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造伞的传说课件

2024-08-17

鲁班造伞的传说课件(共3篇)

1.鲁班造伞的传说课件 篇一

《鲁班造伞的传说》巩固练习题精选

一、一锤定音(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师傅(fù fū) 遮(zhè zē)阳 叶脉(mài mai)

二、我会填。

晒得皮肤( )的 淋得( )的

亭子做得( ) 大阳像个( )

三、对号入座。

脉:①血管;②脉搏;③植物叶子、昆虫翅膀上像血管的`组织;④像血管一样连贯而成系统的东西

1.鲁班拿过荷叶仔细打量,上面一丝丝叶脉引起了他的注意。 ( )

2.这篇文章的脉络很清晰。 ( )

3.护士阿姨给表弟输液时,找了好久才找到静脉血管。 ( )

四、有空我补充。

他很( ),又很( ),学会了( ),还学会了( )。鲁班想:要能( )个( )能( ),又能( )的东西,该多好啊!

五、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后来 鲁班把这玩意儿改成了可以活动 用时把它撑开 不用时把它收拢 这就是伞

1.补充空白处的标点符号。

2.解释词语:

收拢:

2.鲁班造伞教学反思 篇二

鲁班造伞教学反思

篇一:鲁班造伞>教学反思

篇文章是一篇传说,主要讲我国古代着名的木匠鲁班造伞的事,通过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养成勤于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ppt来辅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灵感,促进课文的理解和感情的升华。

篇二:鲁班造伞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传说故事,讲的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木匠鲁班造伞的事,通过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养成勤于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觉得最应该让学生明白的是每一项成功的发明都付出了发明者的艰辛劳动,只有敢于开动脑筋,敢想敢干、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才能有成功地发明创造。篇二:《鲁班造伞》教学反思

《鲁班造伞》教学反思

《鲁班造伞》是一个传说故事,讲得是我国古代著名木匠鲁班造伞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养成勤于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习惯。

备课时,我紧紧围绕“鲁班是怎样造出伞的?”这个大问题设计每个子问题。首先是一个统览全文的问题“鲁班造伞与一人、一事、一物有关,分别是哪件事?那个人?那件物”?课上,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一事指游西湖下雨,一人指妹妹,一物指荷叶。这样学生零乱的思维马上就会变得有条理了。然后顺势就进入了主要内容的研究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游西湖忽然下起雨是件好事呀,你知道为什么吗”?同时结合雨中西湖的课件,使学生深切感受到雨中西湖的美。而正当学生陶醉在美景中时,我说:“这么美的景色却因为下雨不能欣赏了,如果当时你在的话会是怎样的心情?你会说什么?”学生瞬时产生思维上的冲突,感受到不能游西湖很可惜。此时读起鲁班妹妹的话人人都能入情入境。无声无息中引入了妹妹这个人物以及人物间的对话。而在对话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想妹妹感到遗憾时,鲁班在干什么?妹妹的话给了鲁班怎样的启示?从而认识鲁班是一个善于积极动脑的人。从课堂效果来看也不错,达到了预期目标。接下来的教学,我直接抛给学生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荷叶和伞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也说出了关键。这时,我说:“这些相同点被谁发现了?为什么别人没发现呢?”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此后,我没有就此停止,而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继续让学生读文,看还能读出什么。学生的收获令人意想不到,我也没有闲着,适时问了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没想到勇于实践也从学生的口中说出。同时,“鲁班是怎样造出伞的?”这个问题也就不攻自破了。

拓展环节,我把课前的问题再次拿出来。学生的回答却完全不同,鲁班造伞离不开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鲁班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这样不同的回答折射出的是一个问题不同层面的不同解读。折射出的是学生一节课对课文的深刻理解。

纵观一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是朗读的分层指导仍有些仓促,使课堂给人的感觉是“急”。其次是拓展应该再加上这个问题:“如果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怎样解决?” 篇三:鲁班造伞

《鲁班造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体会鲁班是怎样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的。

2、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

教学重、难点: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教学准备:

电脑、幻灯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出谜语)独木造高楼,没瓦没砖头,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猜一生活用具(伞)。

2、伞是由谁发明的?引出课题——鲁班造伞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从课文中了解什么?

⑴、鲁班为什么造伞? ⑵、鲁班是怎样造伞的?

4、现在我们就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看重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鲁班为什么造伞,哪几个自然段写鲁班是怎样造伞的?

2、学习鲁班造伞的原因

⑴、指名读第2、3自然段,思考:鲁班为什么要造伞?

(幻灯片出示雨中美丽的西湖美景图。)

⑵、鲁班首先想到了什么办法来解决因为下大雨而不能游湖赏景这个问题?(盖亭子)

⑶、鲁班想在西湖边盖亭子的想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⑷、在亭子里只能观赏附近的景色,所以鲁班想到要造一种“既能挡雨又能带着走的东西”。(用关联词“既„„又„„”造句。)a、我们的学习既艰苦又有乐趣。b、下雨后的大地既滋润又充满活力!。)⑸、分角色朗读。

(一人旁白,一人扮演鲁班,一人扮演妹妹。)

⑹、小结:通过鲁班的想法说明他是一个有了问题就非要解决,善于动脑筋的

人。那么他是怎样将这种既能挡雨又能带着走的东西——伞发明出来的呢?我们来学习下面的课文。

3、学习鲁班造伞的经过

⑴、指名朗读第4、5自然段,说说鲁班造伞是受到了什么启发?

(一群头顶荷叶在雨中玩耍的小孩子给了鲁班启发。)

⑵、从鲁班所受到的启发说明鲁班是一个怎样的人?

(留心观察,善于联想)

(3)、说一说荷叶与伞的相似之处

(荷叶——亭子:能避雨 荷叶脉络流水——不积水 顶荷叶——可行走避雨)

(4)、鲁班是不是一下子就把伞造出来了?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从“反复”、“许多次”、“终于”这些词语,体会出鲁班发明伞的过程是很艰辛的。表现出他不怕困难,敢想敢做、坚持不懈的精神。

(5)、回顾:鲁班是怎样发明伞的?

鲁班和妹妹在西湖游玩时,遇到大雨不能游湖赏景,他看到小孩头顶荷叶在雨中仍可嬉戏玩耍,雨珠顺着苟脉络不停地向四周流去,而小孩儿的头没有被打湿,他受到启发,先用竹条扎好架子,再蒙上羊皮,反复试了许多次,终于造出了能开能合的伞。

三、感悟表达

读了这个故事,说一说你的感想

1、鲁班遇到问题时,能积极动脑、动手去解决。

2、善于观察,能积极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所以他能成为发明家。

3、在发明中能够虚心听取妹妹的意见,不断进行改进,所以他发明的伞方便实用。

4、我们要向鲁班学习,养成遇到问题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四、拓展延伸

1、讨论:鲁班为什么能造出伞呢?

2、小结:鲁班能够造出伞,就缘于他留心观察,善于动脑筋,这也是他能够有许多发明创造的主要原因。

3、他还发明了什么呢?(幻灯片出示鲁班的其他发明)

4、说说你知道的其他发明:

五、总结

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思考,希望同学们能养成留心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或许你也会成为一名发明家。

六、讨论:

正因为有鲁班的发明创造,才有我们现在这么多美丽、方便、适用的伞,接下来请同学们来欣赏欣赏这些成果。

(幻灯片出示各种各样美丽的伞图片,同时配上钢琴曲)

你还想对我们现在使用的伞进行哪些改进?你要增加或改善它哪方面的功能?

功能:(1)实用性。不适合学生拿,学生本身背书包就很沉,再拿把伞就更麻

烦,最好有适合学生用的伞 还有老人用的伞。

(2)偶尔总忘记带伞让我们记住在雨季带伞的好办法

(3)伞在不用的时候总反潮,容易生虫子,让伞最好有自动清洁的功能,最好有那种不怕脏,容易干,越用越干净的材料,除非到了寿命,自动丢弃。(4)伞在丢弃的时候 材料最好是环保的 还能回收利用,或者,伞虽然坏了但在别的方面上还能用,不浪费。

(5)最好有那种多功能的伞 不但能挡阳光 还能挡雨 还能在日常生活中有别的用处的伞

改进:

1、轻便、小、最好能放在衣服兜里,不能碰伤人的,有柔软度 有弹性的。

2、雨伞以阴天会有显示的提示或者有声音什么的。

3、用完一次雨伞 就有自动消毒的功能。

4、雨伞最好用可以回收的材料制成,采取回收坏雨伞之类的行动,回收以后 还能制作出更好的雨伞,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

5、比如说 雨伞在冬天基本是用不上,可以折叠成晾衣架之类的东西方便。

作业

1、把《鲁班造伞》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把课文读熟。

3、预习《听诊器的由来》。

附板书:

鲁班造伞

原 因 —— 善于动脑筋

启 发 —— 用心观察,善于想像

做生活的有心人

制 作

—— 敢想敢做 勤于思考

反复试验 —— 不怕困难

乐于思考 成 功 —— 坚持不懈 勇于实践

《鲁班造伞》教学反思

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鲁班是怎样发明伞的。

2、默读课文,表达感想。

3、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鲁班造伞》是一个传说故事,讲的是我国古代著名木匠鲁班造伞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养成勤于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习惯。

备课时,我紧紧围绕“鲁班是怎样造出伞的?”这个大问题设计每个子问题。首先是一个统览全文的问题“鲁班造伞与一人、一事、一物有关,分别是哪件事?那个人?那件物”?课上,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一事指游西湖下雨,一人指妹妹,一物指荷叶。这样学生零乱的思维马上就会变得有条理了。然后顺势就进入了主要内容的研究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游西湖忽然下起雨是件好事呀,你知道为什么吗”?同时结合雨中西湖的图片,使学生深切感受到雨中西湖的美。而正当学生陶醉在美景中时,我说:“这么美的景色却因为下雨不能欣赏了,如果当时你在的话会是怎样的心情?你会说什么?”学生瞬时产生思维上的冲突,感受到不能游西湖很可惜。此时读起鲁班妹妹的话人人都能入情入境。无声无息中引入了妹妹这个人物以及人物间的对话。而在对话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想妹妹感到遗憾时,鲁班在干什么?妹妹的话给了鲁班怎样的启示?从而认识鲁班是一个善于积极动脑的人。接下来的教学,我直接抛给学生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荷叶和伞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也说出了关键。这时,我说:“这些相同点被谁发现了?为什么别人没发现呢?”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然后继续让学生读文,适时问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没想到勇于实践也从学生的口中说出。同时,“鲁班是怎样造出伞的?”这个问题也就不攻自破了。

拓展环节,我把课前的问题再次拿出来。学生的回答却完全不同,鲁班造伞离不开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鲁班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这样不同的回答折射出的是一个问题不同层面的不同解读。折射出的是学生一节课对课文的深刻理解。最后伞图片的欣赏,在于开拓学生的视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同时让生感受到科技的发达,能生产出越来越多美、越来越好的伞,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也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有所成就。近而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开拓思路,该怎样来进一步改进伞的功能等。

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是朗读的分层指导仍有些仓促,使课堂给人的感觉是“急”。其次是拓展应该再加上这个问题:“如果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怎样解决?”

鲁班及其部分发明资料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他生于公元前507年,姓公输,名班,因为是鲁国人,所以人们称他鲁班。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那么鲁班发明了什么?鲁班的发明很多,包括墨斗、石磨等等。鲁班发明在我国享有盛誉,但也有一些东西不是鲁班发明而被误认为是其发明的,那到底是什么呢?

鲁班和鲁班的发明

鲁班尺(曲尺)、钻子以及凿子、铲子等工具 锁钥(木制),规矩,云梯(木制):中国古代的云梯,属于战争器械,用于攀越城墙攻城的用具。有的种类其下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故也被称为“云梯车”,配备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有的带有用滑轮升降设备。篇四:14.鲁班造伞doc

14、鲁班造伞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传说故事,讲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木匠鲁班造伞的事,教育学生养成勤于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体会鲁班是怎样观察,乐于动脑动手的。

3、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取得成功。学习重点:

1、正确认识本课生字词。

2、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

学习难点: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勤于观察,勇于实践。

教具、学具准备: 1.课前收集发明创造的有关故事。

2.生字卡片、雨伞实物。

3.多媒体课件。

学习方法:

教法:引导、讲解、点拨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出示伞的图片,激趣引入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图片,你们想看吗?出示图片,说说图片上画的是什么?

2、你知道伞有什么作用吗?

3、过渡:伞的用处这么大,你知道伞是怎么发明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伞的发明。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鲁班造伞

5、生齐读课题,认识生字“鲁”。师介绍鲁班。

6、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字词采用多种形式识字。

(三)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鲁班是谁?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介绍了他?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2、“著名”谁能给他换一个词(有名、出名、闻名)

师:正因为他有许多的发明创造,所以他是个有名的,出名的闻名的木匠,传说伞就是他发明的。鲁班为什么要发明伞呢?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1、导语,鲁班为什么要造伞呢?我们一起读读2、3自然段。

2、指名回答。

3、师:这一天鲁班和他的妹妹去西湖游玩,西湖的景色怎么样啊?谁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明?

4、是啊,西湖山清水绿,美极了。我们也来欣赏一下西湖的美景吧。(课件出示)

5、从同学们的声音中我听出来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还想看,但因为下雨的关系,他们只能看见眼前的景色,其他的美景都看不到了,如果当时你在那,你的心情怎么样?你会说些什么呢?

6、鲁班的妹妹和你们的感受一样,谁能来读读她说的话?(读出失望,惋惜,可惜,遗憾)指导感情朗读。

7、正当妹妹感到遗憾是,鲁班说了什么?请同学读鲁班的话。(板书:盖亭子)

8、鲁班的话可行吗?为什么?

9、这是鲁班放弃了吗?他想什么?(出示句子)我们一起读读这句

10、原来鲁班采纳了妹妹的意见,准备造一把既()又()的伞。

11、鲁班就是这么一个遇到问题就会开动脑筋解决的人,我们再来读读2、3自然段。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这能开能合的伞又是怎么造出来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吧。

2、正当鲁班思考的时候,他看见了什么?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3、说说鲁班的发现。出示填空:

鲁班抬头一看,先看见(),再看见(),最后看见()。

4、看到了荷叶鲁班想到造伞的办法了吗?

6、他是怎么对妹妹说的?从中可以看出鲁班什么样的心情?全班读鲁班的话。

8、鲁班是怎么干的?指名回答。

9、完成练习。

竹条扎好的架子相当于荷叶的()。

蒙上的羊皮相当于荷叶的()。板书:(荷叶伞)

10、当伞造出来后妹妹给了他什么宝贵的意见?指名读。

11,听了妹妹的意见,鲁班一下子就把伞造出来了吗?从哪些词看出来?

12、从这些词你可以看出鲁班遇到问题能善于观察,勤于动脑,还能反复试验。就因为这样鲁班造出了伞。板书:(能开能合)

13、我们一起来看填空,鲁班是怎样发明伞的,谁来说说。

五、小结拓展

1、学了课文,你觉得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2、如果生活中,你遇到问题你会怎么解决?

附板书设计:

14、鲁班造伞

下雨→盖亭子 荷叶→伞→能开能合(伞)

因势而导,品读感悟,升华情感

――《鲁班造伞》说课设计

《鲁班造伞》是本单元以“热爱科学”为主题的第二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木匠鲁班造伞的传说,这个故事内容浅显,生动有趣,目的让学生懂得遇事勤于思考,善于观察是一个好习惯。

学生对故事性强的文章有很强的阅读兴趣。但是要他们透过故事本身去理解深刻的道理,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何借助这篇课文,帮助学生体会边读边思的快乐,从而养成读思结合的习惯,这也恰恰是我在教学时需要突破的地方。基于这样的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体会鲁班是怎样观察,乐于动脑动手的。

3、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取得成功。通过这样目标的确立,要让学生在本节课中以教材为蓝本,以教师为媒介,踏实基础,提高能力,明晰道理。为此我把识字书写,默读朗读训练,理解课文内容作为教学重点。而如何让学生体会出鲁班遇事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好品质。我把此目标预设为我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策略:

1、结合生字特点指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学词。

2、以读代讲,读中思,读中悟。综合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因势而导,一举多得

鲁班,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上课伊始,我会让学生畅所欲言,介绍课前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尽管学生的介绍可能会有照本宣科的生硬感,但通过搜集和交流的过程鲁班的形象已经在学生心目中形成初步的表象。之后我顺势而导进入对课文的学习。这个环节的设计,我力求通过“搜集资料”“整合资料”“形象感知”这三个梯度实现学生的情感升华。从而达到整合信息,可谓顺应学情,顺应文本,顺应情感一举多得。

二、读文识字,夯实基础

识字教学是低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但对于二年下的学生我有意识地将识字的自主权下放给学生。预设了初读识字、多样识字两个阶段。初读识字阶段,初读课文初识生字词,可以利用圈圈,画画,问问,查查,联系上下文猜猜,别人读课文听听的方式初识本课生字。

三、品读理解,明晰道理

这节课,在突破鲁班勤于思考这个教学难点时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获得读的能力。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默读并思考鲁班为什么想要造伞?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采用导读,创设

了情境:晴天的西湖是一幅美丽的图画,雨天的西湖山青水绿,更加迷人了。是啊,雨中的西湖,烟雨朦胧烟雾缭绕就好像是瑶池一般仿若仙境,这么美的雨中西湖,你想去走走看看吗?(要是在雨天也能游西湖多好哇!)此时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入情入境地读,读出了想要雨中游西湖迫切的心情,而这句话也正是鲁班想要发明雨具的原因。所有的思维都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课文中鲁班和妹妹的对话正展现出了鲁班造伞的思维过程。我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予以关注。这层层深入的读让一个遇到问题反复思考的鲁班形象映在同学的心中。我适时出现这样一个句子。“鲁班是一个()的人。”以此引导学生理解鲁班勤于思考的品质,从而突破了难点,顺势板书。

学生在自读、默读、导读、分角色读这不同形式层层递进的读文中,达到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理解感悟,升华情感的教学目标。

如何理解鲁班善于观察这一难点,我是通过看图和品词的方式来完成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低年级学生要培养借助读物中的图画进行阅读的能力。我引导学生借助主题图说一说荷叶是什么样子的,和现在的伞有什么相同之处。再通过抓住文中的“先??再??”这样的关联词语把鲁班造伞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抓住重点词“反复”“许多”继而质疑,鲁班能造出和荷叶这样相似的雨具是因为什么呢?

是呀,鲁班的著名是因为他所有的发明都是思考,观察,努力的结晶。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每一种思考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真理都等着你们发现的眼睛。(图文结合音乐)

四、小结拓展,升华情感

在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谈谈对鲁班的认识,并说说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样解决,以达到升华情感的目的。

但是如果再上这一课,我会这样设计:说说你知道的古今中外的发明故事。我认为,一节语文课虽可进入尾声,但这绝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它将为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追寻、研究、创造??古今中外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每一次观察都是一次发现,每一次思考都是一次进步,每一次努力都是一次成功。这样的环节设计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能成就学生情感上一种气象万千的美丽。

3.鲁班造伞的传说课件 篇三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学习新偏旁“匚”。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鲁班发明雨伞的经过。

3、学习善于观察生活、勤于动脑、勇于改革的精神和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正确对待别人意见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

难点: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具准备

字词卡、插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1、谁能说说上学期学过的谁发明什么的小故事?

2、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①谁知道鲁班是什么人?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

②读了课题后,你最感兴趣或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③教师梳理学生疑问,鼓励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与同桌或四人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3、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导读第一自然段。

①谁愿意来读第一自然段?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②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2、指导读第二至六自然段。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说说这部分课文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②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试说说理由(教师相机点拨)。

③听录音朗读,结合插图,想象游人在西湖游玩,突然遇雨,四处躲藏和孩子们顶着荷叶在雨中追逐玩耍的情景。④与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鲁班与妹妹的对话,体会妹妹爱动脑筋,敢于提合理化建议的精神。

⑤听了妹妹的话,鲁班怎样想,怎样做,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感悟鲁班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善于思考,敢于改革创新的良好品行。

四、整合全文,巩固提高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鲁班和妹妹在西湖游玩时,_________________,他从___________

(遇到什么问题) (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启发,经过___________,

(怎样做)

终于____________。

(结果)

2、读了鲁班造伞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在四人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再作小结。)

3、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四、课后拓展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与他们交流自己的感想。

2、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你曾经遇到的一两个问题,你当时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

上一篇:关于送餐加班费的请示下一篇: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