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一半在于有效沟通

2024-10-20

成功的一半在于有效沟通(7篇)

1.成功的一半在于有效沟通 篇一

沟通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首先意味着他是个热爱学生的人,感 到跟学生交往是一种乐趣。他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学生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学生的心灵。在工作中,我们既要具有创新和探索精神,结合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修改教育方法和技巧,更要适时搭建有效的沟通桥梁,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进而使师生达到相互了解,真正实现 教育的最终目标——育 人。近几年,我的具体做法归纳如下:

一、用坦诚做金钥匙,开启学生闭锁的情感之门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既细致又繁杂的工作。每个班 级的学生也是一样,同一个班级不同的学生又有很大的差异,正所谓“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应该艺术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坚持因人而异,有的放夭,从实际情况出发,就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研究发现:“如果老师凤坦诚的态度面对学生,学生也会逐渐向老师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得师生之间有更深刻的沟通。”

二、注意学生细微变化,善于“察颜观色”,当好心理医生

我校学生的年龄大都在十六、七岁,正处在心理发育的不稳定时期,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他们的变化并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影响学习。在日常工作中,我注意做到平等相待学生,尊重他们并能 真诚地帮助他们,和他们像朋友一样地谈心,使学生很信任我,这样就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得用班会,使沟通效果更良好

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认为:一堂好的班会,如果 能够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胜过一个学期的思想道德说教。

每周四上午的第三、四节课是班会时间。针对我班晚自习纪律较差的问题,在星期一时我说告诉同学们:“请大家课下仔细思考一下我班的纪律问题,可以围绕自己或班级进行总结,对自己提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要求,等到班会时进行讨论。”

经过三天的准备,班会个你一言我一语,谁也甘落后,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争取使我班成为全校纪律最好的班。效果下午自习课时就出来了,我像往常一样,走到了教室门口,隔 壁班教室里象开了锅的粥一样,而我班教室里鸦雀无声,完全不是以前的样子。我推门进去,看见大家都在认真地写作业,没有了平时聊天打闹的身影。我很欣慰。从那次班会后,我班的纪律越来越好,成绩也随之提高了很多。

总之,作为教育 工作者,除了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外,还要有良好的师表形象,做到爱岗敬业,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和孩子,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推心置腹地交流沟通这,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做一个学生欢迎、家长放心、领导满意的好老师。

2.成功的一半在于有效沟通 篇二

一、温故知新, 自然导入

目前使用的初中生物新教材中各章节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而“温故而知新”导入法是成功联接新旧知识的支点,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基础上, 能自然引入到新授内容。譬如, 我在执教“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课时, 鉴于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的概念比较抽象, 许多学生往往感到云里雾里。为了让学生轻松攻克这一难点, 我就引导先学生复习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等常识, 接着鼓励学生围绕典型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数量的关系进行讨论、分析, 从而使学生自然进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之中去, 逐步得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结论。

二、开门进山, 直接导入

俗话说:“小曲好唱口难开”, 生物新课导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而采用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法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譬如, 我在执教“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时, 就直接把光学显微镜放到讲台上, 并提问学生:“这是什么玩意啊?”不少学生露出惊讶的目光, 只有一个学生小心翼翼的回答道:“好像是显微镜吧!”我翘起大拇指一边表扬, 一边来个顺水推舟:“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掌握显微镜的结构、作用及其操作方法。”此时, 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烈了。

三、巧设问题, 悬念导入

清代著名学者陈宪章指出:“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可见,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开端, 是探究性学习的原动力。但是, 人的思维离不开一定外部环境下的某种刺激。因此,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绿色开花植物包含哪些器官?其中, 哪些属于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讨论红总结出如此的规律: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 其中, 根、茎、叶与营养有关, 其余的与生殖有关。接着我继续设问:“那些果实和种子又是怎样形成的?”此时, 一石激起千层浪, 许多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花的海洋, 深入了解花的内部结构以及开花后能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诸多奥秘。这样, 学生通过在积极的解剖和观察桃花的过程中, 进一步理解了花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效果显著。

四、联系实际, 趣味导入

生物学科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从生活情景导入, 不仅增添生活气息, 而且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亲切感, 学习兴趣同步提升。譬如, 我在执教“动物社会行为中的信息交流”时, 就展示问题:“假如你吃月饼不小心掉到地上, 此时恰有一只蚂蚁经过, 那也许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齐声回答:“马上有一群蚂蚁聚集在这里……”我反问道:“其它蚂蚁是怎么晓得有美食的地方的?”顿时, 教室里争论声此起彼伏, 热闹非凡。又如,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蒸腾作用”一课时, 从现实生活中引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炎热的夏天, 人坐在操场中的大洋伞下与坐在大树下相比较, 哪个地方比较凉爽?”有个男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当然在大树底下好纳凉啊!”当我他们大家说出其中的道理时, 室内鸦雀无声, 有的学生甚至目瞪口呆。于是, 我直接点拨道:“由于大树具有蒸腾作用, 它既可以提高周围空气湿度, 又能降低空气的温度, 所以大树下乘凉感觉比较舒服”。话音刚落, 我在黑板上板书:“蒸腾作用”四个大字, 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的感染下, 学习积极性更浓厚了。

五、用多媒体, 生动导入

随着科技的进步, 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也得到全面推广。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 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多媒体技术, 才能更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譬如:我在执教“骨骼”一课时, 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栩栩如生的展现了三维立体人体骨骼的转动和行走动画, 并配上悦耳的音乐, 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初步感知了人体骨骼的组成、人体骨骼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以及少年儿童坐、立、行走姿势不正确所造成的后果。

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将画面作艺术对比性处理, 从而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产生心灵上震撼。譬如:我在执教“环境保护”一课导入时, 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如下画面:小兴安岭的森林美妙无比, 一望无际的农田边上有几头水牛悠然的吃着嫩草, 茫茫的草原上有一群绵羊欢快的奔跑着, 辽阔的黄海上空不时飞过成群的海鸟, 白鳍豚在长江里展现其优美的体态, 正当学生陶醉如此的大自然的美景时, 突然画面转换:在被乱砍滥伐后的森林里只留下长短不一的树桩在哭泣, 龟裂的农田上寸草不生, 汹涌洪水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 水环境污染造成无数鱼类死亡……, 如此强烈对比画面触动学生的灵魂深处, 他们心中呐喊着———环境保护, 人人有责。

3.编辑的细节在于沟通 篇三

试以我新近编辑出版的两本书,马原的随笔《小说密码》和《电影密码》为例,说明不同阶段的沟通方式。

选题阶段:沟通重在倾听

一个选题的成形与完整,总是以与作者沟通始、以与作者沟通终。至少在开始阶段,作者是对作品最了解的人,这时候,编辑要做的,主要是倾听。作者把他的想法全盘倾出,编辑根据自己对市场上同类型图书的了解,以及综合各方面信息判断,再与作者进行交流,双方互做修订,以达成一致。倾听的最大好处在于,能够以完全旁观的角度,对作者想法进行筛选。马原的两本随笔集《小说密码》和《电影密码》的选题就来自于这种倾听。最初与马原联系,是想和他商量,他迄今唯一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上下都很平坦》重新出版的事宜。在我看来,这部作品与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王朔的《动物凶猛》堪称当代中国三部最具个人特色与文学价值的青春追忆作品,但是一直没有受到与另外两部作品同等的重视。因为对马原作品的熟悉,我们在电话里谈得很顺畅。确定了《上下都很平坦》的出版事宜后,谈到一些近况,得知他因为身体的原因,将不再担任同济大学中文系主任,并可能彻底离开教学工作,同时,马原对于近十年的大学教学,也流露出希望有所总结的意思。

因为读过马原讲述个人阅读经验的《阅读大师》,了解他的解读的独特视角与价值所在。顺着这个话题,我们最终确定了以他开设的写作、电影两堂课的资料为基础,讲解小说与电影的欣赏与创作的两个选题《小说密码》和《电影密码》。

制作阶段:沟通重在选择

确定选题后,在对稿件进行编辑的同时,最为重要的就是与美术设计、负责印制的同事交流,什么样的封面、版式、开本、纸张、印制工艺,适合这两本书。

在封面上,首先要提供不多但是充分的信息,让美术设计了解图书的内容、特色,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和美术设计沟通图书的潜在读者群,他们的欣赏习惯。因为我编辑的书大部分都由社内的美术设计师任凌云做封面、版式等的整体装帧设计,我们也一直有良好的沟通,所以在提供从《虚构》《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等马原小说里选出的四句话,作为腰封与封底语之外,我还请她抽时间读读马原最具代表性的小说《虚构》,以便能对马原作品的气质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印制上,每一本书都有最适合的纸张、印刷工艺,并不是最贵最好的纸与工艺就一定适合,最后我们选定了70克轻型纸。

设计、印制都是专业工作,再精通的编辑也很难做到既清楚想要的效果,又明白实现这种效果的技术环节。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把想要的效果表达充分,对方一般都会根据你的要求提供几种方案,编辑要做的就是选出最合适的一种。《小说密码》《电影密码》最终以暗黄、暗紫两种色彩互为映衬作封面与腰封,采取148×210的大32开精装,封面与封底局部烫银,约为封面五分之四大小、本身就可以视为封面一部分并进行局部扪切的腰封,出来后的效果甚至超过了我的预期。

出版之后:沟通重在有效

作为编辑,图书出版并不意味着一项工作的完成,与发行的同事沟通,让他们明白书的特色、更适合什么样的店面、潜在读者的区域分布,以及宣传方面能给予发行什么样的支持等等。只有这些工作都做到了,才能让对这本书有需求,愿意购买的读者有足够的可能了解到这本书的存在。

4.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 篇四

【关键词】导入,导入原则,导入方法,导入问题

上海市十佳青年校长朱乃楣曾经说过:“对教师的转变,首先不是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而是改变他们对人生的看法。一个人只有对人生有了新的看法和提升,才能转变他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和技能的训练过程,它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各种教学因素互相作用,产生的新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又起很大的作用。如何是学生能够真情投入,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课堂导入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课堂导入是老师在一个新的教学活动开始时,通过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

一般地说,导入新课,设计导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的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余教学无关的不要硬套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2.符合教学内容

导语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导语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有的导语虽然从内容上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也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来体现。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常常会用到一些导入方法:

一.故事情境导入法

即用与课文内容或主题相关相似的故事、趣事及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导入,这种导入法,意在以趣味性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共鸣,通过结合故事设置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起来,激起学生跃跃欲试探索新知的欲望。如第二模块第二单元的Reading: Wish you were here.在课堂开始前,用本人的一次旅游经历作为导入。

This weekend, I did some travel to Su Zhou. There are some photos I took there. Have you ever taken some travels?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 travel experiences.有此导入文章,引出文章An adventure in Africa.

这样,我们可以在课文开始前引起学生的共鸣,是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总之,故事导入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课文产生兴趣,由有兴趣而自主积极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标题导入法

新编高中英语教材以单元为话题,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大标题,每一编文章都有一个小标题。标题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每上一个单元之前,老师应从标题导入逐步引入本课的话题。如上高中英语第8模块第一单元The Written World 时,老师可作如下导入:

1、Ask :Have you ever read some classics? What are they?

2、Definition : Classics are the antiques of literary world including novels, plays and poems that were written a long time ago and were well written and received.

3、How many famous novelists do you know? Who are they?

三.由社会的热点导入

以社会热点导入课堂教学,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能促使学生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生命,关注人类发展。在学习第7模块的project时,首先课堂开始之际,给学生展示一张在生活中发生的交通事故的照片,从而引出每年全世界死于交通意外的人数和受伤人数,以及中国每年死于交通意外的人数和受伤人数。有此,我们得出:nowadays, the number of road accidents and the deaths arising from those accidents has increased over the past years. So, we must all be aware of the potential causes of traffic accidents and act to prevent them. But how to prevent them? ...

四.组织竞赛、演讲、或头脑风暴法作为导入

充分掌握学生的好表演、欲成功、易满足等特点,组织竞赛、演讲、和头脑风暴法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1.组织竞赛

竞赛适用于课文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章。以FirstAid一课为例,笔者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迅速,且合理的观点最多。

2.五分钟演讲

教师让一位学生上台演讲五分钟,演讲的内容可根据演讲者的各自进行安排。如讲小故事,唱英语歌曲,演小品,复述课文,或把将要学的主题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作演讲。如在上高中英语( Module1 Unit3 Travel Journal时,让学生准备以Travelling为主题演讲,收效良好。而成绩优秀的学生则可以作即兴演讲。因此,教师一定要作好充分的安排,确定有关人员及演讲的主题,把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的同时作为一节课的导入。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重视课堂导入的方式,根据文本内容和教学需求恰当地设计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更高效率地开展教学,为课堂教学增色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英语教学于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社

2、《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小学英语会张柏华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5.好设计是成功的一半 篇五

关键词:语文教学设计;作用;标准;原则;要求

任何一堂语文课都是语文教师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反映着他的教育思想、审美情趣、教学艺术。所以,大凡优秀的语文教师十分在意课堂教学设计,不惜工时、精心打造,甚至到了呕心沥血的地步。也正因为他们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每一堂课负责的精神,我们听他们的课,总会有一次心灵的“惊喜”、有一次亲历峰回路转,奇景迭现,甚至一次冲动,一次“亏他(她)想得出”的感受。特级教师宁鸿彬就是这样一位良师,他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说是经典。在教《七根火柴》时,他设计:让学生以军事博物馆讲解员的身份介绍无名战士和火柴的来历。变换一种角度,将语文教学训练,学生对人物事件的描述、评价融会在一起,真可谓四两拨千斤。

课堂教学设计是依据一定教学目标预先制定方法、思路的活动。何为“好”的设计,又何谓成功的设计,其评价标准也只能从其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来评价。语文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科教学,因为它不是沿着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由模型到事理的思路进行的;它具有很强的形象思维,情感陶冶的特征,更强调由形象或情感→新形象(借助联想、想象实现)→产生情、理体验→再观照形象→获得审美愉悦和能力、认识的提高。因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特殊性,故此设计教学应抓助其人文性、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巧设机关,引发注意、激起热情、获得发展,整个设计不是课堂活动、细节的简单拼凑,讲究结构圆润,浑然天成,在教学目标达成上,讲究“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务求简约,拒绝繁琐是原则

语文教材的内涵十分丰富,但由于时间、精力等因素制约,每堂课,学生接受的内容是有限的,所以决不能说有营养的东西,一次就不问情况让学生全部吸收,总要进行一些取舍,挑选,使之成为设计的直接目标。

1.设计要讲究简约,清晰。现在有一种现象是“满堂问”,教师觉得什么都是重点,所以要“一一拷问”,结果弄得学生一堂课下来,不知什么是最重要的,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为之,教学设计的流程应该如行云流水,多一些“必不可少”的活动、少一些“可有可无”的问答,节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自主的机会。如《游褒禅山记》在现有的教学时态下完全可以省掉一些诸如串讲、译的环节,课前设上一问:登山探险需要那些条件,你认为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以此驱动学生读通、读懂、求解、思索,至简至精,便于学生抓住文章要点,省时有效。

简,并不意味简单化处理;约,也不意味着省却至为重要的环节,把语文课上成没有任何特色和“精彩”的“放鸭式”课,而是,始终牢记一点,选中切入点,抓住课文主要矛盾,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张彬福教授在教《我与地坛》一文时,非常灵动地让学生思考:老师讲这篇文章将会提一些什么问题?仅此一问,挑动了学生有选择地有效地阅读。这种教学设计把学生放在教师的同等位置上,提出的问题至大而精当,也体现了简约设计环节,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人文思想。

2.设计应体现“孕育性倾刻”的美。莱辛在《拉奥孔》中提出这一美学观念,我以为把它移植在语文教学设计上也是极富启发性的。设计应抓住那些最为精髓的地方设问质疑,省掉一些无关痛痒的细节。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有位教师在设计时,重点放在船长的形象和为船长塑像、写碑文上,丢开了繁琐的无关紧要的问题,可谓切中要害,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聚焦,有效地节约了教学资源的耗费,达到了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象罗丹砍掉分散观众注意力的巴尔扎克塑像双手一样,把学生的精神始终有效的聚集在教学目标上,这才是简约的本意。

二、孕育高潮,激励创新是关键

一堂好课不能处处有高潮,但没有高潮的课,绝不是好课。相比而言,语文课最易激起高潮;它的高潮或在动情处,或在人物形象评价处,或在情理交融处。一般体现在一堂课的中间或结束。高明的语文教师应该能十分敏锐的发现、安排这一高潮,所以从这点上说,优秀的语文教师又是一位导演。再说《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高潮之处在作者体会到母亲博大挚爱而无法回报的那种呼天抢地的情感迸发。所以一篇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如视这些在课堂中能产生高潮的细节于不顾,那么设计很难令人为之一振。

对这些极具能量的高潮之处,教师在设计时要竭力做大文章,引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箭”。有时学生会在这些高潮处有如梦初醒之感,在这些凝聚点上激发学生思考,可以打通学生心理、思维障碍,调动了学生思维投入,实现师生思路的对接成功。例在为诺曼底号船长写碑文是该文分析船长形象这一高潮后的新颖设计,学生们在碑文撰写中表达了自己对船长的评价,有的碑文写的很警策,耐人品味。发现、设计高潮,并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高潮和“点睛”之笔,最要紧的外在形式是让学生充分展示创造思维,创造才能。

三、人文培育,审美愉悦是灵魂

语文教学大纲一再强调,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不可忽视大纲这一要求;这是以有形设计促成隐形提高的关键,故非一次就可以达到目的,必须坚持不懈,一以贯之才可以收到效果,这也将是语文教学课堂设计的灵魂、方向。

夸美纽斯说:“一个懂得教学艺术的人容易把一切事物刻画在人心上。”(《大教学论》)语文教学设计不可忽视的是灵魂塑造。

课堂教学设计一要就地取材。《石钟山记》教人探索真理;《哥白尼》教人为真理献身;《一件小事》教人勇于自新,同情人民;《一件珍贵的衬衫》教人勇于负责,平等待人等等。在教学中可以发动学生对人物、事件进行讨论、辩论、进行演讲、表演等,丰富认识,加深理解,从而把人文精神刻在学生人心上。

设计还可以就近取譬,以增强亲切感,真实感。有位老师在分析诺曼底号船长这一形象誓死坚守岗位时,用自己熟知的特级教师斯霞在八、九十岁时还每天到以前工作的学校坐上半天,关心热爱孩子,奉岗位如生命的故事教育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人文精神的挖掘设计要有深度,厚度,不可堕入油滑和轻浮,更不能成为随处涂抹的万金油,否则让学生感到是在说教,牵强附会,这就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了。所以,我以为应像小说塑造人物,表现主题一样“自然流露”。(恩格斯《致哈克奈斯》)

审美教育是热门话题,但这个设计总让人有隔靴搔痒,缺少拿手之感。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除在通常的阅读、欣赏之外,应有更为丰厚的审美内容:

1.文配画。用图画表现文章意境、思想。不会画也可以用语言表述这个“脑中的画”。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配乐读,理解读。一般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多让学生听范读,听教师配乐读,学生尝试少了一些。其次这种磁带朗读是否最恰当表情达意了,很少有人听听学生的反映;还有是让学生理解性的朗读,学会因情设声。

3.画面配乐。如条件许可。对一些名篇名著片断,可以设计让学生对话面揣摩配乐,以全面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水准,如一些小说,戏剧作品。

4.自编小品;进行创作。以往教学中多见学生课本剧表现,但范围较窄。学生能否自编自导,自演?学生作文除老三篇(记、议、说明)外,能否有一些小说“问世”?

5.文学欣赏、艺术欣赏同辩论、演讲等口语表达训练结合形式。在审美欣赏、审美教育中还应贯彻合作学习品格教育,这是将人文培育与审美教育结合的新尝试。

四、关注发展,促成发展是依归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不能追求表面热闹,教师不应过于或只关注听课者的反映,而应该切实关注学生的发展。

维果茨基说:“学校教学的各种途径本身激起了发展的多种内部过程。”(《思维与语言》)设计永远不能忘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主体是学生,故设计要能激起学生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欲望,并使之成为可能。

1.设计情境。情境是现实课堂中学生的情绪环境,对调适学习者心理适应能力至关重要。李镇西老师在教议论文写作时,很巧妙地设计了让学生说说欢迎他来上课的理由,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学会了议论文的说理技巧。学习目标在特定情境的垫托下,不再难以达到,学生获得了发展的自信。

2.改变设问方向。“满堂问”的主要表现是教师问,学生在教师引诱下,渐入彀中,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目标达成,必然导致学习上的家长制和学术上的专断,使学生能力发展无法实现。故有识之士,从西方教育经验中提取精华,运用于教学,即学生质疑,互相探讨,“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发展。学生主体性得到培育。更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可以更多的集中精力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当然这一点目标还远未全面实现。

3.设计应逐步解决学生间差异。好的设计不应造成新的差距和不平衡,也即应关注不同水平、趣味、个性的学生发展。如有的教学设计应该有多个教学应对措施、考虑,以对不同学生予以关照,这也更能体现教学设计的实况性、真实性,更具可操作性,防止课堂师生思维“对接”的失败。

4.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课堂教学设计中既要注意设计不可过于简单,形成“无疑而问”,赶走学生学习兴致,又要注意运用更为生动的形式,能够有梯度地展现问题,避免产生思维空白和“冷场”,注意各种积极因素的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5.发展的全面性。学习应是心智、能力、情感获得日益成熟的过程。语文教学设计应始终关注以能力、情感为核心的目标达成。教学设计反对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旧教育思路,接受更为科学的教育思想。

当然,教学设计是尚未执行的思想,对教学目标的指向是间接的,效果有待实践检验,难免挂万漏一,所以应该再说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应有灵活性而不能僵化。

6.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篇六

一、导课应具有吸引性

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是最初教学充满形象色彩,才能为儿童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使自己讲授的知识所接受。

注意力是学生的先导,它对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先天的好动,无意注意占很大成份。所以,在上课开始要注意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极短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既是激发创造性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请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2、7、3三块数字卡拼出不同的6个三位数。学生人人动手动脑,投入紧张的拼数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谁最先发现拼出的哪些数能被3整除?如果把卡片7换成卡6,现在拼出的数还能不能被3整除呢?通过计算,这些数均不能被3整除,为什么呢?到底跟什么有关系?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使学生感到旧中有新,新知不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导课应具有趣味性

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因此,我认为在新课导入阶段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觉主动迎接新知,探求新知。那么,怎样的导课才具有“趣味性”呢?

1.悬念激趣。科学上的前沿悬念往往成为人们创造发明的“引发剂”。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不断获得新知识,就要求教师在导课阶段,巧设悬念,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比例尺”时,在导课时,巧设悬念,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知道孙悟空很厉害,变化多端,能变成很不同形状的人或物。但那只不过是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掌握的“变”的本领远比孙悟空的本领大,你们看,我校20间教室的教学大楼,我能将它变小装进我的口袋(从口袋里摸出校教学教学楼平面图)。我能将960万平方千米面积的中国变小放在教室里(出示中国地图)。那么,这样的变法是怎样变来的呢?这样导课,用富有诱发性的语言拉开帷幕,巧设悬念,学生们跃跃欲试,产生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迫切感,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故事激趣。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我们应当因势利导,创编一些卡通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导课时,教师出示12.6和126两个数让学生比较大小。然后,老师利用磁性黑板演示童话故事情节:由于126大,平时很神气,经常欺负比它小的12.6。有个名叫“小数点”的魔术师很生气,就趁126睡觉时,小数点就悄悄地从6的右下角跑到1的右下角。同学们,你们说,第二天,126(1.26)还会神气吗?可见,小数点的本事真大,只要移动一下它的位置就能使这个数的大小发生变化。如此导课,把知识融入于童话形式之中,使单调枯燥的知识变得富有人情味,更接近儿童生活,使学生感到亲切,易于接受,在实践中符合儿童的特点,有童趣,激发学习兴趣。

3.形象激趣。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在平时导课时,应多注意用形象直挂图或有关的教具学具进行导课。

三、导课应具有针对性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必须做到与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有机结合,融合一体。比如,有的课用“开门见山导入法”就能一针见血地抓住教学中心,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开始导课时,同学们,这节课有很多老师来听课,指导我们学习: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老师!(学生鼓掌),大家在鼓掌时两只手怎么样了?(相遇),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相遇应用题”。导入自然,干脆精炼,一针见血,极具针对性。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要教有所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有针对性的导课也可让学生在课开始时进行质疑,根据知识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质疑,让学生带着自己极欲寻求的答案进入课堂,探求新课。

7.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篇七

【关键词】美术课 导入 方法 有效

先看两个教学片段——

苏教版第十册第十课《看戏》,本课要求熟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戏曲,了解戏曲的特点。通过看戏使学生获得审美感受,用画笔表达自己对戏曲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提高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形成审美情趣。

[片段一]:

甲老师是这样导入的:

甲老师:同学们看过戏么?

(有的回答看过,有的回答没有看过。)

甲老师:你了解戏曲么? 

(有的学生回答了解,有的学生回答不了解。)

甲老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戏曲。

……

[片段二]:

乙老师是这样导入的:

乙老师设计了两个环节来导入,第一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观看戏曲《霸王别姬》录像片段,引导学生留意人物动态、打扮、唱腔等,边看教师边对戏曲作适当介绍。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以前看戏的经历,可以是戏院看的也可以是电视上看的,回忆下当时热闹的场景。

比较甲乙老师的导入方法与教学效果:

甲老师用的是谈话导入法,略显单调枯燥了一点,而乙老师用了情境和谈话相结合的导入法,两种都是美术课上常用的导入方法,但是导入效果明显是乙老师的更甚一筹,用《霸王别姬》录像片段使学生置身于戏曲其中,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观察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场景。这样的导入方法,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记忆能力,又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由此可见要设计好一节课的导入,必须认真发掘教材的内涵,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并善于把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一个好的导入要尽量能做到:合理、自然、循序渐进。形式应该灵活多样,而且具有艺术性。

我们教师不妨多动动脑筋,多采取一些灵活多变的导入方式,使美术课兴趣盎然,下面就谈一谈我们上课常用的导入方法。

一、谈话导入,让师生之间零距离接触

谈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它不需要借助外界的任何事物,只需要教师温和的语气和亲切的微笑加上幽默的谈吐,一定能让学生敞开心扉与你交流。在谈话中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感染,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科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又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联。借助学科间的联系来导入新课,增强了美术的文学性与哲学性,丰富了美术的内涵,创造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虽然有人说音乐是世界语,但美术课导入中的音乐与本课内容必须水乳交融,和谐共鸣。教师不能随便配一首曲子来点缀或根据教师自己的喜好去插配音乐。

三、设疑导入,让孩子带着疑问去学习

“学贵有疑”,疑,往往能使人感到“奇”,奇有时也会觉得“新鲜”。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对教学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小学美术《会变的颜色》一课,教师可以向学生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

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大自然最基本的颜色是什么吗?(学生这时感到一头雾水,大自然的颜色丰富多彩,有成千上万种,究竟什么是基本颜色呢?)

教师接着问:你们先来猜一猜吧?

学生回答有春天的绿,夏天的蓝,秋天的金,冬天的白……

老师趁机提醒说:“基本颜色只有三种,大自然中其他所有的颜色都是他们调配出来的。”

学生听了肯定都很惊讶,教师借机设疑: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学习了今天的内容,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找到答案的。

教师并没有给学生明确的答案,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学习,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四、故事导入,使孩子兴趣盎然地表现美

爱故事是孩子和天性。他们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教师娓娓动听的讲述,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和生动有趣的画面,一下子就使一群任性好动、叽叽喳喳的孩子们安静下来,迅速进入角色,成功地上好一节美术课。就这样,通过一个又一个故事,孩子们逐渐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情境导入,让孩子在情景交融中创作

我在教学《太阳、月亮你们好》一课时,如果单纯让孩子画太阳和月亮时,画出来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普通的太阳和月亮,没有什么新意。所以,我以《太阳、月亮的约会》为主题创设了一个情境:太阳和月亮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她们约定了每十年见一次面。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她们又要见面了,她们见面时,一定会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你们说她们会怎么打扮呢?

太阳和月亮见了面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学生接下去把故事讲完,每个孩子都讲得兴致勃勃,这样一来,她们也有内容可画了。

六、实录导入,让学生在生活中受到启迪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录制下来,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使学生置身其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观察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场景。

七、时事导入,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现行教材贴近生活和现实,很容易找到教材和现实的结合点。例如第十册的《世界地球日》,我们的城市盐城刚刚发生了全国都知道的水污染事件,让学生谈一谈停水这几天的感受,因为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畅所欲言,最后得出结论:要节约水资源,要保护水资源,要爱护我们的地球。这时我告诉同学们:“其实我们人类一直在关注地球,在保护地球,还制订了世界地球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界地球日。”由此导入,容易激发学生的主人公意识。

除上述几种导入方法外,美术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通过猜谜语、欣赏范画、读儿歌、实物展示等等,但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导入的方法都要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和教学实际,都要紧扣教学目的,都要坚持有利于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总之,只要教师潜心钻研教材,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巧妙地设计各种导入方式,学生整堂课就会学得轻松,愉快,充满乐趣。

参考文献:

[1]朱永新著《我的教育理想》

上一篇:读书报告——大众经济学下一篇: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