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学科教学计划

2024-08-08

教育机构学科教学计划(共16篇)(共16篇)

1.教育机构学科教学计划 篇一

2012-2013学第一学期五心教育学科计划

龙街镇中心校 杨威

五心教育是本期新开展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我们县领先使用的教材,对于这门学科,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看不见,只能对照编者们的讲解,进行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采用一些计划。

在进行教学之前,得备课,这是不论上什么学科都必须的。备课,这是一个对上课至关重要的基础。又因为这是新教材,所以,怎么备课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首先,明确五心是哪五心——忠孝爱诚信,即: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他人,诚心献给社会,信心留给自己。

其次,讲解五心之意义。

一,忠心之必要。忠心有两层含义:①真诚;忠诚。《国语·吴语》:“申胥 谏曰:‘夫 越 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兵甲之彊也。’” 汉刘向《说苑·修文》:“故忠心好善而日新之。” ②忠诚的心。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爱国主义一直是维系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上,曾经经历了无数次的风险和灾难。但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总是能从困境中一次又一次地昂起头来,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这靠的就是世代相传的爱国主义传统。

翻开历史的长卷,当日本鬼子侵占中国东北,又策划华北自治时,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华儿女不会沉默,“还我河山”的愤怒吼声响彻

中华大地。1935年12月9日,是一个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是浸透着中华儿女鲜血的日子。上万名学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大规模游行示威,他们高举抗日口号,高唱救亡歌曲,无论遭到多么残酷的镇压,仍顽强不屈。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一颗颗爱国的赤子之心,以他们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他们对祖国的这份情,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行为,无时不在推动着我们勇往直前。

如今,我们虽不必高呼“打倒日本鬼子”的口号游行示威,但我们决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中国能否强大,中华能否崛起,这取决于我们能否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当代青少年,一定要接过先烈们及一切忠爱祖国的仁人志士们手中的熊熊火把,照亮祖国前进的道路,昂首挺胸,阔步向前!发奋学习,努力拼搏!振兴中华,让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大旗永远高高飘,让我们的一颗颗爱国的赤子之心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

二,孝心之温暖。

“孝”,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孝”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这表明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我国古代把“孝”看成是“天之经也,地之经也,民之经也”,意思是为人子女者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

孝敬父母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是做人的

根本,古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又怎么会去爱他人、爱集体呢?一个人对生身父母都没有深厚的情感,又怎么能升华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会爱别人、爱社会、爱国家。尊敬、赡养父母长辈,不只是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更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孝敬父母长辈,就是要求子女对父母长辈履行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等等。对父母长辈的孝心有多种表达方式,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耐心的倾听、一段贴心的话语、一杯温暖的热茶、一把舒适的椅子、一份生日的礼物都能让他们张开笑脸。孝敬父母长辈就表现在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之中。

三,爱的博大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

望。

有人说,太阳无语,却带来温暖;大地无语,却显示广博;海洋无语,却孕育生命。我要说,爱心无语,却造福人间。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 „„ 带给身边每一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

四,诚之可贵。

诚信是诚与信的统一,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诚即真实不欺,即不自欺,也不欺人。信即贵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就是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信守承诺、履行约定、真诚无妄,信实无欺。

古人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人为善并不是一件坏事,可是在社会越来越发展进步,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有时候人际关系却反而越发冷漠了。

现代人文社会的内涵之一就是我们需要建立和营造起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社会人际关系。当你在苦苦追寻自己的快乐的时候,是否忽略了旁人当时的感受,是否已经在无意中将自身的快乐建立在了别人的痛苦之上?其实,用心去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或每一件事,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很快乐的事情。当有人为某些困难犯难时,请用热情的双臂拥抱他;当有些人尝试努力但没有结果时,请尽我们所能地帮他解忧„„就像是一句名言讲的:前方是绝路,希望在转角。

五,自信的魅力。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美]爱默生

自信心是比金钱、努力、家世、亲友更有效的条件,它是人生的可靠资本,能使人努力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去争取胜利,对于事业 的成功,它比什么都更有效。

——[美]马尔滕

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

自信心是在对自己的自我肯定和充分估计的基础上,相信自己力量的一种心理状态。具有自信心是一个人自我意识成熟的一种表现。自信心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自信心是一个人成才的必备心理素质,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先决条件。

自信心是力量的源泉,是胜利的保证。它犹如混凝土建筑中的钢筋,是人们自身行事的脊梁。居里夫人有句名言: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自信心是人们成才必备的一种表现心理品质。古往今来,凡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以坚强的自信心为其先导的。古希腊著名学者阿基米德宣称:“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移动地球。”这是何等气魄的自信,正是这种令人惊叹的自信,燃起了他无比的智慧,使他作出了光照史册的巨大贡献。

人必须要有自信!有自信才能果断、勇敢、坚决,才能勇往直前,才能事业有成。

自信心不是盲目自大,自信心首先是要对自己有足够的自我了解、自我评估。能准确的惦准自我分量。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缺乏了解,那么这个人做任何事都将是思前顾后,顾虑重重,裹足不前,结果是什么也开始不了,什么也做不成。

我们要把这些知识从知识的海洋捞起,放进我们的口袋,再把他

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而不是讲讲说说就算了的。

再次,备完了知识,我们得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主导者。

了解学生,这是一个必备环节。如果一个教师连学生都不去了解,那就是盲目的,课堂就会成为一言堂,独角戏。我们得针对学生设计课堂教学。那么,我们就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甚至内心,了解他们真正的需要。再从他们的需要去着手设计,这样,才能让学生融入课堂,主导学习。

比如,学生在基础方面很差,而老师却重在深奥的知识讲解,这样的课堂无疑会成独角戏,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步伐啊!就像我现在带着的两个班级,在拼音、字词上简直是一塌糊涂,但他们好学,于是,我就从拼音和字词上入手,这样,他们学习轻松,我教学也简单。学生有收获,者才是我们教学的目标,不是吗?

最后,我们得在课堂设计上下工夫。

五心教育,这是新的一门课程,学生刚开始可能会很好奇,也学,但这门学科,它在小学的思想品德,中学时的思想政治中都涉及到了。学生有所了解,那么,可能在这门课堂上,他们就不会用心去听学,那么,我们就要在课堂中找到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投入课堂。这门学科,来自现实生活,是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一切,我们在课堂中,就可以让学生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想,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来主持,经过学生的讲述讨论,我们再来统一归纳,得出

道理。让学生知道,这些东西都在我们身边,即使是微乎其微的小事情,它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也蕴含着大道理。

总的来说,我们要通过这门课程,让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了作为当代一名青少年学生,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他人,孝敬父母、开拓进取,文明礼貌,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012年9月5日

2.教育机构学科教学计划 篇二

一、各学科教师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作为教师,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教师的世界观、言行、生活,以及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全体学生。”小学生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比较差,他们善于模仿教师的言行。为了使小学生的思想感情、道德认识得到健康的发展,各学科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小学 教师对小 学生思想道 德的认识 和个性倾 向的发展变 化起着关 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以文明高尚的言谈举止,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 学精神为 学生作出表率,为学生树立效仿的榜样。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对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要以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个性品质教育学生,发挥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立身做人”的榜样,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

二、重视“五爱教育” 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所谓“五爱”就是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五爱教育”更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中“爱祖国”和”“爱社会主义”更是其核心。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作为小学教师,在实施学科教学时,更应该将“爱祖国”和“爱社会主义”这一主线贯穿于各门学科之中。除此之外,还应该在贯穿这一主线的同时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各学科知识的同时, 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如,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小学语文学科“文以载道”的特点,利用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好文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引领和熏陶。在进行语文教学时, 教师可通过《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等文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崇敬之情;通过《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等文章让学生在感受童话魅力的同时,感受真、善、美。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史料, 可通过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以及他们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在教学生唱《国歌》《五星红旗》这些歌曲时,引导学生用自豪、优美的歌声来抒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并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长大多为祖国作贡献;在学习《红蜻蜓爱花竹帽》《侗家儿童真快乐》《草原就是我的家》等歌曲时,让学生体会各民族的团结之情。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命题画创作,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也可通过介绍我国历代的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及建筑艺术在世界美术领域中产生的重 要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3.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诚信教育 篇三

【关键词】诚信;教学;教育者;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2001年,中共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明礼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2004年,国务院又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决定进一步加强包括诚信等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为落实《纲要》和《意见》精神,教育部于2004年3月26日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出进一步加强诚信教育的通知。从一系列的《纲要》《意见》和《通知》中可以看出,国家对诚信教育的重视。诚信教育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占有如此高的地位,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渗透诚信教育呢?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是对教师职业道德最精辟的概括。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乃至学生一生的成长。“其身正,不令而行。”开展诚信教育,教师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格外高的道德要求。

其实作为教育者,我们日常的行为与态度中就蕴藏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有时候,这些有形或无形的资源显得更重要。领导准时到会,教师提前候课,这看似简单,实际上不仅体现出成年人对学生的尊重,而且体现了文明守时的道德作风。教师在如此日复一日的“简单”行为中,不断向学生传递着诚实守信的一些重要准则,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也将这些准则化为素养。这时教师虽然没有刻意去培养学生,但效果却比说上千万句“做人应该诚信”一类的话更好。

二、要有热情、关爱、公平、宽容的执教思想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德性是一种习惯。”诚实守信的品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我们应重视诚实守信在日常生活中的持久养成。培养师生间的真诚互信关系是以认知为基础的,我们要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学生成绩和外表的观念,牢固树立有教无类的观念。作为一名服装教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各自相应的教学目标,给她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使其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行列中来。而且我会用心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写下热情洋溢的评语,使学生在表扬、鼓励、热情的关爱下,增强了信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一位毕业后的学生在给我的信中就写道:您真的像一个大朋友一样,您的每一次回复都让我感动,每当我有一点进步,心中就充满了快乐,特别是克服掉一个困难时,更是无比高兴。

教育家都是怀着善心的,教育学生必须懂得后退。允许学生犯错误,此时用宽容的方法,比任何其他的方法都重要。在班级中,许多学生会不经意地犯一些错误,但是由于害怕承担责任,怕被老师、家长批评,这时也就容易撒谎,其实这种谎言是青少年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在初期还上升不到道德问题,但如果常犯养成了坏习惯,就是道德的问题了。这时的老师需用一种宽容的态度,把她们的顾虑用爱心融化。有一次,在机房裁衣服时,张小红的布不知被谁不小心剪破了。我知道这件事后就马上对学生说:“谁把张小红的布剪破了,快去向她道歉,她一定会原谅你的。”没有人承认。我有些生气,说:“现在主动站出来承认错误还来得及,否则要是让我查出来,你的脸上就不好看了。”还是没有人理我,我有些为难了,怎么办呢?我冷静下来想了想,然后换了另外一种口气说:“作为一个人,谁能一辈子不犯错误呀!大人还有做错事的时候呢,何况你们当学生的呢?如果你是不小心剪破的,老师保证不会批评你,而且我相信张小红也不会怪你的,老师只想让犯错误的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就在这时,李华举手说:“老师,是我拿剪刀的时候不小心剪破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说:“李华,你是一个好学生。虽然你没有一开始就主动认错,但现在能站起来说实话,勇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承认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诚实的,希望你以后也能做一个诚实的人。”就让诚实伴随学生成长,让宽容伴随教师的教育行为,使我们的学生从小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吧!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长大后才会是诚实守信的人。

三、帮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自己要诚信教学,还要让学生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做到诚信。在上服装工艺实践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缝制的不规范,而要求其改正时,她们的态度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点小毛病不碍大事。为此,我专门抽出一节课对此问题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之前,我让同学们去市场上做一个调查,比较一下品牌服装和杂牌服装在做工上的区别。学生在发言时,把她们调查了解到的有关情况都说出来了。比如:品牌服装注重的是诚信,不光服装本身质量好,而且其售后服务也好等等……然后,我就提出了几个讨论性的问题:假如你新买的裤子没穿多久就出现开裆现象,你还会信任这个牌子的裤子吗?假如你买的衣服在使用说明上可以水洗,可你水洗后衣服却缩水不能再穿了,你还会再去买类似的服装吗?同学们议论纷纷,都谈到了关于购买服装时的信誉问题。最后,我给她们做了总结:品牌服装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靠的就是“诚信”二字,我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要诚实守信,不要弄虚作假,只有现在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将来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做出一流的服装,甚至创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我们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用科学的思想、创造性的研究教育方法、技术、手段,以德育工作持久战的决心,在实践改革中学习,在学习中改革实践,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才能建造起社会诚信的金字塔。

参考文献

[1]陈银建.职校德育课教学中诚信教育渗透初探[J].中国职工教育,2013(12).

[2]徐小路.学校开展诚信教育策略谈[J].思想·理论·教育,2002(4).

4.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篇四

2013年春季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镇有关精神,拓宽思路,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和法制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养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行为习惯,扎实做好青少年的德育和法制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课堂主渠道作用,我校全面推进学科教育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现将这学期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强化措施

按照教育局统一安排部署,根据中心学校方案,认真制定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严格做好教师用书配置和培训工作,抓好示范性课堂宣传,为了将我校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校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纳入考核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考核和教师绩效考核内容,同时也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常规检查中,与其他工作同布置,同检查。

二、扎实有效开展相关工作

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开展二级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培训手册》、《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和《教师法制教育常识》读本,教师结合本学科渗透点逐渐熟悉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因此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设计,尊重教学,科学导入,通过对法制渗透点的把握,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领会和应用,促进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和效果。教导处组织牵头,分学科,开展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示范课、优秀教案(教学案例)、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各学科各年级教师对本学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有了清晰的认识和可借鉴的模式,促进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中的成长。对相关法律知识有所了解、法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得到进一

步增强。

另外积极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探索。要求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在常规检查中,要求教导处认真检查教师教学设计,重点检查是否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法制教育,并要求教师写出教学实践中运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渗透反思总结。

三、实施情况

(一)法制教育渗透学科教学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各校按照要求,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一书,将小学法制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法制教育与各个学科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

(二)与其他各种专项教育相结合,努力形成多角度、宽领域、全方位的法制教育新局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一是将一些和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制作成固定宣传材料上墙,营造法制校园气氛;二是结合每个月的班级黑板报设立“法制专栏”,开展法制教育和宣传;丰富法制教育内容。

(三),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各位老师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工作无干扰。

四、渗透法制教育,净化学生心灵

在语文学科数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结合起来,把握分寸,适时渗透。在思想品德课“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中可渗透《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知识,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五、教学中的困难与问题

一是老师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足够认识。个别老师认为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才重要,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只会加重教学任务。

二是教师队伍系统培训学习不够。对学科教师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不够,教师对相应法律法规掌握不够,相应法制渗透点在教学中渗透不够到位或把握不够好。部分教师研究探讨相关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够,受教学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制约,还不能很好地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有机融合,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不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枯燥乏味。

三是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影视、图书室等资源来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特别是我校村小学受条件限制,不能通过网络等资源及时查阅法制渗透点的相关知识,不能及时开展与相关教学科研工作互动。

六、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重在落实。要深刻认识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作为一项常规性、基础性工作来抓,确保法制渗透教育全面、有序、整体推进。

(二)加强督促、检查。教导处要深入开展督促、检查与指导。搞好县示范校创建工作,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以点带面,不断强化措施,深入推进我学校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

5.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学校环保教育计划,明确数学学科在环保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在数学课程中有机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让学生们对环境问题进行多种角度的参与和实践,并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主要工作

1、初步了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到的环境科学知识。

2、了解当前重要的环境问题,树立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

3、培养环境道德观,把环境道德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4、发展环保技能。

5、发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6、培养批判性思维,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要求

6.教育机构学科教学计划 篇六

雍熙二小谭勇

我们学校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法制教育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使命是对小学生进行法律的宣传教育,培养小学生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守法意识,在此,我特拟定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计划如下:

一、渗透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小学法制教育在学科中渗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我们应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和教学实施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列为研究内容。

2、有机性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的特点,以教材为依据,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3、选择性原则。

知识教学有系统性,由浅入深,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接受程度为标准,而法律知识的渗透也要依据这个观点,循序渐进,并且在知识的深度上慢慢递进成螺旋式上升。因此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学生可接受程度,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来选择渗透的内容和程度。在教材体系中,有的内容多次出现在各个不同年级中,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合该年级、该班级学生特点的渗透难度和深度。

4、贴近性原则。

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法制教育的内容应是教材中所应有的,绝不是外加或牵强附会的,应切实地使学科法制教育与双基教学、双基训练融为一体。学科教学法制教育的渗透,应是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二、渗透的方法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1、在生活中渗透。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2、在情境中渗透。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3、在游戏中渗透。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它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时,就能主动进行学习。

7.教育机构学科教学计划 篇七

象, 而历史人物的教育, 最能深化学生的情感, 历史名人典型道德形象引起的情感体验和共鸣往往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强大动力, 这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极好素材。

一、充分挖掘教材图文资源

历史课中的人物教学, 必须充分发掘课本中的图文因素, 充分利用图画的形象直观性和文字的生动具体性等特点, 去描述人物的神态、特征及其活动, 使学生充分地感知教材, 让历史人物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接近于历史的基本面貌。

描述图画, 趣化人物形象。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涉及的历史人物众多, 一些重要历史人物还附有图画。这些图画图文并茂, 学生喜读易学, 为教师进行历史人物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这类图画, 对人物外貌和心理特征进行描述, 使人物形象立体地再现在学生面前, 在学生头脑里形成鲜明的印象。

赏析引文, 活化人物品格。为了使学生对

历史人物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掌握人物的思想精髓, 课本中或直接引用人物自己的言论、著述, 或引用经典作家对该人物的褒贬之词, 是我们讲述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思想及性格特征的最好佐料。教师在教学中结合人物的活动, 对这些引文进行富有感情的朗诵和赏析, 对于展示人物的个性, 表现人物的精神, 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讲秦末农民起义时引“帝王将相, 宁有种乎?”讲谭嗣同殉难时引“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讲张自忠时引“为国家民族死亡之决心, 海不清石不烂, 决不半点改变”。这样长期坚持下去, 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有益处。

迁移概括, 强化人物活动。每个历史人物都有一定的活动过程, 或以时间推移为顺序, 或以地域转换为线索, 都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 要客观地展现历史人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就必须对其历史活动进行阶段性揭示和评论。教科书中对历史人物的叙述呈点、线、面, 散见在各个章节, 有详有略, 有主有次。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掌握课本内容, 了解人物活动, 除描述图画, 赏析引文外, 还应根据教科书对于人物活动的叙述分阶段分方面进行综合归纳, 围绕人物图像叙述人物活动, 在叙述人物活动中再现人物图像, 图文结合, 相得益彰, 或教师综合, 或学生复述, 在综述人物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化, 完成历史人物教学的德育任务。

二、正确指导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复杂多样的, 从纵的角度看, 一生变化起伏, 具有阶段性;从横向看, 在同阶段, 也可能有不同性质, 不同方面的活动, 具有多重性。在历史人物教学中, 除采用多种方法讲授外, 更为重要的是正确指导学生评价。在阶级社会里, 评价历史人物主要是由他们的社会实践和思想主张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关系、阶级关系, 评说他们在当时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评价中培养学生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在历史人物评价中, 通常采用下列方法进行评价:

1、功过评价法。

凡需评价的历史人物, 一般是功过兼有, 所以评价历史人物须从功与过两方面考虑。教学中应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论, 该肯定的肯定, 该否定的否定。

2、阶段评价法。

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随历史变化而变化, 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也随着变化。评价跨越不同阶段的历史人物时, 应引导学生根据历史人物一生的主要活动, 分几个不同阶段, 结合所处的历史时代和历史环境去评价其功过是非。

3、定性评价法。

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多方面的, 社会的曲折发展变化, 决定他们活动的复杂性, 但这些活动有其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 一定要抓住主要方面, 给予总的评价定性, 然后围绕这一定性对人物的活动的叙述具体化、形象化。如南宋时的岳飞, 他的活动表现为多方面:写过诗词, 忠于皇帝, 还镇压过农民起义, 但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矛盾分析, 岳飞首先是一个抗金将领。总之, 对具体人物要具体分析, 在功过之间, 抓主要方面作定性评价, 不要“攻其一点, 不及其余”。

以上诸种方法, 只是从某一特定角度确定的评价方法。其实在对每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中这几方面的因素都要予以考虑, 进行综合运用。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进行人物教学仅依靠历史课堂是不够的, 还必须针对学生身心特点, 有序地设计和开

展课外活动, 以丰富学生的历史人物知识, 拓展学生视野, 补充课堂教学不足。可参考以下做法:

1、举办历史人物图片展览。

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历史人物图片, 然后分阶段、分方面进行综合整理, 并在图片上编写好人物活动的文字说明, 然后通过办墙报等形式面向全班或全校展出。这样, 不但密切地联系了课堂教学, 加深了学生对课内所学人物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并且满足和发展了学生在历史人物学习中的兴趣。

2、撰写重要人物小传。

教师可根据大纲要求选择重点人物, 布置学生写人物小传, 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要观点正确, 史论结合, 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补充一些有关内容。这样, 学生既可进一步掌握教材内容, 又培养了学生写作历史小论文的能力, 为将来进行历史科学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3、召开历史人物主题班会。

为了开拓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可利用活动课组织学生围绕对人物的某一活动和某一评价召开主题班会, 展开深入讨论, 各抒己见, 通过讨论掌握评价人物的正确方法, 提高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8.教育机构学科教学计划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优质课堂;氛围;备课

中圖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77-01

众所周知,初中语文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并且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处处见语文。语文可以培养并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语文担任着育人的重任。由此可见学习初中语文的重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的成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促进语文教学成效提升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作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正确认识优质教学课堂构建的重要意义

不容否认,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新时期,对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我们应该从优质教学课堂构建入手。高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没有高效课堂作为支撑,所有的中学教学改革都是根源之水,缘木求鱼。尤其是在当知识信息爆炸时代,各种新的知识理念层出不穷,更新快,如果我们的学习和接受能力跟不上社会需求和发展的需要,必将被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语文学习处于一个打基础阶段,基础不好必将影响到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而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当今教育理念,由于其课堂教学单一,语文老师往往把课堂理解为静止单一的课本,眼光只是盯着教材不放,抱着课本,进行字词句的阅读、分析与讲解,以文论文,局限于课本,不及其余,导致语文课堂教学乏味枯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没法激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背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甚至会导致学生对语文产生反感心理,语文教学效果甚微,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教育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成长非常不利,因此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势在必行。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欢快学习氛围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并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教育教学来讲,我们要从良好的师生关系、欢快学习氛围入手。其实,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前提,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不可或缺的途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所以教师必须积极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并且,只有构建了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帮忙,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主动关心爱护学生,主动了解学生,高度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情况,要多鼓励少批评,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多参加学生的活动,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学科。除此之外,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激发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因此,教师要公平、民主地对待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会使学生敢于发表、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积极参与讨论,从而构架优质教学语文课堂。

三、教师基本功的锻炼—备课

备课,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很多学校,很多个人往往忽略了只一点,很多教师往往认为直接模仿前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有些前辈多少年后还在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殊不知,社会在发展,教育在改革,过往的教学模式、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所以,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多思考,多创新,合理、优质备课,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发展。为了在课堂上更好地传授知识,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备课质量。首先,语文教师自身要深入解读课文。深入是浅出的必要前提,教师只有真正吃透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真正理解超越教材本身的一些知识,而这些必要的超越会使授课过程变得更加得心应手。此外,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要更为全面。教学过程是一个需要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完成的活动,施教之功就在于启发、引导、点拨、开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对各个学生所具有的认知能力、知识基础以及内心需求进行深入研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反复炒冷饭,就会使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和厌烦,而对于那些疑难的、未知知识如被轻轻带过,则会使学生的求知欲大大受挫。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充分理解教材,而且要十分全面地熟悉学生的整体动态,以切实制订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拟定课堂练习题和课后自学指导题。只有通过如此细腻的备课,教师才能真正的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总而言之,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语文学科优质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正确认识优质教学课堂构建的重要意义;积极构建和谐教学氛围;以及教师基本功的训练,从而真正的促进初中语文优质教学的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凯.谈优质课堂合理构建是当前初中语文教育之本[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2-15.

[2]曹军红.谈新形势下初中语文优质教育教学的开展[J].课外语文;2015-11-15.

[3]浅谈初中阶段语文学科优质课堂的构建[J].课外语文;2015-12-15.

9.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篇九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工 作 计 划

二0一三年三月一日

金沙县特殊教育学校2012—2013学第二学期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实施方案

为贯彻育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普及中小学学生法律知识,提高中小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根据教育局文件关于在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相关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一、实施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法制教育,通过学科教学在学生心中从小种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种子,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正正义理念;树立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二、领导机构 组长:吴东京 副组长:余洪福

成员:潘鹏 潘兴 李显珍 王金军 古国杰 吴文海 王柳 陆朝勇 任金巡

张开顺 胡鑫 周定春 梁方元 刘青雁

三、实施对象

全校五级五班全体学生。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培训

1、开学初学校组织教师全员培训。

2、自学与上网学习。教师通过网上下载学习资料、网上互动和《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进行学习,掌握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相关知识与具体操作方法。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渗透。2013年3月1日以后,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开始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教研组通过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方法把法制教育知识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第三阶段:检查评比与总结。每学期末,学校将对各教师落实这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并对此项工作进行总结。

五、实施办法

1、教师在每一学期的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中要有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相关安排和具体要求。

2、各学科教师的教案中要有渗透法制知识的内容,特别是规定的渗透点必须有法制知识的渗透内容。

3、教研组要通过教研活动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采取集体备课、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等方式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做好做实,有效扎实推进。

六、相关要求

1、培训要求:学校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教师要做到学习有笔记,考核有成绩,成绩记分入学期考评分当中。

2、教案要求:教师从今年3月4日起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并体现在教案中。

3、考核要求:学校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对教师的绩效考核。

4、评优要求: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中做得好、有效果的教师,学校将进行表彰或推荐上报参与评优。

10.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3 篇十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规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够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发展的作用。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教学渗透着低碳生活意识,具体表现在:

一、节约意识。

1、在自制教具中,培养节约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要求同学们利用身边的一些废物自制一些教具,使这些废物得到循环使用,极大程度地减少浪费,渗透节约意识,这不但加深了同学们对教材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向同学们渗透了低碳理念,培养了低碳习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学习三角形知识时,可用废弃铁丝制作一个三角形用于研究三角形概念,或用硬纸板做一个三角形纸板,用于研究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研究平行四边形时,也可用铁丝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模型,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及对角关系,或用两根木条,把他们的中点用铁钉固定,四个端点用橡皮筋连起来,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各边长度可以变化的平行四边形模型了。研究正(长)方体及展开图时,用化妆品盒子或利用硬纸板自制正(长)方体作为教具,使同学们更深入直观地理解正(长)方体的概念、性质,更方便地探究正(长)方体的展开图;学习圆柱和圆锥侧面展开图时,利用酒盒等硬纸板制作圆柱和圆锥,用于研究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其性质;研究圆周角性质时,让学生们用废弃的铁丝制作一个圆(或用硬纸板制作一个圆盘),把这个圆固定在一个硬纸板上,在圆的不同位置上钉4个小铁钉,圆心也钉一个小铁钉,再用几根橡皮筋挂在铁钉处,这样就制成了圆周角演示仪,用来研究圆周角的定义及性质,加深了同学们对圆周角的理解。此外,在数学教学中,还可以要求学生认真钻研教材,用废物制作更多可行有用的数学教具,为数学教学服务,长期渗透节约意识,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2、在习题反思中,渗透节约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还可通过对习题的反思来让学生感受节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渗透节约意识。通过习题的反思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坚决不用像一次性筷子等一次性用品,减少浪费,培养节约意识和良好的低碳习

惯。

二、绿色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习题素材的教学与引申向学生培养绿色习惯,渗透绿色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植树种草在全球倡导的低碳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这个过程和机制实际上就是清除已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虽然说植树造林并不能立竿见影,瞬间就能减少二氧化碳,但在树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确能持久地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且效果显著。植树造林在制氧固碳,减缓温定效应方面确实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植树种草在固沙防塌、保护环境等方面也有着很好的效果。在遇到此类习题时,教师不要一味地只注重习题的解答思路和分析方法,也要注重该习题素材中所蕴含的绿色效应,向学生渗透绿色意识。从主观上培养个人植树的好习惯,渗透绿色意识。

三、环保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可以通过数学习题的教学来加强环保教育。教材编排了许多涉及环保知识的习题,教师由题目材料引申补充相关知识来向同学们渗透低碳思想,塑造能与社会的和谐共处的下一代接班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时时刻刻包括今后步入社会都要关注环境污染,渗透了环保意识,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11.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渗透;科技;途径;方法;问题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它除了发挥自身的学科功能外,还将成为各种教育渗透的重要载体。如今的语文教本更加注重自然科学类范文的收录,为语文学科渗透科技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使语文课堂同步实施科技教育成为可能。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一、语文学科渗透科技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贯彻。

纵观中学教本中的课文,有不少涉及自然科学知识的文章。作为语文教师,应当适时适度地挖掘课文中的科学基础知识。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探奇心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寓科技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如在教授初中语文课文《“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手段,再现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同时结合课文介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系列航天飞机概况,借此让学生对航天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世界以及我国的航天科技发展状况有感性的认识。在中学课本中,像这类具有相当“科技含量”的课文还很多,如《向沙漠进军》、《奇妙的克隆》、《送你一束转基因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叫三声夸克》等。

2、在课外阅读中普及。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据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取向状况,引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汲取科学知识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必须要求我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多个方面入手,积极有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让他们养成关注科学的习惯。

(1)报刊。在日常的课外阅读安排中,教师要重视科普报刊的纳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引导学生阅读《科技大众》《十万个为什么》等刊物,并且细化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及时抽检阅读效果。

(2)电视。当前,电视已成为最新科技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因此,经常性地组织学生观看《科技博览》、《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这样,目的性就更强了,效果也更佳。

(3)网络。学校校园网的建成,宽带网的接入,电子阅览室的建成,使学生的网络阅读成为可能。教师可适时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国内以及本地知名的科技网站网址,如www.minaol.com(科普之窗)、www.kepu365.net.cn(大众科普)、www.stdaily.com(科技日报电子版)等,让学生通过网络体验科技世界的精彩纷呈。

3、在写作训练中提高。

写作训练是锻炼学生科技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根据不同年段确定适合学生实际的写作主题,让学生得到科学的合理的科技思维锻炼。

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写作水平也有一定的局限,可侧重于科技小品文的写作。确定与科技有关的主题,如《我在月球的一天》、《我家的保姆——机器人BIBY》、《我的一次化学实验》等。实践证明学生的科技想象思维着实让人吃惊,同一主题,不同的作者,文章内容多种多样,奇思异想令人惊叹。

4、在实践活动中强化。

学校是推动科技教育的主阵地,班队活动、科技兴趣小组、科技文化节等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地时间和空间,而语文学科理应在这些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语文实践活动中科技教育的渗透更是学校科技实践活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可以结合学校科技文化节,开展以科技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指导学生做科技专题手抄报,组织、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知识竞赛,指导学生完成科技小论文等,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还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中实现与科技零距离,实现语文教育的双赢。

二、语文学科渗透科技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要分清主次。语文学科渗透科技教育的实践中,要把握好渗透的度的问题。教者应明确语文教学是主,科技教育的渗透是辅。实践中,要依照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科技课,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2、要注重科学性。科学性是指要选择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课文,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采取合理的教学模式,来实现语文学科中科技教育的渗透,切不可不着边际的牵强附会。

3、要注重针对性。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由此产生的认知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的差异决定着在进行科技教育渗透过程中必须注重针对性,这将直接决定着渗透的效果,如小学生与初中生差异就比较大,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4、要注重实践性。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科技教育,应与学校的其他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语文,体验科技。

12.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篇十二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第一,就教育目的而言,各学科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及身心的全面综合及和谐发展。第二,就教育载体而言,各学科课程本身及教育过程中就隐藏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材作为教学的载体,其中包含的并非都是文字、数字、符号和插图,它还包含了丰富的心理信息。学校所开设的各类课程中都显性或隐性地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可供开发利用。而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互动交流的过程,亦是师生双方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表现和形成的过程。第三,就目前学校的教育现状而言,中小学的课程体系已经相对稳固,单独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具有明显的人为操作痕迹,而如果以学科教学渗透的形式进行则可以在不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的条件下达到目标,符合经济实用的要求。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进入学校各学科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才算真正的实至名归。[1]

一、正确树立现代教学观和学生观

现代教学观明确提出要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的主体,注重“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树立现代教学观。一是要有正确的教学目标观。传统教学把传授学科知识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这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现代教学观则把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更加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观。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侧重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了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而现代观念的教学评价则更加重视教学活动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更多地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开发学生的潜能,健全其人格的发展。

教师具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施以什么样的教育,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教育过程及其构成要素的认识,从而导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认识、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的不同。一直以来我们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审美、道德生活和需要与权利,使教育教学活动脱离了学生生活本身,过于注重学生的未来生活而轻视了学生的现实需要,从而导致教育难以体现学生的全部意义和人生价值。现代学生观认为我们的教育是基于认识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遵循学生独立的不同于我们成人生活为逻辑起点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珍视学生的世界和生活,把学生看作独立的个体,尊重其发展的需要和权利。

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了现代教学观和学生观,才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学生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二、合理设置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校学科教学顺利开展与进行的方向标,教学目标的设置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水平。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决定教学工作成败的重要环节,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只有同时反映学生的心理层面时才能形成完整的目标体系。现代教学理论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一个涵盖知、情、意、行的多方面、多元化体系,一方面学科内容的传递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科内容心理学化;另一方面,学科内容的传递根植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和谐发展,强调的是以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感过程和认识过程的双向统一。因此,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为总体目标,根据各学科教材具体实际和学生表现设定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学科教学中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体现科学性。第一,是各学科教学基本目标的内在要求。教材本身直接或间接蕴涵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而不是教师脱离教材实际和生活实际额外强加的。第二,是各学科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基本要求。各学科教学的目标不是单一外显的,而应是把知、情、意、行相结合,各目标相互交融、相互渗透,要具有整合性质。第三,各学科教学目标的差异性。由于学科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在制定各学科教学目标时要“因地制宜”地去设定。文科类性质的学科可借用学科内相关素材资料渗透对学生心理素养和心理品质的培育,而理科类性质的学科则可以借用学科特点侧重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和良好学习态度及习惯的培养。

三、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潜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在学校各类学科教学过程中,它们都各自有其自身的教学内容,但也都不同程度地潜藏着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语文、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等社会科学类学科都显性或隐性地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语文教材为学生认识社会和体验生活提供了载体,为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供了营养。在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和人格教育,还可以通过作文教学或指导学生写日记等形式来转移学生的消极情绪,克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悲观心理,升华学生的情感,进而促进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在思想品德课中教育者可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学生具体情况,积极挖掘学科教材内的积极心理因素激发学生的社会情感,增强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进而促进自身全面综合发展。

小学的科学课,中学的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自然科学类学科,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各种心理品质的支持,有助于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力、探究力和想象力,以通过对自然的热爱转化为自我心灵的升华,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大自然是广阔无垠和充满神秘的,在科学、物理、生物课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领略大自然,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取直接的认识,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呈现自然实物让学生真切感知。这样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的习惯,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形成他们各具特色的创造个性。[2]

音乐、美术和体育等艺术类性质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课程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体育运动不仅能够使学生放松心情、精神振奋、缓解心理压力,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音乐可以使学生放松心情、丰富想象,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还可以让学生感悟人生真谛,体验幸福和快乐。美术中的绘画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还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效缓解学生内心的压抑,也很容易使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从而促进学生去发现自己和认识自己。[3]

四、加强课堂管理,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表现力和发展力,只有在个人能够感受到心理自由和安全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优化、最有效和最大化的发挥和发展。由此可见,课堂心理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的变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有助于教师授课,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交流互动,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过于紧张压抑的课堂心理氛围则会使学生情绪紧张、惶恐不安,学习不在状态,造成学生记忆力下降,学习效果也随之下降。因此,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不仅可以开阔学生思路、缓解学生心理紧张、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提高学生记忆,还可以有效加强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认知方面和情感方面的交流互动,从而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更加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和谐发展。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持续稳定的、协调融洽的、民主自由的心理关系,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感保障,是实现学生身心全面综合发展的有效保证。当课堂教学活动中充满和谐、民主的氛围时,教师就相对容易对学生进行情感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建立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不仅能够充分发掘教师和学生的潜能,让课堂氛围变得宽松愉悦,而且还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和完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2.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有效的课堂管理模式

课堂管理模式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隐性因素。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选择有效的课堂管理模式。民主型的课堂管理模式有助于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开放型的课堂管理模式营造的是一种师生间交流、互动、自由的课堂氛围,这样不仅有助于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还有利于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五、提高各学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各科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决定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能否顺利渗透的关键。教师教育具有示范性,教师如果心理不健康、心理素质差难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的心理素养尤其是个性品质如性格、意志和情感等都会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地影响着学生,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控制自身的情感变化,张弛有度,维护师生之间心理相容的良好课堂氛围,学生就会逐渐变得稳重。另外,教师是否拥有良好的心理素养也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如果具有良好的性格和品质,学生就会在无形中受到熏陶,向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教师应该努力掌握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心理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规律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使用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有力保证,教师要灵活运用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治法、游戏法等方法,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另外,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掌握一些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自我接受能力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在学科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交流讨论或“小老师”的方式进行锻炼。教师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还应学会整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结合学科课程中的情感因素自我教育,学会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发挥学生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增强社会生活能力的有效方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支持和努力,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做得更好、更有成效也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继续探索研究。

摘要:学科教学既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在学科教学中设置科学合理的学科教学目标,充分挖掘利用各学科课程中潜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提高各学科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最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渗透

参考文献

[1]曾荣侠.论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2]曲崴、李凤杰.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13.教育机构学科教学计划 篇十三

北白象镇第二小学 冯胜燕

2011年2月

学科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环保教育中这块主阵地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我们要重视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挖掘教材内容,有机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幼小的生命在学科课堂学习中浸染绿色。我校在把《环境教育》列为课程的同时,要求相关学科加强教材中环保内容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切实掌握内容。在考试的试题中要有一定比例是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同时组织好环境保护活动。1、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教材中完成环境教育内容,列入教研组工作计划,有单独教案,使学生认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每月一次集体备课,每个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环境教育课。

在语文学科中要通过名人、名言、名篇,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情景教育,对一些典型课文中的环保科学知识有侧重地讲解。语文课不能只满足于进行语言训练,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尚情操,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语言 ,掌握语言,运用语言,学习表达,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对学生进行爱护家乡、学校一草一木,净化、绿化、美化学校的环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方面进行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环保的社会意识、道德意识。社会学科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特别是近代,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加强,环境问题随之出现并日益恶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工业文明的进程成为一个过度利用资源使之趋于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以及人口爆炸等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渗透环境教育。

培养学生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认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学科开展研究学习。

14.关于语文学科计划中法制教育渗透 篇十四

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是作为一个偏远的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更要结合当地实际来看待问题,不能流于书本口号,因此要如何做,如何做好,便成了一个大问题,在此,我有以下几点计划。

一、抓住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教学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

二、让习作教学与法制教育结合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开展综合性学习自然也是为学生创设法制氛围的绝佳途径。

写日记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写日记是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我作为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时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15.教育机构学科教学计划 篇十五

一、充分利用德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是专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学科, 大到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教育, 小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新教材中选取了包括生活中、学习中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质以及面对各种考验时我们应如何去做等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教师可以利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例如, 演情景剧、辩论、演讲比赛、军训、爬山等有意义的活动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及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畏缩的意志品质, 使学生通过参加活动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 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增长了才干, 教育也变得更加自然, 学生接受得也更加主动。因此, 一定要从多种丰富多彩的、学生喜爱的活动入手, 适时、有效地运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大力加强德育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

思想品德课作为思想品德德教育的“主阵地”, 发挥了它应有的理论导向作用, 而要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一定要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应用。此时, 其他学科就承载了这样的使命。例如, 语文课上的品德教育无处不在, 课文中的人物优秀品质就是品德教育的最好素材, 而且这种教育不空洞, 有血有肉, 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再如, 在数学教学中, 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

三、正确认识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社会、家庭

品德教育必须与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 有时候学生在学校接受了正面的教育, 在家庭中或社会中却受到了负面的影响, 正反两方面的教育相互矛盾, 学生不知所措。因此, 学校、家庭、社会要通力合作, 共同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环境, 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最大限度地发挥品德教育的巨大作用。

总之, 我们不仅要把以上几项工作做好, 更要从点滴小事抓起, 为搞好品德教育工作而共同努力!

摘要:今天的小学生将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 要成为高素质的接班人, 品德发展是极其重要的。那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 加强德育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 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 使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16.浅析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篇十六

关键词 整合;教育技术;小学语文教学

从计算机与教学联姻开始,广大教育工作者就一直在探索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佳途径,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的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本质的区别,它是基本理念的飞跃,其最根本的出发点在于向变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在整合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让学生最大限度在感受教育技术的魅力,让学生从小树立利用教育技术作为强大的认知工具的意识,同时也更加关注教育技术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影响。相关的文章也不胜枚举,本文旨在以一线小学语文教学的视角,以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为指导,对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作一些理性的认识和实践的探索。

1 教育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有机整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所描 绘的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变化及其丰富的物产。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计算机分别再现 春、夏、秋、冬等季节的景物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小兴安岭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必将大大提高。

2 教育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的的有机整合

教育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必然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它必将是促进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拓展与革新的一个主要因素,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克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那些缺乏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以及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的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便,也能从另一个侧面解决旧教材中"难、繁、偏、旧"的弊端。例如,在学习《向命运挑战》一课时,我们利用网络将学生带入到今年八月十八日下午三点,科学巨匠霍金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作主题为"膜的新奇世界"的科普报告时的场景,让学生感受这位身残志坚的科学大师神秘的风采,让学生感受到霍金在京城掀起的"科学风暴"的强烈。此外,安排学习利用课余时间登录"大科普网"在"物理学"栏目中,选择"天体力学",在其中学生学习了有关"宇宙的形成"、"大爆炸理论"以及"黑洞"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内容既与教科书相联系,又是前沿科技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得到了很好的补充,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内容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个体独特的知识体系。

3 教育技术与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有机整合

"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①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起到深远的影响。当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之后,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概括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师课件中的大量超链接的运用,特别是网页的超链所带来的便捷,对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及扩散性的训练得到加强。此外,研究事实说明:创造思维通常虽不是实验后的产物,但一定要通过科学实验或严密的逻辑推理进行验证。例如在教《捞铁牛》、《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之类的课文,就"应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铁牛究竟是怎样''捞''起来的","应指导学生模仿伽利略实验的过程进行操作",让学生感受创新的过程,激发创新的兴趣。可是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我们没有条件去重复这些事件,使得这种教学假设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我们一厢情愿的美好假设。但是计算机进入课堂后,这一切就变得十分容易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课件来进行演示,学生就能直观地感觉当时的情境,使这思维活跃起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思维得到很好地锻炼。

4 教育技术与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机整合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利用教育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磁带等辅助资料。如"三辰影库"的系列光盘中,现行小语教学大纲中的60%以上的课文都有配以动画或视频剪辑的朗读,通过对这些光盘的播放,它不但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还为非普通话地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朗读能力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传统的朗读训练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加上有些老师的普通话也不太准确;学生就更不容易训练了。这些资料的使用,解决了老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大问题。

《海上日出》、《桂林山水》、《鸟的天堂》等优美散文的学习没有读是不能称得上真正的鉴赏的。对这类课文的教学应充分朗读,体悟作者的感情。运用教育技术提供的朗读素材可以随意控制,按自己的进度进行跟读、自读、感情朗读,朗读时注意语速、节奏,尤其要符合作者的感情。对于配有画面的课文朗读 ,可以通过声道的选择,让学生看画面通过自己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及作者写作的技巧,从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从封建私塾中的讲经、读史、吟诗、对到现代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训练,语文教学由封闭到开放,由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漫长历程。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校校通"乃至"班班通"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阔步进入了语文课堂。应该说,"善假于物"的语文教学与教育技术的有机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其产生的能量和蕴含的潜力都是传统语文教学难以企及的,它必将结出丰硕的实验果实。

[注释]①中等师范学校课本《心理学》,116页。

參考文献

[1] 语文在线课堂《故都的秋》网络学习,http://d2g.51.net/cgi-bin/article/show.php·id=49

[2] 陈建:《对教育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认识》,《教育教学研究》,2002年第9期。

上一篇:在全市推进生态市建设暨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下一篇:800字作文我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