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重点问题总结(共7篇)
1.高中政治重点问题总结 篇一
提高记忆高中政治内容,高中学生可以把重点知识点分类整理,那么人教版高中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人教版高中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经济增长的统计指标:GDP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总值。一个国家的GDP,被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地区的GDP被称为地区生产总值。
2、统计范围:国土法/三大产业/有形产品,无形劳动
3、统计方法:增加值法/最终产品/不变价格
4、缺陷和不足:
无法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无法反映生活质量等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目的:发展生产,创造财富,是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1、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
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到全面的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3、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1)依靠一套内部因素(道德自律能力和守法习惯)和外部条件(健全的法律和完备的制度)共同组成的行为规范体系,使每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
(2)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3)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4)要通过社会积累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1、我国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目的:消费。
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市场经济)
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大、小、初次、再次)
按劳、生产要素,技术要素,劳动要素,资本要素,管理要素,土地要素分配。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生产最终目的)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2、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经济建设
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3、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一切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无论是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对外开放,让我们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础。构筑坚实的物质基础,主要靠经济建设,如果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们的建设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立党为公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性质和指导思想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6、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组织领导
7、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8、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表现在或原因)
1.党的领导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2.党的领导是维护中国统一、社会和谐的稳定需要
3.党的领导是保证时证券稳定的需要
4.党的领导是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的需要
党的先进性
当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什么是“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是指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法方式统筹兼顾。
2.高中政治重点问题总结 篇二
高中政治关于政治生活的重点知识点分享
【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
1、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①要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政治义务(掌握2个权利,3个义务)
②要坚持……基本原则(掌握2个原则)
③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处理政治权利与义务关系
④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与方式(掌握“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意义”、“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
【联系: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
⊙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6项政治自由
⊙公民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与利益
⊙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原则、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意义: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
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公民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要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拨打热线电话、进行信访、利用电子政务、
申请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法律途径
2、我国的政府
(1)政府……工作的原因:政府性质、宗旨、原则、职能、国体、意义
(2)政府如何开展……工作:政府性质、宗旨、原则、职能、依法行政、
审慎用权、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制度
(1)人大制度——我国政体及根本政治制度(联系: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①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常委会是其常设机关
②人大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③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免责权
人大代表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④人大制度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也是我国权力运行的规则)
(2)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①中国共产党:A、党……工作的原因:党的性质、宗旨、地位、国体、意义
B、党如何开展……工作: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指导思想
⊙党的性质:中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党的地位:中共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中共与8大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的内容(略)
③政协的性质与职能(易错,与人大区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①促进民族……的原因:A、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B、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掌握“客观依据及意义”)。
②促进民族……的措施:A、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B、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C、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D、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联系:反对民族分裂)
③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A、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B、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C、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客观依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4、当代国际社会——国际政治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冲突则是对立的根源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③中国的外交政策:A、决定因素: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B、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D、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E、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F、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5个)
G、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负责人的大国,是维护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力量,遵守联合国宗旨和原则
④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独立权、平等权;
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⑤联合国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A、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B、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C、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D、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E、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政府”还可关注】
①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A、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B、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权力和自由;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增强政府;防止权力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带动全社会守法护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②政府依法行政要求:A、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B、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公正执法,提高执法能力水平。C、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D、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注意:D是人大所为,ABC是政府自身所为)
③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A、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若不受监督,会导致权力滥用,滋生腐败,必须依法行政,接受监督。B、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保证清廉,减少失误,防止权力滥用。
C、利于科学决策,合民意聚民心,为人民谋利益,建立有和公信力政府。
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措施:A、有效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依靠民主和法制,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健全质询、问责、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B、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加强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监督。C、实施政府“阳光工程”,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增强透明度。D、公民要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网上评议政府等渠道,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
⑤政府的树立:A、政府是通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履行职责的效果、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树立的。B、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保持和谐干群关系。C、要有良好的业绩,成为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者、社会和谐的促进者,维护人民利益。D、要重品行、作表率,为民谋利益,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者。E、要依法行政,廉洁高效,团结合作,讲信誉,发挥积极作用。
高中政治社会主义民主知识点1
1、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决定全国重大事务;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决定地方重大事务。人大常委会是人大的常设机关,在人大的闭会期间,行使人大的部分职权。人大具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直接与间接),享有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和履行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3、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表现人大与人民、人大与其他国家机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有利于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4、中国共产党:
(1)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2)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作用: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5)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基本执政方式)
(6)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7)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8)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5、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基本内容: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根本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主题是团结和民主。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6、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高中政治社会主义民主知识点2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要这样或怎么完成一件事?
(1)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国体决定政体)
(2)性质: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①立法权-审议通过[法律];②决定权-审议通过[决定、决议、报告]③任免权-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④监督权-审议通过[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
(5)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来源:学|科|网Z|X|X|K]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①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③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人大代表做了什么事情?人大代表为什么要这样或怎么完成一件事?
(1)法律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2)要增强履职意识,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要依法行使提案权、质询权等权利,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3)是履行义务的需要:①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党为什么要做某事或做某事的依据是?
(1)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这是由党的地位决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4)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5)党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党怎样做某事?
(1)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2)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5)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政协委员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要这样或怎么完成一件事?
(1)地位:它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3)履行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6、民族问题上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民族自治地方取得发展的依据?
(1)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3)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4)义务: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3.高中政治必修二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篇三
2、 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3、 我们当前的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 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5、 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 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人民当家作主。
3、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
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4、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辩证统一或对立统一
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统治阶级内部)。
统一: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民主的含义——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不是全民的),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是与专制相对立的一种国家制度。(民主是相对的、具体的,不是绝对的)
不能说任何国家都有民主(民主制国家才有),但任何国家都有专政的职能。
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5、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政治权利
2)政治自由(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应展开把握)
政治义务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3)遵守宪法和法律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指守法和司法上平等,没有特权。立法
上是不平等的)
指平等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但不能说权利与义务是相同或一样的。
(2)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统一,不可分,是相对应存在的,有权必有义,
不能只有其一)
(3) 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民主选举:
选举方式—(1)直接选举(县或县级以下的选举)(2)间接选举(县级以上的选举)
(3)等额选举;(4)差额选举(人大代表的选举)
面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是由以下条件: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 各自优点:
直接选举——使每一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择自己最信赖的当家人。 间接选举——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缺点: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积极性受到影响。
差额选举——提供选择的余地,被选举人形成相应的竞争,有助选民了解候选人。 缺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 我国根据国家性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状况及国情——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2、民主决策:
意义——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
民主性;其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失误的热情和细腻想你,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方式——(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
(3)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4)通过社会听证会制度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3、民主管理:
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它们都是基层民主自治组织或机构)(不是政府机构) 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4、民主监督:(坚持实事求事原则,必须依法)
(1)民主监督的方式:①通过信访举报制度 ②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通过舆论监督制度 ④监督听证明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
议政府(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2)民主监督的积极作用(意义): ①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有肋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区别:
A 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也是判断有序与无序的准绳)
B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C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 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
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 政府的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打击、惩治犯罪,保护国家或公民的权益)。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理论或精神,科、教、文、卫、体等各事业)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公共基础、文化、卫生设施的建设,医疗、社保、计生,自然环境保护等)
(3)政府的作用:便民的政府(管理与服务)
①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案例:户口登记,开办商店要到工商部门领执照等。 ②人民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发行货币,政府开办学校,政府开办电信、电视、气象等公共设施。政府的服务使我们享受优美的生活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③了解具体政府部门及其职能:可以使我们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这是我们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④评价具体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效果
2、政府责任:对人民负责
政府的工作宗旨——为人民服务。 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对人民负责的要求:(1) 态度 (2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政府的权利:依法行使
(1)依法行政——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
(2)依法行政的根本或实质——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具体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4)原因:——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5)意义:A有利于保障、、权利和自由B 有利于加强、、建设,增强、、 C防止?? D 带动、、推进、(6①加强立法??提高??;②建立??;③加强??提高??;④深化??改革??
2、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对政府权力为什么要监督?
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就能造福人民,滥用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2
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②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监督部门、审计部门、法制部门)
(3)监督有什么意义?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① 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②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③ 才能更好地作出正确的决策
4.高中政治重点问题总结 篇四
12.2016年9月6日,《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正式实施,此项政策进一步降低了发卡行服务费和网络服务费费率水平,同时针对竞争较为充分的收单环节服务费,由收单机构和商户协商确定服务收费具体费率。此政策意在: ①减少商户费用,降低经营成本 ②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减少货币需求量 ③尊重市场规律,增强银行竞争力 ④增加信用消费业务,激发消费潜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16年10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下跌,甚至一度跌破6.8大关,这让“海淘”一族很受伤。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14.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原则思路,实行“价补分离”即玉米价格由市场决定,同时建立玉米生产者的补贴制度。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对这一政策带来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①由市场决定价格→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②对生产者补贴→提高粮食价格→扩大粮食种植规模 ③由市场决定价格→降低粮食需求→促进粮食供求平衡 ④对生产者补贴→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市场沟通是指在传统的广告宣传外,一切可以与消费者发生信息交流的途径,如在现代营销中的事件沟通、网络传播、口碑传播等。做好市场沟通对企业来说,有利于: ①加强与公众的联系,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②影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达到市场营销的目的 ③吸引消费者参与企业经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④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降低企业杠杆率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要求有序开展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帮助发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渡过难关。落实这一要求: ①可以避免经营风险,助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 ②能扩大国有企业控股权,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③有利于帮助国有企业降本增效,增强竞争力 ④能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更好发挥其主导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16年9月22日,宝钢和武钢正式重组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这体现了我国政府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决心。现阶段,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为此,我们必须:
①加快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把企业做强做大 ②强化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③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过剩行业劳动生产率 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近年来,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初具规模。截至2016年9月底,我国企业共在36 个国家投资建设了77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2339亿美元,入区企业1467家,总产值6651亿美元。我国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 ①能够扩大出口创汇,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②适应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
③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合作共赢新局面 ④能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降低国际市场风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梅花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还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中华文化有“春兰,夏荷,秋菊,冬梅”。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宋代诗人王安石著有《梅花》一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下列选项与此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1.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它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认为人由相互对立的阴阳二气构成,阴阳二气的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就会发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辩证论治,根据不同病因,既有同病异治,也有异病同治。我们从中可以领略到的辩证法智慧有: ①坚持从整体出发,注重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处理问题 ②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③要重视事物量的变化,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与发展 ④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2.“创业创新孵化基地”的梦想小镇,“现代汽车的标杆地”的沃尔沃小镇,信息经济发展集聚区的硅谷小镇……风起云涌的特色小镇,已经成为浙江“科学春天”里的一道风景。这些“特色小镇”的积极探索是基于: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②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创新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针对生育率长期走低、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现实,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计生法明确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从唯物史观看,新法之所以提倡“二孩”,是因为: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妥善处置“僵尸企业”。
材料一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占据大量厂房、土地等资源却不产生效益的“僵尸企业”。由于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速度的过分看重和名目繁多的产业扶持政策存在,使得当前一些“僵尸企业”僵而不死。对此,相关部门和专家认为应运用市场思维和法治方式对涉困企业进行差异化处置,有效解决经济转型期“僵尸企业”挤占要素资源、扭曲市场信号的问题。
材料二 某省政府根据国家统一部 署,制定和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方案,多措并举化解产能过剩。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加快淘汰煤炭、钢铁、水泥、电镀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政裳环境,引导扭亏无望企业主动退出,实现市场出清。分类有序处置,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妥善安置好职工,保障其基本生活,引导“僵尸企业”平稳退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清理处置“僵尸企业”的原因,并说明应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处置这些企业中的作用。(1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说明该省政府是如何化解产能过剩的。(12分)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布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以项目扶贫为主要形式,以工程实施为重要载体。这些做法对我国取得的减贫成效功劳很大,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就是精准度不够导致减贫效率不高。扶贫开发已到了非转型不可的时候,改革创新迫在眉睫。如何转型?方向已明,那就是精准扶贫。首先要搞清楚谁是扶贫对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精准扶贫要取得好成效,最终要靠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在工作中检验。只有与时俱进,转型升级,减贫才能不断迈上新台阶。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习近平在2015年9月9日给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中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从“项目扶贫”到“精准扶贫”的认识。(10分)(2)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3)目前,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拔寨关键期。请就如何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提出两条建议。(4分)参考答案:
5.高中政治重点问题总结 篇五
辩证唯物主义部分
唯物论(辨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辨证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辨证否定认识论——实践:认识社会历史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基本规律、人民群众•历史唯物主义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 第一单元
易错易混知识点
1、哲学是源于世界观的知识,研究对象是世界观。
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
4、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为我们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问题提供现成的方法
5、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根本方向是错误的。
6、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
7、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一、辩证唯物论
A、常用理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树立正确意识。
(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规律是客观性,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4、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5、意识活动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意识的特点
6、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限制性角度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树立正确意识。(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人与规律的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事求是)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遭到惩罚。
②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③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怎样按规律办事?
(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尊重客观规律。(3)树立正确意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意识的特点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5、意识的作用?
①意识能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树立正确意识。④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唯物论部分——易错易混知识点
1、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两者相互依存,是不可分的(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2、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
3、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和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发展。
4、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5、立足国情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人们能否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键是能否使客观符合主观。
6、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
7、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属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A、常用理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树立正确认识。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限制性角度
1、实践的特征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4)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分析材料?)(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5)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树立正确认识。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人们去探索。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4、认识的特点
(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
(4)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原理(真理的属性)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只能有一种是正确的。(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3)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4)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6、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的发展过程(怎样发展真理?)(1)追求真理要以实践为基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识论——易错易混知识点
1、人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多样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2、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实践的基本形式是生产实践。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形式之一。
4、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就个人而言,认识的每一次实现是有限的
5、人们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6、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7、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8、真理中包涵谬误。谬误中包涵真理。真理性的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
9、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
三:唯物辩证法部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就是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A、常用理论
1、用联系观点看问题。
2、联系是客观,要从固有事物联系把握规律,切忌主观臆造性;
3、联系是有条件的,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联系是多样,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5、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实现最优目标
6、整体由部分构成,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因此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做到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7、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认识事物,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B、限制性角度
1、联系的特点:(属性)
①联系是普遍的,用联系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是客观,要从固有事物联系把握规律,切忌主观臆造性; ③联系是有条件的,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④联系是多样,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实现最优目标
(2)整体由部分构成,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因此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3)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3、系统优化的特征?
(1)要做到系统优化就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2)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4)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易混易错知识点
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4、部分和整体相互制约,整体大于部分,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5、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每一个事物。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A、常用理论
1、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因此要做好量的积累,4、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5、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B、限制性角度
1、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因此要做好量的积累,(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永不停息向前发展 ★
2、辩证否定观和创新
(1)创新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①世界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重视创新。
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③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创新。(2)怎样树立创新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
①要立足实践,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②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③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④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3)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材料
①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实质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②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对旧事物的否定)•
③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对旧事物的肯定)
④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和革命批判精神。
⑤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易混易错知识点:
1、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2、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3、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A、常用理论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
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是普遍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矛盾是发展的动力源泉。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因此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工作方法。
7、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因此看问题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
8、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因此看问题要全面,既要抓本质、主流,又要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
B、限制性角度
1、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
(1)全面观、两点论、两分法,一分为二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抓重点,统筹兼顾
(5)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抓本质、主流,分清主流和支流。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对立统一)
(1)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应坚持一分为
二、两分法,全面看问题。(2)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3)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3、用矛盾特殊性分析问题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2)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有其特殊性。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②二者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二者相互连结,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用主次矛盾关系分析问题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应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次要矛盾会影响事物发展的进程。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3)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要学会统筹兼顾,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
6、用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原理分析问题
(1)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因此看问题要全面,要抓主流。(2)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的性质。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3)矛盾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
7、用两点论与重点论关系分析问题
(1)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2)坚持两点论就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3)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4)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密切联系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把握关键、抓住主流。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易混易错知识点:
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关键。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5、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6.两点论就是抓主次矛盾,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
7、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8、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9、矛盾观(材料中的关键字词、语句提示)
(1)既…又…、虽然…但是…、成就…困难…、机遇..挑战..、双赢、双刃剑、相辅相成、开发与保护,效率与公平,开源与节流等;矛盾是对立统一、全面看问题
(2)根据…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优势、特色、特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矛盾的特殊性
(3)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试点..推广、抓好典型、示范、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4)重点、核心、中心、关键、首要、根本、重要、突破口等;主要矛盾(强调做)(5)评价性质,人,工作等;主流、主体、方向、大局、本质、性质、占优势、矛盾的 11
主要方面(强调认识、评价)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唯物史观)
一、社会历史观部分
A、常用理论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4、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5、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基本规律。
6、人民群众是社会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二、人生观、价值观部分
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价值观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性历史性。主观差异性。
4、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5、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6、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价值。
7、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精神、才能素质、理想信念价值观
B、限制性角度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是不完全同步的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是不完全同步的。
(2)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基本矛盾、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社会发展规律原理、社会发展趋势原理?改革的重要性?)
(1)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基本规律。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只能通过改革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会促进生产)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推动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时,阻碍生产力发展。(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6、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分析材料?(1)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2)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7、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精神财富的源泉。
(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通过物质条件。(3)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
8、用价值观的知识评价人?(用价值创造与实现的知识分析怎样实现人生价值?)(1)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价值观。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性历史性。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4)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必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14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5)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提高个人才能素质,坚定理想信念。
9、用价值观的知识评价事?(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认识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价值观。(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性历史性。要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判断选择,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10、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分析问题
(1)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判断选择,(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观差异性。
11、影响认识差异的原因?
①认识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客观实际条件、规律的制约
②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会不同。还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主观)易混易错点:
1.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2.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的变化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
3、社会基本矛盾就是社会主要矛盾。上层建筑的变革必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上层建筑的变革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4.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
5.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对等关系,贡献越多,索取越多。自我价值就是人的自我感觉。
6、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主观条件,主观努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生价值只有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中才能实现。
6.高中政治重点问题总结 篇六
(部分)
1、科学的是实践观的确立是实现哲学变革的关键:唯心主义从精神出发去理解世界,旧唯物主义从自然出发去理解世界,他们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了重大的缺陷。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理解世界。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
2、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3、意识的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则是客观的。
4、实践的基本特征: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b、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c、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把人从自然界提升出来。实践创造了人的特征,创造了人的社会结构,实践改造着自然也改造了社会。
6、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如何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的实践活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②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矛盾是由于人类实践方式不当而造成的。③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自然界的运动属于物质运动,人类的实践属于物质活动,自然界的物质运动与社会性的物质活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形式,都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实践活动的规律与物质运动的规律是一致的。违背自然规律的实践活动必然导致自然的报复,而遵循自然规律的实践则导致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因此,正确的实践方式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7、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8、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性,事物一产生就会与周围的事物发生联系。
9、联系的普遍性: ①内部联系: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②外部联系: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③整体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④中介联系。
10、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地处理和协调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关系。
11、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和核心:
功能: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地位: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的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矛盾学说)是唯物辨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12、同一性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连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才具有不可分性;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对立才有相反性质。对立关系和同一关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又是基于共同的本质。对立是同一种的对立,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
1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量)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第二,(量)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各自得到发展。第三,(质)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方向和发展的趋势:事物的发展是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2)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量)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 变化,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质)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实现事物的质变。
14、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普遍存在。表现在两个方面:(1)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2)矛盾无时不有: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即矛盾的不平衡性。
15、矛盾的不平衡性:
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系统,即矛盾群。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
不论是主要矛盾或者非主要矛盾,其对立的双方中总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
16、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的错误。一方面,在研究复杂事物的矛盾体系中,既要注意主要矛盾,又要分析次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一对矛盾时,既要注意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分析矛盾的次要方面,尤其要考察矛盾之间与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与相互转化。反对割裂矛盾之间以及矛盾双方辩证统一关系的,“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一点论”。另一方面,在研究复杂事物的矛盾体系和任何一对矛盾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重点。防止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均衡论”。
17、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8、事物的辩证发展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19、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个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体现在恢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20、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杂因果)。
21、必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22、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 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23、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得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24、现象和本质具有一致性、统一性,正是因为二者的统一,才能为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供客观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现象和本质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对立,正是因为二者的对立,现象并不直接就是本质,才需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能停留与现象二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是科学研究的任务。
25、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性: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的作用。意识和心理活动能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影响人的健康状况。
26、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 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的条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再次,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27、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认识在实践中实现反映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28、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的条件:
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要在时间的基础上观察大量生动的现象,尽可能获取十分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有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由于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的,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
29、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关系。简言之,价值即客体对主题的有用性,是对人与社会的积极意义。
7.高中政治重点问题总结 篇七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两次结合
(1)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建立了新中国。
(2)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提出了社会主义矛盾理论(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及如何解决),以及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主要是发展中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
二、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构成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⑴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⑵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三、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1.从根本上说,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斗争及其尖锐化的结果。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四、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的条件(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第一,经济上,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第三,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四,国际环境上,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五、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1、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现实需要。
2、新的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3、马列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化来源。
4、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
5、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1948年毛在晋绥干部会议上提出来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革命直接目标是实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根本目的前提,而后者则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联系,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严重阻碍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有力的同盟军;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最基本动力:无产阶级。最广大动力:农民中的贫农。
[注:农民以外的个体劳动者即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 毛泽东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革命者两方面。由于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即使在五四运动后开始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八、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1)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2)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
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高中政治重点问题总结】推荐阅读:
高中政治课堂的问题设置11-22
高中政治组工作总结09-14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11-30
高中政治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汇报07-07
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必考总结07-26
高中政治教师学期教学工作总结11-19
高中政治必修四_知识点总结08-07
高中古代政治史知识点总结09-13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排版适合作弊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