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交通规划(11篇)
1.风景区交通规划 篇一
风景区规划实习说明
(一)实习学时数:课程实习计划20学时
(二)实习地点:南湖湿地公园,蒙古风情园,大青山自然
保护区(大青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
(三)实习目的:通过实习,掌握风景区规划设计的基本方
法,初步掌握风景区规划设计理论知识的运用,提高综合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习内容:风景区总体规划的各个方面内容,重点是
风景区游赏系统规划。
(五)实习要求:结合基础资料的收集和现场踏勘,有针对
性的进行实地调查,选择其中一个实习地,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案例地的风景区总体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选择特色区域,特色地段进行规划设计,提交相关的文字和图件成果。
成果要求:(1)蒙古风情园主入口分区规划
目的:掌握风景区主入口的功能要求和分区,风景区主入口主题形象的构思策划。包括风景区主入口的选址。风景区主入口的功能选区结合风景区主题形象策划,确定风景区主入口的景观布局。
要求:结合实例,通过风景区主入口的选址,功能分区规划,结合风景区主题形象策划,规划具有特色的风景区入口区,使风景名胜地主题形象鲜明。
绘制风景区主入口的规划图,提交设计说明书。A3。每人一份
(2)a:南湖湿地公园游赏解说系统调查报告,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完成报告一份,字数2000字左右。b:景点素描图2张 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调查南湖湿地公园的游赏解说系统的类型及数量,分布位置等。
任选景点进行写生,上交两张素描图。
(3)大青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游赏设施规划设计,包括设计说明与设计图纸两张,一张游赏路线规划平面图,一张局部节点效果图A3.每人一份
最终结果:
实习报告书:字数3000-4000字左右
各个实习点的图件与说明书汇编成册。
另外结课作业最迟7月4日之前交,之后会统一时间
2.风景区交通规划 篇二
四丰山风景区位于佳木斯市西南郊区6公里处的英格吐河中游, 属完达山系, 海拔326米, 多为俯山丘陵, 相对高度100米左右, 山坡平缓。因在四丰屯附近、且有四丰山水库, 取名四丰山风景区。景区内水库东侧山顶原立有著名世界语学者、国际主义战士绿川英子 (日本籍) 及丈夫刘仁的合葬墓碑 (后搬迁至佳木斯市烈士陵园) ;多个旅游度假村和玉佛寺;水库西侧有村屯若干和一个妙觉寺。山上灌木丛生, 人工林密布, 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四丰山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创造了十分优越条件。1994年, 黑龙江省政府审定批准四丰山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2 上轮规划回顾
2004年版的四丰山总体规划虽然现在看当时的一些目标、思想和主题等都已经远远的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有些可能已经严重的阻碍了四丰山风景区开发建设;但在当时却对四丰山风景区的开发建设起到了一定积极的指导作用。
2.1 规划用地范围
风景区控制范围:北起同三公路, 南到后四合山, 西接西格木乡, 东达佳南农场与长发镇的无名山脚下。东西长约9km, 南北宽约8km。规划控制总用地约58km2。由核心区、重点保护区与一般保护区组成。
核心区范围:以四丰山及四丰湖为主体的核心地区, 总面积约为12.2km2。
2.2 总体构思
规划理念:生态、山野、健康、休隐、激情
规划目标:建设全国闻名, 全省一流的风景区。与柳树岛风景区形成互动, 与整个城市绿化系统景观系列有机结合起来, 恢复引导利用得天独厚的风水宝, 地构建自然生态的北方避暑胜地。
2.3 性质、功能定位
旅游区的性质:以自然山水、宗教文化、民俗风情、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功能定位:以度假休闲和生态旅游为主体, 集水上运动、康体娱乐、观光旅游、文化科研为一体的多功能山水旅游度假区。
2.4 功能分区
四丰山风景区旅游景观系统的总体格局划分为9个功能区:主入口区、休闲度假区、综合服务区、水上活动区、宗教文化区、生态农业观光区、自然体验游赏区、自然生态旅游区、森林观光游赏区。
综上所述, 上一轮总体规划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随着佳木斯市城市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需要, 现在来看, 上一轮总体规划在风景区的控制范围和核心区的界限划定、规划理念、规划目标以及功能分区上就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3 本轮规划的思考与探讨
2010年随着黑龙江省运动会在佳木斯的召开, 佳木斯的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2010年3月佳木斯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 城市的绿化园林景观建设达到了空间的程度。在这种大的背景条件下, 市委市政府在2011年1月又提出将四丰山风景区建设成为国家级4A风景区, 四丰山的总体规划修编在此被提到日程上了, 在前期的调研过程中, 结合上一轮总体规划, 作为一个规划工作者觉得应该在本次规划中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规划范围的确定
四丰山风景区的规划范围依据国家的相关规范应该划分为核心区和控制区两个层面。首先控制区的界限划定, 应该考虑四丰山水库的汇水面, 以及四丰山水库周边的山体, 两者相结合统一考虑划定;其次核心区的划定应该充分考虑四丰山风景区开发建设的需要和保护自然资源两者的关系。
综合上面的原因, 控制区的面积益控制在90平方公里以下, 50平方公里以上;而核心区的面积应该控制20平方公里以内。
3.2 功能分区的合理划分
本轮规划在考虑上轮总体规划功能分区的基础上, 对功能分区进行更合理的划分, 调整原有不适应四丰山风景区建设的功能分区。在保留水上活动区、宗教文化区、生态农业观光区等基础上, 应该适当考虑建设政府接待中心及会议区、户外活动拓展区、湿地景观区、村庄合并安置区等功能区。在满足四丰山风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护好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
3.3 风景区的合理定位及游客群体确定
四丰山风景区的定位要考虑佳木斯市的经济、社会、居民的消费等实际情况, 合理确定其服务对象、消费群体等。在考虑到佳木斯市及其周边县市的游客消费群体的同时也要适当考虑全省、东三省以及全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游客的需求。综合考虑, 全面分析确定其游客群体和四丰山风景区的定位。
3.4 风景区内自然村庄的调控规划
四丰山风景区规划控制范围内现有各种自然村屯约15个, 人口约为7、8千人。由于现状自然村屯比较分散, 占地比较大、而且不宜统一管理;同时过多的人口也为四丰山风景区的建设带来了压力。规划过程中只有合理考虑村屯的合并搬迁安置问题, 才能对四丰山风景区开发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3.5 现有景点和规划景点如何有机的协调一致
四丰山风景区内现在已经有一些景点已经形成规模, 如玉佛寺、政府接待中心、妙觉寺等。这些已有的景点如何与新规划的景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这是规划中应该解决的重点。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四丰山风景区统一的景观效果, 同时又有各自的特色, 才能吸引游客。
4 结论
四丰山风景区的建设不是一个总体规划就可以解决的, 更不是短时间就建设完成, 它是一个长期、不断建设维护、提档升级而形成的。希望通过我们这些规划者和建设工作者的努力, 以及市民的参与, 最终将佳木斯市四丰山风景区建设成为佳木斯地区乃至周边城市洽谈商务、度假旅游首选的自然生态园林的国家级4A级风景区。
参考文献
[1]佳木斯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10-2020) .
[2]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 (第二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风景区交通规划 篇三
摘要:在旅游业大规模开发的同时,风景名胜区内外的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两者的不协调问题日益严重。大方向的规划难以满足每个风景区的自身情况,直接使用城市的编制办法来制定风景区控规,这样必定会产生许多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目前风景区详细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从这些问题出发对风景区控制性规划编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风景园林;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
引言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风景名胜区的建设项目落实越来越多。对这些风景名胜区进行规划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总体规划无法顾及每个风景名胜区的特殊情况,如果想要指导实际建设,就必须进行详细的规划编制,控制性的规划编制显得十分的重要。下面就此进行讨论分析。
1 目前风景区详细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
1.1 控规编制严重滞后于景区发展
国内很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因其风景名胜资源丰富,特点鲜明,景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导致很多景区总规编制(修订)完毕后,来不及等分区层级的控规的编制,已经进行了诸如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景点设计、景中村的改造设计等专项规划设计。
1.2 背离景区发展模式
因为风景区控规编制的滞后,许多城市型风景区在与城市功能区域结合处的用地往往被诸多单位企业用地所提前占据,景区内部甚至还分布着企事业机关附属用地,并编制相关规划,取得土地使用权,造成既成事实,使得景区城市化、景区交通城市功能化,成为解决城市功能不足的一种手段,这样会给控规的编制带来诸多用地权属方面的纠葛,更不利于景区风景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利用。
2 风景区控规编制方法探讨
2.1 编制依据
风景名胜区是《城乡规划法》中规定的4个建设法定区域——城市、村、镇和风景名胜区之一,因此,作为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风景名胜区的详细规划应该与城乡规划法的核心精神相一致。
2.2 编制范围
对于风景区而言,由于风景区往往占地面积较大,且多以山岳岩洞、江河湖泊、海滨海岛、生态林地或特殊地貌等非建设用地为主,从风景区控规编制的时效性和经济性角度看,简单地对风景区进行全覆盖式的控规编制工作容易产生事倍功半的结果,但如果不进行区域全覆盖,又容易为今后的景区管理带来隐患。
2.3 编制方法探讨
2.3.1 控制方式分析
城市控规以容积率、建筑高度、绿地率等数字式控制指标结合文字式的引导性控制要求如建筑形式、体量和公共空间要求等来指引城市建设,综合控制各项建设内容;对于风景区控规,由于风景区往往以非建设用地为主体,除旅游村镇、旅游接待点、重点景区入口处等建筑设施集中,可以通过数字指标来控制其建设规模外;其他地域往往都需要通过引导性的、文字式的控制方式来进行表述,这中间就存在着文字表述的主观性和理解的多重性,容易造成多种实施结果。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指标的设置、精当的规定性和引导性控制表达,将刚性和弹性充分结合,将直接决定着风景区控规编制的成果。
2.3.2 控制层级
鉴于国内大多数风景区以非建设用地为主的地理环境条件,控规中刚性的控制与弹性的引导性控制必须合理的融合到风景区控规的各个内容体系中去。为使控制性条文叙述的有序不紊,可借鉴总规中从规划总则——专类规划——专项规划这样由总体到局部表述顺序,使控规中通用强制性的控制要求反映在总体控制这一环中,不同保护等级、典型景观或文物保护单位的控制性内容以分区为依托,反映在分级保护中;而诸如风景游赏、游览设施、土地利用等将放在专项规划控制这一环节中。
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是重点之一,是在控制单元划定基础上,确定控制单元内地塊的划分、地块的用地属性。可参照城市控规图则编制的形式,对每一个地块中的控制内容如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等做出强制性数字指标上限控制,对用地性质与兼容性、林相结构、绿化覆盖率等提出引导性控制要求,从而明确每一个地块的用地面积大小、土地使用性质和建筑管理控制规定,并提出弹性引导控制要求。
2.3.3 总体控制
在总体控规中,(1)要精确规划控制区的范围,并对总规中所涉及到的如景源分析与评价等进行深化、细化,为控规深度的编制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2)适用于整个控制区中的规划控制目标、原则、分区分级以及范围界定等,在总体控制章节中予以明确。
2.3.4 分级控制
在分区基础上,细化分级控制的内容,强化分级保护要求,分别以强制性、规定性或引导性的方式予以表述,明确各控制要素的控制要求和建设管理规定,下一步专项规划控制都需以此作为依托。
2.3.5 专项规划控制
在上面两个层级的规划控制要求总揽下,将风景区控规中的主要控制内容体系予以深化落实。
(1)保护培育规划控制:根据总规中保护培育规划采用的保护方式,分别进行分级控制、分类保护控制或两者结合。其中包括:确定各类保护区的范围边界,落实各保护区的保护级别、保护内容;深化、细化对各专类保护区的保护措施。比如生态保护区的保护控制措施要从植被、地形地貌完整度、大气、水质、噪声等多方面提出强制性要求,以及进一步保护、优化、提升区域生态环境的引导性要求。史迹保护区需要结合国家文物保护法,对史迹区中的建筑、环境、道路等附属设施根据其保护级别分别作出强制性、规定性或引导性的控制规划。发展控制区则可以借用城市控规,提出“五线”控制的强制性要求,对开发建设强度、公共配套设施、建筑空间形态和环境景观等方面作出规定性或引导性的控制要求。
(2)风景游赏规划控制:在总规的基础上,明确景区的特色主题、风景游赏单元的空间布局、旅游线路及交通附属设施分布等,应对游赏项目的类型、游赏方式、时间和空间安排、场地等结合景区的特征进行规定性或引导性的控制。对构成风景游赏单元的景物、景点、景群以及景区要从范围、容量、环境保护等多方面提出控制引导;在综合分析景区的风景游赏单元分布特点及游客量的分布后,对游程作出合理的引导控制。
(3)典型景观规划控制:典型景观控制是针对典型景观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征,避免景观建设和旅游开发过度对典型景观产生破坏,对典型景观本体及其环境提出保护控制要求,并对典型景观游赏、周边地形竖向等活动提出建设控制要求。比如植物景观规划控制要从覆盖率、郁闭度、植物群落结构、林相结构、地域树种与植物群落等多方面予以控制;建筑景观规划控制则需要对建筑体量、色彩、风格形式等方向进行控制引导;溶洞、洞穴等特殊地貌景观控制应根据游客量的分布特点以及溶洞本身的保护级别、结构、规模大小分别从游客量、植被、照明工程、防洪与安全等进行控制,要最大限度的保护好这类特殊地貌的原始性,而严禁滥施人工,确保典型景观的永续利用。
(4)游览服务设施规划控制:游览设施的分布在风景区规划中是以风景区人口分布为主要依据,但风景区的人口分布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除常住居民外,大部分由外来游人和服务职工组成,需要科学合理预测景区的人口规模和游客分布,结合人口容量,来对游览设施进行规划控制。
在控规层面,首先应从生态容量、游人规模入手,结合景区历年游客量的统计数据、以生态容量为最大限制性数据,根据风景区结构和景点分布特点,结合分区分级控制要求,科学确定景区的合理游人容量和居民容量以及各景区的游客量分布。在此基础上对各区相应的旅游接待设施进行规模计算和控制,如最大建筑面积、绿地率等。对旅游服务设施包括的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等8类相关设施,按《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游览设施与旅游基地分级配置表”的规定进行强制性、规定性或引导性的控制,最终在控规图则中进行综合表述。
4.探求湿地风景区规划设计论文 篇四
做好项目规划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明确规划建设的目标,苏托垸湿地的两套项目设计方案重点在城市的建设、开发上,明眼人可以看出,建设湿地的目的是为城市房地产开发服务,是为了打造适宜人们居住的优美的环境来促进商品房的销售。因此建议除了将两套方案的长处结合起来外,提升规划设计的目标高度,增加“建设湿地人文名胜景区”的目标,打造像杭州的“西湖”风景名胜景区一样的“北湖”湿地风景名胜景区,将之建设成国家级的5A景区,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带动当地的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开福区旅游经济的核心增长极,造福当地百姓,造福人民。
二、扩大北湖湿地风景名胜区的规划面积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约60平方千米,其中湖面6.5平方千米。为实现建设像“西湖”风景名胜区那样国家5A级的“北湖”湿地风景名胜区的目标,建议扩大北湖湿地风景名胜区的规划面积,可以考虑将现在规划22.73平方千米面积的基础上扩大一倍达到45~50平方千米,将规划范围内的捞刀河区域的南岸、北二环北线的北面区域以及福元路以北的区域包括秀峰公园、太阳山森林公园、黑糜峰公园、长沙园林生态园、山鹰潭等划归到北湖湿地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范围以内,增加规划景区的自然森林面积、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考虑加大规划中的湿地建设、湿地恢复、湿地保护的面积,最好能够达到总规划面积的50%,这部分的面积包括湖面、水塘、水渠、河流、小溪、滩涂等,打造适宜大量水生动植物、候鸟生长繁殖的湿地景观,可以引来候鸟在这里歇息、生活,打造观鸟景观,吸引爱鸟、欣赏鸟的人群来这里观鸟、赏鸟;而规划用于城市房地产开发的面积应限制在30%以下,在靠近主城区的区域规划建设商业地产,如在芙蓉北路的东侧、福元路的北侧,在北湖公园景区、湿地公园景区规划出一定的区域建设旅游度假的地产,其余的20%面积用于新农村的建设用地。这部分面积解决当地村民的安置,将这个区域建成像四川“五朵金花”那样的都市休闲农业旅游区,解决当地农民的安置和生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此区域可以将传统的村庄打造成各具特色的旅游休闲农庄,如荷塘村、草莓村、百草村、园艺村、鱼塘村等,在荷塘村可以欣赏荷塘美景,品茗、休闲娱乐;在草莓村可以去草莓园摘草莓、吃草莓,了解漂亮、可爱、可口的草莓的栽培过程;在百草村可以了解到我国传统的中草药的种植与栽培方法与技术,懂得中医技术和中医文化,品尝传统的药膳,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在园艺村可以欣赏到一些本土的一些古树名木、奇花异草和造型各异盆景,在欣赏艺术、美景的同时品茗交流将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在鱼塘村可以品尝到湖南本土的活鱼美味,龙虾、螃蟹美味。这样既满足城市居民等大众人群的不同的休闲游玩需求,又能促进当地休闲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北湖湿地风景区建设成包括秀峰公园、太阳山森林公园、黑糜峰公园、长沙园林生态园、白鹭湖湿地公园、北湖公园、楚家湖公园、捞刀河风光带、湖湘民俗文化园、现代休闲农庄等十大景区的风景名胜区。在这些景区的周边适当地开发一些低层的高尚住宅区,不破坏景区的景观是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三、制订相应的法规来规范、管理风景区的规划建设
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制定风景区内每个拟保护、建设和开发区域的控制性详规,进行公示,让全民参与进来,集思广益,同时聘请相关学科如生态、园林、地理、水利、生物、旅游和规划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论证,然后再修订控制性详规,进行公示,由全民参与投票表决,最后提请区、市人大讨论表决通过,提交省人大、省、市、区规划部门备案,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规划的随意性,解决主要领导一变动,规划设计就随着改变的问题,例如云南昆明的规划建设“像种庄稼,一年一改”。当然要解决规划朝令夕改,缺乏延续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借鉴《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来制定《北湖湿地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的措施,达到用法规的形式进行规范、管理风景区开发建设的目的。
四、挖掘当地风俗民情风貌,打造出北湖湿地风景
区的特色长沙河西的梅溪湖公园的建设是为了打造城市的商业地产、人居地产服务的,洋湖湿地公园,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的城市居住环境,周围没有什么人文特色。人文色彩浓厚的苏圫垸,四周分布着众多名胜,如道教福地鹅羊山、清初古刹铁炉寺,以及罗汉庄、山鹰潭、秀峰山等。充分挖掘当地的地域民情、民俗、风貌等特点,结合湖湘文化的特色,打造出北湖湿地风景名胜区的特色,如:湖湘的寺庙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等,让到此来的游客享受湖光山色、感受湖湘文化,体验农耕之乐、收获垂钓之悦,享受湿地野趣、欣赏候鸟之美。以此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使北湖湿地景区的经济、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打造开福区旅游经济的增长极。
五、做好风景区建设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的规划
5.九寨沟风景区规划论文 篇五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课题:风景区规划
指导老师:张筱芳
学号:22070950119
姓名:王桂平
时间:2012.06.20
专业:城市规划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前言............................1
正文............................1
“五绝”:........................5 翠海..........................5 叠瀑..........................5 彩林..........................5 雪峰..........................6 藏情..........................6
参考文献及资料:................9
摘要:
中华风景名胜既富有诗情画意,又颇具历史与文化魅力,景象万千,美不胜收。
本论文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带领同志们走进中华风景名胜九寨沟的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通过对中华风景名胜九寨沟的概念、范畴和结构的认识,进而把握九寨沟的整体构成,以增强对风景名胜的理性认知,并培养对风景名胜的基本认知能力,以利于提高对中华风景名胜的欣赏水平及审美能力。
关键词:
九寨沟;诗情画意;人间仙境;世界自然风光遗产;保护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景区规划
前言:
九寨沟于1982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4年成立管理局,正式做为风景区对外开放。1992年12月14日,经联合国教科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在美国新墨西哥圣菲召开的全委会第十六届大会表决一致通过将九寨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并由马约尔颁发了证书;1997年被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2000年评为中国首批AAAA级景区;2001年2月取得“绿色环球21”证书。时至今天九寨沟已成为拥有三项桂冠的世界级风景名胜区。九寨沟与乌镇、丽江古城、水墨婺源、凤凰古城、平遥、敦煌和新疆布尔津白哈巴村共同评为蜜月必去中国最美的八个小镇。
正文: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阿坝县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因沟内有九个藏族村寨得名。九寨沟山水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期,现保存着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沟内山、水、林诸景均十分奇丽,尤以水景为甚,加之雪峰,蓝天映衬和四时季节变换,使九寨风光有“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和“中华水景之王”之称。这里湖泊色彩斑斓、瀑布气势宏伟、原始森林广布、野生动植物繁多。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被誉为九寨沟“五绝”。沟内山水景色奇异,鸟语花香,美不胜收,被誉为“人间仙境”。九寨沟地处岷山山脉南段尕尔纳峰北麓,是长江水系嘉陵江源头的一条支沟,也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地带,地质结构复杂。这里高差悬殊、气候多样、山明水秀。九寨沟主沟呈“Y”字形,总长50余公里。沟中分布有多处湖泊、瀑布群和钙华滩流等。水是九寨沟景观的主角。碧绿晶莹的溪水好似项链般穿插于森林与浅滩之间。色彩斑斓的湖泊和气势宏伟的瀑布令人目不暇接。其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显现出“自然的美,美的自然”。其因独有的原始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人间仙境”。九寨沟按沟段大致可分为:日则沟区段、树正沟区段、则查洼沟段。
日则沟区段是从诺日朗瀑布至日则沟招待所,全长9公里。该区段有珍珠滩瀑布、五花海、高瀑布、熊猫海、箭竹海、孔雀河、孔雀海、原始森林等,其中以珍珠滩瀑布、孔雀河、孔雀海、高瀑布和五花海最为有名。
珍珠滩瀑布犹如一面巨大晶莹的珠帘,从陡峭的断层垂挂而下,置身于这流球飞玉的滩中,真有“滚滚银花足下踩,万顷珍珠涌入怀”的感受。
该沟段的高瀑布是九寨沟最高的瀑布。五花海的底部景观妙不可言,湖水一边是翠绿色的,一边是湖绿色的,湖底的枯树,由于钙化,变成一丛丛灿烂的珊瑚,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非常迷人。五花海有着“九寨精华”及“九寨一绝”的美名,站在五花海最高点,即老虎石上俯视,可一览五花海全景。此处也是九寨沟最佳取景点之一。金秋时节,四周山坡上的彩叶纷纷坠落在池水中,倒影、水波、阳光、落叶的完美结合,将人间最绚烂的颜色糅合在五花海水中。五花海是九寨沟的骄傲,从老虎嘴俯瞰,颜色好夸张,是谁打翻了阿拉伯神话中的藏宝箱。铺张出一地豪华,亦或是孔雀翎织就的羽衣,拿是拿不走的,只好塞在记忆里。犀牛海水下的色彩宁静了许多,好像大自然进入了哲理状态的思考,绵软的水草只需轻轻抖动几下腰身,就让那蓝和绿幻化出无限神秘;海拔最高的长海,已是一片冰封,壮美得肃穆。珍珠滩上的激流破冰而出,水流白中泛蓝,银中凝绿,更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夕阳照在海拔较低的芦苇海上,摇曳出满地金黄,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不时有水鸟从沼泽中扑簌簌飞起,原来,故事中的情节永远都不会完结。
树正沟区段为主沟,主要景点有盆景滩、芦苇海、火花海、树正瀑布、犀牛海和诺日朗瀑布。
盆景滩在荷叶寨前方,该处是一个地势低平的浅滩,整个景点犹如一座巨大的盆景。
火花海神奇莫测,风吹浪生,显出朵朵“火花”,奇光闪闪,但此景多出现在清晨日出时分。树正瀑布在树正寨附近,是九寨沟内第一个瀑布群,一连串40多个海子绵延7公里形成多层台阶。上层台阶海子里的水,从海子边缘全线溢出,形成瀑布,注入下一层台阶的海子,有多少层海子,便有多少层瀑布。落差最小的只有一二米,最大的可达30米。诺日朗瀑布呈多级下跌,宽达140米的水帘从两山间飞出,直泻百尺山崖,形成罕见的森林瀑布。犀牛海是树正沟内最大的海子,是九寨沟内景色变化最多的海子,其倒影似幻似真,与天地、树林连成一体。
诺日郎瀑布的特点在于雄伟。宽达300米,落差20米的瀑布呈多级下跌趋势,是旅客们最钟爱的取景点之一。
则查洼沟段,从诺日朗宾馆开始至长海子,长约17公里,景点集中在沟的尽头,这里有季节海、五彩池和长海。
长海南北长7.5公里,宽500米,水深80多米,是九寨沟内最大的海。它汇集南面雪峰的雪山和四水的流泉,没有出水口,排水靠蒸发和地下渗透。夏秋纵遇暴雨,海水也不溢堤,冬春长时无雨,海水也不干涸。长海沿岸山峦叠彩,绿权幽深。隆冬季节,冰冻雪封,一片银白,冰厚可达2尺。五彩池水上半部呈碧蓝色,下半部则呈橙红色,色彩之斑斓,与日则沟的五花海不相上下。季节海的水则随干旱季节而时盈时涸。
“童话世界九寨沟"中的高峰、彩林、翠海、叠瀑和藏情并称为“五绝”。
“五绝”之一:翠海
水,是
九寨沟的精灵,而九寨沟的海子(湖泊)更具特色,湖水终年碧蓝澄澈,明丽见底,而且随着光照变化、季节推移,呈现不同的色调与水韵。秀美的,玲珑剔透;雄浑的,碧波不倾;平静的,招人青睐,每当风平浪静,蓝天,白云,远山,近树,倒映湖中。“鱼游云端,鸟翔海底”的奇特景色层出不穷,水上水下,虚实难辩,梦里梦外,如幻如真。彩池则是阳光,水藻和湖底沉积物的“合作成果”。一湖之中鹅黄,黛绿,赤褐,绛红,翠碧等色彩组成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相互浸染,斑驳陆离,如同抖开的一匹五色锦缎。视角移动,色彩亦变,一步一态,变幻无穷。有的湖泊,随风泛波之时,微波细浪,阳光照射,璀灿成花。远视俨如燃烧的海洋,有的湖泊,湖底静伏着钙化礁堤,朦胧中仿佛蛟龙流动。整个沟内,奇湖错落,目不暇接。百余个湖泊,个个古树环绕,奇花簇拥,宛若镶上了美丽的花边。湖泊都由激流的瀑布连接,犹如用银链和白涓串连起来的一块块翡翠,各具特色,变幻无穷。
“五绝”之二:叠瀑
瀑布是水流形式中的佼佼者,大自然之一绝,九寨沟是水的世界。也是瀑布王国。这里几乎所有的瀑布全都从密林里狂奔出来,就象一台台绿色织布机永不停息地织造着各种规格的白色丝绸。这里有宽度居全国之冠的诺日朗瀑布,它在高高的翠岩上急泻倾挂,似巨幅品帘凌空飞落,雄浑壮丽。有的瀑布从山岩上腾越呼啸,几经跌宕,形成叠瀑,似一群银龙竟跃,声若滚雪,激溅起无数小水珠,化作迷茫的水雾。朝阳照射,常常出现奇丽的彩虹,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五绝”之三:彩林
这被誉为九寨沟五绝之三的彩林,覆盖了景区一半以上的面积,2000余种植物,争奇斗艳,林中奇花异草,色彩绚丽,沐浴在朦胧迷离的雾霭中的孓遗植物,浓绿阴森,神秘莫测,林地上积满厚厚的苔藓,散落着鸟兽的翎毛。充满着原始气息的森林风貌,使人产生一种浩渺幽远的世外天地之感。3万顷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种种奇丽风貌。金秋时节,林涛树海换上了富丽的盛装。那深橙的黄栌,金黄的桦叶,绛红的枫树,殷红的野果,深浅相间,错落有致,令人眼花潦乱。每一片森林,都犹如天然的巨幅油画。水上水下,动静形色交错,好一幅令人心醉的鑫秋画卷,光怪陆离,使人目眩。入冬,积雪使九寨沟变成了银白色的世界,莽莽林海,似玉树琼花,冰瀑,冰幔,晶莹洁白。银装素裹的九寨沟,显得洁白,高雅,像置身于白色玉盘中的蓝宝石,显得更加璀灿。
“五绝”之四:雪峰
九寨沟三条沟谷,层峦叠嶂,山势挺拔,眺望远方,皑皑雪峰,尽收眼底,艳阳之下冰斗,使人目眩,登上尕尔纳山,极目远眺,山峦逶迤,谷壑幽幽,天象奇观,一览无余,云海连天,絮浪翻腾,峰峦锋锷,时隐时现,在云海雾浪中沉浮升降,似乎在天宇中游弋。
“五绝”之五:藏情
九寨沟的宗教是以本教为基础,佛教文化为主导的藏传佛教。藏胞以青稞、玉米、小麦为主食。清淡、简朴是九寨藏民饮食的两大特点。住宅大都是木结构楼房,一般分为三层,底层关牲畜,二楼住人,三楼设经堂。在九寨沟,藏族青年男女的择偶方式同汉族差不多,一种是自由恋爱,一种是父母包办。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九寨沟,其遗产价值不容小觑。
九寨沟以高原钙华湖群、钙华瀑群和钙华滩流等水景为主体的奇特风貌,其水景规模之巨,景型之多,数量之众,形态之美,表局之精和环境之佳等指标综合鉴定,位居中国风景名胜区水景之冠。
九寨沟的地貌景观类型多样,地质背景复杂,碳酸盐分布广泛,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营力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的钙华沉积,以植物喀斯特钙华沉积为主导,形成九寨沟艳丽典雅的群湖,奔泻湍急的溪流,飞珠溅玉的瀑群,古穆幽深的林莽,连绵起伏的雪峰,这些地貌景观的和谐组合,构成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九寨沟冰川遗迹保存完好,角峰峥嵘,刃脊崔嵬,冰斗、U字谷十分典型,悬谷、槽谷独具风韵。槽谷伸至海拔2800米的地方。谷地古冰川侧磕、终债垄发育,成为我国第四纪冰川保存良好的地方之一。
同时,九寨沟为多种自然要素交汇地区,山地切割较深,高差悬殊,植物垂直带谱明显,植物资源丰富,野动物繁多,其中珍稀动物资源共有17种。九寨沟拥有无与伦比的美学价值。沟内山青葱抚媚,水澄清续纷;山偎水,水绕山,树在水边长,水在林中流,山水相映,林水相亲,景色秀美,环境清新,集色美、形美、声美于一体的综合美、原始美的和谐统一,是人类风景美学法则的最高境界。九寨沟的管理保护工作做得相当不错。一方面,当地藏民历来把九寨沟视为“神山圣水”。沟内山、水、林、石均为藏民所崇拜和保护的对象。同时,九寨沟自然保护和风景名胜由“四川南坪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统一管理。管理处机构为县局一级,由南坪县政府直接领导。四川省旅游局对旅游范围、路线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旅游范围暂定为:九寨沟从沟口至诺日朗,日则沟从诺日朗至南岸朗,则查哇沟从诺日朗至长海,沿公路一线。同时,旅游管理部门严格控制旅游人数。在旅游旺季,景区不允许任何部门或单位到九寨沟开会;团体参观须事先经管理处同意,有计划的安排。在旅游季节上,管理部门也做了严格规定。从五月到十月开展旅游,头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原则上不开展旅游。九寨沟内除工作车外不允许其他任何车辆进入。九寨沟旅游管理部门还对区内社员和入沟人员广泛深入进行保护科技知识和遵纪守法的教育,使他们自觉做好自然保护工作。
九寨沟的建设方面也做得相当好,到目前为止基本未出现任何形式破坏自然遗产的违规建设。其建设由省城乡建设环保厅、林业厅会同农牧厅、交通厅、外事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管理机构提出分期开发的总体建设方案,经省政府审查,报国务院批准。
以上这一切都为九寨沟自然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纵观国内纵多景区,盲目建设、盲目开展旅游活动追求经济效益的很多,这也造成了景区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使得其失去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还使遗产本身失去了本性。
从九寨沟我们可以得出如何加强对我国世界遗产以及其他景区、文物、遗产的保护,使得其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在管理保护中一定要制定严格的规则制度,采取制衡的方式对保护对象进行管理保护,保护其原始性,不进行破坏遗产的建设,对其任何建设都要进行严格论证,并进行社会公示。特别要注意遗产保护和经济效益最求的平衡,不能不顾遗产保护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及资料:
1.《九寨沟·四川经典之旅》 墨刻编辑部 编著 2010 2.《世界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九寨沟为例》 章小平(藏族)著 2009 3.《世界遗产——九寨沟》(中国政府网)
4.《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南坪九寨沟自然保护和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的决定》
6.雁鸣湖生态风景区规划建设的思考 篇六
皇甫泽华
2013-1-14 10:56:54来源:《中国水利》2012年第15期
关键词:沉沙池,规划建设,生态风景区,雁鸣湖
一、基本情况
赵口引黄灌区位于河南省中东部黄河南岸大平原,设计灌溉面积590.1万亩(39.34万hm2),是河南省最大灌区。该灌区自1972年开灌以来,引黄河水近60亿m3,为灌区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水必引沙。为减少渠道泥积和灌区农民的清淤负担,1989—1996年开挖建成赵口引黄灌区4 000亩(266.67hm2)雁鸣湖沉沙池,属灌区重要配套工程。
沉沙池运行期间,由于水面辽阔,池内生长着大量的芦苇、蒲草,吸引了大雁、白鹤、灰鹤、白鹭、野鸭、灰雁等70多个种属的鸟类在此繁衍生息,数量达五六万只。池内自然放养着大闸蟹、黄河鲤鱼等水产品数十种,以此形成了池、林、草、鸟、蟹、鱼良性共生的自然生态环境。
因此,郑州市中牟县政府于2001年依托引黄沉沙池工程开始建设雁鸣湖生态风景区。县政府投资修建了基础设施,使景区初步具备了接待能力。但是,由于雁鸣湖景区的土地隶属雁鸣湖、大孟两个乡镇和国有林场及沉沙池水利用地,产权关系复杂,景区管理非常困难,规划、开发建设、经营管理达不到和谐统一。为了更好地对雁鸣湖景区进行开发建设,提升景区开发建设的档次和品位,中牟县政府将景区的开发经营权公开拍卖给广东利海集团。
目前,广东利海集团计划投资80亿元,将雁鸣湖打造成为集旅游接待、餐饮娱乐、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养生健身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因此,如何规划建设好雁鸣湖生态风景区值得思考。
二、风景区规划原则
依托引黄沉沙池水利工程,以其辽阔的水面、独特而典型的湿地、森林自然生态景观进行雁鸣湖生态风景区规划建设。其规划建设的原则:首先应服从于灌区水利发展规划,以确保沉沙池功能为前提;其次,应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趋向,开展既能获得经济社会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建设活动;第三,雁鸣湖生态风景区的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应受到保护并需要社区的参与;第四,应具有旅游、保护、扶贫和环境教育四大功能;第五,应具有自然性、保护性、参与性、高品位性与普及性、计划性与专业性五大特点。
三、景区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规划建设雁鸣湖生态风景区,发展生态旅游,从事生态旅游工作的一切人员均应以旅游可持续发展为准则。生态旅游开发者在开发景点、挖掘当地旅游特色时,应特别注意雁鸣湖湿地、林地及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杜绝开发性破坏,为旅游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其物质基础。开发决策者应有长远发展意识,不仅要重视当前的效益,更应把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开发投资者要清楚地认识到,生态旅游的投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投资,雁鸣湖是郑州东部面积最大的水域和湿地,是蒲苇的故乡、鸟类的天堂;邻湖相望的蒲花荡,面积600余亩(40hm2),共同构成了一幅巨大的天然画卷,70余种野生水鸟在这里栖息繁衍,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9 960亩(664hm2)沙丘林地,堪称“天然大氧吧”,有植物
80多种,这些旅游资源是有“价”的。旅游管理者和服务者应采用节约型和保护型管理模式,以保护旅游发展的后劲。
四、重要生态学原理与景区植被构建原则
雁鸣湖生态风景区规划,从整体生态考虑,应体现生态系统多样性原则,实现景区总体生态结构的稳定性,并对景区有极好的防护作用和小气候调节作用。同时,应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起来,让灌区居民成为生态旅游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
一些重要生态学原理在雁鸣湖生态风景区植被构建中应得到应用和体现。如生态适应性原理体现在恢复植被过程中,依据植物对环境的要求,在不同光、温、水、土等条件下,种植与之相适应的植物。生态位原理体现在尽可能使各物种生态位错开,使各种群在群落中具有各自的生态位,实现群落的高稳定性。生物群落演替理论体现在直接模拟构建接近顶级群落类型的植被,增加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原理体现在不同组建水平的生物类型多样化,包括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复合农林业原理体现在农林业生产模式中,各种生物形成小环境,占据各自的生态位,能够充分利用光、温、水、热、营养和空间等环境资源。
五、旅游活动对景区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措施
旅游活动对景区生态系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破坏,其影响几乎涉及构成生态系统及其环境要素的各个方面。因此,在雁鸣湖生态风景区规划中必须考虑到这些影响,并在规划方案中体现出减轻这些负面影响的措施。
采取人类活动斑块及廊道的隐蔽设计措施。通过实地勘察,对景观类型、生态区类型进一步细分,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生态旅游功能区划和旅游线路。利用有效隐蔽物和隐蔽条件,对人类活动斑块与廊道进行隐蔽、吸收和同化,减少旅游活动对景区的冲击。
水体富营养化与污染问题是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雁鸣湖生态风景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样必须在规划时充分考虑。开发中必须强调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将生活污水,宾馆、酒楼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作为一个面积有限、以生态立题的旅游区,雁鸣湖生态风景区应大大高过基于城市的标准,污水处理率应在60%以上,生活垃圾在风景区外处理。
森林旅游并非一次性买卖,不可过分提取。如果规模过量的游人进入森林,就会对公园内部的负氧离子空气、植被、动物、土壤等产生很大的破坏。因此,在雁鸣湖风景区生态规划中必须考虑到这些影响,并在规划方案中体现出减轻这些负面影响的措施。如对湿地的保护,要限制游人进入,保护湿地内部的水体、水生动物、水生植物、鸟类资源,维持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在发展湿地养殖业时,要遵循科学、合理原则,对于目前已经开发的地块,应该尽快退耕,恢复水域和湿地自然景观。对森林,要保护其内部的各种景源、植物种质资源、鸟类资源及自然环境,维持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禁止机动车进入保护区内,同时控制游人规模,禁止任何破坏森林的活动,禁止建设任何人工建筑和永久性设施,并建立健全防火系统,严格执行防火措施,保障森林免于火灾。在黄河堤坝以内不得建设任何固定建筑,禁止对周边水体有污染的任何旅游活动。严格保护现有农田耕地,展现自然的农田风光,尽量减少使用农药对周围水体、土壤的污染。安排必要的交通设施,安排少量接待设施和游览设施,严格禁止有污染环境的旅
游活动。避免污染环境或有碍景观的开发项目,严格控制建筑的总量、风格、色彩,加强绿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六、灌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策略
1.让景区村民参与雁鸣湖旅游规划、旅游发展决策
在确定规划方案之前,应给予景区村民或村民代表陈述观点的机会。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村民能够向开发商提出他们的合理要求,从而对企业的开发起到导向作用。同时,要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让村民表达和分享各自的经营、生产经验和所面临的困难,协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保障村民基本利益的同时,建立一个合理的竞争机制,保护村民参与的积极性。
2.政府对景区村民进行引导和旅游教育
随着雁鸣湖景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村民的经营思路会愈加拓展,经营项目也会日趋丰富,竞争更加激烈。
要使灌区村民明白,恰恰是雁鸣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土气息满足了旅游者对自然的向往。这样,才能让村民把雁鸣湖自然风景及传统的耕作文化和生活方式作为重要吸引物加以自觉保护。让灌区村民了解雁鸣湖旅游开发给他们带来生活水平改善、享受现代文明等机会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种种不适,如自然、社会生态环境局部失衡等问题,使村民自觉调整自身行为,使灌区村民易受冲击的原始淳朴上升到相对稳定的理性淳朴。
3.从政策上保障景区内村民的经营机会优先
政府和企业应给雁鸣湖景区内村民众多的就业机会和各种投资机会,使他们能够参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利益分配。灌区村民在与企业共同分配资源情况下,优先使用景区的人力,尽可能为本地产品开拓市场,使资金流入当地的经济建设之中。
上述策略,可以提高并保障灌区村民的参与热情。同时,也需要政府、旅游开发商、旅游者等多方参与和推动,通过旅游开发解决灌区村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实现政府信誉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共同提高,形成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和共赢。
7.风景区交通规划 篇七
丹霞地貌是一种发育在红色陆相碎屑岩 (砂岩、砾岩等) 基础上, 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地貌。丹霞地貌在我国分布广泛, 全国25个省区已发现的丹霞地貌有577处[1]。由于丹霞地貌地区地形奇特, 风景优美, 而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又孕育和沉淀了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 使丹霞地貌成为一种重要的构成风景名山的地貌类型[2]。目前, 我国的15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 有26处全域或局部由丹霞地貌构成, 占全国风景名胜区的17%;全国29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中, 有6处具有丹霞地貌景观。丹霞地貌型风景名胜作为一种重要风景资源, 探讨其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丹霞山风景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郊, 面积292 km2, 因“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而得名, 是世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和杰出代表。2010年8月, 丹霞山风景区与其他五处丹霞地貌风景区联手申遗成功, 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中国第8项世界自然遗产, 广东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本文以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通过对典型个案的剖析, 试图寻求丹霞地貌型风景区保护与利用的较好规划途径。
2 丹霞山风景区特点及保护利用诉求
2.1 自然保护的严格要求
丹霞山风景区同时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对资源保护的要求严格。在丹霞地貌核心区, 沟壑纵横, 崖壁直立, 森林茂密, 藤蔓交织, 通行极为困难, 目前仍保持着较完好的原始生态群落, 尤其是很多山崖顶端, 历来无人可达, 生态系统完全是无人干扰的原始状态, 存在大量的生物景观。无论从景观资源的价值或是作为自然保护区的要求, 风景区在自然资源的保护方面都肩负重任。
2.2 旅游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矛盾
丹霞地貌地区多数位于城郊或者远离城区的山区, 经济条件欠发达。丹霞山风景区就地处粤北经济欠发达地区, 经济增长、生活条件改善是当地人们的迫切愿望。丹霞山优越的资源为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条件, 同时它也是旅游经济的基础, 需要在旅游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生态效益的保护, 控制旅游开发的度和把握发展方向, 避免人类的活动给宁静的山林带来喧哗和破坏。
2.3 风景游赏内容的组织和开拓特殊性
丹霞山是壮年期丹霞地貌的代表, 其特点是山块离散, 大多呈孤立的石峰、石堡、石墙、石柱等形态。山块由不同尺度的赤壁丹崖坡面组合而成, 整体上一般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坡面特点。锦江和浈江蜿蜒穿过丹霞山风景区, 沿途形成丹山碧水、村落田园组合景观, 构成优美的山水风景线。
2.4 资源保护和人居环境建设的关系复杂
丹霞地貌区一般有河溪穿过, 沿河盆地平原中乡村田园点布, 千百年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构成中国式的风景特色。丹霞山也具有同样的特征, 风景区控制范围内分布20个行政村, 约280个自然村和村民组, 有村庄居民三万多人[2]。如何处理风景区的乡村社区问题, 是风景区发展和环境保护成败的关键, 否则不仅背上经济包袱, 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照顾原住居民的利益并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推动乡村社区的社会、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 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3 丹霞山风景区保护与利用规划对策
3.1 应用生态扩张模型, 划分风景资源空间利用等级
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总是一对矛盾体。丹霞山的发展实践也表明, 在对风景资源不断地开发利用中, 人的活动和建设给敏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破坏。为妥善解决这一矛盾, 规划采用生态扩张模型, 在尊重生态核客观分布和生态完整性的前提下, 重点分析丹霞山风景资源“大分散, 小集中”的空间组合特点, 将生态环境保存良好的四个生态核作为景区核心。重点保护生态环境保存良好的四个生态核, 并通过生态扩张推动全区的生态恢复, 让旅游活动主要发生在河谷平原农耕地带, 或生态核的边缘部位, 以利于保持原生资源环境的完整性。
在生态核划分和保护的前提下, 尊重自然地理空间格局, 规划除了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要求划定风景区的四级保护区外, 还结合开发利用功能构思, 针对风景区的风景资源空间利用强度进行划分。将生态核划分为禁止开发的区域, 将远离生态核的边缘地区依次划分为适度农林开发和轻度乡村旅游开发的区域、生态保护和观光适度发展旅游的区域、沿江和外围主要发展观光和休闲旅游区域、主要发展山地观光的区域以及外围乡村和休闲度假发展区域。丹霞山的高质量风景资源主要集中在风景区边缘与沿河两岸, 因此未来游赏利用的部位主要在边缘地区和河谷地带, 同时也保护了风景区内部生态核的原生态环境。
3.2 与风景区内部乡村结合, “区内游区外住”的服务设施布局
按照世界遗产地的标准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资源环境保护有管理的要求, 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 贯彻“区内游区外住”的规划思想, 依托位于丹霞山南北的韶关市和仁化县城, 将大丹霞山风景区纳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体系, 减少风景区内部的服务设施建设量。
服务设施系统划分为服务基地、服务中心、服务村、服务点四级。南北两个服务基地分别是韶关市区与仁化县城的延伸, 南北走向的内部景观道路联系着服务基地, 在景区中心位置结合夏富村形成夏富服务中心, 在景区外围东侧规划周田为区外的服务中心, 南部建设湾头服务中心;9个服务村基本辐射主要旅游活动区;服务点与自然村、景点结合布置, 在黄竹形成乡村服务带。此外, 沿风景区范围线的外围还有若干休闲度假区。这样, 风景区服务基地 (南北入口) 、服务中心 (除夏富外) 和休闲度假设施均布局在风景区以外的区域, 以利于保护风景区自然环境和乡村生态。唯一位于风景区内部的服务中心——夏富服务中心建设原则是尽量不扩大原有村庄规模, 不改变原有村庄风格, 在旧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美化, 新建建筑物与传统建筑的风格统一, 在保持传统乡村风貌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绿化建设。风景区内所有服务中心、服务村、服务点均与村庄结合, 既有利于将居民社会经济与旅游经济发展统一, 也最大程度保持风景区原生态环境。
3.3 运用视线安全格局理论构筑景观系统, 分单元组织游赏和分区管理
丹霞山风景区景观的多样性需要运用视线安全格局理论对风景区中景观视线最敏感地段进行判读, 以便对重要地区景观进行重点改善和维护。丹霞山作为山岳型风景区, 非常重要的观赏位置是在山顶鸟瞰全景, 选取巴寨、姐妹峰、长老峰、羊洲寨、朝石顶、金龟岩、风火岭等多处制高点为视点, 运用GIS技术进行全区的可视域分析, 确定风景区可视域高敏感区。保护景观视觉质量较高的地区, 控制影响视觉的区域, 建立景观视线安全格局, 并以此确定风景区标志性景观作为观光游览节点, 构筑景观系统。
丹霞地貌的离散性决定了景观单元和游赏系统组织的复杂性。首先依据景观特征的异质性和规划分区, 分为以典型而奇特的丹霞地貌风光为主体的丹霞山景区;以古石窟寺遗迹和众多古山寨为主体的韶石山景区;以大体量丹霞山块为主体的巴寨景区, 以飞花溪峡谷、飞花瀑布和梁状丹霞地貌山块为主体的飞花水景区, 以梁状丹霞地貌和大面积亚热带天然次生林为主体的仙人迹景区, 以山水田园风光组合曲流峡谷为主体的锦江风光带, 以低丘平原为主体的浈江风光带。其次, 在景观分区的基础上对各区进行景观单元组织, 划分为21个景观单元。在景观单元中根据风景质量和景观敏感度不同, 分单元规划观光步行系统和科考步行系统, 形成21条游览线路。游赏系统规划和线路组织以多级景观控制点和多级游赏系统的开发模式, 在管理上也必须执行分区开发、分区组织、分区验票的管理模式。在注重景观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结合分区开展地质科教、自然与文化观光、生态休闲、乡村体验、山野考察探险旅游等不同类型的生态游赏活动, 使丹霞山绝妙的风景资源永远地造福于人类。
3.4 风景区发展与乡村建设一体化
风景区发展和资源保护不能以牺牲居民致富求新的权益为前提。在重视风景区保护和建设的同时, 必须关注风景区内乡村问题的解决, 关切农民脱贫致富的前景[3]。规划贯彻“风景区发展与乡村建设一体化”的理念, 全面推动风景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让农民参与到风景区发展建设中来, 将乡村田园和农耕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风景资源, 把农民经营旅游项目作为一种服务补充, 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参与旅游经营项目, 促进风景区与乡村社区长期、稳定、健康、持续地发展。控制风景区内常住人口, 并结合旅游服务区发展的需要引导农民参与资源保护和旅游服务, 改变乡村产业结构, 有步骤地引导乡村人口向服务中心有效聚集, 形成乡村休闲社区。
4 结语
风景区是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综合体, 丹霞地貌型风景区更具有资源利用多样性和风景资源离散性等特点, 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丹霞地貌的特征, 把握主要矛盾, 有针对性地进行空间规划、游赏组织和开发利用, 以实现保护和利用的和谐统一。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 虽然不能概括所有丹霞地貌型风景区的所有特征和问题, 但其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对其他丹霞地貌型风景区应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以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通过对典型个案特点及诉求的剖析, 从游赏单元组织、资源开发利用、服务设施系统、居民社会调控等方面试图寻求丹霞地貌型风景区保护与利用的较好规划途径, 以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风景园林,地貌型风景区,规划设计,保护,利用
参考文献
[1]黄进.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J].经济地理, 1999 (S19) :31-35.
[2]彭华.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地理, 1999 (S19) :1-14.
[3]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10—2025) [Z].2010.
8.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研究 篇八
摘要:在风景园林学科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氛围营造和管理维护都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我国在这方面均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风景园林的设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本文将从风景园林的发展现状为起点,探索研究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程序。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中重要景观就是园林植物,自然植物能与园林的地形、水流、建筑等要素共同构造出美丽的园林景观。但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态坏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植物造景设计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风格的风景园林植物景观需求。因此,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成为了风景园林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
一、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现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园林植物景观在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且还不断产生各种优秀风景园林作品。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建设要求不断提高,现代园林建设的需求规模也越来也大。传统园林中一般只有庭院种植、花坛等简单设计,而如今现代城市中园林开放空间日益扩大,从溪流河湖到郊野公园,无不说明我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多样化。与此同时,园林建设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例如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筑学、生态学等等,这些学科在关于园林建设方面的技术的应用研究,仍然在不断进行中,为园林植物景观规划从理论到实践上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建设在基本满足绿化功能的要求之后,也成为了城市气质的重要载体,许多城市都开始对本城市的植物景观进行整体调整规划,现代城市开始对风景园林植物景观有了强烈的需求。
(一)植物景观的协调建设
我国各城市的植物建设已经有了非常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造成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地域特色不明显、定位不清晰,没有形成完整的、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合理的植物景观体系。各个风景园林的绿地、道路、河道、建筑几乎都是同种面貌,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没有进行植物景观的整体规划。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的主要作用是突出植物的地域特征以及植物的本身特色,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风景园林建设出现低水平重复现象。同时,在进行大面积风景园林建设项目时,还能合理指导大量植物景观建设,避免可能出现的重复问题。最终突出城市或地域的植物景观特色,提高风景园林的观赏性。
(二)稳定生态植物景观的建设
在很多现代化城市中,绿色植物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群体被分为绿色植物、食植动物、肉食动物与微生物,它们按照食物链形成壮观的生态金字塔。而在人类的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与动物几乎没有太多地位,人类的活质重量远远超过植物的活质总量,呈现出倒金字塔形(如图1所示)。
图1 城市生态系统中生态倒金字塔
城市是一个由人工控制的结构复杂且功能多样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中自然稳定性脆弱,但自然稳定性却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非常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只有科学合理的利用城市中的植物资源才能有效增加城市的稳定性,保证人类与城市的关系能够更加良好和谐。生态城市已经成为了生态健康、经济繁荣、社会祥和的集中体现方式,其具体目标是:负责任、有活力、服务居民、亲近自然、凸显文化特色。因此,植物景观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生态植物景观主要是指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在一定的原则下形成的植物体系,体系中的各种群之间都能相互协调,满足不同生态特性,充分利用阳光、水、空氣等构成一个稳定和谐的群落,而这恰恰是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最高体现。完成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各种条件与途径实现植物景观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将城市的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
三、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注程度较低
虽然在学术研究方面,已经有非常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植物景观规划的研究,此研究的重要性也已经得到学术界的认同。但是相对而言,此研究的关注程度与其它生态环境相关课题研究的关注程度相比还是非常不足。人们对于城市区域的整体规划非常重视,在城市的各类专项规划研究不断取得成果时,作为在城市生态环境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却远远没有得到如此重视,仅仅只是通过树种选择与总体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相关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于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关注程度较低。
(二)设计缺乏特色
随着城镇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各城市原本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逐渐消退,越来越千篇一律。在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建设中,这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建设单位没有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文化传统而盲目跟风,已经逐渐没有了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某些城市生搬硬套的园林建设虽有成功案例,但其对于先进的技术经验还不能全面吸收或是将改造本土化,造成各大城市的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前篇一律。一味的单纯模仿其它现代园林建设风格,忽视本土植物的景观特色,违背了现代化园林建设标准,其效果并不会达到预期值。例如,2004年,某市在城市广场中引进种植一百多棵银杏树,由于该市地区属于寒冷地区,所以银杏树并不能很好的生长。虽然银杏树在栽种成功之后一直被精心养护,但仍旧陆续死亡。因此,如果在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建设的过程当中,对整个城市的植物景观建设进行大范围的系统考虑,严格选择树种,那么上述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地点选择过于随意
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风景园林建设确实实现了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不难发现其对建设场地选择的随意性。在城市的风景园林建设当中,植物景观建设常常是随着城市中某一处绿地需要建设而展开规划设计,在规划之前并没有对该绿地的植物景观进行过调查研究。其建设目标只是美化设计范围内的绿地,改善绿地周边坏境。在这种目标之下进行的场地分析也只是对于该场地的大致条件与周边小范围的功能进行分析。最终只会造成城市的园林景观成为一个与城市并无太大关联的独立景观。这种现象在局部范围内的建设角度是合乎常理的,但是从宏观角度看,园林建设的随机性明显造成建设水平过低且重复建设现象较多,并不利于推进城市的绿化建设进程。
(四)设计图纸的科学性较低
在工程实践中由于风景园林师对于植物的规格、体量等认知程度不深,造成设计图无法科学的指导建设施工或是建成之后的效果与设计图纸预期甚远。而衡量一个园林作品优劣的重点就在于其建成落地之后的效果,因此植物景观的设计图纸与施工过程中对于设计图的合理调整显得十分重要。设计师需要拥有一套完整的设计体系,其应该包含从指导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到施工建设的全部内容。从而使设计师拓宽植物景观理论研究的思路,了解植物景观规划的设计内容,规范植物景观设计的程序。
四、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程序
由于现代风景园林规模已经越来越大,园林设计师在面对大面积园林时会无从下手,缺乏宏观角度规划意识。因此,设计师应该突破仅从栽花植木方面思考的传统观念,将设计角度扩大到整个园林的规划设计中,从宏观层面进行大范围的思考。笔者将以遵循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探索性提出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
划程序(如表1所示),并做重点说明。
表1 风景园林景物规划程序
程序内容备注
现状分析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周边考察
详细规划空间、特色、时序、色彩、树种、群落
方案设计空间设计、平面选择、平面设计、立面设计
初步设计调整与深化
施工设计平面设计、设计说明、苗木统计定位、树种、规格、密度
设计调整
分析现状
在规划植物景观之前,先进行现状分析,这是指导植物景观立意的关键所在。要收集现有的资料,包括当地的气象、土壤、地质的基本概况,建设地域的植被分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
9.风景区交通规划 篇九
采购需求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鄢陵县鹤鸣湖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编制项目
(二)招标控制价:60万元
(三)设计规划及初验期: 60日历天
(四)采购方式:竞争性谈判
二、投标人资格要求
(一)投标人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政府采购法》二十二条规定;
(二)投标人需提供有效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三证合一营业执照),且营业执照具有相应的经营范围。
(三)2015年以来具有编制水利风景区规划业绩。
(四)未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投标人。
(五)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六)本次招标实行资格后审。
三、采购需求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要尽快组卷上报水利部,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进一步提升鹤鸣湖水利风景区知名度。为此,按照水利部国家水利风景区申报材料要求及《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SL300-2013),需编制《鄢陵县鹤鸣湖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鄢陵县鹤鸣湖水利风景区资源调查评价报告》、《鄢陵县鹤鸣湖水利风景区自评报告》。同时,还需通过省水利厅组织的专家组初审。
初步拟规划范围:鄢陵县鹤鸣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以鄢陵县花木产业集聚区、鹤鸣湖水利风景区为中心,景区规划范围:
东至:以汶河与许扶运河交汇段为界(E=114°11′16″,N=35°05′52″);
南至:以许扶运河为界(E=114°04′54″,N=34°04′44″);
西至:以五彩大地汶河段为界(E=114°05′08″,N=34°09′35″); 北至:以五彩大地汶河段为界(E=114°05′08″,N=34°09′35″)。本次招标的主要内容:编制《鄢陵县鹤鸣湖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鄢陵县鹤鸣湖水利风景区资源调查评价报告》、《鄢陵县鹤鸣湖水利风景区自评报告》、《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申报材料汇编》,省水利厅初审的全部费用(包括专家评审费、专家和省水利厅参审人员的食宿及交通费等)。
四、评标方法
评标方法:最低评标价法
□
√ 2
10.皇藏规划峪景区 篇十
皇藏峪位于萧县县城东南25公里处,原名黄桑峪,因古代峪中长满黄桑树而得名。汉高祖刘邦称帝前,为避秦兵追捕而藏身于此,后改名为皇藏峪。皇藏峪具有完整的森林生态环境,1982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7年被批准为全省第一批21个风景名胜之
一、1992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0年被国家文物保护委员会授予“中国文化遗产”称号。是皖北地区正在崛起的旅游热点,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7万余人次。景区内有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落叶阔叶林带,动植物种类繁多,总面积20平方公里,峪内山、水、泉、涧等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小气候明显,素有“幽谷圣地”、“淮海佳境”之称。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有汉高祖刘邦称帝前藏身的皇蒇洞,以及美人洞、果老洞、仙人床、拔剑泉、苏轼祈雪处、闵子祠等,山中瑞云寺于1998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佛教重点寺院。
近年来,萧县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全体干部职工,在省、市、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县各级旅游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特别是江山局长8月10日电视电话会议后,我们以“抓文明创建、铸旅游品牌”为载体,以全面实施《文明风景旅游区标准》为根本,以开展争创首批“安徽省文明旅游区”为动力,以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工作有计划、实施有步骤、落实有监督,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实行“一把手”工程,完善运行网络、创建活动规划和计划,建立检查机制等,使我处文明旅游区创建工作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效果。推动了全处各项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了服务管理水平,树立了良好的旅游新形象。
一、切实加强领导,积极融入新皖北板块
旅游工作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为更好地融入新皖北板块,处党总支首先做好全体职工的思想发动和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制定职工文明守则、完善各项制度、召开动员大会、出黑板报、利用节庆日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对职工、对游客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形式,向全体职工传达省、市领导关于旅游的批示和意见,统一思想认识,树立起“人人代表皇藏峪形象”的争先创优意识,增强了“峪兴我荣、峪衰我耻”的责任感、危机感、紧迫感。同时,我处为加强对旅游争先进位的领导,成立以管理处主任郑东方为组长,管理处书记王志勇、副书记郑洪宝、管理处副主任张杰为副组长,各管理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下设了办公室。由党总支副书记、领导小组副组长郑洪宝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的成立,不仅为旅游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还为管理处创先工作制定了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为在新皖北板块中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采取有效措施,把握工作重点
我处认真贯彻景区“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在创先工作中,主动把创先同促进全处各项工作紧密相联系,做到 “三个结合”:一是结合创建省文明旅游区工作,着力加强景区规范化管理;二是结合全县绿化专项整治活动,着力加强景区绿化美化环境建设;三是结合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建设,着力增强全员参与的责任感。为使创先工作取得实效,把落脚点放在干好本职工作、干出工作实效和干出工作成绩上,解决单位发展上存在的现实问题以“一树、一查、一找”活动为契机,一是对照标准找差距,自查自纠。文明行业是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是三个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我处首先围绕软硬两方面环境存在的差距,发动各科室、班组,采取自下而上、由个人到集体的方式,深入开展了自查自纠,对照标准找差距活动。通过排查出我处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经营服务方面门票服务人员不能坚持使用文明用语、礼貌待客的站立服务、微笑服务,经营人员有乱设摊点、商品不明码标价和不挂牌上岗等问题;在工作作风方面,机关人员有工作主动性、服务性不强、质量和效率不高的现象,各科、所的工作台帐有记录不及时和不完整的问题;在大环境卫生方面景区内有乱丢垃圾、卫生死角和园林设施有破损、景点建筑有乱刻乱画的现象等。二是制定措施,整改落实。通过自查自纠,使我处把握了创先工作的重点,关键是从软、硬两个环境建设上着手整改存在的问题。为使创先工作不搞形式,求得实效,我处以“创文明景区、做文明职工”为主题,研究制定了具体整改措施,并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人和标准,一级抓一级,限期进行整改。一方面抓好优质文明服务存在的问题的整改。要求服务人
员文明规范服务、礼貌周到待客,经营人员文明守法经营,重点抓好皇藏峪“第一形象人”的管理,对门票人员文明用语、站立服务、微笑服务做出了严格要求,制定了考核措施,并在大门显著位置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接受群众的广泛监督,同时对履行服务承诺的情况,加强了内部日常工作的监督检查,不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另一方面抓好景区环境建设存在问题的整改。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大环境建设,为改善山林环境和秩序,开展了绿化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对绿化管理、景区安全秩序和环境建设进行了集中治理,使景区的环境面貌较以前有很大的改观,为游客提供优美的环境、安全的设施和文明的游览秩序,赢得了游客的好评。
三、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氛围
首先,皇藏峪管理处组织全体职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江山局长电视电话讲话精神,强化职业思想道德建设,大兴文明之风,弘扬文明之举。使职工清醒的意识到面对本地游客我代表萧县、宿州,面对外省游客我代表着安徽,增强了大家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使职工的思想和服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人人争当宣传员、保洁员、安全监督员、讲解员。提起皇藏峪人人都能讲一套,从干部到职工,见到垃圾就拾,碰到烟头就捡,使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安全工作全员齐抓共管,特别在防火期,护林员坚守岗位,防火队员严阵以待,几年来,辖区内从未有火灾发生。森林覆盖率平均82%以上,核心区达98%以上。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几年来无一刑事案件发生。
第三,印发文明用语和忌用语条,树立窗口形象,开展“先进窗口和服务明星”班组竞赛活动。长期坚持对军人、儿童、残疾人、老年人实行优惠办法,70岁以上老年人免票制度。
第四,扩大宣传《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动用宣传车,散发、张贴宣传单,依法保护景区自然资源,坚持文明执法,对违章违规人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实现了零投诉目标。
四、加强道德教育,树立良好风尚
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了“人人都是皇藏形象,个个争做文明先锋”活动,举办各类读书班、培训班,以此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抓文明创建,铸造皇藏峪旅游品牌,利用皇藏峪自身优势及淮海战役前委指挥部遗址、“萧宿铜灵边区烈士陵园”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干部职工的爱岗敬业热情。制定了《皇藏峪文明单位建设实施计划》、《员工文明手则》等,开展文明风景旅游区再创建活动,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五、规范设施建设,优化旅游环境
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投资建设了天门寺景区门楼、改建了皇藏峪山门、修建了两条景区道路、在国、省、县道设立路标、景区内警示牌、路标宣传牌28块,新安树桩式垃圾筒260个,游客休息桌凳50套,给游客创造优美的环境,让游客来的舒心,玩的开心,走的顺心。做到通信、交通、住宿、医疗、水电供应、信息咨询等服务到位。设专职保洁员5名,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各部门设立卫生区责任人,各负其责,定时清运垃圾。为了保护景区环境,除特殊原因外,谢绝一切机动车辆入园。用优美的环境吸引人,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现象。同时,皇藏峪管理处开展了“反回扣、反暴利、净化旅游市场”活动,“争创一流服务”竞赛活动,全体干部职工统一着装,配证上岗。组织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整顿景区秩序,清理无证摊点,规范市场秩序,严禁强买和欺诈行为,商品明码标价,创造了零投诉现实。设立游客意见箱,发放游客意见反馈表,设立举报电话,对游客反映问题及时处理,并给予满意处理结果,这一举措深得游客好评。
11.韶山红色旅游景区景观规划研究 篇十一
摘要:本文根据对韶山红色旅游景区的景观设计与规划现状的实地调研,分析景区景观规划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以确保韶山在“红色旅游”的龙头地位,提升韶山景区的旅游形象。
关键词:韶山 红色旅游 景观规划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湖南韶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是国家5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同时也是享誉国内外的、名副其实的红色旅游景区。韶山红色旅游景区主要由故居景区、滴水洞景区、韶峰景区、清溪景区四个部分构成,自景区开发以来,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不计其数,长期以来韶山都占据着“红色旅游”的龙头地位。
韶山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其中,毛泽东故居于1950年始对国内游客开放,1952年对外宾开放,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纪念馆自1964年建成开放以来,已接待国内外观众5000余万人次;毛泽东青年塑像于1969年12月28日落成;滴水洞景区1986年秋对外开放;毛泽东铜像广场1993年建成,2008年完成改扩建,年接待中外游客400万人次以上;毛泽东诗词碑林、韶山烈士陵园于1993年建成;毛泽东纪念园1995年1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毛泽东图书馆珍藏了毛泽东的手稿、批改件、各种版本和文种的毛泽东选集,在红色文献的收集与整理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96年12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毛泽东遗物馆于2008年建成开放;大型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首场全球公演于2013年12月26日举行。整体来看,韶山作为全国5A级红色旅游景区,在景观规划、展馆陈列、视觉导视系统、旅游宣传、旅游服务、旅游纪念品开发、景区维护、环境保护等方面体现出明显的示范性作用。但目前韶山红色旅游景区在全国红色旅游热潮中的发展势头有所减缓,在持续的开发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景观建筑缺乏统一的规划,在外观、色彩、风格等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
韶山景区各个景点虽在具体的景观规划与建设中保持了风格的统一,但因建设年代的不同,以及设计、规划、施工单位、施工技术的不同,难以表现出延续性。如故居景区的主体展馆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图书馆、毛泽东遗物馆都采用了中国古典园林式风格,整体风格一致,但在外观设计上,毛泽东图书馆与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遗物馆在审美风格上却存在一定的差距。纪念馆是典型的苏州园林式建筑风格,小青瓦盖顶,白色粉墙,馆内布局依坡地形成高低错落、形式与大小各不相同的内院,室与室之间以开朗的内庭与明快的单廊作为过渡,内庭、天井配以小桥流水、金鱼池和花园,既古朴自然又幽雅别致。毛泽东遗物馆则采用了钢屋架屋面的建筑结构,白墙灰檐,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呈现出典雅别致的江南园林特色。毛泽东图书馆由门楼、图书馆两个部分构成,从建筑风格来看,是亭台翘檐、绿琉璃瓦盖顶的古典园林建筑。图书馆绿瓦红檐,主附楼馆顶均建有亭子,外墙镶嵌白色细瓷片。单独来看,毛泽东图书馆的外观设计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元素,但从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遗物馆及其周边建筑构成的景观群来看,毛泽东图书馆的外观、外观材质、色彩及其美学风格都体现出一定的不和谐性。作为景区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毛泽东图书馆在色彩的设计与选择方面,“应延续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与外环境色彩,在新兴的景观中主动延续景区原有的色彩系统”,与纪念馆保持风格上的一致性。
二、景区导视系统发展不够成熟,旅游形象宣传还有待提升
在旅游景区的开发与规划中,导视系统是加强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体验不可或缺的部分。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建设与开发,应以旅游者的需求为基准,既要能给旅游者以清晰、准确、直观的空间指引,又要能带给旅游者情感上的愉悦与审美的体验。优秀的导视系统,对于旅游地形象的推广与传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利于旅游景区品牌化的建设。从韶山景区的现状来看,导视系统还未得到有效的重视与开发,旅游形象宣传工作还大有可为。如毛泽东铜像广场旁的游客服务点、毛泽东纪念馆、遗物馆的领票点、滴水洞售票处等都应承担起旅游形象宣传的作用。笔者在游客服务点买到的韶山导游图,还是2008年7月份印制的,印刷工艺、印刷质量都很一般,而且在景区也看不到对韶山景区进行宣传的旅游画册、旅游宣传册等。旅游纪念品的销售蜗居在毛氏宗祠旁的一个二三十平米的小厅,所销售的旅游纪念品中虽不乏有部分制作精美、工艺先进的优质产品,但大部分都与全国其他红色旅游景区的如出一辙,多为毛泽东像章、毛泽东铜像、车挂、钥匙扣等,地方性特色不突出。销售厅布局稍显逼仄,纪念品的陈列有些混乱,加之缺乏专业的导购人员与旅游解说,游客的购买热情普遍不高。韶山景区应在导视系统与旅游形象宣傳方面突出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寻找表现与传达湖南韶山红色文化的最佳方式。如旅游纪念品销售点在装修方面应注重营造一个舒适、温馨、宽敞的购物环境,开发制作出一批精美、上乘的旅游纪念品,在工艺、色彩、材料、包装等方面大胆开拓,可将毛泽东纪念品系列与湖南醴陵瓷结合起来开发系列精品,并配以上档次的包装,同时加强物流服务,解决游客购买纪念品不便携带的后顾之忧。设计一系列印刷精致、设计感强且突出韶山特色与龙头地位的旅游画册、宣传册、旅游纪念签等,并于各个旅游服务点免费发放。这样既可提升韶山的旅游品牌效应,提高旅游收益,也可以为旅游者提供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教育。
三、景区游览方式较为传统,景观的体验性有待加强
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景观只有调动游客的主观性,让游客产生游览的欲望与冲动,才能实现该地区旅游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因而,旅游景观的设计与规划必须具备体验性特征,能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参与其中,甚至成为旅游景观的一部分,最大限度激发旅游者的参与热情。韶山景区目前的游览方式仍较为传统,以故居、纪念馆、铜像“老三样”为主体,以传统平面、静态的展览陈列为主,再配以图片、文字、解说,游客被动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参与性不强。与故居、纪念馆、铜像广场相比,毛泽东遗物馆在展陈设计中,充分强调游客的互动与参与,如“丰泽园虚拟游”“故乡情”“数码互动桌”“虚拟翻书”等环节的设置,以及多功能厅反映的数字电影《人民领袖毛泽东》《领袖风范》和红色歌舞剧《韶山升起红太阳》,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游客的游览兴趣。在毛泽东纪念园、诗词碑林、滴水洞等景区,游客多为被动参观游览,如能将游客的游憩行为与景区的景观形态、环境生态结合起来,开发一些带地方民俗色彩的体验活动,如在故居景区可以开辟一个体验农村劳作方式的区域,让游客尤其是缺乏农村体验的青少年,在农耕体验中感受伟人成长的艰辛,在今昔对比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四、景区周边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红色旅游景区主要以对游客加强思想教育功能为主,同时还应迎合游客的休闲、放松的旅游心理,因而在对景区进行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如何为游客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韶山景区每年都要接待大量的中小学生、大学生,尤其是在主席诞辰日、国庆、春节、建党节、建军节、五一、国庆、元旦等节假日,大量游人的集中涌入对景区的容纳能力提出严峻挑战。笔者元旦去韶山拜谒时,一个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人多、车多、路堵、停车难。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出行越来越普遍,大量游客选择自驾游去韶山,停车难越来越凸显。毛泽东图书馆旁有一收费停车场,管理颇混乱,且停车场周边布满了小摊贩,道路拥堵可想而知。周边的餐饮、住宿尚未跟上,服务水平也还有待提高,以致游客去韶山旅游一般都只选择一日游,这些现状限制了韶山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2013年年底推出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大型实景演出,无论是舞台布置、技术制作、团队运营,还是演出阵容、演出效果,都堪称国内一流。但在正式演出(晚上八点)前,出于商业运营的需要,景区会以拍卖的方式向游客集中推銷、兜售各种艺术水准参差不齐的书法作品,这种方式易引起游客的强烈反感。韶山景区如能结合实景演出这一契机改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意识,树立以游客为中心的意识,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对景区加以改造与完善,应该可以留得住游客。
总体来看,韶山四个景区的景观规划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各景区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与过渡,难以形成有机整体的空间效果。因而,在对现有的景观进行改造与升级时,应以突出红色文化主题,注重体验性,协调生态发展,融入地域性、有机统一性为指导性原则,以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思想教育功能为宗旨,在立意、布局、造型、工艺、技法等方面突出景观的人文精神内涵,借助景观小品来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于细微处彰显景观的文化内涵,尽可能与全国其他红色旅游景区区分开来,在差异性中凸显独特魅力,确保韶山红色旅游的“龙头地位”。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3B02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崔莉.旅游景观设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93.
[2]金志庚.韶山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组合模式的景观规划与设计[D].湖南农业大学,2011:15.
[3]方世敏,阎友兵.红色旅游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风景区交通规划】推荐阅读:
风景区规划设计案例10-27
《风景名胜区规划》复习题07-03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暂行)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要求(暂行)07-02
柯岩风景区游记作文:游柯岩风景区06-30
风景属于看风景的人作文09-06
四年级英语作文:风景区10-31
河源桂山风景区导游词10-08
与风景有关的话题作文:我喜欢风景09-02
2016风景区组织党建工作总结07-02
与重庆黑山风景区的导游词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