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心句学习论文(精选11篇)
1.语文中心句学习论文 篇一
学习的中心是学会学习语文教学反思
我语文老师做了这么多年,还不知道语文课堂是什么,语文怎么教,这是本源的原生态,浑浑噩噩地就过去了。过去我的语文课堂,学生没有真正学习。所以,要把原本的课堂还给学生。有个“小马过河”的故事,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和“小马”过河的心情是一样的,教过后,和“小马”一样,每次过河后,都在不断完善,优化过河的过程,通过每节课后,我们都有收获。“小马”过河的想法一直不断地改变,不断地优化,成为“小马”过河的新途径。
一、转变观念,换个角度做教师,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基础教育的灵魂。因此课堂就要真正成为一种探究、发现、创新、成功的体验的历程。学导,先学后导。我们到底怎么先学后导。先学,学会学习。怎样学会学习。先学后导是个方式,中心是学会学习。所以,在每个年段,按学段的不同安排合适的学导,不是僵化的,要灵活机动地看这个事情。我在想要学中有导,导中有学,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能够主动学习新知识。
二、课堂准备:不妨蹲下来
新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的最佳手段,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去主动认识客体,在认识客体中最终掌握方法去进行再创造。我们教师要做好学习方法的示范,有针对性地设计学法训练;在各个环节上指导学生,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方法要求。在《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先学一些什么,没有目标不行,“先学”让学生先做“学习指导”,让学生有目标、有方法地去学,比如:你还能用这个词组词么?你是怎样辨别词语组词的。“先学”这一块就是留在读第一遍文后去做的。让学生一提出问题的先学,就会自问:“你看到课文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你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这样,老师一点拨,学生学习,怎么去学这个问题,让学生认真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学习态度后,认真去学,老师再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导学。这样以学生为主体,学情的把握就多了。
三、课堂引导:明目的,教方法
要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意识,自主思维、自主学习,首要的必须结合学科特点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上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学习规程进行训练和实践,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先画后导。我在《小柳树和小枣树》这节课中让学生画出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并找出描写二者姿态的句子,让孩子学习后让孩子去读,读完后,你把读后感交流出来,孩子们层次不一,这些就是我们以学定教的基础。
四、课堂生活:与生活世界沟通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而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的直观的感受建构起来的世界。因此,教师在任何备课活动中,都必须仔细思考学生在有关本节课的知识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那些现象与此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逐本求源,真正实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统一,从而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从已知中悟出新知,从书本上的知识、道理联系的社会的知识和道理。
五、会倾听,善引导
学生的生命体验、自主学习,因人不同,思维的角度、深度、领悟的境界、质疑的方式也迥然各异。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敏锐地感受、准确地判断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教育时机,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引燃课堂生命的火花。这种火花是学生思维的闪现,老师引导得方,就会形成燎原之势,开阔学生的思维。
总之,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种重感悟而轻结论的过程,学习的中心是学会学习,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浅,是由他们的知识底蕴为基础的,只要有感悟,就有提高,火花是他们感悟的外化。
2.语文中心句学习论文 篇二
关键词:间接被动句,“新被字构式”,行为链,认知语言学
一、引言
中日被动句的对比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界中的热门话题。汉语的被动句按有无被动标记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无标记的被动句, 另一类是有标记的被动句, “被”字句就是有标记的被动句中的典型。日语中, 对被动句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目前, 已经得到普遍承认的分类是将被动句分为直接被动句与间接被动句。并且, 由于间接被动一般多用来表示“被损害”“被烦扰”“不如意”等意义, 所以又可称为“受害被动”。这是日语特有的语言现象。然而, 笔者认为汉语中也有类似表达式可以与日语的这种所谓“受害被动”进行对比研究。
(1) 王冕七岁上死了父亲。 (李倩, 2008)
(2) 他被小偷偷了钱包。 (李倩, 2008)
(3) 被婴儿哭得睡不着觉。 (中岛, 2007)
(4) 自从铁道部部长“被死亡”后, 高铁、地铁、铁路、动车事故频繁发生。
(1) 为领主属宾句。 (2) 为带宾语的被动句。 (3) “‘被’Vi‘得’”这类句子由“被”字引导的句子表示原因, 后续的补语“得”表示结果。虽不能完全与日语的受害被动句完全对应, 但这四种句式与日语的受害被动句在形式上或者在句子的构成上有相似之处。其中 (1) (2) (3) 可以直译成日语受害被动句。 (4) 为诸如“被自杀”等近年来网络乃至报刊媒体中甚为流行的“新被字构式”。这种汉语的被动句却不能用日语来表达。
通过于全有, 铭琦 (2011) 的调查, 发现“新被字构式”萌生于1993 年, 经过“涌生阶段”到如今的“泛化走势阶段”。刚兴起时, “被X”多用引号, 时至今日也出现了很多表达省去了引号。“新被字构式”不仅数量大, 涉及面也越发广泛。笔者认为这种“新被字构式”有进一步与日语进行比较考察的价值。虽不能与日语的间接被动句完全对应, 但通过比较能够看出其中异同。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手法, 结合语言的实际使用状况, 拟对上述最后一种被动句, 即“新被字构式”与日语的间接被动句进行实证对比研究。考察日语间接被动句与汉语“新被字构式”之间的异同点。
二、事件间的因果关系
通过对两种被动句的行为链模式进行解析, 发现日语受害被动与汉语“新被字构式”字式的主语所受到的影响都不是直接的。并且参照小野 (2004) 的复合事件结构的分析, 发现无论是日语的受害被动句还是汉语的“新被字构式”中, 事件之间都具有因果关系。即, 先行事件为起因而导致了后发事件的结果。
(一) 日语的间接被动句
(5) 十二で両親に死なれてさ。
(山田太一著『異人たちとの夏』, 1991, 913)
X和Y都是事件的参与者。Y’表示为发生了状态变化之后的参加者。他们之间的链接表示参加者互相之间的影响关系。「両親が死ぬ」 (双亲去世) 为事件的起因, 而“我”感到伤心等受到负面的影响是事件的结果。换言之, “双亲去世”这个先行事件导致了“我”不如意这个后发事件。二者之间为因果关系。也就是说, 日语的间接被动句与直接被动句不同, 间接被动句中的事件间是存在因果关系的。
(二) “新被字构式”
笔者认为这个因果关系在“新被字构式”中也有所体现。首先, “新被字构式”时至今日, 语义也有所变化, 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较大的波动性。由于“新被字构式”具有的语义理解的多能性, 我们可以从语义上进行分类。例如受到广泛关注的“被自杀”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状况如下。笔者根据新闻报道或本人证实等依据, 可以将“被自杀”基本区分为三种理解方式。
(6) 只是一个无辜的人竟然被认定凶手, 又被自杀, 是怎么样的自杀?
其实无辜的人是属于他杀, 但是被传是自杀, 案件也按照自杀处理的。
(7) 高希希导演来个奇的, 让关二爷自杀了。好多网友高呼, 二爷这是紧赶时代潮流, 跟白岩松, 余秋雨他们这拨咸带鱼“被自杀”了。
(有一条地铁, 在凤凰城小区拐了一个弯等- 新闻频道新闻夜谈2010-06-15)
电视剧中的“关二爷”其实是在导演的安排下自杀的。实际上的关二爷应该是他杀的。另外, 古代妃子自杀的情况中, 有被下旨后遵从旨意而自杀的, 其实也属于此类。二者都属于受到外界条件胁迫, 无奈之下导致“自杀”这一结果。
(8) 余秋雨被去世, 任达华被猝死, 杨丞琳被自杀。
该消息事后不久任达华被猝死和杨丞琳自杀都被证实是假新闻。也就是明明没有自杀或去世, 却被谣传成自杀去世。
如果X表示事件的控制者。Y表示“被自杀”的主语, “被自杀”的语义理解可以总结如下:
接下来, 分别分析「Y被自杀」这个事件。整体上看, Y是由于X的谎言而承受不好的影响, 与上述日语的间接被动句的事件结构并没有大的区别。只是对“新被字构式”的语义上的理解会根据语境有所不同。
① Y属于他杀, 但是被X混淆视听说成自杀, Y的死因被隐瞒。
由于X说谎或传谣言的举动, 使Y从“他杀”的状态转换为“自杀”。所以, 这里“X说谎或传谣言”为先行事件, 与“死因被隐瞒”这个后发事件间有因果关系。如果说谎者或传谣言的X即为杀人犯的话, 事实便如下所示。
当然无论X是杀人犯也好, 媒体或警方也罢, 结果都是Y是被当作自杀来处理的。
② Y受到威胁, 被胁迫无奈自杀, 但是被X混淆视听说成主动自杀, Y的死因被隐瞒。
由于X说谎或传谣言的举动, 使Y从“被迫自杀”的状态转换为“自愿自杀”。所以, 这里“X说谎或传谣言”为先行事件, 与“死因被隐瞒”这个后发事件间有因果关系。若X是胁迫Y的犯人的话, 事实便如下所示。
③ Y未自杀也未被他杀, 但被X故意说成或者误传成自杀了。Y明明没有死, 受到困扰。
由于传言或者X的谎言, 导致公众有了错误的认知。Y的状态由“没死”转变为“大家以为Y死了”, 对Y导致的一定的损害是这个事件的结果。也就是说“X说谎或传谣言”为先行事件, 与“大家认为Y已死, 本人受到困扰”这个后发事件间存在因果关系。
总体来说, 无论取哪种语义来解释这个句子, 事件之间总是存在因果关系的。这一点与日语的间接被动句是相通的。
(三) 受害意
从语义以及表述功能等方面看, 日语的受害被动句常用来表述对于位于句子主格的事物 (通常为人) 来说是被害的, 烦扰的, 为难的或不悦的事态。
(9) 十二で両親に死なれてさ。 (山田太一著『異人たちとの夏』, 1991, 913)
(10) その母親は子供に泣かれた。
(11) かさを持たないで出たら、雨に降られて、ずぶぬだよ。 (野田1991)
(12) 夫婦喧嘩して、妻に実家に帰られてしまった。 (原沢2010)
(13) 花子は太郎に横に座られた。 (柴谷1997)
(11) - (13) 中的「降る」「帰る」「座る」这三个谓语动词既不是褒义也不是贬义的, 即没有包含困扰与受害意的中立的动词。然而在间接被动句中, 由主语“我”和“花子”所表现的事件中, 对主语来说自身权利遭到损害。
“新被字构式”中的受事者也同样均为有生物, 即具有高度生命体的个人或群体, 且居于弱势一方, 都是自身权利或利益遭受到实施者即强势一方的侵犯, 使得受事者被迫承受却无力对抗, 受到负面影响。例如上一节所提到的“被自杀”, 无论取哪一种语义, 结果都是Y受到权益上的损害。除此之外, 在我们所看到的含有“被就业”“被失踪”“被买房”“被退休”“被捐款”“被满意”“被考试”等表达中, 主语多数为弱势群体, 而隐藏的施事者就是事件的控制者, 多半为强势的个人或群体。在众多例句中不难发现, 句子中所表达的事件对于主语来说是不如意的, 困扰的。因此“新被字构式”除了与日语间接被动句在表现“不如意”“受害”上相通。
三、结语
从上文的比较中可以看出, 日语中的间接被动句和汉语中的“新被字构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从事件结构上来看, 两种构式中的主语受到的影响都并非是直接的, 且事件间具有先行事件导致后发事件的因果关系。在语义的对应上也有一些联系, 两种构式均常用来表述对于位于句子主格的事物来说是被害或不悦的事态。且“新被字构式”主语多数为弱势群体, 而事件的控制者多半为强势的个人或群体。也有学者认为, “新被字构式”除了与日语间接被动句在表现“不如意”“受害”上相通之外, 还对所描述的事件具有含沙射影消极评价的功能。对此, 笔者将通过大规模数据分析进行, 作为今后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島悦子.2007『日中対照研究ヴォイス―自・他の対応・受身・使役・可能・自発―』おうふう.
[2]小野尚之.日本語受身文の事象構造分析[A]//日本語の分析と言語類型:柴谷方良教授還暦記念論文集[C].くろしお出版, 2004.
[3]于全有;史铭琦.“被”族新语与社会文化心理通论[J].文化学刊, 2011 (4) .
3.小学语文课堂要以学习活动为中心 篇三
一、目前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的现状和不足之处
在传统的课程观中,课程内容规定着“教什么”,而教学则负责“怎样教”,课程与教学的界限泾渭分明。课程内容由政府和学者专家判定,教师的职责是踏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内容,是课程的实施者,很少有机会发挥自主性,只能跟在课程计划的后面亦步亦趋,扮演着“执行者”和“传声筒”的角色。在这种课程观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是难免的,一是重教材,轻学生。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最大特色是“教教科书”,教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且考试主要测试的是教科书上的内容,这导致掌握教科书的程度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因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教材与教参,力图将教科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纳入自己的预想中,教学过程也就成了对教案的照本宣科。当设计的环节完成以后,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算完成了,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怎样去掌握,掌握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要到考试时看学生“复制”知识的效果如何才知道。二是重结论,轻过程。传统的教学特别关注结论的记取,却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它试图走一条捷径,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教师习惯于将知识嚼烂后喂给学生,无需动手实践就可以快速地将知识存储于自己的大脑。这种教学设计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与个性的摧残。
二、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的优势和思路
(一)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的优势
1.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是基于学习者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使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生个体具有个人意义的内容,课堂的教学活动体现灵活多样化,以适应学生的课堂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
2.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理念,利用学生潜在发展的优势,寻求以生为本的和谐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多种智能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在自主自动中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育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享受。让学生在他们自己的世界中亲历与实践。使学生在生本课堂中,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得到真正锻炼,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的思路
1.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目前小学语文课过分倚重知识的现象,丞须纠正。重视知识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的进步。但受应试教育和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大家把知识当作了语文学习的法宝,认为教好了知识,语文教学就万事大吉,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自然而然地提高。正因为这样,语文课堂便成了“复制车间”,学生整天处在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中。他们生吞活剥地接受知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予以了批评,“教育灌输着属于古旧范畴的传统知识,这种见解至今仍然十分流行。然而那种在早年时期一劳永逸地获得终生有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传统教育的这个根本准则正在崩溃”因此,“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成了课改的一大目标。这诚如包围平教授所说:“知识,作为教育学的大厦最底下的一块砖石,一旦挪动了,智慧才可能进入,智慧与知识互补地闪烁光辉”。
2.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全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的先天基础有别,后天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千差万别更是造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方式、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在智能上,除了传统看重的语言、逻辑数学智能外,还有音乐、空间、身体动作、内省、交往、自然观察等六种智能。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是这八种智能的错综复杂的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组合,每个学生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领域。只有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智能特点进行教学,才有利于大脑开发和潜能开掘。例如,我在设计《窃读记》一课活动时,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设计了“我朗诵”的小活动。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既穿插了朗读方法的指导和适时、中肯的点评,又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了课文的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认识,产生新的感悟。紧接着,我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交流在预习和朗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组内能解决的问题理解解决,认为有价值或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做好记录,留到下一环节,全班合作探讨。再次,我引领学生结合上一环节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有层次、有梯度地深入探究文本。在这课堂活动中,我们完成了赏析语言、感悟主旨、整理并归纳写作手法等。这些有梯度的、渐进的课堂活动,一方面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对他们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都有帮助。当然,在开展各个小活动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要由易到难,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3.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语文课教学设计必须增强开放性课堂教学意识。
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具备如下特点:第一,从功能上看,开放的语文课程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自我调节,理会新发展,第二,在结构方面,开放的語文课程应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层面。在课程类型方面,应包括语文学科课程和语文综合性课程。第三,从课程目标上来看,开放的语文课程应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态度和情感、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等层面,而不应仅仅局限于系统的语文知识的传授。第四,从语文课程存在的方式来看,开放的语文课程不限于教科书、教室,不限于校园,而是与家庭、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三、总结
4.语文中心句学习论文 篇四
摘要:人类社会已迈入新纪元,步入知识经济的发展阶段。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因此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寻找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语文教育观念。在语文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当重要。“自主探究学习”在语文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以创设自主学习空间为载体,以学会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体验、自主发现、自我教育。
关键词:自主探究创新
人类社会已迈入新纪元,步入知识经济的发展阶段。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可以说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动力。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寻找新的教育模式,推动教育的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具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人才,全面推动社会的进步。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初中学生心理上有较强的自主性,但行为上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朴素的认识,有潜在的主动探究的动力,但由于学生的认识比较肤浅,学习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因此,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阵地,改革课堂教学目标、结构、形式,改革课堂教学策略与评价标准,走“自主探究学习”之路,使课堂充满朝气,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运用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学习的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
“自主探究学习”以变“教我学”为“我会学”为核心目标,它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是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的有效途径。它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以创设学习空间为载体,以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体验、自我发现、自我选择、自我教育。
一、创设问题空间,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认识倾向,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泼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可见,兴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驱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去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起点,但不能停留,自主探究的兴趣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生动鲜明的教学情境,多种激励的机制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而设计疑问,提出问题,即教师要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问题,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境界,更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或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自主探索学习”作充分的心理与智能准备。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就有多高。
比如在教《绿色蝈蝈》时,我摒弃了传统的由教师介绍作家作品的教法。课前,我设计了一项开放性的预习作业:“走进法布尔。”(1)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2)你了解法布尔的生活经历吗?(3)你从中能发现什么?这样的巧妙设计,使作家作品的介绍,变老师讲为学生主动地接近、了解。在查找资料,合作交流,接近、了解作家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地受到感染、受到教育。课堂上,由学生介绍作家作品时,有的从《昆虫记》谈起,赞叹法布尔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有的敬仰他为了专心于昆虫的研究,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迁居乡野小村,执著追求事业的精神;有的敬畏他视昆虫如生命的崇高品格------主动探究,使同学们从心里热爱、敬佩着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为下文的深入探究,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激发了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营造美读氛围,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美读是学生进入文本的桥梁,也是一种美好的学习氛围。它是语文教学中得天独厚的一朵奇葩。美读可以把教材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既能“了解作者说些什么”“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叶圣陶语),又能把课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跃出纸面,把自己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障碍地接受课文内容的熏陶感染。因此,美读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情感体验的主要途径。比如教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我在引导学生找准本文的文眼“快乐”后,让学生探究:盲孩子为什么这么快乐呢?文中哪些句段描写了盲孩子的快乐呢?这些描写盲孩子快乐的句段,你认为应该怎么读呢?为什么要这样?学生自读、小组读、齐读、分角色读,反反复复。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将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感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逼真的情境,真切地体验到盲孩子快乐的情感,同时,也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像这样美读,能带领学生走进作品博大而精深的世界,从中发现与自己人生息息相关的地方,也能饶有兴趣地读出自己的感悟。
三、提供不同学习方法,创造自主探究的条件
在《春》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大家回忆一下,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你们用自己的方式独立或合作完成,然后把这部分内容汇报一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春的美景;喜欢搜集资料的同学,可以交流课前查找有关春的图片资料;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如果还有什么别的方法也可以。8分钟后五个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收获。有语言绘声绘色描绘春花、春草的;有用画的方式画出五幅图画;有五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孩子们的嬉戏。有同学到前面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和资料。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给了学生方法方面的自由选择,这是尊重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的体现,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了条件。
四、尊重个性思考,促进自主探究的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要将感受、领悟、欣赏、批评的权利交给阅读的主体--学生,让他们在发现、讨论、申辩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从而体验创造的乐趣。可设计适合个体学习需要的问题:你喜欢文中哪一句或哪一段?说说你喜欢的原因。你觉得哪句诗有言外之意?蕴含怎样的哲理?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受最深的一点?文中对“的描写”,你能分别联想到什么?你觉得这篇文章(或这首诗)应该怎么读?请为文中介绍的风光编写一篇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等等。这样的问题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差异,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探究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这也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五、搭建自我对话平台,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的阅读活动,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使自己的内在的生命本质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形式。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撞击,若因势利导巧妙的给学生搭建与自我对话的平台,就会促发他们心灵的火花,在类比联想中,会出现顿悟的境界,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如在《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教学中,学生品位了美的语言、美的情境,体验到了盲孩子在影子、萤火虫的关爱下快乐无比的情感后,面对作品中的形象,内心很不平静,此时引导学生按“对着,我想说”的句式,让学生抒发内心的话、心中的情,就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与自我对话的过程,无疑使学生进行了深刻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再如教学《绿色蝈蝈》,在最后一环节上设问:法布尔的这种对小昆虫的感情,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有没有类似的关爱小动物的经历?让学生由此及彼,由法布尔联想到自己,联想到身边的人;有绿色蝈蝈联想到自然万物。让学生领悟到自然万物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是鲜活的生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保护它们,实际上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又引发了学生向生命的纵深探究的热情。
传统教学总结是一大环节,而这个环节基本都是老师来做。其实这种总结是学生一种极好地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反思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它使学生自主探究得到深化,产生质的飞跃,使自主探究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和精神品质,而最终成为一种创新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直接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场所,又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教学过程中,我们围绕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目标,以学生为本位,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去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得积极,学得主动;教师则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指导学生策略性地学习,逐步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教师要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独立自学探究,或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课堂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索更博大的未知世界。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说的是语文学习有着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实践,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将课前课后、课本内与课本外、课堂内与课堂外、校内与校外、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沟通起来,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由于篇幅有限,不予赘述。
经过近一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自主探究学习”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操作性。这一教学重视了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的精神状态,而且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会符合学习规律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李秋菊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行创新》谭轶斌著《中学语文参考》第8--9期。
3、《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和研究》华师大出版社
4、《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程红兵《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第六期
5、《探索性学习与其它学习模式的比较》孔祥田《江苏教育研究》、1
5.中心句 篇五
用横线画出下面的段落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展开描写的(找出中心句)
(1)青蛙最喜欢吃昆虫。苍蝇、蚊子、白蛉、蚱蜢……它都爱吃。它鼓着一对大眼睛,蹲在池塘边上,只要有虫子飞过,它“噌”地跳起来,舌头一伸,就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
(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3)春天在哪里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鲜艳。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翻飞。春在水里,鱼儿追逐,鸭子戏水。春在田间,麦苗返青,菜花金黄。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4)陈老师多珍惜粉笔哟!每次上课,她从盒里取出一支粉笔,用到最后一点点,还舍不得扔掉。两个指头掐得紧紧的,用力地写着,直到无法再写的时候才扔掉。那时候,你看到粉笔头只有豆粒儿那么一丁点儿了。你一定会想:陈老师多珍惜粉笔哟!
(5)陈毅从小就刻苦练习毛笔字。那时候的小学生一定要练习毛笔字。陈毅除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主动给自己增加了任务——每天写一百个大字、二百个小字。
(6)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小草儿钻出泥土,鹅黄的树叶儿从枝头伸出脑袋,桃花纷纷绽开笑脸。春天真美!
(7)爷爷一生过的都是简朴的生活。战斗时代,他和战士们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粗布军装。一身衣服穿了几年,补了又补。解放以后,他把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带到了北京。
(8)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9)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小兴安岭的夏天真美!
三年级快乐阅读 找中心句
(一)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1、课文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2、文章从()、()、()三方面介绍了南沙的物产丰富。
(二)小小的皮球,可以引你满操场地飞奔疾驰,全身运动。它充实丰富你们的课作校外生活,增进少先队员的友爱团结,又能使你的精神饱满,更好地学习,给你们带来荣誉、欢乐和进步。踢小皮球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体育活动。小皮球能使你像小老虎那样勇敢、像小松鼠那样灵活,又能使你像小牛那样健壮结实。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划出来。
2、文中把你比作()、()、()。
(三)站在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些数不尽的条石,每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单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划出来。
(四)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这段话是围绕()这个词来写的。
(五)葫芦池一年四季景色秀美。春天,池边翠绿色的柳条在春风里摇曳。红艳艳的桃花把葫芦池镀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夏天,池里铺满荷叶,一阵风吹过,像翻动着一层绿色的波浪。含苞欲放的荷花清香四溢。秋天,阳光照满大地,池边菊花盛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寒冬,葫芦池结冰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池边回荡。
1、这段话共有()句,是围绕第()句按()顺序写了葫芦池的美景。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里是把()比作()。
课堂训练
(一)“小花鹿”可真讨人喜欢。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色的小耳朵向上竖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脸上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透蓝的眼眶里,那圆溜溜的大眼珠还真有神采呢!一张小嘴微微撅着,像是要跟我说话。“小花鹿”的身体是桔黄色的,上面还有大红色的梅花斑纹。它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翘着,显出一副调皮的样子。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划出来。
2、这段话按()的顺序来介绍小花鹿的。这一段是()结构。
(二)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段共有()句话。它是围绕第()句话来写的。
(三)月台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喷水池,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喷水池中间堆起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栽着一棵尺把高的小树。喷水池从小树下面的石孔喷出来,水珠四射,把假山上的小宝塔洗得一尘不染。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划出来。
2、积累几个词语:()
(四)()这里的花有红的、紫的、白的、黄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不但有芍药、美人蕉、紫罗兰,还有许多奇花异草。这儿果子也很多,香蕉、菠萝、荔枝、果实累累,挂满树梢。肥硕的木瓜,簇拥在一起,还有一种芒果,长得又肥又大,一个就有一斤重,果肉有五寸厚,而核只有拇指那么大。选择序号填入括号内。A、西双版纳是花的海洋。B、西双版纳是果实的海洋。C、西双版纳是花果的海洋。
(五)横线划出下列各段话的中心句。
1、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支燃烧的蜡烛被一只小老鼠咬断,庙宇起火了。危急中,三个和尚不分你我,争先恐后,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三个和尚从这件事中悟出齐心协力的好处。
2、青蛙最喜欢吃昆虫。苍蝇、蚊子、白蛉、蚱蜢„„它都爱吃。它鼓着一对大眼睛,蹲在池塘边上,只要有虫子飞过,它“噌”地跳起来,舌头一伸,就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
3、爷爷一生过的都是简朴的生活。战斗时代,他和战士们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粗布军装。一身衣服穿了几年,补了又补。解放以后,他把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带到了北京。
4、陈毅从小就刻苦练习毛笔字。那时候的小学生一定要练习毛笔字。陈毅除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主动给自己增加了任务——每天写一百个大字、二百个小字。
三年级快乐阅读 家庭作业
横线划出下列各段话的中心句。
1、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大田里的玉米苗一定会咕咚咕咚地喝个痛快。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窝里。
2、操场右边围了一些同学。这些同学在跳绳。一个女同学的绳子甩得飞快;另一些同学在跳花样,像燕子一样上下翻飞。
3、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支燃烧的蜡烛被一只小老鼠咬断,庙宇起火了。危急中,三个和尚不分你我,争先恐后,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三个和尚从这件事中悟出齐心协力的好处。
4、选择序号填入括号内。
()鸟的羽毛颜色艳丽,体态活泼多姿,在树林间飞舞,在高空中,使我们周围的环境优美多姿,生机勃勃。鸟的绝大多数种类是消灭害虫、老鼠的能手,是树林的“医生”,农民的“助手”。在科学研究中,鸟还有很多用处。如:人们根据鸟的飞行原理发明了飞机;鸟还可以为研究空气污染等提供可贵的资料。我们小朋友应该保护益鸟。A、鸟能够使我们周围的环境优美多姿,生机勃勃。B、鸟是树林的“医生”。农民的“助手”。C、鸟在科学中有很多用处。D、鸟对人类的好处很大。
找中心句概括段意的方法专题训练
一、了解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一般规律:
①起概括和总述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
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
③起归纳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二、练习部分:
1、操场右边围了一些同学。这些同学在跳绳。一个女同学的绳子甩得飞快;另一些同学在跳花样,像燕子一样上下翻飞。
2、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支燃烧的蜡烛被一只小老鼠咬断,庙宇起火了。危急中,三个和尚不分你我,争先恐后,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三个和尚从这件事中悟出齐心协力的好处。
3、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国,要勤勉,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4、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大田里的玉米苗一定会咕咚咕咚地喝个痛快。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窝里。
5、站在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些数不尽的条石,每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单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6、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今天的天气格外好,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桥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7、校园的东墙边,有一张乒乓球台。球台的四周围满了同学,不时传来喝彩声和欢笑声。乒乓小将们打得多认真啊!他们你追我挡,一个球常常打了几十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三、测试:请同学们阅读《办好黑板报》一文,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办好黑板报
我校有块黑板报,我是黑板报的编辑。一年来的编辑工作,使我积累了不少经验。我深深认识到,好的黑板报一定要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文章好,二是编排好。
黑板报的文章要短小精悍,具体生动。短小精悍,就是要抓住要点,用二、三百字把同学们最需要知道的问题说清楚。具体生动,就是要内容实在,形象感人。力求用典型事例和数据来说明问题,用真情实感来感染读着,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
黑板报的编排要美观大方,寓于变化,要把主要内容放在显著地位。标题要有吸引力,要醒目,使人一看就知道正文。要有独立的美术作品和诗文的搭配,还可以设置“读者来信”“问题解答”等小专栏。
黑板报要做到文章好和编排好,还需要有一个好编辑。编辑要制定具体的编辑方针,拟定选题计划,开展组稿活动。还要有一批写稿人,写稿人要根据黑板报的需要选题。写稿改稿还要随时征求读着的意见。只要编者、作者和读着齐心协力,黑板报一定可以办好。
找出下面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来,并且在它下面划上“——”线。
1、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风那样挟风雷闪电以炫耀武力,更不像冰雹那样残酷无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人类,而对人类从来无所苛求,它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伟大。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的花朵;它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啊——伏在灯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孩子们的心田上。
一、阅读,填空
(一)、《美丽的南沙群岛》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 的 美誉。
1、课文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2、文章从()、()、()三方面介绍了南沙的物产丰富。
3、“用之不竭”中“竭”的意思是(),“用之不竭”形容南沙的海洋动力()。我还能从文中()、()、()读出南沙物产丰富。
4、南沙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如();南沙蕴藏这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如();南沙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如()。
(二)、《美丽的南沙群岛》
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1、这段话是围绕()来写的。
2、这段话中,作者将天比作(),将海比作(),从中可以看出天的蓝和谁的绿;从()可以体会水天一色,融为一体的蔚为壮观的景象;从()可以想象龙虾穿梭、燕鱼飞跃、海龟漫游的有趣情景;从“洁白”“一团团”“一簇簇”中可以体会到()。
(三)、《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1、这段话是围绕()这个词来写的。
2、这一自然段重点写了庐山云雾的四种姿态,即()、()、()、()。作者把这些云雾分别比作()、()、()、()。
3、庐山景色美丽,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她的诗句,如()。
(四)、《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1、这段话是围绕()词来写的。
2、我们可以从()、()、()等语句感悟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3、作者想象力丰富,将变幻莫测的云雾想象成()、()、()、(),生动地描绘出庐山云雾的动态美。
4、云雾还会在瞬间由什么变成什么,试着写一句()。
(五)、《葫芦池的四季》
葫芦池一年四季景色秀美。春天,池边翠绿色的柳条在春风里摇曳。红艳艳的桃花把葫芦池 镀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夏天,池里铺满荷叶,一阵风吹过,像翻动着一层绿色的波浪。含苞欲放的荷花清香四溢。秋天,阳光照满大地,池边菊花盛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寒冬,葫芦池结冰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池边回荡。
1、这段话共有()句,是围绕第()句按()顺序写了葫芦池的美景。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里是把
比作。
3、填空
()的景色
()的柳条
()的桃花
()的色彩
()的波浪
()的荷花
(六)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段共有()句话。它是围绕第()句话来写的。分写部分写了()()()三种形态的荷花。
(七)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这段话主要讲了()。梨()的,菠萝()的,苹果、橘子()的,都在讲水果的()。
(八)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1画出这段话的总起句
2这段话在讲()的()。
二、判断下列段式分别属于总分的哪种类型(附答案)。
A、“总-分”式
B、二、“分-总”式。
C、“总-分-总”式
1、祖国的文字很有趣。许多字一看字形就知道它的意思,如“刃”字一看就知道是“刀口”的意思。“休”表示人依在树下休息;“囚”表示人被囚禁在房子里。听老师说,还有好多字就是由简笔画演变出来的呢,如“山”“水”“目”。
()
2、我真喜欢《爬天都峰》这堂课!上新课以前,老师让我们搜集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回到家里,我认真翻阅《辞海》《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少年万事通》等书籍,并通过电脑进行了查找,搜集了很多介绍天都峰的资料。第二天一上课,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天都峰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东南部。”另一个同学接着说:“天都峰是黄山三大主峰之一,奇险陡峭,是黄山三大主峰胜景之冠„„”听着同学们的介绍,好像把我带到了山的跟前。我深深地感觉到天都峰真是太雄奇了!这时,老师叫我来发言,我才如梦初醒,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同学们没有讲到的,我便补充上。发言过程中,我 环视四周,发现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正因为同学们了解了天都峰的险峻、陡峭,理解课文感觉轻松多了,课堂气氛活跃多了,又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开阔了视野。还有呢,现在课堂上同学们发言的机会可多了,有的时候,我们为了一个问题,你说你的意见,我说我的意见,像开辩论会似的,争得脸都红了。教室里热闹得甚至有点乱哄哄,老师不但不生气,还夸奖我们呢!我们觉得语文课变得有趣起来,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语文课。()
3、黑熊踩木球也很好玩。笨重的黑熊爬到大木球上,身子直立起来,小心地移动着双脚,让大木球滚到了翘翘板上。木球刚滚过中心点,跷跷板的那一头就掉下来了。你看那黑熊多紧张啊!观众又发出一阵哄笑。
()
4、公路四通八达,多数有红绿灯的路口将被立交桥代替,人们不会再为交通堵塞而烦恼,六环、七环都已开通,人们开车方便极了;地铁也像一条地下长龙,穿向全市各地,人们出行既快捷,又方便。到那时,北京的天空湛蓝,鸟语花香,绿树成荫,那将是一幅多么美丽()
5、屋子的内部没有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
6、要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注,不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深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里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编号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答案:ACABBC
6.有中心的拟人句 篇六
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下面是有中心的拟人句,请参考!
拟人句大全
1、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2、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3、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这顿美餐。
4、秋天以翩跹之姿踏碎夏天的流言。
5、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饱览春天的美丽
6、落叶随着风翩翩起舞。
7、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8、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9、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10、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1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
12、微风柔和地吹, 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
13、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14、风,也屏住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
15、柳树在小河边听着春之歌,微风一吹它摇动起像小辫子那样的枝条,好像在说:“春天真美!”
16、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山上,大山迅速地换上浅绿色的衬衣。
17、绿油油的草被风吹弯腰。
18、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一个下午,直到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19、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20、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21、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22、一个个红石榴小姑娘绽放出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23、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的容貌。
24、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25、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26、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27、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
28、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
29、花儿在秋风中笑弯腰。
30、秋天到,树上红彤彤的果子露出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31、春姑娘穿着彩衣,身批彩带,带着明媚的阳光、艳丽的花朵,翩翩舞到人间。
32、夜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似乎正在对着你微笑。
33、风儿快活地唱着歌,唤醒沉睡中的大地。
3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35、它们睁大眼睛隔着薄膜探索外面的世界,就像我睁大眼睛隔着玻璃杯寻找它们。看见一些细碎的小花,零零星星地撒满一地,风吹过来的时候,是微笑的样子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光彩夺目的春天。
36、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37、秋天到,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笑脸,她们正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呢!
38、当悲伤的水流入稳重的山,水这可怜儿的悲伤也勾起山的悲伤,于是他们的心一起碎;水把头埋入地下,山却把心的碎片一块块收好。于是就有迷乱复杂的.溶洞,就有千姿百态的石笋,就有洞口突突的泉水。
39、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
40、宁静的夜晚里,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41、风是调皮的,一会把那朵悠闲的云赶得满天跑,还不断变化她的面具,一会儿卷起地上的落叶,让她们打着旋舞蹈。
42、阳春三月,沉睡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43、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44、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45、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46、阳春三月,沉睡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47、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48、翠绿欲滴的椰子从叶间探出头。
49、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7.语文中心句学习论文 篇七
句法复杂性(syntactic complexity)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句法复杂性的研究数据以书面语居多(Homburg1984;Bardovi-Harlig&Bofaman 1989;Kawata 1992;Ortega2003;Beers&Nagy 2007;鲍贵,2009),口语较少(Simms&Crump 1983;Berman&Verhoeven 2002;Nippold et al 2005;鲍贵;2010)。
学生对句法结构知识的掌握是影响产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很多前人的研究不能全面的反映学生句法结构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该文旨在探讨非谓语动词类型和任务类型对外语学习者组句能力的影响。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1)非谓语动词类型和任务类型对外语学习者组句能力是否有显著的效应?
2)非谓语动词类型对外语学习者组句能力是否有显著的效应?
3)任务类型对外语学习者组句能力是否有显著的效应?
4)非谓语动词类型和任务类型对外语学习者组句能力是否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2.2 数据收集与整理
本研究的受试来自南京工业大学、盐城师范学院以及盐城工学院5个自然班的147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所有受试者随堂参加了合并句子测试。一周后,同批受试者随堂参加了组句改错测试。最后147名学生参加了测试并且147学生的测试均为有效数据。所有的文字材料均有两名学生输入电脑,并经过4名本科生,再由2名研究生认真校对后,最后将数据输入到SPSS的窗口中。
2.3 测量工具
本次研究中,从句类型有产出性组句和接受性组句两部分构成。其中产出性组句的检验通过组句能力测试完成,接受性组句的检验由改错测试完成。合并句子测试包括12题,要求受试者把两个独立的句子连成一个句子,句子的类型必须是可以是:动词不定式、分词形式或者动名词形式。改错测试包括10题,要求受试者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正确的在句首的括号内标(T),错误的在句首的括号内标(F),并修改错误的地方。
2.4 产出性组句和接受性组句
本研究中,合并句子测试有12题包括4题动词不定式、4题分词(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和4题动词不定式。组句改错10题:3题动词不定式、3题动名词和4题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
3 实验结果
本研究的两个自变量是从句类型和任务类型。两者之间为组间变量。因变量为受试者组句能力的成绩。结合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Repeated measure ANOVA)。
3.1 非谓语动词类型和任务类型对外语学习者组句能力的影响
在产出性组句中,受试者在这三种非谓语动词类型中,动词不定式的平均数为(M=2.20,S=1.05),分词的平均数为(M=1.17,S=0.73),动词不定式的平均数为(Mean=1.48,SD=0.73)。在产出型组句中,受试者在这三种非谓语动词类型中,动词不定式的平均数(M=1.10,S=0.85),分词的平均数(M=2.03,S=1.12),动名词的平均数为(M=1.19,S=0.54)。
3.2 非谓语动词类型和任务类型对外语学习者组句能力影响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要求满足球形假设。本次研究中,非谓语动词的卡方检验的统计量小于临界值(p=0.000<0.05),所以非谓语动词类型这一变量球形假设不成立。如果球形假设不成立,我们就要看校正的F值。根据(鲍贵,2011:162-163),所以本研究采用Huynh-Feldt校正法。
从表1中可见,非谓语动词类型对外语学习者组句能力的效应显著(F=59.39,p=0.00<0.05)并且非谓语动词类型对组句能力的总体解释力达到中等偏下程度(η2=29%)。任务类型主效应也达到显著性(F=4.94,p=0.03<0.05),且任务类型偏低(η2=3%)。非谓语动词类型和任务类型对外语学习者组句能力有显著的交互作用(F=46.49,p=0.00<0.05),非谓语动词类型和任务类型交互作用的总体解释力中等偏下(η2=24%)。
4 讨论
本研究得到一下主要发现:1)非谓语动词类型和任务类型对外语学习者组句能力均有显著的影响。非谓语动词类型对组句能力的主效应大于任务类型对组句能力的主效应。2)非谓语动词类型和任务类型在外语学习者组句层面上有交互作用。在第一个任务类型—产出性组句中,学习者在对动词不定式的掌握明显好于分词和动名词。不定式和分词与动名词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在第二个任务类型中,学习者在对分词的掌握好于对动词不定式和动名词的掌握。
5 结论
本研究发现任务类型和非谓语类型对外语学习者组句能力有显著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非谓语动词类型对学习者的影响大于任务类型。我们应该看到学习者在不同非谓语类型中知识掌握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对知识的产出。非谓语动词一直是我们学习者学习的难点和教学的重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该有意识的加强学习者各种非谓语动词类型的构建和知识的掌握,注重培养学习者使用不同非谓语动词类型的能力。
摘要:该文从任务类型和非谓语类型角度研究了外语学习者的组句能力。任务类型包括合并句子和组句改错两个部分。非谓语动词类型由动词不定式、分词和动名词构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任务类型和非谓语动词类型对外语学习者组句能力均有显著性影响。非谓语动词类型比任务类型的影响更为明显,任务类型和非谓语动词类型在学习者组句能力上有明显的交互作用。
关键词:任务类型,非谓语动词类型,组句能力
参考文献
[1]鲍贵.英语学习者作文复杂性变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4):291-297.
[2]鲍贵.英语学习者语言复杂性变化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2010(2):166-167.
[3]鲍贵.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常用统计方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4]Berman R A,Verhoeven L.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xt-production abilities:Speech and writing[J].Written Language and Literacy,2002(5):1-43.
[5]Crowhurst M.Syntactic complexity and teachers’quality rat ings of narrations and arguments[J].Research in the Teach ing of English,1980(14):223-231.
[6]Crowhurst M.Syntactic complexity and writing quality:A re view[J].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1983(8):1-16.
8.小学语文重点句的教学策略 篇八
一、理解重点词,以点带面
词是构句的基本单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抓住某些关键词语,就能“一通百通”,理解句子的含义、作用,进而理解文章的中心。这样的“重要词语”一般包括与写作对象或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词语(概念)、指代词和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有含义差别的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文中被临时赋予特殊含义和深层意义的词语等。这些词语都躲藏在句子之中,等待教师去发现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在《鸬鹚》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在教学时,如何能让学生体会到渔人在此时的惬意、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悠然”一词换掉。学生从简单的“悠闲”说到了“悠然自得”,从“悠然”一词中深刻地体会了渔人此时的心境。
对重点词语的解读,就是对重点句的理解。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目标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重点句的过程中,在重点词语上下功夫是很有必要的。
二、丰富句式,巧妙增删
在一些文章中,一些句子往往用词简单、句式简单,让学生很难把握哪个词是重点。那么如何将这样的重点句讲透,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句子所要表达的主旨呢?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课文最后有一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全文的重点和中心。为了体会父亲的了不起,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快会在文中找到对于父亲的三处语言描写,但这三处描写都只有简单的几句话。如何让学生理解父亲对儿子的那种永不放弃的爱呢?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想象父亲的心情,并在这三句简单的语言描写前加上合适的形容词形容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学生在自己的体会和想象中丰富了句式,便能体会到父亲当时从茫然无助到急切期盼,再到坚定不移的心理变化。
除了增添词语之外,还可以运用删减词语,通过对比理解重点句。《秋天的怀念》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这时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当学生抓住了“悄悄地”一词时,教师便可让学生把“悄悄地”三个字去掉,让学生读完以后,再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在这样一有一无中,就体会到了“母亲对自己的话很敏感,就连说话都那么小心,就怕一不小心伤害到儿子。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啊!”
三、结合语境,体会含义
一般的词句都有其固定的意义,但一旦放入文中,置入了具体的语境之后,就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重点句时,要引导学生除了观察句子的特点之外,还要联系作者意图和语境来对句子进行理解。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学生对于文中“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的理解容易仅限于字面,这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在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前文中所描写的小女孩的悲惨身世之后,让学生再理解“光明”和“快乐”一词,体会这一幻想后面作者隐藏的无奈与悲伤。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对句子的理解如果脱离了课文文本,脱离了作者背景,也就脱离了它的真实存在的意义。
四、以读促解,回归本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根据文章的内容、体裁选择朗读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和课文。朗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很多句子即使不讲,学生也能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理解句中包含的意义。如学习《小稻秧脱险记》一文,学生在读“快把营养交出来。”一句时,读出杂草们蛮不讲理的气势,甚至加上动作,就会对句子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
朗读不仅仅是学生理解句子的手段,还可以是检验学生理解效果的方式。学生想要读出感情、读出主旨,就必定要立足于理解句子的基础之上。
9.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篇九
1、超市里真热闹。货架上的商品琳浪满目,看得我眼花缭乱。男女老少都在精心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物品。看,一位售货员正在认真地为一位老奶奶热情介绍着最新上市的按摩机 “你看,这产品„„”老奶奶则边听边试着按摩机的功能。几个小学生在学习用品区里东瞧西望,看见中意的就跑去央求爸爸妈妈买下。副食品区永远是孩子的天堂。瞧,一位孩子正对着想买的食品和妈妈撒娇,“不嘛,不嘛,我要买!”而在日用品区,一位年轻的姐姐正坐在柜台试着化妆品,售货员在一旁热心地销售着自己的商品。
2、雨下得真大。豆大的雨点打在窗前,瓦上,地上,天地顷刻间挂起了一片珠帘。街上的行人匆匆忙忙往家里赶。街边的小贩一边收拾着自己的货物,一边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风、闪电和雷也来凑热闹。风呼呼地咆哮着,路旁的小树弯着纤细的腰枝,就快要被它刮断了。闪电在天边跳着舞,雷声大作,“轰,轰!”把摇篮里的宝宝给吓哭了。雨点毫不留情地把窗户打得噼叭作响,似乎要把它打碎。屋里的小狗吓得汪汪乱叫,想找个地方把自己藏起来。雨水汇成了一条小溪,不停地冲刷着柏油路。
3、公园里的花开得真美。有玫瑰、月季、菊花、三角梅、茉莉„„白的似雪,粉的赛霞,红的如火,黄的似金。瞧,玫瑰那柔嫩的花瓣摇曳在风中,那鲜艳的颜色好像用红黑水涂过一样;看,菊花那稍卷的花瓣好似外国人那金黄的卷发,微风拂过,它的“头发”随风飘摆;茉莉那乳白的花瓣飘在风中,如雪,那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4、操场真热闹。同学们有的打球、有的跳绳、有的跳皮筋、有的在远跳。看,一位小朋友正和她的小伙伴比赛跳绳,她身轻如燕,绳子在她的手上飞快地甩动着,旁边的同学都为她加油鼓劲:“加油!加油!”瞧,男生们抱着心爱的篮球在操场上展开了激烈的球赛。一个男生灵活地躲过对方的阻拦,熟练地把球运到篮下,手一抬,球随着一道优美的弧线应声入网,场上立刻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5、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马路上的车辆来回穿梭。街上的行人人流如潮,像蜂巢一样地偎依在一起。路边的街道上摆满了小吃的摊点,有卖烧烤的,有卖豆腐花的,有卖年糕的等等,还有一些卖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摊点穿梭其间。随着拥挤的人流到了买衣服的地方。只见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有碧蓝色的金黄色的紫红色的,真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啊!在我的身旁的顾客不时地传出讨价还价的吵闹声,而有些顾客在睁大眼睛挑选着自己的需要的物品,服务员也在一个一个地介绍商品。
6.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了。树上挂着丝丝缕缕的彩带,空中还飘荡着几只红灯笼和五颜六色的气球,像五光十色的太阳挂在空中。十字路口、红绿灯处经常会堵车,经常会有汽车按喇叭,闹得我耳朵都震聋了。路上的行人也不例外,有的在路上说说笑笑,有的一家三口去公园玩,老人们一边看着孩子,一边闲聊。商店里一到休假日就会有活动,所以把那么多位顾客都吸引过来了,人们在音乐声中愉快地购物。喊叫声、说笑声、音乐声都回荡在空中。啊!休假日街上真热闹呀!
10.语文中心句学习论文 篇十
时间:03月18日星期5
文一
让青春飞扬
项目名称:让青春飞扬
项目创意:利用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特定的人生发育阶段,开展一次以“青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诠释青春,理解青春,激发学生珍爱青春,热爱生命的情感。
参加人员:一个班的全体学生,语文教师。
活动时间:一个周。
活动形式:收集资料,采访,课堂讨论,成果展示。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主题。
人的一生有这样几个阶段:童年,少年,青年,老年;在这几个阶段中,青年是人生的黄金阶段,而我们初中生刚踏进这个阶段的大门,更值得珍惜,人们常把我们这个时期(青春期)喻为花季,花虽鲜美,但易凋谢,因此如何好好把握青春便是我们本次语文活动所要探究的主题。--让青春飞扬!
二、教师布置活动内容:本次语文学习活动由两部分组成:课堂内与课堂外。
课外部分:
1、收集有关“青春”的名言,诗句,歌曲,并把它们摘抄下来。
2、采访。要求同学们采访三类人:一是采访老人,让他们回顾自己的青春时光,谈谈感想;二是采访中年人,让他们谈谈人生的奋斗经历;三是采访同龄人,了解他们目前的生活壮态。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真实记录。
3、自己写出一篇采访日记(手记),真实写出自己的感想。
课堂部分:(实录部分)
1、诠释青春:以收集名言、诗句、歌词作引导让同学们用一些形象的事物,恰当的比喻,精美的语言来诠释青春。
〈学生回答举例〉事物类:青春是美丽的鲜花。
青春是那艳丽的朝霞。
青春是展翅翱翔的雄鹰。
情感类:青春是热血,让一段日子汹涌澎湃;青春是激情,让我们的思想肆意徜佯;青春是奋斗,让生命的价值无限张扬。
2、青春畅想:让同学们谈谈青春期我们应有什么精神风貌?
〈学生回答举例〉: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文明守纪、不惧挫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3、青春祝福:让同学们匿名写一张青春贺卡,互致青春祝福。
〈学生回答举例〉:愿你在这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岁月,紧握信仰的风帆,一路破浪远航!
青春是鲜花,愿你拥有美丽的容颜;青春是白扬,愿你拥有挺拔的人格!
4、以“青春”为话题,或诗或文,完成一篇作品。
三、成果展示:
1、办一期“采访手记”专栏,原生态地展示不同人的异样青春。
2、把所有青春祝福卡收集起来,用相册装订起来,制作一本青春纪念册。
3、展示优秀作文,办一期“让青春飞扬”专刊。
案例分析: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改过程中开放的又一枝奇葩,它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观念出发,直接形成了三种价值指向,即:文化知识的积累,实践能力的培养,道德情操的感化。在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它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首先,这个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大家积累了丰富的名言、诗句、歌词,通过交流,使这种知识得以巩固与发展,并形成了有关这个话题的精美诠释。
其次,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广泛地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在采访过程中,让同学们学会了如何正确地与他人沟通,并由此指向社会生活,让他们深切地体验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包容性;后面写采访日记(手记),以及课堂中的文字创作,又很好地把这种社会实践转化成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11.语文中心句学习论文 篇十一
龙林中心小学 陈秀真
三年级学生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的作文总是在记流水帐,内容空洞。为了训练学生能具体表达一定的意思,我让学生围绕中心句写段落,学生的习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习作教学中要求学生围绕中心句写段落。在写“有趣的课余生活时”,我引导学生寻找习作的关键词,比如课外活动的“开心、有意义、难忘......”我要求学生在段落开头就要写出中心句。如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玩陀螺好开心哦。我先把拉线放进发动器,再把陀螺安在发动器上,接着我使劲拉动拉线,陀螺便飞快地转动起来。我迅速地把转动的陀螺放在光滑的地面上,陀螺在地上飞快地转着、跑着。我蹲下身子,好奇地欣赏这飞转的家伙。几个同学也连忙赶来,拉转自己的陀螺,一会儿,地上就有几个陀螺在地上你挤我碰地转开了,我们各自用拉线保护好自己的陀螺,就像鸡妈妈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在写“我熟悉的人”时,学生筛选出了自己熟悉的人后,我引导学生围绕人物的品质展开具体描写。人物的品质我要求学生选的关键词有“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爱我疼我......”同样也要求学生在段落开头就揭示中心句。如有的同学是这样写的:“我的妈妈爱我疼我,把我当作她的心肝宝贝。记得一次,妈妈来学校接我,天上突然下起毛毛细雨,妈妈连忙脱下自己的外衣包住我的头和身子。回到家里,我一点雨也没淋着,而妈妈却浑身湿透了,妈
妈接连打了几个喷嚏。妈妈来不及去换自己的湿衣服,却拿起吹风在我的头上和身上吹来吹去。我叫妈妈赶紧去换衣服,妈妈说„孩子你的身体弱,不及时给你吹暖和,你就容易感冒。‟说完妈妈又打了一个喷嚏。”
【语文中心句学习论文】推荐阅读:
高二下语文学习方法谈(教师中心稿)08-13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中心思想 (直接打印)09-28
校外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功能的思考的论文11-07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师中心稿)10-31
罗江县小学语文中心组成员的年终总结08-16
河西中心学校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语文教研工作计划09-19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学习“三步曲” 迅速提高语文成绩07-04
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方法总结论文11-05