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共12篇)
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篇一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时、分、秒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时间单位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部容易接受。所以,教材特别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还是来认识时间,体验时间。学情分析:
学生对时、分、秒的认识比较抽象,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但是由于它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时首先要了解学生对钟表、时间已经知道了什么?从学生已有的时间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其次一定要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认识、体验时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意义。
2、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能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过程与方法:
1、在探索时针、分针和秒针特点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及其简单的计算。
2、将“时、分、秒”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培养时间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事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1、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整时、几时几分。
2、知道时间单位之间简单的换算。教学难点:
1、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整时、几时几分。
2、会计算时针、分针、秒针所经过的时间。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
课题:认识时、分
教学内容:教材8—10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教学准备:钟面教学具。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揭示课题:小朋友猜对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二、思索探究
1、初步认识钟面
说明: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
有12个数,让学生从1顺次读到12。
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2、初步认识整时
(1)出示7时的钟面,让学生猜猜是几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再出示5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引导观察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时针呢?
(2)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3)教学试一试
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3、认识大格。(挂图出示:钟面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钟表。)提问:仔细观察钟面,看看你能有哪些新的发现。
(学生可能发现:钟面上有1~12这12个数;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讲述:我们把每两个数字间的距离叫做1大格(板书:大格),所以12到1这两个数之间是1大格,同样,1到2之间也是1大格。
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呢?(引导学生从1开始依次数出12个大格。学生数好后板书:12个)
4、认识小格。
讲述:钟面上除了大格,还有小格,相邻的两个小点之间是1小格。(板书:小格)
提问:那么,1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学生交流。(板书:5个)
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小格?我们一起5个5个数一数。
小结:通过小朋友们的努力探索,我们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5.认识时。
讲述:时针从12走到1是多少时间?(1小时)从1走到2呢?(也是1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走1大格都是几小时?
讲述:这个绿色部分就表示时针走了1大格,也就是1小时。
(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提问:时针走2大格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几小时?走到7呢? 那么,时针走一大圈又是几小时? 学生动手操作。(要求:时针从12出发,分别拨出2时和5时)
小结:要知道钟面走了几小时,我们只要看时针,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6、认识分。
讲述:分针走1小格是1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分针是怎样走1小格的。这个绿色部分表示分针走了1小格,也就是1分。
提问:走这样的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呢?7小格呢?
讲述: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教师用实物钟演示并提问:
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多少分? 分针从12走到4,走了多少分?
分针从12走到7,走了多少分?再走3小格呢,一共走了多少分? 学生动手操作。(要求:分针从12出发,分别拨出10分,25分)
小结:要知道走了几分钟,要看分针,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几小格就是几分。
7、认识时、分的进率。
在钟面上分针走了一圈,经过了几个小格?(60个小格。)因此,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几分钟?
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几个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时=60分
8、感受1分钟。
过渡:1分钟的时间很短,但如果我们认真地利用好,其实1分钟也可以做很多事情。现在让我们体验一下。
大家做眼保健操,1分钟大约做几节眼保健操。
请两名跳得比较快的同学出来跳绳,同学们分别数个数。做“想想做做”第5题,了解有多少同学能在1分钟内完成。
指名背古诗,看1分钟内能背几首古诗。
追问:你觉得1分钟还能做些什么?学生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总结:1分钟虽然不长,但我们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所以我们要抓紧每1分钟,珍惜时间,在1分钟里做更多的事情。
7、感受1小时。
过渡:1分钟大概有多长我们已经初步感受过了,那么1小时又有多长呢? 做“想想做做”第7题。一节课时几分钟?课间休息几分钟?再加上几分钟就是1小时。
三、检测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每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2)指出:小朋友要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3时,要求学生互相看一看拨的对不对。再分别拨出9时、12时,同桌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仔细观察钟面上画了什么针,还缺少什么针,再根据钟面下标出的时刻在钟面上补画出分针或时针。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应该比分针短些,画分针应该比时针长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全课小结
1、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
五、板书设计
时、分的认识
钟面上的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是8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60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60小格是60分。
1时=60分
第2课时
课题:认识几时几分 教学目标:
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2、在认识几时几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几时几分。教学难点:认识接近整时的时刻。教具准备:教具钟、学具钟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小朋友,孙悟空又来了?上节课,我们和孙悟空学习了什么内容?(认识时、分)现在,我们复习一下。填一填:
(1)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分。
(3)时针走一大格(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小时。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分。1时=()分
(4)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是()分,再加上()分,就是1小时。
看一下,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你认识吗?
(用两种表示方法)观察一下,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像这样钟表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孙悟空说,他已经认识了时、分和整时,今天,他想和你们一起认识几时几分,真
正学会看时间,这样,他就不会再迟到了。你们欢迎不欢迎他?(出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
1、认识7时15分。课件出示情境图第二幅。
学生观察,先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达钟面上的时刻。
教师告诉学生:7时15分可以写作7时15分,还可以写作7::15。
2、继续让学生认识7时30分、7时45分。师:时针都在7和8之间,都是7时多。分针从12起走过30小格,是7时30分。
小结:观察钟面认识几时几分,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时,就是几时多,至于多几分,再看分针。
2、教学7时55分。
(1)这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
(2)指出:因为时针还没有到8时,那我们说快到几时了?是8时少几分?(3)因为时针还没有到8时,这个时刻是几时多?多几分?(分针指着11,表示走了55分。)是几时几分?怎样简写?怎么读?齐读一下。
(4)你能学着钟面上的样子动手拨一拨7时55分吗?拨拨看。(5)7时 55分接下来马上就是几时了,怎样拨到8时呢? 学生动手拨一拨并进行反馈。(分针再走5分钟才到8时。)
(6)还想拨吗?和老师一起继续拨,分针走呀走,走到数字10,现在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
9时对吗?为什么?(分针还没到12。)怎样才到9时呢?(结合回答,老师再一遍演示。)
3、认识8时零5分。
(1)(出示8时零5分的钟面)观察一下,这个钟面和8时的钟面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分针不再指着12,时针超过8。)
(2)说说看,这时大约几时?
(3)指出:看时间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看时针,因为时针刚过8时,所以是8时;是8时过几分呢?我们再看什么针?(分针)分针从12起走到1,走了几分,因为没有满10分,中间要用0表示。(在“8时”的后面出示“零5分”)简写怎么写?一起来读一读。
4、练习。(1)(出示5时零5分、12时30分的钟面)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2)集体交流。
(3)说说你是怎么看钟面上的时刻?(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三、检测巩固
1、刚才,孙悟空和大家学得真认真!有没有把本领都学会了呢?(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钟面)谁愿意做聪明的孙悟空,说出每个钟面的时刻,再写下来。认读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问:时针有没有走到4?说明这时是几时多?是几时几分?
认读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问:时针有没有到8时?是几时多?多几分? 写6:05时应注意什么?(强调不要忘了中间的零。)
2、想想做做第2题。
(1)请小朋友看第2题,读读题目的要求。先把时间读一读,再去连连线,生独立完成。
(2)出示题目,进行反馈。
(3)一起把这四个时间读一读,在这四个不同的时间里,小朋友都在做些什么事情呢?你能选一个时间来说一说吗?
同时进行拓展:如分别说说是什么时候的12:05,分别在做什么。如中午的12:05在做作业;夜里的12:05在睡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在钟面上拨出下面的时刻。
四、知识延伸
完成课堂练习相关内容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自编题)
1、写出下面时间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7时35分 11时5分 4时15分 3时20分
2、小明7:35离家,7:55到家,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七、安全温馨提示
放学后注意安全,不要在教室里做危险的游戏,不准到危险的地方去玩,回家的同学路上注意安全,不准在公路上追逐打闹,注意来往车辆。
第3课时
课题:认识秒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2、通过实践操作与合作交流,发现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让学生在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教学难点: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教具准备: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音频“滴答”)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2、再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看到什么?发现了什么?(钟面上有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发现秒针走一小格发出滴答)你知道滴答一下是多长时间?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秒的知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新课探究
1、(1)认识秒针 每一个嘀嗒,你发现秒针走了多少路?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会1秒
① 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 生:拍一下手。(做动作)师:(跟着做)对,很好!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师:(跟着做动作)你没错,真棒!生:我写一个1字就是一秒。生:我跺下脚就是一秒。④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3)1秒的价值
师:短短的1秒钟,滴答一下就过去了,我们实在做不了什么事情。但是现在科技发达,很多现代化的工具1秒能做很多事情,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能在1秒的时间里走很多路程,谁知道一些这样的知识?
师:飞机每秒约行250米,火车每秒约行55米,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有的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
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2、认识几秒
(1)秒针走一大格时间是多少呢?为什么呢?(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
同学们真聪明!那老师再考考你们,我写一个“秒“字的时候,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几个小格,就是几秒?
生: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5个小格,就是5秒。
师:谁能象老师一样出题考考同学们?你做了一件什么事,秒针从钟面上的几走到了几?
生:我写一个“针”字,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5秒。
生:我系红领巾的时候,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15秒。
师:时间很珍贵,在 2004年8月27日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2秒91获得男子110米栏世界冠军。在微不足道的还不足13秒钟时间里,刘翔成了闻名世界的飞人,为我们祖国争了光,如果他慢上1秒,站在领奖台上获得金牌的就不是他了。如果你去问他,他一定会告诉你:1秒,对他来说无比重要。
(2)同桌合作
①做一次深呼吸用()秒 ②跳绳20下用()秒
③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秒
3、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秒针走一圈是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呢?(12个大格,60小格)是多少秒?(60秒)
为什么是60秒呢?(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60个小格有60个1秒,也就是60秒)
(3)现在看大屏幕,点课件仔细观察种面,秒针走60个小格,分针走几个小格,你发现了什么?
(秒针走60个小格,也就是一圈,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60秒)1分和60秒之间是什么关系?怎么表示呢? 板书:1分=60秒
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学生交流:1分=()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5、在什么地方还见过秒?
6、认识计量“秒”的工具
师生共同介绍生活中测量秒的工具。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电子表的跳动规律。电子表显示8:15:59。猜猜看,接下来电子表上会显示什么?为什么?电子表再显示8:59:59,接下来电子表会显示什么呢?
计算秒的工具还有秒表,爸爸妈妈的手机上一般有这个设置。
三、反馈巩固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请同学们跟着秒针走动拍手,每秒拍一下。(2)从1数到60,看谁用的时间最接近60秒。(3)用30秒背乘法口诀,看能背多少句。(教师计时,学生背。)
2、“想想做做”第4题 同桌合作,完成填空。
3、“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表格,50米赛跑成绩。
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小结:跑步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跑得快,用的时间就是最少的。
4、在()里添上时、分或秒(1)夏天午睡大约1()
(2)小芳吃饭大约要25分钟()(3)脉搏跳10次用了8()(4)一节课的时间是40()
5、一人唱一首歌要用3分钟,5人合唱这手歌要几分钟?让学生先猜测,然后试一试验证。
四、知识延伸
1、填一填
(1)钟面上有()根针,分别是()、()、()。(2)分针走1小格是(),走一大格是()分。
(3)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3 大格是()秒,走一圈是()秒。
2、算一算
1分=()秒 4分=()秒 7分=()5分=()秒 9分=()秒 6分=()秒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1分=(60)秒
第4课时
课题:时、分、秒 练习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15—17页练习二第1—8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2、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来描述具体的事情,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刻,也能根据时间画出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教学重点: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难点:用时、分、秒描述具体事情,准确填上时、分、秒。教学准备:教具钟、学具钟、秒表。教学过程 :
一、知识再现
谈话: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时=()分,1分=()秒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时间,同学们已经能看钟面认时间,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板书:练习二)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学生读懂题意,根据生活经验,你能正确填上时、分、秒吗?教师适当引导。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你知道它们的大小吗?
3、完成“练习二”第3题
谈话:大家拿出学具钟面,一起和老师把分针从12拨到4,注意观察分针走了几小格?想一想走了多长时间?如果分针从12走到7呢?自己操作试试。如果是时针从12走到5,走了几大格?要走多长时间?走到8呢?
4、完成“练习二”第4题
学生根据钟面,以及时针、分针的位置写出时间。交流讨论。
小结:先看时针指的是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指向从12数是几小格,就是几分。
5、完成“练习二”第5题
根据时间画上分针,先让学生在模型钟面拨出对应的时间,再画分针。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说一说每个小朋友的作息时间,并填在表格上。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读出钟面上的时间,教师出示本班上午的作息时间表,让学生说一说,钟面上某个时间自己在干什么。
3、完成“练习二”第8题
从教材所示三幅图,你们可以看出这一家人准备去干什么吗? 你能根据每幅图对应的时间,找到电子钟,并把它连起来吗?
4、完成“练习二”思考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上的时间,能看到什么规律吗?学生讨论交流。你知道第四幅钟面应该表示什么时刻吗?
四、知识延伸
老师也出几道考考大家。
1、填空:
(1)时针从12起走到2,要走()小时;
从12起走到9,要走()小时;
从12起走到5,要走()小时。(2)分针从12起走到3,要走()分;
从12起走到7,要走()分;
从12起走到11,要走()分。
2、老师这里还有两道思考题,你会做吗?(1)几时整时针和分针重合?
①3时 ②6时 ③9时 ④12时(2)几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直角?
①3时 ②6时 ③9时 ④12时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了时、分、秒,大家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作业【自编题】
1、填一填
(1)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2)时针走1大格是()时。
(3)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5)1时=()分
(6)1时=()分,60分=()时。
2、小红早上8时开始上课,一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再过()分钟,正好过了1小时,这时是()时。
七、安全温馨提示
放学后注意安全,不要在教室里做危险的游戏,不准到危险的地方去玩,回家的同学路上注意安全,不准在公路上追逐打闹,注意来往车辆。
2.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 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 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 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 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导入:同学们, 经调查, 我们班大部分同学的年龄是12岁 (虚岁) , 也可以通过推理推算出来, 7岁入学, 在学校学了五年, 正好是12岁。老师今年是39岁, 师在黑板上板书39和12。下面请同学比较一下老师和你的年龄, 并用一句话把比较的结果说出来, 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说出:“老师的年龄比我年龄的3倍还多3岁”, “老师的年龄比我年龄的4倍少9岁”。两种说法都可以。接着问, 明年呢?“老师的年龄比我年龄的3倍还多1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年龄话题引入, 并训练学生对两数大小比较, 为新课分析数量关系作理解铺垫。把抽象的数量关系分析生活化, 利于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一、在现实问题情境中分析数量关系, 列出方程, 探索解方程的方法——教学例1
(一) 在情境中分析数量关系, 提出问题
1.师谈话进入情境:孙悟空跟随师父历尽千辛万苦从西天取来大量经书, 藏在古城西安的大雁塔中。大雁塔和小雁塔是著名的古代建筑。 (出示大雁塔和小雁塔的图片) 这节课, 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高度有关的数学问题。 (出示例1的一部分“西安大雁塔的高度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 暂不出示所求的问题)
2.师让生读出这段文字并提问:谁比谁少22米?让学生明白“大雁塔高度和小雁塔高度的2倍比, 少22米, 可以把小雁塔高度的2倍看做一个整体。”
师进一步启发:这句话清楚地说明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 请同学们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
出示学生可能想到的等量关系式: (1) 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2)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师:经测量小雁塔高度是43米, 你能利用这个关系式口答出大雁塔的高度吗?学生口答, 师板书:2×43-22=64 (米) 。
【设计意图】运用数量关系直接求出高度, 体会顺向思维。既感受数量关系的价值, 又为下面的逆向思维作出对比准备,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下面列方程时也要像这样顺向思维进行思考。
4.师:如果知道大雁塔的高度是64米,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小雁塔的高度是多少米? (出示“大雁塔高度是64米”和“小雁塔高度是多少米?”把例1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在清楚数量关系的基础上, 学生已经把问题迁移到需要用逆向思维考虑解决的问题上。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突出解决问题是学生自己的学习需求, 也为他们探索解答作出心理准备。
(二) 根据等量关系布列方程, 同时唤起有关方程的旧知
1.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 师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 这时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我们去求的?
追问:让你求小雁塔的高度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可以列方程解答。如果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进行解答, 师给予肯定, 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明确方法, 并提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师谈话:我们在五年级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 谁来说一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生能大概说出“写设句、列方程、解方程和检验等即可。
3.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 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解:设小雁塔高x米。
2x-22=64
【设计意图】经历由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在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 先由情境抽象成数量关系式, 再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实现了学生在逐步抽象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的方法, 体现了数学的简洁性和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三) 自主探索解方程的方法, 体会转化的思想
提问:这样的方程, 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 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
交流中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 使方程变形为2x=?, 即把用两步计算的方程转化为一步计算, 变新知为旧知, 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
要求学生接着例题呈现的第一步继续解出这个方程。学生完成后, 组织交流解方程的完整过程, 核对求出的解, 并提示学生进行检验, 最后让学生写出答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方程解法的过程中, 体会运用转化策略, 把两步转化成一步、复杂转化成简单、新知转化成旧知。
(四) 思考其他方法, 感受解法的多样化
1.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后, 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 并说说列方程的根据, 以及可以怎样解列出的方程。如果学生不能列出其他方程, 师不能作硬性要求。
2.引导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引导学生关注:⑴要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寻找等量关系, 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发现的等量关系;⑵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⑶解出方程后要及时进行检验。 (师板书:找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并列方程;解方程, 检验。)
【设计意图】通过解法的多样化, 使学生明白可以根据自己学习实际和思维习惯分析数量关系, 列方程解决问题, 同时训练学生思维, 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注意比较例题, 进一步形成解决问题模式——自主合作学习“练一练”
“杭州湾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全长大约36千米, 比香港青马大桥的16倍还长0.8千米。香港青马大桥全长大约多少千米?”
谈话:我们已经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下面就请同学们试着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做“练一练”。
1.先让学生读题, 并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合作交流。交流前要出示交流顺序提示:⑴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⑵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⑶是怎样解列出的方程的;⑷对求出的解有没有检验。
3.最后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 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
针对学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包括用算术方法) , 教师在提出主导意见的基础上要予以肯定。
4.启发思考:这个问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提炼出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解形如ax±b=c方程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 在探究中学会合作。
三、运用方程策略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牢固形成解决问题模式 (建构牢固的数学模型) ——做“练习一”的第1~5题
谈话: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有两个方面要引起我们重视, 一个是寻找等量关系, 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具体数量;另一个就是解方程。下面我们就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训练。
1.做“练习一”第1题
“解方程。4x+20=56 1.8+7x=3.9 5x-8.3=10.7”
先让学生说说解这些方程时, 第一步要怎样做, 依据是什么, 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时, 要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 了解学生是否进行了检验。 (三个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其他同学选做一题。)
2.做“练习一”第2题
“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
(1) 张村果园有桃树x棵, 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梨树有 () 棵。
(2) 王叔叔在鱼池里放养鲫鱼x尾, 放养的鳊鱼比鲫鱼的4倍少80尾。放养鳊鱼 () 尾。
学生独立完成后, 再要求学生说说写出的每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哪个数量, 是怎样想到写这样的式子的? (把题目中的多、少改成少、多让学生再表示)
3.做“练习一”第3题
“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时速能达到110千米, 比猫最快时速的2倍还多20千米。猫的最快时速是多少千米?”
谈话:同学们, 我们既能准确地找到等量关系, 又能正确解方程, 那么我们就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就请同学们独立解决一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 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进一步突出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4.课堂作业:做“练习一”的第4题和第5题。
“北京故宫占地大约72公顷, 比天安门广场的2倍少8公顷。天安门广场大约占地多少公顷?”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 最大的鸟是鸵鸟。一个鸵鸟蛋长17.8厘米, 比一只蜂鸟体长的3倍还多1厘米。这只蜂鸟体长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在巩固训练和应用策略阶段采用先部分后整体的练习步骤, 进一步深化认识, 并在体验中达到知识和技能的内化。
四、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体会方程的思想和价值——学生拓展设计
1.学生拓展设计
师:请同学们回到课前, 我们师生关于年龄的对话中, 看39岁和12岁, 你能设计一个用今天所学的策略和方法解答的实际问题吗?
师要多听学生的发言, 考虑学生所说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提出问题的贴切性并作出评价和概括。
2.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教师同时总结, 方程是我们解决问题很重要的一个策略, 正确地运用方程, 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尤其是用算术方法不容易解决的一些问题。我相信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习, 对方程会有更深的认识, 并在以后的学习和运用中进一步学好和用好方程。
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篇三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背景介绍: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我们一线的大多数教师总是让用简单枯燥的识字教学来教学,结果孩子们注意力不能集中,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本节课教学,我旨在通过多媒体画面让孩子们能够乐学,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用了“复习导入新课——借助图画,初知偏旁和韵文——探究规律,区别‘礻、衤——看图读韵文识字,理解词语——小结——自主识字,指导书写”这几个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比较“礻、衤”两个易于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区别易于混淆的“礻、衤”这一组偏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习字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小朋友,这学期的《识字4》我们已经辨析了“木、禾”“、艹”“日、目”和“冫、氵”这四组形近偏旁。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形近偏旁带生字的形式出现的看图读韵文识字。
2.板书课题:识字7,生齐读。
【上课开始,交代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被激发,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借助图画,初知偏旁和韵文
1.(多媒体出示图表)看看图表上列了些什么?画了些什么?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话。(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
3.生自由读韵文的第一、二行。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会读了的读给其他小朋友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互相正音。
4.不带拼音,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利用多媒体课件,初步感知偏旁和韵文,让孩子们从画面中感受偏旁的区别。培养孩子们观察、探究能力、说话能力。】
三、探究规律,区别“礻、衤”,识别两个偏旁的字
1.了解“礻”的演变过程。
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读一读,找一找,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多媒体显示“礻”的演变过程,观察“礻”的古文字像什么?
看看图,读读词,想想这些字为什么都有“礻”这个偏旁?(与神仙、祖宗等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与“礻”有关的字?指名说。
2.了解“衤”的演变过程。
(1)出示“裙子、裤子、衬衫”,读一读,找一找,你们发现了什么?
(多媒体显示“衤”。)认识裙。
(2)同桌合作:看多媒体演示“衤”的演变过程,讨论“衤”的古文字像什么。这些字为什么有“衤”这个偏旁?(大都与衣服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与“衤”有关的字?指名说说。
(3)指名读,齐读这组词。
(4)连起来诵读第一二两行。
【通过观看部首演变,让孩子们对部首和字的印象深刻。这样,孩子们学生生字的兴趣也变得浓厚,更好地记忆了生字。】
四、看图读韵文识字,理解词语
1.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这三幅图。
神话:我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自由说说。如:嫦娥奔月、沉香救母、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八仙过海、牛郎织女等。
祝福:请学生说一句祝福的话。
祖先:如图中画的原始人,就是我们人类的祖先。
【让孩子们通过学过、读过的神话故事来理解词语,感知词语和图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们一看到图就能想到“神话、祝福、祖先”】
五、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神话、祝福、祖先”都与什么有关?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第二组词语“裙子、裤子、衬衫”都与什么有关?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
2.齐读词语。
【通过总结让孩子们明白两个偏旁的汉字的规律,利用这种规律来给自己头脑中类似这种偏旁的汉字进行分类。渗透到这类词语,让孩子们产生梳理同类词语的意识。】
六、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读。
2.同桌交流:怎样记住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集体交流:“礻”和“衤”要区别开。
4.教师指导书写: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纠正写字姿势。
【写字教学是我们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教学中要做到扎实有效。我注重让孩子们先观察、分析字形结构,比较两个偏旁的不同后,再让孩子们进行练习。写字练习时,我们进行适当的讲评,并将孩子们写得好的字展示出来,让其他孩子进行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能够取长补短,在以后的练习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所以本节课我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揭示部首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汉字的规律。运用多种方式学习、理解词语,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学习中认识词语,领会词语。在学写生字前,再一次回顾两个偏旁的区别,回顾本课内容,再一次强调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4.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篇四
1、生字表
2、本单元词语积累:
识字1——
春节饺子 拜年 清明 扫墓 踏青 端午 粽子 龙舟中秋 团圆 月饼
识字2——
碧水秀峰 倒影 对歌 榕树 壮乡 象鼻 骆驼 笔架竹筏 鸬鹚 画廊
识字3——
松柏杨柳 桌椅 秧苗 稻谷 庄稼 竹篮 箩筐 筷子茶叶 菠萝 兰花
识字4——
晴空温暖 晾晒 眼睛 瞄准 眺望 寒冷 冻结 冰雪东海 黄河 长江
3、形近字:
饺-校 晴-轻 年-午 杨-场 蓝-篮 柳-迎 伯-柏 庄-压 暖-缓
准-难 冻-练 眼-很 晒-洒
4、近义词
团圆——团聚 对歌——唱歌 温暖——暖和 眺望—瞭望
5、反义词
团圆——分离 寒冷——温暖
(二)课文
《识字1》
(1)读课文——背诵
(2)词串主要讲了哪方面的内容?(介绍了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这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
(3)你能用其中的一条词串说一句话吗?
2、你会用这一课学过的词语填空吗?
(1)清明节,人们到郊外去( 踏青)、( 扫墓)。
(2)(端午)节,人们吃粽子,赛(龙舟 )。
(3)中秋节,人们合家(团圆),一块儿吃(月饼)观赏月亮。
《识字2》
(1)读课文——背诵
(2)词串主要讲了哪方面的内容?
(3)你能用其中的一条词串说一句话吗?
《识字3》
(1)读课文——背诵
(2)本课用图表的形式按实物图、象形字和偏旁的字形形象地提示了 “木、禾”、“竹字头”、“草字头”发展演变的过程。我们通过偏旁可帮助我们辨析形近字。
(3)你能用本课的一组词语来说一句话吗?
《识字4》
(1)读课文——背诵
5.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篇五
本课教学努力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并尽力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这节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了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与交流学习数学,理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培养实践能力。
1、设计了找座位和摆图形的游戏,寓数学内容与游戏中,在游戏中体会两个“第几”确定位置是必要的、合理的。
在一开始找位置的游戏中,有三个学生一开始无法找到自己的座位,学生发现是因为缺了数据而无法找到,找到自己的座位不仅要知道第几组还要知道第几个。
在摆图形游戏中,我指定第几排第几个,学生在相应的格子里摆图形,并适量安排一些可能混淆、可以比较的位置,如第3排第5个与第5排第3个、第2排第6个与第6排第2个,这样不仅有助于掌握确定位置的知识,还进一步体会两个“第几”确定位置的方法是科学与合理的。
2、在生活情境里应用确定位置的知识。
如“找电影院座位”的活动,为了解决“找座位的方法”等难点,利用课件演示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地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解决难点,掌握“找电影院座位”的基本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本课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1)比如在第一次教学第几排第几个时,我问学生是怎么数排的?怎么数个的?学生能够数出来,但是却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是怎么数的。在第二次教学的时候,我改变了问法:你知道是从哪里往哪里数排的?从哪边往哪边数个的?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比较顺利、容易的表达了出来。
(2)在教学完这一课后,大家评完课后,我又有了新的设想:
6.苏教版数学下册二年级第二单元 篇六
02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2、钟面上有()个大格,每一大格有()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分针走一大格是()分钟,秒针走一大格是()秒。
3、分针从3走到5走了()分钟,走到8走了()分钟。
4、电子表上的时刻是()时()分()秒。
5、按时间的长短排列顺序。
35秒
6分
6时
49分
3秒
()<()<()<()<()
6、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数。
2小时=()分
5分=()秒
40分+()分=1小时
120分=()时
3分=()秒
100分=()时()分
7、在()里填上“>”“<”或“=”。
1小时()60秒
100分()1小时30分
3时()299分
二、在()里填上“时”、“分”、“秒”。
1、小明大约每天睡9()
2、小明穿衣服大约需要3()
3、烧一壶水大约要25()
4、一部电影放映了2()10()
5、跳20下绳要用15()
6、每天上午在学校里大约要学习3()
7、唱一遍国歌大约45()
8、脉搏跳动85下大约1()
三、选择题。
1、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是时间是()。
A.1分钟
B.5分钟
C.1小时
2、秒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
A.1秒
B.1分
C.1小时
3、小红1分钟写5个字,6分钟可以写()个字。
A.6
B.5
C.304、第一节课在8时15分上课,8时50分下课。这节课上了()。
A.半小时
B.35分钟
C.40分钟
5、跑60米,小红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跑的最快。
A.小红
B.小英
C.小云
四、你能用两种方法写出下面的时刻吗?
五、根据下面的时刻给钟面画上时针和分针。
六、看图填空。
1、写作业。
2、写作业。
再过()分钟是7时30分
再过()分钟是2时整
七、解决问题。
1、小华每唱一首歌需要3分钟,21分钟过去了,小华唱了多少首歌?
2、小娟做一遍广播体操大约用了9分钟,全班40个人一起做一遍广播体操要用多长时间?
3、小美妈妈1小时做60个纸花,平均每分钟做几个纸花?
4、在一次接力比赛中,平均每位同学跑50米需要8秒钟,一共用去了1分12秒,问这次跑步比赛一共跑了多少米?
5、王师傅1小时做了7个零件,其中休息18分钟,平均做一个零件要用多长的时间?
参考答案
一、1、时
分
秒
秒
1秒2、12
时553、10254、830255、3秒<35秒<6分<49分<6时6、120;300;20;2;180;1
407、>;>;<
二、时;
分;分;时 分;秒;时; 秒; 分三、1、A2、B3、C4、B5、B
四、3时45分、3:45;6时55分、6:55;10时20分、10:20;
8时20分、8:20;10时45分、10:45;6时40分、6:40
五、略
六、1、4时50分
5时20分
30分2、15
七、1、21÷3=7(首)
2、9分钟3、1时=60分,60÷60=1(个)
4、1分12秒=72秒,72÷8=9,50×9=450(米)
7.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篇七
认识容量和升
总课时数:第8课时 上课时间:2013年9月1日 教学内容:第13.14页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一些常见容器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对工作,检查学生的口算完成情况。
二、自主探究
比如:1升水可以倒4杯水,可以倒20个小酒杯,可以倒2大碗„„(比较小的容器)
1个电饭煲是2升多,1个大油桶是5升,一个水池30升,一个脸盆5升„„(较大的容器)
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做到:
(1)想象,也可用手比划该容器的大小;(2)继续补充
三、精讲点拔
1.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别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比如:煲的1/2,锅的差不多,脸盆的1/5 可继续让学生估一估,整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
2.下面的容器里大约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这里的4张图,可以让学生先挑一个最有把握的说,并说清楚理由。再以此为参照,进行推算其他的容器。
也可用排除法进行,但都要学生充分说理,不能是简单的凭感觉。
四、运用提升
指导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略)
五、达标作业
8.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篇八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求“一共住了多少户”算式怎么列?板书:144×15=
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讲述:144×15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用竖式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请学生板演。同桌交流:请同桌同学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哪位同学来说说计算的过程。
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类似,先要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1—4 第1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全班交流: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第2题。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把有错的地方改正过来。全班交流:(1)对还是错?
(2)错在哪啦,你能分析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吗? 第3题。
重点组织学生讨论:25×112怎样列竖式简便。一般把两位数写在下面。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明确:总价=数量×单价
四、课堂作业 计算:
245×23 136×46 78×312 216×67 54×324 618×2
3第二课时 练习课
一、口算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口答。
统计准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订正。
二、笔算练习“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2题让学生说说笔算的过程。
统计正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帮助订正。
三、解决问题 “想想做做”7—10 第7题
学生读题后试着独立解决。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通过交流,学生明确:速度×时间=路程 第8题
读题后教师对“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略作解释。引导学生选择必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第10题
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四、思考题
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讲解 不对所有的学生作要求。
五、课堂作业 计算:
34×321 78×312 562×12 345×34 264×56 132×58 567×12 89×143 “想想做做”9
&2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2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经验,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2、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难点:简便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算式怎么列?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15=
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850×15=?,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学生尝试练习,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指名学生板演(两种不同写法)
提问:这两种方法都对吗?那么哪一种简便?我们通常都用这种简便方法表示。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小组交流:像这样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怎样写比较简便。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
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 第3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对比着计算。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第5题。
学生填完后引导比较: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作业: 第2、4题。
第二课时 练习课
一、完成“想想做做”6、7、9、10题 第6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对比着计算。
指名学生回答,交流每组题的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几十几乘几百,几百几十乘几十都可转化成几十几乘几十来计算。
第7题
以卡片形式出现,指名口算。提问: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小结:不看乘数末尾的0,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数数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得后面添几个0。
第9题
指名读题,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列式解答。
提问: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提问并解答。第10题
答案不唯一,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数末尾0的个数和积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
二、课堂作业
1、第8题
2、第9题的第二个问题: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
&3 练习一(2课时)
教学要求:
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重、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准备习题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练习一的1—5题 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提问:谁来说一说,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小结:乘数末尾的0先不看,把0前面的数相乘,有几个0就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第2题
学生在自备本上独立做,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3、4、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作业
1、笔算下面各题
35×253 67×465 54×176 46×342 87×465 28×434
2、解决问题(补充2题)
第二课时
一、口算练习
20×500 25×100 210×4 32×30 3×120 10×460 40×800 40×200 13×300 200×70 60×900 100×50 学生直接说得数
指名学生说,选3题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提问: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较简便?
二、完成练习一的6、7、10、12题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分组做。指名学生说得数
比较第1、2组题,说说每组两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乘这两个数的积。比较第3组题。
引导学生说出:501个20相加,可以先算500个20是多少,再加上1个20。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对运用第6题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同学要给予表扬。如:36×250=250×4×9
125×64=125×8×8 第10题
读题后,帮助学生理解:一套单人课桌椅是指一张课桌和一把椅子。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第12题
指导学生看懂表格。
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三、课堂作业
1、简便运算
402×20 250×16 48×125
9.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篇九
单位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1.20内的减法法计算。
2.应用小于20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1)通过探索问题的情况,使学生有自己计算基础上的经验20,在减去各种方法的基础上;相比之下,让学生体验和掌握一种相对简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在20减去减法的思维过程中理解,并且可以在20减去计算的减法中进行。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加拿大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使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生活的初始经验无处不在有数学。
(2)让学生了解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选择不同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2)使学生愿意与学生合作,形成与他人学习的习惯。重难度,关键: 1.焦点:主机20小于减法法的计算。2.难度:理解20以下的减法运算。
3.关键:从学生有生活的经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实际问题进入数学模型和解释和应用过程。
小时分:
1.多个一个..........................................................1次 2.练习一..............1次
十几个8,7......................................................1次 4.练习二............1次
5.一个以上..........................................................1小时 6.练习三..............................................................1次 7.审查(a).......................................................1次 8.评论(2)..........................................................1次
第一课超过十几个9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 超过几个负9的计算方法,可以正确计算。2.过程和方法:(1)通过探索问题情境,学生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可以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可以主动提出问题的初始解决方案准备了几个新鲜的桃子?从这张图片,你还发现了什么信息?
健康:猴宝宝今天共准备了13个桃子,兔子顺从买了9个。老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问什么数学问题?
指导学生说的问题:多少?
老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健康:13-9。
老师:如何计算13-9? 2.探讨13-9的计算方法。
(1)学生探索自己的操作。13-9等于几个?请看看孩子们想想的图,你也可以用一根小棍子代替桃子,放一个摆,说,计算13-9可以想,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2)类交换报告。
老师:告诉你怎么算? 3.选择要计算的算法。
老师:想想,在学生刚才说的计算方法,你喜欢算哪种方法?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总结:刚从计算可以看出,9加4等于13.13减9等于4,所以要增加计算速度更快,所以我们在计算时,可以尝试选择这种方法来计算现在老师会是一个问题来测试你,可以接受挑战吗?
健康:可以。
三,应用实践(考虑做全部内容)
1.完全考虑做1。(1)产生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意义的意义。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沟通,要求学生谈谈你怎么算? 2.完全考虑做2。
(1)(显示左边的图片)
老师:你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健康:左边有九个。
健康:左右两侧共15块。
老师:请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提供几件。
学生独立计算,经集体交流。
(2)(生成右图)
老师:从图你可以理解让我们解决一个问题?
健康:左边九个黄瓜,左右两边共有17个,右边的篮子有几个?
老师:你能解决我们学到的知识吗?
在学生独立完成反馈后。3.完成思考做3。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你使用什么方法?
健康:我是11成10和l,第一个10-9 = 1,然后加1和1等于2。
健康:我是9进4和5,前14-4 = 10,则计数10-5 = 5。健康:我在想9 9 = 18,所以18-9 = 9。4.完成思考做4。
老师:刚才大家的表现都不错,那么我们是同样的表格学生组成游戏。分别是9到19张数字卡,10到19张数字减少了9,一张卡片,一个说公式和答案,比那些一再说一遍!开始行动,加油哦!
学生在同一桌活动,教师巡逻指导。5.完全想着做5。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四,课程总结
老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十多个知识。有很多孩子在这个班上表现不错。我们不仅学习了正确的风格,而且计算方法多样,老师感觉很满意!
第2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计算十多个减少。2.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践,学生可以熟练,正确计算。(2)初步经验在具体情况下提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在解决加法和减法方法的具体环境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首先,审查(显示口卡)12-9 = 15-9 = 5 9 = 17-9 = 14-10 = 13-9 = 4 9 = 10-9 = 17-7 = 7 9 = 11-9 = 9 9 = 二,口计算练习
打开火车。
老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看火车是否稳定,开得快,好吗?
健康:好。
(老师让学生完成练习的第四个问题,然后让一组学生一个一个报告计算结果,其他学生认真校对。)
2.试试看。(教材第3页第2页)
(1)让学生先完成第二个问题。
(2)让学生谈谈你怎么做。
计数。(教材第3页第5页问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纠正,请个别学生谈谈如何计算。
练习练习题6题。(1)让学生清楚意义的意义。
(2)学生独立完成。
(3)类反馈。
三,解决问题练习 1.练习第一个问题。
老师:孩子们,请仔细观察第一张图片,说你看到了什么?从你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地图上有14个足球比赛。左侧的盒子有九个足球,小男孩拿了五个足球。
老师:你可以根据图表的意思添加公式的完整性吗? 健康:可以。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现在请孩子们观察右边的图片,现在请仔细观察,会填写公式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哪个孩子可以根据这张图片,谈论这个公式来表达什么意思?
健康:12,共有12个孩子,9个说左侧有9个孩子,12-9 = 3是要求正确站立3个孩子。
老师:xx同学非常仔细观察,获得这些数学信息,很好,其他孩子会说什么?
健康:会。
老师:谁愿意谈论它?
学生个人 反馈。2.练习题3。
老师:孩子,你愿意帮助猴子走过每个树桩吗?
健康:是的。
老师:那么好,你能通过它写猴子的树桩吗?
健康:可以。
老师:然后我们来到比赛,看看哪些孩子可以帮助最快的猴子通过每个树桩,结果不会是错误的,否则猴子会从树桩落下。好吧,现在开始!
学生独立列解决方案,然后集体反馈。3.练习题7。
老师:孩子们,请仔细观察这张图片的左边,说你看到了什么?从哪里你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健康:共有15支铅笔,显示在地图上。我也知道右边有九支铅笔。我们要求什么是铅笔在铅笔盒里?
老师:你怎么知道它要我们要求在铅笔盒里几件?
健康:因为它会打在铅笔盒中的问号,所以它是一个铅笔盒与几支铅笔。
老师:孩子们这么小心,你可以计算公式?
健康:会。
学生是独立的,经过集体反馈。
老师:现在请孩子们 仔细观察右边的地图,你会计算公式来回答吗?
健康:会。
学生是独立的,经过集体反馈。
4.练习题8:读一个图片,填满一个填充,然后计算。
老师:说你看到什么?并且你会看到数学信息填写括号,公式将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完成。
四,课程总结
老师:在今天的练习课上,学生表现很好。不仅学会了计算十几个方法的减少,而且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像今天一样,知道如何申请,将学习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实用问题,这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
小于三级在第三类8,7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十几个8或7的计算方法,可以正确计算。2.过程和方法:(1)初步经验在具体情况下提出问题和解决过程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学生可以依靠现有的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计算出来的十几个8或7个各方 法律,经历了十几个8或7的贬义的思维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觉与日常生活紧密接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2)体验学习数学的意义,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首先,审查(显示口卡)
以火车的形式,学生计算教师的卡。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观察主题图,解决问题。
老师:请仔细听小孩看看这张照片,茄子先生今天给我们什么数学问题?
健康:原盒子包含15个喇叭。
健康:茄子先从这里带8,问离多少?
老师:孩子们都很小心地观察,现在请在小组里讨论,从15号拿小号8,多少留下?列应该怎么表达呢?
健康:15-8。(部书)
老师:为什么是这种风格?
健康,从总数15采取8,其余使用减法。
老师:孩子们把它真棒!15-8如何计算呢?现在请孩子们 他们在组里讨论,你也可以用一根小棍子看看。我们比较一个一个,看看哪一组想法最多。
(1)学生小组讨论。
(2)集体反馈。
老师:哪个团队愿意报告你的讨论结果。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每本书:
15-8 = 7 15-8 = 7认为:8()= 15 8 7 = 15 5 3 10 5 So 15-8 = 7 15-5 = 10×10-8 = 2 10-3 = 7 2 5 = 7 老师:原来15-8有这么多种算法,我们班的孩子可以真的强大啊!可以想出这么多种计算方法。既然有这么多方式,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2.选择要计算的算法。
老师:想想,在学生刚才说的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快最简单?
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老师感应:刚从计算可以看出,8 7 = 15,15-8 = 7,所以想添加算法比较快,也比较简单,所以我们应该在计算,计算方法。理解 然而? 3.试试看。
老师:刚才我们从小号上取了八个,现在你从十五号中取出七个,有多少人会留在小组里谈论你的想法,并尝试列出公式
(1)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巡逻,指导个人不是技术学生放一根小棍子。
(2)学生集体反馈。
健康:我是第一个10-7 = 3:3 5 = 8。
健康:我想是这样,7(8)= 15,所以15-7 = 8。
老师:这些学生很勇敢,可以很快得到答案。非常好!
老师:现在老师把15号小号换成13号,同样拿7号,多少钱给你?你会计算列吗?
健康:会。
老师:嗯,现在你肯定会计算你的计算,然后在同一张桌子上和你谈谈你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反馈。老师:只是这个问题我们解决得很好。然后老师想测试你,你敢接受挑战?
健康:敢!
三,巩固实践
1.先圆圈,然后计算。(教材第6页第一个问题)
((1)找出意义。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反馈。2.教材第6页考虑做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意图,使学生完成独立,后反馈。谈谈每个公式的含义。
老师:谁愿意根据第一个数字说14-8?
健康:14表示有14个豆,8表示左边有8个豆,14-8 = 6可以在六个豆的右边找到。
老师也问同学谈一谈第二张图片的意思。3.教材第6页想想做3。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并阐明每组中两个公式之间的关系。4.使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计数。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并谈论使用什么方法来计算。5.教材第6页考虑做5。
这是一个扩展的问题,让学生学习使用今天的知识来计算所有十几个8或7的公式,这个问题是让学生谈论十几个8或7路加深知识知识。
四,班级总结 老师: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你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来计算吗?
新课程标准第一网
第4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十几个减少8,7,使学生能巧妙计算。2.流程和方法:(1)通过实践,使学生能熟练计算。(2)让学生体验数学信息的收集,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验数学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积极的情绪。
教学过程:
首先,嘴数
老师:同学,本课开始时,老师请孩子们回答,看看谁是最快的反应,最好的。
老师展示卡,让学生回答。13-8 = 8 9 = 16-7 = 14-7 = 15-7 = 12-2 = 12-8 = 4 7 = 二,进口利益
老师:这一课,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小红花,这对孩子表现很好,他可以得到红花作为奖励。看它 这个类是最好的,得到最多的藏红花。
三,实践
赢得比赛。(第2,4条)
老师:这场比赛☆游戏分为两个大问题,每个做一个小问题可以得到一个☆。你准备好了吗?
健康:准备好了。(学生独立完成,经过集体反馈)2.练习前两个问题。
(1)学生是独立的,经过集体反馈。
(2)让学生解释每组两个公式之间的关系。3.练习第三个问题3。
老师:地图上有两个小蚂蚁在开门,只有当他们是对的,门可以打开,你愿意帮助他们吗?
健康:是的。
老师:然后要求你写下每门的计算,下一步,开始!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
4.填写,lt;或=在○。(练习2的问题6)
(1)让学生知道意思。
(2)学生完成独立,反馈后。5.第7和第8个问题的练习2。
(1)允许学生进行独立计算。
(2)集体反馈,请个别学生说 一个说的两个问题在每个公式之间的关系,你找到什么?
第一次回家的比比。(第九个实践问题二)
老师:学生真棒!我们都通过了老师的考试,现在我们必须离开森林。
老师:在森林里有两只小动物。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健康:小松鼠和小老虎。
老师:那么他们在森林里做什么?
健康:他们来到首先回家的Bibi。
老师:你愿意帮助他们回家吗?
健康:是的。
老师:很好。现在请一两个孩子送一只小松鼠回家,请三四个小孩到小老虎送回家,我们比赛看看小松鼠首先回家还是小老虎先回家,好吗?
健康:好。
老师:然后开始!
(学生独立完成,看看哪两组学生第一次完成,以及集体反馈计算结果)7.解决问题。(练习2,5和10)
(1)让学生知道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经过集体反馈。
四,课程总结
老师:这一课,孩子们做得很好,很活跃 举起你的手,然后你可以告诉老师,你在本课中学到了什么?
在第五节小于十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种计算方法,了解废除十几个堕胎的算法,可以正确计算。2.过程和方法:(1)通过探索问题情境,学生体验收集信息的过程,可以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可以依靠现有的经验和动手操作,通信等手段来计算自己计算的十几种方式,体验超过几个减少思维过程的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觉与日常生活紧密接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2)体验学习数学的意义,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首先,审查
老师展示口卡,命名答案。12-7 = 11-9 = 6 9 = 14-9 = 15-8 = 14-7 = 6 7 = 3 9 = 5 8 = 8 7 = 16-8 = 12-8 = 二,探索新知识
教学示例。
生成挂图。
老师:今天,小兔子 她的好朋友和小老鼠去草去拿蘑菇。请孩子仔细观察这张图片,从地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
健康:我知道草上有两种不同颜色的蘑菇,一种是蓝色蘑菇,一种是蘑菇。
健康:我也知道一只小兔子共有11个蘑菇。
老师:孩子们说这是伟大的!这时,小兔子给她好朋友鼠标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健康:第一个问题是,蓝蘑菇有5,多少花蘑菇?
健康:另一个数学问题是有6个蘑菇,有多少蓝蘑菇?
老师:孩子,你可以帮助老鼠完成这两个数学问题?
健康:可以。
学生完成独立,教师巡逻,了解学生的想法。然后集体反馈交流类。
健康:11-5 = 6,11-6 = 5.(分科书)
老师:xx同学你同意吗?
健康:同意!
老师:那么11-5和11-6,你怎么计算呢?现在让小组中的孩子们讨论一下,你可以用一根小棍子摆一个摆,我们比较看看哪一组算法最多? 1.学生讨论。
2.集体反馈。老师:原来11-5有这么多的算法。我们的孩子类可以真正强大。那么在这些算法中,哪个算法最简单?现在请考虑孩子们。
学生小组讨论。
老师:哪个团队先谈谈你的讨论结果?
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老师总结:刚从计算可以看出,5 6 = 11,所以11-5 = 6,做减法加法的计算方法是最简单的。所以,我们计算后,尝试选择这种方法。
老师:所以,谁愿意用这种方式谈论11-6,你是怎么得到的结果?
健康:因为5 6 = 11,所以11-6 = 5,我用方法做减法来增加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实践
1.教材第9页想想做1。
老师:请仔细观察这张图片,你可以看到图中写了两个减法公式?
健康:可以。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
2.教科书第10和4页的教科书。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计算的结果,并讨论如何计算每个问题。问题5第10页的教科书。
(1)引导学生理解意义的意义。(2)学生完成独立,反馈后。
四,课程总结
这个班今天学什么?
2.减少减法的几个减法计算应该注意什么?
你在本课中有什么教训?
第六课练习三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巧妙地进行几个计算。
2.(2)在具体情况下的初步经验,问题和解决过程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过程的质量,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观察学生的创新意识时,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在交流中,讨论学生培养独立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音乐,学习。
教学过程:
首先,嘴数。
1l-2 = 8 6 = 16-8 = 9 7 = 13-7 = 11-6 = 14-8 = 15-5 = 12-5 = 12-9 = 14-6 = 17-9 = 老师生产一张卡片,以火车的形式供学生回答。
二,巩固实践
获得小专家。(前三个问题的练习三)
老师:今天,我们要打破游戏,孩子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恩布斯
老师:现在老师第一次宣布休息规则:必须在老师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问题。每对一个问题,你可以得到一个红旗,最后看看哪些孩子得到最多的红旗,我们听听懂吗?
老师:请打开教材11页,找到第一和第三个问题,准备开始吧!看看谁是一个小专家。
(学生在反馈后独立完成工作。)
大象选椰子。(练习第二个问题)
老师:我们只是老师的表现很满意,为了奖励大家,我们去看大象挑椰子游戏,好吗?
健康:好。
老师:现在我们看到四只小象正在采摘椰子,看看哪只大象赢得更快更多。你从这张照片看到什么?
健康:我看到这里有四头大象,每一头 谁有一个数字和一个减号。
健康:我还在每个椰子上看到一个数字。
老师:孩子们非常仔细地看着。只有当大象正确计算出数字减去椰子上的数字时,它才能挑椰子,我们愿意帮助小象忙吗?
健康:是的。
老师:然后让孩子们手帮助小象柱计算吧!
(学生独立完成,经过反馈。)
3.填写,lt;或=在○。(第三个实践问题三)
(1)学生理解意义的含义。
(2)独立完成,经集体反馈。学生需要先写出公式的结果,然后比较尺寸。在反馈中,学生应先说出公式的结果,然后进行比较。4.解决问题。(练习3,5和6题)(1)前五个问题的练习3。
老师:刚才我们去了动物园,看到一个小象选椰子游戏,现在老师带着孩子去果园,好吗?
健康:好。
提出第五个问题。
老师:现在,我们来到一个大果园,在那里我们种了很多果树,我们在这个大果园里看到了什么? 健康:我在这里看到两种树,一种是桃子,一种是梨树,果树上充满了水果。
健康:我也知道总共有15棵树和桃树。
老师:(产生两个问题)我们看看,小明给学生什么样的问题?我们读读。
整个班读了两个问题。
老师: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健康:可以。
学生是独立的,经过集体反馈。
(2)前六个问题的练习3。
老师:孩子们聪明!现在我们要离开果园,去购物!
老师:(产生前六个问题)我们现在来到学校用品店的商店,我们可以看看什么?
健康:我看到有墨水,刀和三角板。
健康:我也知道他们有多少原创,多少卖。
健康:我也知道,它希望我们问每个学校提供多少。
老师:每个人都很小心。那么你可以帮助计算吗?
学生是独立的,经过集体反馈。5.练习三个问题。
老师:孩子,今天我们都表现得很好,为了奖励孩子,老师专门准备 很多大苹果,你想要吗?
健康:想想。
老师:那么请孩子们自己挑一下吧!
(1)引导学生理解意义的意义。
(2)学生要完成独立,要求学生写出每个公式的结果。
(3)类交流,反馈。
三,课程总结
老师:在今天的练习课上,孩子表现很好。不仅学习了一打几个计算,而且也解决了问题。真的惊人,老师希望在未来的研究,我们今天可以喜欢这样,一个有大脑的好男孩。
第7课(1)
教学内容:复习减少了几个减法的减法。(教科书第13至14页的前五个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了几个减少计算方法,并可以正确计算。
2.(2)允许学生体验数学信息的收集,解决和解决的整个过程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兴趣。教学过程:
首先,审查
老师:今天,上课前,我会介绍你给一个好朋友家禽农场看看。4.回顾第九个问题。
老师:(产生前9个问题)认真看看这个主题,你从哪里知道什么?
健康:我知道有11只鸡,鸭子有8只,鹅有7只。
老师:那么,圆白菜教授带来的孩子们上课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朗读问题。
师 :你能回答白菜教授提出的问题吗?
健康:可以。
学生是独立的,经过集体反馈。5.审查前10个问题。
老师:(产生前10个问题)请看下面的问题儿童,你知道吗?
健康:妈妈买了很多苹果和梨。
健康:我也知道苹果和梨共有15个。
老师:那么你可以回答问题给出的问题吗?现在请学生在小组讨论,等一下,老师问你说,看看哪个组是最好的?
(1)学生讨论。
(2)集体反馈。
三,课程总结
10.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篇十
第一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出示例1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
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表】
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师: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师:你看懂什么? 生: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
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 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生: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9>9>8>6,通过对比得出: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生:因为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
生: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师: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帮助领导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学校的领导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
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例
1、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的4种颜色,;(1)全班共有(38)人;(2)喜欢(蓝色)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色合适; 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统计数据的方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的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3、4小题。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方法。
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
二、新授。
问题导入: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
(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怎样选呢?
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1、理解题意。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
(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师: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记录结果的方法。
2、选举方法。
师: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
生: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后,各小组组长将纸条收齐,等待统计投票数据。
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
生:自由发言。
师: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用在人名下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可以用在人名下打“√”的方法来统计,也可以用画“○”的方法来统计??我们就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吧!
生:参与一起统计投票数据的过程。
4、整理数据。
师: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王明明得到15票,陈小菲得到22票。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个“正”字的每一笔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王明明一共得了3个“正”字,所以是15票,陈小菲得到4个“正”字还多了2票,所以是22票。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5、完成统计表。
师:现在我们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这张统计表中。
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生:观察统计表可知,陈小菲得到票数比王明明多,所以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你不仅会观察,而且会比较,真能干!现在请大家解决第二个问题。(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生:如果他们都投王明明的票,那么王明明得15+2=17(票),仍然比陈小菲少,所以最后的结果没有改变,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如果他们都投陈小菲的票,那么陈小菲的票数就更多了,最后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如果他们其中一人投给王明明,另一人投给陈小菲,那么王明明得15+1=16(票),陈小菲得22+1=23(票)。仍然是陈小菲的票数多,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你们真会思考问题。是呀,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三、巩固练习。
师: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用到这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学生先选好自己喜欢去的地点,然后汇报,并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后将记录结果填入统计表。
2、完成第4页练习一的第3小题。
学生根据画“正”字的统计表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再分别解决第(2)小题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4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数据的方法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再解决第(2)小题。对于第(2)小题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明白:10分钟内小轿车就通过了32辆,说明小轿车已普遍成为人们喜欢的交通工具,所以如果再观察10分钟,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四、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发言。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同时统计表可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统计数据的方法 例
2、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王明明 陈小菲 王明明 陈小菲 王明明 陈小菲 正 正 正 √√√√ √√√√ ○○○ ○○○○ 正 正
√√√√ √√√√ ○○○ ○○○○ 正 正 √√√√ √√√√ ○○○ ○○○○ √√√ √√√√ ○○○ ○○○○ √√√√ ○○○ ○○○○ √√ ○○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练习一的第5、6、7小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简单的统计表
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统计表的作用又是什么吗?
生: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生: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 生: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还真不错。那你们能运用学会的知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小题。
学生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吃的一种水果后再进行调查,再完成统计表并解决问题。对于第(3)小题班里要开联欢会,请你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小题。师: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汇报。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学生独立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再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经过你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生:自由发言。
1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篇十一
教学内容
平移。(教材第1、第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讨论、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判断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的过程。
2.能判断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按要求平移。3.在探索图形平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能判断图形的平移。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按要求平移。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中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抽屉的推拉运动,电梯的升降运动、火车前行运动)
生:都是沿着直线移动。
师:像这样沿着直线移动的现象,我们称为平移。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图形的平移。【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平移”,为新知识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
师: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题)生: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平移运动。师: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但是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师:先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数的。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在数小船图向右平移几格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小船图上的一条线段。如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在数小船图向右平移几格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小船图上的一个点。如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师: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先数一数,再与同学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汇报交流,明确:金鱼图向右平移了7格。2.教学“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页,看“试一试”,你能试着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吗?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画图结果,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给予画图正确的学生以表扬鼓励。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在认识平移现象的基础上,学习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认识了平移现象,学会了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设计意图:梳理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板书设计
平
移
平移是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平移时要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教学反思
1.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教学中不仅仅是使学生感知和初步认识平移,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还要使学生认识平移的性质,并会利用性质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据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大量的情境设计及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平移的概念及性质,教学的难点是画平移后的图形。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分三个层次,环环相扣,由感知到认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去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并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讨论,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是创设情境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出发,引入新课,让学生从感知中初步认识平移。其次是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究,归纳总结出平移的特点。其三是巩固提高,引导学生作平移后的图形,感觉效果不错。教材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概念,体现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课堂作业设计
A类
画出小猫向右平移7格后的图形。
(考查知识点:平移;能力要求: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B类
怎样平移可使得图形A变为图形B?(在图形B上标出相应的序号)
(考查知识点:平移;能力要求: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教材第2页“练一练”
12.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篇十二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26% 9+4= 12-8= 6+9= 8+4-9= 12-4= 14-9= 18-9= 9+9-8= 13-9= 12-3= 11-2= 19-10+8= 9+3= 11-7= 12-6= 3+8-7= 5+6= 17-7= 9+9= 10-1+5= 13—8= 二、1.在 里填上>、<或=。12% 15-8 10 11-3 11-4 18-9 12-2 13-9 5 15-10 14-9 13-7 13-6 2.填表格。12% 原有 12枝 18把 16辆 15件 卖出 5枝 9把 9辆 8件 还有()枝()把()辆()件 三、50% ?块 1. ?个 17块 = = 2. 一共钓了13条鱼 送给爷爷6条,还剩几条? = 3.学校舞蹈队有男生9人,女生5人,每人发一个球,买下面哪2盒比较合适,在下面的()里画“√”。
()()()4. 合 计 7只 6只()只 合 计()只 9只 15只 有()只黑猪,一共有()只猪,有()只白猪,其中白猪有()只,一共有多少只? 黑猪有多少只? = = 6. 灰气球有8个,白气球有多少个? = 白气球有4个,灰气球有几个? = 12个 7.动物园有兔子15只,羊8只,牛6只。
(1)羊和牛一共有多少只? = =(2)其中白兔有5只,黑兔有多少只?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推荐阅读: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笔算练习07-17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8-07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07-06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07-09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微型课稿06-18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08-02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09-21
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08-19
(30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形成性评价测试卷06-17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