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西班牙文化

2024-11-29

中国和西班牙文化(精选10篇)

1.中国和西班牙文化 篇一

留学生来了

西班牙中国留学生报告

记者 庞博

西班牙的中国留学生多不多?多,您去大学城走走看看,年轻的中国面孔中国音随处可见。一方面,国内对西语国家市场越来越看好,学生父母越来越有能力和意愿送子女出国学习;另一方面,西班牙教育部及众多高校近年来也通过各种合作办学项目,力求吸引中国学生来弥补缩减的教育经费。两边一拍即合,于是,中国留学生势不可当地来了。

来西中国留学生激增,这个现象能用以上这样简单的描述概括吗?这一现象会持久吗?它可能蕴含哪些机会和风险呢?这些问题,对留学生本人、留学中介、以及主要以留学生为客户的业态经营者来说,都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作为思考的依据和基础,首先要看清楚现在来西班牙留学的中国学生是个什么情况。笔者选取西班牙驻华使馆教育处的报告,及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中的数据,为您展现那一张张年轻面孔所代表的宏观现象。

西班牙中国学生人数

根据2013年西班牙驻华使领馆统计的学生签证签发数量,目前以学生身份进入西班牙的中国人有5722人。中国学生是人数最多的留学生群体。尾随我们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墨西哥等国留学生。

根据统计,从2008年开始,中国留学生的人数就呈现了持续增长态势。2008年当年,得到留学签证的人数为1252人。而到2013年,截止9月,已有2818人得到签证。人数翻一番。正如在西中国移民总数逆势增长一样,今年,中国留学生人数有望持续增长。

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们

从学生的性别和年龄角度看,来西中国留学生可谓“恰女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数据显示,2/3的中国留学生是女性,67%的学生年龄集中在20到24岁。我们从消费需求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女学生群体绝对人数虽然不多,人数在2500人左右,但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市场。一是因为这是一个年年更新的动态人群;二是她们有相对特殊的消费特征;三是集中度较高。

为什么选择西班牙求学

也许您在申请留学签证时填写过一份使领馆发的调查问卷。我们今天看到的数据,就来自于那里。虽然样本仅有966份,也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为什么选择西班牙求学”一项中,73%的学生看好西班牙语在全世界的应用前景。问卷中这一个题目的表述可能有些问题,学生心中更准确的表达可能应该是:看好中国与包括西班牙在内的西语国家经贸合作的前景。那么,为何不选择去拉美,而来西班牙?71%的学生表示,因为受到西班牙独特文化的吸引。稍后我们可以看到,选择这两大来西班牙理由的人数,正好与选择就读经管、语言、旅游专业的中国留学生人数相符。

此外,一些学生的选择更加符合实用主义。他们中有42%希望继续深造之前的学业,45%希望增加就业的筹码。而这些学生往往在中国学习过西班牙语。

至于学费,只有11.2%的学生称,因为西班牙学费较低才选择来西班牙读书。因此,西班牙大使馆报告得出了中国学生家长愿意为子女教育投入大笔金钱的结论。这一结论,一方面有可能促使西班牙欢迎更多中国学生到来,另一方面,学费不是没有继续上涨的可能。

来读什么学位,什么专业

来西中国留学生的教育水平普遍很高。有49%是本科毕业。相当于高中毕业的仅占28.7%,这里面含有高中毕业生、本科在读生或交换生。来西班牙前已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仅占5%。

在就读学位方面,52.9%的中国学生来读本科,32.3%来读硕士,读博的仅有1.9%。此外,单纯来学语言的,占5%。

在专业选择方面,和其他外国留学生一样,中国学生也主要选择读经济和管理类学位。占总数的40%。根据国家报的报道,去年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经济学院的新生中,有20%来自中国。位居其后的是语言和旅游专业,分别占13%和10%。仅这三大专业,就占到中国留学生总数的63%。这三大专业的大批毕业生,将逐步进入劳动市场,为相关行业提供充足的人才。选择就读艺术、文化及设计专业的有8%。此图可删

如果按照学位再次对专业进行统计的话,48%的本科生选择读经济,13%读旅游,9%读语言,8%读艺术设计。硕士生中有30%读经济,读语言类的有18%,旅游10%,新闻10%。博士的样本太少,所以并没有明显的集中专业。

留学生喜欢的城市有哪些

马德里作为首都和纯正卡斯蒂利亚语的代表,大区拥有的15所大学一共吸引43%的中国学生;加泰大区11所大学吸引了16%;卡斯蒂亚和莱昂,分得13%;安达卢西亚12%;巴伦西亚8%。

中国学生主要来自哪些城市

相关报告没有显示中国留学生的出生地和大学就读城市。但是,向我们展示了和西班牙大学有教育合作项目的学校的分布图。从图中看出,北京的多所大学在和西班牙教育合作方面一骑绝尘,共有117个项目。占留学生总数34.2%的本科交换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北京。第二名上海的合作项目数量是北京的一半,有63个。第三名是西南省份四川,数量又是上海的一半,有30个。

留学是否选择中介

来西读书的留学生独立完成申请的比例较高,占43.6%;通过中介求学的有27.2%;此外,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的有29.2%。

根据我国教育部的统计,在整个留学市场中,留学中介服务费仅拿走了2%的份额。85%的份额在境外消费,还有13%是相关教育培训。但根据教育部分析,仅这2%的市场价值就有50亿元人民币。

此图可删

现在,如果我们假象一下,全世界的中国留学生要开个学联大会,在西班牙需要选派一个最符合来西中国留学生普遍特征的代表出席(如果您想进入留学生境外消费领域,也可以尝试这样描绘您的客户)。那么我们大概可以粗略地选出这样一个留学生代表:她是一位在西班牙就读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位的女生。因为喜欢西班牙文化和看好西语就业前景,学习了西班牙语。之后自己申请学校,自己办理签证来到西班牙。现在她正住在马德里,感受和她曾经生活过的北京相似的秋天。

2.中国和西班牙文化 篇二

西班牙留学签证材料清单:

中方资料

*1--护照:护照正本原件,有效期至少6个月以上的护照。护照所有页的复印件并译成英文或西班牙文

*2--申请表:两张使用大写印刷体或打印件完整填写并签字的申请表,请务必留下联系方式和确切的地址。

*3--照片:两张两寸近期的证件照,白底。.请用铅笔在照片背面注明姓名。

*4--申根保险 :不低于三万欧元的申根保险一份,英文或西班牙译文,复印件一份,翻译件一分(我社可代理签证保险业务)

*5---身份证:请准备原件和复印件。所有文件必须是原件,并译成英文或西班牙文。*6---户口本:户口本原件及所有页的复印件;注,所有复印件并译成英文或西班牙文。*7---公证:需提供申请人所拥有的最高的学位证书的公证书,翻译并认证(小学,初高中,中专,大学等).注:请准备原件和复印件。所有文件必须是原件,并译成英文或西班牙文。*8---行程单:往返签证预订单注:请准备原件和复印件。所有文件必须是原件,并译成英文或西班牙文。

*9--资金证明及父母工作证明

西班牙旅游签证材料清单:

个人材料:

1.护照:有效期不少于6个月,尾页签名

2.照片:35*45mm白底彩色照片3张

3.申请表:由我方代为填写

4.户口本:整本,必须是原件

北京百校国际是一家成立十年专业办理留学签证的机构。签证通过率近100%,全国首家为来京签证学员提供免费住宿、签证培训,中外教强化等的公司,并首家提出让留学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的专业机构。选择百校,让你的美国梦不再是梦!

百校国际除提供正常的签证申请办理外,我们可以为您办理加急申请,让您快速的拿到签证。不管您的签证拒签了多少次,我们都可以为您办理拒签再签的重办申请。帮您顺利拿到签证,完成您的签证申请。

咨询人:蔡老师

手机:***

邮箱:baixiaocj@163.com

QQ :613554178

3.中国和西班牙文化 篇三

新华网马德里1月6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5日在马德里出席了中国西班牙企业家早餐会并发表题为《满怀信心 合作发展》的致辞。全文如下:满怀信心 合作发展

——在中国西班牙企业家早餐会上的致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李克强

(2011年1月5日,马德里)

尊敬的塞瓦斯蒂安大臣,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早上好!新年的钟声刚刚响过。我与我的同事们踏上了美丽富饶的西班牙国土,带来了中国人民的良好祝愿。在此,谨对西班牙方面给予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的感谢。

西班牙是我们此次欧洲之行的第一站。我们为表示友好而来,因为西班牙是中国在欧盟内可以信赖的好朋友、好伙伴;我们为传递信心而来,因为中国人民和西班牙人民都具有坚韧自信、勇往直前的特点,相信能够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我们为寻求合作而来,因为中西经济互补性很强、具有广阔的合作发展前景。

中西建交30多年来,两国相互支持,在国际事务中加强配合,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边贸易额从建交之初的2000万美元扩大到去年的200多

亿美元,增长了1000倍以上。西班牙在华投资项目累计超过1800个,中国在西班牙的投资也迅速增加。双方金融、电信、旅游合作取得新成果,每年往来游客超过20万人次。彼此在对方设立的孔子学院和塞万提斯学院办得红红火火,马德里的中国文化中心即将建成,中国中央电视台西班牙语频道已经开播,为两国教育和文化交流架起了桥梁。世界上有5亿人在说西班牙语,加上13亿中国人口,总数达18亿人,超过全球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良好的中西关系,对中国与其他西语国家开展友好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和西班牙已经成为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友好合作的典范。

昨天,我同萨尔加多副首相就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探讨。我们都认为,当前世界经济正在恢复增长,但复苏的基础不牢固、进程不平衡,存在着不稳定性。中国与西班牙、中国与欧洲应加强对话交流,谋求共同发展。我们发自内心地希望西班牙和整个欧洲实现稳定增长、持久繁荣。

著名航海家哥伦布曾说过:“只要我们把希望的大陆牢牢装在心中,风浪就一定会被我们战胜。”通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普遍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只有携手合作才能继续前行,因为在重大挑战面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当前欧洲一些国家包括西班牙在经济上遇到了暂时困难。中国人民相信,面对挑战,西班牙人民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新发展。中西具有患难与共、相互帮助的传统。同舟共济、同甘共苦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多年来,当中国遇到困难时,西班牙政府和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在西班牙面临一些困难的时候,中国也给予并将继续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在相互支持中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西班牙,可以实现互利双赢、互利多赢。

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国经济预计增长10%左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8.5%,内需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90%以上。内需的扩大又带动了进口的增加。中国虽然经济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但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4000美元左右,按照联合国标准还有1.5亿人口生活在每天1美元的贫困线以下。中国发展的任务仍相当艰巨,需要同世界共成长。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都是我国的战略,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继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和相互投资。这次访问期间,中西双方将签署政府协议和商业合同共15个项目,总金额75亿美元。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中西合作谈几点看法:

第一,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中国与西班牙应增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以合作抗风险,以合作促发展。西班牙作为欧元区核心国之一,多年来为欧洲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是维护欧洲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支持西班牙采取的一系列经济金融调整措施,并愿与西班牙一起探讨各种积极有效的合作方式。中国是欧洲和西班牙金融市场负责任的长期投资者,对西班牙金融市场抱有信心。我们欢迎西班牙金融企业到中国开拓新的业务,也期待西班牙对中国金融企业进一步开放市场。

第二,扩大双边贸易。中国一贯主张内外平衡发展,无意追求贸易顺差。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是中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我们稳定增加从西班牙的进口,去年1-11月西班牙对华出口增长了55.7%。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仍有很大潜力。希望两国企业把更多的西班牙优势产品和服务推介到中国去。我们也鼓励中国居民到西班牙旅游和度假,领略独特的西班牙风情和风光。

第三,提升投资与合作水平。中西双向投资的潜力很大。我们支持双方在电信、金融、石油化工、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投资合作,并愿在平等互

利的基础上开展第三方合作。我们准备同西班牙合作建立中西可再生能源中心,这有利于西班牙风电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入中国市场。西班牙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中方正在筹建中欧中小企业合作基金,愿与西班牙方面探讨如何充分利用这一机制,为双方中小企业合作提供更多支持。

女士们、先生们!

西班牙是欧盟的重要成员,在深化中欧合作中一直走在前列,为推动中欧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中欧作为国际上两支重要力量,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中国政府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建设,支持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支持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取的一系列金融稳定措施。中欧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互补性很强,在双边和全球层面利益交融、相互依存,发展更加紧密的中欧关系符合双方的利益。中欧应本着务实合作的精神,继续推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向纵深发展。

中欧应继续深化经贸领域的合作。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去年1-11月,欧盟对中国出口大幅增长,增速达到32.6%。中国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欢迎外商投资。我们将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创造更加公开透明、规范公正的环境,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给予同等国民待遇。我们希望欧方尽早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双方应共同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通过对话磋商解决经贸合作中的摩擦和问题,为深化合作创造更好的环境。

中欧应继续加强重大国际问题对话与合作。中欧都主张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化特征,都坚定不移地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双方应进一步增进交流,相互包容,共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为积

极的作用。中国愿与欧盟在20国集团、亚欧会议和中欧领导人会晤等重要机制中密切沟通协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

女士们、先生们!

我相信,只要我们满怀信心、坦诚相待、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抓住有利机遇,战胜各种挑战,实现中国、西班牙、欧洲的共同繁荣发展!

4.中国和西班牙文化 篇四

所在位置:西班牙,Granada, Ceuta y Melilla.

学校设置类型:

创建时间:1531年

学历:本科 专科 研究生 网络课程 预科

学校性质:

学生人数:80216人

院校地址:

学校中文网址:/school/7861

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Universidad de Granada) ,是一座公立大学。格拉纳达大学建于1531年,由国卡洛斯五世创办,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格拉纳达大学隶属于科英布拉集团(The Coimbra Group of Univerisities),该团体是最为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欧洲大学所组成的联盟,声名显赫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Lovaina大学、Bolonia大学等都是其成员。在学术理论、教育、研究和出版领域,格拉纳达大学居西班牙52所大学的前5位,与巴塞罗那大学齐名。

申请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专业学术背景上的成就,主要就是GBA,就是里面的综合排名之类的一些成绩。

第二个条件就是他们对西班牙语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你没有学过西班牙语的.话,要至少进行一年到两年的密集型培训,不管有没有学过西班牙语,格拉纳达大学对西班牙语的要求就是A2这么一个水平,有很多关于西班牙语相关的考试,不管是哪种考试你只要达到A2就可以了。

留学费用

生活费:500―1000元人民币/月

住宿费:住校外―2500元/月;住宿舍800―1500元/月

学费:西班牙国大学学习免学费(全年缴5000―10000元人民币学杂费,含保险)

5.中国当代文化和教育与实现中国梦 篇五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于是“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词汇并迅速走红。

一、文化建设

1978年,一句“不管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把中国领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今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平稳的发展,创造了和平崛起的世界奇迹。可是相比经济建设上的成就,文化的发展简直不堪一提,社会拜金、商家一味逐利、监管腐败等社会文化问题严重。

如今给我们“普及化学知识”的不只有书本,还有注了水银的刀鱼、将猪肉变成牛肉的“牛肉膏”、菜肴调色的化学色素,再加上此前的“三聚氰胺”牛奶、洗虾粉、浸泡血旺的福尔马林溶液,还有什么“陈馅月饼”、明矾瓜子、敌敌畏火腿„吃东西本来也就是一顿饭的事,现在却成了一辈子的事——吃不准,这辈子就过去了!这都是经济与文化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恶劣后果。

国外很多名牌,比如LV、爱马仕、凯恩莱博等,这些产品不就是几张皮几块布么?在市场上少则几千,多则上万。这些品牌包凭什么卖得这么贵?而中国为什么就没有这样的品牌呢?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文化,其实人家卖的不就是文化么?可见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性。

江泽民曾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这一论述表明,文化力量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由于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部分,因此,谁能够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在这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二、人才培养靠教育

教育关系到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关系整个民族的振兴。我们的自然资源人均占有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物资资本人均也是很少的,而我们要实行追赶战略、跨越战略,主要是要靠人才,要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的素质,基础是教育。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并且是一个多火山、地震和海啸的国家。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竟然能在二战后短短几十年迅速崛起,GDP位居世界第三。靠的正是科教兴国。在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一段话这样来描述日本对知识的渴望和重视:“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出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政府财政收入的2%”从这足以窥视日本对教育都重视程度。中国在发展经济、文化的同时也万万不能轻视了教育。

6.中国茶道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篇六

作者: 发表于:2009-12-22 11:35:58 中国黑茶网 共有0 条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产茶大国,又是饮茶大国,中国人已有两千多年的饮茶史,它以中国文化为依托,由品茗升华为茶道。中国茶道酝酿于汉朝,成于唐朝,盛于宋朝,它总体上以中国古代哲学为指导思想,根植于华夏文化之中,并以民族传统美德为追求目标。随着饮茶习俗的传播,以在亚洲许多国家扎根,特别在日本形成了独树一帜,非常考究的日本茶道。而今走向世界,又促进了世界茶业及茶文化的蓬勃发展。

在当今的中国,说起茶叶、茶的功效、茶的药用价值和喝茶的好处,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说起茶道来,恐怕是知道的人不多。而一般的喝茶和茶道并不是一回事。

那么,什么是茶道呢?茶道茶道,乃以茶载道。茶作为古老的经济作物,最早出现于神农时代,神农氏尝百草,发现茶有解毒作用,从此茶的药用、食用、种植得到广泛的发展。到了唐代,茶圣陆羽写《茶经》时,社会上出现“茶道”名词,从此创立了中国茶道,为华夏文明和世界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继唐之后,宋代饮茶更为普遍。宋明两代商贸繁荣,饮茶成了一大行当,由家庭走向社会,由比屋之饮发展到了茶馆、茶亭、茶摊,由独饮发展了办茶会、茶聚饮。茶事不再是个人的享受,已成为全方位向社会开放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载体,一个小小的茶馆成为了社会生活的缩影和一面镜子。“道”,寓于饮茶之中,所以,茶道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茶的广为种植,二是茶的品饮及方式。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产茶饮茶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形成了独具风采的茶文化,由琢磨出博大精深的中国茶道。茶道是一种文化艺能,是茶事与茶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修养和教化的手段。它不仅重视饮茶艺能,还重视饮茶时的自然环境、人际关系和茶人心态。具体地说,茶道的构成有5个方面:茶艺,茶人,主题,程序,环境。

茶艺指制茶、烹茶、饮茶的技术,技术达到炉火纯青变成了一门艺术,它包括精茶、洁水、活水、妙器;茶道的角色是茶人,包括烹茶的人和饮茶的人,茶人当有资格标准;茶道要有主题,可严肃,可轻松。然而,友谊是茶道永恒的主题,茶道的过程就是程序,也就是茶道进行的整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应受到礼法教育,获得道德修养;中国茶道重视品饮的环境、茶室的格局和内部装饰顺乎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

“天人合一”的境地。

中国茶道吸收了古代哲学家的思想精华。儒家的中庸、和谐在中国茶道中表现为以茶励志,沟通人际关系,积极入世;道家强调的天人合一,精神与物质的统一的自然观、哲学观、美学观以及佛教朴素的思想境界都在中国茶道中体现得更加充分,这些无疑形成了中国茶道丰富的精神内涵。

中国茶道与文化艺术、地域民俗的契合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性表现出鲜活的个性风俗。有茶为诗魂之誉,以茶助文思,以茶雅趣,以茶歌舞;有北京的茶馆,天津的茶社,广东的茶楼,杭州的茶室等品饮茶的场所;有广东、福建的功夫茶,白族的三道茶,满族的盖碗茶等形式;有

7.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 篇七

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红楼梦》被改编得体无完肤,人物的形象变成了“哈韩”一族,黛玉红发飘飘,宝钗一头“短碎”,充斥着一股恶俗的味道。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面对所谓的流行文化的侵袭,所表现出的无奈与难堪。

当本民族的艺术精品被外来的一些文化泡沫淹没时,人们想到了什么?时至今日,亲情的淡漠、人情的冷漠、对生命的无视、对弱小的蔑视,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整体来看这是一个人情稀缺而不是人情过度的世界。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是历来有着急公好义、除暴安良、舍身取义、古道热肠、杀身成仁的传统,不是一直有着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向往亲情的传统吗?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现在却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只有批判而没有发掘,只有抛弃而没有肯定;二是认为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束之高阁,建几个文化馆,录几盘录像带就可以。思想界在批判传统文化时是犀利的,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则是软弱的。总是视传统文化为包袱,为阻力,却看不到传统文化的对中国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死,中国只能被称为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就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诚信危机。再比如“孝”,现在尽管人们已经较之过去有了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但很多人孝心已经没有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由于中国人口结构的日益老龄化,同时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孝”文化的式微也将带来严重社会问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族血脉之所以绵延至今从未间断,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承续传载功不可没。如果我们丢掉了传统文化的精髓,那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也就不是合格的炎黄子孙了。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仅做一个博物馆或者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让传统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力。同时传统文化的保护也不是对其进行隔离,跨文化的接触和族际之间的互动也是一个文化自身发展的必须。因此那种认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是将其一切传统都原封不动的保留,甚而采用与外界隔绝的方式,人为地阻绝其文化的变迁的思想是不妥当的。当前,在举办弘扬某类传统文化的活动时以发扬“传统”为名刻意“仿古”的现象,在中国各地是比较常见的。其实,刻意模仿古代的某些形式,却忽视对现代生活的反映和交融,其效果往往有限,甚至流于“形象工程”亦或市场逐利之嫌的作为,传统文化不是“濒危野生动物”,它并不缺乏载体。可以说只要有炎黄子孙的地方都可以做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无论是流于形式或刻板的“仿古”现象,还是仅仅加以保存和记录,都不是真正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讲话——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有名的”诸子百家“。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首先,对于文化艺术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演进的自觉水平。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国家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文化资源、人

文环境和民族素质,又是一个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利用,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丰富的经济生长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文化作为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没有后劲,我们就无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传统文化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富强民主现代国家的现实需要。其次,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开发与利用、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的关系。确保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首先得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按照自身的规律得到深刻的继承和持续的发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看似属于纯然的公益事业性文化建设投入,实则蕴涵着非常巨大的潜在效益和长远利益。不仅对实施保护的工作方针和工作原则在具体的运用中要严格掌握,避免急功近利走样变味的所谓“保护”,成为违反规律的草率操作与竭泽而渔的过度开发,以免动机良好措施不当的“保护”反倒成为毁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罪魁祸首;而且要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深刻认识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几种关系的极端重要性,凡是涉及上述关系的,都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和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则,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

最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必须上升到一个全民族的高度,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毕竟“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传承论文提要: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近百年来,国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冰火两重天。上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灭顶之灾,而尤其可悲的是使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难以为继,使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冷静的反思;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恢复,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思想文化界一道众所瞩目的风景线。由政府到学界,由国内到国外,国学热不断升温。如,在《百家讲坛》阎崇年讲清帝、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讲三国、王立群讲史记、于丹讲论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了国学版,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开设了“国学频道”,新浪网高调推出乾元国学博客圈,政府举办了“俄罗斯‘中国年’”、“德国‘中国年’”,在各个国家开设孔子学堂,等等。这一冷一热带给我们很多思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笔者简要地探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方式作了思考。

一、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我们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识之士也在不断思索,1935年《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应进行本位文化建设。指出对肇始于近代的民族文化危机,“我们不能任其自然推移,我们要求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同时,“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的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1958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建议以儒家文化为主,融会西方“民主、科学”,以达“返本开新”后的世界价值和济世功用。2004年《甲申文化宣言》的策略落脚点:侧重强调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平等、多元共生的见解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未来的可能性贡献。“主张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因素”,“不同族群的恒久信仰、行为方式和习俗,则理应受到尊重”,“主张文明对话,以减少偏见、减少敌意,消弭隔阂、消弭误解。我们反对排斥异质文明的狭隘民族主义,更反对以优劣论文明”。近代中国的三次文化宣言,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建设策略在价值取向和技术选择上的理性趋势。

二、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后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定程度上起着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但仍然有与现代化融合从而促进现代化成功实现的诸多营养成分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东亚价值观”仍是亚洲各国发展的文化基础,而且还受着那些“文明过度”的西方学者的特别青睐——认为在中国这种以伦理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可以寻求到医治由“过度文明”带来的“文明病”的良方。

(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尽管这个“文化酱缸”在一定时期内束缚了历史的发展,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摒弃糟粕,以史为鉴。

(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的“神”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的“形”是文化的“神”的载体,要发挥传统文化新的生命活力,就应实现其“神”与其“形”的现代统一。因此,一方面要致力于传统文化固有的“形”保存、保护——经典文本、文物古迹、传统节庆、优良的民间习俗、民间谚语等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挥作为传统文化其“神”的载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总结传统文化中的“神”,对其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中国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使有“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现代生命力。

(三)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腐朽、落后、愚昧成分已经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必然会被文化自身的新陈代谢所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兼爱”、“尚贤”、“自强不息”等普适性文化元素要大胆地发扬光大,应该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观念、****理论等文明成果,要像学习马克思主义一样,吸收、消化、使之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更加完善。

三、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

(一)学校教育活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

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2006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笔者认为,要系统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还应该将其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独立于语文、历史等其他各科。这是向中国知识阶层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知识阶层是发展文化的生力军,是普及文化的传播者。这门课程应重在介绍中国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文学艺术等,让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产生敬畏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发展的联系而产生自信心;吸收中国传统思想而提高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而获得美的教育。

(二)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向大众、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宣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目前,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斯宾格勒的“文化有机论”与季羡林的“21世纪是东方文化世纪论”,以及不少学者认同的“太平洋世纪论”都认为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将成为世界主流或内核。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传统文化在扬弃了落后和腐朽,在吸收了中国新文化、新思想,在融合了世界先进文化后,将在中国、在全世界显出勃勃生机。中国“礼义仁智信”的做人原则,教化为本、以德为先的政治策略,饱含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风俗民情,孕育中国悠久历史的名山大川,将成为中国先进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蕴藏着丰富价值理念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在人类新一轮道德价值规范的重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的和平崛起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会以新的方式与世界文化、现代文明并存,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文化渊源流长,纷繁复杂,没有中国文化产业的振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可能走得长远。所以,中国文化产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中华民族都十分重要。因此,需要下大力气去发展中华文化产业。首先,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文化属社会意识,是上层建筑范畴的概念。因此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决定什么样的文化产业,所以要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有个良好的经济基础。文化产业是文化需要的衍生产品。要走一条良性的文化产业路子,必须要有对良好社会文化的巨大需求。因此必须引导文化消费。进行适量正当的文化消费。其次,中国文化产业有多种衍生,需要进行选择。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就需要立足中国,稳稳地实践,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照搬照抄他国文化经济模式。这样,很容易掩盖住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特点,而简单复制了垃圾文化。文化是一种精神需要。文化产业的发展折射出经济发展的背景。文化产业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特点。这样的文化才是中国特有的,土生土长的中国文化。当然,文化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当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与外来的先进文化产生融合。中国文化产业的多样性,由此而产生了源于本土的文化与输入性的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以后产生的新的中国文化产业之间,有了对立。这就需要进行甄别。不能一概而论,社会主义的苗好,资本主义的草不好。关键是文化的发展能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有益的。再次,凡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发展中国文化产业最初,必须进行规范文化产业。建立良好的文化市场经济秩序。使文化经济的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文化产业发展

8.中国和西班牙文化 篇八

abogar por 主张

acuerdo 协定

administración 政府

alianza 联盟

amenaza recíproca 相互威胁

aprender las lecciones de la historia 以史为鉴

armamento 军火

asunto interno内政

auto control 自我克制

bando independentista 台湾分裂势力

batalla 战役

buena vecindad 睦邻

buena vecindad y amistad 睦邻友好

caracterizarse por 以。为特点

Carta de la ONU 联合国宪章

chantaje nuclear 核讹诈

cinco principios de coexistencia pacífic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oexistencia pacífica 和平相处

comunidad internacional 国际社会

conceder importancia a 重视

concerniente a 有关的condenar 谴责

conferencia会议

conflicto 冲突

conflicto regional 地区冲突

consenso 共识

convenio 协议

declaración 宣言

definido 明确的dependencia recíproca 相互依存

derechos humanos 人权

derivado 来源于

descartar 排除

diálogo对话

diplomacia 外交

disputa 争端

distensión 缓和

economía 经济体

economía abierta 开放式经济

economía mercantil 市场经济

eje 轴心

en gran medida 很大程度上

en términos generales 从总体上看

enérgicamente 坚决

enfrentamiento 对抗

equilibrio平衡

equilibrio de fuerzas 力量平衡

erradicar 根除

escalada del conflicto 冲突升级

esforzarse por 努力

estabilidad 稳定

estado soberano主权国家

estrategia 战略

estrategia fundamental 基本战略

expansión 扩展

foco de tensión 焦点

globalización 全球化

grupo 集团

guerra 战争

guerra fría 冷战

guerra santa 圣战

hegemonismo 霸权主义

inflación 通货膨胀

integración 一体化

integración política y económica 政治和经济一体化

integridad territorial 领土完整

intervención 干涉

intervenir 干涉

intransigencia 态度强硬

ley internacional 国际法

libre comercio 自由贸易

libro blanco 白皮书

liga 同盟

litigio 纠纷

litigio internacional 国际纠纷

mal 邪恶

mercado mundial 世界市场

militarismo japones日本军国主义

monopolio internacional 国际垄断

multipolarización 多极化

negociación secreta 秘密谈判

neocolonialismo 新殖民主义

nuevo orden político-económico internacional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objetivo prioritario 优先目标

OMC 世贸组织

ONU 联合国

oponerse 反对

organismo internacional 国际组织

organización internacional 国际组织

país desarrollado 发达国家

país en vías de desarrollo 发展中国家

país industrializado 工业化国家

país neutral 中立国

país nuclear 核国家

partido nacionalista 国民党

pauperización relativa相对贫困

pendiente有待解决的,悬而未决的perjuicio 损害

persistir 坚持

política exterior 外交

posición 立场

postulado 主张

postura 态度,立场

potencia 大国

primordial 重要的problema 问题

problema internacional relevante 重大国际问题

prosperidad繁荣

protocolo-carta 议定书

recesión económica 经济衰退

recurrir a 诉诸

reflexionar 反省

refugiado 难民

relaciones de socio 伙伴关系

relaciones económicas internacionales 国际经济关系

relaciones este-oeste 东西关系

relaciones exteriores外交关系

rendir homenaje-cultos 参拜

resolver pacíficamente 以和平方式解决

responder a 符合revolución革命

salvaguardar 维护

sanción económica 经济制裁

sistema de relaciones internacionales 国际关系体系

soberanía 主权

soberanía nacional 国家主权

tendencia 趋势

tomar parte activa en 积极参与

tráfico de droga 毒品贩运

tratado 条约

un país, dos sistemas 一国两制

unificación pacífica 和平统一

Unión Europea 欧盟

Viejo Continente 欧洲大陆

viejo orden económico 旧经济秩序

9.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篇九

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国酒文化是中国璀璨的传统文化之一,自从人类发明了酿酒,酒不仅与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炎黄子孙。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们谈论着酒得酒失,品评着酒色酒香,吟咏着酒诗酒歌,遵从着酒礼酒俗 …… 于是,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酒文化。

一、中国酒文化在政治中的地位 酒最早起源于商、周时期,距离至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早时期的中国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酒大多数都是以粮食做酿造材料的,所以酒和农业就开始形成了密切的关系,那时候的诸侯国都开始把酒作为粮食丰收的晴雨表。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直接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整个国家经济而言,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即使是当今社会仍旧如此。酒税收入关系着国家的强盛,它直接与军费、战争有关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酒的厚利往往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不同酒政的更替变换,反映了各阶层力量的对比变化。

10.精神分析和中国文化 篇十

精神分析和中国文化

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同中国文化的`关系,理论界谈得较多的一面是这一理论对中国文学及其批评断断续续发生的影响。如鲁迅交代他创作《补天》是取弗洛伊德学说来释人和文学的缘起。郭沫若早年《〈西厢记〉艺术上的批判与其作者的性格》一文中对王实甫《西厢记》的阅读,更明显带有弗洛伊德读《哈姆雷特》的痕迹。……

作 者:陆扬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刊 名:社会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SHANGHAI CHINA年,卷(期):“”(4)分类号:G0关键词:

上一篇:阿瓦提县庆五一五四表彰决定通知下一篇:最后一次讲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