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的历史知识思维导图

2024-09-25

七上的历史知识思维导图(6篇)

1.七上的历史知识思维导图 篇一

历史课虽然不是重点课,却也占了一小部分的分数。一个人的历史知识积累对个人的成长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怎样让孩子们喜欢上历史课,学好历史课呢?

当前历史教学,尽管随着课程改革,课堂形式多样,资料丰富,课堂活泼,但落实到知识的梳理,理解依然是个较难解决的问题,初中学生尤其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即使考前努力想做好复习,却苦于不知该如何着手。因此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炼信息进而归纳、梳理知识的能力,成为如何学好历史的关键之一,也是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的关键性细节。

去年假期,参加青年历史教师培训,接触到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颇有兴趣。因此开始了研究思维导图如何能服务于教学工作。

一、我所了解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高效的图形思维工具,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因此思维导图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运用“思维导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式之一。“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包括可视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支架理论等。它是一种思维可视化的表征形式,即它以可视化的方式反映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以及对某一主题的理解,它能够提高思考的技巧,增强记忆力、组织力和创造力,由于“思维导图”能够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体现学习者的思考过程,帮助学习者建构新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因此“思维导图”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

二、调查

了解了思维导图的优越性,接下来我想在教学中加以尝试。在使用思维导图之前,我先做了一个调查,想了解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化历史知识的训练后,对于一堂课内容是如何去加以记忆理解的。以八上《鸦片战争》为例,我请学生用图画或文字等任意方式来表达他是如何来学习本课的知识。我先后调查了三个班级,其中a班以传统笔记方式记忆理解的 15人,约占全班41%,在不知不觉中用到形似思维导图的有20人,约占全班54%,2人用到纯图画方式,约占全班3%;b班29人用到思维导图的方式,约占全班74%,10人用整段叙述或传统笔记方式,约占全班26%,c班21人用到思维导图形式,约占全班 50%,19人用的传统笔记或叙述方式,约占全班45%,2人用图画方式,约占全班5%。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有一定头绪的。当然,这只是针对一课的内容,而思维导图更适合整单元或整本书的复习工作。

三、思维导图在实践中的运用

既然肯定了思维导图的优越性,接下来就是如何将思维导图传授给学生。在画思维导图前让学生思考,然后进行回答,再进行提炼,而后再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整理自己的想法和所做。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引入到思维导图的学习中来。在一开始思维导图的制作需要学生的合作共同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慢慢在训练中掌握技巧和厘清历史线索的能力。当然,要让学生接受思维导图,那么老师就要坚持在各种场合下面使用思维导图,使学生发现图是可以表象思维的,然后学生就会自发地尝试运用图来表述些什么。其实思维导图在实践中的应用就像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然后把几个小问题再细分,这样呈树形结构分布。把握住历史事件的主干脉络,也就便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了。

现在大多数网站提供很多做思维导图的方法,例如如何利用工具软件来辅助我们画思维导图,而真正利用思维导图去帮助思维的可能并不是太多。因此我更倾向于学生用自己方式规划出属于自己思维的思维导图。将学习的思维过程规范化、流程化,它有利于学习过程更主动、更规范。譬如在了解没有很强先后联系的事件或所构成的图没有很强的顺序时,在实际运用中适于一些复习课或知识点较散的课文,通过思维导图能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还能将学生零散的,不成逻辑的知识点汇集起来,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在讲到七年级秦汉科技文化时,我试着让学生把相关的科技、文化等知识点组织起来,再把与之相关的内容一步步串联起来,形成系统认识。

对于一些时间性很强的历史事件,可以采取时间轴的方式,或者复习时梳理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

而对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的知识点梳理,通过建立一个具有因果关系的思维导图,明确各历史事件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明确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建立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学会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有效记忆。

历史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信息传递和接受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心灵沟通过程,是一种“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学生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通过“思维导图”学习,既然它能够成为思维的工具,而不是简单的信息表达工具,那么在师生的“心灵沟通”、“情感交流”方面能够起到辅助,在提高初中学生的记忆、理解、思维能力上,相信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它培养的不仅是一种习惯,更会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并获益终生。

2.岳麓版历史七上知识点 篇二

1、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商纣王是个暴君,他好酒淫乐,不理朝政,加重赋税,用酷刑镇压百姓和对他不满的大臣,导致众叛亲离。

2、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纣的军队,灭掉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3、西周的分封制

⑴分封的目的:为了巩固对辽阔疆土和殷商遗民的统治。

⑵分封的对象:宗室、功臣以及先朝贵族。

⑶分封制的内容:授民授疆土

⑷分封制的权利义务关系:

①诸侯的权利:受封的诸侯享有再分封、设置军队官吏、收取赋税等权利。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朝觐纳贡;随从作战。

⑸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结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⑹分封制的影响: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形成了对全国的控制网络,改变了夏商时期的松散状态,使西周发展为疆域辽阔、对周边民族影响巨大的国家。

4、西周的礼乐制度

⑴目的:维系分封制的稳定

⑵内容: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不同,使用的礼器和乐器规格、数量也不同,不能随意混用

⑶特点:等级森严

⑷意义:礼乐制度是分封制的外在表征,两者相辅相成,有利于西周巩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产生深远影响。

第6课 西周的衰微

1、公元前841年发生的“国人暴动”,驱逐了周厉王,中国从此有了确切的纪年,国人暴动标志着西周的统治基础被削弱了。

2、分封制瓦解的原因:

①周王室与诸侯血缘关系的疏远;

②农业与手工业的进步(区域地区经济发展)使诸侯国实力逐渐增强;

③周王室实力的相对下降。

3、西周时期,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农业的进步为手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3.初一下册历史思维导图 篇三

(1)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谁的什么建议,使诸侯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4分)

主父偃推恩令

(2)为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采纳谁的什么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4分)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什么钱?(2分)

五铢钱

2、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 李白

材料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唐 胡曾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4分)

嬴政 灭掉六国,完成统一

(2)材料一中的秦王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2分)

郡县制

(3)材料一中的秦王为巩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分别统一了什么?(6分)

货币文字 度量衡

(4)材料二中的“胡”指哪个少数民族?为了抗击这个少数民族,秦王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匈奴 修筑长城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在当时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

分封制

(2).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实行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3).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些诸侯要对周王承担哪些义务?(4分)

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4).材料反映的制度对周朝统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4.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这学期我的历史课本难度明显增加,主要讲的是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一直到改革开放的历史事件,由于内容多而细,且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较繁琐,所以很容易就会记混,闹出一些让人捧腹大笑的笑话。学的东西越多,脑子就会越乱,烦躁的情绪马上就会把历史的趣味性冲得一干二净,可是过几天就要历史测验了,我该怎么办呢?

这时,我想到了一种记忆的方法——画思维导图。可能你对思维导图这个新名词还比较陌生。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而非常有效的思考和笔记工具,它是用“画”的方式来记忆或思考甚至是创作。于是,我尝试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历史事件。考试前一天晚上,我花了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才刚刚把第一课和第三课的内容画成了思维导图的形式。画这个东西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要想画出思维导图,大脑中必须对所要记忆的对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否则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然而,我脑海中的历史事件却是一片混乱的,所以画图的过程中就需要一部分时间把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并了解事件发生的全过程。所以这就要求每一个画思维导图的人必须首先要思路清晰。虽然,画思维导图需要不少时间,但画图的过程却是不亦乐乎。我用五颜六色的笔和弯曲的线条在纸上任意“驰骋”,只是一幅图便把书上几页的内容展现出来,每一张图都是那样精美别致而富有动感。但那天由于时间关系我没能把每一课都画完,而且画完也并没有再看。结果第二天考试我惊奇的发现,昨天我画过的内容虽然没再看记得非常清楚,而没画的内容却明显记得很模糊,至此我才了解到思维导图的神奇之处,此后我便把所有学过的内容都以画图的方式来记忆,效果也非常显著。

下面,我就来告诉你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如图所示是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图):

(1)找到一张足够大的纸和颜色尽量多的笔,记住千万不要只用蓝色或黑色的笔来画,每天都在面对黑色的文字,所以如果还用黑色笔来画画不仅不能让你的大脑大起精神保持兴奋反而会使你更加烦躁。

(2)在纸的中央画出(或写出)你所要记忆的内容的核心部分,如图中的“九一八”。然后,从中心部分分出很多曲线(切记:一定用曲线,因为大脑喜欢弯曲的线条),再在线上写下你要记忆的内容。

(3)认真看图,你会不会联想到以下的事物:大树的支干,人的神经,或是雷电的轮廓?没错,思维导图就是要将记忆内容像大树的支干那样进行分类,再分类直至把每一个关键点都表示在图上为止,就像给一篇文章先分段,再把每段分层,然后在分成每一句话,再对每句话的主谓宾结构进行分析。

(4)在某些内容的旁边画上可一表示其内容的的图画(绘画功夫深的人可以一展身手),总之,就是“写”与“画”双管齐下,使你的画既美观又实用。

思维导图的确是有着神奇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画完的东西就不用再看了。根据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人的记忆规律是与记忆时间间隔越短忘得就越快,所以画完图后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复习,直至那张图深深地刻在脑子里,否则即使绘制了再美丽的图也无法避免遗忘的厄运。

5.思维导图在教学上的运用价值 篇五

外部环境: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发出信息,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关注和利用信息是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因素。

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

内部环境:教师的教常常由于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常常备课只备课本不备学生,缺少了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环节,无法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激荡,产生出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而学生的学常常由于学生在讲授的教育方式下,长期扮演被动的角色,并且面对过多的标准答案与规范,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二、提出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是怎样学习的,通常教师会在黑板上写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会根据课堂学习的流程一一记录下来,虽然学习笔记整齐完整,但学生的思路被教师的主导地位牵制住,学生所学到的只是教师对某一内容的所掌握的知识的部分,这样的学习不仅学习效率不高,同时学生的学习也受制于教师的主导地位之下,所以学习的过程没有学生的任何个人的思考和创意,这样的一种线性而非根据大脑的思维方式进行的学习方式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等。

珍妮特.沃斯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到:“我们怎样学习比我们学习什么要重要得多。全世界在争论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

因此学习怎样学习以及学习怎样思考,特别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面对繁重的课程,面对大量的信息,提高信息素养以及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让学习更为高效,更赋创新力是如今学校、教师、学生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

从显微镜上观察大脑时会发现,我们的大脑神经是一个由中心向外发散的网状的神经元,大脑的思维也呈现出一种发散性的网状图像。思维导图正是这种大脑思维的真实体现。思维导图把人的思维用图画和线条形成的发散性结构记录在纸上,通过图画和线条的形式使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很好的结合起来,不仅激发大脑的联想和创造力,也使人的思维主次分明、逻辑清晰。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参与到教学过程来,使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能把握全局和细节、更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习更为高效。具体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学习

思维导图能够在理清思路,组织信息,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帮助。思维导图是将主题置于最中心,用线条和图画进行分支的绘制,在这个过程中,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了整理,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把握了知识结构的全局,整理了知识的框架,还通过不断的添加分支,把握了细节。

学生在预习功课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在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同时,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学生在做课堂笔记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大量的时间用于记笔记,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容易记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笔记不仅可以腾出时间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由于采用图和线的网状结构,更利于记忆和复习,使课堂学习更高效。

学生在复习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靠死记硬背,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灵活掌握,所以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非常重要,思维导图的使用使这样的复习变得简单而有趣,通过对同一主题思维导图的多次绘制,不仅可以加强记忆,更能激发创造思维。

除了这些,在进行自主学习时,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会使学习更有目的性、更为高效,学校很早就开始了语文自主阅读,也颇有成效,据了解,学生一周有好几个课时在专用的阅览室里度过,面对满室的书籍,进行恰当的挑选和阅读对自主阅读的成效会有很大的影响。学生或教师可以在进行自主阅读前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勾画一下阅读的计划和目的等,会使阅读更高效。在阅读后对所阅读的内容再次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使思维更为活跃、灵活,许多好的创意可能就油然而生。

思维导图作为人的思维的体现方式,参与了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使学习高效、充满创造力。

(二)教师的教学

思维导图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教师也很重要。

教学工作中,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教学工作对教师来说一直是最重要,如何把握课程的进度、搞清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等等都是教学工作中要考虑的。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从总体上来把握课程的进度以及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再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分析复杂知识的结构,使课堂学习效果加强。曾在课堂中做过简单试验,主题是计算机系统,先用1、2、3、4的方式来讲清计算机系统,但学生能记住的只能是不完整无序的几个计算机部件,后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展示计算机系统这一主题,不仅很好的加以归类,而且有很好的组织结构,可以进行延伸,如,存储器可以延伸到存储容量、再可以延伸到数制的转换。通过一张图就可以很好的把握好整个章节的内容。

进行教学研究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科研作为提升教学工作、与同行进行交流的很好的途径和平台,常常被忽视。有些教师可能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些心得,但不知道如何下笔,不懂得如何总结,其实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维,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分析科研对象的各个要素,使科研更全面和细致。

其他事务时,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除了教学和科研外,教师常在学校担任不同的角色,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和任务中,如何做好这些事务,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计划或组织这些活动,让全局和细节都加以规划,如前不久学校要制作一个宣传片,有一篇文字稿,但不适于拍摄用,所以我就根据这篇稿子绘制了一张思维导图,从这张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内容之间的关联以及层次关系,立体完整地体现了学校的风貌。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产生很多有创意的想法,可以更好的制定好计划和组织好活动。

(三)师生的交流

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因此,它赋予人的思维以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这样的特性使教师和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交流展示时会激发不同观点的讨论。例如,在信息安全这一节中可以安排这样的交流学习活动,教师不需要进行教条式的教学,因为学生对信息安全这个主题本身很感兴趣,在这个主题下,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分担不同的子课题中的任务,每个小组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各自的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提出异议,在这样的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四、关于思维导图应用的几点思考

1、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画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为课程勾勒出框架,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可以表达和展示知识,可以促进师生交流等等,但有些时候在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时,并不需要思维导图的参与。例如,在进行信息资源的获取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可以用思维导图勾勒信息资源获取的几个途径,但具体到某个获取环节时并不需要,如扫描仪的使用等等。所以在进行思维导图的课堂应用时一定要选择适合的内容。

2、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应该是逐渐养成的。所以不要过分的要求学生,要学会逐步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除了学习,其他的事务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清晰表达,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3、思维导图成为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的一种方式。在学科渗透上思维导图成为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将信息技术和学科结合起来,现在有很多软件可以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思维导图的修改和增删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和学生可以将绘制好的思维导图通过各种平台进行展示和发布,例如课堂、网络等,这不仅提升了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学科知识的理解和交流,促进了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

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信息素养和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思维导图的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更为灵活和开放,学习更为高效,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升。

一、现状分析

外部环境: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发出信息,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关注和利用信息是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因素。

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

内部环境:教师的教常常由于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常常备课只备课本不备学生,缺少了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环节,无法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激荡,产生出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而学生的学常常由于学生在讲授的教育方式下,长期扮演被动的角色,并且面对过多的标准答案与规范,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二、提出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是怎样学习的,通常教师会在黑板上写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会根据课堂学习的流程一一记录下来,虽然学习笔记整齐完整,但学生的思路被教师的主导地位牵制住,学生所学到的只是教师对某一内容的所掌握的知识的部分,这样的学习不仅学习效率不高,同时学生的学习也受制于教师的主导地位之下,所以学习的过程没有学生的任何个人的思考和创意,这样的一种线性而非根据大脑的思维方式进行的学习方式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等。

珍妮特.沃斯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到:“我们怎样学习比我们学习什么要重要得多。全世界在争论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

因此学习怎样学习以及学习怎样思考,特别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面对繁重的课程,面对大量的信息,提高信息素养以及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让学习更为高效,更赋创新力是如今学校、教师、学生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

从显微镜上观察大脑时会发现,我们的大脑神经是一个由中心向外发散的网状的神经元,大脑的思维也呈现出一种发散性的网状图像。思维导图正是这种大脑思维的真实体现。思维导图把人的思维用图画和线条形成的发散性结构记录在纸上,通过图画和线条的形式使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很好的结合起来,不仅激发大脑的联想和创造力,也使人的思维主次分明、逻辑清晰。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参与到教学过程来,使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能把握全局和细节、更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习更为高效。具体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学习

思维导图能够在理清思路,组织信息,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帮助。思维导图是将主题置于最中心,用线条和图画进行分支的绘制,在这个过程中,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了整理,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把握了知识结构的全局,整理了知识的框架,还通过不断的添加分支,把握了细节。

学生在预习功课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在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同时,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学生在做课堂笔记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大量的时间用于记笔记,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容易记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笔记不仅可以腾出时间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由于采用图和线的网状结构,更利于记忆和复习,使课堂学习更高效。

学生在复习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靠死记硬背,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灵活掌握,所以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非常重要,思维导图的使用使这样的复习变得简单而有趣,通过对同一主题思维导图的多次绘制,不仅可以加强记忆,更能激发创造思维。

除了这些,在进行自主学习时,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会使学习更有目的性、更为高效,学校很早就开始了语文自主阅读,也颇有成效,据了解,学生一周有好几个课时在专用的阅览室里度过,面对满室的书籍,进行恰当的挑选和阅读对自主阅读的成效会有很大的影响。学生或教师可以在进行自主阅读前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勾画一下阅读的计划和目的等,会使阅读更高效。在阅读后对所阅读的内容再次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使思维更为活跃、灵活,许多好的创意可能就油然而生。

思维导图作为人的思维的体现方式,参与了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使学习高效、充满创造力。

(二)教师的教学

思维导图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教师也很重要。

教学工作中,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教学工作对教师来说一直是最重要,如何把握课程的进度、搞清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等等都是教学工作中要考虑的。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从总体上来把握课程的进度以及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再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分析复杂知识的结构,使课堂学习效果加强。曾在课堂中做过简单试验,主题是计算机系统,先用1、2、3、4的方式来讲清计算机系统,但学生能记住的只能是不完整无序的几个计算机部件,后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展示计算机系统这一主题,不仅很好的加以归类,而且有很好的组织结构,可以进行延伸,如,存储器可以延伸到存储容量、再可以延伸到数制的转换。通过一张图就可以很好的把握好整个章节的内容。

进行教学研究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科研作为提升教学工作、与同行进行交流的很好的途径和平台,常常被忽视。有些教师可能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些心得,但不知道如何下笔,不懂得如何总结,其实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维,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分析科研对象的各个要素,使科研更全面和细致。

其他事务时,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除了教学和科研外,教师常在学校担任不同的角色,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和任务中,如何做好这些事务,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计划或组织这些活动,让全局和细节都加以规划,如前不久学校要制作一个宣传片,有一篇文字稿,但不适于拍摄用,所以我就根据这篇稿子绘制了一张思维导图,从这张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内容之间的关联以及层次关系,立体完整地体现了学校的风貌。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产生很多有创意的想法,可以更好的制定好计划和组织好活动。

(三)师生的交流

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因此,它赋予人的思维以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这样的特性使教师和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交流展示时会激发不同观点的讨论。例如,在信息安全这一节中可以安排这样的交流学习活动,教师不需要进行教条式的教学,因为学生对信息安全这个主题本身很感兴趣,在这个主题下,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分担不同的子课题中的任务,每个小组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各自的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提出异议,在这样的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四、关于思维导图应用的几点思考

1、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画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为课程勾勒出框架,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可以表达和展示知识,可以促进师生交流等等,但有些时候在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时,并不需要思维导图的参与。例如,在进行信息资源的获取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可以用思维导图勾勒信息资源获取的几个途径,但具体到某个获取环节时并不需要,如扫描仪的使用等等。所以在进行思维导图的课堂应用时一定要选择适合的内容。

2、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应该是逐渐养成的。所以不要过分的要求学生,要学会逐步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除了学习,其他的事务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清晰表达,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3、思维导图成为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的一种方式。在学科渗透上思维导图成为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将信息技术和学科结合起来,现在有很多软件可以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思维导图的修改和增删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和学生可以将绘制好的思维导图通过各种平台进行展示和发布,例如课堂、网络等,这不仅提升了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学科知识的理解和交流,促进了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

6.思维导图在整理知识中的运用 篇六

思维导图是“世界大脑先生”托尼·巴赞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引入到世界的。你想知道在整理知识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思维导图在整理知识中运用方法。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知识结构

对大多数教师来说,高质量备课是上课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一些经验还不够丰富的新手教师尤其如此,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写教案备课。大部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都习惯于将上课要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提问、学生每一个可能的答案都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往往一节40分钟的课所对应的教案内容竟多达数千字。

然而,课堂中有很多生成性的内容是不可预期的。不论是多么完整丰富的教案,其中一些环节也很难完全按照教师的预期展开。也就是说,教案中有很多内容是不确定的、冗余的,线性记录的备课稿的逻辑并不是一目了然的,知识结构并没有被显性化,一旦课堂有生成性的内容出现,就会脱离教师的预设,让教师难堪,学生困惑。

既然如此,教师应该如何备课,才能既保证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又保证教案的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呢?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教师心中有一张清晰直观的知识网络和结构图,那么即使在课堂上出现非预期的生成性内容,教师也能够迅速在知识网络图中找准它的位置,从而保证自己始终在知识网络中去组织知识,而不至于造成知识结构的混乱和课堂把控的失调。

思维导图是一个可以帮助教师梳理知识网络的简便易用的工具。应用思维导图备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本人对知识结构体系的理解,帮助教师理清思路,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师的焦虑。

教师不再需要时刻想着下一句话该怎么说、下一个问题该问什么,而是根据备课时绘制的知识网络和结构图来把握整堂课的知识主线,关注如何让课堂中的生成性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用思维导图备课能够极大地解放教师,让备课过程成为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零散知识点进行整合加工的过程。这样,教师在课前就能清晰把握一节课的知识点及其体系结构,在课堂上才能放开手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才能不被教案所困,才能不把课堂中每句话都按预设进行生搬硬套,这样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绽放,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中的运用

(一)每日复习的思维导图。制作中通常以当天所学课的标题或知识点做中心主题,然后找关键词向外做主分支,然后再对每一个分支做发散小分支。绘制中可用颜色或符号等做知识重难点的标记。运用思维导图来复习当天知识,加强对未掌握知识的再次学习和记忆,帮助学生明确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理清思路,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单元知识的掌握及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二)每周复习的思维导图。一周数学知识的复习,是几节数学课的整理和总结。可以把这几节的课题作为主分支来呈现,也可将课题归类出关键词做主分支,然后再以主分支做小主题来做细分支,以此类推。理清数学概念及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性质、知识运用,区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清楚一周所学的知识脉络,也可相应配合着错题和典型题来做复习巩固。

(三)单元复习的思维导图。独立将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整理,以单元名为中心主题,利用课本章节目录中的课题来做思维导图的主分支,再以每课题为小主题再做分支。在单元思维导图做好后,以先前的课时思维导图为参考做补充和修改完善。学生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本单元的概念及相关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找准相关知识的关键词做主分支,然后再对相应知识做分支。单元复习的思维导图可以呈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本单元知识内容的整体认识,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有效的知识网络,培养数学思维,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一)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

(二)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你的中心思想。

(三)在绘制过程中使用颜色。

(四)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

(五)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

(六)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

上一篇:敦煌佛教美术欣赏(教学大纲)下一篇:财务工作规范化管理推行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