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作业(11篇)
1.拿来主义作业 篇一
科社理论与实践
论文题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学校:内蒙古医科大学
学院:研究生学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摘要:在不断推进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完善中国特色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对构建一个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制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有着重大指导意义的。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盛然之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本文论述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性,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义;问题;对策;
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全民素质的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形式,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农民为主体,在政府引导、支持和扶持下,遵循自愿、受益和适度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筹集医疗资金,以互助方式共同抵御疾病,是一种既减轻医疗费用负担,又保障农民健康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既是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大意义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要条件
农民的健康状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要素。不改变大多数农民无法充分享受到医疗保障的现实,就无法保证农民能够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可见,加大对农民健康保障的支持力度,使其有同等的就医机会、适宜的医疗保障水平,改善和提升农民的健康状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利于提高农村的医疗保障水平
从保障的角度看,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医疗费用高,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有所增加。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能够保证广大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会为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利于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差距
目前,农民作为最大的医疗群体,与城市居民医疗待遇差距明显。国家在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方面的投入还相对较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变了过去的集体和个人的责任主体筹资模式,明确了政府的责任和作用。国家可通过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的投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这有利于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差距,有利于促进城乡可持续和谐发展。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利于增强农牧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
有调查资料显示,目前,重大疾病依然是造成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因病致贫、返贫的约占贫困户总数的30%--40%。农民收入水平偏低,难以承担日益高昂的医疗费用,农民收入低——患病——贫困——患病,这样形成恶性循环,无法摆脱贫困。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是组织广大农民团结互助,共同抵御疾病风险,对患病农民给予一定比例的经济补偿,缓解农民再度因病致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长期实行,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贫困的根源,使农民摆脱贫困帽子,逐步走上富裕之路。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现状
1.关于基金运行方面
医保基金是新农合实施的基础,针对新农合基金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方面的研究主要有胡
[1]善联(2004)提出在新农合基金筹集方面,中央和省、市(地)政府的财政拨款往往比较滞后,[2]存在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因此应该引起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李丹(2009)结合黑龙江省
新农合资金核算和管理工作实践提出,新农合从试点以来全国都没有统一会记制度的历史,各经办机构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需要对明细科目设置作必要的补充,使新农合账目更清晰明了。
2.关于支付方式方面
对新农合的支付方式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在2010年卫生部召开的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工作交流会议上,卫生部副部长刘谦表示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要锐意创新、因地制宜
[3]并夯实基础,积极学习先进试点经验,使支付方式成为控制医疗费用的关键措施。姚岚,[4]陈瑶等(2009)利用博弈模型分析得出模型的均衡解,即经办机构选择预付制与后付制相结
合的混合支付方式,才能使医疗机构有动力控制医药费用,并为新农合制度带来利益均衡,维持其可持续发展。
3.关于绩效评价方面
国内近年来的评价理论大多基于美国学者Avedis Donadedia提出的质量评价理论,即把
[5]评价分为结构、过程和结果三类。如杜进林(2006)构建的新农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新农
[6]合制度的基础条件、运行过程和运行结果三方面进行评价。就评价范围而言,王小峰(2004)
等对云南开展新农合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评价的,如由北京大学等单位组成的评估工作组2006年对第一批新农合试点县(市、区)进行了全面评估。
4.关于影响因素方面
由于我国新农合为农民自愿参加,但影响农民参加新农合的因素有很多并且都可能影响
[7]我国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对此,肖慧欣,陈烈平(2008)认为在新农合实施过程中,法律
[8]法规体系的不健全是影响农民参与的重要原因。姚卫光,陈晓生等(2009)认为政府的宣传
力度和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也是影响农民参合的重要因素。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
1.筹资机制不稳定
由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使得各地的财政状况和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民收入状况有很大的差异。同时,由于新农合的指导思想是“低水平、广覆盖“,使得现有筹资水平还是低水平的筹资,与城市医疗保险相比,2005年城镇职工年人均筹资额已经
[9]达到1 142元,而农民年人均筹资只有41.5元,城镇职工人均筹资额是新农合的27.5倍。
另一方面,基层财政困难,难以保障持续投入,也是导致新农合筹资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按照目前中央财政实力水平来看,为每个参保农民拿出20元的补助不是大问题,但对地方财政特别是中西部财政而言,确保为每位参保者配套20元资金仍有一定的难度。
2.完全意义上的自愿参加原则带来的弊端
完全意义上的自愿会增加制度运行成本,会降低参保率,不利于发挥互助共济的作用。在坚持农民自愿的情况下,要维持一定的参保率,需要做大量的动员和宣传工作,使得说服成本大。另外,在自愿模式下还会出现“逆向选择”,即愿意参加的都是有医疗需求的。从总体上看,他们欢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但涉及到交纳费用时,又往往有选择的进行接受。年老多病的愿意参加,而健康的年轻人参加的意愿降低。因此,片面强调执行自愿的原则,是无法体现出互助共济精神的,也不利于提高参保率。
3.补偿机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方案并不合理,普遍存在起付线高、封
顶线低、报销比例小等问题。加上医疗费用的增长较快等原因,参合农民家庭年医疗费用支出并没有减,甚至还有较大增加。2007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346.6亿元,补偿
[10]支出受益4.5亿人次,每人次实际补偿受益仅77元。小病报销太麻烦、大病补偿比例低,无法达到新农合设立的目标,不足以解决农民有病不看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对农民就失去了吸引力。
4.医药配套不合理。
新农合制度中,只有具备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与药品供应体系,才能够在参保农民患病时给予及时、有效的诊治,才能真正化解农民的疾病风险。事实上,不少地方政府出于财政配套资金的压力将负担向农村医疗机构转移,而农村的医疗机构均已市场化,自负盈亏。因此,这部分负担很自然地会向参合农民转移,加上药品流通体制存在的问题,很多药品在合作医疗定点机构的实际价格远远高于药店或是民营医院的价格,甚至不少医院通过“以药养医、以检查费养医从而增加收费,无疑加重了患病农民的负担,影响了新农合的保障效果。
5.定点医疗机构行为不规范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变,再加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不到位,导致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问题日益突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试点中,定点医疗机构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如医疗机构对参合农民开大额处方,用药不合理、不规范;进行不合理化验与仪器检查;不坚持出入院标准,随意放宽入院指标,挑选住院病人,推诿重危病人或人为分解住院;违反规定,自立项目、自定收费标准等等。
6.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低下
乡村两级卫生医疗机构是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内的各项农村卫生工作的载体,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财政投入不足,乡镇卫生院房屋破旧,一些贫困地方的卫生站甚至还存在着危房;医疗设备落后,设备多还是“老三样”,医务人员短缺,且整体素质不高,学历偏低,长期得不到培训,技术骨干流失严重,很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医疗卫生及保健需求。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措施
1.强化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障中的责任
医疗保障尤其是公共卫生保健,是典型的社会“公共产品”,它要面向全社会。农村人口萎缩及老龄化的发展态势,决定了政府应对农村医疗服务承担更大的责任。因此,国家应当在医疗保障方面给予农民更多的支持和保护,将农民医疗保险制度纳入国家社会保险的总体规划,这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国政府应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着手。
1.1增加财政投入。
各级政府应当把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贴作为一项预算内财政支出,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保证资金的稳定性,并根据财政状况不断地增加投入。同时,政府还应该要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支持,广泛吸纳各种社会慈善捐赠,以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1.2有力的政策支持。
国家或省级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得到法律的保障和监督,从而解决认识上的不同,保障和促进这一制度的规范、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
2.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可以是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基于我国新型农村医疗的保障水平过低的现实,应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2.1基本医疗保障。
我国农村幅员广大,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为农村实施统一的全国范围的社会保障,在一段时间内很难实现。不同地区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不同的农村医疗保障模式安排,保
证广大农民能享有基本医疗权益.2.2补充医疗保障。
以新型合作医疗为核心,鼓励农民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医疗保障问题,如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会员集体投保,如印度的私人医疗保险,分流较富裕的农民,为农民看病提供基本保障外的补充.2.3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国外对于贫困农民多是由政府提供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这项制度对于维持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目前来看,主要采取减免贫困农民医疗费和合作医疗缴费、给予超过一定数额医疗费的重病农民适当的一次性补偿等形式。
3.高度重视初级卫生保健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卫生改革中曾经一度放弃初级卫生保健政策,转为市场化取向,但事实表明这一转向并非行之有效。这从反面说明了应当重视初级卫生保健战略。因此,发展中国家有必要调整初级卫生保健机构与二、三级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将更多的财力和人力转入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搭台“,由初级卫生保健“唱戏”。在社区卫生筹资上,对卫生服务供方大量投入的同时,通过健康卡制度实现对需方的投入。需方投入作为一种引导金,带动了居民对健康保障的投入,形成共同筹资。
4.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医疗保障体系
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合作医疗保障体系,进行适时的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这也是政府应当承担的一项责任。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鉴于农村医疗保健问题的特殊性及易变性,适时的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有其内在必然性。在我国的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尚未完全成熟,市场不可能自发地进行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完善相应制度,因而,主动地适时适地进行制度的设计、完善与发展也应是政府必须承担的一项职能。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展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它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一段较长的实践过程,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制度的日益完善、农民积极参与、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完成。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的问题主要有:(1)对农民工、失地农民参加新农合机制以及新农合与城镇医疗保障衔接机制进行深入研究。(2)对商业医疗保险如何经办新农合以及他们如何相结合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使得研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总之,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时期发展农村卫生和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当前,我们需要抓住目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良好机遇,不断完善、大胆创新、积极推进、逐步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切实重视和各方的积极配合下,新农合这件为民、便民、利民的好事一定能办好,广大农村居民一定能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
参考文献
[1] 胡善联.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运行状况[J].中国卫生经济,2004,23(9):24·2
5[2] 李丹,姜淑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核算中明细科目设置的建议.中国卫生经济,2009,28(5):6
3[3] 刘谦.积极开展支付方式改革整体推进农村卫生工作——在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工作交流会议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http:///publicfilcs/busincss/htmlfilcs/mohzcfgs/s7857/
20100246037.htm
[4] 姚岚,陈瑶,项莉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混合支付方式的博弈模型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2(9):6-8
[5] 杜进林,李颖琰,王禄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3):257-259
[6] 王小峰,黄兴黎,杨铨.云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研究卫生软科学,2004,18(6):293.298
[7] 肖慧欣,陈烈平.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浅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5):329.33
1[8] 姚卫光,陈晓生,周曼萍.广东省揭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情况调查田.卫生软科学,2009,23(5):487-488
[9] 高广颖.试论新农合报销补偿比例[J],<中国医疗前沿》,2007年第8期
[10] 张晓、刘蓉.社会医疗保险概论[J],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2.拿来主义作业 篇二
课外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自然延伸。课外作业是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直为中国教育界所重视。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 也提到了课外作业问题。但是, 教师们对学生在课外作业过程中心理, 情感等方面的关注, 以及对课外作业有效设计的相关研究还没有达到足够的重视程度, 因此, 课外作业的负担问题一直存在。21世纪, 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改革, 进步的理念, 多层次的课程结构, 丰富而鲜活的课程内容给基础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随着课程理念的更新, 课程内容的生动化, 教学方法的创新化, 课外作业如何与时俱进, 如何反映新课程的要求, 已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美国教育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 美国课外作业设计体现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对中国课外作业有效设计有一定借鉴作用。本文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角度, 探讨如何优化中国中学课外作业设计。
一、杜威的主要教育理论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学校即社会, 教育即经验的重组以及在做中学等诸方面的理论。
1.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活把学校教育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 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第一个重要的教育观点, 也是杜威对教育本质的一个基本看法。在杜威的著作《我的教育信条》中, 杜威阐述了学校必须体现目前学生的生活,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因此, 最好的教育是从真实的生活和经历中学习。学校生活应该是学生生活的一种形式。在教育精神方面最需要的改革, 就是从现在的生活中表现出教育的意义, 而不要把教育看做仅仅是对将来生活的准备。
杜威认为理想的学校能够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匹配。学校生活应该符合学生的兴趣和成长的需要。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学生能力的刺激来实现的, 而这种刺激是由学生生活中的各种要求引起的。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写道, 不通过各种生活形式来实现的教育, 结果往往是呆板的。这种教育与生活脱节, 只注意专门性、技术性的东西和书本知识, 就不能使学生成为美好生活的审慎的创造者。理想的学校生活应该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 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2.教育即生长
1916年《民主与教育》出版, 杜威在其书中提出教育既生长的理论。生长是一个持续的, 经历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人类的心理发展是一直持续的。学生的天赋和能力都经历一个持续的并具有阶段性的心理成长过程。杜威认为, 从“生长”的理论出发, 教育是持续不断的, 乃至终生的。
正规的学校教育过程的最大意义, 就在于使受教育者能获得更进一步的教育, 使他们对于生长的条件更为敏感和更能利用。在学校里, 教育被认为是学生在身体, 心智以及适应物质环境和社会关系的能力方面得以生长或成熟的一个过程, 学生的基本任务就是生长或成熟。对于个人来说, 知识的占有, 技术的习得, 和教养的形成并不是生长的终止, 而是生长的记号以及继续生长的方法。学校的一切都必须考虑正在生长的学生, 尤其重要的是要考虑正在生长的学生的倾向, 动机, 和兴趣。杜威强调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重组
在《经验与教育》中, 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重组过程。学生的能力在经验重组中得到提高。教育的过程是不断改造或改组经验的过程。所谓经验的改组或重组与杜威经验论里的经验的“连续性”有关。在杜威的哲学术语里, 经验表现为主体与客体, 有机体与环境的一种相互作用。连续性原则指人最初的经验来源于先天的能力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例如做事探究的本能。但在人的一生中要不断经历, 改变各种事物, 在活动中获得的新的经验增加到原有的经验中以后, 就会对原有经验进行改组改造。
学生经验的不断重组有两点意义:其一是增加经验的意义, 即使学生认识到过去未曾感觉到的事物的联系;其二是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就是学生在参加某种有意义的活动时, 一定知道他再做什么和预料到将会发生的结果。杜威的这一思想将认知, 获取经验与行动结合起来。他认为一切教育存在于这种经验之中。
4.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学生的社会生活是连接教育与成长的纽带基础, 是学生一切训练和生长的相互联系的基础。他认为教育应该引导学生适应周围的环境。第一是要引导学生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 第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的调节自己去适应新环境。如果学校与社会生活相脱离, 那么学校就失去了它的基础。在《学校与社会》中, 他提出理想的学校应该是社会的雏形。
杜威强调学校生活应该包含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学校教育内容应该与校外生活有联系。在杜威看来, 学校与社会隔离是学校教育的最大浪费, 致使学生既不能完全和自由地运用他在校外获得的经验, 也不能把学校里所学到的东西应用于校外日常生活。
5.在做中学
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重组”为依据, 杜威又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并提出了举世闻名的“在做中学”的观点。在《明日之学校》一书中, 他明确提出, 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杜威指出传统教育强调让学生静坐、静听,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的经历经验。所以他提出了“在做中学”的教学原则。此教学法倡导通过不同的活动和任务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 而不是仅通过背诵记忆和听老师讲授。在杜威看来, “在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 也就是知与行的结合。
杜威明确指出, 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 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例如怎样走路、怎样谈话、怎样操作机器、怎样写字等。学生在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 通过富有成效的创造性的运用, 才能获得和牢固地掌握有价值的知识。“在做中学”是自然发展进程的开始。“在做中学”是学生的天然欲望的表现。“在做中学”是学生的真正兴趣所在。
二、如何优化中国中学课外作业设计
中学基础教育一直受社会各界关注。为了不断增强今天的中学生在未来全球化经济竞争的能力, 使他们能够面对和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学校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们四项素质:国际视野, 灵活的思维, 信息的掌控和人际的合作。课外作业是教学设计中的必有环节, 也是培养以上四项素质的重要环节。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 美国的课外作业设计重视接近学生生活, 重视实践活动, 思维技巧和创造性, 培养收集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中国改革课外作业设计有借鉴意义。下面笔者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角度, 探讨如何优化中国中学课外作业设计。
1.对课外作业设计的重新认识
在我国, 早在三千多年前, 孔子就提出了“学而时习之”的论说。他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必须及时巩固消化, 而一直以来针对如何巩固消化知识的一种最为普遍的观点认为, 教师布置学生写作业即为最好的形式。长此以往, 教师一直是在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知识而布置作业, 由此导致人们产生了一个思维定势, 形成了错误的目标定位, 即作业主要是为了巩固和消化, 而非拓展和培养。因此就忽视了知识拓展和能力培养的作业设计。课外作业通常只局限于课后的几道思考题或教辅材料中的练习题。这种拘泥于书本, 拘泥于读写, 限于室内的作业大大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 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与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当代不能相适应。因此, 对于课外作业正确的目标定位和内涵理解很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认识。
综上所述, 作业的设计应该符合以下标准:具有明确的目标, 为学生留有选择的机会;接近学生生活;强调思维技巧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要借助信息收集;方便实际操作, 运用多媒体, 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有效评估;允许学生重新思考, 修订和改善他们的作业成果;允许学生与他人合作并共享成果;具有充分的时间与资源, 其难易程度应该是大多数学生都有能力完成的。
2.对课外作业设计的建议
(1) 课外作业设计首先要贴近生活
美国许多学校的教师已经意识到, 为了给更多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就必须改变课外作业的内容。他们相信最好的办法就是赋予课外作业一种全新的概念, 称之为贴近生活 (real life) 。这种课外作业与学生个人情况紧密相连, 适合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生活背景。这种课外作业能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知识的价值, 同时又能够使学生对学校产生积极的态度, 因为他们知道这种课外作业培养了他们的生活能力。原因很简单:当鼓励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时, 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特别深;当学生意识到所学的知识会马上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时, 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就越发有意义。
课外作业可以不是简单抄写和计算之类的练习, 可以越来越多地包括学生生活中那些发生在教室之外的有助于培养身体的、社交的、感情的、精神的和智力成长的那些经验。作业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或是读书、听广播、看电影, 或是听邻居长者讲亲身经历, 或是假日旅游, 或是去田野乡下做调查。
例如, 看电视也可以成为课外作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或同学一起看与学科内容有关的电视节目, 鼓励学生看电视, 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当他们看到电视中提到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内容时, 他们便会回忆课本和老师所讲的有关知识, 期待更好地理解这一节目。特别是学生们看完电视之后, 第二天上学时把从电视上获得的有价值的信息讲给别的同学听时, 这种课外作业的意义就更明显了。
为让学生认识学习的价值, 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学习动机, 课外作业可以是生活中的数学和科学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制作蛋糕或冰糖, 通过帮助家长摆放家具等活动, 可以掌握化学反应的定义, 物理中温度与体积的关系, 数学的测量等知识。通过超市购物, 参观天文馆、博物馆、动物园等, 学生可以掌握数学运算知识、天文地理知识、动植物知识等。通过外出旅行, 在旅行过程中, 学生认识路标、车牌、阅读地图、注意汽油损耗、观察沿途的风土人情、气候变化, 也可以掌握数学运算知识、天文地理知识等。
(2) 课外作业的内容应该侧重于技能而不是可陈述的知识
课外作业设计应该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促进学生观察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侧重于技能而不是可陈述的知识。
例如, 当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时,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向社区成员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及其影响, 并通过手工制作, 实验观察, 访问图书馆, 搜索相关网站, 查阅地图, 实地拍照, 编写学习报告以及制作网页等各种积极的学习行为来增强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了解以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设计未来职业所需知识的课外作业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 开始重视职业生涯教育, 认识到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美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自主职业选择意识;教给学生一定的职业技能;让学生认识到技能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与意识。因此, 在课外作业中通过设计各种不同的活动让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与职业所需的技能相融合。
例如, 榻榻米数量的计算, 房屋的设计, 商品折扣的计算, 古代文物的估计与比较, 这些作业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建筑设计师、售货员、考古工作人员等职业类型, 展示了这些职业所需的学科知识与技能。
这样的课外作业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毅力、责任心、自信心、成就感和时间管理能力等方面都会表现出积极的作用。教师也可以从课外作业中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天赋和才能, 比如音乐、美术、戏剧、机械和建筑等。老师还可以专门设计课外作业以帮助学生学会管理时间, 制订学习计划, 培养学习能力和发展研究能力。在家里, 在家长的帮助下, 学生可以计划自己在不同的技能训练上所花的时间, 要使用到的书籍以及资料的数量。为完成作业, 他们需要与家长和同学商量安排。
三、结语
总之, 中学课外作业的设计应该具有创造性和思考性。这样, 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鼓励他们不断创新, 同时, 也可以改变简单重复型作业带来的做作业敷衍和相互抄袭的不良现象。
参考文献
[1]单中惠.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杨汉麟.外国教育名家思想.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赵祥麟, 王承绪.杜威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4][美]凯瑟琳·梅休著.赵祥麟, 王承绪, 赵端瑛, 顾岳中译.杜威学校.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5]胡庆芳, 杨翠蓉, 季磊, 李爱军.美国学生课外作业集锦.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6]李安.美式教育成功之谜.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
[7]杨慧敏.美国基础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3.拿来主义作业 篇三
关键词:新课标;建构主义;合作学习;英语;假期作业
假期作业使学生在假期里保持学习状态,是学期间过度的重要纽带。而当下,首先在高中英语假期作业方面主要注重于一些乏味的抄写,死记硬背,没有针对性,没有重点,缺乏趣味,量大,且质量不高。其次在教师方面,大多数老师都是在开学时收齐假期作业,但并没有时间进行批改和评讲大量的假期作业。最后在学生方面,在假期来临时,统一发放和布置的大量作业,首先在心理上就给了学生巨大的压力,并且大量枯燥的作业也使学生失去了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英语假期作业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反而只是学生和老师的负担。
一、假期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
1.新课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03)指出,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和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英语假期作业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做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也是很必要的。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仅是语言的积极接受者,更是学习的主体,是积极的创造者。(杨晓蓉,2010)建构论提倡布拉菲(Bruffee,1993)所说的合作式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的交流起着主要的教育作用。一个人通过加入、联合和批判性地考察别人的观点来学习,通过互动还有可能产生各种新见解……当学生的小组尝试形成一种观点,创造一个剧本,建议一条原则等诸如此类的活动时,他们将不再受某一狭窄学科内容所仅有的几种工具的束缚。相反,他们应该为了自己的目标自由地遨游于任何必要的领域,以任何必要的方式,如搜索、借用、抽取、兼并、重组、联合等,来达到最有效的结果。(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2002)
二、新课标下基于建构理论的假期作业新模式
1.小组的建立
首先,在小组规模方面,提倡4~6人一组,人数太少,会导致交流不够;人数太多,会导致有的学生容易被忽略掉,或者导致交流不充分,形成小团体。其次,在分组方面,“合作学习小组主要是以异质小组为主。异质小组通常是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民族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王坦,
2004)在每个假期的小组成员应该更换一次,以便让更多的学生相互交流。最后在小组的建设方面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制度的建设,比如规定每次学习的时间,小组成员迟到或缺席时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惩罚;小组的荣誉感和集体感建设,要让学生认识到组员是集体的成员,要在做好个人工作的基础上服从整体;分工要公平合理,确保每个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到学习中。
2.作业形式
通过对比分析,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共同学习和小组调查比较适合用于高中英语假期作业中。
(1)共同学习
让小组预习下一学期的1~3个单元,罗列出新的知识点,或者让小组共同复习已学过的内容,并归纳总结,列出每个小组成员开始没有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小组成员帮助,大家讨论、学习后,对自己学得不牢固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是小组成员共同感兴趣的与英语学习有关的内容。提倡让学生学习课本内容与课外内容相结合的知识,这样既巩固了要求掌握的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2)小组调查
人教版新课标的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culture corner
这一板块,可以将这部分的内容稍加延伸设计成小组调查的题
目。这样既贴近教材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迎合了高中英语新课标对培养跨文化意识提出的目标。
3.成果
首先,成果可以多样化,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除了一般的纸质作业,还可以有利用短剧表演等的作业成果,多样化的成果表现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展
示自己的能力。其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定期发邮件、或者打电话给老师汇报作业的进展、成果,如此作业也能得到及时地批改及评价。最后,每个小组应在交上的纸质作业中写明小组的分工、进度、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等具体事项。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基于建构主义的合作学习运用在高中英
语假期作业中,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让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利用各种资源搜集资料,探索、发现。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设计好合作学习的内容,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及时解决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金超.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创新英语作业模式[J].科技信息,201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高文,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3-34.
[4]李永兰.改革英语作业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J].河南教育,2005(11).
[5]刘毅.新课标背景下的英语作业改革[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6]彭涛.莫让假期作业成“鸡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1).
[7]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8]王玉宇.新课标下高中英语作业布置及评价[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Z3).
[9]雅各布.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M].杨宁,卢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10]姚超英.改革英语作业形式,提高英语教学效率[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9).
[11]杨玲红.新课标下英语作业设计的尝试[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2010(07).
[12]杨晓蓉.英语听说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海外英语,2011(09).
[13]周艳.新课改下英语作业设计改革的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0(13).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4.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作业 篇四
世界十大未解之谜观后感
我们在马克思课上观看了《世界十大未解之谜》,影片分别介绍了麦田圈、都灵尸衣、圣迹、“大脚”、鬼魂、信仰治疗、人体自燃、超感知觉、UFO、Life after death这十种都还不能通过当下的科学手段来解析的谜团。
其中的鬼魂最让我着迷,它代表的会不会是一种我们未知的物质形式或是一种特别的存在方式呢?还是另一个世界的投影?对它的研究会不会发展出另一类科学,一门与当今任何科学都不相同,但是可以给当今的科学带来一种全新的认识,并实现突破式的发展的科学。这让我想到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发展的真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发展,这些问题都不再会成为问题。
对于十大未解之谜中的另一个,Life After Death,我似乎有过影片中描述那种穿过一条长长的光眩的隧道的经历,但并非是在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没有看到逝者,这是一种遗憾,但又不能不说是一种幸福了。也许这是我们尚未能完全了解的人体给我留下的又一个神奇之处吧。
但无论世界出现了哪些谜团,唯物主义的大势终不可挡,而作为其中最高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将带领我们揭开这个世界秘密。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主要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证明,而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纲领。三者通过逻辑关系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它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能为我们解开上述谜团以及认识世界提供指导作用;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于我们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给我们揭开谜团以方向上的指导。
在这次课上,我认识到了科学的发展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我们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提高知识水平,为人类的发展添上一砖一瓦。
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1 篇五
美索不达米、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
材料2: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克服各种浪费现象。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材料3:2002年 9月中旬,英国外交部国务大臣麦克沙恩博士访问重庆,当他看到餐饮业还在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时发出一声惊叹:“难道他们还在„吃森木‟吗!”(见9月16日《重庆晚报》报道)的确如此,仅重庆市每天使用的一次性木筷至少有200万双,而一棵成材大树只能制作4000双木筷。也就是说,每天重庆人至少“吃”掉500棵大树,一年就是18万多棵树,就是整整一片1800亩的大森林啊!而就全国来看,数量就更惊人了——据资料介绍,国人一年要吃掉一次性木筷450亿双,且每年还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约150亿双,算下来就要砍1500万棵树!对此,有关专家们已经多次
作出预警:照此目前的木材消耗速度,我国现存的森林资源将在10年内消耗完。 据说我国目前出口木筷能换1亿多美元的外汇。其实这也是得不偿失的买卖。据专
家测算:一棵50年的大树,能为人们创造生态价值、社会价值20多万美元,而如果将其砍掉做成木筷出售,仅能换回2000多美元。就因为出口能换回一点“现利”,就不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而不惜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此举太短视了。
6.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作业 篇六
题 目:唯物史观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影响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班 级:研091班
学 号:2009001042
姓 名:王 维 波
唯物史观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影响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摘要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书的第二章重点阐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限于知识水平和认识深度,本文仅简单谈谈唯物史观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过程中的影响。关键字唯物史观 社会主义 空想 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去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使唯心主义从历史观中被驱逐出来了。唯物史观科学的伟大意义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它在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的同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具有指导意义。唯物史观的创立
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研究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唯物史观的创立,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和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建立和发展,是唯物史观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相联系,现代工业无产阶级发展壮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一方面,为唯物史观的创立提供了阶级基础;另一方面,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发展,无产阶级也迫切要求从理论上说明自己的历史地位、使命和作用,说明社会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为它们的斗争指出正确的方向、道路和方法。而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
唯物史观的创立也和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主观条件分不开。他们个人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都有一个转变和发展的过程,他们都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他们创立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是在积极投入革命的工人运动的实践过程中,在与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错误的社会历史理论作斗争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人类思想的优秀成果中逐步创立的。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在社会历史领域内,唯心主义占着统治地位。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把唯心主义从最后的藏身之所——社会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使关于社会,关于社会规律的学说成为科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及阐述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恩格斯在两篇文章中对此曾做过具体阐述:一篇是《卡尔·马克思》,一篇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这两篇
文章中,恩格斯没有具体使用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这个词,但他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明确提出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他说:“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被提出来了。”在该书的《1892年英文版导言》中,恩格斯明确指出,“本书所捍卫的是我们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东西”。他还说,不仅在英语中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名词,而且在其他许多语言中也都用它来表达这一种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作了两处概括性表述,指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唯物史观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他的前提观点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出发点是唯物的辨证的,他是区别空想社会主义试金石,更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第一,根据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这就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从抽象的理性和正义的观点出发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的缺陷,科学地证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第二,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样就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从头脑中构思社会改革的蓝图与和平实现社会主义的幻想,提出了从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中去寻找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冲突的途径,说明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局。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物质的东西只有用物质的力量才能摧毁,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企图通过阶级调和来实现美好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空想,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
第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这就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在个别天才人物的出现上的错误,说明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解放自己。
当然,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也有重要意义。然而就唯物史观来说,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唯心史观,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中去探求未来理想社会,从而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它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阶级调和的思想,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两个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的产物,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正确道路。它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把无产阶级看作值得同情的受苦难的阶级的观点,发现了无产阶级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从而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它成为整个无产阶级建设新世界的强大武器。唯物史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精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不仅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根基,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而且也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哲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其理论精髓。正确理解这一哲学理论的深刻内涵,最终应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层面上去把握分析。为此,我们必须要了解如何运用唯物史观来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从而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社会发展的新的实践中,又应学习怎样坚持唯物史观,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7.拿来主义永不passe 篇七
对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 是鲁迅一直非常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当时, 他的批判都有针对性, 是针对着全盘继承论和全盘否定论两个极端的。两个极端当然都不对, 他反对走这两个极端。如能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为指导, 另外探索正确的道路, 本来完全有可能, 但由于缺乏“沉着, 勇猛, 有辨别, 不自私”的精神、态度和能力, 不少人反而彷徨, 甚至害怕起来了, 对文学遗产采取了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态度。正是针对着这种新情况、新问题, 鲁迅写了这篇《拿来主义》。这篇文章中的基本观点, 全面而且形象生动。七十多年虽已过去了, 今天读时仍觉得蕴意深邃, 充满睿智, 富含着哲学价值与科学精神。
后来, 毛泽东对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 给予最精辟的指示:“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正是对拿来主义最精确的注解。
一、拿来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我们要把拿来主义看作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其实, 严格说来拿来主义不能称作“主义”, 主义的概念是表示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与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观点、理论和主张。同时, 主义具有极强的排它性。但是, 拿来主义从产生到应用和发展, 都不具有强制性和排他性, 而是成为放之四海的万能定律, 是一套十分科学的理论。
譬如罢, 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 且不问他是骗来的, 抢来的, 或合法继承的, 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 怎么办呢?我想, 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 “拿来”!
好一个“不管三七二十一, 拿来!”这是否有些武断?不, 我们且看“拿来主义”者拿来之后的做法, “他占有, 挑选”, “我们要或使用, 或存放, 或毁灭”, 这就由看似武断的做法而成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了。如果不先拿来, 许多有用的东西就被抹煞、毁灭了, 还谈什么使用与存放?对旧文化, 当然需要“挑选”或“毁灭”, 这有利于择取, 但若像“孱头”“昏蛋”“废物”一样, 因为“怕”而逃避, 因为“怒”而放火烧, 或因为“羡慕”而接受一切, 都是错误的做法, 当然也是不符合拿来主义理论的。他们实际上是要毁灭遗产, 把遗产大批大批地烧光, 或用行政命令投入冷宫, 这还怎么能进行择取, 从而为我所用、如何谈得到继承和发扬呢?只有首先拿来了, 不毁灭掉, 才能进行择取。
鲁迅的拿来主义思想主张之所以特别有力, 即在富有科学性。它的革命性与科学性是统一的, 而科学性则始终是基础。在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如此, 在对待其它任何问题上依然是这样, 我们把它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来学习和套用。
二、拿来主义是一种哲学理念
拿来主义的方法在各个领域为我所用, 成为指导我们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先生的拿来主义阐明了保存遗产与开创新业的辩证法。他说:“我已经确切地相信:将来的光明, 必将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 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 (《集外集拾遗·〈引玉集〉后记》) 你要在文艺上有所开拓, 有新的建树吗?那就要保存遗产。保存当然不同于保古, 不是为了复古。保存下来也不是模仿和照搬, 而只能是为了择取优点。
拿来主义的原则首先是“占有”, 即“不管三七二十一, ‘拿来’!”因为“没有拿来的, 人不能自成为新人, 没有拿来的, 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鲁迅既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畏首畏尾的“孱头”, 又批判了那种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性”强, 而故意毁灭遗产的“昏蛋”。对于这些貌似警惕性很高、革命性很强的“孱头”和“昏蛋”, 鲁迅透过表面现象, 看出了他们的实质。鲁迅清醒地、坚决地反对了他们所代表的错误倾向, 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清了第一层障碍。
拿来主义的方法是“挑选”, 即“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鲁迅把旧的遗产区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对人民有益无害的 (即“鱼翅”) 要“拿来”, 而且“使用”, 使之有益于人民的身体健康;一部分是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 (即“鸦片”) , 则要一分为二, 正确地吸取、使用它的有用的方面, 而清除其有害的毒素;还有一部分是人民根本不需要的 (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 , 原则上要加以“毁灭”, 有些则酌留少许, 送进博物馆, 以发挥其对人民的认识和教育作用。总之, 是要在“拿来”之后, 严格地挑选, 从而决定取舍, “或使用, 或存放, 或毁灭”, 而不是兼收并蓄。对于那种“接受一切, 欣欣然的蹩进卧室, 大吸剩下的鸦片”的“废物”, 也就是那些“全盘继承”论者, 鲁迅投以厌恶和鄙夷。这就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清了第二层障碍。
对于拿来主义者的要求是对于智者的要求,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 勇猛, 有辨别, 不自私”。
拿来主义的目的是创新, 即“主人是新主人, 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占有”“挑选”都不是目的, 目的是为了新文艺的创造, 为了推陈出新。但是, 要想很好地推陈出新, 就必须勇于批判继承。因此鲁迅说:“没有拿来的, 人不能自成为新人, 没有拿来的, 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三、拿来主义富有极强的生命力
拿来主义诞生以来, 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重大变化, 由半殖民地半封建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又经过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计划经济时期、文革十年, 之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七十多年来, 拿来主义总是以它的科学性和哲理性散发着魅力, 在每一个时期指导着我们的工作。我们发展它、使用它, 使其成为富有极强生命力的科学理论, 不同的时代赋予它不同时代的精神, 要看到它是与时俱进的。所以, 我们读鲁迅探讨其思想和精神, 就是看它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鲁迅是理性的代表, 毛泽东在1940年1月《新民主主义论》中称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 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在对鲁迅的评价上, 毛泽东力排众议、慧眼识珠, 高度评价鲁迅的价值。不管怎样, 都是凡庸者难以企及的大智慧。鲁迅的思想在中国的价值就是:对中国人精神的深刻反思和对黑暗的坚韧反抗。鲁迅所承担的历史的职责, 也是他恒久地一直延续到当代的最重要的价值。先生未卜先知, 真不愧为先贤圣哲, 透视了我们国民的灵魂。《拿来主义》中使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是世纪寓言, 在那个“大宅子”里充满着“鱼翅”、“鸦片”、“烟枪”、“烟灯”, 还有一群“姨太太”。先生运用拿来主义的正确方法分别进行了妥善处理, 但是先生早已经千古, 只有思想存世, 不然如果亲眼目睹今日的“孱头”、“昏蛋”和“废物”们, 肯定气死。
先生告诉我们:“看见鱼翅, 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 只要有养料, 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只不用它来宴大宾。”衷心地谢谢先生了, 萝卜白菜我们还是遵照先生的嘱托, 天天都在吃的。不过, 鱼翅还是留着“宴大宾”了, 因为姑且不说没钱, 就是有钱, 也是没有吃“鱼翅”的资格的, 因为这“鱼翅”可不是有人以为的有钱就能买到的, 它永远都只是那极少数拥有真正VIP卡的“大宾”们的专利。
“看见鸦片, 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 只送到药房里去, 以供治病之用”。时代在进步, 技术在更新。“鸦片”已经改成“白面儿”了, 而现在又有什么“冰毒”“K粉”“摇头丸”“迷幻蘑菇”之类的花样, 还有“姨太太”们侍候着。至于“烟枪和烟灯”, 鲁迅先生说:“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 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对不起了先生, 现在“废物”们不用那些破玩意儿了, 将由注射器、幼猫奶瓶取而代之。
“还有一群姨太太, 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要不然, ‘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姨太太们没有走散, 当今社会里的姨太太们却是“挥不去”“拂还来”, 真是一群恼人的“姨太太”。
我们确实看到“拿来主义”如今是真的有些危机了。
大凡腐败, 准有“姨太太”参与;只要官员倒台, 就有一群“姨太太”浮出, 只要是“款儿”或“腕儿”, 无论大小, 必须有一群“姨太太”, 这似乎成了定规。二奶敢于举报三奶, 可见其勇气可嘉;甚至于竟然雇凶杀N奶, 可见其捍卫自己的地位和“尊严”的决心, 她们似乎合理合法, 拒不走散。
如此看来, 拿来主义任重而道远。因为“孱头”、“昏蛋”和“废物”们太多太多了, 虽然宅子是新宅子, 主人还没有刷新。因为这个人缺乏“沉着, 勇猛, 有辨别, 不自私”。那么, 拿来主义的存在就尤为重要, 拿来主义的斗争就不能停歇, 拿来主义的力度还需加强。
最近, 我们高兴地看到《阿凡达》拿来了, 沃尔沃也拿来了。拿来主义正在以极强的生命力为我所用。
四、掌控拿来主义的精魂
改革开放以后, 国门敞开, 大量国外的东西涌入中国。这涌入的有先进的科技, 但同时也有许多腐朽的东西。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 在一次欢迎宴会上, 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 贵国改革开放, 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 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 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 博得满堂喝彩。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 不会变成资本主义, 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 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 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显然, 冯骥才先生正确理解了拿来主义的精魂, 做到“取其精华”“洋为中用”了。可以肯定地说, 鲁迅式拿来主义是本世纪后半部分我们对待西方现代性知识进入的主流态度, 并支配着我们的实践行为。
总之, 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 或存放, 或毁灭。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 勇猛, 有辨别, 不自私。
新时期以来, cartoon (卡通) 拿来了, Internet (因特网) 也拿来了。我们从中受益巨大, 却又害苦了许多懵懂的青少年。
屡战屡败的中国足球也很会重新“阐释”拿来主义, 也很大胆地将外国足球的东西拿来。这些人“以职业的标准拿钱, 以非职业的标准比赛训练” (国安教练乔利奇语) , 丰厚的待遇却让他们干着糟踏中国足球的龌龃之事。中国球员和官员们竟然干出了有违体育道德精神的事, 甚至走到了违法犯罪了邪路上了。
近年来流行的所谓“日韩流”现象, 有些人追逐日剧韩剧可以用狂热和痴迷来概括, 娱乐到了盲目跟风的份上, 是不是像白痴似的啊?我们在认可日韩文化的同时, 还要清醒地以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的精神去对待今天的日韩文化。崇洋也不能媚外, 看来“这人”一定要具备“沉着, 勇猛, 有辨别, 不自私”的充要条件。“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 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
掌控拿来主义的精魂, 把它作为科学的理论去正确地学习和使用, 赋予它崭新的内涵, 用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刷新, 拿来主义就成为一个不老的方法论。
摘要:“拿来主义”一词出自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七十多年来, 我们一直在运用它对待古今中外文化遗产, 它成为我们处理问题的科学理论;它的内涵充满着深刻的哲理性, 使用者要正确把握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 掌控拿来主义的精魂, 与时俱进, 不断刷新, 使之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拿来主义,科学理论,哲学理念,生命力掌控精魂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意见的批示.
[2]徐中玉.创新必须择旧──读《拿来主义》札记.
[3]邓金平.“拿来主义”的危机.
[4]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师备课中心《新“拿来主义”》.
[5]张梦阳.鲁迅的当代价值.
8.新“拿来主义” 篇八
关键词:现代汉语教学 网络语言 拿来主义
引言
在语言学家眼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哲学家眼里,语言是客观事物反映于人类思维及表达的手段;在作家眼中,语言是心灵挣扎的外衣;在科学家的眼里,语言是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
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流与沟通的手段,而网络语言则是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广大网民中出现的一种交流与沟通的工具。它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由许多人参与创作出来的,是网络公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一种非发表用文字,网络语言是网民对本我的一种追求,也是对其内心世界的一种宣泄。
一、网络语言所引发的问题
然而这种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追求与宣泄,在某些人眼里却成了一种语言污染,在这些人看来,网络语言“必将引起语言文字系统的紊乱”,并“对汉语言文字整个系统的完整性、科学性造成损害,进而损害中华文化”。
根据上海市2006年3月1日起生效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将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面对传统语言文化,网络语言被判死刑。
笔者由此想起了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中的几段话:“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面对外来文化的入侵,鲁迅先生不赞成一味抵制,而是主张“拿来主义”,他对“拿来主义”是这样评价的:“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传统文化对于网络文化,难道就不能有点“拿来主义”精神吗?
二、网络语言与汉语教学
中国当代的汉语教学以传统文字为基础,面对网络语言,传统文字无论从用词还是句法方面,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专心写”在网络语言中叫做“造砖”;“个人主页”被称为“烘焙鸡”;说某人“正在生气”则说成“郁闷ing”……它们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写,或是从外来语言的变形。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总体来说,网络语言,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新创语
创造性是网络语言的最大特点。网络的出现为个人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自由的空间,网民们能够在网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传统的书面作品不同,网络作品由于减少了外界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主性,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在行为上更为灵活,也更能够反映出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
“斑竹”“黑客”“闪客”“博客”等词都是采用同音假借之法创造出来的。应当说,这样的创造既实用又文雅,这些词极有可能在汉语中登堂入室。再如“偶系穷银,木油米”,行外人乍一听都不懂,问题就出在它是杂揉南北方言,同时以“米”代钱的一种创新,是委婉、谐趣的特定表达方式,即“我是穷人,没有钱”。
2.扩展语
扩展语源于指称和表达的需要。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有相应的新词新语的产生,同时也会在原意的基础上赋予许多旧词旧语以新的内容,互联网当然也不例外。
“大虾”是“大侠”之义,源自中国武侠小说中对武艺高强者的尊称。在网络语言中,它表示对电脑高手的尊崇,也指长期玩电脑不顾身体健康,弯腰弓背,瘦如大虾者。“恐龙”本是二亿二千万年前三叠纪中期出现在地球上的一种形态丑陋、体形巨大的爬行类动物。在网络语言中,该词被用于指代丑女,是借用恐龙之形象,尤取“恐龙”之“恐”义,表示丑得令人恐怖。再如“灌水”指在网上胡乱留言的行为;“蛋白质”指笨蛋、白痴加神经质。这些词都是在原词原意的基础上赋以新意构成的。其构词之妙、用语之奇,令人叹为观止。
3.缩略语
网络交流是一种实时交流活动,交流双方或多方必须及时地接受和发送信息才能使交流不断继续。因此用语简洁从而提高输入速度是网络交流的必然要求。
缩略语以首字母缩写以及数字缩略为主:如“BF”——男朋友,“GF”——女朋友,分别来自英语“Boy Friend”与“Girl Friend”的首字母缩写。“DD”指弟弟,“PMP”指拍马屁,都是汉语拼音的首字母缩写。数字缩略中的065——原谅我;1314——一生一世;51357——我要上网去;7456——气死我了;886——拜拜了等属数字谐音缩略。这类数字语言生动风趣,简洁通俗,易写易记,既能提高输入速度,又诙谐风趣。
4.符号语
网络语言中的符号大都是用键盘上现成的符号。如:“~、#、()、:、!、?”等组成复杂图形,借助于形似而联想出新意,如“(-_-)”表示神秘笑容、“^- ^”表示咪着眼睛笑、“|-P”表示捧腹大笑、“@ -@”(表示戴眼镜的人)、“:-)”表示(最基本的美)、“(:<)”表示(吹牛大王)、“I-)”表示(笑起来看不到眼睛)等。这些用标点或字母的组合表达面部表情和喜怒哀乐心理的符号,是网民之间的一种“眉目传情”。面对冰冷的机器,在沉默的网络中,正是这些“眉目传情”的符号语言给网民带来了一丝温暖和一点人情味。
三、网络语言的规范化
网络语言本是网民们为了提高网上交流速度,追求特定的审美情趣,在现行汉语的基础上,在不断的实践中,通过调动人们大脑中的知识储备,而摸索创造出的一种输入相对快捷的符号体系。但由于网络语言的传递是直接从发出者到接受者,没有中间环节的编辑,难免有疏漏或欠缺之处。因此,网络上常常出现不规范的语言现象。诸如“很受伤”“好拒绝”“很风景”等等。“寝室物语”表示“发生在寝室的故事”,中外夹杂。把“恋爱”说成“兼容”,“谈恋爱”说成是“启动程序”等等有些牵强附会,真可谓花样迭出,不可穷尽。还有一些网语趋于粗俗,如称请客为“吃大户”,称班主任为“老班”,称女士为“卫生纸”“卫生巾”。由于汉字是方块字,比起英语等拼音文字来,汉语的输入要复杂得多。广大网民在输入汉字时多采用拼音输入法。该输入法有其本身的局限性,如重码字多,加上网民本人的普通话可能不够标准,为了加快交流的速度,他们根本无暇修改,于是出现了大批人为的“通假字”,确切地说是错别字。如偶(我)、泥(你)、大点化(打电话)等等。
网络交往的虚拟性特点也使得上网人的身份、行为方式和行为目标得到隐匿和篡改,网络成了谎言、不负责任的谩骂、发布虚假信息的温床。在一些BBS站点或一些网站的讨论区里甚至经常出现一些语言污染或语言暴力。针对网络语言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有责任维护汉语的健康和纯洁。语言工作部门要对网络语言进行深入的研究,大力倡导规范用语、反对垃圾语言,对网络语言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大众传播媒介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从社会效益的角度进行积极宣传,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从而促进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民.网络语言审美透视[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
[2]张 玲.网络语言须善待[J].语文教学之友,2006,(11).
[3]罗英侠.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J].安徽文学,2007,(1).
[4]覃兆侠.试论网络语言的规范化[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11).
[5]李心荃,刘 皓.浅析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撞击[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
[6]尤仁.媒体不应任由“网络语言”泛滥[J].新闻三昧,2005,(1).
[7]孙彩惠.论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J].鲁东大学学报,2007,(2).
[8]鲁迅.鲁迅杂文选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73.
[9]朱竞.汉语的危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9.拿来主义作业 篇九
⑴什么是生态文明?
⑵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层次清楚,论述全面,不完全雷同,5号宋体,要点用黑体,字数不少于1000字,A4纸打印)
(1)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2)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10.拿来主义作业 篇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制度化,法律化的集中体现,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集成中国法制传统和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以及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而逐步形成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从制度上,法律上确保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的领导核心地位,保障了国家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路线,解决了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11.《拿来主义》备课札记 篇十一
笔者几次讲到《拿来主义》,经常觉得棘手,总觉得有层出不穷的谜团,内心颇感焦虑甚至沮丧。后来,我阅读了鲁迅先生的全部杂文,并拜读了专家前辈们关于鲁迅《拿来主义》的大量研究文章,才逐渐悟出了一点点东西。这里,就不揣浅陋,以备课札记的形式呈现出来,敬请大家赐教。
一.关于“三大主义”的理解。
“三大主义”,即文中所述之“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都加引号,表明在文中有特定含义。从命名上看都显得不合语法规范,但为什么没有受到研究者的诟病呢?我认为,应该向学生讲清楚,这里运用了“仿词”这一大多数学生不熟悉的修辞手法。它们都是从文章开头的“闭关主义”这一大家非常熟悉的词语衍生而来的,为了表达方便,也为了制造幽默效果,鲁迅先生模仿“闭关主义”这一词组相对独特的结构模式,临时新造出这三个词组,并赋予其指定的内涵。从一般的语法学角度看,这三个新造的短语都是不规范的,可从修辞学角度看,它们又都是“合法”的,并且产生了机智、新颖、俏皮的艺术表现力。
接下来,我们还是有必要辨析“三大主义”的指向内涵。“送去主义”指国民政府接二连三的送古董、送画作、送人。送古董落得个盗卖国宝的嫌疑,送画作落得个丢人现眼的下场,送人又落得个想拍马屁又未必拍得上的窘境。可见,“送去主义”不仅暴露出民族保守主义、文化中心主义的无知和虚弱,而且不啻是一种文化上的自虐,丧失了泱泱中华的文化自尊自信。“送来主义”,究其实质,可谓包藏祸心,是西方列强对中国实施的文化渗透、扩张、占领,是军事、政治、经济侵略的补充手段,对积弱积贫的中国危害甚深。“拿来主义”,是我们对待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的正确做法,概括地说,就是建立在文化自主基础上的批判吸收、改造化用,需要的是人格心理上的成熟,方法的审慎、老练,思考的独立、远见。
二.关于几个比喻的解读。
1.“孱头”,对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存有成见,缺乏了解,一味排斥,鼠目寸光,孤陋寡闻,缺乏胆识和眼光,是典型的无能之辈。
2.“昏蛋”,对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存在着严重的误解,拒绝承认其价值地位,以之为洪水猛兽与不共戴天之敌,在偏狭激进的情绪支配下,完全采取否定态度,是典型的糊涂蛋、大饭桶。
3.“废物”,迷信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思想陈腐,趣味低下,道德沦丧,暮气沉沉,抱残守缺,他们永远无法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的历史使命。
4.“鱼翅”,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经历了多年的淘洗,有持久的生命力。作者反对“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是文化媚俗的行为,是一味迎合一部分人的低俗趣味以猎取名利。至于用鱼翅“宴大宾”,喻指利用文化遗产欺世盗名的行当。鲁迅先生提倡将鱼翅“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吸取其有益营养,做好推广普及工作,使之惠及大众,以平常心对待,切勿故作高深。
5.“鸦片”,是指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中精华糟粕共存的那一部分东西,要旨是合理利用。“送到药房”是指供传承孕育认真研究,谨慎采用,服务大众。将之“摔在茅厕里”,则是暴殄天物的莽夫之举,封杀政策绝对是不明智的。把鸦片以“存膏”的名目来抛售,喻指某些别有用心的专家、学者对文化遗产进行拙劣的包装,处心积虑的曲解,牟取私利。
6.“烟灯和烟枪”,喻指文化遗产中陈腐不堪的形式,理当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但是有人还要背着周游世界,鲁迅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某些以“国学大师”自居的教授学者们,他们自诩才高八斗,仗着一两本“专著”,颇有满清遗老之气息,实在和历史大潮格格不入。而将烟灯烟枪送去博物馆,主要的目的是将它们作为研究资料封存或者作为反面教材使后人批判罢了。
【拿来主义作业】推荐阅读:
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12-01
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01-14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06-15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12-12
思修作业爱国主义08-2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作业01-12
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10-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课后作业试题08-24
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