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乘法估算(共10篇)(共10篇)
1.课题一乘法估算 篇一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执教教师:蒙会玲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0页例7。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初步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准备。
1、口算: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蒙老师就带着大家去游乐园玩一玩。但是进入游乐园要通行证,只要你准确算对下面的算式,就能得到通行证了,有信心得到它吗?课件出示:
10×4
10×8
20×6 700×5
300×7
600×9 9000×7
8000×2
4000×3(1)学生仔细看完每一道算式并在脑海里快速地计算出每道题的答案。(2)指名回答。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评一评(及时给予鼓励)
2、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去游乐园玩。
(1)教师出示课件:我们先玩登月火箭。同学们先去看看怎样才能进得去呢?(2)学生回答:门票每人要8元。师:我带来29位同学要玩这个项目,每张票8元钱,我带了250元够够不够呢?
(课件出示题目: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二、合作探究
1、分析问题。
(1)指名读题,(老师出示课件。)说说你从情景图中读懂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老师出示课件。)已知:门票每人8元,三(1)班有29人参观。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老师出示课件。)“带250元钱够吗?”(3)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
(4)指名回答,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只列式不计算。(学生独立思考)(5)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29×8(6)你们怎么才知道我带的钱够不够要和那个数比呢?怎么知道够不够呢?(如果买门票需要的钱大于250元,说明不够;如果小于250元,说明够了;等于250元刚刚好。)
(7)那么,根据我们同学刚才所说,如果29×8的结果大于250,就说明什么?结果小于250呢?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8)我们是用笔来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的数就可以了呢?
师: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在拿出纸和笔来计算是不是有点麻烦呢,这种情况一般是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的。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怎么估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6)引出课题。出示课件板课题:乘法估算
2、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独立思考: 29×8大约得多少?
(2)小组交流: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小组的人,大家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及时指导,点拨学生。(3)小组代表汇报:
(课件出示)因为29接近30这个整十数,所以我们就把29看成30,用30乘8的等于 240元,那么29×8大约等于240元,怎么表示呢?(4)请大家看一下知识宝库就知道了,课件出示:用约等号表示,跟老师一起书写≈,弯弯的像波浪一样。读作“约等于”。课件出示:29*8≈240(元)怎么读呢?
(5)学生齐读。出示前面的课件:29*8≈240(元)
(6)判断:(我带了250元钱,够吗?)为什么?学生举手回答。(30人买门票才需要240元,29人买门票250元肯定够了。怎么答题?课件出示答语。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P70,“想一想”:(课件出示)如果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800元够吗?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并更正。
(2)教师指名回答(92*8把92看成90,再用90*8=720元,再和700比较,720元多于700元了,所以700元不够买门票。带800元够了。)
2、(课件出示)小结:我们在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时,可以把多位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再和一位数相乘,估算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三、巩固应用
1、试一试(教师课件出示题目)
549×7≈ 69×8 ≈ 397×3≈(1)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小组讨论,指名回答。(2)课件出示小结:
估算:把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进行计算。
2、估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课件出示题目)21×6 48×5 397×3 510×7 61×7 38×9 学生快速看题目,并举手回答,叫其他同学把听到的答案记在自己的草稿本上并判断答案的对错。(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3.生活中的数学(课件出示题目)生活中的数学:
①商场今天搞特价,柚子每个3元,要买18个,大约要多少元? ②商场今天搞特价,葡萄每斤4元,要买13斤,大约要多少元? ③商场今天搞特价,苹果每斤4元,要买21斤,大约要多少元?(1)指名叫学生读题。
(2)学生自己列示并解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四、总结提升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估算的表示方法: 29×8 ≈240 “≈”读做:约等于 估算:把数看成最接近的
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进行计算。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73页第一.二.三题,做在书上
2.《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篇二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于是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2、学生从情景图中提出问题,为学生搭建了学习的平台,有了问题就必须解决,从而,每个同学都积极动脑h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究新课环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分析得出各种口算方法,强化了学过的动脑、动口能力。适时引导学生总结两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乘法的简便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撑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还列举了多种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改革理念。
3.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篇三
德化龙浔中心小学 林道真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用迁移的方法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掌握估算方法,感受估算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
2、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最优化的方法,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情景灵活选择最优化的估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小红的妈妈要到商店买沙发垫,每个垫46元,妈妈要买12个。请你说一说妈妈要带多少钱比较合适?
生:86×894 师:你打算怎样算呢? 生1:直接计算。生2:估算。学生说估算的方法
2、导入
师:是的,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知道准确的结果,只需要一个大概的结果,这就需要估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分析题里数量关系
2、理解例5中的问题“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3、掌握三位数乘二位数(49×104)的估算基本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的实际。
三、按学习目标自学例5,同学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四、检查自学效果,分组汇报
1、“应准备多少钱买票”这个问题怎样理解?
2、估算49×104≈
各组代表叙述本组的估算方法。
尽可能把学生不同的口算方法写在黑板上,如:
(1)49≈50
(2)49≈50
104≈100
104≈110
50×100=
50×110=
(3)49≈50
(4)49≈45
104≈10 5
104≈100
50×105=5250
45×100=4500 你们认为哪些方法符合实际情况,更接近于准确值呢?
你们在对两个因数的积进行估算时,将因数看成什么数才能使计算简便?(整
十、整百、几百几十的数)
3、结合你们的估算过程,总结一下估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小组交流)
小结:估算时,一是要使计算简便(把两个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几百几十的数);二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什么时候应估大一些,什么时候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但结果一定要接近准确值。
五、当堂检测
1、完成60页的做一做。2、61页的1、2、3、4题
3.全球最大的海盗船位于我国大连,该船拥有102人的超大载客量,全天只能运行22次,在没有其他旅客的情况下,我校2000名学生一天之内是否都能玩一把?
4、商店有三种书包,它们的价格分别是22元、31元、37元。学校大队辅导员带着同学们的1912元为山区的小伙伴买59个同样的书包。要求剩余的钱尽量少。请你帮辅导员估算一下,应买哪一种书包比较合适?
4.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篇四
估算的教学在数学课本中的出现没有一个系统的编排过程,感觉以前学生学过的一些关于估算的知识已经忘的差不多了。而在课堂上,当我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目为什么需要估算?学生的回答是看到了够不够和大约这样的字眼,这还是比较好的学生的反馈。那么中等和差一些的学生简直就是不知所云了。可见,在学生的思维中,估算的意识是非常淡薄的,对于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大量运用几乎没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所以,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加强的。
同时,我也感觉的学生在估算方面思维模式单一,不灵活,比如,当和实际的解决问题联系起来的时候,学生就表现出茫然,为什么估算的结果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的学生就比较的害怕用估算去解决实际问题,又有一部分的学生感觉的在估算时,比如324可以估算成320,又可以估算成300,而假如乘以9的话,有的学生就又把9估算成10,这样以来就有了4种结果,所以,给学生又造成了一种模糊的`感觉,怎么估随便估都行,所以很多本来就似是而非的学生就有些发蒙了。
5.《乘法的估算》优秀教学反思 篇五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估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感觉。
纵观这部分知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1)通过让学生估算需要准备多少钱购票的具体问题,教学乘法估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2)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并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就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而《数学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估算也明确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它的着眼点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给予以上观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选取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让解决方案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碰撞中明晰,通过“为什么要这样估?”“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哪种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等问题,让学生逐渐建构起估算的方法。学会遇到问题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策略,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思考方法。为了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数学课中练习的枯燥,乏味,我将练习置于游戏的情境当中,通过设置“幸运闯关”游戏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巩固练习的环节当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课中估算时,大多数学生都采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⑴把49看成50,104看成100,50×100=5000(元),应该准备5000元。也有学生运用进一法估算的,出现两种估算策略⑵把49看成50,104看成110,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⑶也许是受笔算乘法训练的影响,个别学生采用了直接用笔算出结果——准确值。实际上,求近似数的方法,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⑴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的结果与
实际的准确值相比怎么不够呢?学生自发讨论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值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准备钱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来取进似数。“带多少钱合适?”这一问题,又把学生引入采用什么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这时就有了⑵策略的精彩生成。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够到位。使随后的练习也产生因不明白估算的策略而发生的 “连锁”错误。
由于在练习时耽误了太多的时间,导致课尾的教学总结草草收场。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有效教学也将是我以后努力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在教学我也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计算思想和解题思路时所用的语言不够精练和明确,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将是我以后要重点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数学的价值,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有关问题,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习的情感,我也将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努力实践这一理念。
篇二: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一、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本节课通过例题说明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用一位数乘的乘法估算方法。我从学生实际生活事例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理念。让学生了解估算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教例运用购买电影票、参观航天航空展览,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等。使学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孩子们怎么想的,只有通过他们的言语得以表现。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已尽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已完善,每个孩子的思维和情感也得到了发展。而这一点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四、创设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从计算方法的角度来看,学生长于精确计算,估算意识淡薄,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常常为估算而估算。因此,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购买邮票、购买电影票、参观航天航空展览等问题情境,让学生
6.课题一乘法估算 篇六
教学案例
一、学生的估算现实分析:
在数学估算的教学过程中,你也许口沫与粉笔齐飞,习题与教鞭共舞,竭尽全力教授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一道又一道现实问题,然而学生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总是如昙花一现。每当这个学习内容翻篇之后,学生依然是“我行我素”,仍然使用更具普遍性的精确计算解决所有问题,这样总会让教师感受到深深的挫败感。因此我对本校177名六上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估算”的测查(测查题目及结果如下)。
题目1:一只蚂蚁从起点出发,沿着一个长方形边框爬行(如下图),它以6.3米/分的速度爬了9.5分钟。你觉得它能再次经过起点吗?——选自《人教版五上数学作业本》
题目2:学校食堂准备购买下面这些水果,100元够吗?苹果:38.2元/箱,梨:9.6元/箱,香蕉22.8元/箱(共2箱)。——选自《人教版五上数学书本》
题目3:汽车的邮箱里有28kg汽油,每千克汽油可供汽车行驶5.8km。司机前往200km远的农场中途要加油吗?——选自《人教版五上数学作业本》
测查结果表明,面对在五上已经学习并解决过的问题,学生用估算解决的比例仍然不大。尤其面对的是非现实问题,孩子仍然不喜欢用估算去解决,大部分学生习惯于直接采用精算的方法算出6.3×9.5的值与长方形的周长比较。面对真实可感的现实问题,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学生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但从整体来看,自主运用估算个性分析问题的学生依旧占少数,这说明学生解决问题时自觉估算的意识处于较弱水平。同样的题目2和3,我将问题改为“大约需要多少元?”和“估一估需要多少千克汽油?”,这样选择估算解决问题的学生人数占比就有了明显上升。这也反映了学生将估算视作一种要求而没有将估算形成一种自觉意识。
二、微项目学习推进估算教学: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学生在学习《小数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时只简单地通过1—2课时的学习很难有效形成自觉的估算意识,也无法熟练地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而微项目学习恰恰可以很好地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它可以在一个周期内以相对较小的学习内容开展有科学设计和系统组织的学习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用估算解决问题这块学习内容进行拆分或增减,而每一次的学习内容就可以围绕一个特定的目标,将学生估算意识培养的大目标转变成许多个较小的学习模块来落实。
(一)改编教材,对估算进行直观优化
谈估算一般绕不开精算。史宁中教授曾明确指出:精算的本质是数的运算,估算的本质是数量的运算。我们日常估算的教学中,一般未能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认识其功能与价值,往往就估算而教估算,过于重视估算的数学功能,甚至是估算技巧的传授。从长远来看,一个数学能力仅限于精确计算的个体,日后都将会被计算器、电子计算机取代。而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估算被人们更广泛应用。不难发现,解决实际背景中现实问题中估算的选择、判断、分析与实施,无论是对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分析能力,还是自觉的优化意识、应用意识以及数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重新建立和认识估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因此我觉得教材在例题的编写中缺少一个用估算与精算解决问题的比较环节。把估算与精算进行一个比较,可以在问题情境中对估算进行直观优化,更能体现出估算的意义和价值。改编后教学片段设计如下:
1.出示例题,整理信息
2.合作交流,分析解决。
(1)讨论: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剩下的钱还够不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呢?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分享思路。
学生的解决思路可能有几种:
方法一:笔算:30.6×2=61.2(元)
26.5×0.8=21.2(元)
100-61.2-21.2=17.6(元)
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
方法二:用计算器计算。
方法三:估算:一袋大米不超过31元,两袋大米不超过62元;0.8千克肉不超过27元;一盒鸡蛋10元。合计62+27+10=99元不超过100元。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
(3)赏析评价,重点研讨。
引导全班同学注意分析上述不同的方法,在肯定前面两种方法后,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估算方法。
① 提问:这些方法有什么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
② 设问:除了上述的估算方法之外,你还可以怎样估算?
③ 追问:那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吗?你也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思考后交流)
3.回顾与反思
(二)整编练习,发展学生估算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擅于精算,在平时教师也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口算与笔算能力,导致了学生缺乏估算的意识。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学生遇到问题,如果教师或题目没有明确指出要使用估算,那么学生第一时间会想到用精算来解决问题而极少数的学生会想到用估算这种方法解决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巧妙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出便于理解并能充分体现估算价值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就能体会到估算的重要性。”这样,学生的估算意识也会逐渐增强。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所以运用生活化的素材来整编练习,不但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发展学生的估算思维。
下面介绍两个微项目练习的学习要求:
1.火眼金睛:请你试着估一估咱们的教室旁的长廊面积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测的?请写下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先分别估计整条长廊长和宽的长度,然后两个数据相乘,所得的积即为长廊的面积;也可以先估计每个小正方形砖的面积,再估计一共有几块砖,然后两个数据相乘,所得的积即为长廊的面积。这个活动并非单纯地让孩子们估计这条长廊有几个正方形,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估计长廊的面积,后者比前者难度加大了一点点。若是活动太易于操作就很难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太难则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契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尝到些许甜头。
2.花丛锦簇
(1)请你用自己的方法估一估学校长方形花坛的一周有多长?
(2)若让我们班的同学肩并肩坐上花坛,一圈大约能坐几人?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直接估计长、宽是多少,再计算;也可以拿一条绳子绕花坛一周,再拉直,然后估计绳子的长度。第二个问题学生可以估计身材匀称的同学肩宽作为参照,用上一题估计的数据除以肩宽,从而得到结果;也可以拿一条绳子绕圆形花坛一周,再拉直,然后请同学们并列站着,看看大约能站几个?这样的数学活动不仅关注到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还能避免学生用生搬硬套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可以调取数学课堂上习得的种种巧法,运用各种的工具去解决问题。
(三)创编活动,关注学生长远发展
以往常规的估算解决问题学习,学生只会采取模仿性进行估算,并不能融入自己的想法。同时学生并不明白能用精确计算的问题为什么要用估算、用估算有什么作用,此时会让学生认为已经学会精算再学估算是完全没必要的,完全没有意识到估算的价值以及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至于学生对估算的学习兴趣较低,无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而孩子的天性是喜欢游戏和活动,如果我们教师能在教学估算的过程中创设一个便于学生联想和理解的活动情境,避免纯数字算式问题,这样就便于学生认识精算和估算的区别,同时也让学生对学习估算产生一定的兴趣,更能让学生意识到估算在生活中实用性和便捷性。
基于此我创编了一个“谁是估价王”的微项目学习活动:
谁是估价王
一、活动目标:
以“逛超市”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喜爱估算的热情,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水平,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活动对象:
五、六年级全体学生
三、活动内容:
1.班级初选:x月x日前每个班级通过班级海选决出20个选手参加年级组决赛,并将名单发送至xxx老师处,逾期作放弃处理。
2.年级组决赛:年级组决赛产生“估价王”。
3.超市实践总决选。
四、活动决赛形式:
1.每个年级分成20组,每组6名选手,同时进入场地,时间1分钟后走出场地;
2.每个选手将选择的商品序号填写在便签纸上交予门口工作人员;
3.获胜条件:估价越接近于100元(且不大于100元)者获胜,每个年级取前5名,如成绩相同则加赛一轮,加赛的商品会更换。
4.注意事项:每位选手可携带一只笔进场,不得携带任何计算工具(如计算器等)和纸张,填写商品序号的便签纸在比赛开始前门口领取,如出现选手笔算等违规情况则取消其比赛资格。
5.比赛最终解释权在数学组。
五、活动决赛时间:
五年级组:x月x日中午11:50
六年级组:x月x日中午11:50
超市总决赛:x月x日
六、活动地点:
学校、超市
七、活动奖品
1.每个年级组第一名荣获“估价王”称号,前5名获得相应奖状;
2.每个年级组前5名共10名选手参加超市实践总决选,第一名获得价值100元的超市物品,2—10名获得价值20元的超市物品。
八、活动准备
便签纸若干,工作人员若干,制作好价目表和序号,照片拍摄。
(四)采编视频,促进学生估算意识的养成基于学科的微项目学习有时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不能在学校完成所有项目的学习。所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经常会根据估算学习的内容采集、编制相关的学习视频,通过学习的平台提供给学生估算素材,这样学生学习的资源和素材就会进一步地丰富,更利于它们估算能力的提高及估算意识的养成。
例如:和前面的“题目3”同种的估算情境下,我就会将自己的自驾出游计划以学习视频的方式编制成估算素材,让学生更近距离地去解决这一类的问题。“老师一家准备自驾车到距离536km的合肥游玩,出发前再加油站加满了50L的一箱油。老师的汽车每百公里油耗是5升,请你帮我判断一下到合肥这一箱油够用吗?”学生一般的估算方法就是先把536千米看成600千米,600÷100×8.3=49.8(升)<50(升),这里实际上是做出一个“假设
”,即把
536千米假设为
600
千米,原来计算油量的算式536÷100×8.3
现在优化为600÷100×8.3。接下来要进行“对比”,原本是
536
千米,现在按
600
千米算,一箱油都够了,那么536千米肯定够。学生在用估算解决上面这个现实问题中应用了假设、对比和检验的策略。这样的估算视频采编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运算的同时,形成解决问题的一种个性分析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的多角度思维路径,发展数学思考、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关注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的获得。
同时对于估算视频的采编可以不只是局限于教师,同样可以适用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恰好根据区说题比赛这一契机,我就要求学生能够将这样的形式融入到用估算解决问题中去,然后将估算说题视频发送给我,教师适当地给予奖励,提升孩子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说题视频积累许多估算素材,从而可以用这些估算视频让学生教会学生。由于视频的内容大都来源于学生,非常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兴趣浓厚,更利于他们自主学习的开展。这样的微项目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形式,具有较强的学科适应性,也有较强的生命力。
下面是学生制作的几个微视频内容:
三、总结:
7.课题一乘法估算 篇七
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交流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估算、计算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的习惯,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习惯培养: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教学设计:
一、复习
师: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坐过的火车是什么样子的?每节车厢里有多少个座位?
学生可能会说出普通火车、动车、高铁。每节车厢的座位数量可能会不相同,如,118个座位、60个铺位、100个座位、50个座位等。
二、研读
师:(出示情境图)这是一列普通火车车厢的情境。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这是一节火车的车厢,定员118人。
师:“定员118人”是什么意思生1:定员118人,就是说这节车厢一共有118个座位。
生2:每节车厢最多坐118人。
生3:有的车厢里有时有站着的,可能比118人多。?
师:(课件出示大头蛙的话)大头蛙说:这列火车挂了12节这样的车厢。这是什么意思呀?
生:就是这列火车一共有12节车厢,每节车厢都是定员118人。
师:你们都同意这样的解释吗?
生:同意。
师:估算一下:这列火车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学生自己试着估算,教师巡视。
三、精讲
1.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已尝试估算。
教师边和学生交流边把学生的方法进行板书。
2.交流学生各自估算的方法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展示和交流不同方法的机会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估算方法:
●把12看成10,列式为:
118×10=1180(个)
118×12≈1180(个)
●把118看成120,再把12看成10,列式为:
120×10=1200(个)
118×12≈1200(个)
●把118看成100,把12看成10,列式为:
100×10=1000(个)
118×12≈1000(个)
●把118看成120,列式为:
120×12=1440(个)。
118×12≈1440(个)
3.分小组讨论这三种估算方法比实际座位数是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那种方法更合适●第1种估算结果比实际座位数少了,因为把12节车厢看成了10节;第3种估算结果比实际座位更少了,因为它不但把12看成了10,而且把118看成了100,乘数减小了,积当然小了。
●第2种估算结果也比实际座位数少了。因为每节车厢增加了2人,10节增加了20人,而减少了2节车厢的人数是118×2=236人,所以结果就会比实际座位数减少了。
●第4种估算结果比实际座位数多了。因为每节车厢增加了2人,12节增加了24人。
●第4种方法估算出的结果与实际更接近。?
师:同学们,这四种估算方法的结果与实际座位数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请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各小组的意见。
4.提出例题(2)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计算。
师:同学们,这列火车的实际座位数是多少呢?请在练习本上,计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请计算快的同学板书在黑板上:
118×12=1416(个)
5.交流计算的结果,并把估算的结果和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师:同学们,把你实际计算的结果和估算结果进行比较,你会发现了什么生1:估算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有差别。有时还差得很多。
生2:我发现了第4种估算的结果最接近实际座位数。
生3:但是第4种不如第2种估算起来简便。
生4:可以先算10个120是1200,再加上2个120是240,一共是1440个。?
师:如果不需要知道准确数,可以估算,估算时要选择简便合适的方法,越接近实际计算的结果越好。
四、分层练
(一)、基础题
1.出示教材“试一试”,先让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估算方法和结果,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算法的机会。
(二)、提高题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3.练一练第3题
⑴读题,先了解题目给出了哪些信息,讨论一下,从小女孩的话中知道了什么?
(2)提出“估算5号看台大约能容纳多少人”的要求,鼓让学生独立估算,并交流估算的结果。
4.练一练第4题。小组合作,估计一版报纸大约有多少个字。
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
(1)把12看成10,列式为:
118×10=1180(个)
118×12≈1180(个)
(2)把118看成120,再把12看成10,列式为:
120×10=1200(个)
118×12≈1200(个)
(3)把118看成100,把12看成10,列式为:
100×10=1000(个)
118×12≈1000(个)
(4)把118看成120,列式为:
120×12=1440(个)
8.课题一乘法估算 篇八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59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24×10=40×50=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8×4≈62×7≈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分析引导:完整地说一说你收集的信息?
“能坐下吗”是什么意思?
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
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个人汇报,教师板书。(着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方法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呢?
四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卡一,并对照黑板板书汇报成果。
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因数看大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5、指导看书,质疑释疑
三、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随堂练习,检验效果
(1)、口算(书本P62第10题第一行)
89×30≈32×48≈43×22≈35×19≈
()()()()()()()()
(2)、(书本P59做一做)一页有23行,每行约23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字?
2、配对练习,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选择答案:A、12看成1010×19=190(元)
B、19看成2012×20=240(元)
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四、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勇当小记者,采访听课老师,巩固所学知识。
内容A、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水费元。我们是这样估算的。
内容B、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看到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五、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互动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外延伸: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9.表内乘法一教案 篇九
(一)第一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初步体会乘法含义,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情景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好吗?多媒体出示第44页主题图。
2.观察画面。
师:仔细看一看,你都发现了什么?互相说一说。想不想把你看到的告诉其他的小朋友或者听课的老师呢? 学生可能说:
看到小火车、过山车、摩天轮、小桌子等等。看到小火车有4排座位,每排坐3个人„„
二、探索新知 1.摆图形游戏。
(1)(过渡)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给你们一幅图,你们就能想到这么多的问题,现在老师手里有三根小棒,你能想到什么呢?(△、个、工)我想摆两个三角形得用几根小棒?给你们4根小棒,你能摆什么呢?(口、山、2个人)4根小棒的作用真不小,能摆口、山,还能摆2个人字呢。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捆小棒,你喜欢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开始吧。
(2)摆图形听音乐。
教师巡视,有目的地问几名学生。(3)交流。
师:摆好了吗?给同桌说一说,你摆了什么图形?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共用了几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到题卡上。
师:谁摆的是一样的图形,告诉老师。(板书三个加数相同的算式)师:谁摆的是不一样的图形?(板书一个加数不相同的算式)师:你们想不想看看其他同学摆的图形?走下座位看一看,谁摆的图形最好看,再算一算他一共用了几根小棒?(课件出示音乐)。
师:小朋友刚才看了其他小朋友摆的图形,好看吗?刚才老师也看了,小朋友们摆的图形各式各样,都很好看。现在我们看黑板。
2.导入乘法。
师:观察前面三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师:在加法算式中,如果每个加数都相同,我们就把他叫做相同加数。
师: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叫做乘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齐读一遍。
3.教学乘法。
用学生说出的算式进行教学。以3+3+3+3+3+3=18为例。
师:刚才我们说这个加法算式的每个加数都相同,那么相同加数是几?跟老师一起数一数有几个3呢?(带领学生数1、2„6,板书: 6)师:求6个3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就在6和3的中间写乘号,看老师怎么写,先写“/”,再写“\”,伸出小手练一遍,这就是乘号,读作“乘”。我们读一遍。
师:因为6个3连加是18,6X3也是6个3连加的意思,所以6X3也等于18。这个算式读作:6乘3等于18。(板书)
师:6个3连加可以写成6X3=18,还可以写成3X6=18,这个算式会读吗?(板书“读作:3乘6等于18”)。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两个数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4.尝试。
(1)师指第二个算式问:你能把这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互相说一说,谁来告诉大家(10X3=30,3X10=30)。10是什么?为什么要写3?
(2)师指第三个算式问:这个加法算式用乘法怎么表示,谁能上来写?
(3)师指第四个算式问:这个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4)再看看自己题卡上的算式,能否用乘法算。能用的写出乘法算式,学生写完后投影出示。5.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你学会了吗?现在有三个小朋友想考考你们,请做好准备。
6.考考你。
(1)“我是李明,我想考考你,我摆了4把小伞,共用了几根小棒呢?”
课件出示
(2)“我是丽丽,我摆了6个△,用了几根小棒呢?” 课件出示 △△△△△△
(3)“我是王冬,我摆了一座房子和一棵小树,你知道我用了几根小棒吗?”
课件出示
师:我们的课堂真热闹,把小鸟也吸引来了。
三、趣味练习
1.课件出示“做一做”图,小鸟说:“小朋友们,我叫Magi,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好吗?你能算出这儿有几个小朋友在荡秋千吗?” 要求学生会用加法和乘法计算。师:小鸟想飞了,它想飞到哪儿呢?
2.课件出示,小鸟说:“这里的小朋友玩得真开心,你知道共有几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吗?”
师:小鸟又飞了,你在哪儿呢?
3.课件出示,小鸟说:“我在这儿,你能列出哪些算式呢?”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下面我们听一听小鸟是怎么说的: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和你们在一起,我也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谢谢你们,我们下次再见,拜拜。”
四、用数学
1.算一算每个小组有几个人,有几个小组,共有几个人? 2.用小棒摆出用乘法计算的图形。
五、作业
第二课时 作业修正(家庭作业 课堂作业)第三课时2到6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一)通过直观的实物图和乘法的含义,在老师的引导下,编出6的乘法口诀.
(二)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 难点:用6的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教具和学具
教具:例11的实物图,6根小棒. 学具:6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2~5的乘法口诀
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全体同学一起背一遍,相邻两个同学互相背一遍.
2.卡片口算,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2×3=
1×4=
2×1=
5×2=
4×4=
5×5=
3×5=
4×3=
3.卡片口算,直接记得数
2×5=
2×2=
5×1=
3×4=
1×5=
5×3=
2×4=
5×4=
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下面应该学习几的乘法口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二)学习新课 1.准备练习
每次加6,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让学生口算,6个6个地加,把每次加的结果,教师填在空格里,一直加到36.提问:12是几个6相加得来的?(2个6相加是12)3个6相加是多少?(18)5个6呢?(30)6个6呢?(36)
2.出示例11教师出示蝉图(图上共画6只蝉,第一次先露出1只,其它的蝉先用纸盖起来).
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1只蝉)
(2)仔细数一数,一只蝉有几条腿?(1只蝉有6条腿)(3)1个6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的下面板书: 6×1=6)
(4)
6×1= 6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个六是六)(5)谁能结合乘法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一六得六)教师在6×1=6的算式旁边,板书:一六得六. 教师移动遮盖纸,又露出1只蝉,一共露出了2只蝉.
提问:
(1)2只蝉共有多少条腿?怎样列式?(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6×2=12)
(2)6×2=12这个算式什么意思,谁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在6×2=12算式旁边板书:二六十二)
6的乘法口诀前两句咱们已经编出来了,后面几句,同学们试着自己编好吗?
教师陆续露出3只、4只、„„、6只蝉,每增加1只,让学生试着把书上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订正后,教师把乘法算式和相应的乘法口诀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句乘法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口诀,发现规律 提问:
(1)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有6句)
(2)怎样看出是6的乘法口诀?(每句口诀第二个字是六)(3)每句口诀第一个字表示什么?(几个6)(4)6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后一句与前一句有什么关系?(后一句比前一句多6)
(5)如果你忘掉了其中的一句口诀,如四六(),你能不能用最快的方法想起它的得数?(小组讨论后再交流)
先想前一句三六十八,18+6=24,四六二十四,或者先想后一句,五六三十,30-6=24,四六二十四,4.熟记口诀(1)熟读口诀,自己试背口诀.(2)指名背,两人互相背.(3)师生对口令.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课本第37页做一做的第1题
教师用小棒在磁性黑板上摆了一个六边形,学生动手也摆1个. 提问:
(1)你摆的六边形用了几根小棒?(6根)
(2)摆1个六边形用6根小棒,如果不摆图了,你能知道摆2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吗?摆3个,摆5个,摆6个呢?
学生口答:教师逐一板书:6×1=6,6×2=12,6×3=18,6×5=30,6×6=36.你为什么能很快说出它的得数?(用6的乘法口诀得出来的)
教师出示“做一做”的第2题.
教师任意指一道题,由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2.发展性练习
(1)先算出每道题的得数,再说一说每组两道题之间的关系.
从上面练习,你得到什么启发?(不知道6×6=?我可以用6×5+6得出)
第四,五课时 作业 修正 第六课时乘加,乘减
一、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页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他们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本课的主题图是十分不错的教学资源。把它稍作修改,做一个动态课件,小熊从4x4个玉米中掰走一个。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列式,更能让学生容易想到乘减的方法来列式。
三、学情分析: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教学重点: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铁
七、教学策略与手段: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它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主张在知识内容与对一般策略的需要都很丰富的情境中启动思维的教学。人教版第三册“乘加、乘减”一课安排在乘法学习这一单元的中间部分,是方便学生根据前后口诀间的关系进行乘法的正确计算,如果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会“正确计算”这一层次,可以说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一听就会,变成类似于练习课。但如此一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反面得不到丝毫发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说、摆、练等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乘加和乘减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图画的基础上让学生列出算式。要想学生能理解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熟练的计算的能力。并掌握计算的顺序。
这节课我主要注重从以下做起: 我这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并不是计算教学。注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充分的发表各自的意见,增强学生的分辨理解力。课堂上以鼓励,赏识,你能形的激励语言,给学生学习的信心。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课件动画出示4珠玉米,每珠有4个。小熊掰下一个玉米回家)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完整地表述,渗透应用题)
2、有什么办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玉米呢?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我们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教师在黑板上摆上4排磁铁,分别是4、4、4、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磁铁的出现使数学由具体玉米到符号化的一种过渡。)
2、小组交流解决过程 说清楚:
(1)你想出了几种方法?(2)算式怎么列?(3)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听仔细:
(1)同学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2)怎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自主关键,合作是内化,让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能进一步帮助学生们获得多种的解题策略。)
3、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过程中锻炼提高能力;同时学会倾听,在同学的经验上想出新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4+4+4+3=15 ②4x3+3=15 ③4x4-1=15 ④3x5=15等
(以上几种方法中,方法①是连加,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方法②、③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必须要引导学生得出这两种结论。对于其它的方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能讲出算理的都要及于肯定。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如方法④,学生可能会把其中的3个“玉米”分别加入那4个玉米中,形成3个5。)
(1)师:看黑板上小朋友做的方法,你看懂吗?有什么问题要考考这些小老师吗?
(2)生生、师生相互质疑。
4.结合磁铁分析意义:3×4+3就是求比3个4多3的数,4×4-1就是求比4个4少1的数。5.小结: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对同桌说一说算理。
6、怎么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观察比较,(1)你喜欢哪个算式,为什么?(优化方法。)
(设计意图:在复习连乘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发现4+4+4+3,还可以用乘加算式来表示4×3+3。乘加算式的发现源自于学生的心理需要——追求简单美,同时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1)方法①我们已经知道了,它叫连加。方法②、③。你给它们取个名字,叫什么好?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
(设计意图:观察比较是一种提升)
(设计意图:在上述活动中,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通过情境理解了乘加、乘减的意义,自然得出了计算的顺序,同时为今后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学习建立了感性认识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和算法多样化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要借助有效的“表象操作”促使学生从“实物”到“算式”的过渡。)
(三)巩固运用,模型内化
1、小熊想把剩下的玉米分给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够吗?(出示图片: 共5张桌子,其中4张,每张3只小动物,第5张4只动物)
(1)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交流。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3+3+3+3+4=16 ②3x4+4=16 ③3x5+1=16 ④4x5-4=16 ⑤4x4=16等
(这道题目看似与上一题很像,但又比上一题又稍复杂了一些。多出了方法③、④两种有趣的解法。方法③是把第5张桌子的4只动物看成3只,则有3个5,然后再加上一个1。方法④则把每张桌子都看成4只动物,这样就有5个4,再减去多看出的4只。在引导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磁铁。采用边质疑边摆磁铁的方法讲解。)
(2)重点讲解如何计算3x4+4。(可以用刚学的方法,先算3x4等于12,再加4等于16。也可以这样想:3x4就是有3个4相加,再加一个4,则有4个4相加,四四十六。)
(设计意图:这样就理解渗透了相邻乘法口诀间的关系,有助于今后记忆乘法口诀。)
(四)贴五角星时,一次贴三颗,最后还多了1颗,问一共有几颗?(得数不超过20)
让学生猜一猜,写一种可能,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2、买东西
东东去商店买本子。本子每本3元钱,他带的钱最多买2本,请问东东他可能带了多少钱?
(五)、机动题:
1、图中有几朵花?你准备怎么数?圈一圈,列个算式算一算。(出示一张图,里面有19朵花,学生圈的方法不一样,列式也就不一样了。)
2、让学生利用今天的知识来解决3+5X2、20-3x4这样乘法在后面的算式。
3、根据4X6=24,填写4X□+4=24,4X□-4=24。
3、8X7+8=□X□等等。
(设计意图: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学习进度。机动题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得选择一些题目)
(五)、课堂总结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同的问题吗?(设计意图:设计有梯度的习题,层层递进。在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中思维不断提升,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特别是在例题的教学中,让学生自由的说明方法,并展现算法的多样化,有效的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都是具有丰富潜力的个体。事实证明,正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灵活驾御教本,新教材才能展示它深沉的魅力。)
第七课时
10.小学四年级乘法估算教案 篇十
执教:李军宁
教学内容 第60页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乘法估算。2.培养估算意识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估算时确定两个因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0×70= 50×90= 60×40= 300×20= 500×30= 60×800= 2.用你以前所学的知识,试着完成下面各题: 89×31≈ 58×39≈ 91×89≈ 607×8≈ 二.导入新课
我们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估算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讨的内容。板书课题:乘法估算 全班学生齐读课题 三.新课教学(1)创设情境
假设我们要组织一次去公园的秋游活动,作为策划者的你会考虑到哪些问题呢? 组织学生议一议,说一说。(人数 时间 地点 公园门票等)。在学生的话题中引出例5 全班齐读小黑板上的题目(2)审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算?(一套就49元 共需要104套
那么就有104个49)
板书49×104 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需估算一下大致结果就行了。(板书:≈)
(3)学生独立估算 师:你会估算吗?
学生独立估算,算好后,反馈学生不同的估算方法:
方法一:49×104≈5000(元)方法二:49×104≈5500(元)
↓
↓
↓
↓
100
110
(4)讨论、比较。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来估算,在这些估算方法中,你认为哪种估算方法更适合,更符合实际需要?为什么?
生 :我喜欢第一种估算方法,因为把49看成50,把104看成100,50×100等于5000,计算很方便。生 :我喜欢第二种估算方法,因为把49看成50,把104看成110,两个数都看大了,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50×110等于5500,肯定大于49×104的结果,还有多余的一点钱,可以防止有什么意外发生。
师:从秋游买票准备钱这件事里,我们发现运用四舍五入法把49看成50,把104看成100来估算得的结果5000元并不符合实际需要。看来,在估算的时候,不能简单的考虑把数字四舍五入,为了计算简便就可以了,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把结果估大一些,这样才能保证所带的钱够用。
四.巩固训练 1.估算下列各题
32×104≈ 213×29≈ 252×41≈ 52×98≈ 69×203≈ 42×294≈ 195×29≈ 39×105≈ 21×299≈ 59×704≈ 52×402≈ 28×397≈ 89×102≈ 139×38≈ 107×42≈ 68×196≈ 2.小测验(1)《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2)小俊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3)本校有学生688人,大约是()人。
(4)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
2、刘宁走一步平均长度62厘米,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厘米?
五.布置作业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七.板书设计
乘 法 估 算
方法一:49×104≈5000(元)
方法二:49×104≈5500(元)
↓
↓
↓ ↓
100
110
计算简便
符合实际
【课题一乘法估算】推荐阅读:
一、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06-09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06-21
课题第一阶段工作计划08-05
乘法公式教案08-28
加法变乘法09-04
小数乘法答案09-08
口算乘法10-29
课题一: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10-14
口算乘法游戏教案08-25
7的乘法口诀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