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

2024-07-16

宣州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精选7篇)

1.宣州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 篇一

杭州市城市消防规划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市公安局消防支队

《杭州市城市消防规划》是杭州城市首次全面、系统地以消防为主题编制的专项规划。规划内容涉及消防体系完善、消防目标确定、消防设施布局、消防区域划分、消防重点保护单位确定、易燃易爆设施规划、消防供水、消防通道、消防通信等方面,体系庞大、内容繁多。

一、规划构思

针对杭州城市消防系统所面临的问题,依据城市未来发展的要求,规划中力求对城市消防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研究,在消防区域划分、消防设施分布格局、消防通道体系等诸多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强调规划编制立足于杭州城市实际,并与城市总体规划紧密衔接的基本思路,突出规划在具体实施中的操作性。

二、空间布局

杭州城市消防规划空间布局以消防设施分布为核心,结合“一面、两点、三线”构成结构完善的体系。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指挥中心、消防站点、消防训练基地、后勤服务基地等内容。消防规划中的“一面”为消防安全区域划分;“两点”是消防重点防护单位的分布和易燃易爆设施单位的分布;“三线”是城市消防通道体系、城市消防供水体系、城市消防通信体系。

城市消防设施布局中,根据杭州城市总体规划组团式布局的特点,按一主两副三个城区设置相对独立又密切关联的设施体系,每个城区配备消防指挥中心(两个副城为次级中心)、消防训练基地、特勤消防站。消防站点设置以陆上消防站为基础,以西湖、运河、钱塘江的水上消防站,钱江二桥南岸空中消防站为辅助。陆上消防站在级别上分为特勤、标准、小型三级;在布局上以行政区为基本单元,每个行政区设置一个中心站。

三、创新与特色

规划中充分强调了消防安全地区的等级划分,消防站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提出了将城区划分为一级重点消防安全地区,二级重点消防安全地区,一般消防安全地区三种区域类型;新区以标准站为主,旧城以小型站为主,每个行政区设置一个中心站;将消防通道划分为区域、区间、区内三个级别的创新思路;在规划中对消防设施(站、基地)进行了详细定点,编制了各个站点的分图则,以利于解决消防设施选址困难,布局不合理,审批建设周期过长的问题。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标准消防站责任区面积4-7平方千米,小型消防站责任区面积控制在4平方千米以内。

2、新区以标准型消防站为主;旧区以小型消防站为主,每个行政区设置一个中心站。

3、规划陆上消防站的用地面积,标准站按2400-3200平方米控制用地,小型站按400-1000平方米控制用地。

4、杭州市区陆上消防站的设置为:主城区29座,下沙新城9座,滨江新城4座,城区外围区域7座。其中特勤消防站3座,标准消防站34座,小型消防站12座。另有水上消防站4座,空中消防站1座。

5、消火栓沿道路布置,间距不超过120米。

6、消防水池保护半径为150米,消防水池容量宜为100-200立方米

2.宣州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 篇二

关键词:荆州市,带形城市,城市交通

一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反映出该城市的经济水平、科技水平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城市的交通也会促进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 也会改变人们的时间、时空观念。城市的快速发展给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带来新的问题, 如交通拥堵、事故增加、雾霾问题等。因此, 研究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是摆在城市规划工作者面前的首要工作之一[1]。

荆州市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 原有的荆州、沙市合并为一个行政区划, 形成了东西长、南北窄的带形城市形态, 使得城市东西向的跨越较大, 荆州市道路网络需要承受较大的交通压力, 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了了众多的不便。因此, 研究适合荆州市城市交通规划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1 荆州市城市交通的发展背景

在99版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以中心城区为核心, 以长江为横向发展轴、207国道为纵向发展轴, 形成基本有序、分工合理的城市路网骨架。城区采用沿江带状布局、集中紧凑式发展格局。重点发展沙市城区以北、荆岳铁路以南地区, 适当发展荆州古城以南地区, 严格控制向荆州古城以北、以西发展。在99版城市总体规划指导和引导的发展下, 城市布局向南北拓展, 即沙市城区向北、荆州城区向南发展,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向狭长带状式发展, 提高了城市的聚集效益和市政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 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在此基础上荆州市总体规划 (2011—2020) 进一步对城区对外交通、城区疏港交通、城区道路系统规划、城区公共交通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更深入详细的规划和引导。

2 荆州市城市交通研究

2.1 荆州市对外交通

荆州市目前的对外交通主要由汉沪蓉高速铁路, 沙岳铁路 (货运) , 襄荆高速、宜黄高速, 207国道、318国道等组成。目前有众多的铁路、高速等通过荆州城区, 荆州市城区的区位优势明显。荆州目前的高速铁路东至上海 (武汉、杭州、南京等) , 西至成都 (宜昌、恩施等) 。目前只有东西向的高速铁路, 南北向还没有高速铁路, 南北向有沙岳铁路北至荆门、南至岳阳 (荆州至岳阳段还在建设中) 。宜黄高速从荆州市城区北部经过东至黄石、西至宜昌。襄荆高速南北向贯穿荆州市城区北至襄樊 (荆门) 、南至荆州市龙会桥。318国道从荆州市城区北部过境向西接西藏方向、318国道向东接上海方向。207国道从荆州市城区西北部过境向北接内蒙古方向、207国道向南接广东方向 (如图1荆州市对外交通图) 。

2.2 荆州市内部交通

荆州、沙市两市在合并前有各自相对合理的道路网, 合并后也对两城的道路进行了梳理, 城区的道路网结构体系已基本形成。但是由于建设条件的限制, 致使一些城市的主、次干道网络不顺畅。另外, 城市主干道密度不够, 城市的带状布局导致东西向交通流较大, 南北向相对少一些。目前东西向交通压力主要由荆沙大道和江津路承担。随着城市各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以及私家车都有量的增加, 交通瓶颈将日益严重, 给居民的日常出行造成极大的不便。

其中荆州区的道路网大体归纳为可分为“八横五纵”:自北向南为北环路、内环北路、屈原路、内环南路、凤凰路、学苑路、曲江路及荆江大堤;自西向东为九阳路、荆应线、郢都路、御河路及南湖路。沙市区与荆州区在南湖路路段相接, 形成了现在沙市区的“四横十纵”的长条形带状网格式城市交通布局形式。“四横”由北往南依次为荆沙大道、江津路、北京路和沿江路。“十纵”自西向东为武德路、太岳路、塔桥路、园林路、江汉路、红门路、红星路、豉湖路、三湾路和月堤路 (如图2荆州市内部交通图) 。

2.3 荆州市现状交通存在的问题

2.3.1 城市路网不完善, 道路骨架系统尚未完全形成。

荆州市由沙市区与荆州区组成, 城市呈带状发展, 现状道路网呈方格网形式, 对外路网呈中心放射状。目前, 连接207国道、318国道、荆州长江大桥的太岳路高架桥还没有建成, 南北向过境交通仍从城区内道路荆东环路通过;由北环路、翠环路、东环路、沿江路、西环路组成的城市外围环路还没有形成, 荆沙大道、白云路、武德路、人民路等城市干道尚未按规划建成, 荆州、沙市两区交通联系仍集中于江津路—荆东环路交叉口 (东门) 一点, 连接荆州古城及沙市区仅有北京路和江津路。城市东西向干路偏少, 道路骨架网络尚未形成, 支路建设严重滞后, 道路建设存在重主、次干路, 轻支路的现象。道路交通衔接不畅, 城市路网不完善, 干道交通时常发生拥挤现象。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 中中等城市的主干路的密度应为1.0~1.2, 次干路的密度为1.2~1.4, 支路的密度为3~4。主干路和次干路的密度是符合《规范》要求的。支路密度严重不足。

2.3.2 公共线路重复系数大。

荆州市公交线路主要沿北京路到荆南路东西方向走廊集中分布, 符合荆州市带状城区主要客流方向, 但线路重复系数过大, 如北京路个别路段就有16条以上的线路途经, 某些站点十几条线同时停靠。由于线路的过多重复, 导致公交线网密度较低 (国家标准规定为市中心区应达3~4km/km2, 城市边缘地区应到2~2.5km/km2) 和站点集中, 使城市道路交通产生“瓶颈”, 影响道路交通畅通。同时线路过长且无中途枢纽站, 也加剧了交通拥阻。

2.3.3 城市对外交通体系存在一定缺陷。

荆州市内虽已初步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各种交通运输网, 但交通运输及其配套设施落后, 影响了区域交通运输的发展, 各运输方式之间也缺乏有效衔接。从交通方式结构看, 公路交通所占运输比例最高, 铁路、水运优势没有得到发挥, 航空运输基本停滞。铁路、公路、水运及航空与城市道路系统、站场建设之间没有做到同步建设, 没有形成一个立体化的交通网络。

荆沙铁路在沙市为尽端线影响铁路客运, 且等级低, 虽然已初具规模, 从铁路发货量和到达量看, 铁路运输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沙市机场虽然已停航, 但仍承担通用航空飞行, 机场两侧等发展仍然要满足机场净空要求, 这严禁重制约了沙市城区向北发展。

荆州港区重点岸线长18km, 但岸线利用率低, 大量非港口设施及低水平的港口设施占用岸线资源。

2.3.4 城市停车设施不足。

荆州城区静态交通设施用地, 特别是社会公用停车场泊位明显不足, 导致车辆停车主要以路边停放为主, 影响城市交通。

3 荆州市交通分析研究

3.1 荆州市交通发展促进因素

3.1.1 长江中游重要的交通枢纽

荆州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长江经济带中承东启西的重要枢纽。而在长江中游的城市群中, 荆州的交通优势极为突出。荆州地处“两湖平原” (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 腹地, 是我国东西南北的地理要冲, 距中国“四大经济发展极”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均为1000km左右, 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 使荆州成为“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发达都市圈与大西北之间最重要的交通枢纽。荆州东接武汉都市圈, 西接宜昌都市圈, 是联结湘鄂西、川渝东和豫陕南的重要的交通枢纽。荆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汉沪蓉高速铁路的投入使用大大缩短了荆州与沿线城市的时空距离;荆州港被列入全国主要港口目录名单;沪渝高速 (宜黄高速) 与二广高速 (荆襄高速) 在荆州交汇, 与之配套国道的建设, 将逐步实现公路、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联运。

3.1.2 客运枢纽

荆州对于川渝湘鄂豫地区, 一直有提供跨省、跨地 (市) 的中长途旅客运输服务, 尤其加上二广 (二连浩特—广州) 、沪渝 (上海—重庆) 二条国家高速公路的全线建成, 公路基础设施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跨省、跨地市等中长途客流也随之大量增加。与此同时, 荆州市域内的短途运输也满足了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需要, 即满足了荆州市区与下辖的松滋、公安、江陵、石首、监利、洪湖6个市县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长的人员往来的需要。

随着沪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荆州站的建成, 改变了荆州市区无国家铁路客运的历史, 开通了东起上海西到重庆的铁路客运, 承担了从上海至重庆东西向的中长距离的旅客出行运输。同时, 随着汉沪蓉高速铁路的开通, 大大缩短了荆州与长三角和川渝地区的时空距离。

3.2 荆州市交通发展制约因素

3.2.1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不完善

从荆州市的区域基础设施看, 还不完全具有建设大城市的支撑条件。市域内已基本形成的公路、铁路、水路的配套建设设施不完善。过江公路少, 荆州与南部岳阳方向的联系比较弱, 与长沙、广州方向的联系不通畅。没有贯通南北向的铁路。港口与公路、铁路的连接性较弱, 腹地面积较小, 难以发挥多种交通方式的联运优势。

3.2.2 区域内优势资源整合度偏低

荆州市资源比较丰富, 但尚未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资源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格局, 降低了综合效益和竞争优势。荆州市域交通发达, 但交通枢纽的位置不够突出;资源整合度低, 与周边城镇发展关联度不高。

3.2.3 道路交通设施难以适应城市空间扩展

荆州市城市路网格局与空间扩展不协调, 缺乏东西向的快速通道。同时古城内部、古城外部和荆州区与沙市区之间形成城市交通瓶颈, 需要进一步整合。

3.2.4 交通运输管理不完善

荆州市目前的人均道路水平相对比较低、路网容纳机动车的能力也不高;加上荆州近几年的汽车的增长速度还在不断增加, 仅2014年荆州市新增汽车为42041辆;交通管理的技术水平相对于交通发展滞后[2]。

4 城市交通的发展策略

4.1 完善交通规划策略

荆州市目前正在面临着空间结构转型的时候, 可以借此机会寻找最佳空间发展结构的同时, 突破向荆州这种带形城市发展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 寻找最佳的适合荆州的交通布局形式。就城区交通而言, 重点保障几条交通性主干道通畅, 东西向有:北环路、荆沙大道、江津路、南环路、沿江大道等, 南北向有:西环路、东环路、武德路、塔桥路、红门路、豉湖路、月堤路等。同时, 打通断头路, 让毛细血管一样的道路可通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就综合交通而言, 合理结合铁路、公路、航运等方面, 合理规划适合荆州市的立体交通体系[3]。

4.2 公交优先的策略

公交优先的宗旨是解决交通堵塞, 控制私人小汽车的使用量, 优先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出行方。从而能为公交出行者提供快捷、便利、舒适的公交服务。市级的公交线路它是承担着组团间的公共交通的运量, 它要有一定的效率。公共交通在道路中的人均所占面积不急小汽车的1/40, 因此应该控制小汽车对公共交通的干扰, 保证公交畅通, 常见做法是设置公交专用通道, 给予公交专用路权, 这种做法在大城市是较为常见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交叉口合理调节信号周期并结合实际公交感应信号, 设置专用公交信号灯, 减少公交等候时间, 实现公交先行。同时公交站台的设置应合理紧凑、醒目, 便于居民换乘等[4]。

4.3 构建快速交通走廊

快速交通走廊通常是为过境车辆服务的, 而且相比较与其他交通它的出入口的设置也是较少, 交通干扰也较少。快速交通可以为开车出门的人们提供快速、便利的通行环境, 大大缩短两地间的时空距离。像荆州这种沿江带形城市, 建设沿江快速交通走廊, 将大大缩短东西向跨越城市的时间, 同时可以缓解城区的交通压力。

荆州市带形城市交通布局形式只是带形城市中的一个个案, 它不能代表全部带形城市的交通发展模式, 因此关于带形城市交通发展的研究还需要更多规划者的不断地参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 (第三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6.

[2]张京祥, 崔功豪.区域与城市研究领域的拓展:城镇群体空间组合[J].城市规划, 1999 (6) .

[3]吴启焰.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4.

[4]孙施文.现代城市规划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96-97.

[5]信建国.中等带形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3.宣州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 篇三

关键词:群力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发展对策

1、基本情况介绍

1.1概况

群力城市湿地公园始建于2006 年,位于哈尔滨西部的群力新区,占地面积30.36公顷,建筑面积达3200万平方米,由原生湿地系统、人工湿地系统、地形系统、空中栈桥系统、边界系统五大系统组成,是集观赏、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中国首个雨水利用公园。

1.2自然状况

哈尔滨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是569.1 mm,60%~70%集中在6~9月份,历史上该地区洪涝频繁;群力湿地公园位于哈尔滨市西北方向,靠近松花江,因此公园平均气温比城市中心气温稍低一些;公园内的主要土壤为黑土,质地相对松散,内部孔隙较大,土壤透水性差;动植物资源种类比较单一,植被以芦苇、柳树为主,动物主要是青蛙、鸭类等。

1.3地理位置

群力城市湿地公园位于群力新区东部,在丽江路、群力第五大道、灵江路、群力第六大道合围区域内。群力新区位于哈尔滨城市西部,北衔松花江,与市行政中心一水相隔,西接长岭湖风景旅游区,自然生态良好,东邻城市中心区,处于城市上水、上风向。

1.4交通条件

公园三面与城市干道相接,西为丽江路(原齿轮路)、南接群力第六大道(东明大街)、东连灵江路,其中丽江路全长2272米,承接二环路与三环路,是群力新区连接机场路方向和哈西工业园区的快速交通干道。市民乘坐65、95、117、125等公交路线均可到达。

2、群力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动植物种类单一,缺乏观赏性

群力新区湿地原为黑鱼泡湿地,原来面积有100多万平方米,当时周围有多条沟渠通向这里,水量充足,每年春季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各种野生动植物随处可见。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湿地周边环境遭到破坏,湿地面积逐年缩减,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原本的湿地物种锐减。目前,群力新区湿地的类型主要为苇塘湿地,草本植被覆盖相对简单,以芦苇为主,乔木灌木的物种数目有限,乔木以柳树、白桦为主,灌木大概只有6—8 种;湿地内的动物种类则更为单一,以青蛙、鸭类等两栖类动物为主。

2.2公共设施有待完善

目前,公园已建有空中栈道、观景塔、观景盒、卫生间等大型公共设施,以及座椅、垃圾桶等小品设施,但是,部分设施仍显不足,在大型公共设施上,公园虽然在东西入口处分别设置了卫生间,但无法满足园区内游客需求。另外,除基本的公共设施外,景区内缺少受众群体为动植物的设施。在小品公共设施上,存在缺少标识、防护栏等问题。

2.3园区缺乏监测与管理

定期监测对于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自群力湿地公园建成后,有关部门并没有定期对水文、土壤、气象、生物等内部要素进行监测统计,没有较好的掌握湿地生态的发展状况。同时,园区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存在如下问题:游客安全缺乏保障,通过采访,一些群众表示园区内部缺乏安保人员及设施,出于安全顾虑,他们不愿深入园区;湿地內部分水域有富营养化现象,污染物也没有得到及时清理,影响湿地环境以及景观效果;破损基础设施也没有得到及时整治。

3、发展对策

3.1丰富动植物种类

首先,丰富植物种类。植物品种应选用黑龙江其它地区或同纬度地区芦苇群落中的伴生植物,避免外来植被物种入侵对园区内原湿地植被的破坏,因此要选择侵略性小的湿地植物品种,如蒲公英、车前、水蓼等地表草植,向日葵、秋海棠、美人蕉等陆地观赏花卉,荷花、香蒲、水葫芦等水景花卉。

其次,丰富动物种类。湿地的动物群落包括鸟类、兽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软件动物等,应根据生态学原理,从食物链最底层开始构造。因此,可依次采取以下措施:培养取自于本土湿地环境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类昆虫;投放取自于本土环境的鱼类或两栖类动物;培养类似虎斑游蛇、黄脊游蛇、鳖等爬行类动物;在湿地内放养黑龙江湿地常见鸟类,营造鸟类栖息地,为鸟类提供食物来源。

3.2完善公共设施

首先,在公园南北两侧湿地敏感度较低的位置新增卫生间,可以采用钢木结构,用芦苇包装,与整体景观相协调。其次,增设受众群体为动植物的设施,如放生区、投食区、保护区等。最后,完善园区标识,在园区入口处设置名称标识,标出设施及场所的名称,以便游人对公园景点设施有大体了解;在道路交叉口设置引导标识,以便游人能够识别园区内环境,顺利到达目的地;设置说明性标识对园区内的自然景观元素进行解说,便于人们了解;设置安全警示类等限制标识,对游人进行安全指导。

3.3加强园区监测与管理

首先,实行定期监测制度,对湿地内部的气候、水质、土壤、生态群落进行监测,并及时将有关统计数据上报给相关研究部门,对湿地内部生态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为日后进行相应湿地景观建设提供有利数据。其次,加强园区管理,可采取如下措施:定期清理湿地内垃圾,收割芦苇,去除过剩营养物质;通过电视、广播等途径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加强安保措施,配置安保人员,加强巡逻,同时对重点区域实施监控,保障群众安全;加强后勤保障工作,定期清查园区设施,对破损设施进行及时整治。

4.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篇四

安徽省宿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宿政〔1999〕10号 1999年9月9日)

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城市范围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以及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指宿州市(以下简称市)、各县县城(以下简称县城)和建制镇。

本办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指城市市区、近效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四条 市建设委员会(规划局)是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城市规划区内的规划管理工作。

墉桥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区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并协助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市城市规划区内的规划管理。

各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五条 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贯彻,开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参与并组织本辖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编制;

(三)依法核定和发放《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四)依法查处城市规划区内的违法建设行为。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第六条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县城总体规划由县人民政府参照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市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建制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体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市城市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市、县城各专项规划由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总体规划组织编制。

第七条 城市规划编制的具体业务,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

第八条 城市规划实行分级审批。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市城市总体规划,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委会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县城总体规划,提请县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委会审查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并报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市城市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县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县人民政府审批。

各专项规划由组织编制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批。

第九条 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但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面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确需局部调整的,报原批准机关批准。是否属局部调整,由原批准机关确认。

第三章 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

第十条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第十一条 在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中,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同步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第十二条 旧区改建,要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调整人口布局;要严格控制现有工厂的扩建,对生产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和严重污染环境的工厂,应当限期治理、搬迁或转产。

第十三条 市旧区指沱河以南、淮河路以北、南坪路以东、东沱河以西的区域。市新区指城市规划区内,上述范围以外的区域。

各县城新区与旧区的范围,由各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四条 市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其规划和建设应符合下列各项指标要求;

(一)容积率按有关城市规划要求执行。

(二)建筑间距要求;

新区内的多层建筑主朝向(长轴朝向)间距不得低于建筑高度的1.3倍;高层建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新区内的多层建筑山墙次朝向(短轴朝向)间距不得少于8米;高层建筑不得少于13米。

旧区内十层以下建筑主朝向(长轴朝向)间距不得低于建筑高度的1.15倍、十层至十九层建筑,每增加一层单方间距增退1米;二十层以上建筑,每增一层单方间距增退0.8米。旧区内的多层建筑山墙次朝向(短轴朝向)间距不得少于6米,高层建筑不得少于13米。旧区内建设基地边缘的建筑物与用地办界的距离,不得少于该类建筑所需间距的一半和消防间距规定。

(三)沿街建筑退出道路红线要求:

城市主干道路宽在40米以上、两侧建筑属多、低层的,退道路红线不少于5-8米;城市主干道路宽在40米以下。两侧建筑属多、低层的,退道路红线不少于5米;城市次干道两侧的建筑退道路红线不少于3米。

道路两侧高层建筑主楼高度低于30米(含30米)的,退道路红线不少于10米;高度高于30米、低于70米(含70米)的,退道路红线不少于15米;高度高于70米的,相应加大退道路红线距离。

位于道路交叉口的多、低层建筑,退道路红线不少于8米;高层建筑通道路红线不少于10米。学校、医院、文化娱乐和体育场所、宾馆酒店、商场等人流集散量大的公共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环境质量、交通流量及城市景观等因素增退道路红线。

(四)绿化要求:

新区内住宅小区绿地率不得少于25%;公共建筑及商住综合小区绿地率不得少于30%。旧区内住宅小区绿地率不得少于20%;公共建筑及商住综合小区绿地率不得少于25%。

工业小区内住宅、公共建筑小地块绿地率根据所处区域按上述标准减少5%。

(五)停车场(库)要求:

新区内住宅小区及住宅组团建设,按建筑面积的10-12%(高层建筑配上限)配建停车场(库);公共建筑、商住综合小区及建筑组团建设,根据车流量,按建筑面积12-15%配建停车场(库)。旧区建设,按新区标准减少2%配建停车场(库)。

城市公园、旅游区、度假村、别墅区、会议中心、体育场馆及车站码头等须配建停车场(库)的,其数量和规模,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四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十五条 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土地开发利用和建设工程的选址、定点和布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

第十六条 凡已确定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并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建设用地预申请,领取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建设部《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规定审批。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凭《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办理建设项目建议书的报批手续后,持建设项目的有效批准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按有关规定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用地手续。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因特殊原因需临时用地的,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临时用地期限不得超过二年,使用期满或国家建设需要时,必须清场退出。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在城市规划区内取得的建设用地的范围、性质及规划控制指标,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在施工前确需改变用地的范围、性质及规划控制指标的,建设单位应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按规定办理手续。

第二十一条 根据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对已批准使用的建设用地可收回或作出调整。收回或调整用地的实施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收回或调整用地的经济补偿,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对在城市规划区内的荒地、沟塘、滩岸等地进行挖河取土、堆放废弃物及围填水面等改变地形地貌活动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三条 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广场用地、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旅游区、重点文物保护区、高压供电走廊以及学校、医院、体育场地、公共停车场、环卫设施等公共设施用地,任何单位不得侵占或改变其使用性质。

第五章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二十四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必须符合城市各项规划,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动工建设。

城市规划区内个人自建住宅的规划管理,按本办法第六章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建设单位持建设项目的有效批准文件、土地权属证书和拟建范围的地形图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建设单位根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制定初步设计方案或初步设计图,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三)建设单位依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初步设计方案或初步设计图,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填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表》,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各项管线工程穿越城市道路、桥梁、公路、铁路、隧道、绿化地带、单位自管用地、河道以及涉及净空控制、通讯设施和军用设施等保护范围的,建设单位应与有关部门协商取得书面意见,并将书面意见随初步设计方案或初步设计图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六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临时性建设,应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领《临时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临时性建筑物的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二年,期满或城市建设需要时,应无条件拆除。

第二十七条 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验红线,经核准签章后方可开工。

第二十八条 建设、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的红线及施工图的要求施工。其中城市主、次干道的各项管线工程要遵循先地下后地下、先深埋后浅埋的建设程序埋设。

因特殊情况确需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的红线及施工图要求的事项的,建设单位应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于建设工程峻工并经验收合格后6个月内,将竣工图纸送城建档案馆存档。

第三十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5年内不得挖掘。

对建成后的建筑物,不得随意改变其使用性质和立面造型。确需改变的,建设单位或使用应持申请报告及有关图纸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六章 个人自建住宅规划管理

第三十一条 城市规划区内原则上不准个人自建住宅。鼓励购买商品房解决住房。个人确需在城市规划区内自建住宅的,应服从城市规划管理,在统一规划的居住用地内建设。

第三十二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下列区域不准自建住宅:

(一)城市规划道路控制地段;

(二)属近期改造和新建的区域;

(三)埋设地下管线、高压供电走廊和市政设施的区域;

(四)园林绿化用地;

(五)河岸、沟渠因防洪、排水需要控制的区域;

(六)铁路用地控制区;

(七)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保护区;

(八)严重污染及易燃、易爆控制区;

(九)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区域。

旧区范围内和新区城市主干道红线两侧各100米范围内、次干道红线两侧各50米范围内、火车站和广场规划控制地带、城市建设项目已定规划地段范围内的现有个人住宅,只能进行解危性的维修和临时性门面装修,不得翻建、改建、扩建。

第三十三条 个人自建住宅必须符合下列条例:

(一)户口必须在拟建住宅所在地;

(二)原有住房人均建筑面积不足15平方米(独生子女按二人计算)。

(三)对原有住宅进行翻建、改建、扩建的,原有房屋产权和所占土地使用权应当明确、无争议。

第三十四条 个人自建住宅,按下列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一)个人持所在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证明,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二)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办用地手续;

(三)持用地批准手续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放线并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查验合格后施工。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城市规划管理人员有权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要求进行检查。被检查单位或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资料,检查人员应当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和业务秘密。

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必须悬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便接受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协助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规划的实施进行管理,发现违法建设活动,应当及时制止,并报告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七条 公民有权监督城市规划的实施,有权检举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检举人打击报复。

第三十八条 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本办法进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查处。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到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地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市、县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第四十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进行建设,影响城市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分别处建设工程造价总额5%以下罚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予以没收。

建设工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严重影响城市规划:

(一)占用现有或规划的城市道路、广场的;

(二)占用城市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的;

(三)占用河湖、水面、滩溪、堤岸及其保护地段的;

(四)占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域的;

(五)影响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高压供电走廊安全或微波通道通讯的;

(六)压占城市地下管线、永久性测量标志及其维护地段的;

(七)在近期建设控制区、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和特殊重大安全保护区内建设的;

(八)严重影响城市景观或者对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危害的;

(九)其他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

第四十一条 对违反规划占地、违法建设的单位,除依法予以查处外,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 辱骂、殴打或妨碍城市规划管理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外罚条例》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复议或诉讼期间,工程建设必须暂停。

第四十四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建设委员会(规划局)负责解释。

5.宣州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 篇五

发表日期:2005-11-17 点击量:

第一章

项目背景

400

一、本次消防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一)项目准备

2004年10月,徐州市规划技术服务中心、徐州市城市规划协会根据徐州市消防支队、徐州市规划局的要求,初步分析了新一轮的徐州市城市消防规划修编的必要性,提出了基本思路和前期工作的建议。

(二)资料收集与现状踏勘

2004年10月初,徐州市城市消防规划项目编制组正式成立。2004年10月中旬,项目编制组开展基础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

(三)纲要编制阶段

徐州市规划技术服务中心2004年11月初完成初步调研后,11月下旬日向徐州市消防支队及徐州市规划局作了工作纲要汇报,主要是规划设计的构架,工作思路及工作方法。(成果以文字为主)

(四)方案比较阶段

2005年2月底初步方案汇报,主要汇报消防工程现状存在的问题,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案的设计构想。(成果以图纸、表格为主)

(五)成果编制阶段

2005年4月上旬,汇报消防规划的各项成果。

2005年4月底,提出规划设计成果并通过项目验收。

二、本次消防规划的工作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规划背景 在各种自然的和人为的城市灾害中,火灾是发生频率最高、涉及面最广、突发性强、造成大量物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对社会影响很大的灾害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火灾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每年火灾直接经济损失达人民币12~15亿元,死伤人数达8000~8700余人。国外更为突出,以美国为例,每年火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5~30亿美元,死伤8000~9000人。火灾不仅给国家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为吸取火灾给人们留下的深刻教训,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同时,应同时编制科学合理的消防规划,以适应现代城市消防防灾救灾的需要,把城市火灾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规划技术路线

回顾上版消防规划的执行情况,实事求是地研究和总结徐州市消防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为新一版消防规划提供客观依据。

借鉴全国大中城市的消防规划修编经验,结合徐州特定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确定城市战略地位,把握城市性质与规模。应用系统分析及系统优化、动态分析等技术手段和方法,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规划的适应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组成联合规划工作组,注重多机构合作,以期发挥各自研究领域的专业技术特长,形成联合技术实力,提高规划质量。

(三)规划工作方法

通过对现状资料和现状问题的研究,设计使用GIS分析手段,将图表数据和图像数据紧密结合;采用定量分析,取代定性分析;通过系统分析和系统优化,数据动态链接等技术来解决消防规划过程中的问题。为徐州市消防建设合理、有序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三、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

4、《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

5、《企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组织条例》

6、《江苏省消防条例》

7、《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

10、《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

11、《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二)编制消防规划的期限:近期 2005—2010年 远期 2011—2020年 远景 2021—2050年

(三)编制消防规划的范围。

徐州市城市消防规划的范围,同于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2003——2020),以主城区范围内为主即:东含大黄山、大庙镇,西至卧牛山煤矿,南至连霍高速公路(不含铜山新区),北抵茅夹铁路、大运河的地域,总面积581平方公里。(见图一)

四、城市发展的历程和上版城市消防规划的问题

(一)城市自然、历史、现状特点 1.地理位臵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北距山东济南270公里,南距南京290公里,东离连云港200公里,西离河南郑州280公里。北邻济宁、枣庄两市,东与连云港接壤,南接宿州,西与商丘相连,徐州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

徐州市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沿海开放地带与亚欧大陆桥和环渤海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结合部,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徐州市交通便利:京沪、陇海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贯越徐州南北;连霍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徐宿高速公路、国道104、206、310、311贯穿市区。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全国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地理位臵优越。从历史情况和现实经济联系看,徐州已成为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和物资集散中心。2.自然条件

图一

消防规划的范围图

徐州是个“山包城,城包山”,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山水古城。由自然山水构成的城市空间格局呈现 “群山环抱,一脉入城;两河相拥,一湖映城” 的特点,自然景观条件十分优越。正如苏东坡在《放鹤亭记》中云:“彭城之山,岗岭四合,隐然如大环。”可谓 “藏风聚气”之宝地。

徐州市土地总面积115.23万公顷,各类土地面积中农用地79.30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1.55万公顷,徐州属鲁中南剥蚀低山丘陵的南延部分,市内和周围地层基岩出露地区,一般均可作为工业民用建筑基地之用;市区西部紧靠煤田,不适于市区发展。

徐州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具有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过渡性气候特点。气候温和,四季明显,春秋季短,入冬回暖早、冬寒干燥,夏热多雨,常有春秋旱。

据70年水文普查资料,地下水总蕴藏量为20万吨/日,分布于四个富水区。故黄河、奎河、荆马河、房亭河、云龙湖等,均因水源短缺和污染,不能作为水源。微山湖水源条件较好,但距离市区21公里,还受到两省行政区划限制,徐州附近水源条件不够丰富,使城市的发展受到影响。大运河待南水北调以后可作水源。

徐州附近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且与鲁南、皖北、豫东煤田相毗连,是全国重要煤炭基地之一。铁矿已查明的储量为2200万吨。其它还有石灰石、白云石、硅石、耐火土、煤矸石等丰富的建筑材料资源。徐州粮食、棉花、麻类、皮毛、烟草、花生、甜菜、水果、芦苇等农副产品和经济作物都很丰富,为发展轻纺工业提供了原料。

徐州市是以两汉文化为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8点,省级文物22处,市县级文物147余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处。3.历史沿革

徐州古称彭城。大彭国历经夏、商,亡于商武丁四十三年。夏禹治水时将全国的疆域划分为九州,徐州是九州之一。春秋时期,彭城为宋邑。战国后期,宋弃淮阳迁都彭城,彭城属楚。秦统一六国,改彭城邑为彭城县,隶属泅水郡,这是彭城设县之始。

秦汉之际,楚怀王心,西楚霸王项羽曾先后建都彭城。刘邦建立西汉,封其异母弟刘交于此,号楚国,辖东海、薛郡等三十六县。

西汉武帝时臵十三州刺史,楚隶属徐州刺史部。至宣帝地节元年又更为彭城郡,后宣帝封其子刘嚣为楚王。王莽时废楚为和乐郡。东汉刘秀封其子刘英于楚国,都彭城。后又废楚国为彭城郡。章帝时,封刘恭于此,为彭城国,隶徐州刺史部,终汉一代。

三国时期,曹魏自郯城迁徐州刺史部治彭城,这是彭城正式称徐州的开始。徐州既指以彭城为中心行政区域,又是彭城的别称。

魏、晋、南北朝各代,都在徐州设藩封王,皆袭称彭城国。东晋以后,徐州一带的人民和大批士族渡江,司马睿遂于京口(今镇江)设桥臵徐州,徐州称为北徐州。

隋唐时期,徐州先后设臵徐州总管府、感化军、武宁军节度使。隋朝徐州辖彭城、靳、谷阳、沛、留、丰、肖滕、兰陵、符篱、方与十一县。北宋徐州属京东路、辖彭城、丰、沛、肖、膝、利国监、宝丰监五县二监。元代徐州属归德府,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升州为路,至正十二年复降为武安州,并彭城县入州,领肖县。

明代徐州直隶京师(南京)。清代徐州属江苏布政使司,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升州为府,析臵铜山县代替彭城县,辖丰、沛、肖、砀、宿迁、睢宁、铜山县和邳州。民国初年,徐州为徐海道,辖十二县。

公元1927年废道设徐州专区辖八县??臵徐州市为其省会。公元1945年日寇投降,复臵徐州专区,徐州市为江苏省辖市。公元1948年12月徐州解放,为山东省管辖;公元1952年,复划归江苏省管辖并为徐州专署驻地,专臵辖六县,以市带县,辖五区六县。4.社会经济

徐州是汉文化的龙兴之地。1979年-2000年徐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1.5%,职工年平均收入年增长率为13.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为16.5%。2003年徐州市国内生产总值905.79亿元,2003年徐州市人均收入9992元,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80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9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41亿美元,三产结构上升为14.9:48.7:36.4。徐州市域总人口为908.6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284.50万人,市域城市化水平40.4%。相继建成了铁路新客站,观音机场,沂淮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城市具有比较高的经济水平,城市经济呈现重工业型产业经济的单一结构特征。主要工业有:煤炭、电子、冶金、化学工业、机械、建材等。

徐州市区由5区组成,分别为鼓楼区、云龙区、九里区、泉山区、贾汪区,其中,主城区由鼓楼区、云龙区、九里区、泉山区4个区组成。

(二)上版城市消防规划的问题

1、上一版城市消防规划的概述

徐州市城市消防规划是1997年修编的《徐州市城市消防规划》。城市消防规划期限:近期1996年—2000年,远期2001年—2010年。城市消防规划范围: 徐州市城市消防规划范围,三环以内的鼓楼区、云龙区、泉山区和九里区、金山桥开发区、铜山新区。

2、上一版城市消防规划实施评价

上一版城市消防规划指导思想明确,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对消防规划的要求,适应徐州作为较大城市、交通枢纽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商贸都会的消防安全保障工作需要,使规划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坚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立足现状,着眼发展,全面规划,分期实施,配套建设,注重实效,搞好城市消防的布局和建设任务安排,切实把城市消防规划建立在客观可靠的基础上。但是, “十五”以来,徐州市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近五年来,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个私、民营等企业发展迅猛,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大大增强。但由于种种原因,城市消防安全布局不尽合理,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迫切需要对城市消防规划进行新一轮调整。第二章 消防机构的历史沿革 1948年12月,徐州解放,徐州地区及徐州市属山东省管辖。在对原国民党警察局消防队进行整顿改造的基础上,成立徐州市公安局消防队,有消防队员48人,其中干部2人。1952年,徐州市解散了各区义勇消防队,对公安局消防队进行了调整,设3个班。1953年1月,徐州地区及徐州市划归江苏省管辖,同时成立江苏省人民政府徐州地区专员公署公安处,公安处设防火组,有6人,负责指导所辖新海连市、萧县、砀山、丰县、沛县、铜北、赣榆、东海、华山、邳县等10个市、县的消防工作,各市、县消防工作由各市、县公安局治安部门负责。1953年4月,原属淮阴专区的新沂、睢宁、邳睢县划归徐州专区,并撤销邳睢、华山县,铜北县更名为铜山县。1955年3月,砀山、萧县划归安徽省管辖。

1955年4月,徐州市公安局消防队设5个班,共46人,其中干部4人。1960年,徐州市公安局消防队下设4个消防分队:一分队(大马路)、西关分队(段庄)、东关分队(杨庄)、贾汪分队(贾汪),共有消防人员53人。1965年5月,公安消防队伍班长以下人员实行义务兵役制。徐州市公安局消防队当年征集义务消防兵37人,人员编制增至95人,实有97人,其中干部2人,警士95人。同年,徐州市公安局设消防科,消防队增设防火组。1966年4月,徐州市公安局撤消消防科,成立徐州市公安局消防大队,下辖一中队、二中队、三中队(一、二中队分别由一分队、西关分队改建,三中队由贾汪与东关杨庄两个分队组成),消防大队隶属市公安局领导。“文化大革命”期间,徐州市公安机关军管会派军代表进驻负责消防大队工作。1973年10月,恢复徐州市公安局消防大队建制,下设防火组、战训组、后勤组。同时,丰县市公安局设立消防股。

1974年12月,徐州市公安局消防大队组建车辆维修组。1975年4月,徐州地区公安局设立消防科。同年12月,徐州市公安局消防大队将杨庄、贾汪分队改为消防三中队和消防四中队。同时,沛县、睢宁、铜山、邳县、新沂县公安局设立消防股。1976年11月,邳县公安局组建消防中队,编制16人,实行义务兵役制。同年12月,徐州市公安局消防大队在孟家沟组建消防五中队,同时,将车辆维修组改为车辆修理所。1978年1月,徐州市公安局消防大队在候山窝和铜山县茂村分别组建六中队、七中队(由徐州发电厂公安消防队50人、韩庄发电厂公安消防队20人、徐塘电厂公安消防队16人组成)。同年11月,睢宁县、丰县、新沂县公安局分别组建消防中队,实行义务兵役制,每队编制16人。1979年12月,沛县、铜山县公安局分别组建消防中队,实行义务兵役制,每队编制16人。1981年12月,设在徐州发电厂、韩庄发电厂、徐塘电厂的消防七中队,划归企业管理,36名现役消防人员调省消防教导队,其余由大队统一安排。1983年1月,公安消防队伍纳入武警部队序列。徐州地区和徐州市共有55名公安消防民警干部转为现役。同年3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撤消徐州地区,徐州地区公安处消防科与徐州市公安局消防大队合并,成立武警徐州市消防大队,为副团级,亦称徐州市公安局消防大队(消防科)。原属徐州地区的丰县、沛县、铜山县、睢宁县、邳县、新沂县公安局消防股、消防中队由徐州市消防大队领导。消防大队下设政工股、秘书股、战训股、警务

图二徐州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一中队 图三徐州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二中队(泉山区)

图四徐州市消防支队云龙区大队

图五徐州市消防支队鼓楼区大队 大马路中队

孟家沟中队

股、防火股、宣传股、后勤股,下辖一中队、二中队、三中队、四中队、五中队、六中队、车辆修理所以及丰县、沛县、铜山县、睢宁县、邳县、新沂县公安局消防股和消防中队。共有人员编制418人,实有387人,其中干部96人,战士291人。同年4月,徐州市云龙、鼓楼、郊区、贾汪区公安分局设立消防股。1986年2月,武警徐州市消防大队改为武警徐州市消防支队,为正团级,亦称徐州市公安局消防支队,下设政治处、后勤处、战训科、防火科、秘书科,均为副团级。1991年8月,徐州市消防支队成立卫生队和轮训队。1990年4月和1992年8月,新沂县和邳县消防股改为消防科。1992年12月,徐州市消防支队将六中队改为特勤中队。1993年1月,徐州市公安局矿区分局设立消防股。同年10月,徐州市将郊区改为泉山区,原郊区公安分局消防股改为泉山公安分局消防股。同年12月,徐州市公安局金山桥分局设立消防股。1994年1月,徐州市消防支队战训科改为司令部,防火科改为防活处,均为副团级,撤消秘书科。司令部下设办公室、战训科、警务科;防火处下设监督管理科、建审科、群防科;后勤处下设生产办、卫生队、修理所。1995年4月,新沂市、邳州市、丰县、沛县、铜山县、睢宁县分别成立消防大队。1996年7月,徐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将矿区改为九里区,原矿区公安分局消防股改为九里区公安分局消防股。1997年7月,徐州市公安局机场分局设立消防股。同年10月,徐州市消防支队防火处增设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科。1998年4月,在徐州市金山桥开发区组建消防特勤大队,副团级,同时恢复消防六中队建制。至1998年底,徐州市消防支队下辖云龙、鼓楼、九里、贾汪、泉山、金山桥、机场消防股;特勤大队、轮训队、一中

图六徐州市消防支队九里区大队矿山路中队

图七徐州市消防支队城南区大队七里沟中队

图八徐州市消防支队金山桥大队杨庄中队

队、二中队、三中队、四中队、五中队、六中队;丰县、沛县、铜山县、睢宁县、邳州市、新沂市消防大队和消防中队。共有编制518人,实有546人,其中干部151人,战士395人。第三章

城市消防现状及存在

一、消防安全布局

近几年来,徐州市城市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居民棚户区改造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结合旧城改造,一些城区的易燃易爆企业得到了搬迁,消防??,全民消防安全意识不强等原因,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仍滞后于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由于城市规模扩展等因素,消防安全布局仍存在一些严重隐患,预防和扑救火灾的能力不能适应徐州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火灾危害日益严重。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生产、储存、使用、运输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企业布局不尽合理,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分区相矛盾。

易燃易爆企业的搬迁、改造、转产速度跟不上城市规模扩展的步伐,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对城市消防安全布局的影响。虽然近几年市政府加快了对化工企业的改造和搬迁速度,位于居民区的化工厂等易燃易爆企业相继得到了搬迁,但新的厂房建设地址并未远离城区。化工企业近几年又不断进行技术改造,生产规模扩大、品种增多,加剧了易燃易爆企业对城区消防安全的影响。

(二)城区公共停车场的建设、管理跟不上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商贸区交通拥挤,严重影响火灾扑救工作的开展。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及停车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城区的交通环境,对火灾扑救也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城市停车场库建设跟不上汽车消费的高速增长,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相继在市中心建设了停车场、停车库,许多大型公共建筑也相应设臵了地下停车库,但是规模小容量有限,尤其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汽车泊位十分紧缺;二是由于管理不到位,现有一些公共停车场库目前或被挪作他用,或作内部停车使用,造成了消防通道集散场地等被停车占用,直接影响消防队灭火战斗的展开速度和灭火救援行动。

(三)居民住宅区汽车场库建设标准滞后于家庭汽车的发展的需要,消防通道堵塞现象严重,直接影响居民火灾的扑救。

随着私家车的迅猛增张,近几年规划建设的居民住宅小区按2户1个停车位的标准建设停车库,其数量已不能适应停车的实际需要。而在八、九十年代建设的居民小区,基本上没有设汽车停车库,这些老的居住区汽车停放更加困难。近几年市政府加大了对老居住区的环境改造工作,相关部门对绿化环境、环保、防疫等比较重视,但是至今没有针对居民住宅区的汽车停放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致使老居住区的汽车停车问题越来越严重,消防通道被占用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建有高层住宅楼的住宅小区,小区通道大量停放汽车后,大型消防车无法通行,举高消防车很难作业,严重影响居民火灾的扑救工作。

(四)各类批发市场集中于城区,仓储、运输、经营人员宿舍等配套设施不全。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的鞋业市场、针纺织品市场、皮具市场、灯具市场、建材批发市场等目前已具有较大规模。这些场所物流、人流、车流量大,周围交通十分拥挤,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接近火场及扑救难度都很大。另外,这些市场在建设初期,很少设有配套仓库,经营者为了经营需要,在周围的居民楼、自行车库、简易厂房内租用仓库,大量储存物资。这些场所的消防设施都比较简单(甚至没有),根本不能保证储存物资的安全,对四周居民的生活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近几年政府加大了这方面的改造力度,但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一些低档次的批发市场迁移到离城区相对较远,交通、水源状况较好的地区。

(五)城市集贸市场或营业摊点违章建设、占道经营的现象依然存在,经常堵塞消防车通道和影响消火栓的使用。近几年,结合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取缔马路市场,取得了明显成效,违章搭建营业摊点和占道经营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善。但是,由于市民消防安全意识不强,占道经营、影响消火栓使用的情况还存在。在部分老居住区出入口、繁华闹市区,在一些市场周围,管理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经营者一味招揽顾客,影响消防通道畅通和市政消火栓的使用。另外,仍有部分老居住区,在实行封闭管理的过程中,在小区出入口设臵固定障碍物,影响消防车迅速到达现场。

二、消防站布局及装备

(一)概况

近年来,徐州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城市整体抗御火灾能力不断提高,在金山桥经济开发区建成了消防特勤大队,配备举高消防车、救援车等一大批特种消防车辆和器材装备,新建了七里沟消防站,目前,徐州市消防站14个、市区7个(大马路、矿山路、杨庄、孟家沟、七里沟、金山桥、候山窝)现有消防车63辆,其中53米、32米举高消防车、排烟车、抢险救援车、防化洗消车各1辆,大吨位、大功率水灌消防车22辆。

(二)存在的问题

(1)城市消防站布点不符合国家标准。平均每个站的责任区面积约48平方公里,远远超过《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有关要求。

(2)消防装备建设不适应全市消防保卫任务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消防部队担负的任务由单一的灭火救灾向灭火救援、处臵突发事件等多功能方向发展,而且抢险救援的任务日趋繁重。近几年市区内化学危险品企业发展很快,化学危险品事故不断增多。但是,从目前全市的消防装备来看,用于化学危险物品事故处臵的高温高压堵漏、防化洗消及战斗员特种个人防护装备不足。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用于高层建筑救人、外攻灭火的登高消防车,目前我市仅有一辆32米和一辆53米举高车,数量上也不适应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需要。另外,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迫切要求消防部队解决楼顶空中救人装备,建设航空消防站,以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3)新一轮城市建设发展,不能科学调整城区现有消防站布局。现有的大马路中队和矿山路中队这两个消防站的布点,向城中心商贸区增援不够科学,如果在布臵新的消防站就比较困难。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块拍卖过程中,没有考虑预留消防站建设用地,二是有些很适合设立消防站的地点,因地块商业价值高,建设难度大。

(4)消防战斗员编制严重不足,影响现有消防站灭火救援能力的发挥。作为现役编制的消防部队,人员编制受到严格限制。目前我市的消防站,人员普遍不足,除特勤大队人员配备稍多一些外,其余中队都严重不足,最少的中队不足10人。消防部队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在城市迅速扩张、消防站逐年增加,现役编制不可能较快增加的情况下,市政府应该从灭火救援的需要出发,尽快增加地方编制的消防战斗员,以适应灭火救援的需要。

(5)缺乏社会抢险救援联动机制。处臵重特大化学灾害事故、交通事故、恐怖事件等,仅靠消防部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相关部门、相关力量、相关专业人员、相关装备联合处臵,须尽快建立社会抢险救援联动机制。

三、历年火灾发生情况及趋势

(一)概述

本次火灾统计的年限为1999—2003年。5年间市区共发生火灾3255次,死亡29人,烧伤55人,损失折款663.43万元。其中2003年发生重大火灾1起,损失折款59.55万元。徐州市消防站基本情况统计表

表一

消防站名称 特勤大队一中队 特勤大

队二中队 云龙区大队 鼓楼区大队 九里区大队 城南大队 杨庄 中队

址 金山桥开发区 侯山窝村 大马路180号 万寨村村口 矿山路31号 淮海食品城 杨庄下淀路 成立

时间 1995年 1978年 1965年 1976年 1960年 2000年 1963年

类 别 特勤消防站 特勤消防站 标准普通消防站 标准普通消防站 标准普通消防站 标准普通消防站 标准普通消防站 占地面积(m2)20000 3300 1100 3500 1800 20000 1100 现有人员(人)37 32 32 29 31 22 14 现有消防车(辆)9 6 5 5 5 6 3

1、火灾起数及损失统计

1999—2003年间,火灾起数和损失数虽在个别年份稍有下降,但整体上呈上升趋势。1999年共发生火灾526起,损失132.46万元;2002年共发生火灾808起,损失108.49万元;2003年共发生火灾700起,损失167.46万元。

1999—2003年火灾情况统计表

表二 年份 次数 死人 伤人 损失折款(万元)1999 526 3 13 132.46 2000 536 4 8 130.95 2001 685 9 11 124.07 2002 808 10 18 108.49 2003 700 3 5 167.46 合计 3255 29 55 663.43

2、火灾起数按月季统计

根据季度分析,一年中第一季度火灾起数最多,占总数的均起数多41.9%。

1999—2003年月季火灾统计表

表三

火灾次数 死亡数 受伤数 损失折款(万元)一 季

度 一月 303 4 2 56.95 二月 385 2 3 60.6 三月 317 1 4 45.67 小计 1005 7 9 163.22 二 季

度 四月 258 4 6 68.88 五月 243 0 3 103.09 六月 280 2 0 114.9 小计 781 6 9 286.87 三

30.9%,其次是四季度,占总数的24.8%;从月份看,二月份火灾起数最多,比月平季

度 七月 237 2 5 26.46 八月 210 2 5 16.83 九月 217 3 6 28.87 小计 664 7 16 72.16 四 季

度 十月 276 3 6 21.78 十一月 255 2 5 45.51 十二月 277 3 3 50.8 小计 808 3 14 118.09

3、火灾起因分类统计

据统计,1999至2003年经消防部门调查统计全市的火灾共2763起,其中,因电气引起的火灾734起,占总数的26.6%,因违章操作引起的火灾251起,占总数的9.1%,因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694起,占总数的25.1%,玩火引起的火灾181起,占总数的6.6%,自燃引起的火灾37起,占总数的1.3%,其它原因及原因不明的火灾共602起,占总数的15.7%。1999—2003年火灾原因分析表

表四 年份 放火 电气 违章 操作 用火

不慎 吸烟 玩火 自燃 其它 雷击 不明 合计 1999 22 77 22 69 12 7 10 33 0 33 285 2000 37 144 63 91 37 25 4 24 3 52 499 2001 46 178 56 129 40 30 5 14 6 45 575 2002 45 153 65 181 32 81 10 19 0 79 699 2003 31 182 45 224 16 38 8 26 0 100 705 合计 181 734 251 694 137 181 37 116 9 309 2763

(二)存在问题

以上数据表明,当前我市火灾形势还十分严峻。近几年来徐州市通过加大执法力度,狠抓隐患整改,火灾事故得到有效预防,但是一些地区和行业的消防工作依然十分薄弱,火灾事故仍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1、厂企火灾形势严峻,化工企业火灾造成的损失、伤亡重。

2、宾馆、饭店、集贸市场、建筑工地火灾时有发生。

3、居民家庭火灾多发,人员伤亡及财物损失有所上升,主要是由于煤气、液化气家家入户,大量新增电器不断涌入居民家庭,而居民自身防火意识依然淡薄,安全知识缺乏,稍有不慎便引发火灾。

4、电气、用火不慎和违章操作是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

5、部分企业消防意识尚十分淡薄,对消防设施的投入不够,有的甚至将原有的消防队伍撤编。

6、消防设施装备严重滞后于城市建设。

四、消防供水

(一)、现状

城市消防供水由城市供水管网、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三部分组成,其中城市供水管网占主导地位。

1、城市供水概况

(1)现状人均综合用水指标 2001年,主城区平均日供水量总共为48.5万吨/日,日变化系数为1.1左右,最高日供水能力总共为53.35万吨/日,现状城市总人口为128.5万人,供水普及率按100%计,则现状人均综合用水指标为415升/人•日。①自来水公司

徐州市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基本覆盖了中心城区,供水能力占徐州市的50%以上。2001年,自来水公司总供水量为9528.7万吨(其中地表水3365.5万吨,地下水6163.2万吨),总售水量为7800.8万吨(其中工业2272.6万吨、生活5528.2万吨),产销差率为18.13%。②自备水源

徐州市自备水源用户众多,布局分散,没有纳入统一管理,难以准确统计用水量。因此,对该部分用水量根据自备水源的供水能力进行估算。2001年,自备水源平均日供水量为21.4万米3/日左右(其中地下水11.4万米3/日,地表水10万米3/日),则年供水量为7811万米3(其中地下水4161万吨,地表水3650万米3)。③管网 1999年,徐州市自来水公司已累计铺设输配水管网总长697.82公里,其中DN300毫米及以上干管221.31公里;市区管网总密度7.80公里/平方公里,其中DN300毫米及以上干管密度2.47公里/平方公里。另外,自备水单位供水管网长约303 公里。2001年,全市平均水压为0.242MPa,管网压力合格率接近100%,基本满足用户的用水要求。(2)市政消火栓

徐州市中心城区的消防用水主要取自市政消火栓。绝大部分为地上式消火栓,仅有极少数地下式消火栓。其中部分消火栓因维护保养不力,不同程度受到损坏,影响使用。我市市政消火栓的建设工作,由市供水公司在实施市政管道建设时一并建设,单位内部的消火栓由单位进行建设和维护。(3)天然水源

徐州京杭大运河、黄河故道、云龙湖。

(二)存在问题

1、城市供水管网问题

徐州市供水系统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而发展,经过40年的不断更新改造才逐步形成了目前的输、供、配水能力。但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供水管网的建设显得相对滞后,特别是徐州市区划调整后,城市规模扩展,供水向周边辐射范围增大,特别是边远地区,短期内很难达到环状供水要求,市政消防供水的可靠性较差。另外,城市一些老居民区、厂企的供水管道改造较慢,一些地区因老的小口径管道结垢等因素,影响市政消火栓的流量和压力。

2、市政消火栓

市政消火栓是消防取水的主要设施。在市政府的重视下,最近几年市政消火栓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建设、管理等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目前我市的市政消火栓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依法建设的自觉性不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市政消火栓应该由市政公用部门与道路、市政供水等工程同步建设。近年来,重点道??单位也基本能够按照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设计。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因为总投资控制而不按设计施工,造成了一些新的市政消火栓建设“欠帐”。

(2)安装质量不高,易于损坏,不方便使用。市政公用工程建设涉及到多家单位,由于缺乏必要的协调,我市市政消火栓的安装质量并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安装位臵往往与道路绿化的矛盾处理不好。一些安装在绿化带内的市政消火栓,由于周围绿化品种选择不当,又缺乏明显标志,易造成使用时寻找困难;二是部分消火栓距机动车道边缘距离过小,又未设必要的保护设施,极易被机动车损坏;三是在道路改造过程中,对原有消火栓的安装位臵、栓口离地高度不及时作相应调整,造成道路改造后原有消火栓不能正常使用。

(3)维护制度执行不力,破损现象严重。市政消火栓作为消防灭火取水的主要设施,要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完整好用,就必须有一个很严格的维护保养制度。目前,宜改变市政消火栓大多是消防部门每年进行一次普查,发现问题通知自来水公司维修的方式。城市供水部门要把市政消火栓作为供水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完善定期检查、维修制度,切实保障已建市政消火栓的完好率。

(4)单位内部室外消火栓供水能力及可靠性差。单位内部设臵的室外消火栓,水表口径小于100毫米的情况比较普遍,影响管道通水能力。另外,厂企内部市政管网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条进水管,一旦遇到管网及附件维修,内部室外消火栓的供水就没有保证。

3、天然消防水源

无锡河网水系纵横交错,天然消防水源非常丰富。随着城市供水能力和可靠性的提高,消防队在市区的灭火救援中使用天然水源的频率也逐步减少。但是,在扑救城区大型商场、市场、高层建筑、大型物资仓库、化工企业火灾的过程中,仅靠依据消防技术标准设臵的市政消火栓供水是远远不足的,必须依靠天然水源供水,才能满足大面积火灾扑救的需要。目前,城区的消防天然水源缺乏统一的规划建设,丰富的天然水源,但至今未规划建设专用的消防取点。在一些大型化工企业附近,也有较丰富的天然水源,均没有专用取水点。加强消防取水点建设,是保证扑救大面积疑难火灾消防用水的有效途径。

五、消防通信

(一)城市通信现状

徐州市于1995年建成一市六县C3本地网,全网实现交换程控化、传输光纤化、数字化。2002年全区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136.4万线,主线普及率达15.14%,市区固定电话用户达44.03万线,主线普及率达38.29%。市区现有电信交换局所22个(含模块局、不含接入网及贾汪局所)、交换网络设备容量57万门,长途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7万路端,13个独立交换单元(母局),平均每个独立交换单元设备容量4.4万门。

(二)消防通信现状

徐州市消防支队设有119火警台(消防指挥中心)。全市目前共有31路119报警专用线,24路调度专用线,接警形式为119火警台集中接警。消防调度指挥主要采用有线通信设备。另外有无线通信网络,利用集群网和常规网进行三级组网。

1、全市119火警的报警、接警,调度指挥概况:

(1)全市的有线报警电话由支队119火警台集中接警并调度指挥责任区消防中队出警灭火。

(2)支队119火警台(指挥中心)主要为有线调度,指挥所辖消防中队出警灭火,另外也可用无线调度指挥。

2、消防有线通信现状

中心交换机与电信局、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都用2M(30路数字电话)光缆连接,其中与电信局连接采用双路备用,共可通60路数字电话,另外还有2路市话作备用。

指挥中心与

110、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环保、交通以及急救中心设有专线,与一些消防重点单位、企业共设有专线。

3、消防无线通信现状

徐州市消防支队与其所辖消防中队现有一套无线通信系统,采用350M集群网和350M常规网进行三级组网。支队设2台基地台,集群常规各1台,各中队也设集群和常规2台固定台。支队及各中队共设车载台及便携台200多台。该无线通信网覆盖城市管辖区,已基本满足消防通信的需要。

(三)消防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点单位消防报警专线设臵数量不足。按规定,重点保护单位应各设1对报警专用线,但目前这方面基本上还是空白,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计算机智能火灾报警系统。

2、与各部门设的通信专线不能充分有效利用。119指挥中心与相关单位设臵的专线,主要是为了在发生重特大恶性火灾和灾害事故时,能迅速协调有关单位力量。我市119指挥中心与供水、供电、供气、环保、急救等部门都设有专线,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相关单位在接警协调、应急人员出动等方面有待完善。另外,市交通指挥中心的道路实时图像信息没有与消防指挥系统共享,影响了消防车出车道路选择的科学性。

3、指挥中心119接警调度用计算机已开始老化,需要更新。

4、支队及中队现有无线通信系统,城市管辖区覆盖网有待加强。

5、近几年计算机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消防通信调度指挥系统应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条件,进一步加强消防无线通信网络的建设。

六、消防通道

(一)现状概况

1、现状

徐州市道路网络布局基本上体现了单中心结构为主的城市布局,城市道路主骨架呈环状放射形结构,与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基本协调,老城区及其他外围组团内部路网以方格网为主。

城市道路网络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层次。快速路主要组织组团间以及组团对外的便捷交通联系;主干路承担组团间及组团内部的主要交通联系;次干路和支路则承担组团区内部的交通。

市区现有道路长度689.6公里,道路面积为11.34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9.9%。快速路长46.73公里,主干路长143.07公里。城市道路网密度为6.0公里/平方公里,其中快速路网密度为0.40公里/平方公里,主干路路网密度为1.23公里/平方公里,次干路路网密度为0.64公里/平方公里。快速路 徐州市快速路由三环路组成,全长44.35公里,现状道路红线为50米,双向六车道,主要承担过境交通和组团间的交通联系。城市主干路

主要由二环北路、黄河南路、淮海路、建国路、湖北路、和平路、泰山路、下淀路、煤港路、复兴路、迎宾路、民主路、解放路、中山路、西安路、二环西路、广山路、铜山路、平山路、郭庄路、奔腾大道、矿山路、杨山路、荆山路、蟠桃山路、北京路、黄河路、湘江路、珠江路、黄山路、蒿山路、华山路、长江路等组成。全长143.07公里,道路红线在30~50米之间,主要承担城区内组团间及组团内部的主要交通联系。次干路

主要由环城路、铜沛路、夹河街、富国街、中枢街、青年路、王陵路、湖滨路、津浦东路、彭城路、苏堤路、煤建路、矿山路、工农路等组成。长度为69.12公里,道路红线为17~34米之间。主要承担分区内部的交通。2、2002年年底,徐州市拥有公共交通运营车辆1287辆,运行线路网总长度700公里,公共汽车线路80条,全年运送乘客1.9亿人次,平均乘距6.1公里。公交车单车年客运量为15.6万人次。与1997年相比,公交年客运量增加了77.9%,年递增率为12.2%,单车年客运量增加了24%。

徐州市现有公交综合枢纽站7处,首末站97处,中间站1025处,站距400~700米。停车场13个,面积143635平方米。3、2002年,徐州市拥有出租车运营车辆2900辆,万人拥有率为17.84台/万人,在江苏省主要同等级城市中属于较高水平,出租车空驶率较高,为48%,与西安等特大城市的调查统计值45%~50%相当。从载客出行量空间分布和客流量空间分布来看,出租车近一半的营运发生在中心区内部,反映出中心区集中的商业、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吸引大量居民和流动人口出行,是出租车营运的主要客流来源。

4、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城市化速度的加快。机动车的增长呈现出高速发展,徐州市近5年的机动车增长率平均为13.2%,略低于全国机动车平均增长速度15%,而城市道路的平均增长速度却明显滞后,近5 年徐州市道路长度年均增加率仅为1.5%,而城市停车设施的建设差距更大,近几年徐州市路外公共停车场仅新建2处,停车泊位220个,停车设施的建设远远落后于机动车增长速度,反映出城市车辆快速增长与停车设施建设滞后的突出矛盾。

徐州市区现有社会机动车停车场41处,其中社会公共停车场31处,支队直管停车场10处,停车泊位共计1817个,停车面积5610平方米,主要分布在老中心区。

(二)存在问题

1、城市道路等级低,路网级配不合理。徐州市道路网密度为6公里/平方公里,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快速路路网密度应在0.4~0.5公里/平方公里,主干路路网密度应在0.8~1.2公里/平方公里,次干路路网密度应在1.2~1.4公里/平方公里,徐州市快速路、主干路路网密度适中,次干路路网密度为0.60公里/平方公里,低于规范规定。由于城市北部组团开发强度较低,北三环分流作用也不大,从现状看,只起到过境交通分流作用,对疏解城市交通的作用较弱。

2、城市向东、向南的路网最为薄弱。向东需要跨越铁路线及铁路站场,造成东向的道路少,道路间隔距离过大。三环路内(包括三环路)向东跨越铁路通道有7处,分别位于北三环??道、南三环路,通道间平均距离为2.13公里。这7处通道单向机动车道仅为11个,通行能力为11000pcu/h,在高峰时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通阻塞现象。城市向南由于云龙湖、云龙山、铁路与故黄河间的交通瓶颈影响,城市向南的交通干道少,目前城区向南仅有迎宾路、解放南路和湖东路三条道路。

3、道路设施分配不合理。出租车发展过度,成为城市机动车流的主体。高峰小时出租车流量占城市交通量的28.4%,占中心城核心区交通流量的42%,而出租车交通仅担负了不足2%的居民出行。

4、主干路上公交车停靠站没有设臵港弯式车站,车站位臵均成为干道的瓶颈路段。

七、消防供电

1、城市电网现状

徐州电网2001年末有各类发电厂25家,装机容量2664.5MW,其中小火热电厂17家,装机容量152.5MW,地区发电总量157.6亿kwh,最高负荷1365MW,市区最高负荷519MW,其中主要电厂有:徐州电厂1430MW,彭城电厂600MW,徐圹电厂130MW,大屯电厂154MW,诧城电厂165MW。徐州电网现有500KV变电站2座(任庄、三堡)主变容量分别为2×1000MVA和1×750MVA、220KV降压变电站9座,1920MVA,最大降压负荷781MW;所辖110KV降压变电站54座,容量2913.5MVA,最大降压负荷1068.13MW。城区最大降压负荷463.7MW、220KV、110KV电网容载比分别为1.84和2.62

2、市区电网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讲,经过多年的发展,徐州市区电网在供电容量、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上能够基本满足用电市场的需要。在连年电力、电量高速增长的形势下,电网经受了考验,电能质量和可靠性指标都达到了考核要求。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一些发电厂机组容量偏小,技术参数偏低、消耗高、污染重、电力系统结构不合理。

2、城市主导风向东北向,而徐州、彭城、诧城电厂全在城市北部集中布局,电厂规模大,对规划主城区北部环境有较大影响。

3、徐州地区由于电源集中而用电负荷增长缓慢,受系统稳定和主变功率输送瓶颈及通道限制,电力外送矛盾突出。

4、徐州电网作为江苏电网的送端,由于500KV与220KV电磁环网运行,且不具备500/200KV电网解环运行的条件,电网稳定水平较低,另外大容量、长距离并入的阳城电厂,更使徐州电网的稳定与安全运行增加复杂性。一旦保护自动装臵发生拒动,势必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同时受网络结构限制和阳城电厂开机方式影响,500KV主变的功率输送压力仍然比较大。

5、徐州地区电源集中,而用电负荷增长缓慢,大量剩余电力要通过500KV电网外送,而受任庄主变稳定限额和容量限制,以及过江通道的制约,外送矛盾更加突出。

6、阳城电厂输电线路长,负载轻,造成500KV线路充电功率大,迫使本地区主要电厂处于高功率因数运行,加之感性补偿设备不足,调压手段缺乏,造成500KV无功过剩,电偏高,而500KV无功功率不能实现分层平衡,将无功潮流压向220KV系统,使220KV系统的电压调节困难。7、220KV网架结构薄弱、不尽合理。一方面220KV受电口偏紧,形成地区有电用不上又送不出的局面,另一方面电源集中在市区北部,而市区东南部——城市发展方向缺乏电源支撑点。

8、城区用电负荷增长较快,而近城市中心地区缺少作为电源点的220KV变电站。

9、贺村、九里山、庆安、闫集220KV变单主变运行,不能满足N-1要求,供电可靠性较差。10、220KV电网电压长期偏高,500、220KV电网电压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各级电网安全运行。

11、徐圹电厂2×30万KW、贾汪电厂2×13.5万KW、大屯2×13.5万KW等电厂将以220KV电压等级上网,剩余电力通过220KV电网通道及500KV变电站升压送出,将使220KV电网潮流极其复杂很难控制,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2、由于徐州电网送出存在问题,加上地区负荷增长缓慢,并入110KV电网的机组出力将变化很大,存在电厂小机组出力和地区负荷平衡问题,威胁安全运行。13、110KV变电站中有12个变电站为单变运行,11个变电站单线接线,不能满足N-1可靠性要求。

14、城区电源点布点不尽合理,庆云变、古彭变负载重,供电半径过长,线损大。第四章

城市消防规划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对消防规划的要求,适应徐州作为特大城市、交通枢纽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商贸都会的消防安全保障工作需要,使规划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根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性质、规模、布局结构和发展方向,规划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消防安全体系。

3、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分期实施,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和分析,正确处理好全面规划与分期实施、远期与近期、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使消防规划能对今后徐州市的消防建设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并重点规划落实近期建设的内容。

4、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消防安全体系,以适应现代化城市防火救灾的需要,推动消防事业的发展,把城市火灾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保障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第五章

城市消防规划发展目标

近期,争取到2006之前,基本做到消防队伍健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消防队站技术装备达到国家要求标准,体制合理,全民消防意识普及,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保障社会生产、生活和财产安全的需要。

到2020年规划期末,保证徐州市消防事业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实现消防队伍和设施向多功能发展,做到消防队站建设布局合理、装备良好、设施完善。建立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反应快速、指挥高效的消防指挥中心,达到有效保障社会安全的需要。第六章

城市消防安全布局

消防安全布局是消防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的具体体现。为了突出重点、加强防范、合理布局,首先确定城市重点消防地区。确定的依据参照易燃易爆、消防重点单位“四大”、“六个方面”的标准,即“四大”——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后损失大、发生火灾后损失、伤亡大、影响大。“六个方面”——易燃易爆生产、储存、加工场所;高层建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要的广场;企业集中区;人员集中的热闹区;

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居住区。

一、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原则

1、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必须将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工厂、仓库设在城市边缘的独立安全地区,并与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保持规定的防火安全距离。

位于旧城区严重影响城市消防安全的工厂、仓库,必须纳入改造规划,采取限期迁移或改变生产使用性质等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

图十

徐州市消防重点单位现状分布情况

图十一

徐州市消防重点单位现状分布情况分析

图十二

徐州市工业园区分布情况

图十三

徐州市危险品仓储现状分布情况

2、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选择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瓶库、汽车加油站和煤气、天燃气调

压站的位臵,并采取有效的消防措施,确保安全。合理选择城市输送甲、乙、丙类液体,可燃气体管道的位臵,严禁在其干管上修建任何建筑物、构筑物或堆放物资。管道和阀门井盖应当有标志。

3、装运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专用车站、码头,必须布臵在城市或港区的独立安全地段。

4、城区内新建的各种建筑,应当建造一级、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控制三级建筑,严格限制四级建筑。

5、原有耐火等级低,相互毗连的建筑密集区或大面积棚户区,应当纳入城市改造规划,积极采取防火分隔、提高耐火性能、开辟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通道等措施,改善消防条件。

6、贸易市场或营业摊点的设臵,不得堵塞消防车通道和影响消火栓的使用。

7、山林及山林风景区应严格火源管理,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不得举办大型活动,尽快解决山林消防水源。

8、加强社会化消防宣传培训教育工作,把消防知识纳入大、中、小学校教学计划,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

9、健全完善各级政府和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逐级负责的消防安全组织网络和消防安全岗位负责制,提高城市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二、根据徐州市城市结构特点,结合重点消防地区的确定依据,本规划确定鼓楼区、云龙区、泉山区所辖二环路以内的范围及城南新区、孟家沟化工区、金山桥开发区、城东新区为重点消防地区。

消防重点保卫单位应逐年根据建设、发展情况确定和调整,并加强防火监督。

二环路以内的城市中心区工业企业,即现有的二、三类工业应逐步搬迁,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主城区工业用地依托区位发展条件和优势,重点形成北部工业区、东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和金山桥工业区四大片。

三、易燃易爆工业企业及经营单位安全布局

1、按照经济、消防安全、卫生的要求,应将石油化工。化学肥料、钢铁、水泥、石灰等污染较大的工业以及易燃易爆的企业远离城市布臵。将协作密切。占地多、货运量大、火灾危险性大、有一定污染的工业企业,按其不同性质组成工业区,一般布臵在城市的边缘,毗邻居住区。

2、对易燃易爆和能散发可燃性气体、蒸汽或粉尘的工厂,要布臵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并且是人烟稀少的安全地带。

3、涉及化学危险品的工业企业危险源的监测控制,必须在生产和存放化学危险品的车间或仓库四周控制30—50米的地带,严禁其它建、构筑物占用。

四、整顿治理主城区外围的危险品仓储和分散于主城区的危险品仓储企业,在主城区外围新建危险品仓库,设立周边建设防护绿带,总用地面积为180公顷。危险品仓储区必须按法定程序报批建设,严禁安排无关设施,严格执行国家防火和防爆等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1、油品库:规划搬迁广山油库和平山口油库,在大彭西南和茅村d东新建油品库,规划用地规模134公顷。严格控制市区内现有油库规模,取缔单位自建小油库。

2、民爆器材库:规划搬迁现状民爆仓库,在三堡镇西南新建民爆器材库,规划用地规模14公顷。

图十四

徐州市物流仓储园区分布情况

3、化学危险品库:规划搬迁现状主城区的化学危险品仓库,在城北工业园区以北新建化学危险品库,规划用地规模32公顷。

4、把主城区内潜在的重大火险隐患,发生问题后严重危及城市安全的解放军968油库、医药公司韩山危险品库、化轻公司苯库、商业局东阁街化工库、商业局603化学危险品库、化轻公司洞山化学危险品库、煤气公司液化气站等根据条例、有关规范要求,逐年规划搬迁或改产。

五、城市燃气安全布局

1、高压、中压燃气管道宜布臵在城市的边缘。中压管道尽量避免布臵成环状。

2、新建煤气储备站应邻近用户集中的地区且处于城市边缘的安全地带,应严格控制储备站与其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选址应具有较好的水源条件并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3、各储备站间应设安全连通管和阀门,平时起调节分配气量的作用,一旦发生火灾,可起倒空气罐的作用。

4、燃气调压站应尽量采用地上式,如受条件限制必须采用地下式时,应采取可靠的通风措施;区域调压站应设臵在居民区的街坊、绿化地等用气负荷中心安全地带,避免设臵在街坊内或人流多的场所。同时城市调压站或调压装臵与建筑物、构筑物安全间距应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

5、规划要求新建煤气管道宜设在道路慢车道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及其他管道之间的水平和垂直净距应符合管网综合规定和有关规范。燃气管道不得在堆积易燃、易爆物品和有腐蚀性液体的场地下通过,并不宜与其它管道或电缆同沟敷设。

6、燃气管道穿过城市主要干道时,应敷设在套管和地沟内,当穿越或跨越河流时必须在河流两边设臵阀门。

六、城市高压供电走廊安全布局

城市电力网在规划建设中,必须合理留出安全供电走廊,高压走廊距离应根据不同电网电压等级确定:

电压为110千伏线路在野外部分采用梯形焊塔时,高压走廊宽度应不小于37米;在市区部分宜采用多会同杆窄基铁塔,对建筑物的风偏距离不小于4米。

220千伏高压送电线路,应采用相应要求的铁塔,途径高压走廊的宽度不宜小于40。

330千伏~500千伏高压送电线路,高压走廊宽度不宜小于70~80米,并采用适合安全送电要求的牢固铁塔。

七、汽车加油(气)站安全布局

1、汽车加油站设计必须符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的要求。

2、城市建成区内不应建一级加气站(汽车用燃气加气站,简称加气站)和一级合建站(与加油站合建的加气站,简称合建站);在城市人员稠密区设臵的加气站和合建站的规模宜为三级。加气站应结合加油站的布臵进行布局,其设臵必须符合《汽车用燃气加气站技术规范》的规定。(CJJ84—2000,J22-2000)

3、城市建成区内平均按5平方公里设一座加油站,服务半径为0.9—1.2公里,加油站按2—3级建设。每个加油站的总容量不应超过60立方米,单罐容量不应大于20立方米,油罐必须采用直埋地下罐。

4、新建加油站选址建设必须符合规划。

5、将市中心内严重影响公共消防安全的朝阳北路加油站进行整改、徐州橡胶厂120#汽油库在近期内搬迁。

八、地下建筑安全布局

1、地下建筑严禁用作生产和存储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车间和仓库。

2、设有采光窗井、排烟竖井的地下建筑与相邻地面建筑之间要按规范确保防火间距。

3、地下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装修材料必须采用非燃材料。

九、文物古迹及文物建筑应确保其内部消防设施能正常使用。位于建筑密集区内的文物古迹及其建筑物四周应确保足够的防火间距。

十、改善旧城工业与居住区消防安全条件的措施 1.改善旧城工业消防安全条件(1)旧城工业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①许多旧城大小工厂星罗棋布,混杂于城市生活居住区内,既不利于消防安全,又不便于生产协作,同时,妨碍城市建设,搞乱了城市的布局。

②城市多数工厂用地紧张,防火间距不足,生产发展受到限制。有的工厂厂址受用地的限制分设几处,不便于生产和消防管理。有的工厂由于用地狭小,缺少必要的仓库和堆场,挤占城市居住和绿化用地,甚至占用道路,造成交通阻塞,没有消防通道。

③有些工厂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大,严重威胁居民安全,工厂“三废”又污染环境,危害邻近居民健康,影响邻近工厂产品质量。

④有些工厂的厂房利用一般民房或临时建筑,不符合防火和生产要求,影响生产和安全,还有不少工厂位于人口稠密的街巷深处,建筑布臵不符合防火要求。

⑤有的城市由于旧城工业拥挤,造成城区动力和水源供应紧张,既 影响了城市生产和居民生活,也很难解决消防用水。

(2)改善旧城工业消防安全条件的措施

①把那些消防条件较好,生产设备好,产品有发展前途,运输、动力、供水等市政设施条件齐备,消防布局比较合理的工业地段,组织成工业组团,进一步完善消防设施。

②对于火灾危险性不大、生产性质相近、车间分散的工厂,可以适当合并。

③有些工厂生产规模大,设备条件好,产品价值高,但存在火灾危险性,对周围环境又有一定的污染危害,而迁出又有困难,可采取改革工艺或改变生产性质的措施。

④在生产过程中,火灾危险性大,对周围环境有严??重的工厂,应根据不同情况,有计划的坚决限期迁到远郊。

2.改善旧城居住区消防安全条件

(1)旧居住区存在的主要消防安全问题

①建筑耐火等级差,火灾危险性很大。旧居住区的许多住房系简易房屋,列不上耐火等级,居住水平低,低矮、狭窄、阴暗、潮湿,房屋质量很差,有的由于年久失修,已成为危险房屋,同时由于人口增加,居住十分拥挤一旦发生火灾,后果相当严重。

②建筑密度高,缺少必要的防火间距。旧居住区房屋布臵十分稠密、混乱,缺少必要的防火安全需要的防火间距,居住区内没有必要的绿地和居民室外活动场地供消防利用,还缺乏起码的采光、通风和卫生条件。

③没有消防灭火设施,消防安全没有保障。旧居住区一般道路质量很低,道路狭窄,消防车无法通过。不少旧居住区根本没有消防道路,没有完善的消防给水设施。

④工厂和居住区犬牙交错,消防布局十分混乱。有些旧居住区工厂、仓库等用地和居住建筑穿插交错,不但火灾危险性大,同时也严重污染居住环境,危害居民身心健康。

(2)改善旧居住区消防安全条件的措施

①维修旧住房,提高耐火等级。一般应根据住房的不同结构类型、损坏程度。日照通风条件等决定维修或翻建方式,使居住区建筑的耐火等级得到提高。

②改善居住环境,增加防火间距。应拆除旧居住区中搭建的杂乱棚屋或其他简陋的临时建筑,通过一定的分割和清理障碍,调整院落和户外空间,增加防火间距,同时也可改善居住区的环境卫生和日照、通风条件。

③整顿道路,满足消防要求。旧 居住区的道路往往简陋、狭窄、弯曲而不畅通,应有计划的进行疏通和铺设;同时在控制规划道路红线的前提下,通过裁弯取直、扩宽打通、封闭废弃、改变道路性质等方法来调整和改善道路系统,满足消防要求。

④结合调整、增设公共设施,解决消防用水。在旧居住区逐步建设完善的给水系统,保护或改造原有水井,调整增设公共消火栓、路灯、公厕、垃圾箱等,采取适当新建或利用旧房加以改建的办法,调整充实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

⑤调整用地布局,减少火灾危险程度。旧居住区的工厂、仓库等单位用地应作适当调整,图十五

徐州市消防站现状及责任区分布情况

可根据其火灾危险程度和污染程度、生产发展情况等,按城市或地区用地的调整规划,采取保留、合并、迁移等办法,统筹安排。

第七章

城市消防站布局规划

城市消防站担负着消防火灾的主要职责。为了充分发挥消防队伍出动迅速和人员技能、器材装备方面的优势,更好地为经济建设金额社会发展服务,国家要求消防队伍除承担防火监督和灭火任务外,还要积极参加其他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因此,必

图十六

图十七

图十八

图十九

图二十

图二十一

须高度重视消防站的合理布局和基础装备的配套建设,确保城市消防安全。

一、城市消防站布局规划原则:

1、结合城市重点消防地区分布,均衡布局与重点保护相结合;

2、按城市用地功能分区和用地结构,采用不同的建站标准;

3、责任区面积控制在4—7平方公里,接警后5分钟到达火场;

4、高层建筑、地下工程、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企业、古建筑比较多的地段,应当建设特种消防站,以适应扑救特殊火灾的需要。

5、对于物资集中、运输量大、火灾危险性大的内河,应当建立水上消防站。

6、城市抗震烈度在6度及6度以上的。消防站建筑应当按该城市的基本抗震烈度提高一度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在发生地震灾害时,不会影响消防站正常工作。

7、设臵消防站,可以合理地利用高层建筑或电视发射塔等高度大的建(构)筑物,建设消防了望台,并应配备相应的监视和通讯报警设备,便于及时,准确发现着火目标。二、五年的火灾情况的分析(图十六——图二十一)主城区五年的火灾情况的分析,可为消防站的布局、责任区的划分提供依据。

三、消防站现状及责任区的分析

1、主城区中心的消防站现状及责任区分析(见图二十二)徐州火车东站以西,三环西路以东,陇海铁路以南,云龙湖、和平路以北的城市中心区,它不仅是商业中心区,而且是政治中心区。人口众多,车流系数大,交通繁忙;建筑密度高,高层建筑、重要的公共建筑集中。消防重点单位不仅涉及到政府机关、大型商贸集市,而且涉及到密集居民区。平时的消防任务靠大马路和矿山路两个消防站来负责,责任区范围大,消防任务繁重。按照消防责任区7平方公里的国家规范,两站之间在中山路与西安北路之间存在一个薄弱带,正好是商业闹市、和居民区。

2、主城区北区的消防站现状及责任区分析(见图二十三——图二十四)

城市北区分布着化工区、技术开发区、大型物质仓库区、易燃易爆油库、居民区,工业密集。承担消防任务的是矿山路、孟家沟两所消防站,责任区的范围过大,影响了消防灭火的效率。根据国家规范,发生火灾时,消防队接警5分钟能到达责任区最远点,扑灭砖木结

图二十二 市中心消防站现状及责任区现状分析图

图二十三 市北区消防站布局及责任区现状分析图

图二十四 市北区消防站布局及责任区分析图

构建筑物初期火灾的要求,实际情况是远远达不到的。

3、主城区东北区的消防站现状及责任区分析(见图二十五、二十六)

城市东北区位于京沪铁路以东、白云山和杨山以北的金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消防任务由杨山消防站和金山桥消防特勤大队负责。基本能够满足现状的需要。但是,从金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规模以及长远规划的角度出发,应该再建两个消防站才能满足需要。

图二十五 市东北区消防站布局及责任区现状分析图

图二十六 市东北区消防站布局及责任区分析图

4、主城区坝山片区的消防站现状及责任区分析(见图二十七、二十八)

坝山片区位于杨山以南、郭庄机场以北、京沪铁路以东和京沪高速铁路以西的地区。该地区布局着云龙工业园区和文物保护区。但现在还没有布局消防站,消防任务靠附近的七里沟消防站和金山桥消防特勤大队来补给,远远满足不了国家规范的要求。关系到该地区的消防安全,势必近期解决该问题。

图二十七 市坝山片区消防站布局及责任区现状分析图

图二十八 市坝山片区消防站布局及责任区分析图

5、主城区南区的消防站现状及责任区分析(见图二十九、三十)

主城区南区位于京沪铁路以西,云龙风景区、泉山区和铜山新区的广大地区。消防站少,现只有铜山县消防大队一所消防站。消防任务重,责任区范围大,按照国家的规范,满足了城市发展和消防灭火的需要。该地区目前是城市发展的重点,加强消防力量建设尤为重要。

6、徐州新br /> 徐州新城区是未来的城市政治中心,位于潘塘办事处的广大地区。该地区主体工程即将破土动工,合理的布局消防站,对于该地区的城市规模发展,消防灭火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迅速出动消防车扑救火灾和保障消防站自身的安全,将带来有利的帮助。消防站应选择

图二十九 市南区消防站布局及责任区现状分析图

图三十 市南区消防站布局及责任区分析图

在本责任区的中心或靠近中心的地点。为了便于消防队接警后能迅速出动,防止因道路狭窄、拐弯地多,而影响出车速度,甚至造成事故,消防站必须设臵在交通方便,利于消防车迅速出动的地点,如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口附近或主要街道的一侧。

7、城东新区的消防站现状及责任区分析(见图三十二)

四、消防站根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规划远期主城区消防站27个。近期新建6个消防站:

1、湖北路标准消防站(湖滨消防站),位于原韩山疗养院北侧,满足湖滨地区及云龙湖风景区的消防需要。

2、云龙工业园区标准消防站(翠屏山消防站),位于云龙工业园工经一路和纬二路交叉口东南角,解决云龙工业区及西侧、南侧居住区的消防问题。

3、建北小区标准消防站(王场消防站),位于奔腾大道北侧,磁性材料厂西,解决鼓楼区消防问题。

4、九里区标准消防站(九里消防站),位于平山路东侧,规划通达路的北侧,解决九里区的消防问题。

5、矿山路消防站迁至灯泡厂。

6、徐州新区潘塘1号消防站。2010年规划新建5个消防站:

1、徐州新区潘塘2号消防站 缓解徐州新区消防站紧缺。

2、泰山消防站

缓解矿大新校区及周边地区的消防压力。

3、小孤山消防站

选址京福高速公路出入口大黄山附近建设高速公路灭火求援消防站。

4、拾屯消防站

拾屯消防站宜在园区详规中落实。

5、东环西消防站

东环西消防站宜在金山桥工业园区详规中落实。远期规划在2020年重点建设5个消防站:(1)大庙消防站 位大庙镇。(2)双沟消防站 位双沟镇。与观音机场消防队相互照应。(3)三堡消防站

位三堡紧密卫星城。兼顾棠张镇消防。(4)茅村消防站

增强城北区域的消防力量。(5)徐州港水上消防站

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艇,确保内河航道过往船只及沿岸建筑消防安全。

此外,远期、远期后除贾汪、大许、航空城消防站外,还规划郑集、利国青山泉消防站。

图三十一 徐州新区消防站布局及责任区分析图

图三十二 城东新区消防站布局及责任区分析图 主城区远期消防站规划如表五。

主城区远期消防站规划

表五

规划片区 九里山 金山桥 老城区 泉山 坝山 城南新区 城东新区

消 防

站 4个(九里、拾屯、苏山、铜沛)6个(孟家沟、杨庄、金山桥、王场、东环西、东环东)5个(矿山路、大马路、侯山沃、七里沟、湖滨)2个(泰山、翟山)

3个(黄山、翠屏山、小孤山)3个(潘塘1—3)4个城东(1—4)

注:表中规划新建消防站用地一般站按0.24—0.45公顷,特勤消防站0.4—0.5公顷,小型普通消防站0.04—0.14公顷预留。新建消防站及装备按《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执行。

五、下列单位和地区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

(一)火灾危险性较大、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站)较远的大中型企业、大型集贸市场、重点事业单位和古建筑群;

(二)规模较大的专用仓库、储油或者储气基地;

(三)重要的港口码头、铁路货站(场)、民航机场;

(四)其他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的单位和地区。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建立义务消防组织。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办事处、街道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防火人员,根据需要设立或者确定负责消防安全的管理机构。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组织及专职、兼职防火人员接受消防机构的业务指导,承担本单位、本地区的防火灭火任务。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经费由所在单位承担。相邻单位联合建立的专职消防队经费由各组建单位承担。各单位应当保障专职消防队员与其工作性质、劳动强度相适应的工资福利待遇。

六、为消防部队、地方专职消防队,群众义务消防及各企业单位消防专职人员消防职业培训规划在三堡镇预留建设用地10公顷,建消防训练中心、消防培训中心和后勤保障中心。第八章

城市消防供水规划

消防供水是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地扑救各类城市火灾,必须十分重视城市消防供水设施的规划建设。

徐州市的城市消防供水主要依靠城市供水管道系统,但也要考虑充分利用河、湖等自然水体来扩大消防水源,做到多渠道保障消防用水。

一、城市消防供水规划的原则

1、城市消防规划建设与供水部门应当根据城市的具体条件,建设合用的或单独的消防给水管道、消防水他、水井或加水柱。

2、消防供水应当充分利用河、湖、水塘等天然水源,并应修建联通天然水源的消防车通道和取水设施。未经规划部门批准,任何部门都不得破坏天然水源。

3、居住区、工厂、仓库室外消防用水量,应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和一次灭火用水量确定。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和一次灭火用水量应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确定。

4、城市消防给水管道应敷设成环状,其管径、消火栓间距应当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市政消火栓规格必须统一,拆除或移动市政消火栓时,必须征得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同意。

5、对于城市原有消防给水管道陈旧或水压、水量不足的,供水部门应当结合供水管道进行扩建、改建和更新,以满足城市消防供水要求。

6、城市中大面积棚户区或建筑耐火等级低的建筑密集区,无市政消火栓或消防给水不足或无消防车通道的,应由城市建设部门根据具体条件修建消防专用蓄水池,其容量以100一200立方米为宜。水他的保护半径为150米。

7、城市消火栓被损坏时,应由供水部门及时修复,确保消防队灭火时的供水需要。

二、针对当前城市消防供水存在的问题,规划提出以下意见:

1、大力加强城市水厂、加压站等供水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供水能力,保证消防供水压力,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在中心区同一时间内发生多起火灾,一次灭火用水量为100升/秒,灭火时间以3小时计,消防用水量为3240吨,该用水量在城市供水管网及水厂新、扩、改建时应予满足。

2、加强城市供水管网的建设和改建力度。

目前,中心城区供水管道中还有一部分管径偏小,部分地区水压常年偏低,因此有必要全面增大城市供水管道管径。城市干道上敷设的给水管径应不小于300毫米,小区内给水管道管径不小于200毫米。为了

提高消防供水的安全性,城市供水管道应向环网化发展。在旧城区改造中,新城区建设、居民小区,从规划阶段就要坚持按环状布臵供水管网,原有的枝状管道也应随着翻新改造,逐步形成环网。

3、高度重视市政消防栓建设。

我市是缺水城市,自然水源不多,因此,市政消防栓是城市扑救火灾的主要水源,且依赖于城市供水管网,并与城市道路建设密切相关。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市政消防栓应沿道路旁边设臵,距路边不应超过2米,距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5米。间距不大于120米,其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米,距靠近十字路口。若道路宽度超过60m,应在道路两边设臵。我市公共消防栓配臵建成区按规定标准尚应补充116个,新区按规定标准配臵,并和城市建设同步。

4、充分利用自然水源

故黄河横贯市区、云龙湖、京杭运河水源丰富均可作为消防水源使用,但目前没有专用取水平台。按照必需、方便、经济的原则,规划建4个消防车取水平台。第九章

城市消防通信规划

城市电信在消防通讯方面体现着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为实现报警快,接警迅速,调度指挥准确,通信畅通,适应现代城市防灾救灾的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城市现代消防通信,应由有线通信其系统功能主要应体现在消防指挥 调度中心的接警、调度、指挥、联络、分析、遥控等方面。

一、城市消防通讯规划的原则:

1、消防指挥中心能从各种渠道接受“119”火灾报警。包括电话报警、街道和公共场所所报警器报警、装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重点保卫单位同时转接消防报警,等等。

2、消防指挥中心应能自动显示各消防站的作战实力。根据火灾情况指派责任区第一出动消防队和选派增援第二出动消防队。同时,把有关指令和火灾情况及时准确地传送给他们。

3、显示记录责任区消防队和增援消防队的出动情况。随时保持在消防车辆行进中和到达火场后,与指挥员的通信联络。

4、有线、无线通信自动汇接,通信内容的自动录音、自动提取、记录打印。

5、显示市区重点保卫单位的位臵,消防队(站)的分布,以及受灾地区的道路、水源、地形等情况。

6、火灾现场实况录像传输、录音、计时、气象情况等显示。

7、召开电话会议,日常消防业务管理及火灾统计等。

二、具体操作:

1、有线通信系统采用“集中接警”的方式接警。并能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受理来自市区的三起火警,从接警到下达出动命令的时间应不超过45秒。以有线通信系统作为城市火灾报警、火警受理、出动命令下达和调动增援力量的主要通信方式。要求市话分局同消防指挥中心及有关消防站之间应具备如下条件:

(1)每个市话汇接局设2对119火警线至消防指挥中心。消防指挥中心与消防重点单位之间应各设1对报警专用线,并在城市重点消防地区设臵重点专线报警电话。

(2)消防指挥中心同各消防站之间各设火警调度专用网络电路,带宽应不小于10兆。与城市生命线工程有关单位之间各设1对通信专线。

2、消防无线通信系统以实现火场通信“三级组网”和有线、无线汇接为基本要求。

(1)一级组网,即城市区覆盖网,包括消防指挥中心、消防通信指挥车、各消防站及其消防战斗车之间的通信联系。通信半径不小于30公里。

(2)二级组网,即火场指挥网,包括消防总指挥员、大队和中队指挥员之间的通信联系。通信半径不小于1公里。(3)三级组网,即灭火战斗网,包括战斗员、驾驶员、通信员之间的通信联系。通信半径不小于0.5公里。

3、为保证消防指挥功能准确、快捷,必须加强对新技术的运用,建立全方位计算机处理信息系统、图像传输系统,并全程掌握消防车运行 轨迹的定位系统。

(1)图像传输系统,要能把火场资料准确无误、快速传输给消防通 信指挥车或消防指挥中心的监视器上,传输距离不小于30公里。并能实现公安、交通、消防部门的图像资料共享。(2)计算机处理信息系统,要把整个有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图像传输系统组成一个统一的调度指挥系统。(3)消防车运行轨迹系统,包括消防中队监控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和交通图像显示系统三部分。

4、采用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建立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管理网络系统。在中心商务区选择1至2幢超高层建筑设臵消防高空了望台,对规划区进行全方位检测了望,及时发现火情。第十章

城市消防通道规划

消防通道主要依靠城市道路网系统,近年来我市策划能够市道路建设步伐很快,消防车通道得到了初步解决,但是还存在着路网密度偏小,路幅偏窄,线型不畅,断头路多,市区无快速交通干道,设施不完善,铁路分割城市,仍有一些地段立交桥急需解决等问题。

1、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网,增加道路网密度,提高道路连通度,减少交通阻塞,以提高消防车通行能力。

2、旧城改造应统一规划,提倡成片改造,反对见缝插针,以便打通消防通道,保证消防车到达城市任何部位。

3、在小区开发建设中英合理规划小区内部道路系统,使之满足消防通道的要求。新建小区不得在消防干道上设臵路障,确保消防车作战通行。

4、加强对市区集贸市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严格控制沿路设臵摊点。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公共娱乐场所等必须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

5、巷道的拓宽改造要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其宽度应不小于6米,净空不小于4米,转弯半径不小于12米,道路中心线间距不大于160米。

6、城市主要建筑或主要通道应满足大型消防车通行与操作要求。第十一章

城市消防供电规划

城市消防供电规划应能满足要求。根据消防规范规定,市区内的下列建筑应按一级负荷供电:

1、建筑高度超过去50m的乙、丙类厂房和丙类库房;

2、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医院、百货、展览、财贸金融、电信、广播、邮政楼,高级旅馆,重要的办公、科研、图书、档案楼;

3、建筑高度超过50m的教学楼、普通旅馆、办公、科研图书、档案楼等公共建筑;

4、十层以上的高级住宅和十九层以上的普通住宅。在城市消防供电规划中,应能保证上述性质重要、扑救火灾难度较大的建筑物的消防电源达到一级负荷供电的条件。即要求有两个电源供电,如电源可来自两个发电厂等;

5、居民住宅内陈旧老化的电器线路应逐步改造,使其适合家庭用电的要求,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第十二章 消防教育培训规划

1、建立并完善金山桥消防教育培训基地。

2、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必须实行领导负责的逐级防火责任制、建立健全消防管理机构。

3、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消防素质。

1)文化、宣传、新闻等宣传主要渠道,有义务宣传消防法规和消防知识。2)各企事业单位要把消防教育纳入职工培训之中,特殊工种实行持证上岗。

3)中小学校要把消防知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作为提高全民消防素质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第十三章

消防与抗震、人防规划

徐州市基本地震强度为7度,所以城市更应具有一定的避震抗震能力和防空抗毁能力,城市消防队伍应成为紧急处臵各种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的一支突击队,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和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应符合抗震、人防等防灾规划提出的要求,城市消防安全工作应与抗震、人防等防灾工作相结合,争取将地震及其引起的二次灾害控制和减少到最低程度。

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通道等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应按抗震、人防要求和抢险救灾的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保证救灾能力。

城市公园、绿地、广场、人防工程、道路系统应作为城市防火救灾的避难、疏散场地。第十四章

近期建设规划

完善现有矿山路、大马路、杨山、贾汪、孟家沟、侯山窝中队及特勤中队装备配备,加大消防队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建设。及时淘汰、更新老的消防装备,按时完成国家、省公共消防特殊装备的配备。近期新建6个消防站:

1、湖北路标准消防站,位于原韩山疗养院北侧,满足湖滨地区及云龙湖风景区的消防需要。

2、云龙工业园区标准消防站,位于云龙工业园工经一路和纬二路交叉口东南角,解决云龙工业区及西侧、南侧居住区的消防问题。

3、建北小区标准消防站,位于奔腾大道北侧,磁性材料厂西,解决鼓楼区消防问题。

4、九里区标准消防站,位于平山路东侧,规划通达路的北侧,解决九里区的消防问题。

5、矿山路消防站迁至灯泡厂。

6、徐州新区潘塘1号消防站。为消防部队、地方专职消防队,群众义务消防及各企业单位消防专职人员消防职业培训规划在三堡镇预留建设用地10公顷,建消防训练中心、消防培训中心和后勤保障中心。

增设4对火警报警专线及119指挥中心同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交通、急救等要害部门通信专线各一对。完善消防通信三级网络,加强

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在城市消防领域的应用。

加强城市供水管网建设,近期补建116个市政消火栓。新区按规定标准配臵,并和城市建设同步。

近期内需建设的道路主要包括:和平路东延、城东大道改造、建国路改造、徐州新区1、2、4号路、淮海路西延等。在京杭大运河徐州港修建1处天然水源取水点。

拆除城市建成区内占用规划道路的临时建筑,保证城市道路畅通。取缔老城中所有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占用城市道路的摊点群。

加强城市商业(市场)中心、大型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整治,积极采取防火隔离,开辟消防通道。对所有不符合消防规范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人流集中的公共场所进行消防整改,直至达标。第十五章

消防投资预算

1、消防站投资估算,应依据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按照消防站的所规定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和人员、装备配备标准确定。

2、消防站建筑安装投资可参照表六

表六 消防站类型 估算指标(元/ m2)

普通消防站 标准型普通消防站 1600-1800 小型普通消防站 1400-1500 特勤消防站 1800-2100

注:①表中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是参照1996年北京地区价格确定的,适用时应按当年及建设期末于1996年北京地区价差进行调整。

②本指标为消防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不包括征地费、城市各种配套设施费、土地前期开发费、土地平整费、基础处理费和红线以内的围墙、道路、管线等室外工程及消防训练塔和场地的建设投资

3、消防站车辆装备和各类器材的投资,应根据其配备的标准,按实际价格可参照表七确定

表七

消防站类型 车辆投资 装备和器材投资

普通消防站 标准型普通消防站 650-850 150-190 小型普通消防站 120-140 50-70 特勤消防站 800-1100 250-350 注:表中指标是依据本建设标准的配备要求,按照1998年国内消防车辆和装备器材的价格编制;表中所确定的投资不含灭火剂的费用和通信器材的投资;通信器材的投资按现行《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

4、标准消防站投资预算见表八

5、近期增建6座消防站(新建5所,搬迁1所),消防站建设资金共5000万元,其中不含车辆装备器材费用。一个标准消防站投资预算的费用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其他费用、不可预见费、训练设施费、消防装备器材费、车辆费用等,投资额为1600多万元人民币。

6、新建的5座消防站,共应配备消防车共25辆,需购消防车和装备器材经费约4000 万元。近期新建6个标准消防站,将投资9600多万元人民币。

7、淘汰、更新车辆装备器材经费1000万。

8、三堡镇预留建设用地10公顷,建消防训练中心、消防培训中心和后勤保障中心,一 期投资2000万。

表八

第十六章

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

1、提高对消防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发展消防事业的领导。将消防规划分段实施的内容,纳入政府任期的目标责任。并由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计划、建设、财政、规划、公用事业、电信、供水及消防机构等部门实施。

2、加强消防法制建设,制定地方消防规章。坚持依法治理,把城市消防工作纳入法制建设轨道。

3、加强城市消防机构同城市供水、供电、通信、燃气、城建等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和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规划,应在城市各项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城市大型设施选点,必须加强消防监督。城市消防站规划建设用地,必须严格控制、管理并做到同步实施。

4、加强消防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环境大检查,促进本规划的实施。

5、加强建筑设计防火审核工作,依法严格查处火灾事故和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

6、确保消防建设资金的落实,三年内消防正常业务经费年增幅不低于15%。设立大型装备专项购臵资金,进行消防设施和装备的建设和更新。特别是抢险救援装备的配备应达到国家的要求。

7、依法积极合理地开辟消防经费来源渠道,购进急需的先进技术装备,逐步提高抗灾能力。同时,各单位也应投入一定的资金购臵本单位自防自救的消防器材和装备。

8、加强消防安全的监督和检查,对不符合消防安全的有关单位要坚决停业整顿,不执行的,依法追究主要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9、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发动与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多层次的群众性消防活动,推动与加强自防自救。

6.湖南省郴州市的城市发展与规划 篇六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中段与罗霄山脉南段交汇地带,东界江西省赣州市,南邻广东省韶关市、清远市,西接永州市,北交衡阳市及株州市,距省会长沙市350千米。总面积19388平方公里,总人口463万(2006年)。是湖南省南大门、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被称为“粤港澳的后花园”。

“郴”字为篆书“林”与“邑”二字组合,意思为“林中之城”。郴字,独郴州所有,意思是林邑之城。郴州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有色金属之乡、烤烟王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30年来,郴州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建设突飞猛进,中心城区非农业人口由11.36万增长到40余万,预计再用4~6年的时间,中心城区非农业人口将超过50万,郴州将进入大城市的行列。大城市规划应有新观念、大手笔和长远眼光。在我国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两型社会的新时期,作为未来的大城市,郴州的城市总体规划应解放思想,高瞻远瞩,贯彻“大郴州”的理念。

郴州地形较为复杂,多丘陵山地,又由于开春早,气温回升快,降水丰沛,多阴雨及冰雹大风,春夏季节洪涝灾害频发,而地质构造主要为红岩、花岩、砂页岩,比较疏松,所以洪涝灾害后经常引发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给全市的发展带来阻碍。每年市政府要花费大量资金在灾害预防以及灾后重建的工作中,因此市内的绿化工作不可小觑。最为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是08年的雪灾,持续的冰冻天气使郴州的生态环境倒退了将近20年,大量树木被摧毁。电网受到重挫,灾后的重建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不过由此郴州的电网系统的进行了改造,从长远角度来看,也促进了城市的持续发展。

郴州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矿业经济占据了郴州生产总值的30%以上、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65%。但是资源总会枯竭,过度依赖资源还会影响后代子孙的可持续发展。以往很多年来,对矿产业的开发力度相当大,可以说是没有考虑到环境的问题,导致城市环境不断下降,市民抱怨不断。于是,近年来,郴州改变严重依赖资源的思维定势,走出资源路径依赖,提出了把郴州建设成为“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简称“两城”)的奋斗目标。进行大规模的煤矿整合,引进中国五矿等战略投资者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业,延伸了矿业产业链条。”走科学持续发展的新道路。在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方面,重点启动了一批矿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郴州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和湖南最大的铅锌生产基地。

郴州2003年被评为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也是“中国温泉之乡”,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中国女排多次来到灵气俊秀的“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求福。,“湘南洞庭”东江湖,“中国生态第一漂”东江生态漂流,丹霞地貌佳境、国家地质公园飞天山,我国南方唯一对外开放的国际狩猎场五盖山,“世界洞穴奇观”万华岩,温泉疗养休闲胜地天堂温泉、永兴悦来温泉等景点。但是内涵却不是很丰厚,这也是发展的一个瓶颈。以旅游为主导的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郴州近年来利用武广高铁带来的跨越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由于在湖南的最南部,毗邻广东省,大量承接粤港澳的产业转移。自2009年以来,湖南郴州已累计引进转移型企业625户,其中投资上亿元项目87个,5亿元以上项目23个,引进了中国五矿、上海杉杉、深圳中邦、富士电梯、华信有色、太平洋建设等企业。郴州海关是内地政策配套最全的海关之一,具备深圳等沿海海关特有的“国际快件中心”功能,拉近了在郴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距离;郴州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实现加工制造、物流枢纽和贸易平台三大功能的组合升级,成为当前我国对外开放区域中层次最高、政策最优、功能最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郴州正成为中西部对外开放平台最全、功能最优的口岸城市。

郴州处于“珠三角”、“长株潭”、“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大西南两条经济带的交汇腹地,是华南经济圈与内陆经济带的重要通道和节点,特别是武广高铁的开通,使郴州快速融入“珠三角”、“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标志着郴州跨入了与广州、长沙的“同城时代”,区位交通优势更加凸显。对外交通网比较发达,城区的街道却没有跟上城市的发展,去年全市进行了交通道路彻底改造,城区所以路面进行扩建、绿化带以及人行道全部重新规划,如今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市民出行特别方便,实现一小时内可以到达市中心,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工作生活,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郴州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就已经居湖南省前列,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居湖南省第一位。2010年,郴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040亿元。而湖南省会长沙2004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108.07亿元,相比较而言,作为湖南南部的一个地级市,郴州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已逐渐展现。

7.宣州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 篇七

关键词:城市防灾避险绿地,概念,功能,现状,规划,浙江杭州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肩负着人类生产生活所必备的各项功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繁荣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城市建筑和人口密度高度集中, 使得城市遭受地质、气象、环境卫生等多种灾害威胁的形势日益严峻, 建立完善的城市防灾体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唯一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 不仅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等功能, 还是城市防灾体系的组成部分。

1 防灾避险绿地概念及功能

1.1 防灾避险绿地定义

防灾避险绿地是具有防灾避险功能的城市绿地的简称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hedge green) [1], 是指当地震、火灾、洪水等灾害发生时, 城市中能用于紧急疏散和临时安置市民短期生活的绿地空间, 它一般由城市的防护绿地和公园绿地的某些地块组合构成, 是城市防灾减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防灾避险绿地功能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主要功能是为避难者提供避难场所及对避难者进行紧急救援, 包括减轻或防止因自然灾害而产生的损害, 成为临时避难场所或固定避难场所。该场所一般具备避难通道、急救场所、灾民临时生活场所、救灾物资集散地、救灾人员驻扎地、倒塌建筑物的临时堆放场等空间。固定防灾避险绿地还必须配备应急指挥中心等机构, 以及应急水装置、能源与照明设施、消防治安设施、情报通讯设施等应急避难基础设施, 并预留救援直升机的起降场地。另外,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还可作为市民日常学习有关防灾知识的教育场所[2]。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功能还包括防洪、抗旱、保持水土, 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坍塌等自然灾害;对切断火灾的蔓延, 防止飞火延烧, 在控制火势、减少火灾损失方面起到一定作用;同时有效地阻止大风袭击, 防止风沙、沙尘暴等灾害给城市带来损失。

2 杭州市城市自然灾害概况

杭州市区位于中亚热带的北缘,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夏长, 春秋短, 四季交替明显。杭州市常受气象、地质等自然灾害影响, 其中尤以洪涝和台风灾害最为严重。杭州市洪涝一般出现在5—10月, 以梅涝和台涝为主。局部热雷雨也会造成短时间的水患。据统计, 1959—1985年, 全市各地洪涝的出现频率为44%~70%, 1.4~2.3年一遇。同时, 每年5月下旬至10月中旬, 杭州市常受到台风 (热带风暴) 袭击而出现大风、暴雨和暴潮天气。其中70%以上集中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在1956—1985年的30年中, 影响台风共65次, 平均每年2次, 1966年5次, 只有1968年、1976年、1984年3年没有台风影响。台风影响历时一般3~5 d, 最长达7 d, 最短仅1 d。占总数70%以上的影响台风都会产生大于100 mm的过程雨量, 其中以100~200 mm者居多, 日最大降水达50~200 mm的约占总数的80%。受台风影响, 东北部河网平原、滨海平原风力可达10~12级或以上;西南部山区一般为8~10级。杭州历史上虽未发生过像汶川、唐山、海城这样的大地震, 但中小规模的地震也发生过多次。据杭州史书记载, 从公元108年至1970年, 杭州地区曾发生4~5级地震9次, 3~4级地震65次, 3级以下地震12次;杭州地区自1971年有仪器精确测算后, 发生3级以上地震14次;此外, 杭州地区受到邻近地区地震波及的有30多次[3]。

3 杭州市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建设现状

截至2010年末, 全市城区拥有绿地面积137.7 km2;城区绿地率35.8%, 绿化覆盖率39.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m2。目前城市绿地平坦地较多, 位置较合理, 适用于应急避灾场所的约占可利用公园总数的65%, 可利用度较高。但绿地作为承担防灾避险功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城市绿地分布不均。现有城市绿地总量不低, 但分布不均, 各分区绿地在数量、总量上均有较大的差距, 并未与人口密度形成合理配比。在人口密度较高的上城区 (18 830人/km2) 、下城区 (12 052人/km2) ,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只有6.7 m2和4.5 m2, 不利于就近避险。二是老城区绿地总量不足, 绿地规模较小。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等老城区绿地总量不足, 且绿地规模较小, 以带状公园为主, 难以满足转换为防灾避险绿地的规模及条件要求。三是新区服务半径覆盖范围不足。新区绿地虽然规模较大, 但数量较少, 服务覆盖范围不足, 不利于紧急疏散。四是公园设施设置未考虑平灾结合、平灾转换的需要, 缺乏如消防及生活用水设施、临时发电设备、卫生设施、广播设施、照明设施、卫星通讯、医疗急救等必要的基础设施, 使用功能较为单一。

4 杭州市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体系规划

根据杭州市城市空间布局、人口分布及现有绿地特征, 将杭州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体系分为防灾公园、临时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绿色疏散通道、隔离缓冲绿带五大类, 其选址布局要求及各类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建设要求如下。

4.1 防灾公园

防灾公园承担的防灾避险功能:一是发生灾害以后作为固定的避险场所, 为居民提供短期的生活安置地。二是作为救灾基地, 开展救援和恢复重建活动。防灾公园面积控制在10 hm2以上, 满足配备基本生活设施要求;面积在30 hm2以上的防灾公园可满足救灾物资集散、救灾人员驻扎等要求, 用于急救、重建家园等各种灾后重建活动的据点。防灾公园要为较长时间避难和短期安置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和安全保障, 配置应急指挥中心、应急供电系统、应急棚宿区、应急供水装置、应急简易厕所、应急物资储备室、紧急医疗救助室、应急停机坪、应急消防设施、监控系统、应急广播和通讯系统。防灾公园服务半径为2 000 m, 满足步行0.5~1.0 h即可到达。符合布局要求及规模要求的各级公园绿地均可作为防灾公园, 杭州市规划中作为防灾公园的市级公园、区级公园共20个 (表1) 。

4.2 临时避险绿地

居民紧急避险后转换至临时避险绿地作临时庇护, 或从临时避险绿地再次疏散至固定避灾场所 (防灾公园) 安置。因此, 临时避险绿地承担临时、紧急的避难场所或避难中转站的功能。临时避险绿地面积控制在1 hm2以上, 服务半径为500 m, 满足步行5~10 min的距离要求。符合布局要求及规模要求的各级公园绿地均可作为临时避险绿地, 临时避险绿地作为临时避灾场所, 仍需配备居民急需的基本生活设施, 包括应急消防设施、应急供水、供电、应急简易厕所等。作为避难中转站, 临时避险绿地必须保证有2条以上避难通道连接。杭州市规划中作为临时避险绿地的市级公园、区级公园共25个 (表2) 。

4.3 紧急避险绿地

紧急避险绿地作为紧急避难场所, 能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确保城市居民生命安全。紧急避险绿地一般是发生灾害时受影响建筑物附近的面积规模相对较小的绿地, 其面积应在500 m2以上, 服务半径为300~500 m, 满足步行3~5 min的距离要求。符合布局要求及规模要求的各类城市绿地均可作为紧急避险绿地, 包括各级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等附属绿地[4]。紧急避险绿地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最快、最直接地接受受灾市民, 是最能够减少震后人员伤亡的场所。因而通过适当调整城市中心区、老城区等人口稠密地区的用地性质, 调整绿地布局, 补充绿地数量, 加强紧急避灾绿地建设, 是加强城市绿地防灾建设最重要、最有效的环节。紧急避险绿地至少保证有2条以上避难通道连接, 保证居民能转移至临时避灾场所或固定避灾场所;具有明确的避灾疏散线路图和设施分布导示系统, 设置各种类型的避难疏散所标示牌, 标明避难疏散场所的名称、具体位置和前往的方向, 以便灾民以最快的速度转移到安全区域。

4.4 绿色疏散通道

绿色疏散通道作为安全疏散通道, 能使城市居民顺利转移、过渡到安全地区, 其宽度控制在10 m以上。杭州市具有丰富的水网, 规划确定河道两侧绿化带控制10 m以上, 造就了绿色疏散通道丰富的转换空间, 规划更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滨水绿廊体系和交通绿廊体系。绿色疏散通道的设置应结合滨河道绿化、道路绿化形成网络状、满覆盖、通达便捷的绿色疏散通道体系。

4.5 隔离缓冲绿带

隔离缓冲绿带作为灾害隔离带, 设置于加油站、化工厂等危险设施与一般地区之间、相邻城市街区之间, 能有效减轻爆炸产生的破坏和冲击, 防止火灾、毒气等蔓延。充当隔离缓冲绿带的城市绿地包括防护绿地、带状绿地等。

参考文献

[1]李树华.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李景奇, 夏季.城市防灾公园规划研究[J].中国园林, 2007 (7) :16-22.

[3]杭州市志编纂委员会.杭州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 2001.

上一篇:早晨的句子下一篇:如何提高女干部参政议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