哀———想到那肃杀的严冬中,冻结些罪恶的魔鬼那般铁一样的心。但是,四面又都是严冬。正在给那些魂魄一些安详的雪。
【国家公祭日特别节目观后感】推荐阅读:
国家公祭日活动学校08-06
国家公祭日感想作文08-17
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10-13
第八个国家公祭日征文06-18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演讲稿08-11
2019年国家公祭日国旗下演讲稿10-26
【12.13】国家公祭日标语07-25
国际公祭日10-05
公祭日讲话稿06-25
纪念南京大屠杀83周年公祭日心得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