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纳目标责任书(12篇)
1.出纳目标责任书 篇一
一、责任期限
XXXXXXXXXXXXXXXXXX
二、职责范围
(一)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
(二)每日出具当天日报表及月末出具现金银行当月收支汇总表
(三)及时取回银行现金结算业务回单
(四)每月必还款事宜
(五)银行每月对账工作
(六)每年集团账户银行年检工作
(七)催收欠款及配合融资部转贷资金安排
(八)其他工作
三、目标具体工作
(一)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
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认真审核各种报销支出凭证,严格依据申请人填写,审批好的原始凭证,确认 OA审批流程完毕方可支付。
(二)每日出具当天日报表及月末出具现金银行当月收支汇总表
1,确保每日发生的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准确,实时根据原始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结出余额并填写收支日报表。每日下班前完成当天日报表,次日准时给董事长和财务经理报出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2,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与完整,每日将库存现金和现金日记账余额以及出纳日报表余额进行对账,确保相符,如有不符,要查明原因
3,月末结账收支汇总表同会计核对余额一致,如有差额找出原因并作出余额调节表。每月前8个工作日确保完成并存档
(三)及时取回银行现金结算业务回单
按每笔时时发生的收支金额及时打印电子回单,如需银行纸质回单需与会计沟通尽快取回相应的回单。
(四)每月必还款事宜
每月必还款确保按时准确,避免出现逾期所造成不必要损失
(五)银行每月对账工作
根据各家银行规定及时完成每月对账工作
(六)每年集团账户银行年检工作
按照各家银行规定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年检工作
(七)催收欠款及配合融资部转贷资金安排
及时提醒并配合相关人事催收各笔欠款并配合融资部提前做好转贷资金安排。建立并及时更新催收欠款台账,确保台账准确完善。
(八)其他工作
1,按时完成上级主管交给的各项临时工作,确保其时效性及准确性。
2,树立服务意识,加强与本部门及其它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各项工作的按时完成。
3,按照公司财务制度,对财务内部事务严格保密。
四、工作措施及条件
1, 在财务投资部的领导监督和支持下开展相关工作;
2,全面完成目标责任书,年终奖励按绩效考核分数执行。
五、考核标准及办法
1. 责任书中任务量化部分和时限部分100%完成;
2. 责任书中无量化标准可通过民主测评进行评价;
考核方签字: 责任方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2.出纳目标责任书 篇二
一、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目标理论
(一) 财务目标简要评析。
目前, 我国理论界关于财务目标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1、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其合理性。但这种理论也存在一些缺点:它没有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问题, 往往会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来短期行为及片面性的倾向, 不利于企业战略管理。
2、股东财富最大化以企业股票的价格或价值为决策目标, 有利于保护和提高股权投资者的利益。但这种财务观点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债权人的利益,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发生财务风险的几率变大。
3、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点将企业理财行为与企业的持续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是一种比较合理的目标。但这也可能与其他利益主体如债权人、经理人员、内部职工、社会公众等所希望的利益目标发生矛盾。
(二) 社会责任理论概述。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学术界众说纷纭, 早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卡罗尔提出的, 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 (慈善) 的期望。它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
当今, 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作为经济关系、法律关系和社会道德关系的主体, 对企业利益相关者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援助与支持。也就是说, 企业的自身责任要求企业承担对股东的责任, 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这也是企业自身再生产的需要;而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对其他利益相关因素承担法律层面的和道德层面的企业责任, 从根本上维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经证实, 那些容易被消费者和社会认可的企业都是比较重视社会责任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加其成本, 也会为其带来潜在收益。平衡好企业的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 必将为自己带来无限的发展契机。
二、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目标的关系
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企业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对企业活动具有导向和约束作用。财务目标的发展经历了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三个阶段, 财务目标的演化是企业角色定位变化的结果, 企业财务目标的成功演化说明企业已经逐步放弃了过去片面关注投资者利益的狭隘思想, 而是定位于全面顾及各利益相关者权益。
实践证明:社会责任理论强调企业在进行决策时, 考虑社会利益并不意味着就由此否定了企业价值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相反, 二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社会责任的履行必须以企业正常的财务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而社会责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则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政府乃至全社会必将会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企业信誉等的重要指标。因此, 分析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并对我国企业如何更好地实现社会责任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国内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现状及原因
从整体上看, 我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与国际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社会上仍然存在不少逃避社会责任的现象:上市公司无视中小股东的投资利益;企业管理层不负责任的管理导致大量职工下岗失业;生产安全事故屡屡发生;频频曝光的假冒伪劣产品;企业污染环境、无节制地使用不可再生资源, 等等。归纳我国社会责任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相关政策性法规不健全。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政策性法规作为外部因素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政策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大大限制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实践。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性法规应包括健全的系统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企业制度。
(二) 企业内部能力与意识匮乏。
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认识较为模糊, 以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利用业余时间为企业外尽一些公益义务;只看到企业社会责任给企业造成经营成本的负担, 而没有看到企业社会责任给企业提供的发展机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力不仅源于企业自身的认识问题, 也与企业发展的阶段特征有着直接的关系, 企业处于转型期和成长阶段, 还没有足够的实力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三) 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建设的实践方面已经做出了大量的努力, 但是由于缺乏有效地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所以企业在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披露。由于披露不完善, 进而造成监督体系的不完善。
四、企业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策和建议
我国企业全面承担社会责任还需要一个过程, 政府、社会和企业自身都需要进一步加深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 各司其职, 共同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加快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一) 政府在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问题上应该注重发挥引导作用。
加强法制建设, 规范企业行为。政府应从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和代表社会公众利益出发, 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和行使政府权力的形式, 建立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和法规体系, 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中, 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守国家各项法律的前提下创造利润, 为社会多做贡献。
(二) 企业自身应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社会责任问题。
我国企业在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和企业利益相关群体的巨大压力之下, 应该积极强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树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科学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 设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制度;将社会责任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创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 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积极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 建立有效的社会责任评价与激励体系。
在吸收国外社会责任认证标准的基础上,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统一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与激励体系, 对提高我国企业的标准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以及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建立社会责任激励体系也是必要的, 任何一项政策的施行都需要有效的激励政策, 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行为更需要这样的激励政策, 比如:对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好的企业进行税赋上的适当减免, 可以激励企业社会责任的更好履行。
参考文献
[1]袁庆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2]王春香, 张志强.企业目标与社会责任[J].大连大学学报, 2006.
[3]徐光华.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 2007.
3.出纳目标责任书 篇三
副省长许瑞生强调,粤东三市要坚守承诺,不拖全省的后腿,全力推进国家责任书项目建设,打好“十二五”减排最后阶段攻坚战。
2015年减排
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
“重点减排工程建设是当前我省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省环境保护厅介绍,污染减排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除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要求以外,还有工程减排,监管减排,结构减排以及监测体系、统计体系和考核体系建设等具体减排任务。
年度四项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全部完成、国家与我省签订的重点减排项目按责任书要求全部落实、监测体系建设运行达到要求,这是国家减排考核的“三条红线”。
“全省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据省环境保护厅介绍,到2014年底,我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13.6%、11.5%、13.0%和15.2%,分别完成国家下达我省“十二五”减排目标的113.1%、86.3%、87.8%和89.7%,化学需氧量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均超过“十二五”时间进度。
“截至6月底,全省累计建成污水处理设施487座,日处理能力达2413万吨。”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李晖介绍,我省提前完成落后产能淘汰 “十二五”任务,机动车减排也取得明显成效,全省121台12.5万千瓦以上燃煤火电机组已全部取消或不设置旁路,并完成降氮脱硝改造。
经环保部初步核定,2015年上半年我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4年上半年下降3.74%、4.49%、3.02%和4.93%,与国家下达的2015年减排任务相比,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滞后项目
加强督办确保年内完成
根据国家《“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的要求,国家与我省签订的“十二五”减排目标责任书中,按期完成重点项目建设是国家减排考核的“三条红线”之一,如未能按期完成,将被认定为未通过考核。
“减排考核不通过,国家将实行‘一票否决’。”省环境保护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若年底不能完成,将严重影响我省减排考核,国家将采取暂停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区域限批等措施。
据了解,我省“十二五”期间应完成的235个国家减排目标责任书重点项目中,2014年前应完成的208个项目已全部通过国家考核,今年应完成的27个项目已完成10个,仍有17个未完成,其中粤东地区有9个项目进展严重滞后。
按地市分布,9个污水厂分别是,汕头市龙湖区新溪镇污水处理厂、潮南区陈店镇污水处理厂、潮南区陇田镇污水处理厂、澄海区莲下镇污水处理厂、澄海区东里镇污水处理厂、澄海区清源水质净化厂二期;潮州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径南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揭阳市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各项目已分别落实分管副市长、区委书记或区长等领导同志为具体责任人。省政府提出下一阶段,各具体责任人务必要真抓实干,按照时间节点扎实推进每项工作,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省环境保护厅表示,现在距年底只有不足5个月时间,从半年减排核查情况看,到年底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测体系预计可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减排目标和建设运行要求,现在主要的工作短板就在责任书项目的建设。
4.出纳岗位责任- 篇四
1、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
2、认真学习各种财经法规、制度;学习集团公司、油田公司和我厂有关财务管理的制度,学习财会专业知识,精通所管业务当好内行;在工作上对主管财务科长负责,并接受主管会计的业务指导。
3、根据会计制度和“规范化”要求,认真审核每一笔收支单据,对不符合要求的单据不予受理,并予以解释;对严重违犯制度的单据和假单据予以扣留,并及时报告情况。
4、精打细算,热情服务,按规定做好报账和各类有关资金的发放工作。做好人员工资,资金及各类补贴的发放工作。
5、按规定和财务计划用款安排,提取和保管、使用好现金和各类支票;对现金随提随支,不留巨额现金;现金、支票进入保险柜,并设定密码,保证资金安全。及时清点盘库,按规定登记现金(银行)日记账,做到账款相符。
6、参加各项业务培训,参加有关财务工作的会议,并向主管财务领导汇报。
7、学习“电算化”业务,掌握微机使用技术,做到手工与微机同步记帐。
5.出纳目标责任书 篇五
1.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任何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3.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时,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4.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5.不准无制度规定、无客户支付指令、无合法原始凭证、无上级授权办理业务。6.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及公司制定的各项制度,不准听从上级或同事错误指挥,违规办理业务。
出纳岗位廉政责任清单
1.出纳员负责现金、支票、发票的保管工作,要做到收有记录,支有签字。
2.现金业务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和公司制定的现金管理制度所要求的办理。对现金收、支的原始凭证认真稽核,不符合规定的有权拒付。收付现金双方必须当面点清,防止发生差错。3.现金要日清月结,按日逐笔记录现金日记帐,并按日核对库存现金,做到记录及时、准确、无误。严格资金使用审批手续。会计人员对一切审批手续不完备的资金使用事项,都有权且必须拒绝办理。否则按违章论处并对该资金的损失负连带赔偿责任。
4.支票的签发要严格执行银行支票管理制度,不得签逾期支票、空头支票。对签发的支票必须填写用途、限额,除特殊情况需填写收款人。应定期监督支票的收回情况。领用空白支票必须注明限额、日期、用途及使用期限、并报总经理报批。所有空白支票及作废支票均必须存放保险柜内,严禁空白支票在使用前先盖上印章。
5.办理其它银行业务要核对发票金额是否正确、准确,并经领导批准后签发,不得随意办理汇款。
6.对库存现金要严格按限额留用,不得肆意超出限额。妥善保管现金、支票、发票,不得丢失。
7.杜绝白条抵库,发现问题及时汇报领导。
8.按期与银行对帐,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随时处理未达帐项。
销售人员岗位廉政责任清单
1、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同涉外活动中一切违犯纪律的行为和腐败现象作斗争。
2、遵守公司各项规定和国家各项法律,依法办事,不得利用工作职务之便,在经济上或其它方面损害企业利益,为个人谋私利。
3、不得索贿受贿,损公肥私,以权谋私。不准未经公司批准,擅自加价销售公司产品。不准虚假宣传产品,传递虚假信息。不能诱劝客户透支或以不正当渠道支付货款;不准在客户处借款、索贿、接受礼金或报销费用;不准与客户勾结,虚报、谎报促销、品牌传播、进场、转场等费用;不接受客户礼品和招待;不准弄虚作假报销差旅费用。
4、不得玩忽职守,贻误工作,对抗上级决议和命令。
5、不得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拉帮结伙,破坏团结。不准恶性竞争,诋毁其他企业或个人
6、加强自身修养,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7、严守公司经营政策、产品售价折扣、销售优惠办法与奖励规定等商业秘密,泄露企业秘密和工作秘密。
8、不得参与或支持色情、吸毒、迷信、赌博等活动。执行公务过程中,不能饮酒;
9、不得利用工作之便搞个人经商,办公司及参与其他盈利性的经营活动。不准以职务之便,个人或与他人(包括经销商)合资、合股经销公司产品;不准利用公司客户资源推销其他产品,或兼职从事第二职业。工作时间不得办理私事,不能私用公司交通工具。
10、自觉维护销售人员的自身形象,树立窗口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不准损害企业形象,破坏企业文化
采购员岗位廉政责任清单
1.采购管理人员采购业务人员严格按照公司《采购管理制度》进行采购活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采购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
2.采购人员应在采购执行前对市场进行询价调查,提供准确价格信息,掌握市场行情,为采购执行提供指导参考;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正确行使物资采购管理权,坚决杜绝以权谋私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
3.采购人员在接到采购申请时严格审核,与预算校对,应及时与申购单位沟通,准确了解所需产品的相关数据和需服务的详细信息;
4.采购业务人员严格遵循管理采购、对比采购、谈判采购、择优采购、供方合格、质量保证、价格合理、诚信服务的原则,保质保量满足日常工作和生产需求;
5.采购完毕,采购人员应及时交付需求单位,跟踪掌握接货数量和质量验收工作; 6.对采购验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与相关供方和需求单位进行协调沟通报告,快速做出处理。
7.禁止参加供应商及潜在供应商的宴请和娱乐等消费活动,决不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供应商(单位)供应商及潜在供应商索取各种礼品、现金、有价证券、中介费、好处费、回扣和供应商的各种福利待遇。
8.禁止在供方单位和当事人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任何费用。9.禁止向供应商提出与业务工作无关的要求。
10.禁止在开标前泄露招标相关信息和采购过程中需保密的事项。11.禁止利用职权向供应商压价购买私用商品和赊欠货款。12.禁止截留、挪用、私分和擅自处理采购资金。
13.禁止利用职权向供应商借钱和无偿占用其财物。不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占用公物归个人使用或进行营利性活动。
14.禁止私自经商,禁止业务员与其直系亲属有采购关系,在各类经济实体中兼职,在供应商单位入股分红。决不利用职务和业务便利为配偶、子女或其他有利益关系的人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6.目标责任书 篇六
为全面贯彻落实《城区计划生育工作规范化管理意见》,圆满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对我院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考核目标,确保2010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医院与各科室签订2010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
一、责任目标:
1、未婚女青年晚婚晚育协议书签定率100%。
2、全年女性初婚晚婚率100%。
3、全年晚育率100%。
4、全年计划生育率100%。
5、新婚、孕情、出生、出生落户上报及时,孕情跟踪率100%。
6、独生子女办证、节育措施落实100%。
7、计划生育在本院管理的已婚育龄妇女按时参加采集虹膜和普查;协管人员及时出具新婚、出生上报证明和计划生育管理证明等。
二、实施要求:
1、科室主要负责人对本责任书负总责,并将责任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本科室综合工作和负责人实绩的主要依据。
2、严禁弄虚作假、瞒报、漏报,责任到人,并实行计划生育有奖举报,发动群众参与监督,实事求是的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三、考核办法:
1、根据上级部门有关规定和沂县医院发(2005)第18号文件规定的内容考核,违反者按有关规定处罚,实行一票否决,并与目标责任人、科室直接挂钩。
2、凡有计划外出生和出生漏报的科室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的规定处罚。
3、本责任书自签定之日起生效。
科室:
负责人:
年 2
月
7.人力资本效能目标与责任体系 篇七
关键词:人力资本效能,责任体系
中国企业要在当今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成长并稳定和提升在行业中的竞争力,面临着人口红利的慢慢消失,中国企业将无法再依赖低劳动力成本来实现企业的持续盈利和发展,必须转变为依靠高素质人才的精益化管理模式。从总体上看,中国已由人力资源大国转向人力资本大国,进入了人力资本效能制胜的时代。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中国企业如何提升人力资本效能的价值,成为了人力资源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一、责任体系对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的重要性
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责任有以下特点:①既有硬要求又有软要求,硬要求是指根据岗位职责需要承担后果,软要求是指主动承担责任的软精神;②企业责任是一个责任链条,包括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责任;③企业的责任需要贯彻落实建立有效的责任体系,包括责任制度和责任文化。
要提升企业员工的执行力,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目标,需要完善企业的责任体系作为保障。如果员工普遍没有责任感,那必定是一支没有执行力、战斗力的团队;如果企业没有清晰的责任体系,企业的目标将很难达成,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也必将是无领导力的,没有责任体系的企业管理必定是低效率的企业管理。所以,必须建立有效的责任体系。
二、企业责任体系的现状
企业的成功30%靠战略,70%靠执行。很多企业在战略相同的情形下由于各自企业的执行力不同而拉开了距离。责任体系是决定企业在人力资本时代能否提升人力资本效能目标的关键点。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了解到,当今企业存在一个必须面对的严重的现实问题———企业的执行力和运营效率不断下降。面对这个问题,企业的高管普遍诊断为是普通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心下降了,以自我为中心,彼此之间的合作沟通意识与能力下降了,所以应该加强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并采取激励措施来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提升执行力。而员工却认为,企业老板的要求太多,太苛刻,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层出不穷,不符合实际。
1. 很多企业的岗位职能描述不清,权责不清,并非以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目标为出发点。
岗位之间出现职能重叠,经常发生“闲死”、“忙死”或“多龙治水”的问题。
2. 各部门的岗位设置脱离企业的战略定位和业务模式,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目标缺乏根基。
企业战略的执行和业务的运作需要岗位来承载,但是企业在设置岗位时往往忽视了企业的战略和业务模式,这容易造成岗位设置无法支撑企业的战略和业务发展的需求,员工也只能毫无目标的忙着日常事务性的工作。何谈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的目标。
3. 静态的关注企业的流程体系,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目标缺乏可持续性。
长期独立关注各个部门的局部或单个岗位的责任与要求,缺乏从企业整个价值链的流程体系的角度来审视企业的责任体系。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会随着发展需要进行战略转型的频率比以前多了,往往战略转型需要相应的调整企业的流程体系、责任体系,否则难以与战略转型的要求相匹配,就无法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的目标。
4. 企业高管、员工普遍还未意识到责任也是竞争力这一理念,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目标缺乏企业责任文化的支持。
企业员工的责任竞争力是企业继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之外,需要塑造的一个新的重要的竞争力。
三、构建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目标的责任体系
简单来讲,所谓人力资源效能,一是人力资源效率,二是人力资源价值创造能力。前者是要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力资本单位产出量,后者是要提升人力资源价值创造能力与人力资本增加值,即人力资本回报与贡献率。
企业的竞争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归根到底是属于人才的竞争,而谁能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的提升,那谁就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了先机。所以实现人力资本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企业未来发展道路的长短。构建有效的责任体系是确保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目标的关键。
1. 建立完善的企业责任制度。
企业管理的实质就是责、权、利三者统一,责任放在第一位,没有责任根本无法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目标,更无法实现企业的效益目标。组织机构和各个职能岗位,要形成完整的责任链,才能发挥系统机制的力量,任何一项责任的缺失,都将导致整个责任链的效益性缺失,影响人力资本效能的增长。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责任制度,这是实现人力资本效能增长的基本体系保障环节。建立完善的企业责任制度的基本要求包括:
(1)设计科学的工作流程。要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模式来设计企业的业务流程、服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等,要处理好各种流程的责任,将流程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岗位,才能从流程上确保工作完成的时间、数量和质量。
(2)实施制度化监管。制度化监管能够保证员工按照流程标准工作,确保责任规章制度的执行,在监管的过程中要关注各个部门岗位责任的具体结果、结果的分析和澄清过程。才能保障这个责任体系优化过程的有效进行。
(3)加强针对性培训。在“互联网+”时代,应该改变过去事务巨细的培训,而应该根据流程标准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要针对每个人在节点上的工作对其进行培训。通过有效的针对性地培训教育,使员工达到对业务流程熟悉的程度,对业务标准形成条件反射的程度,形成一种习惯和氛围,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责任心,构建企业的防火墙。
(4)老板们应该改变观念,不要认为员工的流动性大,不愿意为员工进行培训,将培训看成是企业的成本支出,应将培训看成是企业的一种投资,是实现人力资本效能增长的有效途径。不但要培训业务,还应重视培训组织的忠诚、职业的忠诚、专业的忠诚。在“互联网+”时代,老板们应该改变管理思维,企业应该去中心化,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正如张瑞敏在海尔所倡导的“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员工自主经营”,利于树立企业责任文化,人人将责任当成一种习惯。
(5)健全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企业的绩效导向要和企业的战略、客户的需求相匹配,如华为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绩效管理体系,这成就了华为成功的走向世界。打造与目标为导向,以过程控制为中心的绩效管理体系,采用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有利于建设高效的有战斗力的企业团队,同时应贯彻人力资源稀缺理念,将人力资本效能纳入绩效考核之中,并与部门利益挂钩。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的增值。有效的绩效管理有利于确保责任执行到位的关键。
2. 建全岗位体系。
岗位是责任体系的核心载体,要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本效能的关键出发点是把适合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做正确的事情,以最低的人力资源成本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岗位体系主要在于促进员工能力的提升,提高工作开展与业务运行效率,使企业用人真正能够做到“人尽其才,岗得其人,能位匹配”。
企业的岗位体系主要包含五个核心组成部分:岗位责任、岗位关系、岗位编制、任职资格、岗位等级和岗位分层分类。其中,岗位责任、岗位编制、岗位分析是整个岗位分析体系构建的基础和核心。
(1)实施动态的岗位责任。在企业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职责,只有每一个岗位上的员工各司其职,才能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在工作说明书中,要对不同的岗位进行准确的描述,这就是制度。岗位责任除了要用具体的语言描述该岗位上的人员要履行具体的职责外,还具有“清晰地记录每个岗位上发生事故”的责任。岗位责任也不是一成不变,在环境发生变化,岗位责任也应随之变化。科学的岗位责任设计,可以让人人有事做,人人都能够把事情做好。
(2)注重岗位关系。在建全岗位体系时,需要进行岗位调查并取得相应信息的基础上,需要对岗位的名称、责权、性质、工作对象、任务,程序,以及各岗位之间的联系进行比较,明确岗位之间的关系,岗位之间要相互配合,才能形成整条责任链。发挥责任体系在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目标的作用。
(3)岗位编制。企业中的岗位编制应是一个动态系统,注重提升岗位之间的协同性和兼容性,确保员工的能力、数量与岗位的需要相匹配,这是实现人力资本效能增值的基本环节。
(4)任职资格。任职资格即每个岗位应该具备的相应条件,这有利于选择合适的人选在相应的岗位工作。任职资格标准需要有前瞻性,需要基于未来,要基于企业战略的变化、不再单纯依靠是成功关键事件的提炼。
(5)岗位等级设计,明确角色,落实工作开展过程中的责任分工与权责定位,并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6)岗位分层分类,明确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为员工能力体系建设与职业晋升提供牵引与指示,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是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的基本保障。
在建立企业岗位体系时,要注重岗位独立性、岗位职责清晰性、岗位协同性。岗位编制时要力求达到工作匹配度、工作饱和度、员工配置率,实现人力资本性价比最大化。
3. 科学的激励的机制。
有效科学的激励有利于员工的内在潜能的激发,这是人力资本效能提升的动力源泉。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应先调研每个员工的需要,再根据企业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激励的政策,这样的激励能有效提升人力资本效能。
实现“全员共同参与经营”也是激励全体员工为了公司的发展而齐心协力地有效手段,使员工在工作中感受人生的意义和主人翁的喜悦。如阿米巴经营模式是将公司分成若干个小集体,以领导为核心,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经营。通过晨会等形式向全体员工公布有关阿米巴及公司经营状况的主要信息。尽可能地公开公司信息,营造全体员工自觉参与经营的氛围,使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经营成为可能。如果全体员工能够积极参与经营,在各自的岗位上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履行自己的职责,那么他们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劳动者,而将成为并肩奋斗的伙伴,并会具有作为经营者的意识,能够大大提升人力资本效能。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对员工即时地认可激励。对员工所做的一切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自身的成长,以及客户价值的实现,均可以得到即时认可和激励。这样可以提升员工对组织的满意度,也能提升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有效提升组织的人力资本效能。
4. 建立企业责任文化。
培养员工、管理层、老板的责任心。从上到下树立责任也是一种竞争力的理念,要求员工对企业负责、对同事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客户负责,勇于承担责任。
目前影响中国企业发展的瓶颈是人力资源的浪费,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中层管理者大部分的时间浪费在接待上级领导检查、参加各种各样无效率的会议、应付毫无价值的各种应酬活动,真正用于抓业务带团队的时间很少。基层员工由于得不到有效的指引,不能高效正确的执行并有效完成组织任务,导致人力资源效率低下。通过最优化、简单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科学的责任管理体系的建立,能有效剔除人力资源的浪费,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全怀周.定岗定编:人力资源效能提升的基础工程——华夏基石CPAM模型.
[2]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孙宗虎,王胜会.定责定岗定编定员定额定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8.出纳目标责任书 篇八
一、企业的目标
企业的目标(或企业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以及资产保值增值等等,但是,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组成细胞,企业还须具备有社会的责任目标。因此我们认为现代企业的目标应该是从宏观目标角度确定为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什么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它与企业的财务决策密切相关,即企业预期自由现金流量以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贴现率折现的现值最大化。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以价值为核心的管理,使包括股东、债权人、管理者、员工、政府等均能够获得较高回报的能力,企业的价值越高,其利益相关者回报就越高。
(二)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对企业的各种财务关系将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首先,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能够取得的利润越高,在完税后净利润也高,按规定提取盈余公积和留足留存收益后,股东从企业取得的现金股利或股票形式的股利也就越多,对投资者来说也就实现了每股收益最大化。同时也是对受托责任人(经理层)工作成效肯定,受托责任人和员工也能取得相应较高的报酬。这一财务关系是企业最主要的财务关系;第二,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具有足够和正常的现金流量,资产状况良好,增强了企业的偿债能力,能够保证及时足额地清偿债务,从而取得债权人的进一步信任,为企业的融资举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体现了企业的价值;第三,企业能够创造较高的利润,良好的现金流量,就能够及时履行纳税义务,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树立企业的形象,对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第四,由于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有力地保障了职工的工资收入和改善职工福利,并能有所增长,改善职工生活,有效的稳定了职工队伍,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第五,对社会而言,只有一个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企业,才有能力履行企业对社会的责任,生产高品质的产品,减少和治理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资源,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上述5个方面财务关系的正确处理,既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实现的结果,又反过来会促进企业生产经营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二、企业社会责任
是指企业在谋求发展,创造利润、满足股东对投资回报的要求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会和环境的责任。这要求企业不能为追求利润损坏社会利益,破坏环境,损坏员工和消费者权益。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以人为本,注重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作出贡献。
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一)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和社会活动中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保护环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经济、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树立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充分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
(二)对员工的责任
主要是维持职工相当的收入水平和工作的稳定性,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工提升的机会。
(三)要对消费者负责
企业产品或服务是要消费者消费。企业的价值和利润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广大的消费者,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一旦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出现问题,使消费者身心受到伤害,经济受到损失,就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定,因此,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应视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保护客户的知情权和求偿权利等。
(四)对待供应商和债权人的责任
企业须遵守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合同,提高企业的信誉,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五)保护环境的责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有毒有害废弃物的违规排放,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比如北京出现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环境问题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经济持续发展,企业必须担当起保护环境、维护自然、和谐发展的责任。
三、会计目标
会计核算的目标是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的实现,向与企业有关各方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以帮助信息作用方决策。这一目标实质上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它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对企业资金运用的好坏进行评价和监管,杜绝资金的浪费和损失的发生,对管理效率作出评价和及时调整管理方法,为公司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真实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对职工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进行评价;会计信息还有利于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企业绩效评价,进行税收监管;有利于社会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职能的监督等等。另外,真实的会计可以为企业潜在的投资者提供投资决策,反映债权人债权的真实保障程度,以便债权人是否继续对企业提供信用作出决策等等。
四、发挥会计的基本职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企业价值的实现,促进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的管理方式和企业领导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会计的职能履行,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不能准确的反映企业的价值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履也要求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以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实现会计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的目标,首先是要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确保企业价值的实现,并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明确和切实履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权利和责任,利用职工大会让职工多种形势的参与企业的管理,形成责、权、利、民主管理互相制约的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形成互相制衡的权力结构,有效防止由企业负责人或权利部门的不良行为,导致会计造假的现象。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应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确保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能够及时地、自觉地发现和纠正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舞蔽行为,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会计账目进行监督审计外,还要加强内部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以及信息的及时披露。
(三)贯彻和执行《会计法》,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会计人员“不做假账”的良好品质,并对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避免会计人员因坚持原则而遭到打击报复。同时也是规范经营管理者与会计人员行为,明确责任,加大对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为了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政府应该制定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从政策上对企业形成鼓励和约束机制,让企业能够从大局出发,具备全局观,企业在追求自身利润的同时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
(五)加强法制建设,贯彻市场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公司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杜绝污染物无序排放保护环境,依法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权益,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底线,同时也要求企业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
五、结语
9.目标责任书 篇九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扎实做好安全工作,实现安全发展,我代表本单位,郑重向市粮食局做出如下保证: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部门责任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积
极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主要领导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现,分管领导具体抓,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会议。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
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完善安全生
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参与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各项活动,认真落实市政府安委会部署的各项
工作。
二、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 年”活动,全面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
完监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和制度建设,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保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必需的人员编制、经费、办公条件和装备,严格落实应急救援预案备案规定,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
练。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三、加强隐患治理和危险源监控。做好本单位安全监督管理,及时排查治理种类事故隐患。
认真组织对重大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的排查鲂登记建档,并制定具体监控和整改措施,确定责
任部门和人员进行整改和监控,并建立整改、报告和销案制度,事故隐患按期整改率达100%。
依法整88、关停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库、厂或场所。
四、加强按原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宣传《安全生产法》
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11.9”消防宣传日
等活动。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单位负责人和安
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持证率达100%,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五、粮油加工企业要定期开展生产设备检查维护,建立设备管理和使用档案,严格
操作规程,坚决防止出现设施设备伤人事故;上产的粮油食品,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严格卫生措施,确保食品安全;收储企业要加强储粮熏蒸化学药品安全使用和存放,严格储
粮化学药品领用制度,防止药品丢失、泄露、爆炸,防止药品流入社会,做好药物残渣无害
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六、加强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和信息工作。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各类档案,搞好安全生
产信息报送工作,严格执行事故报告制度,杜绝瞒报、谎报、漏报和拖延不报事故现象,按
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查处生产安全事故和事故责任人,并落实对事故责任人88理意
见。杜绝较大以上安全事故,严防发生一般安全事故。
如不能实现上述责任目标,愿承担相应的责任追究。
承担目标责任单位:———————————
代表:——————
10.目标责任书 篇十
根据《禁止传销条例》规定和莱芜高新区打击传销领导小组的部署,为切实维护我市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进一步强化创建“无传销乡镇(街道)”活动的责任意识,促进齐抓共管局面的形成,根据鲁综治办【2011】2号《关于在全省开展创建“无传销乡镇(街道)”活动的工作意见》,特制定本责任书。
1、在开展打击传销专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推行“五个一”即下发“一张联系卡”、建立“一个信息台”、发放“一封公开信”、签订“一份责任书”、构建“一个监管网”等活动,从源头上建立和完善打击传销的防控体系和机制。促进“创建无传销乡镇(街道)”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力争实现辖区各社区(村)无传销违法现象发生。
2、领导重视,将创建“无传销乡镇(街道)”工作列入工作日程,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创建“无传销乡镇(街道)”工作。
3、宣传国家有关打击传销的法律、法规、政策,重点抓好对辖区内农民工、在校学生、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充分了解传销活动的危害性,做到自觉抵制传销活动。
4、对辖区群众提供的传销活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经核实确定属于非法传销活动应对房主进行批评教育,对经劝阻无效的及时向工商、公安部门举报,进行处理。
5、积极开展“无传销乡镇(街道)”创建活动。
6、协助工商、公安部门排查辖区内传销非法聚集地点,配合公安、工商部门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
7、在相关的社区(村)、市场、车站、学校等场所,依托工商机关“12315联络站”建立“打击传销工作联络站”,设立“无传销义务监督员”,协助政府建立和完善防范、控制、打击三位一体的打击传销体系。
8、有下列情形的,在年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时扣分:
(1)对上级关于打击传销工作及创建“无传销乡镇(街道)”活动的指示精神和部署要求不清楚的;
(2)对创建“无传销乡镇(街道)”工作认识不到位,工作目标和重点不明确的;
(3)认识不到传销危害,对创建“无传销乡镇(街道)”工作没有责任感的;
(4)未向社会公布打击传销举报电话的;
(5)不掌握辖区及周边传销活动情况,对本地出租房屋和传销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心中无数,造成传销人员长期聚集的。
莱芜高新区鹏泉街道办事处
责任单位:
负责人: 负责人:
11.社会责任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篇十一
关键词:财务目标;观点;社会责任
财务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之一,它涉及企业筹资、投资、分配各个方面,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财务目标是财务管理的向导,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财务目标,企业要不资不抵债,破产结束;要么只以盈利为目的而忽略了企业的长期发展与企业声誉的树立,这样的企业即使一时辉煌也注定不能长久发展。所以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对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对财务管理目标进行分析,并且对于企业应该以什么作为其财务目标给出一些我个人的观点。
一、财务目标
财务目标,又称理财目标,它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这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是一切财务活动出发的根源,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企业是一个多元利益者的组合体,这些组合体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多对矛盾。财务目标应该是这些利益者中的主要矛盾达到统一。
二、目前几种财务目标典型观点的比较
(一)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目标符合财务目标的特征,但存在很多缺点,没有考虑利润取得与投入资本额的关系。利润最大化并不能处理企业的矛盾,所以把利润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不太恰当的。
(二)每股收益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考虑到了利润与资本投入的关系问题,但也存在很多缺点,如未能体现资本投入所面临的风险,也没有考虑到股利支付问题。
(三)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该目标表现出企业开始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克服了短期行为。但是该目标也存在重大缺陷: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只站在股东的立场但没有考虑其他方面的发展。
(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是为了克服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片面性而提出的。该目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全面地考虑到了企业利益相关者和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但该目标实际就是对前几个目标的综合,但是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指标来衡量企业价值。
(五)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提出企业为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服务,相关利益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企业职工、顾客、供应商、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利益者。这就要求企业需要把社会环境与生态环保问题列入财务目标之一,同时也说明了社会责任对财务目标的重要作用。
三、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目标的关系
企业对利润的追求,为了增加财富,企业不顾公有资源的保护,无限制的进行开发,土壤、大气随之遭到严重破坏。但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公众利益是否遭到破坏,所以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人们心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生产毒奶粉,排除有毒气体,这样的企业可能会有一时的利润增加,但他们这种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也会换来人们对他的惩罚。所以在一个企业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应该考虑一下为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因为企业在制定财务目标时,社会责任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者是矛盾统一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社会责任和财务目标是存在矛盾的。有些企业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因为承担责任就意味着加大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利润。同时有的企业过于强调社会责任,而不重视企业的财务问题,那么企业将会走向破产倒闭,加重社会负担。
社会责任与财务目标也是一致的。社会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基,所以企业不仅仅要对他的股东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下去,那么他就必须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短期内,可能在财务报表上看到的是运营成本的上升,利润的下降,但是从长期来看,一个企业做好了他在社会上应尽的责任,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口碑,也可以吸引很多投资者对他的兴趣,同时在招聘员工是也能够吸引很多人才,这些无形资产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同时政府看到了企业尽的社会责任,那么在政策方面也会给予很多的优惠。相反,如果企业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而放弃承担社会责任,那么必将损害公众利益,激化和公众之间的矛盾,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尽到其应尽的社会责任,他的财务也会受到影响。2012年11月19日,21世纪网发表《致命危机: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一文,披露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对号称天下第一酒的酒鬼酒进行检测后发现酒鬼酒的塑化剂明显超标,甚至超出标准的260%。受该文影响,当日酒鬼酒股票临时停牌,白酒类板块市值蒸发高达330亿元。之后,酒鬼酒发布了一系列公告,向消费者及投资者致歉,称公司将进行整改,但仍强调其产品符合质量标准。23日,酒鬼酒复牌跌停,在此之前白酒板块市值已蒸发443亿元。通过对比我们也可以发现整个白酒行业都受到这次事件的影响,行业惨淡,股价下跌,股票收益率降低。从该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司是否重视产品安全,是否重视履行社会责任,会直接影响公司甚至整个行业的社会形象,影响公众和投资者的态度。
因此,社会责任应当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无论是大型上市公司还是中小企业,都应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生产出让消费者放心的合格产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一个企业如果想长久的增加他的收益,那么就必须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利他同时利己,真正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所以企业在制定财务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到社会责任这一方面。
参考文献:
12.出纳目标责任书 篇十二
(一)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函数与利益失衡
公司财务学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 就是将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公司普遍的目标追求, 并作为构建财务理论体系的基本出发点, 任何反对甚至淡化这一出发点的做法都属于离经叛道。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函数的设置有两个基本依据:一是公司是股东的公司, 公司归股东所有, 应当为股东的财富增进服务;二是对股东财富的追求能够自动地增进社会财富, 从而实现股东财富与社会福利、股东利益与其他相关者利益的统一或平衡。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 在市场经济中, 从长远来看, 只有管理人把股东利益放在第一位, 才能使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受益。
首先,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这样一种行为, 它使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从衣兜中拿出, 引导资源用于最有效率和最有价值的领域。企业是社会财富的最伟大的创造机器, 创造股东价值的过程也是为社会中的每一成员创造财富的过程。如果企业不去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 资源将被浪费, 社会将会更加贫穷。从根本上说, 正是因为希望追求每一社会成员财富的最大化, 才应当追求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重要理由就是改善社会福利, 这也说明公司治理结构的首要职责就是确保股东利益。
另一方面, 如果损害了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利益, 管理人也不能为股东创造持久的财富。这是因为, 按照经济学家罗斯德·高斯的说法, 公司只不过是‘一组契约的集合’。员工、管理人员、供应商自愿走到一起, 利用投资人提供的资金, 去生产一种希望客户愿意购买的产品。如果管理人不公正地对待任何一个利益相关人, 即违反了契约的规定, 利益相关人就会终止这项交易。……正像商业圆桌俱乐部在1997年的文件中所说的:‘为股东的长远利益而管理公司, 管理层和董事会必须同时考虑公司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利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股东是最后得到回报的人。一家公司只有在支付了员工的工资, 向供应商支付了货款, 向债权人支付了利息, 向政府支付了税金之后, 才能够支付股东的回报。精明的管理人知道, 向股东支付大笔回报的最可靠方式就是, 同时善待其他所有的利益相关人。” (25)
股东财富最大化真的就能实现平衡吗?在会计学上, 的确存在这样一个事实:“股东是最后得到回报的人。”但会计上对利润的计算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原则, 即对工资、利润、税金的扣除不考虑现金的流量。因此, 即使会计上在计算利润之前扣除了工资、利息和税金, 但未必就实际支付了现金。换句话说, 虽然工资、利息和税金在计算利润时给予了“优先”扣除, 但与其相关的员工、债权人和国家的利益未必就能够得到“优先”保证。现实中, 经常有公司大量拖欠员工工资、银行利息和国家税金。因此, 尽管在利润计算顺序上利润是最后的程序, 但现实中客观存在的收益性与流动性背离, 即会计学收益 (权责发生制基础计算) 与财务学收益 (现金流动制基础计算) 的背离, 使得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未必就能确保其他相关人的利益。
其次, 即使收益性与流动性是统一的, 但工资、利息和税金毕竟是对利润的扣除, 与利润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可以通过扩大生产、扩大销售以增加收入的方式来实现, 也可以通过压低工资等措施降低成本费用来实现。实践中, 不乏企业在确保员工工资持续增长的基础上通过改善经营来增加利润的事例, 但也有许多企业对员工采取了苛刻的薪酬政策, 对国家采取了许多合法的或不合法的规避或逃避税收的财务政策。因此, 对工资、利息和税金的优先扣除, 未必就能说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函数是内含了利益平衡概念的。
再次, 即使收益性与流动性统一、且工资等扣除因素与利润同步增长, 也不能断定利润或股东财富与社会福利之间是统一的, 因为利润或股东财富的计算是以公司为主体设计的, 公司行为所“额加的社会成本”在计算利润时还没有扣除。假如额加的社会成本为零, 则利润的最大化平衡了公司与社会的利益, 但实际情况往往是, 企业的额加社会成本已经足够大, 导致在构建公司财务理论时无法对其视而不见, 无法将其假设为零。在经济学上, 从马歇尔开始, “外部性”问题的理论就已得到普遍的认同, 外部性的实质就是社会成本。在有外部性存在的情况下, 公司的全部成本 (社会成本) 与公司自身的“私人成本”之间仍存在差别, 用公式表示为:社会成本-私人成本=+ (或-) 外部成本。
当外部成本为正时, 说明公司行为产生外部负效应或负外部性;当外部成本为负时, 说明公司行为产生外部正效应或正外部性。现实中, 正的或负的外部性都是客观存在的, 但由于外部性问题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没有人能穷尽外部性的各种形形色色的表征。这就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分析外部性在财务目标函数设置中的作用。如上所述, 外部性问题的实质是社会成本, 而这部分社会成本显然还没有被纳入公司成本和利润计算体系。一方面, 负的外部性效应没有作为成本构成项目在计算公司利润时予以扣除;另一方面, 正的外部性效应也没有作为收益在计算公司利润时累加。正如英国学者舍克博士所指出的:“利润有直接利润与间接利润之别;间接利润虽然无法识别和度量, 但对公司财务的健康发展贡献颇多。” (26) 问题是, 间接利润并没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因此, 考虑社会成本的存在, 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函数是无法实现利益平衡的。
(二) 公司的多重属性与平衡的企业概念
关于企业, 人们通常使用契约理论将其定义为利益相关者的“契约的联结”。这种定义方法的局限性很大。作为“契约的联结”的企业概念没有触及任何关于企业的身份特征与道德行为的问题。声誉、信任、诚信等在这种方法中很难有合适的地位。此外, 企业的契约理论只代表了经济学理论中理解企业的一种方法, 尽管该方法十分重要。
无论企业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功能, 是一个法律实体, 是企业领导、高级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总和, 抑或其他, 笔者在此假定:企业无论怎样被指定或界定, 都有其自己的特性、使命和行为。企业作为一种组织, 其身份特性、使命和行为既与个人不同也与国家有本质的区别。考虑到企业的身份, 有关企业的定义就需要在契约论的基础上扩展。企业不只是单纯的经济组织, 它在现代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且这种影响将来还要持续增长, 对企业的伦理评价就是以此为前提。企业的社会影响扩大, 基于人们对企业多种身份和地位的期望。除经济人、法律人之外, 其他的身份至少包括:
(1) 社会人。现代市场里的企业, 日益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各种方式与所有人发生联系, 表现为各种社会关系的集合。企业的社会性体现在其基本职责与行为限制均由社会规定, 这种限制通常是道德性的, 但也往往以法律法规条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许多法律所禁止的都是违背道德的行为, 但并非所有法律都与道德要求相一致。
(2) 道德人。一系列的公司商业丑闻和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打破了公司企业的“非道德性神话”, 公司的道德责任被引起关注。即使是在极端追求功利的美国, 很多证据表明, “越来越多的人要求企业在决策过程中不仅考虑财务方面的因素, 还要充分认识各种影响, 制定更加全面的方案。事实上, 企业职责的核心内容就是其自身的一项道德决策, 而决策的基本内涵由社会制定并加以实施。” (27) “人们把特殊的‘道德地位’归于企业, 这种‘道德地位’表明, 作为整体的企业担负着一种伦理的责任, 这种伦理责任不同于企业个体的伦理责任总和, 它比企业个体的伦理责任总和还要大。人们因此认为, 不管企业曾经怎样履行和应该怎样履行这种伦理责任, 企业本身就具有这样一种伦理责任。” (28)
(3) 文化人。关于企业的身份及其职责的看法, 随着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在日本, 大型公司的职责不仅仅是生产产品, 还包括关怀公司。在日本的企业中, 家长制管理是其职责的重要组成, 这与美国的情形截然不同。在美国, 企业的职责曾经相当简单。人们希望社会产品尽可能多, 尽可能好, 尽可能便宜。事实上, 美国的企业根置于美国轻视其道德责任, 这“反映了自由经济环境下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思想、竞争行为的消极方面、美国人固有的思维模式中的功利主义思想。它承认在价值体系中自由是必不可少的, 但到经济活动中, 自由与滥用自由之间的区别并不总是那么明显。” (29)
考虑到公司企业的多重属性, 乔治·恩德勒 (Georges Enderle) 提出了“平衡的企业概念”, 从多维度展示了公司法人的属性, 并平衡公司的经济的、社会的和环境的责任。这个概念给人们提供了立体式观察企业形式的方法, 如图1所示 (30) 。
(三) 多边制衡理论与相关者视角的平衡公司概念模型
关于企业的认识依然有很大的分歧。围绕公司与社会的影响力, 有两种基本对立的观点, 即主导理论和多边制衡理论。
主导理论认为, 在社会的影响力结构中, 公司的利益居于主导地位, 而公司利益又被股东所主导。主导理论导致了权力的滥用以及许多不良的社会反应, 这引起了公司公信力的下降。乔治·斯蒂纳 (George A.Steiner) 和约翰·斯蒂纳 (John F.Steiner) 提供的研究资料显示:在1968年, 70%的公众相信公司试图在利益和公众利益之间寻求一种公正的平衡;到1970年, 这一数据下降到33%;而到1976年又进一步降低到15%。即在8年中降低了55个百分点。在1966年和1979年分别进行的民意测验表明, 所有美国人中, 对于大公司领导具有足够信心的人数比例从55%下降到19%。从1965年到1977年, 对于大工业行业平均的支持比率从68%下降到36%。到1994年, 只有26%的美国人对大公司有足够的或很多的信心 (31) 。“信心鸿沟”促动人们反思主导理论对公司的定位, 并招致了许多批评, 同时也思考用社会责任对公司进行制衡的问题。
多边制衡理论则认为, 在高度社会化的、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中, 即使公司的经济利益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也必须受到其他有影响力的利益团体和组织的制衡, 包括政府、社会利益团体、社会价值观、市场与相关经济法律四种力量约束, 这些力量对公司的行为施加阻挡和挑战, 并对公司的利益进行分享。由于多边利益的制约, 大公司都会沿着既定的轨道运行。多边制衡理论所揭示的还只是公司的外部影响。就公司边界以内的框架或结构而言, 实际也是一个多边制衡结构。即使把公司视为具有主体资格的组织法人, 则该法人组织也是多样化资本结合的产物, 是一系列契约联结的结果。因此, 契约的分析方法依然可以应用于对具有独立主体资格的公司性质分析。借助于契约的联结形成公司主体, 而公司主体又肩负有财富创造的任务, 于是公司就具有了社会性和技术性的双重属性, 这类似凡勃伦的“技术—制度二分法”。社会性体现人与人的关系, 技术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研究技术性的经济学是古典经济学或工程经济学, 而社会性的研究形成了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经济伦理学、经济社会学等学科 (32) 。
这样, 公司就处于多种契约的中心或多边关系的中心, 与这个中心相连接的主体就是公司的各类利益相关者, 这些利益相关者与公司具有平等的法律主体地位, 其利益与公司休戚相关, 从而构成对公司的支持或制衡力量, 而这种力量又内含在公司框架之中。对于一个大公司而言, 利益相关者通常是一个群体, 按对公司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级相关者指直接为公司提供资源、与公司存在“经济契约”关系、对公司生存必不可少的组织或个人, 包括公司的股东、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经理、员工、社区以及政府等;二级相关者与公司存在“社会契约”关系、对公司的生存关系不大, 但对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构成一定的影响或约束, 如学校、媒体、市场中介机构等。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优先次序, 平衡的公司概念模型可用图2来描述。这一模型与乔治·恩德勒提出的平衡企业概念模型实际上是一致的, 所不同的只是认识角度的差别。
(四) 利益冲突与平衡的公司财务目标函数
从股东主导的公司概念向相关者平衡的公司概念, 这一转变意味着要重新定义公司及公司的目标函数。“相关利益团体模型否定了传统的强调企业应该追求股东利润的观点”, 这一模型“赋予相关各方道德责任, 这样引起公司内的权利转移, 减少所有者权利, 而增加其他相关利益团体的权利。” (33)
一是利益冲突类型与平衡概念的引入。平衡的公司概念是内含冲突的。如果将公司理解为是一组契约的集合体或契约网络, 则这个集合体或契约网络内部的契约类型可分为两种: (1) 经济契约, 即以经济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契约, 主要是与股东、债权人、经理和员工、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协定; (2) 社会契约, 以规定社会责任和效用为主要内容的协定。经济契约反映的是公司与经济主体之间的私人利益关系, 社会契约反映的是公司与社会之间的公共利益关系。经济契约与社会契约的另一个差别是, 经济契约的条款通常是清晰的, 而社会契约的内容可能会含糊不清。“尽管合约本身也许含糊不清, 但如果企业管理者忽视或违反任何重要的社会合约, 则将招致失败。” (34)
因此, 平衡的公司概念所内含的冲突包括四种类型: (1) 单项经济契约主体间的冲突, 如公司与股东的冲突、公司与债权人的冲突、公司与供应商或客户的冲突、公司与员工的冲突等; (2) 经济契约之间的主体冲突, 如股东与债权人的冲突、员工与经理的冲突、董事会与经理班子的冲突等; (3) 社会契约主体间的冲突, 即公司与社会的冲突; (4) 经济契约与社会契约间的冲突, 如股东与社会的冲突、债权人与社会的冲突、供应商与社会的冲突、客户与社会的冲突等。在有冲突存在的情况下, 公司财务的目标函数在设置时就需要合理地平衡。
将“平衡”概念引入公司目标函数之中, 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组织和个人的认可和支持。由200家美国最大公司组成的“企业圆桌组织”将公司的支持者归纳为六种类型, 即顾客、雇员、社区、整个社会、供应商和股东, 并提出:“从长期和短期效果这两个角度认真地思考决策的影响和平衡支持者的利益, 是组织决策和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处理这种差别意味着妥协与权衡。这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应当考虑主要方面, 但未必是满足所有的方面。因为一些互相竞争的要求很可能互相排斥。当管理阶层决定是否建立、扩张或关闭工厂时, 将会发生各个支持者具有不同利益观点的情况。对于股东、顾客和整个社会而言, 关闭一家工厂可能会由于座落在新地点的新工厂能够为更经济地生产更好的产品奠定基础而产生积极的后果;可能也只有如此, 公司才能满足国内外竞争的需要。然而, 对于雇员和社区而言, 他们很可能会反对关闭工厂, 因为这会减少工作机会并对当地其他经济要素产生影响。同时, 在决定新厂址和扩大现有工厂时, 也会产生较敏感的社区问题。因此, 把股东的最大化收益与其他重要方面进行平衡, 是公司管理阶层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一方面, 必须确保股东得到较高的回报;另一方面, 必须同时对其他支持者关心的事情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努力实现合理平衡的过程中, 一些主要的经理人员逐渐认识到公司的首要责任是满足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合理需要, 以及在此过程中为股东赚取合理的回报。同时, 他们认识到必须以社会接受的方式实现上述目标。最后, 这些经理们深信, 通过对如何平衡所有支持者的合理要求进行启发性思考, 公司一定能够最好地为其股东的利益服务。” (35)
20世纪90年代, 由英国25家最大公司的领导发表的研究报告《公司的未来》 (1993) 也认为, 定义公司目的与成功、确定衡量成功的尺度时包括企业所有的关系群体, 过分地强调任何一类利益相关者都不可能导致可持续发展的竞争绩效。未来的公司具有很多特征, 其中“承认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权衡的潜在必要性”和“承认在所有的关系群体中对其绩效进行衡量和沟通的必要性”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36)
二是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结构。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期望和要求也是有差别的。但所有的相关者的全部需求可以划分为经济需求和非经济需求。表4列举了主要相关者在作为“相关者”身份 (不含作为普通法人或自然人的身份) 时的主要需求, 从中可以看出其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特征。
当不同相关者对公司的需求有差别时, 公司财务所关注的应当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需求, 还是包括共同需求和个别需求在内的全部需求,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 若公司在目标函数中仅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共同需求, 则公司很难得到相关者的认可和支持, 漠视、抵触、对抗情绪将对公司发展构成不利因素, 利益相关者的管理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在这一点上, 财务学不同于会计学。会计学对目标的设定仅仅关注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共同需求。在会计学家看来, 所有利益相关者获取信息的共同用途有两个, 即有效决策和认定受托责任, 会计目标的设定及质量特征的描述也就围绕这两个共同用途来展开, 各类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特殊用途, 则不纳入会计的目标函数, 因此也不在会计学理论的分析范围。而公司财务目标函数的设定涉及整个公司, 一定意义上, 财务目标函数即公司目标函数。因此, 相关者的共同需求和个别需求也应该全部纳入公司财务的目标函数。
有人提出, 公司财务所涉及的只是现金流量的活动, 在设定目标函数时只应当考虑相关者的经济性需求, 并且是价值视角的经济性需求。这些价值性的经济需求, 还应该与资本或现金流转相关联。事实上, 即使那些非经济性的需求, 有些也与资本或现金流转相关联 (如安全与保障、对所在社区的关注等) , 有些即使不与现金流转直接关联但却对公司财务业绩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实质性影响。因此, 公司在设计目标函数时, 所需要平衡的需求要素应当既包括经济性需求又包括非经济性需求。
三是平衡的公司财务目标函数。设定和选择平衡的公司财务目标函数, 首先应当界定“平衡”的范围或结构, 然后去选择适当的衡量指标。在公司契约框架内, 公司进行财务决策时所需要平衡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 即经济契约网络内平衡和社会契约网络内平衡两个方面。
(1) 经济契约网络内平衡:公司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经济契约涉及的主要是私人利益关系, 如经理人、员工、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和客户等。在这些相关者中, 从财务的角度看, 经理人的私人利益通常用年薪来衡量, 员工的私人利益一般用薪资收入来反映, 债权人的私人利益体现在利息之中, 股东的私人利益与利润相关联, 再加上政府的公共利益——税收和公众期望的社会效用, 这些相关者的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最终都体现在公司的经济增加值之中 (37) 。在“最大化假设”条件下, 所有这些私人利益的最大化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或社会效用最大化, 都内含在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之中, 或可以用经济增加值最大化指标来平衡。但经济增加值是一个总量的概念, 并且受会计核算原则的影响。其次, 在公司经济增加值中, 供应商和客户的私人利益还不能够得到保证。因此, 当使用经济增加值指标来平衡相关者的私人利益乃至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时, 还必须进行适当的修正。
第一, 考虑到会计核算的原则, 公司经济增加值还应当做两项调整:扣除“无效增加值”, 即基于信用风险和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而产生的、不能给公司实际带来经济利益净流入的增加值部分, 也就是因坏账而负担的经济增加值;调整社会成本, 即公司行为所导致的外部负效用和正效应。调整后的经济增加值, 既体现收益性与流动性的统一, 又兼容了社会福利, 体现公司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结合。
第二, 考虑到私人利益的冲突性以及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性, 还应当设定一个延伸目标或辅助目标函数——财富分配合理化, 即增加值在所内含的相关者之间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
第三, 考虑到供应商和客户, 经济增加值作为目标函数还应当附加一些约束条件, 即“价值链上的相关者价值分配和转移的合理性”。有效的平衡应当既包括公司增加值内部分配上的公平, 还包括在价值链上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分配和转移的公平性。这样就把现代财务管理所关注的价值链管理的思想引入了公司目标函数及以此为起点导出的公司财务理论体系, 从而解决了理论 (将价值链排除在公司财务理论体系之外) 与实务 (价值链管理日益受到高度关注) 两张皮的问题。
在公司价值链以及公司与社会的关系 (外部性效应) 上考虑有效增加值最大化 (主要目标) 和价值分配合理化 (延伸目标或辅助目标) , 等于是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纳入到了公司财务目标函数。显然, 这是主流经济学及以此为基础的主流财务学所不提倡也不愿看到的做法。然而, 笔者一贯的主张是, 公司财务既要做蛋糕又要切蛋糕, 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合理分配蛋糕。
(2) 社会契约网络内平衡:公司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社会契约体现的是公司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公司利益作为一种私人利益, 显然与公共利益之间存在潜在冲突性。公共利益应当可以分为经济性公共利益与非经济性公共利益两类, 其中, 经济性公共利益主要体现在政府税收和公司的社会成本上, 而非经济性的公共利益涵盖更加广泛的内容。作为公司的目标函数, 经济性的公共利益实际上已经包含在上面的“有效增加值最大化”之中, 问题主要是非经济性的公共利益——实际上就是公司社会责任中的非经济性责任——如何在公司目标函数中得到反映。现实中, 非经济性公共利益主要是以法律和道德的形式体现出来, 其内容通常不确定, 并且难以量化, 因此将其作为经济性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较为适宜。
事实上, 公司的财务活动也是在法律和道德的条件约束下展开的, 这些约束条件本身作为公司财务活动的内生性因素, 对有效地进行公司理财具有十分重要的约束作用, 公司正是在这种约束作用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非经济性公共利益的约束作用, 使得公司在追求利益时要平衡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并在必要时使私人利益做出一定的妥协或牺牲。
“除了法律约束之外, 制约公司行为的许多措施的实施有时需要公司有作出牺牲自己利益的准备, 而且不仅仅是牺牲短期利益。当社会责任对于公司发展长远利益有着重要意义时, 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股东利益是不会与其他有影响力的利益集团的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利润, 就环境问题来说, 一种观点认为, 一个公司势必会花费必要的开支, 以防止环境受到破坏, 因为不这样做, 就会受到处罚。但这个观点假定的前提是, 顾客与市场参与者对公司的环境破坏行为的认识极其有限, 并且常常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 这就意味着公司的环境破坏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利可图。但是, 当恪守社会责任行为有时必须以削减股东的利益回报作为前提时, 则应该采取措施限制对利益的追求, 而不是用一整套复杂的目标取代对利益的追求。” (38)
【出纳目标责任书】推荐阅读:
出纳岗位安全责任书08-10
出纳员岗位责任07-28
财务出纳员安全生产责任制10-24
酒店目标责任书08-06
村镇目标责任书08-23
防泄漏目标责任书06-15
党员学校目标责任书06-19
年度党员目标责任书06-26
消防管理(目标)责任书07-03
预防接种目标责任书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