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课生动起来

2024-10-16

如何让语文课生动起来(16篇)

1.如何让语文课生动起来 篇一

一、融入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动,具有丰富性和趣味性的游戏更是深受他们的喜爱和欢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游戏,他们立即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可将游戏适时、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如此,便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低年级学生识字时,我们可将游戏融入进去:自己准备一个转盘,转盘上有不同的声旁和形旁,如用“木”作形旁,用“兆”“每”“支”“朱”“果”等作声旁,转动转盘,可组成桃、梅、枝、株、棵等字。课堂上,我们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然后以组为单位到讲台上转动转盘,哪一组组成的字准确,而且用时最短,哪一组就赢。这样,我通过让学生玩转盘游戏,既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悦,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丰富了学生的识字量,一举多得!

二、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是揭开教学内容面纱的序幕,若这一环节设计得精彩有趣、引人入胜,便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其中。

比如,在学习《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时,在课文的导入环节,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小动物吧,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位动物朋友,瞧!”然后,我出示了两张画有狮子图像的卡片,并继续对学生说:“这两只小狮子是不是很可爱,它们呢,都想成为森林之王,但是,这两只狮子的表现却不一样,那么,它们究竟哪不一样?谁又有机会成为森林之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看看它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向学生讲述富有情趣且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动物故事,既顺利引出了本课的课题,为新授内容做好了铺垫,也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满怀愉悦地投入其中。

三、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爱模仿的性格特点,所以,若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一些适合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课堂活动,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课堂的教学成效。

比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依据课文内容,将其编排成一个小型的剧本,里面设定不同的人物和台词,然后,在班里选取几名学生,让他们对剧本中的人物角色进行扮演,如雨来、李大叔、鬼子等,因为活动形式比较新鲜、有趣,学生立即对它产生了参与兴趣,我挑选出来的几位学生,自然也是十分卖力,将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表演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样,我通过在班里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一方面使语文课堂变得精彩、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使学生亲身体验了书中所描写的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学习了小英雄雨来勇敢机智的品质,从中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如何让语文课生动起来 篇二

关键词:民主和谐,创新,想象,成功教育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教学生画, 整节课毫无生机可言, 但随着多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师的理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地喜欢上美术, 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 让我们的美术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点。

一、重视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应是师生互助, 心灵对话的舞台。这就需要我们营造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氛围, 因此, 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与他们一起交流、探讨。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让学生自由地放飞心灵, 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重视技能技巧与创新能力的结合

创新认识和创新思维是每一个人具备的思想, 重点在于如何将这些思想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当前我们的美术课堂不单单要求学生画得“像与不像”, 而是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了解了物体特征后, 还会创造出哪些更有新意的物体。那么“想不想创造、敢不敢创造、能不能创造、会不会创造”的一系列问题就会呈现给学生, 在这样循序渐进的引导下, 学生的锐气得以保护, 个性得以发展, 兴趣得以维持, 当然, 长期坚持创造的结果就会令人耳目一新。

三、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课堂上, 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灵感, 并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想象中, 同时欣赏艺术家们和同龄人的绘画作品, 拓展想象空间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创作中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 尊重孩子们的奇思妙想, 且给予鼓励和肯定, 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创新精神的熏陶, 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重视成功教育, 在评价中快乐成长

评价是检验小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和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评价中正确认识自我, 取长补短, 相互学习, 是美术课堂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尤其是小学生, 他们最需要的是被肯定, 表扬他们在构思、构图、色彩等方面的每个点滴进步, 就可以使学生振奋精神, 心情愉悦, 在心理上满足了, 思维就变得活跃起来。这样他们就会有更大的自信和更高的热情参与到美术创作中。

3.发掘美感,让语文课生动起来 篇三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初中生的理解鉴赏能力有限,对课文静止平面的语言及潜藏在字里行间的美是难以领悟体会到的。因此教师须运用自身从课文中体会到的感情去熏陶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引起学生或优美、或丑恶、或崇高、或卑劣、或悲痛、或喜悦的美感体验,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鉴别和欣赏美的能力。

一、在课堂上感知美

初中生正处于花季年龄,其生活丰富多彩,学习则显得枯燥,而且压力甚大。每天走进教室,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学生,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对美的追求和渴望。但我们的教学却往往忽略了“美”的功能力度,以单纯“告诉”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丢弃了语文教学的精华——美。缺乏美感的教学,便成了没有色彩、没有生气、没有情趣的单纯的符号活动。学生生来具有的审美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没有主动投入教学过程的“力”,教学的主动性又如何体现呢?如果能把生活中的精彩搬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体验到生活中的美,便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学生普遍好奇心强,我们的教学理应顺应学生的需求与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学习。其次,教学用语应力求优美动听,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在备课时设计文采斐然的导语和课堂用语,在课堂上才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引人入胜。如《最先与最后》的导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一个人,往往喜欢看到或听到自己的优点,却不愿承认自己的缺点。一个民族也是如此。我们常常津津乐道于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如勤劳、善良、富有智慧、善于忍耐等等。谁敢正视我们民族的缺点呢?也许,只有鲁迅。在《最先与最后》一文中,向来文笔犀利的鲁迅先生揭开了国民的伤疤,向我们展示了我们民族的劣根性,令人警醒。”《爱莲说》的导入:“俗话说:‘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苏轼爱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黄巢爱菊花,‘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而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则惟独喜爱莲花,并为之写了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爱莲说》。”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另外,还可运用实物展示、幻灯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境界的追求。只有追求美,才能努力再现教材之美。教学手段实际上是一种媒介,通过它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要使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就得让学生能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因为美感总是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具体感受的。没有学生感知的兴奋,就谈不上美的感受。

二、在活动中感受美

让活动进入学科课程,是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活动的前提条件。但是从“学生”到“学生”的固有角色,往往摆脱不了“被教授”“被接纳”的习惯地位的羁绊。这种角色的消极状态,也会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活动。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的活动,因此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扮演、担当特定的,而又是与教材相关的角色,是很有意义的。比如《成语新编》让学生表演相声,《陈毅市长》分角色朗读等等。角色的出现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让他们以特定的角色去学习教材内容,或朗读复述,或报告见闻,或演示操作,或描画表演,或主持裁决,都促使学生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活动中学生担当、扮演角色的新鲜感与情感体验,使学生兴奋不已。学生在情感趋动下,主动投入的那种“力”,几乎是无法遏制的。教材中原有的逻辑的、抽象的符号,一下子变得那样生动、形象、真切。这正是在特定情境下,角色转换所产生的积极结果。教学过程随着学生的活动推进,再利用角色效应进行,课堂教学比起单一的“灌注式”的教学就丰富多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活动,并不是追求形式的生动,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有的公开课动不动就四人小组讨论,不顾教学实际大搞课本剧,反倒是舍本逐末了。我们主张将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就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活动要突出教材重点,针对教材特点,突破教材难点,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活动还要与能力训练相结合,从而强化基础。因为人的诸多能力,事实上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逐渐形成,并得到提高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他们似乎发现了自己,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活动为学生开拓了宽阔的创造空间。学生希望自己能表现得更完善的渴望,随着活动的开展日愈趋增。这时,作为他们的老师,也会猛然发现,活动使学生变得聪明、能干,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如此循循善诱,必然水到渠成。

三、在感悟中品味美

教学活动原本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正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学生,我们的教材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或艺术之美。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理应充分地体现美、利用美。《西湖的绿》是一篇文笔优美的山水游记,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西湖绿的不同表现,文中也说西湖的美“需要仔细领略观赏才是”。但教学中若仅仅是通过修辞方法、优美词语的分析、文章层次结构的划分以及一道道没有实际价值的习题的练习这类抽象的缺乏美感的教学手段,要使学生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同时,获得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陶冶,那是艰难的。而美感性的教学,运用艺术的直观,学生所得就丰富多了。当老师创设“假想旅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西湖时,老师描述着:“到了西湖,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光水色,就像一幅图画。”随即出示一张放大的课文插图,学生带着追求美的目光,欣喜地看着,入情地听着,老师以导游的身份范读了课文。为了让学生感受西湖绿的美,老师把情境延续下去,并加以强化:“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配以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学生的想象在这优美的情境中悄然展开。此时,学生如置身六月的西子湖畔,课文语言的神韵感悟到了,课文的意境体验到了,不需老师多余的陈述,学生已能真正体验到散文的美,而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是一次美的享受。

教学实践表明,每一堂深受学生欢迎的、成功的语文课,无不体现了一个“美”字,课堂设计美、教学用语美、板书美、教学用具美、教学活动美等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心灵需要美的滋润,智慧需要美的激活,教学的高效益更需要美的推动。所以,忘却语文教学的功利性,发掘语文课堂中的美感,“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无疑是语文老师的明智之举。

4.让人物生动起来 作文教案 篇四

——外貌描写

教学目标:

1、了解外貌描写的定义

2、掌握外貌描写的方法

3、学会在写作中熟练运用外貌描写 教学重点:掌握外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在写作中运用外貌描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直接切入课题

(二)课前游戏:“猜他是谁”

1、出示“孙悟空”外貌描写的句子,让学生来猜这是谁

“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这是谁呢?(生答:孙悟空)

2、出示“猪八戒”外貌描写的句子,让学生来猜他是谁 “只见他黑脸 短毛,长嘴 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 一柄九齿钉耙。”(生答:猪八戒)提问:为什么我们能一下子就猜出来这是谁呢?因为他们的外貌特征非常明显,很符合各自的特点。让人物生动起来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侧重从外貌描写的角度来学习怎样让人物生动起来。

二、明确教学目标

1、外貌描写的定义

2、掌握外貌描写的方法

3、学会在写作中熟练运用外貌描写

三、新授

(一)外貌描写的定义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形、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情感。

提示:我们在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的时候,会写到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这些属于外貌;人物的表情属于神态。

(二)外貌描写的方法

1、要有一定的顺序

2、抓最主要的特征

3、巧用修辞

四、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

(一)第一招:要有一定的顺序

结合具体的例子来学习: 例1:“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 1 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 《故乡》

明确:这个人物是鲁迅《故乡》的杨二嫂,对她的外貌进行描写:凸颧骨、薄嘴唇、两手、髀间、两脚;描写顺序是:先局部再整体,从上到下的顺序。就把人物很形象的刻画出来了。

例2: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明确:这个人物是《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里的左拉。对他的外貌进行描写:头、脑门、头发、鼻子、胡须;描写顺序是:先脸庞再五官。例 3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鲁迅 《故乡》

明确:这个人物是鲁迅《故乡》中的中年闰土,对他的描写:身材、眼睛、棉衣;描写的顺序是:先身体再衣着。

小结:通过这几个例子,我们来总结下人物外貌描写的第一招,要有一定的顺序

1、一般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局部描写部分由上到下。

2、先身体部分再写衣着,也可以相反。

3、写人物面部时一般也是先写脸庞总体印象,然后再写五官特点的。

接下来,我们在通过几个例子来看看第二种方法是什么。

(二)第二招:抓最主要的特征

1、“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魏巍《我的老师》 明确:抓住了老师身上最主要的特征:榆钱大小的黑痣。例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阿累《一面》 明确:这是对鲁迅的外貌描写,抓住了鲁迅面孔的:黄里带白,头发的精神抖擞,胡须最有特点的像“一”字。这样他的外貌就很形象,很深入人心。

小结:第二招:相貌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就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第三招:巧用修辞

1、“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 “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 高尔基——《童年》 明确:这几个句子出自高尔基的《童年》,通过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刻画了两个舅舅的自私残暴和外祖父的气愤。例

2、“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列夫 托尔斯泰》 明确:这些句子通过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多毛、胡须浓密的特点。小结: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使用一些修辞会让人物更加形象,常用的就是比喻和夸张,但其他的修辞也可以使用。

总结:人物描写的方法

1、要有一定的顺序

2、抓住主要特征

3、巧用修辞

五、片段写作

从班上选择你熟悉的一个同学,用150字左右写一写他的特点。写好后,读给同学们听,看看大家能否猜出你写的是谁。

六、课外作业

• 同学们,你们可曾留意过父母头上零星出现的白发,眼角初现的皱纹,他(她)穿的是什么衣服?

5.如何让语文课生动起来 篇五

吴桥县第一幼儿园 张俊燕

摘要:在幼儿园组织的有目的的手工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通过预设活动目标,准备相应的材料,按照制定的计划引导幼儿参与进行创作的活动。它可以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两种类型。关键词:材料、手工活动、幼儿、操作活动、作品。

(一)幼儿园正式的手工教学活动。

在正式的手工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引领的作用,所以在指导方式上应侧重以下几点:

1、教师准备的范例应生动有趣,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手工活动是通过对各种材料的加工,制作出富有美感的物品的过程,所以活动前,教师出示的范例或作品一定要能激发孩子制作的兴趣。根据内容,范例可以是教师的制作,也可以是实物,最主要的是能让幼儿对所要进行的操作结果产生明确的直接感受。另外,教师要采用生动的导入方式,如谈话法、故事法、情境法等,让幼儿在兴趣中产生创作的欲望。如制作“望远镜”,我们就先进行了“小小侦察兵”的游戏,让幼儿先学侦察兵观察敌情,继而发现“望远镜”,接着观察范例,看看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再思考用什么办法,才能让材料做成成品。通过这样的共同探讨,幼儿很顺利的掌握了用纸卷成圆筒的要领。幼儿在接下来的制作过程中也非常的活跃。通过游戏不但使活泼好动的幼儿发挥了聪明才智,而且也是性格内向的幼儿得到了锻炼。

2、对于手工活动中的基本技巧,教师要清楚的讲解示范。

手工活动,特别是折纸等需要有序进行的操作,教师的讲解示范非常的重要。教师的示范讲解要根据幼儿的反应来控制,对于较难的环节要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操作环节要让每个幼儿都看地清楚明白,有些方法的重复可以让幼儿自己来尝试,再根据他们的问题进一步讲解演示。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点,他们才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尽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展现出来。

3、在幼儿自己独立进行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的帮助和支持。

因为手工活动涉及许多的技能及方法的问题,所以在活动中幼儿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一些细节的处理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这时教师的知道就非常的重要。而且在小范围内帮助一名幼儿,周围的幼儿又等于接触到了一次的方法示范,对于难点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整,降低要求,使多数幼儿能顺利地完成操作。

4、教师要重视对幼儿手工作品的展示,使幼儿在欣赏交流中共同提高。

往往教师在幼儿进行完操作活动时,就认为幼儿已经完成了任务,达到了教育目标,而忽视了展示交流环节的重要意义。在展示交流活动环节中,我们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充分的展示给别人,并引导幼儿个性化的表达。

5、教师要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合理地处理幼儿的作品。

幼儿的作品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意义重大,所以教师要妥善处理幼儿的作品。而教师对于幼儿作品的重视、积累的行为,也正是对幼儿能力的肯定。教师处理幼儿作品的方式有多种:作为玩具使用、作为艺术品装点环境,作为礼物送给朋友或者亲人等。总之,要使幼儿的努力与创造,体现出相应的价值。

(二)幼儿园非正式的手工教学活动

在非正式的手工教学活动中,幼儿对自己的制作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与他们的能力、经验、及意念等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教师在平时就应多给幼儿机会,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的能力及水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幼儿园各个领域的教育活动中渗透手工教学活动

现在的教育课程提倡各个领域的整合,而在其它领域的教育活动中,手工活动的也占很大的比值。如:科学领域中的“数的认识”,需要制作点子卡,教师就可以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制作。再如社会领域中的“孝敬老人”,目标中要求幼儿能亲手制作礼物送给老人,这又会让幼儿动动自己的小巧手进行制作了。只要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设计合理,就能在任何的教育活动中为幼儿创造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2、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的手工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不仅可以为幼儿更好的进行手工活动奠定基础,还可以让幼儿对所进行的手工活动进行复习。如:在手工教学中一般都会用到剪刀,但对初学的幼儿来说,剪刀的使用并不是很娴熟,所以,在活动前的区域活动时,就可以提前让幼儿接触剪刀,并交给他们剪刀的使用方法,为更好的进行手工活动打下基础。再有,幼儿进行完手工教学活动后,有的幼儿未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作品,还有的幼儿还想继续制作,为了满足孩子们更大的创作欲望,我们就可以将手工材料投放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继续进行创作。

3、在幼儿园各项游戏和活动中有效地渗透手工教学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任何活动以游戏的形式组织,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手工教学活动也不会例外。所以,我们除了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好手工教学活动之外,还应在其它的游戏活动中有效的渗透手工教学活动。如:在幼儿园组织的春游活动中,教师应知道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蕴涵着宝贵的教育价值。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就一定能抓住任何教育机会向幼儿进行手工教育。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拉近孩子与大自然的距离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周围的花草树木等教幼儿进行制作。如:草帽、花环、柳笛等,让幼儿充分体验到制作的快乐,但此时也不要忘了提醒幼儿要保护环境,使幼儿感受到美和和谐的教育

6.如何让聋校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篇六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它能促使聋生语言和思维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创设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实物演示情境: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或辅助教具构成一整体,以演示教学内容反映的特定情境称之为实物演示情境。例如:《皮球浮上来了》,其中一些原理很难以讲述的办法讲清,我就做了一个实验,用一个瓶子较深、瓶口较小的瓶子当作树洞,拿一只乒乓球当作皮球,然后按文中的步骤演示,其中的道理学生很轻松地接受了,同时,课堂气氛也活了起来。

2、图片再现情境 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几乎离不开大字课文与放大照片。图片既能帮助聋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例如《精彩的马戏》一课,上课的时候,当我出示挂图《猴子爬竿》时,班上马上就有一位同学举手到黑板前做了一个“倒竖蜻蜓”的动作,教室里马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然,句中“倒竖”“顽皮”之类的词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3、表演体验情境

作为一名聋校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位艺术表演家,教师上课时不仅要有丰富的表情,而且还要适时地做一些精湛的表演。特别是有些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学生很难理解,只有通过教师的神情演示,结合手语,学生才能感受到词语的内涵,如理解“高兴”这个词,就要表现出快乐的样子,理解“悲伤”这个词,就要表现出难过的样子,学生看着老师的表演,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表演来活跃课堂气氛。如《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教学中,我先帮助聋生读通课文,了解基本情节然后指导聋生表演课文的情境。当聋生戴上头饰后,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表演者和观看者共同进入情境,在表演中自然体会了本文蕴含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思想意义了。

二、让开一条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不管是普教还是特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还是不变的,聋生听觉受损,教师采取“一言堂”的方法只能造成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厌倦情绪。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创造一种友好、民主的气氛,使聋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学生能读懂的就不再去讲,只要学生能够自己领悟的就不再去分析,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动脑,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如《锯是怎样发明的》一课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己读,整体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其次让学生看画,理解图意;第三,让每位同学说出自己不懂的词语,老师再加以纠正、指导;第四,老师结合上下文重点讲解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第五,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讨论。①鲁班手中的小草和锯有什么相似之处?②什么事启发鲁班发明了锯?通过这一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各抒己见,有演示的,有讨论的,还有的同学在黑板上画了斧了、锯和鲁班手中的小草,全体学生都积极动手、动口、动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三、加强训练,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目前有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训练意识淡薄,往往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很少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练习,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学习仅停留在简单的心理记忆水平上。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大纲要求,突出章节、单元训练重点,设计要科学、精要,难易要适度,富有层次。耳聋学生个别差异大,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全面兼顾,因材施教。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能冷落,要多安排练习的机会,多予鼓励,使他们敢于练习,敢于提问,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优等生在严格要求答案正确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多动脑思考、想象。只有这样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才能活跃整个课堂教学气氛。

四、走出语文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

聋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往往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体验得来的,聋校的语文教学要走出课堂,带入生活的场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客体,帮助学生感知教材。如上完《公园的一角》一课后,要求仿写课言语,以《学校的一角》为题写一段话。上课时,我就带领同学们站在校门口观察学校的教学楼,指导他们从远到近地观察。观察完毕,回到教室,我提了这样几个问题:1、教学楼从整体上看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样的墙?什么样的玻璃?2、楼顶上有什么?3、教学楼正前方是什么?4、走道两旁有些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一会儿就把《学校的一角》这段话写完了,习作训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7.创新让德育生动起来 篇七

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 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 精神饱满的工作热情构成了虎南路小学这幅精美的画卷。

1. 打造精品, 开辟育人天地。

“以美立教, 以美启智, 以美促德, 以美育人”是我校的教育宗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为了让孩子们周围的每一面墙壁, 每一块橱窗都能悦目、悦心、悦耳, 一个融入了经典艺术、现代科技、体育美育等的校园文化诞生在这所鲜为人知的小学校园里。步入校园, 一楼古代书简的钢雕, 校星的展窗, 让学生学有方向, 赶有目标。二楼“经典的海洋”不仅使学生品味着千古的美文, 而且从中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书画廊里的“春之华、秋之韵”为学生提供相互竞争、提升自我的舞台。三楼的“艺术殿堂”是引领学生走近科学, 步入自然, 美梦成真的摇篮。四楼“腾飞的天地”为孩子能放眼世界, 探索人类科学奥秘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乐园。德育展室记录着历史片段、英雄人物、家乡风貌、校园的温馨、取得的成果, 其中“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板块, 收录的是历年来从我校毕业的, 现如今在各行各业上有所成就的学生们。厅廊文化不仅装点了环境, 更发挥了说教不可替代的隐性教育功能, 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 师生们在这个浸润着书香的环境中, 学习和生活都深感快乐和幸福。

2.真情交融, 诠释爱的真谛。

由于我校地处棚户区, 许多学生都是农村、季节轮换工、矿工子女, 因文化、家庭、地域的不同, 他们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就会产生差异。学校的410名学生中, 低保户家庭有193户, 每年新生入校, 第一件事就是参观学校的厅廊文化和逐一认识任课教师, 唤起孩子们心中的爱校、爱师之情, 多年来老师们给予了他们特殊的情与爱, 在这个特殊的地域里, 孩子们的目光中充满的是幸福与感激。教师们在岗位上用爱心和真诚在感召、打动学生, 用无私和高尚在感染、影响学生, 最终成为了学生生命中的一盏盏明灯、一双双慧眼。

二、永恒的主题, 鲜活的德育

“做人比做事重要, 能力比知识重要”培养学生学会生存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 因此德育活动是学校实现这一目标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式, 因为它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1.传承国学, 经典育人。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经典的古诗词, 我们在《论语》《中庸》《大学》《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代文化中挑选经典内容, 分低、中、高三个学段编排成校本教材, 由专职教师进行教学, 使它走进了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之中。2004年, 我们成功申报了抚顺市《经典诵读与儿童潜能开发》的课题实验, 走在了抚顺市“经典诵读进校园”的前列, 随后又被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推荐参加辽宁省该课题实验, 并于2010年结题。

在此期间, 我校的实验教师不断改进与创新, 为学生设计“精品人生”手册, 主要是通过它来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 并通过它架起了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联结了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纽带。

我校开展了“在经典的天空飞翔”校园诵读比赛、诗配画、主题班队会、“诗风美韵”大型展演等系列活动, 潜移默化地丰富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目前, 学校的经典推广已由单纯的背诵上升到悟理导行的层面上, “人人读经典、时时讲经典、事事照经典”的风气蔚然形成, 不仅丰富了学识, 又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2. 创办经典校刊, 打造交流平台。

“小荷才露尖尖角, 拔萃吐绿待明朝。”为了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滋味, 给孩子展示文采的天地, 结合我校“经典诵读与儿童潜能开发”科研课题, 我们创办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校刊。校刊中收录了孩子们的经典之笔、精品之作, 给了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如今校刊已经成功制作与发行了7期, 在学生和家长中有着很好的口碑。

3. 开发科普基地, 提升实践能力。

“白菜发芽了, 慢慢地越长越大, 发芽后的小苗苗像一个个亲密无间的小朋友, 手拉着手纵情歌唱。菠菜也出来了, 真美丽呀!”“除草真累呀!以前我看不起农民伯伯, 现在我再也不这样了, 我开始尊敬他们。”“我知道了农民伯伯的辛苦, 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在种植活动中我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我一定管理好菜园子。”这些是参加学校种植园实践的孩子们记录的蔬菜生长过程和劳动给自己带来的感受。我校在学生科普实践基地的建设上, 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 400平方米的试验田, 为学生能充分地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触摸自然创造了条件。在实践中, 综合实践和科学学科的老师们手把手地教学生开垦、播种、除草、捉虫和收获, 并让学生及时记录下植物生长的全过程, 随时写出心得、体会与随笔。孩子们在实践中由理性回归到生活, 最终上升到心灵的净化。

4. 把握活动契机, 夯实做人根基。

为了让德育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 我校把握了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像每节课的课前一首歌、一句诗, 每天的晨会, 每周的班队会、升旗仪式, 每次的国旗下讲话, 每半月更改一次的黑板报, 定期举办的校园艺术节及“预防地震”“火场逃生”的演练……至于节假日更是不放过, 如每年九月十日的教师节, 学校要举行庄严而隆重的教师宣誓仪式, 仪式上全体教师将重温誓词, 将有教师代表亲自升起五星红旗, 将得到学生代表献上的一支玫瑰花, 每到这一时刻, 都会有许多老师留下激动的泪水;十月一日的国庆节, 师生会用画笔描绘祖国、家乡;十月十三日的建队日会召开“我为队旗添光彩”的主题大队会;每届六年级毕业生在毕业前夕都会举行隆重的告别母校主题升旗仪式……每一个活动都成功地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平台, 也同样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与欢迎。

8.如何让语文课生动起来 篇八

一、小组合作互动教学模式定义

合作互动学习,顾名思义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相互之间进行研究讨论,借助于一定的载体进行互动学习。高中语文合作互动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合作探究小组载体基础上的小范围合作学习,每一个小组里面都分布有一定数量的成员,成员之间针对教师提出的任务目标共同研究分析,在研究分析中提出自己的观点,积聚大家的智慧,从而提高学习成果的科学性和完善性。合作互动教学模式是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模式。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互动模式的背景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推广运用合作互动模式是针对于过去一段时期教学偏重于单向灌输这一状况而言的,在单向灌输模式中,教学成效长期处于低位徘徊,其中学生主体地位与主动性受到了制约,

1.单向灌输模式制约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当作被动的灌输对象,这对于高中生而言是难以接受的,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更渴望在教学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言论,而单向的灌输模式没有能够满足这样的欲望,导致他们语文学习积极性相对不足。

2.单向灌输模式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充分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实现情感、能力与知识同步发展的三维目标,而单向灌输模式过于侧重于知识点的灌输,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严重不足。

3.单向灌输模式降低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成效。单向灌输模式让高中语文课堂变得更为沉闷,许多时候成为了教师独角戏的表演舞台,缺乏了学生有效的参与和互动,整个教学过程难以活跃起来,学生思维没有能够充分调动,整个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三、创新理念,以合作互动模式促进教学深入开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注重理念创新,尤其是要深刻领悟并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理念,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1.教学设计上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空间。笔者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统筹考虑,以完善的设计作为整个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在教学设计上,笔者改变了以往教师为主的设计方向,转变为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教师退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每一个难点的突破,尽可能都安排学生自主开展探究学习,从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充分空间,保证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有广泛的参与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不再直接对学生给予答案的灌输,而是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分析研究,自主获得答案,这样的教学设计从根本上扭转了单向灌输模式的弊端,转而让学生成为整个语文学习的主角、主体。

2.教学模式上发挥小组合作探究作用。在合作互动教学模式运用中,笔者充分发挥了小组这一载体的功能,针对班级生数特点,按照每6人一组的规模建立了多个兴趣小组,将教学目标的贯彻落实,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迁移到这一载体之中。每一个小组都安排了牵头学生,每节课都针对教学任务提出了探究提纲,学生在小组载体内进行合作研究、讨论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相互间的讨论交流,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依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能够解决绝大多数难题,尤其是相互讨论又增加了思想的交流,不同思维角度、学习技巧也在其中得到了表现。教师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掌控整个教学进度安排,让小组学习始终处于自己掌控之中,哪些小组遇到难点了进行点拨,遇到的共性问题在班级进行集体点拨,做到既要放手让学生开展学习,同时也要抓好“收”的功能,让学生的思维集中起来,提高难点突破成效。

3.教学作业上体现学生集体合作特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业是承载巩固训练和延续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在这一方面除了要抓好知识点巩固性质的书面作业之外,还要注意设计充分体现学生合作互动的作业类型。教师可设置开放式作业,要求学生开展合作互动共同完成,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调查合作等方面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互动模式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9.如何让细节描写生动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片段训练,使学生能进行细致的描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文 学的热情,陶冶学生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片段练习

三、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进行细致描写的技巧。

教学难点:

四、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总结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往往胶尽 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词语。其实,你们都是幸运的,因为前人留给我们太多的宝藏,“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笔下的十二金钗,只要我们能多读好书,再掌 握一定的作文技巧,又何愁写不好作文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解 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 “怎么进行细致的描写”?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个纸飞机,用力射出去,然后飞机掉 到了地上。要求:(1)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然后用一段话进行描写。

(2)同学们之间交流、分享。

2、摘录例句:

A、老师把纸飞机用力的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飞了一圈,掉到 了地上。

B、老师右手拿一个纸飞机,高高向斜后方举起,身体向右倾斜 45 度角,右脚后退一小步,头微微抬起,向斜上方看,用力的将 飞机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女子,画了一道优 美的弧线,轻轻地站在了地上。

3、分析:

这两段话,你认为哪段写的好?为什么?、分析:(学生们都认为第二名同学写的好)

4、教师引导分析:得出“描写三原则”

师:同学们看这两段话,共同的东西是什么? 生:老师和纸飞机。师:能不能去掉其中一样?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这是描写的主要对象。

师总结: 师总结:描写是什么呢?我认为描写就是把你看到的东西,可能是一 个人、一件物品、一个场景,告诉没有看到的人。如果你要告诉别人什么,首先一定要告诉别人,那里有什么?(板 书:有什么)刚刚同学们已经告诉我们了,那里有什么?

生齐答:有老师和飞机。

师:光告诉我们有什么还不够,我们还想知道他们的特征、动作、细 节,也就是要告诉我们,他们怎么样?(板书:怎么样)那老师怎么样?飞机又怎么样?生:老师在射飞机,飞机在空中飞,又落在了地上。

师:如果只是这样,那上面两名同学都写出来了,为什么你们一致认 为第二名同学写的好呢? 咱们先讨论下,第二名同学写老师射飞机那部分,写的好在哪?生: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描写的特别细致。

师:非常好,我们以后在描写时,也要细致(板书:细致)但是,这样感觉还

是不够,同学看看下面这段话,和第二名同学 的对比下,差在哪? 例句: 例句: 老师右手拿一个纸飞机,高高向斜后方举起,身体向右倾斜 45 度角,右脚后退一小步,头微微抬起,向斜上方看,用力将飞机射了 出去。飞机嗖的一声飞了出去,轻轻落在了地上。

生:缺少修辞,前面都一样,但上面那名同学把飞机比成了翩翩起舞 的女子,“站”字又用了拟人,而这段话没有。

师总结:描写时,除了告诉别人“有什么”“怎么样”外,还要告诉 别人“像什么”(板书:像什么)运用一定的修辞,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生动形象。“有什么”,使我们明白了描写的对象,“怎么样”使描写具体起 来,而“像什么”使描写变得更形象、生动,这三点就是描写三原则。

5、下面,同学们按照描写的三原则,检验一下自己刚刚的描写,再进行修改。进行修改。

6、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互、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评。

7、美文共赏: 朱自清的《春》 分析:春天里“有什么”? 春天里“怎么样”? 春天的事物“像什么”?

8、现场训练:

训练一

①.出示病文:

昨天英语测试,我几次想拿出来看,由于老师看得紧,都没有成功,最后还是被老师看见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②.学生诊断后明确:不具体,缺少生动形象的描写。

③修改(限时3分钟)。教师提示:结合平时同学作弊的过程进行思考。

④.教师示范。

可怕的英语考试开始了,平时上英语课挺“潇洒”的我,一时毛了手脚,这时突然想起了救命稻草——英语课本。但此时,严肃的“老英”的两只眼正像激光似地在教室内扫射呢!我的心怦怦直跳。“唉,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我一咬牙,慢慢地将英语课本从课桌里拖了出来。“某某,干什么?!”只听“老英”一声断喝,我羞得差点钻到老鼠洞里去。

训练二

介绍自己班的一位“形象大使”(100字左右:5分钟)《我们班的男生》

开头:我们班可是个人才济济的“风水宝地”,女生且不说,光是29名男生就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故事。

(一)我们班的第三位形象大使出场了:他,朱学虎也。今天数学老师查作业,他只好装模作样地在桌里桌外掏来掏去,谁都心知肚明,他根本没做作业。朱学虎最大的特征是,一张嘴,永远不觉得累,整天张着,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要插嘴,在学习上还爱钻牛角尖,每次钻进去就不出来了。他还很能吹,常常将小蜗牛吹得比飞机还大。

(二)“唔啊,好香!”一阵香水味扑鼻而来,定神一看,远处走来我们班的臭美大师——程小飞。他留着三七开分头,头上锃亮,就像狗刚舔过一样,平时他总爱“摇头晃脑”地展现出“安在旭”的风姿,如果周日到校,你会发现他的头发贼亮贼亮的,那是因为他喷的“亮发素”太多了。怎样,你说他臭美不臭美?

结尾:怎么样,我们班的男生不错吧?想认识他们吗?那么请来我们班一游,我们可随时恭候哟!

学生现场作文:

9、板书设计:

三式妙法巧绘大千世界

描写三原则:

1、有什么(对象)

2、怎么样(细致)

3、像什么(修辞)

10.语文课如何教得生动有趣 篇十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区特级教师送课下乡活动在高级小学隆重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欣赏了特级教师精彩的讲课,听课老师精彩的点评,聆听了专家夏老师精辟的讲座。整个活动内容充实,安排紧凑,简朴隆重,热烈高效,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夏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的讲座中,谈到语文课教得有趣,教师要练好“五美功”让我印象颇为深刻。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我谈一谈自已的一点认识和感受。教师的“五美功”即字美、音美、语美、形美、心美。

字美,就是教师书写的汉字,特别是粉笔字,要有美感。或刚劲有力,或娟秀流畅,写得工整,条理清晰,能让学生有模仿的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九八年湖北省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在随州礼堂举行,天津南开小学的靳家彦老师讲《赛马》一课板书课题时,全场师生鸦雀无声,他的一笔一务吸引了全场人的目光,他的字写得太美了,听课几百人的注意力,听从了他的指挥,这堂课有了良好的开端,结束也是完美的结局。

音美,教师应熟练地使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词清晰,语速适中,表意明晰,让所有的学生听得懂。我校转来的有一名学生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当别人讲方言时他一句也听不懂,感到压抑,如果讲普通话就能看到他的笑容。教师讲普通话,声音有磁力,圆润甜美,抑扬顿挫,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语美,就是语言的准确、精练、形象、幽默、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生动、幽默、形象化的语言,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化深奥为浅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识“柴”字可用谜语教学:“此木不是大材料,只能煮饭把水烧”。黎老师讲课的语言就非常准确,不重复,富有感染力。

形美,就是形体美,形象美。“行如风,坐如钟,站如松”是一个人的基本身体姿式。教师要做到挺拨向上,潇洒自然,乐观健康,能够给人以美感。教师应着装整洁、大方、完好、合体,因为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长,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形象,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但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心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安心,专心、有爱心。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活动,如果表现出烦燥不安,如打接无关的电话,看无关的书刊杂志,随便进出教室,或者精力、感情投入不够,一定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可能人云亦云,对学习活动漫不经心。爱心是教育的真谛。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在爱中接受教育,用宽容爱心对待学生,教师的教学魅力会在学生身上大放异采用。爱学生还要善于将学生的优点扩大化,善于将学生的缺点缩小化,这样才能找到欣赏学生的支撑点。爱学生还须注意,并不是一味迁就,不是溺爱,还要有严格的要求,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必须指出,可温馨的提醒,可严历的批评,可与家长沟通,采取有效的方式督促学生改正。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学生明白,因为爱才这样做,希望你好才这样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教的安心专心、有爱心,学生就会学得安心、专心,富有爱心。

11.让课堂生动起来 篇十一

关键词:有效活动;激活;课堂教学

长久以来,语文教学都习惯于“正音、字、义—析句、段—归纳主题”,教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接受,这就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不见成效。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理念影响我们时,又该如何真正做到这一点呢?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科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文学素养。若要硬将这种情感塞进学生的大脑很难,同时简单地析句、析段、归纳也不易让学生从中体会出祖国文字的精美与凝练,他们的热情很难调动起来,使沉寂的语文课堂活起来成为教师突破陈旧教学的关键。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做的一些尝试。

一、开展诵读比赛,培养语感和感知美的能力

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朗诵是最直接的方式,在朗诵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体会出文章的内涵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诵比赛能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自然就会更加认真地读课文。教材中选取了许多易读易诵的优美文章,学生也很喜欢,如,朱自清的《春》,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美,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二、开展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成长期,加之议论文的出现以及记叙文的复杂化,这为我开展辩论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每篇议论文之前,我总会找出与本文论点的对立面或相似面,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辩论,并找出正确的观点再去阅读课文,最后自我归纳并由教师板书小结。这样一来,学生不再感到枯燥,对文章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事后我做了检测,凡是通过活动学习的课文遗忘率远远低于一般课型所学课文,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辩论所说的都是自己所想的,当然就记得牢。

三、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看图说话”这一活动在小学就已开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看待事物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有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表现却又说不清道不明,因此有意识地进行这种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作为初中教学,看图说话不能仅仅停留在画的表面,而要让学生发挥想象。如,在讲学《一面》时,先让学生看画像,并讲述想法。有的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有的评说人物的思想,可见学生的思维相当的活跃,联想极其的丰富。这样学生由个别同学的启示,每个学生的思绪活跃起来,都被调动,再加上互相质疑等环节,课堂中就形成了多向交流的活动,教师及时引导阅读课文,既有助于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想象力及应变能力。

四、进行知识竞猜,开阔学生视野,培养阅读能力

适时开展知识竞猜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参与性,也有助于增强自信心,进而提高学习效率。进行知识竞猜可采用多种方式,根据所学进行必答、抢答,为增加学生的应变能力可适当增加趣味问答,赛后由输家接受含有惩罚性的娱乐活动。同时为了能回答正确课外知识,学生会注意收集材料,增加阅读材料,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求得能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好地表现自己。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且自己开始设计一些活动,还会有意识地暗示教师:我们准备好了。只要切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对知识需要的实际,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语文活动,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刺激着课堂教学,它能真正让课堂活起来,让教学效果高起来。

12.丰富形式,让朗读生动起来 篇十二

一、课前自读, 达到预习目的

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其意义的获得一般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 得从正确的朗读教学入手。”小学生好奇心强, 刚看到一篇新课文, 他们会迫不及待地阅读, 可读过一遍就没有兴趣再读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我采用以下方法激励学生阅读。

1.领读。每天早读, 我引导学生熟读课文, 对于那些不够用心、不够投入、也不爱读的学生, 我让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带动他们朗读;为了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我让他们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读文接力, 并挑选出读得最好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2.竞读。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和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我开始改变策略, 开展“竞争朗读, 争当百灵鸟”活动, 让读正确、流利、发挥比较好的学生竞争“百灵鸟”。不一样的方法, 让学生对阅读保持着持久的兴趣。

3. 促读。为了形成良性循环, 每篇课文的朗读我都按照座位顺序依次进行, 让学生人人参与, 并采取分等级的方式, 即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感情丰富的学生可得A级;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但有丢字加字情况的得B级;再差的得C级。以此不断激励学生进步。

二、课堂悟读, 达到情感内化

学生只有反复朗读, 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经验, 培养语言洞察力和透视力, 达到“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1.范读。如教学《春天的雨点》一课, 对于“我那黑油油的叭儿狗正在追赶鹰映在地上的影子吧?”这样一个长句子, 学生不会断句, 不知在哪里作短暂的停顿。在我范读后, 学生很快理解了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读得很到位。

2. 引读。教师以恰当的引导, 启发学生读出字里行间蕴含的情和意, 可促进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教学《田忌赛马》时, 我从田忌疑惑的话———“你是说另换几匹马?”, 到没有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输!”, 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 体会疑惑、没有信心时该怎么读。这样抓住感觉引读, 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再如对于课文《小虾》中描写小虾脾气不好的句子———“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 它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 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 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读出小虾生气的样子。如此抓住想象引读, 显得灵活生动, 充满生气。

3.问读。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 教师提出问题, 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来回答。如教学《捞铁牛》一课, 我让学生说说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再读, 在读中进一步熟悉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在此基础上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在一问一答中, 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

三、课后赏读, 体现多彩个性

1.画读。学完课文,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悟用笔画下来, 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形象、鲜明、直观起来, 让画和文之间互相补充, 变为孩子们自主消化的过程。如教学《捞铁牛》后, 我让学生把捞铁牛的过程画成简笔画, 这样捞铁牛的准备过程就一步步成像于学生的大脑。

2.伴读。为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师可在朗读中伴以适合的音乐, 让学生沉浸于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中, 让音乐与朗读相得益彰。

3.找读。为保持学生的读书兴趣, 教师可推荐一些相类似的美文或者文本作者的其他文章让学生读, 让学生徜徉在阅读的世界中, 视野更加开阔。如学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后, 我设问:你还想知道哪些伟人读书的故事?……学生带着问题, 带着兴趣, 深入阅读。

13.音乐,让语文课“动听”起来 篇十三

——借《琵琶行》名句例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摘要:音乐无处不在,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建构着我们的文化。在语文课的教学改革中,如果我们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原则,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巧妙地选取音乐,让其与语文整合,加强应用的适度、力度和深度,就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利用音乐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课文朗读等环节恰当地插入音乐进行简要说明。

关 键 词:辅助手段语文教学创设情境教学效果

音乐是一种具有无穷魅力的情感艺术,有着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特殊功效,它以它特有的方式唤起人们对美的无限追求。它无处不在,是沟通万物的桥梁。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在和门生谈教育时曾有如下精辟见解:“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语文学科中的教材,与孔子讲的“诗”大致相当,是文学的代表;“礼”与语文课中的人文性相当,是道德伦理价值观的体现;“乐”与语言的内在节奏及教学中的音乐因素相当。新的语文教育观念就是要改变中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地位,促使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喜爱音乐、学唱歌曲是中学生休闲、娱乐等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常能见到不爱学习的学生,但很少见着不爱音乐的孩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巧妙地运用音乐作为辅助手段,它那超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用音乐导入新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

利用中学生喜爱听歌爱唱歌的特点,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导入新课,为传授新课创下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学习朱自清《荷塘月色》前,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音乐作业——学唱凤凰传奇的流行歌曲《荷塘月色》,并宣布学完了课文要进行一次小组演唱PK赛。这下,同学们的兴致可高了,他们在课余挖掘课文,下歌曲,记歌词,设计演唱形式,忙得不亦乐乎。分析课文时,平日学习不够主动的学生都能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分析景物特点和人物情感时细致具体,表现特别积极。课后,我们一起学唱了这首优美的歌曲。此时,课文和歌曲已经融为一体,优美的文字、轻灵的音乐、唯美的画面、动情的歌唱为文本的学习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后来的元旦篝火晚会上,当他们轻轻唱起这首百唱不厌的歌时,我觉得,他们真的懂得了《荷塘月色》其文、其曲。

学生上文言文时会觉得枯燥乏味,为了调动学习兴趣,在学习《鸿门宴》时,可选用《霸王别姬》这首歌。当屠洪刚的“望长空,四方云动,剑在手,问世间谁是英雄”激起学生对西楚霸王的深深惋惜之情时,教师适时道出“其实项羽对刘邦有一个很好的斩草除根的机会,只是项羽大意使刘邦逃脱,放虎归山,才有了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悲剧。这个机会出现在什么时候,项羽又怎样放虎归山的,让我们进入《鸿门宴》的学习”的导语,学生的兴趣马上被紧紧地吸引到追溯项羽失败的转折点上去了。

导入新课时设置情境,营造氛围。如和学生一起欣赏唐代白居易的著名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时,边播放一首与文本情感相映衬的琵琶曲,边插入一些风景图片或flash,效果就是不一样。学习《孔雀东南飞》前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十八送别》、学习《春江花月夜》前播放《春江花月夜》古筝曲等等,他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孔雀东南飞》、《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篇目的学习都可用此法,均能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有声”胜“无声”——分析课文内容时,再现场景,加深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分析《琵琶行》音乐描写的特点、手法和作用时,插播些音响,以帮助学生理解手法及其作用:“大弦嘈嘈如急雨”,放急雨骤下的图片和音响,来表现琵琶声的粗浊厚重;“小弦切切如私语”,让两位女生切切私语,边谈边笑,来体会琵琶声的轻细急促;“大珠小珠落玉盘”,放图片,想象大小珍珠参差错掉入玉盘时的声音;“间关莺语花底滑”,放黄莺在枝头花叶底下鸣唱的图片和声音,来理解琵琶声的婉转流畅„„一堂活色生香的音乐欣赏课,写作手法赏析课就高效出炉了。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播放电视剧《水浒》的主题曲《好汉歌》,“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些歌词不禁让人联想到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劫富济贫的豪爽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分析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播放《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围绕此两句讲述王熙凤生平有关事迹,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内核。

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借助歌曲,寓学于唱,背诵诗词。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代诗词的背诵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按照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量的名篇,每册必修课文有两个单元的古诗文教学,每个单元又有三、四篇文言文,五、六首古诗词;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更是集中,整本书都是古诗文。学生的背诵任务可谓重矣,要想让学生轻而易举的全背可谓难矣。文学作品的情感深邃广博,而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接受水平等的限制,往往对作品中的情感世界体验不深。音乐歌曲不仅能传递思想感情,而且还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它所表达的甚至比语言文字更生动、深刻、丰富。在教学中引入古诗词歌曲演唱,直接用“以唱代教”、“以唱抒感”、“以唱代背”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歌唱熟了,诗词自然也就背熟了。如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一剪梅》、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歌词语言清新优美,曲调悠扬哀婉,这些都能很好的起到诱发学生深层审美体验,加深理解课文内容的作用。这种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配乐朗读,陶冶情操,激发想象。

德国教育家蒂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大家都

熟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当年俞伯牙鼓琴,钟子期能根据琴声联想到高山流水,可见音乐具有激发人们的想像、沟通各个感官之间的审美功能。《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一首告别诗,这首诗形式整齐,音节和谐,语言优美,配上钢琴曲《爱之梦》,学生感受到了诗人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归去来兮辞》配以古筝《寒鸦戏水》,配乐朗诵,声情并茂,学生仿佛回到了当年陶潜诗人采菊隐身的南山之下。教学散文《故都的秋》,把钢琴曲《秋日私语》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配乐诵读涵咏,想象“落蕊轻扫”“秋蝉残鸣”的意境,进而感知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时代背景下有志之士的忧乐情怀悄然在空气中弥漫,在学生心中找到温柔的触碰点。

五、结束语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音乐是通往思维和记忆系统的高速公路,当高雅的音乐一旦被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的时刻,语言就会通过音乐这个媒体开启学生获取信息的通道,让他们愉快的步入课文所营造的那座无比神圣的殿堂。”在“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大语文观下,正视学生的爱好和兴趣,重视音乐的巨大作用,把音乐欣赏引进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利用音乐表现力、感染力强的特点,实现语文与音乐的有机整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们入情入景,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获得语文知识,获得审美愉悦,更容易把文学的情感内化为自我的审美需求,审美情感,我们便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奏响一曲与心灵共振的和谐之歌。

参考文献:

[1] 欧小琪《流行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 保金丽《浅谈阅读教材中的歌词教学》

[3] ISBN7-303-05875-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

14.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篇十四

汶上县苑庄镇田村小学孙洪刚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5.让高中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篇十五

一、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提供的东西, 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 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根据课型, 在数学导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让学生能充分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让枯燥的公式学习变的轻松愉快。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时, 先演示了日出的情景, 在此情境中提问:我们把地平线看成一条直线, 把太阳看作圆, 在太阳升起时与地平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创设的情境, 从运动变化的观点让学生感知了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从而展开三种位置关系的讨论。日出的景象模拟显示, 渲染了气氛, 让学生身临其境, 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去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重点突出, 呈现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 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使不易觉察的东西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例如:在教学中《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节时, 画椭圆用一条绳子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定点上, 用笔尖勾直绳子, 使笔尖移动, 得到的轨迹就是一个椭圆, 教师在作图时, 若在桌面上演示, 部分学生会看不到演示的过程, 若在黑板上作图, 会使得画出的线不够光滑, 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画椭圆的基本步骤, 动态的过程,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演示结束后, 让学生独立画椭圆, 然后继续演示若保持绳长不变, 改变两定点间的距离, 观察所画椭圆的形状的变化;若保持两定点间的距离不变, 改变绳长, 观察所画椭圆的形状的变化。动态的演示使知识得到延伸, 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使得课堂活跃了起来, 教学效果好。

三、巧设问题, 梯度训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数学的关键, 在数学教学中, 设置问题, 让学生发现问题, 才能解决问题。运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演示可以设计相对多的题目, 可以分三个层次设计问题。基础部分, 结合课本, 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初步运用;提高部分, 设置能力型的题目, 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拔高部分, 从网上下载有关高考的题目, 让学生体会本节的知识与高考的联系。梯度训练能让优秀生从中感到具有挑战性, 一般学生从中受到激励, 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容量大, 信息丰富

传统的数学课堂, 教师需要大量的书写, 耗时较多, 课堂容量小, 而多媒体课件教学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学习《统计》一章时, 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 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插入生活中常见的统计问题, 图片信息来源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最大值、最小值问题》一节时, 要求学生掌握求函数的最值问题, 教师先要求导, 再解方程, 列表, 计算, 比较得出最值, 板书内容多, 师生一问一答, 耗时较多, 而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 将基本步骤给出, 每一步的结果以填空的形式呈现出来, 让学生填出求导, 解方程, 表格, 计算得结果。在此过程中, 教师观察学生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的纠正问题, 学生有较多的时间思考, 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当然,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要根据课型而定, 具体的一节课, 要看哪些地方能用, 这都要根据授课者自己的思路, 可以是某个问题的引入, 可以是某个问题的延伸, 该用的时候用, 不能一节课都是多媒体课件的播放, 不用的时候, 可以按键盘上的w, 显示白屏, 按键盘上的b, 则显示黑屏。行之有效的是, 认真研读教材, 将传统的教学与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有机的结合起来, 拓宽学生的视野。

总之, 多媒体课件将文字, 声音, 图画结合在一起,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传统的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 根据需要, 适时地运用音像信息, 导入新课,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知识重点难点的突破, 注重呈现过程,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部分内容的演示, 节省了教师部分板书的书写, 留给学生较多的思考空间;课堂容量大, 信息来源广, 能够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等等。将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 让高中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快乐。

摘要:通过对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几个优点进行分析, 指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若能将传统的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有机的结合起来, 会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效果更好一些。

16.让词汇教学生动起来 篇十六

一、生动形象,激发兴趣

初中生的思维多数偏于形象思维,对于直观的东西通常都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他们之所以会视“词汇”为英语学习的克星,正是因为多数教师在目前的词汇教学实践中只是简单地教读词汇的发音和用法,更多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学生记”的方式。如果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的这些特点,将单词以更加直观、生动地呈现给他们,比如图片、声音、实物、肢体语言、简体画、多媒体课件等,就可以将杂乱的单词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授苏教版牛津英语七年级B第七单元词汇时,我就运用了简笔画、多媒体、肢体语言和声音等多种方式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重点词汇。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分别有talk about,able,planet,space station,pill,meal,hope,secret,sign,seal,everyone我先给学生描绘了一个场景,在教室里每个人(everyone)都在讨论(talk about)事情。然后,我在旁别简单地画了一个银河系里的几个星球,在其中一个上面还画了站台插了国旗。一边画的同时一边问学生,你们知道“星球”“空间站”用英语怎么说吗?话音落下,有些学生就说出了这两个单词planet,space station然后,我又接着问,行星上是不是有很多秘密呢?那秘密怎么说呢?就这样通过几个问题和配有单词的图片,就将本单元的生词引出来了。事后,我用多媒体将刚学过的单词再次播放一遍,让学生加强印象。这样,单词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起来更加有劲了。

二、纠正语音,攻克拼写

英语词汇的要素有音、形和义,三者有机组合在一起,不可缺少。音指读音,形指拼写,义指词义,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三个要素都需要顾及。初中的单词多为简单的词汇,拼写基本根据发音来。然而在目前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多的教师侧重形和义的把关,对于音则多数忽视,甚至有些教师自身的发音都存在一些问题。音在教学环节的缺失则是导致“哑巴英语”根治不了的原因,而新课改后,更加提倡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因此,要纠正学生的语音,以音带形,做到音形义相结合。

三、融入语境,事半功倍

英语词汇在语法的规则下构成了一句话,然后每句话通过逻辑关系组成段落、篇章。词汇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相当于零部件对于一台机器,如果将词汇抽离了文本语境或生活语境进行教学,就仿佛去研究被拆散了的零部件,多而杂,杂而乱,且实用意义不大。如能将词汇返回语境中,就仿佛赋予词汇活力和生机,并且,有了语境的辅助,词汇的意义可以不用死记,可以猜也可以融会贯通,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回忆起来。这就可以摆脱教师“为教词汇而教词汇”和学生“为学词汇而学词汇”的局面。

如教授苏教版牛津英语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阅读课文the African Ghost Fish时,我先让学生跳过不认识的单词,大致地浏览这篇文章的大意,然后让一位学生起来复述,时间为5分钟。5分钟后,我点另一位学生回答,“本文是否主要描述一位爷爷讲关于African Ghost Fish的故事”。然后,我划出一些重点的单词,并将意义告知学生,如the African Ghost Fish,travel,pet,sell,invisible,quiet,fortunate,creature,customer,satisfied,complaint,relaxing,inviting,unforgettable再要求学生对本文角色进行饰演Tony,Grandpa,Day,旁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将语言变为更口语化的语言,但是所组织的语言中需包含我给出意义的重点单词。我采取表演性教学是因为表演实践语言,语言脱离不了表演,要把“死”记单词变为“活”用单词。在学生表演完之后,我用多媒体将刚刚学的重点单词播放一遍,检测学生是否回忆得起来。结果,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将这些单词的意思回忆起来。这样,我将学生表演的暂时的新鲜感转变为稳定的学习兴趣,事半功倍。

单词的意义对于英语学习可想而知,而单词的教学一直存在问题。改变词汇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是每位英语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教师应生动单词形象,激发学生兴趣;纠正学生语音,攻克单词拼写;融入英语语境,做到事半功倍。

上一篇:师徒结对总结徒弟下一篇:半期考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