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校本研修的心得体会

2024-07-05

学习校本研修的心得体会(精选15篇)

1.学习校本研修的心得体会 篇一

校本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学期的校本研训,使我认识到,教师工作是一种既辛苦有很难看到成绩的工作。所以我们只能在这种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奇迹,不能谈任何客观因素,只有默默的去干好自己应该干的事。本学期的工作,有成绩、有提高、也有不足之处。

本学期,我从实际出发,把坚持校本研修作为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进行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了更好的作好下学期的工作把这学期的个人研修工作做一下总结:

1、以自我学习为依托,学习《校本研修迈向专业成长的自然脚步》的精神,以自学、做文摘的形式,了解其内容。一学期听了许多课,不仅提高了自身素质,更开拓了教学思路。

2、以教研活动为依托,展示课堂教学。感受实际教改情况,撰写心得体会,教学随笔,教育叙事,每周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3、在网上听了那么多专家老师的课,让我的视野和知识面得以拓宽,不做井底之蛙。他们们精辟的阐述,从挖掘教材入手,激发学生兴趣起点,不仅从理论上进行了讲解,同时结合更多的实践经验进行精心的剖析,使我如获至宝,茅塞顿开。有一种“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专家老师们的引领和点拨,使我能拨开云雾,找到自己的方向,给自己做好定位。

最后引用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遐想,不是消极的自我研究,不是情绪化的虔敬神明,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人生价值”。我会学以致用,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尝试,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不断探索,向着更高的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

2.学习校本研修的心得体会 篇二

连续几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教育革命,无论对学校还是对教师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使课程改革能够顺利实施,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所以,教师培训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的有力保障。多年来,各类师资培训虽然为推进课改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培训时间紧张、培训方式单一,导致效果有限。所以,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提升的“教学攻坚”校本研修方式在我校应运而生。

一、开展“教学攻坚”的由来

在校本研修中,教师是参与的主体,只有教师发挥主动性,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素质。所以,校本研修要以教学和教师素质现状为研究起点,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改进教学,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为任务目标。

要切实开展在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态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但要真正体现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却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和长期研究的问题。这是因为打造一支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校本研修实效性的体现,而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校本研修是学校组织发展的整体战略部署,而实现整体战略目标需要一场场精心筹划的“攻坚”战役。这就是我校坚持了十多年的“教学攻坚”校本研修实践的由来。

二、“教学攻坚”的实施路径

我校的“教学攻坚”校本研修有一个整体规划,每学期发布一个主题,到今年已是第十六届了。除此以外,还有记校本研修学分的“寒(暑)假修炼”主题发布会、一年一度的“百人百课”展示活动、“走向名师奠基工程——新进教师培训”等。由于计划清晰有序,阶段目标明确,组织实施细致,措施保障有力,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同时,由于我校只规定了主题,没有限定“攻坚”的形式。于是,我校每个教研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专门研究“三维目标”怎么表述、怎么落实、怎么测量的;有专门研究每章序言课怎么上的等。“自主、合作、探究”逐渐成为我校校本研修的主旋律,不再是单纯讲理念,更注重的是分析案例,在案例中让参与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理念,然后再进一步归纳提炼并进行展示。

3.校本研修学习心得 篇三

校本研修学习心得

最近学习了《校本研修方法与途径》这门课程,其中的点点滴滴足以让我的心灵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也绝对是一种理念上的冲击。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修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人研修内容,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研修目的.它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有机地融为一体,既是一种并于教师和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也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教师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为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就必须实现由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的转变。校本研修之路,崎岖曲折,没有尽头;校本研修之峰,危崖突兀,盛气凌人。在探寻教育真谛的道路上,我愿各位同仁结伴而行,相互掺扶,去感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放与雄奇,去领略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的无限风光,谱写人生的瑰丽和生命的辉煌!

4.校本研修培训学习心得 篇四

校本研修培训学习心得:我与校本共成长

洪上寄宿制中心小学李育霞

校本课程是以鲜明的办学理念、办学个性和学生个性发展为基点,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方面: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的成长,学校特色的形成。而对教师专业的成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通过洪上学校近年来关于《白桑撷萃》这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我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极好途径,我感觉到自己和校本课程一起在不断成长。

刚接触到校本课程开发这一全新

概念的时候,我感到茫然,神秘。通过学校组织的相关理论学习,我仅仅是知道了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研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协调、组织、促进学生学习。课程的相关活动该如何有效展开,我心里没底。

当把《白桑撷萃》拿到手中时,我认为自己是白桑洪上人,是地地道道的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白桑的文化,白桑的习俗有一定的了解,教学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但经过几个星期的实践,我发觉我错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确是一种新的学习和研究活动,它没有传统教学活动的沉闷和束缚,取而代之的是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我和学生的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有一种久违的新鲜感和亲切感。但兴奋之余,更多的是前所未有的压力。以前走上讲台,教师就是权威,充满自信,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游刃有余。但是随着学生积极参与到

校本课程开发中来,学生对家乡白桑的了解越来越多,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而很多问题我却知之甚少,甚至有些从来未曾注意过。我急了,我可不能在学生面前“丢脸”。我抓紧每一秒钟去充电。不是埋头查阅资料,就是有意和村中的老年人聊天,以期获得更多的关于白桑的信息。我还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让丈夫或女儿陪着我在白桑的各个大小村落走一走,看一看,访一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很短的时间里,我获取了关于白桑的大量的知识和典型的实例,我的教学指导水平提高了,我的知识结构也在这不断的积累中得到丰富和优化。

校本课程是开放、多元、整合的课程。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学会了欣赏每一个学生,我学会了对学生的多种角度的评价。我掌握了科研的一般方法,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我享受着自己成长的快乐。

校本研修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

体会

蒲河九年制学校唐志康

通过五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聆听了师训中心四位老师的讲座,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特别是对校本研修、高效课堂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几位老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可谓收益非浅,进一步增强了我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教育观念要更新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认识到,随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这对于我们教师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使我感到压力更大,作为教师要如何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要求,这次培训能从思想观念上得到更新。

二、教育教学理论要加强

过去我对校本研修概念模糊,似是而非,不知校本研修究竟是什么?这次培训,听了陈大勇老师《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基本方法与策略》,我才恍然大悟。校本研修的目的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教育者;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解决在新课程改革,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学习型校本研修机制。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能促进教师自主成长、带动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校本研修,能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含金量”; 能以文化的力量推动老师专

业成长。能让磨课真正成为教师的“练功场。能使教学反思追求有效性

三、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永远的追求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其核心理念是“生本”。以前也读到一些关于课堂的有效性的一些文章,但通过这次陈大勇老师《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学习》的讲座,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课堂的有效性。进一步理解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掌握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把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作为我永远的追求。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做一名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

四、教学设计水平得到提高

过去我总认为教案和教学设计是一回事。后来弄明白了。但总认为教学设计难写,比写论文还难。这次培训学习,听了钱小军老师《课堂教学设计》讲座后,又通过自己动手进行教学设计。使我对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认识。教学设

计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是在教案的基础之上,加了一些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分析、设计的教学思想理念、课后说课反思等栏目。通过进行教学设计,我真正领会了教学设计的方法。

五、教研活动能力得到提高。

作为教研组长,过去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总是犯难,不知搞些什么活动比较好?甚至,很多时候开展的活动都是无效的。这次通过听了史亦秋

老师《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的讲座后,使我大开眼界,让我明确了教研组活动的含义和价值,掌握了教研组工作有效开展应具备的条件、有效教研活动开展需要的技能以及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方法;同时我发现了以前教研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使我明确了今后教研组活动的目标和方向,极大地促进了我继续搞好教研组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以前,我们在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时,没

有重点、没有目标,随心所欲,想到哪就说到哪,没有起到通过活动,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这次培训通过听了陈自群老师《听课与评课技巧》的讲座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听课、评课是一门艺术,开展好此项活动,既能提高讲课老师的教学水平,又能促进评课老师改进自己教学工作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同时能提高整个教研组的教研水平。也极大地丰富了教研组活动的内容。

总之,此次校本研修骨干教师培训的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进行了一次充电,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使我不仅得到了不少教学上的启迪,更为我今后开展教研活动指明了方向。今后我一定与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改的研究和探索中,共同寻找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为新时代培养更多富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作出贡献!

上海教科院校本研修教导主任培

训学习心得

————翠枫学校禤伟明

首先感谢区教育局民研究室组织了这次进修活动,使我获得了一次很好的进修机会,同时感谢上海教科院为我们精心设计了进修的课程,从中国近代教育史、教育概论,到教学研修实务,再到教导主任的实际操作,方方面面,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际都使我获得了很多启迪。

上海教科院顾冷沅院长,以自身的发展为主线,洋洋泻泻,纵古博今,横贯中外,深层次阐述了中国课改原因、目的、目标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使我原有的许多困惑得以消除,颇有拔开云雾见青天之感,更透彻地理解了教改的三种精神:1)科学严谨。2)宽容大道。3)反朴归真,实实在在。同时认识到,要让老师成为专家型教师,就必须让老师常在能力的边沿行走,挑战能力的极限。也认识到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是我国优良的教育传统,在教学过程中要

充分运用。

王洁博士的“引领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方法与案例”的讲座,使我意识到,要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教师的“真功夫”,要提高教师的“真功夫”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磨课”,并从中获悉了许多“磨课”时要关注的问题和方法。

李海林教授的“教师二次成长论——卓越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与成长方式”的讲座,风趣、幽默、生动,并且精辟、透彻、独到。让我清楚地认识到,读书和写作是教师第二次发展的必经之路,并了解了一些有效组织教师读书和写作的具体操作方法,收获良多。

晋元中学骆校长的“如何从三流学校变为名校——扭转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报告,虽然是静静道来,但也掩盖不了其学识之渊博,才华之俊秀,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受,其提高教学质量的绝招是:利用人无法超越名和利的心理,充分利用舆论的压力,同

时采用分配与教学业绩挂钩的措施,使教师充分关注、聚焦在教学质量上,创设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激发教师的兴趣,首先使教师们想干,然后再通过开展各种业务培训,改变教师们的价值观和责任感,逐步使教师成为能干之师——名师。为每位教师||、每个班级建立教学质量分析、跟踪档案,并以公示,采用各种问卷调查,让学生、家长参与到教师评价体系中来,用经济利益强化各种目标的落实,是其成功的具体措施。大力开展课题探究,营造浓厚的科研气氛,是提升教师能力的重要手段。最为深刻的是他的结语:团队建设就是兄弟|、同志和战友,天下就是这样打下来的,“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功业一壶茶”。

上埔东区教育研究院顾志跃院长的“教学质量检测”报告,使我进一步明晰了教导主任的职责、使命以及各种监测、分析教学质量的方法,同时也了解一些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总之,这次培训收获甚丰,从思想到知识,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具体的措施、操作方式,都颇受启迪,获益匪浅,再次感谢有关方面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2014、12、22

《校本研修试验区学科教研组长培训》后学习心得

2014年11月份,有幸参加了《2014年陕西省校地共建中小学校本研修试验区学科教研组长培训》在为期三天的理论培训中,充满了时尚的话题,引人的话题,更充满了贴近我们教学实际的话题,我们一线老师研讨的话题,怎样成长的话题。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对我的专业成长带来了莫大的帮助,有助与在实际教学中学以致用,在校本研修中明确了方向,为此,我忍不住打开电脑,记录自己的切身感悟,以作留念。

一,西安文理学院图书馆馆长、硕士生导师,赵精兵教授在这里给我县老师做题为“开展实用性校本研修”的精彩

讲座。

赵教授通过自己多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通过丰富有趣的肢体语言和生动风趣的事例告诉老师们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教学艺术中创造性、审美性、情感性、形象性的特点。期间,赵教授生动的语言、多样的表情、丰富的肢体、深刻的感受,深深吸引着每一位老师,虽然下班时间已过,但大家都被赵教授的课堂所深深吸引,不忍离去。

赵老师的讲座,使我感到自己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真正体会到教师的课堂教学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它要我们教师用心去浇灌,才会开出美好的艺术之花。学习之后,虽然感到自己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不过都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

学水平,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教师,让自己的教学生涯也因此而更精彩!

二、听了省教科所校本研修专家吴积军老师的《校本研修与教师职业幸福》专题报告后,猛然间如醍醐灌顶,原来所谓的职业幸福不是靠政府机关和上级部门的恩赐,也不需要挖空心思苦苦寻找,只要我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转换自己的心态:学会看到光明,学会良性对比,学会看到拥有,学会接纳残缺,学会承受冷落,学会创新工作,我们才能在变革中求新,在求新中进步,收获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

和许多不幸的人去相比,我们还拥有工作,拥有爱心,拥有技术,拥有梦想,就凭这些,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幸福。何况,放眼望去,遍观教育名家如叶圣陶、魏书生等,都是极好地实现了职业幸福的途径,不仅仅有“偷懒”之心,更要紧的是还有“取巧”之技,他们把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切实落到了实处,工作在他们心

中完全就是事业,因而有了幸福美满的人生,名垂千秋,成为世人敬仰的高标。

校本研修培训心得

12月1日,我参加了由高碑店进修学校组织的关于校本培训、校本研修的培训学习,通过这次不同以往的培训学习,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又一次得到了提高,更深层次的理解了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深刻内涵,现将培训感悟小结如下:

一、心得与体会

1、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校本研修中,要认真制定明确的研修目标和完善的研修制度,开发研修资源,打造研修团队。配合学校组织的一系列研修活动,集中力量解决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要解决的全局问题和共性问题,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从问题出发,让问题引导学习,带动研修。

在课堂里,学与教是整体不能割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按照“以学论教”的思路。学生该读的读了没有?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该想的想了没有?该说的说了没有?哪些是学生该读、该听、该做、该想、该说的内容,教师应是明白人。特别在教学中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而把问题当课题进行研修,这是课堂改进的瓶颈和关键。

3、提高了对校本研修的三种基本要素的再认识。

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基本要素,它阐明了校本研修的实现方式,同时也提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三股主要力量,即教师个人、教师群体、给予专业引领的专家。其中实践反思是教师的自我对话;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引领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实践反思是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的最终目的,又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和基础。同伴互助既是学校

建设合作文化的手段和目标,又是促进实践反思的动力,它有利于突破教师个体实践反思的自我局限,在同伴交流分享中提升实践反思的质量。专业引领则是提升实践反思和同伴互助质量的关键。

二、思考与做法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评价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次听节课程之后,及时和大家共同讨论分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为教师提供最合适的培训管理模式,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改革培训管理模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教师继续教育要在每一个教师需要的时候、方便的地点,以最好的方式方法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帮助教师不失时机地获得所需要的东西,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强化自我反思,不断自我提升。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了解各地教改的动态。积极参与各种校本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同行们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及时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5、加强师德修养,做教书育人的

楷模。

5.暑期校本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校本研修应运而生,并且蓬勃发展!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一线教师的呼唤,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坚实阶梯!

一、养成学习的习惯。

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教师职业也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其中非常重要的两点就是:从传承走向创新和从奉献走向发展!教师不再仅仅是春蚕、蜡烛,而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会学习、终生学习,成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首先,我们要读书。“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重要的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校园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学校”、“读书是教师生存必须、完善人格、拉长生命和终生奠基”等等这些闪烁着哲理灵光的语言,带给了我们内心深深的震撼,让我们兴奋地看到了读书的巨大魅力!但是,我们教师读书,一定要博览群书,不能拘泥于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而应广泛涉猎,如教育名著、唐宋诗词、中外名著、学术精品、散文童话等。当然,我们也要注意消化吸收,要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进行深层次的鉴赏和学以致用。我校在此方面营造了极好的氛围,每期的读书交流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书香真正地飘满校园。

其次,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校本培训。因为,校本培训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了学校,以新课程实施目标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是非常具有针对性,也是更能体现有效性的途径之一。我校每期都坚持开展了各种校本培训活动,如计算机的培训、普通话的培训、英语培训、简笔画、钢笔字的培训师德的培训、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等,让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

再有,我们要虚心拜师。“学问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更必须要虚心向别人学习,拜“能者”为自己的老师。“拜师”,可以是我们常见的师傅带徒弟,也可以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虚拟专业引领人”,如魏书生、于永正、李镇西、窦桂梅、支玉恒等名师以及身边诸多的优秀教师。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尽可能地了解他们的专业长过程,阅读、研究它们的论文、论著,还要通过博客、网页、论坛、信箱或者是面对面的交流与对话。我们要熟悉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等,并就自己困惑的问题和想法随时进行讨教,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要力求做到在融会百家中发展创新,继而自成一家。

二、养成反思的习惯。

当前,我们除了学习,还非常需要养成反思的习惯!美国学者波斯纳就曾十分简洁地归纳出教师的成长规律为“经验+反思=成长”。但我认为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其实也具有研究的性质。我们教师不只是完成和执行教学任务,而应该作为一个自觉的反思者,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我准备好上课了吗?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了吗?学生在知识以外,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有什么收获吗?我的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恰当,在课堂上又落实得怎么样?我的教学还存在那些未解决的问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我还应该做哪些调整,使之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还是合作探究式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反思和解决的问题。

三、增强研究的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教教材,而应该学会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只有教师增强了研究意识,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深化教学思想,让教育教学跟上新课改和时代的步伐!因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不仅是对过去陈旧课程的彻底变革,更是对我们已经成为习惯的教学方式的严峻挑战!要想在教育领域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必须充分认识时代发展的特点及其要求,努力实现教育与时代、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共进。即,要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其实,纵观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需要我们教师深入研究的话题有很多。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习惯的培养、学生作业的指导等等。就我们学校而言,开展教研活动、写论文随笔、实施课题研究、落实集体备课等,都是有效的研究途径,我们都应该积极而认真地参与其中,并力求取得发展!

四、提升合作的能力。

现今的校本研修,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以及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因为,教师专业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实际、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教师的合作中,还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使教师摆脱职业孤独,形成教育合力,从而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例如,我们的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听评课、执教公开课等,都是我们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展现,我们都应该好好地把握!

总之,校本研修是教育改革的呼唤,是学校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它是立足于学校,解决学校教育实践问题,充分发挥教师专业自主的教师自我教育形式。在当代社会变革中,教师必须通过“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去适应变革,学会生存。所以,校本研修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暑期校本研修学习心得体会2】

一名优秀的教师既是好的教书匠也是好的学习者。他只有不断地学习、吸收养料,才能源源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和学习的能力。而校本研修工作在推动新课改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方面可谓功不可没。我在校本研修学习中,始终让教研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既让教研与教育教学相互促进,又减轻了自己的工作负担。下面我就自己的校本研修学习过程,谈点体会:

首先,教研从课堂上来。在我看来,教学即教研,让教研的时间从课堂上来。解决教研时间问题,我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操作,而是运用艺术,充满智慧的过程。而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智慧要靠教师即时的观察、分析、判断、思考。换句话说,也就是要靠教研来获得。所以,教学过程本身也是教研过程。我就是在课堂上采取边教边研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教研更具实效。我体会到:学会教学即教研,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在不增加自己额外负担的前提下,增加了教研的机会和时间,让课堂教学更具实效。

其次,教研从生活中来。事实上,教研的资源在教师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教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比如,当我们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孩不小心摔跤始终不肯起来,非得要母亲或父亲去扶她起来时,我们就该想到: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总是过多表扬,一味赏识学生,正是当前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样导致学生经常处在一片“好好好”的赞扬声中,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特别是留守学生,助长了他们骄傲自满的情绪。

第三,教师要勤于动笔。有人说得好,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至少是一个蹩脚的作家。这句话说得好,是啊!教师口口声声要求学生认真写作文,写出好作文,然而教师都不以身作则,带头写出优美的文字,那又怎么能让学生信服呢?认识到这一点,现在通过研修学习,我又开始爱上看书写文章了。不管是生活随笔或是教学浅见,我都在尽力地书写,书写的不仅是自己的人生,还有自己学生的喜怒哀乐。

第四,听、评课。每周坚持至少听1——2节课,同时作好听评课记录,课后及时与授课老师进行反溃每听到一节课都能令自己收获非浅,吸取别人课堂的精彩,弥补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精彩或不足,总是假设着自己如果在上这堂课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处理,自己总是设身处地的想着,学习着有经验老师在上课堂的把握,而当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就会思考自己应该在什么地方注意些什么细节。

第五,校本研修伴我人生成长。校本研修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发展的不竭源泉。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得以生存的支柱,我从中感受成长。

【暑期校本研修学习心得体会3】

翻看着会议记录,脑海里回想着昨天上午的课程建设校长答辩会。昨天一上午的时间,都坐在会议室里用心聆听着18位校长关于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介绍和阐述,聆听着专家的精彩点评,收益颇丰。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之一,也是课程体制建设和发展的趋势。校本课程的开发使课程的决策更加民主化,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也符合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无论是从教师自身开发课程的能力上,还是课程形式的体现上,总有着力不从心的感觉。

通过聆听大家的介绍和专家的点评,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置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明确了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要了解和分析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主,清楚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把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要对学校周边及教师自身的资源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挖掘,对资源的优势与不足做到心中有数。培养目标要具体,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制定,并根据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使校本课程更加饱满。

谈及校本课程的优势,大家都能充分认识到校本课程是由各种各样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组成,是以探究和体验为主要方法的综合性学习。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国家、地方课程相比,校本课程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在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在操作时间上可以因地制宜,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合作,为人生的后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课程立足于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资源优势,引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动脑、勤于思考,同时大量阅读参考书籍、报刊杂志等,解决问题的同时更新了自身的知识结构,扩展了视野。同时问题的解决能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研究能力,促使教师为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而继续研究、学习,在这无限的循环往复的研究、学习、再研究、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不断丰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克服难题的喜悦也会成为教师不断进取、始终维持饱满工作热情的动力。

个人感觉最难以把握的是课程评价,尤其是对过程性评价的关注,不仅仅是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也存在同样的困惑。“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是我们都熟知的一句话,也都明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是不科学的,但这不同把尺子的标准设置对一线教师而言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该用怎样的标准去衡量,怎样才算实现了预设的目标,衡量的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千差万别,一时间让大家陷入了迷茫之中,如何对课程评价予以准确定位成为了难点。

6.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初探 篇六

关键词:网络化境,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化

一、网络校本研修内容丰富多样

教师研修的传统资源主要通过集体培训, 订阅报刊、杂志等, 资源数量相对较少, 局限性较大。信息化时代中网络成为教师学习的主要窗口, 网络资源数据量大, 内容异彩纷呈, 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学习材料。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平台, 拥有无限的信息资源, 教师可以超出时间控制、空间限制, 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教育专题网站、个人图书室、Blog、论坛等渠道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知识。

二、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更加便捷

网络的开放式结构使不同的软、硬件环境通过各种网络协议得以连接, 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数据的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向着高速、可靠、安全的领域发展,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声像、图像综合起来, 为人民的生活带来更多便捷。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化发展[1],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有机结合在一起, 实现了分布式和开放式服务, 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随时随地的进行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的搜集、接收。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校本研修, 可以方便教师学习, 提供了丰富学习资源, 节约了时间资源, 打破了空间限制, 展现了交流平台, 这些便捷、高科技的计算机网络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水平为校本研修提供了无法代替的手段, 无异于是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有利的助力。

三、有利于交互学习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交流平台, 使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以及专家引导得到更好的体现。教师将自己在研修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日志、个人反思等发布到网络上 (如Bolg) , 为其他教师提供学习资料, 引起共鸣;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寻求帮助, 如在BBS、QQ群等平台发起提问, 吸引同行的参与, 进行经验交流, 学习先进教学理念,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培训, 与各地研修人员开展网上研讨, 与教育教学名家进行互动。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打破时空概念, 拓展了校本研修途径, 增加了校本研修形式, 促使专业教学领域得到更高一层的提升。

四、更加数字化、自动化、电子化

网络的特点之一就是数字化资源的利用。从而促进传统档案式管理的改革, 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校本研修与网络资源相结合, 将促使研修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和档案, 形成数字化, 电子化, 共享化的资源, 并实现自动化, 使得资源得到永久保存。利用网络进行校本研修, 还可以方便单位进行实时统计研修人数, 起到监督的作用, 方便单位对于教师的管理。

五、制定研修制度, 促进本体能动性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想要顺利进行, 就要有一套完整的研修制度, 将研修者的懒惰心理、随众心理控制住。首先建立完善的校本研修机制。组建领导小组, 帮助教师解决研修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提高教师研修积极性。其次, 确定研修目标是研修者的成长主动力。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研修总体目标, 研修者再制定个人目标, 并整理归档。教师在明确的研修目标面前, 成长需求清晰, 研修方向明确, 研修意愿更强烈。再次, 网络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成长资源, 研修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网络资源中寻找答案, 在活动平台 (研修网站、校园网站等) 中交流经验。最后, 制定网络研修制度, 促使教师不断进步。规定教师每月进行研修最小时间, 上传教学反思、教案、总结等数目。教师在一段时间的硬性要求下进行研修, 终将变为自觉行为, 最终促进教师校本研修的本体能动性。

六、评价更加及时、准确

课程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可能性、有效性以及教育价值进行评价, 保证课程的合理性、有效性, 对教师专业成长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利用网络交流平台, 及时反馈课程评价, 为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2]。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教师成长的有效方式, 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前提需要。“网络研修”, 其快捷、方便、实时、视野开阔、资源丰富等优点, 是传统研修所不能及的。利用网络促进学习, 跟时代的步伐上, 开放中职教育, 促进发展, 网络研修终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杨国强.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研修资源建设[J].

7.学习校本研修的心得体会 篇七

通过2015年7月20-24日参加全市组织学习了《校本研修理论与实践》后,结合个人实际情况,下面是我这次学习中最深刻的几点肤浅体会:

一、树立学习意识和研究意识。我知道,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发展,而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育人,同时也要和学生一起成为共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以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参与到教育教学中,真正将教、学、研三者结合起来,苦练基本功,全面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校本研修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制定相关制度,也确保校本研修扎实有序地开展。教导处要积极组织各教研组开展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并做好阶段总结和评价,将其纳入学校考核体系中,进一步健全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此作为教师评优评模晋职的重要依据,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升。

三、教师要将校本研修与平时的教育教学教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任课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师生发展的障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研修计划,并认真实施,要将校本研修常态化。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教、学、研活动,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提炼,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循序渐进地开展校本研修,确保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四、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校本研修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

和自觉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教育观念。

五、教师需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次培训给我感受截然不同的地方是培训中浓厚的学习气氛感染了我。校本研修一定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和依托,这样才能克服以往教学中的惯性和弊端,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融会贯通,将其转变为自觉的教学行为。所以我也会从现在开始,坚持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课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六、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立足于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快乐学习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教学中,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我认为校本研修是一很好的平台,每一位教师都是主角。校本研修是一个行动,是每一位教师一生必然经历,在行动中感悟,内因要有对自我发展的负责精神。校本研修是一种品质,过去常常在绕开实际或真实的问题“空谈”,你好我好大家好,现在追求的是坦露真实问题,探究性的问题。

今天做教师,要“志存高远”,要有“见贤思齐”的心智。这是教师人

文精神需要挣脱“相倾、相轻”的陋习。对于社会或教师的境界,我们要有一颗理解心;但对于自己的成长必须要有一颗上进心,与名优为伍,与智者攀谈,与自我对话,则是“走向成熟、走向优秀”的必由之路。从此,从教师走向专家、学者、智者!

8.学习校本研修的心得体会 篇八

蒲河九年制学校

唐志康

通过五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聆听了师训中心四位老师的讲座,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特别是对校本研修、高效课堂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几位老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可谓收益非浅,进一步增强了我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教育观念要更新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认识到,随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这对于我们教师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使我感到压力更大,作为教师要如何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要求,这次培训能从思想观念上得到更新。

二、教育教学理论要加强

过去我对校本研修概念模糊,似是而非,不知校本研修究竟是什么?这次培训,听了陈大勇老师《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基本方法与策略》,我才恍然大悟。校本研修的目的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教育者;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解决在新课程改革,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学习型校本研修机制。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能促进教师自主成长、带动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校本研修,能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含金量”; 能以文化的力量推动老师专

业成长。能让磨课真正成为教师的“练功场。能使教学反思追求有效性

三、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永远的追求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其核心理念是“生本”。以前也读到一些关于课堂的有效性的一些文章,但通过这次陈大勇老师《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学习》的讲座,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课堂的有效性。进一步理解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掌握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把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作为我永远的追求。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做一名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

四、教学设计水平得到提高

过去我总认为教案和教学设计是一回事。后来弄明白了。但总认为教学设计难写,比写论文还难。这次培训学习,听了钱小军老师《课堂教学设计》讲座后,又通过自己动手进行教学设计。使我对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认识。教学设计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是在教案的基础之上,加了一些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分析、设计的教学思想理念、课后说课反思等栏目。通过进行教学设计,我真正领会了教学设计的方法。

五、教研活动能力得到提高。

作为教研组长,过去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总是犯难,不知搞些什么活动比较好?甚至,很多时候开展的活动都是无效的。这次通过听了史亦秋

老师《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的讲座后,使我大开眼界,让我明确了教研组活动的含义和价值,掌握了教研组工作有效开展应具备的条件、有效教研活动开展需要的技能以及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方法;同时我发现了以前教研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使我明确了今后教研组活动的目标和方向,极大地促进了我继续搞好教研组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以前,我们在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时,没有重点、没有目标,随心所欲,想到哪就说到哪,没有起到通过活动,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这次培训通过听了陈自群老师《听课与评课技巧》的讲座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听课、评课是一门艺术,开展好此项活动,既能提高讲课老师的教学水平,又能促进评课老师改进自己教学工作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同时能提高整个教研组的教研水平。也极大地丰富了教研组活动的内容。

9.师徒对:校本研修的基本单元 篇九

优质的校本研修不会凭空掉下来,也不是做几个规定考核就能出来,更不是开几次有档次的研修活动就会功成圆满。优质的校本研修,是一个在由学校主导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过程中沉淀而来的。

师徒对,就是这一持续活动中的十分有价值的单元。

许多学校都有“青蓝工程”,师徒对是一个老而又老的方法,我们需要的是如何让师徒对从形式走向实质,真正成为校本研修的正单元,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以年为时间单位,具体讨论如何有效地促进师徒对的健康成长。

一、九月拜师季,给自己选个好师傅

每年九月,学校都会将教师的拜师作为教师节庆祝的一个主要内容。为做好拜师活动,学校要做以下工作。

1. 明一个道理:教好书是需要师傅带的

教好书,需要每天点点滴滴的努力。一名好教师,要有好习惯打底,没有好习惯,要成长为好教师,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这些好习惯的养成靠几次经验的介绍没有用,要靠每天的耳濡目染和随时提点。因为需要耳濡目染、随时提点,所以有一个师傅在身边是最好的。

在给教师讲道理的过程中,也要举几个例子,比如谁是谁的徒弟,让教师知道,拜师傅是专业成长的必需。在此基础上,再教给教师选师傅的基本程序:(1)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老师,先别考虑他是否喜欢你。(2)先打听一下,这位老师在学校中是否受到同事们的喜欢?领导是否喜欢?(3)真诚地向这位老师表达拜师意愿。(4)报告学校,由学校落实。(5)典礼,行拜师礼。

2. 定一个规矩:做徒弟要有基本的弟子规

拜师后,学校组织徒弟们召开做徒弟研讨会,先由老徒弟交流如何做个好徒弟,然后新老徒弟一起讨论新一年的弟子规,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学校里,教师当师傅没有工作量,纯粹是业余的,而且如果徒弟不谦虚,不好学,不主动,师傅也不好意思去指导,久而久之,便只有师徒之名了。为此,徒弟们围绕着如何尊重师傅做好讨论,不要笼统地说要尊敬师傅,而要具体地说如何尊敬师傅,这样徒弟们开始有了以下这些弟子规。

每天帮师傅打好开水

每天整理好师傅的桌子

过年过节一定上门慰问

……

当这些弟子规被整理好后,将它们挂在会议室的墙上。

二、十一月夸师季,说说“我”的好师傅

九月、十月过后,在每年的十一月,学校会在教师例会时拿出两个单位时间做一些活动,让徒弟们上台介绍师傅是如何教自己的,或者夸一夸师傅“好”在哪里。比如,在夸夸“我”的好师傅中,金老师会夸师傅是个善于利用材料的好老师。

当学校组织集体舞蹈比赛时,会用长条的小彩旗装点会场。比赛结束后,这些小彩旗就没有用了,师傅会把它们收集起来。在体育课学投掷时,师傅会把长长的小彩旗拉起来,让一个班的学生排成一排,一起扔,高度线就出来了。

学校通过开展这次活动,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检查师徒对的专业活动记录;(2)促进徒弟去认识、了解、发现师傅的“好”;(3)通过徒弟的宣讲,促进师傅的自豪感;(4)提升学校的正能量。

三、一月赛课季,秀秀师徒的好成果

每年一月,学校36周岁以下的教师会进入全校的“迎新赛课季”,要求完成三项内容:(1)呈现一个教学设计;(2)展现一堂课堂教学;(3)交流一个教学案例。

为了迎接这个赛课季,师傅与徒弟一起选课,一起磨课,两人紧紧合作,完整地经历一个磨课的过程。学校在赛课季中会给第一、第二名以奖励,按学科分组将该学科教师排名后将名次通知给师徒两人。

这个活动对师傅是有压力的,所以当师傅不是随随便便当的,有责任,也有压力。但正是这种压力,师徒作为校本研修的基本单元的意义便显示出来。当师徒成为基本单元后,年级组的研讨活动便会很自然地开展起来。

四、四月反思季,说说徒弟怎么带

到次年三、四月间,学校专门组织师傅们召开带徒研讨会,主要内容有:(1)介绍自己的带徒心得;(2)交流好的带徒经验;(3)反映带徒的困难与条件;(4)收集师傅们对学校师徒对的建议;(5)向师傅们表达学校的感谢。

这个活动的主要意义在于让师傅们交流带徒心得,改善学校关于师徒对的工作方法。因为学校里不对师傅的带徒工作进行考核,没有奖金,没有课时,所以学校必须有一种方式来表达学校对师傅的重视及对带徒工作的指导,经验交流后,得失反思会便是简捷而有效的形式。

五、七月感恩季,促膝长谈到天明

每年七月暑假期间,学校会组织一个简朴的师徒夏令营,由学校领导带队,选一个有山有水的山居之地,爬山聊天,农居采摘,师徒同居一室,散步、聊天、休闲。

师徒不是利益的组合,师徒是一种关于性情的组合,是人间互动的一种方式,并非利益交换的形式。学校通过感恩夏令营,让师徒长时间地待在一起,没有教学任务,回归真性情,从而为师徒的感情升华做支持。

在感恩夏令营中,我们会安排唱歌、舞蹈,这些都是徒弟们排练的,他们把感恩唱出来,从而激发师傅们心甘情愿为徒弟付出的动力。

从九月到次年七月,一年的时间过去了,第二年又开始,我们还是这样做,现在已经做到第三年,愿意拜师傅的教师多了起来,愿意当师傅的教师也多了起来,师徒也已不再是形式,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内容,而且徒弟的进步也反过来促进师傅的专业热情,让学校里许多原本对专业发展失去动力的比较成熟的教师在师傅的角色中重新焕发出专业的热情。

10.校本研修学习笔记 篇十

在学习中我认真学习了校本研修的理论,结合案例、录像来理解教师专业学习的规律分析:库伯理论体系这样界定学习规律,知识是对经验的利用和改造相结合的条件下产生的,学习是一个建构知识的过程,经验学习由4个步骤构成学习圈,即具体经验获取、反思性观察、抽象概括和积极实验四环节;

在校本研修活动设计的设计方法中了解了学习圈四环节的活动设计的方法:具体经验获取阶段的核心为情境分析,学习中从实际实践主动通过他人、环境的互动中获取直接经验,提出问题将新旧经验联结采用直觉决策进行学习;教师专业学习的规律分析:反思性观察阶段的核心是问题分析,需要学习者通过信息收集来聚焦寻找问题,从学习中深刻的反思获得经验的提升;抽象概括阶段的核心是解决方案的分析,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分析数据,将思考的方法与经验进行归纳,在情境中发现行为和结果之间的联系,抽象出合理概念形成新的行动方案;积极实验解决段为执行分析,学习者采用实践的方式在新的情境中主动实验,对新情境中发生的行为过程进行干预,同时检验在抽象概括阶段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新获得经验转换为自己所有。教师专业的学习规律是按照经验学习模型所生产的螺旋式上升的经

验学习圈的循环,从具体经验获取到反思性观察的过程生成属于自己的隐形知识,从反思性观察到抽象概括的过程再将隐形知识到显性知识的知识外化过程,从抽象概括到积极实践的过程,将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组合化的过程,将知识元整合才一个完整有序的知识系统,完成自身知识库的补充与更新,从积极实践再次到达具体经验获取的过程又是一种显性知识到隐形知识内化过程;

校本研修活动设计绩效评估中了解了常用的校本研修活动绩效评估方法与技术,结合文档阅读、视频、讨论等环节还学习了实践性知识发展绩效评估方法及其技术特点。

校本研修要重视倡导教师在工作中的学习,其内容选择要根据学校中教师的原有基础、工作现状和实际需要而展开,充分体现“校本研修”出它植根于学校的特征。

由于学校中教师发展的不平衡,培训的内容必须体现具体性、针对性的。“校本研修”中教师在工作中的学习,必须与其实际的工作紧密结合我们认为,“工作与学习的不可分”是设计“校本研修”的具体活动的原则之一。“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应当之无愧地成为“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和根本点——在这种探究与研讨的过程中,每个参加的人员都经历着学习的过程。而往往这种培训更易受到老师的认可和欢迎。

教师只有始终保持继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把不断更新观念、汲取新知、开阔视野作为适应形势发展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必须,才能正确把握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形势的需要。

反思性观察活动的设计目标与策略:

反思性观察是指经验个体为了获得新的理解和认识,所进行的探索经验的智力或情感活动,是一种批判性的反思,是一个转变观念的阶段,要求反思者有着批评和分析的态度,探究过去贺 现在的精力与经验对学习过程的启示,判断原有的观点与新观点之间的联系,对经验的反思既可以是经验内容的反思,也可以是对经验过程的反思,既可以开展自我反思,也可以开展集体反思。教师反思的过程分四个阶段:回忆与描述阶段;发现重要的信息阶段;面对发现的问题阶段;重新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阶段。

回忆与描述阶段: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回忆,并根据回忆的情况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描述。

发现重要的信息阶段:教师会根据回忆和描述的情况,对自己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而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此时的教师的反思可能是独自进行的,也可能是与其他教师共同讨论和交流的形式,通过反思寻找教学过程中有效和无效的信息,并进行自我分析或小组讨论,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面对发现的问题阶段:教师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同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并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新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阶段:教师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思考,或者通过交流和讨论的形式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提高

11.校本研修个人学习计划 篇十一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语文教师,我自知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校本研修中得到提高,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和学校的实际工作,特制定本的校本研修个人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富平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为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为根本,以提高自身师德水平、发展课堂教学能力、训练科学研究能力为基本目标,以教师为主题,学生为主导,在实践中探索,在学习中提高。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校本课程,使自己的业务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

2、通过学习校本课程,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争取做到实施人文关怀和科学教育的勤学习善思考的新型教师。

3、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迅速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三、具体措施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次上课结束后,及时做教学后记,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完善自我。

2、遵守教育法规和政策,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及时制定自身职业理想和专业发展规划。学会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积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并通过集体备课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的教学方法,经常向本校优秀教师请教教育教学经验,经常提取他们的优质课来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新教材的研究工作,以课题研究实验为平台,将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加自身业务学习,经常从阅览室借阅一些好的教育书籍,写好读书笔记,通过多读书、多思考、多写来逐步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心得、笔记、案例等及时整理,并经常进行自我反思,以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要求。

12.学习校本研修的心得体会 篇十二

一、专题性研究———让研究目标更明确

专题性研究立足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具有显著的指向性、应用性, 所以, 在专题性研究中, 教师既是研究方向的决策者、规划者, 也是研究活动的实践者、参与者。近年来, 我校各教研组在明确以专题性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的基础上, 组织教师经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调查研究, 确定了“快乐识字, 科学认读”、“让语言与情感和谐共振”、“观察———让习作不再贫乏”、“儿童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注重有效训练, 提高计算正确率”、“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策略”、“神奇的纸工”等十多个研究专题。

第一, 集体研究彰显团队力量。开展专题研究主要是集体与个人研究有机结合, 优势互补。集体研究一般是以学科教研组为基本单位进行, 属于团队作战。上述专题中, “快乐识字, 科学认读”、“儿童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等研究专题是我校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需要大家共同合作、研讨, 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所以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学校进行的优秀教研组考核为专题性研究注入了活力, 整合各学科课题将其归入学校总的研究课题并申报为省级课题, 使课题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

第二, 个人研究凸显自由灵活。相对集体研究而言, 个体研究的优越性在于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教师可随时随地对研究对象或过程进行观察反思, 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灵感和顿悟记录整理、总结提炼。我校以语文教研组为试点, 开展了教师个人研究专题的申报, 共确定小课题研究近二十个。其中, “实施有趣的拼音教学, 交给学生‘识字的拐棍’”、“开发低年级儿童识字资源的尝试”、“高年级学生习作语言积累策略”等研究专题成功申报为市级研究小课题, 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课题化管理———让实践探究更规范

采用课题化管理的方法对研究实施指导、监督和考核, 它的最大优势是能够促进校本研修的规范化、正常化、持久化, 从而提高教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 强化过程性管理。我校课题化管理的基本要求是按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管理, 其基本做法就是以每学年为一个时间段, 各教研组或个人课题的研究经历“开题———中期评估———结题”的管理过程。每学年开学初我校都会进行开题活动, 学校成立专家评审小组, 在教研组长进行课题研究陈述后, 展开对话交流, 提出实质性的问题和建议。开题结束后, 专家组成员对各研究专题开题情况进行点评和小结, 并对今后专题性研究提出建议和要求。为展现专题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促进研究深入持久, 我校定期邀请市内外有关专家对研究专题进行中期评估。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水涛先生在参与了我校的科学认读结题活动后, 由衷地赞叹道:“这是最好的、最实在的、最草根化的校本教研活动。”

第二, 强化“双周一研”。我校的“双周一研”, 其表现方式是开展“四个一”的校内教学研讨, 即每学期的“双周”各教研组围绕研究专题开展一次集体研讨, 上一节专题研讨课, 进行一次教学沙龙, 撰写一篇教学随笔。经过几年的积淀, 已经成为我校教育科研的品牌。我们要求教师参加“双周一研”研讨课备课时, 其设计理念和研究方向必须与研究专题紧密结合, 而每次的“双周一研”活动, 都必须经历“教师课前备课、磨课, 教研组长进行十分钟的课前推介, 上课教师课堂教学实践, 课后集体评课、议课和个人反思”等过程性研讨, 使专题性研究落到实处, 课题化管理循序渐进, 扎实推进。

三、沙龙式研讨———让反思提升更有效

沙龙式研讨指在教研组内及教研组之间以研究专题为指向, 以交流对话为主要形式的主动性反思、互助式提升的校本研修活动。美国学者乔伊斯和肖尔斯指出:“教师可以与同事或同伴保持互相信任和依赖的关系, 他们共同规划教学活动, 互相提供反馈意见和分享经验。”而剑桥大学以喝下午茶为主要形式的学术沙龙也启发我们:通过组织沙龙活动能促使教师在对话交流中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研讨, 实现经验共享, 让参与者在和同伴的思想碰撞中受到启发, 迸发灵感。

为促进教学沙龙活动的深入开展, 我校在每次“双周一研”活动前, 都会将学科教学评价表发给听课教师, 要求教师在听课后进行问题诊断式点评, 做到“一课一点一评”。教学沙龙活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家常聊天式。以教研组内研讨为主, 即每次听完课后, 趁热打铁, 立即组织本教研组教师进行讨论交流。交流时先由执教者汇报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教学体会, 然后听课者畅谈听课感想、困惑, 实现经验分享。二是专题研讨式。即每次“双周一研”由学校有计划地确定两节课对全校开放, 参与听课的教师在当天下午放学后集中研讨, 先由上课的教师说课, 然后教研组长阐述设计理念和课堂实施情况, 最后参与听课的教师围绕研究专题及课堂实施情况各抒己见, 分享听课收获。三是在线点评式。我校在校园网上开辟了“附小教研”专栏, 每次的“双周一研”, 教研组都要将研讨课教案及研究资料上传。在此基础上, 学校开通网上评课平台, 教师们除了在专题研讨活动时参与评课外, 还可以随时登陆评课平台, 畅谈自己的反思和建议。沙龙式研讨的深入开展, 促进了教师在专业领域对教学活动涉及到的各种问题与同事们不断地交流、切磋、研讨, 最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行动上达成共识。教师之间双向互动、多向互动、智慧共享的“对话”, 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思辨能力, 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校本化培训———让学习提升更积极

校本化培训是以校长为责任人, 以学校为培训基地, 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为目的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近年来, 我校除了平时分散的业务培训外, 紧紧抓住寒暑假的有利时机开展校本培训, 形式新颖, 内容丰富, 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第一, 菜单式培训。根据教师培训的需求由学校组织专家讲学或进行其他形式的培训。每次培训前教科室开出“清单”, 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征求意见, 最终确定培训内容。近年来, 我校就根据教师需求, 从省内外邀请了十余名专家作理论辅导。此外, 我们每次都会安排学校的“草根专家”作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的实践经验交流。“菜单式培训”既实现了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 又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需, 彰显了校本化培训的张力和活力。

第二, 自主式培训。校本化培训强调激发教师个人学习的动机, 唤起教师终身学习的积极情感, 形成不断学习的强烈愿望。在校本研修中, 我校一直注重教师成就价值的展示、教育幸福的体验, 所有教师快速步入了“自主培训”的通道。为打造学校品牌, 促进名师成长, 我校制定了《泰师附小教师五级成长行动指南》, 将教师成长与绩效考核挂钩, 从制度上明确了教师在各个阶段的成长目标, 引导教师对照目标进行学习和培训。

第三, 互助式培训。为使校本化培训指导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我校将“师徒结对, 拜师学艺”纳入校本培训进行评价与考核。师徒结对活动由教导部门牵头组织实施。活动中, 我们为每位“师傅”和“徒弟”配备了专用听课笔记, 制定了师徒捆绑式的考核评价及奖励措施, 构成了教师互助式培训的有机系统。

五、“师本化”发展———让主动成长更持久

“师本化”发展源于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 是以教师为研修主体, 通过教师对教育经历的观察、体验、审视、反思和改进, 从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研修过程。可以说, “师本化”发展是校本研修的最高境界, 旨在激励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实现自我管理与自主发展。

第一, 自主规划。在制定实施《行动指南》前, 学校首先对各级教师专业成长情况进行深入统计和分析, 然后根据学校远景目标对教师的培养及成长提出明确的目标和措施, 作为绩效考核的标准。教师对照《行动指南》, 根据个人的主观需求和发展现状, 自主规划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

第二, 自主学习。近年来, 我校为配合教师完成自己制定的读书计划, 促进自主学习, 每学期都会为教师购买教育理论书籍, 并为每个备课组订阅学科类杂志。学校定期举行教师读书交流会, 引导教师把读书的感受及时地和同事进行分享交流。如今, 读书交流会已成为我校教师自主学习的动力, 成为思想交流的平台, 成为了校本研修的亮点。

第三, 自主提升。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 学校充分运用导向策略, 实施目标设定与过程管理, 有效地激发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主体意识, 通过个人专业成长目标的设定促进教师自主管理和自主提升。在引导教师自主提升时, 一是要求教师对照《行动指南》和个人规划, 分阶段检查成长情况, 从而让专业成长目标落到实处。二是通过打造“双周一研”、“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 营造氛围, 搭建平台, 让更多的教师参与, 促进自主提升。

13.教师校本研修学习计划 篇十三

4、现代化技术水平上一个台阶,进一步学习课件制作,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及学生自主学习力。

五、实现目标采取的具体措施

为了能使我的校本研修有头绪,我打算将所有的研修活动整合为一个整体,具体方式有:

1、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增加与其他教师的交流的机会,帮助自己的业务能力的提升。

2、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其他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认真记、多巩固,多总结,多反思,多交流,多讨论,多向优秀教师请教。

3、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已经成为学习的阻力,因此在课余时间,我打算认真学习针对学生心理状况的书籍。

4、多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活动,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5、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和其他活动,认真做笔记,提出问题并交流,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写教育随笔。

总之,在未来的教学中,一方面,我会努力致力于新课程的研究,在课堂中坚持新中有旧,旧中有新,新旧知互相交替以助于学生自然习得新知。并且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熟练运用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平时多参加教研活动、业务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学习。学习新课程理念,研讨教学方法,观摩课堂教学,反思教学行为。努力做到三个到,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以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教师校本研修计划篇三

校本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增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已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融进了我们的生活。这学年,结合我的本身情况,制定了个人的校本培训计划。

一、个人培训目标与要求:

1、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和尝试,努力探索研究合适学生特点、能增进学生计算机操纵水平,并进步学生的设计和创新能力,进步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保证教学质量。

2、积极展开学业水平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进步本身的专业水平、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把新的技术利用于信息技术课中,开阔学生眼界。

3、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增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碰到的实际题目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二、个人培训的具体措施:

1、重视平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做好每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题目,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本身教学的行为,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公然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题目和有价值的东西赶紧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平时多浏览优秀的教育名著,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他们的例子来鼓励自己,多观察、多总结,从学生实际来总结进步,积极撰写教育论文,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位知识型教师。

3、建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增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上风,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14.学习校本研修的心得体会 篇十四

--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景东县文井镇中心小学 王玉珍

2015年3月,景东县教育局启动了2015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课程,在为期一年的学习时间里,让我收获良多,现在就谈谈我学习时的一点体会。

体会一:通过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培训学习,使我懂得在快乐中工作,在快乐中渗透教育理念。受到了一次生命的激励!激励我向着孩子,充满着活力,积极向上。“塑造阳光心态” 生活因为热爱而丰富多彩,生命因为信心而瑰丽明快,激情创造未来,心态营造今天。

体会二: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学习、工作、生活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学习需求越来越多,教师更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的。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是成人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在网络社会中,人的学历已不显得多么重要,替代的是人的学术水平和真实本领。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地了解新技术,掌握新技术,网络社会需要的是有多个学位、多张资质证书的人才。网络知识还有一个特点是每个学员能与优秀教师开展互动。传统教育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面对面讲课,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依赖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能动性。然而,好的教师是极少的,如果教师缺乏能动性或素质不高,传统教育的优势将消失。远程式学习中,每门课程一般由优秀教师主持,教师在教学中能把握好课程的精髓。通过培训,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学会用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充实自己教学课堂,把更多的的知识教给学生,促使自己不断学习,做一个与社会接轨的教师。

体会三: 把坚持校本研修作为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进行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加强合作,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自我学习为依托,学习《校本研修迈向专业成长的自然脚步》的精神,以自学、做文摘的形式,了解其内容。一学期听了许多课,不仅提高了自身素质,更开拓了教学思路。以教研活动为依托,展示课堂教学。感受实际教改情况,撰写心得体会,教学随笔,教育叙事,每周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15.基于国际视野的校本研修模式探索 篇十五

一、以主题交流为核心的教师“访学”模式

让教师走出去看世界,亲身感悟教育在对比中的切入点,是学校在培养教师过程中借助外力强化自身的做法。具体来说,学校在这方面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与美国高中建立长期稳定的师生留学机制。1999年,高新一中第一批赴美国布鲁克兰中学交流的8名师生,为学校开辟了让美国人了解中国,让师生走进美国学校、美国家庭和美国社会的序幕。学校与布鲁克兰中学的交流一直延续到现在,已有18年的历史。目前,学校每年都会与美国3所高中互换师生,开展为期半年的交流,双方总计有300余名学生、50余名教师参与交流、从中受益。

二是暑期项目游学活动。学生在暑期参加国外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一个特色,教师作为指导者、管理者和引领者,带领学生将课程延伸到国外。学生每年都要参加的活动有美国斯坦福科技之旅、哥伦比亚领导力培训、肯塔基大学写作交流、哈佛大学SAT培训及名校之旅、英国伊顿公学研修班、加拿大实践活动、澳大利亚文化之旅、新加坡迎新培训以及学校专业团体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演出交流等项目。学校教师是以带队交流教师身份参加的,每个教师出国都带着全面考察的任务。从国外学校的管理到课程设置,从课堂教学到家庭作业,从社区服务到社团活动,教师都要学习与观察。这些活动既使教师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教育国际化的理解,又使他们通过课程活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能有所作为。

三是与国内外名校的交流与互访。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学校定期选派学科教师分赴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进行培训和互访,让他们领略学科前沿、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借鉴与国外名校的交流方式,学校每年派教师分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黑龙江、吉林等地区名校进行针对性的交流,取长补短,力争使学校接近教育改革前沿,在高中课程改革、拔尖人才培养、国际教育发展等方面立于潮头。

二、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研训模式

为了使所有教师立足岗位、不出国门就能接受国际培训、解决课改中的实际问题,高新一中以学校为基地,开展了多项高端、高位的教师培训活动。

一是引进国外培训机构,实施体验式国际培训。学校从2007年开始(高中新课程在陕西实施之年)五次邀请美国创新教育研究院、美国大波士顿地区教师培训组织来校就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学生管理、资源开发、干部管理等方面开展培训。中美教师就同一课程进行切磋交流,共同寻找中国基础教育与美国基础教育的契合点。这种体验式的培训促进了教师整体专业水平及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学校还引进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区域语言培训中心和美国专家对英语教师进行体验式培训。截至目前,学校的全体英语教师都接受了国际培训。

二是举办教科研年会。学校定期举办一年一度的教科研年会,突出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教科研年会主题有“我的成长经历”“集体备课展示交流”“高考试题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的差异性教学研究”等。教科研年会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中外“互渗式”教学研讨。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体,学校现有外教20余名,开设有美国AP课程和英国A-LEVEL课程,还有美国交流教师及肯塔基大学等实习教师在校参与教学。外教可以参与学科专题研讨、参与公开课教学及研讨活动,可以开放学科教研组活动等,这种“优势借力”对于学校的常规教学及教科研工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是举办全国“聚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学校每三年举办一次“聚焦课堂——高中课程改革教学研讨活动”,活动包括学术类课程、活动类课程、校本课程、国际课程等,通过上课、听课、评课、报告会等环节让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与研讨。活动期间,分别邀请上海“名师工作室”、全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的专家、名师与学校教师同台、同课题上课,接受专家点评,共同研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使教师共同感受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也使学校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方式。

三、以教师主体价值追求为引领的梯队发展模式

教师主体价值的追求是教师发展的核心。这种主体价值的发展是终身的过程,是由进入教师角色到职业化,再到专业化的过程,是教师职业责任感不断加强、专业知识不断扩大、主体参与意识持续提高的过程,是提升自我发展、克服职业倦怠、实现“二次成长”的有效方式。而建立教师梯队发展规划,是促进教师主体价值追求的前提条件。高新一中的教师梯队发展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新岗教师培训计划。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每年都有新岗教师进入教学第一线,他们需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要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现代教育理念和新课程的思想体系,要具备较好的学科技能并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此,学校实施了教师发展的“青蓝工程”,建立了“拜师—指导—考核—认定”机制;开设“青年教师成长研训班”,让富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作主题讲座;举办研讨沙龙,及时解决新岗教师成长中的问题。在优秀教师的引领下和学校浓厚研修文化的熏陶下,青年教师“一年像样,三年成样,五年榜样”,实现了快速成长。

二是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中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新岗教师培养的基础上,对于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学校从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术水平、专业素养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培养,通过“搭台子、压担子”让他们各显其能。同时,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赛教活动,选拔一批理念先进、视野宽广、组织能力和教研活动设计能力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教师充实到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岗位,让他们承担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科教师成长与发展的任务。

三是学科领军人物培养计划。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群体性的工作,必须有每个学科、每个阶段乃至某个方面的领军人物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因此,学校对有一定潜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建立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机制,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制订教师生涯发展规划,有目标、有计划地培养学科领军人物。学校对教师的教龄长短、专业水平、学术研究及个人教育教学特点与贡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后,推出校内“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带头人的基础上再经过考核与评比选出“校内名师”。名师与学科带头人均为高级职称教师,经学校公开评选、认定,既享受荣誉津贴,又履行引领职责,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四是教育家型教师培养计划。教育家型教师是对教师素质达到最高水平的形象概括,也是对教师培养目标、教师自我成就追求的最高标准定位,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典范和楷模。为培养教育家型教师,学校充分发挥“名师”作用,为他们搭建展示师德师风、教学艺术、学术文化等的舞台,提炼其思想,弘扬其精神,发挥其专长;为他们建立“学术委员会”和“名师工作室”,让他们引领学校的校本研修文化和学科建设。同时,学校鼓励他们优先参加特级教师评选、高级教师评选及省市级“教学能手工作站”“学科带头人工作坊”等的建立,帮助他们著书立说,促使他们实现教育家型教师的价值追求。

四、以学生发展需求为驱动的“再回大学”能力提升模式

知识、能力、方法及教育智慧是衡量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指标。当今社会,知识在不断更新,新的技术层出不穷,教师已有的知识结构、思想方法及教学手段已不能跟上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即便是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如不进行知识更新,现有资源也不能催生教育智慧。为此,高新一中与大学合作建立教师培养基地,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第一,学校加入全国“科教合作共建教师专业发展”实验项目,每年选派各学科教师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及相关高校进行专业培训,聆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中科院的专家上课,使他们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第二,学校参加北京大学举办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教师高级培训”、清华大学“中国慕课大学先修课”教师培训班、中国教育学会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教师培训班等,为教师的“二次成长”注入动力。近年来,学校先后有50多名教师参加了此项培训,他们成为学校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主力并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第三,学校形成以文化建构为主题的“学院培训”机制。“学院培训”是指以在职研究生为主的专业或教育管理学历提高培训,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例如,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两期教育管理研究生课程班,共有120余名教师参加学习;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一期博士课程班,有50余名教师参加学习。学校还邀请大学教授和全国名师来作报告,提高了教师的教育境界、催生了教师的教育智慧,进而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五、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的合作共建模式

每个学校都有其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就同一类问题进行研究与交流,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高新一中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校进行合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开展跨国界的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例如,学校与美国布鲁克兰中学、赛格斯中学成立项目组,共同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美国肯塔基大学合作,进行学生英文阅读与写作研究;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每年选派研究生来校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及实验培训;与斯坦福大学合作进行科技探索及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研究等。

二是参加跨省界的国内名校项目研究。学校参加华东师范大学霍益萍教授主持的“科教合作促进高中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项目、“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项目、“中学生‘成长之路’发展指导”项目等;参加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主持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研究”项目和“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培养项目等。在专家指导下,学校与国内名校一起探索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

三是带领省内学校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学校申报陕西省教育规划办“十二五”重大课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与创新能力培养”,作为牵头学校,带领铜川耀州中学、安康白河一中、榆林第二实验中学、杨凌中学等开展五年的合作研究,形成了“以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核心的‘TCTS’系统构建”研究成果,该成果荣获陕西省2014年教育成果评选一等奖。

六、以学校发展战略为指向的教育论坛和国际合作模式

高新一中的发展有几个关键节点,学校适时抓住发展契机,借助国际化教育平台提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研讨寻求解决的途径。2005年建校10周年之际,学校举办第一届国际教育论坛,主题为“高新一中如何实现国际化”,随后学校开办了国际课程班,对外交流的项目更为丰富。

2008年新课程实施一年后,学校举办了第二届国际教育论坛,主题为“课程改革如何与国际接轨”。这次论坛对课程建设,尤其是对技术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与评价进行了研讨。随后,学校逐渐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序列化开设,学生的国外社会实践也从主题游览向主题研究课程过渡。

2010年建校15周年之际,学校举办了第三届国际教育论坛,主题为“高新一中如何成为国际名校”。随后,王淑芳校长提出创建国际名校的宣言,确立了创建国际名校的发展战略。

2013年5月,学校与美国新英格兰高等教育委员会、美中合作发展委员会联合签署了创建国际一流名校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协议中,中美双方约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开展定期沟通,帮助高新一中成功引进美国顶尖大学和中学的教育资源。同时,在教师培训、课程建设、资源开发等方面给予高新一中更多帮助,促使其向国际名校迈进。

2015年建校20周年之际,学校举办了第四届国际教育论坛,主题为“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学校将学生的品德发展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首要因素,建设了“钱学森生平业绩展览馆”,建立“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引入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等,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培植立德树人的“沃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良禽择木而栖”。要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通、手段现代化、思维国际化的教师队伍,学校要为教师营造符合其特点的激励环境,创设多元化、开放式的交流学习机会,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培养教师有效利用各种资源的意识,提升教师完善自我的岗位成才意识,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及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摘要: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旨在优化学校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研修活动形式,必须立足本校实际,突出自身办学特色。在校本研修中,西安高新第一中学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六大模式:一是以主题交流为核心的教师“访学”模式;二是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研训模式;三是以教师主体价值追求为引领的梯队发展模式;四是以学生发展需求为驱动的“再回大学”能力提升模式;五是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的合作共建模式;六是以学校发展战略为指向的教育论坛和国际合作模式。

上一篇:小班班主任工作计划结尾下一篇:清明节祝福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