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少先队文化建设 打造特色活动品牌(精选7篇)
1.加强少先队文化建设 打造特色活动品牌 篇一
创建少先队文化特色品牌的研究
内容提要:少先队的根本目标是活动育人。少先队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先队文化特色品牌是少先队组织在社会舞台上占领教育活动制高点的重要标志,是少先队组织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有利于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必须时代发展需要和少先队工作特点,寻找少先队品牌活动教育的切入点,针对实际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和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提炼、展示自己特有的文化特色的品牌,用品牌促活动。以优化品牌教育活动为立足点,激起队员主动参与教育活动过程的兴趣,让队员在积极的情感中体验明理、导行,并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以提高品牌活动的有效性。
近年来,当人们对“希望工程”、“青年文明号”等越来越耳熟能详时,“品牌”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如何创建“品牌”已成为现代人在社会、经济以及家庭生活中所追求的目标。那么,学校少先队组织可不可以创建文化特色品牌,以此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扩大少先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笔者结合少先队工作的实践,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学校少先队活动品牌创建的意义。
所谓品牌,在其法律意义上说是一种商标,在其经济或市场意义上说品牌是一种牌子,是金字招牌,而从其文化或心理意义上说,品牌是一种口碑、一种品味、一种格调。它有着顺应社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认知度较高,能不断创新的能力特点。企业通过创建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学校 1
少先队组织要提高自身的地位,扩大社会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也需要创建品牌活动。
学校少先队活动品牌是少先队组织在社会舞台上占领教育活动制高点的重要标志,使少先队组织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有利于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广大少年儿童所喜爱的活动,它是少先队组织在育人功能方面积累的一笔长效的无价资产。它产生着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少先队员在少先队组织里健康成长,吸引着社会上更多的集体和个人关心、支持少先队,为学校德育工作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少先队员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学校文化、少先队文化与学校少先队活动品牌。品牌是“产品”和“文化”的统一体,两者互相依存,“产品”是载体,“文化”是灵魂。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工作者和少年儿童共同创造的“特殊产品”,因此应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和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提炼、展示自己特有的文化风格的活动创品牌,用品牌促活动。
但是反观现在很多学校开展的少先队活动,难于在学校、地区形成响亮的“品牌”,究其原因,往往是少先队工作者没有将学校独特的少先队文化和少先队活动有机统一,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和谐处理好学校文化、少先队文化和少先队活动的关系。要么就是少先队活动轰轰烈烈,一点不见学校文化、少先队文化的踪影;要么就是少先队活动拥有鲜明的学校文化的主题,却缺乏丰富生动的内容和多样灵活的形式。在少先队品牌活动“中国少年雏鹰行动”中,其主题就是借用雏鹰之寓意,寓“雏鹰”之蓄势待发,“雏鹰”之机敏勇猛;而在各学校实施“雏鹰争章”过程中的“设章、争章、考章、颁章”等环节,更是彰显出了各学校 2
少先队活动的文化特色,装扮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少先队活动文化长廊。
我们知道:学校的校园文化包括校训、校史、校风、校貌、校歌以及各种文体艺术、环境塑造和社团建设等;少先队文化则包括其政治性、组织性、教育性、活动性以及实践性,两者都有自己的文化氛围和鲜明特征,那么,只有在少先队活动中将这两种“文化”相辅相成、相依相托、互相渗透,寻找出它们和谐发展的结合点开展少先队活动,才能取得成功、创造出新“品牌”。
所以,我们基层的少先队工作必须结合校园文化的特色,创造出具有时代和校园特色的文化品牌,并以品牌建设为活动载体,全面提升少先队员综合素养。才具有可发展性和持续性。
三、学校少先队活动品牌工程的塑造
1、在主题中求特色,创品牌。
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如爱国、安全、文明礼仪等,让队员在身临其境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开展少先队特色的表彰评比工作,如我校每月的尚美少年的例行评比及每学期美美少年评比,特色黑板报及优秀路队等项目的评比,突出“尚美”品牌,让学生处处感受到美的存在和美的气息。
2、在设计中塑品牌。
活动是少先队组织的生命。少先队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针对实际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而基于品牌创建的长期性和完美性特点,少先队活动品牌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且复杂的工程。我们必须在活动中适应他们的成长需求和愿望,少先队工作者应把少先队特有的活动规律与品牌形成规律结合起来,准确定位,设计出切实可行、长期稳定的活动规划。
3、在实践中展现品牌特色。
首先在传统性活动中亮特色。辅导员要抓住传统节日、纪念日、国家大事等有利时机,在佳节中创造性地规划少先队教育活动内容,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引导队员参与实践。
其次在品牌活动中展特色。根据队员好奇、好动、好胜特点,辅导员必须把队员带到大自然,带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让队员在实践中动手动脑、自己观察、自己调查、自己搜集资料,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队员自己的活动自己设计,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自己的队伍自己管理,自己的伙伴自己互帮,让队员的创造才能得到的展示,让队员更进一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促进队员健康心理的成长,培养健康的人格。
四、打造少先队文化特色品牌,全面提升少先队员综合素养 致力打造少先队文化特色品牌,并以品牌建设为活动载体,全面提升少先队员综合素养。
(一)以校报、广播、黑板报为少先队文学创作载体,提升少年儿童文学素养。
为展现我校尚美风采,打造尚美少年品牌,大队部面向家庭社会,加强沟通了解;丰富校园文化,拓宽学生视野;开展特色活动,培养创新人才。号召队员们通过所见所闻所想,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比赛,并通过校报黑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
大队部还和社区联合,组织开展“小记者在行动”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走进老人院“我为老人服务”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爱老敬老教育;走进社区宣传“十不文明行为”活动,对少年儿童实施文明的教育;开展“卖报、4
捐赠”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爱的教育;开展“绿色环保在行动”、“珍爱生命之源,做节水小使者”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环保教育……
(二)以校园管乐团为少先队艺术活动载体,提升少年儿童艺术素养。
校园管乐团是培养艺术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摇篮,是我校文化建设中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一支生力军,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少先队雏鹰行动的特色阵地。艺术团坚持“少儿性、艺术性、专业性”的办团方针,定期组织学员排练,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批校园文艺之星。
学校管乐团由师生共同组成,经常参加区市一些大型活动和大赛,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
(三)以科技、航模兴趣小组为少先队科技创新活动载体,提升少年儿童科学素养。
为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实践能力,我校开设科技、航模兴趣小组,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科模小组成立以来,邀请省、市专家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定期组织学生到公共场所、外地等进行专项调查活动,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培养科技兴趣;通过开设科幻画课堂,开展航模、船模、机器人等组装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识图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动脑能力。
科模小组在区
(四)以校园值勤中队为少先队自主教育载体,提升少年儿童自主教育能力。
自主性、教育性是少先队的基本特征,少先队工作的顺利进 5
行离不开少年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引导全体少年儿童发扬主人翁精神,人人都成为少先队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校园值勤中队在少先队工作中就是起着这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他是一支规范督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保障学生校内外安全的特色中队,设中队长1名,小队长12名,队员72名,是在每学期的大队会上,由各中队推荐的责任心强、品学兼优的优秀少先队员民主选举产生。辅导员老师带领队员们常年如一日,分工负责,对全校每位学生全程管理,采取提前到校、门前督查、校内巡视、校外路队监测等方式,对每位同学的表现进行监督,并依据“文明班级”、“安全班级”、“优秀路队”等评比条例对所有班级评比打分,对追逐打闹、乱丢乱扔、损坏公物等不良行为给予减分,对遵守纪律、拾金不昧、爱护公物等优良行为给予加分,做到一天一统计,一天一公布,一周一累计,一月一评比。值勤中队每月宣布评比结果,并评选出“尚美班级”。通过教育、引导、评比、激励,约束学生不良习惯,使好的习惯逐渐养成。
(五)以尚美星空广播电台为少先队小主持人培养载体,提升少年儿童口语交际、播音主持素养。
尚美星空广播电台是少先队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是学校的“喉舌”,反映校园风貌,贴近学生生活,加强舆论宣传导向,是突出少先队特色的一块园地。它是学校工作的宣传窗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阵地,对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起到较大的作用。
尚美星空电台自开办以来,以其独特的宣传风格和栏目深受同学们的喜欢。为了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的资源,设立了你点我播——学会欣赏;好书大家读——学会选择;作文太阳雨——学会践行;知识百宝箱——学会发现;校园快播;要闻集锦六个栏目,6
队员自己写稿,自己主持,中队辅导员进行指导。每天中午同学们都能准时聆听到校园广播,各类节目编排精细,播音效果较好,为全校师生送去了丰富的文化大餐,营造和谐的人文校园文化氛围,展示了我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在平时扎实的播音主持实践训练中,涌出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少先队因多样化的活动载体而丰富多彩,校园文化建设因少先队特色文化品牌而富有内涵。小学少先队品牌教育活动要增强实效性,是新时期的教育要求,也是队员主体的精神呼唤。以优化品牌教育活动为立足点,激起队员主动参与教育活动过程的兴趣,让队员在积极的情感中体验明理、导行,并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以提高少先品牌活动的有效性。
2.加强少先队文化建设 打造特色活动品牌 篇二
而眼下的中职教育, 绝大多数学校都处于需将大量的精力投入招生宣传的尴尬境地, 因此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目标及常规管理等方面往往按部就班或盲目效仿,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特征、功能作用、表现形式及方法途径更是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其总体现状大致归纳如下:
一、重“形”轻“神”, 削弱物质文化的软件基础
物质文化是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载体, 它包含了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 同时还包括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少中职学校更愿将资金投入到可产生“视角效果”的物质硬件建设上, 如气势恢弘的校门、雄伟状观的大楼、安逸舒适的住宿条件、优雅别致的亭角楼台等, 而实训场地的扩建、实训的设备添置、实训材料的储备、教学软件的开发等软件基础则抛在了身后。在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 部分学校仍效仿普教模式, 比如:“团结、拼博、创新”之类的字样可以显而易见, 但这些标语却完全不能贴近中职教育的特色。另外, 很多学校都存在缺乏科学考核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指标体系, 这很可能使学生的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道路偏离正常的轨道。
二、抓“学”松“德”, 轻视精神文化的潜移默化
中职学校的学生求学的目的很明确:学得一门技术, 谋求一个职位。如何让学生技能优先是追求的目标, 思想教育、品行培养, 则只是追求表象、走走过场, 但学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人文修养却是决定他们毕业后能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 成为文明的城市建设者的重要因素。
三、注“量”淡“质”, 忽略制度文化的市场结合
很多职校, 确实在短短地几年实现在招生数量上的突破, 但却忽略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校园的制度文化与市场主体严重脱离, 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品位、办学质量完全没有融入其中, 更谈不上体现“高技能”、“高素质”的职业技能特色。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隐性德育的主渠道, 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其对学生的鞭策、激励作用, 使之更好地为“五个重庆”建设做贡献?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谈几点看法:
一、更新教育观念, 增强全校密切配合意识。
职教的对象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作为教育者、领导者, 首先需要更新的就是自己的观念。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能动性、发挥全校教职员工、学生群体的能动性, 增强大家团结、协助、共进的意识。
我校在机构改革中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根据专业特色分设了计算机、机电、经贸、综合四个教学部, 在系部中设立了团总支, 还各设一名教学秘书、行政秘书。另外, 团委、学工处合署办公, 对四个教学部的管理、教育工作进行统筹。如此一来, 每一个德育课题的精神都能在活动中得以体现, 做到了文化建设与活动的有机结合;四个教学部则好比四个小学校, 不仅在本部间实现了教学、管理、教育几者的密切配合, 部与部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机制, 充分发挥了各个群体的能动性。
二、搭建展示平台, 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热情
中职学生多处于十五六岁, 叛逆的心理造成他们在某些时候听不进任何劝告, 使得说服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甚至适得其反。但他们身上却隐藏着大量渴望参与管理、展示自我才能的激情, 我们不妨搭配这样一个平台, 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
在这方面, 我们一是狠抓学生干部的思想教育, 扩大榜样的幅射作用。每学期, 从团学干部到班委干部都要进行层层培训, 理论上, 让他们紧跟党的步伐参加学校的多种政治理论学习, 包括科学发展观, 时时在思想上对他们进行充电;实践中, 充分发挥其助手和桥梁作用, 大大减缓了管理和教育的压力。二是遵循青年个性特点,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活动创设注重青年特点与职业特色的密切结合, 也注重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培养, 学校还将每周星期三下午固定为活动的开展时间, 不仅让学生逐步实现了从自卑、自弃到自信、自强的转化, 也增强了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道德感。
三、打破传统教育, 实现校园精神与市场需求同步
精神文化表现为学校多年积累、沉淀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 是中职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是校园文化的深层次体现。当前中职学校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市场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成才意识、技能意识和效益意识的培育, 实现与市场需求的同步。
一是设置合理专业, 确保实训需求:专业的打造要结合师资特点、学校特点和市场特点, 同时还要注重硬件的投入, 实现实训与理论的同步。我校每年投入实训建设的资金均上百万。二是畅谈成长历程, 策划职业生涯:邀请在工作岗位上干得好的同学回校, 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 同时要求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策划, 尽早地树立职业观和创业意识。三是了解市场信息, 培养复合人才:把学生定期组织到生产的第一线, 让他们亲身感爱企业的文化。我校的物流、服装、汽修等专业, 就率先引入了这种方式,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净化周边环境, 营造和谐安定学习生活环境
和谐的校园还应是一个安定、安全的校园, 安定的环境不仅包括校内的环境, 还包括校园周边环境。
无论是哪一所学校, 都不会是在一个独立的环境下办学, 因此, 一定要理清好校园周边关系, 确保办学之路畅通。二是要尽可能地与周边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安定、团结、有序的校园环境, 也为学校的长足发展创造很更多契机。
五、彰显职教特色, 打造文化建设品牌效应
3.加强品牌建设 打造强势农业 篇三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产业化步伐加快, 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产品的优势正在由传统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加强品牌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如何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强势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已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武宁县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武宁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均有较大进步和长足发展,既有数量的增长又有质量的提升。我县有省级名牌产品1个,即武宁县绿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健人”牌橡子粉条。无公害基地19个,面积为5万余亩,主要包括玉米、茶油、吊瓜、甘蔗、西瓜、板笋、黄花梨、杨梅、柿子、蜜桔、柑、生姜、黑木耳、白菜、辣椒、雷竹笋等16个品种。绿色有机食品基地2个,面积35万亩,其中全国首家通过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原料(水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涉及水域面积34万亩;绿色有机茶基地一个,面积3500亩。目前,我县还没有驰名或著名品牌农产品,处于一种有名品、少名牌的现状。
二、存在问题
1、品牌创建意识不强。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观念的影响,当前许多农业生产者满足于传统的营销模式和已有的销售渠道,对打造品牌缺乏应有的认识,创建品牌的积极性不高,品牌建设力度不大,产品打入大市场的不多。不少农民、企业生产者存在依赖政府的心理,创建品牌的主动性、自觉性不高,缺乏品牌意识。
2、品牌影响力不大。虽然有自己的品牌,但品牌的档次较低,品牌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品牌产品对农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明显。真正在市场上叫得响的不多,没有“驰名品牌”。
3、品牌产品规模偏小。品牌产品加工能力低下,生产分散,规模较小,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关系松散,对产业的带动性较弱。企业与产业之间比例失衡,出现有产业,无龙头;大产业,小龙头等现象。
4、农产品加工包装滞后。农产品大多集中于原材料、初加工、传统产业,初级产品比重大,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精度和开发深度不够,产品大众化,产品不“特”,科技含量不高,制约了品牌建设。
三、对策思考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生产、研发、营销等多个环节,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必须合理品牌定位、树立品牌形象、调整品牌结构、弘扬品牌文化。
1、强化领导,转变观念,增强品牌创建意识。创建品牌就是培育生产要素,积聚发展后劲。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地方的发展。我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品牌建设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了我县农产品的市场和竞争力,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加强品牌建设,创建名牌农产品,一是要转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观念。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切实转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树立品牌就是无形资产,就是重要生产要素的理念。大力开展树品牌、创名牌宣传活动,增强品牌创建意识。二是要制定品牌建设规划。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农产品科技含量的竞争,是农产品质量的竞争,尤其是品牌的竞争。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武宁县农产品品牌建设五年或十年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解任务,确保品牌建设工作步入正常化轨道。三是要加强品牌建设的领导。要成立农业品牌建设协调工作机构,专门研究、指导和协调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有关问题;研究制定扶持品牌建设的各项政策;负责我县农产品品牌申报、认证、注册等日常工作。
2、健全机制,壮大龙头,夯实品牌创建基础。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需要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和强大实力的龙头企业,企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是创建品牌的前提。要夯实农产品品牌建设基础,一是要加快基地建设。基地是品牌生存之本,也是品牌建设的基础。要着力推进“三竹”、油茶、果业、茶叶、木本药材、特种水产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尤其是要加快油茶和吊瓜两大特色产业的发展。要想方设法发动群众,引进大户,着力打造一批安全化、优质化、标准化农产品基地。二是要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产品品牌经营的主体和核心,要培育、扶持有较强开发加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龙头企业,通过基地、订单、股份合作等途径与农户之间建立更加稳定的产销合同关系和服务契约关系,以品牌为载体,将分散的千家万户联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一方面对重点企业和品牌产品要给予重点培育、扶持,鼓励他们进行品牌扩张、延伸和整合,促使品牌产品做强做大。另一方面要搞好项目策划。扶持龙头企业打品牌进入市场,辐射带动基地和周边农户,带动农产品品牌发展。三是要加强联合协作。一方面要加强与省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学习他们在品牌建设上的成功经验,逐步打造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要利用自身产业优势,联合同行业或同产业链企业,抱起团来创名牌。四是要建立健全机制。要建立健全品牌申报工作机制。对一些有影响、有市场、有前景的潜在品牌要抓紧申报登记、认证注册。要建立健全考核奖励机制。把农产品品牌建设列入目标考核内容,对创建国优、省优名牌产品的农业企业或个人,对品牌建设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和扶持,激发他们的创建活力。要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执法联动机制,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监督检查,依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品牌形象。
3、加大投入,加强扶持,加快品牌创建速度。一是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农产品品牌企业,要在资源要素保障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进步等项目安排实施中,积极给予鼓励扶持,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促进农产品品牌又好又快发展;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对品牌申报注册要给予一定补贴,对申报成功的品牌和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创建品牌。三是要加强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为我县农产品品牌创建铺好快车道。质监部门要做好名牌产品的推荐申报工作;工商部门要做好驰名、著名、知名商标的推荐申报工作;农业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立足资源优势,明确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选择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种;科技、财政、税务等部门要从人才、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尽快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互动格局,共同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四是要加快品牌申报注册。一方面对现有的“健人”牌橡子粉条等名牌产品,要搭好宣传平台,扩大影响面;另一方面对庐山西海银鱼、棍子鱼,清江吊瓜籽,上汤茶油,罗溪大米等知名农产品,应在深挖市场潜力和扩大规模的基础上,进行形象设计和“包装”,加快申报成为名牌产品。
4、坚持标准,推进创新,提升品牌科技含量。质量是农产品的生命线,是创建农产品品牌的根本。农业标准化建设是农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品牌建设的关键。一是要坚持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抓好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要抓好源头控制,严格按要求使用农药、化肥、激素、添加剂、防腐剂、保鲜剂等人工合成物质,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和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流入市场和进入市场环节。加快完善农产品检疫检测设施和手段,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以绿色品牌理念引导农业生产标准化。二是要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品牌建设的贡献率和支撑力,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改变那种只出售原始农产品的销售模式。重点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核心,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为主线,突出精加工、深加工,通过科企联合、科企嫁接和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创牌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大力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增强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经纪人、农户等生产经营主体的商标意识,积极鼓励生产经营主体申报绿色农产品注册和实施原产地保护,运用商标来保护自己、扩大市场份额。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监管工作,加大品牌保护力度,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4.加强少先队文化建设 打造特色活动品牌 篇四
韩元涛王志清金英
近年来,华北物探处坚持文化活动‚三个贴近‛原则,着力构建基层文化活动长效机制,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文化活动载体、丰富文化活动内容,扩大文化活动参与面,营造了健康向上的和谐文化氛围,提升了职工文化生活品位和生活的幸福指数,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华北物探处2003年荣获全国‚全民健身周活动先进单位‛,2007、2008荣获‚河北省‘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华北物探处工会2008年荣获‚河北省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并荣获东方地球物理公司‚2009-2010先进工会组织‛称号,韩元涛同志荣获‚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华北物探处的主要做法是:
一、积极抓好重大节日期间文化活动,丰富职工假日生活
每年的重大节日,都是华北物探处文体活动的高潮。为了丰富职工的假日生活,华北物探处坚持对重大节日期间的文化活动早谋划、早安排,确保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截止目前,他们已连续8年在春节期间举办了‚一线风采‛摄影展和‚欢乐闹元宵、和谐促发展‛趣味比赛和联谊活动。2010年处工会主办的元宵节活动包括猪八戒背媳妇、二人三足绑腿跑等4个项目,参加人员达500多人;2011年由基层单位工会自主举办了掷飞镖、猜谜语等共计54个趣味活动项目,多达上千人参加了活动;2011年‚三〃八‛节期间,由女工委员会组织、女工自编、自导、自演了15个文艺节目,更是五彩纷呈;‚五〃一‛、‚七〃一‛组织先进代表到大寨、孟良崮等地参观考察和休闲疗养,营造了‚劳动光荣、劳模可敬‛的氛围;每年的‚五〃一‛、‚十〃一‛都要举办 1
大型群众歌咏比赛活动,最多时达到800多人参加。
二、重点抓好消夏系列文化体育活动,打造文化活动品牌
每年的夏季是地震队的施工淡季,也是华北物探处文体活动的旺季。多年来,华北物探处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突出区域特色,坚持‚四个结合‛,利用施工淡季组织华北探区开展消夏系列文体活动,每次持续3个多月,已连续举办了11年。2007年以来华北探区共举办消夏活动项目78项,参加活动人员达8900人次,每年都有上千人次参加活动,可谓盛况空前。因活动持续时间长,内容丰富多彩,参加人员多,逐步形成了华北探区独具特色的职工文化活动品牌,被东方公司工会称赞为‚华北油田矿区文化活动一道独特风景‛。
1、坚持物探处组织与区域组织相结合,做到面向社区、全员参与 华北物探处每年年初都要专门召开工会委员会(扩大)会议,邀请区域一体化单位共同策划消夏活动。提前谋划方案,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制定当年的华北矿区物探单位消夏系列活动方案。并成立由物探处党政工团领导和区域一体化单位工会主席组成的活动组委会,负责活动的整体策划、安排和组织协调。
本着‚全员参与‛的原则,物探处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处举办盛大的‚职工健身暨消夏系列活动‛开幕式等形式,引导和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并做到了年年都有新花样、年年都有新内容。2008年‚华北物探与奥运同行消夏活动‛开幕式上的‚威风锣鼓‛、女工呼啦圈表演,2009年开幕式举办的职工广播操比赛和齐声合唱‚东方先锋‛,2010年开幕式上的青年‚健美操‛、女子‚太极扇‛、职工‚军
体拳‛和大合唱《我为祖国献石油》等精彩表演都给人留下了至今难忘的印象,2011年的女工‚太极柔力球‛、青工‚拉丁舞‛、职工‚健身腰鼓‛、藏族舞蹈《雪山情》以及大合唱《祖国颂》、《BGP之歌》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2、坚持竞技比赛与大众趣味活动相结合,做到内容丰富、老少皆宜
为了使每位员工都能够参与到所喜爱的项目中,物探处工会每年都广泛征集优秀消夏活动项目设计方案,奖励优秀活动项目设计者,让员工积极为文体项目出点子、出想法。根据广大员工的不同爱好,在举办篮球、排球、乒乓球等竞技比赛项目的同时,增加了多个大众趣味活动项目,既有拔河、步调一致、火车赛跑等集体项目,也有夹包甩远、障碍赛跑、折返前行等个人项目,丰富多彩,老少皆宜,为不同人群提供了活动平台。
3、坚持文化与体育项结合,做到文体并重、寓教于乐
每年的消夏系列活动既有体育活动项目,也包括丰富的文化活动内容,穿插了‚消夏文体活动精彩瞬间‛摄影展、‚女工风采‛摄影展、‚廉洁文化‛摄影展,‚女工知识竞赛‛、‚安全是我们的责任‛、‚忠诚企业、恪尽职守‛青年读书征文、‚廉洁故事‛演讲比赛及大型的群众歌咏比赛活动,集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溶文化体育活动于一炉。
4、坚持传统项目与创新项目相结合,做到常办常新、长盛不衰 物探处在保留传统的竞技类和大众健身项目的同时,每年还优选一些创新性趣味性活动项目,如二龙戏珠、蒙眼罩队列训练等。这些项目大大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每到夏季‚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赛事‛的生动景象就会呈现在社区,构成了职工夏日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
三、结合实际创新项目运作期间文化活动,活跃一线员工文化生活
物探处地震队施工期间,远离基地,生活艰苦。为了活跃一线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华北物探处开展了‚送文化‛下基层活动,邀请内蒙古歌舞团到2324队进行专场慰问演出,拨付购书费为地震队配发了各种图书、杂志,使6个地震队全部建立了‚文化书屋‛。处工会坚持每年为地震队等基层单位配发一批文化体育活动用品和器材,核拨文体活动经费,解决了地震队开展文化活动经费不足的难题。2150队建立了职工网络室,采取定期播放电影、举办有奖知识竞猜、开通‚50‛之声广播、创办队刊,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坚持每年举办一次职工春联征集活动,对获奖者给予奖励,并在营地张贴,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和文化味;2311队坚持每年在营地举办迎新春联欢晚会,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让全队职工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度过新春佳节;2322队和220队坚持每年在营地举办‚一线风采‛摄影展,展示了本队职工艰苦拼搏的时代风采和良好的队伍精神风貌。
四、发挥各类文体协会的作用,提升职工生活品位
为了提升广大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品位,华北物探处工会相继成立了书法绘画、摄影、乒乓球、羽毛球等爱好者协会,专门聘请专家、教师进行定期授课,组织会员进行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举办‚经典书法作品欣赏‛讲座和‚摄影采风‛活动,开展乒乓球、羽毛球协会交流活动,形成了‚协会为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活动为协会搭建平台‛的局面。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基层文体骨干,并在东方公司
各项重大文化赛事中展露才华。先后有《准备就绪》、《运筹帷幄》等12幅作品荣获东方公司摄影比赛一、二、三等奖,《准备就绪》还荣获河北省企业(行业)界第七届员工美术、书法、摄影大型展览二等奖;有1件作品获得东方公司手工艺品展览二等奖;处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韩元涛同志的书法作品入选中国石油职工书法篆刻精品展。付秀钧等创作的小品《请放心》、相声《培训》分获东方公司‚爱国创业、永做先锋‛文艺作品汇演二等奖和三等奖。二重唱《映山红》、《情深意长》荣获东方公司职工文艺汇演优秀节目奖,藏族舞蹈《雪山情》荣获东方公司首届职工舞蹈大赛三等奖,王亚欣同志荣获东方公司第二届电视歌手大赛民族、美声唱法一等奖,并荣获河北省职工文化优秀骨干。在东方公司举办的大众体育创编项目和职工趣味运动比赛中荣获《龙凤戏珠》项目第一名、《力士竞速》和《车轮滚滚》项目第二名。华北物探处荣获东方公司‚颂祖国、当先锋‛歌咏比赛优秀奖、华北油田元宵节灯展优秀组织奖、‚石油工人心向党‛群众歌咏比赛优秀组织奖,连续4年荣获华北油田矿区文化(体育)艺术节组织奖。
作者:韩元涛: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华北物探处党委副书记、纪委
书记、工会主席
王志清: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华北物探处工会副主席、工会
办公室主任
5.加强少先队文化建设 打造特色活动品牌 篇五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激发学生活力之源泉,是构成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各校硬件建设、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学模式日益趋同的今天,校园文化性格是否鲜明,文化生命力是否旺盛,成为打造校园文化优质品牌的关键性因素。奋斗小学以“书香校园”文化特色为载体,致力于把校园文化转化为校园精神,通过培育“生生不息的传承精神;自由成功的创造精神;天人合一的理性精神;博大坚毅的人格力量;高尚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学校精神。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内涵发展”的品牌。把校园文化与育人相结合,设计主题鲜明,独具文化特色,人文气息浓厚,校园处处恬静优雅,怡心怡情,环境育人,精神育德。
一、美化校园环境,以优雅的校园环境文化陶冶人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阵地,是学生成长的乐园、进步的摇篮。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一幅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精美画卷,更是一部内容丰富、形式立体的教科书,它有助于陶冶师生们的品格情操,塑造师生们的美好心灵,激发师生们的开拓进取精神,促进师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步入杭锦后旗奋斗小学大门,一块石刻红色“奋斗”映入眼帘,这是著名爱国将领傅作义先生1942年在抗日烽火中创办历史名校的主旨为主题的奋斗小学校园主题文化标志物。它象征着奋斗人要弘扬的 “奋斗不息”的精神,体现出奋斗人的整体精神风貌。延着刻有奋斗小学自1942年建校以来发展和变革的石刻“成长路”,即走向了奋斗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象征物——矗立在天井内写有“成长”的雕塑,它反映了“在关注教师成长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育人思想。
(一)营造靓丽和谐的校园自然环境
1.构建人性化的建筑环境
富有特色的建筑形象可以塑造校园的良好意象,加强学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生气勃勃的建筑形象令人振奋,有助于稳定学生心态,激励学生求学奋进。奋斗小学校园建筑文化根植于学校办学传统,又体现了现代教育特色,充分融合了建筑特色与人文关怀。学校占地总面积为4万4千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万余平方米,校园建筑依园子渠转弯而建,大致呈三角形,错落有致,环境优美。学校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教学区、运动区分明区别。整个校园建筑南北向呈封闭、半封闭、开放空间递次展开,被室外的回廊连接成一个建筑群,布局紧凑,引人入胜。加宽的走廊、局部打开的空间营造了一个开放而和谐的环境。
学校不但注重建筑布局、建筑风格等宏观校园建筑文化的建设,营造视觉建筑艺术文化氛围,而且注重校园建筑内部细节的完善和优化,坚持从安全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出发,处处显示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关怀。各种各样的教学空间、展示空间、休闲空间、体育锻炼空间、阅读和实验空间中,在看似不经意中体现各种环境教育的设计,同时利用楼梯间、长廊、墙角、宣传栏等开放空间,学校在校园文化设计理念中创设各种教育内容,从知识性内容、提醒语、宣传牌到学生成果和活动的互动展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德育的熏陶,提高了学生的行为意识,让每个学生成为“举止落落大方、谈吐斯文儒雅、品质善良、行为彬彬有礼自信快乐的人”。
2.创建花园式的绿化环境
一个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不能没有绿色;一个充满健康活力的校园环境不能没有绿色。奋斗重视校园绿化建设,全面落实“三化”工程(即净化、绿化、美化),学校曾荣获区级“绿色学校”称号。校园绿化面积达60%以上,各种绿化带、花圃、草坪星罗棋布般分布在校园内,从校门口到校园每一个角落,处处绿树环绕,鲜花娇艳,碧草如茵,与校园建筑相映成趣。为使校园的绿化种植更加科学,配搭更加美观,分布更加和谐,学校还专门聘请了园艺师对校园的绿化工程进行重新的规划设计,增种、补种了部分树木花卉。后勤人员定期对校园绿化进行喷药、施肥和修剪,把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三化”工作落实到位,做到时时有人护,处处有人管,精心打造花园式的校园环境。
(二)打造现代化的校园网络环境
如果说富有艺术特色的校园建筑塑造了校园的文化形象,绿意盎然的校园绿化增添了校园的文化情调,那么,先进的教学设备、完善的教学设施则为校园的文化内涵注入了现代化的气息。很难想象,一个缺少现代气息的校园环境孕育出来的校园文化能有多少生机和活力,能承载起校园文化多深重的分量!因此,奋斗小学重视校园文化的现代化建设,通过完善和优化校园的教学环境,努力打造现代化的教学平台,构建一流的校园网络环境。
1.构建完善的网络系统——资源库
创建一个有利于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自助探究、合作交流的现代化教学环境是现代化学校的一个基本条件。奋斗小学按照外部信息资源建设、内部信息资源建设、资源的使用与管理等思路进行了软件建设。学校的资源库整合了部分浙大、农远的资源和校本资源,内容包括:课程资源、教学案例、教师培训、学习指导、电子图书、专题报告六块内容。以课程资源这块内容为例,包括了各个学科1——12册教科书中所有的内容,每一课的资源又包括多个教案示例、习题精选、拓展资料、探究活动、媒体资源(其中包括视频、动画、生字、声音、成品课件等)。为教师上网学习、接受培训、备课、制作课件、辅导学生、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节省了教师大量查找资料的时间,满足了教师的教学需求。校本资源是资源库的主要部分,它共有九个栏目:课堂实录、写字资源、校本培训、专题研讨、精品课堂、照片图库、活动实录、报道集锦、教师博客。首页上设有校园信息交流平台开辟了教育教学工作通知栏,校务政务公开信息栏。奋斗小学的资源库是覆盖所有学科和全部教材的庞大资源体系,其非常尖端的发展模式成为领先巴彦淖尔市学校的亮点工作。
2.创建精致的宣传系统——校园网
校园网是一个容量庞大、资源丰富、独具特色的网络平台,对外作为学校在互联网上开展形象宣传与校园文化宣传的窗口,对内作为系统基础平台,提供校内所有软件接口进行资源整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的主要通道,也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学校已建成的校园网,设有:校园新闻、教改动态、学校概况、行政管理、“德育之窗”、教学天地、科研平台、教师风采、学生园地、家校互动、党建在线、书香校园等主要栏目,已接入互联网对外发布。通过校园网,宣传了我们奋小的办学理念,展示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为学生、教师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交流对话的窗口,树立了良好的学校形象,获得了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利用校园网和资源库,学校积极开展网上办公、教研,推进了学校无纸化办公的进程。与此同时,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95%的教师能熟练使用电脑备课,在电脑上删、增、批、细化、反思形成个案。把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直接发送到教室的多媒体上使用,提高了备课的的效率,优化了课堂。学校各部门都建立了电子档案,对所有电子文档都进行归类整理。目前,学校已实现了图书网上管理、档案网上管理、教案网上管理、试题网上管理、学生成绩网上管理等信息管理模式。学校被评为全市网络建设优秀学校,承办了全旗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及资源应用现场会,并在自治区的资源建设与课程整合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
(三)塑造高尚优雅的校园人文环境
学校把每一个“物质元素”都涂上“人文元素”的色彩,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气息,以“润物细无声”、“此处无声胜有声”去影响和熏陶全体师生,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系列。包括地面文化、墙壁文化、园区文化、楼道文化、教室文化、雕塑文化、提示语文化、宣传文化、板报文化、橱窗文化等系列。校园中一步一景观,一景一主题,寓意深刻,特色分明,达到赏心悦目、育人育心的建设目的,形成了书香特色育人、“修德”养成育人、传统文化育人、艺术熏陶育人和园林景观育人五个系列。
1.书香特色育人系列
奋斗小学创建“书香校园”特色学校。以小篆体的“书韵”“墨育”命名的教学楼一楼和二楼文化建设主题,内有“读书五法”“著名书法家”等组成的文化长廊,开放式“书吧”供学生日常阅读,读后把图书原物放好是学生都养成的良好习惯,在课间能随意徜徉欣赏“兰亭小屋”内高雅的书画作品,却无一人去上手涂画和撕扯。楼道内亭设有按时更换的书法、写作特色班级学生作品,干净、美观的作品与美丽的展板浑然一体,令观者流连忘返。
2.“修德”养成育人系列
走上奋斗小学三楼,一面以“成长”为标题的主题墙醒目突出,这是以“修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墙。设置有“礼、义、信、廉、耻”为题的五块宣传牌、德育目标墙、学生礼仪扇、楼梯行为习惯文明提示标牌等文字和图示及校园硬化砖上刻着的德育警语熏陶中,让学生自觉养成言行规范、文明自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在学校德育活动中评选出的“行为养成星级好少年”的事迹,被制作成喷绘牌巡回展出在校园醒目处立着的宣传栏内,骄傲的向全校及来宾们展示着。
3.传统文化育人系列
办公楼的醒目之处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人为本,成志于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让师生时时处处受到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的熏陶,班级门前的阳台平面,镶嵌着古诗和名言警句,楼与楼之间的连廊平面,镶嵌着中华传统文化精粹《弟子规》《三字经》精选名句。学生在课余就徜徉期间指读背诵,在学校编写出版的《阳台诗韵》一书的辅助下,这些传统精粹就成为学生运用自如的知识能力了。在楼道间,用传统的“四扇屏”样式把我国所特有的“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做成图文并茂的宣传牌,在楼梯斜墙面上,是木雕“凿壁偷光”、“闻鸡起舞”“司马光砸缸”等古典教育故事画,在教学楼一侧的楼梯上,则设计张贴了许多幅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作品。在富有中国韵味的环境中,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激励、鞭策着全体师生永不懈怠、开拓进取,追求卓越。
4.艺术熏陶育人系列
在“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展示美”的宗旨下,奋斗小学开辟了“艺术长廊”张挂学校各类艺术活动和文艺汇演中的精彩瞬间。在三幢楼的四层相同位置的楼梯间内分别设计了以音乐、美术、体育为主题的艺术空间,在楼层的通道内设计了展现学校美术特色——幻想画的“学生画苑”,观景平台上作了巨型手绘山水画,利用了大块的墙面也装饰了彩画。师生在校园活动中随时受到艺术氛围的熏陶,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学校以艺术为“源”,滋养学生“文明热情、豁达乐观”的思想品质。
5.园林景观育人系列
走进奋斗小学,绿绿的草地、丰富的植物园、美丽的花丛、雅致的小公园;厚重的“诚实”雕塑;奋进的“成长”雕塑;丰富的名人名言长廊;谐调的校园色彩,无处不显示出优雅、活泼,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学校的环境建设根据“融花园、学园、乐园于一园,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为一体”的原则,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建设。学校专门请了专家为我校进行校园文化及校园环境的设计,建立了校园视觉引导系统,营造了校园绿色地面文化,以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二、凝聚校园精神,以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激励人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奋斗小学的校园精神文化在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形成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一)提升办学理念,以一流的办学目标凝聚人心
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它不是简单的外在植入过程,也不只是仅仅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而是一个在追求教育本质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应通过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精神文化。奋斗小学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成志于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二)提高教学素养,以良好的师表形象鼓舞人心
校园文化的品质,来源于人的品质,并且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品质。因此,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奋斗小学以“成长”雕塑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象征物,它反映了“在关注教师成长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育人思想。把教师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作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点来抓,要求全体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争当一名独具文化魅力、深受学生欢迎的新型教师。
1.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树立高尚的师表形象
坚持开展“校园十佳班主任”、“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树立教师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形成校园的师德文化。
2.活跃校园教学氛围,锻造过硬的业务素质
“让校园成为师生成长发展的共同体,让教师尽享专业成长的乐趣”是奋小不懈的追求和信念。学校一贯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支持教师专业成长,努力促进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学校紧紧围绕“教师专业成长”这一主题,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分步优化,分层发展,整体推进的建设思路。
“教师梯队建设”从专业提高、课堂引领、课题研究、校本研修、团队协作和特殊贡献等方面对全体教师进行培养、管理和考核,并实施滚动晋级管理,连续两学期考核为优的晋级,这种动态管理的模式大大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名师工作室”为校级名师展教学风采,形成个人特色教学特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自我提升、帮助同伴,引领辐射,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青蓝工程”老骥伏枥,雏凤新声,每一次教学观摩,每一次教学研讨,师徒间的对话是灵感的相互交织,是思维的彼此碰撞,也是教育才情的无限涌动。课题研究是一项特殊的专业技能,学校以实践性课题研究为主,以课题研究群作为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载体。倡导个性化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自主研究的空间,鼓励教师进行科研的同时积极拓宽渠道,展现、推广、应用教育科研成果。
校本培训不断丰富与创新,以学代培、以课代培、以研代培、以考察代培、以活动代培等多种培训途径,极大地满足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多方位需求。
具有奋小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培研结合,强调实践,从电子备课、说课、评课、朗读、即兴演讲、共案修改、案例点评、作业检查评价、板书设计、课件制作与展示、资源应用等多项专业技能入手,倡导自我修炼,学校以测代培,教师的学科技能得到了有效提升。教师全部开通博客,把个人博客建成自己的专业发展展示网页,通过“课堂炼金”、“德育拾趣”、“师生心语”、“课题交流”等板块释放心灵感受、抒发教育感悟,记录成长信息,汇总专业心得,共享职业乐趣。
教师读书,生命成长的必需;读书教学,相得益彰;读写为生命成长之双翼,思考与读书同行,是终生幸福的文化之旅。学校努力营造读书氛围,定期开展师生共读活动,为优秀教师奖励购书卡,在校园网、宣传栏、教师博客展示教育随笔、读书心得等,从而激发起教师的读书热情。
(三)“书香校园”办学特色成效显著
我校是全旗重点培植的特色学校之一。学校特色定位是——创建“书香校园”。我校的“书香校园”特色创建,涵盖的内容涉及教育、教学、艺体、科研等各个方面,从师生的学习、生活、文明、综合能力、校园文化等层面全力打造。既要体现校园内浓郁的书香、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文化气息、高雅和谐的文明氛围,又要体现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素质教育的思路与成果。为此,我们确立了五个特色项目,以五个特色项目为依托,来打造“书香校园”特色学校。这五个特色项目是:①拓展小课堂,优化中课堂,开辟大课堂。②学礼仪常规,做文明学生。③校本教材开发。④学唱校园歌曲100首,打造学校合唱团,班级合唱团。⑤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在我校特色化建设日趋成熟时期,又启动了“四名工程”,即:培养名生、成就名师、培植名班、铸造名校。现学校已拥有书法、绘画、演讲、写作、播音等十二个学生精品团队共600多名特色学生;学校通过教师梯队建设、组建名师工作室、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研修等活动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通过培植英语口语、背诵、书香、速算等十二个教学特色班级和德育特色班级推动了学校办学特色的建设进程。
三、搭建活动平台,以丰富的校园活动文化塑造人
校园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动态文化,必须通过人人参与和人人建设来实施推进。要想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并主动地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就必须想方设法搭建各种活动平台,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去参与,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塑造自己完善人格。
(一)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我们坚持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德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开展相应的德育活动。
1.认真落实每周校园升旗仪式
参考天安门升旗仪式,努力完善和规范校园升旗仪式的各个程序,学校国旗队精心选拔和培训旗手,坚持用鼓乐队现场奏乐,抓好唱国歌的环节,落实好每次的国旗下讲话,讲话内容做到有主题、有针对性。
2.精心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和主题教育
(1)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奉献爱心方面:开展了 “扶贫助困献爱心”活动;走进社区“向孤寡老人送温暖”活动; “城乡手拉手,互助互勉心连心”交流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乡村孩子的热情、纯朴、善良、勤劳,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学会感恩。
(2)在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方面:组织了跨校际、跨旗县、跨部门的手拉手活动:与职中手拉手弘扬民族精神;与五原一完小手拉手走进五原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与磴口三完小手拉手感受家乡新气象,激发爱家乡的情怀;与甘其毛都边检站手拉手走进军营,跨入国界,进行爱国、互助教育;与交警互动,走进交警队,参观图展,请交警进校园做安全宣讲;与消防队员联手,走进消防队,体验严格律己的军营生活,请消防员进校园宣传消防知识,组织紧急疏散演练活动,进行“自救、自护”教育;与人武部共建,走进国防展室,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请武装部干事进校园训练步伐、规范集会礼仪。同时结合重大传统节日开展主题大队会活动,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孕育着孩子们茁壮成长。
(3)在培养学生行为养成、知礼懂礼方面:开展“校园不文明行为”调查活动;组织“全校师生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签名仪式;开展“学习礼仪读本”竞赛活动;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知识竞赛活动;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征文竞赛活动;征集并展示文明礼仪儿歌、文明礼仪用语;写文明礼仪日记;办文明礼仪小报;画文明礼仪漫画;开展“我和爸妈比文明”活动;评比校园“文明礼仪小标兵”;开展“奋小是我家”主题教育等。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确实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使孩子们在实践中成长,在体验中成才。
(二)全面铺开校园主题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活动,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1.精心组织每学期的主题教育
学校每学年都围绕一个教育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相关活动。本学年,我们主要针对学生的感恩意识较为薄弱,开展了以“感恩,从身边做起”的校园主题教育,并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帮父母做一件家务活、制作感恩卡、评选校园之星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学会自强,自立。
2.全面落实校园文化创建活动
紧密结合廉政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等系列校园创建活动,通过多种活动组织形式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创建热潮。如,学校每学期开学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安全主题宣传活动。
(三)努力打造校园节日活动
在全面铺开校园主题活动的同时,我们还不忘给学生创设一些校园节日,给同学们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创造大显身手的机会,并以此带动全校的文化活动气氛。学校连续五年开展“读书节”活动、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邀请友邻学校参与共同开展“英语节”展示活动,为学校最辛勤的班主任过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班主任节”。并作为学校的固定活动每年开展。
(四)不断活跃校园社团活动
奋斗小学共设有合唱、舞蹈、硬笔、软笔、绘画、小作家、英语、学生管理、小导游、播音员、国旗护卫队、电脑画制作、小记者等十余个团队。每个团队都有固定的指导教师、固定的活动场地和活动时间,全部免费辅导。学校培养的精品团队学生现已成为学校亮点展示的主要力量:软硬笔书法团队、绘画、合唱的学生在各级各类的现场展示活动中、特长竞赛活动中精彩亮相,为学校获得殊荣;英语团队的孩子在首届英语节暨联谊校学生英语朗读、讲故事竞赛中崭露头角;小作家、小记者、播音员成为校报和校园电视台的骨干力量并以精品团队为单位,开展乒乓球、棋艺、绘画、小作家、英语口语、书法、舞蹈、小导游、播音员等系列培训和比赛活动。
四、强化制度建设,以完善的校园制度文化鞭策人
学校制度建设立足于本校管理,体现依法治校的法治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相结合,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2008年,奋斗小学通过ISO9001国际标准认证,延续体系思路,坚持持续发展,走具有奋小特色的管理之路,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例如学校凭借执行力小组对各部门工作的检查,使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更加规范精细。执行力小组对各部门工作的检查,由最初的检查工作完成和资料留存情况发展为部门工作是否能深度规划、统筹安排、跟踪落实、工作实效、持续改进和创新工作与特色项目的进展等方面,并且把检查和研讨结合起来,在互查中互评、互学、激发新思路、凝聚力量,提高管理团队的整体战斗力。目前,学校的管理,在以人为本,“严”与“和”兼容的管理理念引导下,已经形成了“精心、精细、精致”的“三精“管理模式与特色。这种具有强制性的制度文化环境,一经学校成员的高度认同,不仅能促进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更能凝结为一种无需强制就能在代代学生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
6.加强少先队文化建设 打造特色活动品牌 篇六
研 究 方 案
重庆市黔江区新华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这里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创办特色品牌学校的要求。
(一)创建特色品牌学校是时代的呼唤。当今时代是变革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呼唤着学校特色化发展的研究。
(二)创建特色品牌学校是教育竞争的客观要求。现代教育竞争是现代教育结构本身所固有的,积极的教育竞争是学校创建特色、追求高质量教育的过程,是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卓越教育的过程。正是在竞争过程中,创特色,展优势,通过竞争学校互动发展,共同向更高层次、更新目标迈进。
(三)创建特色品牌学校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创办特色品牌学校走的是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即依靠学校实行自主的改革、挖掘本校所具有潜在的优势,合理而又充分的利用学校即有的资源并最终形成名校。事实证明,我国许多原先基础较差的薄弱学校通过创办特色品牌学校而优化了教育资源。因此,创办特色品牌学校可以在国家有限的教育投入下为国家增加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特色品牌学校所提供的优质教育不仅表现在教学质量、教育效果上的“优”,而且还能提供“特”即多样化的教育来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潜能的需要,使得有某方面兴趣、特长的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学校。
(四)创建特色品牌学校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学校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质的学校教育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有特色的学校,才可能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学生;没有特色的学校,只能使学生成为“千人一面”的“标准件”。创建特色品牌学校,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
(五)特色建设与品牌打造研究是我校实际发展的迫切需要。我校是一所区级直属小学校,始建于1963年,2002年更名为新华小学校沿用至今,学校现在50个教学班(不含幼儿园20个班),在校学生3000人(不含幼儿园700余人)。近年来学校以建设高质量、高品位、有特色、现代化的品牌学校、特色学校为努力目标。全面实施人性化的学校管理模式,坚持管理出效益,坚持科研为先导,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发展的观点,弘扬人文、发展个性,努力使培养的学生在未来迅速变化的社会中拥有合作、竞争、不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努力使学校在高质量、高素质上体现办学效益。
目前,学校着力打造以“自强”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初步形成了“筑梦教育”特色。同时,打造了以地方民族特色的“黔江土家摆手绳”,已经参加了重庆市、中国甚至世界跳绳锦标赛,取得了多项冠军的好成绩。
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竞争的日趋激烈,学校必须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打造优势项目,进一步提升办学品位,逐步形成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管理特色,进而向特色学校迈进。
因此,我们以此课题的研究为托破口,努力推进学校特色化发展和品牌学校的打造,逐步形成自己学校的独特风格,成为全市、全国的名校。
二、研究的意义
建设特色学校,打造学校品牌,对于提升我校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特色学校,打造学校品牌,是提升我校管理水平的需要。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有对中等技术性人才的需求,更多的则是对具备基本劳动能力的基本道德水平的合格劳动者的需求。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管理的眼光仅盯在抓升学率、抓单纯的智育方面,必须根据地域特色和学生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成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育管理者从办学理念的层面入手,对学校管理进行探索,努力寻求适合本地本校特点、能根据学生特点促进全体学生成为不同层次人才的教育管理办法,形成自己的特色、促进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成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二)建设特色学校,打造学校品牌,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国家教育方针要求: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不能把智育作为检验和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不能只注重升学率而忽视德、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地域特色,设定教学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建设特色学校,打造学校品牌是在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不但不排斥智育,而且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中,智育仍然处于核心的地位,且特色学校教育是在全面教育基础上产生的特点和特色。同时,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学校,必然要求学校在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面处于较高的水平,是对传统教育的进一步拔高和延伸。因此,建设特色学校,打造学校品牌对学校教育的全面推进,教学质量的总体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建设特色学校,打造学校品牌,有利于师资水平的提高。
进行特色品牌学校建设,必须要求有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可以胜任基础课与特色课程的教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利完成建设特色学校任务,广大教师提高业务水平、进行终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大大增强,师资水平必然会有极大的提高。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正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进行特色学校建设,必然会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建设特色学校,打造学校品牌,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
1.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学校的环境。一个特色品牌学校,一定是整洁卫生、文化氛围深厚的学校,是一个管理井然有序的学校。很难想象一个脏、乱、差现象大量存在、管理混乱、硬化亮化不到位的学校会成为特色品牌学校。因此,提出特色品牌学校建设,对于巩固学校硬化亮化成果、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促使学校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2.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文化内涵。建设特色品牌学校的基础是选定特色项目,特色项目的确定必然要与本地本学校的实际相结合,而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是结合本地本学校的特点所提炼出来。要建设特色品牌学校,必然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相联系,将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拔高的升华。因此,建设特色品牌学校,对
于提高学校的文化内涵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综上所述,建设特色学校,打造学校品片,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且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政策依据
政策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强调:“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由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等论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促进教材的多样化,进一步完善国家对基础教育教材的评审制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国家和地方要奖励并推广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优秀教学成果。”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要强化创新意识,认真研究分析地域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学校管理模式。建设特色学校,打造学校品牌,正是对规划纲要的具体实践。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认为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2.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库姆斯。理论基础:第三思潮(弗罗伊德、行为主义)2存在主义.基本主张:1课程目标:自我实现2课程内容选择:适切性原则3课程结构的组织:整合原则:心理发展与逻辑吻合;情感与认知整合;相关学科在经验指导下的综合。4课程实施:合成教育、价值澄清、创造活
动法、人际交往训练法。
3.叶澜教授关于“学校教育的文化使命”的相关理论
叶澜教授认为,学校文化主导价值观是对学校文化构成具有导向性作用的观念,它包括两个层面的价值判断:第一个层面是我们究竟为什么办教育?在学校的诸多功能中,什么是最基本的、主导性功能?毫无疑问,那就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潜力的充分开发和在社会中发展能力的形成,这属于功能价值判断。
学校文化主导价值观第二个层面是回答学校要培养学生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人生和介入周围世界。那应该是既有广博的知识体系来适应世界,同时又有实践能力责任意识以及人格力量来改造世界。
4.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弘扬个性特长就是尊重学生差异,建设特色学校,打造学校品牌,是对多元智力理论的具体实践。
(二)现实依据
近年来,我校教育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正确引导下,在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教育改革稳步推进,教学质量提高迅速,学校管理更加规范。目前,学校着力打造以“自强”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初步形成了“筑梦教育”特色。同时,打造了以地方民族特色的“黔江土家摆手绳”,已经参加了重庆市、中国甚至世界跳绳锦标赛,取得了多项冠军的好成绩。
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竞争的日趋激烈,学校必须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打造优势项目,进一步提升办学品位,逐步形成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管理特色,进而向特色特色品牌学校迈进。
四、研究的内容、目标和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1.特色校园文化:在原有的校园文化基础上,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形成以自强为主题的特色校园文化(包含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环境文化)。
2.特色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运用力度,继续以“黔江土家摆手绳”的课程开发为带动品牌,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达到形成特色的目的。
3.特色课堂教学:在特色教学理念指导下,打造“学本式卓越课堂”,选择和创新富有特色的教学方式或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打造特色课堂教学。
4.特色德育:形成与学校整体特色一致的特色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模式,建设特色德育模式。
5.特色学校管理: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寻求适合我校实际的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并积累实际经验,努力使我校真正达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精细化,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化学校。
6.特色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建立一支具有我校特色的有特长的专业教师队伍。
(二)研究的目标
创建特色学校的目的,就是通过挖掘自身优势创特色,丰富学校内涵,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从而提高师生幸福指数,为教师和学生创造美好的未来。
学生方面: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健康人格和个性特长得到培养和彰显。教师方面:促使教师的知识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并逐步形成有一定个性特长的教师群体,并使特长教师的能力得到有效发挥。
学校方面:在实践中,学校不断积淀、丰富和张扬特色文化,形成鲜明的校园文化风格,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拟综合采用本课题研究拟综合采用(1)文献资料法;(2)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个别调查、专题调查);(3)行动研究法;(4)经验总结法;(5)教育教学实验法等,以“行动研究”为主。
五、研究过程
本课题准备用三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运作。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1.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搜集相关理论知识。收集特色学校建设和品牌学校打造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方法指导,组建课题组,明确组员职责,研究人员的分工,开展研究探讨,做好理论的积累。
3.通过问卷调查、上课、听课、座谈、图书资料调查等形式了解学校、教师、学生情况,进行现状进行分析。收集资料,做好课题的理论准备。
(二)理论深化研究和实践阶段(2014年12月——2016年3月)
1.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任务,优化研究策略。
2.行动研究法展开研究,重点探索和研究建设和打造品牌特色学校的途径、过程和方法。
3.在全面展开活动的基础上,定期进行交流,对原始感性材料进行目标检测、分析、筛选、综合,及时调整,使活动有效开展,4.阶段性成果、中期成果自查,交流推广先进经验。
(三)结题、推广阶段(2016年3-9月)
1.对上一阶段的研究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突破难点;
2.进行总结提炼,对实验成果进行综合评估,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汇编为成果集。
3.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4.研究成果上报总课题组,接受总课题组结题验收。
六、研究措施
(一)加大领导力度,保证课题顺利开展。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课题组成员经常深入研究班级听课,了解研究最新情况,掌握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校提供研究资金,竭力保证研究工作的投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每学月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一次,围绕研究专题,认真学习有关理论。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来指导和改革实验。
(三)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点地、定研究内容,保证研究落到实处。
(四)加强课题研讨,提高研究实效。每学期的课题研究活动必须有主题、有计划、有过程、有总结。
(五)加大课题研究的培训力度,提高参与研究教师的素质。给研究教师创造条件外地参观、学习、取经,确保研究教师搞好课题研究。
(六)加强研究班的管理,并建立专题研究档案库。
(七)加强研究工作总结,推广课题经验。各研究教师要及时搜集、整理研究材料,以各自的班级为研究阵地,有目的、有步骤、创造性地开展行动研究,并在研究方案付诸实践的同时,写出阶段研究总结以及结合自身实践的研究论文。课题组每学期组织一次经验总结交流会,及时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七、研究预期成果
(一)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成果集(含影视资料);
(二)特色课程建设,出版校本教材《绳梦》;
(三)学本式卓越课堂建设成果集(含影视资料);
(四)特色德育成果集(含影视资料);
(五)特色学校管理成果集;
(六)特色师资队伍建设成果集。
八、成果形式
方案、报告、成果集(含影视资料)。
九、研究创新点
以课题研究为着力点,依托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黔江土家摆手绳”龙头的艺体活动,创建跳绳特色学校,打造中国品牌名校。
十、组织管理及人员分工
(一)课题专家指导小组:
粟永特(黔江区委常委、副区长)姚兴亮(黔江区教委主任)
肖顺东(黔江区教委副主任)郭 林(黔江区教科所副所长)
课题组长:李绍元(黔江区新华小学校长)课题副组长:凡秀娟(黔江区新华小学副校长)课题主研成员:
石亚平、罗永高、温 封、罗 静、段如会、余 斌、严 静、张国彦 参研人员:全体教师
(二)人员分工
李绍元,校长,中学高级,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决策课题研究方向,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负责课题研究经费筹措、人员协调及保障工作,校本教材《绳梦》修订和印制以及督察课题研究工作等。
凡秀娟,副校长,小学一级,课题组副组长,具体负责课题研究工作,定期督察课题组研究情况,组织指导课题组研究工作。承担特色课程,“学校跳绳品牌打造成果”(含影像资料)收集与整理等研究工作。
石亚平,副校长,小学高级,负责特色德育成果(含影视资料),课题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成果集(含影视资料)收集与整理等研究工作。
罗永高主要负责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阶段计划和总结、课题研究报告,特色课程建设,收集整理理论学习材料,汇编成学习集以及负责课题全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研究工作。
温封主要负责课题研究报告、特色师资队伍建设,各研究阶段的论文收集与整理等研究工作。
段如会主要负责特色课程建设,“学本式”卓越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文字材料和影视材料等),上报总课题组学期研究报告及相关成果等研究工作。
余斌主要负责中期研究报告的撰写、特色学校管理成果等研究工作。罗静主要负责参与课题研究,特色课程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负责特色德育成果(含影视资料),收集整理研究案例和理论学习材料等研究工作。
严静主要负责参与课题研究,特色课程建设,打造大课间品牌,学校跳绳队的训练、编排、参赛和收集理论学习材料等研究工作。
张国彦主要负责参与课题研究,特色课程建设,调查报告,收集理论学习材料并协助汇编成学习文集等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学校管理研究专题》,安文铸主编,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年出版。
2.《中国文化概论》,金元浦、谭好哲、陆学明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7月。
7.加强少先队文化建设 打造特色活动品牌 篇七
一、徐州地方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现存的徐州地方文化有两汉文化、军事文化、山水文化、奇石文化等。随着社会大众对地方文化的需要, 徐州文化建设推陈出新, 已经逐步彰显出两汉文化的地方色彩, 地方文化建设如代表“汉风”徐州的大型仿汉民乐作品、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户部山古建筑群景区、彭祖养生基地、汉墓文化旅游、汉文化体验周表演、汉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两汉文物精品展等汉文化活动等, 在日新月异的城乡生活中发展壮大, 赋予了徐州文化产业更加多样化的内容, 丰富了城市性格和徐州文化品牌。当然, 也有部分为了商业和政绩的目的把文化建设改造得面目全非, 或干脆伪造些以假乱真的“仿民俗”、“伪民俗”, 取代真正的“原生态”传统文化, 大量造仿古建筑、园林, 只注重外形, 不重视内涵;只注重硬文化, 不注重软文化, 将文化建设变成了时尚消费品和通俗文化标签, 过于商业化, 失去了地方文化的底蕴, 也失去了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意义。
1. 俗文化多, 雅文化少。
所谓俗文化即民俗文化, 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的集体性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它增强了民族的认同, 强化了民族精神, 塑造了民族品格, 集体遵从, 反复演示, 不断实行, 这使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徐州地方文化中, 民俗文化非常丰富, “自古彭城列九州”, 经六千年文明的陶铸, 乡风民俗中的古朴与厚重层次分明, 一层层积淀下来, 融入乡风民俗之中, 构成了徐州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的风貌, 是徐州地方文化的核心所在。当然, 地方文化建设应当雅俗共赏, 也应当有更多高雅文化的成分, 像大型音舞诗剧《汉风华章》这样的高雅文化太少了。
2. 硬文化多, 软文化少。
在城市化、地方文化建设的浪潮中, 如何更加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文化, 使地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城市软文化建设正日益受到许多政府的重视, 并成为城市建设的核心。但以目前文化建设而言, 硬文化多, 软文化少。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 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 也就是物质文化, 在政府大力营造的环境下, 一批古旧建筑遗址得以修复或重建;而软文化是通过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来实现的, 它不同于法律, 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 它更多的是依靠官员的示范、模范的引导, 通过潜移默化的思想引导作用来实现。如徐州城市精神的植造, 建设过程短, 影响小, 难以形成持久型的徐州城市文化品牌。因此软文化的建设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对城市精神的提炼、对城市文化品格的理解同样是徐州文化建设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3. 文化传承多, 文化创新少。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声明, 文化多样性是一个有利于发展的因素, 因为各个民族在历史、文化、经济、哲学和社会等方面的差异是人类进行交流、创新和产生创造力的源泉。多样性培育了创造性, 体现了人类适应和改变生活条件的能力。创造性的多元共存包括多种文化群体积极的和动态的共存, 使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够“和谐相处”。在非遗保护浪潮的带动下, 徐州市政府于2006年开始, 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 2007年印发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规定了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范围、申报要求、申报程序和评审办法, 对地方文化进行了大量不遗余力的保护和传承, 这方面取谋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相比之下, 地方文化创新不多、不够, 凸显不出徐州地方文化的特色, 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精神层面的需要。
4. 政府主导多, 民间参与少。
政府投入扶持民间文化, 各国都是如此, 但是我国做得薄弱。徐州地方文化充满地方特色, 为充分挖掘、整理保护我市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市成立了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专家保护委员会和非遗保护中心。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非遗普查工作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 并要求各县 (市) 区落实普查经费。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徐州地方文化特色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现代文明的侵蚀, 很多民间文化的载体没有实用性了, 如果再没有民间的参与, 就自然会消亡。泥人还有小孩子玩吗?拨浪鼓还有人玩吗?……它们都是地方文化的一部分。只有使它们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 唤醒每一个社会大众的传统文化心理, 地方文化才能保存、才能存活。
二、打造徐州地方文化品牌的建议
近几年来, 城市文化品牌概念开始在国内外逐渐流行,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城市文化品牌研究。但是, 对于城市文化品牌的本质和内涵, 学者们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目前城市文化品牌的概念大都源于Kevin Lane Keller教授的著作《战略品牌管理》, 他认为, 像产品和人一样, 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在这种情况下, 城市文化品牌是根据某个特定的地理名称确定的。徐州文化品牌的功能, 就是让人们认识和了解这个地方, 并对它产生一些好的联想。将徐州文化凝练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个性修养、时尚品位、情感诉求等精神象征表现出来, 并赋予这个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建立鲜明的文化定位, 充分利用各种强力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 形成人们对徐州精神文化上的高度认同。对打造徐州地方文化品牌这一历史使命而言, 我们有以下的建议。
1. 明确徐州地方文化的核心是两汉文化, 不断探求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的结合点。
徐州作为一个有文明传承的古老城市, 有两汉文化、军事文化、山水文化、奇石文化等等一系列的文化形态。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指出, 徐州市文化事业的发展要围绕弘扬汉文化这个主题, 最能体现徐州文化特色的还是两汉文化。我们要打造徐州地方文化品牌, 就必须首先弘扬徐州的汉文化特色, 同时要与时俱进, 创新改良, 打造出汉文化的知名品牌。
2. 雅俗共赏, 在通俗文化的基础上增加高雅文化成分。
徐州的文化景观是丰富的, 汉文化景区、龟山汉墓、九里山等汉墓文化、徐州的书画、汉玉雕刻、画像石、汉乐俑、古玩收藏、地方手工艺等文化资源也在不断地产品化。要发挥规模效益, 推动展示、销售、生产、流通一体化产业链的形成。可以说, 这种通俗文化活动和产业发展是比较迅猛的, 如能在通俗文化的基础上打造高雅文化发展的平台, 增加高雅文化成分, 使徐州地方文化雅俗共赏, 在文化建设方面进一步追求高尚、情趣出众又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文化, 将会使徐州地方文化建设更具特色。那么, 什么是与徐州地方文化品牌发展相符的高雅文化, 当然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如借助徐州高校、文艺团体、个旅游景区和重要传统节日展示汉服之美, 推广汉服礼仪 (“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后数来朝贺, 乐汉衣服制度。”) 。这里的“汉”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 是汉民族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 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 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 把徐州本地的汉文化和城市发展相结合, 和徐州一系列文化传承和创新举措相结合, 通过这样的方式, 在弘扬汉文化同时, 把地方文化特色彰显出来, 成为两汉文化传承和推动的前卫者, 通过展示汉服之美, 推广汉服礼仪及各种汉服活动, 将是一种颇具特色的高雅文化形式。
3. 文化建设要独具特色。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要求, 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从来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主导。建设和创作出一批能够体现徐州两汉文化特色的精品, 包括汉服礼仪、民俗文化、汉代旅游等, 同时对徐州的地方传统戏进行改造, 学习昆曲、评弹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通过地方文化的系列传承、高雅展示、旅游引导与实施等方式, 是挖掘徐州地方文化特色, 打造文化品牌的必由之路。
4. 鼓励民间参与。
事实证明, 民间文化创新的动力是非常充足的, 文化创新的效果是良好的, 作为政府文化管理部门, 在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提下, 通过鼓励民间智慧、资本积极参与文化建设, 创作各类文化精品和地方特色文化形式, 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 大力支持重点文化项目, 对挖掘徐州地方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品牌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2012.11.08.
[2]林晨.徐州市地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调查.[Online].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99e4f0100fddh.html2009.10.08.
[3]赵明奇.地方高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J].2007年国内期刊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目录, 2007.02.20.
【加强少先队文化建设 打造特色活动品牌】推荐阅读:
关于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07-1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全面打造“书香校园”( 修改)综述06-30
加强队伍建设 打造六型队伍10-11
如何加强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08-05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12-02
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心得体会08-11
加强和改进司法作风建设活动的整改措施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