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汇报

2024-08-20

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汇报(精选8篇)

1.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汇报 篇一

今年我办牵头负责的国有企业深改任务包括:继续推进XX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XXXX电力有限公司股权明晰工作、完善XXXX燃气公司股权改革工作和推进XX县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薪酬改革工作共三项,现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1.对于XX电力有限公司股权明晰工作,我办在3月派专人前往XX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进行了衔接,按照我办计划,准备今年4月由明春常委带队在XX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进行磋商,但XX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至今没有对我办提出的.磋商时间、地点和内容进行回复。

2.对于XXXX燃气公司股权改革完善工作,目前投资双方正在进行特许经营权合同的最后审定。

3.对于XX县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薪酬改革工作,我办在今年3月已经完成了公司目前薪酬状况的摸底和职工对此项改革推进意见的调研工作,目前薪酬改革方案正在草拟过程中,预计6月底前能够正式出台改革方案。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我办通过发函和通过专人送函方式两次衔接XX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要求依协议重新明确股权,但对方均没有任何回复,工作推进困难重重。

2.我县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顺,众多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我办监管的国有企业仅有水、电、气和城普资产经营公司,四户企业中水、电已经完成股权改革,且我县没有控股,无法更深入推进,而自来水公司关系我县城普二镇居民用水安全,城普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是政府融资平台,因此也难以更深入推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1.建议县政府去函XX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要求依协议重新明确双方股权,我办对此项工作进行跟进,以维护我县权益。

2.建议县政府按照政企分开、政商分开的原则,分开国有企业业务指导权和监管权,依法授予国资办对所有县属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以便更深层次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3.加快XX县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薪酬改革步伐和XXXX燃气公司股权改革完善工作。

2.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汇报 篇二

1、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改革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 只有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而言, 是帮助其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和企业管理观, 确立正确企业经营思路的重要途径, 使企业的经营思路跟上社会环境的变化, 与时俱进。对于国企普通职工而言, 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高所有职工的职业觉悟, 使企业决策的目标和管理者的意图能够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因此,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不断得到重视、不断改革改革、不断与时俱进, 时刻与经济、社会发展步调保持一致。

2、社会环境新变化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改革

随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国有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 必将推动企业的改造、调整、重组, 加速企业人员自由流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 继续促进剥离企业的社会职能, 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的管理将转移到社会、社区。上述社会环境发生的这一系列变化, 都必然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难做。所谓越来越重要, 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和人的复杂因素越来越多, 越来越需要引导、教育和协调。所谓越来越难做, 是因为社会环境变了, 人们的思想观念随之发生变化, 生活方式、信息传播渠道也发生了变化, 加之社会热点、难点、盲点问题较多, 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内容、方式与之相协调, 不仅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更需要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新形势改进和改革思想政治工作。

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作用

1、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工作的教育性, 对于企业而言光靠教育不能解决经营管理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立足于教育, 辅之以管理, 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制度规范、严格管理有机结合, 这样才能取得实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能够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作用, 把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倡导的内容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渗透到法律制度规范之中, 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性带动管理性, 使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整体合力。

2、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有助于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

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 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 竞争内容变化速度越来越快, 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方式的更新周期也不断加快, 处于一个高度竞争的时代。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确立终身学习和全过程教育观念, 体现工作的时代性, 成为企业更强更大发展的助推器。

3、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有助于提升企业文化

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利用企业文化提供的多种载体, 运用文化手段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通过企业辐射到整个社会, 在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中文化附加值的同时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更加具体和丰富, 使企业文化意蕴更加深厚。

三、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实践

1、改革观念是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首要环节

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 新观念、新理论、新思维是推进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观念, 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改革观念, 把树立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观念改革的目标, 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载体, 归纳新方法, 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

2、改革内容是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基本要求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同企业改革同步、同生产经营同步、同员工思想状况同步。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改革, 就是要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教育、引导企业职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能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形势, 提高思想和工作的适应能力。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改革体现在企业自身就是要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 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 遵循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企业、环境、社会三者的和谐发展。

3、改革管理体制是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主要途径

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体制包括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要提高职工参与管理的程度, 增强分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的管理力度, 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具有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还要懂得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使企业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 提升企业文化建设, 以企业精神文明推动企业经济效益。改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层级规范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门, 建立一套能解决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建设和有效发挥职能的管理系统, 重视企业间纵向、横向沟通和企业与社会的交流, 重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绩效考评, 以评促建,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用。

摘要: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 不仅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果国有企业还仅以传统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不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国际性和时代感, 不反应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就满足不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就会出现思想政治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

关键词: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改革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4。

[2]张蔚萍:《新编思想政治工作概论》,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0年, 31~32。

[3]张蔚萍:《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由来和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3, (5) :12。

3.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汇报 篇三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务政工;改革

党务政工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特色,也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产生了一些新变化和新挑战。这些新变化、新挑战已经严重影响党务政工工作的开展,只有与时俱进,结合实际进行改革创新,才是新形势下开展党务政工工作的最有效途径。

1.当前国有企业党务政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1对党务政工认识上不足,导致价值意义上的偏差

总的来说,国有企业党务政工工作缺乏全面认识以及足够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有些国有企业的党务政工工作就脱离了本质,只强调围绕企业经济建设而开展工作,却忽视了自身还应承担的思想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由此,产生“重经济,懈怠党务政工”的不良局面,党务政工工作与经济工作出现“两张皮”,再加上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干部职工的价值趋向的变化等因素,给国有企业党务政工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1.2政治经济地位的变换,导致企业党委认识偏差和地位削弱

改革开放之前,党务政工部门是国有企业最重要、最有权力的部门,对国有企业有关生产经营、福利待遇等重大事项拥有绝对的决定权。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纷纷进行改革,在企业中实行政企分开、党企分开,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党务政工部门职能和工作定位也随之发生变化,政治经济地位大不如前。这种变化导致国有企业党务政工工作的不重视、不作为或少作为。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国有企业党委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和党的领导,也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1.3机制不定,党务政工队伍缺乏稳定性

主要表现在:①现代企业制度对党务政工没有科学认识和明确规定。党务政工工作地位受到削弱,成绩得不到公正的评价,长期处于“空档”,无合适地位,无系统规划,无科学安排,无得力措施等。②党务政工人员涣散。地位的转换使职工不把党务政工干部当干部,加上晋升空间狭窄、待遇上与专职干部不能同酬,导致党务政工部门缺少吸引力。③党务政工队伍“老龄化”严重。党务政工队伍老职工居多,年轻职工不愿来,导致人才断层、青黄不接。④部分党务政工干部理论政策水平低,缺少创新。对党务政工的不重视、“一兼多职”、培训投人不足、培训面狭窄、培训方式单一、学习形式简单等,导致国有企业党务政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改革创新精神。

2.探索国有企业党务政工改革的有效途径

2.1强化思想认识,促使党务政工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一体化

加强国有企业党务政工工作,是坚持党的领导、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保证国有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要始终把加强国有企业党务政工工作摆到一个战略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实现党务政工工作与经济工作一体化。而要实现一体化,必须强调三点:一是明确当前局势,确保两者目标一致;二是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党务政工工作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制度开展工作、执行考核,真正使党务政工工作做到有效果、有成绩;三是对待经济工作和党务政工工作要一视同仁,不要片面夸大党务政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也不要忽视、贬低甚至淡化、取消党务政工工作。

2.2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经济建设服务

主要表现在:①参与决策,加强学习。要加强国有企业党务政工工作、确保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党务政工部门必须要参与到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中来,不仅是为了团结广大职工,保证企业发展少走弯路,更是为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及履行丰富党务政工职能。为了能够达到最有效的决策效果,又限于党务政工工作者的专业限制,党务政工工作者要积极发挥自身的积极能动性,努力吸收相关理论知识和致力于相关业务能力的提升。②积极探索,灵活执行党管干部原则。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引入和推广,在人事上有专门的人事部门以需求为基础,负责人才引进和考核,另外,经营管理者也具有考察和提拔干部的权利。在新形式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能古板教条,党务政工工作者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更有效、更灵活的党管干部新方式、新思路,使三者能够有机融合,互利互惠,共同为企业提供人才资源。③加强协调,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基于前面两点,企业党委享有对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参与权,在人事上享有任免权,又代表着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和保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由此联系国有企业其他部门、机构、领导干部、广大职工,互相协调、制约、监督,防止防止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滋生,保护企业资产和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2.3优化党务政工队伍,全面提高党务政工人员素质

主要表现在:①选拔一批有较高理论水平、有威信、懂生产、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党务政工岗位上来,积极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资文明建设,真正实现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②企业领导应主动关心党务政工干部的成长发展,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奖励基金,奖励他们在双文明建设中做出的积极贡献,肯定党务政工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努力做到在工作上支持,在生活上关心,有效解决党务政工干部工作生活问题;对务政工干部与同级干部的评优、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应尽量做到政策平等,提高党务政工岗位的吸引力。③党务政工人员应积极主动提高自身各方面工作能力,努力培养改革创新意识,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企业要有计划、多形式地定期开展党务政工人员培训,全方位开拓党务政工人员的知识领域,提高党务政工人员整体素质。

2.4建立健全党务政工相关法律制度,实现党务政工法律化

国有企业的党务政工工作,以往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残缺,很多问题得不到有效指导和解决,因此,必须结合当前实际,针对现实中遇到的难点重点,比如企业党委负责人兼任行政职务、党务政工人员的编制、党务政工机构的设置等重大问题,建立健全党务政工相关的法律制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防止各行其事。当然,这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足够的毅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党务政工规范化、法律化。

3.结语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以及复杂的市场环境变化,在新形势下,必须及时对党务政工工作进行改革、改变、创新,加强党务政工工作的规范与管理,努力提高党务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时代要求,以便党务政工工作的顺利开展、效率的提高,从而确保党政政工工作能够切实起到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及发展的作用。(作者单位:佛山电建集团公司)

参考文献:

[1]李茹.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经济师,2012(06):78.

4.国有林场改革情况汇报 篇四

一、基本情况

武宁县林业系统有3个国有林场(武宁县国营林场、武宁县生态林场、武宁县安乐林林场)和1个国有苗圃(武宁县桐林苗圃),参加本次林场改革的总人数为2247人(其中职工安臵的1302人、退休的787人、遗属抚恤的158人),截止2014年4月底止,职工安臵1287人,占应安臵的98%,退休人员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抚恤安臵154人,占应安臵的97%。

全县国有森林经营面积38.8万亩。其中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35.5万亩,占经营面积的92%。同时还有一处面积2万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九岭山国家森林公园”。我县国有林资产约在2.5亿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

我县的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是在2003年全系统企业改制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与完善。

1、改革(制)的截止时间不变。

按照2003年《武宁县林业局企业改制方案》的规定即原定改革(制)时间截止定为2003年12月31日不变,凡因企业改制资金不足而推延兑付安臵费的,截止时间为2006年6月30日止,逾期不办理手续的企业不予支付利息。

12、原定的安臵标准不变

因企业改制从开始至今已近10年时间,少数未签订《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的人员要求提高原定改制标准。我们坚持从稳定大局出发,确保不“翻烧饼”,认定维持原定标准延续推进。

3、争取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是将国有土地全部进县土地储备中心,由政府统一组织拍卖,先后政府从土地拍卖金中注入企业改革(制)资金2200余万元;二是对2003年前企业欠社保的各项资金本金挂账(1200余万元)、利息缓交、滞纳金全免;三是化解债务。帮与相关银行协调由“江西长城资产公司”一次性按本、息总额的20%-30%清结。

4、拓宽筹资渠道。

一是采用住房臵换。职工原住公房统一组织人员估价出售原住户,以冲抵企业应付员工安臵资金(约抵400余万元);二是返聘缴交风险押金。对改后上岗人员不仅缓付安臵金,还要收取(股长以上人员1.5万元,其他1万元)上岗押金;三是收集单位其他资金。

三、完善和推进

启动林场改革后又新增了职工安臵237人、为职工解决两保186人、为职工办理提前退休32人,组建完成三个

公益型林场,安排返聘员工185人。

四、成效与建议

1、确保了大局稳定,由于领导重视、宣传到位、工作细致,企业改制与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得到了领导的赞许,员工的赞同,做到了“零上访”。

2、确保了“三增长、两建立、一确保”。国有林森林资源有了一定的增长,企业效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职工收入有了一定的增加,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得到更加完善。

3、给林业发展带来生机,不仅减人减支减员,资源管理和服务更加到位,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4、要进一步加大工作支持力度,实现企业与银行债务的完全剥离;加大项目倾斜力度,实现经营管理科学,森林资源优质高效,永续利用的现代林场;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全面落实职工权益,彻底化解债务,提高职工技能。

5.XX市企业改革情况汇报 篇五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的战略部署,在全力以赴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富民和推进城镇化进程三大战略的同时,把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措施来抓,按照“明产权、转机制、变身份、增效益”的改革思路,全面推进国有、集体工商企业改制改组步伐。止目前,已完成改制企业279户,占全部国有集体企业287户的97.21%。其中整体和部分转让产权的162户,持大股经营和股份制的24户,租赁经营的10户,破产解体的62户,其它改制形式的21户。五年多的企业改革实践证明,我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举措,符合本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改革推动了全市企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建立。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彻底明确了企业产权关系,使企业的出资人及产权所有人真正到位,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国有、集体企业产权模糊、投资主体单一的状况,解脱了政府的无限连带责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发展活力明显增强。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了产权所有人投资上项目,开展技术创新,招商引资的积极性,生产经营的决策速度明显加快,适应市场的能力明显提高。五年来,全市改制企业通过各种形式注入发展资金5亿多元。同时,改制企业通过深化内部改革,精减管理人员,完善激励机制,大胆创新用工机制、分配机制、管理机制,真正建立起了职工能出能进、中层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的内部管理机制和职工与企业双向选择的新的用人机制,使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了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全市私营企业由2001年的960户增加到1426户,净增466户;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由24.8亿元增加到38.72亿元,年均增长16.1%,高于同期GDP增速4.08个百分点,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由36%提高到39.5%;提供的税收收入占到税收总收入的46%,比2002年提高16个百分点,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69722人,比2000年净增30560人。

——企业负债大幅减轻。改制企业把降低银行贷款利息作为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环节,多方筹措资金,偿还银行借款。改革5年来,企业想方设法偿还银行贷款,负债总额比改制前减少8亿元,资产负债率由109.19%下降到90.69%,降低18.5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全市销售上亿元的企业由2000

年的1户增加到10户,上千万元的企业由32户增加到73户。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000年的8.7%增长到27.44%,提高了18.7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由509万元达到1.55亿元,增长近30倍。工商税收由2.9亿元增加到4.4亿元,增长51.7%;工业综合效益指数由66.5%增加到125.8%,提高了59.3个百分点。

我市企业改革的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实践的过程,我们所做的工作可以用打牢一个基础、实施五个整体、坚持六项公开、做好两项服务来概括。

一、打牢思想基础,突破认识关。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企业经营者、职工和政府有关部门都存在利益关系重新调整的问题,各种思想顾虑和疑问油然而生,引导不好就会影响改革的进程和效果。因此,做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是首要前提。针对企业改制中普遍存在的企业怕政府“变”、职工怕老板“炒”、主管部门怕队伍“散”、政府职能部门怕既得利益“丢”等问题,全市上下把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做为搞好企业改革的基础工作来抓,放手发动群众,紧紧依靠和相信广大职工,通过宣传政策、分析对比、权衡利弊、反复酝酿、讨论等形式,进行思想动员工作,在全市上下营造了良好的改革氛围,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仅成为企业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识,而且由政府号召变为多数企业和广大职工的自觉要求和行动。

二、实施五个整体,把好政策关。市、县区在严格执行

中央和省上有关企业改革精神的同时,结合市情,创造性地探索出了独特的改革措施和办法,对整体产权转让企业,坚持“五个整体、一步到位”的原则。一是整体出让企业产权。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历史包袱和现实困难,克服产权不明带来的机制性障碍和体制性障碍,按企业总资产减去总负债,清退职工集资、股金,补发拖欠工资,提留离退休职工医疗保险等费用,剥离职工遗属生活费和职工身份置换金后确定底价,然后通过公开竞价或者协议转让的形式,整体出让产权。二是整体置换职工身份。对出让产权的企业,由国家和集体企业以净资产作为置换职工身份的经济补偿。每个职工工龄每满一年按1000元左右的标准,合计最高不超过30000元,具体标准按企业净资产多少确定。全市改制企业共置换职工身份23081人,置换费用23223.2万元。三是整体承接债权承担债务。企业购买者,全额承担企业改制前的债权债务。四是整体承担养老和医疗保险费用。由企业购买者在企业产权转让后,用企业预留的净资产承担已退休职工的养老和医疗保险费,离退休职工养老费由劳动保险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社会化发放,职工遗属、伤残职工的抚养、抚恤费也从企业净资产中提留。目前所有改制企业为职工续交了养老保险金。五是整体安置职工。企业职工原则上由购买者全员安置,继续参加养老及医疗等社会保险。自愿接受新企业安置的,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对即将达到退休年龄的老职工,一次性足额剥离预留养老和医疗保险金、基本生活费后实行内部退

养至退休。目前,全市转让企业安置原企业职工比率达到50%以上,其他职工也在“双向选择”的原则下,大部分自谋职业,得到妥善安置。在坚持“五个整体”的前提下,将国有、集体资产一次性出让给个人,实现了企业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预期目标。

三、坚持六项公开,严把操作关。在企业改制的程序操作上,市、县区自始至终贯彻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做到六项公开。一是政策措施公开。在整个改制工作中,我们坚持把宣传动员、解释政策、公布措施方法作为重要环节,使广大干部职工及时知情,自觉参与,便于监督。二是审计评估公开。对改制企业,资产评估由政府指定专门的审计评估机构进行,并吸收企业职工参与,实行账面账外相结合,中介机构、企业负责人和职工相结合的审计、评估方法,通过张榜公布、会议通报等形式,公开审计、评估结果,接受广大干部职工监督。三是制定方案公开。在市、县区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由企业领导层提出初步改制方案,经过企业党支部、工会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后,提交职工代表会议或全体职工大会反复酝酿讨论,表决通过后,再报政府进行审批。四是转让底价公开。根据评估结果,剥离预留安置职工费用,剔除负债等因素后,确定企业转让底价,通过媒体、报刊等向社会各界公布。五是安置工作公开。对职工安置工作特别是安置经费的标准和落实,及时公布,征求意见,以维护职工利益。六是选人用人公开。对改制为股份

制企业的股东会组成,董事会、监事会的选举,经理层、中层干部的聘任都实行公开。对个人购买企业产权的,受让人的标准条件公开,有两人以上提出购买申请的,一律在资格审查、民意测验的基础上进行公开竞价拍卖。

四、强化两项服务,把好企业发展关。一是企业改制中的指导服务。在企业改制中,市委抽调400多名干部组成工作组,下派到改制的每户企业,帮助指导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二是对已改制企业的跟踪服务。市上每年进行一到两次巡回检查和“回头看”,对企业改制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帮助企业协调处理。特别是200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的处理,把搞好改制企业职工安置作为重点,抽调力量深入每一户企业检查、督促落实有关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措施和办法,切实维护了职工的权益。

同时,在整个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既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和严肃性,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时完善企业改革的政策和措施。2000年,原地委、行署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经过三年多的贯彻执行,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调整变化,一些问题和矛盾逐步暴露出来。为此,我们通过调研,结合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时对《指导意见》进行补充完善,对以往政策不明确,涉及内部退养人员的安置、遗属生活保障、剥离资产的安全、离退休人员 的管理、分离企业办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明确政策界线,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和办法。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意见》,出台了新的政策措施,及时解决了深化企业改革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减少了因改革引发的社会矛盾,促进了改革的顺利推进。

我市企业改革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一是由于国家政策调整,改制企业涉及职工利益的潜在问题解决难度大。主要表现在:劳动部门将离退休人员医疗金缴费基数由395元提高到635元,缴费比例由6%调高到8%,使改制时剥离预留的资金出现大的缺口,无资金来源。二是由于企业规模的限制,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部分改制企业投资主体单一,在争取项目和技术改造资金、争取银行贷款等方面难度较大。企业筹资渠道狭窄,普遍存在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三是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够规范。部分企业改制后,虽通过工商部门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但并没有按《公司法》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运行,管理仍用老办法,运行还是旧模式,转机建制步伐缓慢,有的企业在改制后产生“家族式经营”倾向。四是全市未改制的8户企业,虽然只占改制企业的2.79%,但职工人数多、资产少、负债重,安置职工的费用难以筹措,改制难度很大。

深化企业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 的必然要求。我们将紧紧抓住贯彻落实省上这次会议精神的机遇,在认真总结过去企业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深化企业改革工作,推动张掖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1、规范完善已改制企业。把工作重点放在对已改制企业适时跟踪检查和“回头看”上来,依法敦促企业产权受让人全面履行与政府签定的产权转让协议,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学习贯彻新《公司法》,指导引导改制企业,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企业运行水平。扎扎实实地解决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遗留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妥善处理企业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2、加快改革未改制企业。对尚未改制的企业,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因企施策,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宜股则股,宜破则破,宜售则售,彻底改革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机制,着力解决好企业产权和职工身份置换两大问题。对因资产不足,难以推行改制的特困企业,政府积极想办法,把安置职工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拿出必要的改革成本,切实打好企业改革的攻坚战。

3、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发展股份制经济,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引进和吸纳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私有资本、民间资本,实现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鼓励改制企业

通过招商引资、股份转让、企业内部扩股等多种形式,吸纳社会资金,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变个体投资为多元投资,变家族式为公司制经营体制。鼓励企业所有者以参股、出让产权等方式加入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支持有发展前景且有项目支撑、效益好的大中型企业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不断扩张企业规模。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从法律上提供保护,从政策上提供支持,从服务上提供便利,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在数量、质量、效益上取得新突破。

4、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推进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决清理和废止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地方性规章和文件。结合诚信社会建设,开展创建企业信用体系活动,逐步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努力为改制企业打开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当前各大银行上市,剥离不良资产的有利时机,协助企业处理好银企关系,化解债务负担,着力解决改制企业贷款担保链问题;继续利用省内外各种商贸节会平台,支持企业招商引资,做大做强,加快发展;通过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开展人才培训工作,选送一些有培养潜力的企业年轻骨干或下岗失业人员到大专院校和高职学校进行培训,增强地方企业发展后劲。继续实行和完善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实行对困难群众就业援助的制度,建立扩大就业的有效机制。逐步将企业管理的退休人员和供水、供电、供热及住宅区物业管理等事项移交社

区和有关部门,实行社会化管理和市场化经营,从根本上减轻企业负担。

6.全市改革发展工作汇报 篇六

大湖镇农村改革和发展工作汇报

中共大湖镇委员会

大湖镇人民政府

大湖镇,位于永安市西北部,距永安市区11公里,总面积190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95万人,国家4a级风景名胜--福建鳞隐石林坐落境内。近年,大湖镇围绕“矿产资源求延伸、农林资源求壮大、旅游资源求发展”产业发展新思路,着力打造“工业强镇、旅游旺镇、文明新镇、双拥重镇”,成效明显。下面,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一下我镇农村改革和发展工作情况。

一、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

央一号文件工作情况 今年来,我镇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学习贯彻全会和文件精神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和推动当前各项工作;把贯彻落实全会和文件精神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主线,贯穿在各项工作中;通过学习、消化、吸收,把全会和文件精神转化为谋划农村发展的正确思路、措施,转化为领导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能力,把学习贯彻落实全会和文件精神转化为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动力,认真抓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1-10月份,实现工业产值16.26亿元,比增30.9%;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64亿元,比增40.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6亿元,比增32%;引进市外资金7003万元;农业总产值1.66亿元,比增8.1%;一般预算收入10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22元;全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0.9万亩、烟叶种植面积2200

亩。

二、农村改革创新和农村各项制度建设情况

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工作正式启动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镇上下各级干部积极探索农业农村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进一步深化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全镇农业农村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落实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支持力度。

1、种粮直补、良种补贴方面:对种粮直补、良种补贴等经费,我镇始终坚持做到专款专用,即上级下拨的款项全部按农村人口及种植情况直接从信用社打入农户存折,上级所拨的补贴款全部在信用社设立专户,经各村确认、公示、审核后报镇财政所,并由镇财政所汇总后上报有关部门审核后在由信用社直接打入农户存折。今年来,已发放农资综合直补152.8万元。

2、农机具购置补贴方面:需购置

农机的用户到镇农机站领取申报表,并由镇农机站向市农机站报送、审核后,补贴金额由农机具经销商直接兑现给购机农户。今年来全镇共购置农机136台,合计补贴15.6万元。

3、家电、摩托、农用车等补贴方面:农户凭购置发票复印件、户口薄复印件、家电下乡标识卡、农户个人存折,到镇财政所办理,经审核后,由工作人员上网录入到家电下乡管理系统,并上报财政局,15个工作日内把补贴款直接打入农户存折。截止目前,已办理家电474台、汽车摩托车178台,兑现补贴27.9万元。

4、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补贴方面:镇年初下发了《大湖镇2014年农村沼气工作意见》,09年户用沼气池每户市级以上补助1500元,联户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按每户补助1800元,镇政府相应配套补助400元,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一台补助300元。农户建设完工后,经农业局检查、验收,补贴款直接兑现给农户。截止目前,已新建沼气池120口,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0台。

5、能繁母猪保险补贴方面:全镇能繁母猪共750头,每头保险补贴48元,个人出资12元,已落实。

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1、基础工程建设。共投入资金125.39万元,解决10个村不安全人口2570人自来水系统改造,为群众的安全饮水提供保障;总投资150万元烟建工程竣工,共新建河堤250米、铺设管道2500米、修建机耕路2.5公里,现浇水渠2014米;总投资400万元瑶田—坑源—大湖2014亩土地平整项目完成项目设计及招投标。

2、环境卫生建设。投资20万元,新增垃圾转运车2部,垃圾简易中转站1座,垃圾筒36个,垃圾收集池3个。同时为了积极落实农村清洁工程长效机制。成立“市场与环境卫生管理站”,聘请4名管理人员,对全镇的环境卫生进

行监管。如今,我镇农村环境面貌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3、社会救助体系。医疗卫生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多年来的平均参合率均达99%以上。社会保障方面,向二女户家庭发放补助资金2万元、升学奖励资金1.4万元及免息贷款1.3万元;向171户496名城乡低保户发放补助资金28.6万元,发放各种救灾救济款3.2万元;兑现医保理赔923人次122.6万元。

三、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情况

积极引导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在强化大湖鱼、新冲茶、岭后果、增益菜“一片一品”特色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种养农业

向品牌农业、基础农业向规模农业、休闲农业向旅游农业“三个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万亩现代农业示范片建设目标,我镇积极响应,今年上半年,在该片区逐步引进了100亩仙草、200亩百香果等农业新产品种植,建起了首批蔬菜大棚,完成了上甲沼液集中供应工程,并出台了扶持兰花产业发展贷款贴息政策,鼓励大面积种植兰花。

2、加快劳动力转移。提高务工性收入是增加农民收入重要的现实途径,据不完全统计,大湖镇本地及周边镇工矿企业务工人员2014余人,登记在册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66人,共计2266人,占劳动力总数19%,还有一大批人员从事商贸流通和亦工亦农,劳动力转移空间巨大。加大劳动力组织化、专业化、目标化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依托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镇劳动力服务站,着重免费培养具有纺织、笋竹制品初加工、机械加工操作等技能的劳动者,以同市发展纺织、旅游、竹业、汽车等重点产业对接,同时有组织地向外推介劳动力。

四、换届后基层组织建设及运转情况

为切实加强新一届村党支部班子能力建设,提高农村工作的水平,加快推进富民强村进程,我镇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一是抓制度。完善村级各项工作制度,解决村级决策、管理、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有关工作制度进行全面分类梳理,出台了《大湖镇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的通知》、《大湖镇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议事、村务公开、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健全完善村级重大事项党员议事表决制度、村财务开支联合审批制度、镇党委考察培养村主任制度。制定实施《村主干绩效考核办法》,提取村主干工资每月400元,对村主干实际工作进行量化后按千分制考评兑现奖惩,促进村级工作运

作规范化。二是抓规划。各村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认真制定

了三年任期目标,明确了今后三年发展经济、为民办实事、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工作的目标任务。三是抓培训。为使班子每个成员尽快进入角色,镇党委重点围绕如何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如何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如何加强党支部建设等方面内容分别举办了村书记和村主任培训班,组织学习并引导村级干部按照“六步工作法”要求,规范村级事务的议事、决策、实施过程,为开展好工作奠定了基础。四是抓维稳。党委、政府对换届期间的群众来信来访进行分析排队,落实人员调查处理,对选举中发现的问题,做到思想统一,态度坚决,措施得力,处理及时,确保社会稳定,让干部群众的思想和精力尽快集中到村级各项工作中来。

7.做好基础工作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篇七

长期以来, 国有林场在我省林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骨干和示范作用。在国家林业局的支持和指导下, 近年来, 我们顺势而为, 着力做好基础工作, 大力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特别是2007年, 我们把国有林场纳入了全省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的范围, 争取到省财政每年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税费改革资金中安排8 500多万元支持国有林场改革;促成省政府出台了全省统一的国有林场参保政策, 为全省林场13 625名未入保职工争取少补缴养老保险入门费1.7亿元, 年底全省国有林场50 617名职工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畴, 在全国率先实现国有林场职工全部入保的目标。林场职工收入明显增加, 国有林场的发展渐入佳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开展调研, 全面摸清国有林场现状

2006年8月, 厅领导带队, 对国有林场组织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研究。收集了14个市州177个国有林场的综合情况, 取得了大量翔实可靠的数据, 形成了《实施分类经营改革,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综合调研报告和5个专题研究报告。报告肯定了五十年来, 我省国有林场在培育、保护森林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发展森林旅游, 推动林业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对由于自然条件差, 长期政策不优, 投入不足等因素造成的国有林场整体上还处于“落后、贫困、弱势”的状况进行了定位。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后, 国有林场有70%的森林被界定为公益林, 因此生产经营艰难、职工生活困苦等问题更加突出。通过调研, 有针对性地、较系统地提出了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即我省国有林场应落实中央9号文件、省委2004年6号文件精神, 全面推进以分类经营为核心的改革, 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有利于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分类经营的新型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解决好国有林场面临的主要困难和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 把国有林场的建设方向调整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上来;全面提升国有林场资源质量和产业发展水平, 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我省现代林业建设中的骨干示范作用, 把国有林场建设成为国家坚强的绿色生态屏障和后备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基地。明确的近期工作重点是, 在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之前, 做好解决国有林场的养老保险问题、争取生态公益林补助到位、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等基础性工作。

二、争取省委、省政府重视, 加强国有林场改革领导

我厅党组高度重视国有林场改革, 并将其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一并推进。多次向省委、省政府汇报, 争取省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2006年9月, 我们向省政府汇报湖南林改工作, 提出了配套进行国有林场改革的对策和建议。省政府主要领导当即给予了肯定, 指出在加快推进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同时进行国有林场改革试点。随后, 杨泰波副省长专门主持召开会议, 研究全省林改和国有林场改革的具体问题。2006年12月, 省委张春贤书记在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时, 特别指示国有林场改革首先要解决养老保险问题。2007年6月, 国家林业局正式下文将我省列入国有林场改革联系点后, 我们马上向省领导汇报, 省人民政府迅速成立了以副省长杨泰波为组长的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 加强对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的统一领导。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减小了我们与其他厅局协调的难度, 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推进全省国有林场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三、加强与财政部门联系, 增加国有林场投入

在取得省委、省政府支持的同时, 我们主动向省财政厅汇报协商国有林场工作, 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回应。省财政厅的主管领导两次来我厅专题研究国有林场改革问题, 并派人联合我厅进行国有林场改革重点调研。通过调研, 省财政领导加深了对林场改革的理解, 同意加大支持力度。2007年, 我省根据国务院的统一安排, 开展了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我们多次向省财政部门汇报衔接, 争取把国有林场纳入了全省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的范围。8月份, 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湖南省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省农改办、林业厅、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国有林场税费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 明确财政每年安排8 000多万元, 用于免除国有林场类似乡镇五项统筹、补助国有林场养老保险缴费和公共事业开支。上述文件的出台和国有林场税费改革的全面启动, 为国有林场争取到了建场50年来最大的财力支持, 减轻了林场职工的负担, 缓解了国有林场在林区公益性事业建设方面背负的沉重压力, 解决了一直阻碍我省国有林场职工加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方面的难题, 对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积极与劳动部门协商, 出台养老保险政策

自2006年以来, 我们就国有林场职工参加养老保险问题与省劳动保障厅进行多次沟通, 两厅很快达成了把国有林场全部职工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畴的共识。2007年初, 两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国有林场职工养老保障情况调查的通知》, 在开展调查的同时, 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林业厅还联合进行了专题调研, 深入到6个市州的20个林场, 召开座谈会30余次, 参加人员近400人, 形成了解决国有林场入保问题的初步意见。通过全面摸底调查, 第一次详细准确地掌握了全省国有林场及其职工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情况。9月份, 省劳动保障、财政、林业三厅抽调专人, 联合办公, 对国有林场参保的主要数据进行了全面测算, 提出了国有林场参保的解决方案。11月7日, 省人民政府正式同意实施这个方案, 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林业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未参保国有林业事业场圃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未参保国有农业企事业场所和农户型国有林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打破了事业和企业单位的性质界限, 消除了职工身份的障碍, 降低了入保门槛, 提供了灵活的参保方式, 为国有林场职工入保提供了政策便利。2007年底, 我省国有林场未入保的13 625名职工已经全部补缴了个人账户养老金, 社保机构同时为他们建立了个人账户, 国有林场职工全部进入了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劳动部门可给他们每月发到500-800元的基本养老金。此举既实现了“应保尽保、老有所养”的目标, 也为深化林场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五、精心组织实施, 确保工作落实

为确保税费改革和国有林场未入保职工参保两项工作的落实, 我们始终将其纳入全省林业工作的整体布局, 摆在厅党组中心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统筹规划, 强化领导, 突出“三个到位”, 狠抓工作落实。一是澄清模糊认识, 思想统一到位。在省政府关于这两项工作的方案确定后, 协助省财政厅、劳动保障厅召开了全省性的大会, 确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国有林场通过广泛宣传动员, 真正把税费改革和国有林场参保政策交给基层, 交给职工, 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健全工作机制, 领导功能到位。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都成立了由一把手亲自挂帅, 人事、计财、林场等部门为成员的“税费改革和国有林场参保”领导班子。主要职责是做好与劳动保障、财政部门的协调, 做好政策宣传, 为国有林场把好方案制订、人员身份确认关, 特别是协调解决好税费改革补助资金和参保资金落实的问题。我厅密切关注进展情况, 实行重点督查, 把这两项工作作为全省林业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 两次派出督导组进行工作督导, 并以“快讯”的形式公布各地的工作进度, 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落实。三是突出工作重点, 资金保障到位。在税费改革问题上, 把重点放在补助资金落实和方案制定上。税改实施方案的审批机关主要是市州财政部门。我们要求各市州林业主管部门要多汇报, 多沟通, 多联络, 争取发言权, 当好参谋长, 协助财政把好审批关, 力求林场的实施方案切合林场实际, 确保林场得到应有的支持。对林场所得补助资金明显低于测算水平的或者使用明显违反政策规定的, 要积极向当地政府和财政领导汇报、沟通、协调, 共同努力, 坚决纠正。同时, 抓好林场改革方案的实施工作, 努力保证资金及时到位, 督促各国有林场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实施。市州林业主管部门逐一检查落实, 不留死角, 确保成效。实现国有林场职工全部参保, 筹措资金是关键。据测算, 此次参保除了享受政策减免后还需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1.15亿元。我省是农业大省, 未入保的国有林场又基本上是贫困林场, 这么大的资金要在年底前到位, 确实困难很大。我们通过多方努力, 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一, 确保国有林场的税费改革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参保。据统计, 82个有未入保职工的国有林场共集中税改资金4 000万元用于补缴养老金。第二, 积极发动职工筹措资金。向职工耐心解释说明, “补缴的基本养老费主要是用于补建职工个人账户, 资金仍归个人所有, 职工必须履行缴费义务”。此举得到广大职工的理解和积极响应, 原未入保职工个人共筹资了5 000万元参保。第三, 要求国有林场压缩开支, 缓建各种项目, 挤出资金参保。我省张家界市永定区石长溪林场停建办公楼项目, 挤出资金130万元用于参保;新化县大熊山林场延缓了12公里水泥路面的建设, 筹集参保资金18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 6个参保任务较大市州的国有林场共筹措资金1 200万元投入参保。第四, 要求各级林业部门在安排项目、资金时, 向林场倾斜, 并通过增加木材限额采伐指标, 帮助林场筹措缴费资金。各级林业部门共筹集500万元帮助林场参保。第五, 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衡阳县财政拿出100万元支持4个林场参保, 临湘市政府给2个国有林场共补助了80万元。

六、探索配套措施, 推进改革试点

8.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汇报 篇八

[关键词]改革创新精神;国有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党建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思想引导,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党建思想工作也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步创新。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部分,对国有企业中党建工作的实施与改革创新精神结合在一起,可以为企业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思想指导。

1 改革创新的内涵

改革创新精神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方面,在传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性变革,逐步实现社会经济体制与社会整体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动力的逐步变革发展;另一方面,将创新作为主要的发展动力。,不创新不仅是发展制度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思想创新,应用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引导,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2 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国有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建设的落实

2.1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融合

改革创新精神是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国有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动力,将改革创新精神融合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要保障改革创新精神必须与中国特色色社会主义建设相融合,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中能够党员的带头领导作用,应用“两学一做”做国有企业思想创新建设的思想指导,使国有企业的党员能够从我党发展的理论精华中不断进行思想探究,为国有企业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思想引导。例如:国有企业积极组织党员进行党章、党规等理论知识的深入教育,是党员在不断的学习中对党建发展的精髓深入理解与探究,促进国有企业党员党员队伍建设对改革创新精神的落实,为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2.2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融合

改革创新精神在推动国有企业党建思想工作中的应用,必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制度相融合,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主体部分,实施改革创新精神在党建思想中的引导,需要党员将这种创新发展的思想建设,充分应用到工作生活中,一方面,改革创新精神可以与国有企业党员的工作态度相结合,做好群众带头人,积极探索,乐于奉献,提高人民群众对党建队伍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引导群众提高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党建思想引导中融合改革创新精神也表现在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发挥党员在国有企业经济发展动力中的应用,充分应用党建改革创新的思想建设指导国有企业经济发展,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促进国有企业转型发展,为社会主义整体经济发展提供发展动力。

2.3 与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相融合

改革创新精神在国有企业党建中的应用,是加强国有企业发展地位,推进国有企业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重要思想指导,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精神的应用与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相互融合。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锋力量,国有企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坚持改革,必须为国有企业的党建队伍发展提供发展目标,发挥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作用,例如:国有企业实施企业内部党员队伍建设实施改革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发展中的长效管理机制,坚持改革目标与我党队伍建设的目标相同,达到对我党队伍建设的逐步完善与发展,成为促进国有企业转型与发展的思想发展的不竭动力,指导着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

2.4 与马克思理论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领导者,是保障人群群众基本利益的重要先锋队,加强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党建思想工作中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我党长期建设与发展的思想指导理论入手,从根本上变革国有企业党员队伍中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经济创新发展与思想创新发展提供。坚持党建思想队伍建设中改革创新理论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相适应,即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思想实现改革创新工作的实施要坚持辩证思想,既要看到党建思想实施改革创新对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因素,同时又要克服改革带来的困难,加强改革创新精神在我国国有企业党建思想工作中的作用,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3 结论

改革创新精神是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重要动力,将改革创新精神融合在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思想工作建设中,可以充分发挥党员思想建设对国有企业发展的正确引导作用,提高企业员工的奉献精神,保障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结构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柔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

[2]庄杰.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

[3]徐昕.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D].云南大学,2013.

[4]赵文娟.国有企业党务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

作者单位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靖边采油厂党委工作室

上一篇:生产安全和违章处罚下一篇:部门代码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