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课程总结

2024-08-15

砌体结构课程总结(14篇)

1.砌体结构课程总结 篇一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

某工业厂房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 2.设计目的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的课程设计是“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在理论上有所提高;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单向板肋形楼盖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用图纸和设计说明书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进一步掌握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提高读图识图的能力,掌握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绘制梁、板施工图。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设计资料

(1)该结构为现浇框架结构,该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每名学生的纵横向跨度均不同,由教师指定。

(2)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qk=6kN/m2(或8kN/m2、10kN/m2,由教师指定)。(3)楼面面层采用20mm水泥砂浆抹面,板底及梁侧采用15mm厚的混凝土砂浆抹底。

(4)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钢筋除梁中受力主筋采用HRB335外,其余均为HPB300筋。4.(1)①

② 单向板和次梁的设计:要求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设计,主要应包括截面尺寸的选定,确定计算跨度、计算荷载、计算内力及确定各主要截面的③ 主梁的设计:按弹性方法设计,具体内容同上,并要求计算控制截面内

④ 设计说明书中应包含有关示意图,如跨长示意图、计算简图、配筋示意图等。(2)

① A4图: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及板的配筋图(1∶100)。各种细部尺寸应标注齐全,应标明各种钢筋的直径② A4图:绘制次梁、主梁的平法施工图。

施工图采用CAD绘制,应布图合理,图面整洁,线型等均应符合制图标准要

施工图中的设计说明应指出材料等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有关的注意事项 5.本设计共用一周的时间,其中设计计算部分3天和绘制施工图2天。

2.砌体结构课程总结 篇二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的特点

该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总学时128, 课程设计教学60学时。包括专业有土木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等专业, 因此该课程教学具有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的现状。

本课程内容覆盖面广, 计算公式、代表符号及构造规定较多, 同时实践性较强, 因而容易产生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问题。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是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 而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首先是公式繁多;其次是公式相应基本概念和公式适用条件容易混淆;再次在专业课中合理应用公式的难度较大。因此学生单靠记忆而不理解的知识是很容易忘记的, 进而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基于上述原因, 容易使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恐惧心理, 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2]。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把握该课程的内容主线, 深刻理解其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 并能用所学的设计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是该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

综合上述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特点可以看出, 该课程学习中存在“七多”、“两难”问题, 即内容多、概念多、公式多、系数多、符号多、构造要求多、教学环节多等“七多”和容易产生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的“两难”问题。按照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 总结我们几年来的教学实践, 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改革尝试。

1. 优化教学内容,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优化教学内容的关键是精选课程内容。我们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与取舍。重点讲授《混凝土结构》中:受弯、受压两种基本受力构件、肋形楼盖设计方法;《砌体结构》中:受压构件的高厚比验算、承载力计算;局部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和墙体验算。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包括基本理论和结构设计两部分。对于基本理论部分抓住“试验——试验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析——基本假定——建立计算模型 (应力应变图形) ——基本公式——适用条件——基本公式应用——构造规定”主线组织教学。对于结构设计部分, 其主要任务是解决各类建筑结构体系的设计问题, 重点在于各类结构形式的受力分析和构造要求, 强调结构的整体作用, 授课时抓住“计算简图一一内力分析——截面设计一一构造规定——绘制施工图”主线组织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 尽可能做到重点突出, 主次分明。如在讲授双筋矩形梁承载力计算时:重点分析截面上钢筋、混凝土的受力状态;启发学生由截面内力平衡条件得出基本公式;在基本公式应用方面:首先启发学生根据实际计算问题找出公式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当未知量个数多于方程数时, 则重点讲解补充条件的选取原则是使总的钢筋用量达到最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综合素质[3]。

2. 多种教学手段并举, 进行启发式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教学手段与课程特点相结合。适时地采用电子教案、教学录像等多种手段配合传统的教学方法, 将文字、图表、动画录像剪辑等教学信息通过屏幕投影设备呈现给学生, 避免了教师不断地抄写板书和在黑板上作图, 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用于讲解那些需要充分展开和反复推证的内容, 提高了授课效率。另外这种教学手段生动、形象、信息量大, 能把抽象难懂的内容形象化, 增加了讲课内容的直观性,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要充分利用实践性教学环节来增强学生对混凝土结构的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的动手能力。首先利用专业认识实习这一教学环节, 安排学生到工地参观, 使学生对梁、板、柱等常见的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以及钢筋的配置、锚固、搭接、延伸和弯起等构造要求有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其次在混凝土结构课程结束后安排“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设计”。这是非常重要和十分有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 对学生进行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的综合训练, 使学生全面消化、吸收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查阅设计规范和设计手册等专业资料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程设计能力。

3. 项目教学法

将课程教学与某一在建工程联系起来, 根据教学目的和进度分批组织学生进入施工现场参观:

(1) 结合实际工程进行教学, 使学生逐步建立工程结构意识。如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某在建工程, 现将该工程的施工图借给学生阅览, 总结学生中对于比较难理解的结构部分集中起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参观并了解其施工方法, 经过实践后学生接受新东西也比较快。

(2) 结合教学内容, 安排综合性练习。如在讲完正、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之后, 选择工程中的梁进行设计。

(3) 举办工程事故案例分析专题讲座, 向学生介绍有关事故的现象, 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 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与方法。

参考文献

[1]毕重, 聂淼鑫,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案例教学[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l2) ;130—133.

[2]张永玲, 浅谈《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方法[J],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7 (9) , 101-103.

3.砌体结构加固方法探讨 篇三

关键词:砌体结构 加固原理 加固方法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c)-0060-01

砌体结构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具有很强生命力的建筑结构,至今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应用还是非常广泛,建筑物中约有90%以上的墙体采用的是砌体结构,且其中多为砖砌体。但砌体结构延性差,刚度大,材料本身的抗拉、抗弯、抗剪强度低,这样在地震、火灾、洪涝、温度变化、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等自然或者人为的意外作用下,砌体结构各种裂损破坏情况,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加固后方能继续使用。

1 砌体结构加固原理

加固结构属于特殊结构,其受力状况与普通结构存在着较大差异。由于砌体结构在加固前本身已经承受了一定的荷载,尤其是当结构因承载力不足而需要加固时,截面会出现拉、压、弯、剪等复杂应力,并且其应力和应变水平都比较高,因此,加固结构就其本身而言属于二次受力结构,并且,新加部分并不是马上就能分担原有结构所承受的荷载,而是在第二次加载时才开始受力,也就是说,加固结构的应力、应变滞后于原结构的应力、应变,而加固部分的潜力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则取决于加固部分和原结构组合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构成有机整体,让结合面能够有效地向加固部分传递应力,使得加固部分和原结构共同受力,而这又取决于结合面的构造处理和施工方法。然而无论采用何种构造处理和施工方法,在总体承载力上,这种二次组合结构比一次整浇结构要低,因为结合面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远低于混凝土本身强度。因为加固结构存在着这些特点,使得各类结构加固计算分析和构造处理,不能完全沿用普通结构概念进行设计。

2 砌体结构加固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2.1 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

它是把需要加固的砖墙表面除去粉刷层后,两面附设Ф4~Ф8的钢筋网片,然后抹水泥砂浆的加固方法。由于通常对墙体作双面加固,故俗称夹板墙。其构造方面要满足如下要求。

首先,面层使用的材料有钢丝网水泥砂浆和钢筋网水泥砂浆,前者的厚度宜为20~30mm,后者的厚度宜为30~45mm,当厚度超过45mm,要采用钢筋网细石混凝土材料,采用的水泥砂浆强度宜为宜为M7.5~M15,混凝土强度宜为C15。

其次,用机械钻在墙体钻“S”筋孔洞,用“S”筋将钢筋网与墙体固定。为保证固定质量,“S”筋标号Φ4~Φ6,间距小于500mm,必要时增设Φ4的“U”形铁钉钉入墙体砖缝内。

再次,受力钢筋要采用I级钢筋,直径要大于8mm。受压钢筋的配筋率,如采用砂浆面层,至少0.1%,如采用混凝土面层至少0.2%。受拉钢筋的配筋率至少0.1%。箍筋的直径,宜在4~6mm之间,箍筋的间距要在120~500mm之间。

为了使得保护层与原墙面粘结牢固,施工时必须首先要做好原墙面的清理工作,拆除损坏部位,铲除强度低的粉刷层并湿润墙面,水泥砂浆要分层抹,每层厚度在15mm以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目前,这种方法常用于解决因施工质量差或房屋加层超载等原因造成的墙体承载力不足问题,但是对于孔径大于15mm的空心砖墙或墙体有大量不易消除的油污则不能采用这种方法加固。

2.2 扶壁柱加固法

这种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加固方法,它能够有效提高砌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又分为砖扶和混凝土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基本原理类似,都注重于新旧柱或者扶壁柱与原砖墙的链接。以砖扶壁柱法为例,其与原砖墙的链接,可采用插筋法和挖镶法,插筋法是在砖墙的灰缝中,按照水平间距<120mm、竖向间距大于240mm,小于300mm的标准打入Φb4或Φb6的连接插筋,然后按照宽度≥240mm,厚度≥125mm的标准砌扶壁柱,将链接插筋砌入,当砌至楼板或梁底时,用膨胀水泥砂浆填塞,从而保证扶壁柱充分发挥作用。挖镶法与此类似,只不过新墙和旧墙之间的链接不适用连接筋,而是用“镶砖”链接。混凝土扶壁柱也是插筋法类似,只不过扶壁柱不是采用砖砌的方式,而是采用混凝土浇筑的方式。目前,这方面的设计和施工经验也比较成熟,常用于原墙没有裂缝并以剪切为主的实心砖墙、多孔空心砖墙和240mm厚的空斗砖墙。

2.3 结构构造性加固法

砌体承载力裂缝是砌体的承载力不足而导致的裂缝。在砌体承载力不足时,砌体在荷载作用下,这些裂缝就会碎裂很严重,导致砌体承载力进一步降低,由此而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便导致结构失效,砌体随时都可能发生倒塌,这样,上述各种方法都不能起到加固作用,只能采用构造性加固方法如下。

(1)增加横墙。对于比较空旷的房屋,当其部分墙體出现承载力下降的情况,可以采用增加横墙的方法,它是通过增加足够刚度的横墙将房屋的计算方案由弹性改为刚性,横墙的间距不超过《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的规定的最大间距。

(2)托梁换柱或加柱。托梁换柱或加柱就是将梁临时支撑,然后重新砌筑柱子或加设柱子,与砖柱改为砖墙类似,也可用于独立柱承载力严重不足时。二者所不同的是,对于大开间的建筑物,采用托梁换柱仍然可以保持建筑物大开间不变,有利于保障建筑物功能,具体做法是先加设临时支撑,卸除砖柱荷载,然后,根据计算确定新砌砖柱的材料强度和截面尺寸,并在柱梁下增设梁垫。

砌体结构的加固方法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外,还有加大截面加固法、外部粘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有其适用范围,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必须研究计算原来砌体结构的承载力状况并综合考虑房屋的功能需求,选择适合的加固方法。

2.4 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砌体加固方法有许多种,而每一种的适用范围又不一样,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必须要注意如下两方面问题:首先,加固前必须要对结构进行可靠性分析,对结构的受力状况、安全性、后续年限等方面做出全面的评价,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加固方案;其次,加固方案的制定必须遵循安全第一,功能第二的原则,要尽可能避免损坏建筑的结构原件,不能为了功能的合理而较大程度的改变原建筑的功能分割,这样不仅增加了投资,也会给结构增加不安全因素。并且加固方案更要进行多方案比较,从技术的可行性、施工的可操作性以及经济型等方面对方案做出全面的评判,避免加固的无效和资金浪费。

3 结语

4.砌体结构实训总结 篇四

不同组砌形式的砖墙砌筑施工实训总结

在本次实训中,学习到了有关砌筑砖墙的实际操作方法。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无论是组砌方式,还是在砌墙过程中,遇到需要留槎的部位的做法,以及存在构造柱的部位,砖应该做成牙马槎的形式都一一在本次实训中体验到了。

另外对于墙体与构造柱之间应如何设置拉结筋也明白了其具体做法。并且还了解到了基础与墙体之间的防潮层的具体做法。最重要的是在本次实训中了解了砖砌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

1、梅花丁又称沙包式.这种砌法是在同一皮砖上采用两块顺砖夹一块丁砖的砌法,上下两皮砖的竖向缝错开四分之一砖长.梅花丁砌法的内外竖向灰缝每皮都能错开,竖向灰缝容易对齐,墙面容易控制平整.当砖的规格不一致时一般砖的长度方向容易出现超长,而宽度方向容易出现缩小的现象,更显出其能控制竖向灰缝的优越性.这种砌法灰缝整齐,美观,尤其适宜清水外墙.但由于顺砖与丁砖交替砌筑,影响操作速度,工效较低。

2、三顺一丁砌法为采用三皮顺砖一皮丁砖的组砌方法.上下皮顺砖搭接二分之一砖长,丁砖与顺砖搭接四分之一砖长,以 利于错缝和搭接.这种砌法丁砖少,砖的两个条面中挑选一面朝外,故墙面美观.同时在墙的转角处,丁字和十字接头处和门窗砍凿砖少,利于加快砌筑速度.缺点是顺砖层多,特别是砖比较潮湿时,容易向外挤出,出现游墙,而且花槽三层同缝,砌体整体性较差.所以,与此相同缺点的五顺一丁砌法现在不用了.3、一顺一丁组砌法,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组砌方法,有的地方叫满丁满条组砌法,一顺一丁砌法是由一皮砖,一皮丁砖间隔组砌组成.上下皮之间的竖向灰缝都相互错开四分之一砖长.这种砌法效率较高,操作较易掌握,墙面平正也容易控制.缺点是对砖的规格要求较高,如果规格不一致,竖向灰缝就难以整齐.另外,在墙的转角,丁字接头和门窗洞口处都要砍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效.它的墙面组合形成有两种,一种是顺砖层上下对整齐的,称十字缝.另一种是顺砖层上下错开半砖的,称骑马缝.用这种砌法时,调整砖缝的方法可以采用,外七分头或内七分头,但一般都用外七分头,而且要求七分头跟顺砖走.采用内七分头的砌法是在大角上先放整砖,可以先把准线提起来,让同一条准线上操作的其他人先开始砌砖,以便加快整体速

5.砌体结构课程总结 篇五

2、砌体结构:指将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体系

3、砌体结构的类型:砖砌体结构、石砌体结构、砌块砌体结构、配筋砌体结构

4、砂浆的强度一般由 70.7mm的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确定,分为五个等级:M15、M10、M7.5、M5、M2.55、砌块的强度:混凝土空心砌块强度等级根据标准试验方法按毛截面面积计算的极限抗压强度值来划分确定(MU20、MU15、MU10、MU7.5、MU5)

6、根据砌体的作用不同:承重砌体和非承重砌体

7、根据砌法及材料的不同:实心砌体,空斗砌体,无筋砌体,配筋砌体,砖砌体,石砌体,砌块砌体

8、砌体轴心抗拉强度由砂浆的强度等级确定

9、砌体受弯性能的破坏形态:沿齿缝截面受弯破坏;沿通缝截面受弯破坏;沿块体与竖向灰缝截面受弯破坏

10、设计统一标准中规定,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两类: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1、结构的作用效应S:作用对结构产生的效应(内力)等。

结构抗力R:是指整个机构构件而言,即结构构件所能抵抗的内力。

12、结构物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结构的可靠度。

13、高厚比β是指墙柱的计算高度H0与墙厚或柱截面边长h的比值。β= H0 /h14、按照房屋空间作用的大小,在进行混合结构房屋静力计算时可划分为三种方案:刚性方案、弹性方案、刚弹性方案

15、过梁:过梁是设置在墙体门窗洞口上的构件,用来承受门窗洞口上部的墙体重量以及梁、板传来的荷载。

16、圈梁:在房屋的檐口、窗顶、楼层、吊车梁顶或基础顶面标高处,沿砌体墙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状的按构造配筋的钢筋混凝土梁式构件。增强房屋的空间刚度;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 防止较大振动荷载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

17/过梁的形式有四种: 钢筋砖过梁砖砌平拱砖砌弧拱钢筋混凝土过梁

18、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在伸缩处只须将上部结构断开,而不必将基础断开。

6.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 篇六

摘要:砌体结构作为我国传统建筑形式,在各类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材料明显的脆性性质,相比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较差。本文对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砌体结构、抗震措施、抗震性能研究

Abstact: As a traditional structure,masonry stru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Its seismic capacity is much poorer than reinforced concrete or steel structure due to the material brittleness.the masonry structure seismic structural measure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Keywords:masonry structure;earthquake-resisting;Seismic resistance research引言

砌体结构是一种传统的墙体材料,在我国的广大中西部县域城镇中仍占有85%以上的比例。近些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也不断涌现,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就是其中的一种。另外,结合就地取材的原则生产的各种地方性砌体材料,如蒸压类和烧结类的非粘土多孔砖及实心砖。这都为砌体结构的应用扩大了领域和范围。[1]

现代砌体结构已与传统的砖砌体有许多区别。按照砌体中的配筋率大小可将其分为无筋砌体、约束砌体和配筋砌体三类,它们的界限定义为:仅有少量的拉结钢筋,含筋量在0.07%以下时,可称为无筋砌体;约束砌体适用于地震设防地区的砌体结构,如在墙段边缘设置边缘构件(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同时,墙段上下设置有圈梁,此类砌体的特点是砌体周边均有钢筋混凝土约束构件,砌体的配筋量为0.10%~0.2%左右;配筋砌体适用于10层以上的中高层建筑,如配筋混凝土空心小砌块,其实质是一种砌筑成型的剪力墙结构,其配筋率也接近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即在0.25%左右。[2]

1966 年的邢台地震和1976 年的唐山地震等数十次破坏性大地震,以及2008年的汶川地震等,几乎无一例外地表明无筋砌体结构不能经受大地震的考验。尽管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如此之差,然而,在城镇建设中,由于人口集中,土地有限,规范限制了一些传统材料的砌体结构高度,但又不可能把砌体结构限制过严,而是要适应发展的需要,在研究和总结震害的基础上,改进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严格要求了小砌块的建造层数和高度,满足业主的需要。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就适应了这种要求,提供了建造较高层数的砌体结构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同时相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而言,其较低的工程造价也是显而易见的。砌体结构材料的特点

砌体材料作为一种地方性材料,具有取材容易、加工简单、砌筑工艺易于掌握,因而被广泛采用。并且经过长时间的改进和发展,形成了具有各地特色的传统制作方式和砌筑方法,是一种生命力极强、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砌体材料在我国大体可分为粘土类制品、蒸压类制品、混凝土类制品和以各类工业废料制成的墙体材料等。

当前各地除沿用传统材料粘土制品以外,也相继制成以页岩、煤矸石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的烧结砖;以白灰砂、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的蒸压砖;以及以细石砼(或轻质骨料)为材料的砼小型空心砌块等墙体材料。大部分地区有逐步替代粘土制品的趋势。

新型墙体材料中,用页岩或煤矸石或粉煤灰为原材料,或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的经烧结而成的实心砖、多孔砖,较好地利用工业废料为原料,制成墙体材料。它们具有类似于烧结粘土砖的性质,亦具有新的原材料的特点。

新型烧结砖一般抗压强度均较高,普通的煤矸石加页岩混合烧结砖的抗压强度均在MU15 以上,少量的可达MU20以上,多孔砖的孔洞率在25%-30%左右。此类实心砖由于表面比粘土砖更粗糙,抗剪强度亦普遍比粘土砖高;多孔砖由于有孔洞作为键槽,砂浆能起

到销键作用。增大了砌体的抗剪强度,对抗震十分有利。

新型烧结砖还由于经焙烧而成,因此,其砌体的线膨胀系数和收缩率都比较小,与烧

结粘土砖没有什么区别。

另一类是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由于它们的原材料不同,特别是制作养护过程的差异,导致蒸压砖特有的性质。

蒸压灰砂砖以石灰和砂为原材料,蒸压粉煤灰砖以电厂工业废料粉煤灰为原材料。经

过机械压制成型,高压蒸汽养护而成砌体材料。由于它的制作过程和生产工艺,决定了这类

砖具有收缩率较大、表面比较光滑、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剪强度较低的特点。

因此,反映在设计应用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由于收缩率大,线膨胀系数亦大,这类砌体墙受材料收缩以及温度影响较大,墙体容易出现裂缝和变形。又比如由于砖表面比

较光滑,磨擦系数小,与砂浆的粘结性能就差。因此,其抗剪强度偏低,不利于抗震。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砌体是一种脆性材料,传统的砌体结构是采用粘土实心砖和混合砂浆砌筑,通过内外砖墙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连接的目的。目前的砖砌体房屋除上述方式外,大多采用了预制钢

筋混凝土楼板、装配式楼屋盖、且过梁等其它构件多数为预制装配。因此整个砌体结构,由

于其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它的脆性性质,从而使其在遭遇强烈地震时破坏较重,抗震性能很差。我国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世界大陆内的一个最宽广的浅源强震活动地区,是多地震国家。基本烈度为7度和7度以上的地区的面积达312万平方

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25%。基本烈度为6 度和6 度以上地区面积达576 万平方公

里, 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0%。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世界地震史

上死亡人数最多一次为1556 年我国陕西华县的8级地震, 死亡约83 万人。近代地震史上

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也发生在我国, 即1976年唐山的7.8 级地震, 死亡24万多人, 重

伤16.4万人,倒塌房屋322万间, 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

地震所以能造成如此重大损失,主要原因是建筑物缺乏必要的抗震设防。所谓抗震设防

是指对房屋进行抗震设计包括地震作用、抗震承载力计算和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来达到抗震的目的。建筑物抗震设防就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应与国民经济相适应,如

果要求建筑物在强烈地震后仍完好无损,势必增加造价,在技术上也有一定困难。相反,设防标

准过低,将会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基于国际趋势,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提出一个适当的设

防目标是很必要的。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以下简称《规范》提出了“三

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 小震不破坏, 可正常使用;设计烈度地震可修复使用;遭遇大震时

不倒塌。砌体结构现存问题

近年来,由于城市用地紧张、资金紧张等问题,设计的砖混房屋往往在总高度和层数上超

限;片面追求直接采光和通风,导致加大面宽、减少进深等作法,往往使房屋高宽比超限。这些

都造成了极为不利的体型, 致使房屋的抗震性能大为降低, 此类现象应引起广泛重视。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 临街有底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大空间商店,上部为小空间砖房或

砌块建筑的房屋大量建设。这种房屋存在着明显的弊病:(一)往往形成梁上砌墙的布置,使

抗震横墙在最不利的底层被切断。且底层框架一般为大空间的公共建筑, 由于使用功能上的需要, 在客观上给纵横抗震墙的布置带来了不少困难。(二)底层大部分用于商业目的,门窗

开洞要求都很大,因而有的采用了前排为钢筋混凝土柱后为砖混的结构, 此结构目前无明确

定义且前后两种材料刚度差异悬殊,对高烈度地区的抗震极为不利。(三)未作计算凭习惯错

误地认为,底层框架的侧向刚度一定比砖房好,纵向框架侧向刚度一定比横向好,而实际上并

非如此。(四)上面为几层砌体、开间小、横墙多、不仅重量大, 侧移刚度也大,而底层框架

侧移刚度比上层小得多。刚度的急剧变化使得在结构刚柔交接处,应力高度集中,在柱端产生

塑性铰,并使房屋的变形集中发生在相对薄弱的底层。这种比较薄弱的底层或中间层,可称之为“软层”。这种“软层”在抗震设计中应引起高度的注意。抗震措施

(1)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是一种约束砌体的边缘构件,它不单独承受垂直荷载,在墙体受水平地震作用的初期,构造柱的应力很小,刚度也不大,但当墙体开裂后,柱内应力逐步增大,直到裂缝贯通墙体, 构造柱才明显受力直到钢筋屈服。此时的墙体虽已破碎但由于构造柱的约束作用使得墙体不至于倒塌, 从而达到“裂而不倒”的目的。构造柱的设置较大幅度地增强了墙体的变形能力, 使房屋取得了较大的延性,从而减小了突然发生倒塌的可能性。当然,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与配筋率也不宜过大,否则,大量的构造柱将会吸收大多数地震作用力,使得构造柱先于墙体破坏, 这就起不到约束墙体的作用了,反而使结构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降低了。

(2)设置圈梁

构造柱作为一种竖向构件,一股沿墙高而截面尺寸不变,配筋也少有变化。因此,在各楼层柱高处设置圈梁作为锚固点,使得构造柱和圈梁产生拉结,形成对上下和左右墙体的约束作用, 从而限制墙体裂缝的发展,并减小裂缝与水平面的夹角,保证墙体的整体性和变形能力,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除此以外,圈梁作为一种重要的构造措施,它还加强了内外墙之间、楼板与墙体之间的连接, 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 并减轻地震时地表裂缝对房屋的影响, 特别是檐口圈粱和地圈梁具有提高房屋竖向刚度的能力和抵御地基不均匀沉陷的能力。

(3)验算墙柱高厚比

砌体结构房屋中的墙体是受压构件, 除了满足承载力要求外,还必须保证它的稳定性。墙柱高厚比是指砌体墙、柱的计算高度和墙厚或边长的比值。《规范》中规定,墙柱高厚比不能大于允许高厚比。只有满足这个要求,才可以保证砌体结构存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稳定性。结合以往的工程经验,综合考虑包括砂浆强度等级、砌体类型、横墙间距、支承条件等多种因素后拟定的。

(4)设置伸缩缝

由于钢筋混凝上和砌体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 屋盖和墙体的刚度不同, 当温度变化时, 钢筋混凝土屋盖和砌体材料的墙体将产生不同的变形。因墙与屋盖变形相互制约, 而产生温度应力, 当墙体中的主拉应力或剪应力超过彻体的抗拉或抗剪强度时, 就会使墙体内产生斜裂缝和水平裂缝,顶层墙体一般最为严重,它包括纵墙的八字缝、横墙L 端的八字缝、屋盖与墙体之间的水平缝、纵横墙的包角裂缝、屋盖或楼盖中的裂缝以及墙体自上而下的贯通裂缝。为了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可存墙体中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设置伸缩缝,如房屋平面转折处和体型变化处,房屋中间部位及错层处等。实践证明,伸缩缝的设置达到了防止裂缝出现或减小裂缝宽度的目的,成为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中一项重要的构造措施。此外,通过在屋盖上设置保温层、隔热层, 或设置屋面与墙体间相互滑动的滑动层等措施,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温度变化或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

(5)加强构件间的连接

砌体结构房屋各构件间的抗震构造连接是其抗震的关键。抗震构造连接的部位较多, 重要部位的连接措施有下列几项:造柱与楼、屋盖连接;屋顶间的连接;墙与墙的连接;后砌体的连接;栏板的连接;构造柱底端连接; 悬臂构件的连接。结束语

砌体结构既是一种量大面广的结构形式,又是一种抗震性能较差的结构形式。我们不可能彻底淘汰它,摒弃它,只有面对现实,孜孜不倦,深入研究它,提高它的抗震性能,不断赋予砌体结构新的内容、新的理念,使砌体结构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这就是

我们研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炳章.砌体结构抗震的新发展[ J].建筑结构学报.北京: 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5

[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砌体结构课程总结 篇七

一、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环节内容

东北电力大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实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突特色”,具有“一实两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特色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培养目标立足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运用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知识正确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设计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建立工程概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理论性很强、实践性更强并与现行规范、规程密切相关的课程[2]。东北电力大学《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0学时)和“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设计”(60学时)两部分内容,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1周)、基本构件实验(课外20学时)、课程设计(3周)。

认识实习环节包括施工现场参观、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工程实际问题讨论等内容,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基本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配筋方式及构造要求,施工主要工序、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建立感性认识,既可直接获取专业知识,又可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环节包括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实验和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承载力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和理解混凝土构件从开始加载到最终破坏的全过程,特别是构件的受力机理和破坏特征,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亲自经历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课程设计环节包括梁板结构和单层厂房两个设计内容,包括结构布置、构件选型、荷载导算、内力分析、内力组合、配筋设计及施工图绘制,教学目的是通过两个比较完整的工程结构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简单工程结构设计的能力,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设计方法,熟悉构造要求,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是全面实施教学计划的难点和关键,是提高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关键途径与手段,抓好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

二、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

认识实习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3]。通过认识实习可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了解土木工程中建筑、结构及施工的基本概念,建立初步的工程意识,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后续课程的求知欲望。

本课程组通过调研和召开大四学生座谈会,发现目前认识实习环节仍存在一些问题。多数学生和教师普遍存在“认识实习就是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写一写”的想法,导致实习目的不明确,实习态度不认真,实习积极性不高;实习内容主要由专业负责人确定,由于多数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加上学生与现场技术人员交流很少,缺少技术人员的指导,导致实习内容不全面、重点不突出;实习场所一般都是临时确定,不能保证具备与实习内容一致的工程项目,同时对现场施工安全性要求很高,东北电力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习人数较多,联系到一个非常合适的实习地点很难。同时由于认识实习时间较短,学生无法充分体验一个完整的施工过程,再加上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较差,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

(二)课程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在适应教育发展趋势的前提下,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本课程实验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夯实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目前,混凝土基本构件实验基本处于实验教师做、同学看的状态,所有钢筋混凝土构件均由实验教师制作,包括钢筋制作、绑扎、贴应变片,混凝土浇筑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试验方案由实验教师事先确定,整个实验由教师准备、操作、读数,完全变成演示实验,学生只是观看、抄录,按照规定模式填写实验报告,根本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学生上实验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方法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内容,不能真正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及深入地分析实验结果,缺少独立思考和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实验教学模式单一,教学重点主要是验证基本理论,缺少综合性、启发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达不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实验研究能力的目的,体现不出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三)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计环节可使学生从确定结构方案、荷载导算、内力分析、内力组合、构件设计、施工图绘制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工程结构设计训练,对结构设计的方法、步骤、设计要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还可以熟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成就感。但目前课程设计环节仍存在设计题目单一、重点不突出、容易出现互相抄袭等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指导教师数量不足,不能保证课程设计的指导效果与质量;(2)教学场所、时间有限,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严重影响教师的现场指导与答疑;(3)课程设计规范化程度不够,课程设计的质量评价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大课程设计的督导与监控力度,加强课程设计的过程化管理,确保课程设计质量。

三、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措施

(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充实实习内容

本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实习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实习内容进行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和现场讨论,可以从总体到局部,从构造到施工,深入接触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实际,并把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中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5]。

认识实习是学生首次校外实习,学生热情很高,但面对实习出现的问题又感到很茫然,因此,必须有教师带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课程组通过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充分联系相关企业,与丰满电厂培训中心、吉林松花江热电厂、国网江南热电厂建立了固定的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定期安排相关指导教师参加工程实际经验培训,加强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结合实习项目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截面尺寸、配筋方式及构造要求建立感性认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巩固、加深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目的。同时,课程组充分利用校区内已建和在建建筑,通过施工现场参观并听取施工技术人员的现场讲解,观看施工工艺或建筑单体的光盘与录像等,使学生熟悉并了解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及常用结构体系,了解设计和施工、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相关关系,加深学生对结构设计理论学习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

(二)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本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验教学改革是为了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和理解混凝土构件从开始加载到最终破坏的全过程,特别是构件的受力机理和破坏特征,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亲自经历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课程组通过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从2008级本科生开始,以学生为实验主体,将学生分为6—8人一组,使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亲自进行构件设计(包括选择材料、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确定钢筋下料长度及绘制配筋图等),亲自动手制作试件(包括制作钢筋骨架、贴应变片、支模、浇筑混凝土等),亲自制订实验方案,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亲自进行成果分析与整理。通过三年的改革与实践,实验教师和授课教师均反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节省了实验费用,促进了实验室建设。学生也反映得到了较为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加深了对课程基本理论和内容的理解及应用。

课程组2011年开始尝试开展高水平的选作试验,包括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和单片砌块墙受压试验,同样要求学生独立进行构件设计与制作、制订试验方案,亲自进行试验操作、数据整理及分析。2009年课程组结合学院教师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申报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评审,申报成功后,同样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教师仅参与指导工作,并宏观把握实验进度和实验经费预算。

(三)整合课程设计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6]。课程组通过整合课程设计内容,充分利用教师参与的工程建设具体项目作为设计的原始资料,真正做到真题真做,在设计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课堂教学中未涉及的工程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自主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采取学生自主选题,既避免了全班同学同做相同题目的问题,又富有挑战性。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结构设计软件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并绘制施工图。

在时间安排上,课程设计计算部分放到课堂授课环节进行,课程设计周只进行施工图绘制,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设计时间比较充裕。在指导方式上,课程组全部教师参加课程设计指导,学生自愿选择指导教师,但制定人数上限。这样原来只由授课教师带两个班近70人变为只带14人,提高了指导质量,便于了解每位同学的情况。在考核方式上,课程设计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20分、评阅20分、答辩60分,避免了原来只根据答辩情况给成绩的情况。为了解课程设计的总体情况,采取指导教师互相评阅的方法,每位指导教师需要评阅其他所有教师的学生成果,同时评阅教师有一票否决答辩权。答辩时分两组,要求指导教师回避。在过程管理上,平时成绩由指导教师给定,要求指导教师至少集中答疑三次,每次指导教师需要指明修改意见并签字。计算书部分必须手写,平时成绩和评阅成绩在答辩前给出,统一汇总到课程组负责人处,对不允许参加答辩的同学由所有指导教师集体审议并最终确定。

(四)充实其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1年,课程组在学校相关部门及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了我校首届混凝土结构设计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计算机进行结构分析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评选出优秀学生代表参加了吉林省结构设计大赛,取得了两项二等奖的优异成绩。2010年课程组开始组织学生进行混凝土肋梁楼盖和单层厂房屋架结构模型制作大赛,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并亲自动手制作,既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与配合协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得到了学校的好评。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落实是全面实施教学计划的难点和关键,是提高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关键途径与手段,抓好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详细分析了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措施,强调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设计教学紧密结合,加强实习环节,注重建立工程概念,注重提炼科学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工作作风、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学生尽快融入工作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混凝土及砌体结构精品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实习、实验、课程设计) 对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运用课程内容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东北电力大学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结合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 提出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充实实习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整合课程设计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实践环节改革措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实践教学,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邹昀.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 2006, (2) .

[3]何夕平, 陈燕.土木工程三大实习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08, (5) .

[4]王建平, 胡长明, 李慧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

[5]张西平, 陈素红.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7) .

8.砖混结构砌体质量管理 篇八

关键词:砖混结构;砖砌施工;质量管理

作为一种兼具隔热保温、吸潮吸音、施工简便、材料易得、美观耐用、造价低廉以及便于维修等诸多优点的结构建筑,砖混结构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尤其是民用住宅建筑。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对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又由于砖混结构是以砌筑墙体为主要承重结构,要想提升砖混结构建筑质量,必须首先提升墙体的砌筑质量。因此,展开有关砖混结构砌体质量管理的研究,对于提升砖混结构建筑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稳健与持久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砖混结构砌体施工现存主要问题

当前,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砖混结构建筑的砌体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质量问题(如表一所示),使得砖混结构砌体质量大打折扣,必须引起广大建筑工作者们的重视。

表一  我国砖混结构砌体施工现存主要问题

序号

问题类型

具体影响

1

砖浇水湿润程度不够

砖表面的水无法有效渗入砖内,滞留于砖面形成水膜,增大砌筑砂浆的流动性,砖产生滑动而出现砌体变形,墙面平整度与清洁度无法得以有效保持

2

砖砌体水平灰缝不够饱满

造成砖局部受压,砌体的抗压强度减弱

3

砖砌体竖缝砂浆不够饱满

减弱砌体的抗剪强度

4

留槎方法不够合理,接槎不够牢固

减弱建筑物的整体性与抗震性,增大砖混结构建筑的安全隐患

5

砖与砂浆强度得不到保证

砖的质量、砂浆的拌和质量存在很大波动性,砌体强度受到很大影响

6

构造柱夹层断开

削弱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增大使用安全隐患

二、砖混结构砌体质量管理措施

在充分了解当前我国砖混结构建筑砌体施工中存在的常见质量问题后,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采取措施,高效落实砖混结构砌体质量管理,显著提升砖混结构建筑质量

(一)严把原材料质量关

基于原材料质量的优劣对砖砌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力,在正式施工前,应严把原材料质量关,认真做好施工材料的进场验收与使用检测工作。所选施工材料均应满足相应设计要求与规范标准。如沙子的含碱量与颗粒粒径大小、砂浆原料的等级标准与组成质量、砖的等级标准与抗压强度等常见指标必须充分满足设计规范。又如,砌筑清水墙体与柱体时,应尽量选用色泽均匀、边角整齐、大小一致的砖材。

(二)不断加大“规范”学习力度

为了促使基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有效保障砖砌体的施工质量,建设单位应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应用规范学习。当前,某些施工队伍在砌筑墙体时采用“先外墙、再内横墙、后内纵墙”的三步砌筑法,该法不甚合理。事实上,“规范”中已经明确提出了有关构造柱的施工、留槎的临时间断、水平灰缝的控制等具体要求。由于部分施工人员没有认真研读和充分了解“规范”,未能真正掌握“规范”要领,才会出现上述不规范施工操作。因此,必须不断加大“规范”学习力度,使广大基层施工人员能够充分熟悉并准确应用“规范”,逐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合理运用砌筑方法

基于砌筑方法运用的合理与否,將直接决定砖砌施工质量的高低。在实际施工时,应合理运用砌筑方法。一方面,坚持并发扬部分传统施工工艺。实践证实,37cm砖墙两面挂线、设置皮数杆、干砖不上墙、实时吊靠墙体平整度与垂直度、当天搅拌砂浆当天在规范规定时间内用完等传统工艺,能够实现对墙体垂直度、墙面平整度以及水平灰缝厚度的高效控制,应予以坚持与发扬。另一方面,积极改进现行操作工艺。例如,目前多采取“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筑法,该改良工艺能够实现对水平灰缝饱满度的良好控制。

(四)及时处理常见裂缝

在砖混结构砌体施工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容易出现温度裂缝、沉降裂缝以及荷载裂缝等常见裂缝。基层施工人员应秉承“快速查明原因、准确鉴别性质、认真观测规律、明确处理目标以及合理选择方法”的基本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方法来及时处理裂缝。目前,砖砌裂缝常用处理方法如表二所示。

表二  砖砌裂缝常用处理方法

序号

处理方法

具体操作

1

填缝处理

以高标号树脂砂浆、水泥砂浆加胶来处理填缝

2

砂浆嵌填

当对砖墙两面出现开裂现象时,将钢筋埋设于裂缝两侧,其中一头弯直钩嵌至砖墙内,随后以高标号水泥砂浆进行嵌填

3

压力灌浆

将水泥砂浆或者其他灌浆材料在一定压力下注入裂缝

4

整体加固

设置钢腰箍来加固有裂缝的整个墙体

三、结语

总之,为了显著提升砖混结构建筑质量,建筑砌筑工程人员应在充分了解当前我国砖混结构建筑砌体施工存在质量问题的基础上,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不断加大“规范”学习力度、合理运用砌筑方法、及时处理常见裂缝,从而高效落实砖混结构砌体质量管理,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高质、经济以及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友香.浅谈如何加强砖混结构砌体的质量管理[J],大观周刊,2012(22).

[2]杨杰.援疆工程中砖混结构砌体施工质量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5).

9.多层砌体结构房屋震害调查 篇九

赴5.12汶川地震灾区,分别对绵竹、汉旺、都江堰、汶川、映秀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全面了解多层砌体结构的.震害现象,并针对多层砌体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窗下墙的交叉裂缝提出新的研究方法.

作 者:张璇 郑军鹏 张霄 作者单位:张璇,郑军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张霄(西安三建建设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54)

10.砌体结构圈梁有哪些构造要求? 篇十

1 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到中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m;

2 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

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3 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h≥240m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2h/3。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φ10,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箍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

11.浅谈砌体结构裂缝分析与控制 篇十一

关键词:砌体结构 墙体裂缝 原因分析 控制措施

一、裂缝的性质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温度、干缩,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这类裂缝几乎占全部可遇裂缝的80%以上,而最为常见的裂缝两大类,一是温度裂缝,二是干燥收缩裂缝,简称干缩裂缝,以及由温度和干缩共同产生的裂缝。

1、温度裂缝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结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最常见的裂缝是在砼平屋盖房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上,如在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块)灰缝朱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包括女儿墙)。

2、干缩裂缝 烧结粘土砖,包括其他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就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窑的砖,一般不要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但对这类砌体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砌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如砼砌块的干缩率为0.3~0.45mm/m,它相当于25~40℃的温度变形,可见干缩变形更大。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如砌块出窑后放置25d能完成50%左右的干缩变形,以后逐步变慢,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

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缩小,约为第一次80%左右。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

3、温度、干缩及其他裂缝

对烧结类块材的砌体最常见的为温度裂缝,面对非烧结类块体,如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也同时存在温暖和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其在建筑物墙体上的分布一般可为这两种裂缝的组合,或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裂缝现象,而其裂缝的后果往往较单一因素更严重。

另外设计上的疏忽、无针对性防裂措施、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差、违反设计施工规程、砌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以及缺乏经验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砌体裂缝的控制

1、裂缝的危害和防裂的迫切性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墙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重置的要求更为严格。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如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房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直观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加强砌体结构,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果的抗裂措施,已成为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因为这涉及新型墙体材料的顺利推广问题。

2、裂缝宽度的标准问题实际上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此处提到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限值),是一个宏观的标准,即肉眼明显可见的裂缝,砌体结构尚无这种标准。那么,对砌体结构来说,墙体的裂缝宽度多大是无害呢?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还涉及到可接受的美学方面的问题。它直接取决于观察人的目的和观察的距离。对钢筋砼结构,裂缝宽度大于0.3mm,通常在美学上是不能接受的。

这个概念也可用于配筋砌体。而对无筋砌体似乎应比配筋砌体的裂缝宽度准备放宽些。但是对于客户来讲二者是完全一样的。这实际上是直观判别裂缝宽度的安全标准。

三、我国《砌体规范》抗裂措施的局限性

《砌体规范》GBJ3-88的抗裂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第5.3.1条:对钢砼屋盖的温度变化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可采取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采用有檀屋盖或瓦材屋盖;控制哇酸盐砖和砌块出厂到砌筑的时间和防止雨淋。未考虑我国幅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温度、湿度的巨大差异和相同措施的适应性。二是第5.3.2条:心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从规范的温度伸缩缝 的最大间距可见,它主要取决人于屋盖或楼盖的类别和有关保溫层,而与砌体的种类、材料和收缩性能等无直接关系。

可见我国的伸缩缝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因建筑过长的结构中出现竖向裂缝,它一般不能防止由于刚砼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

由此可见,《砌体规范》的抗裂措施,如温度区段限值,主要是针对干缩小、块体小的粘土砖体结构的,而对干缩大、块体尺寸比粘土 砖大得多的砼砌块和哇酸盐砌体房屋,基本是不适用的。因为如果按照砼砌块、哇酸盐块体的干缩率0.2~0.4mm/m,无筋砌体的温度区段不能超过10m;对配筋砌体也不能大于30m.在这方面,国外已有比较成熟的预防和控制墙体开裂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在较长的墙上设置控制缝(变性缝),这种控制缝和我国的双墙伸缩缝不同,而是在单墙上设置的缝。

该缝的构造既能允许建筑物墙体的伸缩变性,又能隔声和防风雨,当需要承受平面外水平力时,可通过设置附加钢筋达到。这种控制缝的间距要比我国规范的伸缩缝区段小得多。如英国规范对粘土砖为10-15m,对砼砌块及哇酸盐砖一般不应大于6m;美国砼协会(ACT)规定,无筋砌体的最大控制缝间距为12-18m,配筋砌体控制缝间距不超过30m.二是在砌体中根据材料的干缩性能,配置一定数量的抗筋钢筋。

参考文献:

12.砖砌体结构应用研究 篇十二

关键词:建筑工程,无筋砌体,绿色建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国民基础设施建设也迈入了新的阶段, 在现代工程建设方面, 技术有了较大的提升, 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为了满足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施工需要, 在施工过程中, 砖砌体工程的发展对工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砖砌体工程的特点是:历史悠久、使用量大、适应各种结构、拓展空间广阔。为了开发更新型的砖砌体, 研究砖砌体的这些特点至关重要。

1 历史悠久

砖砌体在我国使用广泛, 并且砖砌体结构在我国起源较早, 历史遗留下的诸多古建筑就是最好的佐证。诸如, 矗立了千年的万里长城, 就是世界史上最伟大的砖砌建筑结构;春秋战国大兴水利建设, 历经千年沧桑的都江堰就是秦代以来, 我国伟大的水利砖砌体工程;在距今1 400年前的安济桥, 就是世界史上最早的砖砌体拱桥, 并且安济桥还列入了世界土木工程里程碑的行列之中, 代表了我国古代杰出的砖砌体技术。对于这些灿烂而辉煌的砖砌体结构建筑, 我们值得自豪, 但与此同时我们要更多地去继承, 把优秀的砖砌体文化弘扬下去。解放以来, 我国在砖砌体结构方面, 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尤其是在材料、技术等方面, 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

各地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当地特点选择适宜结构特点的材料进行砌体工程, 随着新材料的应用, 砖砌体中的页岩空心砖成为了砖砌体中的主要材料。

2 使用量大

我国自解放以来, 砖的产量逐年增加。据相关统计数据[3], 1980年全年的砖产量为1 600亿块, 1996年产砖量增长至6000亿块, 跻身为世界产砖量最多的国家。在我国, 诸如办公楼、民用住宅等基础建设工程, 多以砖砌体作为墙体的建材。我们都知道, 50年代, 这些基础建筑结构多少4层左右, 城市也不过在8层。而现在, 每年兴建的砖砌体建筑就大1亿平方米。就重庆市而言, 在1980年~1983年的三年间就形成了503万平方米的住宅面积。

3 适应各种结构

砖砌体结构应用广泛, 目前运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之中。诸如, 镇江市, 就建设高60m、内外径为4.78m和2.218m的砖砌体烟囱结构, 利用料石建设了高达80余米的排气塔;湖南省, 建设了高达12.4m、宽6.3m的砖砌体粮仓;福建省, 利用毛石建设了云霄至东山的大型向东渠, 并且岱渡槽就有25座, 形成了高12.4m、宽6.3m的砖砌体结构。此外, 我国致力于古代技术的发展, 在1959年建成的现代桥, 其石拱桥段的跨度达60m, 高约52m;而建设的湖南鸟巢和大桥, 其跨度更是达到120m。据相关统计, 我国现已建成的砖砌体石拱桥, 在100m以上的就达10座, 创造了诸多的世界纪录。

我国砖砌体充分吸收地震灾害的房屋建设经验。目前, 我国大部分的城市都设有6度以上的设防区。于是, 地震强度小于6度的情况下, 砖砌结构不会发生较大的结构损坏。随着现代技术的改进、设计的科学性, 在大于7度的区域, 仍建设有一定量的砖砌体建筑群。据相关统计, 我国在近10余年中, 大中城市实现了砖砌体建筑面积80亿[4]。

4 拓展空间广阔

1) 以前使用砖砌体的材料特点与状况

从近十年来看, 我国在砖块、河砂、煤矸石等建材上有较大的发展。我国1985年所建设的房屋结构, 多以砖块作为墙体结构, 在将近40年的发展进程中, 墙体的革新主要面向于砖砌体结构, 是实现建设现代化的关键方面。砖块的种类繁多, 且规格较繁杂, 就中小型的砖块使用最为普遍。目前, 在小型砖块的基础上, 又纷纷研发出结构强度大的具有装饰效果的砖砌块。

此外, 新编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就墙梁的设计, 尤其是地震区的设计, 要切实推广该结构形式的使用程度。同时, 基于多年来的研究, 砖砌体结构开始研发新型墙体材料, 尤其是在抗温、高稳定性方面, 近几年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2) 未来砖砌体所要具备的特

其实, 砖体的材料成分复杂, 而砖石是最为传统的建材之一。基于几千年的发展, 砖石稳定的物理性能、便于生产和取材、廉价等的优越点, 其在几千年中都受到人们的青睐。不过, 在现代技术的背景下, 我国砖砌体材料也存在较大的缺陷, 诸如强度小、污染大、自重大等的技术短板, 所以砖砌体建筑结构在使用上缺乏较大的耐用性, 在抗震上缺乏稳定的性能。据此, 针对这些已有的问题, 笔者认为需要进行如下的工作改进。

(1) 节能环保型建材的研发

“绿色建材”的概念提出已有20余年, 在1992年的环境和发展的首脑会议上, 又通过了“21世纪议程”宣言, 标志着全球框架下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对于可持续而言, 旨在环境保护、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减小自然的消耗、实现废弃资源的循环使用等, 并把保护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在的首要任务。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 发达国家纷纷实施绿色建材计划, 并在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我国依托于1992年的首脑大会, 以江泽民为经济发展的总指导,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杜绝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倒库。与此同时, 大力推行科技创新, 针对绿色建材的研发, 以形成绿色和谐的建筑产业发展。

利用页岩生产多孔砖。我国资源丰富, 就页岩资源而言, 分布广泛, 储存量大。烧结页岩砖, 就实现了低消耗、高强度、外观美的砖体研发, 并且烧结页岩砖的强度达到了MU30, 可以较好地运用于清水墙体的堆砌, 据此, 页岩砖成为了建材的“宠儿”。

对于发展废渣轻型砼墙板, 具有较大的意义。该板是以粉煤灰为主料, 配以矿渣、炉渣等骨料, 并同时加入一定量的纤维和轻材料, 这样就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施工技术。

发展复合板墙和砖块。目前, 建筑材料还无法满足于即保温隔热又实现防水的高强度性能。这就说明, 我们需要大力发展复合型材料以形成多功能的墙体。诸如, 钢丝网水泥夹芯板, 就是良好的复合材料, 但从实际的施工效果来看, 在墙体龟裂处理上仍需改进。

对于复合砌块墙体材料而言, 是世界建材研发的方向, 诸如利用灰砂砌块或砼空心砌块与一种绝缘材料复合, 都可以较好的实现外墙体的需求。我国在该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 主要的技术需要改进, 以适应绿色建材发展的需求。

(2) 研发高强砌体材料

就目前而言, 我国在砖砌材料的研发上,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 尤其是在强度和稳定上比较欠缺。诸如, 粘土砖的强度只在8MPa左右;承重空心砖的空洞过大过多。在该方面, 发达国家的强度在45MPa, 承重空心砖的承重量达13k N每平方米。对于国外的优秀技术, 我国需要在配料、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进, 以提高烧砖的质量, 满足现代建筑的建设需求。诸如, 太平洋砖厂, 就是立足于中美合资, 实现了页岩砖强度的80MPa。且基于页岩砖的高强度、高稳定性和色彩性, 其还广泛运用于装饰材料, 出口到各个国家运用于高档建筑的建设。其实, 高强度建材相对于低强度的建材, 在价格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

基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 为提高砖块的质量, 商品浆和干拌浆浆有较大的市场需求。而且干拌浆实现了加水搅拌即可的方便性,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3) 强化砌体结构理论方面的研究

强化转体结构的理论研究, 是从本质上优化该领域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我们发现, 在物理和数学的基础上, 建立科学而完善的砖砌体结构理论, 是世界砖砌体结构的研究课题。在此方面上, 我国具有较好的基础, 有一定深度的针对研究, 这对于后续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丁大钧.《砌体结构》教学刍议[J].建筑结构, 1999 (3) .

[2]施楚贤主编.砌体结构理论与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3]周玉琴, 等.浅谈新世纪“绿色建材”在国内外发展趋势.天津墙改办.墙改与节能, 1999 (2) .

13.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复习要点 篇十三

32、横向平面排架的作用:厂房结构受到竖向荷载和横向水平荷载主要由横向平面排架承受,并通过它传给基础及地基

33、纵向平面排架的作用,保证厂房结构的纵向刚度和稳定性,承受厂房结构受到的纵向水平荷载并把他传给基础。

34、柱间支撑的作用:承受山墙传来的纵向风荷载和吊车纵向水平荷载,并把他们传至基础,同时提高厂房的纵向刚度和稳定性。

35、厂房的屋面梁底面或屋架下旋底面的标高及吊车轨顶标高是厂房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参数。36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平面布置灵活、易于设置较大的房间、使用方便、但结构抗侧刚度小、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变形大。

14.砌体结构课程总结 篇十四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勘察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本工程的建筑物层数为九层,总高度为36.1m,最大跨度7.1m;框架结构,本工程砌体结构工程块料按图纸设计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二、编制依据

1、东莞市大岭山供销社中兴综合楼设计图纸;

2、《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统一标准》;GB 50300-2001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建筑构造》L06J125;

5、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图集、施工验收规范,工程检验及评定标准。

三、施工准备

物料提升机、砂浆搅拌机、切割机、小车、马凳、灰斗、架板、靠尺、线坠、锤子、大铲、瓦刀、水壶、抹子、笤帚、工程线、水平尺;

四、砌体工程施工要求

本工程每层砌体工程量较多,且部分单面墙体较长层高较高,因此圈梁、构造柱很多,墙边混凝土门垛较多。针对甲方对工程质量要求高的实际情况,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1、砌筑材料进场后,必须经复试合格,进场时要有产品合格证和检验报告。产品龄期应超过28天,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为A5.0。

2、堆放场地应平坦,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整齐。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m。

3、砌筑前应按照设计要求,做好砂浆配合比,施工中严格按照配合比集中拌制砂浆,并做砂浆试块强度试验。

4、砌筑前,先画好排砖图,必须根据砌块尺寸和垂直灰缝的宽度和水平灰缝的

厚度计算砌块砌筑皮数和排数,以保证砌体的尺寸;砌块排列应按设计要求,从各结构层面开始排列。洞口部位尽量用整砖。

5、砌筑前必须先放出轴线和边线,对基层清理干净,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毕,拉结筋安装完毕。甲方,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砌筑。

6、依据施工图纸放出墙体的轴线、控制线、500标高控制线、门、窗洞口位置、砌筑皮数线、拉接筋位置、长度,并经验收合格。

五、质量要求

(一)保证项目

1、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砂浆品种和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砂浆各组试块的平均强度不小于fm,k(fm,k试块标准养护抗压强度,下同);任意一组试块的强度不小于0.75fm,ko。

3、砌体砂浆必须密实饱满,加气混凝土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不小于80%。

4、垂直度≤3mm,平整度≤5mm,灰缝平直度≤8mm;

5、轴线偏移≤5mm,外墙窗洞口偏差≤10mm,砌体标高≤+20 mm

6、外墙灰缝饱满度≥95%,内墙90%;

7、砌块砖运输过程中,严禁乱堆乱倒,落地灰及砖头及时处理利用,确保工完场地清;

8、外墙转角处严禁留直槎,其他临时间断处留槎做法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二)基本项目

1、砌体上下错缝;窗间墙及墙面无通缝。

2、预埋拉结筋的数量、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间距偏差不超过一皮砖。

3、构造柱留置位置正确,大马牙槎先退后进;上下顺直;残留砂浆应清理干净。

4、墙组砌正确,竖缝通顺,刮缝深度适宜、一致,楞角整齐,墙面清洁美观。

六、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砌体基础处理→砌筑导墙壁→第一步砌体及勾缝→第二步砌体及勾缝→斜砌及勾缝→现场清扫

七、施工操作工艺

1、砌块排列时,必须根据砌块尺寸和垂直灰缝的宽度和水平缝的厚度计算砌块砌筑皮数和排数,以保证砌体的尺寸;砌块排列应按实际要求,从各结构层面开始排列。

2、必须做好砌筑前的湿水工作。砌块应提前一天浇水,直到砌块表面充分湿润,呈现水影为止,以避免砂浆中水分在砂浆硬化前被砌体吸收,砂浆缺水将影响强度和粘度。雨季则应适当控制浇水量,必要时采取防雨,排水措施,以免砌体吸水饱和过湿,砌筑后砂浆中的水分增加,降低砂浆强度。

3、砌体要防止通缝现象,上下皮砌体要错缝砌筑,搭接长度按规范执行;砂浆饱和度要达到规范要求。水平灰缝不大于15㎜垂直缝不大于20㎜。

4、砌块所采用的砂浆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

5、砌筑一定面积的砌体后,应随时进行砌体勾缝工作。

6、严格控制墙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7、对设计规定或施工所需要的孔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留孔洞和穿墙等均应按设计要求砌筑,不得事后凿墙。墙体抗震拉结筋的位置,钢筋规格、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应错放、漏放。

8、分别在建筑物室外大角矩形柱上弹出固定轴线,用红油漆作好标准,用经纬仪逐层上引,每层放完线后,必须检查轴线是否闭合,闭合后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9、每层墙高均以±0.000为固定标准点,用钢尺上引,在每层混凝土柱上测出地面以上+0.5标高,并弹出墨线作为门窗安装、地面和室内装饰的依据。

10、砌筑门窗口时,若先立门窗框,则砌砖应离开门窗框边3mm左右。若后塞门窗框,则应按弹好的位置砌筑(一般线宽比门窗实际尺寸大10-20mm)。

11、在砖墙中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时,在砌筑前应先将构造柱的位置弹出,并把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联结处,砌成马牙槎,每一马牙槎沿

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cm,砖墙与构造柱之间应沿墙高每50cm设置2Ф6mm水平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0m。

12、预留施工洞口两侧砌成马牙槎并安放水平拉结筋,上口设置过粱,高度不大于1.4M。

八、施工注意事项

1、在砌筑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校核墙体的轴线和边线,当挂线过长,应检查是否达到平直通光一致的要求,以防轴线产生位移。

2、砌筑排砖时,必须将立缝排匀,砌完一步高架子,每隔2m间距,应在墙棱角处用托线板吊直划线,二步架往上继续吊直弹粉线,由底线往上所有2/3砖的长度应使一致;上层分窗口位置时必须同下层窗口保持垂直,以免墙面出现游丁走缝。

3、立皮数杆要保持标高一致,盘角时要均匀掌握灰缝,砌筑时小线要拉紧,不得一层线松,一层线紧,以防水平灰缝出现大小不匀。

4、构造柱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要分层进行,振动棒不得直接碰冲墙体,以免造成砖墙鼓胀。如在振捣时发现砖墙已经鼓胀变形,应随时拆除重砌。

5、砌筑墙时,应注意溢出墙面的灰渍(舌头灰)应随时刮尽,刮平顺;半头砖应分散使用。

6、构造柱处砌筑应注意使构造柱砖墙砌成马牙槎,设置好拉结筋,应从柱脚开始先退后进;当齿深120mm时,上口一皮应按先进60mm后,再上一皮进120mm,以保证混凝土浇灌时上角密实;构造柱内的落地灰、砖渣杂物应清理干净,防止夹渣,以免影响构造柱的整体性。

7、砌块砖上楼前必须专人湿隔夜水,施工现场配备油桶随时对砌块进行补充湿水。

8、根据墙体长度、高度及门窗洞口尺寸及破花的要求进行预排,独缝按不小于1/3砖进行错缝排列,小于1/2砖,特别是外墙及其门窗洞口处非整砖一定用配块砌筑;预留孔洞槽沟,过梁等处一律用标准砖(配块砖)做,斜砌部分起止处用预制异形块砌筑。

9、施工前楼面的混凝土灰巴必须铲除,并用水冲洗干净;砌块上墙前浇水充分,特别是迎灰面;砌筑灰浆倒于灰槽中,灰槽装灰前用水湿润,用完后冲洗干净;严格按配比调配砂浆,砂浆陈放时间不得大于4小时。

10、为了保证导墙的质量及施工工效,导墙提前一天砌墙施工,其砂浆标高宜提

高一级,导墙的平整度不低于10,导墙下找平层大于20的用C10细石混凝土铺垫。

11、施工时必须挂线砌筑,水平灰缝铺灰长度不宜大于三块砖,独缝用灌浆法施工,斜砖部分必须顶紧砌严,每层层砖砌完后用?15的塑料管勾缝。

12、每步脚手砌体高度不宜超过1.8m,24h后砌筑第二步脚手,并按要求设置木砖,每步脚手完工检查合格后,进行勾缝及墙面清扫。

13、施工脚手架由专人搭设,上脚手架前必须检查脚手架的安全性能和工作性能,对有安全隐患或操作不便的及时通知人进行整改,脚手板上堆放砌块砖不得超过二层。

14、门洞尺寸宽按图上尺寸+20㎜,高按图上尺寸+10㎜;门洞处第一块木砖安在第二块砌块上,第二块木砖安在第五块砌块上,东立面曲线阳台栏杆对应部位,每三块砌块用配块砌筑(栏杆预埋件处)。

15、构造柱等二次浇灌构件必须振捣密实,特别是外墙上的构件。

九、成品保护

1、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砂浆污染墙、柱表面;在临时出入洞或料架周围,应用草垫、木板或塑料薄膜覆盖。

2、墙体拉结钢筋、抗震组合柱钢筋、各种预埋件、暖卫管线、电气管线,均应注意防护,不得随意碰撞、拆改或损坏。安装暖卫、电气设备和管线时,也不得随意拆打,剔凿墙体。

3、搭拆脚手架时不要碰坏已砌墙体和门窗口角。

4、落地砂浆及时清除,以免与地面粘接,影响下道工序施工。

5、过梁底部的模板,应在砌筑砂浆强度达到50%以上时,方可拆除。

十、施工注意事项

(一)、弹线和挂线:先在结构面上弹好墙中、墙边线,弹边线时尺寸按轴线量出来95mm,可使190宽墙体位居轴中梁中,再在大于200的柱面上弹出墙边垂线。大于2米墙砌筑时应挂线,且每皮拉线。

(二)、排脚:即板(梁面)砌第一皮砖或一共二皮实砌砖,排脚的进出线要按墨线实排,不必留有空隙,挂线时才有空隙(一般取1.5mm)。遇丢搓处均

须事先排好,遇构柱时应先退后进,大砖三进三出。

(三)、砌筑:任何墙体不得当天砌到顶,拉结筋都得拉直摆平,沙浆铺敷长度不得大于0.75m,外墙实行原浆勾缝,构造柱与墙体连接时同样每隔500放拉结筋,入墙强度大于1000,预制过梁梁底同样得铺设沙浆,不得清摆。临时间断处得加放拉结筋外露500以上,间距根数按常规。

(四)、材料:按常规送检各种材料,按试验室级配比配制各种设计要求的各级沙浆,砖块提前浇水湿润,断砖分散使用且用在受力较小处,用在门窗头角上的细石砼砼木落砖标号必须大于100#,二次结构的构造柱等均得做级配(C20)并按实配制及做好混凝土试块。

十一、安全措施

1、脚手架应经检查后方能使用。砌筑时不准随意拆改和移动脚手架,安全防护栏杆不得随意挪动拆除。

2、在砌砖时,操作人员应面向里把碎砖打在室内,严禁把砖头,砖渣抛向室外。挂线用的坠砖,应绑扎牢固,以免坠落伤人。

上一篇:安吉幼教考察有感下一篇:KTV点单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