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苏教版第六单元复习资料(共10篇)
1.小学三年级语文苏教版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篇一
11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日积月累】
1. 赞扬鲁滨逊的成语: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自强不息、知难而进、勇往直前
2. 富含人生哲理的语段:书籍是开启未知大门的钥匙;书籍是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书籍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书籍是穿越激流险滩的航船;书籍是指引前进方向的灯塔;书籍带我走向阳光大道……
江河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交汇成浩瀚的大海;雄鹰有至死不渝的意志,才能翱翔于辽阔的蓝天;松脂有千年不悔的意志,才能造化成珍贵的琥珀;腊梅有坚贞不屈的毅力,才能怒放在严寒的冬季;蜡烛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照亮人类的世界;种子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水滴有持之以恒的意志,才能穿破坚硬的石块。
【习题解答】
习题2答案:“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这句话告诉我们危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惧怕危险,因为一个具有大无畏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习题3答案:女孩子也要读。因为:1.这本书是一本世界名著,宣扬的是一种学会生存、学会独立、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的精神,这种精神男孩需要,女孩也需要。2.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做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意志的人。
推荐书目:《我飞了》黄蓓佳
内容简介:《我飞了》是著名作家黄蓓佳为少年朋友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整部小说激情荡漾,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描述,又结合了浪漫的魔幻手法。
小学高年级男生单明明热情、仗义,酷爱中长跑,却过早地失去母爱。生活在沮丧中的他一心盼望生活中能有奇迹发生。他与新来的男生杜小亚却因病离他而去。那个关于“飞”的理想和对杜小亚的深切怀念,伴着单明明成长,伴着六(3)班成长。在毕业前夕,单明明终于在同学们关切的目光中“飞”起来了。今后,还会有更高、更远、更美的飞翔在等着单明明和他的同学。
2.小学三年级语文苏教版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篇二
琴潭实验学校五年级语文组
一、本单元教材解读。
主题:【亲情依依】——折射出浓浓的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 第五单元由3篇叙事散文《爱如茉莉》、《月光启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和1篇说理文《谈礼貌》组成,折射出浓浓的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另包括一次习作和一次练习。
《爱如茉莉》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月光启蒙》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学本组课文时,应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应注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胆地把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习作五:请写一位身边的小能人(可以是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成绩优异的同学,也可以是电脑、制作、发明等方面的能手),写出一两个事例,要写真事,讲真话,题目自定。
练习五: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于生活、诵读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感悟作者的感情,并得到美的熏陶。
5、能选择一两个具体事例来写身边的一位小能人。
三、时间安排:
《爱如茉莉》 2课时 《月光启蒙》 2课时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2课时 《谈礼貌》 2课时 《习作5》 2课时 练习5》 2课时爱如茉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三段,通过细节描写,在字里行间揭示了什么是真爱。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
1、语言描述,激情导入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体会其中与众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爱。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茉莉有什么特点?爱怎么能像茉莉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二、认读感知、初步理解
1、自学课文。要求:
(1)圈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的句子,理解一些词语
叮嘱:爸爸叮嘱我什么?一遍两遍是不是叮嘱?爸爸会怎样叮嘱?生活中的你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叮嘱?(联系生活与展开想象相结合理解词语)
“寻思”、“随手”与“一本正经”:抓三个词语的对比体会母亲内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样羞涩、含蓄而芳香。
蹑手蹑脚:形容脚步很轻。为什么蹑手蹑脚?怎样蹑手蹑脚?(做动作)
3、梳理概括。
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三、巩固生字,描红临写
1、练读词语
2、趣味记字
(1)温柔的手——打一字(揉)(2)有心不平静,有话不可信——打一字(荒)
3、描红临写
四、布置作业
1、写好生字,记住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感受茉莉
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茉莉?每一次写茉莉分别带给人什么感受?
2、学生读书、交流,出示词语:平淡无奇、洁白纯净、诗意、弥漫、缕缕幽香、袅袅
3、在作者眼里,茉莉开始是平淡无奇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茉莉变得洁白纯净、富有诗意、散发出缕缕幽香,还袅袅地钻进了心中。为什么呢?
二、精读课文,品味爱心
1、描述:爸爸和妈妈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2、要求:自读课文,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师生合作,交流深化
1、小组交流。交流内容:从哪些细节,那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交流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
2、班级交流(预设)。
(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2)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3)“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她一动我就惊醒了。”和“爸爸去洗漱„„爱如茉莉”
四、归纳提炼,诵读积累
1、朗读全文,整体回归。
2、出示小诗,练习诵读。
爱是妈妈劳作的身影,爱是妈妈羞红的脸,爱是对亲人的片片思念,爱是费尽心思编织的美丽谎言。
爱是轻轻的叮嘱,爱是心情的坦然,爱是亲密的牵手,爱是阳光的恬淡。
爱是真诚理解,爱是沟通无限,爱是会心一笑,爱是温情款款。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爱如茉莉,清幽香远。
(1)读一读,背一背。
(2)不同的人对“爱”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想一想,议一议,把你或他人眼中的真爱记录下来。月光启蒙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2、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第一段(1~5):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第二段(6~13):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14):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4、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
2、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听这位农家母亲的声音。
二、精读指导
1、学习1~5自然段
(1)自由读,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
(2)学生交流感受
①篱笆小院和谐、惬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篱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详的母亲,乖巧的“我”。
②母亲的嗓音甜润、轻盈: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3)谁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诵母亲所唱的歌谣?
(4)女生齐读2、3自然段。
(5)出示: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交流:母亲的声音甜美,充满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亲动人的音韵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飘逸。
(6)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
(7)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4、学习6~13自然段
(1)自由读6~9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一句话
(2)出示: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交流: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②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3)自由读10~13自然段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交流
③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
5、母亲的歌谣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6、出示:最后三句话
(1)从这三句话中,你能看出“我”想对母亲说什么?
(2)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
(3)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指名读,齐读。
三、总结全文
1、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
2、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走入记忆的长河,再在母亲的爱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
3、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给过你什么帮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板书:
17.月光启蒙
唱歌谣
讲故事
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唱童谣
飞向诗歌的王国
猜谜语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相遇。教学准备:写有重点句子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爱因斯坦(?)说说你对他的了解。齐读课题。
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思考: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3)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
2、学生自读。
3、检查自学情况。
4、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
5、再次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根据学生交流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时间在推移)“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三句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6、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引导让学生自由提问。(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出示:老人蓄着一棒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 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
(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出示: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足及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C、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2、当小女孩把这见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师引读父亲的话。
3、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根据回答出示: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7、小结: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从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第一次相遇,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二、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4、分角色读第二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三、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4、分角色读第三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四、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板书:
第一次相遇
撞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第二次相遇
遇
第三次相遇
等待
谈礼貌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一个人是否讲礼貌,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谈礼貌的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什么地方要讲礼貌?礼貌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
2、检查:(出示小黑板)
(1)读新词语:
(2)朗读下列古训或俗话: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3)挑选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当众读一读,师生评点,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读通句子,读好人物对话。
三、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然后提出来。(放到下节课讨论)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章〗
一、质疑导入,激发情趣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初读了课文。我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解决这个问题。课文讲了好几个有关讲礼貌的故事,可教师想不通:为什么课题不用《礼貌的故事》,而要用《谈礼貌》作为课题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再讨论讨论。学生交流,适时点拨。
学生思考问题
二、精读感悟,迁移运用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道理?
2、自读,交流。(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板书: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齐读。
3、、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4、谁能用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分别说说“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5、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把这个道理记在脑子里。
(二)精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请同学们先把写故事的语句用括号圈出来,再自由选择一个故事读一读,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读好。谁能把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就说明他已经读懂了。
练读,交流读,评点,板书:故事说理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一个故事后面的一句话。
出示: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联系故事内容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讨论、交流、评点)
完成如下板书:神态、动作、语言
3、如果我们把这三段话交换一下位置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想说的?
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写故事的语言及第三自然段中说理的句子。
再读第二、三个故事后面的话,再结合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讨论、交流、适时评点)
板书:贴切
小结:可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4、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读一读,学生讨论、交流。
三、交流收获,自悟自得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取得了哪些收获?
齐读第五自然段。交流。
四、总结
1、说说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
2、完成课后练习
根据刚才我们学到的方法,怎样才能把事例说好?
(1)先定内容,内容要与讲礼貌有关。
(2)说的时候要紧紧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说好处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要紧密结合事例的内容来谈。)
3、练习说话。(准备、交流、评点)
习作5
教学目标:
1、写人的习作练习,写一个“我身边的小能人”。
2、学习用一两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弄清征文启事的要点,练习向各种儿童报刊投稿。教学重点:用一两个事例反映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生动具体地描写反映人物特点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
1、课前谈话:上课前我们先聊一聊,你的偶像是谁?用最简短的话说一说为什么把他当作自己的偶像?
2、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人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杰出才能或突出成就的人,都是些“能人”。(板书:能人)“能人”的确值得尊敬,可最近我一听到能人这个词就有说不出的烦恼,猜一猜,我为什么会烦恼。
3、猜不出吧,还是让我来告诉你,最近学校让各班评选出班级的小能人,名额只有一个,可是我们班的同学都很优秀,我不知道选谁合适。愿意帮我选出身边的小能人吗?(板书:我身边的小能人)
二、交流材料,拓展思路
1、引导审题:谁先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小能人”。(让学生自由谈,引导总结出指“有一定特长的人”)
2、生生互动,拓展思路
(1)你们准备推荐谁?同组的同学先讨论一下(不要说这个人的名字,说说这个的特长,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给他说的这个人起一个绰号,并猜猜他是谁。)
(2)指名说自己推荐的人的特长,其他同学根据特长内容起绰号,猜猜是哪一位同学。(请推荐者将被推荐者的名字写上黑板)
(3)有不同意见吗?你推荐的是谁?他有着怎样的特长(大家猜猜他说的这个人是谁,准备给他起个什么绰号)
(4)下面有请获得“我身边的小能人”提名的同学上台。教师扮演记者采访:“我是射阳国际外语学校广播电台的记者,这次你获得了小能人的提名,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的?”
3、多边互动,交流素材
有这么多的同学获得了提名,可获奖名额有限,究竟该选谁呢?请支持者们互相讨论一下,然后介绍小能手的事迹给老师听一听,看哪一位同学的事迹多,理由充分,就选谁好吗?有相同意见的小组之间互相串联。
4、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理由。
5、刚才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们说班级里谁对这几位同学最了解(小能手自己),如果你们是记者,准备问他们些什么?
6、进行模拟采访,引导被采访者说出自己最难忘的事。(引导板书:典型事例)
三、写法指导:
1、我相信听了这几位同学的自我介绍后,同学们对他们更加了解了。学校在展“我身边的小能人”评选活动的同时,还开展了相关的征文活动。请看一看征文启事。
2、学生自由阅读征文启事,课本107页
3、读了征文启事,你觉得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们的。(引导学生归纳、板书)
四、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练习5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了解一些生活中最新出现的词汇。
2、让学生通过诵读掌握一些表示说话时的情态的词语,积累以备用。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即兴演讲。
5、学写毛笔字。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丁大勇和爸爸看电视时,爸爸对大勇的“劲歌劲舞”这个词表示不理解。
(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什么是新词儿?
(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说新词出现的原因。
(4)引导学生小结: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新的词汇层出不穷,这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多留心,多学习。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它们的意思。(2)学生试说这些新词儿的意思。(3)教师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思考准备。(2)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知道的新词儿。
(3)总结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2)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全班交流,说出这些词语的特点。(4)同座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的大概用法和使用的语言环境)
(6)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与反馈。
(1)指名读,集体练读。(2)用其中的一些词语模拟一个语言环境,说一段话。
(3)集体齐背,指名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是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月光启蒙》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的匀称、合理。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体,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一气呵成。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辅导。(3)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3)学生再次练写。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学生自选话题。(可用题中的参考话题,也可自己拟定话题)
2、指导
(1)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演讲的技巧和时间分配技巧。
(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话题用五分钟的时间作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练说各自的话题。(各组学生互相提出各自对对方演讲的看法)
(4)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
3、反馈。
(1)指名上台演讲。(师生共同评议演讲的内容、用词、语气、方式是否得当)
(2)评议小结。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售、军。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售、军”的书写方法。(2)学生练写,发现问题再指导。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3.小学三年级语文苏教版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篇三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3、练习用“允许、”造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难点:、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读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2、小结:‘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二、初读课文、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新词,努力读得正确、流利。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学生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有什么问题写在书上。
2、学生提问,教师小结归纳。
2、着重讨论: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
四、作业、巩固生字,描红书写。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来学习20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指名朗读课题
讨论:课题为什么加引号?“你”指谁?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2)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结果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
学生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问题,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
三、交流自学情况
交流第一个问题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
“从未见过、鱼竿弯成弧形、大家伙”
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板书“汤姆”“惊喜”
(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爸爸”“赞赏”
(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这么熟练。”
(4)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
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
2交流第二个问题
(1)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同桌学生讨论,理解这是公园的规定。
(2)比较句子
a你要把这条鱼放掉!
b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
指导学生同“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
(3)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不情愿
理解词语“允许、必须”,练习造句。
指导读好这句话
3交流第三个问题
(1)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
下面,我们要举行一个辩论会。哪些同学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请你们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汤姆放掉鱼;哪些同学同情汤姆的,也要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爸爸不要放掉鱼。
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
提示
汤姆:a这条鱼很大,很难钓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钓不到了。
b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通融一下。
c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不放也没关系。
爸爸:a虽然鱼很大,时间也很短,但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动。
b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要遵守规定,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更要遵守规定。
c做人要诚实、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
(3)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5-1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
板书:斩钉截铁
(4)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他会想些什么呢?
(6)再读课文5-12自然段
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
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
“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
(2)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
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
板书: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五、作业
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惊喜→不情愿
爸爸:赞赏→斩钉截铁
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8、狼和鹿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引号的作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4、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从“狼和鹿”的故事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狼为什么是“功臣”?而鹿是“祸首”?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问:当你们刚看到课题的时候,曾想到它会是一篇什么样的?
2、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它写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标上小节号,一边读一边想想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
繁殖捕杀枯黄生机勃勃
惨灾难葱绿传染病生儿育女
指名读一读
讨论“怎样抓住它的关键部件记忆字形?
说说你不能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3、课文告诉我们了狼和鹿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根据学生回答,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课堂作业、练习读课文,准备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词语
3、描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继续学习课文,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幅画来描绘。
想想:每幅画上该画些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不太好画的部分用直线标出。
交流自己的画。
2、讨论:
(1)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
(2)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结果,凯巴伯森林变成了什么样子?
理解: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
体会森林里闹饥荒的情景。
3、板书:
4、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5、过渡
从一百多年前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是什么意思?
6、学习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7、讨论:
(1)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讲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坏蛋”什么意思?鹿怎么成了“大坏蛋”呢?
8、小结:文中三处引号所引用的词语都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
三、由事明理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指导复述
指导:恰当引用文中例句,有利于复述。
同桌练习复述。
指名当众复述。
六、作业、总结: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把你的想法赋诸于行动。让大家齐心协力,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
2、现在有人想在凯巴伯森林入口处竖一块警示牌,你认为该在上面写些什么?
七、生活小水滴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小水滴”,去调查,了解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们愚蠢的行动;去行动,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将得到的奖品是地球的美丽和人类后代的幸福。
板书设计:
8狼和鹿
功臣
狼暗算鹿
森林
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鹿只有四千只
鹿
活泼
美丽
嬉戏
祸首
狼被捕杀
森林
绿色消退
枯黄蔓延
鹿超过十万只鹿
疾病象„.游荡
只剩下八千只病鹿
9、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2、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3、初读,理清脉络:
(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
(3)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4、练习分角色朗读。
(1)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点评)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
2、学生整体默读全文,从人物的角度再次感悟。
3、指名谈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相关段落。
4、课后研究性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板书设计
9放飞蜻蜓
捉蜻蜓
识蜻蜓
放蜻蜓
习作6
教学目标:、读懂例文,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对不良现象的看法,并发出合理的倡议。
3、在练说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它写下来。
努力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有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青蛙的资料、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引出话题、(播放光盘:青蛙捉害虫的情景。)师: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谁在干什么?看谁说的准确、生动。
2、学生根据内容说话。
二、情境启思,例文引路、让学生观察图画(几个小朋友在捉蜻蜓,蜻蜓在他们的网兜里扑扇着翅膀挣扎着)师:同学们,快看,灾难忽然就降临在正在忙碌的小蜻蜓身上了,瞧,那只被捉住的小蜻蜓怎样了?
2、引导学生想象:蜻蜓会说什么?
提供提示语:
蜻蜓有的绝望地说:
有的愤怒地说:
有的不解地说:
有的痛苦地说:
3、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想法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说给小组里的同伴听。
(2)指名发表看法。
4、读例文,再交流。
(1)学生自由读。
(2)指明朗读。
(3)师生交流:夏志成同学发表了怎样的看法,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还想在他的基础上补充或修改什么?(引导学生辨证地读例文。)
三、看图,指导表达自己的看法。
、cAI:一个老头叫卖青蛙。
2、请学生就这幅图谈谈自己的看法。
(1)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构思,形成观点。
(2)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看法。(或谴责或倡议)
3、将话题拓展:除了例文和图上的这两件事,在我们身边,你还想对什么现象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呢?(学生交流、评议:是否说清了观点,是否有凭有据,能不能被大家认同。)
4、师:如果把刚才你们谈的看法整理一下,写出来,就是一篇你的小评论了。大家快试试吧,争取让你的看法被大家接受,为社会新风做一份努力。
5、学生再次整理思路,准备成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完成初稿,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指名读自己的习作,集体评议:
、观点是否鲜明、正确。
2、把自己的见解说清楚没有,有没有凭据。
3、有没有独到的见解。
三、学生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初稿。
、好朋友之间互改。
2、自己修改。
练习6
教学目标:、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2、练习书写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紧下松的要点。
3、背诵八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4、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5、学写毛笔字——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教学重点:
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教学难点:
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第一题——处处留心。
、审题。
(1)学生自由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师生明确题意。
2、让学生默读小故事,并请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生试着读读没有加标点的短文,然后交流读没有标点的感受。
4、出示一首标点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清楚都称好。
5、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儿歌,回顾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
6、师生小结加标点的方法:先给断句,然后根据的内容、停顿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7、学生按照方法逐段给短文加上标点。
8、学生自由读读加上了标点的故事,感受语气,集体交流如何加标点。
9、练习读出感情,齐读小故事。
0、学生谈读了故事的启发、收获。
二、第二题学——写好钢笔字。、出示三个字:未、允、夹。学生读字,观察字型。
2、学生说说三个字的共同之处。(独体子,外形上呈三角形。)
3、观察例字,发现这类汉字的书写要点——上紧下松。
4、教师范写:夹。
5、学生描红、临帖,感受书写的技巧。教师巡视指导。
6、反馈:同座互相欣赏书写成果。互评和自评相结合。
7、再找找这种字型的其它字,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成语。、学生自由认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2、检查成语的读音。重点指导读准:妄、蠢、厉
3、集体交流,弄懂成语的含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原有经验或查词典谈自己的理解。)
(1)坐观成败:指对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的态度。
(2)按兵不动:是军队暂时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
(3)轻举妄动:妄,盲目。指不经过慎重考虑,盲目行动。
(4)操之过急:办事过于急躁。
4、学生再次认真读成语歌,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每排两个成语意思相近,可以连用;每行后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动”;成语的意思都和打仗有关;有些成语出自历史典故。)
5、练习背诵。
(1)根据以上发现,自己练习背诵。(边记边想)
(2)同桌互相背诵。
(3)指名背、集体背。
6、拓展练习:让学生说说其他关于战争的成语,扩充积累。
二、读读背背——古今贤文。、回忆已经背诵过的古今贤文,集体背诵。
2、学生自由读古今贤文,扫清字词障碍。
3、逐句交流、理解,获得启示。
(1)小组学习:在小组里,每人读一句,说说理解,互相补充。
(2)指名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说感受,再齐读。
(3)反复读,加深理解。
(4)说说这些句子都是写什么的。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练习背诵——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课时(想想做做)
一、复习导入、复习古今贤文《环保篇》,学生齐背。
2、由环保的话题引入新课:学生谈谈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及其重要性。
二、想想做做
、了解表格要求。
(1)学生认真看看所需填写的表格,弄清要填的内容。
(2)根据内容讨论:我们需要做哪些调查工作。
(3)分小组,明确分工及注意事项,合作完成调查任务。
2、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进行调查,作好记录。
3、集体交流,各自汇报调查结果。(汇报时,帮助学生弄清什么是落叶树及落叶树的种类;什么是常青树及其种类。)
4、讨论:结合调查结果,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可以引导学生从花草树木的种类及种植的位置等方面考虑。)
5、将建议可行化:小组合作,会画的,会写的,分工合作,完成一份可行的校园绿化建议。
4.小学三年级语文苏教版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读、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理解为什么狼成了“功臣”,鹿却成了“祸首”。感悟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出示“狼、鹿、”图,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谁业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2.那么,今在,我们来学习第19课(板书课题)(齐读)。3.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那么,狼和鹿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2.检查:
出示词语。
3.自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讨论交流。(1)贪婪:形容不知满足,贪得无厌。(2)凶残:形容非常狠毒、残暴。(3)暗算:暗中算计。
(4)袅袅:a.形容烟气缭绕上升,炊烟;b.形容细长。(5)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6)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7)糟蹋:a.浪费或损害;b.侮辱。
(8)饥荒:a.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b.经济困难;周转不灵。(9)葱绿:形容长势很好,绿得很绿。(10)自由:不受任何拘束,很自在。检测学生课文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长句子。4.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了些什么? 5.理清脉络。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狼和鹿共存时森林的景象。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人们杀掉鹿的天敌一一狼后森林的景象。第三段(第4自然段):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居然是“功臣”。
三、朗读课文
四、总结
1.你能大概说说文章写什么吗?(引导学生抓住“狼与鹿”这两种动物,说一说)2.对文章进行质疑。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生字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课文主要写了怎样一个故事?
2.过渡:我们先去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看一看。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插图:来到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你看到了什么? 2.交流(森林„„小鸟„„鹿„„随机点评学生用到的好词好句)引导学生想象并说说当时的森林的是什么样的?
3.指读第一自然段: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概括。(交流、板书:生机勃勃)
4.再读: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的景象? 5.指名交流读(随机圈点:一片葱绿、歌唱、嬉戏)
当时的鹿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这些鹿为什么这么的快乐呢?
6.如果学生不认为“但鹿群的后面„„人们时刻要提防狼的暗算”也在写森林的生机勃勃,师问:这些句子在写什么呢?
(如果学生有争议,教师可提示:现在争论为时过早,学完课文再发表自己的意见。)7.交流:写出了狼的贪婪、凶残。(近义词)8.再读:哪些词语写出了狼的贪婪?哪些词语写出了狼的凶残?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9.交流(随机理解 “下毒手” “暗算”)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图上哪些鹿会被狼吃掉?哪些鹿不可能被狼吃掉?为什么?因为不断遭到狼暗算,凯巴伯森林只有四千只。
10.指导朗读。
三、引读第二自然段
1.看到这个情景,当地居民会怎么想?怎么说? 2.过渡:所以,当地居民——恨透了狼。
3.选择字义:“透”(1)(2)(3)4.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当地居民恨透了狼? 引导学生通过25年体会杀狼的时间长,通过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体会杀得多。
5.板书:狼被捕杀 板画示意图: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狼被大量捕杀后,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2.哪一句写失去天敌后,森林成了鹿的自由王国?那么到底有多少只鹿呢? 3.指读、板画示意图:
4.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在“自由王国”上加上引号呢?自由读下文,找答案。(“自由王国”发展到最后是灾难降临后的悲惨世界)
5.交流、板书:灾难降临(什么灾难? 饥荒、疾病)
6.这些灾情严重吗?哪里看出?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思考:现在的凯巴伯森林是什么样的? 7.交流、朗读或说说哪里看出灾情严重?:
饥荒 “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而吃得下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1)从“灌木、小树、嫩枝、树皮”的顺序看出,朗读时的语音轻重
(2)从省略号里可以看出(省略了什么?一切能吃得到而吃得下的绿色植物)(3)指导朗读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1)找出一对反义词(“消退”“蔓延”)(2)这一增一减的速度怎样?哪里看出?(3)指导朗读 板画示意图:
疾病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了什么?(2)继续交流 板画示意图:那么,此时的鹿群是怎样的呢?训练学生想象说话。8.现在你认为该怎么读“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
五、明理。
1.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吗?看示意图图说一说
2.理解“功臣”,为什么说狼是“功臣”?对于谁来说,狼是“功臣”?(理解引号的作用)从哪儿能看出狼是功臣呢? 3.鹿是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大坏蛋”。鹿它想这样做吗?是谁让鹿去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理解引号作用)
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思考:在狼暗算鹿,鹿只有四千只时,凯巴伯森林为什么会一片生机勃勃?而当狼被捕杀后,鹿群超过十万只以后,凯巴伯森林为什么会绿色消退、枯黄蔓延呢?
在狼暗算鹿,鹿只有四千只时,鹿为什么会那么活泼、美丽、快乐?而当狼被捕杀后,鹿群超过十万只以后,鹿为什么会疾病缠身、面临毁灭呢?
4.现在你认为该怎么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枪杀狼的语句。5.指导朗读:“一个跟着一个” “哀嚎”(同情、愤慨)
6.想象:狼倒在猎枪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知道它想说什么话吗? 7.现在你认为第一自然段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凯巴伯森林的生机勃勃?为什么?
8.指导朗读:前者是活泼快乐的生机勃勃,后者是充满杀机的生机勃勃,读时请掌握好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
9.读完课文,我想小朋友会有很多话要说,你想说什么呢?
请你给凯巴伯森林的入口处设计一块警示牌,把要说的话用最简洁的语句告诉每一个进入森林的人。10.交流、板书:维护生态平衡
5.小学三年级语文苏教版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篇五
教学本单元用2课时此教案为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复习巩固第三单元所学知识,进一步掌握字词,背诵的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做好课后习题。
复习过程:
一小黑板出示(本单元生字词)
1指名认读,书空生字弄清笔顺,理解部分词语意思。2给字找朋友,再用生字扩词。
3指导默写。(指名到黑板上默写)
4说说这些生字的偏旁名称。
一、朗读、背诵练习:
1朗读《学棋》《“黑板”跑了》《晚上的“太阳”》《“闪光的金子”
(1)指名读。
(2)背诵指定的课文和复述课文
(3)指导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2积累:
(1)巩固成语。
指名背诵成语。
讲讲成语故事。
说说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2)补充句子并加标点。
——是用来——————————————的。
我们像————————————。
————是——————。
(指导学生先说说再填写)
指名板演
其余学生在本子上练习
6.小学三年级语文苏教版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篇六
1.寓言故事的成语:
揠苗助长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鹬蚌相争 郑人买履 叶公好龙
狐假虎威 黔驴技穷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2.历史故事的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3.神话故事的成语: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女娲造人
玉兔捣药 精卫填海 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 夸父逐日
4.用“望”组成含有“希望”的意思的词:
希望 巴望 盼望 渴望 期望
5.用“观”组成含有“看”的意思的词:
观看 观察 观赏 观望
6.形容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的词语:
勤学苦练 废寝忘食 精益求精 聚精会神
专心致志 一丝不苟 如饥似渴 全神贯注
日积月累 持之以恒 再接再厉 取长补短
7.ABAC式词语有:
又大又甜 又惊又喜 又高又胖
又香又甜 又黑又长 又香又脆
又蹦又跳 又说又笑
8.ABAC式词语有:
将信将疑 尽心尽力 十全十美
全心全意 无边无际 有声有色
自言自语 再接再厉
9.含“如”的成语:
胆小如鼠 日月如梭 料事如神
挥金如土 游人如织 铁证如山
势如破竹 面如土色 水平如镜
江山如画 栩栩如生 始终如一
10.描写心理的成语: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安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胆战心惊
心急如焚 心花怒放
11.心情高兴的成语:
眉开眼笑 捧腹大笑 眉飞色舞
谈笑风生 笑容可掬 手舞足蹈
兴高采烈 喜上眉梢
12.描写友情的成语:
肝胆相照 亲密无间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荣辱与共 风雨同舟
海誓山盟 情深似海
13.描写自然景物的成语:
鸟语花香 山清水秀 青山绿水
百花盛开 奇峰异岭 绿树成阴
花红柳绿
14.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成语:
①春: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万紫千红 春意盎然 春光明媚 ②夏: 骄阳似火 暑气蒸人 狂风暴雨 烈日当头 烈日炎炎
③秋: 秋高气爽 果实累累 枫叶似火 秋风习习天高云淡
7.苏教版三上语文复习第六单元 篇七
hào qí
qí ɡuài
mãi tàn kuànɡ wù
bâi kã
shū shū
dìqiào
páo gēn wân dǐ()()
()()()
()()()jiǎo yìn
fēn fēn
jī liâ
qì shì xiōnɡ xiōnɡ
mán bù jiǎnɡ lǐ
bù yóu fēn shuō()()()
()()()yī yōnɡ ãr shànɡ
pīn mìng
hóng liàng
yǒuqìwú lì
tuō xiǎn
zhēng chǎo()()()()()
()
xīn sī
chì bǎnɡ
shǒu bì
zhìhuìlǎo rãn
hánɡtiān fēi jī
dān xīn páng rán dàwù()
()
()
()()()()wú yǐnɡ wú zōnɡ
zì yóu zì zài wâi xīng
wãi xiū
zhuǎn yǎn jiān
jiū
jìng
()()
()()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石头书上的字是指__、__和__。画是指___、___、___。联系上下文解释“刨根问底” _________________。2.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___的争吵。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___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 小稻秧望着这群___的杂草,说:“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这群杂草___,___,__地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气得脸色腊黄,当场就病倒了。小稻秧遇到的“险”是指______,_____帮小稻秧脱了险。
3.一架飞机在天空____地飞着。他一会儿__,一会儿__,一会儿___,觉得很得意。突然一声呼啸,一个____腾空而起。只见他___,___,____,转眼间便飞得____。
4.航天飞机的特点是飞得____,本领__,可以释放和回收____。5.《竹石》这首诗的作者是__(朝代)___(人名)。全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敬佩竹子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既有“风”又有“雨”的成语: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请你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看拼音写词语
hào qí
qí ɡuài
mãi tàn kuànɡ wù
bâi kã
shū shū
dìqiào
páo gēn wân dǐ()()
()()()
()()()jiǎo yìn
fēn fēn
jī liâ
qì shì xiōnɡ xiōnɡ
mán bù jiǎnɡ lǐ
bù yóu fēn shuō()()()
()()()yī yōnɡ ãr shànɡ
pīn mìng
hóng liàng
yǒuqìwú lì
tuō xiǎn
zhēng chǎo()()()()()
()
xīn sī
chì bǎnɡ
shǒu bì
zhìhuìlǎo rãn
hánɡtiān fēi jī
dān xīn páng rán dàwù()
()
()
()()()()wú yǐnɡ wú zōnɡ
zì yóu zì zài wâi xīng
wãi xiū
zhuǎn yǎn jiān
jiū
jìng
()()
()()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石头书上的字是指__、__和__。画是指___、___、___。联系上下文解释“刨根问底” _________________。2.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___的争吵。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___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 小稻秧望着这群___的杂草,说:“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这群杂草___,___,__地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气得脸色腊黄,当场就病倒了。小稻秧遇到的“险”是指______,_____帮小稻秧脱了险。
3.一架飞机在天空____地飞着。他一会儿__,一会儿__,一会儿___,觉得很得意。突然一声呼啸,一个____腾空而起。只见他___,___,____,转眼间便飞得____。
4.航天飞机的特点是飞得____,本领__,可以释放和回收____。5.《竹石》这首诗的作者是__(朝代)___(人名)。全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敬佩竹子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既有“风”又有“雨”的成语: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请你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
8.小学三年级语文苏教版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篇八
1、报听写(能正确写出拼音和汉字)
树梢 赤脚 使劲 妹妹 发射 兴奋 短粗 咬嘴 本领 碰巧 脱下 强大 这些 船夫 难受
挂帆 推举 奖品 一对翅膀 自由 蜻蜓 蜜蜂 生怕 天长日久 坚硬 爬行 狐假虎威 寻找
反抗 胆子 松开 爪子 威风 借书 吓跑 东张西望 大摇大摆 摇头摆尾 神气活现
2、注音(能正确读出拼音)
糟糕 辫子 嘴唇 催促 蜗牛 甩下 蝴蝶 冠军 唯恐 勉强 窜过 狡猾 骨碌 扯着嗓子 百兽 违抗 走一趟 朝着 纳闷
3、笔顺(能正确写出笔顺) 射 短 受 推 怕 翅 虎 威
4、偏旁部首(能正确说出名称,并能找出3个以此为偏旁的字) 身 矢 支 口 米 虫 走
5、多音字组词(能正确写出两种不同读音并组词) 强 朝 一 背 倒 重 行
6、相近字组词(能分辨出两个字的不同并组词)
稍( ) 推( ) 些( ) 怕( ) 夫( ) 胆( ) 借( ) 爪( ) 脱( )
消( ) 谁( ) 此( ) 拍( ) 天( ) 担( ) 腊( ) 瓜( ) 说( )
悄( ) 难( ) 饺( ) 柏( ) 蜻( ) 受( ) 木( ) 射( ) 各( )
咬( ) 青( ) 爱( ) 本( ) 谢( ) 条( )
吹( ) 列( ) 挂( ) 蜂( ) 清( ) 坚( ) 违( ) 借( ) 威( )
次( ) 烈( ) 蛙( ) 峰( ) 竖( ) 伟( ) 错( ) 成( )
7、加偏旁组词 兑 ( ) 虽 ( ) 圭 ( ) 隹 ( ) 白 ( ) 寸 ( ) 羽 ( )
旁 ( ) 青 ( ) 蜂 ( )
8、扩词(能组出至少3个词语) 劲 短 粗 拍 威 寻 抗 假 恶 吓 爪
二、背诵
1、课文5和练习3读读背背。
2、按课文内容填空(挖去课文和读读背背中的生字填空)
例:跋( )涉( ) 餐( )饮露 ( )( ) ( ) ( ) 赏( )悦( ) ( )信( )疑
三、运用
1、造句(会造出完整的句子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①……觉得…… ②……接受…… ③……碰巧…… ④……坚硬……
2、形容词与动词的恰当搭
例1:
茂密的 翅膀 慢慢地 飞翔
狡猾的 光线 自由地 喊叫
有力的 森林 飞快地 前进
强烈的 狐狸 高兴地 爬行
( )的太阳 ( )的夜空
( )的海洋 ( )的外衣
( )的眼睛 ( )的花朵
( )的奖杯 ( )的外壳
4、理解词意
例1分辨词语:“唯恐”和“生怕” 意思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例2根据意思写词语:①远远地超在前面。( ) ②形容非常称心如意的样子。( )
例3解释字词:狐假虎威的假、威分别是 的意思,整个成语是 意思
5、近义词
寻( ) 使劲( ) 本领( ) 简单( ) 快乐( ) 水淋淋( ) 发射( )
希望( ) 欢喜( ) 正巧( ) 得意( ) 惊讶( )
6、反义词
水淋淋( ) 兴奋( ) 小心( ) 长( ) 细( ) 经常( ) 柔软( )
短粗( ) 难受( ) 骄傲( ) 容易( )
7、《谁的本领大》和《蜗牛的奖杯》分别告诉我们 的道理。
8、说话
①课文6、7、8复述
9.小学三年级语文苏教版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篇九
一、本学期我们要养成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读书做笔记有三种形式:摘抄、编写提纲、写读后感。
第一单元知识点
1.《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课文中的田老师是一位可亲、可敬的乡村老师。学了这篇课文,我想用这句诗来赞美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田老师善于用讲故事的形式给我上语文课,使我从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受到了文学的启蒙。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3.感谢师恩的名句: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赞美老师的名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
4.八字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含义:培植树木要十年,培育人才要上百年。比喻培育人才的不容易。
5.《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陶行知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6.《陶校长的演讲》每一问结构类似,都是以“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的形式呈现的。“建筑人格长城”指健全个人的人格。“真人”指真诚、不虚伪的人。“科学的健康堡垒”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
7.《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记述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通过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8.《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放牛捕蝉图。忽然“(闭口立)”,是因为他“(意欲捕鸣蝉)”。我们还从诗中“"(捕鸣蝉)”一词中可见当时是(夏季)
9.《题秋江独钓图》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一首题画诗。全诗通过九个“一”写出了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第二单元知识点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作者是著名作家孙友田。文题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是因为大自然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绿色的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亲近自然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健康成长。2.《装满昆虫的衣袋》课文记叙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赞扬了法布尔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探索和钻研精神。《昆虫记》是他的代表作。课文之所以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是因为这个题目最能集中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珍爱。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一个人只有执著地追求,才能在他所从事的事业中取得辉煌成就。
3.《变色龙》一课,记叙了作者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从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变色三个方面描述了变色龙的特征。提醒人们要保护动物。学完这课,我想到了名言:百闻不如一见。
4.“变色龙” 学名避役,它能够根据环境情况迅速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求得自身的安全。比喻没有原则见风使舵的人。
类似的三字俗语有: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井底蛙(孤陋寡闻、见识不广的人),千里马(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5.《金蝉脱壳》从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介绍了蝉脱壳的过程,脱壳时身体各部分出来的顺序是背→头→脚→尾。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与颜色。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我想到的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6.“金蝉脱壳”还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三十六计”还有:调虎离山、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打草惊蛇、苦肉计、空城计等。7.歇后语列举: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第三单元知识点
1.成语是指人们长期以来学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张口结舌:因离去而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2.《推敲》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他与孟郊、李贺等都被称为“苦吟诗人”。人们常把写诗或作文中斟酌词句叫做推敲。
3.韩愈主张用“敲”字有三条理由:①表明作者是一个有礼貌的人;②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③读起来也响亮些。4.5.《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是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后羿:为民造福;嫦娥:美丽善良 ;逢蒙:奸诈贪婪。
6.《读书莫放“拦路虎”》主要讲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不能绕着走,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拦路虎”指的是拦路打劫的土匪,在文中指的是读书时遇到的生字。读书时遇到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查字典,查字典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有耐心,二是要有恒心。7.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者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古希腊的伊索是个写寓言的高手。出自《伊索寓言》的故事还有《狐狸与乌鸦》、《农夫与蛇》、《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等。
8.京剧《红灯记》选段中的唱词表现了李玉和被捕时的英勇无畏和机智敏捷。“浑身是胆雄赳赳”。“千杯万盏会应酬”。意思是不管敌人如何凶残狡猾,诡计多端,他都会冷静对付。“时令不好风雪来的骤”,比喻形势险恶,敌人越来越疯狂;“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提醒母亲要时刻提高警惕,不可大意;“小铁梅出门卖货看气候”,“来往帐目要记熟”。提示铁梅在与地下党同志联络时一定要谨慎小心,切记对准暗号,不可稍有疏忽;平时还要“防野狗”,即警惕敌人特务爪牙耍花招。9.戏曲的剧种除了京剧还有越剧、秦腔、评剧、黄梅戏等等。10.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掩耳盗铃、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 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火眼金睛、精卫填海、天衣无缝、开天辟地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一鸣惊人 入木三分 三顾茅庐 胸有成竹 形容口才好的成语: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 妙语连珠 出口成章 形容才学出众的成语: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才华横溢 满腹经纶 含有“月”的成语:月下老人、水中捞月、披星戴月、日新月异 含有“然”的成语;庞然大物 恍然大悟 勃然大怒 井然有序
11.描写“月亮”的诗句有:①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第四单元知识点
1.《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事件通讯,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的骨灰撒放大海的动人情景,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深深怀念之情。本文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组织材料。为了充分表达人民对小平同志深深的怀念,作者运用了拟人、排比、对偶等手法。
2.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三大洋,地域渐次增大,暗含他制定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方针影响深远,“一国两制”中“一国”指一个中国;“两制”指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从时空两个方面说明小平同志影响的深远。
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与之有关的名言①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②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4.“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对人有益的、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东西。“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给”,给予;“拿”,索取。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这是一种超脱了人间亲情之上的崇高的爱。
5.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
6.《艾滋病小斗士》一文中的“小斗士”指的是 恩科西,他的死,引起了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这其中有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课文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故事。称恩科西为“艾滋病小斗士”是因为他不但能坦然面对艾滋病,不悲观,不消沉,还能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7.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0.小学三年级语文苏教版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篇十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狼和鹿》)。
2.在课文中,有些词语比较难读,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些词的读音
(出示:)嬉戏、贪婪、提防、血泊、青烟袅袅、哀嚎、灌木、蔓延、糟蹋、狩猎、开火车读词,读对跟读一遍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
1.狼和鹿的故事就发生在凯巴伯森林里,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我们能在凯巴伯森林看到怎样的画面。
(1)默读第一节,圈画出相关词句,用心体会。(2)交流:
出示句子: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嬉戏。大家都来读读,通过“翠绿、歌唱、嬉戏”,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些词语告诉我们,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园,是动物们幸福生活的家园,大家看这些鹿生活得多么自在、多么自由(出示课本插图)同学们看看图画,再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一下,凯巴伯森林的美好。
(3)在这个美丽的家园里,鹿群真的生活的那么自由自在吗?不是的!因为在鹿的背后时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儿狼,大家看:(出示句子:他们总在„„暗算)
生读:狼对着这四千只鹿虎视眈眈,而鹿要时刻提防着狼,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4)看到了这番情景,于是,凯巴伯的居民端起了猎枪,一只又一只的狼和鹿的天敌倒在血泊中。2.人们此刻一定很高兴,因为他们觉得凯巴伯森林从此会变成——(鹿的王国),事实真的如此吗?人们自认为,善意的举动到底给凯巴伯森林带来了什么?请默读第三节,用笔画出凯巴伯森林的变化。(1)师引读第1、2句话,鹿的疯长给凯巴伯森林带来了什么变化?(生谈森林的变化)出示: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蔓延。理解“消退、蔓延”区别消退、消失。引读:一年过去了,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十年过去了,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二十年过去了,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2)出示此时的森林图:此时的凯巴伯森林,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 指导朗读3、4、5、(3)森林里闹起了饥荒,鹿的食物在不断减少,可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生读余下的句子)这真是一场大灾难,这几句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数字、比喻„„)指导朗读6、7、8、9节。此时的凯巴伯森林不再美好,而是非常荒凉,非常可怕,请大家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3.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后果?(对,是鹿的大量繁殖),而鹿为什么得到大量繁殖的机会呢?(是因为狼等天敌的消失)如果有狼在,凯巴伯森林也不会这个样子,所以作者最后说:(出示:①人们做梦„„的“功臣”②而人们特意„„“祸首”)
(1)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狼倒成了功臣,而鹿却成了祸首,什么叫功臣,又何为祸首呢?你能说说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吗?
(2)狼对森林和鹿的功劳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鹿为何被称为破坏森林,毁灭自已的祸首呢?请结合第四自然段的相关内容,用上“因为„„所以„„”来说一说。
(3)为什么“功臣”和“祸首”要加引号呢?它们真的是有意保护森林和鹿群的功臣或者说是破坏森林、毁灭自已的祸首吗?
想一想,议一议。
(4)狼吃鹿只是动物的本能,所以称不上是功臣,而鹿破坏森林,毁灭自已那并非它愿意为之的,而真的祸首是人类。同学们看那些只凭感情用事,而不顾自然规律的人们,他们在干什么?读一读课文第二节,体会人们的愚昧无知。
4.假如你当时就在凯巴伯森林里,当你看到一只只狼和鹿的天敌无辜的倒在血泊中时,你想对那些人们说些什么?
(1)请同学们拿出笔来,在纸上写下你心中最想说的话!
(2)原来是人类闯下的祸,人们无意中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好心做了错事,让我们一起把课文第四小节再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其中的道理。
(3)凯巴伯当地的居民早已认识到保护生态平衡,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可是这样的悲剧还在我们身边一幕一幕地上演着。
(出示:①前几年,有些地区过量捕杀害虫的天敌——飞鸟,引发林木病虫害。②印度曾因大量捕杀水獭,使病鱼增多,鱼产量大幅度下降„„)
5.作为新时代的小主人,我们有责任把这个知识和道理传输给更多的人,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已的感想或准备怎么做?
【小学三年级语文苏教版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要点07-30
小学语文:第三单元《推敲》3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08-03
小学语文:第一单元《古诗两首-山行》1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06-21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资料10-14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字词09-06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250字10-13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诵读与欣赏》复习题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