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人力资源部十二五规划(共8篇)
1.医院人力资源部十二五规划 篇一
十二五规划之集团人力资源管控(4)
2010-8-1作者:白万纲
建立一个可扩展可提升的人力资源管控体系
邓先生:我们公司在向集团化过程中同时也考虑到了近年要整体上市,同时会进一步的进行上下产业链的整合扩张,针对于这种情况有在人力资源管控体系建设中应注意什么?
小林的回复:整体上我对于你们公司是这样理解的:
1,贵公司人力资源问题是一个集团公司层面的人力资源管控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单体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而是需要从集团战略和集团功能搭建出发去满足这种集团运作在人力资源方面之需.2贵公司要上市,要做上下游拓展,还有更大更多的梦想,所以人力资源管控体系的建立不仅应该满足公司目前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之需,而且也应前瞻的搭建一个可扩展,可提升的体系,模块化的子系统之上,还有一个柔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大体系来进行无缝连接,针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贵公司建立人力资源管控体系的目标,一方面是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支撑新战略规划的实施,帮助公司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实践以及方法、手段;另一方面还为公司的上市做相应准备。
我认为有了五大问题,直指目前的管理核心。分别是:
1、新的集团战略、组织架构与既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间的矛盾;
2、点状、片段式人力资源构件创新与体系化、规范化人力资源系统建设之间的矛盾;
3、快速发展急需经营管理人才与企业家资源最为稀缺之间的矛盾;
4、分层授权履责与胜任能力之间的矛盾——职责权限逐级分解下放,但是没有相应的管控手段和能力匹配,缺乏过渡状态和理想状态的系统思考;
5、利益与贡献匹配之间的矛盾——员工的职责、工作能力和努力程度没有通过薪酬收入充分体现出来,个人绩效、部门绩效与组织绩效之间联动性尚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手段方法有待丰富。
诚然,要解决上述问题不能就事论事,这些问题都需要系统方案才能有效解决,需要搭建一个可扩展、持续提升的集团人力资源管控体系来进行解决。故建议将体系搭建分为五步进行:
第一步:制定人力资源职能战略
第一方面:以集团管控为中心视角,对集团公司及下属主要业务板块人类资源现状予以研判;
第二方面:对照新的发展战略和组织架构,揭示人力资源方面的瓶颈问题和解决思路;
第三方面:制定人力资源职能战略,强化契合性,包括“纵向契合”即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契合,“横向契合”即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各组成部分或要素相互之间的契合。
就其本质,做体系首先是确保框架的系统性和方向的实效性。要保证方向的时效性,做调研和诊断就必不可少了,调研部分必须要考虑到五个部分的全部需求,一次成型,避免重复劳动。
项目小组认为尽量考虑人力资源战略的组成模型进行问卷设计,(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即招聘、企业文化、组织发展、组织责任体系、薪酬福利等。为后面埋下伏笔。人力资源战略,本质上就是在各个功能模块上的模式框架,是搭建体系的基础。
第二步:梳理优化三层级人力资源管控体系骨干模块
第一方面:明确集团公司、事业部、分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各自的角色定位,在战略型职能、增值型服务职能、保障型服务职能分工上各有侧重,分进合击,这是组织保障。
第二方面:结合贵公司人力资源工作实践和以往咨询成果,以战略为导向,加强和完善“求才、选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的全方位人力资源机制建设,把人力资源战略导向落实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中去,实现人力资源战略到管理制度的系统化落地
第三方面:配套管理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以优化人力制度和业务流程为基础,以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为手段,实现母子公司人力资源管控体系跨层级、跨部门无缝链接。是将优化后的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统中去,方便实施;
这部分,项目小组认为是整个项目的难点和重点。项目成果多,而且是把战略落实部分,电子化要求细节,工作量也比较大。考虑应尽可能在公司现有流程基础上,做必要调整,以降低工作量。
第三步:打造学习型组织,健全人力资源管控体系战略性构件
建立健全高中级职业经理人选拔与培养机制,导入人才梯队职业发展管理与继任计划体系,解决关键职位储备不足和断层现象---光有基础管理模块还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对于中高级职业经理人选拔与培养,以从根本上解决客户急需的关键人才培养问题。这是通过人才梯队发展管理体系和建立管理学院来实现的。
按照规范运作公众公司要求,强化集团委派董监事、委派高管、委派财务人员的管控力度,打造学习型董事会---委派相关人员到子公司,是管理规范化的需要,而派出后怎么进行管理,怎么知道他尽职与否,怎么维护母公司利益,怎么把子公司的难处正确的传递上来就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这方面形成一套办法也会支持集团对外高速的扩张.借鉴西门子、海尔等知名企业的管理实践,结合公司未来发展需要,组建内部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的建设的难点是课程研发能力的归属。这个能力不是短期内能够培养起来的,更多的还是要看其选择的培养模式,如果采取海尔的模式可能会好些。
第四步:以上市为契机,确定以人力资本为导向的各层级核心团队人力管控体系
这部分内容是三部分,一个是三层级经营团队绩效管理---以经营绩效和能力提升为重点,关注公司三层级核心经营团队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的衔接互动,就核心经营团队的绩效管理体系提供改进建议,强化绩效沟通和述职管理;
一个是三层级经营关对激励计划--以市值管理为导向,导入公司三层级核心经营团队激励计划,就薪酬管理体系提供改进建议;
另外一个是素质模型与职业生涯规划---根据不同职类职种,设计公司三层级核心经营团队的素质模型,并就集团公司核心高管层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建议。
第五步:实现知识转移,推动变革执行
回顾咨询阶段形成的成果,对所有方案汇总,完善,定稿。进一步梳理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补充和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使其体系化、合理化、简洁化;
华彩组织封闭式培训、考试、辅导,部分方案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模拟实施;
确定公司人力资源管控体系导入与过渡方案的整体思路,组建任命公司内部推模小组,实施变革。
项目小组认为过渡方案设计应要在前期相关制度设计时一并考虑,而不是等最后再考虑。
以上是我对贵公司在人力资源管控体系建设过程中提供的一些建议和方法,希望对你的工作有帮助.复星集团的人力资源管控
邓先生觉得小林的答案给了他很大帮助,他说:
小林,虽然讲了这么多理论,但是我还是对人力资源管控的体系觉得有些模糊,最好能用一个比较完整案例分析一下,你给我讲讲吗?
小林的回信:
作为一个典型“多元化、集团化”的民营企业,复星集团拥有医药、房地产开发、钢铁及零售业务投资这四个具有竞争优势和增长潜力的主导产业板块。作为一个年轻的团队,复星的年龄架构叫人吃惊,最年长的班长郭广昌不过38岁,最年轻的谈剑只有35岁,其他都在36岁—37岁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团队却在10年中创造了近百亿净资产的神话,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三甲。
复星从来不对高级人才实行定编、定岗、定责式的管理,这种“三定”管理方式只在复星的底层员工管理中才用。高级人才的激励方案不与纵向比(同一岗位的历史比)、不与横向比(集团同一级别、规模的其他人比),主要应与这个人才的市场行情比,与他进入企业后可能带来的价值比。高级人才引进上的“一人一议”政策,极大地加强了复星与国有企业甚至外资企业的人才竞争力。按集团副董事长梁信军的话说,“我们是通过合适的激励机制,让那些我们需要的人才与复星整体的利益高度一致。”
对于管理层,复星的解决方式是在收购一家新的企业时,通过让管理层持有部分股权的方式来达到整合的目的。现在,除了集团层面就郭广昌5个人有股份外,新来的人都会在他分管的专业公司里面有股份,这样既有激励,也使得他必须把他分管的业务做上去。
在“复星朝晖”、“复星药业”等企业中,我们发现“复星实业”及其关联公司持有的股份一般都是百分之九十几,而剩下的百分之几,则很可能就是管理层持有的股份。
在复星的管理体系中,对于产业板块和产业公司层面的经营者有着系统的绩效管理办法。但是,任何复杂、精密的绩效管理办法,必然需要较多的基础管理数据,必然消耗更多的管理资源,没有相应的基础管理支持系统配合,这套机制将难以实现。
复星的出资人代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保障这套系统的正常运行:他们负责保障基础管理系统,特别是复星所特有的经营环境管理系统、经营计划执行系统、公司治理的监事系统、财务预算管理预警系统和审计稽核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稳定的提供绩效管理和公司经营决策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在具体操作上,复星对于出资人代表采用了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蕴含平衡记分卡思想的系统考核体系。重点考查在监管、服务两个领域的工作表现。
复星一是把人才作为资产来管理,即把好人才资产的保值增值关。他们力图通过切实的措施,把人力资源落实为资产,在企业资产表中建立“人才报表”。要像保管有形资产一样,“领用”、“维护”、“保管”好人力资源,流失了一个人才,相关领导都是要负责任的,并形成一种制度。这样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限度地开发、管理和维护,并使人才不断保值增值。近年来,复星中高层人才的流动率一直都能保持在很低的水平就缘于这种理念。
二是把引进人才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复星已经形成了一套制度,每60天由各级领导与他所领导的人才逐一进行一个小时的谈话,并记录在案。谈话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人才对薪酬、岗位、环境的满意度三方面。之所以以60天为一个周期,是经过科学研究发现的,即激励政策对一个人的积极性一般只能维持60天左右,在这个周期内,跟员工进行一次思想交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人才的消极、抵触情绪减少到最低限度。
另外,为了尽快构建复星的人才资源高地,复星制定并实施了以职业发展、职业培训、职业福利为重要内容的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项员工梯队建设计划,也就是关键岗位的接班人培训计划。在这套计划中,每个关键岗位,他们都会选择1到3位继任者,并通过各部门轮岗或外派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和锻炼。此外,他们还会帮助每位员工规划3~5年的发展轨迹,使员工明确不同阶段的个人定位与相应任务。复星每年还拿出约占工资总额4%的培训费用,专门成立了自学成才奖励基金。在薪资方面,复星实行了“个性化工资”的薪资政策体系,让每一位员工都可以有机会扩大自身的价值贡献度。还积极探索股权、期权等激励模式,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成就意识。
在复星的人才经营理念中,有一个观念牢牢地树立起来,那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合作伙伴,为其他部门提供战略上的支持和保证。
复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已经不再限于完成日常的招聘、培训、员工发展、薪金福利设计等任务,而是和其他业务部门一样,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状况,洞察企业发展的走向,研究、预测、分析制定计划,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人力资源部门已成为复星人才经营的“策划师”,为企业组织维持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
近年来,复星已实现了人力资源部门的重新定位。集团、各产业部及各下属企业都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且各有侧重点。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注重于整体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制订,参与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各产业部、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则在集团的授权下开展日常工作,并按照集团制订的总体规划,结合各自的经营战略,设定人力资源工作重点。为了使人力资源部门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策划师”工作,复星积极与一些专业化公司合作,将一部分行政事务,如某些专业人才的招聘、员工培训、薪资设计等等,交由专业化的公司来运作,以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
为了让所属企业领导班子发挥团队的组合作用,引导每个人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并让每个人正确认识他人的优点,复星采取了一套卓有成效的办法,即复星的“360度评价法”:在专业管理水平、拓展能力、领导艺术和战略思考能力四个方面各出3~4题,拿同样的这几道题询问这个人的上级,对其进行署名评价;询问这个人的同僚对其进行不署名评价;还询问这个人的直接下属并对其进行不署名评价。为保证评价的正确性,取样时,若同僚有六人,一定只能访问五人,且不署名;但是评价是不跟工资挂钩的,问卷仅仅用来评价其能力的强弱。
另外,让被评价人自己也做三份问卷:预测他的上级、平级和下级分别是怎样评价他的。这样,作为被评价人的上级就拿到了两份问卷:其他人对他的评价和自己预测的其他人对他的评价。“360度评价法”得出的结果是自估总是比外界评价要好。拿到这两卷,每季度或每月,上级经理就可向他指出问题所在,比如,被评价人认为自己领导艺术水平高,人际关系不错,但同僚和下属却反映其不行,问题在哪?只能说明被评价人这方面能力有缺陷,怎么改?其上级领导会和被评价人推心置腹的谈一次,然后把结果撕掉,下季度再来。通过这种方式可引导被评价人正确认识并接受自己是有缺点的,也能引导其逐步改进,必要时也可以向其透露某领导艺术水平高等,以引导其认识到别人的优点,并多向别人的长处学习
2.医院人力资源部十二五规划 篇二
人力资源文化是企业文化核心, 是企业文化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源文化的题目很大, 涉及范围很广。职工技术培训是行业人力资源文化的重要内容, 他可以提升员工操作技能, 增加员工的幸福指数和企业的凝聚力。
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开展职工技术培训。学生文具行业在建设优秀行业文化时, 重视建设优秀人力资源文化。积极开展职工技术培训, 充分发挥员工在建设优秀行业文化, 开展绿色学生文具行动, 建设美丽中国、幸福中国的正能量。
一、人力资源文化是企业文化核心
1、关于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 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 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 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
人力资源, 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 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经济学把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于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通称为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等, 其中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 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人力资源的最基本方面, 包括体力和智力, 从现实应用的状态, 包括体质、智力、知识、技能四个方面。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也具有特质性、可用性、有限性。在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情况下, 经济发展主要靠经济活动人口素质的提高, 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2、人力资源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 带有本企业特征的经营哲学, 以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的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基本信念、风俗习惯和传统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 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 包括人力资源文化。企业文化的主体是人, 但不是孤立的个人, 也不是抽象的人, 而是具体的由企业家、中高层管理者、普通员工组成的群体。人力资源是一个群体的概念, 是一个组织内部用一定规则去进行协作的群体。人力资源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大致有以下几点:
(1)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文化的根本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 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文化均以人为本, 尊重人才, 爱护人才, 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创造力。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 对人的思想、心理、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 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主观能动性, 使人尽其才, 进而达到企业目标。人力资源管理要做的工作是人的工作, 要进行的管理是人的管理, 人处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位置, 这是与传统人事管理的根本区别。企业文化运用于企业管理, 确立以人为本, 以价值观的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 主要是通过企业文化来引导、调控和凝聚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并把人看作生产、管理的中心, 看作企业的主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有着天然联系——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通过精神状态影响员工, 而人力资源管理则通过措施与方法, 员工是它们之间的联结点, 以此不断指引与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 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2) 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向导
人力资源管理基于以人为核心的管理, 强调方法与制度措施, 人是活跃的因素, 因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背景尤为重要。
企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 它是个较为复杂的价值观念体系, 行业特征, 发展历史, 领导风格, 人员素质和观念都是影响这一价值体系的变量;同时企业文化又是全体员工认同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 它规定了人们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 通过或利用企业文化进行管理, 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 也是企业管理所追求的最高管理境界。因此,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在一定的企业文化基础上进行, 服从于企业文化这个软环境, 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有效率。
(3)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企业文化的完善手段
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是企业文化的中心环节, 然而这些文化却并不一定能得到落实、完善, 有效地激励员工以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以人为核心的管理, 它的措施、方法都是有目的地针对员工的, 与员工密切相关带有一定强制性。
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融入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实践, 员工就会日复一日地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并对其做出反应, 这样不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就会不断地修正自己原有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 使自己属于该企业文化的一员, 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就会加强认同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企业文化推广与完善的重要手段之一。
(4) 两者是一种互相促进的管理活动关系
企业文化运用于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间是一种互相促进的管理活动关系, 两者都强调以人为本, 以人作为管理核心。因而人 (员工) 是两者之间的联结点, 联系的纽带。人力资源管理应充分地利用企业文化, 与企业文化结合, 以利于管理效率、能力的提高, 以助于优秀人才的聚拢与开发, 实现企业持续、平稳发展。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可能是静态的, 也可能是动态的, 企业文化要求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之中。两者相互促进, 就有可能更有效地管理人, 使人的潜能最大化, 从而也就达到了企业在竞争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优势。企业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 才能将核心价值观通过具体的管理行为相结合, 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 并由员工的行为传达到外界, 形成在企业内、外部获得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 真正树立公司外部形象。
二、开展职工技术培训, 充分发挥员工的正能量
学生文具行业在建设优秀行业文化时, 重视人力资源文化建设, 并把职工技术培训看成是行业人力资源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企业发展中, 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优秀设计人员、销售人员、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各工种操作工等各种人才。本文主要讨论开展职工技术培训, 提高员工的素质, 充分发挥员工的正能量。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 吴邦国同志指出:“实行就业准入控制,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是我国采取的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措施”。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 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职业 (工种) , 必须从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 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 必须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其中规定的90个工种 (职业) 中, 涉及建设类工种 (职业) 有11个。
国家推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制度已十多年了, 在劳务企业资质中明确规定:劳务企业中、高级工作业人员不少于注册人员的50%, 所有人员持证率达到100%。从而将建筑劳务企业资质与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挂钩。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按照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行政、履职, 推进持证上岗制度的实施。
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就是一种生产力, 企业员工通过不断的培训, 技能就会有新的提高, 在生产中的操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工作效率也进一步提高, 企业生产设备就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各流程的衔接也会更加流畅, 从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形成“培训——技能提高——企业发展——再培训”的良性循环。职工岗位技能培训, 是让企业和员工双方收益的双赢活动, 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一个注重员工培训的企业, 对提高社会全民素质, 提高就业率和保障社会稳定方面都将具有更好的社会影响。
学生文具行业产品多, 新产品层出不穷, 如何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行业资深人士认为, 开展职工技术培训是一个好方法。职工技术培训有:举办行业产品技术培训班、企业举办产品技术培训班等方法:
1、举办行业产品技术培训班, 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行业产品技术培训班主要目的, 是为了培训相同产品各单位的技术骨干, 并通过他们培训各单位的技术人员、操作工, 从而达到提升行业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 规范生产, 确保质量, 提高劳动生产率。
七十年代初, 上海、天津、北京的工厂, 从国外引进了塑料文具盒的样品。设计、生产出国内第一批塑料文具盒。产品新颖、美观, 用磁性作开关, 完全不同于金属文具盒、木制文具盒, 上市后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产品从低档发展至中、高档。全国规模生产厂家发展到30多家。1989年产量5000万只, 产品覆盖全国各地, 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年创汇400多万美元。
为使产品升级换代, 提高产品档次, 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有的厂家从国外引进生产塑料文具盒的专用设备;有的工厂同外商建立中外合资企业, 引进先进技术, 生产中高档产品, 形成了国内塑料文具盒生产规模。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文具盒专业委员会 (学生文具专业委员会的前身) , 根据企业呼声, 为了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决定举办行业产品技术培训班。
1991年5月19-25日, 在天津举办为期一周的“全国塑料文具盒行业技术培训班”, 取得很好效果。主要做法:
(1) 明确办班宗旨, 编制教学计划
全国塑料文具盒行业技术培训班主要培训各单位技术骨干, 并由他们培训本单位班组长, 班组长培训操作工。以提高行业生产塑料文具盒的整体技术水平, 规范操作工艺、实施标准化管理, 确保产品质量。
(2) 编著符合行业需要的技术培训班教材
培训班必须有教材, 由于塑料文具盒在当时是新产品, 没有现成的技术教材。根据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文具盒专业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决议, 罗沪生秘书长编著《塑料文具盒的设计与生产》, 全书近八万字, 在广州召开的专家审定会上通过审定, 文具盒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批准《塑料文具盒的设计与生产》为行业技术培训班教材。
协会领导非常重视举办行业技术培训班, 时任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秘书长韩中仁工程师为教材作序:“《塑料文具盒的设计与生产》是作者近二十年来设计、生产塑料文具盒的实践, 并收集了行业有关厂的经验。塑料文具盒的生产在国内是一门新兴工业, 各地生产厂家的发展不一。本书对于国内生产塑料文具盒的厂家, 在产品设计、更新、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会有一定的启发。本书可作职工技术培训的教材。塑料文具盒是学生学习的必需用品, 我们要发挥行业优势, 继续生产价廉物美的产品, 发展中高档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 扩大出口, 把我国的塑料文具事业向前推进一步。”
以下摘录《塑料文具盒的设计与生产》目录, 供有关单位编写技术教材参考。
《塑料文具盒的设计与生产》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国内外生产塑料文具盒的概况
第二节塑料文具盒生产的前景
第二章塑料文具盒的设计
第一节造型设计
第二节盒面图案设计
第三节工艺流程图
第四节工艺卡
第五节有关材料的用料计算
第三章生产塑料文具盒的主要原料
第一节聚氯乙烯 (PVC) 压延薄膜和半硬片
第二节PVC的老化和延缓老化
第三节注射用热塑性塑料的性能
第四节聚氨脂泡沫
第五节磁钢
第六节卡子
第七节铁片
第八节纸版
第九节瓦楞箱、纸盒
第四章高频热合
第-节高频介质加热
第二节高频介质加热机
第三节高频模具
第四节高频加工产品的质量问题及排除方法
第五节高频机常见故障及其原因
第五章盒体成型
第一节PVC半硬片盒体成型
第二节注塑盒体成型
第六章盒体与盒面的连接
第一节高频热合连接
第二节粘合剂粘接
第三节超声波焊接
第四节装配式连接
第七章印刷
第一节制版
第二节凸印
第三节丝网印刷
第四节丝网印刷与机印相结合
第五节胶印
第六节转移印刷
第七节压敏胶印刷
第八节塑料烫印
第九节立体图片
第十节钻石胶片
第八章复膜
第一节复膜机
第二节复膜工艺流程
第三节常见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九章开料
第一节卷筒放料
第二节分切
第三节开料
第四节裁料机裁切
第十章检测
第一节原材料检测
第二节成品检测
第三节全面质量管理
第四节标准化
第五节计量
附录一:塑料文具盒行业操作工技术等级
附录二:主要用料成本计算
附录三: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图案、色彩的喜爱和禁忌
附录四:全国塑料文具盒统一名称对照表
附录五: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塑料文具盒
附录六:塑料文具盒产品质量检测计分表
附录七:常用塑料中英文对照、缩写
(3) 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 担任技术培训班教师
培训班邀请行业5名专家担任教师, 他们中有国内塑料文具盒首创设计者, 塑料丝网印刷、高频机热合机、模具设计、生产技术、生产管理等方面有实践经验的专家。
(4) 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学习:培训班以《塑料文具盒的设计与生产》为教材, 包括:产品设计、成本合算、原材料性能、PVC老化机理、生产工艺、模具设计、质量要求和高频机应用等内容。
现场实践:技术培训班得到天津海河文教制品厂的大力支持, 该厂是当时国内生产塑料文具盒的主要企业之一。应文具盒专业委员会建议, 他们无私地提供现场实习。每位学员先后在生产流水线各个不同工位, 一对一地跟师傅实习, 学习先进操作工艺。
培训班期间, 来自全国各地17家企业的学员互相探讨, 实现行业技术交流, 共同提高。
(5) 应知应会考试
(6) 以培训班带动各单位员工技术培训
参加这期培训班的学员, 有来自全国各地17家企业的22名技术骨干, 他们中有工厂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模具、机修、生产技术骨干。通过学习, 应知应会考试全部合格。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文具盒专业委员会向每位成绩合格学员颁发《技术培训班结业证书》 (行业内有效) 。
学员向培训班赠送锦旗:“提高行业水平, 增进兄弟友谊”, 反映了会员企业对塑料文具盒行业技术培训班的高度评价。
学员回原单位后, 在企业的安排下, 陆续举办本单位全员技术培训班。单位为考试合格者颁发上岗证书, 持证上岗。全员技术培训, 对提高行业塑料文具盒生产的整体技术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在六个月的时间里, 行业技术培训班带动了各单位对员工进行全面技术培训。对于提高企业设计能力、规范操作技能、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 不少员工运用在培训班学到的知识, 积极参与各单位的技术革新、工艺改革。塑料文具盒的产品质量、产量明显提高, 为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做出贡献。
对于举办行业产品技术培训班, 笔者有以下体会:
△行业产品技术培训班必须是行业主要产品, 大多数企业生产该产品;
△必须得到会员单位的支持, 大多数企业要求参加, 是举办行业技术培训班的保证;
△行业颁发的《技术培训班》结业证书, 只在行业内有效。
△有一批热心行业技术培训的工作者、教师。
△全国塑料文具盒行业技术培训班距今已经20年, 企业所有制发生了根本变化, 学生文具行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行业产品技术培训班这种学习先进, 互相交流, 技术进步, 共同提高的方法,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行业产品技术培训班应在建设优秀行业文化、人力资源文化中发扬光大。
2、企业举办产品技术培训班, 提高员工职业技能
技术培训对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来说, 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是因为, 目前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和熟练的技术工人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 技术研发和技术管理人才缺乏, 是我们行业的普遍现象。
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提高圆珠笔员工职业技能, 2012年2月, 举办圆珠笔技能培训班。2012年6月8-10日, 有关部门对晨光公司前期工作进行审核验收, 并参加了现场操作技能鉴定考核和技师综合评审工作。他们的做法有:
(1) 高度重视、周密计划
针对目前举办技术培训普遍存在:生产任务忙, 没时间和精力来搞技术培训;经济不景气, 生产任务不忙时, 又没有心情来搞技术培训;生产一线的员工人数多, 流动性较大;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 基本都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 缺乏系统的技术培训及团队领导与教练能力;目前社会上的技术培训机构及课程, 无法解决专业性的需求等情况。晨光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举办圆珠笔培训班, 陈湖雄总裁批示举办圆珠笔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班, 姚鹤忠副总裁主持培训鉴定班工作。
首次举办培训班工作任务重, 公司高层经过多次会议研究, 周密安排工作步骤。成立由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和人力资源中心共同参与的项目小组, 对培训班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根据有关部门要求, 制定各工种培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并统一购买培训教材。对培训学员严格把关, 学员均来自研发中心、生产中心一线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
(2) 精心组织, 严格培训
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是培训工作的主要环节, 培训鉴定班的讲师和指导老师由公司内部选拔, 技能考核时由公司副总监以上高管作为带队监考人, 鉴定站的老师和专家主要参与考试的监督, 特别是技师的评审。
为了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 项目小组制定严格的培训管理制度, 每次课程中都由专人进行考勤。同时, 学员也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培训方式采用集中学习为主, 业余学习为主;教学上采取“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方式进行。以姚鹤忠副总裁为首的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一线管理人员、技术骨干担任理论教学和实习操作教师, 培训的所有课件都需经过审核后, 方可正式授课。
(2) 坚持标准、认真考评
为做好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考核工作, 公司专门成立技能鉴定考评领导小组, 做好考评工作。考前召开理论监考老师和操作考核考评员会议, 理论考场和技能操作考场均严格执行了考场规则, 考生认真遵守考场纪律, 监考老师和考评员认真履行职责。在鉴定考试中, 没有发生考生违纪和考评员违规现象。理论考试、技能操作、阅卷、论文初审、技术评审均在规定时间内按评分标准进行, 考评程序严肃认真、井然有序。2012年5月5日, 在公司总部举行理论考试, 29人参加, 其中24人考试成绩合格。技能鉴定考评分两批进行, 2012年5月24日, 进行第一批技能考核鉴定, 分4个考场, 13名学员参加, 每个技能鉴定考场均由一名副总监级别以上人员担任。2012年6月9日, 进行第二批鉴定, 分5个考场, 11名学员参加, 有关部门专家与公司高层共同担任监考。2012年6月10日, 3名脱颖而出、成绩拔尖的学员参加了技师的论文评审和综合评审。29名学员中24人通过了考核, 取得了高级工证书, 其中3人经评审通过, 取得了技师证书。
培训结业时, 召开隆重的总结和颁证大会, 部署了下一步的培训计划和具体项目, 对整个公司的技术培训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公司举办圆珠笔高级工 (技师) 培训班, 是企业内部组织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考核的一次尝试和探索, 对促进企业基层技能培训、加强企业技工队伍建设大有裨益。晨光文具表示, 将总结经验, 持续改进, 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与帮助下, 形成自行举办圆珠笔技能培训与鉴定考核的模式, 为企业和行业培养越来越多的技能型人才。
对于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举办圆珠笔高级工 (技师) 培训班, 笔者有一些体会:
△从上层开始, 即先培训高级工、技师, 逐步向下发展, 扩展到中级工, 让班组长以上的骨干都能通过比较系统的技术培训, 不仅能拿到技术等级证书, 更能成为自己下属的技术培训讲师和教练。
△培训生产一线技术骨干, 对于生产一线的员工来说最有效的技术培训是现场培训, 利用班前、班后会, 产品换线, 新产品上线, 发生事故的整改等机会, 点点滴滴, 细水长流。参加的学员普遍反映:原来在生产一线, 忙于工作, 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 应珍惜这个机会, 积极认真参与。这次没有通过考试的学员表示继续参加培训, 争取下次通过考试。
△基本利用业余时间, 上课和理论考试安排在业余时间, 除技能考核安排在上班时间, 实现培训与生产两不误。
3、举办各类培训班
培训班是个好方法, 有许多内容和类型。以上讨论的是技术培训班, 行业许多企业, 根据各自实际, 适时举办各种内容、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培训班, 同样非常精彩、实用。培训班提高了员工某些方面的技能和认识,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视技能培训, 2012年举办20多场各类培训班, 满足不同岗位人员的需求。
2012年10月28日, 人力资源部对全公司30余名统计员进行了技能培训, 参加培训的职工反映, 经过培训, 感觉工作更加轻松高效, 得心应手, 希望类似活动常搞不懈。
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组织, 总经办、企管办、安全办等部门有力配合, 开展“培训月”活动, 已有千余人 (次) 受到轮训, 大家普遍反映, “磨刀不误砍柴工”, 这样的培训紧贴生产实际, 能够立竿见影, 希望把“培训月”开展成“培训年”。
针对一线员工的工作特点, 人力资源部积极组织了安全知识、基本技能、专业素质、厂纪厂规等教育。对班组长及以上人员, 进行了《自我角色认知与沟通》培训, 对营销人员进行了营销方略、地区经济分析能力等内容培训。
2012年11月23日, 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宁波广博纳米新材料公司总经理、归国博士陈钢强博士结合成长经历, 就如何实现人生目标介绍说:人生没有一帆风顺, 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作为一个有志向有目标的人, 必须要有不畏艰险, 敢于前进的的勇气。作为科研工作者, 更应有明确的的目标和沿着陡峭之路、向着科学巅峰攀登之勇气。
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学习构架“学习广博”, 早在2002年底, 广博就在企业内部开办了职工学校, 把公司定位为培育学习型企业。为加强员工内部的学习和交流, 广博工会在克服场地紧缺的困难下, 建立了图书中心, 共有图书12000余册。目前, 广博已经与浙江工商职业学院等多家院校达成合作协议, 至今已使参加高中升大专的人数增加到300余人。
3.金融“十二五”规划出炉 篇三
中国人民银行9月17日发布《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时期金融改革发展总体目标。根据规划目标,“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保持在5%左右。
发改委鼓励试点保障房建设项目收益债
国家发改委日前鼓励各地开展项目收益债试点,为基础建设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其中,鼓励各地在企业债发行中积极稳妥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在保障房建设领域开展项目收益债试点。
国内艺术品份额交易仅剩天津文交所
泰山、郑州、成都三家文交所先后宣告取消艺术品份额交易,至此,国内仍在进行艺术品份额交易的仅剩下天津文交所。曾经轰轰烈烈的艺术品份额交易,正在退潮。
中国嘉德香港首拍4.55亿港元收槌
这场内地主要拍卖公司首次在香港独立举办的拍卖会的总成交价为拍前估价的2.5倍,近10件拍品过千万元成交。其中名家收藏的齐白石1922年设色纸本《山水图册》以4600万港元夺得全场头筹。
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发布
福布斯杂志发布2012年中国富豪榜,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以100亿美元净资产重登首富,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是百度李彦宏和万达王健林。据统计,今年排名前100位富豪的总资产比上年缩水了7%。
保利三天在沪拿地近百亿
4.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十二五规划 篇四
关于印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遵医附院院发〔2011〕1号
各工作部门: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2010年12月30日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会员代表大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现印发全院,请认真贯彻落实。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是我院“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发展建设的指导方针,希望全院各工作部门认真组织学习,切实转变观念,正确理解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团结协作,鼓足干劲,抢抓机遇,推动跨越发展,保证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一一年一月六日
附件: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十二五”时期(二○一一年至二○一五年),是我国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我院建设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抢抓机遇,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切实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保证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按照省卫生厅和学院关于“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院发展的实际需要,特制定我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医院发展简要回顾。
“十一五”以来,医院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凝聚全院意志,完善与加强医院管理、优化医疗流程、努力创新、高效经营,增强医院的品牌、声誉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使我院的医教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文化建设和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均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稳步提高,实现了医院跨越式发展,为“十二五”医院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医院发展现状
目前,全院职工2221人,其中高级职称434人,博士35人,硕士310人,省管专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7人。全院建筑面积11.44万平米,内科大楼和外科大楼已投入使用,新建门诊综合大楼即将投入使用,四面山后勤基地二期工程现已开工建设,诊疗环境不断改善。我院现有编制床位2000张,开放床位2050张,下设16个部(处)、45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29个临床教研室,附属美容医院、附属肿瘤医院以及代管美容、护理、影像、麻醉、检验等教学院系。目前,我院临床医学已成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并已建成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卫生部内镜、胸腔镜培训基地、贵州省美容培训基地、住院医师培训基地、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以及贵州省美容质控中心、血液净化质控中心和麻醉质控中心。近年来,随着我院各类移植手术、微创手术、介入手术等新技术、新项目的不断拓展,“院有品牌、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二)主要成就
1、医院发展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院开放床位从1145张增长至2050张,业务收入实现了年均23%的增长,出院病人增长57.8%,门急诊病人增长61%,手术台次增长162%,医院业务量及收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2、大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拓展新业务,医疗技术水平持续提高。
(1)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应用,促进了我院临床医疗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院开展各类新技术、新项目达130多项,成功开展了省内首例活体肾移植术,并成为全国第一批肾脏移植手术指定医院。同时,我院在第三类医疗技术方面也做了新的探索,我院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于2006年顺利通过卫生部技术准入审查,并已成功开展了各种移植手术、微创手术以及介入手术等高新疑难度手术,医疗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把中医药的发展纳入医院整体发展规划,加大对中医药的经费投入,促进中医药建设。
(2)组建专科医院,加快专科发展,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2006年,附属肿瘤医院成立,肿瘤专科得到快速发展,业务收入增长400%。附属美容医院在“十一五”期间也取得较大发展,美容基地建设更加规范,业务收入年均增幅达20%以上。
3、狠抓质量和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水平。
(1)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依法执业,完善制度建设。医院依法执业意识进一步提高,继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成医院《工作职责、管理制度汇编》、《科室医疗护理管理制度》、医疗核心制度汇编及其他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了制度建设和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逐步实现从传统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向现代医疗质量管理模式的转变。
(2)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并通过了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大检查,取得了优异成绩。医院自行组织了医疗服务质量建设年(2009年)和医院文化建设年(2010年)活动,持续抓好医疗、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缺陷,确保医疗安全。注重“三基”训练,狠抓三级医师的教育培训。初步形成了部处、科室和医疗小组齐抓共管医疗护理质量的局面。
(3)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形成了由卫生、行政、司法、公安以及医疗机构协作的医疗纠纷现场处理联动机制,开展医疗纠纷回顾分析工作,增强了各级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医疗纠纷发生率有所下降,医疗安全得到了保障。
4、重视学科建设,不断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我院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推进新兴学科建设,加强对重点学科的扶持,突出学科结构层次,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逐渐提高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的能力。医院完成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和发展规划,确定了院内11个重点学科。
5、医教研协同,建设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培训基地,凸显医院影响力。十一五期间,我院临床医学成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建成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卫生部内镜、胸腔镜培训基地、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和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等,这些示范中心和培训基地的建立,极大地促进我院医教研的协作,提升了医院影响力。
6、卫生科技水平明显提高,科研工作取得成效。“十一五“期间,发表的1300多篇论文中SCI收录17篇;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0项,其中二等奖二次,市级科技进步奖12项,获准各级别科研项目383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项,卫生部重大行业专项项目及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十一五重大项目”6项。
7、加强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形成专业齐全、梯次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十一五”期间,我院先后引进博士研究生3名,院内人员考取、攻读博士30多人。其中,引进“候鸟型”高层次人才7名,其中长江学者5名。同时,我院每年送出进修学习已达300多人次,每年参加院外学术会议平均达200余次。
8、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干部任免、交流制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逐步实施医院聘用(任)制,实现了职工由固定制职工向合同制职工的转变,有效提升了人员竞争力。“十一五”期间,除根据工作需要引进正式编制人员206人外,还招聘以护理为主的各层次人员626名,为缓解社会就业问题作出了贡献。
9、完善医院建制,提升组织效能。“十一五”期间,我院进一步完善了医院建制,新组建了后勤处、保卫处、审计处,完成党支部、工会的整合工作,厘清代管学院部系工作,有效提升了工作效能。
10、加强服务保障工作,加大设备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高效、优质的服务保障体系,医院建设进一步加快。
(1)“十一五”期间,医院加大硬件投入,年均设备投入达5000万元。启用直线加速器、16层CT、电子内窥镜系统、准分子激光视力矫正系统、高压氧舱、海扶刀、DSA等大型高精尖设备,极大程度的改善了医疗、教学及科研条件。
(2)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和健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医学影像系统(PACS)和临床检验信息系统(LIMS),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启动了电子病案管理子系统、药品会计子系统的实施工作,加强LIS系统在全院的扩展,启动门诊医生信息系统工程项目。
(3)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内科大楼和外科大楼,医院面貌焕然一新,新门诊综合大楼即将投入使用,诊疗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我院投资购入原遵义(四面山)3417医院旧址,并在该地新建了后勤基地,整合消杀洗涤、药物制剂等后勤保障功能。目前,正在建设养老康复医院、会议中心和职工活动中心等二期工程项目。
11、积极推进财务“全成本核算”模式,提高了运行绩效。“十一五”期间,我院逐步完善了奖金核算方案,充分调动了职工和科室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起较为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优化科室收入结构,提高技术含金量。
12、圆满完成各项医疗应急救援工作,积极开展医疗帮扶,注重社会公益性。
(1)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我院及时派出医疗队赴震区开展伤病员救治工作,救治伤病员212名,接收地震伤病员100名到我院治疗。因抗震救灾工作业绩突出,我院被卫生部等四部委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2)完成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共筛查患儿4427人次,其中确诊160人次,住院治疗36人次,全部治愈。
(3)2009年,我院参与甲型H1N1流感防治、手足口病防治等公共卫生工作,顺利完成了对我省第一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抢救工作。在手足口病的救治工作中,成绩突出,受到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控专家组的表扬。
13、党建工作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医院更好更快的发展。我院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贯彻十七大精神为契机,以党建促发展。“十一五”期间,我院积极开展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并组织职工多次到正安县、绥阳县等进行党建扶贫工作,以党建扶贫、送医送药为切入点,促进基层卫生工作建设和发展。
(2)加强教育,提高素质,推进医院党风廉政、行业作风建设工作。医院实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和奖惩兑现制度,与个人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优评先挂钩,实施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管理,全面落实了党风、行风建设责任制。
二、“十一五”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院发展速度与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尚有较大差距。
2、行政执行力有待加强,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3、就医流程、工作流程方面仍需不断改善和优化。
4、新医改项目中临床路径、信息化以及降低病人费用等工作尚缺乏力度。
三、“十二五”医院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医改为动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坚持人才兴院、科技强院、质量立院的原则,争创品牌效益,全方位提高我院的整体综合实力,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努力开创医院改革发展新局面。
(二)医院发展目标与定位
以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加速发展,加快向高精尖、疑难重症转型,推动跨越,用五年的时间把我院建设成省内领先,西南一流,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临床教学医院和贵州省区域性医疗中心。
(三)发展目标
1、总体要求:
(1)床位设置: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实现编制床位2500张,开放床位2600~2800张。
(2)医院建筑:建筑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
(3)人力资源:加强博士培养及引进,力争达到博士80~100名,高级职称人员700名,职工3400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
(4)绩效指标:
力争业务量及经济收入年增长率达10%~15%,到“十二五”末,门诊量达130万人次/年,住院量达6万人次/年,手术量达4万台次,平均住院日11天以下。
(5)申报并力争获得国家级百家优质医院称号。
2、医疗工作:
(1)鼓励和大力支持临床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每年达15~20项,并制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对优先发展的科室在经费和设备上予以倾斜,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有5~10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省内空白。
(2)在现开展的三类医疗技术(同种器官移植技术、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细胞移植治疗技术、肿瘤消融治疗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基础上,十二五期间拟开展并申报心室辅助装置应用技术、基因芯片诊断技术、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使我院开展的三类临床技术达9项以上。
(3)加强贵州省医学美容、麻醉、血液净化质控中心工作,力争再申报2~3个省级质控中心。
(4)完成临床药理试验基地的申报和评审力争成为Ⅲ期临床药理实验基地;改进和完善临床检验中心工作,争取成为黔北区域临检中心;成立循证医学中心,在临床上全面推动循证医学工作;加强法医鉴定中心工作,力争成为国家级司法鉴定中心;加强急诊能力建设,提高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能力,扩大急诊病房,建立急诊监护病房,根据需要,组建创伤病房,逐步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强化美容医院、肿瘤医院和康复养老院工作,使我院的综合业务和专科特色实现新的突破。
3、教学工作
(1)教学管理:进一步突出医疗教学并重的原则,改变教研室管理模式,设立教研室教学专项经费,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2)精品课程:在加强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精品课程。在原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5门,院级优质课程2门的基础上,力争五年打造3~5门省级精品课程。
(3)教学名师:按照“注重能力,讲究实效、发展专长”的原则,根据专业类别,充分发挥医学院附院的优势,积极搭建教学名师评选机制,打造一批专业化的教学名师,实现医教研的高度结合,力争获得4~6名省级教学名师。
(4)教改:加强与学院深化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协作,积极探索医学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十二五”期间,争取申报国家级教改1~2项、省级教改项目3~5项,力争50%以上的在职教师主持或参与校级以上教改立项。
(5)教学成果:进一步完善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十二五期间,拟发表教育和教学管理论文15~25篇,力争主编1~2部国家级教材,获1~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
(6)临床技能实验室建设:继续加大对临床技能实验中心的资金投入力度,完成医学诊断学虚拟实验室和虚拟内镜、腔镜诊疗技术培训实验室建设;完善临床麻醉综合技能实验室;建立实验室监控及实验教学评价系统,力争成为面向社会全面开放的实验室。
4、科研工作:
(1)树立“科技兴院、科技强院”的指导思想,强化科研能力培养,不断提高科研项目的质量,并注重处理好临床与科研的关系。
(2)科研管理:完善科技奖励机制,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奖励力度,设立科技成果奖、优秀论文奖、成果推广奖、新技术新项目奖,使人才在创新中得到激励。
(3)科研课题:力争立项30项以上国家级科研项目。获省级项目100项。力争年均获得纵向科研经费600万元,每年争取1~2项横向课题。
(4)科研论文:SCI收录文章达50篇,核心期刊1200篇。
(5)科研成果:力争实现中华医学会或教育部科技奖项零的突破。
5、护理工作
(1)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达到80%以上,力争获得1~2个国家级示范病房,5~10个省级示范病房。
(2)加大护士培训力度,拓展专科护士培训,探索全科护士培训。申报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及肿瘤、糖尿病及老年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3)推动护理科研,力争获得护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加快导师培养,申报1~3项国家级课题,获得1项国家级成果。
6、学科建设:
(1)加快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每年选派优秀的业务骨干到国内外高端的权威医疗机构或实验室进行为期1年以上的进修学习。
(2)加速发展重点学科,整合相关学科,建立相对优势学科,推动相对滞后的学科加快发展,促进医院向以高精尖技术为主导,对部分疑难疾病具有特色治疗的大型综合医院转型。
(3)加速建设鼓励发展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尤其鼓励积极开展三类医疗技术的新兴学科。
(4)整合学科,积极支持,在人、财、物方面创造条件,打造5~8个具有发展前景的、在省内一流西南地区有影响力的优势学科群,如麻醉学、消化疾病、神经疾病、心血管疾病、小儿疾病、呼吸疾病、骨关节疾病、细胞治疗等,为1~2个学科能够申报国家重点学科创造条件。
7、人才及干部队伍建设
(1)坚持党管人才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公平、公开、竞争的原则,改变目前目前人才总量少、高层次人才不足、梯队结构不合理、学科带头人竞争实力不足的现状。
(2)“十二五”时期第一年,对全院科主任、护士长实行重新竞争上岗,并制定任期目标考核责任制,以及实行科主任、护士长四年为一届的任期制,逐步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有高有低”的激励和竞争机制。
(3)每年拔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人才发展基金”,用于中青年医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重点课题和高层次学术交流费用。
(4)坚持以重点专科为龙头,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人制度,在专业技术、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对学科带头人采取针对性的培养,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科带头人在任期内都承担2~3项省级以上的科研课题或开展3~5项新技术、新业务。
(5)坚持高起点,多渠道多途径培养高层次人才,大胆启用优秀的高学历人才,特别是要注重选拔高学历人才作为高层次人才的后备军,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打造出1~2名国内著名专家。
(6)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的原则,重点选择,引进高学历、高职称而且能够为医院带来先进医学理念和技术的高层次人才,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有效带动专业学科的发展。
(7)要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既讲学历不唯学历,重能力,重实绩,营造让优秀年青人脱颖而出的氛围,同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完成院内各级岗位设置,建立有效的岗位考评办法,以业绩、能力和贡献来评价和使用在职人员。
(8)加强职工的教育培训。出台优惠政策,舍得花钱,鼓励和支持中青年医务人员到国内外著名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鼓励外出进修学习新技术新项目,凡科室派出进修学习,并在临床实际中推广工作的,由医院承担所有培训费用;加大力度作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行凡新进入我院工作的各类医师均按国家规定参加相应阶段的培训后,再定专科的管理办法;加强继续教育,促进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不断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
8、基本建设及医疗设备投入:
(1)完成门诊综合大楼的装修、搬迁和使用。
(2)完成住院部广场的总体设计和一期改造工程。
(3)完成培训大楼的建设。
(4)根据临床需要,购置高端螺旋CT(双源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OCT)、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器,再新进一台3T核磁共振,设立杂交手术室,争取卫生部支持,购置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系统(PetCT)等。
9、院内专科医院的建设:
(1)美容医院:完成美容医院新院区的搬迁和改建工作;加快美容培训基地和质控中心建设;力争将美容医院建成省级医疗美容示范和会诊中心;开设美容激光科、美容外科和美容皮肤科病房,开展血管瘤、瘢痕等专业的特色治疗,培育美容市场,拓展美容医院发展空间。
(2)肿瘤医院:完成肿瘤医院新院区的搬迁和改建工作;力争建立肿瘤医院临终关怀病房和病友之家;加强诊疗技术,尤其是放射治疗技术的提升;加强人才培养,五年内使肿瘤医院的博士人数增至5~6名,科研课题立项10余项。
(3)康复医院:加快康复医院建设,完善康复医院各项功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探索的养老新模式,培育老年病市场,逐步实现养老康复病院500张床位规模,使之成为医院新的增长点。
(4)根据医院发展需要,适时组建专科医院,如申报眼科医院等。
10、业务拓展及外联协作:强化与地方政府及医疗机构的联系,建立广泛而深入的协作机制,拓展医院发展空间;加强与基层医院的双向转诊和区域合作,广泛开展与国内先进医院的协作,进一步强化我院的区域优势;根据发展需要,适时、适度拓展医院发展空间,力争在新浦新区建设院区,兼并医专附院,缓解院本部压力。
11、职工福利:
(1)建设职工营养餐厅,保证职工中午就餐以及手术加班和夜间值班人员就餐。
(2)加强职工之家的建设,建设篮球场、健身馆、离退休活动中心,完成四面山职工活动中心的建设并投入使用。
(3)增加职工增量补贴及住房公积金额度,保证职工资金有效积累。
12、医院信息化建设
整合全院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共享,结合医院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医院管理、医疗技术等的全面进步。围绕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总体目标,尽快完善医院信息系统(HIS),整合医学影像系统(PACS)和临床检验信息系统(LIMS),逐步推进“一卡通”、办公自动化系统和远程会诊网络、住院病人智能服务化系统和会计信息化建设,建立有效的决策支持体系,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
13、医院管理
建立优质高效的成本核算系统,健全薪酬体系,充分体现多劳多得,高风险高产出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全院员工的积极性。
进一步强化职能部门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完善院处科三级管理体系,切实提高管理效能。
14、医院文化建设及宣传工作
提炼、培养和总结符合我院实际、振奋人心的医院精神和院训,倡导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励医院各级管理着和员工归属感、责任心、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医院视觉环境和人文环境,力争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我院发展战略、反映我院特色的文化体系。编制较为全面的医院画册,修建文化墙,办好院报,重点对学科带头人进行广泛的宣传。
15、党建工作:
(1)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强化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开好民主生活会,密切联系群众,把集体和职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加大力度作好党员发展工作,实行半年一次的党员汇报制度及支部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党支部组织建设,作好支部书记培训工作。
(3)围绕中心任务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创建百家优质医院为切入点,号召全院职工积极参与优质医疗,诚信服务的活动。
(4)重视宣传、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统战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5.医院人力资源部十二五规划 篇五
为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2011-2015年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结合我省公务员队伍建设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大规模培训公务员、大幅度提高公务员素质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培训质量和效益,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我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公务员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培训工作对促进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实效性作用,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行政效能。
——坚持依法培训、规范管理。按照统筹规划、分级分类管
理的要求,建立完善培训制度,分解培训任务,落实培训计划,加强培训监督,依法开展公务员培训,保障公务员培训的权利。
——坚持以人为本、按需设训。根据职位对公务员的能力要求和公务员个性化的需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把培训学习与公务员履行岗位职责、解决实际问题和追求自身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在继承我省公务员培训工作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改革促动力释放,以创新促活力增强,以竞争促资源盘活,以择优促质量提升,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推动公务员培训平台、内容和方式方法创新,加强培训理论和制度研究,切实增强公务员培训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二、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大规模培训公务员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使公务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明显提高,公务员培训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培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培训资源合理配置,多层次、广渠道、分类别、重实效的公务员培训体系基本形成,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人民群众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以公务员法为依据,创新公务员四类培训,全面落实公务员法定培训任务。全省公务员四类培训参训率进一步提高,新录用和新晋升处(科)级职务公务员的培训制度得到落实;全省乡镇、街道和公共服务部门基层公务员和全省公务员管理者培训
一遍。
——完善初任培训。坚持“凡进必训”,初任培训不少于12天,确保参训率100%。着力提升新录用公务员适应机关工作的能力,突出政治理论、省情岛情、公务员行为规范和机关工作基本知识、岗位技能等内容的培训;大力培养新录用公务员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不断创新初任培训模式,切实落实公务员初任培训大纲要求,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确保培训效果;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新录用公务员到基层锻炼,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加强任职培训。坚持“凡晋必训”,科级公务员任职培训不少于15天,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不少于30天,进一步提高任职培训参训率。着力提高新晋升处(科)级领导职务公务员胜任领导工作的能力,重点开展政治理论、领导科学、政策法规、廉政教育及所任职务相关业务知识等内容的培训,不断改进思想方法和领导方法,确立先进的执政理念,锻造坚毅的品格意志。
——深化在职培训。开展“3+X”更新知识培训。“3”即全省统一规定的公务员行政伦理与职业道德、舆情引导与危机处理、心理调适与健康人生三门公共课程;“X”为各地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定的若干门有针对性的课程。各地各部门可结合实际,采取脱产培训、网络教育、专题讲座和自学等多种培训方式,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重视专门业务培训。各级工作部门应根据职能要求和业务工作需要,通过举办专题研修班、业务培训班等形式,安排专
业知识研修或专门技能培训,提升受训者的业务素质;省级工作部门要定期举办本系统公务员业务知识培训,强化业务交流和指导,不断提升系统业务工作水平。
(二)以全面提升公务员整体素质为目标,实施三项培训工程,稳步提升公务员培训实际效果。公务员队伍的道德素质、能力素质和作风修养全面提高,服务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意识不断自觉、能力不断增强,公务员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优化。
——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程。在全省公务员中开展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引导公务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在全省公务员队伍中兴起以“忠于祖国,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为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加强公务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公务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荣辱观和利益观,培养公务员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公务员转任升级能力提升工程。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以处(科)级公务员为重点,以提升公务员转任升级能力为目标,采取专题研修、专家讲座、境外培训、网络教育等方式方法,组织开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公共管理能力建设、方针政策与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发展经济与保障民生等内容的培训,增强处(科)级公务员与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发展理念,提高引领科学发展的水平。
——公务员学历教育工程。选送一批优秀中青年公务员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深造,接受继续教育,获取更高学历。积极鼓励公务员参加学历培训,改善学历结构,提高专业化、知识化水平。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业务骨干。
(三)以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为导向,着力抓好基层公务员培训,不断完善公务员培训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建立和完善组织人社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格局。分级管理、分类负责,形成统一协调、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有序运行的工作机制。
——重点开展面向基层公务员的培训。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海南,加强对市县、乡镇公务员特别是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市县、乡镇公务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服务群众、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等能力和本领。从2011年起,每年为我省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培训公务员200人。
——做好基层公务员培训的指导工作。制定出台《海南省关于加强基层公务员培训工作的意见》,积极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等渠道,通过集中授课、网上辅导和业余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采取送教上门、流动课堂、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开展集中培训指导。
——完善基层公务员培训体制。强化市、县两级对基层公务员培训的功能,将基层公务员培训纳入市、县党校重要班次。强化乡镇公务员的培训,采取研讨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等
多种教学形式,开设乡镇公务员论坛、乡镇问题答疑等网络平台,实现基层公务员的沟通交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短期培训,终身受益的效果。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加强对公务员培训工作领导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培训是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把公务员培训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列入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要进一步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务员培训计划生成机制,建立健全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各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公务员培训管理体系,努力形成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协调有力、公务员所在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公务员培训的工作机制。
(二)鼓励竞争,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实施体系
要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作为公务员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有效利用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公务员网络在线培训,合理配置公务员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党校、行政学院主要轮训有一定层次的公务员,培养造就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优势,在普通高校创建公务员培训基地,承担一些技术性强、一般培训机构难以完成的培训项目,使高等院校在教育公务员方面发挥特殊作用;充分发挥市县党校短期培训公务员的作用,不断调
整和充实师资、技术和设备,完善办学条件。要整合省、市、县三级培训资源,形成既优劣互补、相互促进、又针对性强、层次结构合理的培训体系。同时积极拓展省外、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争取在“十二五”时期形成党校、行政学院为主导、其他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充满活力的良性竞争择优机制。
(三)改革创新,完善公务员培训教学体系
要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通过聘请一批专家、教授、各行各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和优秀人才做兼职教师、客座教授,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并逐步组建师资库,以保证培训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创新培训模式,综合运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科技手段加快建成覆盖全省的“公务员网络学堂”,使“网络在线”成为公务员培训的重要途径。改进讲授式教学,推广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增强公务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公务员培训管理者的教育,开展对培训工作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强化公务员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努力形成规范有序、健全高效的运行机制。
(四)齐抓共管,健全公务员培训激励评估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培训结果的运用,把培训成绩与公务员年度考核、任职、晋升直接挂钩。要把培训与创建服务型、高效型、廉洁型、学习型机关,建立公务员队伍绩效管理评价机制直接挂钩,促进各单位对培训工作的重视,不断
提高参训率。要建立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在培训结束时,采取测验的方法评估培训成效;在受训者返回工作岗位后采取实地观察、访问、调查问卷等方法评估培训效果,并将反馈结果作为改进教学手段的主要参考条件,以不断改进培训工作。
(五)加大投入,确保公务员培训经费有效使用
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公务员法和国家其他政策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将公务员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保证公务员培训工作正常开展;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专项经费制度,规范培训经费管理,完善培训经费“跟着项目走”的管理办法和“跟着公务员走”的使用方式,推进培训经费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促进经费向优质培训资源流动,提高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益;加大培训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加强基层公务员培训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主题词:公务员
培训
通知
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2011年8月22日印发
6.铁路“十二五”规划 篇六
近日,铁道部印发《国家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铁路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科学发展,有序推进铁路建设;坚持安全发展,确保安全持续稳定;坚持创新发展,全面推进铁路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重视铁路经营效益;坚持协调发展,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坚持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规划》提出“十二五”铁路发展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万公里左右,其中西部地区铁路5万公里左右,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左右,初步形成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绿色的铁路运输网络,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铁路网;建设大能力通道,完善区际干线网;建设以西部为重点开发性铁路,优化路网布局;加强国际通道建设,逐步实现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强化枢纽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运输效率。
《规划》中,我省列为国家“十二五”铁路网规划的新线路共八条(三纵五横):(1)温州-福州-厦门(已建成)和厦门-深圳(在建);(2)、赣州-龙岩(在建)和龙岩-厦门(在建);(3)合肥-福州(在建)和福州-平潭;(4)向塘-莆田(在建);(5)浦城-建宁-龙岩-梅州;(6)南平-三明-龙岩;(7)衢州-宁德;(8)长汀-永安-泉州、等铁路。其中:列为国家快速铁路网的线路有5条:温州-福州-厦门-深圳、合肥-福州、向塘-莆田、赣州-龙岩-厦门、南平-三明-龙岩;列为铁路煤运通道线路的有4条:向塘-莆田、厦门-龙岩-赣州、鹰潭-南平-漳平-厦门和福州至南平。
陕西部分
近日,铁道部正式公布了全国《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该规划以建设发达完善铁路网、确保运输安全、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任务,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万公里左右,基本建成规模超4万公里的快速铁路网,铁路复线率和电化率达到50%和60%左右,形成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铁路运输网络。同时,该规划还突出了加快西部铁路发展精神,明确西部铁路将由2010年的3.6万公里提高到2015年的5万左右。
规划共涉及我省14个项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形成快速铁路骨架,加快建设西宝、大西、西成和宝兰等快速通道;二是完善干线和能源通道,实施西康复线、西合复线、宝中复线和阳安复线,建设黄韩侯、西银铁路以及蒙西至华中运煤通道;三是增强西安枢纽配套能力,进行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实施枢纽四大基地项目;四是启动关中城际铁路网的部分路段建设。上述项目建设规模约2500公里,总投资约2000亿元,除部分项目结转到“十三五”初期建成外,大部分项目将在2015年前建成投入运营。
新疆部分
从新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新疆有13条铁路项目、8条铁路煤运通道项目纳入已印发实施的铁道部《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
据介绍,新疆有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快速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至阿克苏铁路、库车至俄霍布拉克铁路、哈密至罗布泊铁路、兰新线西段电气化改造、阿克苏至喀什铁路、哈密至额济纳铁路、库尔勒至格尔木、北屯至富蕴至准东、哈密至将军庙铁路、中吉乌铁路(喀什至吐尔尕特段)、乌鲁木齐集装箱中心站、新和至拜城铁路等13条铁路项目纳入《发展规划》中。
此外,《发展规划》围绕新疆境内准东、吐哈、伊犁、库拜等4大煤炭能源基地进行铁路运煤通道规划,将既有兰新线、乌鲁木齐至小黄山至五彩湾至将军庙铁路、将军庙至哈密、哈密至额济纳铁路,精河至伊宁至霍尔果斯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至阿克苏铁路、库车至俄霍布拉克铁路、新和至拜城铁路等8条铁路项目也纳入其中。
新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部门表示,《发展规划》就建设发达完善的铁路网络,从发展高速铁路,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建设大能力通道,完善区际干线;建设以西部为重点的开发性铁路,优化路网布局;加强国际通道建设,逐步实现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强化枢纽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运输效率等5个方面对新疆铁路建设进行了规划。
随着规划的深入实施,新疆铁路网结构将更加完善,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此外,对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提升新疆煤炭战略地位,实施新疆煤外运战略,促进新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十二五”期间,新疆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将达1200亿元人民币至15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5年,新疆铁路营运里程可翻番,达到8200公里。目前,新疆铁路营运里程已突破4000公里。未来新疆铁路建设主攻方向为:加快新疆连通内地、新疆与周边国家以及新疆区内共三个方面的大通道建设。川渝部分
铁道部印发《国家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有关川渝部分,建成成渝高铁、兰渝铁路、渝利铁路、渝遂二线、三万南改造、成绵乐城际,建设西成客专(江油-西安段)、渝黔新线、成贵铁路、成兰铁路、渝万铁路、成雅铁路,开工建设成昆扩能改造、渝怀复线、阳康复线、郑万铁路、黔张常铁路,规划绵遂内宜城际、安张铁路,改造重庆北站、成都东站、达州站等枢纽,有关川渝部分计29项。
重庆部分
成渝客专时速350公里
307公里,总投资425亿元,渝万客专设计时速250公里
246公里,总投资312亿元
兰渝铁路设计时速160-200公里
哈达铺至重庆段385公里,总投资444亿元 渝利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
279.5公里,总投资270亿元 渝遂二线设计时速200公里
131公里,总投资48亿元 三万南设计时速120公里
70公里,总投资32亿元
渝怀复线设计时速160公里
重庆至涪陵段98公里,总投资35亿元
成都部分 成渝客专设计时速350公里
307公里,总投资425亿元 成绵乐客专设计时速250公里
314公里,总投资407亿元 成西客专设计时速250公里
510公里,总投资694亿元 成贵客专设计时速250公里
632公里,总投资780亿元
成兰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
哈达铺至成都段463公里,总投资619亿元 成雅客专设计时速200公里
88公里,总投资63亿元
成昆扩能改造时速200公里
成攀段632公里,总投资552亿元
江西部分
记者从省有关部门获悉,我省已争取12个铁路项目初步列入国家“十二五”铁路规划,“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投入1800多亿元新建1900多公里铁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昌吉赣客专及赣州至深圳客专初步列入规划,这标志着江西又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高速铁路大通道。为持续推进我省铁路建设,通过发展高速铁路牵引江西经济跨越式发展,我省在今年初出台铁路建设“863”计划,即确保8个项目列入国家铁路规划,力争6大项目列入国家铁路规划,另有3个项目后备。
目前,我省已争取12个铁路项目初步列入国家“十二五”铁路建设规划。其中“863”计划中确保纳入的8个项目已全部列入规划,这8个项目分别为九景衢铁路、昌吉赣客专、皖赣铁路扩能改造、鹰梅铁路、武九客专、乐德支线延伸线、九江至池州城际、安徽六安至景德镇铁路等项目,目前,这些项目均已启动前期工作。“863”计划中力争列入的6个项目已有4个项目列入“十二五”规划,分别是赣州至深圳客专、井冈山至赣州铁路、衡茶吉铁路东延工程、合九铁路扩能改造,另有咸宁至吉安铁路和赣韶铁路复线项目拟作为“十二五”规划研究项目予以后备。
据权威部门匡算,上述12条新建铁路总里程约1900公里、总投资约1800亿元。“上述项目顺利建成后,我省铁路通车里程有望达5800公里以上,江西将迎来新一轮铁路建设高潮。”
河南部分
构建“四纵五横四辐射”的“米”字形铁路网路体系。这里的“四纵”为京广、焦柳、京
九、运城-三门峡-襄樊四条线路,“五横”为陇海、侯月新菏、西安-合肥、洛阳-漯河-阜阳、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五条线路,“四辐射”为郑州-重庆、郑州-周口-合肥、郑州-濮阳-济南、郑州-长治-太原四条放射状线路。年底前,郑西客运专线将正式建成通车,力争郑徐客运专线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郑渝客运专线河南段前期工作,争取明年开工郑州至南阳段。同时,将加强与国家部委沟通衔接,争取郑州至合肥、郑州至济南、郑州至太原客运专线等项目进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让时空距离缩短到半小时以内。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线路全部建成后,郑州至开封、许昌、新乡、焦作等4个城市以及其他紧密层相邻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均可缩短到半小时以内。
按照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对接”,把郑州建成中西部地区最大,铁路、公路、航空高效衔接的客货运中心。同时,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航空综合运输体系。
湖南部分
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应突出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加强对高铁经济的研究,突出加快高铁建设。突出加强省际边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支持东西向铁路(郴州-赣州)铁路建设,支持黔张常、安张衡、长渝客运专线、长常城际轨道延伸至张家界等4条铁路建设,渝长客运专线即将列入湖南十二五规划
山西部分
2012年山西省铁路营运里程将达到5300公里,路网密度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12月6日,铁道部与山西省政府就山西境内铁路建设的有关问题签署会议纪要。据省部间磋商的结果,2010年前,山西境内将新开工铁路建设2000多公里,投资总额1500多亿元。
如果上述铁路投资计划得以实现,山西铁路网将发生历史性变化,不仅数量、规模大幅度扩充,路网质量、通达能力也将有明显提高。据山西省官方人士估算,到2012年,山西铁路营运里程将达到5300公里,路网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今年第四季度新增的150亿铁路投资,目前都已安排到高速铁路、煤运通道等25个在建重点项目上。明年,铁道部还要确保完成铁路基本建设投资6000亿元,并为国家再批复2.5万亿铁路建设投资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山西是其不可或缺的战略合作伙伴。
在建项目:包括石太客运专线(全长198公里,山西境内138公里)和太中银铁路(全长944公里,山西段225公里)。双方商定,太中银铁路明年底全线铺通;石太客运专线争取今年建成开通,明年正式运营,届时,太原到北京的车程将缩短为2.5小时。
明年拟开工项目:包括大同至太原至运城至西安客运专线(全长855公里,山西境内715公里)和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全长1200公里,山西564公里),这两条铁路目前都在做前期准备工作,双方商定共同努力,加快进程,争取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拟于明年开工的还有太原环城铁路,该铁路将承担太原城市轨道交通功能;此外,晋南煤运通道侯西铁路的复线工程也将在明年开工。
规划项目:双方正在研究规划大同至张家口客运专线,这是山西北部进京的快速铁路专线,可实现大同到北京的高速客运。此外,双方商定共同建设的邯长、邯济铁路以及运城至三门峡、太原至兴县、和顺至邢台等地方铁路。
这些铁路项目建成之后,太原与北京、石家庄、西安和郑州等周边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形成2小时交通圈。
《纪要》就加快推进山西铁路建设方面达成以下一致意见:
一是加快推进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太中银铁路等在建项目进程,争取2008年底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建成通车,2009年正式运营;2009年底太中银铁路全线铺通。
二是加快推进大同-太原-运城-西安客运专线建设有关工作,争取2009年上半年内开工建设。
三是双方共同加快推进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前期工作,争取2009年上半年开工建设,中南部铁路通道北起吕梁兴县的瓦塘镇,经临汾、长治出省跨河南在山东入海,这条铁路主要解决山西省中南部地区煤炭铁路运输问题。四是加快邯长、邯济铁路工程前期工作。
五是建设太原枢纽西南环线工程,这项工程对疏通太原地区南北通道形成合理布局、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功能、促进城市改造规划的实施和旅游资源开发意义重大,争取2009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六是双方共同建设运城-三门峡、太原-兴县、和顺-邢台铁路,加快吕梁-临县(孟门)铁路支线前期工作。
七是为构建大能力煤炭运输通道,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要,部省合作建设侯西铁路山西境内段复线工程,争取2009年开工建设。
八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相关路网建设,部省共同做好大同-张家口客运专线规划研究,加快启动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这条专线可实现大同-北京的高速客运,成为山西省北部进京的快速铁路专线。
九是铁道部支持山西省发展铁路装备制造业,积极利用相关企业的装备制造能力,这些铁路工程项目建成之后,太原与北京及周边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太原至石家庄1小时、至北京2.5小时、至西安2小时、至郑州2.5小时,将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流动,对促进山西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安徽部分 安徽
2020年再筑5大通道
我省17个市将市市通行快速铁路
王玉
记者昨日从省发改委了解到,《安徽省“十一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纲要》刚印发半年,该委又在未雨绸缪,超前谋划《我省中长期
铁路网规划》目标,力争到2020年,我省17个市将市市互通时速200公里的快速铁路,届时我省内的这些快速铁路网,将与周边省份的铁路网密
切相连,安徽将成为我国南北城市铁路通行的重要省份,其铁路网的地位将是任何省份无法替代的。而在2020年完成的,联通我省的5大铁路通
道,也将构筑成全国铁路网的“主动脉”。
“十一五”:
800亿新建铁路1500公里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将发生明显变化,不仅出行次数、距离和时间将持续增加,而且
对出行质量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出行方式的多样性、舒适性、快捷性和安全性更加受到重视,这就对道路的通行状况、覆盖范围、信息服务
及可选择性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
据省发改委相关处室介绍,“十一五”期间,我省铁路发展将呈现快速发展。在“十一五”建设中,我省综合交通体系发展将以合肥为中
心,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加快综合交通通道建设,增强城市交通能力,提升交通技术装备水平,构筑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发挥各种运输方
式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建立全面对接长三角经济圈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交通跨越式发展,促进全省经济快速崛起和社会和谐。
目前正是我省铁路建设的重要时期,铁路建设将把握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机遇,加快以合肥为中心,连接东部与中西部的综合交通枢
纽建设,消除国家干线的断头和瓶颈,贯通路网通道,提升现有干线技术水平,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扩建改造现有客货站场设施,增加吞吐
和中转能力,逐步确定安徽特别是合肥在国家综合交通网中的枢纽地位,提升安徽的区位优势。
到“十一五”末,我省铁路投资将超过800亿元,新建铁路1500公里以上,增建复线518公里,电气化改造977公里。到2010年,全省铁路营
业里程达到3855公里。其中,客运专线938公里,复线2536公里,电气化线路1977公里,复线率、电气化率分别达到65.8%和51.3%。
中远期:1335亿元新增5大铁路通道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十一五”期间,我省铁路建设已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干支基本协调、连通全部省辖市和长三角经济圈的铁路网,合肥即成为路网性铁路枢纽。但是这远远不是我省铁路的发展目标,日前我省发改委已经超前谋划出我省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在这份规划中,我省将投资1335亿元修建、拉伸5大铁路通道,贯穿全省各条干线,形成17个地市,市市通行快速列车的局面,同时在全国南北城市连接铁路
网通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届时,我省百姓乘做“高铁”不仅在省内可以自由行走,还可以在全国的铁路网中来去自由。
通道之一:
建立中部地区沿江铁路通道
中长期规划中的首条高铁就是将南京-安庆城际铁路延伸至九江。南京-安庆城际铁路是国家《铁路“十一五”规划》项目,已由国家发
展改革委批准立项,计划今年内动工建设。将南京-安庆城际铁路延伸至九江,并与南昌-九江城际铁路连通,对建立沿江快速客运通道,扩
展长江三角洲城际铁路网覆盖范围,加强东、中部地区经济联系与融合,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该线路起点接南京枢纽南京南站,终点至昌九城际铁路庐山站,全长410公里,采用城际客运铁路专线技术标准,估算总投资410亿元,其
中,安徽境内全长285公里,估算投资285亿元。
通道之二:
实现华东南北铁路二通道客货分线运输
将合肥-蚌埠客运专线从两头分别延伸至阜阳、商丘和芜湖、杭州。即规划建设商丘-亳州-阜阳-淮南(蚌埠)-合肥-巢湖-芜湖-
宣城-杭州客运专线,实现华东南北铁路第二通道客货分线运输。由于华东南北铁路第二通道运输能力已趋饱和,规划建设该通道内客运专线,并与徐兰、沪汉蓉客运专线及南京-安庆、南京-杭州城际铁路连通,对解决现有华东南北铁路二通道运输能力不足,适应东部地区经济既
好又快地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该线起点接徐兰客运专线商丘站,终点至宁杭城际铁路长兴站,全长750公里,采用客运专线技术标准,估算总投资750亿元。其中,安徽 境内全长677公里,估算投资677亿元。目前,合肥-淮南-蚌埠客运专线已列入国家《铁路“十一五”规划》,项目建议书已由铁道部和安徽
省联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通道之三:
构筑华东南北铁路第三通道
据了解,中长期规划中不仅要实现华东南北铁路第二通道,同时还将规划建设漯河-阜阳-六安-庐江-铜陵-黄山-金华-温州铁路,构筑华东南北铁路第三通道。
第三通道的建设,对于根本解决华东地区南北向铁路运输压力,保障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增强路网机动和均衡性等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阜阳-六安、庐江-铜陵段已列入国家《铁路“十一五”规划》,项目建议书已经或即将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该线路起点接阜阳枢纽袁寨站,终点至今千铁路千岛湖站,全长630公里,采用单线Ⅰ级铁路技术标准,兼顾200公里时速客运,估算总投
资190亿元,其中,安徽境内全长560公里,估算投资168亿元。
通道之四:
新增纵贯南北快速客运通道
规划中,还将建设合肥-安庆城际铁路,增加全国南北快速客运铁路通道。该铁路南端与南京-安庆-九江,南昌-九江城际铁路相连,北端与合肥-蚌埠客运专线、京沪高速铁路相接,可以形成南昌至北京方向最为便捷的快速客运通道,对以较小的投入加密全国南北快速客运
网,效果十分明显。
该线路起点接合肥枢纽合肥南站,终点至南京-安庆城际铁路安庆站,该线全长175公里,采用城际客运铁路专线技术标准,估算总投资
175亿元。
通道之五:
沟通南北普通铁路通道
中长期铁路规划绝不仅仅是完成我省的铁路网,该铁路网的建设还将对全国的南北城市通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规划中还有一条较为重要的
铁路线就是将安庆-景德镇铁路连接,该线的建设将增加国家南北普通铁路通道。
该铁路南端与皖赣、鹰厦、横南铁路相连,北端与合九、合蚌、阜阳-六安-庐江铁路相接,可以形成厦门、福州、汕头等地经景德镇,合肥,至北京方向最为径直的运输通道,对于加强东南沿海与内地的联系非常有益。
7.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发布 篇七
我国能源科技发展迅猛, 但当前核心技术仍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针对这一现状,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能源科技发展目标, 即力争形成较为完善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突破能源发展的技术瓶颈, 提高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 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与装备上实现自主化, 部分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提升国际竞争力。
《规划》划分的4个重点技术领域是勘探与开采、加工与转化、发电与输配电、新能源。在这4个领域中, 确定了19个能源应用技术和工程示范重大专项, 提出了37项重大技术研发、24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34项重大示范工程和36个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课题。
到2015年, 在能源勘探与开采领域, 将完善复杂地质油气资源、煤炭及煤层气资源综合勘探技术, 形成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在加工与转化方面, 要突破超重和超劣质原油加工关键技术, 实现炼油轻质油回收率达到80%;自主开发煤炭液化、气化、煤基多联产集成技术, 以及天然气、煤制气以及生物质制气净化技术等。在新能源领域, 要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 降低成本, 自主发展100MW级多种太阳能集成与并网运行技术;开发以木质纤维素生产乙醇、丁醇等生物燃料产业化关键技术, 实施替代燃料乙醇技术工程示范。
《规划》同时提出了4个重点领域的2020年发展目标。如在加工与转化领域, 要开发加工重质、劣质原油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炼油技术, 实现炼油产品清洁化和功能化;开发新型气体加工分离技术和高效天然气吸附、贮氢等新型材料;开发煤炭气化、液化、煤基多联产与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 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应用等。
8.十二五规划透出投资方向 篇八
民生是“十二五”规划主线
海通证券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李明亮表示:“中心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未来5年,中国将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丰线,部署中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商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
“从目前来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根据上轮经济增长周期中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测算,‘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应该在8.7%左右。”李明亮表示。
国联证券宏观策略小组组长张鹏指出,“十二五”规划意见相比“十一五”,在民生、新型工业体系建设、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有诸多新提法。“在5年远景目标中,首提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以及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显示收入分配成为五年计划重点。”
李明亮也表示,“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将以民生为主线,以经济结构调整为目标,进而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目标。中国政府的政策将致力于未米5年倍增家庭收入呢、开放消费行业以及促进城市化进程。
从A股市场来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审议通过也令消费、新能源、新兴产业等受益板块纷纷起舞,传媒、电子信息、医药生物、汽车、酒店旅游等板块当日涨幅均超过了3%。
渤海证券研究员周喜认为,“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促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从会议公布内容看,建议投资者围绕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关注消费、新兴产业、区域经济、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投资机会。居民收入提高将带动消费
关于需求层面,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放机制,加快形成淌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首次明确将消费提高到“三架马车”的首位。同时,会议还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周喜认为,“消费需求战略地位提升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推进将有力促进消费规模提高和结构升级。建议沿着消费大众化和消费结构升级两条线索,选择消费概念投资机会。”
此外,多位经济学家认为,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重心必将转向内需。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表示,在未来的20年,中国将有4亿农民工及其家属会转变成城市居民,而在这个过程中,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国家会有巨大的资金投入。因此,加快城市化进程,可产生巨大内需。
专家指出,在“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将突破50%。城镇化速度加快,有助于刺激广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提升我国的内需。
中信金通发布的研究报告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提高居民收入的直接效果是刺激内需市场。同时,加快城镇化进程,完善农民工的‘新市民’认同过程,将形成大量新增需求,也构成大消费行业的增长基础。因此,大消费概念板块包括医药、零售百货、服装、食品饮料等,将成为“十二五”规划的直接受益者。
分析人士认为,消费板块的投资机会将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食品、服装、餐饮等基础消费品的品牌化投资机会。
二是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投资机会。
三是处于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的消费子行业。
四是提供专业销售渠道的商业贸易子行业。
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更明确
此次会议公报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表示,此次会议对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新兴产业潜在投资机会方兴未艾。
关注七大觇略性产业
该分析师指出,会议首次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制造业、服务业相提并论,“培育发展”则意味着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大幅提高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周喜也表示,结合10月1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更加明确,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产业将受到持续关注。
在新兴产业中,东北证券研究所策略分析师沈正阳也认为,包括与建筑节能、污水处理、节能电力电子设备、绿色节能照明和垃圾发电相关的节能环保行业,与3G、3D、物联网、三网融合、移动支付有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行业中的生物育种、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中的电气自控设备、航空航天设备、电机、输变电设备和重型机械,新能源中的锂电、风力发电、核电核能、光伏太阳能、氢能、乙醇汽油,新材料中的磁性材料、化工新材料、半导体材料等以及新能源汽车都将受益。
李明亮也认为,这七大行业将被重点培育,加快推进。“政府将对这七大行业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这几大行业未来发展的潜力非常之大,尤其是有关新能源汽车,航天军二工设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业内人士指出,从这几个板块近日的大涨行情中就可以想象,市场对这些板块未来的发展十分看好。
节能环保受普遍关注
“十二五”期间,我国对环保行业的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约占同期GDP的1.35%。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将达3.1万亿,较“十一五”期间的投资额上升121%,其中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在1万亿左右,到2015年将达到GDP的7%-8%,到2020年环保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未来15-20年行业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20%。
在五中全会中,提出了“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等。同时。会议还提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改革的推进将提升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投资的经济价值,有利于推动节能减排相关行业发展。
有研究员表示,节能环保不仅因其从属于战略新兴产业而将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而且其发展还关系到我国的诸多社会问题,因为要完成“十32”规划中节能减排目标和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未来5年间其相关投资势必大幅提高。
对此,有研究员建议投资者关注两类投资标的:一方面,关注直接受益于节能减排投资提升的相关设备制造企业,如节能照明、余温余压利用设备制造等;另一方,关注从事于合同能源
管理等新型业务的节能环保服务型企业。
另外,工业污水处理的投资机会在产业链上游,生活污水处理投资机会在产业链下游,固废处理产业未来5年整个产业链都值得看好。
此外,五中全会还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对此,周喜表示,可关注信息产业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因文化产业地位提升可能带来的短期投资机会。信息通信:内在增长潜力大
信息技术行业具有很强的内在增长潜力。增速将远高于GDP。软件外包、服务外包、管理软件、车载导航、网上购物、网络游戏、移动办公、移动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等均存在很强的潜在需求,将使信息技术行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长。
“十二五”规划中,信息技术继续是重点发展方向,特别强调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十二五”期间将会全力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
高端装备:拓展增长空间
在“十二五”强调发展高端装备等行业的太背景下,机械行业未来5年仍将处于较为有利的发展阶段,从而带来相关上市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
机械行业上市公司中,工程机械类的公司最多,而且龙头公司大部分已经上市。市值较大。工程机械的几家龙头公司产品覆盖了起重机、混凝土机械等主要品种,近年成长性和经营业绩突出。未来几年,这些公司的主导产品有继续增长的潜力,但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可能难以出现。未来的主要增长动力,一方面来自现有产品的不断升级,获得国际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来自通过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进入国家重点支持的产品领域。
机床行业上市公司不多。对整个行业的代表性有限。另一方面,机床公司大多为老国有企业演变而来,企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和盈利水平。未来几年随着国家对中高端数控机床的规划和政策逐步落实,相关上市公司将面临前所来有的市场环境和内外部支持,业绩有望进入加速增长阶段。
服务业:迎来加速发展阶段
“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出要“大力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我国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和途径,服务业是我国经济的战略发展方向,一系列政策将为服务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服务行业涵盖范围甚广,子行业千差万别,可从三个角度去选择投资方向:
第一,从人们生活方式转变、消费结构变迁的角度,寻找符合未来发展方向、行业需求具有巨大成长空间的服务业。比如,医疗服务、保健、休闲、旅游、影视、传媒、动画、通讯、软件、航空、高速铁路、私人汽车等行业都将得到快速发展。
第二,从生产性服务业的转型创新角度,寻找符合未来发展趋势、需求快速上升、具有规模效应的服务业。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金融服务,软件外包等信息服务,现代物流以及市场调研与推广、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法律等各种专业性咨询服务的发展空间都很大。
第三,从政策推动角度,寻找政策扶持力度最大、受益程度最高的服务业。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软件和创意产业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业都将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
区域经济仍是发展的关键
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也是市场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关于区域经济,本次会议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
李明亮指出,城市化加速推进时期往往也是城市群快速发展的时期。从发展方向看,沿海城市带由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方向发展;长江沿岸城市群由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方向发展;黄河沿岸城市群由环渤海——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方向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城市群沿海沿江的纵深发展趋势将会进一步强化。
对于区域经济概念板块的投资,周喜建议重点关注具有自身特色和具备一定基础的新疆、成渝等板块及其所属的建筑建材、物流、消费零售的机会。
分析师表示,综合考虑政策支持等因素,建议重点关注属于民族和边疆地区的西藏、新疆、广西北部湾,同属于西部地区的成渝经济区,以及具有自身特色定位的海西经济区(与台湾经济合作)、皖江城市带(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海南国际旅游岛(唯一以旅游为主题的区域)等7个区域板块。
【医院人力资源部十二五规划】推荐阅读:
医院人力资源配置06-24
浅谈医院人力资源编设论文07-14
人力资源部规划方案08-13
人力资源部发展规划06-15
人力资源规划作用06-13
2022人力资源规划08-01
人力资源规划体系10-26
人力资源规划的案例07-09
人力资源年度规划书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