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目标

2025-03-28|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目标(共13篇)

1.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目标 篇一

临床检验实验技能目标教学的应用研究

<临床检验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其实验教学时数占本门课程总学时的50%以上.因此,在临床检验技能教学中把传统的目的.教学改变为目标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作 者:赵鸿雁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职业学院,150025刊 名:中国现代药物应用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年,卷(期):3(23)分类号:G71关键词:

2.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目标 篇二

关键词:目标教学法,手术室,操作技能

临床带教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作, 要确保带教工作有步骤地实施, 应该拟定明确的培养目标。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1]。我科自实施目标教学法以来, 根据护理教学大纲要求, 结合手术室专科特点, 制订实习护生操作技能目标计划。使学生学习操作有了目标和方向, 带教老师教学具有目的性, 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教学目标的制订

1.1 制订手术室操作技能带教计划

1.1.1 教学大纲要求

结合专科特点及实际实施情况, 拟定不同时期的目标, 目标具有可行性。根据学生学历层次不同制订不同的目标, 学生层次有中专生、专科生、本科生3种。根据各层次学生不同的知识特点、学习方向, 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1.1.2 阶段性目标计划

我院实习护生在手术室实习期为3周, 分4个阶段:第1天~第3天为熟悉适应阶段, 由总带教负责;第4天~第10天为实践阶段, 采取“一对一”带教模式;第11天~第13天为强化训练阶段;第14天~第15天为终末评价阶段, 实行阶段性目标考核。

1.2 列出教学目标

1.2.1 知识目标

掌握各项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1.2.2 技能目标

掌握规范的操作步骤及流程, 能够用规范方法进行模拟操作步骤。

1.2.3 情感目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认真, 树立对病人身体健康负责、以病人为重的态度。

2 实施

2.1 建立管理体系

建立科室技能操作带教小组。有本科学历、具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及工作能力强的主管护师或以上职称的老师担任总带教老师;有5年护师以上工作经历、专科以上学历的老师担任临床带教;低年资护师担任带教助理。总带教老师负责全面工作, ①制订教学计划、教学目标。②评价不同层次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操作水平。③搜集综合带教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 并负责对学生的操作能力作出评价及鉴定。④负责教学质量检查及培训带教老师。

2.2 具体实施分4个阶段

2.2.1 第一阶段 (熟悉适应阶段)

目标:①熟悉各项操作步骤;②熟悉用物准备;③能叙述并模拟主要步骤。实施:将各项操作步骤及物品准备制成流程图, 需要重点掌握的操作项目制成多媒体视频:包括外科手消毒、无菌持物钳使用、穿脱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开无菌台, 术中无菌操作;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导尿术等。总带教老师示范操作, 并组织学生观看操作视频, 让护生熟悉操作步骤及物品准备, 并将操作流程图以文字、图表的形式打印装订成册, 供学生阅读。此阶段让护生能够熟读流程, 可以看流程图进行模拟操作。

2.2.2 实践阶段

目标: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实施:护生能按流程图及带教老师指导进行各项操作。以参加护理操作技能竞赛获奖及通过录用单位的技能考核为目标,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和训练兴趣, 不断提高学生的目标期望值, 是改善技能实训效果, 保证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给学生示教时, 要让学生多动手。如手术室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导尿术、术中物品传递等, 教师给学生演示后,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多动手亲自操作。手术室所有操作都围绕无菌技术展开, 让学生形成并强化无菌意识, 树立无菌观念, 熟练掌握无菌原则。

2.2.3 强化阶段

目标:巩固较熟练项目, 强化非熟练项目。实施:通过带教老师交流会, 了解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调整, 根据带教老师的特点, 薄弱项目可由擅长此项目的带教老师进行强化训练并进行个体化教学。

2.2.4 考核评价阶段

目标:①了解学生学习技能操作的效果;②了解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实施进行出科操作技能考核;评教评学;总结。抽取带教老师协助总带教对该轮学生进行技能操作考核, 记录考核成绩, 并结合理论考试作出出科评价。组织护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方法进行评价, 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总结该轮学生的目标计划完成情况, 对护生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客观评价及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征求护生意见及建议, 为今后带教总结经验。

3 讨论

目标教学法的突出特点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确立以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 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期待心理, 倡导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性, 并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意义在于能够将学生学到的知识清晰地目标化, 在此指导下, 教师可以很好地安排教学内容, 设计合适教学方案, 有目的地教学互动。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理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培养护生的专业技能和升华理论知识起着重要作用[2]。

3.1 目标明确, 提高了教与学质量

有明确教学目标, 带教老师按规范进行带教, 改变了以往教学的随意性, 有助于师生共同准确把握实习目标, 目标具有准确性、可行性特征, 并做到各级教学人员层层质控把关, 及时了解学生及带教老师存在问题, 及时矫正补救, 不断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3.2 提高护生学习的积极性

应用阶段目标教学法, 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 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能充分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3]。

3.3 通过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 为手术室操作技能带教提供方向和指导

通过这种方法带教的学生, 可较快掌握手术室的操作技能, 实践能力增强, 学生满意度高, 由此促进了手术室护理带教质量的持续提高。

3.4 教学目标具体明确, 并贯穿于整个实习过程中

便于进行教学效果考评, 可获得护生掌握技能操作的信息, 也可对教师带教能力进行评价, 以便优化带教过程, 使每个护生获得最佳实习效果, 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3.5 强化无菌意识

手术室操作项目多, 且无菌技术要求高, 通过运用目标教学法, 使学生树立并强化无菌意识, 能将无菌原则贯穿融合于各项操作中, 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 工作忙闲一个样。一切行为都以病人身体健康为重, 对病人负责为终极目标。 通过运用目标教学, 不同层次学历学生的操作技能比传统的随意教学得到明显提高, 学生明确各阶段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使学生学习技能操作更有主动性, 病人对学生的信赖感有了明显提高, 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多机会在病人身上进行技能实践,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

总之, 目标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目标为核心, 以反馈矫正为手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 目标教学法对手术室的操作技能教学有明确的导向性, 有助于科学指导带教老师完成带教任务, 激励学生主动操作, 有目的的学习, 树立严谨的专业工作态度。

参考文献

[1]宋晶.目标教学法在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4) :120-121.

[2]葛晓丽, 葛静玲.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方法改革初探[J].现代医院管理, 2006 (1) :50-52.

3.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目标 篇三

1. 教师的示范操作和教学必须规范、形象

服装缝制工艺课的技能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过程。 技能教学前,教师从思想、教具、技术等方面都要做好准备,即认真备课,特别是思考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可能难以掌握的技能,避免教学过程的无序。例如在完成女衬衫装克夫、女衬衫做装领乃至裙子装腰这个环节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部件面里上下两层由于缝纫机压脚的推力和牙床的摩擦,下层容易缩短,导致面里不平服。这时备课时不光要备工艺流程、操作程序,更重要的要备怎样教会学生操作的技巧。正确的操作应该下层用手拉紧,上层用镊子钳推送,这样就能避免上下两层不平服现象的出现。 技能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分解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通过反复、规范的演示让全体学生都掌握操作要领。这样可以规范要求,避免下一步学生训练的盲目性,引导学生少走弯路。例如在做女衬衫时,由于一般都采用涤棉平纹面料,涤棉平纹面料可以不考虑正反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缝制只要注意面料的用料丝绺问题,但如用的是其它有正反面的面料时就得提醒学生还得注意面料的正反面问题。学生训练时,注意巡视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肯定和鼓励操作规范、技能训练成绩优异的学生。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因为操作错误而返工的几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技能教学课后及时批改学生的实习产品,对个别实习产品不理想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这些学生及时掌握技能。这样做的目的是查漏补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同时开始阶段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技能,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的提高。

2. 技能训练强调既动手又动脑

在技能训练中,许多老师可能一味强调动手,可是长时间单调的技能训练往往会磨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技能训练中,要鼓励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学生对教师示范操作的领会和给学生充足的训练机会的前提下,强调巧练——用较少的时间较熟练地掌握技能。例如第一学期女裙缝制时,准备了格子面料,当时考虑到格子面料的性能,采用了斜料设计,但同时也给缝制(面料容易拉长)增加更大的难度。在教学中我就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怎样的缝制才能降低难度,如:某某同学就想到先用手缝针固定所要缝制的部位,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面料的伸缩,更降低了缝制的难度,从而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又如:某某同学就想到了用手压住压脚尾部,这样也解决了缝制时面料伸缩导致的不平服的问题,同样确保了产品的质量。我在课堂上就大张旗鼓地表扬了这两位同学的巧学,同时也把其经验推广,让其他同学尝试。这样既动手又动脑往往能够保持并且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 课内技能训练增加情趣

服装工艺缝纫课属于实践课,频繁而枯燥的动手操作极易使学生的身心产生疲劳感,进而产生厌倦心理,这当然需要学生以浓厚的学习兴趣来战胜一切困难,取得佳绩,更需要教师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上大做文章。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在工艺车间的模台上总是展示出与本节课有关的各种款式的服装成品或半成品等教学用具,通过服装类书籍、图片、服装实物,并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款式、不同风格、不同效果的服装作品,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例如,在女裙教学中,我在人台上展示一步裙、西服裙、折裥裙等样裙,逐一讲解工艺要领,并让学生结合我们班同学穿的裙子――来帮他们进行分分类,讲一讲缝制的要领。这样的现学现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的情绪高涨,更激活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学习欲望,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4. 培养“小教师”,提高技能教学的效率

从学生的心理情况来了解,有部分内向学生、动手较差的学生通常不敢向老师多问。这仅仅靠平时老师多注意、关注他们是不够的,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从时间和精力上来说,服装缝制工艺课中的技能训练,教师很难对学生逐个指导,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呢?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教师先辅导一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到了实际操作训练时把这些“小教师”分散安排在适合的工位上,这些“小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操作来指导旁边的同学,给他们作示范、纠正和指导。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显示,这是一个很好、很有效的教学形式,既能够解决教学中教师教学时间和教学精力不够分配的问题——通过这些“小教师”带动其他学生及时掌握技能,提高技能课的教学效率,同时也给了这些“小教师”锻炼、提高的机会——既能够提高这些学生本身的服装缝纫技能,也使他们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等等综合素养得到了锻炼,今后能适应担任企业的管理等工作。对于在初中阶段缺少鼓励和赞赏的职高一年级学生来说,这一方法也形成了很大的鼓舞、推动效果,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 课外技能训练形式多样

服装缝制工艺课教学和学习有其特殊性,而且由于受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时间所限制,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熟练地掌握各种缝纫操作技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同时专业技能需要通过学生自觉的、有意识的练习来巩固,为此可以利用兴趣小组、选修课、专业技能比赛等等课外技能训练形式进行技能训练,以弥补课堂训练中的不足。例如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了工艺兴趣小组,使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方位的训练,能走在其他同学的前面,并创造机会年级开展各种兴趣小组的竞赛活动(如踩鞋垫、零部件等比赛)等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技能训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大大提高和巩固,专业思想逐步确立。

4.儿童语言表演艺术教学目标 篇四

小班教学目标:

1、兴趣培养:(对朗诵表演的兴趣)

2、性格培养:(礼貌、开朗、活泼、积极、主动)

3、嘴皮、舌的基本训练:(简单的绕口令、不要求速度、发音状态已建立)

4、形体姿势训练;(训练站、坐、拍手、跺脚等姿势,自然、放松)

5、描述想象中喜欢的动物;(通过语言或动作来描述)

6、儿歌朗读训练;(配合简单动作并有简单节奏)

7、儿歌朗读或演唱表演:(活泼、自然、有基本音准)中班教学目标:

1、性格培养:(勇于在人前表现自我,表达自己的观点。)

2、吐字节奏训练:儿童绕口令;(语音基本清晰、避免特别明显的发音错误)

3、外部表情训练:(外部表情模仿:笑、哭、酸、辣、甜、生气、可爱等,要大胆敢表现)

4、形体姿势训练;(训练站、坐、拍手、跺脚等姿势,自然、放松)

5、儿歌朗读或演唱表演练习:(口齿基本清晰、要有节奏感)

6、趣味童诗或童话故事演讲;(有连贯性,换气自然,语言顺畅)

7、主持人自我介绍(姓名、父母姓名、家庭住址、培训中心等的介绍)大班教学目标:

1、性格培养:(开朗活泼、积极主动、有自信心、更善于交流)

2、绕口令、(语速要比小、中班快些,嘴皮、舌有灵活度)

3、三字经、千字文朗读;(语速均匀平稳,吐字较为清晰)

4、形体姿势训练;(训练站、坐、拍手、跺脚、体操等姿势,自然、放松)模仿动

5、物形体训练:(发挥想象,模仿动物外部动作及表情,敢于表演)

6、儿歌朗读或演唱;(朗诵表情自然大方、有轻重语感,演唱节奏感较好、有音准)

7、主持演讲;(语速快慢有序,语气亲切,语句比较连贯)

8、寓言、故事演讲表演;(口齿较清晰、有语感、活泼生动,有表情和动作配合)

语言表演艺术课程大纲。

课程安排:时间一学期。

全部教学内容包括:自我介绍、发声练习、气息训练、词语语音练习、童谣、绕口令、阅读练习、古诗、现代诗歌、童话寓言古诗、表情练习、表演训练、动物模仿、记忆力练习等。

1、针对每个学生性格问题互相交流,简单的自我介绍。开始融入到新的课程环境。

2、兴趣的培养,在娱乐和游戏中培养学生对阅读朗诵的热爱,激励学生勇敢去读。

3、每节课前十分钟的发声练习和气息训练,调整气息和发声方式,主要以四声、鼻音、呼吸气声为主。

4、简单的童谣可以让学生由简单的阅读开始找到朗诵的开始,慢慢投入感情,怎样停顿,哪里重音的技巧来加强表现。

5、绕口令练习对口腔锻炼帮助很大,慢速一个字一个字念清楚才是快速绕口令的基础。

6、训练教材中有大量的联系词语,调序与非调序词组,各生母韵母词语,学生自身发音条件针对性练习。

7、古诗和现代诗歌在阅读朗诵中占比重要,从五言绝句到七律,现代诗歌的节奏重音,停顿方法,升调降调,阴阳顿挫技巧。

8、同时每节课都会布置练习作业,而且要求必须回课,每个学生每节课必须上台回答作业,上台回课是对学生心理素质、自信心培养,不怯场的最大帮助。

9、自编故事训练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和用词汇的表达能力。

10、表情练习,包括喜怒哀乐四种基本练习,在规定环境下的自然表情,主要以面部表情和细微表情为主。

11、童话寓言故事包括童谣古诗表演练习的所有技巧和功课,从声音、形态、思想上去描述故事的情景,综合多项练习。

12、记忆力练习包括词语速记,短时间内记下老师说出的5-10个词语。

13、动物模仿主要为学生解放天性练习,锻炼收放自如,放开容易收敛难。

14、加上形体练习,所有课程达到培养学生自信心,语言表达,阅读能力,思维逻辑,大胆出事,播音主持、演讲、朗诵、表演方面的加强。

使用教材《朗诵语言表演艺术辅导教程》儿童卷—上海音乐出版社

基本儿歌:

1、《我们都是好朋友》小鸟飞,成群飞,小鱼儿,成群游,小朋友,手拉手,跟着

队伍向前走,唱着歌,拍着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以良好的节奏顺序锻炼儿童对童谣儿歌的节奏感!注意各事物之间的区别读法。

2、《数枣儿》出东门儿,过大桥儿,大桥底下一树枣儿,拿着杆子去打枣儿,青 的多红的少儿;一个枣儿,两个枣儿,三个枣儿,四个枣儿,五个枣儿,六个

枣儿,七个枣儿,八个枣儿,九个枣儿,十个枣儿;九个枣儿,八个枣儿,七个

枣儿,六个枣儿,五个枣儿,四个枣儿,三个枣儿,两个枣儿,一个枣儿。这是

一个绕口令,一气儿说完才算好。

讲究快速节奏法,锻炼节拍停顿,语气顺畅和气声练习结合,长期练习达到绕口令和童谣节

奏双重效果!

3、《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言和七言绝句两种诗体的读法,字数停顿读法,五言为2、3。七言为2、2、3/

4、3。拖

长音的连贯和尾音的加长,扬声抑声和最后一句最后三个字的缓慢节奏!

4、记忆力练习,老师急性念出5个左右词语,语毕后学生立即回想并读出。

5、讲故事练习分为自编故事或叙述某一时段内容练习,和规定童话寓言故事。

童话故事例如《不听劝说的小公鸡》分为两种不同的动物,小鸡和小鸭的语气来说话,情绪包括喜欢、惊喜、激动、抱怨,简单的动作结合,故事讲述道理的同时也学会模仿。

等等根据老师教学经验,灵活的增加教材外丰富的内容!期末公开展示汇报演出

根据各班教学情况进行相应家长观摩汇报演出,形式包括节目编排,逐个展示,集体朗诵,短剧表演等。励志奖品,奖励所有参与学生和家长。在课程进行当中教师会不定期给予学生奖励和优秀学生特殊奖励等。本工作室学院可优先参加本室与各电视媒体、娱乐机构的演出机会,包括电影、电视剧、广告、MV等。

价目类型:

建议收取学生课时费60-80/节 总共课时16次,每次一小时计算。

园方和公司分成比例3种:

1、由棒棒糖负责教师课时费用,比例为6:4,(棒棒糖6)

2、协定好教师课时费后,除去教师课时费双方按5:5平分

3、可具体问你协商决定。

5.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目标 篇五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学生语言应用技能思维教育开展,让学生尽早接触、体验英语应用的乐趣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的。

一、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应用技能训练与教学方面的理由

1.学校方面存在的理由。

对现如今很多学校而言,在学生英语知识的具体考核方面都是注重基础知识方面的,对于学生技能方面的考察和培训都比较少。

这就出现了学生的所学和实际英语听说、读、写的实际需要之间出现了极度的不适应。

这就必定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英语基础知识方面为了应对考试,所以很下功夫而忽略了自身语言应用技能的训练和学习。

当然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是需要和具体的应用结合起来的,而就这点而言,许多的学校在这方面做的并不是很好。

2.学生方面的理由。

在英语应用技能的学习方面,很多学生是不大感兴趣的,他们不愿意去深思、分析和解决实际阅读、会话中出现的理由。

加上学校在英语应用技能方面的训练不重视,就使得很多学生也将自己学习的重点放在应试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上。

因为缺乏阅读、会话、写作等多方面具体应用技能方面的学习,因此学生的英语应用、表达能力是极差的,不能用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来灵活指导其语言的综合运用。

二、语言应用技能思维教育及其实际作用

1.语言应用技能思维教育。

英语语言应用技能思维教育一般指的是根据具体的英语语言应用医生诊疗工作的思维,让学生独立的对传统应用知识内容进行重新的整合,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课堂基础应用理论与应用知识的教学,以实际英语语言应用技能的实训等教学方式的实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使得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英语语言应用理由、解决英语语言应用理由的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英语语言应用技能思维教育的应用的价值与作用。

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大众对于英语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英语教师需要主动的去适应当下这种时代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工作,就目前而言英语任课教师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需要从英语语言应用教学工作来抓起的,通过强化学生英语语言应用技能来让他们不断的适应文化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技能以满足实际英语语言应用发展的需要,实施英语语言应用的思维教育就显得越来越有必要和作用,因为英语语言应用技能思维教育是将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英语语言应用实际技能的培养中,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很好的锻炼、形成一定的英语语言应用实际应用的能力,这样一来就很好的解决了目前英语语言应用教学中具体应用能力培养欠缺的理由,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实际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

三、强化英语语言应用技能思维教育的具体策略

完善高中阶段的语言应用技能思维教育,需要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加大口语训练、阅读训练等教学内容的实施考察力度,而关于英语语言应用思维方面训练的`具体措施可以如下:

1.调整讲习的时间安排,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的深思、支配。

2.由教师严格的按照实验标准和规范先来进行演示应用,然后让学生深思一段时间后再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和教师、同学之间进行英语语言应用的交流,鼓励学生研读一些英语课外文章(长篇的),并尝试用自己的想法去翻译文章。

3.在实际教学尤其是实验类的课程教学中,需要进行分组教学,通过把学生分成一定数量小组的形式,给学生更多的合作学习的机会。

还可以以小组讨论、组内讨论等形式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理由分析能力和学习兴趣,而这种形式的教学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应用机会。

4.在学生应用过程中教师做好及时的指导和反馈意见收集,做好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监督的同时做好课后的总结、反思,以便不断的动态的调整教学。

总的来说,英语语言应用技能应用思维教育与教学策略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现今高中成英语语言应用技能低下的理由。

当然其中不免有些时候因为实施策略的不当、偏差影响到了实际的教学质量,但是这些都可以通过研究和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善的。

英语语言应用技能思维教育、教学法的的具体开展,是要以指导性为基本原则,以实际上的应用和教学效果为评价指标来不断的进行优化和改善以面对各种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马丽云.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12):118.

6.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目标 篇六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篇教学设计是综合的语言技能的训练,融合听说读写,重点突出听说能力。根据广东省英语高考听说的题型,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训练,采取“听前读,听后说,说后写”的教学方式。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倾向于将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分项进行训练,而对其融合运用的能力的培养却有所欠缺。而在现实日常的语言交际中,我们对语言技能的使用并非孤立开来,而是一个综合运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有必要将多项语言技能的训练进行适当的整合,使其相互渗透促进,但也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四项技能中,读和听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只有将语言的输入和语言输出有效地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教学设计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三课时using language 部分。这一单元的话题是围绕“科学家如何以探索、钻研、无畏的科研精神验证未知的科学道理”而展开的。其中本课时是单元教学中的语言运用(using language)部分,它涵盖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但因课堂时间只有短短45分钟的限制,这节课的设计重点在听和说这两方面。

听的部分是通过两个学生谈论科学家钱学森的故事,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生活经历,并通过回答问题训练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的部分是通过学生讨论将来选择什么科学工作,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品格以及经历来完成提问和应答的交际功能任务训练,也实施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高二的学生,对科学家这类人物介绍的文章应该已经有所了解和熟悉,也具备些相关的词汇和表达,而且这个话题也是学生所较感兴趣的,特别是对于理科班的学生来说,因此,我想学生会有比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很多同学对于听说是存在畏惧感的,特别是高考听说新题型的改变对于粤北山区的孩子们来说真是一大挑战。语音是否准确,语速是否流畅,是否能听懂信息进行问答,能否及时记录关键信息点进行复述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老师在听说课活动中要考虑到的实际问题。还有些学生缺乏自信,不愿开口,担心出错等等,那么教师所设计的活动要求就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言语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语言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些科学家和生活经历和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并学会如何去描述人物。

语言技能目标:

在听力过程中培养学生进行预测,获取信息进行问答,做笔记记录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同时,在说的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问答,复述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鼓励学生向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学习,学习他们探索、钻研、无畏的科研精神。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配合的团队合作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 在听力过程中培养学生进行预测,获取信息进行问答,做笔记记录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

2. 在说的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问答,复述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创设场景,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

2. 在听的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更快地记录更多的有效信息。

5.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1:Revision (3 minutes)

T: In the last period, we learned about John Snow who defeats “King Cholera”. Now please say something about this famous person who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world,using the complete sentences. ( If your sentence is complete and correct, you get 5 points; if your sentence is incomplete or inaccurate, you can just get 2 points; if your sentence makes no sense, no points.)

(分4组比赛,让学生尽可能地用完整的句子来介绍John Snow 如何以科学的研究方式收集、分析数据,找到控制霍乱这种传染病的途径的故事)

设计意图:

这是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说出John Snow 是如何发现并控制“霍乱”这种传染疾病的。这是对所学内容的通过说进行的一个输出的活动。一则温故而知新,再则通过比谁能说这个竞赛形式,也初步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

步骤2: Grammar Completion(5 minutes)

T: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about Qian Xuesen to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is great scientist. While reading, please complete the passage.

Qian Xuesen (1911-), born in Huangzhou, China, lived and studies for many years in the USA but returned to China in 1955 regardless of temptation. In 1939 he received PhDs in ___1___aerospace and mathematics and stayed in the USA to work on rockets and missiles. When he returned to China he became the Director-General of the Mechanics Institut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He helped Premier Zhou Enlai ___2___(begin) a programme to build China’s first rockets and missles in 1956. Qian Xuesen has won many international awards, including being honoured in China as __3___ outstanding scientist with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2009, China was preparing to build a space exploration launch pad on the island of Hainan, and had set __4___ the aim of getting a Chinese man on the moon in the next decade. Qian’s contribution __5___China’s space and missile programme can’t be underestimated. Much of the technology behind the Shenzhou rockets, ――_____6____(launch) into space from the 1990s onwards to much national fanfare, can be traced back to research____7___ Qian undertook. And much of that was based on what he _____8______(study) in the USA during his 20 years there.

After his _____9___(retire) in 1991, he maintained a low profile, despite being garlanded with awards. Qian Xuesen died ___10_____ 31 October 2009. 设计意图:

因为在听力活动中,对钱学森的介绍内容偏少,因此补充一篇关于介绍钱学森经历的文章,并在文章中设空,改编成语法填空的形式,这样既拓展学生的阅读,激活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又加强学生对于一些语法结构的重视。这也是任务型听力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激活背景,扩充知识,降低学生对听力的焦虑程度。

步骤3: Reading Aloud (5 minutes)

T: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Make some marks to help you read better. For the first time, read after the teacher, then pratise by yourself. After that, I will ask someone to read in class.

设计意图:

为了配合广东省高考听说考试第一部分模仿朗读而设计一篇文章,取材于学生学生刚刚做完语法填空的有关钱学森经历的描述的文章。结合本单元本课时的主题介绍科学家,从语篇入手,在训练时要求学生学会利用相应的符号做好意群停顿,重音,升降调,以把握好朗读节奏,发音饱满、语调自然、停顿得当。

步骤4: Pre-listening:Prediction and Question-Asking (5 minutes)

T:Now we are going to listen to some material about Qian Xuesen. Can you predict the content of the listening, based on the pictures and the exercises in the textbook. If you talk with your friends about Qian Xuesen, what topics would you like to cover? ……

T: You may raise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hints below:

请用英语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1. 他是什么时候出生和逝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为国家做出了哪些贡献,取得的哪些荣誉?___________________

3. 他被成为是中国的航天之父,是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预测这是听力训练中一项微技能,在听之前让学生学会根据图片,练习的内容推测将要听的内容,能降低听的难度,有助于提高对所提内容的信心。 此外,根据广东高考听说考试第二部分的要求,再设计了“问”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提问,因为学生普遍对于英语的疑问词和英语的语序感到困难,这一部分使用“中式英语”的现象比较严重,要加强训练。

步骤5:While-listening: Listening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5 minutes)

7.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目标 篇七

1 技能型人才目标下的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1 存在的问题

1.1.1 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

事实上, 实践性教学、应用性教学一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一些基础性学科更是如此。而高职体育教学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强, 学生要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和应用技术动作。体育的实践性、技能性和应用性符合现代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特征。日前,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强调在体育课程体系建设方面, 明确提出要建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内容低级重复的问题, 提高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当前,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 没有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模板, 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应用性、专业性, 无法跟上当代教育步伐。与此同时,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 设计内容没有结合学生个体需求, 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1.1.2 教学课程及实训项目单一

体育作为一门比较特殊的科目, 教学实训工作一般在校园进行, 环境空间比较封闭, 这就导致学生难以联想到体育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 开设体育实训课程比较单一。目前, 高职院校多以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运动为主设置体育课堂教学, 如果把对学生的技能开发仅限于此, 没有更新更多的项目引导, 就不能照顾到学生个性能力及体育兴趣的培养, 使学生的练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趣味性及新鲜感, 制约学生智能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也大大降低了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 许多高职院校都是将这门学科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的学期中, 使训练实践比较集中, 导致体育理论知识与实际运行背离, 没有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1.1.3 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高职院校中, 学校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 片面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教育思想观念落后, 没有充分体现“素质教育, 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单纯地认为高职体育教学只是增强学生体质与学习体育技能, 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导致体育教学边缘化。与此同时, 在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 更多的是由政工干部兼任。正是因为这部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低, 造成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素质无法保证。另外, 即便一些高职院校拥有专业的体育老师, 但与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相比,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课程的重视度不够, 在体育课上, 学生多以自由活动为主, 缺乏专业化的教学和练习。

1.2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在技能型目标下,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途径, 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重视高素质、高水平和高技能等“三高”人才的培养, 及时提高教学水平, 才能满足各个行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因此, 在转变过去教学观念与理念的背景下,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是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的具体表现,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将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教学改革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不仅能够改进、促进体育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机制和教学方法, 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挖掘学生运动潜能, 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2 技能型人才目标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主要措施

2.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在制定体育计划目标时, 在原有公共体育教学的基础上, 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特点, 增加与学生所学专业及未来职业相关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同时, 应突显体育健康性、健身性和娱乐性, 多增加一些娱乐性和健身性较强的体育教学项目, 适当删减传统教学内容, 按照学生身心发展和个性需求来确定教学项目。例如计算机专业学生, 教师可安排篮球、网球和排球等体育项目, 确保学生大脑和手脚的灵活性、协调性;会计专业学生, 由于长时间和数字打交道, 可通过瑜伽、太极拳和健美操等体育项目, 帮助他们放松大脑;而旅游专业学生, 由于这类学生需要穿梭于不同的旅游景点, 可通过民族传统体育和游泳等项目拓展他们的学识, 并教授一些简单的急救和体育保健类的知识, 解决旅游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发性状况。

2.2 改革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内容

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重视自身综合技能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优化教学内容, 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增强体育课程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 通过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践联系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学欲望, 和学生之间建立友好型的师生关系, 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例如将音乐和体育项目中的投、跳和跑等结合起来, 让体育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以此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 从而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2.3 更新观念, 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和普通高校不同, 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 因此,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体育教学尤为重要, 对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起到重要作用, 能够培养学生自我发展与独立学习能力。因此, 高职院校必须更新教学观念, 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掌握相应的技术技能,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思想。

3 结语

综上所述, 技能型人才目标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因此, 高职院校必须更新观念, 从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 争取重大创新和突破。与此同时, 高职体育教学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同时, 教师应重视自身综合技能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优化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学欲望, 为社会输送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玉梅.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 (20) :115-116.

[2]牟剋蓉.试论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 2015 (15) :97-98.

8.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目标 篇八

语言知识与能力变量对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

一、阅读技能与英语写作教学

阅读与写作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英语语言技能,两者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促进。阅读是一项重要的思维活动,它通过视觉来获取文字信息,它可以使人们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条件下进行广泛交流,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写作水平是十分有效的做法。反之,英语写作教学对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与习作都属对于书面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范畴,培养的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大量语言的输入,学生通过有目的的阅读,摘录其中有用的知识和信息进行记录和储存,为写作积累素材。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将所储存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再现,将所获得的知识传递给他人,促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进一步地巩固和加强。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是相互依存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开拓视野,而写作活动的开展又可以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两方面的技能结合起来进行讲授,不仅可以指导学生的写作,同时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使二者能够相得益彰。

二、口语技能与英语写作教学

尽管在英语中口语与写作在心理、语言和认知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但实际上看似无关的两者却存在很多共同之处,两者都反映了交际能力,即把内心的思想,通过清楚、得体的语言形式向特定的信息接受者进行传达,以实现成功交际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口语或写作都要考虑到信息接受者的知识层次、理解力和期望,两者都要受到语义及语法规则的制约。这些共性的存在说明了实际上口语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口语是一种即时行为,在很多情况下,口语都是临场发挥的,即兴思维是临场发挥的基础,而即兴思维需要有坚实的语言基础、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能够对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进行清晰表达的学生一定具备了以上所提及的能力,如果写作的时间较为宽裕,一定能够写出一篇出色的文章。由此可见,口语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写作的准备,对于写作表达与思想交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英语写作教学对口语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写作要求表达应具有精确性,主要体现在词汇的使用方面。例如,词组stand up to表示“面对……而站起来”,其本身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face up to”,第二层含义是“resist”。当听到“We must stand up to…”这样一个意思表达不完整的句子时,对于宾语是什么很难确定,而如果换成“face up to”和“resist”,宾语位置词的含义也就可以清楚地确定了。

三、听力技能与英语写作教学

从知识点的角度来说,听力技能与英语写作并不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听力属于输入技能,写作属于输出技能,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有学者指出,学生的写作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听力水平的影响,增大听力的输入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在日常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听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其作文写得也很流畅。对于我国学生来说,听的过程主要是将课本中的知识转移到大脑中的过程,对于某一材料反复地听对于词汇的记忆和语法的使用十分有帮助。在进行写作时,就可以灵活调用这些句子和结构,而不用费劲心思地去思考该如何去写,因而在听力技能与英语写作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即英语写作对听力技能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英语写作对听力的影响在于写作可以提高学生对词汇运用的熟练程度,进而可以提高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捕捉词汇的能力。除此之外,写作训练还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英语文章连贯性、篇章结构的了解及对语境的把握,从而间接地促进听力技能的提高。由于两者的要求不尽相同,即听的要求是快速捕捉信息的技能,而写作通常要求的是分析、理解、构思的技能,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出现了部分学生听力技能与写作水平不同步的现象,这一现象对英语写作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倡导听、写教学模式。近几年来交际性语言的综合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把各种技能融合在一起以发展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课堂教学得到迅速发展,然而“听”这一重要的输入渠道却被忽略了。鉴于听力与写作二者之间的关系,将各种丰富的听力材料引入英语写作教学中,建立起有声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对应关系,必然对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9.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 篇九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都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英语基础知识是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的重要基础,但语言知识本身也是语言学习的目标之一。过去我们经常说,学习语言知识不是目的,培养语言技能才是真正目的。因此,在教学大纲中对教学目的的描述侧重于听、说、读、写等技能,而在教学内容中则列出各种语言知识。其实,这是人为地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割裂开来。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而教学内容也包括掌握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当然,语言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上。要把语言知识落实于听、说、读、写的实践,提高听、说、读、写的质量。在发展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实践能力的同时,又不能忽视知识的学习。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储备知识,其最终目的是将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之中去。

语言交际有口头和书面两种交流形式。人们用语言进行交流时,必须通过有声的.语言(听和说)或者文字记录的语言(读和写)进行。没有一定的语言知识作为基础,就不可能实现这两种形式的交流。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阶段,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必须在听、说、读、写活动的过程中来进行并得以巩固。同时,听、说、读、写是提高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

在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处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这二者的关系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图2

一、坚持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改变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倾向

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英语课程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英语教学阶段,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来学习英语。听、说、读、写实践是教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语言知识质量的可靠保证。为此,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英语教学中,应努力做到:

第一,语言知识的学习应立足于语言实践活动。课堂上绝大部分教学活动要以语言实践为基础,要杜绝单纯传授、讲解语言知识的做法。

第二,语言知识的教学可以采用提示、注意和观察、发现、分析、归纳、对比、总结等方式进行。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与到上述过程之中,以使他们在科学的思维方法上也得到锻炼。语言知识的归纳或总结的范围、深度、方法、时机要由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和教学的需要来确定。

第三,英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如果孤立起来,语音、词汇、语法任何一项都不是语言,也不能起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语音、词汇、语法的使用,都是在语言运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通过有意义的句子或篇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单词的意思和用法;可以学会语法点的用法;可以学到流利自然的语音和语调。

第四,要让学生掌握实用的语言知识,即真实听说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用法;真实读写实践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用法;真实交际中的语言知识。

二、防止过于强调模仿、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教学倾向

语言是一个充满着抽象规

10.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目标 篇十

一、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认证的必要性

“就业靠竞争,上岗凭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通行证。”随着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领域的不断拓宽,职业资格证书在社会上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其重要性和作用日益显现出来;然而,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只能说还处在初级阶段,无论从制度上还是管理上,还没有一套完整、统一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来加以有效约束和控制,许多工作的开展还属于探索时期;个别地方出现的鉴定搞形式、摆样子、走过场,个别鉴定部门对证书管理不严,以赢利为目的不正常现象,使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不足,可信度降低,严重危害了我国的职业技能鉴定事业,这对鉴定机构自身的发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要杜绝职业资格证书滥发以及个别鉴定部门管理混乱等问题,除了应有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机制加以管理外,还应就其工作质量或操作程序等方面加以控制;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基地的领导在我基地质量认证末次会议上强调:“鉴定机构实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需要,是国家实施人才强企、人才强国,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内在需要,也是鉴定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可以说鉴定机构开展质量认证,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在发现、收集了诸多问题,吸取和总结了其他地方、部门的经验,组织专家研究、讨论,酝酿已久而形成的,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很有必要。

二、建立和运行质量体系工作的几点做法

1、领导重视是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及认证等一系列工作,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领导重视是此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有效运行的决定性因素,就好比是“定心丸”、“推动剂”,更增强了我们做好质量认证试点工作的信心。集团公司和我局高度重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主管业务领导明确批示:“认证试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鉴定工作的高标准要求,请基地选好培训人员,作好体系文件的编写准备,此项工作不可忽视。”

2、抓好培训,落实宣贯,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重点是体系文件的编写,而吃透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下简称部颁《标准》)以及学习ISO9000技术方法是有效开展体系文件编写的基础,只有了解质量管理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体系文件编写要领和技巧,才能胜任编写工作;为此,全面学习、深刻理解和领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试行),系统地学习了ISO9000基础理论,并得到老师和专家的悉心帮助与指导,为我基地体系文件编写打好了基础。

3、开展调研,分析与评价现有质量管理方式,为编写体系文件提供客观依据。基地自实行集中、统一规范化管理模式以来,通过几年的工作运行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技能鉴定工作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如何根据《标准》来建立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将现有的工作运行方式转化成《标准》规定的运作形式,还需要花一定的功夫和气力来认真的分析与评价;为此我基地结合自身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实际,按照鉴定机构配套标准、建设规模、综合管理水平等要求,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一是收集、整理国家、行业和本基地现有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二是分析本基地所处内外部环境情况;三是

分析本基地组织结构的设置和职能分配以及质量管理办法和管理过程;四是分析人员的构成情况;五是分析设备、设施的配置情况;六是分析鉴定服务过程,以及如何处理好过程之间的接口关系;七是采用走访、电话等形式,了解了一些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情况。通过对基地各项质量活动情况、鉴定服务过程的调研以及借鉴他人经验,为我基地编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提供了客观依据。

4、确定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将其贯穿于整个体系文件编写的始终。“公平公正,科学规范;优质服务,开拓创新。”的质量方针,是我基地结合鉴定工作性质、服务宗旨、质量管理水平和自身能力,经基地全体人员集思广益、反复斟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基地需要努力才能做到的中长期工作目标和全心全意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信念与承诺。在确定质量目标的过程中,为了使其既能符合基地质量方针要求,又贴近我们的具体工作,同时又便于量化和测评,通过集体讨论,参考其他单位模式以及征求认证专家意见,最终确定出“鉴定质量投诉率≤5‰,顾客满意度≥95%。”的基地质量目标。随着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的确定与落实,对我基地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准提出了高标准要求,并以此为主线贯穿于整个体系文件编写的始终,对体系文件的编写起到了衡量和定位作用,搭好了编写的总体框架。

5、查问题、抓落实,做好体系运行工作。首先,我们组织基地全体人员对体系文件进行宣贯,让基地全体人员熟悉、了解基地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本部门和个人的职责、熟悉相关文件的规定与具体做法、遵守程序文件规定的工作流程;其次,我们共印发《质量手册》13套、程序文件32套、质量记录32套、作业指导书13套,发放各类记录本256本;做到程序文件和质量记录是人手一套,其目的是让全体基地人员在工作中能经常对照体系文件,并以此规范和指导自己的工作。但由于习惯做法、传统思想、以及体系文件编写中的某些不明确因素,在试运行过程中便暴露出来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在进一步做好文件修改的基础上,加强对基地人员对体系文件的认识和理解,转变保守思想观念,落实程序文件工作程序,执行相关规章制度,跟踪了解体系试运行情况,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3个多月的试运行,我基地的鉴定工作已经能按体系文件规定的程序运转,所产生的质量记录也能按要求进行记录和保存,各项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为了确定我基地质量活动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及时发现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基地根据工作程序,分别进行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工作,以检验基地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在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工作开始前的相关会议上我们要求全体内审员: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对照《标准》,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怕有问题,就怕没问题;对出现的问题一追到底,就事论事,不求全责备……通过审核共发现问题54项,其中36项属轻微不合格,18项属一般不合格。各责任科(站)均根据内审员出具的《不合格项报告》认真细致地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审核报告要求制定了纠正、预防措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内审员及相关部门对各科(站)的纠正措施完成情况进行了跟踪验证,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在基地管理评审会议上,管理者代表根据评审输入内容及内审工作情况,就我基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从其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汇报。参加会议的各部门负责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展开热烈的讨论……,最后由基地主任对管理评审会议内容进行了概括总结,明确提出:基地质量体系文件要对照《标准》,按照质量体

系认证专家模拟文审意见全面实施整改,同时对评审后的改进措施提出明确要求,并确定了责任人和整改时间;相关部门接到评审报告后,制定纠正措施并认真落实、积极整改;内审员及相关部门对具体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跟踪验证,并对其落实效果向管理者代表进行了汇报。通过上述一系列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的工作,我基地质量认证工作已准备就绪。

三、正视存在的问题,在持续改进中不断完善质量体系

随着基地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对我们的鉴定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地的地位明显提升, 证书的权威性得到普遍认可。我基地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舆论宣传工作,以多种形式将我们多年来开展技能鉴定工作的情况、取得的成绩以及开展认证工作的重要性等,进行大力宣传,特别是我基地成为全国首家通过质量认证的鉴定机构的消息在报纸、网络和电视上报道以后,在本地区企业及各族群众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及岗位竞聘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鉴定机构的声誉及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慕名前来咨询、报名参加鉴定的团体和个人越来越多;许多单位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竞争上岗等活动也直接与我们合作开展。

2、有效控制鉴定服务过程,工作质量显著提高。我基地共有22个程序文件,可以说对影响鉴定质量的各个环节及过程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同时还有考务管理科负责检查、监督,综合管理科跟踪落实,加上“职业技能鉴定网络管理信息系统” 注册用户使用授权等管理方式,最大程度地限制了人为质量事故,减少了鉴定质量漏洞,使鉴定质量明显提高;表现在:几乎没有质量投诉;鉴定考核秩序良好;职工技能水平的鉴定,基本符合标准要求;自检自查考核标准更加全面、细致。

3、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由于质量体系文件对谁应该做哪些工作、应该怎么做、应该向谁负责以及鉴定工作流程等一系列质量活动都作了明确规定,使每个部门及个人对自己的权限、职责十分清楚,同时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经纬分明;特别是对新接手工作的人员更有帮助,能使他们在熟悉了体系文件后,尽快进入角色;同时,由于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也更方便了我们的管理,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11.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目标 篇十一

关键词:立体教学;市场需求;职业技能

1 立体化教学模式概述

本文所提出的“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旨在将课程体系中“信息孤岛”,通过课程内容、课堂教学方式、资源共享等方式构建立体化的网络关系。强调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架构动态的课程逻辑关系网。在教学模式的思考过程中,采用了逆向思维的方法,从“职业技能”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企业对于本专业学生的技能需求,最终构建现代化立体式教学模式及方法。

2 根据市场需求明确课程目标和职业目标

从当今企业实际需求人才要求出发,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多学科、多课程衔接为导向,着力培养并向企业和社会人力资源输送综合性高等教育人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针对市场环境,对企业基于职业能力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确定最终的职业应用技能方向。

2.1 培养目标

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是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根据市场需求明确课程目标,根据就业岗位来进行课程设置。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主要还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普通劳动者。这种劳动者需要的是一技之长,而不是多么高深的理论。因此教育资源应该由市场导向来配置,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从这种角度看,借鉴职业培训机构教育的模式,培养更多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基层劳动者,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中。

2.2 职业技能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针对信息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对其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方向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见表1):

3 基于职业技能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网络化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为了达到企业职业技能的要求,本研究将通过重构课程内容体系来实现多学科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该内容体系的教学,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团队协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等职业技能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构建课程内容关系时,可以将课程的目标输出作为另一门课程的输入,并强调其对另一门课程的影响,将知识体系构成一个网络结构,而不是离散的结构,以此实现专业课程的内在关联关系,达到一种网络型的课程体系结构。

3.2 立体化课堂设计

立体化课堂的形式主要包括:

①理论课堂,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来安排课堂内容。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对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学生讨论或教师答疑的方式来解决。②职业技能驱动式的课程设计,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形成以“职业技能”为中心的课程设计;③岗位实习,当学生具备相关的技能后,通过岗位实习检验其职业技能的掌握情况。

3.3 教学资源共享库的构建,实现教育信息化

为了构建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共享库是本研究的一个关键点,资源共享库构建的质量、数量以及时机都影响着该模式的教学成果。多课程与多学科之前的网络关系正是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和途径完成无缝对接。该教学资源共享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课程内容及教案库。主要存储了课程内容的教案库,以及课程内容的之间的关联关系图。

②学生案例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教学方法的重要目标。学生案例库,通过借助于数据库技术,将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产品或模型得到收集,形成丰富的学生的案例资源,能够给后面的学生做出表率,同时,这些案例库也可以作为教学成果而得到展示。

③企业职业技能及参考资源。将企业的职业技能的相关需求,存储在职业技能知识库中,可供学生参考。

④CAI课件的应用。大多数新授课的教学活动,可以选用常规模型,由教师控制。CAI主要呈现各种教学材料(如概念、公式、规则、例子、说明等)和提问、回答与判断反馈等。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4 结束语

以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各项专业、综合技能为目标,通过动态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对多课程、多学科的逻辑关系再优化,完成现代企业和高校人才培训的无缝对接。本研究成果在课程逻辑关系重构、教学资源共享等模式具有一定的高校通用性和借鉴性。因此,将本成果推广至地区级的高校联盟将会更加全面的体现此研究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红.新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黄秋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宋明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5.

[4]孙艳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

12.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目标 篇十二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专项化,教学

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始终是体育教学的检验目标之一[1]。从国家出台的相关系列文件可看出“运动技能”是进一步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2011年4月,教育部在总结实验经验和效果的基础上,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l项目”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提出“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

该研究在总结大学体育专项化教学和高中选项课教学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初中体育课实施专项化教学的构想,并通过体育课专项化教学模式与普通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比较与分析,验证初中体育课实施专项化教学的可行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测试对象:合肥市第四十六中海恒分校的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共180名。(见表1)。实验于合肥市第四十六中海恒分校开展。研究对象为体育专项化教学的教学方案及教学效果。实验组采用专项教学模式,分为啦啦操、足球两个专项班,并依据《体育艺术2+1项目中体育类项目评价标准》使用相对应的专项教案,学生自由选择专项班级。为排除教学水平可能导致的教学效果的差异,每个专项教学班对应的普通教学班级均由同一位老师授课。

专项班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人数分别为22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此研究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以及与体育健康课程改革、体育专项教学相关的论文。其中关于专项化教学的文献共241篇,大部分集中于高校和高中专项化教学的研究共23篇,为此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给供了价值性思路。

1.2.2 访谈法

在合肥部分中学进行走访,走访对象包括高级教师3名,特级教师1名,以及合肥地区的高校体育教学专家进行面对面走访和咨询,记录了关于初中体育课实施专项教学的可行性和专项课教学模式的构建方式和方法的建议。

1.2.3 教学实验法

(1)实验指标。

(1)基本身体素质指标。

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 000 m跑(男生)、800 m跑(女生)。

(2)专项素质指标。

啦啦操:柔韧、转肩、踢腿、仰卧起坐、俯卧撑、单脚转体、搬腿平衡。

足球:颠球、往返绕杆、射门。

(2)教学内容设计。

实验时间:2015年9~12月,总学时为16学时,共8周。

实验地点:合肥市第四十六中海恒分校,包括舞蹈房、田径场。

选择结果进行专项教学分班。

(3)课程安排。

两个项目的专项教学分别由2名体育老师共同完成,所有项目的课程同一时间开始。共16课时,每个项目包括3个课时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专项文化、比赛规则等。

(4)专项能力测试。

实验结束后对专项课班学生专项能力进行测试,参考《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类评分标准》进行比对,探讨专项课教学的效果。

1.2.4 数理统计法

基本身体素质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专项能力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问卷分析采用2检验。其中统计显著性水平为P<0.05,非常显著性水平为P<0.01。

2 结果与分析

2.1 啦啦操

根据数据统计实验组女生在柔韧、转肩、踢腿、仰卧起坐差异不显著(P>0.05),单脚转体和单腿平衡差异显著(P<0.05)。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单脚转体和搬腿平衡相关或相似的练习较少,啦啦操发挥了项目特点,在教学中弥补了这一空缺柔韧、转肩、踢腿、仰卧起坐实验后总体呈上升趋势,虽无显著性变化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啦啦操专项课教学的有效性(见表1)。

2.2 足球

根据数据统计:实验组男生的专项能力在颠球、往返绕杆、射门皆有显著变化。在进行专项化教学后,颠球的等级均值是3.00,运球绕杆等级的均值是2.25,射门等级的均值是2.05。专项考核项目的成绩有明显提升,且有显著性差异。

足球专项课教学对男生专项技能的影响较大,效果显著。这与足球本身的普及度、校园足球文化对学生意识产生的影响有一定联系(见表2)。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啦啦操专项班女生在柔韧、转肩、踢腿、仰卧起坐差异不显著,单脚转体和单腿平衡差异显著;足球专项化教学后,专项考核项目的成绩有明显提升,且有显著性差异;所以专项化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专项技术能力。

3.2 建议

专项化教学要充分发挥其理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专项技能的培养,教师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合理设计并有效实施专项化教学。足球教学中的上肢力量、柔韧不能忽视。教学内容的搭配需适应学生的训练层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健美操、啦啦操教学中要注重速度、下肢力量的补充练习等。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周登篙,李林,刘听,等.与时俱进顺潮而动——远观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J].中国学校体育,2008(1):22-25.

13.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目标 篇十三

知识目标的水平要求原则上划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基本层次,技能目标的水平要求原则上划分为模仿、独立操作和迁移三种水平。各门课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但重要的是,各个水平的选项和行为动词必须比较具体明确,对于由低到高的水平要求的分布情况要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合理的结构。

1、关于知识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 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例如: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

● 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例如: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把„„转换、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

● 应用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例如: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

2、关于技能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 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例如: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

● 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例如: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

● 迁移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例如: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3、关于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体验性目标划分为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和领悟(内化)水平三个层次。其中,重点是经历(感受)水平,强调只要学生有机会并获得一种经历和感受就表明课程目标实现了,至于还能进一步达到什么结果则不作要求,也无法做出统一的要求。领悟(内化)水平仅就学习水平而言是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在课程目标中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尽量少用,因为它要求太高;二是这类动词后面的内容难度是较低的,这样可以求得一种平衡。比如,“形成”一词的学习水平是很高的,但如果跟“„„信念”恐怕就是太高的要求了,作为统一的基本要求是不合适的,而如果跟“„„习惯”或“„„姿势”就比较平衡了,这样作为统一基本要求才是合适的。国家课程标准应在课程目标的编制技术上保证基础教育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

● 经历(感受)水平。包括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例如: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

反应(认同)水平。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例如: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特殊教育学校师生比例下一篇:必修2 村民委员会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